修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37:39

修志范文篇1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修志工作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这项传统之所以从古到今,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就是因为地方志书全面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地方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状况,是我们认识了解一个地方历史与现状的最好的国情书和地情书,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记载,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今天我们编史修志既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构筑社会主义“三个文明”框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可以说大事多、要事多、变化大、成就大,做好工商志编纂工作,全面、准确地记录历史,真实地反映全县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事件、成就与经验,对于总结展现工商历史与现状,指导推动工商事业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市局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系统的一项系统工程,县局已将此项工作纳入了今明两年系统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修志工作面临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反映我县工商工作,编纂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工商志书,对我们初涉史志编纂的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各单位、各有关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修志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扎实地做好史志编纂的各项工作,并且必须做好。

月日,省局召开了全省工商行政管理修志工作会议,省局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省局领导在讲话中对全系统修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之后,王天仁副局长在月日召开的市局修志工作调度会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强调。月日,市局召开了全市系统修志工作会议,对开展市工商志编纂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月日,市局又召开由市局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局分管局长和修志人员参加的修志工作调度会,会上副局长通报了全市工商系统修志工作开展情况,对下一步修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严格的要求。按照市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现在修志工作已进入第二个阶段,即资料的搜集与资料长编编写。时问安排在年月日至月日。可以说,时间非常紧迫,稍纵即逝,迫在眉睫,况且,搜集整理资料在修志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整个修志的基础,如果资料搜集工作做不到位,修志就无从谈起。实践证明,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在认识、在领导。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才能到位。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希望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对修志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定要按照县局《实施方案》的要求,环环扣紧,步步跟实,跟踪督导,确保到位。各单位都要建立领导责任制,今后县局调度检查,首先要检查领导,哪个局哪个科室跟不上,拖了全局的后腿,必须亲自到县局检讨,作出保证。

二、明确任务、落实分工、稳步推进修志工作步伐

一要明确分工。这次编史修志,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局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搞好修志工作的关键。县局党组对修志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工商志编纂委员会,由我任编委会主任,局党组其他成员任副主任,县局各科室、直属局、事业单位和各工商所主要负责同志为编委会委员,编委会下设办公室,从县局各科室、直属局、事业单位和工商所抽调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文字写作能力的人员组成史志编纂队伍。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紧迫形势,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按照志书篇目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抓紧组织好编纂人员,及时将责任落到人头,保证修志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本单位资料长篇编写的第一责任人,要靠上抓,切实组织协调好本单位资料收集报送工作,按要求按期完成修志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做到史志编写与本职业务工作两不误。县局史志编纂办公室要牵好头,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既要切实做好与市局各项工作的对接,又要把全县工商志的编纂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县局各单位要根据编纂办公室的要求,认真组织,通力合作,按要求及时、准确、详实地报送相关材料。绝不能因为个别单位的延误而耽误修志进度,拖全局的后腿。同时各单位领导要关心清苦、辛劳、枯燥、默默无闻地从事编纂工作的同志,既要鼓励奉献精神,也要为工商志编纂工作的同志排忧解难,主动关心编纂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支持编纂人员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今后,县局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的贯彻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要坚决按照修志规律办事。修志是一项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必须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也就是按照县局制定的修志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程序,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要强化时间观念,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买可行计划,每个阶段都要对号入座、倒排时间,自我加压,不得拖后腿。既要抓紧工作,又不能单纯赶进度,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充实修志人员、搞好篇目设计论证、制定实施方案,以及配备设施、组织好人员等,做到人员、进度、质量“三保证”。搜集资料一定要横到边,竖到底,全面翔实;编写长编一定要竖不断线、横不漏项。否则,下一阶段的工作就很难正常进行,很难保证志书的质量。

三、统筹兼顾,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修志任务

修志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点多、线长、面广,内容极其丰富,如何选准切入点,如何破题、开好篇、起好步,如何保证志稿质量,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非史志专业人员来讲,迈好工商志的续修工作的第一步,就显得更难。一要把修志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所承担的编写任务纳入到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格局之中,通盘考虑,统一部署。要及时掌握和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二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做好修志工作,关键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这是一项“硬碰硬”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次会议之后,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按照责任分工,结合业务工作,对承担的任务搞好责任的再分解,把任务和责任逐项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出成效,使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到位。这次修志工作,各单位也可以结合实际工作,把它作为一项岗位大练兵的内容来抓,县局将不定期,针对某阶段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调度检查,对不认真完成修志任务的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决不姑息。

修志范文篇2

一、立师志乐于奉献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一室“蜗居”,更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

1、甘守清贫方能爱岗敬业不犹豫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是坚守岗位,成为广大教师的表率,还是为“脱贫致富”而跳改槽行、下海经商,或身在曹营心在汉呢?这就要看看你的为师之心坚与否了。事实证明,只有那些立下终身为师乐于奉献的崇高志向的教师,才能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甘守清贫、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才、贡献力量。

2、坚守信条才能无怨无悔乐奉献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会出访海外26国,却满怀一腔热血,布衣草鞋,走向村庄,让中国的教育在贫困中放出曙光,就是因为他坚守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只为当初立下的为师志,又有多少教师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呀!他们有的远离家乡,扎根山区;有的舍弃亲情,一心扑在事业上……当前,面对高科技时代的挑战,面对教育改革的考验,教师任重而道远,如果矢志不坚,又怎能无怨无悔、迎难而上呢?

二、修师德勤于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可见,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多强的感召力呀!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好青年一代的崇高使命,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楷模。

1、严格的自律能慎独

教师劳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教师具备慎独修养,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处处按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教师能否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有崇高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已的精神,否则,很难做好教育工作。

2、广博的爱心当法宝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老师为自己着急得流泪,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面对学生的偶然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宽容地就势引导,还是大发脾气或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三、练师功精于教书

为了进一步贯彻《谈话》精神,落实“减负”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并举,关键在教师,学生“减负”,要求教育增效,要求教师充电。

1、夯实基本功才能游刃有余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迎挑战

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教师只有尽快地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进修培训赶超大时代挑重任

国际间人才创造力的竞争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句话,为师者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呀!

四、树师表言传身教

谈话》中强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1、有形的榜样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带头做到期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修志范文篇3

一、全县当地志编纂工作的基本状况

总体来看,第二轮当地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各部分注重和支持当地志编纂工作,“一纳入、五到位”基本落实,修志人员喜欢岗敬业,静静贡献,修志工作发展优越。

(一)领导注重,修志工作部署比较有力。全县二轮修志工作大会召开后,各乡镇、县直部分依照文件相关要求,部署第二轮当地志书编纂工作,迅速成立了本单位修志工作编纂委员会,单位党政一把手负责编委会主任,有的还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专抓此项工作。如县国税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烟草专卖局、鸣凤镇、洋坪镇、花林寺镇、荷花镇等单位。几个单位一起承编的专志,都成立了统一的编纂委员会,由牵头单位首要负责人任主任,其他单位负责人任副主任,按期或不按期召开碰头会研讨修志工作。如《县邮电志》、《县农业志》等。

(二)认真贯彻《条例》、《规则》,积极发明优越修志情况。各级各单位基本能依照国务院《当地志工作条例》和《省当地志工作规则》的要求,将当地志工作纳入本部分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中,大局部单位都能保证修志工作领导、机构、经费、人员等基本前提到位。当前,大局部承编单位至少有2~3人专职从事修志工作,有的还抽调人员、延聘专家,从事志稿的编写和评审。全县大局部承编志书的单位都能保证专项修志工作经费。

