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意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4:43:06

消极意义

消极意义范文篇1

从晓旭的自述中看,该学生出现的考试焦虑,是因为认知上的偏差,给她带来的心理压力。学习原本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只不过是希望好的成绩能给她带来好的前途。当她看到家长和老师期待的目光时,在他的内心深处认为好成绩是他们要的,她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考好。再就是她不清楚考好成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中学生把学习考试的最终目标定位在考上理想的大学,不知道考砸了会是怎样,而感到恐惧,因此,巨大压力来自于对未知的巨大恐惧。那么,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呢?首先让我先来认识一下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的某些学生在考试时学习成绩的真实发挥,尽管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考试焦虑情绪作用而考得很糟。

现就“考试焦虑”分析如下:每个学生的内在身心特质不同,产生的焦虑程度不同,对焦虑的生理表现和行为反应也不同。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只要你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调节,那么就不会对你的学习、考试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考试焦虑”一般有六种类型。1、以自卑为主要情结的焦虑。这类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或成长经历中的有些因素,形成了有自卑倾向的性格特征。遇到考验时,往往会过低地估价自己的能力。但是,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们也想考好,甚至想考得更好。所以,在自我评价和愿望之间就会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就是这类学生产生焦虑的根源。2、以自责为主要特征的焦虑。这种焦虑一般容易发生在那些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的学生身上。从心理学上说,对自己的要求过分严格,主要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过于想、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价值。二是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如,父母的、老师的、同学的评价。这类学生平时学习勤奋刻苦,在考试时一点小差错都会产生强烈的自责,以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忧心忡忡。3、以自大为主要情结的焦虑。这种焦虑一般会出现在平常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身上。由于平常的“高高在上”,使得他们对自己能力产生了过高的估价。在制定长期理想目标和阶段考试目标时,往往高出自己的实际能力。这样一来,就使得自己倍感艰辛,且还往往实现不了目标。因此情绪就会低落,嫉妒其他同学,或者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4、以逆反为主要情结的焦虑。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经常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发展成为一种逆反的性格定势。这类学生喜欢将一切现实中的经验、规律、规范当作权威加以藐视,他们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学习的时候也不喜欢按照老师指导或同学的经验去做。他们可能成绩很好,也可能成绩很差。但是,只要他们还有争胜心理,就会形成孤独的、焦虑的心理。5、以考场情境恐惧为特征的焦虑。这类学生平常学习很正常,性格、观念的发育也很健康,对自己的能力也有正确的认识。总之是个很健康、很阳光的孩子。但是,只要一旦接近考试,一想到要上考场了,就不由自主地情绪不安起来。就象一只耗子嗅到了猫的气味一样。这是典型的考场情境焦虑的表现。这种焦虑的产生,是因为长期以来,对考试的紧张和害怕没有得到释放,逐渐形成了一种情境焦虑的惯性定势。6、以散漫为性格表现的焦虑。学生散漫的个性大多来自从小的娇生惯养。他们一般家庭条件优越,生活态度懒散放纵,缺乏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压力,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自己的理想的学习目标。一旦他们感觉到与理想目标相距很远时,就会产生焦虑。他们的焦虑表现是:学习起来风一阵、雨一阵,情绪色彩很浓。

二、考试焦虑的程度:1、轻度焦虑:在考试前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会感到紧张和害怕,但不影响复习,不影响身段健康。2、中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较长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很低,睡眠、饮食受到影响,有必要进行自我调整。3、重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很一段时间内,感到忧虑、恐惧,会产生各种心理性疾病,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正常进行,对身心具有很大危害,有必要求助于心理咨询。“

消极意义范文篇2

关于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影响,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关于“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的争论。国内学者基于已有理论成果,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比如:郭庆旺、赵志耘(1999)认为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条件下,政府投资不会挤出民间投资,反而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入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2000)提出了提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途径和对策;刘溶沧、马栓友(2001)基于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检验了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胡琨、陈伟珂(2004)则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都把财政支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得出财政政策的实施“挤出”或“挤入”了民间投资。

这种分析略显粗糙,因为增加的财政支出被用于各种领域,不同领域的支出,对民间投资将产生不同的效应。当然,也有学者尝试过对不同种类的财政支出进行分析,比如许莉、郭定文(2009)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但这种分类只是照搬财政统计年鉴的财政支出项目,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数据整理。本文尝试弥补目前研究的这些不足。

二、数据处理及说明

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关注了国家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和民生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本文的财政支出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中的各项财政支出数据,私人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数据,选取的时间段为1992—2006年。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内的数据,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1)1992,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开始活跃。(2)中国财政年鉴自2007起,统计项目有较大的变动,为了便于比较和保持数据统计标准的一致性,本文只选择2006年及其之前的数据。(3)为了解决通货紧缩的困局,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段时间的数据能很好地反映国家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本文所选取的数据包含了这一重要的时间段。在数据选取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选用国家用于基本建设投资的财政支出来衡量,科研创新支出选用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再加上文教、科学和卫生事业费用中的科学费用来衡量,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选用文教、医疗和卫生事业费用减去科学费用来衡量,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则选用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来衡量。

本文对数据做了以下处理,一是用以1978年为基期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把各项数据的名义值转化为真实值,这样可以消除价格水平的波动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跨年度数据的可比性;二是对不变价格变量做自然对数变换,这不仅符合一般的经济理论,保留了变量中的有用信息,还能剔除共线性、异方差的影响。本文用计量软件Eviews5.0对数据做计量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分析方法

