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1:24:10

物理学习

物理学习范文篇1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实践过程

教学实践在陕西省西安市某中学高二年级进行,其中高二三班(49人)为实验班,高二四班(44人)为对照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水平相当,实验前两个班考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二年级处于中等水平。教学实践从2011年4月开始,2011年7月初结束,历时三个月。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标教材选修3-4和选修3-5。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班选择合适内容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进行教学: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设计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分析、解决问题,将学习成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2]。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学实践前对两班学生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自我评价能力”、“预习方法”、“独立性”等多个观测点[3]进行前测。教学实践后进行后测,后测的方式与前测相同。教学实践流程如下图[4]。前测和后测的内容包括学习方式、态度、兴趣及知识掌握情况等。学习方式、态度和兴趣采用问卷进行测量,问卷涉及19个观测点[5],将学生各观测点的达标情况由优到劣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表示优(强),B表示良(较强),C表示中(弱),D表示很差(很弱)。为了使测量结果量化,给各选项赋予不同分值,A、B、C、D由高到低依次赋值为4分、3分、2分、1分[6]。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笔试进行测量,其范围为前一阶段所学物理知识内容。

二、前测与后测数据分析

(一)前测数据分析

1.总体平均分及三维目标所得的平均分分析。前测采用调查问卷和笔试两种方式进行,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总分及三维目标所得的平均分如图2所示。从图2看,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总分和三维目标所得的平均分相近,说明二者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且二者的整体水平基本相同。

2.三维目标的观测点得分分析。在前测中,针对三维目标笔者从19个观测点进行测评,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的各个观测点的平均分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两个班的物理学习水平基本相当,其中对照班学生在“学习信心”、“物理学习功利程度”、“合作意识”和“关心他人”4个观测点的平均分与实验班相同,在“思维灵活性”、“探究能力”、“预习方法”、“课堂参与程度”、“学习动机”和“物理学习功利程度”6个观测点的平均分高于实验班,其余9个观测点的平均分实验班高于对照班。由此可知,整体上对照班和实验班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相同,但两班在各观测点的表现不尽相同,且实验班略微优于对照班[7,8]。

3.前测笔试成绩分析。笔者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就教学实践前的知识掌握采用笔试形式进行测量,测量范围为前一阶段所学物理知识内容,两班试成绩的分数段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对照班在高分段(80-100分)和低分段(20-40分)所占比例均大于实验班,在中分段(60-80分)和中低分段(40-60分)小于实验班。以60分为及格线,对照班及格人数所占比例(9%)大于实验班(8.2%),不及格人数所占比例(91%)小于实验班(91.8%)。说明,整体上知识掌握情况对照班优于实验班[9]。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笔试成绩的平均分及标准差如表2所示。对两个班笔试前测的平均分的差异采用Z检验,其Z值为-0.301,这说明在统计意义上两个班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即二者平均分无本质差异[10]。

(二)后测数据分析

1.总体平均分及三维目标所得平均分分析。后测的方式与前测相同,对照班与实验班后测的总分及三维目标所得的平均分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的总分和三维目标所得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其中二者总分的差异最大,其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所得的平均分。表明二者三维目标的达标情况有明显差异。

2.三维目标的观测点得分分析。与前测方式相同,针对三维目标笔者从19个观测点进行测量,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分如图5所示。从图5可见,教学实践后,实验班三维目标19个观测点的平均分全部高于对照班,其中“自我评价能力”、“物理学习功利程度”、“独立性”和“关心他人”4个观测点平均分的差异较小,其余15个观测点平均分的差异较大。由此可知,整体上实验班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优于对照班,且在各观测点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

3.后测笔试成绩分析。笔者针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就实验后的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笔试形式进行测评,其范围为教学实践期间所学物理知识内容,将两班后测笔试成绩的分数段分布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发现,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实验班在高分段(80-100分)所占比例与对照班相近,中低分段(40-60分)与低分段(20-40分)所占比例均小于对照班,而在中分段(60-80分)所占比例远大于对照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后测笔试成绩的平均分及标准差如表4所示。对两个班笔试后测平均分进行Z检验,所得Z值为3.23,这表明在统计意义上二者平均分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实验班的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班。