(三)编纂方案详细明确,修志工作已见成效。各单位依据承编任务,辨别制订编纂方案,明确详细工作步和谐办法,增强学习和业务培训,全县修志工作获得阶段性效果。《县志》(1979~2005)分纂工作自2008年5月启动后,经由各位编纂的通力合作,在2009年5月初稿基本成形的基本上,再次进行汇集材料,查漏补缺。到当前,完成了130余万字的二次打印稿,进入一审工作。专业志书也获得必然效果,已出书的志书有12部:《县烟草志》、《县人口志》、《县军事志》、《县邮电志》、《县人事志》、《县民政志》、《县保险志》、《县劳动和社会保证志》、《县税务志》、《县政协志》、《县林业志》、《县财务志》。已经过评审拟预备出书的志书有3部:《县农业志》、《县国土资源志》、《鸣凤镇志》。已打印成册报县志办存档的志书有12部:《县司法行政志》、《县科协志》、《县煤炭志续编》、《县安全生产监督治理志》、《县供销志》、《县科技志》、《县审讯志》、《县工会志》、《县卫生志》、《县粮食志》、《县审计志》、《卫家岗村志》。正在编纂的志书有15部:《县电力志》、《县文明志》、《县体育志》、《县水利志》、《县公安志》、《县交通志》、《县人洪志》、《县工商志》、《县发展与计算志》、《花林寺镇志》、《旧县镇志》、《洋坪镇志》、《河口乡志》、《荷花镇志》、《茅坪场镇志》。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修志工作发展不服衡,总体进度滞后。全省第二轮当地志编纂委员会全领大会和县人民县政府《关于印发县第二轮当地志编纂工作规划的通知》都明确提出,全省第二轮三级当地志书编纂出书工作必需在2010岁尾前完成。当前,全县53部专志中,已完成的志书有27部,正在编纂的志书有15部,少量单位还处在材料汇集阶段,有的甚至未启动,而编纂出书工作仅剩一年时间,按当前进度,难以按时完成编纂出书任务。

(二)依法修志认识不强,局部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

少量单位对编纂当地志的效果和意义认识不够,以为修志是中心工作之外的工作,采取推诿迁延的立场;有的因领导或修志人员变化,工作任务至今没有落实到人,直接影响全县修志工作的进度。

(三)修志人员专业本质不高,志稿编纂质量良莠不齐。

各地各单位专业修志人员很少,大局部修志人员是暂时抽调或兼职,有的修志业务不熟,有的不能集中精神工作,致使很多志稿质量比较粗拙,总结、申报式稿件较多,本质性材料空白,不符合三级当地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给总纂带来必然难度。

(四)修志工作经费不足。一是有的单位没有将修志经费纳入年头财务预算,没有明确的修志专用经费,只能在共用经费中拨付;二是修志人员在工作中碰到坚苦时,因为经费不足,工作难于开展,伤害了修志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待遇偏低,难于延聘到修志人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依法修志认识。继续加大国务院《当地志工作条例》和《省当地志工作规则》的宣传力度,经过普遍宣传当地志工作的主要意义,使各级领导进一步注重修志工作,把当地志编纂作为一项常常性工作进行部署落实,切实做到领导、机构、经费、人员等前提到位。

修志范文篇4

做好地方志续修工作,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省市要求,区新一轮地方志续修断限范围,上限起自1987年1月1日,下限至2008年12月31日。这一时期,既是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期,也是全区社会生活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把这一重要时期全面真实的记录下来,将人民探索历程、发展经验原原本本地展现给后人,留传给后世,必将为加速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促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续修区志是发展地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需要。

详细地记述了不同时代的创造成果和奋斗历程,志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风貌,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本次续修《区志》就是要深度挖掘、整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并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不断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推动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服务。

二续修区志是服务领导决策、提高决策水平的需要。

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一个地区百科百业的综合反映,准确把握区情。不仅可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翔实可靠的信息服务,还可以帮助各级领导了解历史、把握现状、展望未来,为科学决策提供最有力、最权威的参考依据。当前,区正处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实现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部贴近时代、全面、综合、客观的区情资料来指导实践。

三续修区志是展示形象、扩大对外影响的需要。

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的基础依据,区志作为官修的地情书”外地客商认识、熟悉、考察的重要窗口。也是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上世纪90年代编纂出版的区志》宣传、推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好我区二轮修志工作,能够进一步发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风土人情,更好地塑造的综合“名片”必将大大提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各镇办、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为此。进一步增强做好二轮志书修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我区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当作一件头等大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志书修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力推动我区二轮修志工作顺利开展,如期圆满完成志书编纂工作任务。

二、明确目标。全力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

区已于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根据省、市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计划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区志》编纂任务。各镇办、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扎实做好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

为修志工作提供翔实的资料。修志工作,一深入调查研究。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必须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工作态度,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轨迹的同时,紧密结合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全面掌握翔实可靠的区情资料。此基础上,坚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考证,对每一个历史事实、每一个数据,都要审核无误,确保入志资料翔实准确、层次分明、取舍精当,真正起到资治、教化、存史”作用。

加快修志工作进度。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二强化时间观念。区志书修编工作必须要在2010年底前完成并出版。要在两年零四个月时间内完成24篇130多万字的区志修编工作,还要编辑出版10部镇办志、59部专业志,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异常艰巨。而志书的编纂是环环相扣、自下而上、逐级完成的镇办部门的进度,直接影响着整部志书的编纂进度。各镇办、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区地方志编纂工作委员会和编纂任务的进度要求,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务必要在2009年9月底前,完成各自承担的区志篇目编纂工作,并为区志编纂工作做好图片、资料、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我区二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年底前完成镇办志、专业志的篇目制定工作,上报区地方志编纂工作委员会审核。随后,要按照审定的篇目,加快镇办志和专业志的编纂工作进度,确保在2010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镇办志和行业志的编纂工作。区地方志编纂工作委员会要及时对各镇办和部门的提供的资料、信息进行全面筛选、归纳、整理、汇编,确保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志》修编工作任务。

确保编纂质量。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生命所在本次志书修编过程中,三坚持务实创新。要始终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严把质量关,使志书修编工作真正起到服务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作用。一要在求真上下功夫。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载历史。二要在求精上下功夫。要树立精品意识,严格遵循修志工作的基本规律,认真抓好修纂、校对、出版等各个环节,确保新编志书政治观点正确、篇目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系统、资料翔实可靠、文字流畅精炼,确保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三要在求新上下功夫。加强修志理论的研究,以理论创新促工作创新;加强修志工作方法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当前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加工、储存资料;建立志书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各镇办、各部门撰写的章节,必须得到区志编纂委员会的验收认可。

推进修志工作顺利开展。依法修志是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等做了全面规定,四坚持依法修志。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地方史志工作在体制上有了法律保障,逐步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各镇办、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逐条对照规定,严格施行,依法编纂,努力促进修志工作依法顺利开展。

确保志书修编工作取得实效。修志队伍素质的高低,五加强队伍建设。直接决定志书的质量和编纂进度。各镇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修志队伍建设,真正把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乐于奉献的人员充实到修志岗位上来。要建立健全修志工作领导机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司其职的主编或者主笔,抽调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同志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必要时课聘请社会贤达或者离退休老同志参与修编工作。无论是委派专人,还是选调兼职,或者聘请老同志,都必须符合“懂业务、熟地情、善文章、乐奉献”用人标准,切忌滥竽充数,贻误工作。同时,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修志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着力提高修志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育引导修志人员淡泊名利,敬业奉献,埋头苦干,全面完成修志工作任务。

三、强化领导、精心组织。

横陈百科,地方史志修编。内涵丰富,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各镇办、各部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把二轮修志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努力把修志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确保圆满完成第二轮修志工作任务。

