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状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49:52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范文篇1

一、家庭方面

这些孩子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儿童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人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又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学校因素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否定性评价,如笨蠢猪等,使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并引发退缩,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如,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通过每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对儿童心理造成负作用。由于社会的不良观念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儿童心理和谐也受到不利影响。

心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图"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马斯洛)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开展。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亲子之情不可代替,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善于运用教育方法,善于处理家庭问题,对孩子既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会作的态度和方式。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儿童的友谊、集体的活动促进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公务员之家: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

四、帮助获取有利信息。

心理状态范文篇2

摘要:歌唱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声乐教师、学生及一切演唱者的心理现象与教学实践的一门新科学,它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歌唱心理学心理状态歌唱欲望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精神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涵盖一切人类的活动,当然也包括声乐。当前社会对心理学的学习和使用并不自觉,也不普遍,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没有心理学这门课。但是不管你懂不懂心理学,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却时时伴随着我们的一切声乐活动。和一切正确理论的意义一样,你懂得了它,掌握了它,就可利用前人已发现的规律,主动地遵守它,顺应它,就可避免弯路和倒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们声乐教学中,大都只注重嗓音技巧方面的训练,对于歌唱心理学的研究与运用,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代心理学证明,不良的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以及影响嗓音,甚至失音(在声病临床中,由于心理因素导致声嘶者,屡见不鲜)。

在我国医学中,所讲的“七情致病”“暴怒失音”“怯泣失音”,就是指心理因素致病而言的(又讲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可以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还强调指出:“夫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绥、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以上所说的气,虽然不单纯指气息而言,还包含着经络学中所讲的“气”,但它与呼吸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如所说的“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怒则气上……”每个歌者可能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当生着气上台演唱时,气总是吸不深,觉得嗓音堵在喉部,或者嗓音往上抽。又如怯台的人上场,由于心情紧张,气总是稳不下来,容易失去气息的支点。总之,歌唱心理不正常,则会导致整个发声器官功能不同程度的紊乱。因此歌者嗓音技巧发挥得好坏,与临场前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初学歌唱的男女青少年,正于青春发育旺盛期中,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有着较强烈的“易感性”,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因此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遇到一点点刺激就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于是也就会出现发声功能的不正常。因此教学法不当,就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反之,也可以解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如学生没唱好,越批评指责,往往越唱不好。若采取和蔼的态度指出其缺点以及如何克服的方法,并循循善诱使其进入正常的歌唱心理状态,则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我们知道,人的高级神经——心理上受刺激,可影响到血液内的激素和内分泌的改变。因此人们在遇到外界的刺激而自己又不能排解自拔时,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忧愁,甚至失眠、不思饮食,甚至有女性闭经等情况出现。在歌唱者的嗓音方面,突出地感到喉、咽部干燥;唾液的分泌减少,身上出汗,胃部停止蠕动,大脑皮层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瞬发式”失调,以及会出现尿频等现象。相反有的人分泌物过多,有吐不完的口水。有些演员在临场演唱之前,自己总感觉嗓子疼痛、发干,甚至认为自己无法上台演唱;可是演唱完下台后,又感觉自己的嗓子丝毫没有疼痛之感。还有的演员演出时情绪紧张、心慌、血压升高、心跳次数明显增加,同时导致全身肌肉紧张,心惊肉跳,手足无措,四肢打颤、手势、姿态与声音失去协调性,本来不需要手势辅助的地方,却做出了动作,需要手势的时候,又做不出手势;又因面部肌肉紧张致使目光呆滞,难以传神,难以表达喜悦、激昂、悲愤、痛苦等特殊感情。笔者曾遇到过一个歌唱者在上场之前与别人争吵了几句,上台演唱时,气浮声浅、高音破裂。下场后即对镜检,见其假声带功能亢进,声门闭合不良,显系发声机能紊乱。在嗓音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发声障碍”。对此症施以理疗法及功能训练(方法略),即可取得理想的疗效。此症吃药无济于事。

由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歌唱时,应同时对学生进行歌唱心理状态方面的培育。所谓正常的歌唱心理状态有两个方面:一是启发学生的歌唱欲望,一是诱导学生进入音乐,进入角色。尤其是培养学生在临场前的自信心,以及如何排除因突然事故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

声乐艺术是在高级神经控制下进行的,它不单单是发声器官的运动,而且也包括全身很多器官共同协调一致的活动。歌唱者除掌握声(发声)、字(咬字)、曲(唱腔、旋律)、情(表现)等技巧基本功外,还应该锻炼具备健康而稳定的情绪。这种正常的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的自我培养、自我控制,通过平时的长期锻炼与稳定,到头来即可达到随时而来、时需则至。如传统强调的“以情带声”,其意义就有使演员每唱先入情,即可排除不正常的心理因素,久之则可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的条件反射。

但是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难免随时碰到意想不到的外界刺激引起情绪上的波澜,以致影响嗓音。除上述注意锻炼正常的歌唱心理状态外,在生活中应注意“应激机能”的自我锻炼、自我修养。所谓应激机能,即是人们在接受外界不良的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予以控制,亦即经过心理矛盾、统一、拮抗、协调等反复、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最后达到对不良刺激作出合乎时势的、恰如其分的反应和处理,使得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及时地稳定下来。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处事能力的提高对于歌唱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俗语说“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或说人在激动中办事要做到“冷处理”。“眉头一皱”“冷处理”,就是经过心理矛盾、统一、拮抗、协调等反复、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最后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和处理的通俗解释。

