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影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0:08:31

消极影响范文篇1

在我国各种媒体上广告占的比例不小,当儿童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时,人们普遍注意到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种种影响,当然也包括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儿童电视广告是以电视为媒体发送的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它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对儿童使用的产品进行广告,如儿童玩具、儿童食品、儿童服装等的广告,可能是儿童演示,也可能是成人演示,或者是成人与儿童共同演示;二是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这种广告中的产品不是专门为儿童生产的,但以儿童为主要演示,主要是利用儿童形象做广告。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

电视广告之所以能对儿童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由于电视自身特有的魅力,较之广播、报纸、杂志来说,其广泛性、普及型、通俗性更胜一筹,具有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富有传真性和感染力,所以深受儿童的欢迎。其次则在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儿童自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影响最大的是教育和环境。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思维方式简单,缺乏判断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极容易受到影响和暗示。

三、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形成的不良影响

1.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消极影响电视广告中以成人权威的表现最多且影响力最大,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常常受其影响。成人权威在电视广告中的道德价值判断引导中存在三种消极影响:一是成人化的人际交往价值观。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通过物质的交往去获取利益和友谊,针对儿童的电视广告中也在表现着这些成人世界的庸俗东西,电视广告中有一些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常常会给儿童带来恶性的示范影响,扭曲儿童的道德行为。二是成人化的异性交往价值观。三是成人化的语言价值观。儿童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广告中的一些语言容易被他们记住;儿童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是以类比推理的模式不断发展各种语言规则的,并力图在类似的环境中运用这种新表达。另外,电视广告中的同伴群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引诱儿童爱慕虚荣,互相攀比;或通过权威形象的肯定对儿童进行了不正当的心理激励。

2.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行为的消极影响。电视广告对儿童在道德行为上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1)消费行为上的不良影响。第一,奉行拜物主义。儿童思考能力不足,分辨能力不强,因此,一些电视广告中过度地赞美消费难免对儿童道德观念形成一些不良影响。一是对物质消费过分追逐与顶礼膜拜;二是喜新厌旧,追求新鲜。第二,唯物质消费至上。一是维系家庭成员感情的纽带变成了物质需求的满足。二是把物质消费看作是获得快乐和满足的唯一途径。(2)道德观念下的不良影响。一是皇帝意识,霸气十足。二是强调独占意识,自我中心。(3)行为上的不良模仿。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孩童时期是一个较多地模仿他人行为的阶段。因为在此阶段,人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力,还不能理智地分析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这时,他人的行为便成了孩子们行动的指南。(4)语言上的不良影响。我国诸多广告词随意篡改古诗词、成语、习语、常用语。诸如“默默无蚊的奉献”、“骑乐无穷”、“鹤立衣群”等。虽然这些广告并非专为儿童所做,但在耳濡目染之间,对儿童造成的误导仍然不可忽视。(5)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儿童的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说,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刻苦学习,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但电视广告却宣扬一个人年轻时应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矛盾交织于儿童的脑海中,很容易导致儿童在价值观念体系上的混乱。

四、消除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消极影响的对策

1.政府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对于广告存在的问题,大家最直接的目光放在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广告法》中相关儿童广告的有关规定是这样的:(1)儿童广告必须有益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儿童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2)不适于儿童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不得有儿童参加演示;(3)针对儿童出现的广告,应当进行浅显的、能够为儿童正确理解的描述;(4)广告中出现的儿童或家长,应当表现为具有良好行为或态度的典范;(5)不得下列儿童广告: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或道德品质的;利用儿童给家长施加购买压力的;影响儿童对长辈和他人尊重或友善的;影响父母、长辈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以是否拥有某种商品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的;表现不应由儿童单独从事的某种活动的;可能引发儿童任何不良事故或行为的;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使儿童误解,或者变相欺骗儿童的;使用教师或儿童教育家、儿童文艺作家、儿童表演艺术家等名义、身份或形象的。该规定内容比较概括,导致了执法部门对哪些才是违反儿童广告的认定具有模糊与不确定性。结合我国国情,本文建议不妨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广告协会应加强行业内规范;其次,国家应加大行政监管力度;最后,制订专门的儿童电视广告管理法律法规,保证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接触到大量正面的、健康的广告。

2.广告主和广告人需要自律首先,广告主应良心经商,向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学习。例如,百事可乐公司自愿推出针对儿童的广告限制措施,以对美国和西欧日益上升的肥胖问题做出反应。公司不再向12岁以下儿童宣传其旗舰产品百事可乐,也不再向8岁以下儿童宣传多薯条品牌。其次,建立广告人自律体系。广告行业要自身约束,行业内部相互监督。要真正做到文明的广而告之,对企业和受众负责。最后,广告内容要健康。儿童广告的对象是儿童,我们要秉持良心的道德原则创意广告。

3.媒体应注重播放门槛、时间和自身责任媒体应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播放时间要合理安排。因此,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纪律约束,严格实行采编和经营分离,确保儿童电视广告的健康,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儿童是未来,媒体作为传播的媒介,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自身传播内容进行审核,不刊播虚假、低俗、误导儿童的不良广告;坚持守法经营,落实儿童广告审查员制度,建立严格的承接、验证、内容审查、合同、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繁荣,诚实守信;坚持服务大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热衷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形象。