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办、各部门要根据《区志》编纂委员会的总体工作要求。建立各自的编纂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主动关心修志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证领导、机构、经费、队伍、条件“五到位”各镇办、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修志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从人、财、物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创造条件,配齐配强编纂队伍,切实使其做好本单位志书资料的收集、编纂和向区志办的供稿工作,按时圆满完成编纂工作任务。

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和支持,二要加强组织协调。地方志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众手成书”这就要求各级修志机构切实发挥职能,对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规划、协调指导。区地方志编纂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编纂好本级志书的同时,要加强对各镇办、各部门的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不断研究和解决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保证编纂工作整体推进。各镇办、各部门要经常性地与区地方志编纂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联系和沟通,争取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配合,共同搞好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

修志范文篇5

同志们:

新形势下史志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为了全面提高*市续修志书的业务水平,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充分保证编写质量,今天市里举办修志业务培训班,这是修志工作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在这次学习培训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为把《*市志》编写成精品良志,做好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下面我讲几个问题,请大家下来过后认真贯彻落实。

一、*州续修志书的概况公务员之家

全州的第一轮修志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00年全面结束,历时大约15年的时间;而《*州志》是2004年11月印刷出版,因而结束工作,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所以修志事业既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艰苦、艰难的工作。

在第一轮修志结束后,2001年12月20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川办函[2001]292号文发出《关于认真开展志书续修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州县要迅速从第一轮修志的结束过渡到第二轮修志的开始,由此拉开了第二轮修志的帷幕。按照省政府的通知要求,*市被列入全省23个第二轮修志的试点单位之一。到目前为止,这些试点单位都为第二轮修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编写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续志,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实践、直观的修志借鉴。

在这些试点单位的推动下,许多单位争先恐后的跟进,形成了一个续修志书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就*州来看,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修志新气象。*市作为试点单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每年编写的《*年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给全州带了一个好头。其余县也大步迈进,目前已经有会理、宁南县写出初稿;还有冕宁、喜德、普格、金阳、会东、美姑、雷波等县的修志行动也很快,工作成效比较显著。

俗话说:“盛世编史修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连续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连年提高,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国家地位日益增强,不仅给三个文明建设顺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为编史修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把修志工作纳入法制化正常化的轨道,推动整个文化建设的繁荣,今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签署了第467号国务院令,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在此之前的2003年7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率先在全国完成了修志立法工作,由此使修志工作从2000多年来的人治为主步入全新的法制化轨道。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修志应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经常性工作,一般20年左右续修一次。省委、省政府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在全面试点的基础上,于2005年11月23日召开*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对今后5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组织发动了全面的第二轮修志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05年12月13日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川委厅[2005]47号),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于2006年2月15日发出《关于全面开展*州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凉委办[2006]18号),对全面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紧接着州委、州政府于4月6日召开全州史志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各县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与州人民政府签订了续修志书责任书。*州的目标任务是要在2010年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第二轮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共计1部州志和17部县市志,还有专业志和部门志若干部。由此,我州续修志书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几个月来,修志工作运作势头良好,各县市和州级各单位纷纷响应,早准备,早落实,早行动,已经形成全州上下轰轰烈烈的修志新局面。公务员之家

二、史志工作在新时期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史志工作,是党和政府奋斗历程的科学总结。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党和政府的“家谱”。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投入伟大建设事业的重要借鉴,所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党和政府的地位决定了史志工作的地位。

我们党从1921年建立,到现在85年来,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然后又领导全国人民经过57年的艰苦奋斗,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把一个落后的、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至今既繁荣富强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强国,无愧于人们由衷称颂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因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把中国共产党这85年的奋斗历程载入史册,把人民政府这57年的执政经历记入方志,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史志工作是党和政府行为的缩影,与党和政府的整个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于党和政府的全面工作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完整地记述党和政府的言行,是史志工作者基本素质。写好一部良志信史,就能起到“资政、教化、存史”的巨大作用,有利于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树立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有利于抵制西方落后文化的侵蚀和渗透。

三、史志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在目前的编史修志工作中,对史志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史志工作人员的品德修养。政治素质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要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二是要有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既不能扬恶、又不能惩善,要尊重史实,敢于实事求是。三是要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做人原则,不能把自已的好恶观点夹杂在编史修志中去。四是要有勇于吃苦的风范,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五是要把自已的优良品德溶于史志的字里行间,写出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能传之后世的优秀史志专著。

史志工作者除了应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所谓业务素质,就是修志人员的业务水平。主要有五点:一是文化水平,要求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对史书、志书的编写体裁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如。二是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水平。三是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四是要有全面的知识水平,既要有社会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自然科学各行业的知识。五是要有谦虚谨慎的觉悟,有不断冲破自我、挑战自我、否定自我的思想观念。这一点横跨了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提高搞好史志工作的思想认识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做好史志工作,是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地方史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记载了前人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继承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地方史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把修志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当前,续修志书工作的时限范围,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全面正确地记述好这段历史,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史志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史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全面真实地记录下来,把*人民的探索史、进步史、发展史原原本本地留给后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公务员之家

其次,要深刻认识到,做好史志工作是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政”服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史志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课题,对做好史志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资政育人是史志工作根本性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政的核心就是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我们党的领导人历来都十分关注史志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史志工作都有过重要论述,并身体力行。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957年,国务院制订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时,将编修地方志列为12个重点项目之一。1958年3月,同志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曾专门调阅《*省志》、《华阳国志》等志书,并选辑其中部分内容,印发给与会领导同志,提倡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并倡议全国编修地方志。总理也指示,要系统地整理地方志,把地方志中的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做到古为今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的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1998年,同志致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从党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干部。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不到一个月,同志就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200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就专门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两位研究员作专题报告,中央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要“不断总结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观念、新办法,从理论上不断作出新概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业绩”。2005年7月,全国中共党史学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曾庆红同志专门致信强调指出:“党史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工作者是负有特殊使命的党的工作者。”由此可以再次看出史志工作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做好史志工作是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几年来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史志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在85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和自身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留下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干部,是史志工作的历史责任。目前,有相当一批年轻党员、年青干部,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缺乏深入了解,理论修养、党性锻炼、实践经验、历史知识不足,在困难和挫折以及一些政治的大是大非面前,辨不清方向,经不住考验,迫切需要给他们上好党史和国情地情知识这一课。要通过我们精心编制的史志来教育广大党员,使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党的奋斗和发展历程,增强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和荣辱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五、依法修出精品良志

*市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中央王朝建立越巂郡时起,就一直显示了在国家和政区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川南重镇,而且又是南丝古道的一颗明珠,既是兵家官府必争的要塞,也是文人学士向往的胜景,自古以来就有修志的优良传统,且有无数良史信志留传。远的有《宁远府志》,近的有《*市志》,都不失为良志。

这次我们修志的客观条件好,不仅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具有第一次修志的重要经验,具有一批优秀的修志人才,具有大量的史志资料,更重要的是具有《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法律指导,所以是一定能修出精品良志的。但是也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这次修志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遵照地方志工作的法规、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地方的特点,客观地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教训,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当地自然与社会历史现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个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已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自已的思想和行为与修志实践达到有机的结合。公务员之家

其次,要在修志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条例》,作为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文献,为我们的修志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的学习还是初步的粗浅的,其宣传贯彻的力度还是有限的,全社会的认知程度才刚刚开始。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修志工作中加强学习,加大宣传,加快普及,让全社会都关心史志工作,支持史志工作,使目前制约史志事业健康发展的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关键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让史志工作这一连绵不断的事业得以稳步发展,形成一个依法修志的良性环境。虽然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从现在起,就扎扎实实地把《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切实抓紧抓好,要通过续修志书这几年的工作,不仅培养出一支修志业务骨干,而且培养出一支《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法律宣传骨干。