歌唱演员往往比较敏感、易于激动,因此应激机能的锻炼,应作为必修课程。京剧艺术表演家尚小云先生生前曾说过,在台上唱好戏,平时要进行“修真养性”等等。这些话是值得歌唱演员学习的。对于过于文静、内向的人,切忌抑郁烦恼而自扰。

若是在临场前,突然遇到意外刺激引起心绪不安时,可采取“静气”法。俗语说“遇大事要静气”。所谓静气法,即是在“以意领气”“意守丹田”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匀、静、深、长的呼吸练习,安心地做五六分钟的时间,自可达到心静神宁,而后专心致志地投入艺术创造。还有人介绍经验:演员在临场前有心理障碍时,可给他(她)讲笑话,逗笑之后,心理障碍即可解除。此法有人试过,有效果。

还有一种“默唱”法,也值得歌唱演员学习。默唱法也是解除心理障碍的方法之一。所谓默唱法,就是在临场前,找一安静之处,将自己要演唱的重点曲目,作无声的歌唱,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造中。著名歌唱家斯克曼·恩克采用此法,不但可以排除某些心理障碍,而且可以很好地把握住积极的歌唱状态,取得理想的演出效果。如果我们把上述两法结合起来练习,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对于怯场的歌唱演员来说,除建立正常歌唱状态、树立信心、多实践之外,加强本身技艺的提高,也是克服怯场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语说“艺高人胆大”嘛。

歌唱的过程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以上所述,远远不能包罗实际教学和演唱中所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所以,对于歌唱心理学的研究和运用,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声乐学基础》石惟正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7月北京第1版

心理状态范文篇3

【关键词】心理状态香港导游队伍

一、内地关于香港导游的报道

近阶段,关于香港导游的报道很多,以百度搜索为例,输入“香港导游”,找到相关结果约6,780,000个,但首页里面出现的是:香港女导游与论文内地游客爆发肢体冲突4人受伤、香港女导游被指“洗脑式”恐吓游客强迫购物、香港导游谩骂游客视频曝光,引发业内声讨导游香港、香港导游阿珍后续等新闻。如此多的负面新闻,既有网站新闻及时更新的缘故,也是近阶段香港导游问题的显现。现在内地游客不免感叹:还有多少个“阿珍”会重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香港导游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不小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不良心理状态成因解析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常会出现某种激情,可能只是一时地激动;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如果经常不能主动加以控制,那么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这个人性情暴烈、易发脾气等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香港导游队伍的心理状态正是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监管。目前香港有三大机构涉及旅游业,第一家是官方的旅游事务署,隶属于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负责旅游设施及政策事务;第二家是半官方的旅游发展局,负责宣传推广;但是,最关键的监管工作却落在了由业界组成的行业自律组织“旅游业议会”身上。但是,“旅游业议会”在没有监督时却很有可能蜕化为另一个利益集团,只顾短期利益不管长远发展,疏于监管,不管自律。“旅游业议会”名为行业自律组织,实则是各大旅行社利益的代言人,不敢管也管不好;特区政府的旅游机构只管制定政策和负责推广,没有行使起必要的监管职权;这才导致了强制购物事件屡屡出现,得不到根本解决。

2、旅行社之间竞争激烈“负”团费不是新鲜事。现在来港游客中,内地游客占总数70%左右。内地游客的购物欲望与购物能力是最强的,香港地接社所获得的收益比较大。随着竞争激烈,旅行社为了接待更多游客,不断降低团费,甚至连零团费和“负”团费都不是新鲜事。所谓“负”团费就是内地旅行社“拍卖”旅行团,香港地接社必须向内地旅行社支付一笔钱才能“买”到旅行团。地接社将支付这批游客在港食、住、行的开支,他们再将游客“转”给购物点,通过收取购物点的佣金和游客购物的回扣来盈利。比如,一个内地团有20人,香港地接社可能会支付10000元给内地旅行社,如果购物任务完成较好,地接社也会适当地分点给内地来的领队。

3、导游挫折承受力不强。目前,关于香港导游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种认为,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导游处在最底层,不仅没有底薪,还要向旅行社交纳不菲的费用,只能靠购物回扣和游客小费来过生活,所以生存艰难;另一种说法是业内人士透露:香港导游的收入一点也不低。一名导游带团两日净收入是两千余港元,一个月带十个团有两万多港元的收入,是香港居民收入的中位数。但是无论哪种说法,有一点可以明确,早些年香港导游在接待内地游客时一直有一种优越感,潜意识里认为内地游客都是“暴发户”,容易“骗”,没见过世面。这种思想虽然现在有所改变,但力度不大,远远低于内地游客的变化速度。现在,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内地游客日益增多、多元化,去香港旅游早已是家常便饭,游客的心态早由原来的“仰视”向“俯视”转变。香港导游面对巨变,估计难以适应,内心有很大的挫折感。

4、游客不成熟。一个健康的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目的地健康发展的前提,成熟的旅游市场不仅需要经营者的规范经营,更需要成熟的消费者。香港零团费旅游之所以盛行,同我国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不成熟是分不开的。不少消费者或是抱定就是不消费的心理,认为钱在我兜里,我就是不买你也拿我没辙;或是“知假买假”,明知零团费是陷阱,动辄以来应付,这些都是投机心理使然。需求决定供给,要根治零团费现象,必须从源头上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塑造健康、理性的客源市场。没有投机性需求的支撑,零团费的产品供给终将遁于无形,导游也不用千方百计地从游客身上“挤钱”了。

