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9:33:16

新教法范文篇1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它是小学语文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的结晶。我市是2002年秋季学期被定为湖北省23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体会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新教材,肯定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只有运用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教学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教学好新教材的关键。一,看一看,激发兴趣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老师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二,听一听,整体感知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有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三,问一问,调动思维思维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四,读一读,深化感悟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老师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五,找一找,探索发现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他们的灵性,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要比书本知识丰富,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如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学“aieiui”一课中的“儿歌”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植树的全过程。一学生说,先要挖坑,再将树苗放进坑里,接着培土,最后给树浇水。另一位学生便对教材提出质疑,教材上说:“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句话有毛病。老师问:毛病在哪里?学生说,没有挖坑怎么栽树呀?老师说,有道理。你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吗?这位学生显得经验老道说,应该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们大家一起栽树。这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敢改专家编的教材。现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岂敢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他这一改真的把书上的句子改得更乎合逻辑了。六,编一编,不断创新“编”是一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问:谁能把卷心菜的“心”这个字形象化地记住?一位鼻子下面有两条一进一出的“龙”看上去有些顽皮的男孩子,手也不举,往凳子上一站说,我知道,“心”有一个卧钩,就像我妈炒黄豆用的锅儿,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就把锅儿拉偏了,本来锅儿里面有三颗黄豆,结果蹦出来了两颗,锅儿里面只剩下一颗啦!如果说给“心”字编个谜语的话,那就是偏锅儿“炒黄豆”,蹦出两颗,里面还剩一颗。多么生动形象啊!从偏锅儿“炒黄豆”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七,画一画,优化整合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就让学生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彩色笔画出来。就这样既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是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八,演一演,促进发展实验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图画有情境,课文有情节,故事有情趣,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短文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演胜千言,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自编自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编短文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说与做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用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新教法范文篇2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欣赏进入到自觉欣赏。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评述多元化艺术,并从艺术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建构一个多元化艺术观念,是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法

中学美术欣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欣赏教育,对他将来的艺术观点、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响。

在中学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传递----接受式”。这是最常见的绘画欣赏教学类型,其特点是以教师讲解说明为中心,学生只需全神贯注的听,思考和记诵。其教学基本变式是叙述或描述画面----形式分析----解释意义----总体评价。此类型操作程序及要领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资料,在欣赏画题方面下功夫,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一般效果不会差。但我们是在认识论方面过分强调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欣赏课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是欣赏,而是美术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受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体验是艺术课程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对美术欣赏课方法作了一定尝试,使学生积极地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判断美术作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使之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观念。从而愉悦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问答型“引导、发现式”

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为目的地教学类型。其特点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诘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贴近作品隐含的问题,这种类型有助于学生学会怎样欣赏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上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中,《纺织女》这课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提问学生,全画面可分为几个部分?前景妇女和后景妇女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后景壁毯上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对作品中的人物心情有什么感受?前景纺织厂条件如何?从何处判断出来?在提问中,让学生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视线会扫过画面每一个角落,并认真收集知识,根据信息分析解释画中所给人物,景象的意味。许多同学能从画面穿着分析出前景纺织女工在马德里简陋的条件下劳动,后景则贵妇们欣赏由妇女织造出的壁毯,并指出两个场景,代表不同的阶级,隐含着对比,甚至有同学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知道壁毯表现的神话故事的内容,

整个是为前景纺织女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这样的回答欣赏教学,使欣赏者认真细致的面对作品,不仅充分调动视觉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从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讨论型“创境----领悟式”

这是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景,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学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1、创设正确的审美情境

对于初步具有美丑好坏判断力的学生来讲,要进入美的欣赏,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日常意识状态。

例如:在欣赏七年级课本杜健作品《在激流中前进》时,播放乐曲《黄河船夫曲》,此时学生进入某种情景,自觉体验船工的艰辛,

产生审美意境。此曲和《在激流中前进》题材相同,作品表现情绪相同,《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的动作,感受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们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表现船小、浪险、人艰,两件作品都表现了船工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学生积极的认同心理活动,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审美想象。

2、共鸣和理解

在审美体验中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关照、体味、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欣赏七年级油画《粮食》时,因学校地处农村,可带学生参观农民在田间劳动的场景,从农民挥动手中镰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农忙收获的场景以及农民收获的情绪中获得初步审美情境,然后结合苏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创作于卫国战争之后,从而体现出苏联集体女庄员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面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在日趋异新社会我国劳动人民对于收获的喜悦以及劳动人民耕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爱惜粮食。

三、自由型“指导----自学式”

新教法范文篇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为实现这个任务,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己如何吃透教材、深刻理解英语课的性质和特点、想方设法创造乐于学习的语言环境上做“文章”。