消极影响范文篇2

那么,房产税真果真是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的“灵丹妙药”?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是一分为二的,房产税的开征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消极影响也是必须重视的。

一、对房价和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开征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产的保有成本,从而减少房屋的空置率,打击与抑制对住房的投机性需求,稳定了人们的预期,可以有效缓解供求矛盾,最终达到抑制房价上涨、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和健康发展之目的。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开征房地产税对房价及房市也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商品价格的取决于市场供求,是买卖双方竞争的结果。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不均衡状态。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供求矛盾有可能加剧。从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作为生活水平重要标志的住房,人们对其需求将日益增加。从当前引发房价上涨的因素来看,对房屋的投资性需求也将有所增加。由于金融、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储蓄存款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相对于高物价实际利率为负;而股市又是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中,许多2007年入市的资金现在仍未“解套”。房地产就目前来讲是公认的相对风险较小而收益很高的“暴利行业”。正是在这种预期的驱使下,大量资本源源不断的涌入到这个黑洞中,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均未奏效就是鲜明的例证,各地“地王”频现就是最好的说明。前期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拉动房地产的需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从供给角度来看,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土地的供给是一定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城市可用地是绝对减少的。这样,供不应求的格局将更加突出。

在这样一种供求失衡的格局中,房地产税的实行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对突出矛盾。首先它并不能有效抑制对房地产的需求,特别是有效打击抑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以重庆房产税征收方案为例看,当前全国住房的市值以百万亿计,而所征收的房产税款只有区区十亿多,这样的税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对于一种“暴利”的投机更起不到任何的有效的制约。

有人还担心,此番政府开征房产税又会成为开发商提高房价的借口。由于房产税是在流通或者交易中征收的税种,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供求失衡的状态下,发地产商会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把房产税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这无疑会推高房价,加重普通购房者的负担。还有部分经济学家敏锐的看到,由于房产税的实行,会推高房租价格。这对于当前国家通过廉租住房解决房价上涨和低收入者住房的政策是相悖的。

二、对社会公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支持者认为,房产税的开征作为一种社会收入再分配,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然而,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房产税的开征最终也可能不利于社会的公平。

以上海房产税征收方案为例,明显的特点是只对增量征收,而不对存量征收,即只对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而不管在征收之前有几套房、有多大面积。这样的方式承认了现有社会不公平的合理性,是对既得利益者的偏袒。许多学者指出,这是“对税收公平原则的最大亵渎”,是对新购房者的惩罚,根本无法降低住房的空置率。

这势必会迫使更多的购房者和投机者在政策实施前出现集中交易的行为,现实也证实了人们的这种担心。

宏观政策的实施要兼顾经济效率与公平,但在不同时期又要有所侧重。就目前来看,国家政策的导向是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也即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力求“把蛋糕分好”。而社会公平从一个侧面来说就是要合理确定分配政策,处理好国家和居民的利益关系。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国家,突出表现为国家财政收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居民收入的增速则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这是社会分配不合理的一个方面表现,使得人民未能真正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经济发展不一致。国家为扭转这一格局,采取种种措施在国民收入分配时提高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刚出炉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由原来的“国强”到现在更加注重“民富”。而在人民普遍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形下开征房产税,无异于政府与民争利,减少居民收入,使得本就已经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公平。

再从房产税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来看,能否真正有利于社会公平也是很值得怀疑的。正如《人民日报》(2011.01.17)撰文指出的,房产税可能会误伤中低收入家庭。主要是因为房产税不同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不是依据个人的所得或营业额来征收,而是依据房屋估价这种不动产来缴纳的。对于非营业性住房来讲,不动产是不能直接变现的,这就需要人们用其他收入来缴纳房产税,这对于挣钱能力较弱的中低收入者来讲无形之中增加了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对于挣钱能力较强的高收入者或者是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的投机商而言影响则甚微,对于无房的中低收入者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显而易见是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把房产税看作是“从民众身上割肉”,不仅没有法理依据,也有损社会公平,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腐败。

三、房产税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尚未完善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是关于房产税的合法性问题。税收具有法制性和固定性,“有税必有法”,任何税收征管及其变化,都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税收行为以调整税收关系,这样税收才具有合法性。而从目前来看,房产税并未有一部真正有效力的、成文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与规范,即使是作为试点,也应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否则依法治国就会只成为一句口号。

二是评估机制不健全,使得在房产税在试行过程中实际操作受到了制约。税基的确定对于税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直接决定着纳税的多少、居民的切身利益。对于房产税来讲,涉及到对房产的估价、面积的测量等。而目前我国独立的、富有资质的评审机构严重匮乏,从属于政府的评审机构作为利益相关方,会影响到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普遍认为的可行方案是依据市场价格估价,然而市场价格一方面经常变化,另一方面又会由于区域差别大,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消极影响范文篇3

它对当前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经常碰到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克服呢?