心理状态范文篇4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心理状态;效果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不管是否存在手术史,均会出现显著的情绪异常现象,以紧张、恐惧、焦虑等为主要表现,而这些情绪会提高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水平,进而使手术受到影响,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控制,改善其不良情绪,使其生理状况保持稳定,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手术以及护理效果[1-2]。本文分析在手术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对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择取80例手术患者,所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精神性疾病患者、伴随多部位损伤患者、先天性疾病患者、手术禁忌症患者等。按照随机分组法分组研究,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6岁,平均(50.13±3.82)岁,手术类型:18例骨折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7例妇产科手术、5例其他手术;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7岁,平均(50.20±3.90)岁,手术类型:19例骨折手术、9例普外科手术、8例妇产科手术、4例其他手术;从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来分析,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可比。1.2方法。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方法为舒适护理,具体内容见下文:①临床舒适护理。针对术后疼痛明显患者,可实施药物止痛;针对术后呕吐症状明显患者,可实施止吐药干预;另外予以抗感染干预,防止出现其他传染性疾病发生。②环境舒适护理。术后病房环境对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应保持整洁,并定时通风,做好消毒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使用刺激性气味较弱的消毒水进行消毒处理。③体位舒适护理。在疼痛部位垫体位垫,减轻压迫性,同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出现压疮。④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与其建立和谐关系,通过沟通了解其情绪状态,并予以针对性疏导和安抚,就康复疗法、护理知识进行讲解,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同时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介绍康复病例,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1.3临床观察指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评分,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表现越重。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统计、分析和比较。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χ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心理状态评分来看,护理前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而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伴随护理模式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舒适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比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更加注重患者感受,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手术顺利实施,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舒适护理,使患者生理、心理均得到舒适感受[3-4]。舒适护理对患者综合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不良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如患者情绪波动导致生理指标变化,如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升高等,因生理指标直接影响这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同时也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直接影响[5-6]。而通过舒适护理的应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的生理状态得到改善,避免因血液等因素导致的血液粘度增高等不良现象,因此舒适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本次研究中,针对手术患者行以舒适护理,并与常规护理作对比,结果显示,在心理状态评分上来看,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患者更容易接受这一护理服务,对舒适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更高。舒适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不仅注重疾病护理,同时也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想法,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使手术操作顺利进行,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舒适护理通过临床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增加了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知识的认识,对并发症以及不适症状有预防作用,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在手术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对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确切,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申慧婷.舒适护理对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的价值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9,01(38):95.

[2]钟慧芳.舒适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2):4293-4294.

[3]徐碧文,罗万里.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9(04):990-992.

[4]黄春华.产科手术室行舒适护理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6):184-185.

[5]陈朝霞,蔡瑞,何鹏龄,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198.

心理状态范文篇5

【关键词】毕业生心理状态语文复习课结构负反馈结构

***

对毕业班的复习课,社会上非议较多。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观念和方法的变更问题,只要立足于充分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复习课同样会发挥有意义的作用。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年级的语文复习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复习内容上讲,它不是原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系统地呈示教学内容的结构;从复习方法上讲,它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或题海演习,而是有目的地进行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再训练;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讲,不应当只给少数尖子学生“吃偏饭”,而应当在复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结构(或叫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不但受到复习内容、复习方法的影响,更受到学生心理状态的直接影响。

中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后,由于受以前的学习基础和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般说来,大致有自信、自知、自负、自卑、自弃等几种类型。自信者,学习成绩长期保持优秀,学习方法灵活而有效,有冷静而愉悦的学习心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有远大的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等社会情操。自知者,学习成绩较好,学习刻苦认真,但方法不够灵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设法提高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热情高,有崇高的社会情操。自负者,学习成绩时高时低,学习情绪时冷时热,学习不肯下功夫,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时盲目自满,个人修养和社会情操的表现也都随他们情绪的波动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卑者,学习成绩不太好,学习认真但效果不显著,学习心境经常受到各种思绪的干扰,学习时面部表情痛苦,经常因处于后进而缺乏自信心,他们一般都遵守纪律,有集体荣誉感。自弃者,学习成绩差,不爱学习,学习时不专心,一般对社会上的一些庸俗现象很感兴趣,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良行为对他们影响太大,他们纪律性不强,说话表里不一,缺乏自尊心,没有责任感,但有时对集体活动特别热情,会突然萌发一些上进念头并有所行动,可是不能持久。学生的种种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在复习课上,我一般采取前馈、中馈和后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过程,我把它叫做“负反馈结构”,目的是尽可能地及时了解和控制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便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分别从理论基础、教学功能、复习程序、结构特点、复习要求等方面试做简单的阐述。

理论基础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控制系统中,如果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差值越来越大,离目标越来越远,就是正反馈;如果差值越来越小,与目标完全或基本上吻合,就是负反馈。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教学过程,经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在学生身上产生一种学习行为,教师及时把这种行为与原定目标相对照并找到偏差值,这个过程就叫做形成性检测,或者叫“中馈”。中馈重视的是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对教学措施的及时调整和对学习行为的有效控制。中馈只依据达标情况与原定目标的偏差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而不考虑影响达标的干扰因素是什么,这有利也有弊,因而给矫正措施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个“前馈”环节。所谓前馈,就是在进行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对学生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能力进行诊断测试和了解,对发现的缺漏及时进行补偿,为学生适应学习任务做好准备。有了前馈和中馈相结合的信息准备,一般就能够顺利进行复习过程的控制,但是,要实现复习目标的达成,还必须进行单元复习目标终结性检测,这就是“后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前馈、中馈和后馈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始终是合目的的,教学的输出信息和输入信息的差值就会很小,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出现“负反馈”,这就是“负反馈结构”命名的理论基础。