鉴于本文的目的是要分析财政政策中的各类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本文将财政支出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jCSS、科研创新支出kycx、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jyww和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mssb,并分析它们与民间投资mjtz的影响。所以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取自然对数后的民问投资真实值Inmjtz,选取的解释变量包括取自然对数后的基础设施支出真实值Injess、取自然对数后的科研创新支出真实值lnkycx、取自然对数后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真实值lnjyww、取自然对数后的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真实值lnmssb。

以上变量有可能是非平稳序列,在实证检验中,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检验各序列是否平稳,再用Johansen检验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看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并给出协整方程,最后用Granger检验方法,检验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二)平稳性检验

出于对相关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考虑,首先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通常情况下的经济变量都不是平稳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序列相关,但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如果不考虑变量的平稳性而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我们在进行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检验前,必须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我们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一。

说明:D表示一阶差分处理,D2表示二阶差分处理;检验类型中,c表示包括常数项,0表示不包括常数项,t表示包括时间趋势,N表示不包括时间趋势,n表示滞后阶数(根据SIC准则确定)。

从以上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mjtz、lnjcss、lnkycx、lnjyww、Inmssb在其水平值上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它们的二阶差分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可判断它们均显著平稳,因此,它们均为二阶单整I(2)序列。

(三)协整检验

平稳性检验发现lnmjtz、lnjcss、lnkycx、lnjyww、lnmssb各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可以通过协整检验,确定各时间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各序列是同阶单整,而所选取的五个时间序列恰好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具备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二所示。

无论是迹统计量还是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拒绝了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而从检验结果可以认为民间投资与基础设施支出、科研创新支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由于民问投资与基础设施支出、科研创新支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均为二阶单整,各变量间又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以民间投资为被解释变量,以其他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协整方程,如下:Inmjtz=0.188114lnjess-1.316937lnkyex+2.5671701njyww-1.9961151nmssb-12.561580.121360.428380.419040.146131.02768

说明:上式中,每个系数下的数字为标准误差。从上式可以看出,民间投资与基础设施支出、科研创新支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和民生社保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下依次对各系数的含义做适当的解释。首先,lniCSS的系数是正的,表明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增加民间投资。基础设施的完善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民间投资的增加。这印证了王小鲁等(2009)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中得出的结论。lnkyex的系数是负的,说明科研创新支出的增加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加。lnjyww系数是正的,这表明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增加。Inmssb的系数是负的,说明民生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不利于民间投资增加的。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有了数据上的相关关系,并不能充分说明问题。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知变量两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谁是因谁是果。为了找出投在哪个领域的财政支出是有利于带动民间投资的,在上述协整检验之后,有必要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三。

从以上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民间投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因为民间投资也能参与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2)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是民问投资的原因。而从协整检验结果可知。这种影响是负的。(3)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是民问投资的原因,而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这种影响是正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支出能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民间投资的增长也能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中的财政支出对民间投资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科研创新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应重点投人经济建设中。

消极意义范文篇3

一、理论综述

(一)传导机制

汇率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机制是指汇率通过影响中介目标从而影响物价水平。汇率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传导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因此分为直接传导机制与间接传导机制。

1.直接传导机制

汇率变化直接影响进口商品价格,而进口产品是物价指数的组成部分,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下降,消费者物价指数下降;反之,人民币贬值,汇率上升,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在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水呈同方向变动。

2.间接传导机制

汇率对物价影响的间接传导机制较直接传导机制而言作用复杂且方向不明确。在间接机制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水呈同方向变动。

二、实证模型和数据

(一)数据选取

本文采用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的61组月度数据。其中,CPI表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表示人民币汇率,F表示中国外贸依存度。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因为包含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模型会存在“伪回归”现象,即单从表面上看回归结果很好但结果是虚假的,这会导致结论无效。而通过平稳性检验,我们可以消除这种现象。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方法对CPI、E和F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变量CPI、E、F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平稳。

2.协整检验

“协整理论”说明一些经济变量虽然本身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平稳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叫协整关系。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CPI、E、F的时间序列都是I(1)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因此对CPI、E、F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首先,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T=(24.94821)(-3.433927)(5.053743)N=61,AdjustedR-squared=0.307881,F=12.90030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多元线性回归极易出现多重共线性,本文通过辅助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做E对F的回归,得出AdjustedR-squared=0.307881,并且单个变量的显著性很好,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拟合优度检验

该模型AdjustedR-squared=0.307881,说明两个变量人民币汇率、中国外贸依存度共同解释了物价水平30%的变动。

(3)显著性检验

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F=12.90030>F(1,60),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下,E的∣T∣=3.433927>Ta/2,表明人民币汇率是影响CPI的显著性因素;F的∣T∣=-5.053743>Ta/2,表明中国外贸依存度是影响CPI的显著性因素。单一变量和整体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两变量对模型较很好的解释作用。

(4)自相关检验

DW检验得dw=0.363719,0随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E和F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由此可见,汇率与物价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结束语

在对2005.7~2010.7中61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

(1)汇率与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化,且汇率对物价水平影响显著

人民币汇率E与反应物价变化的CPI呈反方向变动。说明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物价水平上升;人民币贬值,汇率上升,物价水平下降。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动。

