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1:52:56

文路能力

文路能力范文篇1

[论文摘要]电力变压器是传输、分配电能的枢纽,是电力网的核心元件,其可靠运行不仅关系到广大用户的电能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程度。电力变压器的可靠性由其健康状况决定,不仅取决于设计制造、结构材料,也与检修维护密切相关。就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提高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力变压器概述

电子电力变压器主要是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的,其基本原理为在原方将工频信号通过电力电子电路转化为高频信号,即升频,然后通过中间高频隔离变压器耦合到副方,再还原成工频信号,即降频。通过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案来控制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从而将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变换为另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由于中间隔离变压器的体积取决于铁芯材质的饱和磁通密度以及铁芯和绕组的最大允许温升,而饱和磁通密度与工作频率成反比,这样提高其工作频率就可提高铁芯的利用率,从而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并提高其整体效率。

二、提高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措施

变压器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与出力,取决于本身的制造质量和运行环境以及检修质量。本章试图回答在变压器运行维护过程中,有效预防变压器突发性故障的措施。

电网经常由于雷击、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等造成短路,短路电流的强大冲击可能使变压器受损,所以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变压器的耐受短路能力。变压器短路冲击事故的统计结果表明,制造原因引起的占80%左右,而运行、维护原因引起的仅占10%左右。有关设计、制造方面的措施在第二章已有论述,本章着重就运行维护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加以说明。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方面应尽量减少短路故障,从而减少变压器所受冲击的次数;另一方面应及时测试变压器绕组的形变,防患于未然。

(一)规范设计,重视线圈制造的轴向压紧工艺。制造厂家在设计时,除要考虑变压器降低损耗,提高绝缘水平外,还要考虑到提高变压器的机械强度和抗短路故障能力。在制造工艺方面,由于很多变压器都采用了绝缘压板,且高低压线圈共用一个压板,这种结构要求要有很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应对垫块进行密化处理,在线圈加工好后还要对单个线圈进行恒压干燥,并测量出线圈压缩后的高度;同一压板的各个线圈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再调整到同一高度,并在总装时用油压装置对线圈施加规定的压力,最终达到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高度。在总装配中,除了要注意高压线圈的压紧情况外,还要特别注意低压线圈压紧情况的控制。

(二)对变压器进行短路试验,以防患于未然。大型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其结构和制造工艺水平,其次是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各种试验,及时掌握设备的工况。要了解变压器的机械稳定性,可通过承受短路试验,针对其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以确保对变压器结构强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使用可靠的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系统。系统中的短路事故是人们竭力避免而又不能绝对避免的事故,特别是10KV线路因误操作、小动物进入、外力以及用户责任等原因导致短路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变压器,首先应配备可靠的供保护系统使用的直流电源,并保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结合目前运行中变压器杭外部短路强度较差的情况,对于系统短路跳闸后的自动重合或强行投运,应看到其不利的因素,否则有时会加剧变压器的损坏程度,甚至失去重新修复的可能。目前已有些运行部门根据短路故障是否能瞬时自动消除的概率,对近区架空线(如2km以内)或电缆线路取消使用重合问,或者适当延长合间间隔时间以减少因重合闸不成而带来的危害,并且应尽量对短路跳闸的变压器进行试验检查。

(四)积极开展变压器绕组的变形测试诊断。通常变压器在遭受短路故障电流冲击后,绕组将发生局部变形,即使没有立即损坏,也有可能留下严重的故障隐患。首先,绝缘距离将发生改变,固体绝缘受到损伤,导致局部放电发生。当遇到雷电过电压作用时便有可能发生匝间、饼间击穿,导致突发性绝缘事故,甚至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因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也可能引发绝缘击穿事故。

因此,积极开展变压器绕组变形的诊断工作,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变压器,并有计划地进行吊罩验证和检修,不但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防止变压器事故的发生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传递函数H(jw)(即频率响应特性)的零、极点分布情况与二端口网络内的元件及连接方式等密切相关。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变压器绕组通常在10KZ~1MHZ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多的谐振点。当频率低于10KHZ时,绕组的电感起主要作用,谐振点通常较少,对分布电容的变化较不敏感;当频率超过1MHZ时,绕组的电感又被分布电容所旁路,谐振点也会相应减少,对电感的变化较不敏感,而且随着频率的提高,测试回路(引线)的杂散电容也会对测试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由于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价格昂贵,且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在生产运行中不易普遍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变压器绕组电容变化量来判断绕组是否变形的方法,可以作为频率响应法的有益补充。尤其在频率响应法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积累的实测电容量,及时掌握变压器绕组的工作状态,以便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五)加强现场施工和运行维护中的检查,使用可靠的短路保护系统。现场进行变压器的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厂家说明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对发现的隐患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运行维护人员应加强变压器的检查和维护保修管理工作,以保证变压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出口和近区短路故障的几率。为尽量避免系统的短路故障,对于己投运的变压器,首先配备可靠的供保护系统使用的直流系统,以保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其次,应尽量对因短路跳闸的变压器进行试验检查,可用频率响应法测试技术测量变压器受到短路跳闸冲击后的状况,根据测试结果有目的地进行吊罩检查,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变压器能否承受各种短路电流主要取决于变压器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且与运行管理、运行条件及施工工艺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变压器短路事故对电网系统的运行危害极大,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应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变压器及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谢毓城主编,电力变压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刘传彝,电路变压器设计计算方法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刘健、毕鹏翔、董海鹏,复杂配电网简化分析与优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文路能力范文篇2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索,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策略解读】

1.直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方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如优秀作文《对自己微笑》开头: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美好的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是的,对自己微笑,是我们拥有快乐的重要方式。

2.悬念法。文章一开始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让读者找出答案或在文章后点出问题的答案。如2004年高考佳作《文化的性格》开头:万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文化亦应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

3.修辞法。在文章开头,用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优秀作文《什么才是美》开头:“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

4.引用法。开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如优秀作文《圣者与小偷》开头: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5.题记法。如2004年高考佳作《带上自信上路》开头:“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变的罗盘:自信。——题记”

总之,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读者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求避免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例文解剖】

话题:包容(200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包容

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柔和地射在卧室地板上,善良的窗帘并没有阻挡太阳,而是宽容地把它放进来。窗台上的那缸金鱼正欢快地游着,感谢阳光的普照。我把刚买来的一袋子小鱼倒进鱼缸。“老住户”和“新朋友”相互碰碰尾巴算是默认了,我突然觉得包容让整个世界变得如此和谐。

沐着灿烂的阳光,我准备调色作画,把红黄两种颜料挤在一起并调匀时,两种颜色都舍弃了旧有的颜色,以共同的橙色出现在调色盘上。红色不再是“张牙舞爪”,它吸收了黄的温柔,放弃了自身的强硬;黄也不再“咄咄逼人”,主动吸取了红的鲜丽,把自身的光亮隐藏了起来;新产生的橙色正是由于红黄两者的相互包容,才变得既温柔又鲜丽,同时又不失红的醒目与黄的亮丽,看来红和黄没有完完全全消失,只是隐藏自身的一些不足,相互包容了对方。

生活中需要包容。我们不能一味地展现自己,甚至排除异己。“强中自有强中手”,想要不断进步,虚心地接纳他人,大度地容忍他人是很有必要的。

曾经看过一篇哲理散文,讲一个聋哑孩子将录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试图学习英语,起初招致邻居的不满。慢慢邻居们便都包容了那个可怜而勇敢的孩子,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在罹患疾病后都有勇气重新来过,也不是每一个残疾孩子,我们都能遇到并且包容,为何不尽力去理解身边这一个呢?他也是你宽容的对象之一。

