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9:32:25

新村建设

新村建设范文篇1

*乡*乡和平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广元湿地公园的延伸带和南山森林公园的有机组成部份,全村幅员面积13.8平方公里,辖7个组,260户,1108人,有耕地701.19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580元,全村有党员35名,党小组7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先导。我们结合和平村实际,科学编制了和平村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规划,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成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和广元湿地公园的拓展地、承接地于一体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机制要新、产业要实、环境要亮、党建要强、农民要富”的新村建设思路,拟定了以“四新一建”(发展新产业,营造新家园,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建设好班子)为主的建设重点。

(二)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和平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示范新村建设定期分析会议制度,坚持每10天召开一次有上级指导部门、乡党委成员、工作组成员、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参加的示范新村建设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强化督查,严格目标考核。乡党委、政府将示范新村建设列入目标管理,示范新村建设工作一项占和平村全年工作目标分值的80%,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四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利用会议、标语、广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到苍溪、朝天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和平示范新村建设工作推进组,由一名乡党委委员任组长、和平村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工作组在村上设立了办公室,工作组成员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指导建设,晚上发动群众。二是实行了乡主要领导蹲点的办法,从新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乡党政一把手坚持每天有一人蹲守在建设现场,确保了示范新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制定了倒排工期、限时办结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建设规划,严格规定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进行倒排工期,完成一件销号一件,使新村建设工作实现稳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用好每一分新村建设项目资金,制定了和平新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新村建设资金理财小组,规定大项开支须通过理财小组讨论通过,对农户的各项补助项目及标准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并即时张榜公布。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全村新村建设投入达500余万元,其中项目资金以奖代补投入占18%,农户自主投入达82%。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示范新村建设倾斜扶持力度,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把农田水利、公路交通、文化教育等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尝试建立信贷担保机构,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信贷力度。三是全面推行“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办法,充分发挥农民投资主渠道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公益事业。如在6.5公里梨花大道硬化中,全村群众筹资40万元,人均筹资达500余元,在水利设施建设中,部分组人均筹资达1200余元,使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突出三个特点,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体现生态特点与原有生态相结合。和平村显著的优势就是生态。农户房前有果,屋后有树,绿树环抱,果树拥抱,果园之间有人家,田园中间有村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置身其中,眼前是一副美丽的田园画的感觉,轻松、自然、休闲。基于这些自然环境,我们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设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于一体的广元湿地公园的后花园的发展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结合生态产业这一特色来做特色文章,保持原来的自然风貌不变,在细节上作调整,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特色。不随意毁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挖一车土,村前屋后绿化,门前庭院补植果树,让创建工作还归于自然。

二是体现实用特点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我们坚持“不铺张浪费、不重复建设、不脱离实际”的原则,始终把解决群众最需要、最难问题作为新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对农户房屋进行穿衣戴帽、拆除部分土坏房、硬化村道、打通组道,还是建圈舍、建沼气、打水井…,每一项都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达到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进一步的改善的目标。

三是体现乡土特点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在规划和建设中,我们把保持本地的乡土风情,突出山村风格,建设田园风光的新农村作为和平村后期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坚绝不搞大规模的新建,重点在于改造、完善和补充,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改水、改厕、建圈等活动开展,使和平村村外“公路成网、水渠衬砌、文化长廊、人畜分离、鱼跃池塘”,村内户户有“自来水、沼气池、电视、电话、卫生厨房、卫生厕所”,基本达到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同时,结合农户间、果园菜地间的空隙地带,我们兴建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农家谚语、感恩墙、传统农具展示小广场等文化景点,即指导了农户的农业生产,又增添了农耕文化氛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新村建设规划编制,新村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新要求。

2、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村硬化村道6500米,新建组道2500米,接通断头路23条,硬化入户路4500米,整治山坪塘20口,新建1口,建蓄水池10口,维修抽水站5处。

3、新村容貌初步显现。全村完成改厨、改厕、改水248户,建沼气240口,新建圈舍2030平方米,粉檐座脊192户,粉刷外墙14100平方米,硬化院坝2423平方米,建围墙1540米,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完成了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文化大院、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平安院落、村卫生室,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同时建农耕文化景点5处。标志性南山梨园景观大门、梨花景观大道、梨树人家(绿冠春秋、黄金岁月、水晶年华、周家老屋)等景点相继建成。

