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特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3:45:17

心理特点

心理特点范文篇1

每个学期初,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及适应环境的问题,是每个老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我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用小食品或玩具的方式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是很有效的。当孩子哭闹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食品或玩具分发给他们,孩子吃着平时最喜欢的食品时,就像生活在自己家中一样。

(二)良好常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要求一致,孩子就有了学习的标准。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上厕所总是随地大小便,这时老师就要提出具体要求。上厕所、出门都应排好队。两个两个小朋友去,而不是一窝蜂的都抢出去,应要求大小便入厕。

(三)学期学习规则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只要幼儿开心。

(四)幼儿在园情绪起伏多变

1、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幼儿愿意做某件事情,小班幼儿的情绪在特定的情境下会很不稳定,主要为早晨入园、午睡起床后、身体不舒服……在这些特定情境下,我们老师应当利用幼儿情绪的特点去调节幼儿的情绪。

2、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所以非常易变,有的幼儿在早晨入园与父母分别,就立刻引起不愉快情绪,哭起来,老师应当抓住幼儿不愉快情绪所在的原因,与宝宝的父母及时沟通,请家长送完孩子立即离园,不要迁就孩子,以利于孩子情绪早点稳定下来。

3、小班幼儿的情绪表露于外虽然有时会有调节自己情绪的意识,但还不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有的幼儿在入园时适应较慢,来的时候老哭,但孩子这时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老师们就要耐心地安慰幼儿,不能寄希望于让孩子自己不哭,老师的拥抱、爱抚都能让哭泣的幼儿感到安慰。

(五)爱是一种温暖

心理特点范文篇2

关键词:肝癌患者临床护理心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创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积极的心理活动会促进疾病的康复,而消极的心理活动会加剧病情的恶化,护理工作者应把患者的躯体疾病和心理情绪过程联系起来考虑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下面将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150例肝癌患者,男110例,女40例,年龄33-65岁,其中首次住院患者26例,第2次住院患者56例,3次或3次以上住院患者68例。

2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

2.1怀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问题,不可直言,减轻病人的受打击程度,以避免患者受刺激太大。

2.2恐惧焦虑肝癌患者恐慌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维度的。患者第一次听到自己得了癌症,精神和心理受到强烈刺激,住院后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是最主要的应激源,其次为家庭因素及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的影响。

2.3忧郁悲观由于疾病和肿瘤治疗严重的毒副反应,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当疗效不显著或没达到预期效果,患者产生无能为力感,随病情发展,忧郁悲观情绪日益加重。

2.4认可心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实,心情渐平稳,愿意接受治疗,并寄希望于治疗。应及时应用“暗示”疗法,宣传治疗的意义,排除对治疗的不利因素。

2.5孤独忧伤患者由于住院,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很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感和感到忧伤。

2.6失望或乐观心理因为各人的体质和各人的适应程度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做好指导工作。

3肝癌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我们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应该尽量为患者节约费用,用贵重药物和仪器前须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每天送一日清单给患者,让其了解住院费用。平时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肝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另外护士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任务,还需加强自身修养。

3.2处理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护士应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熟悉常见止痛药的剂量、作用和副作用,配合医生选择有效的药物、合理的给药途径、个体化的正确剂量和规律的间隔给药时间,并经常对疼痛进行重新评估,以改变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取得最好的疗效及最少的副作用。并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等措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3.3减轻患者孤独寂寞和忧伤患者刚进病房时,护士应热情接待,主动向其介绍住院环境,进行入院宣教,结识病友,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住院后协调同房患者间的关系,使病友间团结,相互帮助,解除患者的孤独感,调节患者的心境。动员家属和亲友在病情允许时经常来探望,多给予关心和照顾。提供舒适、安静、整洁、温暖的病室,病房内配置彩电、收音机等,悦目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忧伤和内心的寂寞,愉悦其情绪。

3.4巩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我们也应给予家属更多关怀和心理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家人的反应、支持和理解能给患者在癌症的持久战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安排乐观的患者用亲身经历去鼓励、影响患者。通过人际互动,引发特殊的集体反应机制,可使患者反馈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利于不良情绪、不良思维方式及不良行为的改善。

3.5做好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工作帮卧床患者勤翻身、多拍背,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予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病情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按医嘱予止呕、镇痛等对症治疗,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恐惧心理。

3.6环境方面努力为其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经常多关心照顾患者。

4总结

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护理,配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复杂心理,使肝癌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部分补偿,以减轻或消除症状,减少癌症对生活质量的损伤,是保证治疗康复计划顺利执行、达到预期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心理特点范文篇3

1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1.1有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角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

1.2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大多是在观察实验事实,了解现象、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件、综合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即使是新的物理学理论,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实验验证之后才能被确认,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会有电磁波出现,但是直到赫兹实验的成功,这一理论才得以证实,电磁场、电磁波才获得广泛应用,中学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加以适当引导,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物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物理的直接动机。

1.3动机作用显著,使学生感兴趣

所谓“动机”可“动因”,就是唤起学习者行为并导向一定方向的原动力,而引起动机的过程称为动机作用,这里主要指的是内部动机作用,即物理学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2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有畏难和惧怕心理,究其原因,不外乎下述三种:

2.1物理概念抽象、严格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核心,它的第一个特点是抽象,如果没有实验配合,不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和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概念就很难建立,如惯性概念就很难理解,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如不能区分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就会形成错误概念。例如,力是维持运动的直觉观念,就是受到学生直觉形成的前科学概念的负迁移影响而产生的。这正是正确建立惯性定律的心理障碍,再如因为物理概念多,知识信息量大,而知识信息向大脑的输入量与保持的百分率成反比,因此使诸多物理概念不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痕迹,加上相近概念间的互相干扰,这些都易造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做好铺垫,降低从具体到抽象的台阶同时,还应在内容安排上,注意分散抽象概念的教学。

2.2物理知识应用的灵活多变

在中学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中常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没有掌握灵活多变的手法,“灵活”,要求学生思维具有敏捷性;“多变”,要求学生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提高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