和家人朋友一起谈天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一时间嘈杂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出,不仅听清不他人的观点,就连自己的立场也被搅乱。此时为何不静一静,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呢?即使他人的想法和你相差甚远,但那毕竟也代表了这世间一种独立的声音。汲取别人的思想,博采众长未必有坏处。包容常带来许多有益的建议,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或许你的灵感将会就此产生呢。

山之所以青,归功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分,但也为这满山的青翠,高山包容了树木;水之所以活,是因为鱼嬉戏游弋,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但为这水的鲜活,水包容了鱼群。而正是如此,大千世界,不会人人相同,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总有你的满意的做法,试着包容别人: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尊重……这样的包容,自我便会得到一种回报,回报来自他人对你的尊重,亦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

鱼缸里的小鱼们依旧自由自在,在阳光普照下嬉戏,不管它们的颜色有何差异,样子有何不同,他们彼此都默认了,吃同样的食物,感受同样的阳光,在同一缸水中共同生活。

惟有包容,生活才能继续这样多彩与快乐;也惟有包容,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与生机。

解剖:本文开头新巧。很多考生写议论文只是把精力放在中间论述部分,而忽视了开篇。读本文第一感觉便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巧妙地选取了“金鱼们”互相“包容”的事例,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包容的意义便在这娓娓话语中不言而喻了。

【精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实验,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

他们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这次使得它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请就“心中的玻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路能力范文篇3

关键词:公路通过能力车速流量关系研究

1简介

在公路投资分析和交通工程中,经常要用到道路通行能力及车速——流量关系,国外对不同的道路及交通特性条件下车速与交通量及通行能力的关系做过大量的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1965年出版的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CapacityManual,简称HCM)以及后来的1985年修订本。最近,世界银行又在印度尼西亚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公路通行能力研究,其研究结论中不少与HCM的结论相似。

国内在这方面也开展过一些研究,交通部公路科研所完成了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研究,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与全国5个省的交通部门协作完成《山区公路技术经济指标》(以下简称《指标》)研究等,《指标》的研究建立了山区低等级公路的车速——流量关系。但从总体上说,这方面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均是有限的。

1994~1995年,交通部和世界银行联合委托我院及澳大利亚的RUSTPPK公司和蔡摩根公司一道开展了“公路投资优化和可行性方法改善研究”工作,用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验证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道路等级的通行能力及不同车型的车速——流量关系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本文将介绍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应当指出,这里建立的车速——流量关系及公路通行能力主要是针对可行性研究中的测算车辆运营成本而建立的,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宏观分析。如果用于交通工程分析,则模型还应更细一些,如道路的局部几何条件等均应考虑在内。

2公路和车辆分类

2.1公路的分类

我国公路目前分为两大类:汽车专用公路和普通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又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普通公路分为二、三级和四级公路,各类公路的几何要求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严格的定义,这里不再赘述。

2.2车辆的分类和换算系数

目前我国将汽车分为六类,即小客车、大客车、小货、中货、大货、拖挂,考虑到面包车(包括中巴)和小轿车虽然同属小客车,但它们的动力性能、行驶速度区别较大,在本次研究中又对它们加以区分。各类车辆换算系数(以中型汽车为标准车型)如表1。

表1

车辆类型

换算系数

车辆类型

换算系数

小轿车

0.5

中货

1.0

面包

0.5

大货

1.0

大客

1.0

拖挂

1.5

小货

1.0

拖拉机

1.0

3公路通行能力的测算

公路通行能力是指在给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的某个断面或某个规定的路段上单位时间内平均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一般采用小时为单位,故通行能力一般以每小时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计。

道路条件是指公路的几何特性,包括车道的数量和宽度、路肩宽度、侧向系宽、设计车速、平面和纵面线型等要素。交通条件是指道路上交通流的特性,包括车型分布、交通量的大小及车流在不同车道上的分布等要素。

在“标准”或“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为基本通行能力,在这里,我们将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道路称之为满足“标准”条件。一个路段确实能达到的通行能力称为实际通行能力,它是通过考虑道路、交通条件后对基本通行能力修正后获得的。

当实际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不同时,在本研究中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在计算交通量时按换算系数将不同类型的车辆换算成标准中型车,建立车速——流量曲线时分车型进行。在影响通行能力的各种几何条件中,路面宽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当路面宽度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要求的宽度不同时,必须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公路两侧的商业活动、停车、行人活动等通常称为路边“摩阻”,它们也会对通行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路边“摩阻”也会对车速产生影响。对公路来说,路边“摩阻”对车速的影响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要大一些,因此,我们这次采取了修正车速而不修正通行能力的做法。

根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所述,水平直线上的4车道、路面宽为14m的公路路段的理论通行能力为4000标准车/h,或1000标准车/车道/h(2000小汽车/车道/h),由于我国车辆的动力性能较差及存在着混合交通(这样外侧车道路利用不充分),理论通行能力将小于这一数字。根据对广佛高速公路观测数据分析,每小时每个车道能力约为800辆中型车,因此,我们以这一数值作为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平原地区路面宽为9m的双车道三级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约为1200辆/h中型车,其它各种等级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均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并考虑车道宽度、计算标准和路肩宽度而测算的。各类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见表2。

汽车专用公路及普通公路基本通行能力表2

道路类别

等级

地形

车道宽度(1)

(m)

路肩宽度

(m)

通行能力(2)

汽车专用公路

高速公路

平原微丘区

3.75

2.50

800

山岭重丘区

3.75

2.5/2.0

750

一级

平原微丘区

3.75

2.50

800

山岭重丘区

3.50

2.5/2.0

750

二级

平原微丘区

8.00

3.00

1200

山岭重丘区

7.50

1.5

1100

普通公路

二级

平原微丘区

9.00

3.00

1200

山岭重丘区

7.00

0.50

800

三级

平原微丘区

7.00

1.50

700

山岭重丘区

7.00

1.50

600

四级

平原微丘区

3.50

0.0

200

山岭重丘区

3.50

0.0

180

注:(1)指汽车专用公路单车道宽度或普通公路的双车道宽度;

(2)汽车专用公路和普通公路分别以(标准车/h/车道)和(标准车/h)为单位。

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车道宽度是固定的,即在平原微丘区每个车道为3.75m,山岭重丘区为3.5m,因此,不需要做宽度修正。但是,路面宽度对其它公路的通行能力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路面宽度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宽度有出入时,必须考虑采用宽度修正系数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亦即:

C=fw*Co

式中:C——实际通行能力;

fw——宽度调整系数;

CO——基本通行能力。

某个等级公路的宽度修正系数是这样测算的:首先测算标准宽度下的基本通行能力,并测算一个假想的4车道、路面宽度为14m的同类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然后采用线性内插法求取修正系数。宽度修正系数fw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fw=aW+b

式中:W——行车道宽度;

a,b——系数,见表3。

宽度修正系数表3

公路类别

等级

地形

a

b

汽车专用公路

二级

平原微丘区

0.22

-0.778

山岭重丘区

0.196

-0.269

普通公路

二级

平原微丘区

0.250

-1.250

山岭重丘区

0.286

-1.000

三级

平原微丘区

0.265

-0.857

山岭重丘区

0.286

-1.000

四级

平原微丘区

0.619

-1.167

山岭重丘区

0.619

-1.167

4车速——流量关系

4.1简介

车速——流量关系一般形式,当交通量较小时,车辆之间的干扰不大,高速行驶的车辆超车机会较多,此时,车辆行驶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其机械性能和道路几何特性,我们称这时交通流状态为自由状态。随着流量的增大,车速也随之降低,开始时,降低的速度不是很大,当交通量接近道路的通行能力时,降低的速度增大。当交通量达到通行能力时,车流量达到最大值。当更多的车辆试图进入道路时,交通流变得不稳定,流量开始下降,同时车速也会进一步下降。