教学功能

负反馈结构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充分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具有明显的教学预决效应。运用负反馈教学结构的目的是让师生双方“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这种教学结构主张以目标为中心来组织复习活动,整个过程从明确目标开始到达成目标结束。教学目标以训练思维能力为主线,以训练听读说写协同发展的语文能力为重点,以文体训练为阶段。负反馈结构重视对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质量三大教学变量的调控,主张通过前馈、中馈和后馈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本身形成一个自我反馈矫正系统;重视以情感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教学结构的功能还在于主张学生学习负担的优化,提倡教师在保证有效完成复习任务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措施尽量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

复习程序

1.标的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确定十分具体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并以恰当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目标意识。确定标的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系统化,因为语文课本以文章为主要内容,文章之间、单元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散见于各册课本,需要分类集中。所以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对语文复习目标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处理。二是要具体化,对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的复习目标要表述得十分具体而又便于操作,不但要适合教师的教学操作,而且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操作。

2.前馈在复习单元内容之前,要对学生有关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进行诊断测试;如果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对学生比较了解,也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测。针对诊断测试或经验预测所发现的问题,教师要提前进行补偿教学。前馈补偿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前提,消除学生认知方面的缺陷积累,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情感前提,增强学习的动机,获得学习的乐趣,确立学习的信心等。前馈诊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式。对自卑、自弃的学生应选择基础的常识性内容,使他们可以回答或稍加点拨便能回答,并及时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自负的学生应选择一些好像简单但又让他们回答不上的问题,以抑制他们的骄傲自满情绪,使他们冷静地对待即将进行的复习。对自信、自知的学生应选择一些具有启发延伸作用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志趣,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前馈补偿为复习新的内容准备了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的条件,为学生全面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打下了基础。

3.实施这是复习课的中心环节。复习的内容包括语文知识的系统梳理、确定要素、辨析区别和思维能力、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的深化训练。知识的梳理、确定、辨析虽不是复习的重点,但它是培养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基础。复习语文知识并不是对各册语文知识的重复,而是要把分散的语文知识点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掌握结构化了的整体知识,并深化对知识层次之间、知识点之间联系作用的辨析和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因此,对语文知识的复习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过程。对课文的复习,必须纳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轨道,这也同样面临着能力训练的结构化、系统化问题。如对语感的训练,对文学鉴赏能力的训练,对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能力的训练,对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的训练等等。在复习实施过程中,对复习目标的确定和复习内容的选择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而定。因此,整个复习实施过程,就是围绕复习目的使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都得以提高的过程。

4.中馈无论是课时复习还是单元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形成性测试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解决。在复习过程中,要围绕复习目的,选择恰当的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测试题或问答题;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要尽可能把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可观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根据测答情况和学习行为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矫正教学分为集体性和个别性两类,前者是针对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后者是针对个别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中馈是对复习目的、复习过程、学生参与程度的有效控制环节。

5.后馈一个单元内容的复习结束以后,必须依据预定目标进行终结性检测。后馈环节的关键是编制测试题,一份好的测试题应达到以下标准:第一,测试内容要与复习目标相对应,要围绕一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数量制题。第二,测试题排列要有层次性,按智力目标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的顺序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以填空、选择、简答、写作等题型来体现。第三,要以测试语言为重点,在主要测试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涉及思维能力和语文知识的测试。第四,还要照顾不同水平的各种学生,可用必答题和附加题的形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另外,还应注意到情感原则,试题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要尽量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6.达成教师根据终结性检测的反馈信息,对没有达到复习目标的个别学生,要设法进行个别辅导;对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进行集体补救性教学。个别辅导和集体矫正仍然要围绕复习目标进行,不过需要变换复习方式,变换复习角度,变换检测试题;也可利用群体学习的氛围,培养良好的班级学风,形成互帮互学的小气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诸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确保复习目标的达成。

结构特点

“负反馈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中介性负反馈结构是教学控制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相联系的中介环节,具有提高教学效率、发展教学理论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功能。

2.操作性负反馈结构不仅有清晰的程序,而且有简约的操作规定,具有一般水平的教师均可操作运用。

3.参与性负反馈结构强调教师、学生和教学目标导引下的教学内容三者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教师学生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4.可控性负反馈结构强调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前馈矫正、中馈矫正和后馈矫正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复习要求

教师对复习目的的确定与表述一定要做到具体清晰,显示可操作性。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听读说写能力的协同发展,要把对语言的理解表达作为复习训练的重点。反馈矫正的各个环节要加强训练,要注重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书目

①[美]格朗兰德《教学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②[美]加涅《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④张铁明《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⑤查有梁《教育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⑥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心理状态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选择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5例,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14岁~69岁,平均41.0岁±0.5岁,其中14岁~18岁21例,19岁~50岁52例,51岁~69岁1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初中以上4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患者均意识清楚,既往无精神障碍史。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填写SCL-90测评表,将评估内容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存在以下心理:(1)心理障碍:恐惧、焦虑、抑郁;(2)心理畸变:悲观、绝望、自杀倾向;(3)精神衰弱:失眠、多梦;(4)拒绝治疗。测评后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2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分析