(三)对照班前测与后测数据分析

1.总体平均分及三维目标所得平均分分析。针对对照班教学实践前后三维目标达成状况的变化,笔者对该班前后测的总分及三维目标的平均分的差异进行T检验,前后测的平均分及相伴概率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除“过程与方法”维度,总体平均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和“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相伴概率均远远大于0.05,表明对照班前后测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

2.三维目标的观测点得分分析。笔者从19个观测点进行测评,对照班前后测的各观测点所得的平均分如图6所示。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效果分析

三个月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不仅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科学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感

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实验班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实施教学,学生对物理学习从心态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习负担减小、上课心情比较轻松、对课外物理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对当前的学习现状满意度提高,相关观测点前后测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针对“物理学习负担”、“上课时的心情”、“学生对自己当前物理学习现状满意程度”、“学习信心”、“物理学习态度”和“物理求知欲”等6个观测点的测评中,实验班后测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后测的平均分,且实验班前后测的平均分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实施教学增强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情感,其可能原因是这种方式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样就减轻了学生上课压力。同时,知识与问题相结合,问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伴随着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他们的自信心也不断增长,对物理学习现状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经过3个月的教学实践,实验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显著提高,面对问题,实验班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能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进行自我评价。由图6和图7可见,在针对“思维灵活性”、“探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问题意识”等4个观测点的测评中,实验班后测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后测的平均分,除“自我评价能力”外,其余3个观测点实验班前后测的平均分的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班。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与该教学中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真实的开放性的问题密切相关。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学生必须认真思考,主动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了解问题—明确问题陈述—收集和共享资源—解决问题—评估”等不同阶段,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效果。学生通过不断地进行探究活动,其探究能力必然会得到锻炼和提高。由图12可知,“思维灵活性”观测点教学实践后,实验班B项和C项选择比率大幅度减小,而A项和D项选择比率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受到了影响。处于B项水平的学生多数基础较好,经过“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训练,增强了其思维的灵性。而处于C项水平的学生一部分缺乏学习兴趣,另一部分基础薄弱。对于缺乏兴趣的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使枯燥的物理知识生活化来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类学生经过训练,思维更加灵活。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导致其物理学习更无头绪,思维混乱。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实践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突出,相关观测点前后测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由图6和图7中“合作意识”、“独立性”和“关心他人”3个观测点的测评结果不难发现,实验班后测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后测的平均分,且实验班前后测平均分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班。产生这个效果的可能原因,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中,面对要完全解决的真实的问题,团队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且相互协作。一方面,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必须明确自己担当的责任并独立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为了共同的目标,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合作。要有效合作,每位成员还必须体会他人的情感变化。可见,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会促使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

(四)“基于问题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物理学习范文篇2

关键词:物理实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依托实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从物理实验中深入学习、自主探究,从实验现象中总结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然后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结合身边的物理应用,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物理实际问题。

1运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现象虽然很直观,但是内含的物理原理却是很抽象的,单纯的物理教学也很枯燥,特别是有的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缺乏,或者实验教师怕麻烦,懒得去做物理实验,这就导致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听不明白,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物理学习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尽可能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演示实验:在讲桌上放置一个装满水盖紧盖子的塑料瓶,用铁丝在瓶身周围扎高低不同的小孔,然后观察现象,通过观察发现瓶子里面的水并没有喷出来,此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接着打开瓶盖,水却从所扎的小孔快速的流出来。此时,可以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兴趣。

2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既然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就要用物理实验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演示如下几个小实验:实验一:把小小的铝片放到水里,铝片会沉到水里;而把较大的木块放到水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实验二:把小小的铝片做成小船放到水里,铝片也会浮在水面上。实验三:把小小的铝片揉成一团后放到水里,小团会下沉到水里。经过这样的小实验演示、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亲自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经验或思维定势,也会改变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模糊观念,纠正错误观点。