对车速——流量关系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地形及道路几何特性,如平纵线型、视距等;

(2)车辆特性;

(3)非机动车的混入;

(4)路边“摩阻”。

4.1.1对地形及道路几何特性的影响考虑

道路的平面线型及视距在设计中往往取决于设计车速,而设计车速又与地形及道路等级密切相关。为此,我们针对不同道路等级及地形(平原/微丘区和山岭/重丘区)分别建立了车速——流量关系。

纵坡对车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坡度、坡长以及车辆的爬坡性能,在平原微丘区,纵坡对车速的影响非常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山岭重丘区纵坡对车辆的影响是通过修正系数来反映的。

4.1.2对车辆特性的影响的考虑

由于不同汽车之间的机械性能差异很大,它们对应的车速——流量关系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能反映这种差异,我们分别建立了不同车型的车速——流量关系,考虑的车型有以下7种:(1)小轿车,(2)面包车,(3)大客车,(4)小货,(5)中货,(6)大货,(7)拖挂。

4.1.3对非机动车的影响的考虑

非机动车(如人力车、自行车)对车辆的行驶速度有相当大的影响,考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非机动车转换成标准车(如标准中型车),然后在计算车速时将其计入交通量;或者根据非机动车流量的大小测算需要的行驶宽度,然后在计算通行能力时在路面宽度中将这部分扣除。

前一种方法实际上修正的是交通量/通行能力比(v/c比)中的分子,而后者则是修正的分母,尽管大家对这两种方法尚存不少争议,但在目前条件下两种方法均可使用,相对而言,前一种方法更为直观和通俗易懂一些,因此本次研究采用前一种方法。

4.1.4对路边摩阻影响的考虑

路边摩阻通常是指那些对车速带来负面影响的开发活动,如人行道、交叉口、街边商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开发的程度。由于这种开发程度很难定量描述,因此建立一套标准的修正系数的难度很大。然而,对于某个特定的路段,这种修正系数却不难确定,可以通过比较实际行驶时间与理论行驶时间(得自车速—流量关系)来确定。因此,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建议采取这种处理方式。

4.2车速——流量关系的型式

多车道汽车专用公路与单车道或双车道普通公路的主要区别在于超车机会。对单车道或双车道普通公路而言,车辆的超车机会取决于双向流量以及车速的分布,当超车视距不够时,所有希望超车的车辆形成一个车队,其行驶速度受车队中速度最慢的车辆控制。因此,在道路的通行能力尚未达到时,不同车型车辆的行驶速度即趋一致。对多车道公路而言,一个方向至少有两个车道,超车可以在一个行驶方向完成,超车所需要的车头间距将小很多。因此,只有在交通量接近通行能力时不同车型的车速才能趋一致。

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普通公路、多车道汽车专用公路的车速——流量的一般关系。每条曲线代表一种车型的车速流量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单、双车道普通公路及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车辆的行驶车速随交通量增大而降低,当交通量达到一定水平(未达到通行能力)时不同车辆的行驶速度趋于一致,然后各种车辆以相同的车速行驶直至达到通行能力。我们将车速趋于一致时的交通量定义为收敛交通量,相应的车速为收敛车速;达到通行能力时的交通量为饱和交通量,相应的车速为饱和车速。对于汽车专用公路而言,当交通量较小时,不同的车型其行驶速度也有所不同,随着交通量的增大,所有的车速均有所下降,当交通量达到通行能力时,所有的车辆均以饱和车速行驶。

5车速——流量关系的研究

5.1山区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研究

《指标》研究共收集了5省范围内的163个路段的资料,这些路段覆盖了山区二、三、四级普通公路,我院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建立了车速——流量关系。

《指标》是我国首次大规模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系数、完整,其结果比较可信。因此,在建立普通山区公路的车速——流量模型时,我们直接引用了这些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后建立了平原地区的车速——流量关系。

5.2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了《指标》研究未覆盖的高速公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汽车专用公路。

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车速——流量关系与普通二级公路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自由流车速、收敛及饱和车速比普通二级公路要高一些。本次研究特针对二级汽车专用公路这些指标采集了数据。

由于国内关于高速公路和一级专用公路车速——流量关系的研究有限,很难基于现有的数据建立车速——流量关系,因此,我们进行了比较大范围的实地观测,收集了更多的资料。

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我们测算了自由流下各种车型的车速。需要指出的是除广佛路以外,几乎所有的调查路段交通量均不大,收敛车速及饱和车速只能参照一般经验以及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和印度尼西亚研究结果进行确定。

本次研究实测的路段主要为近年来完成的高速公路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在5000~30000辆中型车之间,既包括平原地区的公路,也包括山区公路,路段的基本情况见表4。

观测路段一览表表4

省份

路名

路段

编号

路段长度

(km)

纵坡

(%)

地形

总车

道数

车道宽度

(m)

路肩宽度

(m)

沈大高速

1

1.8

2.3

微丘

4

3.75

2.5

2

1.6

4.0

4

3.75

2.5

3

1.8

2.2

4

3.75

2.5

4

3.0

3.9

4

3.75

2.5

山东

济青高速

1

2.2

2.0

平原

4

3.75

2.5

西

长治——晋城二专

1

2.0

3.0

重丘

2

4.5

1.5

2

2.1

3.0

2

4.5

1.5

3

2.0

3.0

2

4.5

1.5

4

2.0

2.0

2

4.5

1.5

成渝一专

1

2.0

0.4

微丘

4

3.75

2.25

2

1.5

5.9

山岭

4

3.75

2.25

3

1.5

5.0

山岭

4

3.5

2

4

1.5

4.0

山岭

4

3.75

2.5

广东

广佛高速

1

3.0

0.0

平原

4

3.75

2.5

车速及交通量观测采用了“车牌法”进行。采用车牌法时,观测者记录下车辆进出观测路段的时间以及车辆种类,通过对牌照可以计算每台车辆在路段上的行程时间,并根据路段长度即可计算车辆的行驶速度,同种车辆的平均车速可以根据连续观测的结果计算,相应的交通量在观测时也一并记录,在本次研究中对每个路段共观测10h左右。

6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

6.1简介

数据分析的目的旨在建立车速——流量关系曲线。如前所述,对多车道汽车专用公路而言,我们需要针对每种车型建立完整曲线,而对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普通的二、三、四级公路,则需要测算以下参数:

(1)每种车型在自由流状态下的车速;

(2)收敛车速以及相应的V/C比;

(3)饱和车速(车辆达到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6.2多车道汽车专用公路车速——流量关系

6.2.1平原地区车速——流量关系

绘出了以广佛公路数据为基础建立的车速——流量关系,基本上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大型卡车的自由流车速达80km/h,与其它路段实测获得的数据相差较大,且其随V/C比变化的速度与其它车型相比较大。造成这种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先进的香港大货的比例较大,二是大货车的样本较少。为了使车速——流量曲线能适用于更大范围内,我们对大货曲线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从其它路段观测数据看,大货的自由流车速大致65km/h左右,因此,在调整时,我们采用了这一

速度作为大货的自由流车速。

广佛路数据的另一个缺陷是最大V/C比只有0.8。因此,饱和车速无法实测到,而只能参照国际上的实践经验确定。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采用的饱和车速为50km/h,印度尼西亚研究的结果为42km/h,综合考虑我国的道路和车辆特性,我们采用45km/h作为我国多车道汽车专用公路的饱和车速。