(1)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电脑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本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充分运用任务性教学,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尽可能地将真实生活搬进课堂,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同时,还注意到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互相转换的。所以,尝试着将上课开始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talk模式改为放手让学生互相问答,自由对话。如先由值日生开始提问,然后接龙式的既答又问,一个一个进行下去。发问的学生可以随意挑选对象提任何问题,这样听者、说者位置频频交换,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接受和传递信息的状态之中。这种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准备好自己将要表达的内容,更要根据对方的内容进行即席发言,主动吸收和理解对方的思想,尽快组织新的语言并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新教法范文篇4

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读书)与写作、生活结合起来呢?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读书和体验生活中向大脑输入信息;又通过写作正确地反映生活——输出信息。写作与炼铁类似,要完成三道工序。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选矿——分析生活,认识生活,选择题材;第三,炼铁炼钢——反映生活,写出作文。

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翻阅了大量的书,以至把图书馆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两道印痕,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社会,一边写作。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要写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懂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好书。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指导学生用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去观察、认识生活,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下列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直接观察父亲的行动,用“穿、爬、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不畏艰苦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观察越仔细,描写得越具体。我要求学生用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观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背影: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司机的背影;工人开山凿石的背影;农民在田野里劳动的背影……让学生搜集素材,写观察日记。学生通过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和仔细观察生活,向大脑输入了许多信息,在写观察日记时就能够得心应手地输出信息,笔下的人物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凌晨四点钟,头发斑白的母亲就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穿上布衣服,拿着一束稻草,挑着一担土箕向离家不远处的秧田走去。一弯明月高悬在蓝天上,母亲挽起裤脚和衣袖,脱掉拖鞋,迈进冰冷刺骨的水田中,右手飞快地拔苗,左手飞快地洗秧苗。她的眼睛看着秧苗,背朝着蓝天。我从窗口望着老母亲忘我劳动的背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位学生之所以会写的如此具体生动,是因为认真读书和仔细观察生活的结果。

我在指导学生写说明文时,也是采用读书,生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我在指导学生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分析说明了它的写作特点:“这篇文章把记叙同说明熔为一炉,既按作者的行踪,又兼顾了被说明事物自身的空间顺序。这种写说明文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模仿的。”讲完课文,我带学生观察校舍,观察水泥厂,观察电影院,观察烈士纪念碑。引导学生模仿周定舫同志的写法来介绍说明建筑物。在学习《老山界》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学习作者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变换,分别从山脚,山腰和山顶等不同观察点来观察和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我带他们到紫金山去春游,到水库去划船,夏天到天宫去看日出、游览寺庙。在游览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观察日记,搜集素材。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扩大知识面,增加积累。常言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平时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到写作时就水到渠成。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很多:做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写实验纪录和报告,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运动会,参加大扫除,参加劳动,参加文娱活动等,都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资料。积累资料这项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二,选矿——选材。工人采到矿石,还要经过筛选,去芜存精,尽力除去对炼铁毫无用处,甚至有害的泥石。学生写作,也要用脑子认真思考,要审题,根据题意确定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矿石”,剔除与中心不符的“泥石”。主席曾说过: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写作也要量体裁衣。即使是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也要进一步精选,找出最具代表性的优质矿——题材,作家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时,从几十个材料中选出三个典型材料来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晗同志在写《谈骨气》这篇论文时选了文天祥和闻一多宁死不屈,饿者不食嗟来之食等三个事例来论证中国人民有骨气。他的文章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选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确。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往往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没有认真审题,没有事先确定中心思想,没有列提纲。看到题目之后就马上写作。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像记流水帐那样,把观察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全部记下来。去年中秋节,我叫学生认真观察中秋节那一天的生活,写一篇题为《中秋节趣事》的作文。我在批改这次作文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把中秋节那一天所观察到的事不加选择地记下来:早上买菜,上午祭祖坟,下午炒菜煮饭,傍晚吃饭,夜里吃月饼赏月亮……作文像记流水帐那样写了许多事。可是却不能把趣事的“趣”字反映出来。我要求那些学生据题意确定中心,然后据中心列提纲,再根据提纲围绕中心选一、二个材料写作。经过修改,从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来看,大部分同学能按照题意围绕中心写作。有一位学生的作文只写了吃完团圆饭之后,全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吃月饼,喝饮料,听音乐,赏月亮的事,详写听母亲讲关于嫦娥、小白兔和吴刚的故事。作文反映了全家人团圆的乐趣和听故事之趣。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大家从中学到选材的方法。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也要精选材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比如写校内的建筑物,可以重点写教学楼,办公楼,略写宿舍和食堂。写议论文,要选与论点和论据关系较密切的材料。比如,岑桑同志写的《失败是个未知数》,只用了威灵顿失败后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的历史故事为例,印证失败不是最终结果。

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选材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确定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列出提纲,再按提纲围绕中心思想选材组材。比如,要写《记一次运动会》的作文,先指导学生审题,因为有一个“记”字,可以判断是写记叙文,写作的内容是运动会,记叙的景物和人物要与运动会有关。审题之后可以确定中心思想——通过记叙三个项目的比赛情况,表现运动员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然后按以上的中心思想列出以下的提纲:

第一部分:写召开运动会的时间、地点和场面。(略写)

第二部分:写三项比赛情况。

1、长跑决赛的情况。┐

2、跳高决赛的情况。├(详写)

3、铅球决赛的情况。┘

第三部分:比赛结果,运动会结束。(略写)

有了提纲、纲举目张,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记流水帐。因为有关运动会的材料很多:有开幕式、闭幕式、广播操,各项比赛等各种材料。如果没有确定中心思想,又没有列提纲,就很容易写成流水帐式的作文。写记叙文是这样,写其他体裁的作文也是这样。明确了题意,确定了中心,列出了提纲,选好了材料,就可以进行第三步的工作。

第三步是把精选过的矿石,放进熔炉冶炼,方成铁成钢。学生写作文,也要把所选的题材,经过自己头脑的思维,组织成一篇作文来表情达意,来反映生活。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文,势必结合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反映生活的作文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要准确、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能正确地反映生活的。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第一册语文练习中,就有大量的仿写练习,所以指导学生写作,先从模仿开始,再由模仿写作发展到创造写作。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发展和提高。

模仿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操作。从训练方式来讲,可以仿写句子、片断和全文;其中的每一种训练方式,又可分为仿写内容和仿写表现形式两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无论是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完美的,都是可以供学生模仿的。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温习了旧的知识,又进而知道了新的知识,凭着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遇到比较精彩的语段,我都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反复温习,通过温习理解语段的内容,掌握其中的表现形式。在讲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温习背诵其中精彩的语段,模仿鲁迅的写作方法来描写景物和人物。例如,叫学生温习描写百草园的语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这个语段具体形象地描绘了百草园的景物,语言生动、词语搭配恰当,关联词用得巧妙,还用了排比句,读起来十分顺口,读者看了这段文章,仿佛亲临其景,令人赏心悦目。我要求学生模仿以上的语段写校园的景物。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校园的景色美如画,不必说鲜红的国旗,宽阔的大操场,高大的教学楼;也不必说黄莺站在高大的梧桐树上歌唱,白色的和平鸽在房顶上咕咕地欢叫,肥大的草鱼和金鲤鱼在池塘里游泳跳跃;单是观赏果园是鲜花硕果,也令人乐而忘返。校园是我读书、生活的乐园,我爱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又仔细地观察了校园的景物,向大脑输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的思考、重新排列、组合,写出能正确反映生活的作文,输出信息。

课文中有许多知识可以供学生模仿。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方面和语言动作方面,在写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面,在语法修辞方面……语文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叫学生温习知识,模仿某一方面的写作方法去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阿累同志写的《一面》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写身边所见到的老师、同学或亲友。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之后,叫学生写《龙岩之春》。学习老舍先生写的《济南的冬天》之后,叫学生写《家乡的冬天》。模仿的形式和方法很多;可以仿写、改写、续写……例如把《木兰诗》改写成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以《冰心与小姑娘在重庆重逢》续写《小柑灯》……在指导学生模仿写作方面,许多语文教师都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谈谈关于创造写作的想法和做法。

同志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作文。

人们使用工具要用新式的,吃肉要吃新鲜的,看文章要看新颖有独创性的。南宋叶绍翁写的《游园绝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立意新颖,形象鲜明,成为脍炙人口的有名佳句。学生写作也要“红杏出墙”,写出新颖的有独创性的作文。

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写新颖的有独创性的作文。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前进变化;景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世间万物的形象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现代的教师,不再是解放前作家笔下的那种穿着长衫的只会教书的文人。他们的服装,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他们的语言和动作都与从前不同。现代的“车夫”也不像骆驼祥子那样拉着人力车的只会卖苦力的“车夫”,大部分用摩托车、出租车载客;现代的农民,也不像闰土和祥林嫂;现代的军人、商人和学生,他们在各方面都和以前大不相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现代特点和新人新事新景物。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出些新题目,指导学生用新的表现形式写新的内容。比如写说明文,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电视机、高压锅、电饭煲,有的家庭还有电冰箱和电话机。有的学生还有小霸王学习机。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怎样使用高压锅》之类的说明文。写记叙文,可以叫学生写《家乡新貌》之类的作文。写议论文,可以学习刘心武写的《起点之美》和岑桑写的《失败是个未知数》等文章,写出立意新颖,有人生哲理的作文。

