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5:50:12

新品种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以下称品种权)。

第四条完成关系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植物新品种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条生产、销售和推广被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以下称授权品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审定。

第二章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六条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以下称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该单位;非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完成育种的个人。申请被批准后,品种权属于申请人。

委托育种或者合作育种,品种权的归属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没有合同约定的,品种权属于受委托完成或者共同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八条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的,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植物新品种育种的人。

第九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以依法转让。

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就其在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外国人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经审批机关批准。

国有单位在国内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审批机关登记,由审批机关予以公告。

第十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授权品种的,可以不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但是不得侵犯品种权人依照本条例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

(二)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十一条为了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审批机关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品种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商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审批机关裁决。

品种权人对强制许可决定或者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不论授权品种的保护期是否届满,销售该授权品种应当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

第三章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十三条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的属或者种。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

第十四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培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第十五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

第十六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第十七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第十八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该名称经注册登记后即为该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下列名称不得用于品种命名:

(一)仅以数字组成的;

(二)违反社会公德的;

(三)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的身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

第四章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九条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机构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权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根据互惠原则,依照本条例办理。

第二十一条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符合规定格式要求的请求书、说明书和该品种的照片。

申请文件应当使用中文书写。

第二十二条审批机关收到品种权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戳日为申请日。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自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品种权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该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根据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时提出书面说明,并在3个月内提交经原受现机关确认的第一次提出的品种权申请文件的副本;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出书面说明或者提交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第二十四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受理,明确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通知申请人缴纳申请费。

对不符合或者经修改仍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不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申请人可以在品种权授予前修改或者撤回品种权申请。

第二十六条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登记。

第五章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缴纳申请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下列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一)是否属于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列举的植物属或者种的范围;

(二)是否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三)是否符合新颖性的规定;

(四)植物新品种的命名是否适当。

第二十八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品种权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缴纳审查费。

对经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或者修正后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实质审查。

申请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的,品种权申请视为撤回。

第三十条审批机关主要依据申请文件和其他有关书面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审批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指定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或者考察业已完成的种植或者其他试验的结果。

因审查需要,申请人应当根据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该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一条对经实质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作出授予品种权的决定,颁发品种权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对经实质审查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驳回,并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审批机关设立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

对审批机关驳回品种权申请的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复审请求书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品种权被授予后,在自初步审查合格公告之日起至被授予品种权之日止的期间,对未经申请人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品种权人享有追偿的权利。

第六章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三十四条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第三十五条品种权人应当自被授予品种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并且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用于检测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种权在其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

(一)品种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品种权的;

(二)品种权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三)品种权人未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检测所需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

(四)经检测该授权品种不再符合被授予品种权时的特征和特性的。

品种权的终止,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

第三十七条自审批机关公告授予品种权之日起,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员可以依据职权或者依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请求,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宣告品种权无效;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予以更名。宣告品种权无效或者更名的决定,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并通知当事人。

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被宣告无效的品种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宣告品种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的判决、裁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和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品种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合理赔偿。

依照前款规定,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人或者受让人返还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人中者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费或者转让费。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处理品种权侵权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的植物品种繁殖材料,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品种权侵权案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假冒授权品种案件时,根据需要,可以封存或者扣押与案件有关的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查阅、复制或者封存与案件有关的合同、帐册及有关文件。

第四十二条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就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的权属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四条县级上以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的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附则

新品种范文篇2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轮选149;选育;栽培技术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经历了5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第1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50年代育成的农大183和农大36;第2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北京10号、农大139和东方红3号;第3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丰抗2号和丰抗8号;第4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育成的京411和京冬8号;第5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本世纪育成的轮选987和中麦175,其中,中麦175仍然是目前北部冬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1-2]。随着品种更新换代,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前小麦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kg/hm2或1.20%[1]。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趋势为抽穗期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生物学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1]。近年来,随着北部冬麦区冬季气温有所升高,黄淮冬麦区北片小麦品种种植区域有向北部冬麦区扩展的趋势[3],例如,黄淮冬麦区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济麦22和烟农19分别通过了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品种审定。来自黄淮麦区的品种在北部冬麦区普遍表现矮秆大穗,产量高,抗倒伏性强,深受广大农户青睐。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来自黄淮冬麦区的品种在出现冬季严寒时,遭受严重冻害的潜在风险很大。因此,在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中利用黄淮冬麦区品种资源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品种的抗寒性。轮选149的育种思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

1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1.1母本烟农19

母本烟农1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先后通过山东省、江苏省、山西省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河南省引种备案,是一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稳产广适品种[4],而且含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17+18,5+10,属于中强筋品种,缺点是抗倒伏性差、成熟较晚。

