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评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0:41:03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范文篇1

【关键词】护士分层培训;PBL;PDCA循环;理论成绩;技能操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护理工作的范畴和内容也更加广泛和复杂,因此护士除了学校的教育学习之外,继续教育培训尤显重要,而继续教育培训也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培训是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入职后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同时也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培训方法对提高护士培训效果具有切实意义[1,2]。PBL结合PDCA循环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本研究将164名护理人员随机分组,探讨PBL结合PDCA循环应用于护士分层培训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164名护理人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2组,A组护士接受讲授式教学法(LBL)培训,B组护士接受以问题为导向(PBL)结合戴明循环(PDCA)的教学方法,每组各82名。A组:男1名,女81名,年龄21岁~39岁,中位年龄26岁;学历构成:本科26名,专科56名。B组:男1名,女81名;年龄21岁~37岁,中位年龄26岁;学历构成:本科24名,专科58名。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A组:依据不同层级将护士分为不同护理组,由1名带教老师进行讲授式教学培训,主要教学内容包含典型案例学习、教学查房、个案管理报告的书写、操作演示等。B组:以PBL结合PDCA循环法进行教学培训,具体实施如下:①计划阶段(P):由护理人员自行对个人情况进行分析,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确定目标,提出各个学习阶段的相关计划。带教老师组织收集护士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数据,确认问题,制定全组培训计划,准备所需相应资源。②执行阶段(D):a)采用情景式教学,针对计划阶段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并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病例,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汇报。b)采用三级教学查房,将N0~N1级护士作为主体,N2级护士补充,N3级护士对问题进行引导。c)以病区为单位,每个月完成1篇个案分析报告,主要内容为典型病例从入院至出院过程中所有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③检查阶段(C):总结执行阶段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查找教学培训中存在的不足。④处理阶段(A):对以上3个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检查阶段的讨论分析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经验、完善不足之处,将效果好的培训措施进行标准化。该轮未能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3]。1.3观察指标。在培训结束后对2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考核,理论知识考核采取笔试闭卷形式进行,总分为100分;技能操作考核采取现场抽签实际操作,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培训效果越好[3]。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护理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为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工作质量,医院对护理人员组织实施系统的培训及考核尤为重要。目前全国各大医院均设立了护士培训体系,但并无统一的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法。以往对护士的培训多采取LBL教学法,该种教学模式为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主体是带教老师,主要教学方式为老师讲授及演示,护士统一进行培训,因未能综合考虑不同护理人员的个体化差异,因此培训效果不甚理想[4]。近年来PBL教学法得以推广应用,其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方法,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但护士培训并不等同于学生学习,培训的目的更为侧重培养护士对各类临床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以及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因此单纯实施PBL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不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护士在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消极被动学习的情况,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PDCA循环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循环过程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在护士分层培训当中应用PDCA循环有助于帮助护理人员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其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巩固扩展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同时PDCA循环的应用还有助于查找不足,自我检测,寻找更佳的解决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5]。

本次研究中A组实施LBL教学法,B组实施PBL结合PDCA循环教学法,对2组护理人员培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B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94.2±3.9)分,护理操作成绩评分为(91.3±5.6)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表明PBL结合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士分层培训可获得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护士分层培训中应用PBL结合PDCA循环法可大大提高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操作能力,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珍华,曾梅玉,魏彩虹,等.PDCA循环在ICU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3,32(1):167-168.

[2]陈少娴,余巧优,张秀娜,等.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4):150-151.

[3]焦静,张晓静,吴欣娟,等.基于PDCA的规范化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71-1174.

[4]程友桂,夏锦锦,王红霞,等.基于PDCA的规范化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52-253.

效果评价范文篇2

一、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一)评价指标。关于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往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学者构建的评估体系包括用户认知、情感和态度、用户行为、社会影响和政务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五个方面;􀁕也有学者构建的评估体系包括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传播规模、科技新闻价值、科技传播价值等主要维度;􀁖构建的微信群讲座传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平台、讲座、内容三个方面。􀁗设计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关于传播效果的界定观点较多,本文采用赛佛林的界定: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变化的程度。􀁘这个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传播活动实现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程度;二是传播活动对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向与幅度。具体来说包括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四个层面。本文对科技传播效果的界定是科技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本文对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借鉴的另一个理论是科技传播的结构系统论,其将科技传播的结构扩展为传统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反思科学、公众参与科学、公共科学服务五个阶段。本文把经典的传播效果理论与科技传播的结构系统论结合起来,提出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的四大类指标:“公众普及度”“公众理解度”“公众反思度”和“公众行为科学度”。经典传播效果分析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分别对应科技传播的结构系统论的传统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反思科学,经典传播效果分析的“行为”则对应科技传播的结构系统论的公众参与科学、公共科学服务。(二)评价方法。关于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的方法当前也有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BP神经网络,对政务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评价;􀁛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微博信息舆情传播效果的评估;􀁒因子分析方法,对微信群讲座传播效果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评价。􀁔虽然这些评价方法本身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各有侧重和优劣势,用在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上也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未来需要尝试使用更多不同的定量评价方法对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进行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时,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就方法本身而言并没有好坏和高低之分,关键在于选择的方法是否适合所评价的对象。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数据量足够大,能够从数据中搜集到相应的信息,这时用定量研究方法确定权重更为科学;如果数据量不太大,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权重更为合适;如果数据量很小,相对来说不太适合采用定量评价确定权重的方法。从本文的评价对象看,可以搜集到一定量的数据,因此采用定量评价方法相对更为合适。关于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本文尝试采用熵值法作为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定量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往还没有应用在传播效果评价领域。熵值法是一种根据评价对象各项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该项指标权重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避免专家主观意见的影响,相对更具有客观性。指标的无量纲化采用的是均值法。