5、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收入稳步增加。今年新栽梨树5000株,完成果树技改12000株,种植反季节蔬菜400亩,全村水果产量达到800余吨,蔬菜产量达到1000余吨,仅此两项年产值达270余万元。二是引导农户发展林下产业,全村今年已出栏“跑山鸡”5万余只。三是利用和平村距城近、紧邻湿地公园的区位优势,引导农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发展农家乐8户。在主导产业的支撑下,2007年和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达到2700元,占到人均总收入的86.5%。

新村建设范文篇2

xxx市xx镇埝水村位于贾家镇城区以东1公里处,新建的“石人”路旅游干线横跨该村1、7、8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个党小组,有党员51名。总户数559户,总人口1648人,总耕地面积1812亩。2002年,全村总收入807万元,农民人均实得2757元。村民有种植蔬菜、水果的传统和优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初具规模。

2003年,该村被资阳、简阳确定为两市共建的五个示范村之一,同时也是资阳市重点联系指导的文明新村。根据中共简阳市委、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埝水村实际,制定如下规划:

一、规划实施单位和指导单位

实施单位:xx镇埝水村党支部

xx镇埝水村村民委员会

指导单位: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二、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2005年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典型的总体目标,以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到2005年,努力把埝水村建设成为“石三”路上党支部战斗力最强,生态环境最美,农民群众最富,乡村风情最浓的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把埝水村打造成石三公路沿线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的一个窗口、一个亮点、一道风景。

四、主要目标

——物质文明方面。争取成为“石三”路上的“首富”。全村总收入2003年达1000万元,2004年达到1270万元,2005年达到16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2952元,2004年达到2967万元,2005年达到3190元;2005年农房建设符合“八个一”标准的500户左右,达91%。全村实现碎石路面6.5公里,硬化路1.5公里。摩托车、家用电器拥有率每年递增5%以上。

——政治文明方面。党支部2003年达到资阳市“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村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不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每年确保将3名党员培养成种养业或其他方面的致富能手,每年新发展1—2名思想素质好,年龄在40岁左右,高中(中专)文化的致富能手为党员。注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常年保持后备干部2—3名,并对其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尽快成长和成熟。

——精神文明方面。2003年争创资阳市级“文明村”。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力争不发生刑事案件;认真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不断深化“三户一村”的评选和创建工作,遵纪守法户达98%以上,五好家庭户达70%,双文明户达65%。

——生态环境方面。打造农民新居与休闲山庄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示范典型。认真抓好以优质水果为支撑的绿色产业的同时,对中心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造型,分年实施,分户实施”。达到远看是林园,近看是花园,细看是文明户的效果。突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以“柳苑”为中心,千方百计再造1—2个高档次的休闲山庄。

五、工作措施

——发展名优水果。三年内将水果发展到1260亩。其中优质桔类500亩,美国金太阳杏子300亩,桃子300亩,梨子100亩,枇杷60亩。各类水果产量达1840吨,产值230万元。采用高桩嫁接的方式改造已老化的柑桔500亩,其中2004年启动200亩。改造资金约15万元,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农民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

——发展农家特色乡村旅游。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力争每年吸引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新办1—2家农家乐园。到2005年,农家休闲旅游收入实现120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村级道路碎石化工程,2003年、2004年每年新增村级碎石公路1公里,2005年新增碎石公路1.5公里,全村碎石路达6.5公里;结合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沼气,筹集资金25万元,年新建沼气220口;筹集资金15万元,年新建山腰蓄水池50口;大力实施有线电话(电视)村通工程,2004年安装100门,2005年180门,总户数达380户,电话入户达60%左右。

——发展个私经济。抓住贾家镇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核心区位居埝水的机遇,放手、放胆、放心地发展个私经济,特别要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加强协调和服务。2003年,要确保若男食品公司、嘉信电器公司的投产,今年的产值在200万元左右。2004年、2005年每年争取引进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1—2户,到2005年,全村个私经济产值580万元左右。

——强力推进农房建设。2003年,完成村两委阵地建设(2004年初完善室内装饰、室外绿化、场地平整等配套工程),完成中心村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农房建设要落实优惠政策,以七、八社为重中之重,每年完成30户的农房改、扩、新建。2004年,有470户左右达“八个一”标准;2005年,有500户左右达“八个一”标准。对暂时改造有困难的农民住房,通过争取帮扶,采取适当点缀、适当包装的方式增加其美感,达到与新建民居协调统一的目的。

——建立专业协会。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2003年底,建立水果协会,完善协会章程,对水果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最大限度的增产增收。与此同时,积极与两市林业部门和农科院校联姻,经常性的储备2—3个具有前卫水平的品种,保持水果的先发优势和品种、品质优势。