第三,要高度重视业务培训。这次举办的全市续志业务培训班时机掌握得好,是我们第二轮续修志书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关志书质量的提高。客观外在因素确定之后,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修志人员的学识和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第一轮修志,《*市志》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为本轮修志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提供了一部精品志书借鉴。但是也要看到这些年来修志战线的一些老同志退休了,一些业务骨干调离了,而后面进来的多数同志一般都是新手,因此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况且即便是修志的“行家里手”也需要再学习,再“冲电”。修志工作涉及多种学科,是专业性、学术性、综合性要求很高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更新瞬息万变,修志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实践证明,修志只能靠内行。我们必须要强化修志培训和学习,以便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我们能够达到编写出良志信史的工作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重视这次培训机会,真正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修志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真实地记载我县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功能,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目标任务和内容要求

(一)目标任务

为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历程,体现我县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人文资源和交通便捷等特色优势,本次修志的主要目标任务为:1、续修庐江县志,由县政府组织编修出版。2、编修“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一镇”即汤池镇志,“一矿’’即庐江矿业志,“一山”即冶父山志,“一校”即庐江中学志,以及庐江交通志等,分别由汤池镇、国土资源局、民族宗教局、庐江中学、交通局等单位牵头组织编纂出版。有条件的部门和乡、镇、村及企事业单位也应开展各类志书的纂修。力争到20*年底全部完成庐江县志续修出版、“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志书的纂修出版工作。

(二)内容要求

庐江县志续修的上限为19*年,下限为20*年,具体内容大体由下述五部分组成:1、承前简述;2、续志正文,即志书主体;3、专题记述;4、补遗和考订,对上届志书的补充和订正;5、附录和索引。县志续修字数约80—100万字。

“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为新修的专业志,上限不限,下限截止20*年。具体内容大体由下述三部分组成:1、卷首,简述历史渊源,阐发事物端倪;2、类目,即志书正文;3、附录和索引。各专业志字数控制在30万字以内。

无论是县志续修,还是“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都要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内容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

三、方法步骤

整个修志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年上半年,为成立组织、宣传发动、任务分解阶段。

(一)建立健全组织,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采取聘用和抽调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县地方志办公室修志工作人员。

(二)制定修志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修志工作动员大会,开展修志人员培训工作。

(三)拟定续志篇目大纲,按照篇目大纲内容将续修任务分解到各有关供稿部门和单位,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制。

(四)承担“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纂修的部门和单位成立编纂领导组织,确定编纂人选,着手做好各自志书的篇目大纲拟定、资料搜集工作。

第二阶段,20*年下半年一20*年上半年,为编纂阶段。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县志续修的承编内容要求撰写初稿,初稿完成后,经班子集体审定,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于20*年*月底之前报县地方志办公室。

(二)承担“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纂修的部门和单位为县志续修编写资料和文稿的同时,要组织各自志书的编纂。

第三阶段,20*年下半年一20*年上半年,为总纂合成阶段。

(一)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供稿内容组织县志总纂合成。

(二)“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志书实行总纂合成。

第四阶段,20*年下半年,为评议、审定、印刷出版发行阶段。

(一)开展县志评议,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审稿,报市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定稿,并编制索引。

(二)“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和交通志等志书,实行评议审稿,由县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定稿,并编制索引。

(三)县志和“一镇一矿一山一校”志及交通志等志书,经县政府批准后,按(安徽省第二届三级志书印刷设计方案)交付印刷出版,分书版、光盘版和网络版。

(四)召开新闻会,举行志书首发式,广泛开展志书发行工作和读志用志工作。

四、保障措施

编纂志书,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的一项艰巨的社会主义文化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坚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的修志体系,做到“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全县修志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地方志办公室要做好修志规划、指导、协调、总纂以及出版、发行等工作。志书严格实行主编负责制。县政府办公室要加强修志工作的督查,定期通报修志进度。凡工作不力,敷衍塞责,内容失实,供稿质量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县直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成立志书纂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修志编辑室,由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抽调或聘请熟悉业务的人员,实行承编责任制,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县志续修资料和文稿工作,以及各专业志的纂修工作。

修志范文篇7

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严以修身”的根本要求。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始终保持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政治自觉,深刻认识到我们是组织的一份子,是一名党员,担负着崇高的政治使命和政治任务,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带头讲政治、守纪律,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重品行、做表率,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任何时候都能行得端、站得直、靠得住。

二要把践行党的宗旨作为“严以修身”的基本遵循。是全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楷模,他终身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工作方法上不能深入基层群众,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按照“七个更”的要求,千方百计做好民生工作,让群众有更满意的工作和收入,更完善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把带头履职尽责作为“严以修身”的行动方向。对县委书记提出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职尽责,始终做到“胸中有大局、心里有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多听听群众的心里话,这样做决策办事情才能有的放矢、更加符合实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敢于正视问题,千斤重担大家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办好事、解难题,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要增强担当意识,把干事创业作为根本职责,始终保持紧迫感,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全面提高工作效能。要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找准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政策措施的切入点、改革创新的关键点,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推动工作。

修志范文篇8

一、主要任务

(一)切实搞好《市卫生志》编修工作

1、完成卫生志初稿撰写工作。在3月底按照《市卫生志篇目》要求,全面完成《市卫生志》初稿撰写任务,计划撰写80万字。

2、计划在今年3—4月对卫生志初稿各章进行合龙、统稿。

3、计划在5—6月在全市卫生系统征求对《市卫生志》初稿的意见;在7—8月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

4、计划在9月份将送审稿报市方志办评审,并召开评审会。根据评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

5、将志书送有关部门进行志书数据、涉密内容审查。

6、搞好卫生志书出版工作。

(二)进一步抓好全市卫生系统的卫生志编写和《资料汇编》工作

1、继续抓好各区县(市)卫生系统的修志或《资料汇编》工作。一是各区县(市)卫生局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旅游度假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管理区卫生局、旅游管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卫生科要认真搞好1988—2012年的修志工作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在纸质资料整理归档后,再备一份电子版,刻成光盘存档。在《市卫生志》初稿征求意见时,请及时补充资料,提出修改意见。二是上述各单位除搞好本单位1988—2012年的修志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外,要抓好所辖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如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血防院、农合办等单位,从成立之日起到2012年止的修志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三是各区县(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还要继续抓好各乡镇卫生院从成立之日起到2012年止的修志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工作。上述各层次的修志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工作要在2014年底完成任务,不能形成空缺。

2、继续抓好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志编修工作。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在2014年度完成修志工作任务。已进行过修志的单位要搞好从已完成修志的内容断限到2012年止的修志工作。未进行修志的单位要搞好从单位成立起到2012年底止的修志工作,不能形成空缺。同时,在《市卫生志》初稿征求意见时,要及时报送资料,提出修改意见。

3、继续抓好全市厂矿医院和民营医院的修志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全市厂矿医院和民营医院的修志或《医疗卫生工作资料汇编》的内容断限从成立之日起到2012年止,要在2014年底完成任务,不能形成空缺。

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我局今年继续把卫生志编修工作纳入对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继续把修志或《资料汇编》工作纳入本系统或本单位内部科室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安排一定的考核分值,在年底统一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修志或《资料汇编》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一把手要对这一工作负总责,并经常督导。各单位分管领导要深入到修志或《资料汇编》工作第一线,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加强修志机构、队伍和修志条件建设。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成立的修志办和已明确的修志工作人员,要继续发挥作用。要做到机构不变,人员不散,进一步抓好修志或《资料汇编》工作。在《市卫生志》初稿征求意见时,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修志办要根据讨论的意见及时提供资料,同时搞好本系统本单位的修志或《资料汇编》工作。各区县(市)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帮助修志人员改善工作条件,购置好电脑、空调等设备,安装好电话,办公用品要满足工作需要。