2.3数学形式与物理本质的差异

数学方法的应用对物理学的发展作用巨大,数学是研究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物理学中,相同形式的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不同的物理意义,如不能深入理解数学表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就有可能因数学形式而掩盖物质理本质,例如,振动图线和波动图线,学生往往就难以理解两者物理含义在本质上的差别,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注意认识数学形式受具体物理条件的制约,而忙于做大量的计算性难题,就易造成乱套公式,“依样画葫芦”的思维定势。另外,学生往往因出现困难、错误学习情绪得不到及时调整,也使物理学习中“难”与“怕”的心理障碍不能及时解决。

3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1物理学习举了的来源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发展的,一个有掌握电子技术需要的人,可能先对收音机发生兴趣,当掌握了收音机的接收原理和装修技术后,又会对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的装修及测试仪器感兴趣,如此不断探求,就会对电子技术产生丰富而持久的兴趣,并可能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实验操作及对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初中生在第一堂物理课上就能看到鸡蛋落杯,冷水使烧瓶中热水沸腾以及静电现象等实验,必然产生极大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从观察到的新现象中了解了更多的物理知识以及它们的实用价值,从而对实验的兴趣会更趋稳定和持久。

2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了科学家们探索物理规律的曲折道路,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抽象思维的特点,处理物理问题的技巧,建立物理理想模型以及运用数学工具的方法等,这些都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3来源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抽象思维的过程中,感性认识是学生兴趣之源,而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两个飞跃,便是学生兴趣的澎湃洪流,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对学习会起更持久的推动作用。

4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而且还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必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据调查发现,在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教师讲得好”居道位。

3.2物理学习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动机产生于需要,学习动机就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一般来源于下列三方面:

1求知欲,即来源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例如,关于“光的本性”,先学双缝干涉,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继而学习光电效应,发现光还具有粒子性,从而产生了学习“光的本性”的欲望

2明确的目标,学习过程中,目标越具体越好,每堂课应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教师应围绕这个目标去创设物理情景,探索实现目标的途,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特点范文篇4

一、顽皮男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第一、认识幼稚,道德观念模糊。他们对许多问题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诱惑导而做出令老师头疼棘手的事情来,如哄骗师长,各种形式的恶作剧,哗众取宠等;第二、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他们一搬行为较放纵,自我约束能力差,有时产生悔改意愿,但由于缺乏自制力而收获甚微,反复性较大。顽皮性确实存在种种缺陷,令人烦恼,但他们都处在生长发育和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大,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保护。

二、顽皮男生的教育策略

顽皮男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行为和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而顽皮男生是带病的花朵,学校和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并快乐成长。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矫正策略,真诚地深入细致地关心爱护他们,就一定能转化好他们,教育好他们。下面我就顽皮男生的转化谈点自己的浅见。

1、培养师生情谊,消除顽皮男生对立情绪

培养师生间深厚情谊,使用爱心教育是转化顽皮男生的首要环节。顽皮男生因为品德和学业不好而遭歧视、冷遇、忽视,他们缺乏关心、帮助,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顽皮男生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班主任可以从学习、生活、家庭情况等方面,去了解、关心顽皮男生,并尽可能利用集体力量去帮助他们,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建立起深厚的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情谊,使他们在多方面都得到"感化"。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者只有对顽皮男生多倾注一片爱心,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用爱心转化顽皮男生,激发学习情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结晶,是感召转化顽皮男生的原动力,因此,老师要对顽皮男生格外关注。在教学时,注意引导他们走进课堂,激起顽皮男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权利,答对时给予表扬与肯定,答错时也要微笑着给予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教师决不能歧视这些顽皮男生,而是要用爱心温暖他们冷却的心灵。

3、挖掘顽皮男生的闪光点用其所长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即使是在顽皮男生身上,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点。

因此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知识水平、不同个性的顽皮男生,我们必须全面研究他们的优缺点和长短处,因材施教,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展示舞台,让他们解决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班级工作,发挥各自所长,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为班级增光添彩。比如,从顽皮男生中发掘在音乐、美术、体育、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给他们提供展示舞台,分别让他们参与班级板报宣传、小科技发明创造和其他兴趣小组活动,给他们创造和提供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同时有机会领略成功喜悦和成就感。教育实际证明,只要端正对顽皮男生的认识,认真分析其个体差异,剖开顽皮男生的缺点,挖掘其优点,给一点阳光,他们就会很灿烂的。

4、因人制宜,对症"施"教

根据顽皮男生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育转化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对于聪明灵活但又贪玩好动的"顽皮型"顽皮男生,应以疏导、迁移的方法,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对于偏激固执刚愎自负型的顽皮男生,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看待自己,从而引导他们从偏激的死角里走出来;对自暴自弃、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的自卑型顽皮男生,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和自信心,敢作敢当,不断向他人学习和比较,并逐步消除其自卑心理,形成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品质。

5、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要彻底矫正顽皮男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效地形成和巩固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作为合力穿引者的班主任必须做到勤家访或勤电访,联系家长,对顽皮男生做长期的跟踪、引导和教育;必须做好笔录和总结,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采取确实可行的教育措施,确保教育效果;必须呼吁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未成年人,为他们提供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等等。真诚"偏爱",引起共鸣。受心理行为特征的制约,顽皮男生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作好顽皮男生转化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真诚"偏爱"顽皮男生,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使顽皮男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这就要求教师克服偏见,在关爱全班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心倾注在顽皮男生身上,尤其是班主任就更应该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去感化他们"冷漠"的心。同时,"偏爱"顽皮男生要真诚,要与他们交心,以平等的态度同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意愿和情感,让他们体验到教师的真诚之心。顽皮男生最缺乏的是关爱,最渴望的也是关爱,尤其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所以,只要我们真诚"偏爱"顽皮男生,"投之以桃",必然会得到"报之以李"的效果。