(2)中国外贸依存度对物价水平影响显著

中国外贸依存度F对反应物价变化的CPI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国外贸依存度越高,汇率对物价水平影响效果越好;中国外贸依存度越低,汇率对物价水平影响效果越差。

消极意义范文篇4

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价格制定者不能完全掌握竞争对手的所有价格信息及其变动趋势信息,因而他所服从的价格制定原则必然来自信息成本的自由竞争。因为进入市场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投资,还存在着与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相关联的信息与信息成本。在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成本对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很大,包括销售价格及其变动、销售种类及其需求等这些信息都是农户销售过程中所需要,但企业要获得与销售相关的信息,就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成本,即产生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储蓄、传递、利用过程中花费的代价,或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决策损失和纠正支出。它产生的原因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和获取信息的不完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方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为了作出更好的决策,需要获取这些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储蓄、传递和使用,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便形成了信息成本。当然,由于企业各自取得信息的渠道、信息量、完整度不同,花费的信息成本也会各不相同。

对于消费者来说,市场价格若很少变化,则用于价格信息搜寻的成本将随之减少。但价格制定者付出一定的成本掌握这个信息后,会扩大价格的变化幅度,从而使价格出现离散趋势。此外,信息成本的投入能使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领先于其他企业,同时又能使企业在销售方面好于其他方面。因此,信息成本与边际成本的结合将使那些规模较大的,在信息投资方面更为成功的,易于获得信息的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2信息成本的成因

2.1信息成为经济因素

现代信息经济学发现,现实经济是不完全竞争的,打破了信息充分和信息完全的假设,又进一步使得信息在经济主体之间呈不对称分布。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一方面,通过物化渗透到生产力的客体要素生产资料中;同时,通过人化渗透到主体要素劳动者之中,使生产力的质量迅速提高,从而加速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市场活动中经济主体之间所有权、使用权等交换以及经济运行管理也越来越依赖信息。支付信息费用已经成为生产总成本的一部分。

2.2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著名经济学家阿克勒夫于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卖方拥有较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不完全的信息。”即市场活动的参与人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是不相等的,由此参与人比另一些参与人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且双方都不知道这种信息分布状态。其实在任何市场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成倍增长,信息不对称现象才更加明显。因此,信息拥有劣势一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决策的风险,就要想方设法去搜索和获取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这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要借助各种手段而花费财力,付出越多,信息成本就越高。

3信息成本对企业产品销售定价的影响

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顺利实现销售,除了产品的性能、质量等因素外,价格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价格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工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往往可以作为产品销售的制胜武器。在市场经济下,信息成本对企业产品销售定价主要有以下定价方式。

3.1竞争导向定价法

有些企业由于知识的相对较少,他们用得更多的是竞争导向定价法。如果有一批先进的企业,花费了一定的成本获取了更多的产品信息,作出了正确的定价,获得了更多的利润或减少了更多的损失,另外的企业将很自然地跟随这些企业提高或者降低产品价格。

3.2成本导向定价法

它是以成本加利润为基础,完全按卖方意图来确定商品价格的方法。信息成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说明:一是固定信息成本,即获取信息的特定投资;二是变动信息成本,即与获取信息数量有关的成本。如果我们假定每一单位的信息所需的变动信息成本不变。根据阿罗的观点,信息的成本与其使用无关,如果企业为获取某一信息付出一定的成本,那么这一信息可以被多次重复地用在不同的产品上,不会再增加费用,并且使用此信息的产品数量越多,平均分摊到每一产品上的信息成本将会越来越少,即产品的边际信息成本(IC)递减。而对于第一数量的产品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应用此信息的产品数量越多,带来的信息收入(II)将会随之增加(如下图所示)。

边际信息成本与信息收入曲线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当信息成本曲线与信息收入曲线相交的情况下(EO),信息成本等于信息收入,企业才会想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获取这些信息进行交易。EO是信息成本与信息收入的一个平衡点,它表明如果企业为获得某一信息进行了一定的成本投入,则该成本至少应该被用在QO数量的产品上,并且这些产品价格应该为PO。如果企业投入的信息成本不变,但该信息被用在了更多的产品上(Q1),根据IC曲线,产品价格应为P1,如果产品价格定得过高(P1),企业会因此获得PIEIEI′P1′的矩形区域的利润,但根据市场供求平衡理论以及企业的随行就市,很快的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付出相应的信息成本获取这些信息,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当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则会下降,直到PO为止。如果企业投入的信息成本不变,但信息被用于过少的产品数量上,则信息收入不能弥补信息成本,企业将不会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交易不能进行。

4信息成本对企业产品品牌销售价值的影响

信息成本是一个双向性成本概念,包括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与企业的信息供给成本。一般而言,企业的信息供给成本越高,消费者的信息收集成本越低。信息供给与信息收集成本大小与信息的内涵有直接联系,信息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内涵的概念,包括产品质量信息、产品后续服务质量信息、企业价值观信息、品牌定位信息等内容。信息内涵不同,其成本支出也不同。消费者若要全面了解产品信息,则所支付的信息收集成本较高;反之,成本降低。品牌信息是企业的综合产品品牌销售价值内涵,是企业推介的主要价值理念。若企业管理人员采取简捷的、直接的方式推介品牌销售价值,则消费者的品牌信息搜寻成本将会降低;反之,成本增加。这也就说明,消费者的信息收集成本是一个与品牌信息供给方式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概念。