修志范文篇9

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我县二轮修志工作督查会。刚才,县史志办公室简要介绍了全县面上的修志进展情况,20个部门和镇街汇报交流了本单位志书编修工作的进展情况,我听了之后,总的感觉五句话:第一句是领导重视。总体上来说,各地各部门对史志工作的领导是比较重视的,这从汇报中可以看出,凡是工作做得出色的单位,领导都是比较重视的。第二句话是进展顺利。史志办和各单位的汇报,说明大部分单位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第三句话是状态很好。搞史志工作是一件非常清苦的苦差使,工作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史志工作的成败、史志的质量和进度,可喜的是,我们搞史志工作的同志的状态很好,比搞行政工作的同志的状态、或者说比分管史志工作的同志的状态还要好。第四句话是困难不少。表现在修志工作的难度很大、情况很复杂,现成的材料很少,现成的经验和办法也很少,需要我们辛勤的探索和总结;困难还表现在条件很差,一部分单位给予的条件很差;还有一个困难就是经费很少,尽管与搞基本建设的投入相比,史志经费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搞史志工作,只需要我们少请几次客,少吃几顿饭就能得到保证的,但是我们有些领导就是连这个也不做到,所以委屈了我们搞史志工作的同志,这是一个最大的困难。第五句话是成绩不小。成绩不小体现在我们的成果上,尽管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尽管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砻糠搓绳开头难”,史志工作更体现在开头难,史志工作框架搭好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大家谈的基础上,我在这里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点想法:今年面上修志工作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部门镇街的重视程度和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二轮修志中,我县共有14个镇、17个部门(单位)和6个村编修志书。今年以来,启动修志的志书编修较为顺利,各镇(街道)各部门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从上半年面上工作来看,各修志单位特色很多:

如《人大续志》:由于种种原因,编修虽然起步较迟,但启动后进展迅速。3月份一个月时间,编委会成立、修志人员到位、拟定纲目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从5月份到现在,已经试写了部分初稿。

《国土资源志》:完成初稿后按程序分送8个职能科室、办公室主任和局领导专门审阅,最后报送县史志办,完全符合志书审稿程序要求,自始至终对志书质量认真负责。

《杨汛桥镇志》:在引进衙前镇志主编后,又从衙前聘请了两名有经验的修志人员充实到镇志办,并广泛开展资料搜集工作,真正做到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财税志》:修志启动以来,多次就修志工作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排计划、出政策,对提供资料的干部职工给予奖励,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修志积极性。

《稽东镇志》:相关部门积极帮助协调联系座谈,为镇志编修人员采集口碑资料打下良好基础,形成了上下同心、群策群力的氛围。

当然,除了以上举例的单位外,大部分修志单位上半年的工作都很出色,各有各的特点。

另外,上半年以来,各部门和镇、村在修志过程中,开展了良好的横向交流,做到互通有无。一些地域相近的镇,比如王坛和稽东,交流非常密切;钱清、夏履和杨汛桥三个镇还建立起定期交流制度,在提高资料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除了镇志之间的友好协作之外,一些有业务交叉的部门也开展了互帮互助。比如,水利志与环保志,由于两志交叉内容较多,两志的工作人员主动通气,力求收集资料完整权威。

在二轮修志单位相互协作过程中,一些已经完成任务的乡镇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安昌镇志和齐贤镇志在修志方面先行一步,成了取经的对象,两地对前来学习、咨询的修志单位均做到了热情接待。齐贤镇志的主编还撰写文章,将修志经验毫无保留地在《志讯》上刊登,对各修志单位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县档案局,自身承担了《档案志》的编修工作,虽然工作紧、任务重,人手少,但是对于上门查阅资料的修志单位,还是排出时间热情接待,并提供文件复印等方便措施,对全县面上修志工作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亮点之二,社会有志人士积极参与修志。二轮修志以来,我县的地方志工作蒸蒸日上,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扬,最近县史志办公室初步被评为“全国地方志先进集体”,目前正在全国公示阶段中。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史志办的功劳,而是因为有了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我县的地方志工作有了相当的成就,才使史志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兴趣,目前一些有历史渊源、有经济实力的行政村,积极组织人力、物力主动加入到盛世修志的行列中来。比如:横路村、乘风村等等,虽然编修的规模较小,也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修志,有的是村史,但是都值得称道,因为他们有了这种把史料留存下来的意识。

其他有志于此的人士也很多,这使得绍兴县的修志工作的立足点更趋向基层,志书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突出了绍兴县全民参与、全民关注二轮修志的特点。

亮点之三,锻炼造就了一支事业心强的修志队伍。二轮修志以来,全县各部门、镇、村修志工作已经形成一支100多人的队伍,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已经涌现出一批不计条件,刻苦炼志、清苦磨志、艰苦修志的优秀编辑。如:

杨汛桥镇志主编徐木兴注重考证,依据查找到的王氏宗谱,对绍兴第一个状元到底是谁以及目前认为的绍兴第一个状元王佐故里是华舍等看法提出了异议,并撰文在志讯上刊登,请修志人员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在我县的修志界掀起了一个求证多学的高潮。

柯岩街道新风村志主编张光弟同志原本计划重点写新风村新时展的过程,在进一步收集到该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材料后,他改变了想法,毅然修改编修方案。这种敢于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值得学习。

财政税务志的孙正祥同志,不但工作认真负责,还从理论上总结出修志的“三不理念”:不给时间留下空白,不使内容留下差错,不让历史留下遗憾。这三点总结得很好,从这里,也反映出我县的修志人员的工作标准和工作道德。

实事求是的讲,修志人员的待遇不高,全凭一腔热情,这也形成了修志人员遇事不言放弃的韧劲。从5月份开始,王坛、稽东、兰亭等镇的修志人员冒着酷暑到史志办查阅资料,常常在上班之前就赶到史志办,往往一连好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不休息摘抄资料。

亮点之四,成效显著、成果突出。目前为止,除3部村志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启动外,其余34部志书已经全部启动。齐贤镇志即将出版,11部志书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初稿,其中国土资源志已经进入审稿程序;纺织志完成90%初稿;马鞍镇志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初稿,可谓成果斐然。

经过前一年的锻炼,可以说各修志单位在收集资料和撰写初稿等方面都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令人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修志单位都已经开始着手试写初稿,有的单位还请史志办的老专家给予指导,这样一来在写作上就少走了许多弯路,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快以后各章节的编修速度。

有的单位在试写初稿后,发现有所缺漏,再进行有目的收集资料,与以前毫无目标的大范围收集相比,事半而功倍,这也是今年各单位编修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之一。

有的修志单位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内容,在编入志书之前,一些有心的修志人员就把这些内容撰写成文,在相关刊物发表交流,无形之中将我县的修志成果提前公之于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修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督查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这里我想有五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进一步解决。

1、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应该说去年史志工作会议以后,绝大部分单位的领导也好,工作人员也好,对修志工作高度重视,思想认识明显提高。正因为领导重视、思想提高,才有了刚才所说的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少数单位,个别领导把这项工作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和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