平原微丘区车速——流量关系主要参数表5

车型

自由流车速

(km/h)

饱和车速

(km/h)

a

m

a1

m1

小轿车

96.6

45.0

96.55

-0.350

86.039

-0.648

面包

87.8

45.0

87.81

-0.244

83.288

-0.616

大客

79.1

45.0

79.08

-0.154

78.710

-0.559

小货

73.7

45.0

73.67

-0.160

71.925

-0.469

中货

68.3

45.0

68.31

-0.060

70.956

-0.455

大货

65.0

45.0

65.00

-0.150

62.375

-0.327

拖挂

61.4

45.0

61.43

-0.107

60.227

-0.291

车流

80.1

45.0

80.14

-0.173

78.843

-0.561

6.2.2纵坡度对车速的影响

交通量在200辆/h以下时纵坡对不同车型行驶速度的影响,不管哪种车型上坡和下坡都对行车速度带来负面影响。车速和纵坡呈线性关系,上坡和下坡的影响相似,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车辆上坡时制约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其动力性能,而下坡时制约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司机对安全的考虑。考虑上、下坡对车速影响的相似性,我们采用一个为坡度绝对值函数的修正系数来反映纵坡对速度的影响,具体公式如下:

fg=1+ag

式中:fg——坡度修正系数;

g——纵坡绝对值;

a——系数。

不同纵坡下的车速调整系数见表6。

不同纵坡下的纵坡修正系数表6

车型

a

纵坡(%)

1

2

3

4

5

6

小轿车

-4.13

1.00

0.96

0.92

0.88

0.83

0.79

0.75

面包

-4.42

1.00

0.96

0.91

0.87

0.82

0.78

0.73

大客

-4.87

1.00

0.95

0.90

0.85

0.81

0.76

0.71

小货

-4.71

1.00

0.95

0.91

0.86

0.81

0.76

0.72

中货

-5.08

1.00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大货

-5.39

1.00

0.95

0.89

0.84

0.78

0.73

0.68

拖挂

-5.16

1.00

0.95

0.90

0.85

0.79

0.74

0.69

6.3普通公路及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车速—一流量关系

以山区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研究为基础,根据调查的自由车速、收敛车速及饱和车速,我们建立了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二、三、四级普通公路山区地形下的车速——流量关系,其中山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自由流车速取自长治——晋城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其它数据参考国内有关研究,特别是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吉林省公路网规划研究。平原微丘区和山岭重丘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车速——流量关系,其它公路上的车速——流量关系与它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关键性的参数,如自由流车速、收敛车速等,这些参数的测算结果见表7,具体公式如下:

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一般公路车速——流量关键参数表7

车辆类型

平原/微丘区

山岭/重丘区

自由流

车速

(km/h)

车速

收敛时

的V/C比

收敛

车速

(km/h)

饱和车速

(km/h)

自由流

车速

(km/h)

车速

收敛时

的V/C比

收敛

车速

(km/h)

饱和车速

(km/h)

小轿车

80.0

0.75

45.0

30.0

65.6

0.75

40.0

25.0

面包

72.7

0.75

45.0

30.0

58.6

0.75

40.0

25.0

大客

65.5

0.75

45.0

30.0

48.9

0.75

40.0

25.0

小货

61.0

0.75

45.0

30.0

55.5

0.75

40.0

25.0

中货

56.6

0.75

45.0

30.0

51.7

0.75

40.0

25.0

大货

65.5

0.75

45.0

30.0

53.4

0.75

40.0

25.0

拖挂

50.8

0.75

45.0

30.0

45.0

0.75

40.0

25.0

小轿车

80.0

0.75

35.0

20.0

60.0

0.75

27.0

14.3

面包

70.5

0.75

35.0

20.0

53.5

0.75

27.0

14.3

大客

53.9

0.75

35.0

20.0

43.9

0.75

27.0

14.3

小货

60.5

14.30.75

35.0

20.0

50.5

0.75

27.0

14.3

中货

56.7

0.75

35.0

20.0

46.7

0.75

27.0

14.3

大货

58.4

0.75

35.0

20.0

48.4

0.75

27.0

14.3

拖挂

50.0

0.75

35.0

20.0

40.0

0.75

27.0

14.3

小轿车

60.0

0.67

30.0

15.0

50.0

0.67

27.0

14.0

面包

58.3

0.67

30.0

15.0

48.3

0.67

27.0

14.0

大客

46.9

0.67

30.0

15.0

39.9

0.67

27.0

14.0

小货

50.0

0.67

30.0

15.0

43.1

0.67

27.0

14.0

中货

47.6

0.67

30.0

15.0

40.6

0.67

27.0

14.0

大货

45.5

0.67

30.0

15.0

38.5

0.67

27.0

14.0

拖挂

41.5

0.67

30.0

15.0

34.5

0.67

27.0

14.0

小轿车

55.0

0.67

30.0

15.0

48.0

0.67

25.0

12.0

面包

51.9

0.67

30.0

15.0

46.9

0.67

25.0

12.0

大客

40.0

0.67

30.0

15.0

38.0

0.67

25.0

12.0

小货

44.5

0.67

30.0

15.0

42.5

0.67

25.0

12.0

中货

41.7

0.67

30.0

15.0

39.7

0.67

文路能力范文篇4

所谓板块组合,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分成三至四条块,使每一条块的内容相对集中,或用电影剪辑的手法,或用主线贯穿的手法,或用因果环环相扣的手法,从而将这些条块的内容组合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策略解读】

几个板块可以用几处地点,或几个时段,或几个镜头,或几张照片,或几件物品,或几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场面一”“场面二”“场面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

板块组合结构都可拟定小标题。小标题式作文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就可以了。

1.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标题时应该抓住这一部分的重点、要点,体现在小标题中。每个小标题都要围绕中心,把话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也会给阅卷者一种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好印象,使他一看就知道行文思路。如2002年《选择一片快乐的晴空》分列了三个小标题,“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是意志的较量”、“选择也可以很温暖”,都围绕着“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揭示了文章主旨。

2.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它是由几个思想的板块组合而成的,几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看似相互分离却又是一个整体。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两种。如《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四个小标题“走进历史”“寻访故园”“融入自然”“充实人生”呈并列关系;《大话考试》三个小标题“监考篇”“作弊篇”“成绩篇”呈递进关系。

3.小标题要格式一致,体现工整美观。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同,字数相等,一般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一来,几个小标题就会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工整的美感。比如2002年高考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心灵的选择》采用了“亲情至要”、“法重如山”、“血沃中华”三个小标题,揭示了选择的要义:骨肉亲情、法律尊严、民族大义。标题格式工整,协调美观。

板块组合突出文章主干,便于与读者交流。当我们读惯了那种讲究起承转合、结构严谨的文章时,—看到这样的文章便有—种清新轻快之感,很乐于去接受它。这种结构方式很有生命力,且有流行趋势,也许它的简洁明快的风格本来就符合生活在重负荷、快节奏中的现代人的欣赏趣味和心理需求。

【例文解剖】

话题:语言与沟通(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事情•感情•亲情

高中一年级:“事情”回放(给“对手”的素描)

三年前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我从内地来到沿海读书,很凑巧,“老班”李老师安排你我成为前后桌,差点成为同桌。初来乍到,我听不懂粤语。在这期间,我甚至产生了来到外国的幻觉。好在有不少好心的同学帮助我逐渐适应粤语,我才渐渐接受新“语种”。

但这些同学中绝对不包括你,我的“对手”。作为同样是男子汉,你当时以“土著”老大自居,动不动就给我来句“烧包”、“捞佬”之类的讥讽话,弄得我起初还以为是美言,被其他同学“点化”后又觉得很是伤心。聪明的你,为何要这样做呢?粤语优势并非用于骂人的,虽然你曾经跟旁的同学说过,正是因为我的插班,使你出现了成绩优势的“劣势化”,但完全可以以普通话的方式化“敌”为友啊。我多次想和你沟通却又被你的“粤语”阻碍了。难道你真的不愿接纳普通话这个“新语种”,接纳“外来”同学吗?