一、思维定势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

1.日常生活概念的干扰。

例如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往往易受词的生活意义的影响,如果词的生活意义与几何概念的科学意义一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则起负迁移作用。

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总是下垂,是由上而下,所以当学生在接受“自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时就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只能理解点在上方,线在下方这一种情况,以致产生认为点在其它方位时作垂线是不可能的错觉。

2.原有书写格式的干扰。

不同内容的知识,都有规范格式的书写要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缺少批判、开拓的品质,往往容易产生书写格式的错误干扰,表现为短时间内的不适应。常见的错误有:①计算小数乘法时列竖式②求4的倒数是多少列式为4=1/4;?③将60分解质因数为2x2x3x5=60;④解方程受递等式的影响:4X=80=80/4=20等等。

3.已有知识经验的干扰。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述惑,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限制,对后面新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受前面知识的干扰,看到甲数比乙数多25%,则错误地推导出乙数比甲数少25%。

4.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通过已有知识的推导学习新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捷径。思维过程中的正迁移固然对学习有启迪作用,但已形成的认知策略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有学生这样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误入歧途。

5.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

如学生接连演算几道进位加法后,出现不进位的加法,有些学生仍然在前一位上进上1后再加,?即先前的演算经验形成一种动力状态,支配了眼前的演算思维而产生错误。再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产生了负作用,部分学生分不清公式的适用范围。

6.教师教学习惯的干扰。

某些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时也会成为消极定势的根源。低年级教师往往因知识比较简单,教学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讲课,学生被动地按照一定的程式机械重复地进行某种练习。心理学实验表明:某种单一的信息反复刺激大脑,就会产生思路上的惯性,势必造成知觉偏差,易导致定势的消极效应。如在二年级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某教师作这样的小结:列除法算式时总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以致学生认为“3元钱买6支铅笔,平均每支铅笔多少钱?”列为“3÷6”是错误的。

二、克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措施

1.建构促进调整。

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地部分地得到克服。只有建构才有利于“同化”、“顺应”,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教学周长与面积时,可让学生比较左图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谁的周长长?以防学生受“面积大,周长也较长”这一不正确的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扩充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2.变式防止泛化。

小学生对于相似刺激往往容易产生泛化,这就要求应用变式的规律组织学习。

如“顶”和“底”的教学,可以画出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使底边在顶角的上方、右方和其它位置,学生通过这些变式图形,就会排除“底”一定在“顶”下边的定势干扰,防止了思维僵化,从而正确理解几何图形中“底边”、“顶角”这些概念的本质。

3.比较扫除障碍。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一根铁丝长5米,?①截下去1/2米,还剩多少米?②截下1/2还剩多少米?”

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提高自觉克服负效应的积极性。

4.反馈利于强化。

一般地说,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因此教师应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

5.反思克服惰性。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善于从策略上、方法上评价与反思,?可使学生不拘常规、不死套模式,加速思维的优化与畅通。(1)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善思、会想,如教学4600÷1500时,可启发学生想:①怎样算简便?

②余数是100还是1??为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思维质量。

(2)?多角度多方向的解题。学生解题时常会按习惯了的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变换思维方向。比较2/17、3/19、5/23的大小,可另辟捷径用统一分子的方法去解决,以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懒惰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6.突破促进创造。

消极影响范文篇4

关键词:外汇储备;消极影响;适度规模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连续多年保持国际收支双顺差(1998年除外),外汇储备也逐年快速增长,截至2005年底,外汇储备已高达8189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标志,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引发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那么,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应为多少?本文根据相关材料,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一、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

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减少外汇资源的低效和浪费,应是中国最明智的选择。传统观点认为:一国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该国的2-5个月的进口用汇需求即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对外汇储备又有了新认识: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能低于该国短期的外债规模,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一些国际金融机构提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的规模应当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事实上,由于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市场经济发展及对外经济交往程度的不同,因此对外汇储备的要求也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证券投资整体规模不大,外商证券投资收益汇出的用汇需求不大,所以这一因素可以忽略。另外,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刚刚启动,对外投资的用汇需求也不大,这一点我们同样忽略。因此,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满足以下四个方面:

1.外汇储备支付进口用汇需求(D1)。美国经济学家R.特里芬(R.Triffin)教授在《黄金和美元危机》(1960)提出:若排除一些短期或随机因素的影响,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之比,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以40%为标准,以20%为低限。按单位时间(月)进口额来换算,约为满足5个月进口需要为标准,满足2个月进口需要为最低。

2.外汇储备支付外债的能力(D2)。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一种新的关于外汇储备的理论观点,认为一国外债规模与储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即一国应把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30—40%左右。

表1单位:亿美元

进口总额外债余额外商直接投资余额GDP6601.22810.56224.322257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2单位:亿美元

D1D2D3D4D1980.361124.20622.43534.174261.16

3.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的用汇需求(D3)。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国外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10%左右。