1.2父本7939

父本793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京冬8号作母本、轮选987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一个矮秆、大穗、早熟育种材料,原系谱号为ZX0301-169Z-5Z-1B-1B(F6),2004年的种植行号为7939,故简称7939。利用烟农19与7939配制杂交组合的目的是选育高产、抗倒伏、抗寒、适合北部冬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1.3选育过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合作,于2010年冬季在北京温室配制杂交组合烟农19/7939。2011年3月在河北沽源“顶凌”播种,加代种植F1代,组合号为GY1177;2011-2012年度在北京昌平种植F2代,田间选择抗寒、矮秆、方穗的单株,每株收获1穗,室内进行千粒重、籽粒饱满度选择,中选160个单穗,其中一个单穗编号为GY1177-2;2012-2013年度在北京昌平种植F3代穗行,田间继续对抗寒性、株高、穗型进行选择,室内选留籽粒饱满度高、黑胚率低的单株,中选12个单株,其中来自GY1177-2穗行的一个中选单株编号为GY1177-2-3;2013-2014年度在河北赵县种植F4代株行,双行区,行长2m,行距25cm,株距5cm,田间观察到GY1177-2-3株系株高较矮、穗大、穗多,结合了北部冬麦区品种繁茂性好、穗多和黄淮冬麦品种矮秆、大穗的优点,该系全部植株分单株收获,室内考种选留籽粒饱满度高、黑胚率低的单株,中选28个单株,其中一个中选单株编号为GY1177-2-3-11;2014-2015年度把上年度中选的28个单株的种子全部单粒点播,每个单株种植240~600粒,28个F5株系田间普遍表现出株高较矮、长方大穗的特点,株系内株型、穗型、抽穗、成熟期等性状表现较一致,除继续分株系选择优良单株外,其余分株系混收,秋播安排产量鉴定试验,并对其中编号为GY1177-2-3-11-10的株系作为重点系进行稀播繁殖;2015-2016年度,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同时继续进行F6的优良株系选择;2016-2017年度,在北部冬麦区安排多点产量比较试验;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2018-2019年度继续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2019-2020年度完成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71)。

2品种特征特性

2.1生物学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9d,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d。幼苗半直立,叶片窄,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7cm,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穗数617万穗/hm2,穗粒数35.1粒,千粒重39.9g。

2.2品质分析

2018年区域试验混合取样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788g/L,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8.5%,稳定时间1.7min,吸水率62%。2019年区域试验混合取样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808g/L,蛋白质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4.5%,稳定时间5.3min,吸水率61%。

2.3抗寒性鉴定

国家北部冬麦区新品种试验抗寒性鉴定结果(北京延庆):2017-2018年度越冬死株率13.5%,死茎率17.3%,抗寒性评价等级中等,与对照品种中麦175抗寒性等级相同;2019-2020年度越冬死株率10.8%,死茎率14.7%,抗寒性评价等级较好,与对照品种中麦175抗寒性等级相同。

2.4抗病性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7-2018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高感纹枯病;2018-2019年度,高感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3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154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4.0%;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5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3.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32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7.6%。

4栽培技术要点

轮选149适宜北部冬麦区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中等以上肥力水浇地块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适宜播期和播量

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适宜基本苗300万~400万/hm2。实际播种量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kg)=基本苗/发芽率(%)/出土率(%)/1000×千粒重(g)/1000。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40g、发芽率90%、出土率85%计算,播种量为160~200kg/hm2。晚播、整地质量较差时,播种量按适宜播种量的上限;在适宜播种期内播种,播种量按适宜播种量的下限。4.2精细整地有条件的地方要求深翻犁地,犁深25~30cm,不重犁不漏犁,秸秆全部翻入地下,并且翻垡平整。不犁地而进行旋耕整地的地方,旋耕前粉碎秸秆要彻底,旋耕深度15cm以上。播后镇压,踏实土壤,避免由于根系悬空加重冬季冻害。

4.3肥水管理

播种前底墒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为了不影响播期,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0d左右造墒。底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氮肥按底肥40%、追肥60%施用。越冬水是避免或减轻冬季冻害的重要措施,在气温降至夜间0℃以下,白天气温在0℃以上时进行冬灌。春季第1水一般在拔节中后期进行,控制基部第一、二节长度,降低生长后期倒伏风险,结合浇水追施15kg尿素,第2水在孕穗期进行,一般不浇灌浆水。

4.4防止倒伏

播量不宜过大,春季肥水管理不宜过早,早春起身拔节前镇压,除起到保墒作用外,还有利于降低倒伏风险,但要注意“压干不压湿”,土壤湿度过大不镇压;“压旺不压弱”,晚播没有分蘖的麦田不镇压。春季小麦返青、起身期喷施5%烯效唑1500g/hm2兑水450kg/hm2或按产品技术要求喷施“吨田宝”等其他控制株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严格控制浓度,不重喷,避免因过度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产量。

4.5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要立足一个“早”字,以防为主。拔节期进行第1次病害防治,以防治白粉病为主;抽穗扬花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以防治蚜虫、白粉病、叶锈病为主;灌浆期重点防治蚜虫,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减轻干热风危害。

参考文献

[1]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等.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J].作物学报,2007,33(9):1530-1535.