高中二年级:“激情”回顾(给“姐妹”的素描)

其实,我三年高中学习生涯中真正的“对手”是同桌的你,我终生难忘的“姐妹”。

在我们这个班级里,性别不是障碍。起初,你用粤语方言称我为“鬼党”是由于我成绩稍稍高你一筹。后来,你约我吃“K”(肯德基),说是小事啦,洒点毛毛雨不算一回事啦,就这样,我被你同化了。你将激情澎湃的习作给我看,也将一层“含蕴”给联想与想像。“姐妹”,好在我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巧妙地用普通话解了含蕴的粤语,才达到今天并驾齐驱的理想境界。

高中三年级:“亲情”回忆(给“兄弟”的素描)

坐在考场中,我望着你的背影,不由得回忆起整个高三阶段的“艰辛”历程。你是我们的“班头”,更是我们真正的兄弟。不用说课堂里(教室里),操场上,宿舍中,你那忙忙碌碌的身影可爱地飘动着,光是帮我填报志愿,就令人感动。

说老实话,我对“原始分”与“标准分”的换算感到实在头痛。兄弟你以“自己”(自己的粤语)的休息时间教我分门别类地进行换算,而且还不厌其烦地说明白、讲清楚全省的实际情况,并提醒自己的所处位置。若不是你的“不舍昼夜”,我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对付。谁说粤语难以与普通话“友好相处”?,我和班头兄弟般的交往就是印证!

横看成岭侧成峰,语言沟通,沟通到普通。

解剖:作者构思精巧,成功地运用了板块组合结构形式,以三个简洁的小标题结构全文,将友情、亲情和“恋情”含蓄地融合在一起,线索分明,层次清楚,人称灵活,主题凸显,确实是一篇考场优秀文。

【精题解析】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着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请以“追求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路能力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

新时代新形势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既要具备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又要具备真才实学和过硬的综合素质、技术专长。就大学生骨干而言,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他们肩负时代重任、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笔者以大学生骨干及部分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入调研,积极寻求提升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现状

在日常了解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笔者以L市H大学为重点,以LG、SY两所本科院校为参考,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骨干及部分教职工开展深入调研。调研采取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与师生交流访谈的同时,发放并回收问卷930份,其中有效问卷910份(教师40份,大学生骨干870份)。调研数据显示,与沟通协调、组织策划、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艺术审美、语言表达等能力相比,33.91%的大学生骨干未认识到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对应用文写作能力不够重视。71.61%的大学生骨干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不经常进行应用文写作,1.95%的大学生骨干称自己进入大学阶段后从未进行应用文写作实践。54.02%的大学生骨干认为自己应用文写作能力一般或较差,仅有7.50%的教师认为个别大学生骨干写作能力较强。调研问卷填写完全遵循自愿、匿名的原则,整理、对比后发现,文科类大学生骨干对“您觉得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否有用,为什么这么说”“您认为影响自身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您对学校加大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等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更加积极踊跃,所提意见、建议更中肯贴切。由此可见,是否经过汉语言文学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是否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和文字功底,对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了解、掌握应用文写作至关重要。此外,数据显示,在大学生骨干对应用文写作的认识、应用文写作实践情况和应用文写作能力评估等方面,三所高校的数据走向几乎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L市三所本科院校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现状基本相同,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代表性。

二、影响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是应用文本身性质问题。应用文具有遵循常规、讲求实效、实用性强等特点,有特定的逻辑规律和写作要求。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类作品相比,其特定的形式、庄重严肃的应用场景、细致周密的专业内容,对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际应用需求的大学生骨干普遍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某高校校园媒体中心记者团等经常进行应用文写作的学生组织,常年存在招新困难的问题,大学生报名参加文字写作活动的热情普遍较低。二是学校教育存在短板。“第一课堂”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讲授投入精力不够,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汉语言文化教育氛围不浓厚。“第二课堂”对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专题培养有待强化,新生主题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也缺少文学艺术氛围。以某高校为例,除汉语言文学等特定专业外,其他专业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仅开设一门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应用文写作方面也只有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技能与规范等少量课程,整体缺乏应用文写作的育人环境;在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仅有68篇稿件参与L市举办的首届“某某杯”新媒体文学大赛。三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够。大多数大学生骨干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储备停留在中学阶段,对应用文写作谋篇布局、逻辑层次、措辞运用、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的要求理解不透彻,对应用文写作练习内生动力不足,缺乏积极主动性。以2021年某高校开展的“青媒计划”学习活动为例,该活动7天为一个周期,主要内容是组织大学生骨干进行新媒体文章的写作训练。活动报名70人,第一次有65人按时提交了写作作业,此后提交作业人数逐次递减,到第五次时只有23人提交作业,大部分大学生骨干半途而废,未能坚持完成实践训练。

三、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是学校教育层面。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其实是汉语言能力水平的折射,是“一瓢水”与“一桶水”的关系,是“诗”与“诗外”的关系。应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事关大学生“文化自信”,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文化素养的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育,重视大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高校相关部门在严格遵守保密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相关实训岗位,让大学生广泛参与文字材料草拟、整理、编写等工作。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协同育人工作格局。要着力发挥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阵地作用,加强大学语文教育普及推广,加大大学语文等课程的开设力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开设大学写作、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系统开展应用文写作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对大学生骨干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提供优质的应用文写作专题辅导,积极开展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在激发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热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比如,某高校党委职能部门依照教学计划安排,积极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接收大学生骨干进行毕业实习,为他们提供应用文写作指导;校团委在“日新青年讲堂”中及时增加应用文写作培训内容,分专题对大学生骨干进行应用文写作系统培训。二是教师培养层面。教师是推进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高校领导干部、任课教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等要充分认识到“文以载道”“以文辅政”的重要性,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指导。要充分把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对低年级的大学生重“选”,把写作能力作为大学生骨干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将有一定文字功底、有写作兴趣、有严谨细致作风的“苗子”选出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发掘其在文字方面的专长;对中年级的大学生重“练”,积极提供培训及实践锻炼机会,逐步提高大学生对各类文种的掌握程度,尤其是要以激励鼓励为主,精心维持大学生对文字撰写的自信心;对高年级的大学生重“带”,指导他们在承担文稿审核修改等具体工作的同时,培养其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中、低年级的大学生骨干练好应用文写作基本功,带出源源不断的写作队伍。比如,某高校校报编辑部在选拔大学生骨干的过程中,增加应用文写作相关内容,考查大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在具体培养环节中,善压担子、巧压担子,有效缓解了大学生骨干应用文写作团队青黄不接、前后断档的问题。三是学生努力层面。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学生骨干要明白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与“不为”的问题。大学生骨干要克服应用文写作的畏难与逃避情绪,增强情感认同与主动融入意识,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自觉把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看家本领,自觉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方面,要在学习中淬炼,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系统学习应用文写作在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探索应用文写作规律与技巧。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提升,关注社会生活,参与校园活动,主动挖掘写作素材,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性定力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推敲精神,在多写、多练、多琢磨的基础上主动尝试不同文种的应用文写作。此外,要依托写作团队,注重交流互鉴、思维碰撞,避免闭门造车、故步自封。以某高校S学院为例,该学院从大学生骨干中选拔记者团成员,让他们每周从权威媒体、学校官网选取新闻报道进行研读背诵,积极参与学院实践活动和新闻报道,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对文稿进行精打细磨、修改完善。同时,该学院组织记者团成员每周开展集体研讨交流,定期参与通讯稿写作比赛。通过学、写、改、赛的反复锻炼,记者团成员之间“比学赶超”氛围浓厚,通讯稿写作能力普遍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崔美荣.应用文写作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跨过“七道关”[J].应用写作,2022(2).