在信息成本的构成中,与产品性能特征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成本有收集产品的信息成本、使用产品的信息成本、获取产品后续服务的信息成本三种,统称为产品性能信息成本;与消费行为选择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成本有纵向评价信息成本等,称为消费选择信息成本。消费者用于产品性能上的支出越多,其对品牌产品的认识也就越充分,对产品及企业的服务质量了解得越充分,企业产品品牌销售价值越大。消费选择信息成本是一个纵向比较的成本概念,也是一个短期性成本概念。通常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时,都会比较不同品牌产品的质量信息来确定产品质量差距,为购买行为提供依据。当消费选择信息成本越高时,消费者更换品牌的频率将越高,即产品品牌销售价值将越低。相反,产品品牌销售价值高。由于信息成本的变化将会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影响着企业产品品牌销售价值。因而,对信息成本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能准确感知产品品牌销售价值。

4.1消费选择信息成本的变动对企业产品品牌销售价值的影响

消费选择信息成本是一个短期性成本支出,大小与纵向评价信息成本及产品类型有关。通常消费选择信息成本的大小与产品的类型有直接的联系。

高档产品的消费选择信息成本较高,低档产品的消费选择信息成本较低。由于高档产品的价格较高,产品一次性支出占消费者的收入比率较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较为谨慎,不容易发生简单的冲动型消费。因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特征等信息有较高的要求,所花费的信息成本支出金额较大。这意味着高档产品的品牌更换比例较低,很容易形成消费信赖,并进而形成产品品牌销售价值。在高档产品的寿命周期内,消费者对产品有直接的感知,能全面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而更换产品品牌,意味着消费者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进行产品信息收集比较工作,无形之中将会增加消费者的信息成本支出,这是消费者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若非品牌产品有质量缺陷,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品牌伤害;否则,产品品牌销售价值较高。低档产品的支出占消费者的收入比例较低,因而消费者更换品牌的概率较高,产品品牌销售价值较差。由于低档产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的收入比率较低,消费者对消费信息的关注度较低,并不对产品综合质量信息提出要求,只是对特定产品质量信息感兴趣,因而消费选择信息成本较低。消费选择信息成本低就为品牌更换行为提供可能,消费者可以根据爱好变化轻易更换品牌,这就是低档产品的产品品牌销售价值较低的原因。消费选择信息成本变动与产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产品类型不同,其消费选择信息成本也不同,产品品牌销售价值也不同。

4.2产品性能信息成本变动对产品品牌销售价值的影响

产品性能信息成本是指产品性能信息有关的成本支出。产品性能信息成本主要由收集产品的信息成本、使用产品的信息成本、获取产品后续服务的信息成本组成。

产品性能信息成本是一个长期性的成本概念,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不断增加信息成本支出。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为了了解产品的性能及取得全面的产品质量信息需要增加产品的信息收集工作。若消费者获取性能信息的成本较低,则产品的使用成本将会降低。若消费者不能获取完全的产品质量信息或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成本较高,则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较高。较高的使用成本将阻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企业产品的销售造成不利影响。因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信息收集成本,将会提高产品品牌销售价值。使用产品的信息成本变动也会影响产品品牌销售价值。4.3企业的信息供给成本变动对产品品牌销售价值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的认识及收集产品信息成本的大小,与企业的质量信息供给有直接的联系,且两者呈反方向作用变动。当企业信息供给成本增加时,消费者的信息成本将会降低。当企业信息供给成本减少时,消费者的信息成本将会增加。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综合质量信息有较强的偏好,因为这种能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性信息成本要支出。否则,消费者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信息资料收集工作。长此以往,消费者就会产生依赖的心理,增加对企业的信任度,提高产品品牌销售价值。企业若能利用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理,增强企业信息成本支出,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为企业的产品依赖提供基础,形成品牌忠诚。因而,从企业信息供给角度去增加企业的信息,成本支出,能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成本支出,提高产品品牌销售价值。

5信息成本对产品销售策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产品销售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信息成本的影响。获取市场信息,寻找交易对象,了解市场价格,掌握对手信誉都属于信息成本发生的活动,因此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产品销售策略的制定也就需要考虑交易成本的影响。

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这一对概念很难完全区分清楚,实际上,广义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单就交易活动而言,存在不少信息问题,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个问题均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而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制度方面的努力被学者看成是一种信息成本,信息成本在该意义上具有一种“积极”的含义,可以用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萎缩或市场效率低下。交易活动中的信息成本问题产生,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主体之间分布不均衡,其中一方被称为信息优势主体,另一方被称为信息劣势主体。信息优势主体往往可以利用其优势地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获得不法利益使信息劣势主体受到损害。信息劣势主体必然寻找一种途径来改变这种状况,由此付出的代价被看成是信息成本,这说明为了在交易过程中防止不良行为也需要支付一定的信息费用。

企业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中间商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供应者被中间商聚集起来,而中间商相对于单个的企业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信息,并且具备了比单个企业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样一来中间商便可以以更优的价格在更广的范围内出售这些产品。由于企业的产品得到了更广的销售,企业的利润也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更多的企业愿意支付一定的佣金给中间商,让中间商来帮助出售自己的产品。企业付出的佣金其实就是一种间接地获得信息的成本。但这种交易方式使农产品营销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了中间商手中,要获取这些信息通常需要支付很高的佣金,这就意味着产品的信息成本过高,会对产品的销售造成严重的阻碍。