2、人员落实问题:个别单位由于人员变动,编委会组织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工作脱节;个别单位没有落实专职修志人员;个别单位修志人手单薄,长期只有一位人员孤军作战;或者主编长期得不到落实,或者说,口头上老是说想物色比较好的主编,但物色来物色去,只物色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3、待遇落实问题:据史志办了解,个别单位连查阅资料往来的车船费还得不到保证;办公条件还得不到保证;志稿打印成稿还得不到保证;在修志人员的待遇、补贴也没有得到保证,这些都应该给予保证,少请几次客就能解决。这些同志工作如此辛苦,领导应该多去看看,多去慰问,有什么实际困难也要帮助解决。

4、修志进度的平衡问题:虽然是同时启动,有的单位编写初稿已经过半,而有的单位却还停留在资料收集阶段,有的更是连编纂纲目都没有最终确定,所以我感觉进度问题也要很好抓一抓。当然,现在落后的不等于永远落后,我希望还停留在资料收集阶段的这些单位,要高度重视,来一个三级跳、来一个后来居上,来解决平衡问题。

5、相关单位配合协作不够:一些志书需要好几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但有些部门缺少协作精神;上半年镇与镇、部门与部门的协作比以前大有进步,但还是有待加强,史志办也可以组织一些对流和座谈,因为只要交流才能协作。

第三个问题:关于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各修志单位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提高重视程度,以领导的关心促进度。只有领导关心,进度才能加快。去年冯县长也曾说过,“眼睛不应仅仅局限在眼前的经济效益上,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修志工作,从战略意义的高度来认识修志工作”。作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统一认识:

1、要积极主动地协调修志工作,领导要重视。二轮修志中,各个修志单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目前而言的交流几乎全凭修志人员的私人交情,给收集资料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样的时候,本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就必须主动的介入其中,“领导发话事好办”,工作人员到基层采访,领导要主动关照一声,工作人员到相邻单位交流,领导要主动通个气、协调一下,为史志工作出个面,打个电话、关照一下。

2、要主动过问修志进度。在修志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人力、物力,作为领导还要主动过问进度,这对于修志人员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有时候也可以开展一些讨论,分管领导多同史志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对自己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改进方法这三方面很有收益,比有些专家进行理论报告更有启发。

3、严格要求,确保质量。为了赶进度、抓速度,不顾质量,单纯追求文字的数量是不行的。有些书很厚,封面很漂亮,翻开一看,全是疵漏和差错,所以一定要保证质量。有些事情可以改正,但志书就不行了,志书记录的是历史,历史就不能出差错,所以确保质量很重要。

二、进一步落实政策,认真做到“一纳入、五到位”,以必要的条件促进度。所谓“一纳入、五到位”,就是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镇(街)、部门、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之中,要纳入为经济社会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人员到位:有些单位只有兼职人员,兼职人员既要搞本职工作,又要搞史志工作,往往容易分心,而搞史志工作一定要静下心来,所以各位领导一定要把专职修志人员选好,令其到位。特别是机构人员一经调整,应该马上接上去,确保专职人员专心致志、埋头搞修志工作。兼职要尽量减少,至少要保持有一名专职人员。当然主编也一定要选好,编委员会主任兼任主编的,要设主持工作的副主编或执行主编,否则,会导致无法到岗到位指挥具体编修事宜,主编一职形同虚设。

经费到位:个别单位要尽快落实,各局办要尽可能解决,难以解决的,要专题研究。修志人员的相应待遇要落实,最基本的工作费用要给予保证。

办公条件到位:要落实专门办公室,要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必要的工作工具,有条件的要装空调,给修志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进一步制定计划,周密安排。二轮修志任务早已确定,三年成稿、五年成书的目标不容更改,每个修志单位都要制订出工作计划,要具体到月,按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已经有既定目标的修志单位,可以倒排计划,起到倒计时的作用。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加快编修速度,始终要把握一点,就是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能快则快,能早尽早。

四、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确保今年9部志书成稿。这是具体要求。今年是二轮修志工作出成果的关键之年,各修志单位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尽力保证修志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县委办公室要加强对修志工作的督查,定期向各单位抽查修志进度。

史志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县修志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做好审稿、组织出版等工作。

档案局要抽调专门人手,尽快排出方案,为前往查阅资料的修志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

各修志镇、村、局办和单位要抓质量、促进度。富盛镇志、安昌镇盛陵村志、华舍街道华舍村志、柯岩街道新风村志、经贸局纺织志、工商局市场志、农业局水产志、文广局体育志、马鞍镇志、文联文学艺术志都必须在2005年12月底前完成初稿。

修志范文篇10

编修地方志一般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号令,各地按照统一的体例和规范,在各级地方政府的主持、指导下进行。所以,古代地方志的主修者多是省、府、县的主官。新到地方任职的官员,依例首先要阅读前人编修的志书,以为了解地情民风的入门;在地方任职者,如受朝命或自认必需,就会主持续修地方志。“盛世修志”之所以成为美谈,是因为在社会安定、文教兴盛的条件下,地方官可以动员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从事修志编史之类文化建设事业。今以台湾为例,读者可概见古代“官斯土者”的施治作为以及从政兴文传统之一斑。

台湾修志自府志开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朝廷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郑氏军队,澎湖一战定乾坤,清军兵临城下,明郑政权以投降告终。清廷收复台湾后,于翌年即设府管辖,派官治理。这就是清代朝廷文书及官员奏议所称“台湾纳入版图”之事。事实上,根据考古资料和历史载籍(史书、志书、笔记、碑铭等)证明,不但中国人早已发现台湾、涉足台湾,而且也是中国人最早管辖和经营台湾。

重要的是,在台湾收归清政权直接管理并派官施治之后,许多府、县主官都注意采风、修志。官员们对这片长期孤悬海外的“蛮昧之区”都怀着神秘感和好奇心,因此对修志显得特别积极,修志活动尤为频繁。以致有清一代治台不过200余年,仅《台湾府志》就编修了6部,平均30多年一修,这在其他省、府并不多见。

蒋毓英是编修《台湾府志》的第一人。他于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1684—1688)受命首任台湾知府,其时适逢清廷诏令全国纂修地方志。他遂亲自主持,并偕同诸罗县令季麒光、凤山县令杨芳声等共同纂成《台湾府志》稿。数年之后,由蒋氏私家刊行。因系私刻,故知者不多。该志共10卷、25目,规模始创,缺略难免;内容虽显单薄,梗概大致周详。所载清初台湾人口、田赋、人物等资料十分珍贵(注:清·蒋毓英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上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46页。)。

第二部《台湾府志》系由台厦道高拱乾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倡修,康熙三十五年(1696)刊行。其内容大为增加,体例亦更臻完备,成为台湾府志中之代表,历史价值很高,后世续修府志者多以此为蓝本。第三部是由台湾府学政范咸等于乾隆十年(1745)所修,称《重修台湾府志》,次年书成,第三年(1747)刊行。该志共分25卷、12类、92目。此志特别收录郑成功事迹,是前二志之所无,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可谓眼光独具,史识超卓。这三本《台湾府志》于1984年由中华书局重新整理、点校出版,受到文史界及各研究部门的欢迎和好评。编修台湾地方志的目的与意义,时人发表了许多好见解。

乾隆十二年(1747),福建新任总督额尔吉善在为范咸《重修台湾府志》所作序言中称:“今天下车书大同,各省及府概有志书,焕焉可述。独台湾以一府数县,肇辟于溟濛芴昧之中,垂六十余年,而有志书二十五卷。吏治民俗,文教武略,洞源竟委,麟麟炳炳,几与中土埒,而恢诡有过焉,斯亦奇矣。”(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作者指出,在国家统一,台湾入于版图,肇辟府、县,实施辖治之后,经几代人努力而有志书之编修,令时人、后人可以阅览借鉴,洞悉该地之政教民情、山川风俗等事。他还从台湾的地理形胜出发,认为编修府志可知历代守土之吏“抚宁疆理”的情况,可知历任诸官的职司政绩,可见朝廷声教典文之影响(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