3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亲手操作,才能更直观了解各种实验器械、设备的使用,才能从实验中学到知识,总结经验。例如,组织开展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物理实验、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研究物体浮与沉条件的实验、研究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实验等,通过亲身实验学习掌握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的使用等。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更有效的加深理解物理学的概念,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积累学习和探究的经验,并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掌握和巩固物理学的原理和规律,提升学习效果。

4运用课外物理实验丰富学生知识

物理学习范文篇3

第一方面:学生方面因素

一、学生基础差。因部分学生基础差,导致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有很大的困难,导致物理学习中抽象概念、规律的掌握、理解不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为物理提供理解消化必需的基础知识;而数学则提供物理规律应用的必备知识。物理困难生因为语文基础差导致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到位产生错误,或因与物理紧密联系的数学运算能力不够引起运算出错使运算问题失分,影响了物理成绩。

二、极个别学生学习动机不当,主观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导致物理学习类似于其他学科,出现滑坡退步现象,导致物理学习困难。

三、大多数物理学习困难生是因为不能适应物理学科的抽象性思维,导致理解失误,影响知识的掌握。物理学科十分注重知识的引入、导出、理解、应用;而许多学生学习物理往往只记规律、背公式、做习题,不能深入理解公式、规律的要义。不能系统分析掌握公式应用规律,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则不能迅速联系而出现脱节;即使有的勉强靠上,但在准确理解题意上不能到位,有的则因未积累一定的解题思维方法而误入歧途产生失误。

四、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物理学科存有恐惧、畏惧,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也是影响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女生怕学物理,他们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就早有耳闻“物理比较难学”,接触物理学习后因缺乏科学的方法、缺乏深刻的理解、灵活的适用,久而久之出现知识掌握的漏洞而“怕学物理”;物理学习中的反复失败最终导致丧失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从而失去学习的原动力。这种现象在物理“规律篇”教学后即初二第二学期、初三学年尤为普通,这也正是物理学科导致初二第二学期、初三学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方面:教师方面因素。物理教师脱离学生实际偏离大纲、不能因材施教、不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指导,缺乏对后进生关照,缺乏对后进生耐心指导,势必导致出现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生。

第三方面:农村初中相对落后的实验设施,不能适应现行教材需要,影响了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做中学”受影响。现行华东版教材十分注重实验,知识的导入、引出,大多源于实验,因而实验尤为重要;而目前农村初中简陋的实验场地,不足的实验仪器配备影响了教师实验演示、也影响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到位,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全部通过实验获取巩固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第四方面: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健康发展受阻,导致出现学习困难生。

一、读书费用高,出路窄,造成家长不愿进行子女教育投资,使一些家长放弃让子女走上学谋职之路,因而对子女管教不严,导致部分学生沦为学习困难生。

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生思想的侵蚀,滋长了部分学生好逸恶劳的思想,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新闻传播和书摊中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思想的毒害,也导致部分自控力差、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无心学习、分散了学习精力,严重影响了学习。

四、校园周边环境不佳也是导致学习困难生形成的一个原因,校园周遍流动的商贩、周围的桌球室、游戏机房、网吧吸引了一些贪玩的学生,耗费了学生有限的零钱,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分散了学习精力,导致出现了学习困难生。

五、社会上的盲流不时对在籍学生的骚扰和拉拢,也导致部分意志不坚定者无心学习沦为学习困难生。

学习困难生,成了教育的一块心病,不予以转化或转化不好,则影响了全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该学生来说则影响了该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转化每一个学习困难生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转化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生,实践证明,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一、深入了解学习困难生是转化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定要知人”。要提高学习困难生成绩,首先要了解学生落后的原因。一般造成其落后的原因可概括为:生理因素影响、家庭因素影响、教师因素影响,自身学习习惯不良、方法不当的影响,针对不同学生出现差的原因,做好的针对性工作,这为你的转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充分尊重学习困难生是转化的基本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有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对每个孩子由衷的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与肉”。教师心中更应当时刻装着差生的苦和乐。时刻给差生特殊的照顾。要做到尊重他们,首先要关心热爱后进生,信任后进生。后进生缺点突出的学生,他们往往有受批评训斥的历史,认为老师、同学对他们不公平,看不起自己,爱挑自己的毛病。对别人尤其是老师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态度。他们感受不到一般同学应有的温暖,“春风不度玉门关”,久而久之,心灰意冷,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鸿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师生互相信任的桥梁,要用“爱”的春风抚慰他们孤独、冷漠的心,医好他们创伤的翅膀,使他们重新和同学们一道展翅飞翔。具体措施:

1、从学习上关心知道。学生的主要任务使学习,从学习上关心后进生才识真心的关心,要对学习困难生倾注多于优生的关心,让他们尽快还清学习上的欠帐、脱离差的队伍,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剖析学科落后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上多提问引导、辅导指点,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取知识。

2、想上加以鼓励、引导:人要求进步是客观世界提出的必然要求,学习困难生仅因为某些原因而束缚其前进的步伐,影响其学习情绪,甚至有的出现消极情绪,这是矛盾的特殊反映,并非说明他们不要求进步。学习困难生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扬。教者要抓住契机,开导启发、鼓励他们向合理的目标奋进,让他们步步登上新台阶。

3、生活上热心照顾,对学习困难生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感受老师的重视,促其内心感触有所转化。

4、允许其反复,力求总体呈上升转化趋势。

三、培养学习困难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转化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应对学习困难生倾注更大的精力,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和热情,要为学习困难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绪背景。教师的言行举止,不要在不经意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堂提问时要多考虑到学困生,当他们回答不出时,可在提几个辅助性问题加以启发,直到答出为止,对他们的良好表现应给予肯定加以表扬。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成功感,从而建立自信心。

四、强化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转化学习困难生的保障。

要教学成功,就要充分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只有通过学习困难生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为使学困生学得主动,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心愿、动态、了解学习困难所在,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学习指导,让他们主动看书、动手实验、独立完成作业,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公务员之家

五、耐心辅导、持之以恒,是提高学习困难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物理学科中形成的学习困难生,只要教育者能高瞻远瞩,把握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熟悉各类考题的考查思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要保证辅导的到位,就要建立学习困难生的辅导档案,记下待辅导学生的不懂之处,选取突破点,分类型过关。当然辅导工作是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教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对每个学习困难生要逐阶段辅导过关,保证不出现辅导的真空。

六、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转化物理学习困难生的特殊方法。

物理学是门从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习困难生是对实验特别感兴趣,教者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对获取物理知识起到重要作用,组织学习困难生做好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物理学习范文篇4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于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共两个力的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的一般作用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构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物理学习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学思想;初中物理;渗透

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建构过程中,数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将数学思想的教学融入到物理课堂上,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意识,并主动采用相关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和研宄问题。当然,数学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要讲宄方法和进度,务必要兼顾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让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各方面素养都能得到成长。

一、初中物理教学框架下的数学思想

数学和物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放在初中物理的框架下,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还显得不够紧密,比如学生刚刚开始物理学习时,教师一般不会放大数学思想在物理研宄中的地位,这一方面是该阶段知识比较浅显,不涉及到数学思想的应用,另外一方面,教师也是为了避免超过学生的理解范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初始阶段的物理学习。物理教师对整个初中的知识体系要进行细致而深度地研宄,深刻领会数学思想和哪些部分的内容有较好的衔接度,尤其是在具体问题处理过程中,教师更是要把握住相关思想使用的必要性,以便引导学生在及时地分析和总结中获得认识。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形结合的思想;(2)转化与化归的思想;(3)函数和方程思想;(4)分类思想。这些内容在对应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中起到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值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细致品味。比如在物理研宂过程中,学生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如果只是让学生针对繁琐的数据来分析隐藏在其中的规律,这将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研宄,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得到结论。以“密度”的概念探索为例,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同一物质不同体积的质量特点,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一系列数据之后,如果要求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中隐含的比例特点,这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以体积为横轴,以质量为纵轴,绘制坐标系,并将相应的数据以描点的方式呈现在坐标系中。学生会赫然发现,这些点竟然能够排成一条直线,而且还是经过原点的直线,由此他们形成结论:质量正比于体积。另一个问题也随即形成:比例系数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其他物质进行类似的实验,从而在相同的坐标系中,绘制出另外一条直线,学生发现比例系数应该对于物质的种类,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密度”的概念,这样的操作将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对概念形成深刻的把握。