二、新媒体科技传播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北京、上海和广东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选择这三个省市的原因在于其科技实力强、受众科学素质高、新媒体也较为发达。本文评价的具体对象是科技媒体类微信公众号选取对象为科学画报、科技日报等;科技企业类微信公众号选取对象为隆平高科、雷科技、上海旭宇科技等;科技自媒体人选取对象为罗辑思维、科坛春秋等;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类选取对象为上海科技、广东科技等;门户网站科技频道类选取对象为腾讯科技、新浪科技、网易科技等;民间传媒公司类选取对象为果壳网、36氪、虎嗅网等。对于公众的调研采用5分李克特量表。围绕的主要科技传播问题是“人工智能科技传播”。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公众的基本信息为:在年龄结构上,18岁以下占2%,18岁-25岁占59%,26岁-30岁占31%,31岁-40岁占6%,41岁以上占2%;在学历结构上,高中及以下占10%,大专及专科占16%,本科占44%,硕士占28%,博士占2%;在地域结构上,42%现居华东地区、24%居华中地区、16%居华南地区、12%居华北地区、3%居西南地区、2%居东北地区、1%居西北地区。这些公众信息也基本能够反映总体上使用科技类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公众的结构,所以非随机抽样具有一定代表性。(二)结果分析。通过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熵值法计算,得出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效果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公众普及度”在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效果中所占权重最高,其次为“公众行为科学度”。从科技传播效果的层级来看,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效果重点在“两端”。如果把各指标映射在一个图中,权重作为纵坐标,层级指标作为横坐标,可以看出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效果呈“U”字形曲线。这与公众了解和学习科技知识的习惯或偏好相关。在新媒体时代,公众每天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或知识是原来传统媒体的数百倍,大量的信息使公众养成了“略读”习惯,而略读情况下就不可能对所有接收到的科技知识都进行深入理解,因此理解度对公众来说相对就不那么重要了。在略读情况下,低理解度必然会导致低反思度,所以,公众反思度的评价权重更低。反而在公众行为科学度方面,由于对理解度和反思度的重视相对较弱,公众对于一些科技知识,特别是权威的、专业的知识较少去怀疑,而把它作为一种相对科学或真理的东西,甚至按照这些科技知识去行动,这导致了“公众行为科学度”权重的提高。同时,也由于一些不良媒体的虚假宣传,使理解度和反思度不高的群体受到欺骗。所以,对于我国来说,一定要对各类科技传播的主体进行规范和严格管理,保证其传播的科技知识具有科学依据,防止有些组织或个人为了骗取流量、金钱和吸引受众关注而传播虚假或误导性的科技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现阶段我国新媒体科技传播的这种“U”字形曲线除了与新媒体时代科学知识量丰富以及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有关外,也与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有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由于社会发展太快,以及原来粗放式、要素驱动式发展模式的影响,国民的思维定式有一定的惯性,思维习惯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新时代我国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创新意识和文化的形成需要国民不断提高对于科学理解和反思方面的能力,需要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实现。因此这种“U”字形新媒体科技传播曲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我国急需创新转型的需求,更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各类型科技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效果的评价结果(见表2),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综合传播效果方面,根据得分情况,我们把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分为三个梯队。“科技企业”类、“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类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效果排在第一梯队。其中,“科技企业”类(隆平高科、雷科技、上海旭宇科技等)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效果最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类(上海科技、广东科技等)次之。形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企业拥有自己核心的科技成果,所以它的“行为科学度”得分最高,其次为“公众反思度”。我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拥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并且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科学普及职能,因此,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行为科学度”得分与“公众普及度”得分两项上相对较高。“门户网站”类(腾讯科技、新浪科技、网易科技等)、“科技媒体”类(科学画报、《科技日报》等)和“民间传媒公司”类(果壳网、36氪、虎嗅网等)科技传播效果排在第二梯队。第二梯队中,门户网站类和民间传媒公司类在“公众理解度”方面得分最高,因为他们有更多与受众互动的手段和方法;科技媒体类在“公众普及度”方面得分更高,这是由科技媒体的定位和目标所决定的。“科技自媒体人”类(罗辑思维、科坛春秋等)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效果排在最末,它在“公众理解度”方面得分较高,但在“公众普及度”和“公众反思度”方面得分较低。这种结果也在意料之中,科技自媒体人进行科技传播时其形式、方法和手段更“平易近人”,粉丝更多,使得“公众理解度”得分较高;但因其专业领域和范围较窄、权威性不足,使得“公众普及度”和“公众反思度”得分较低。在科技传播效果的“公众普及度”方面,“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类(上海科技、广东科技等)和“科技企业”类(隆平高科、雷科技、上海旭宇科技等)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最好,“科技自媒体人”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排在最后。在科技传播效果的“公众理解度”方面,科技传播效果最好的是“民间传媒公司”类(果壳网、36氪、虎嗅网等),科技传播效果排名最低的是“科技媒体”类(科学画报、《科技日报》等),但两者差距很小,得分只差5%左右。在科技传播效果的“公众反思度”方面,科技传播效果最好的微信公众号分别是“科技企业”类(隆平高科、雷科技、上海旭宇科技等)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类(上海科技、广东科技等),而“民间传媒公司”类(果壳网、36氪、虎嗅网等)的科技传播效果排在最后。在科技传播对“公众行为科学度”方面,同样是“科技企业”类(隆平高科、雷科技、上海旭宇科技等)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类(上海科技、广东科技等)微信公众号排前两位,与科技的综合传播效果排位相同。

三、结论和建议

效果评价范文篇3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都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强化,这样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而医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绩效考核改革,改变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在实现医院管理目标的同时,还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因此,要了解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并就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实施