新教法范文篇5

【关键词】:优美旋律、音乐、语文教学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音乐绝不是仅供人们消遣的一门艺术,唯有走近音乐,我们才会真正领悟那深厚积淀下的博大与深邃。健康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文学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教学中,音乐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教材的频繁修订,使教师们不得不针对新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再探索。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所用教材是最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编)据了解,此教材在贵州省仅在遵义一中和我校进行试用,“全书摆脱‘文选系统’、‘文体循环’、‘讲读中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能力系统’、‘能级递进’、‘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改革上有较大突破。”(《文言读本》前言语)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在于:每课都是文言文(包括练习都是文言内容)。学生老师高一一年的时间都要面对文言文,其枯燥乏味可想而知,针对我校所选教材的特点,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几年来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赤壁怀古》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如《长江三峡》的雄壮,《我的空中楼阁》的静谧,《荷塘月色》的宁静,《祝福》的哀婉,《孔雀东南飞》的缠绵凄楚气氛等等。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以乐曲烘托朗诵,激情随之飞扬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把这种活动长期运用于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创造能力。实践中,配乐朗诵是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朗诵《故都的秋》,可配上班德瑞的轻音乐,朗诵《我的空中楼阁》配上《寂静之音》,朗诵《琵琶行》,配上古筝乐曲《十面埋伏》,朗诵《钗头凤》,可配上《渔谯问答》……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使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就会和我们产生共鸣,这正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三、以音乐渲染情景,深入理解课文

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分析完《虞美人.春花秋月》(《文言读本》复背课文)这首词时,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李煜凄楚无比、痛今追昔的苦闷心情,我播放了配乐而唱的《虞美人》,学生沉浸在音乐声中,将心比心,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在教学必需时,教师可以自己弹奏、清唱,学生也可以自己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上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文言读本》复背课文),就可以用播放唱词或教师清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驰骋想象开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音乐辅助背诵,生动展现情景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考查古诗文的背诵,仅是第一、第二册《文言读本》就包含诵读课文40篇,古诗词40首,浏览课文40篇。再加上第三册《文学读本》中部分古体诗和现代诗(周正逵先生主编)。学生背诵任务可谓重矣,要想让学生轻而易举全背可谓难矣。为了减轻学生的背诵难度,本人在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带背”的方法进行教学。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背熟了。

五、以乐曲引导写作,展开丰富想象

新教法范文篇6

1.通过大量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进行教学,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使之发展成为语言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学到知识。

2.内容接近生活,从个人介绍到人际交往,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生活等内容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在生动的情境中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3.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按一页一课的编排体系,内容具体,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很容易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了解教材特点,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出成绩的主要因素。

使用新教材三年来,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新大纲”要求,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努力探索,总结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十字教学法”: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基本”,采取“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精神倦怠,收效甚微。教学规律告诫我们,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予的教育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尤如战场上的指挥官,冲锋陷阵的则是学生。能否协调好师生关系,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笔者信奉“学生至上”,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乐学、爱爱、想学,自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笔者教授第二册91课第一部分,首先叫值日生进行值日报告,接着便富有表情地问:“Areyouaqueuejumperwhenyouarewaitingforyourlunchorsuppre?”该生回答:“yes”全班都笑了(引入教学,激发情绪)。然后叫五个学生到讲台旁扮演排队买东西的顾客,再暗示一名学生扮演插队者(表演课文内容),于是便提问全班同学:“Whoisthequeuejumper?Ishepolite?”大家都愉快地大声作了回答。接下来笔者让大家看着站队的同学。笔者提问:“Whoisattheheadoftheline?”同学们在回答的同时,该堂课的关键短语attheheadof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教学录音两遍,随即开展问答比赛。首先按学号的单数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比赛,然后打开课本让男女同学对赛。赛后板书并分析重点难点,又叫学生进行口头造句比赛……

这样教学,笔者有时是导演,表演的是学生,有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表演。学生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在愉快中进行,这是“乐中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少环节都是游戏形式,切合了初中学生好玩乐的年龄特征。教师依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指导他们“玩”——在情境对话中“玩”,在游戏中“玩”,在英语歌声中“玩”,即是“学中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即“玩中消化”。

“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是笔者摸索的教学法的几个特点,它们溶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最大的可能去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全神贯注地进入“情境”,掌握知识,从而保质保量地实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试以初中英语新教材第三册第30课为例,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能听说读写(以下简称“四会”),hurry(n.)Nohurry,assoonas,lend(lent,lent),die,dead,hearof六组词及词组。围绕这个主要目标,笔者依据“十字教学法”的特点规划教学过程,依照如下结构安排游戏,组织教学:

(一)笔者假装成饥饿的模样,与学生A引出下列对话:

T:I''''mhungry.Iwanttobuysomethingtoeat.

CouldIborrowsomemoneyfromyou?SA:Certainly!It''''sapleasure.Hereyouare.

T:IWillreturnyourmoneyinashorttime.

SA:Don''''thurry.