4.干预外汇市场、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D4)。这一指标一般用外汇储备占本国当年的GDP比重来衡量,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比重大约为2.4%.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测算模型:我国适度外汇储备水平(D)=D1(进口总额的30%)+D2(外债余额的40%)+D3(外商直接投资余额的10%)+D4(GDP的24%)。根据表1所示的2005年我国的相关数据,可计算出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为4260亿美元左右(由表2得出)。因此,目前我国818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大大高于最优规模。

需要指出的是,4260亿美元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是一个动态概念,当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国家可对适度外汇储备规模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国家经济形势安全和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

二、过高的外汇储备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

1.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形成不同的经济影响。

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说明国内总需求不足,外需的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过大的顺差也表示大量的资源被外国利用,不利于国内居民的生活福利提高,而且持续的顺差往往引起贸易磨擦。外国直接投资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说明外国资本看好中国经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提高。短期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活跃,因为它增加了资金易得性和可融通性,但是过多的短期资本特别是纯粹的投机资本流入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2.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不利于对外贸易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尤其是美日等国更是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在回流,期待人民币升值后获利。据有关专家估计,2005年进入我国的短期投机资金大约有500亿美元。流入的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体规模,引发了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新一轮争论,我国有可能陷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资金流入—外汇储备继续增长—进一步的升值和资金流入”这种恶性循环。自2005年汇率调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路小幅上升,到目前已突破1美元兑80人民币的关口。

3.高额外汇储备并不经济,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与日本、香港、台湾相比可能有很大差别,后者是自有储备为主,而中国则借入储备的比例比较大,过高的借入储备也就表明容易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因为,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以活期存款和国库券等方式放在海外生息保值、套利套汇,这种行为实质就是国际货币流通国无偿或低息长期使用外汇储备国资源,并可获得大量的铸币税,使我国变相地成为资本输出国。另外,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债券,而美国债券的收益仅为35%左右,美国人将这一收益率戏称为“傻瓜收益率”。相反,外资投资于我国的收益率一般在10%以上,7%的收益率差额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过高的外汇储备实际上一种资金的闲置即放弃了国内众多的较高投资收益,形成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无法实现货币这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4.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

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5.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所有外汇必须交于指定结汇银行进行结汇。因此,外汇储备规模增大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相应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1—2005年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外汇占款分别为3565.29亿元、5366.91亿元、11623.58亿元、17745.72亿元及16199.97亿元人民币。从中可以看出,2002年末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外汇占款增速呈逐年上涨之势。外汇占款增加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这不仅加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及其效应,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三、化解高额外汇储备的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

外汇储备规模应是适度的,并非越多越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适当地控制其增长规模,可采取如下对策:

1.实施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政策有两种:一种是稳健的储备政策;另一种是充分利用的储备政策。两种政策的目标不同,政策的效果也不同。前者使一个国家在资金力量上有备无患,产生较高的信誉;后者可避免资金积压的损失,充分利用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当前中国执行的是稳健的储备政策,虽然这种政策使中国外汇储备实力雄厚,综合国力增强,但缺点是造成外汇资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因此,当前中国决策部门应改变观念,摒弃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想法,实现由原来的稳健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这一战略性的调整将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和高效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在外汇储备资金的使用上仍然要坚持: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盈利性的四性原则为出发点,在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持贸易进口、外债和QFII境内资本市场变化等支付需要的安全前提下,要更好地实现股权、债权及信用支付权等多元化投融资运用的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外部均衡,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2.适度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适度减持美元资产,改变“美元独大”的状况。按照“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原则,美元越是下跌,美元资产越是不能轻易抛售。因此,当前对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存量调整是不明智的。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外汇储备进行增量调整,即停止购买新的美元资产,使新增的外汇盈余以其他硬通货形式储备起来。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量相当可观,如2004年、2005年的增量分别为2067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这样,我们就可在不声张之中改变目前外汇储备中“美元独大”的局面,使币种结构变得较为合理。

3.通过鼓励资本输出,控制资本输入,减轻外汇占款的压力。一方面,引入外资要有战略性安排,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适当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调整外资的结构,引进外资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应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引进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平等“国民待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并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外资项目,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加强外户管理,抑制各种渠道的非法资本流动,可以尝试收取跨境资本交易税或引入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URR),要求特定项目的资本流入交存无息存款准备金,以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入。一方面,要拓宽外汇使用渠道,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外汇需求,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并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

4.加快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放宽

其外汇账户的限额,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这样既能藏汇于民,分解外汇过度集中于政府的汇率风险,又能便利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更是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同时,也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的稳定性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包括对旅游、留学等外汇汇兑的限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进程,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提高外汇交易规模,减少央行干预市场的频度,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消除短期套利资本投机空间,防止经济的泡沫化。

5.提高外汇储备在国内的运用效率。在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算的基础上,可考虑动用部分储备资产发行美元债券或其他外币债券(2003年9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在我国境内首次发行了美元债券,但只在银行间市场面向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中资金融机构发行),允许企业和个人用人民币购买,这样做可以缓解储备增加的压力,减少因外汇存款增加而增发的基础货币,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可考虑发展境内外币债券市场,以减少到国际市场筹集资金,并替代部分外商直接投资。