[2]张志强.如何“传帮带”机关材料新手:也谈写文稿的基本修炼[J].秘书工作,2021(8).

[3]厉梅.学生对公文写作课畏难情绪探析[J].应用写作,2019(2).

[4]王芳.民族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

[5]蒋洪强.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反思及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

文路能力范文篇6

一、提倡“三突破”

学术研究是管理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重点予以指导、培养的过程所在。但是,目前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低、创新能力较差,对某一领域问题的研究总停留在前人研究的水平上,无法突破。并且由于创新能力差,为了完成某项研究或学位论文,甚至出现了拼凑或抄袭等道德失范行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应当改革目前较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研究生培养的最关键的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突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指导形式的限制

目前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的都是导师制,说到底就是一人负责制。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外,主要学习和研究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除教学任务以外,很多都承担有科学研究的任务,所指导的研究生也很自然地一道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然而,虽然导师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研究动态,但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研究要有新的突破,仅仅按照本学科的理论逻辑和思维定势去研究,很难有新的突破,必须走学科交叉、组建学术团队联合攻关的新路。另外,导师的研究观点往往直接影响所指导的研究生,研究方法及学术态度同样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当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时,对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摆脱“师傅带徒弟”式的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打破单纯的一人负责制,为研究生的培养组建一个“智囊团”,其人员组成可跨专业、跨学科,甚至跨学校以及与企业配合。可以多渠道引进导师,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可以在不同高校实行导师共享,或聘请国外知名学者、企业高层管理人士、政府部门具有相关理论知识的人,在导师的组织下,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为研究生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实行正、副导师制,副导师可由具有某方面专长的学者担任。可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研究生提供更加细致、具体的指导,从而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3]。

(二)突破研究生只能参加本专业研究课题的限制

通常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研究活动,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这种安排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有时研究生也可能会对本学科以外的某一问题产生研究的兴趣,如果导师一概加以制止,就有可能将创新思维的萌芽给扼杀。强制性要求研究生参加本学科的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打击了研究生探索新生事物的积极性。所以,应当允许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课题。在这一问题上,导师的思想观念要放开,允许自己指导的研究生选择一些跨学科的研究项目,以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指导研究生的目的就是培养其研究能力,而不是为了某一研究课题的完成。从课题负责人的角度而言,将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组织成一个课题研究团队,不仅促使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并且还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这对于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无疑是有益的,同时又培养了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突破研究生只能选择本专业课程学习的限制

正如前面所述,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复合性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管理学领域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现实经济活动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因此,要改变现有研究生课程选择单一、专业限制过死的现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允许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应当尊重研究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激发他们的潜能为本;应该打破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专业限制,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实施“三结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即要重视人才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创新性学习研究活动从来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对于工商管理类研究生来说尤其如此,社会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创新始于实践,终于实践。因此,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坚持理论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4]。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必须走出学校,强化三方面的结合,即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一)校际之间的结合

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虽然在专业设置上趋于综合化,但各地区的主要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体系、优势专业和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上是相互封闭的进行人才培养,这一模式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我们可从一些重大的国家科研课题研究模式中得到启发,如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往往是几个高校合作进行研究,而通过这种校际合作研究过程,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科研任务,同时也培养出了优秀的创新人才。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实力的高校如果能联手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达到较高学术水平就需要采用这一模式。应当说,校际之间的合作不限于国内,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意义更大。

(二)校企之间的结合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将要面对的是社会实践大舞台。与此同时,人的创造力的源泉归根结底来自生产实践等社会活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管理难题往往能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结合不紧密,研论文究生比较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社会问题的感性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到大量的管理实践素材,不但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知识更新和人才引进,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施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机制。一方面,企业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力量,帮助高校培养管理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复杂而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不断给企业提出了新的管理问题,从而为管理类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因此,校企合作是一切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成功经验。虽然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但是一些高校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肯定,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第二,建立校企之间交流互动机制。高校与企业都是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其中,高校有人才智力资源,企业有资金、实践经验和市场优势。高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可以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很多发达国家发展的基本经验无一不证明了这一点。高校应该与更多的企业建立互动机制,为管理类各专业领域研究生提供接触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为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启发广大研究生的创造灵感,同时使校企合作朝着更宽广的领域发展。

(三)高校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结合

为培养管理创新人才,高校还应当加强与政府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高校与本地区各级政府的合作,可为研究本地区经济与社会问题,共同组建研究团队,使管理类研究生参与当地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等相关课题研究。如中南大学与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研究我国中部崛起问题,并成立了“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中心”;与省内有关研究机构共同成立了“湖南经济问题研究中心”、“湖南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等。这种合作的优点是研究课题的现实性非常强,由于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使研究经费、调研的实施等都能得以保证,有利于项目的完成。通过这种合作研究,一方面使研究生学以致用,有机会深入探索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在实际问题获得解决的同时也得到了一条有效的培养人才渠道。

三、营造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建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氛围。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学术氛围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要体现探索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探索性,即要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在引导研究生尊重学术权威的同时,导师应鼓励研究生敢于向学术权威提出不同观点,甚至就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辩论。导师还应当鼓励研究生不盲目迷信权威行为,并积极加以指导,帮助研究生找出自己观点中的合理部分,或指出其理论和思维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学术氛围中,研究生可以自由地“呼吸”、思考、学习和竞争,逐渐养成善于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出对知识、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具有探索性的学术氛围有助于研究生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5]。导师应定期组织“seminar”,为研究生了解和阐述各自学术观点提供条件。

自主性,就是要给予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研究生在进行各项研究时始终应保持其自主的地位,即不能过于依赖导师。在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要有自己的思想。导师要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角色上,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更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的研究工作并提供现成的结论。要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广泛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中。一方面,学校要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并形成品牌系列,如“名人讲坛”、“科学讲座”等。这些名人学者的报告对于开发研究生的创造智慧和创新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也要组织本校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如参与“博士生论坛”、“学术论文竞赛”等活动,通过这样一些学术活动,既能营造校园的创新文化氛围,也可激发研究生自身创造欲望和创新能量。

(二)创建有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校园环境

为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解决现实经济活动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可努力创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条件和环境。

1.设立专业实验室。

学校应设立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室,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的研究生,设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软件开发实验室、国际会计互联网实验室等,研究生可利用实验室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2.建立创业培训中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必要提高研究生应对各种就业环境的能力。而通过建立创业培训中心,可加强研究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基本素质训练,使其从专业知识到心理素质都能符合社会对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

3.建立相应的校园网络体系。

文路能力范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会发展和壮大的,相反,如果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民族,最终会超越其他的民族而强大起来。所以我们国家提出来,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计算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并且其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所以与那些传统的学科相比,教师对其掌握也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运用启发式的创新教育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具有难以掌握,且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有的时候还没看懂、学会它,它已经过时了,又有新的知识和技术出现,所以要用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方面。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辅助工作的工具,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可以了,如果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研发和创造,那是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工作,与大多数人无关。孰不知,计算机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就像我们离开了水、电不能够生活和工作一样,离开了计算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陷入一团糟。所以掌握相当的计算机知识,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人士的事情,而是新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2.教学手段方面。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本教材、一份讲义,一支粉笔,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计算机学科的特性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造成那种课堂上好像听懂了,下课后好像不懂了,用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的结果。