——切切实实加强对村社干部的管理。一是要更新选人标准,把“思想素质+市场经济头脑+工作能力+群众基础”作为选拔村社干部的基本标准。新当选的村社干部,年龄原则上在40岁以下,文化原则上在高中以上。二要拓宽选人视野。要把有志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经商回乡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来源。稳妥探索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打破村社干部由清一色的“庄稼人”组成的旧格局。三要提高干部待遇。对村社干部实行“基础报酬+绩效报酬”的结构报酬制,稳妥推行兼职兼薪,条件成熟时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兼社长,社长跨社兼职。对村社干部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镇上给予适当救济和扶持。与此同时主动关心村社干部的子女升学、参军、就业等问题。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着力创建“五好”村班子,建立并完善滑坡预警机制和黄牌警示机制。二是群众监督。严格规范村务、财务两公开,扩大民主,增大透明度。三是目标监管。坚持每年一次的村干部述职评议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对优秀胜任者继续留用,对基本胜任或不胜任票占30%以上者,出示黄牌,对不胜任票占40%以上者,坚决免职或依法罢免。

——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和“四五”普法工作。全村计划生育率确保93%,力争95%,结合构建农副产品外销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果霸、肉霸、市霸、菜霸,坚决查处各种干扰农民合法经营的行为,狠抓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为农村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六、保障机制

——深入宣传发动。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设、构建生态民居示范典型的决策,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闭路电视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反映文明新村建设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人人关心文明新村建设,个个为文明新村建设献计出力的良好氛围。

——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在落实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村建、国土部门要根据农房建设需求量,做好土地预留安排,保证农房建设用地。要切实简化办事程序,做到规划点内农民新居建设用地及时报批,对在规划点内农民新居宅基地一律按人均30平方米执行(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对建沼气池的农户,实行多批15平方米宅基地的优惠政策。新村建设规划和户型设计按市建设部门免费提供的15套方案,交村民选择通过后实施。农房建成后,免费办理房屋产权证。积极协调和引导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房建房给予信贷支持,解决部分农户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行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制度。镇党委书记李强普同志亲自联系埝水村,吴远明、李振华同志协助李强普同志。镇党委主要领导定期向联系该村的市委主要领导专题汇报。镇文明新村领导小组每月向市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书面汇报一次,并每月考评一次村上的工作。

——实行项目资金倾斜,确保文明新村建设顺利实施。在不改变农村道路、退耕还林、千万工程、扶贫开发、水利设施、改水改厕、信息网络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对文明新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布局和资金使用优先安排在文明新村规划区域内。

——开展校村、企村共建活动。贾家中学与埝水村结成对子,贾家中学帮助埝水村培训村社干部,充实图书资料,建设现代办公体系,构建电子村务;若男食品公司与埝水村结成对子,若男食品公司帮助埝水村寻找企业发展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埝水村的村民进厂务工。

附表

中共xx镇委员会

新村建设范文篇3

一、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场镇新区及新村建设工作,及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书记同志为组长的场镇新区及新村建设领导小组,科学论证,认真进行场镇新区及新村规划设计。

二是为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制定了项目跟踪服务制,成立了项目推进小组,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三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创新工作机制,打破条条框框,乡内互相衔接沟通,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同时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建设进度

截止月底,全乡7个村15个居民集中点规划全面启动,设计人员正在加紧基础资料搜集和测绘。新区建设农房修建加紧基建中,配套公共设施5000余㎡土地平整即将结束,占地30余亩的观光农业(红心猕猴桃)示范园正在加紧函接、推进实施中。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新区及新村建设中缺少项目资金。

2、项目实施中民间资金注入难。

3、新区和新村规划中用地矛盾突出。

4、新区和新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金投入较大。

新村建设范文篇4

一、基本情况

*乡*乡和平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广元湿地公园的延伸带和南山森林公园的有机组成部份,全村幅员面积13.8平方公里,辖7个组,260户,1108人,有耕地701.19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580元,全村有党员35名,党小组7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先导。我们结合和平村实际,科学编制了和平村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规划,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成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和广元湿地公园的拓展地、承接地于一体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机制要新、产业要实、环境要亮、党建要强、农民要富”的新村建设思路,拟定了以“四新一建”(发展新产业,营造新家园,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建设好班子)为主的建设重点。