2.1疾病本身所致心理问题白血病治疗时间长、恢复慢、易反复,患者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担心疾病预后。面对疾病的威胁会引起不同程度心理反应,不听话,否认,恐惧,从而使他们丧失生活希望,拒绝治疗,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2.2疾病治疗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高强度化疗方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很大副作用,如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激素的副作用;腰穿和骨穿给患者带来痛苦;患者无法忍受,使患者感到恐惧、绝望、自卑。

2.3环境改变对患者的影响住院治疗使患者面临首要的问题,是离开家庭和亲人,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和环境,患者可能出现孤独,失眠。

2.4家属对患者的影响家属是患者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疾病在治疗中的转归和巨额医疗费用,使患者家属心理受到很大影响,表现出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家属的态度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2.5患者本身的心理耐受能力因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个人性格、社会地位的不同,同样的疾病与治疗手段,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3护理干预措施

3.1创造轻松温馨的住院环境为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首先为患者创造轻松、乐观、积极向上的住院环境,营造医患和谐的工作氛围。给患者提供便民措施,让病房充满笑声,住院环境以绿色为主色配置,让患者感到生命的活力,不再感觉压抑,患者住院期间感到舒适温馨。

3.2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治疗等各方面的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详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心理上有所准备。化疗时从生活、饮食、精神等方面予周到的照顾,加强情感支持。告知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的活动、按时服药等,学会自我防护。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院外需求。

3.3保持良好的心态化疗是白血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白血病病人对化疗的态度是影响生存质量最大的因素[2],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因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常产生无助感和绝望,因此,对白血病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关注其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叙述自身感受,将抑郁、焦虑的情绪宣泄出来[3]。正确引导患者认识自我,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3.4个体化护理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抑郁的发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耐受性增强,女性患者焦虑症状较男性严重,文化程度越高,越担心病情变化、治疗对家庭的影响,从而产生困惑与焦虑;文化程度越低,对疾病质量、预后认识不足,也产生焦虑。针对不同年龄、文化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尤以在家中担当经济支柱的病人,总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对此类患者应有更多的关心,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3.5建立支持系统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及遵医行为是有益的,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时的情绪反应。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家属的想法,争取家属支持和配合,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定期看望患者。医疗费用是影响患者及家属能否坚持接受治疗的重要因素,宣传医改报销补助政策,帮助发掘和依靠有关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捐款、资助,使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也使患者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结果

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我们在患者化疗后采取询问方式,填写SCL-90测评表,发现恐惧、焦虑、绝望、抑郁等负性心理明显减少,患者表现积极、乐观,能正视所患疾病,并主动与病房患者互相交流经验,积极配合治疗。

心理状态范文篇7

一般大型比赛都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比赛过程,而运动员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不同,其形成原因也不同。

1.赛前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原因分析

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国际比赛的调查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在比赛中发挥不好的运动员,由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占70%以上,因技战术准备不足造成失败的仅占20%。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希望自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因为每名运动员对比赛的认知、态度以及准备情况的不同,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

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所表现出的是对比赛的盲目自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而有的运动员在比赛前所表现的是过分紧张,甚至有害怕、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有个别运动员表现为情绪低落。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运动员的个人因素造成的,如赛前运动员过度疲劳,而思想作风不过硬,对比赛目的不能正确理解,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参加比赛等。

2.比赛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原因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并适当的紧张,从而适应比赛节奏,应付场上变化。如果紧张过度就会出现应激现象,应激现象指的是运动员由于过度紧张的持续,使机体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异常反应,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身心控制能力。其主要原因为运动员由于对比赛中的期望值过高,出于自信心的考虑,往往对比赛的成绩、名次和所带来相关的后果过于注重;来自外界的压力过大,比赛时受观众和对手的影响较大,把比赛想象的比较困难,感到自身的技术和体能力不从心,同时心理有想赢怕输的想法导致动作变形,肌肉变僵;对比赛环境适应能力差,造成心理紧张。

3.赛后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原因分析

教练员要预防比赛后的不良心理表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积极总结比赛中的得失,为下一场比赛做好准备,使运动员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习惯,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和自身素养。否则运动员对来得过于容易的胜利骄傲自满,过高的估计自己,完全忘记了缺点和不足之处,使运动员在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盲目乐观;对于失败,容易使运动员心灰意冷,伤心失望,对今后的训练比赛失去信心。三、对排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1.对赛前的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方法与对策

教练员要客观分析评价比赛双方的实力水平情况,告诫运动员要充分认识到比赛中存在的困难,动员自身力量做好思想准备,既要克服盲目乐观情绪,又要敢于制胜。要给运动员认真分析对手的各项比赛资料,使队员对对手的特点书熟记于心并做好针对性训练,将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以模拟。这样临场就不会感觉慌乱,不知所措。

教练员在比赛前要端正运动员对比赛认识和比赛态度,激发其内在的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以及对比赛的责任感,还要在赛前注意调整运动量,不要使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等情况。并在赛前做好心理分析,减轻队员压力,增加责任感,增强斗志去赢得比赛的胜利。