二、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数学思想的意识

就物理学习而言,很多学生是缺乏使用数学思想的意识的,在他们看来,数学也就是一种运算的工具,比如要求解某种物质的密度,只要用质量除以对应的体积即可。类似的操作不胜枚举,对学生来讲,他们对这些直接使用公式,通过一个步骤或两个步骤的简单运算就得到答案的问题,能够娴熟而轻松地解决。当然,这样的问题无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而且但凡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综合程度稍微强一点的问题都窬要借助数学思想来进行分析和研宄,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形成与之相应的意识,让学生一方面明确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从中认识到数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杯水在冰箱的冷藏室中放置了一段时间完全凝固为冰,且冰面刚好与杯口齐平,己知杯子和冰的总质量为24g,在室温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冰完全融化,如果要让水面与杯口齐平,则需要向其中再加入2ml的水,试求杯子的质量以及容积。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倾向于用算术的方式来进行运算和求解,但是效率相当低。笔者认为,我们这里就要让学生从中领会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即让学生尝试设定未知物理量,并结合题目的含义将物理量的关系以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处理既可以让学生获取问题的最终解决,也能够学生学习到书写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述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按照问题的要求先假设杯子的质量为m,然后表示出冰的质量为24g-w,再通过体积特点写出方程:问题即可得到答案:杯子质量为6g,继续计算可得杯子的容积为20ml。事实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具有了二元方程以及二元方程组的认识,因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设定两个未知数,然后采用二元方程组的方式来完成对题意的解析,并最终完成问题处理。就教学而言,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让学生能够明确相关方法的具体使用。比如上述问题分析过程中,怎样设定未知量,为什么可以将杯子的质量设定为未知量,并藉此来建立方程,如果围绕原有冰的质量来书写方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分析

数学思想是一种重要的研宄和分析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方法本身而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否则这就不是物理课堂了。笔者认为,只有将物理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索中获取有效的感悟,这才是渗透教学的真谛所在,学生也才能从中获得提升和发展。就教学实践来讲,以下三种途径值得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和推广。1.结合概念的探究来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在很多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此类情形也不少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讲授式的方法来讲解概念,而应该让学生探宄过程中,对概念形成自己的认识,并深度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比值定义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初中生认识密度、比热、速度等概念,都要借助这一方法。正如前文所述,我们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发现衔接二者之间的桥梁——密度,这样的处理能够让学生认识比值定义法的基本操作,同时也有助于概念认知难度的降低,学生也将由此而获得一种刻画物理概念的方法。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并领会其在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能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认知水平。他们将自发地结合数学思想来认识物理概念,从而排除一些混淆性认识。比如学生有比值定义法认识到“速度”之后,能够明确“运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对应“速度”的概念,它反映着“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是不能据此认为“速度正比于路程,反比于时间”;这一思路会延伸到学生“功率”概念的认识,即功率是“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它反映为“做功的快慢”,不能表达为“功率正比于功,反比于做功时间”。2.结合数学思想来优化实验探究过程。物理研究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亦是如此。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数学思想来完成对相关过程的优化处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验探宄效率,并让学生在实验研宄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的魅力。比如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图象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和处理。以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为例,学生能够在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曲线中清晰把握晶体的温度变化特点,两相对比,学生的认识将非常清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运算来完成对实验误差的研究和分析,以此来促使学生对实验形成客观而全面的认识。3.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总结数学思想的运用。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准,因此教师在组织他们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探宄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此来强化他们的实际体验。数学思想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实际参与和体验中获得提升,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俊成.例谈数学思想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9(10).

[2]徐卫兵.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及渗透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9).