2.1基本形式。在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总体绩效考核系统中,其基本的核算方式就是工作量,这需要对医院的医疗项目进行整合统计,这样就可以在最终统计量的基础上把握个人总体绩效的考核费用,综合性考核其工作总量。而基本工资是可控成本,药品、价值性较低的材料是不可控。而且医师的绩效考核要遵照一定原则:绩效考核相关的医疗项目必须由本医师亲自提供服务,血液服务、药品材料和医疗设备等不必考虑在内。而且医师的日常工作总量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的风险性和技术性密切相关,其绩效考核总费用会随之增加,反之就比较低。如果医师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中,消耗的医疗材料、人力资源比较多,也会增加其绩效考核总费用。如果在某个服务项目中,医师只提供指导性的服务,不需要亲自进行医疗操作,其绩效考核总费就比较低。通常医师组织人员、医院内部的护理组织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会受到其护理费用和护疗费用的严重影响,院内护理组织人员工作量的核算方式中不能将护理人员的可控成本考虑进来。而且护理时间是护理人员绩效的重要考量因素,与其绩效成正比。2.2考核管控和奖金配置。在医院绩效考核的奖金分配中,也要改革传统的绩效分配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医院内部部门和科室岗位人员的工作状况,防止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抑制。因此,必须要选择与基本考核方式相对应的新的奖金分配模式,全面反映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总量,提高其工作热情。在考核时要以工作量核算作为奖金配置的前提条件,保证效益公平,比如可以运用美国上市公司开发的RBRVS综合性评估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所有服务项目进行综合性考评,对医护人员涉及的医疗服务项目环节进行评价,包括其中用到的医疗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而且对于不同的使用程度和成本,每次医疗服务的相对值可以进行科学计算,使得该项医疗服务项目运用的费用总和和医护人员的分配奖金更加科学。2.3医疗技术人员工作量的核算。医疗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核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其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中包括风险评价、工作量评价、效益评价和效果等。而风险评价主要是对其安全的风险性、辐射风险和责任风险的一种评价,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工作量评价是对总件数、服务总人数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标准;效益评价和效果需要计算的是科室每日的总收入和成本管理总费用。在其工作量核算结束后,要据此设计其奖金的计算公式,可以参照“工作指标总量×绩效提奖金额-基本工资-免费耗材总费-器材折旧费-平均水电费-药品领用费”的公式。在技工工作量核算时会涉及项目和比例,在检验科,核算统计指标需要考察各项临床检查项目和每日检查人次;放射科是对每日放射科检查项目的人次进行考察;药剂科的统计指标包括西药与中药的每日处方数量、出库总金额、配液总数量以及存库总金额等数量的考核;特检科要统计其每日的彩超、心电、肌电、脑电等检查项目。

3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现在很多医院的绩效考核系统开始参考了以工作量为基础的考核系统,实现了对各部门、科室医务人员工作计划、执行、评价、考核和反馈管理的一种循环,提高了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的实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医疗服务市场改革的资本化。而且这一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是对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要素成本和服务价值的统计和评价,使得医务人员的酬金价格估算更加便捷。同时这也是现代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一种改革和创新,使得医院更加重视对医护人员日常医疗服务过程中具体情况的考察,比如项目内容、技术风险、服务质量、会诊情况、患者满意程度、自身学习成长情况等。这是进行医疗服务系统医务人员工作情况的考察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结果更具有真实性,使得绩效考核方式更加公平合理。目前,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平台得到了发展,以工作量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系统运用广泛,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是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发展方向。

4结语

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绩效考核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因此,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自身的绩效考核方式,转变观念,推动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系统的运用,不断完善其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其分配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以工作量核算为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模式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8).

[2]周艳霞.以工作量为核算基础的医院绩效考核模式的研究[J].财经界,2015(9).

效果评价范文篇4

【关键词】急救技能;抢救案例;在职培训;急诊护士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涉及到多学科专业,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就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1],而熟练的急救技能不仅仅是指操作熟练,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综合思维判断能力,也是急诊优质护理的具体体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4~2015年分诊为1级或者2级入急诊抢救室的急诊患者的抢救病历,依照六大病种(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及中毒等病例,集中科室工作5年内的护士12名,其中,男2名(16.67%),女10名(83.33%),年龄23~28岁。每名护士全程参与,护士长为主持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1.2方法。1.2.1培训模式的设计。随着医学的进步,护士必须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基于此,我们采用科室的抢救案例,护士长主持,先由护士自由发言病历资料中涉及到的处理措施、诊疗方案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利用PBL教学法,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2]。该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每周1次(2个学时),每次两个案例进行指导和讨论,同时对于每个案例中涉及到的操作给予现场培训及指导,并单独练习,最后总结此次培训的抢救案例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1.2.2理论基础。以PBL教学法为理论指导,按照“一般资料-是什么-什么是-是不是-什么性质-什么原因-治疗与护理-转归”程序逐一提问,先由护士自由发言回答,然后护士长讲解及指导,针对每个急诊疾病结合临床资料系统的共同参与培训学习及总结,主要是培养护士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由护士提出不懂的地方加以讲解,从而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1.2.3效果评价。以抢救案例为导向的急诊综合能力培训后,通过护士间互评、医生对护士的评价与培训之前对比以及护士长设计综合抢救案例汇演的方式进行考核,总分为100分,内容涵盖方面为:应急反应能力(20%)、应急专科知识(30%)、应急操作技能(30%)、护理文书书写(20%),正、副护士长,正、副主任4名教师打分,取平均分。1.3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

2结果

2.1急诊科护士综合能力考核情况(见表1)。2.2护士间互评及医生对护士的评价情况。通过对12名护士培训前后互评及医生对护士的评价对比,12名护士培训后应急反应能力、应急专科知识、应急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均大幅度提高,也就提高了护士间及医护间的满意度。

3讨论

3.1以抢救案例为导向的急诊综合能力培训提高了急诊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临床思维是将护士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从考核结果表得出,急诊科护士均表现出了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应急专科知识和应急操作技能。本研究中该结果是护士长用来评判护士综合能力表现的重要指标,也从侧面反映了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3.2PBL教学法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巩固及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PBL教学法步骤能将一个疾病大致地阐述。指导老师提出问题,护士结合抢救病例的病程资料来回答问题,对疾病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与护理有进一步认识,从而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

4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以抢救案例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培训能使急诊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应急专科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护士间的团结协作度,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编.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16-121.