2.对赛前的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方法与对策

运动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使心理状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运动员在比赛时产生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情况。首先可外用的就是具有针对性自我暗示来调整,从而稳定情绪,减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不良刺激,并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同时在比赛时运动员不要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裁判或观众身上,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自己的比赛过程。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漏洞之上。运用这样的方式能打好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特别是运动员在紧张的时候就会将希望寄托在教练员身上,这时教练员的一句言语甚至一个动作表情都会对运动员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其信心倍增。教练员恰如其分的利用暂停、局间和换人时间对场上运动员的情况加以调控,使运动员从自我过激的心态中调整回来,应对比赛。教练员在场边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风貌,不惊不怒,稳定自己的情绪,给队员以心理暗示,使队员能够从教练员出得到激励,使比赛朝着有利于已方发展。

3.对赛后的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方法与对策

教练员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运动员对比赛过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分析比赛技术统计数据来让运动员认清自己,使之从简单的胜负决定实力的误区中走过来。有清醒的认识,不是输赢一场球就能说明一切的。并可通过书面或谈话让运动员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使队员相互之间得到交流,帮助,并解决问题。使运动员既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所了解,同时要让运动员养成“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的良好习惯。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四、结论

1.现代排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发展迅速,实践证明,技战术训练加上运动心理的训练才能满足

当今比赛的激烈竞争环境,只有在心理方面作了充足的准备并进行完善的训练才能在排坛处于领先地位。

2.教练员要重视赛前、赛中和赛后的总结,消除运动员的不良心理,为运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运动员要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养成良好的技战术素养和个人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章建成,薛立.影响中国击剑集训队队员赛前心理稳定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4):37.

心理状态范文篇8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变化的产生并不奇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自古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边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问题,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顺应角色的变化。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由于角色的变化,说话办事甚至考虑问题都应与过去有所不同。这样并不是说,退休了就低人一等了。这里不存在高低的问题,只是角色变了,地位不同了,个人的心理活动应该与之相适应。比如,过去你是处长,厂长什么的,既然离开了那岗位,已经退下来了,还是用原来处长,厂长的态度说话,显然就没人听了,还用原来的态度去办事,也会碰壁行不通。这就如一个演员,戏演完了,卸了装,下了台,就不能还像原来戏中的角色举手抬足还是戏像,如果那样就会被人耻笑,说你不正常。所以顺应角色的改变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关健。

二、跟上时展的变化。现在已进入21世纪,如果还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陈腐观念和思维模式去看待新事物、新世界,那自然会格格不入,心里就会感到别扭。在新形势下,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天津市也制定出跨越式发展,率先进入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发展蓝图。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要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要使我们适应时代,而不是要时代适应我们。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进步的一个不争事实,仅此而已。

三、努力克服老年人个性变迁。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要比青年人小心谨慎些,也固执刻板些。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个性发生了变化,或是脾气急噪,或是刚愎自用,或是喜怒无常,或是沉默寡言,往往跟人家和不来,自己心情感到苦闷。所以,离退休老同志要努力克服这些老年人的个性变迁,虚心向青年人学习,不要对他们什么都看不惯,要学会宽容,把自己融入现实社会中去,融于家庭生活中,扬长避短、稍安勿躁,用一个平常心、平静的情趣,过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安康的幸福晚年。

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幸福,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岗不敬老,不是好领导”,这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切实表现。要在想问题、定政策帮助老同志解决合理需求上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

眼下有的人认为,人老了就应该无所求了,这是不公平的,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也与社会发展同步。据调查,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老同志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帮助解决。

1、健康长寿需求: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希望社会健全和完善老年医疗保健,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保障晚年身心健康。

2、依存需求:除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外,老年人还希望得到原工作单位和社区的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抚养以及其他人的帮助。希望和家人保持思想上的沟通和增进感情上的联系,否则,老年人就会产生失望情绪,孤独感或被遗弃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工作需求: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五到十年之中,一般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能力,希望发挥余热,为国家、社会再做贡献。这种愿望如得不到满足,则易诱发变态心理或加速衰老,对健康不利。

4、变异需求:离退休后,生活规律和方式都有所变化,往往产生一种追求新的、过轻松愉快生活的愿望,比如种花养鸟,观光旅游,会亲交友等。

5、尊重要求:老年人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过去在家中,一般都占有支配地位,现在子女都已张大成人这种支配地位有了变化,老人一下子难以适应,以致往往发生家庭矛盾。

6、娱乐需求:多数老人希望就近能有个娱乐场所,几个老伙伴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搓搓麻将,以消磨时间。

7、求偶需求:有些孤寡老人希望晚年能找个老伴,找一个身边“能说说话的人”,以解除晚年孤独寂寞。

8、知识需求:随着电子产品和一些信息设备,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家庭生活,老年人对这方面的电器大都不甚了解,不敢摸,不会用,渴望能够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9、家政服务需求:一些体衰多病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大都希望能够得到家政服务,给予生活方面的帮助。

10、信息需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在不断与世界接轨,国外的信息不断传进来;国内的改革发展,地区和单位发展的变化,老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更多的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

人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它不只是由物质的,生理的,化学的,神经的因素所组成,而且也包含着精神的,思维的和情绪的因素。这两个方面有着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辨证关系。人体生物、生化的改变,即可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改变;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改变,更可以影响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甚至导致死亡。人到老年,精神上,身体上的功能总有不同程度上的降低,和成年人相比,精神上的不安很容易在身体上表现出障碍;身体上的微小障碍也更容易引起精神上的波动。因此,治疗老年人的疾病,心理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状态范文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

随着近年来各大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多。同时,医院护理人员的编制有限。这使得当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1-3]。为探讨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的方法,笔者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180例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至2015年期间在我院实习的180例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有175名女生,有5名男生;其年龄为19~22岁,平均年龄为(20.15±1.12)岁。