物理学习范文篇6

为什么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怎样的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整个课堂显得枯燥而死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互动与交流,遇到了困惑还可以相互讨论和研究,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实际效果,肯定会在活动设计和内容选择上认真备课,教学内容大多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化枯燥抽象为生动具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地维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与人合作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与他人交往,展示自我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近更完整、更正确的物理规律,体验规律和概念被发现的过程,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小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成与他人合作的强烈愿望,合作探究中与他人思维碰撞、摩擦生成新的智慧火花.从整个班级来看,小组内部的合作,组间的交流,让物理课堂更具凝聚力.3.关注每一个学生,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得失《左传》中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初中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受制于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基础,所以全班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或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达到同样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根据自己的身心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评价从学生各自的目标完成情况出发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注重“提出问题”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必须“限时讲授”,那么是不是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呢?设置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规律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问题不能都是由教师提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并生成新的问题,并将生成性问题作为课堂探究和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我们教师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应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从实验角度进行思考,联系日常生活和一些自然现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和表象,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同一盆水中石头沉在水底,而木头浮于水面上;给学生提供人躺在死海上看报纸等等.这些情境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提出问题:“浮力是否与什么因素有关?”再回到现象思考“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综合起来如何判断“沉浮”?学生提出问题后,顺着自己的思考越来越接近最为本质的规律.

三、放手探究,但要注意方法的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学会放手,不过要积极巡视确保学生的探究更为有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引导,强调数据记录和证据收集的重要性.对于物理学习而言,对于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实验探究,为什么要进行实验探究,不应该是教师灌输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猜想未知的多种可能性,再根据原有的探究经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规律,实验前小组要分好工,确保实验有序开展和实验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遇到障碍,为了节约时间就反复地讲读和示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做缺失了探究味.学习是从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勇气,给学生留下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广阔的空间,多尝试,多思考,失败了再试,因为科学家得到一个规律本身也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走向成功的,学生多失败几次后获得成功会更兴奋、印象会更深刻.例如,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欧姆定律”,学生在改变滑动变阻器测出了多组电阻上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即使实验操作是正确的,由于初中学生没有学习“电阻定律”,也很难一眼看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正比关系.必须引导学生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用作图法要求高了一点,不过可以让学生根据U和I的数据线猜测是什么关系,然后去计算验证自己的关系,在学生完成了这一步骤后,老师可以用电脑载入数据直接画出过原点的直线,进一步佐证正比例关系,当然此时一定会有人提出问题:“如果电阻是变化的,结果又该如何呢?”此时进一步将问题的探究过程还给学生,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U不变,发现I与R之间的反比关系,再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征规律.

四、整合教育资源,借助于媒体辅助教学

物理学习范文篇7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尤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发动机马力大,汽车跑得快,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鉴别金银手饰吗?我肯定的给予了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失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强了,出乎预料地掌握好密度测量的方法,我同意他们在完成课党实验要求的同时,允许进行自带物品的密度测量和鉴别。并在方法上予以指导,这时我感觉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由感兴趣发展成为一种乐趣。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四化”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工、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学习物理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其次,学习物理有趣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即溶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着极大的扭力,每章每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利用其求知欲望、好奇心而又有系统,有目的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在原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水加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纷纷不加思索地举手回答:“鱼肯定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语词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如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已沸腾了。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小金鱼怎样了?这时学生惊奇地回答,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基中之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从而导也了热的良导体及不良导体的概念及分类,也为下节对流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象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再次,学习物理“好玩”,我还根据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有“爱玩”“爱摆弄”等特点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特点我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我采取了将传统看法中的玩物丧志。影响学习,转变为“玩物益智”利于学习。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也常将课本中的一般实验改成生动有趣实验。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性,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细仔,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如神。

物理学习范文篇8

关键词:物理学习;犯错;纠错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逻辑性。物理的本质是研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结构并从中找出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且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如果不通过实验很难直观地展示出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例如,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不能够准确掌握物理的规律,不能合理地进行物理实验等。“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对物理学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纠错,防止下一次继续再犯。错误是到达正确的必由之路,是物理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形成“犯错—纠错”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从而进行改正,加强对物理的学习。