[2]钟森,王海和,董四平.参评医院人员培训指南: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效果评价范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路径;腹腔镜手术;效果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要想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护理起着重要作用。手术室护理路径作为一种高效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到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1]。本文就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作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15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作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20例,年龄21~68岁,平均(44.25±0.25)岁,妇科手术30例,胃肠手术20例,肝脏手术2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3~70岁,平均(46.25±0.25)岁,妇科手术40例,胆囊手术15例,胃肠手术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应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具体操作如下:1.2.1术前护理手术前,由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排除手术禁忌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将术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认知,消除患者的恐惧、交流心理。1.2.2术中护理。引导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并备好消毒用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得患者安心、放心接受治疗;检查腹腔镜器械及相关两件是否完整,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光源,严格按照腹腔镜手术操作,配合医师完成手术。1.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要第一时间将手术治疗结果告知患者,表扬患者的配合,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导尿管护理,做好补液工作。同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将饮食需要注意的问题告知患者;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轻微的局部活动。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随访,由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判。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了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中出现了15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3%,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大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然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他们在挺好手术后,会变得比较焦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给手术治疗造成了不便。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十分必要[2]。本院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路径囊括了术前、术中、术后,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有着确切的应用效果,对患者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妍妍.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315-316.

效果评价范文篇6

[关键词]护士长查房模式;病区;效果;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满意度

随着护理服务的不断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查房的规范化可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管理,还能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升[1]。护士长查房以个案或病种为查房对象,以传授专科理论知识、技能、介绍护理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查房形式,旨在深度了解护士对病人病情,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作出指导,最大程度的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于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水平有着积极意义。本院自2017年6月来,实施护士长查房模式,细化查房规章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查房细节,为护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1月于本院妇科病区接受治疗的患者7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6例。观察组年龄16~76(43.76±12.54)岁,病程1~15(7.65±1.67)年;疾病类型:阴道疾病212例、子宫疾病167例、外阴疾病112例、卵巢疾病201例;对照组年龄14~73(42.14±12.79)岁,病程0.8~16(8.01±1.74)年;疾病类型:阴道疾病197例、子宫疾病185例、外阴疾病123例、卵巢疾病211例。两组护理人员为同一护理组成员。两组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查房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查房模式,即有问题需要依靠护士自行上报,然后再行处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士长查房模式,具体如下:1.2.1查房内容。详细了解新入院患者病情,落实患者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实施情况,检查是否有安全隐患的病理,避免造成医疗纠纷;倾听患者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对值夜班的护士工作质量、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指出存在问题;每天检查值夜班护士与高级责任护士床边交接班情况,督促高级责任护士落实晨间护理,重点关注危重患者基础护理执行情况,并组织教学查房、二级护理查房。组织实习护士进行查房,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工作热情,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护士长告知护理人员如何处理护患沟通问题,及时向主管病床医生或科主任反应相关情况。1.2.2查房时间。护士长每天查房4次,分别为第1次7:45~8:00、第2次10:00~11:20、第3次14:30~15:30、第4次17:00~17:30。1.2.3查房方法。护士长到班后,了解夜班护士夜间病区情况。第1次护理查房,护士长带领夜班护士以及高级责任护士(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工龄超过5年的护士)、实习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对高级责任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观察评价,确认其是否具有指导下级护士的能力。护士长根据病例情况,向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提出发现的问题,并安排实习生相关护理工作。同时根据病房实际情况调配人力。第2次护理查房,主要巡查病区患者,与患者友好交流,了解患者治疗康复情况、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等,鼓励病患积极接受治疗。第3次查房,护士长带领工龄较低的护士或实习生,深入病房,对典型病例进行细致讲解,以互动的形式检查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职责的同时,熟悉交接情况。第4次护理查房,护士长跟随主任或医生进行晚间查房,了解患者病情有无新情况,并对患者需求做好记录,给予满足。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1.3观察指标。对比护士长查房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病人满意度。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ˉ±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在医院就诊中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模式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变化[2]。护士长查房模式能够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连续性,午、夜间管理时间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较少,工作量较大,应急、突发事件多,存在安全风险,在护理管理较为薄弱的环节就易引发医患纠纷[3]。护士长作为一线管理者,其在临床工作中扮演着指导与监督两个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与护患矛盾的处理上,必须要强调护士长的作用。以往的常规护理查房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愿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被暴露,出现瞒报、漏报情况,缺少交流,资源无法共享,使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难以确保护理安全和质量,在管理上存在缺陷[4]。故实施护士长重点环节查房,可完善病区管理制度。护士长查房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就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明确与优化,同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性措施,保证护理过程中的秩序。同时,多数值班护士的年纪较轻,在处理突发事件上还存在一定的能力缺失,需要护士长进行指正。在存在该种制度的前提下,护士与护士长的配合也会得到优化,管理质量提升。其次,优化护士长的能力。护理管理部门在提出护士长查房制度后,也会对护士长的工作状况进行考评,在这种状况下护士长的工作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时,护士长查房对于护士长本身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考核与推进,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护士长的能力[5]。