信息成本在此意义上定义为“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即在与拥有特殊信息的知情交易者进行交易时,经销商总是受到损失而导致的成本”。因此企业在制定销售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信息成本。然而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的营销策略——网络营销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网络营销即为实现营销目标,依靠网络、电脑通信等媒体进行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的主要方式有网上广告、电子邮件、电子网页等。这些方式的应用使原来需要多次电话、传真和大量人力才能传递的技术、产品和价格等信息顷刻之间就可以在网页上显示出来,并让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共享这些重要的信息。此外用Internet进行网络营销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商务考察,减少人员流动,节省人力和财力。因此不难看出,通过网络代替传统的销售策略不仅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提高了营销效率,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限定,扩展了企业产品销售市场,更大大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因此,网络营销既能让企业收集到更充分的信息,又可降低信息成本、扩大销路、增加销量,最终提升企业的收益。

消极意义范文篇5

1.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内,沐浴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中,而护士这一职业起步较晚,使得社会上有些人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不足,存有世俗偏见,认为护士只能是打打针,发发药,做一些生活护理,听医生摆布,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高级保姆”。于是一些病人及病人家属歧视刁难护士,对医生或医院的某些制度不满,常把护士作为发泄对象,而不敢或不愿去找真正的根源。

护理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它要求护士要有广泛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而护士在繁重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中,稍有失误,将会受到有些病人、病人家属及医生的不满,所以护士深受来自社会方面的职业压力是引起身心健康负面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2.医疗系统方面的影响护理与医疗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相符相成,推动着临床医字的发展。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大量事例足以说明护理与医疗同等重要,但人们独尊医疗忽视护理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俗话说:医生一句话,护士跑断腿。而现在看来护士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与医生只是“依附”“附属”的关系。长期以来护士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身心受到压抑,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导致病态行为和精神障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满足期愿望或欲望为前提的。而护士不能充分体现一个完整的自我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工作者潜在的创造力,而只是一个附带关系,只是一个执行医嘱的工具。在有些医院仿佛医生才是真正的白医天使,他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使病人转危为安,却忽视了冲刺在病人身旁的护士所所的工作,不能体现出“三分治疗柒分护理”的重要性。

3.来自医院领导阶层的影响因素领导者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整个环境的局面。有位院领导这样说过:“医生就是比护士高贵,我5年才培养出一名医生,我三个月就可培养一名护士,谁的价位高”?所以在医院里护士的地位比较低下,在分奖金、晋升职称、分住房、进修深造学习等许多方面,医生总是占绝对的优势,尽管国家一再提倡要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但医院管理者常会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诱惑,只看到患者的康复,医生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忽视护理工作在其中所起的辅助作用。由于某些医院领导者对护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医院各个层面对护理工作也带有偏见,护士本身也会动摇对护理工作的信念,使得有门路的改行,没门路的辞职,护士每年的流动性比医生要高。

4.护理工作者自身的影响因素医学的心理学认为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决定于社会因素的性质和意义,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怎样认识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

4.1护士业务素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护士业务素质不高或因工作失误给病人造成损失影响病人的康复,而使病人及家属医生对护士的行为产生看法,而护士面对自身工作中的失误,无形中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压力,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己无能力应付工作的意识及自我价值受损害的感觉,又因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护士及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出现烦燥,抑郁情绪焦虑或出现躯体化症状,如眨眼障碍,神经性头痛等不适。

4.2自我防护不当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4.2.1洗手造成的污染护士日常工作常常在完成整个病区护理操作后才洗手,在我国卫生部抽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洗手常常漏洗拇指和指间,且洗手后不擦干既开始操作或者用白大衣的掖下、腰部擦手造成再次污染。

4.2.2无菌操作中的误伤造成的污染护理工作是针对“人”的工作,在工作中难免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多种途经感染护,其中针刺伤的情况最为常见。护士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往往刺伤后,没时间正确处理刺伤部位,不去追查感染传染病与否,国外统计,一个外科医生累计起来感染HIV的危险可达到1%~4%,护士是医生的2倍。在2002年~2003年打击“非典”战役中,我们护士同行的感染率也比医生高。

4.2.3其他因素78%的护士发生慢性疲劳综合症,由于护士工作紧张,同时又是高体力付出,易发生慢性疲劳综合症,又因护士缺编,工作较忙,高风险的科室更易发生,年龄与发病呈正相关,约28%的护士出现睡眠障碍,间断的出现失眠症与性格及生活钟紊乱有关。

5.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5.1重视自我维护意识护士工作面对各层次的人,首先宽宏大量,要有牺牲自己,快乐别人的心理,在工作中要学会调整心态,稳定情绪,遇事要冷静,尽力搞好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工作中带来的不良影响,为自已创造一个快乐和睦的工作环境。在生活中,要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分的睡眠,饮食科学合理,加强体育锻炼,要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

5.2业务素质的提高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能接受新技术、新知识,做到有能力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努力工作,改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传统认识,发挥自己对护理工作的创造力,让社会及医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消极意义范文篇6