(二)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和平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示范新村建设定期分析会议制度,坚持每10天召开一次有上级指导部门、乡党委成员、工作组成员、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参加的示范新村建设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强化督查,严格目标考核。乡党委、政府将示范新村建设列入目标管理,示范新村建设工作一项占和平村全年工作目标分值的80%,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四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利用会议、标语、广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到苍溪、朝天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和平示范新村建设工作推进组,由一名乡党委委员任组长、和平村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工作组在村上设立了办公室,工作组成员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指导建设,晚上发动群众。二是实行了乡主要领导蹲点的办法,从新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乡党政一把手坚持每天有一人蹲守在建设现场,确保了示范新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制定了倒排工期、限时办结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建设规划,严格规定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进行倒排工期,完成一件销号一件,使新村建设工作实现稳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用好每一分新村建设项目资金,制定了和平新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新村建设资金理财小组,规定大项开支须通过理财小组讨论通过,对农户的各项补助项目及标准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并即时张榜公布。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全村新村建设投入达500余万元,其中项目资金以奖代补投入占18%,农户自主投入达82%。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示范新村建设倾斜扶持力度,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把农田水利、公路交通、文化教育等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尝试建立信贷担保机构,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信贷力度。三是全面推行“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办法,充分发挥农民投资主渠道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兴办公益事业。如在6.5公里梨花大道硬化中,全村群众筹资40万元,人均筹资达500余元,在水利设施建设中,部分组人均筹资达1200余元,使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突出三个特点,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体现生态特点与原有生态相结合。和平村显著的优势就是生态。农户房前有果,屋后有树,绿树环抱,果树拥抱,果园之间有人家,田园中间有村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置身其中,眼前是一副美丽的田园画的感觉,轻松、自然、休闲。基于这些自然环境,我们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设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于一体的广元湿地公园的后花园的发展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结合生态产业这一特色来做特色文章,保持原来的自然风貌不变,在细节上作调整,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特色。不随意毁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挖一车土,村前屋后绿化,门前庭院补植果树,让创建工作还归于自然。

二是体现实用特点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我们坚持“不铺张浪费、不重复建设、不脱离实际”的原则,始终把解决群众最需要、最难问题作为新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无论是对农户房屋进行穿衣戴帽、拆除部分土坏房、硬化村道、打通组道,还是建圈舍、建沼气、打水井…,每一项都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达到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进一步的改善的目标。

三是体现乡土特点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在规划和建设中,我们把保持本地的乡土风情,突出山村风格,建设田园风光的新农村作为和平村后期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坚绝不搞大规模的新建,重点在于改造、完善和补充,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改水、改厕、建圈等活动开展,使和平村村外“公路成网、水渠衬砌、文化长廊、人畜分离、鱼跃池塘”,村内户户有“自来水、沼气池、电视、电话、卫生厨房、卫生厕所”,基本达到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同时,结合农户间、果园菜地间的空隙地带,我们兴建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农家谚语、感恩墙、传统农具展示小广场等文化景点,即指导了农户的农业生产,又增添了农耕文化氛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新村建设规划编制,新村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新要求。

2、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村硬化村道6500米,新建组道2500米,接通断头路23条,硬化入户路4500米,整治山坪塘20口,新建1口,建蓄水池10口,维修抽水站5处。

3、新村容貌初步显现。全村完成改厨、改厕、改水248户,建沼气240口,新建圈舍2030平方米,粉檐座脊192户,粉刷外墙14100平方米,硬化院坝2423平方米,建围墙1540米,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完成了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文化大院、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平安院落、村卫生室,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同时建农耕文化景点5处。标志性南山梨园景观大门、梨花景观大道、梨树人家(绿冠春秋、黄金岁月、水晶年华、周家老屋)等景点相继建成。

5、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群众收入稳步增加。今年新栽梨树5000株,完成果树技改12000株,种植反季节蔬菜400亩,全村水果产量达到800余吨,蔬菜产量达到1000余吨,仅此两项年产值达270余万元。二是引导农户发展林下产业,全村今年已出栏“跑山鸡”5万余只。三是利用和平村距城近、紧邻湿地公园的区位优势,引导农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发展农家乐8户。在主导产业的支撑下,2007年和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其中主导产业收入达到2700元,占到人均总收入的86.5%。