[2]陈新民,何中虎,王德森,等.利用京411为骨干亲本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J].作物杂志,2009(4):1-5.

[3]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等.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94-3403.

新品种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以下称品种权)。

第四条完成关系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植物新品种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五条生产、销售和推广被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以下称授权品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审定。

第二章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六条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以下称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该单位;非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完成育种的个人。申请被批准后,品种权属于申请人。

委托育种或者合作育种,品种权的归属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没有合同约定的,品种权属于受委托完成或者共同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八条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的,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植物新品种育种的人。

第九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以依法转让。

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就其在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外国人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经审批机关批准。

国有单位在国内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审批机关登记,由审批机关予以公告。

第十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授权品种的,可以不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但是不得侵犯品种权人依照本条例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

(二)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十一条为了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审批机关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品种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商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审批机关裁决。

品种权人对强制许可决定或者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不论授权品种的保护期是否届满,销售该授权品种应当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

第三章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十三条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的属或者种。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

第十四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培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第十五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

第十六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第十七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第十八条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该名称经注册登记后即为该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下列名称不得用于品种命名:

(一)仅以数字组成的;

(二)违反社会公德的;

(三)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的身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

第四章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九条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机构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权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根据互惠原则,依照本条例办理。

第二十一条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符合规定格式要求的请求书、说明书和该品种的照片。

申请文件应当使用中文书写。

第二十二条审批机关收到品种权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戳日为申请日。

第二十三条申请人自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品种权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该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根据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时提出书面说明,并在3个月内提交经原受现机关确认的第一次提出的品种权申请文件的副本;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出书面说明或者提交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第二十四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受理,明确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通知申请人缴纳申请费。

对不符合或者经修改仍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不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申请人可以在品种权授予前修改或者撤回品种权申请。

第二十六条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登记。

第五章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缴纳申请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下列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一)是否属于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列举的植物属或者种的范围;

(二)是否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三)是否符合新颖性的规定;

(四)植物新品种的命名是否适当。

第二十八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品种权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缴纳审查费。

对经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或者修正后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实质审查。

申请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的,品种权申请视为撤回。

第三十条审批机关主要依据申请文件和其他有关书面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审批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指定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或者考察业已完成的种植或者其他试验的结果。

因审查需要,申请人应当根据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该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一条对经实质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作出授予品种权的决定,颁发品种权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对经实质审查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驳回,并通知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审批机关设立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

对审批机关驳回品种权申请的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复审请求书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三条品种权被授予后,在自初步审查合格公告之日起至被授予品种权之日止的期间,对未经申请人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品种权人享有追偿的权利。

第六章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三十四条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第三十五条品种权人应当自被授予品种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并且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用于检测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第三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种权在其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

(一)品种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品种权的;

(二)品种权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三)品种权人未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检测所需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

(四)经检测该授权品种不再符合被授予品种权时的特征和特性的。

品种权的终止,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

第三十七条自审批机关公告授予品种权之日起,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员可以依据职权或者依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请求,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宣告品种权无效;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予以更名。宣告品种权无效或者更名的决定,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并通知当事人。

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八条被宣告无效的品种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宣告品种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的判决、裁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和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品种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合理赔偿。

依照前款规定,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人或者受让人返还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人中者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费或者转让费。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九条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处理品种权侵权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的植物品种繁殖材料,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品种权侵权案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假冒授权品种案件时,根据需要,可以封存或者扣押与案件有关的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查阅、复制或者封存与案件有关的合同、帐册及有关文件。

第四十二条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新品种范文篇4

1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

新引进共13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参加试验,其中高密度品种(4000株/667m2)5个:榆单9号,豫丰3358,农华101,先玉335,大丰256。中密度品种(3500株/667m2)2个:永99-5,强盛101。低密度品种(3000株/667m2)6个:东裕33,盛单216,万瑞8号,忻黄单156,东单60,蠡玉11。以中金368(属于低密度即3000株/667m2)作对照。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参加试验包括对照共14个玉米品种,设14个小区,按品种种植密度分类排列,不设重复,每小区长27.8m,宽7.2m,小区面积200m2。小区间距0.5m,走道1.5m,周围设保护行,占地3335m2。施肥整地后,平地机械覆盖1.4m宽膜并全程覆盖,膜心距1.8m。膜面宽1.2m,膜上人工打孔点种4行,每小区覆盖4幅宽膜即种植16行,行距平均为45cm,株距按各品种要求的密度分别确定。各生育期定点对各项目观察记载,收获时各品种实收记产,每小区品种取10穗室内考种。