有趣的对话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接着笔者板书上述对话,叫学生快速阅读Part1和Part2,并找出画线部分的代换词和词组,即“四会词”中的…youlend…tome,assoonasIcan,Nohurry.之后笔者叫学生两人一组围绕已引出的三个“四会单词”进行类似的对话表演,在学生情绪激昂的表演中,三个“四会单词”得到了初步的强调和巩固。

(二)笔者拿出准备好的两只平底锅(一大一小)放在讲台上,说:Ihavetwopans,oneisbig,theotherissmall.Thesmalloneisthebigone''''sbaby.学生笑了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笔者叫学生B上讲台向老师借锅子,又进行师生对话表演:

SB:Excuseme,couldyoulendyourpantome?

T:Certainly,bigorsmall?

SB:Big.

T:Oh,itisill,Idon''''tthinkitcanlive.

SB:Can''''tlive.

T:Haveyouknownthatbefore?

Ah,itwasonlyajoke.Hereyouare.

同学们听了师生俩玩笑似的幽默对话显得很开心。之后笔者用上面(一)的方式让学生阅读Part3和Part

4,找出已板书的对话画线部分的代换词,即“四会词”中的die,bedead,hearof.再用上面(一)的方式对刚引出的三个“四会词”作强调巩固。

(三)首先叫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而后依据课文内容进行“你有问题,我来回答”的分组抢答赛。如:

GroupA:Whatplaydoyoulike?

GroupB:TVplay.

GroupA:Whatdoyoumeanby″assoonas″?

GroupA:Inashorttime.

初中学生很乐于参与这种“带劲”的竞赛活动。竞赛中同学们劲头十足,气氛热烈。竞赛过程中全部“四会单词”得到了多次的反复训练。竞赛过程也就是全部“四会单词”的消化过程。

抢答赛后我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结对子表演课文(短剧),对“四会单词”进行更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完成该课的另外一些教学任务。

在该堂课的几个教学步骤中,笔者以游戏形式,吸引学生愉快投入。在笔者的主持下,“四会单词”一环扣一环地引出,得到潜移默化的强调、消化、巩固,高效率地实现了“四会”中的“三会”——听、说、读的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英语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第十五页对“写”的训练作了规定:“写的技能主要是在练习册里培养。它紧密结合并加强言语训练和阅读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第一版)。对于六个“四会单词”学生有了听说读的基础,他们对于教师布置的“写”的练习自然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从而实现“写”的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以情感需要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制约着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谐的气氛中,变苦学为乐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和表现欲望,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笔者的初中英语“十字教学法”打破传统,顺应了教学规律,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控制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

运用“十字教学法”教学,学生兴奋、轻松、愉快,教师却必须在课前花大力气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环节的实施,设想教学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十字教学法”的备课,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

1.依据课文内容、新词和句型设计最佳教学情境(含游戏)。

2.设计、选择学生课堂“讲”、“练”的形式。学生课堂“讲”、“练”形式可分组、分行、结对子等等。

3.准备教具。教具含实物、挂图等。

4.用心设计课后的口头和书面练习。

备课充分的程度,往往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十字教学法”的特点精心备课,课堂上教师的“指挥”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使“十字教学法”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

以下是三年中各学期笔者任教班级学生的统考成绩与县平均成绩的比较:

新教法范文篇7

【关键词】:优美旋律、音乐、语文教学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音乐绝不是仅供人们消遣的一门艺术,唯有走近音乐,我们才会真正领悟那深厚积淀下的博大与深邃。健康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文学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教学中,音乐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教材的频繁修订,使教师们不得不针对新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再探索。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所用教材是最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周正逵先生主编)据了解,此教材在贵州省仅在遵义一中和我校进行试用,“全书摆脱‘文选系统’、‘文体循环’、‘讲读中心’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能力系统’、‘能级递进’、‘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改革上有较大突破。”(《文言读本》前言语)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在于:每课都是文言文(包括练习都是文言内容)。学生老师高一一年的时间都要面对文言文,其枯燥乏味可想而知,针对我校所选教材的特点,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是几年来将音乐运用于语文课堂的粗略探索:

一、以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赤壁怀古》的过程中,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学生学习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地期待着新课的开始。

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营造或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或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或热烈、冷峻、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如《长江三峡》的雄壮,《我的空中楼阁》的静谧,《荷塘月色》的宁静,《祝福》的哀婉,《孔雀东南飞》的缠绵凄楚气氛等等。以音乐导入新课,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以乐曲烘托朗诵,激情随之飞扬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作品描绘的千情万态和感情基调。把这种活动长期运用于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美的境界,提高创造能力。实践中,配乐朗诵是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朗诵《故都的秋》,可配上班德瑞的轻音乐,朗诵《我的空中楼阁》配上《寂静之音》,朗诵《琵琶行》,配上古筝乐曲《十面埋伏》,朗诵《钗头凤》,可配上《渔谯问答》……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使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就会和我们产生共鸣,这正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三、以音乐渲染情景,深入理解课文