6、对顽皮男生的转化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心理特点范文篇5

关键词:犯罪心理、犯罪青少年、心理矫治

据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又以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居多。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寻找促成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在原因,分析其心理特征并对之进行心理矫治,只有这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知才可能得到纠正,其犯罪行为才可能得到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其犯罪心理成因

随着青少年犯罪数量的持续增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12—25岁青少年占社会总人口的24%,而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在押犯中所占比例已高达35%以上,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犯罪主体上看,青少年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而且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蔓延快、手段残忍、危害严重、反复性强、团体作案突出、重新犯罪率高、改造难度大等趋势。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比如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网络案件中,作案人数就有75%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青少年犯罪心理大多是由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引起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阶段,这种复杂矛盾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化解是很艰难的,也是很不现实的。处在复杂矛盾阶段的青少年会表现出:生理迅速发育与心理水平提高相对缓慢的矛盾、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心理结构中各因素(如认识、情感、行为、意志等)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的矛盾。[1]从而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不能较好地用意志加以控制;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进入社会生活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产生苦恼和不安。如果这个阶段的矛盾解决较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反之就会导致问题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正处于发展、形成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缺少社会磨练,意志薄弱,特别容易接受不良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是非不分,甚至视丑为美。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个性特征。(1)、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知觉较为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逐渐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面对现实社会他们有时会感到迷茫、无助、困惑……甚至有时会感到孤立无援。此时,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他们往往会被不健康思想和错误思想误导,进而误入歧途。(2)、神经(气质)类型:犯罪心理学研究者普遍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他们的气质类型(或神经类型)是有一定的关系的[2]。犯罪青少年的神经类型呈强弱两极分化型,暴力犯罪者的神经类型更多表现为强型,而非暴力犯罪者则弱型居多。偷窃犯罪的灵活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较多。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反应快且准确。区别在于前者活泼,适应能力强;后者好静,细心。从反应快与准确来看,这些无疑是偷窃犯必须具备的[3]。(3)、自身性格特点的不足:我国犯罪青少年的性格特征明显地反映出不成熟和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崇高理想、目标的追求,显得精神空虚;社会责任感和规范约束力差;分辨力差,难以认清善恶是非;缺乏羞耻心、同情心、怜悯心等,对人冷淡,有敌意,攻击意识强。情绪突发性强,波动大,神经质突出,心境变化多端;少独立性和自控力差,易受外界情境和他人的影响。

2、意志特征表现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反复性大等特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接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经过帮助教育,痛苦流涕,表示要痛改前非。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出狱后,经其同伙一拉,或出于哥们义气,又管不住自己,照样违法犯罪。一般来说,大多数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有恶习不深,可塑性大的特点[4]。

笔者曾在贵阳市少管所探访了一位名叫张亮(化名)的少年犯,他曾“三进”少管所:12岁那年,在无人管教的情况下在游戏厅接交了4个年龄相仿的“朋友”,几个人一起打游戏、一起盗窃、抢劫、一起进少管所。据介绍,张亮“三进”少管所间隔的时间都不长,从1997年4月第一次进少管所,第二次距第一次仅2个月,第三次距第二次仅9个月。第一次偷窃,仅13岁,11天后即被送回家;第二次,抢劫,三年劳教;而第三次,团伙盗窃,刑期从2000年5月9日至2009年11月8日。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调查统计,少年在刑释后三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率为34.6%,个别地区超过40%。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出现了由单独作案到结伙作案,由一般的盗窃到抢劫、重伤、杀人等严重犯罪。可见,这些人反复越多,对社会造成危害越大,也越难于改造。因为他们多次作案得手强化了犯罪心理,已由初犯的恐惧,转为熟练和无所顾忌,特别是在犯罪行为受到制裁和不切实际的需求受阻后,非但不予收敛,反而疯狂地报复社会,成为难以改造的累犯和再犯。

3、需要特征以强烈的自我满足为主。个体的内在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前苏联犯罪学家库德里亚夫采夫曾说:“违法者认为现实条件没有充分满足他的实际需要或者臆想中的需要,这就是违法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基础”[5]。需要是人的机体内部最大的内驱力,不同的需要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欲望,从而导致不同的活动。因此,人的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主要因素就是需要形成的欲望和动机在外界刺激或诱因的影响下实施违法犯罪活动[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由于个体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每个人的需要层次也不同。大部分青少年违法犯罪者偏重于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大多违法犯罪活动都与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满足个体感官刺激有关。一般人的需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需要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而且总是高级的需要制约着低级的需要,并且调节和制约着人的行动;而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需要系统却处于畸形状态,某种不良的需要处于恶性膨胀之中,使各种需要之间遭到了破坏[7]。在他们身上需要往往是不择手段的自我满足和强烈的物质占有欲。为达到个人目的,他们往往以反社会型行为来占取不义之财。反映了他们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他们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和心理特点。

4、动机特征表现为青少年动机多样而又茫然,行为易受情绪情感左右。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Pintrich&Schunk,1996)[8]。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容易受外界诱因而引起,他们的动机较为简单且少预谋,没有经过周密考虑或精心策划。在强烈外诱因的引导下,他们喜欢模仿、好奇心强、容易受暗示……一些犯罪青少年在本来没有坏习惯的条件下,也会由于青少年期自身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弱点,加之外界的诱惑而产生犯罪动机。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的恶劣行为往往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明确的目的,而是追求一种满足、愉悦。并且,青少年犯罪动机容易变化且不稳定。在遇到情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情绪激动下,会实现动机的转化[9]。这一动机转化一般来讲并非是青少年事先精心策划的。在第一动机实施末得逞时,往往情绪迁怒,转移目标,发泄怒愤。如盗窃未遂与事主搏斗,则容易产生杀人的第二动机,杀人后随即又可能产生放火灭迹的第三动机。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治措施

心理矫治又称“心理学干预”、“矫正治疗”、“改造干预”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治是指促使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活动的总称[10]。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治作为改造青少年的手段,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培养身心健康的守法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对犯罪青少年进行心理矫治,其目的在于消除青少年反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心理,实现其产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决心和毅力,顺应和适应社会,不再扰乱和危害社会。