6.可以用外汇储备成立一个“战略发展基金”,用于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战略发展基金”主要从事两类投资:一是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二是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前者是以走出去的形式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战略投资,而后者其实是针对长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政府消费。

消极影响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由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引入到旅游业与目的地环境的关系;阐述发展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有利影响,而重点突出它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针对这些现实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即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字]:旅游业旅游环境影响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26lt;相对污染工业而言%26gt;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2.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

3.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三、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摘要: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于旅游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特殊性做一总结,归纳出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旅游管理角度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摘要: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如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1.大面积移除

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

2.游客践踏

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身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

消极影响范文篇6

1.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状况

国家政府在2005年开始调整人民币汇率,人民币不断升值。那么,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呢?(1)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学习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并逐步向着现代化企业行业前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与外资企业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2)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加工贸易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相关监测体系,以指导、监督、管理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加工产品以及工艺技术贸易频繁,促进者加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之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随着我国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加深,相关部门积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并注重品牌效应,鼓励高新科技产品出口,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增长。(4)我国货物贸易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主,但是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质量都不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我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积极对货物贸易市场做出调整,尽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附加价值,以期促进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促进货物贸易经济效益的提高。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一系列的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汇储备的提高。同时,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综合国力的增强、大量外来企业进入中国经济市场,使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加深。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实施人民币升值政策,以期能够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

2.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积极影响

(1)缓解贸易摩擦。我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国际贸易的产品也多以价格取胜,其附加价值较小。长此以往,我国的货物的国际贸易经济效益必将受到影响。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国家对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与附加价值标准提高,促使了我国货物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进口国的需求,这对国际贸易摩擦是有一定缓解作用的;(2)改善贸易结构。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促使着我国人民群众对商品质量与价格有更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国实行人民币升值策略,将有利于国内市场产业结构的优化,逐渐淘汰性价比较差的产品,引导我国贸易增长方式向着集约型方向转变,加快我国产品的更换速度,规范我国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3)第三产业发展。人民币升值之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消费需求也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的机会,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国家资金流量改变,促使着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2.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消极影响(1)冲击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尤其是一些靠出口产品获得效益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价格取胜。在人民币升值之后,大大限制了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冲击最大,阻碍了农产品贸易出口的增长,也影响了农民增收;(2)制约招商引资。我国的经济市场正在高速发展阶段,国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升值。但是由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具有招商引资竞争,使持有大量资金的投资者停滞不前。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促使一些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外来企业成本增加,利润降低,制约国外企业在国内投资建厂;(3)降低出口竞争力。我国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较强,而人民币的升值将促使一些以价格取胜的产品贸易受到限制。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造成我国的出口额降低;

3.应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消极影响的策略

(1)完善汇率机制。随着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经济消极影响的不断增强,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中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我国必须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完善汇率机制,进而提高汇率弹性,使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贸易经济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进而促进国家贸易经济效益的提高;(2)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国际贸易主要以农产品与加工产业为主,因此,在应对人民币对国际贸易经济的消极影响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指导方针,加大对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开发、促进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扩大加工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以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3)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我国汇率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国内投资的风险加大,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树立风险意识,以创新的手段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消极影响范文篇7

它对当前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经常碰到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克服呢?

一、思维定势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

1.日常生活概念的干扰。

例如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往往易受词的生活意义的影响,如果词的生活意义与几何概念的科学意义一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则起负迁移作用。

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总是下垂,是由上而下,所以当学生在接受“自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时就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只能理解点在上方,线在下方这一种情况,以致产生认为点在其它方位时作垂线是不可能的错觉。

2.原有书写格式的干扰。

不同内容的知识,都有规范格式的书写要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缺少批判、开拓的品质,往往容易产生书写格式的错误干扰,表现为短时间内的不适应。常见的错误有:①计算小数乘法时列竖式②求4的倒数是多少列式为4=1/4;?③将60分解质因数为2x2x3x5=60;④解方程受递等式的影响:4X=80=80/4=20等等。

3.已有知识经验的干扰。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述惑,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限制,对后面新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受前面知识的干扰,看到甲数比乙数多25%,则错误地推导出乙数比甲数少25%。

4.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通过已有知识的推导学习新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捷径。思维过程中的正迁移固然对学习有启迪作用,但已形成的认知策略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有学生这样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误入歧途。

5.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

如学生接连演算几道进位加法后,出现不进位的加法,有些学生仍然在前一位上进上1后再加,即先前的演算经验形成一种动力状态,支配了眼前的演算思维而产生错误。再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产生了负作用,部分学生分不清公式的适用范围。

6.教师教学习惯的干扰。

某些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时也会成为消极定势的根源。低年级教师往往因知识比较简单,教学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讲课,学生被动地按照一定的程式机械重复地进行某种练习。心理学实验表明:某种单一的信息反复刺激大脑,就会产生思路上的惯性,势必造成知觉偏差,易导致定势的消极效应。如在二年级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某教师作这样的小结:列除法算式时总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以致学生认为“3元钱买6支铅笔,平均每支铅笔多少钱?”列为“3÷6”是错误的。