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分析完《虞美人.春花秋月》(《文言读本》复背课文)这首词时,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李煜凄楚无比、痛今追昔的苦闷心情,我播放了配乐而唱的《虞美人》,学生沉浸在音乐声中,将心比心,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在教学必需时,教师可以自己弹奏、清唱,学生也可以自己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上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文言读本》复背课文),就可以用播放唱词或教师清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驰骋想象开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音乐辅助背诵,生动展现情景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考查古诗文的背诵,仅是第一、第二册《文言读本》就包含诵读课文40篇,古诗词40首,浏览课文40篇。再加上第三册《文学读本》中部分古体诗和现代诗(周正逵先生主编)。学生背诵任务可谓重矣,要想让学生轻而易举全背可谓难矣。为了减轻学生的背诵难度,本人在教学中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用“以唱代教”,“以唱抒感”,“以唱带背”的方法进行教学。歌唱熟了,诗词自然也背熟了。

五、以乐曲引导写作,展开丰富想象

新教法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就要敢于对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大胆反思,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目标,树立新的人才观、成才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创新呢?

一、“创新”体现在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关注上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变了,读本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和能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著作出现在新教材的读本上。这就意味着作为承载、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荟萃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一部分,语文更大程度上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作用。语文文化的丰富精彩,思想内涵的博大精深,人类知识与文明的鲜活都能在也应在语文课上得到也必须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即是教材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生命、自我、社会有体验的成长时期,心理是否健康、认识是否全面、情趣是否高尚、个性是否健全,尤其需要文学作品在这方面给予熏陶、教化、认识和积累,在此过程中,完成“学有所成,学有所能,学有所乐”的学习目标。

新教材的文化审美功能决定了学生在经过自己感性的“感受”和“感知”后,才能在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等方面心领神会。因此,新语文课应尤为突出“体验”,其意义就在于强调个体内在的心智发展及其自由、自主、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养成和积累。唯有关注教材与学生在灵魂、精神与知识上的对接,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才有意义。

二、“创新”体现在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新教学观上

教材决定教学观。新教材一旦确立,实施就靠教学,而教学观又对教学起着根本的指导和制约作用,因此建立新教学观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一种加工厂式的教育,老师按拟定的统一标准、统一的模式、统一的结构、统一的教法去“加工”学生,在这种加工中,“合格”意味着“全体一致”,成功意味着没有异类,学生成了服服帖帖的丧失自我的答卷机器。

现代教学观的理解则是:教学应是师生双向互动研讨、交流的过程。而新教材的特点就在于新教材的内容、意义和要求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我们知道,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有其自身的体验和解读,在体验和阅读中,师生都在对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转化与创造,这就使课堂教学能成为师生间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教学。这同时意味着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是相互间的交流、启发和补充。师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易求得新的发现。因此,师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正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不重视“体验”的教学,不重视“过程”的教学,就会从源头上剥离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从而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也就使得学生丧失了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和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方面的思维机会。很难想象,在一种没有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培养思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培养起来。因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应使我们的教学观具有如下内容: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

三、“创新”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对课程教学的设计上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知识体系本身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明显有序可循,没有显而易见的难易梯度,无论怎样编教材,怎样详细地规定各学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本身像其他学科那样前后衔接、循序渐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学业科都强烈地显示着一种矛盾:重复性与创造性的冲突。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达到让学生觉得缺一节两节课很遗憾;如何抛弃固定不变的天天一个嘴脸的讲析模式,让学生每课都有新感觉;如何多一些灵活变通,少一些单调重复,是每位教师在设置和控制教学流程时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大课题。

四、“创新”体现在教法上的灵活多变

新教法范文篇9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新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课

面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和追求实效性的原则。当前,许多政治老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人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老师却完全抹杀传统教学法的有效功能,全盘否定了传统教学法。本文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持辩证的态度,应将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随着对新教学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深化,人们已经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辩证思考,在肯定和吸收各种新教法优点的同时,有更多人已经注意到这些新教法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克服,对传统教学法的作用和地位也重新进行了再认识。

前几年的一段时期,出现了一个对传统教学方法批判性评价的高潮,主要观点有:满堂灌、注人式、填鸭式、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压抑能力发展、窒息学生智慧、信息单向传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青少年学生思想问题严重等。这些批评不无根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评论存在着一些偏颇:其一,是把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过分简单地归咎于教学方法;其二,是把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传统教学。要想推动改革深人开展,就必须要澄清这两个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是思想政治课中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还存在教学指导思想、考试成绩的评定、教材、学生的思想状况等问题。教学中的弊病是客观存在的,但都归咎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公正的。传统的讲授法比较容易滑向注人式、填鸭式、呆读死记,这一点确实如此,但这只是容易导致,而不是必然导致。传统教学不等于满堂灌、注人式、填鸭式、呆读死记,传统教学不排斥启发式,启发式是一切教学方法使用的指导思想。当它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它是启发式,反之则是注人式。传统教学也不主张呆读死记,也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本身就包含着问题性教学、程序性教学,即改革型的因素。传统教学并不总是满堂灌,它甚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严格限制连续讲授时间,讲授中穿插着设问、质疑、图表、练习等手段,可以把课堂教学组织得张驰结合、松紧得当、生动活泼。传统教学也决不总是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这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而且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师讲授中,那充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幽默风趣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堂以讲授为主的成功的传统教学课,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成功的传统教学法决不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决不阻碍学生的能力发展。