3.教学经费方面。国家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原因,办学要兼顾到教、学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等,既要保证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又要给他们的生活、安全等提供保障,等等,学校承担着他本来不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再加上本来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就不足,一直没有达到《教育法》里法定的国民生活总值的比例。所以学生的学习设施、实验设施等相对不足,学生的学习实践环节一再被压缩。这一问题在计算机学科的学习中矛盾更为突出。

二、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要拘泥于一种答案,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不只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在这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运用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计算机技术和功能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增强,计算机可以说渗透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介绍学生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以及向学生描绘计算机未来可能具有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到计算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告诉他们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他们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未来的欲望,培养其创新能力。

四、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五、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六、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进行编辑文字,是在Word中,还是在记事本中,或是在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而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文路能力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价值;路径

1引言

“社团”,即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指出:“社会团体是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科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上的人文。”[1](P10)较之聚合功能与服务功能,社团的教育功能被关注较少。高校文学社团,就是以人文教育功能为主的社团组织之一,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更需要解读校园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探索校园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路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稳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思维创新的思想阵地。

2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

“社团组织的活动可以丰富成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成员的基本技能,促使其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社团最基本的功能。”[2](P61)高永会(2008)在阐述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时提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包含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方法教育等四方面内容,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1](P13-14)下面我们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育人目标和办学实际,从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2.1人文知识教育价值。文学社团作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平台之一,其人文知识教育价值就是文学社团活动内容的直接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通过举办文学讲座、征文比赛,文学刊物,组织社团会员参与文学名著赏析沙龙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二是提升传统文化修养。通过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具体社团活动主题,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兴趣。三是强化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征文、微信推文策划等文学创作活动以及集体、公开地修改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将文学创作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实现文学社团的人文知识教育价值。2.2人文思想教育价值。“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培养社会公民的功能。”[3](P41)文学社团的人文思想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体现在社会公民的思想培育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陶冶思想情操。职业院校的人文类课程一般仅限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大学语文和一些专业文化课程。文学社团组织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以优秀例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思想状态,理性面对技能学习中的精神面貌,在相互对照、扬长避短的过程中,提炼、领悟个性化工匠精神内涵,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展示当代职校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二是构建美好人生。职业院校人文课程大多以知识性理论目标为主,文学社团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阵地之一,其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活动可以凝聚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领悟、内化文学世界的美好情愫,并落地到生活、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构建自己的美好人生。2.3人文方法教育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学社团的人文方法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读写能力。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极强的实践活动,而文学社团开展的日常活动以文学创作活动为主,以读写能力为代表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主要人文方法教育价值之一。职业院校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弱,阅读写作能力大多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仅仅依靠语文课程教学,无法在实质上培育学生的读写能力,文学社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人文方法教育价值在高职院校中显得尤为重要。二是提升可持续素质发展能力。文学社团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使学生逐渐养成站在技术本身之上思考问题,站位高远而勇于探索的逻辑素养。这种思维方法和能力既可以指引学生的校园求学之路,又可以时刻提醒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技能基础上融入人文艺术元素,成长为与当代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社会主义技能型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知识教育价值、人文思想教育价值、人文方法教育价值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知识、思想、方法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文知识教育价值是人文思想教育价值与人文方法教育价值的基础;人文方法教育价值是人文知识教育价值与人文思想教育价值的目标;三者共同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人文育人目标。

3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路径创新

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路径,即实现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价值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我们立足高职院校办学实际,从创新社团管理方式、创新社团刊物栏目、创新社团活动载体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的路径创新。3.1创新社团管理方式。社团管理方式是否贴合校情、生情,是否与时俱进,对于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价值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宣传理念、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是社团管理的关键问题。3.1.1创新宣传理念。社团吸引力是校园社团发展的稳定剂,而宣传理念到位是提升社团吸引力的核心。我们要果断摒弃过时的传统宣传理念,打造特色传播内容,推出贴合学生的宣传理念。一方面,要注重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结合,实时动态与重大节点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团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以及重大成果展示、新媒体公众号推文等,进行社团文化宣传。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例如,可推出社团吉祥物,开展与兄弟院校文学社团联谊活动,等等。3.1.2加强队伍建设。(1)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在文学社团发展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其队伍薄弱使很多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发展陷入尴尬境地。高职院校应通过广泛动员、加强师资培训、落实社团指导教师激励政策等方式,建立以中文、思政教师为基础,以专业教师为辅的指导教师队伍,实现指导教师“不断层、不缺位”的良好局面。(2)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在高校文学社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是高校文学社团管理的主要力量。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影响高校文学社团“寿命”的长短。我们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实际,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学生干部个性化管理制度,通过人格测试、集体培训、谈心谈话等方式将学生干部选拔、培训与学生思想政教育联系起来。3.1.3形成新、旧媒体合作机制。信息化时代,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成为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开展活动的优选载体,但我们在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报纸、杂志等旧媒体的价值,要不断摸索新、旧媒体的优缺点,形成新、旧媒体合作运行的良好机制。以笔者学校为例,文学社团的作品既发表于学校校报和社团文学刊物,也择优在校园QQ、微信公众号推文中;文学社团的优秀社员也是校园新媒体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新、旧媒体合作运行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3.2创新社团刊物栏目。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刊物可在借鉴传统文学社团刊物栏目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技术背后所隐含的人文因素,使枯燥乏味的技术操作充满丰富多彩的情感和关怀,”[1](P15)并将这种人文因素融入刊物栏目设计中,引导学生将文学活动与日常学习、生活建立更紧密、更广泛的联系。例如,可设置摄影作品栏目“技能之光”,展示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可设置日志创作栏目“技能日记”,发表学生技能学习心得体会的文学性表述,以600字左右的短文为主;可设置时事讨论栏目“我为和谐社会建言”,征集师生关于时事新闻的观点看法,优先采纳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稿件;等等。通过加强校园文学刊物栏目与技能学习、社会时事的联系,引导学生加强对技能学习和国家社会的关注,打造适应高职院校办学实际的文学刊物,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大语文”育人功能。3.3创新社团活动载体。创新社团活动载体是高职院校文学社团人文教育路径创新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们主要探讨新媒体和第二课堂两种载体。3.3.1新媒体。为了适应时展需要和学生对于新兴媒体的浓厚兴趣,新媒体成为高职院校文学社团的活动载体之一。例如,建立社团公众号,将优秀稿件与推文主题相结合,不定期推送,既可扩大读者范围,又可在留言区收集真实评价,促进社团作品质量的良性提升;制作文学鉴赏、文学创作、摄影技巧等微讲座,通过“云课堂”等新媒体开展社员培训,使学生在宿舍也能进行人文素质提升。3.3.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的育人手段之一,主要利用课堂教学以外的理论学习、阅读写作、志愿服务等校园活动进行实践育人,一般采取学分制。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可采用这一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并将其纳入第二课堂管理,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和文学创作(以读书笔记为主)的积极性,辅助文学社团实现人文教育目标。

4结语

高职院校文学社团在知识、思想、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人文教育价值,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社团管理方式、创新社团刊物栏目、创新社团活动载体等路径创新实现文学社团的人文教育价值。此外,在发展文学社团过程中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媒介素养,如何形成“传帮带”发展模式,等等问题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讨的论题。

参考文献

[1]高永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10-18.

[2]冯昭昭.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58-62.