资产价钱动摇率建模是实务操作和金融学研讨的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资产价钱风险度量指标,动摇率关于了解资产价钱的动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动摇率是标的资产投资报答率变化水平的度量,也是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机期权定价等模型的中心变量。动摇率关于企业的投资与财务决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形式、经济周期及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是表现金融市场质量和效率的最简约和有效的指标之一。目前对动摇率的测算办法主要能够分为历史动摇率办法和隐含动摇率办法。历史动摇率是基于过去的统计剖析得出的,假定将来是过去的延伸,应用历史办法估量动摇率相似于估量标的资产收益系列的规范差。由于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证券市场价钱动摇性惹起的市场风险能否有改动,关于投资者正确停止理性投资,把握市场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人们普遍以为股指期货有利于躲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安康开展,因此世界性的股指期货种类疾速涌现。市场动摇性是市场价钱对信息的反响而惹起的动摇水平,用以度量市场的风险。动摇性关于市场运转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络十分严密。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之一就是为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避险工具,躲避系统性风险,停止风险管理。假如其上市后显著加剧了现货市场的动摇性,则无疑加大了现货市场的风险。这与各国货地域买卖所推出股指期的初衷相违犯。

Bessembinder和Seguin(1992)剖析了1978年至1989年S&P500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状况,发现期货市场的引入使现货市场动摇性减小。Lee和Ohk(1992)研讨了1984年至1988年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的关系以为,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动摇性而且在某种水平上减小了动摇幅度。Robinson(1994)对1980年至1993年FT-SE100指数的期现货市场的研讨标明,引入期货市场后现货市场动摇性减小。Antoniouetal.(1995)对1987年至1993年DAX指数及期货的研讨标明,股指期货降低了现货市场的动摇性。Antoniou和Holmes(1995)应用日收益率数据,对FT-SE100股票指数期货的买卖对根底现货市场的动摇性的影响停止了研讨标明,期货买卖招致了现货市场动摇性的增加,但这种动摇性并非来源于投机者扰乱市场的消极效应,而是来自于信息的增加,期货市场的引入进步了现货市场信息流的速度与质量。

Edwards(1988a,1988b)对S&P500指数和价值线指数在推出期货市场前后的动摇性停止的剖析标明,股价指数的日动摇增加不是由于股指期货惹起的,期货市场使得现货市场更为稳定和完善。

Beckettihe和Roberts(1990)研讨了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以为,抑止股票指数期货买卖量不能减少股票市场的动摇,而断路器机制和进步保证金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股票市场动摇。Freris(1990)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现货市场动摇性停止了剖析,以为指数期货对股票指数动摇没有产生影响。Hodgson和Nicholls(1991)剖析了引进股指期货后澳洲一切普通股指数的动摇状况发现,股指期货并没有加大澳洲股市的动摇。Baldauf和Santoni(1991)在研讨S&P500指数时思索了ARCH效果,以为指数期货上市对股票市场动摇性影响并不显著。Brorsen(1991)对引入指数期货前后S&P500股票市场的动摇性能否发作了显著变化停止了检验。他发现,虽然短期(日)股价变化的方差发作了显著变化,但长期(5日和20日)指数价钱变化的方差并没有发作显著变化。Gerety和Mulherin(1991)经过研讨道琼斯工业指数期货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发现,变异比率并无明显改动。Lasstsch(1991)对MMI股票指数期货和构成指数的20只成份股的关系停止了研讨以为,期货买卖没有使现货市场动摇变大。Lee和Ohk(1992)分别研讨了美国价值线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澳洲一切普通股指数、新加坡买卖的日经指数和英国的FT-SE100指数期货与相应的现货市场的关系,发现美国市场中期动摇上升,长期并无影响;香港市场的动摇短期降落,长期上升;澳洲市场无显著变化;日本市场的动摇显著上升;英国市场的动摇短中期上升,长期并无影响。Pericli和Koutmos(1997)对S&P500股指期货的研讨标明,除了1987年10月股灾的特殊状况外,指数期货与期权买卖并未促使现货市场的动摇产生构造的变化。Charles和Sutcliffe(1997)研讨了1978年至1995年世界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12种股指期货与股指动摇性后显现,创办股指期货后,股指动摇性不变的占7例,动摇性减少的占4例,动摇性增加的只要1例。

Damodaran(1990)研讨了S&P500指数期货后发现,S&P500成份股的动摇有增大的趋向。Lockwood和Linn(1990)对道琼工业指数的研讨标明,现货市场收益变异系数上升。Antoniou和Holmes(1995)对FTSE100指数停止的研讨标明,股票指数期货买卖加大了股价的动摇性,但改善了现货市场的信息反响速度与质量。

2.EWMA模型简介及参数选取

2.1EWMA模型

EWMA模型是1993年由J.P.Morgan在其金融风险度量系统RiskMetrics中提出来的,指数加权挪动均匀模型是动态模型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上对t时间动摇率的预测模型为:

是EWMA模型中沪深300指数在t时期对数收益率的条件方差;是沪深300在一定样本区间估量得到的第t-1期对数收益率的条件均值;是沪深300在一定样本区间估量得到的第t-1期对数收益率的方差估量值;是300指数在第t-1期的对数收益率;选取沪深300股指对数收益率替代实践收益率是由于,对数收益率是对普通收益率泰勒级数展开得到的,t期的对数收益率是,对数收益率普通适用于时间距离比拟短的时分(由于是一阶泰勒级数迫近的,所以时间距离大招致误差比拟大)。对数收益率的益处是能够直接相加,普通地,越小动摇率曲线对市场异动反映越灵活,T越小动摇率曲线对市场的异动反映较大,对应的风险掩盖至也越大,相反越大、T越大动摇率曲线对市场的敏理性越小,对应的风险掩盖相对也越小。J.P.Morgan引荐样本个数计算公式:,不同的容忍度下衰减因子与时间跨度的变化关系。