根据国外一些教育理论家对传统教学和改革型教学对比分析后做出的评价,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可以得出以讲授(或学校讲演法)为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有五点优势:第一,教学过程紧凑、节奏快、信息量大、节省时间、效率高,有利于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知识体系,完成必要的技巧技能训练。第二,注重逻辑分析,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第三,讲授能调动学生的感情、意志因素,从而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紧张程度和效果。第四,声情并茂的讲授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占有优势。这一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第五,对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适应性都比较宽。所以,不是传统教学法没用了,而是我们对传统教学法的掌握不过关。真正要掌握传统教学法,对传统教学法扬长避短,就要认真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良好素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教学经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教育和理论的热情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近几年来,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不是太多了,而是我们研究发掘传统教学的成果还不够,运用传统教学的基本功还差得很远。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如同“害了脚气病进行截肢”,是不明智的。所以,对传统教学法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对新教学方法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出现的新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型教学法、自学型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问答型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第一,从目的上看,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第二,在课堂的结构上,改变感知和教材过程中听与读的比例,普遍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可以看出,探索的总方法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和重心不同程度地向学生方面转移。这一总方向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上的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代表着思想政治课改革发展方向。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见到的这些新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它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具有两重性,既有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与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新模式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在同样时间内,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量减少。中学生阅历较浅,中学教材又像压缩饼干,要靠教师精选出大量的例子稀释,学生才能消化。学生自学、讨论中得到的信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与教师讲授中提供的信息相比。第二,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的效率低于传统教学。一是学生自学掌握知识效率较低;二是过多增加自学、讨论等环节后,教学过程的节奏放慢,上下环节转换较费时间。第三,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突出不够,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这是由于教学活动重心向学生一方偏移,教师讲授时间压缩,输出信息量减少,而许多思想教育内容正是寓于这些信息之中的。第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遵循知、情、意、行这样的顺序,声情并茂的讲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思想教育方面可以收到更明显的效果。而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知教材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被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此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带有形式主义的缺陷。

新教法范文篇10

1.1研究对象

以“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全国60多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体育教师250多人,学生1000多人。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实地观察了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40多节体育常态课。通过电脑播放观察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观摩展示活动的光盘80多张,详实记录了许多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形式和技术。

1.2.2访谈法

针对研究内容,按照设计的访谈提纲专门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董翠香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的王华倬教授、姚蕾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沈建华教授等22人。

1.2.3问卷调查法

共设计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体育教师问卷发放251份,回收234份,有效问卷194份。学生问卷发放1080份,回收1044份,有效问卷938份。对这些问卷进行归类统计,找出共性或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1.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

创新教育多数是从心理学入手,针对人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等这些本能的方面对教育创新进行探讨。创新教育,特别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它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3]。创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是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与判断,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突破和创造,显现出根本性、简洁性、指导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的鲜明特征。它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2.1.2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方法的要求

1)对体育教师及教法的要求。体育教师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创新性的教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坚信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创新的潜质,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培养成有创造力的人才,后等生与优质生一样,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如何培养、如何挖掘;其次要坚信和理解孩子的创新素质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一种模式包打天下已经过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量体裁衣,给予不同孩子的个体弹性要求,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标新立异”的思维和“为所欲为”的创造,激励孩子自主学习、学会质疑等。第三,要承认孩子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育对他们创新素质的培养起绝对作用。多实施启发引导、诱导质疑、探究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进行反思和总结。体育教师有了坚信学生具有创新的潜能、坚信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同层次、坚信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等理念还不够,还必须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常规教学方法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体育教师以系统的思维和行为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革新和创造教学手段,实施创新教育。如发现教学法(教师仅给学生一些事实和思路,提供有效的素材,进而提问、引导和等待,激发想象力,启发思考、独立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规律、掌握原理)、开放教学法(强调的不是已有结论,而是对不同结论的有效判断,更注重知识的动态发展,能力结构的稳定等)、讨论教学法(分成小组后的学生,通过研讨、争辩等形式进行切磋交流,可自愿分组也可固定分组,教师充当主持人、引导人,留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激励学生学会博取所长)等。