效果评价范文篇7

【关键词】骨科护理;应用互动管理;效果

临床骨科科室,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骨折的患者,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生活有时无法自理,所以骨科科室的护理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不仅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且护理任务也较重,常常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情绪不好、压力大,会与患者出现争执。所以临床骨科科室的护理方法,目前成为临床上重视的问题,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骨科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探究骨科护理管理中心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骨科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1.16±10.36)岁,入院时间18~30天,平均入院时间(24.16±5.17)天;观察组男15例,女5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38.41±8.41)岁,入院时间20~34天,平均入院时间(26.41±4.71)天。患者股骨颈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17例,其他部位骨折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提醒患者不要随意运动、按时用药、保持充足的睡眠等护理。观察组给予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2.1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护士长要有充分的护理经验,要在护理人员中起到管理作用。(1)护士长要对患者的病情、家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按照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排班;(2)护士长与护理人员要进行密切沟通,以坦诚的心态帮助护理人员,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支持和互助的桥梁;(3)护士长不定时集合护理人员开会,护理人员反馈自身的护理情况和面对的问题,护士长给予及时指导,解决问题,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发表自身的想法和做法;(4)护士长不定期统计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并每月进行统计,加以表扬,促进其他护理人员的上进心。1.2.2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所有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开展护理知识或操作比赛,弥补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所有护理人员要秉持以下几点:(1)对患者负责:具有责任心,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要遵循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到为患者服务,对患者负责的态度;(2)锐意进取:面对自己的错误要懂得承认和勇于面对,吸取教训,向其他护理人员学习。1.2.3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期间,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排斥情绪,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建立良好的关系;(2)护理人员面对不同的患者要给予不同的方法,了解患者家庭背景或其他方面,可不定期指导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加强护患互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纠纷。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4~5分为好,2~3分为中,0~1分为差。评分标准包括:护理人员的穿着、态度、与患者互动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4~5分(好)8例,2~3分(中)8例,0~1分(差)6例,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4~5分(好)13例,2~3分(中)6例,0~1分(差)1例,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科科室是护理方法极为特殊的科室,入院患者一般都要长期卧床,无法自身移动,所以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且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重、压力大,会经常与患者出现摩擦,所以目前临床上引入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调查,此方法有了明显效果[1]。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骨科科室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可明显发现,采用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护理方法,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工作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综上所述,针对临床骨科科室的护理,临床上采用应用互动管理模式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高翠霞 张艳 周萍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效果评价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3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32例):女14例、男18例,年龄44~86岁,平均(68.21±3.64)岁,疾病类型:1例乙状结肠直肠恶性肿瘤、20例直肠恶性肿瘤、3例结肠恶性肿瘤、1例横结肠恶性肿瘤、7例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对照组(31例):女13例、男18例,年龄49~80岁,平均(68.18±3.25)岁,疾病类型:20例直肠恶性肿瘤、2例结肠恶性肿瘤、1例横结肠恶性肿瘤、1例升结肠恶性肿瘤、7例乙状结肠恶性肿瘤。两组患者资料经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基础方法,即行常规术前检查,术中与医生配合,遵循无菌化操作,监测好各项生命体征,记录好药物反应及用药量等。研究组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如下。1.2.1术前准备:①心理准备:术前访视中为患者讲解手术方式、手术优势、手术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如果患者心理状态不佳,要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②生理准备:叮嘱患者术前做好身体清洁,术前3天开始服用抑菌药物,术前1天进行灌肠操作,并禁食禁水8小时,做好皮肤和肠道准备。1.2.2术中配合:①体位摆放: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仔细核对信息,并帮助其调整膀胱截石体位,把肩膀放在肩托内,为患者双脚穿上脚套,放在垫了软垫的脚架上,适当约束固定,避免下肢外展。在体位调整中注意动作轻柔,并通过语言安抚患者[1];②巡回护士配合:与麻醉医生配合,进行麻醉操作,麻醉起效后要密切检测患者动脉压、尿量、中心静脉压、体征变化等,随时调整补液量和输液速度;③器械护理配合:将手术设备提前准备好,根据手术进度准确、及时传递器械,手术结束对所有手术用品进行清点;④术后护理:清洁患者的皮肤,待麻醉苏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手术效果,并送回病房,与科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标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肠梗阻、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感染。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用SPSS18.0软件处理,(x±s)和(%)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研究组1例腹腔内出血、1例感染,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1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内出血、3例感染,总发生率为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9,P=0.034)。

3讨论

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有着更多优势,不过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要做好手术室护理[2]。手术室优质护理是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两个方面展开,通过术前准备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而术中通过人性化关怀、默契配合等,在保证患者手术舒适度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并发症,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本次研究中,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比实施手术室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术后更快下床活动、肛门排气、拔出引流管、出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比对照组的25.8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手术室优质护理不仅能加速患者术后恢复,还能更好的预防各种并发症产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总而言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手术室优质护理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让患者更快康复出院,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艳.手术室护理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380-381.