新村建设范文篇5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总体部署,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1—6月,全县共启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个,新培育种养大户170余户、专合组织35家、家庭农场8家,发展特色产业2万亩。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28元,增长11.2%。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快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突出市场带动强产业,确保农民有好收入。始终把做大市场作为推动基地建设、壮大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打造“经营主体+市场+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探索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大户、大户联散户等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方式,重点培育温氏养殖、十陵禽业、丰侨科技、盛品果业、汇强油脂等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企业“两个带动”的能力,力争全年新发展各类专业大户200户,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30个。二是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点连线、由线扩面,同步推动园区产业、新镇、新村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园区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有机统一,力争年内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基础功能完善、产业形态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成长型农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狠抓优质粮油、道地中药材、优质水果、绿色蔬菜、高效经济林、现代畜禽“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以蓬乐路、罗桂路等五条主要公路为重点,逐步形成“五路五带”的区域化产业布局,力争全年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5万亩,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四是强化市场服务。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农户提供产品价格、技术服务等信息,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营销优势,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等方式,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质押向农民发放贷款,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村、发展产业。同时,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探索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着力解决银行不愿做、农民做不了的金融服务,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新路子。

二、突出农民自主建新村,确保农民住上好房子。始终坚持做到将农民需求、承受能力与新村规划建设相统一、相协调。一是因地制宜抓规划。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适度聚居”的原则,整体考虑、统筹谋划村落分布、生态保护、人口居住及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实现新村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公共服务规划“多规衔接”,建设具有农村地域特色、乡村田园风光的“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型村庄。二是“保改建”结合建新村。坚持宜改则改、宜保则保、宜建则建的思路,不大挖大填,不急于求成,不大干快上,不标新立异,不新增债务,稳步推进新村建设。我们将安排专门力量,摸清全县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院落,并对其实行保护性修复。对具有基本功能的自然村庄实施“两池六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力求“修旧如新”。对于新建新村,采取“平地还耕、农房上坡”模式,腾出平地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缓坡建设农民新居,既有效提升土地率又同步发展新村。三是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实行涉农项目资金捆绑进入、基础设施配套进入、社会资本联动进入,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多渠道、多方式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新村建设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企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办法,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建设新村镇,切实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助推农业更快发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全市新村建设先进样板。

二、建设原则

(一)节约用地,资源共享。节约集约利用宅基地,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根据沙心村地理位置、环境特征、经济优势,规划建设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新村示范村。

(三)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坚持政府导向、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村民及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统筹规划,整体实施。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整体推进,打造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功能配套的新农村。

三、建设规模

“”新村选址在蒲吕镇沙心村七社、十一社,总占地约159亩,属集体土地使用权性质,规划修建约530户,可容纳1700人居住,主要以2至3层为主,部分为4层,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基础设施包括1个村民活动和健身场地、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规划方案达到新村“六通六有”要求。规划居住用房户型设计为A、B、C三种,建筑面积分别约为162.44平方米、199.02平方米、118.49平方米。

四、用地方式

本着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到新村新建房屋的复垦农户用地标准,户均宅基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其建房用地采取撵地方式解决,且只能安置原房屋拆除复垦、需新建房屋的农户。

五、建设方式

统一规划,由群众委托重庆市沙心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组织承建。该项目A户型按建筑面积计算土建工程限价为950元/平方米,B户型按建筑面积计算土建工程限价为900元/平方米;C户型按建筑面积计算土建工程限价暂未定,最终以相关职能部门的通知为准。道路绿化、硬化、水电气闭路电视等管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均由承建方负责。入住群众只负责建筑成本及水电气闭路电视等的入户费。

六、分房原则及缴款方式

凡符合土地、户籍政策要求的农户可以分户进入新村建房,但户籍人口仅1人的,暂不进入新村建房,2至3人的户只能选择A户型,4人及以上的可选择A或B户型。

在农户与承建方签订合同时,农户按A户型3万元、B户型5万元缴纳第一笔建房款;在农户拆除原房屋并上交原房屋钥匙时,缴纳除地票收益以外及扣除5000元办证费用后的所有建房款。

具体房号则在房屋竣工后抽签确定。

七、配套政策

(一)资金扶持

1.宅基地“复垦”收益:农户退出原宅基地的复垦面积减去到新农村建房的新占地面积,按照12万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复垦后新增耕地面积2.1万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部分,在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财政专项补助:县财政按每户1万元(含市级补助)标准进行补助,蒲吕镇人民政府补助该新村200万元。以上专项补助全部用于该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部分由承建方负责。

3.原房屋产权抵押。若建房资金不够,由农户自愿将原房屋产权抵押到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

4.整合资金。整合县农委、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的相关资金,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5.资产使用。承建方可享受幼儿园、超市等约2200平方米配套设施的使用权。