二、克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措施

1.建构促进调整。

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地部分地得到克服。只有建构才有利于“同化”、“顺应”,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教学周长与面积时,可让学生比较左图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谁的周长长?以防学生受“面积大,周长也较长”这一不正确的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扩充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2.变式防止泛化。

小学生对于相似刺激往往容易产生泛化,这就要求应用变式的规律组织学习。

如“顶”和“底”的教学,可以画出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使底边在顶角的上方、右方和其它位置,学生通过这些变式图形,就会排除“底”一定在“顶”下边的定势干扰,防止了思维僵化,从而正确理解几何图形中“底边”、“顶角”这些概念的本质。

3.比较扫除障碍。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一根铁丝长5米,?①截下去1/2米,还剩多少米?②截下1/2还剩多少米?”

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提高自觉克服负效应的积极性。

4.反馈利于强化。

一般地说,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因此教师应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

5.反思克服惰性。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善于从策略上、方法上评价与反思,?可使学生不拘常规、不死套模式,加速思维的优化与畅通。

(1)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善思、会想,如教学4600÷1500时,可启发学生想:

①怎样算简便?

②余数是100还是1??为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思维质量。

(2)多角度多方向的解题。学生解题时常会按习惯了的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变换思维方向。比较2/17、3/19、5/23的大小,可另辟捷径用统一分子的方法去解决,以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懒惰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6.突破促进创造。

消极影响范文篇8

在2010年对各种类型电视节目的受众数量统计中,电视剧以20.2%的高份额击败新闻、专题片、体育等其他类型节目,成为受众收视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作为观众最常接触也是最乐于接触的电视节目,它的影响可想而知。而根据调查显示,在所有电视剧的受众中,观众最多的群体是中小学生以及未受教育者。对于这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和思想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电视剧所传达的思想和承载的内容几乎可以没有抵抗地被完全吸收。因此,很多社会上流行的现象可以说都与电视剧尤其是被许多人追捧的流行电视剧有关。现代人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价值标准几乎都有流行电视剧中某些元素的烙印。有学者指出,目前有些流行电视剧“宣扬以追求感官享受为人生内容,以‘跟着感觉走’为人生哲学,造就一种浅薄而不深刻、浮躁而不沉稳、油滑而不幽默、媚俗而不崇高的群体性鉴赏习惯,营造一种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求相悖的贪图私利、寻欢作乐、不思进取、玩物丧志的文化氛围”。

二、流行电视剧消极影响的应对

1.电视剧创作应寓教于乐

即使在文化市场已经如此发展的今天,即使流行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文化,它首先仍是一种文化,文化产业仍是特殊的产业,其生产的产品也是特殊的商品。它除了像一般商品一样具有商业价值、可以赚取商业利益外,还负载着处理人类精神事务、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的责任与义务。因而,电视剧要通过能被受众接受的教育形式减少受众由于对大众文化的盲从而引起的审美标准的降低和价值判断的模糊,消减流行电视剧的消极影响。电视剧的创作不仅内涵要深刻,要有助于大众的审美提升和价值判断,其镜头的运用、画面构图、人物的语言和造型同样应当体现美,避免庸俗,让观众从内在到外在都得到美的享受。流行电视剧应当在画面、镜头的运用上也做足功夫,让它们在具有娱乐性的同时,也给受众美的享受。

2.大众媒介应正确引导

传媒,作为影响大众生活价值取向、审美标准的强大“导向装置”,必须要在塑造健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中发挥积极作用,实施正确引导。因此,媒体必须在两个场域中都承担责任。媒体在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性的同时,要建立一种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良知和自省精神。当代传媒不仅担负着传承文化、引导大众文化的责任,同时肩负着宣扬主旋律、传播高雅文化,提升大众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朝着健康消费的方向发展的使命。大众传媒是人类创造的传播工具,在它的功能发生偏离时,人们就要规正和改进这种悖谬,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行使其义务。在传播大众文化的过程中,传媒应当清醒地澄清它的意义,帮助人们辨别基本的是非善恶。在阐述其内涵时,要避免庸俗化、娱乐化,不因利益诱惑,一味迎合受众,以致被动引导。可以说,多数人在接受某种文化尤其大众文化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他们喜欢关注其他人对这种文化或文化产品的意见。美国艺术家哈克说:“他们正是销售专家和公关专家在扩大产品或舆论市场时所瞄准的目标。”对于这些受众,大众传媒的引导效果是非常突出的,若及时进行积极的、能为公众接受的引导,可以避免受众因为盲从大众文化而产生的消极影响。虽然电视剧的播放以电视为主要载体,但一部电视剧的流行绝不是电视一种媒体造成的,报纸的评论、杂志专刊的介绍,以及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的意见交流都在其中起了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是各种媒体“合力”的结果。