1.2.2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旬邑县镇头国营农场,海拔1350m,地形为塬面平地,土质为黄盖黑垆土,质地优良,肥力中等。

1.2.3栽培管理

田间管理按照现行生产水平操作。试验地前茬为玉米,肥力中等。播种前整地用机械深耕后再旋耕,随同整地每667m2施尿素25kg,玉米专用复合肥(13-8-4)50kg,一次施入。4月25日覆膜播种,4月27日地面喷施玉米专用除草剂,5月6号出苗,5月25号间定苗,7月20号锄草。全生育期未追肥,除了播种后施用除草剂外,再未施其它农药防治病虫害。

2结果分析

2.1气候特点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由于苗期低温,大部分生长势弱,拔节以后基本恢复。玉米出苗到抽雄期有轻旱,导致各个品种株高普遍较矮。抽雄以后雨水较多,其中7月19日以后多风多雨,部分品种轻度倒伏。灌浆期多雨低温,中晚熟品种普遍灌浆不足,产量潜力未充分发挥,多雨也不利于各品种的抗旱性鉴定。

2.2产量结果

2.2.1品种产量比较

低密度类产量最高的是忻黄单156,单产(即每667m2产量,以下同)为586.9kg。比对照中金368增产1.9%。低密度类其余5个品种均比对照不同程度减产,减产幅度在2.1%-27.9%。中密度类强盛101单产687.3kg,永99-5单产610.2kg,分别比对照增产19.4%和6.0%。高密度类5个品种产量最高的是豫丰3358,单产是766.9kg,比对照增产33.2%,其次是大丰26,单产为726.7kg,比对照增产26.2%。还有先玉335、农华101,单产分别是682.2kg和634.7kg,比对照分别增产18.5%和10.2%,只有榆单9号比对照减产15.0%(见表2)。

2.2.2密度产量比较

低密度类六个品种单产平均为504.8kg,比对照减产12.4%,中密度两个品种单产平均为648.7kg,比对照增产12.7%,高密度5个品种单产平均660kg,比对照增产14.6%。七个耐密品种(包括2个中密度品种和5个高密度品种均归为为耐密品种)单产平均为656.8kg,比对照增产14.1%,耐密品种单产平均比低密度稀植大穗各品种增产平均为31.9%。(见表3)。

2.3生育期

试验点设在我县上部原区,气候冷凉,玉米出苗以后到收获无大的旱情,早霜来的晚,无逼熟现象,生育期延缓,玉米生育期比往年长。对照中金368生育期长达150d,与对照生育期相同的是东单60,其余各个密度类型品种均早于对照,早熟2-10d。(见表1)。

2.4植株性状与抗倒性和抗病性

各密度类型中的各个品种株高、穗位、茎粗见表1。抗倒性,7月11号、14号和15号降雨和刮大风,玉米正在拔节,侧根未下扎,中金368、万瑞8号、新黄单156、豫丰3358、农华101、先玉335、永99-5、强盛101均有轻度倒伏。成株期以后尽管风雨多,但是参试品种再未发生倒伏,东裕33、东单60、榆单9号、大丰26、强盛101、蠡玉11等抗倒性突出。抗病性,旱塬地区大小斑病未流行不做鉴定。丝黑穗病、白粉病均未见发生。农华101玉米品种有一定程度穗腐病。中后期多雨,抗旱性未能充分表达,故不做鉴定。

2.5果穗性状

参试的各个密度类型玉米品种中,果穗长度、秃顶长、穗粗、总粒数和出籽率、千粒重等详见表1。

3小结与结论

3.1参试品种小结

3.1.1豫丰3358、大丰26、先玉335这三个品种单产分别为766.9kg、726.7kg和682.2kg,比对照分别增产33.2%、26.2%和18.5%,增产效果明显。全生育期分别为144d、145d和140d,比对照早熟5-10d。株高豫丰3358较矮,为201cm,大丰26、先玉335分别为247cm和252cm。穗总粒数分别为519粒、643粒和577粒。千粒重分别为333g、288g和304g。豫丰3358和先玉335粒深出籽率高,大丰26抗病性突出,这三个品种表现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表现好,结实率高,属于耐密植类品种,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