(二)进度要求及奖励

该新村计划于2012年6月底前完成登记入住户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承建方每提前1个月(经整月计,不分零拆减计算),由镇政府奖励20万元,最高奖励不超过40万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铜梁县“”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唐川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蒲吕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蒲吕镇政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二)分工负责

蒲吕镇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的动员、宣传、政策解释,负责原房屋的拆除;负责督促工程进度。县国土房管局负责沙心村用地手续及房屋产权办理,负责牵头农民原房屋产权抵押贷款;负责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建设。县城乡建委负责“”新村规划方案审查;负责监督新村房屋建设质量、安全。县财政局负责按进度拨付该项目补助资金。县水务、卫生、农委、环保等部门负责争取相关资金,支持该新村建设。水、电、气、闭路电视等单位负责支持、协助承建方管网建设。承建方负责“六通六有”、村级活动中心建设;负责整个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县政府将对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奖励。

新村建设范文篇7

一、健全机构,制定计划

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2名干部为成员的工作组,具体负责指导、帮扶村三组的新村规划建设工作。制定详细工作计划,规划方面,从新村选址、平面规划都做了详细安排和设计;进度方面,要求按县委、县政府的时间节点推进;工作方面,要求委主要领导坚持每半月到点上指导一次工作,分管领导及工作组成员每周坚持驻点1-2天,具体指导工作。

二、深入现场,切实做好各项宣传解说工作

由于沙吊三组与煤矿存在因采煤地段陷方面的纠纷,虽经县、镇及多家县直单位参与协调,但村民意见仍无法达成一致,不仅在时间上一直拖延,而且在新村选址上存在严重分歧。我委多次与煤矿、镇政府及沙吊三组村民沟通协商,责任煤矿出资100万元用于支持该组新农村建设,截止11月份,初步达成纠纷妥善解决意见。目前,该组已确定建设方案,根据村民要分两个点建设,其中10户村民就地选址建房,目前已正挖墙基、出平水,32户外迁至镇镇安置点,目前土地已平整,规划设计已完成,村民正着手建房。

三、自评得分情况

1、领导重视:标准分5分,自评得分5分。

2、工作组履行职责: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3、材料报送: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4、财力支持:标准分30分,自评得分30分。

5、业务指导:标准分5分,自评得分5分。

新村建设范文篇8

2009年我县建设绿化新村186个,因部分村庄撤并,还有部分村庄因建设条件不成熟,在建设过程中对部分建设村庄进行了调整。调整情况如下:

漆桥减少2个:双游舟村、漆桥村;调整整1个:荆溪里溪新村改为朱岗。

固城减少1个:双岗山南堡;增加5个:花庙钱家、振兴瑶园、三陇新村、下马墙。

桠溪减少4个:桠溪石家、跃进大厦、荆山竹窠里、赵村下孙;增加3个:赵村集贸新村、桥李的石家东、石家西。

砖墙镇大涵的孙家调整为万家。

阳江镇减少4个:高墩的七村、钱家渡、火烧场,潦田的周家。调整1个:丹湖的万家调整为为网捍。

淳溪调整2个:龙井的陈家、甫头的木桥头调整为甫头的水埠下、徐家。

东坝增加4个:东坝村的吴家、新中村的三屋里、东风村的笠帽墩、下坝村的孔家场;减少1个村:和睦涧的李家坝。调整6个村:红松的高竹岗、礼村调为红松的姜家、大小李村,青枫的青桂调为龙塘,青山的上刘家、杨村调为王家、时家,和睦涧的后宅里调为旧宅里。

新村建设范文篇9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李善君同志和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袁太政同志分别就如何抓好我市当前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前面。表示完全赞同。稍后,晓春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依照会议布置,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国新村规划建设的历史沿革