1、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针对青少年表现出来的冲动、逆反、烦躁、从众、自控力差等特殊心理特征,以及人际关系及其自我认同问题,学校、媒体应多开展调适心理健康的活动和节目。并以各种形势组织和开展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解剖自我的系列活动。并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辅导者要帮助矫治对象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消除其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健康。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关键是化解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合理化”情绪,即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种种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因此,要善于及时发现青少年的一些异常行为,有意将问题少年放在和谐、互助、友爱的团体里,详细地了解产生“合理化”心理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具体分析,通过面对面的疏导,打破违法“合理化”心理。心理咨询主要采取个别咨询的方法,此外,也有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咨询、家庭咨询等。对矫治对象进行心理咨询对于整体情绪的稳定、认知缺陷的矫治、情绪困扰的解除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心理咨询不能完全地解决问题时,要转入心理治疗。

2、心理治疗:狭义的心理治疗是指以改变认知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活动[11]。实施心理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那些内在情绪或者心理问题的一种机制。因为心理疾病确实是大多数青少年产生犯罪行为的首要原因。针对犯罪青少年这一独特群体,主要是采用精神分析性心理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是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展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有两条:一是满足,以减缓其攻击行为;二是升华,使青少年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使其行为朝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目的是让青少年对自身形成的病态人格和攻击行为的成因予以觉察,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促使其改过[12]。在此过程中,鼓励少年犯谈论过去的冲突和进行自由联想。因为这些冲突导致他们产生多种情绪问题,而这些情绪问题又引发反社会行为或攻击行为,对他们进行精神分析性心理疗法旨在帮助他们解决驱使他们犯罪的冲突和无意识需要。而自由联想是在不加任何选择、不做任何掩饰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可以暴露出犯罪青少年无意识的内容,有的甚至会使犯罪青少年的活动退回到童年早期状态,此时,由专业人员对此加以解释并引导,如果能被矫治对象接受,便可提高其自知力,达到深刻的人格矫正的目的。

3、行为疗法:行为矫正是指系统应用学习原则和技术评估和改进个人的内隐和外显行为,以便帮助个人更好适应社会的治疗技术[13]。在心理矫治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关注矫治对象的心理问题,逐渐也认识到,对矫治对象的行为问题的解决也是至关重要的。行为疗法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厌恶疗法: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方法。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进行行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矫治对象经受来自惩罚的痛苦体验,并与不良的行为习惯重复结合,以抑制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当一名惯偷少年犯在出现偷盗行为的欲望时,让他立即闭上双眼,想象自己面前正站着一个高大威武的警察,手持警棍、手铐怒目圆瞪地看着他;或者使其矫治对象想象自己在偷盗过程中刚好被事主发现,周围投来厌恶、鄙视的目光……以此来达到和减少这种行为的目的。

(2)代币强化法:这是利用分数、筹码等可以兑换成实物或减免其罪行的代币或标记作为正强化物,从而培养犯罪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行为矫治方法。该方法是在监狱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方法。在对犯罪青少年进行行为矫治时,也具有相当的激励作用。犯罪青少年可以通过良好行为来获取分数或小红旗、代用币等,便可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或实际的好处,在此过程中,犯罪青少年逐渐能形成在更大的社会中应用的行为模式:人们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正是这些好处(正强化物)使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3)适应疗法:此法强调的是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青少年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会对某些外界环境产生不适应症,如一些青少年因为性的神秘感而引起无可遏制的性冲动,从而导致性犯罪;还有一些青少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能经受失败的挫折而导致的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都是机体不适应的表现。针对上述两个例子,家庭、学校、社会可以开展性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避免因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而产生的反社会行为;而对不能适应社会的青少年可以通过模拟竞争训练等使其逐步适应原先的社会条件。有了这样一个适应过程,青少年对环境因素的感受性降低,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会削弱,青少年便不会因为情境的不适应因素而产生过度反应。

四、结束语

在犯罪心理学中,环境、心理和行为活动作为三大变量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客观世界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社会上消极因素在一些具有不良消极心理因素的青少年头脑和行为中的能动反映。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整个社会就必须着眼于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加以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个体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如不及时矫治和消除,其逐步发展的后果必然导致各种违法犯罪恶果的发生。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人格特点着手,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和矫治,将会减少和阻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产生和曼延。

参考文献:

[1]魏健馨、张学林著.犯罪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45--153

[2]车文博主编王国新、戚立夫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82

[3][4]孙莉.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心理矫治研究[J],2005-5-1

[5]许华应著.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初探[M].吉林出版社,1984

[6]许华应著.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初探[M].吉林出版社,1984

[7]周运清王培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个性结构与特征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1

[8]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M].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王少孚,李海英.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特征分析[J].理论界,1999,06

[10]吴宗宪著.国外罪犯心理矫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11]吴宗宪著.国外罪犯心理矫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68

心理特点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接诊急诊外伤患者2802例,门诊处理2802例,收治住院1136例;其中女性956例,男性1846例;年龄9~92岁,平均21.4岁。

1.2分类

1.2.1按部位分类2802例患者中,头面部外伤814例,占29.05%;四肢外伤1227例,占43.79%;脊柱、腰背部外伤178例,占6.35%;眼外伤512例,占18.27%;其他71例,占2.53%。

1.2.2按伤情性质分类酒后闹事、打架斗殴1233例,占44.00%;爆炸伤602例,占21.48%;意外伤456例,占16.27%;交通肇事238例,占8.49%;其他273例,占9.74%。

2各类患者的心理特点

2.1头面部头面部因为血管丰富,患者往往因为外伤后出血异常紧张[1],在就诊时呈惊恐面容,大声呼叫。女性患者则担心毁容,表现为焦虑不安、哭泣。

2.2四肢四肢骨折外伤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主要担心影响肢体功能或致残[1]。