3.动摇率的测算

由于大盘股指是股票市场的综合导向指标,本文研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市的动摇性影响局限于对沪深300大盘股指在前后期动摇性的显著性变化上。依据相关文献研讨标明:应用单位根办法对沪深300股指的动摇率和收益率序列停止平稳性检验,发现两者都是平稳时间序列。为此,我们直接应用指数加权挪动均匀模型对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前后2009.01.05—2010.04.15和2010.04.16—2010.12.28两个时间段的股指现货日间价钱历史动摇率停止测算剖析。

消极意义范文篇7

一、区域规划概述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中央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除提供产业优惠政策外,更重要的是为地方政府打开了土地开发引资的大门。区域规划首先带动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房价上涨,便可实现后续的招商引资。房地产和区域发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区域发展必然要寻找一些先导产业发挥带动作用,房地产便是其中之一。

只有当项目产品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活跃的时候,房地产和区域经济的后续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区域振兴规划无疑也是助推市场活跃的强心剂。

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国家在去年陆续出台了多项区域经济振兴规划。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规划给区域发展带来新动力,区域经济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房地产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望相互促进。

区域振兴规划实施后,国家和地方大量的投资项目将跟进,这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实质性的,但并非立竿见影。需要大量前期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铺垫。部分城市的区域振兴规划引起的过度炒房应当警惕。这些规划的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培育将产生巨大影响,但同时也成为了主题投资的热点,吸引了楼市和股市的投资者竞相介入。在这种背景下,房价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可以理解,但过度炒作形成较大泡沫将遏制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区域规划对地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区域规划在刺激地方经济之前,首先激活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多数炒房者纷纷踩着区域规划制订的时点,介入相关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大到部级区域规划,小到新地铁线路投建方案,都被炒房者视为投资良机,体现了区域规划对区域楼市的明显带动和提振作用。

(一)区域规划改善当地基础建设的同时也引起了房价的快速上涨区域规划的影响是长期的。区域房地产潜在价值提升,可以吸引外地资金进入,加速该区域开发。不过,近期部分地区房价因区域规划而被过度炒作,这无疑是对未来发展的透支,也可能引起政策制订者的警惕。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现行建制,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区。随后的三个月,滨海新区房价累计涨幅超过50%:今年1-2月累计成交11591套,同比增长39.7%。

2010年1月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海南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不断攀升。随后的一个多月内,海南主要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0%。

(二)区域规划是房地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但不应成为短期投资炒作的对象如果疯炒一阵房地产,最后造成房地产巨大泡沫的话,区域振兴必将大打折扣。理论上来讲,区域性发展规划作为一种刺激和拉动经济的工具,短期内能创造出一个洼地,吸纳各种要素进入并加快流动,从而迅速催生资本聚集效应。但区域性发展规划一旦成了一件人人都在赌运气的标的,就非常容易背离实际,陷于概念性的炒作,由此必定形成一个巨大的流动性漩涡。而房地产作为资本增值和发展突破的首选项,首当其冲会被拖入。纵观近些年许多区域崛起的现实,房地产不连跳几个台阶、基础设施建设不突飞猛进、城市化推进节奏不加快,区域经济一定是不会有起色的。于是,区域性发展规划与房地产业发展机会、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业部门经济,就直接划上了等号。如果不能扭转这种极端错了位的联系,后果是很难设想的。

(三)区域规划成为地方房地产泡沫的直接诱因已经看到,一些地区在刚刚拿到批文之后,当地房地产市场已然如一锅煮沸的开水,各路资本纷纷杀奔而去,价格随即扶摇直上。上一次海南岛房地产泡沫破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错觉造成的。官方给了大量的扶持政策要建设特区,结果那里却变成了房地产投资乐园,一类大资本在那里倒卖土地,另一类小资金就在炒卖房屋。实业没有做起来,大多数资本都在钻投机取巧的空子。因为流动性漩涡的作用,土地、房屋的价格受到剧烈搅动,变得严重脱离实际,在缺少真实性需求支持的情况下,最终摔了个粉碎。

包括海南等新近拿到规划批文的区域,在迎来又一轮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再一次被推入到这样一种威胁面前。虽然17年过去了,"概念性炒作危机"阴影却始终没有走远。尽管有人认为,眼下的市场已不是当年的初级形态,以前的悲剧当不致重演。但我认为,只要有那一纸被镀上决策印信的规划存在,流动性漩涡就一定要出现。原因在于,当前的中国市场并不缺少流动性。在今天,无孔不入的全国乃至于国际资金都在向这些区域注入,这对于各个准备起步的区域板块的撬动是很明显的。

三、地方房地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要防止此类房地产热,先得设法使盲目性、一窝蜂似的"规划热"冷却下来。区域性规划,并非越多越好,要宁缺毋滥,不宜鼓励竞相"要规划"的风气。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核心的一点是,大到一国,小到一地,都需要以结构合理、需求坚实的产业基础做后盾。区域经济是许多部门经济的集合,是一种结构性、同步性、综合性和协调互补性的经济形态,我们需要加强一种可持续性的区域发展营造意识,力避急功近利的心态。