一、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1.不能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而产生错误。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是重复的,真正的新错误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教师在这种一错再错的现象中无形当中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物理学中有一些相似和类似的概念,使学生难以辨别其区别,从而造成概念的混淆。例如,学生对于物理中的“分子力”和“分子间作用力”,“速度”和“速度变化量”,以及“速度变化率”等概念难以分辨,造成在物理学学习过程中混淆概念。同时,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通常采取多做习题、多记忆公式的方法来巩固知识,没有对概念进行理解分析,从而导致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学生会误认为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等。2.知识重叠使学生物理学习中出现了交叉混淆。物理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难免会出现重叠,容易让学生产生知识交叉的混淆,这也是学生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之一。例如,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每学期几乎都会学到光、热、力等物理知识,学生在这种交叉学习中对于公式及定律很容易出现混淆。虽然这些知识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在定律,但是随着同类知识的不断叠加,新旧知识交替进行学习,大脑对这些信息处理不及时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使学生的记忆混乱和遗忘等现象。例如,学生将串联与并联的知识进行了交叉记忆,造成了物理学习中的错误。3.能力训练不足。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认为高中的物理公式太多,自己不能够掌握。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对于物理公式的正确理解,生搬硬套,将得到的物理知识全都套用到习题中,从而使解题结果出现错误。例如,学生在遇到力学部分的动态平衡问题时,不懂得运用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等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而是采用生搬硬套的方法,甚至运用数学知识中的三角函数等,使学生最终无法列出力的方程,无法判断力的变化情况。4.审题中的马虎。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出现疏漏,这是审题不严谨、粗心、马虎造成的,是学生出现错误并重复犯错的直接原因。因此,物理教师要通过对错题的归纳和整理,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同一个问题屡次犯错,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反思和总结原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从解题方法和思路上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审题时有所遗漏。

二、物理学中纠错的策略

1.加强物理概念的讲解。物理教师需要给予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深度的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避免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混淆问题,教师要加强对物理概念的讲解。对于物理概念的讲解,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主观遐想开始,联系实际生活,从简单的平日所见的表面性的现象解释物理知识,联系学生平时所玩的拔河游戏进行力的讲解,从而使学生理解、明白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建立错题档案册。面对错题时,一些同学能正视它,不断寻找解决它的有效方法。而有些同学则选择放弃或绕道而行,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物理成绩会一直处于滑坡状态。对于学生常犯的学习错误,教师应该建立一本错题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详细记录和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体验到疏忽的地方,并借助此题得到充分的启发。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多参考错题册,让学生有针对、有计划性地进行反复练习,以此巩固学生的记忆,是学生最终掌握严谨的解题方法,充分享受探索物理知识的乐趣。进行错题经验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规划自己重点学习的部分。学生在进行物理知识复习的时候,要有主次之分,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复习,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着重的复习,以此提升学习效率,提升物理学习的整体成绩。3.开展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物理定理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实验为主的学习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物理定律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通过实验找出物理课程中的问题答案。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在失败中寻找正确的物理实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犯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整理,还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整理出错题本,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这也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失败中学习到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学生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对这些错误展开分析,从而认识到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加强对物理的学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物理学习中的犯错和纠错,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促进物理学科的发展、进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涤凡.高中物理学习中犯错原因与纠错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

[2]常茜茜.高中生物理学习中犯错与纠错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

[3]谢易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宇文春燕.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张金富.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2007

物理学习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他们不仅要完成基础教学,还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展开论述,对贴近生活、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三个措施进行简要说明。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改变,能够让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一、从教材出发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对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内容教授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培养。初中是学生最初接触物理的阶段,要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融入其中,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参与是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动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让学生发现物理的乐趣,从而保证在物理学习难度加大之后仍然能够坚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在学习蒸发、升华等知识点时,就可以从生活出发,例如洗完的衣服被晾干,灯泡的钨丝会变细等,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熟练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同时还能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伟大物理学家的故事,例如牛顿、欧姆等,让学生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同时还能学到伟人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为自己的学习历程提供坚持的动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与其水平、接受能力相符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兴趣得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保证难度适中,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有些问题,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很难解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引导,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问题的答案。初中物理教学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正是因为实验的存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教师除了进行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展开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物理实验,学生通过合作能够让自身才能得到展示,从实验中学到更多知识,并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物理知识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物理的神奇之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让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图片、动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还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非凡,是其初步建立物理知识框架的阶段,如果学生对其充满兴趣,就非常有助于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展。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要对其进度加以控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予以照顾,保证学生的思考速度与教师的教学速度相统一,避免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要想让初中生学好物理这门课程,就要让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想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开展合作学习、借助多媒体技术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从而让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志辉.调动学生初中物理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3(4).