2.3脊柱、腰背部患者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从健康人群突然到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往往表现为抑郁、悲观,自我认同感下降。

2.4眼部因我院眼科的知名度较高,接诊的爆炸伤80%以上均为眼外伤,这类患者对伤后视力影响程度最为关注,如有失明危险,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表现为焦虑和急躁。

2.5酗酒酒后闹事打架斗殴的患者情绪激动、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与患者沟通。

2.6工作中意外受伤患者担心留下后遗症和致残,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表现为焦虑不安。

2.7车祸交通肇事的双方因为责任划分,医疗费用的支出经常存在分歧,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情绪,患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2.8其他个别自伤患者往往遇到极大心理创伤,表现为悲观厌世、情绪低落或狂躁不安,不配合医护人员询问病史、拒绝接受检查和治疗,有再次自伤的危险,有逃医倾向。

3护理对策

3.1救治原则外伤救治应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急重症及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固定、止血、包扎、清创缝合、急诊手术等紧急救治措施[1]。病重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安全护送入院。

3.2心理护理外伤患者到达科室后,护士待患者要亲切热情,表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给其安全感,以减轻和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对于情绪激动、紧张的患者,护士应主动关心,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患者过分的忧虑和担心。

3.3医护人员要有忍耐和包容的心态对于酒后肇事、情绪激动、甚至出言不逊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以高尚的医德、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关心、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3.4练就娴熟的抢救技能护士应以娴熟的技能、自信、沉着的工作作风给予患者和家属一份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5强化时间观念在急诊外伤救治过程中,首先要强化时间观念,杜绝出现推诿、拖延、无效等待的现象,在患者就诊的各个环节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于危重患者,医护人员应先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处理患者,再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与放射、CT、B超、心电图等辅助科室保持良好沟通,让患者在就诊各个环节保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2]。如需住院或急诊手术治疗,则提前与病区、ICU或手术室联系[1],做好迎接患者的一切准备,使患者到达病房就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3.6专注工作在工作中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说会使患者误解或心理负担加重的话,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7一视同仁无论患者因何种原因致伤前来就医,均应平等对待,文明行医。

3.8做好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诊急诊外伤患者的过程中,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因为急诊患者在行清创缝合、包扎、急诊手术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检验患者有无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预防要求做好自身防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敷料一律按传染病患者的用物处理。

3.9预防医源性损伤脊柱、腰背部外伤患者在转运、检查、住院过程中的搬运需要专业指导,应注意避免发生二次损伤而致残。

3.10重视医疗文书书写医疗文件记载了患者的病情及救治经过,是患者报销、理赔、开具休假证明的必备资料。同时,急诊外伤患者是医疗纠纷的高发人群,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医疗文件的记载,及时、如实、客观、准确的记录不仅是患者进一步就诊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院方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

4讨论

心理特点范文篇7

一、中职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分析

进入中职阶段以后,学生的思想状态悄悄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那么进入中职阶段则没有过大的升学压力,但仍然处于青春后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教师的态度对他们更加敏感。教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会让学生兴奋很长一段时间,而教师的批评,则有可能使学生意志消沉。二是部分中职学生存在叛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对教师的教育持对立态度,甚至背道而驰。三是有的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态。有些中职学生受社会上一些片面的思潮影响,认为上中职没有前途、没有出息,进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悲观情绪,认为不如别人,具有自卑心态。

二、增强亲和力,促进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处处体现亲和力,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中职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保持态度和蔼可亲、经常鼓励学生、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深入小组了解进度并帮助解决困难,同时,还要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教学活动中保持态度和蔼可亲。教师走上讲台之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形象非常重要。冷冰冰的姿态,无法有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保持和蔼的态度,要面带笑容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言语上要温和。这样,才能保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2)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中职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有些在初中阶段相对而言学习基础薄弱,受到鼓励、表扬的机会不多,这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当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从内心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是快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在课堂教学中,要毫不吝惜赞扬的话语,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学生,只要在学习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肯定,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对学习活动不再抱有抵触的情绪,进而能在学习上更加投入。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巧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有时可能导致课堂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学生开小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在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教师要体现亲和力,不可态度粗暴,而要以亲和力去感染学生,在巧妙的处置中维护课堂教学秩序,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当学生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时,教师要一边讲解内容,一边进行巡视,和学生互动。当走到这位开小差的学生身边时,通过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提示,比如轻轻按一下肩膀、轻轻抚摸一下脑袋。这些动作在别人看来是不经意的,但对这位开小差的学生来说,他立即明白教师所表达的意思。于是,他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对教师这种极具亲和力的信息传递方式,也能够愉快地接受。(4)深入小组细致了解进度并帮助解决困难。在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是经常运用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怀着极大的亲和力,深入到小组之间进行巡视,了解各小组学习进度。在每一个小组里,教师都要俯下身子,耐心听学生发言,并巧妙地指出学生思维上的一些问题,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除了指点学习思路之外,教师更多的时候要耐心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然后进行适当的指点和点评,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遇到的困难。(5)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非常重要。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亲和力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氛围。教师要在语言表达上更具感染力,更具启发性,在肢体动作上要更加自然得体,包括投向学生的眼神都是充满鼓励的。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多给予学生信心,这些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抓手。

三、结束语

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增强亲和力,教学时要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要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有效地掌控局势,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要保证教学活动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蔡春光 单位: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心理特点范文篇8

关键词:情感选择情感理解情感基调

一、歌唱情感的心理特点

情感是人类许多心理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基本的心理过程。《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所动,物使之然也。”这里的“心”就是“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是受“物”即外在事物的影响。情感是对客观世界内部感受的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随着各种各样的态度不断出现喜怒哀乐的体验,所有这一切构成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情感呈现给观众,使情感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歌唱家是运用声音把比较抽象的艺术情感转化为人们可感知的东西。