在众多媒体中,报纸因其冷静深刻的特点而使对某部流行电视剧的评论更有力度,更容易被接受。因此,报纸应更好地承担这份责任,对流行电视剧的评论要有褒有贬;对于有些整体无伤大雅但很多细节处理粗糙的流行电视剧,也不能以其美遮其丑,要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这些瑕疵。报纸可以开设一些专版,专门刊登受众对当下某部流行电视剧的意见,避免媒体因各种利益或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足等,而造成意见“一边倒”的现象。而且借此也可以让受众相互交流,通过对意见的选择,媒体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受众在相互交流中感知一种趋向性意见,自觉地接受与服从为公众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并得到审美提升。另外,不论在任何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健康的文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有不断超越自身,追求深层审美的本性”,大众对娱乐的追求往往只是一时的。在如今这个商品社会,我们应当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高尚的、精致的、健康的文化,需要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神提升与美的享受的文化,需要净化我们灵魂的文化。作为通常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大众来说,很多时候对于可以选择的接受内容十分有限,但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了自己不被低俗的文化侵蚀,为了不被动地接受一次次的消极影响,受众要自觉地对某些文化进行抵抗。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多接受高雅文化,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哪怕在对大众文化、流行电视剧的欣赏过程中,也能守住自身心灵的一片净土。

三、结语

消极影响范文篇9

它对当前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经常碰到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克服呢?

一、思维定势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

1.日常生活概念的干扰。

例如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学生往往易受词的生活意义的影响,如果词的生活意义与几何概念的科学意义一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则起负迁移作用。

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总是下垂,是由上而下,所以当学生在接受“自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时就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只能理解点在上方,线在下方这一种情况,以致产生认为点在其它方位时作垂线是不可能的错觉。

2.原有书写格式的干扰。

不同内容的知识,都有规范格式的书写要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缺少批判、开拓的品质,往往容易产生书写格式的错误干扰,表现为短时间内的不适应。常见的错误有:①计算小数乘法时列竖式②求4的倒数是多少列式为4=1/4;?③将60分解质因数为2x2x3x5=60;④解方程受递等式的影响:4X=80=80/4=20等等。

3.已有知识经验的干扰。

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述惑,由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限制,对后面新知识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受前面知识的干扰,看到甲数比乙数多25%,则错误地推导出乙数比甲数少25%。

4.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通过已有知识的推导学习新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捷径。思维过程中的正迁移固然对学习有启迪作用,但已形成的认知策略对后继学习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有学生这样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误入歧途。

5.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

如学生接连演算几道进位加法后,出现不进位的加法,有些学生仍然在前一位上进上1后再加,?即先前的演算经验形成一种动力状态,支配了眼前的演算思维而产生错误。再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对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产生了负作用,部分学生分不清公式的适用范围。

6.教师教学习惯的干扰。

某些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时也会成为消极定势的根源。低年级教师往往因知识比较简单,教学中总是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讲课,学生被动地按照一定的程式机械重复地进行某种练习。心理学实验表明:某种单一的信息反复刺激大脑,就会产生思路上的惯性,势必造成知觉偏差,易导致定势的消极效应。如在二年级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某教师作这样的小结:列除法算式时总是较大数除以较小数,以致学生认为“3元钱买6支铅笔,平均每支铅笔多少钱?”列为“3÷6”是错误的。

二、克服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措施

1.建构促进调整。

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随着认识结构的扩充和更新而产生,并又随着认知结构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地部分地得到克服。只有建构才有利于“同化”、“顺应”,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教学周长与面积时,可让学生比较左图中甲和乙谁的面积大?谁的周长长?以防学生受“面积大,周长也较长”这一不正确的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扩充完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2.变式防止泛化。

小学生对于相似刺激往往容易产生泛化,这就要求应用变式的规律组织学习。

如“顶”和“底”的教学,可以画出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使底边在顶角的上方、右方和其它位置,学生通过这些变式图形,就会排除“底”一定在“顶”下边的定势干扰,防止了思维僵化,从而正确理解几何图形中“底边”、“顶角”这些概念的本质。

3.比较扫除障碍。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一根铁丝长5米,?①截下去1/2米,还剩多少米?②截下1/2还剩多少米?”

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较,提高自觉克服负效应的积极性。

4.反馈利于强化。

一般地说,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

因此教师应及时地纠正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

5.反思克服惰性。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善于从策略上、方法上评价与反思,?可使学生不拘常规、不死套模式,加速思维的优化与畅通。(1)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善思、会想,如教学4600÷1500时,可启发学生想:①怎样算简便?

②余数是100还是1??为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思维质量。

(2)?多角度多方向的解题。学生解题时常会按习惯了的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变换思维方向。比较2/17、3/19、5/23的大小,可另辟捷径用统一分子的方法去解决,以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懒惰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6.突破促进创造。

消极影响范文篇10

关键词:手机社交APP大学生网络安全消极影响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沉迷逐渐由PC转向手机,手机由于自身易携带、易操作及功能全面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最亲密的“小伙伴”。不可否认,适度健康的手机使用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思维调节,有利于缓解学习中的枯燥;另一方面,对手机这一工具的错误认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自身的影响同样也会从“利”到“弊”进行转变,直接或间接地会对自身造成损失。