效果评价范文篇9

论文摘要:指出了教学效果的含义,总结了不同教学效果概念之间的区别。提出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方法在于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最佳实现方法为学生学习。提出良好教学获得的七项原则及相应教学手段,归纳了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与评价功能,指出了不同学者对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的认知差异。列举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并结合Butler和李秉德教学过程七因素论提出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反思,指出了教学效果有争议的原因在于如何使用其评价结果,并且在其应用上同样存在局限性。

一、教学效果的含义

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在日益强调质量的高校中,教学效果及其评价显得愈发重要。

对教学效果的理解国外有下列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效果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成功的教学是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决定性问题不是采用什么方法或程序,无论这些方法是过时的还是现代的,是久经时间考验的还是试验性的,是传统的还是渐进的……,最终教学成功的标准是结果。教学效果优劣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课效率的高低,直观地表现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短期印象和理解的程度。因此教学效果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应用知识、技术的相关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促进工作中的社会适应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效果包含背景变量、过程变量、产出变量三个维度,背景变量影响过程变量,过程变量相互作用影响产出变量,但这种观点过分强调观念重要性,忽视了教学行为作用。作为对上述观点的补充,Dunkin和Biddle提出他们的学习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结果变量为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实现方法

学生学习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学生无动力地坐在教室内听教师授课,被动地看着PPT幻灯片,记忆预先包装好的教学内容,未经思考地说出问题答案是无效学习。学习不是旁观者的活动,没有学习者学习的教学只是空洞的说教,只有学生积极投身于自己学习中时,学习效果才能实现。学生必须能说出、写出他们所学的,将其和自身经历相联系,将其应用于生活中,将其所学的变成自身的一部分。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的延伸,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吸引力比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擅长持续不断地寻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Chickening和Gamson}4]分析了美国50年来积累起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教与学知识,于1987年在美国高等教育联合会公告中发表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鼓励学生与系部教职工的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技能;鼓励迅速反馈;强调学习时间;鼓励高期望值;鼓励多样化才能和学习方式。

虽然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背景、学习技能、心理准备、时间应用,但是通过界定教学点,调控教学容量,调整教学程度、密度与速度,遵循教学程序,改进授课方法和学习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等多种手段,教师可以营造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学生学习角度上,教学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的责任,教学效果获得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不同教学模式的界定决定了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评价为评价教师授课的有效性;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评价为评价教师导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Dunkin和Biddle学习理论模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评价为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不仅限于奖惩,还在于使教学管理者、教师倾听他人的声音,促进学校改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对教学效果进行诊断性评价,可以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提出相应建议,进而间接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如同可以在课程中、学期中或项目中的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方式评价学生一样,同样也应在不同时间段,使用不同方法来评价教师。Reeves对各种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及其评价功能做的总结如图2所示

在各种评价方法中,学生是最能评价学习经历是否值得和有收获的主体,学生的满意度是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学生满意度测评可在学期中进行,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也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Cashin对各种教学评价方法的总结是:一般而言,学生打分在数理统计意义上是可靠的、有效的,并且相对没有偏见,不需要太多控制,从评价的角度看,较其他数据更有说服力。虽然教学效果评价最有效的依据是学生学习,但是学生学习受到不同教师的影响,并且很难发现、控制、比较学生在学习课程前和学习课程后的变化,因而从实际角度上看,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变化评价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方法受到了限制。除了采用学生打分的方法外,还可采用其他方式。在各种教学评价方法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包括校内学生、校内外专家、教学督导组、教师本人和毕业生。

从教师角度看,他们大部分人对于被学生评价很敏感。如果教学效果评价不佳,教师会很自然地质疑评价的有效性。并且在所有的班级评价中,总会有对教师的消极评价。而这恰恰反映了教学效果的特点:对这些人有效的未必对那些人有效。因而并非所有教学方法在各种场景、对各种学习者均适用,在实际教学中,优秀教师所教的班级中也会有未通过考试的学生。

在教学效果评价维度选择上,Kolitch和Dean提出四个维度:课程组织、行为管理、学习成绩评定、师生关系。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的王勋建,刘治国fs]采用毕业生质量评价、电大人才培养方式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三个问卷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的金融学、英语本科和水利水电专科专业2002年到2004年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学习效果评价问卷包含三个维度:知识、能力、业务。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必须精确描述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不仅应包括教学方面,例如教学大纲,考试,教学资料,教学方法,还包括课堂外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指导,新课程、新教材开发,有效教学策略的发展,在课堂外对学生和机构的贡献等。

四、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

Najjar在对不同领域的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后,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或者纸质文本学习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他进一步提出使用多媒体资源学习是对学科的预备知识水平低的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双重编码理论指出,人的记忆使用两套相互独立的渠道处理信息,其中语言信息包括语言和文字,非语言信息包括图形和背景声音。根据双重编码理论,当信息由两种渠道进行处理比用一种渠道处理更有效,因为这种方法创设了更多的认知途径,而学习者在后来可以使用这些认知途径来追忆所获得的信息。

1985年,Butler''''在教育技术期刊上发表长文,提出了教学七因素论,即情境、动机、组织、应用、评价、重复和概括,我国学者李秉德也提出过教学七因素论,即学生、目标、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学中各个组成环节产生影响,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教学材料在多媒体中以更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行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需要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其目的不仅在于评估已有资源的影响,还在于重新构思多媒体课程的设计过程。综合各种文献,文章提出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表如表1所示,共有30个评价指标,指标分值使用五级利克特量表。

五、教学效果评价反思

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大多数学校使用标准格式,其中某些内容对特定课程可能不适用,这会成为教师抵制教学效果评价的因素。但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有争议的原因不在于使用何种方式评价教学,也不在于评价能起到何种作用,而在于如何使用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而言,教学效果评价是对自己工作的促进、改善、鞭策与提高。对学生而言,评价教学效果不应是无主见地对教师评价,而应是对自己学习、学习责任的反思,这是一种教育经历。从另外的角度上看,教学效果评价作用之一在于激励教师教、学生学。如果出现大部分学生评价系部优秀,而该系部教师的个人评价又大面积低于优秀这种情况,教学效果评价又有何意义呢?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非目的,管理者使用评价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目的,但是管理者是否可以应用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来比较各个教师吗?得133分的教师比得132分的教师更优秀吗?能够应用此分数来比较工作于不同系部、讲授不同层次课程、有不同学生听课的各个教师吗?也许上述做法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从比较、奖惩教师角度出发,管理者只需界定优秀、称职、不合格几个类别即可。