1.歌唱情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歌唱情感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也就是说情感的产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在谈到她演唱《长城谣》时说:“我们国家在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人民遭受着苦难,这激发了我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这首原为电影《关山万里》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停拍,但插曲却因为周小燕的演唱而流传至今。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周小燕的演唱之所以质朴自然、感情真切,与她在生活中的体验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尽量多体会人间的各种情感,多接触社会,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面。拥有积极开朗的心胸,我们才能感受和品味到喜悦、悲伤、思念、离别、豪放等情绪。试想,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对“美”无动于衷的人,怎么能演唱好歌曲呢?正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一些优秀作品的真正内涵,并使歌唱情感与生活情感达到一致。

2.歌唱情感和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区别

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创造“情感”艺术时,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艺术家在创作一首作品时,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最终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因此,歌唱情感是对人的生活情感的浓缩和升华,是感性情感转化为理性情感。人们生活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自然的反映,而歌唱艺术的情感是建立在对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歌唱者不仅能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要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以获得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歌唱家之所以使歌唱的情感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是因为他把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经过提炼、升华,并与歌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产生了艺术化的情感。歌唱艺术情感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歌唱家对情感的表达和体会是敏锐的。

二、歌唱情感的体验具有理解性与选择性

1.歌唱情感的体验具有理解性。

歌唱者通过对歌词的描写去体验情感,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歌曲,主要是要掌握歌唱的思想实质,对此,歌唱者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准确把握情感基调:歌唱者对歌曲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词曲的理解来进行的,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歌曲,最重要的是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情感基调,是热情赞颂、悲伤哀怨还是喜悦激动等,都要从歌曲的字里行间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去把握。只有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基调,才能真正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使歌声情真意切。第二,情感处理应细腻有分寸:掌握歌曲的基调以后,围绕总的基调,对歌词和旋律逐字、逐句、逐段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把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自然地融入到歌声中,无“斧凿痕迹”。听完一首歌,让人感到主调清晰,感情丰富,色彩明显,具有诱人的魅力。掌握好情感的分寸,在歌唱中十分重要。有一句名言:“当你在全身心歌唱时,要切记,留下一根神经控制自己。”这句话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歌唱时运用情感要有分寸,歌唱时要有饱满的情绪,既要夸张又不能过火。要想使自己的演唱声情并茂,有良好的分寸感,就要在平时多观察生活,多琢磨,多观看老艺术家的表演,逐步使自己找到歌唱的分寸感。

动物纹样是苗族服饰中使用较多的图案纹饰,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使各类型动物纹饰夸张变形,显现出独有的韵味和魅力。这些动物造型主要有牛、龙、象、虎、狮、鹿等动物及无名走兽纹饰。所有动物形象都是超现实的造型,除一般常见的变形、夸张、简化、程式化等变体方式外,还普遍有这几种特殊的变体形式:半人半兽;多动物合体;动物人物与植物合体;包含,即动物躯干像怀孕式的包含形体小一些一两个人物或动物;双头共身或双身共头;独头,即只取兽的头部下面像,似青铜纹饰兽面纹。

苗族服饰中的植物纹饰主要有菊、荷、石榴、葫芦、向日葵、鸡冠花、蕨菜、辣椒花、折枝等及山野中、水中叫不出名的花卉植物。这些纹饰主要用于服饰的领沿、袖口等边沿。有时则以植物纹与动物纹交叉绣制。动植物纹饰表现技法基本上概括了所有能掌握之织、染、绣、贴、补等工艺。由于不同的地区掌握工艺情况的不同,纹饰的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地域性特色,从而也就构成了苗族服饰地域性风格和类型繁富的现象。

苗族服饰大致分100多种服饰类型,其中一部分类型只采用刺绣或辅以织锦装饰,另一部分类型则以刺绣、织绵与蜡染并用。在蜡染的服饰类型中,中支苗族仅有几支,西支苗族较为普遍,东支苗族基本上没有。刺绣、织绵在色彩的丰富性、鲜亮性和材质、工艺变化表现的质感、立体感与图案纹样的丰满等视觉效果及经久耐用性诸方面均胜于蜡染的单调、平板,这也许是苗族服饰普遍喜欢使用刺绣、织绵的原因。为了取得悦目的观赏视觉效果,苗族刺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湛的多种刺绣技法与质材的巧妙搭配方法。有些技法非常独特,如扁带绣、梗绣、锡片绣、各个服饰类型都有一至二、三种主要的绣法,各种绣法与服饰的质材、纹样变化构成各自的类型和刺绣风格。黔东南凯里一带苗族刺绣针法多达一二十种,基本绣法大致有平绣、锁丝绣、扁带绣、梗边绣、布帖绣、堆绣、锡片绣、打籽绣、挑绣、数纱绣等常用的绣法。有些类型的刺绣有时常由几种技法配合在一起,使图形纹样更具有起伏变化的丰满富丽的视觉效果。

三、苗族服饰图案纹样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作用及现状

苗族服饰传统有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传承方式,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支系的纹饰图案中仍然保存着诸多远古时期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在服饰中,一些奇幻的形象蕴含着神秘的观念意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彩陶、青铜文化的缩影。这些奇异神秘的图案纹样,对于现代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都有无可估量的运用价值。从很大程度上给予人们现代绘画艺术、装饰艺术的承载和发展极大的启发。开发和利用这一民族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绘画艺术、装饰艺术的创新有其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快节奏的改革变化,一些新生苗族后代迫于生存的压力在观念上对传统服饰有所淡化,这种耗时费功的纺织绣染服饰艺术显然已经失去了重要的地位。在制作的技艺上,新一代人远不如前辈人了。激烈的社会竞争必定很难从时间上保证这一传统的服饰制作工艺得以延续。

旅游在冲破传统文化最神秘最深层的神经的同时,带来传统文化的规范化、表演化和观赏化的结果。一些节日往往追求的是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利目的,削减了原有文化服饰的展示功能。苗装逐渐沦为以节日、娱乐为内容的道具和附庸,渐失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苗装服饰艺术也走向了衰微。我们所担忧的是再过若干年,这一民族瑰丽之花恐会随着时间黯然凋谢、流失。笔者以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正文编著.《苗族服饰文化》[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2]扬鬃王良范编著.《苗侗文坛》[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心理特点范文篇9