1.2方法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这些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就业的途径、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就业的意向、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期望获得的就业指导及存在的心理压力[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7份,回收率为98.3%。将学生对现阶段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2结果

2.1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就业的途径

经调查,有53.67%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在实习单位直接就业,有27.12%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学校能推荐其就业,只有少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能自主就业或通过网络招聘就业。

2.2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经调查,有45.19%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是社会关系,有25.99%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是个人因素,有少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是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家庭因素、沟通表达能力、外貌仪表及环境因素。

2.3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意向

经调查,有57.06%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国有综合医院就业,有23.16%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能在国营专科医院就业,有少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能在民营医院或诊所就业。

3讨论

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实际的就业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教育体制和学校方面的问题、部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都使护理专业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的方法,笔者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心理调查[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期望在实习单位直接就业。这间接说明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具有迫切的想要就业的心理。有45.19%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这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市场并不规范,就业要靠个人的社会关系。有62.15%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自己有就业压力。这说明,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待就业人群的不断增加、相对有限的就业需求、复杂的工作环境等众多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护理专业毕业生产生了激烈的心理冲突,对自身的就业前景感到焦虑、恐慌、担心。护理专业毕业生刚刚离开学校,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人际资源,其就业的形势更为严峻。面对护理专业毕业生产生的就业压力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关的院校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根据其就业倾向和就业途径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案。同时,相关院校还要积极地挖掘社会资源,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力寻求相关的医院进行合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获取更多的临床操作经验,也获得更大的就业优势。对出现消极情绪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学校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其认清自身的就业优势,增强其对就业的信心,让其勇于推销自己,抓住就业的机会。同时,相关的院校还要根据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提高其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其自身的资源和关系,帮助其就业。对部分只想在国营综合医院就业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在与其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后,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为其制定就业方案,提出就业建议,使其充分认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三步就业战略的优势。此外,学校还应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帮助护理专业毕业生解决各种关于就业的问题,并开设人才交流信息网,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资讯,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其就业的压力。总之,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关院校应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合适的心理辅导,为其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提高其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有效地解决其就业的问题。

作者:王永梅 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南桂英,王慧玲,陈建松.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3-5.

[2]李静,单玉香,雷金美,等.护理专科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2010,25(12):72-73.

心理状态范文篇10

一、中师生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经过统计发现,学生提出如何处理同学关系或认为同学关系紧张的问题有576个,占总问题的22.5%。这类问题有“有人嫉妒心特强怎么办?”“有人说我的坏话怎么办?”“有人个性太强怎么办?”等等。人际关系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师范生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师以女生为多,在女孩比较集中的地方,相同气质类型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心理和性格上的冲突,她们之间容易发生心理矛盾,如心胸狭隘、个性较强、遇事爱计较的学生之间矛盾较多。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应以心理疏导为主。

第二,独生子女学生之间个性冲突是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我校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80%以上,而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同龄儿童接触较少的家庭环境中,因家庭的溺爱教育,形成了不肯谦让、不受委屈的心理特征。大多数独生子女都程度不同地有争强好胜或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类学生生活在同一集体中难免会发生个性冲突。对这类学生应该采取一定的训练方法,以改造和训练学生克服不良个性的教育方法为主。

第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而激发的感情冲突。来自不同环境的学生虽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集体之中,但由于小时候已经形成的不同生活习惯会使同学之间相互难以适应,而产生人关系的冲突。如有的学生喜欢干净,有的学生喜欢物品摆放整齐。而有的则比较随便,这就可能使生活习惯不同的学生而发生矛盾。对这类矛盾的解决,应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训练教育为主。

第四,同学之间的相互议论而导致误会也能引发矛盾。有的学生在背后议论别人,一旦议论的内容被传播,就有可能激发较激烈的矛盾。对这类矛盾的处理,应该查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背后言论他人的学生进行帮助,同时对因此事而苦恼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训练。

第五,狭隘的小团体主义所产生的排斥作用是中师生人际关系不眭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学生在一个集体中生活,会因不同情趣而结成许多个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最大副作用是对他人有排斥作用。由此而引发出人际关系的紧张就不奇怪了。对小团体主义的解决应以疏导教育为上策,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把小团体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第六,教师的不公平教育方法会导致对某个学生的孤立氛围。有时教师偏爱或者无意偏爱了某个学生,这时就会引发一部分学生的不满,而联合起来孤立某个学生的情况。对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必须改正错误,以做到公平教育,才能消除学生因此而产生的矛盾。