英、美等国家就开始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老乡晏阳初先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等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探索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晏阳初先生认为当时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四个字,即:愚、贫、弱、私”主要抓乡村教育、卫生三级防疫体系建设和农房的改造,这些我现在都还在搞。梁漱溟先生主要是搞乡村复兴运动。认为当时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不够、诚信不够,要复礼,那时就在河北定县搞博士下乡,搞新农村路子的探索。解放后,国于1956年第一次把新农村建设写进中央文件,那时对新农村建设还没有系统化的规范,依照当时的规范,现在都实现了今天我讲的新村规划建设,政府以前没有涉及,包括乡村规划建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时任建设部长侯捷才签署了一个部长令,出台了第一个关于乡村规划管理的条例;1990年4月1日,国正式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规划法》乡村规划才真正有法可依;2008年1月1日,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才第一次把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市新村规划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特别是今年以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对新村规划建设的安排安排,把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推进。各县(区)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布局村庄,突出村落特色,大力开展农村风貌整治,深度挖掘川东北民居文化内涵,新村规划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新村规划上,各县(区)依照“集中连片开发、连续连年建设、辐射示范带动”原则和“两到户、三进村”产业发展到户、新村规划到户,基础建设到村、公共服务到村、基层组织全覆盖到村)工作要求,科学制定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新村建设(农房建设)规划、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农房设计图纸专题会议,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带队赴成都、都江堰、达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市、县(区)规划设计部门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旧房改装、新房集建、环境美化、经济实用”要求,从体现“共享性、经济性、发展性、多样性”和提升其实用性与宜居性出发,精心设计出100套川东北民居特色图纸,通过三轮比选最终选定25套图纸,发放到村张榜公示,由农户自主选择,并作为料理相关手续的条件,确保了规划的落实。新村建设上,坚持“相对集中、统一风格、限量用地、严格对象”原则,抓好农村居民建房点规划,规范集镇和公路沿线建房管理。风貌改造启动5002户,完成3702户,占计划任务的89.1%;新建农房启动2000户,完成1437户,占计划任务的72.4%;聚居点建设启动23个,完成9个,占计划任务的45%

市新村规划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引领带动作用,总体上看。值得充分肯定。但我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市的新村规划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力度还不够大。二是规划编制相对滞后。三是资金还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四是建设进度较全省平均水平偏慢。五是建设机制还不健全,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

三、新村规划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今年先后多次对加速推进全省新村建设作出明确指示;省委、省政府于今年5月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10月20日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全省新村规划建设工作;11月11日—13日在遂宁市召开了全省新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干部培训会,这几次会议对新村规划建设工作都作出了具体安排安排;今年6月上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上对新村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村规划建设工作的专门文件。党委、政府在短时间内高频率的安排布置同一项工作,以前是少有的这足以证明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新村规划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已经把加强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为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搞好新村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提神鼓劲,强化举措,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保证圆满完成全市新村规划建设任务,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四、新村规划建设必需突出重点

市新村规划建设的目标任务是2010年底前,依照全省的统一布置。巴州区、通江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要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底前,要完成新村建设规划;2011年6月底前,县、县要全面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底前,要全面完成新村建设规划;2011年6月底前,巴州区、通江县要选择2个以上的乡镇,率先启动新村建设试点工程;2015年底前,全市要完成50%新村建设任务;2020年前,要确保与全省同步基本完成新村建设工作。按此目标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结合外地实际,进一步抓好新村规划建设工作。特别是巴州区、通江县属全省50个省级示范片试点县,今年必需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还要加紧推进2个市级、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一)抓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编制规划是搞好新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没有把新村建设的规划纳入议事日程,对新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科学的设计,新村建设盲目性、随意性较大,重复建设较多,久而久之,肯定劳民伤财,肯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要本着对民众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原则,依照“全域、全程、全覆盖”要求,科学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以乡镇为单位的新村建设规划、祥规编制,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同等规划,配套实施。同时,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长远性,要本着科学发展、科学布局、适当超前的理念,科学规划村落,科学设计村庄,突出农房建设和风貌改造。

(二)抓建设管理。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对已编制新村建设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的区域实行严格的乡村规划许可制度。对公路沿线的农房建设要加强控制和管理,杜绝“火柴盒”夹皮沟”军营式”建设呈现。打破沿街房屋“一条线、一层皮、一般高”空间布局,提高村庄整体风貌水平。对城镇周边的农房建设,要依照城镇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切实改变城乡结合部农房建设杂乱无序的状况。要坚决制止乱修乱建乱占,要严格规划的执行,要真正做到无规不建、无设计不修,特别是对乱修乱建乱占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处分,绝不能手软。

(三)抓形象打造。各县(区)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川北民居的建筑风格,设计和编制更加适合外地实际的农房设计图集。要注重特色,防止单一化,突出田园风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特别是单体建筑要有特色,不能搞成千村一面。要防止建房中看不中用的问题,房子不是建起来看的建起来用的要防止生产生活不适用的问题,注重功能配套,注重公共服务。同时,要把形象打造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改善群众人居环境。要把形象打造与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促进群众文明行为养成和文明意识提高,做到既要村容村貌美,也要人们心灵美。