效果评价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果;层次分析法;百分权重法;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已成为一个备受学界内外广泛关注的学术问题,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检验教学成效、保障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以及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创客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直接与师生的工作学习相关,通过教学效果评价来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动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可以有效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系统健康高效运行[1]。殷安生[2]针对潜在的关系异化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主观性强、误差大、适应性差的问题,构造了一种包括第三方评价、过程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的综合评估模型,基本保证了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是,第三方评价与试验阶段的评价主体存在较大差异,试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原先设定方案所产生的结果,且评价中各要素的不可测量性也使客观评价面临巨大挑战。张慎霞[3]认为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多是从输入的角度对教学条件和过程进行评价,提倡针对不同评估主体(督导专家、同行教师、领导、学生)、不同性质课程、不同教师(处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这一提法考虑很周全,但不同评估指标评价结果的统一衡量会面临很大困难。王利东[4]结合熵权理论与专家经验建立各个指标的综合排序,帮助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选取更优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此方法所设置的一级指标主要偏向于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学生及其他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教学效果评价所涉及的评估指标的完善、评估结果的分析处理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3]。笔者近期采访了西北地区S中学,S中学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摸索课程改革的路径,积累了一些教学方面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是近期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教学的激情和热情,学生没有上课的兴趣,课堂上“走神发呆族”“睡觉族”屡见不鲜,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本文首先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基于英语学科专家、英语任课教师、课堂学生三个角度得到影响教学效果各个因素重要程度的综合排序,全面对比评价结果,得到三者对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从认知差异中提取关键信息,找出改善教学效果的着力点,为教育教学改革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一、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为反映评价目标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程度而建立的量化系统,其建立是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评价的前提,合理、可靠、完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准确评价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牛惠芳[5]等人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心理环境等。何克抗[6]指出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前者所指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不够具体,也没有考虑到客观环境的作用;后者只是从很广泛的维度进行了说明,没有具体到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为了使所建指标体系在保证完整性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分析教学效果的各个影响因素,考虑从教师、学生和客观因素三个维度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学效果为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在第二层次被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包括教师、学生、客观因素;3个二级指标在第三层被最终划分为9个三级指标,得到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1.教学态度。时下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师比作教学这辆列车的“机长”,其把控着教学的目标、方向、内容及方法;学生作为易被影响的群体,其学习态度、思想认识等很大程度上被教师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有助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并认真地分析学生、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等多个教学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7]。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学习的核心[9],教学方法得当,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达成教育目标,展现教师风采。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之一,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需以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条件。4.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10],“态度”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其决定了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所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对最终的结果有直接影响。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5.学习基础。学习基础是学习者在经历了长期的学习过程之后保留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对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学习基础薄弱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对学习新语言的学习者尤其如此[11]。同一个知识点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如“小菜一碟”,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却“难如登天”。学习基础存在差异的班级给任课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12],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必定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6.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六种成分(知识力、解析力、生成力、迁移力、执行力和强化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习能力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13]。在学习环境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时间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比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东西,而且落实更加准确快捷,面对学习能力强的客体,教学效果当然略胜一筹。7.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表征[14]。兴趣是好奇心的来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人们增强对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并提高学习效率[15]。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学习态度成正向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自然产生正面影响。8.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师生的身心和行为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师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师生交互的需求,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形成奠定基础[16]。9.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即课程的本质属性,明确课程的性质,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并据此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7]。因此,课程性质通过教学方法及策略间接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作用。