3.1.2强盛101、永99-5、忻黄单156这三个品种单产分别为687.3kg、610.2kg和586.9kg,比对照分别增产19.4%、6.0%和1.9%。全生育期分别为140d、140d和145d,比对照早5-10d,株高分别为260cm、252cm和220cm,穗总粒数分别为611粒,585粒和555粒。千粒重分别为348g、300g和369g,强盛101和永99-5这两个品种茎秆粗壮,上部叶片斜挺,果穗较大,籽粒较深,抗病,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较好,抗逆性较好,属耐密植品种。忻黄单156果穗大,籽粒大,丰产性好,植株矮,农艺性壮好,属于稀植大穗类型唯一增产品种。这三个品种田间生长不整齐,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3.1.3农华101试验单产634.7kg,比对照增产10.2%,增产效果明显。该品种株型、果穗和籽粒等类似于先玉335,但后期穗腐病重。东单60单产与对照相近,穗较粗且行多粒深,抗病突出,但晚熟,成熟不足。盛单216、东裕33这两个品种果穗较大,抗病突出,但晚熟,灌浆成熟度不足,减产多。榆单9号植株粗壮较矮,叶片宽而直挺,但果穗较小,千粒重低,减产多。蠡玉11晚熟成熟度差,不抗青枯病,减产多。万瑞8号生长势弱,果穗小,不抗倒伏,减产多。这些品种均不适宜推广。

3.2讨论与结论

新品种范文篇5

铅期货标准合约的设计

在中国证监会批准上市铅期货后,3月17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了铅期货标准合约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铅期货将于3月24日正式挂牌交易。作为2011年商品期货市场首个将上市的新品种,铅期货有什么特点,投资者要注意哪些事项?

据了解,按照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铅期货标准合约,铅期货合约最小交易单位为每手25吨,大大高于此前已在上期所挂牌交易的有色金属期货铜、铝、锌三品种每手5吨的最小交易单位,成为新上市商品中首个尝试“大合约”的交易品种。

上期所在上市事项通知中也表示,铅期货合约上市交易保证金收取比例暂定为合约价值的11%,涨跌停板幅度暂定为6%,其中挂牌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暂定涨跌停板幅度的2倍,显示出保证金水平也普遍高于上期所其余品种。目前,上期所铜、铝、燃料油等品种的基础保证金比例均为10%,最高的天然橡胶期货则为13%。另外,铅期货合约交易手续费暂定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交割手续费为2元/吨。

市场人士认为,从金属铅期货合约的设计情况来看,跟前期的三个有色金属品种存在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合约数量增大,每手为25吨。这可以看出国内控制期货市场过度炒作的信心,完全贯彻了国内稳健发展期货市场政策。但事物都存在双面性,合约数量的增加,肯定要影响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在品种上市初期。从当前金属铅的价格计算,每吨在17000元左右,25吨为一手,保证金比例为11%,每手持仓保证金应该超过6万元,这可能要限制一些中小投资者的进入,市场流动性相应要受到一些影响。

相对于上市品种,铅期货合约的设计在多处凸显了创新。比如在套期保值交易中,上期所明确,根据所处合约运行时间阶段的不同和头寸审批所需材料的差异,铅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将分为一般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和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其中一般月份申请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门槛也大幅降低。

分析人士表示,原有的套期保值管理办法只是笼统地将套期保值分为买入套保和卖出套保,并未从套保的时间上做更细致的划分,铅期货合约套期保值放宽了限制,特别提出卖方可以用标准仓单充抵保证金,将会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拓宽了套期保值业务的内涵。

铅期货套期保值规则有亮点

对于铅期货,很多投资者还比较陌生,不知该品种是否与其他商品的交易规则一样?记者了解到,铅期货单独出台了铅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交易所在其中作了一些创新规定,既拓宽了套期保值业务的内涵,也放宽了套保业务的限制,以鼓励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

在新规则中,铅期货的时间划分更细致。依据所处合约运行时间阶段的不同和头寸审批所需材料的差异,将铅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划分为一般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和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其中,“一般月份”指合约挂牌至交割月前第二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临近交割月份”指交割月前第一月和交割月份。同时,新规则明确要求会员或客户应在申请获得一般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后,才能申请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

南华期货分析师曹扬慧表示,在新规则中,将套保头寸按时间分为一般月份套保和临近交割月份套保,且只有申请了前者才可申请后者,看似提高门槛,实则不然。作此划分实质上放松了对套保申请的要求,原办法中不论何种套保一刀切,都需提供各式材料,而新规则中只有进入临近交割月份套保的才需要提供更多材料,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套保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期货工具。