(四)抓技术支持。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迅速聘请专家。重点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平安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平安意识、管理能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建筑工匠的施工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各县(区)也要组建新村规划建设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组,组织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技术单位以及外地规划建设等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服务,划片包干,责任到人。

五、新村规划建设要注重方式方法

方法很重要,推动工作。就是要研究如何用巧力、如何用好力、如何借他力的问题,方法对了就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就会欲速不达。因此,新村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充分发动群众。新村规划建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他自身力量建设美好家园,真正成为新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要高度重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他主动参与到新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让他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住房新建、改建、扩建和风貌整治,以及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都要由农民群众自己讨论、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监督,不准搞强迫命令、代替代替和形式主义。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新村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分步实施,典型示范。要充分尊重民众意愿,切忌好大喜功,搞“大拆大建”和“一刀切”要着眼于当前和久远相结合,坚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规划时,要结合山区特点和风俗民情,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建设具有川北民居特色的新型村落。要允许个别农户等和看,要突出新村规划在促进农户向新村集中居住的引领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新村选点、实用美观平安的民居设计,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通过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等,增强新村对农民的吸引力,引导农户进入新村。

(三)要力求整体推进。省委刘奇葆书记在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为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和新要求,也为我今后如何抓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新村规划建设中,就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能就新村建设搞新村建设,要依照乡村社区的规范来规划、来建设、来管理。作为我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到新村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连片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山、水、田、林、路、气、电、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证、治安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相结合,切实抓好新农村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建设,实现“4+1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争取闯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好路子,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既能“住上好房子”又能“过上好日子”

(四)要注重机制创新。发展中探索出了很多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好经验、好办法。比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推进机制。产业发展机制,这些都为我工作开展和促进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中,也要继续发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立足山区特色,认真探索总结在推动新村规划建设中的资金投入机制、项目配套机制、质量监管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等一系列好经验、好办法,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促进新村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争取探索总结的工作机制能在全省乃至全国立得起、叫得响、能推广。

新村建设范文篇10

一、新村聚居点概况

镇村位于县镇北面,辖区内7个村民小组,农户312户,人口1013人,人均耕地2.5亩。2010年该村人均收入6403元,2011年人均收入达7684元。目前,有村级道路4条,村民以使用地下水和蓄水池为主,户户通电,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外出务工。花生、玉米、水稻为主要产业,其次是养猪、养鱼、家禽等。

新村聚居点位于村荷花组黄桷树垇岔头,处于场镇规划区外,符合新村总体建设规划,规划建设用地1.26公顷。规划户数为126户(其中一期60户,二期66户,入住人数为378人,占全村农户人数的比列为35.26%)。

二、新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村建设,把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规建、国土、供电、供气、供水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村聚居点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建立健全新村建设考核督查制度。

(二)以“一事一议”为抓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村两委严格坚持村民自治、村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召开了3次村民代表大会,经充分宣传动员,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以“一事一议”的方式落实项目任务,并自行协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突出了村级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及60户建房户选出建房业主代表8人,并成立理财小组、监督小组,分工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屋修建过程中时刻以“一事一议”为抓手,充分体现了村民民主自治。

(三)统一规划实施,顺利推进新村建设

2012年7月,经县委县府批复,同意村申报为2012年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区域;9月,结合该新村实际,在原申报项目的基础上新增申报山坪塘修建保坎。镇政府委托市城乡规划勘察设计院于10月底完成了《县镇村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规划成果体现了“三打破、三提高”要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图纸及建筑质量安全进行。截至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40%。相继完成了平场工程、道路骨架建设,并完成了房屋建筑及道路保坎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正在进行的是地下排污管道和供气管网的挖沟铺设、垃圾收集点及公共厕所的前期工作。

(四)严格资金及项目管理,全面落实强化监督

我镇严格按《省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账管理,资金管理规范,账务清晰,报账资料完善。规划投入省级配套资金99万元,市级配套资金1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9.5万元,合计共投入138.5万元,截至目前,已投入省级配套资金6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9万元,合计共投入84万元。

项目建设过程中,我镇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统一实施基础设施;根据建房户要求确定户型,统一建房。同时,做好信息简报宣传并每月按要求报送数据、总结;并做好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全面落实监督制度,施工现场做好标识标牌以及安全管理措施。

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道路狭窄、交通不便,材料运输较为缓慢,平场工程耗时较长。

(二)由于规划编制工作起步较晚,整体推进进程相对其他乡镇稍微滞后。

(三)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