一、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及教育

五年级学生出现性成熟现象,尤其是女孩子。这同社会文化传播、营养改良、人文行为观念进步的刺激有直接关系。月经是普通女性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它是女性生理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一次重大转变。从调查情况看,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根本不知道生理现象的几乎没有,但是对于初潮来临时怎么处理,却有不少学生表示恐慌,心中无数。说明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缺乏引导,应注意到孩子可能较早地出现的生理现象。此外,男女学生开始变声。一般要经过两三年时间才会稳定。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声,什么时候结束,本人往往感觉不到。男女学生都有变声期,但是男生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女生几乎不等发现便悄悄地完成了变声期。变声期经常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

不少学生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加上外接社会环境的影响,电脑的普及,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加上学生好奇心重,记忆接触不健康的信息,以至于耽误学业。家长要注意对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加以监控和引导,当然这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作为我们课外辅导行业,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

二、五年级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1.五年级学生可以很完整地画完一张画,有些机灵的学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图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现实生活。但是五年级学生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时受特殊因素影响过于现实化,缺乏天真活泼、敢想敢干的创造性心理,发现孩子过于务实的表现,家长应鼓励他出去玩耍。

2.五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

(1)竞争意识增强。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2)敬佩优秀同学。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表现在课堂上也会有受他朋友影响,互传字条的现象,应注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取长补短,与他人和谐相处,能辨别是非,不讲哥们义气。

(4)不轻信吹捧。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5)自制力增强。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对孩子学习的教育要求是:

①加强预习。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都要强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紧跟老师的思路。

②加强复习。由于现下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平时多下功夫,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应对。

③接触自然、社会。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三、教育策略

1.完整地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先易后难,彻底完成。如果不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会出现类似虎头蛇尾的做事习惯。要把将来成为什么人、应该怎么做、不准做什么这样的概念和想法隐含在行为中,让孩子在独立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去体会。

2.开玩笑的引导。

五年级学生嘲弄人的“本事”增长很快。有一句俏皮话开头,后面就会层出不穷。这是学会开玩笑以后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引导好了,会形成许多幽默体裁的“作品”。五年级学生不仅会开别人的玩笑,而且对事情喜欢用“不正经”的语气描绘一番,自己创作笑话。有时很平常的一件事,到了他们那里则能渲染得天花乱坠。不过,由玩笑引出对他人的嘲弄就不值得提倡。要提醒孩子:不能因为开玩笑而伤害他人的感情。例如身体有缺陷,体胖或着装等。

3.应对偷窃行为

偷窃行为在五年级学生中开始出现。一般人们认为,偷窃行为与个人的贫穷有关,但是在学生中不是这样。从心理上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重要的心理基础。但同时,善于夸张,敢于冒险的个性也开始显露。除了心理原因之外,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致使孩子见到什么新奇东西都想据为己有,某些家长纵容孩子贪小便宜,也容易诱发偷窃行为。

心理特点范文篇10

一、对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

我所开办的幼儿英语学习班,培训4—7岁年龄的幼儿。这个成长期的幼儿,正处于智力开放盛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刺激,实践纠正,加强巩固,最终达到应用的过程。无论母语的难易程度如何,一般人都是母语学习的成功者。然而不少人却在外语学习中困难重重,原因何在?

先来看看母语的学习过程。婴儿学语言叫母语学习。婴儿跟着母亲或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反复说叨、示范中把特定的声音和特定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由婴儿反复模仿、记忆直到应用。如"九个月的婴儿,通过大人的反复示范,能作一些"拍拍手"欢迎欢迎,"点点头"你好你好,"招招手"再见再见等动作。

当再遇到同样的场合,便可根据记忆,把听懂了的声音和大脑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做出准确的动作和反应。再长大些的婴儿就经常吱吱呀呀地学发音,模仿大人说些简单的词汇。逐步用不完整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直至能用流畅的口语与他人交谈。到了学前班、上小学的年龄,识字认字积累书写知识,学语法,学写作,从而进入学龄儿童的培训学习。

再看成年人学外语,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成年人在有了国语语言表达的基础和习俗,对学习外语免不了存在固执排他的成习,成年学外语先是研究书写符号、语法结构、读音规则,然后才练就阅读、翻译、写作,最后练听和说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语言学习途径。难怪不少成年人学外语事倍功半,颇费周折。

幼儿学外语最大的特点是顺其自然,是学外语的最佳期。幼儿具备用母语表达的初步能力,存在有意识求学好学的雏形,对接受外界新事物有敏捷而易学的本能;幼儿头脑的知识面单纯,如同一张白纸,对接受外界新事物具有准确而恰当反映的本能;幼儿心理好奇心强,学习英语采用声音、图片、实物、行体动作等配合引导,创造英语学习环境,促使顺其自然的学好英语。掌握幼儿学英语的有利条件,把握幼儿学英语这个最佳期,为以后继续学英语开创良好条件,建立良好基础。

二、利用幼儿心理特点开展英语教学

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中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幼儿心理特点较显的有: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强和好奇心强。把幼儿的心理特点,引导应用在学习英语上,学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A、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能学会纯正的英语发音。

经过教学比较,幼儿学发音要比成年人学发音准而快。幼儿没有成人那种固执排他的成为。幼儿学发音愿接受老师的指导。如遇发音不准,给以纠正,立可见效。当逐渐接近准确音调时,继续指导并加以表扬鼓励,就能迅速模仿达到准确。