同时,新规则大幅降低一般月份申请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门槛。一是大幅简化申请手续。企业只需准备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当年和上一年现货经营业绩、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方案,以及交易所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二是加大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发放尺度。一般情况下,会员或客户申请的一般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不超过其当年和上一年的现货经营业绩的年度和月度运营规模,同时会员或客户具有相关资金等条件的,基本上均可获得批准。这能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套保并不一定非得走向交割,再者也能有效预防逼仓现象的出现,因为想要进行临近交割月份套保的话,需要更高的门槛;同时也有效防止了过度套保。

另外,铅期货加大了控制交割风险,新规则增设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申请环节。据了解,为有效防范交割月前第一月和交割月份基于限仓制度,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可供交割商品数量有限引发的交割风险,套期保值持仓头寸或套期保值拟持仓头寸大于进入交割月前第一月和交割月份规定标准(允许转化额度)的套期保值客户,须办理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申请手续。交易所将根据对应月份会员或客户的交易部位和数量、现货经营状况、对应期货合约的持仓状况、可供交割品在交易所库存,以及期现价格是否背离等因素来确定临近交割月份套期保值交易头寸。

再有,铅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申请提出时间与铜、铝、锌套期保值申请时间保持一致。而且,铅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申请须在套期保值合约交割月前第一月的20日之前提出。此外,铅获准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会员或客户建仓时间,与铜、铝、锌套期保值交易头寸的建仓时间保持一致,要求应在套期保值合约交割月前第一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前,按批准的交易部位和头寸建仓。在规定期限内未建仓的,视为自动放弃套期保值交易头寸。

上期所人士表示,新规则从多个方面加强了监管,包括交易所对会员或客户提供的有关生产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及期货、现货市场交易行为可随时进行监督和调查;交易所有权要求获批套期保值头寸的会员或客户报告;交易所对套期保值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获批套期保值头寸期间企业发生重大变化报告交易所及交易所有权调整头寸规定等,确保铅套期保值交易的一线监管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贴近现货市场需求。

3月15日,上海期货交易开展铅期货模拟交易。3月16日至22日,上期所将就铅期货上市准备对交易系统开展测试。市场人士认为,对于铅期货的交易量和活跃度,从模拟交易来看,一开始持仓或许会在10万手左右,随着投资者对其了解逐渐加深和套保机构的参与,持仓量会逐渐增加。市场人士认为,除燃料油之外,铅期货是第二个上市的大合约,市场投资者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从产量来比较,铅在铜铝锌之后。铅和锌比较接近,属于同一个数量级。交易量上很难估计,希望可以达到锌期货的活跃度。

新品种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展示地点为中稻水稻种植面积大和增产潜力大的镇村,展示点距县城25公里,海拨高度193米,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肥肥沃,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科学种田水平较高。展示总面积105亩,其中省种子管理局指定品种7个,市种子管理局指定品种7个,县级自定品种6个及对照品种1个。参加展示品种20个,展示方法为小区对比(0.1亩/品种)和大区展示(3亩左右/品种)。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新品种展示工作顺利实施。县、局成立了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李贱贵为组长,农粮局局长为副组长,农粮局种子站、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镇等单位为成员,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技术小组由农粮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种子站、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镇农技站等主要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制定展示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

2、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县农粮局和财政局联合制订了《2012年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工作责任人和责任专家,建立了1个大区核心展示区和4个小区对比试验点,举办了二期新品种展示技术培训班,印发新品种栽培技术资料1000多份发到农户手中。在水稻新品种各生长不同生育时期,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分别到展示点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技术指导工作。在新品种展示区做到了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达到综合反映各品种的真实示范水平。

3、搭建展示平台,扩大示范效果。在展示区树立了展示标志牌、告知牌和品种牌,明示了展示地点,展示品种和最佳观摩时间以及技术专家的联系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人直观、形象的展示现场。我县现场观摩会于9月10日顺利召开,组织全县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种子经销商及有关单位参加,与会人员认真分析了水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通过现场观摩,筛选出一批适应我县高产种植栽培的优良品种,为确保农民增产,农业增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4、加强各站协作,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了与植保、农技、土肥等业务站的协作,形成全力,共同促进新品种展示工作地开展,结合“粮食高产创建”,开展了良种良种法配套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抛秧、免耕等栽培技术的培训。

三、经验体会

1、领导重视是新品种展示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县当前市场品种数量多(60多个),农民购种盲目,存在用种安全隐患,很有必要通过新品种展示,引导农民选用良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此,县、局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展示实施工作,今年在项目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先行垫付种子、农药、化肥、标牌及日常工作经费,确保了新品种展示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地选择是关键。展示基地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示范效果。为使新品种展示工作发挥最大的示范效应,经县、局领导指点和县种子站反复考察,选择在镇村建立新品种展示核心区。一是基础条件好,群众愿意接受参加新品种展示工作,镇是我县种粮大镇,播种面积近1.3万亩,占全县中稻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且以种植中稻为主;二是示范效果好,展示田块集中连片,土地平整,土质肥沃、增产潜力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较高;三是辐射效应大,交通便利,人口流量相对较大,可辐射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水稻种植面积。