二、中师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欠佳,希望获得心理上的帮助。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提出的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占15.66%,有340个同类问题。如“如何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我为什么感到孤独?”“我为什么情绪总是低落?”等等。处于青年初期的学生,正值生理和心理的变异阶段,他们对生活幻想较多,理想中合理成分相对少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还富于冒险。但他们的感情脆弱,意志不强,难以经受挫折,一旦某个理想不能实现或者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时,就会认为生活不公平,情绪低落,孤独和失望的情绪占主要地位。这种心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就容易发生心理障碍,出现坐立不安、不爱学习、寻求刺激、谈恋爱、违反纪律、病事假多等现象。这个时期女学生的月经期不规则,男学生有遗精现象,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负担都比较重,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突发性的心理变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个时期应多给学生举办一些青年心理学、卫生学讲座,指导师范生自我处理各种心理矛盾,同时应由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开展一些有生活气息的各种文体活动,调节学生的紧张心理情绪,减轻其神经系统的负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师生的人生观比较模糊,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提出人生观方面的问题305个,占全部问题的11.9%。这说明许多学生对人生观方面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在笔者对其他学校的近五千名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发现各校中师学生在人生观方面的提出问题的提法和提问的数量都差不多,这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青年学生此时对人生观问题比较关心,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中师学生之所以关心人生观和要求对人生观进行指导,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理想中有很多成分不大合理,把个人的理想看得太重,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估计得较高。再加上近年来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断被暴光,和西方的一些人文思想的侵蚀,对青年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当他们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或者在生活方面遇到一定挫折时,在人生观方面就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如“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人应该为自己而活着”“社会贫富不均,社会对人太不公平”等等。所以中师德育工作应该加强对师范生的理想教育,以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他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如果教师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中师学生比较关心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其教师心理开始形成。

学生在调查中对学校建设和管理比较关心,这说明学生进入师范学校后,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能够从主人的角度关心学校的发展。如“如何看待我校的发展?”“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应该怎样处理违反纪律的学生?”“学校的课程应该怎样安排?”等等。这类问题有277个,占全部问题的10.8%。学生主动关心学校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学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启发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把学生看成是学校的主人,征求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有条件的应该设立主人周或吸收学生代表直接参加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管理。

五、中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活质量比较关心,学校在进行德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

调查中学生提出学校生活质量方面的问题有208个,占全部问题的8.1%。这些问题大部集中在食堂伙食质量、价格及宿舍生活条件等方面。学生之所以对这方面问题比较关心这说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师范生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生活管理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前几年在省内的其他师范学校进行调查中,这类问题的数量也比较多。所以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是必须要加强的工作,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六、中师生对从教思想有担心,从入学后就关心其毕业去向,培养师范生形成立志从教的思想是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调查中提出“毕业后如何分配?“和“毕业后是否应该到农村任教?”之类的问题336个,占全部问题的13.1%。但实际上关心这方面问题的学生达50%以上。目前社会收入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教育状况还不能使中师生完全理解。另外社会上一些部门的用人观念和某些有特权的人在子女安排上的不正确做法,对师范生的就业观念有较大影响,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学校期间找关系,挖路子想办法解决毕业后的分配去向等问题。所以在对师范生德育中,应该加强立志从教和为农村基础教育而献身的思想教育。在实施这方面的教育时,应下大力气,采取多种教育措施,经过较长时期的耐心教育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七、中师生比较关心国家的法律建设,对社会腐败现象比较憎恨。

师范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作为准公民,他们必然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表示憎恨,希望通过法律建设使国家更加完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有“我国的法律是否公平?”“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法律对以权谋私的高级干部能否制裁?”等等。提问题的学生有205个,占全部问题的8%。学生能用法律观察社会现象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基本上是站在怀疑的角度上提问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德育过程中经常向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以法治国的典型事例向学生说明:社会主义法制是人人平等的,只要有违法犯罪的行为存在,党和国家会毫不犹豫地运用法律武器予以制裁,随着改革开放和法律建设的日益发展,社会腐败现象终将被彻底铲除。

八、中师中有许多人已经涉足早恋,需要教师对其恋爱观予以正确的指导,这是中等师范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难题。

师范生正值青年初期,在学习期间发生恋爱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如何对他们给予正确的指导。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直接向教师提问要求指导恋爱观的问题有192个占全部问题的7.5%,但是实际关心这个问题的人多达40%以上。据不完全了解,师范生中有早恋行为的学生约占30%~40%,各校的数据都差不多。师范生之所以向教师提出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学生对自己早恋不知如何处理,希望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另一个原因是教师对早恋行为处理方法不当,伤害了一些学生的感情。如有的学校和教师对早恋视为洪水猛兽,对其采取高压政策,强力予以禁止,这样非但不能阻止早恋现象的发展,反而使得一些早恋现象转入了地下活动。个别学生甚至采取了对抗措施以维护自己的恋爱自由,结果导致了性过错的发生。所以对学生早恋问题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禁止,应该采取疏导的方法对师范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因为恋爱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和本能,青年初期的学生追求异性的心理较强,受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早恋现象在中小学都有发生。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说服和教育,切忌不可操之过急。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告诉学生:青年人谈恋爱作为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是不应该遭到非议的,但学生时代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不成熟,早恋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利的影响。作为大多数学生还不是成年人的中等师范学校,对学生谈恋爱不予提倡,还要禁止,所以中师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应把精力用于早恋上。教师只有把道理说明白了,对学生的隐私予以保护,启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早恋现象是会克服的。

九、中师生比较关心自然科学,并对迷信之类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关心。

在调查中学生要求教师解答的自然科学中的新奇问题和有关批判组织的迷信之类的问题有159个,占全部问题的6.2%。这说明中师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能较好地解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现象,同时因其知识经验的不足,有许多人有迷信思想,以至于对国家批判和禁止邪教组织还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中师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思想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十、中师生比较关心我国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同时也关心国际社会问题。

在调查中学生对我国的社会改革和21世纪的国家发展前途比较关心,同时对最近发生的国际问题也表现极大的兴趣。学生提出这方面问题159个,占问题总数的6.2%。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应该经常举办时事讲座,并充分发挥学校的电视、广播、报刊的宣传功能,使学生了解国家和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大事。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经常向学生介绍时事政治,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十一、中师生对师生关系比较敏感,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