(一)适度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中,房地产投资应占多大比例需要认真研究。事实证明,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如果过高,一定会产生泡沫,很多城市在年所经历的房地产市场巨变都与此有关。而如果房地产投资比重过低,不仅不能够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而且会对城市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保持适度的房地产投资规模,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首要环节。要研究一个城市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努力把握好这个比例关系,如此,房地产市场供求才能大体平衡,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发展。

(二)加强对规划全程的监督控制对于区域发展规划战略,决策层也要对规划落地全程予以监督控制。在规划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土地、资金两类要素的投放。

消极意义范文篇8

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消极意义范文篇9

根据MarcJ.Melitz的模型预测,生产力较低的企业最终会被赶出该行业,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增加。在贸易期间,出口厂商扩大生产,而只针对国内市场的厂商减产,甚至退出该行业,更多的生产企业重新分配市场份额和利润。因此,总的生产率提高(J.Melitz,2003,pp.1695-1725)。实证研究也支撑他的模型。在智利,贸易自由化后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再分配,促进了贸易部门生产力的提高(Pavcnik,2002,pp.245-276)。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在1990-2000年期间生产率增长最高的行业大多数是出口产业(Table4,Russell,Takac,&Usher,2004,pp.31-42)。在Ricardian模型中,一个国家的出口产业总是有比较优势的(Krugman&Obstfeld,2009)。因此,自由贸易后产出价格持续增高。出口部门的工资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和产出价格决定需求(Borjas,2010)。参与世界贸易之后,两者都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因此工资增加。

然而,劳动力是流动的。高工资的行业,将吸引来自进口产业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供给将增加,工资开始下降。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世界贸易使进口行业的输出价格下调,但一般生产力却增加。此外,劳动力供给减少趋势也能导致工资增长。

依照DanielA.Traca的结论,国内生产率影响劳动力的需求是显著的,周期性的物质生产力和反周期的价格效应直接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后者通过减缓前者供应进行调整。国内供应仅有很小的份额,因而世界贸易能抑制价格效应。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生产力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出口行业影响更明显(Traca,2005,pp.336-347)。因此,开放性和市场份额共同决定出口行业的工资波动。

一个国家参与全球贸易是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控制的:流通商品部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推动工资水平普遍提高(Learningtolikeinflation,2011)。例如,在美国鞋类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进口行业,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制造业是最主要的出口产业。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的年平均收入,前者从2002年至2009从$24,660攀升到$30,010,而后者在同一时期从$60,110升到$66,180(BureauofLaborStatistics)。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成为美国主要鞋类进口国。这两个行业工资增长的绝对量几乎是相同的,而实行贸易保护的进口行业的工资水平却是降低的。

但是,只有这两个行业不能描绘在实行国际贸易之后工资分配的全貌。虽然很难获得直接进口和出口行业分类的工资水平数据,基尼系数可以反映一定的影响。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Borjas,2010)。由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公布的6号工作文件中,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国家内部收入不平等增加的国家有几个,并非所有发达国家(Weeks,2005)。如图1,美国的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36增加到约43。在同一时期,英国从26增至33。日本也有类似的趋势,如图2。

根据目前获得所有的理论和证据,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导致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两个行业的工资增长,但出口行业上升更快,主要是由于其生产力的提高;进口行业的劳动力供给萎缩促使其工资增长,因而增长率滞后。

消极意义范文篇10

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探讨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了有效调配高校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的专业化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按照现代高校组成可以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分为校级行政管理以及院系级行政管理两部分。校级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统筹高校的各项行政工作,指导院系级行政管理的开展。其中还包括高校的基础建设以及后勤管理等工作。院系级的行政管理主要工作集中在对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的管理。了解各部分刑侦管理的内容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

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

2.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总务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后勤管理是对高校整体后勤工作的规划、实施、指导以及监督的过程。其对后勤工作的开展、校园基础设施的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高校的经营与发展中,后勤工作对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在现代高校扩招的今天显得极为重要。这一工作将影响高校学生的住宿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扩招后造成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使得现代高校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教学、住宿的需求。这就凸显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后勤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采购监督职能对高等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科研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院系实验课程、科研项目的开展中,相关器材与试剂等材料的采购权多划归为院系采购。而在进行院系采购中更多的是依据实验室教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所提出的采购清单以及供应单位进行采购。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教师虽然能够按照具体需求进行采购质量与需求的控制,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市场经验,常会造成预算资金的超支,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校所采用的采购管理与监督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负责人提出品牌、型号、数量、详细要求等清单后,由高校行政采购部门进行统一谈判、采购,极大的降低了采购成本,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经费的有效使用、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奠定基础。

2.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高校扩招扩建的过程中,高校的开放向进一步增加。这也造成了高校校园内外部人员的增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职能将直接影响了校园的安定与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以此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安定的校园环境,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2.3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事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事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师资力量的构建与调配更关系到高校师资力量的合理理论、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工作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

3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

新时期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体现了高校发展的重要需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针对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体系建设,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高校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以此有效避免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机构膨胀、人员臃肿的现象;避免高校各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避免由于缺乏体系内竞争造成的工作惰性。通过借鉴企业行政管理方式,实现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率、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