新品种范文篇7

1.1新林业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变革国际领域新植物品种的实践保护制度公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主体由发达国家组织倡导创建了保护联盟UPOV,较大层面反映相关国家的综合诉求及利益标准,我国在90年代初期加入该组织。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UPOV组织模式为适应国际化需求,逐步对公约实施了3次修订,令其文本内容实现了优化更新升级,同时对新植物品种的综合保护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令保护范围持续扩大。伴随相关贸易知识产权TRIPS协议的签署,令保护新品种植物相关制度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普及,较多工业国家均对UPOV相关模式给予了充分支持,并令其成为发达国家全面推举的一类非专利性立法模式,进一步加速了其更新变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TRIPS协议具有一定的制裁性,较多加入世贸组织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被迫履行UPOV模式,在推进其普及应用的同时,也体现出与发达国家间的争议与矛盾性,令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权利、保护遗产资源、分享利益等被不良忽视。因此为探索更为有利的模式标准,新植物品种的实践保护制度将继续实现变革发展。伴随生物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同样会对国际层面新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形成较大冲击,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令育种手段与程序实现了科学改变,令基因在更大范畴种属内实现转移成为可能,伴随基因品种植物的持续增多,令育种人员更加需要对新品种的相关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

1.2国际保护新植物品种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相关解决结果将对未来保护新品种植物制度的发展变革趋势方向产生直接影响,令保护制度逐步由专项性向专利法方向转变,专门法的单一局限性保护将日益凸显,在商业层面体现品种全价值的基础上,将逐步重视林业农民权利的相关问题、并令国内保护植物品种的相关法律制度增大了逐步向着国际保护法律体制发展延伸的可能性。另外,对传统知识的科学保护以及遗产资源问题将逐步得到国际政府、组织以及各国的较大关注。

2我国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实践状况与相关运行机制

2.1我国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立法状况目前,我国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的法律、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令育种者相关权利得到了一定保障。同时我国保护林业植物属种的相关名录进一步扩大,自实施保护条例以来,先后了4批94个保护属种名录,包含木本花卉与林木品种等,且范畴上升到170余个,体现我国在保护扩充新植物品种层面的努力与贡献。在品种权的报批申请层面,其总体数量与日俱增,对调动育种者的选育新品种、保护积极性层面创造一定贡献。另外,我国基本建立相关行政管理体系,由林业局与农业部依据各自职权范畴进行保护品种名录的申请审查与受理。其中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对蔬菜、棉、粮食、果树、油与除观赏植物外的新品种相关申请受理工作,而林业局则主要负责果树、林木与木本花卉等新品种植物的申请工作。

2.2我国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对林业新植物品种的实践保护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呈现出整体行业保护知识产权综合意识不全面、运用转化机制有失灵活性、总体质量数量水平有限,保障支撑能力欠缺等问题。在执法管理层面,体现出对林业新植物品种维权管理途径的不畅通与困难性,对于品种的保护及审定缺乏科学的协作统一性,测试应用栽培价值有所欠缺。基于林木资源具有一定的田间公示性显著特征,因而令逐步呈现的搭便车现状问题增加了掌控新品种的实际难度。而在研究林业新植物品种的成效、成果方面也具有一定难度,对于新品种权的有效激励则呈现出一定的不足性,欠缺科学合理的对新植物品种的估价系统,令其资源流动体现一定的不畅通性。

2.3我国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制度对林业产业形成的积极影响我国在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制度层面的实际运行进一步令企业成为植物品种权的核心主体,基于新品种的高收益性令较多种苗企业积极投入到开发林业新型植物品种行业之中,加之保护制度的有效实施,令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有效排除。同时保护制度的科学建立促进了市场交易的有效形成,基于利益因素,令较多私人投资引入林业新职务品种的研究开发领域,进而构建了多元化的发展投入格局。该格局之下,令享有资金优势与技术优势的相关投资方与研究方主动联手,不仅令经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全面推向市场,有效控制研发林业新植物品种的风险,利于林业育种技术设备的更新与升级,并令林业创新发展步伐持续提升。新型林业植物品种实践保护制度的确立还可广泛吸引个人与境外机构进行新品种权的申请,令我国林业物种持续丰富,并有效弥补科研机构在培育品种层面的不足。基于公示申请制度,可令各类技术主要资料有效公开,利于科研机构的充分参考借鉴,并促进其发展研究出更优质的品种,促进育种科学技术的有效升级与改良。