二、指标权重分析

层次分析法适用性较强,本文中,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教学效果的权重系数是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按照1—9定量化标度进行打分确定。基于英语学科专家、初中英语任课教师角度的教学效果评价先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原因在于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行业理论知识,其打分比较趋于实际情况,同样课程教师(在不明确其教学经验和行业基础的情况下)在教学层面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鉴于百分权重法的简单易操作性,调查问卷的普遍适用性,为了明晰学生对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认识,并与专家及任课教师角度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决定采用百分权重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权重结果。1.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1)计算步骤。一是构造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是分析影响教学效果各因素相互关系、逻辑归属及重要性进行分层排列构成的一个自上而下的阶梯层次结构。本文构建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二是确定思维判断定量化标度。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以后,需要比较教学效果各个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所有因素的比重。现采用1—9标度法来表示不同指标间的重要程度[18],能够满足将思维判断量化的要求。三是构造判断矩阵。通过互相比较,确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下一层各因素对上一层影响的权重,将定性的判断定量化,即构造因素判断矩阵。四是计算对目标的权向量。计算各因素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可得出每个层次内部的排序数值,以此类推获得指标层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数据序列,从而获得最终权重计算结果。五是一致性分析。当目标影响因素较多时,不同因素重要程度的确定常会因考虑的不周全使决策者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数据,有的数据甚至会出现矛盾,因此,为了保证分析结果可靠,必须对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刻画因素判断矩阵一致性接近的程度,定义一致性指标CI,CI=(λ1-n)/(n-1),并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CR=CI/RI,其中表1表示不同阶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当CR<0.1时,认为因素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2)指标权重计算。针对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1—9标度原则,邀请到G省七位英语学科专家及S中学的九位任课教师分别进行打分评价,在获得每层指标打分基础上求得权重平均值,即为最终权重排序,现以某位专家打分为例进行计算说明。一是构造判断矩阵。一级指标层因素判断矩阵。该层有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学生和客观因素3个指标,依据某专家对不同指标的分值构造判断矩阵如下:1291/2181/91/81二级指标层因素判断矩阵。教师指标集中包含3个二级指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据某专家打分情况构造3阶判断矩阵如下:11/41/341231/21同理,学生指标集中包含4个二级指标: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依据专家打分情况构造4阶判断矩阵如下:131/221/311/51/225131/221/31同样,其他因素指标集包含2个二级指标:教学环境和课程性质,依据专家打分情况构造2阶判断矩阵如下:131/31二是解出因素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得到相对于上层的排序权重值。由目标层开始将下层指标相对排序权重值与上层权重值相乘,得到每层每个指标相对于权重目标层的排序权重值,即权重总排序,具体如表2。三是一致性检验。计算一级因素判断矩阵的CR值为0.031810(<0.1),具有完全一致性;二级指标教师、学生、其他因素的CR值分别为0.015776和0.005370,均小于0.1,故都具有满意的一致性。2.课堂学生问卷调查。百分权重法是将需要评价的指标体系修改成问卷形式(以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阐述评价指标的每一项内容,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通过评判获得基本数据统计,计算不同学生对各评价指标的排序,最终确定各个指标因素的重要程度[19]。本文选取S中学初三某个班级的52名学生,对L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评价,除去5名无效打分,各项指标总得分如表3所示。其中等权距的权距值取1,并且最高评分值应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数相等。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个数有9个,按其重要性排序,排在第一位时分值取9;排在第二位时分值取8,排在第三位时分值取7,以此类推,排在第九位时分值取1。3.权重计算结果。根据英语学科七位专家及九位英语任课教师的打分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平均计算得出权重结果,结合学生的百分权重法结果,采用自顶部至底部的分析顺序对各级指标最终权重进行排序,如图2所示。专家:236147589教师:542317689学生:765423189图2指标权重排序(1)二级指标排序为:教师、学生、客观因素。(2)三级指标排序为:课程教师角度:指标5、指标4、指标2、指标3、指标1、指标7、指标6、指标8、指标9。学科专家角度:指标2、指标3、指标6、指标1、指标4、指标7、指标5、指标8、指标9。课堂学生角度:指标7、指标6、指标5、指标4、指标2、指标3、指标1、指标8、指标9。

三、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1.计算结果差异分析。从以上计算结果来看,基于三种角度的权重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具有最大贡献程度的影响因素排序呈现完全不同的现象,但是介于最大与最小贡献程度的因素排序以及最小贡献程度的因素排序比较相似,这间接表明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教学效果评价问题的复杂性。(1)差异原因分析。一是任课教师角度。从排序结果来看,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即特别重视外因的影响。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没有与当前学习内容相似的观念,及内容相似的角度、程度。因此,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好坏的首要因素。排在第二位的是学习态度,相对于教师来说仍然属于外界的影响因素,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教师认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直接决定了学习成绩的高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态度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因素构成,三者相辅相成,决定了学习态度成为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桥梁和媒介[20]。在学习能力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之间存在正向比例关系,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态度是否科学[20]。排在第三位的是教学内容,属于主观原因,教学内容是课程的载体,师生围绕这个载体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就能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特点,结合有效的内容选择与组织进一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7]。二是课堂学生角度。从排序结果来看,人总是喜欢从最熟悉的点开始剖析问题,容易下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尤其正处在学习观形成过程中的初中学生。自身因素的重点考虑说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基本反映了其实际学习情况,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高,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兴趣的主导。然而,学习兴趣作为一种主观感性认识,其本身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大因素的“假象”。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学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动力的驱动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杜威也认为教育哲学的精髓在于说明“经验的中心应是主体在有目的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21]。所以,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总有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他去学习。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所不能”;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个体学习的效果与效率,进而影响个体发展[22]。另外,学习能力还蕴涵着个体运用潜力和可能性来进行新的学习活动之意[23],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力组合都是唯一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世界,尊重学生智力组合间的差异[24];后现代主义也认为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5]。三是学科专家角度。专家基于教学行为产生的条件来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认为只要教学内容难度和深度适宜,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能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能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8]。教学内容是课程的载体,教学方法是课程学习的核心,也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26]、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27],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8]。由以上讨论可知,作为任课教师,其对课程教学效果演化过程的认识并不深刻,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也欠考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本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特点及认知结构分析不够透彻,对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需求认识不清,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重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荷,促使学习兴趣降低。最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还不能理性地看待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2)中等贡献程度、最小贡献程度排序的差异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得知,任课教师及学生对于居中贡献程度、最小贡献程度的影响因素的认知与学科专家的认识差异不大。这说明,专家、教师及学生对教学效果影响程度不大的因素分析和认识达成了一致。2.建议措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倾向于教学引导者、辅助者,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平易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引导,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相关准备,不仅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而且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宏观把握,与时俱进,了解学科前沿。(1)对于授课对象,教师需要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首先弄清楚受课群体所处的层次和阶段,即“摸清学生的底细”,把不同层次及水平的受课群体与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匹配,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去挖掘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地方,适当拓展,积极引导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班级氛围“活”起来,让师生关系融洽一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己,做好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这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刻内涵。(2)对于授课内容,首先教师要在研读教学大纲之后,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建议,选取既符合大纲要求又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的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前教师要做到:明确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心里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其次,选取教学内容要有足够的学习价值,并让学生意识到价值所在,调动其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最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应把握恰当,知识难度要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范围之内,内容容量应保证学生能够当堂消化,少留额外学习任务,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3)对于教学方法,无论是“以教为主”“以学为主”还是“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都需具备教授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多种教学方法自由切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充电来获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匹配的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反思并总结,将成果运用到课堂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