发挥幼儿的模仿能力,掌握纯正的英语发音,必要的条件是教师的发音要准确,若不重视这个条件,将会给幼儿和成长后学英语带来较大的困难。

在发音上能体现幼儿期是学外语的最佳期,莫过于这样一个事实:生长在两地的两个幼儿,学会说话后各自的地方口音很明显,然而一旦有机遇,将南方出生的幼儿移居北方,他成长后的音调就成了北方调。这就是幼儿模仿的魅力。相处在说家乡话、地方话的环境中生活的老年、成年和幼年,一旦号召学国语、讲普通话,在这些年龄层次中,最先能改变过来,先能学好普通话的是幼儿,年纪越大的越难改,甚至是南腔北调的典型者。

所以,若要掌握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必须抓好幼儿时期的音语培训。

B:发挥幼儿记忆力强的特点,可以学得更多的词汇,增强语感。

在教学中作个这样一种试探:用了两周四次共六学时由教师面授的时间,幼儿学会了1—900的英语数数。具体作法是,在幼儿能用国语数出1—10位数的基础上,先教会1—10的英语数数,然后,再分次数会十位、百位数按序进位的组词数数。以配合联系实物,配合歌韵曲调,编成顺口溜的念读,加深记忆,效果很好。

用数字联系实物教学,既可加深对数字的记忆,又可扩大词汇量。作法是:

先把1—10的阿拉伯数字写在黑板上,教师指着数字,口中发现相应的英语读音,当幼儿能用英语按顺序熟念后,即按阿拉伯数字标画出与数字相同的实物。如1—10支铅笔,1—10朵鲜花,1—10株树等等。这样把数字与实物联系起来记忆,幼儿很乐意接受练读、背诵,直至熟练。

经反复测验,数字教学效果好,既记得牢,又增添了生词。经过这种方式培训的幼儿,时隔几个月后,他们对1—900的数仍记忆牢固,能流畅地数出1—900的数。

C、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采取边学边玩,形式多变的教学法,引导幼儿从玩中学,乐中学。

幼儿的好奇心有两面性,一是求新好学;二是好动而缺耐力,利用求新好学的一面,因势利导地学习英语,使其感到新奇而愿学。对待好动而缺耐力的一面,我采取多变的教学形式。如做游戏。歌唱、跳舞、做操、看图片等等形式,配以相适应的英语词汇,边玩边学,引其在快乐中学会英语词句。

例如:我采用开玩具店的形式。轮流选其中一幼儿扮做老板,其他幼儿扮做顾客,进行问候、客气请求、数词、感谢和告别等词句的练习: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

——Goodmorming/afternoon/evening

——MayIhelpyou?

——Yes,pleaseMryIhaveadog,please?

——Hereyouare.

——Howmuch?

——10yuan

——Hereyouare.

——Thankyou.Bye-bye!

——Byebye!

又如做操。由我做示范,幼儿排成队列,模仿教师的动作及发音,配放磁带音乐,进行人体各部位和器官的英语称谓练习,站队时进行祈使句及左、右、中的词汇练习。如TurnLeft!Turnright!Cometothemiddle!如果其中有的幼儿转错了方向、就会引起大家哄笑,他就会努力去记住哪个英文单词是左,哪个是右。做操时由于配有音乐和动作,幼儿很感兴趣,一会儿站直了摸头,一会弯下腰摸脚。若单词记忆不准确,就会摸错部位,自感不当,很快纠正,与大家步调一致。如此反复做操,在很短的时间里,幼儿能记住一大堆有关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词汇,而且记得牢固,长时间不忘。

我又用彩色铅笔或粉笔绘画的形式,进行英文表达颜色词汇的练习;用英文字母打牌,进行26个英文字母大写小写的认读练习;用捉迷藏进行英文方位介词的练习等等教学方式,把幼儿心理特点引导应用到学英语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参加学习的幼儿很乐意听课。每到授课时间,总是主动摧促他们的父母带领,准时来到英语学习班。似乎,把上英语学习班当成了去俱乐部游玩那样的轻松乐意。

三、诱导式教学法

幼儿英语教学,捕捉幼儿心理特点,诱导其积极的一面用于学习,我把它称为诱导式的教学法。这个方法好就好在幼儿乐意学,学得快,成效高。经过一段时间英语学习的幼儿,平时有意无意地用英语呼唤周围所接触的一切。好奇地显示自己的本领。无形中巩固了已学得的英语词句。他们遇到一起学过英语的小朋友,像似遇到了知音,抢先用英语打招呼。玩耍时能用英讲表达周围的物和景为荣耀。就此幼儿在课外自寻练习环境,教师在课堂创造学英语环境,两者配合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诱导式的教学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的体会是:

a、顺其自然,发挥优势,诱导贯串在每个教学环节。

幼儿在学习上的心理特点,好学而贪玩,好学而缺乏耐力,好表扬而厌批评,顺其心理,乐意接受诱导式的教学,疾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听、联系、记忆、模仿到应用,各个环节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是相互衔接的整体。诱导必须贯串每个教学环节,使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玩是手段,学是目的。

b、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幼儿学英语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在普通日常生活用语上达到会听、会说和会用。这三会既要按序分阶段有所侧重的进行教学,又要把握三者环扣式的深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常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语言环境与多听多练的关系——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手设,如录像带、录音带等。模拟场景,如做游戏、扮演角色等,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给幼儿更多的听和练的机会。②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促使幼儿乐意配合学习。③学习进度与定期检查的关系——每学一段时间,进行小测验,以了解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④深化与复习的关系——利用幼儿喜好的形式,经常重复练习学过的内容,在巩固已学得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扩大学习内容。

c、教材、教案和教学实施的选择,必须相互衔接,以适应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诱导教学,关键是幼儿乐意接受。教师选教材、立教案和制定教学实施计划,都须以此原则为依据。教师是这个舞台的主导者,要依实处理好衔接关系。选教材决不要等同成人教学那样,列些句型,加几个替换词,生词死记硬背,语法条条框框。若依此让幼儿反复学、反复练、势必出现枯燥、厌烦,引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适应幼儿的教材。如《玛泽的故事》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夸张地描绘外星人玛泽来到地球,与人们接触的故事,配制录像带、录音带,以适应幼儿玩中学、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