3保护林业新植物品种制度实践思路

为促进我国保护新型林业植物品种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林业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我们首先应充分认识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科学制定产权管理与归属规定,创建利益考评有效机制,推进科研机构提升产权质量与数量,融入农民权利于保护体系之中,提升新品种权的科学转化率。同时可基于土地承包依据,令权利人拥有全部土地原资源品种,赋予农民或集体相应权利,与其签订采集权系列合同。另外我们可科学实施参与式新品种培育方式,满足农民育种实践需求,鼓励其设定良好育种目标,并在土地进行育种直接实验,科研单位主体负责技术与资源的提供,可令农民在参与制育种管理中收货丰富效益。在政策与法律制度实施、制定层面,我们应依据市场发展综合需求,由开发新品种与转让层面给予农民适应性的利益分享,依据利益诉求与贡献大小基于产权制度实施有效分配,激发各主体利益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至创新品种创新实践之中。另外,应科学处理好公共社会权益与私人权益关系,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经济效益,持续开发植物优良新品种,借鉴成功经验,为私人育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与科技储备,进而更好的促进新品种的优势转化,令公共与私人功能实现重新定位,提升整体社会福利。

新品种范文篇8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科技创新。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我国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截止到目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共受理品种权申请量逐年上升,表明育种者和育种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增强。

从申请植物种类来看,大田作物的申请数量占到了9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作物品种权的品种构成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匀从申请单位的性质来看,基本以科研单位和国内企业为主,从品种权的实施效果来看,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促进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化、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方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

二、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

1、农作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2、农作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农作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而其中申请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3、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4、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5、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6、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

三、促进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农作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

2、加强农作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农作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3、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如果农作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4、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5、适应国际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6、积极创造条件,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品种范文篇9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科技创新。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我国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截止到目前,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共受理品种权申请量逐年上升,表明育种者和育种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增强。

从申请植物种类来看,大田作物的申请数量占到了9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作物品种权的品种构成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匀从申请单位的性质来看,基本以科研单位和国内企业为主,从品种权的实施效果来看,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促进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化、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方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

二、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

1、农作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2、农作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农作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而其中申请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3、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4、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5、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6、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三、促进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作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农作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

2、加强农作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农作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3、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如果农作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4、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5、适应国际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6、积极创造条件,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品种范文篇10

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为了积极应对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自《条例》实施的四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目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了5批包括41个种或属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组织研制了4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部分分中心如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已初步建成,已经对水稻、玉米和大白菜等300个品种进行了DUS测试。

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受理品种权申请达到962件(如表1所示)。经审查批准,到2003年7月24日,已授予植物品种权391件,大部分为大田作物品种。

表1植物品种权申请情况表

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合计

品种权申请数量115112227290218962

分植物种类申请数量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牧草

资料来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

从申请年份来看,1999年申请量为115件,2000年为112件,2001年为227件,2002年为290件,2003年前七个月的申请量已达到218件,有望突破300件。申请量逐年上升,表明育种者和育种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增强。如图1所示。

图1历年植物品种权申请数量

从申请植物种类来看,大田作物872件,蔬菜55件,果树23件,花卉11件,牧草1件,大田作物的申请数量占到了9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植物品种权的品种构成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匀(如图2所示)。

图2我国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的品种构成

从申请单位的性质来看,基本以科研单位和国内企业为主,其申请数量分别为577件和266件,占到了申请总量的87.6%;其他为教学单位78件,国内个人申请28件,国外企业申请13件(如图3所示)。

图3植物品种权申请单位构成

从品种权的实施效果来看,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23个单位的102个授权品种或申请品种的实施情况的调查,4年多来,品种权人获得转让收入3047万元,开发纯收入17287万元,通过侵权诉讼,获得赔偿476万元,平均每个授权品种获得收入169万元。实践表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促进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化、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方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

二、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加入WTO之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论文网在线

(一)植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二)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来辽宁省每年取得的育种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而其中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三)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四)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植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六)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

三、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植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论文网在线

(二)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四)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五)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六)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入1991年文本

从长远来看,1991年文本更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运作及新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如农林产品的多样化应用及扩大贸易所涉及到的受保护品种的收获材料及加工产品、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等问题更多的涉及1991年文本的规定。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积极发展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

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素质,扩大品种权人队伍,适应国内外品种权服务的需要。同时,采取措施增大各企事业单位自发组建新品种保护自律性和维权性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开展研究,提供咨询,建立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协调内部品种权纠纷,推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及种业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

2、邓岩:《WTO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科技,2003年第2期

3、宋才发:《WTO规则与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