2)对学生及学习方式的要求。学生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务实的创新价值观。首先,打消创新的神秘感,没有必要一提创新就认为是爱因斯坦、牛顿的专利,新技术的练习方式、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等都可等同于创新。第二,打消创新的自卑感,任何人都可以也必能创新,并非都是科学家才能为之。第三,创新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发展过程,针对自己的微小新想法、新设计、新思维,进行及时反馈和思考,固化进而举一反三,明白自己的创新价值和行为。第四,善于紧扣身边的典型创新实例,暗示自我创新意识,不断模仿并积极实施转化。学生积极主动地改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强化自己的新型学习行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必须这样吗”、“我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等。专业化体育教师的“引导”、“启发”角色比“传道”、“授业”更为重要;创新型学生的“辨别”、“筛选”、“思考”角色比“接受”、“复制”更为必要。把更多的精力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学会疑惑教师的教法,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改进自我的途径,真正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接受自己学习道路上所犯的“错误”和所走的“弯路”,发散思考、求异思维,并心甘情愿地与教师、同伴分享学习上的“新发明”、“新方式”,努力做一个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式、具备创新意识的创新型学生。

2.2体育教学方法应用的调查及分析

2.2.1选用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不同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时期、不同教学阶段也会有所不同。调查的194份体育教师问卷中,选用体育教学方法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基础和基本素质,占68%,其余的依次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场地器材设施、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习惯等。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考虑最多的不是自己也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水平。可以说这也是体育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新课程以来的最大转变,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也正是如此,创新教育理念才能落实,教育创新才能实现。

2.2.2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上面的基本上是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说每节课都用,并且还反复的用;而下面的体育教学方法就显得有些陌生,不排除有些体育教师也无形中在用,但不懂得归纳和总结,或是用到了其中某些环节和内容。如探究法,虽然体育教师不会像书本上描述的那样严格程序操作,但提问题、引导学生启发思维等个别环节还是时常使用的。总体上,体育教师使用的新型体育教学方法远远不够,借鉴新型教学方法辅助教学的行为不强,实施新式教学方式不理想,这也正是难以实现创新教育所欠缺的方法基础。

2.2.3体育教师指导法的使用

众所周知,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能力,只靠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断引导、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所列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统计出的数据也同样表明,“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空间(占90.2%)”、“多用集体形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占89.3%)”、“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占83.6%)”、“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82.5%)”、“鼓励学生自创练习动作(74.2%)”等依次成为体育教师认为最为必要的排序,体育教师对这些大道理也都明白,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评价也比较一致,但具体实施起来可能会有偏差。

2.2.4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有笼统的(如教学思想、教育观念),也有具体的(如方法本身特点、器材设备等)。体育教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理解,调查结果。总体来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思想观念等属于指导思想的因素,以及教师的水平、场地器材设备等因素对体育教学方法影响较大,是影响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材的性质等因素排在后面。不难看出,从心理和认识层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能体现出真正意义的指导思想,也能脚踏实地的认真落实。

2.3体育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学生最能反映真实情况。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较多,具体调查结果。在调查的938份学生问卷中,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教的内容枯燥,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排在首位,有400多份(占42.6%);其次是“教法单一、老一套,变化不够”;还有“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少”、“过多的身体素质训练”、“与学生交流不够”等也是引起学生对教学方法不满的原因。

2.4体育教学方法应用的改进建议

1)培养学生的视角: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学生打成一片,培养兴趣,使其在做中学、玩中学;结合运动场地器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杜绝体罚;积极吸纳学生的建议,尊重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选择,发挥学生特长,关注学生成绩的上升幅度,帮助学生学会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多举办体育比赛,引领和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

2)提高自身的视角: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加强沟通,重视研讨;完善自我,多举办优质课观摩活动,组织培训、集体研讨、切磋、听课、评课等活动;探寻简单易行、实效性高的教法,针对学生身心规律区别对待,利用学生干部带动练习;给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愉快、轻松、无负担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使其在运动中感受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技巧及上课形式的视角:吸取其它教师的优秀经验,针对自身能力、学生的身心基础,创设、改造体育教学方法,从中探索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注重强化直观教具的应用,实施启发式教学,不断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调整修改、灵活选择,增加些游戏和教学比赛;课堂要灵活多样,教法变化多端,教会学生自主参与、自查自评的能力;了解急救常识、培养安全意识、懂得解危措施。

4)教学设施及外部环境的视角: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实行男女分班授课,激发学生锻炼的欲望和兴趣;根据已有体育场地、器材的条件,合理设计场地的使用效率,改造、自制一些简单的器材,紧扣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合理而高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增加体育课时,重视体育课的实施效果。

3结论与建议

1)创新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它对体育教师及教法提出了要求,也对学生及学习方式进行了明确指引。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健康第一,创新优先”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2)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场地设施、自身的教学能力等也成为选择依据和参考。

3)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分解完整法等,而念动法、情景法、小群体法等新型教法的应用较为欠缺。

4)体育教师应用指导法体现在:给学生留有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集体形式培养团体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自查自纠等,这些认识基本一致但具体实施起来偏差较大。建议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多创设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