1手机社交APP使用现状

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人,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在互联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达到31.4%,网民学历结构中,大专达到8.8%,本科占到11.8%,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到24.6%。由于各类通讯运营商的角逐竞争,在2014年,大学生市场里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8%[2],大学校园近乎人手一部手机。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推动了手机网游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通话,智能手机的出现已经将手机变成了一部小型的PC。由此也导致大学出现另类现象:部分学生上课时,手机几乎成了课本的替代品,上课可以不带课本,但不可以不带手机。

2手机社交软件APP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消极影响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而言,更多的是强调在互联网覆盖下的这一环境中,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健康的使用网络,才能使自己免受潜在的威胁及损失。网络使用的硬件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手机作为网络承载的主要硬件主体,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着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随着手机使用人数不断扩大化、手机功能不断丰富化,部分大学生自身对于手机过度依赖已经超过了一定的度,直接威胁自身安全。

2.1对学业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学业的正常进行与否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进程。据2015年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整体游戏用户的规模达到37716万人,占网民总体的58.1%。其中手机网游用户已经由2010年的7817万人上涨到2014年的24823万人,增幅达到约2.2倍以上,并且在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及手机网游用户上网设备使用情况中,手机用户使用量多达86.8%。在手机游戏产品用户规模排行榜中,由腾讯公司的运营的游戏产品稳站前八席[3]。这些游戏产品都存在共有特点,则是共同依赖腾讯的一款社交软件——微信。手机网游与手机社交APP的捆绑,对运营商来说获利不小,但对于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却直接干扰着学业的正常进行。上课玩手机网游,朋友圈里互相比排名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

2.2对学生自身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

近年来,微信、陌陌等手机交友软件强大的交友功能虽得到不少年轻人的热捧,但这个网络“交友利器”却频频被不法分子利用,也暴露出不少大学生对网络社交软件过度信任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出生在社会转型、社会飞速发展及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群体在行为上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自我意识强烈,由于其自主的行为特点,也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特征。90后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但深度不够,具有情绪心境化,隐蔽性差的特点[4]。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情感,外加涉世不深,往往使得其更加相信社交软件的绝对安全性,对网络聊天对象往往缺乏提防之心。不仅如此,事发之后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这就导致大学生这一群体极易成为诈骗的对象。

2.3大学生利用手机社交APP进行犯罪

所谓网络犯罪,通常我们指的是指违反国家规定,直接危害网络安全及网络正常秩序的各种犯罪行为[5]。与一般犯罪者不同,大学生利用网络犯罪,是建立在一定知识水平之上,相比一般犯罪更具有技术性及隐蔽性。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一边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无法免疫负面性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犯罪也呈现出更加智能化的趋势,他们改变传统“骗术”,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实施犯罪,并利用“黑客”等手段,隐藏身份,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终也是难逃法律制裁,断送自身美好的前程。3正确对待和使用手机社交APP相比PC社交APP来说,手机社交APP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节省资费、时效性强、方便快捷、功能新颖多样等等。不仅如此,近年来各大运营商对手社交APP进行不断开发进化,APP不仅仅3爱的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受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知识、经验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情感较成人更具感性与易变性,对启蒙阶段的儿童而言,爱的付出是教育核心所在。郭沫若先生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没有情感,没有爱,教育便失去了真正的生命。《音乐之声》原名《真善美》,电影里的女主人公玛丽娅可以说是爱的化身。她热爱大自然,更爱身边的孩子。她到上校家的第一天便遭受了孩子们的恶作剧,但她并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用爱心宽容了孩子们的缺点和错误,化解了彼此的隔阂。玛丽娅的爱兼具母爱与友爱,体现了爱的广大。她自己动手把即将废弃的窗帘为孩子们做成了游戏服;在雷雨之夜,孩子们非常害怕,“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雷声呢?”玛丽娅幽默地开导他们说:“那是闪电和雷说话,雷在与闪电回应呢。”“如果有什么惹了我,让我不开心,我就会想一些美妙的事情。青青的草地,满天的星星,玫瑰花上的雨珠,小猫的胡须……”歌曲《我心爱的一切》也成为她消除孩子们紧张情绪的又一方法。大女儿莉莎跑出去与情人约会,玛丽娅帮她逃过了父亲的责罚,而当莉莎失恋的时候,玛丽娅又宽慰劝解。玛丽娅的真心换来了孩子们的谅解,得到了他们的喜爱,直至成为他们的妈妈。爱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能抹平心灵的重重障碍。成龙在评价《音乐之声》时说道:“许多人都曾问过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可能他们认为我作为功夫名星,应该喜欢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说出来或许会很让人奇怪,我最喜爱的电影既不是史泰龙的枪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满温馨的《音乐之声》。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玛丽娅是一位成功的教育者,这不仅是因为她有音乐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火热的爱心。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与当代大投入、重视觉效果的影片相比,《音乐之声》显得很朴素,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的光辉与教学的智慧却处处启迪着我们。玛丽娅的教育是电影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在功利教育思潮泛滥的今天,《电影之声》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

作者:吴泽鹏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本121班

参考文献:

[1]温立芳.世纪光影故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57.

[2](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

[3]郭沫若.文艺论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