福建巡抚陈大受在《重修台湾府志》序中称:“台湾自入版图,垂今余六十年,卉服文身之域,茹毛饮血之俦,咸袭冠带、安耕凿,俗易风移,骎骎乎有中土之习。”(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说明在清初统一台湾之后,莅台官员先后继踵,“抚绥民番,辑宁海疆”(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采取稳定、安抚的政策,以巩固海疆、团结百姓。这种和平的教化政策迅速取得成效。朝廷辖台不过六十年,台湾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蒸蒸日上,其文明程度大进,民风士习犹如中原之地。他还指出,这种历

史的大变迁,应有翔实的记载与永久的彰显,故需“取旧志而重修之”。于是有了范咸主修的《重修台湾府志》。因此志书是主权施行的记录,是政绩事功的通书。陈大受叙述台湾入清版图前的历史称:“元、明以前,率为逋逃薮,故事多荒略,而其地亦莫可考。澎湖之名,仅见于《隋史》,台湾则明季始称其名。然不过为日本、荷兰停泊、互市之地。既无历代废兴沿革、是非得失之概可资考镜,亦无文人词客游历寻览之迹可以感慨流连。故述之者恒患不文,间有一二记载,又涉于奇诞,人往往视若‘齐谐’之志、‘山海’之图,用广异闻而已。”(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这一叙述可见其史识高明。他认为,在有志书专记台湾之前,人们对台湾的了解十分简略。唯有台湾进入国家版图、官员入岛施治之后,所修志书对台湾的记述才堪称详尽、确实。可见,志书编修必须以国家管治为前提;守土临民者编修方志,本属国家行政辖治中应有之义。地方志书绝非“齐谐”、“山经”之类游戏笔墨或猎奇文章,而是庄重严肃的文化典籍,是鉴古知今的政治文献。

同年,福建布政使高山也在《重修台湾府志》序中称:台湾原为“海外荒岛”,为古地志书《禹贡》所不载,《职方》所不纪,自明天启朝才“稍与中华通往还”,至清初方入“圣人之治”。一旦进入教化,便如“风行草偃,翕然向治,遂臻一道同风之盛焉。”这话虽含夸饰,但也反映台湾“归化”后的实情:“入其境,人民济济,无雕题卉服之状,盖浸润于教化,涵濡于养育者,深且至也。”(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这种迅速而深刻的进化,正好说明台湾入于朝廷管治之后,社会全面进步,文教长足发展,确有日新月异之概,以致对照“旧有志乘”,便觉多需补充修订。他自称“修台志者,予素志也”(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说明古代临民治事之官,都有修志之志或修志之举的。所以,当他披览新修台湾府志之后,即予很高评价,称:“一画开而天地辟,二气运而岁功成,台志修而圣治彰,所以宁不重欤?”(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他把台志之编修与天地辟、岁功成、政治彰相提并论,以显其重。同时也说明,政治之功能绩效,社会之发展变迁,皆仗志书的记载而传扬。粮驿使者明福所撰志序则称:台湾统一之后,“臣服其黎庶,郡县其土宇;数十年休养生息,日就蕃昌。土地、人民、政事之大,不可以无志。”(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他应是十分明了国家治权与修志关系的人,故认为,政权管辖的土地、人民,必须通过修志加以记载;官员的治绩事功,也需通过修志才得弘扬。而且修志不能一劳永逸,尚需时时继纂续修,俾补其“规制事宜未尽洽备”之处,以便踵事增华,使后人“得其详且核焉”(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他意识到台湾修志重点所在:“台郡孤悬海外,为各省之藩篱”,故“于防海港口出入、水道纡回,言之尤详。必提其要害,纪其远近,使人因其形势以识控制之方。”(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这里指出台湾修志的特别意义,在于使人知其形势之要,识其控制之方,以为安定社会、捍卫主权之备。由此更见作者思虑之深、识见之远。同时,署台湾道的庄年则在序文中强调,“台之启疆,虽已距六十余载”,经此管治之后,民众皆“就甄陶而乐化育,游惰向业,四民交励,五士迭兴。蒲弭,讼狱息,刑措兵偃。职官人物,炳炳烺烺,而风俗齐美”。国家呈“文明熙皋之象”(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这些虽系歌功颂德之词,但也可见台湾“启疆”后的文明进步景象。他还就修志的功用作了说明:“志之所以导扬郅治,襄赞鸿谟,系苞桑而固磐石者,其有《豳风》、《无逸》之思乎!夫岂等‘山经’、‘水注’侈乘槎之瑰奇,资操觚之博赡已哉?”(注:清·范威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23—1224,1226—1227,1233,1234,1235—1237,1244—1245,1250,1252,1256,1257—1260,1261—1262,1274—1276,1276页。)庄年认为,志书编修有助于弘扬善政、辅弼国策,有利于巩固政权、劝导民生,而不同于仅仅记载恢诡奇异故事佚闻的书籍。这正是志书特殊功能之所在,也是志书长修不断的原因。

总之,从以上《重修台湾府志》的五篇序言看,这些封疆大吏或地方要员,都众口一词地强调志书纪实、存史的认识价值和资治、教化的社会功能。他们作为“涉台”官员,都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出发,强调台湾志书编修的意义,可谓真知灼见。

相比之下,清代另外修的3本《台湾府志》,因其内容或技术原故,价值可能稍逊于以上3部。因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台湾知府周文元等所修《台湾府志》,只将高拱乾“志略”稍作增缮后仍分10卷刊行;所增内容不多,故未见有太大的新价值。但他再版后可供新一代官民了解台湾,故也具有认识价值。乾隆五年(1740),时任台湾道的刘良璧,提倡重修《台湾府志》,并于2年后刊行。该志大半模仿《福建通志》体例,将高拱乾志的体例调整为20卷。后人认为,刘氏的体例改动,并不及高拱乾所修志书“序列有体”,但其内容扩充、增加却不为无功。其三便是台湾道余文仪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主持编修的《续修台湾府志》。该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刊行。余志主要仿袭范志,篇目、体例未作改动,只增加“艺文”中的一卷。不知何故,该志竟成为最后一部《台湾府志》。虽然从技术角度看,续修的刘志、余志未能胜过前志,但他们与时俱进,补充数十年新增史料,其继踵接武的赞续功劳亦不可没。从蒋毓英编修第一部《台湾府志》,至余文仪刊行《续修台湾府志》,首尾相隔不过80多年,竟连续编修6部府志,这在修志史上堪称奇迹。

朝廷和官员之所以如此重视台湾修志,其原因还在于,台湾岛长期孤悬海外,不仅面目扑朔迷离,而且弃留屡遭物议。一旦纳入版图,莅治者随即察访记录,修志绘图。因为,朝廷及官员都急于了解这一新归化区域土地、人民、物产的情况。如今,庙堂之上关于台湾去留问题已经息讼,海洋之中守土临民之官也已亲见台湾形胜,自然不能放弃记述自己治下“荒裔旷土”变化的职责。即使是局外的有识之士,也想确切了解这一“海外初辟之地”的实况。另外,清初连修6部台湾府志恰好都在“康乾盛世”,这说明朝廷重视与物质具备确是修志的前提和关键。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澎湖志书的编纂上。澎湖列岛自古以来便属于中国,上古载籍虽多语焉不详,但至迟从宋代起,史籍已有明确记述。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学者楼钥在所著《攻媿集》中收载《汪大猷行状》一文,内记:“四月,(大猷)起知泉州,到郡。……郡实滨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公即其地,造屋二百余间,遣将分屯。”(注:宋·楼钥《玫媿集》卷八八《汪大猷行状》。)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赵汝适《诸蕃志》云:“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注:杨博文:《诸蕃志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49页。)据此可知,澎湖至少于此时已入中国版图,并受泉州府晋江县辖治。史书还记载,元至元十八年(1281),于澎湖设置巡检司,隶属泉州同安县;到明代,该司尚撤、复不定。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统一台湾后,澎湖隶属台湾府台湾县,并置巡检司管辖。雍正五年(1727),改巡检为通判,设置澎湖厅,从此,澎湖建立了单独的管理机构,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其后不久,澎湖便开始有修志之举,并且陆续还有专志、续志出现。