[2]乔世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2(22).

物理学习范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物理;创新实践基地;实验教学

1物理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1.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建立物理模型,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形成物理理论[2]通过实践教学手段讲授知识,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知识迅速有效地理解、消化、吸收、记忆。因此,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说: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笼统和概括。理论教学应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物理实践基地建设,给学生一个趣味宽松的实践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1.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普遍呈现一种“眼高手低”状态。许多同学重课本理论学习,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整齐不齐。畏惧实验,动手能力差,不会使用甚至不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这大大制约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也大大影响实验课的正常教学。实践基地摆设各种常用仪器仪表、演示实验仪器等,提供给学生一个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参与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认真探索,观察记录、撰写实践演讲或小论文等达到培养独立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1.3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原理的实际应用情况.

不只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基本原理的理解,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高等学校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做好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许多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前沿科技及物理学知识在工程技术及生活中的应用等)解得很少,这也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受到限制。通过实践基地向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堂插播录相、物理百科知识、物理学在生活、空间探索、军事、资料等领域的应用、近代物理和高新技术的新发展等知识,充分展示物理学理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丰富多彩的学科特点,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

人们发明力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学习或训练、通过创新教育的实施而被激发出来的[3]学校教育是培养发明力的摇篮,发明力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培养发明力的平台。通过创新实践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学生的生产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通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分工协作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基地建设应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发明性的特点。通过趣味横生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喜欢学物理,更热爱科学;通过精彩的视频、图书或图片,展示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体现物理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视野;通过设计巧妙、体现高科技应用、具有发明性的先进仪器如磁悬浮列车、记忆合金等)让学生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实用。

3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

其涉及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包括演示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视频播放室、图书图片作品摆设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

3.1硬件环境建设

包括演示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视频播放室、图书图片作品等陈列室、电子设计实验室、资料贮藏室,准备200平方米的实践基地用教室。实践基地建在教学大楼内,利于学生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观赏或实践,也有利于教师领取课堂演示实验仪器。

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趣味物理演示实验以及高科技术领域的应用的实验仪器。仪器添置时,添置演示实验仪器。应注意选择能清晰明了说明相应物理规律实质,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造力,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及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的造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仪器。

系统包括物理百科、百年诺贝尔、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物理在科技、军事、资料等领域的应用,收集挂图、幻灯片、投影片、视听光盘、视频、文字资料等形象生动的物理资源。购买计算机导学系统。收集计算机动画、相关学习网站等。

收集旧设备、旧散件、旧材料,整合物理实验室现有多余的实验仪器或破旧报废的仪器。发动学生动手设计演示实验,自制实验仪器,开展创新实验。

3.2软件环境建设

3.2.1基地管理机制。基地日常管理由实验中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师担任。负责实验室的维护和演示实验的操作和指导。仪器的维修由中心的专业维修教师担任。物理、电工电子等专业的理论教学教师与中心的实验教师组成基地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团队,进行创新实践的指导。基地实行12小时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光临基地,观看视频、查阅资料、观看教师演示实验等,也可以亲手操作局部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项目进行探究或验证实验。为了基地平安有序的日常教学,制定了完整的管理方法,包括财富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学生实践实施管理方法等。

3.2.2创新激励机制。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创新设计大赛。对富有创新性的项目给予立项支持。学生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到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实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平台。创新课题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也推动和促进了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3.2.3经费支持机制。学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基地的日常管理。使基地每年都有新开出创新项目。基地还紧密联系科学技术新发展,跟踪科技新动向,购买科教视频等材料。

使基地得以正常的运行。教务处也对创新实践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