据记载,自乾隆初年至光绪年,150多年间,四修澎湖志,其所记内容不断加详,一如重新进入版图后历代官员编修《台湾府志》之举。首修“澎湖志”者是澎湖海防通判周于仁与通判胡格,二人于乾隆初年任上共同撰成《澎湖志略》一卷。周志因系草创,故而失之简略,但首创之功功不可没,可惜该志已湮没无传。继起者是乾隆三十年至三十四年(1765—1769)任澎湖通判的胡建伟。他于任上创建书院,亲校文艺,作学约,劝设塾,开启澎岛文风。他以澎湖为海疆重地,而其历史于文献无证,且鉴于“周于仁仅成‘志略’一卷,语或未核,版亦失传。乃竭力搜罗,辑《澎湖纪略》十二卷,刊之。”(注:清·胡建伟纂《澎湖纪略》,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1—2,2页。)其付梓当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胡建伟因当时澎湖初辟未久,“书籍无闻”,故重视资料的采集与考证;其十二卷分纪十二类,“每一门类,务寻原委”,“俾后之作者浏览今昔,知所因革。”(注:清·胡建伟纂《澎湖纪略》,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1—2,2页。)故胡著虽名“纪略”,其实颇为详备,追本溯源,观今知古,志书之功能毕显。

道光九年(1829),澎湖通判蒋镛认为,胡建伟著《纪略》后,“岁逾周甲,不加补辑,将来搜索愈难。”于是邀集当地诸生进行采访、辑录,针对胡著《澎湖纪略》十二门类,分别续补内容,旨在“补胡氏《纪略》所未备”(注:清·蒋镛纂:《澎湖续编》,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1,2页。),终成《澎湖续编》上、下共两卷。只是这部续志稿成之后并未刊行。道光十年(1830)冬,新任澎湖通判乌竹芳与蒋镛一起,“凛遵宪训,广为采访,不遗不忘,—一谨而志之”。“纂修厘定,细心考核,汇为‘续编’”(注:清·蒋镛纂:《澎湖续编》,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1,2页。)。道光十二年(1832),兴泉永道周凯奉命赈恤澎湖,阅此《续编》,即“详加评正”,并命付梓。《澎湖续编》“艺文”占一半强,且多系时人诗文;“人物”增加“列女”122条;以所增“碑记”最为重要,于了解澎湖建置沿革颇有稗益。故后人认为,自胡撰《纪略》与蒋辑《续编》之后,澎湖志书始有规模。

光绪四年(1878),澎湖通判蔡麟祥“留心文献”,与士绅“议修厅乘”,遂聘请金门举人林豪为文石书院主讲,并嘱其主持修志。林豪遂和助手“相与采获见闻,搜罗案卷”(注:清·潘文凤、林豪总纂:《澎湖厅志稿》,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天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版,第1—2页。),在《澎湖纪略》和《澎湖续编》的基础上,删繁举要,网罗佚失,又增加道光九年以后至光绪十八年的史实,编辑成《澎湖厅志稿》16卷,尚未刊行,稿存台南海东书院。后经重修,报台湾省通志总局,通志总监薛绍之为之增删修补,最终订为14卷,而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夏付梓刊行,是为《澎湖厅志》。林豪原稿抄本曾于1983年由台湾成文出版社以《澎湖厅志稿》(15卷本)为名付诸影印,与《澎湖厅志》14卷本并行,以资比较阅读。林豪所作《志稿》特别重视建置沿革与文教事业,详细征引文献资料,许多人物内容详审,当世人物还多经调查采访而写成。正如林豪在《澎湖厅志稿》凡例中所说明的:“盖海外掌故,有必不容略者,要在持论洞中利弊、征引皆有限断,亦无庸矫为异、苟为同。”他还指出:“台湾在前代属澎湖之极边,澎湖有游兵,实为控制台湾而设。况元、明两代,皆设官以经理之,安得不考其建置沿革?”作者还强调了志书编修求实存真、秉笔直书的原则,认为:“地志,官书也,以存一方掌故,以示千秋鉴戒。”“载笔所以传信,非一人一时之文,天下后世共之。(注:清·潘文凤、林豪纂:《澎湖厅志稿》凡例。)”林豪不愧是有史识的方志学家,他主张地志即是官书,所以载笔必须传信;而且志书又非一人一时之文,它是留给天下后世人民的文献典籍,是共同的历史财富。所谓“存一方掌故”,“示千秋鉴戒”,正表明方志的存史与教化两大功用。他批评记述台湾沿革而删掉郑氏政权“所立郡县”的做法说:“方隅载笔,不过藉以识是地之缘起,又可遗乎?(注:清·潘文凤、林豪纂:《澎湖厅志稿》凡例。)”林著《厅志》因其编辑详审精密,故为学人所重。

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后,曾在澎湖设县,当局分别于1955年、1958年两次编修县志,直至1978年才出版一部新修的15卷本《澎湖县志》。为该志作序者李运成称:澎湖“虽地瘠民贫,物产不丰,但以介于台、闽之间,扼海峡之咽喉,岛屿回环,港澳杂错,在军事上实为兵家必争之地。昔延平据此而奄有全台,施琅得此而克塽议降,荷人据此以屏藩台、菲,日本据此以进窥南洋。是区区一地之得失,系我国族之兴隆与全人类之祸福,乌得以其土地硗薄、物产匮缺而遽加轻忽哉!(注:民国·李绍章、张默予等纂:《澎湖县志》,李运成序,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县长李玉林作序称:“澎湖虽蕞尔丸地,然自古为海疆重镇、台闽咽喉,更为我汉族拓殖台湾之踏蹬。(注:民国·李绍章、张默予等纂:《澎湖县志》,李运林序,台湾《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澎湖修志的历程再一次证明,修志是我国优良的政治传统,也是优良的文化传统。因为,修志体现的是政权的管辖,记录的是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全史。国家一旦对地方设定建置,司理者便会有修志之举。修志是代代相济之业,不能一蹴而就,亦非一劳永逸,地方志经续修再修,使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充实,志书的价值和作用也将发挥得更为充分。

台湾志书的编修,典型地体现了志书的固有功能:“存史、资治、教化”。存史是志书的内在功能,资治和教化则是志书的外在功能。前述在台任职官员,之所以重视编修志书,就是由于他们都认识到志书的这些基本效用。范咸在《重修台湾府志》“凡例”中称:“台湾入版图后,生聚教训虽历六十余年,然犹去荒昧未远。本地苦无文献可征,所见所闻不无异词。”“亦以海外初辟之地,不得不互存以资参核。”“前志于台湾一邑只载寥寥数山,其罗汉门外概不之及”,“及阅《使桂录》,载罗汉山甚详”,“此守土者所不可不知也”。他强调,“守土者”不仅有“生聚教训”的职责,更有整理“文献”、详载“见闻”的任务(注:清·范成等修:《重修台湾府志》凡例,《台湾府志三种》中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