文路能力范文篇9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抑制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发展。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写作基础薄弱,从而影响其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的接受情况;高职教师教学动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仍使用填鸭讲解的方式;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对学生个性特质的关注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关注教学本身所要求的内容,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培养。下面,就以上四个方面,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生写作基础薄弱

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许多高职学生的写作基础相对薄弱,这是因为高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前期写作技巧的理解不足,作文基础较为薄弱,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自然也无法写好,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掌握不足,同时对应用文写作接触较少,这就导致在高职阶段难以利用写作技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写作。

(二)教师教学动力不足

当下高职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案例讲解、技巧分析为主,这种单一化的口头教学,一方面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缺乏主动性。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会对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形成抵制情绪,对教学内容消极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另外,还有一些高职教师自身对于应用文写作的了解不深,虽然有心教会学生,但还不足以将正确的写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理解较为薄弱,缺乏合适的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除教师和学生本身态度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其中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于个性化发展的追求。在进行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受众——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成长的一代,当前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有着更为广泛的爱好,并乐于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培养其应用文写作能力时,可以将他们自身的特点与应用文写作课程相结合,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启发他们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掌握更多应用文写作技巧,并鼓励他们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反之,如若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予以相对的尊重与支持,将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消极应付的心态面对,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完成,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提高[2]。

(四)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思想与知识的输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写作基础知识,了解写作技巧,但是仍然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在文章中无法将写作的技巧与理论应用其中,使得文章质量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只是单纯理解表面含义,并未达到灵活应用、信手拈来的程度。其次,学生在写作中只知道运用技巧,而对于写作的本质——文章内容本身,没有深度的认识,在分析现象或问题时,只是浅层次的对其进行描述分析,并未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对此,高职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二、融媒体时代下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基于对目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首先,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其次,针对教学过程中针对应用文学习资源缺乏等问题,提出鼓励学校自主搭建应用文学习平台,推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对应用文系统学习的便利性。最后,针对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主体——高职学生,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教学,以期达成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目标。

(一)改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向来是推动教学结果提升的重要抓手,对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改善和优化,是推动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结合实践,本文提出以下三种改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方法:借助尾部整合教学内容、利用微信和微课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以及情景化教学的方式。1.借助微博整合教学内容微博是融媒体背景下的重要网络平台,不仅具有较大的用户体量,其高效的互动性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进行训练。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微博平台进行作业的完成,既可以方便教师及时评价,也可以通过其高效的互动性,了解他人对其质量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则可以综合他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微博上丰富及时的信息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索信息,根据信息进行应用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微博上差异化的思想和见解,又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壁垒,避免思维上的局限性,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和在学习思考过程中的参与感。2.利用微信与微课进行写作教学微信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除交流本身外,还存在诸多功能,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些功能将会对其教学方式产生进一步的丰富,对于高职学生应用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分享应用文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在群内交流。另外,微课教学也是应用文教学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课程引入,鼓励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对当日学习的知识有个初步了解,之后再在正式课堂中,进行详细的教学。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更加直观地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情景展示,要求学生按照特定要求结合视频完成相关应用文。3.采用情景化教学的方式情景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结果。对于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就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在实践中,教师若想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情景化教学的素材选择要贴近生活。素材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总结,也可以是鼓励学生搜集他们认为的优秀文章进行分享,并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另外,在遇到演讲稿等题材时,教师可先播放经典演讲,根据其内容、背景以及演讲目标等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其类型的理解。二是,对收集的案例要及时进行更新,尽可能采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3]。

(二)学校开发应用文教学平台

互联网时代虽然信息资源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本文所提到的应用文写作为例,专门针对应用文写作而建立的教学平台较少,同时质量参差不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可以针对应用文写作这一问题搭建一个平台,鼓励师生在此互动交流以及自主上传学习资源,如课件等。同时,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立不同的里程碑和成就管理模块,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此与学生进行多对一的交流,促进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有针对性开展教学

应用文的种类较多,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使学生应用文能力能推动其在之后职业道路上的发展,体现各个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便将来在工作中科学应用。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会较多接触工作报告、会议纪要等内容,所以应对这方面的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其他专业亦有各自的偏向,因此需要对学生开展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针对性教学。另外,就学生个体而言,针对性的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从而提升其在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能力。1.系统性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各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上满足社会需求,以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例,就需要针对当前学生的能力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就写作本身而言,最关键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文章立意的基础,也是分析问题深度的决定性要素,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要从本质上提高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就需要首先从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开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写作之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写作看法,而后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情况进行科学引导,而后再让学生开始写作。要注意的是,写作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需要学生经过多次练习,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次指导,方能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全面性提高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方针里,通常更加重视培养技术应用型。对于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从写作技巧方面下手,与其他技术不同,在掌握写作方面的技术后并不能达到显著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所以,为达到实践应用的结果,就需要全面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综合能力,包含表达能力在内的诸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辩论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更广博的知识面,从而促进其在学习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锻炼写作综合能力,为其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3.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思路教师要在教授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初期,重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同时就写作本身而言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但是却不能帮助他延伸出新思路,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所以在教师教授过程中,需注意发挥学生个性化思路,鼓励学生形成独到的见解,并对写作提升兴趣,最终不断推动其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引入融媒体平台的技术操作知识,师生互动实践性更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更见效果。在融媒体背景下,高职教师拥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互动平台,在实践中应积极应用这些手段,推动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巨欢乐.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200-201.

[2]彭琦.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20(5):216.

文路能力范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论文;问题;调查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1]。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文献检索、试验设计、试验工作的准备与开展、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分析等工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总结、凝练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科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大学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的一次阶段性总结,还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一次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作为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是其研究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近期,教育部多次强调把好“毕业关”,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里,上到教育部门下到各所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都十分重视,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我国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以及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实习过程和论文的格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4]。毕业论文作为高校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阅,毕业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往往是本科生印象最深刻、掌握最全面的一部分内容,甚至会影响毕业生以后的考研方向、就业路径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5]。毕业论文撰写期间是毕业生“近距离”感知所学专业、增加个人实践经历的“黄金期”,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但是,大学生毕业前一段时间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此时还要分出部分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有的大学生甚至忙于实习,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兼顾这三个方面[6]。调查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还仅是完成任务的态度,缺少一定的逻辑思考与创新精神[7]。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态度不认真,对教师的要求不以为然,进度滞后,有的学生仅是将相关文献进行粘贴拼凑,导致论文前后会自相矛盾、错误百出、内容空洞、文法不通、结构混乱,给指导教师带来繁重的工作负担[8-9]。毕业论文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二者缺一不可[10]。但是,部分指导教师反映毕业生撰写论文时态度消极,投入的精力少,论文水平低;同时有部分学生反映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态度不积极[11]。总体来说,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问题较为严重,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其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就业、考研、学风等众多因素,而且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往往与学生找工作、考研等时间相冲突,直接导致毕业论文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2],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及时解决毕业论文的质量恶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想找到有效的对策,必须先客观地深入调查清楚问题根源所在,在全面分析关键原因的基础上,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本调查针对农学类本科毕业生与指导教师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和存在问题,基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展开,以期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策的找寻提供参考。

1调查内容、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在河南农业大学进行,调查对象为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及指导教师,围绕当前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线上(通过微信、QQ和朋友圈发放)和线下调查问卷同时进行,对其进行调查,线上与线下调查内容均相同。线下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线上共回收100份学生调查问卷;线下向指导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师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1)大四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影响着其论文的质量。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师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较为重要,说明大部分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态度积极,但还约有10%的师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没有必要,这些师生可能会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体氛围产生影响,见图1。(2)撰写毕业论文是利用科研手段对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试验论证、讨论分析,然后通过推论,最终形成书面试验报告的过程。它的存在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锻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技能,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各类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检查自身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调查显示,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自身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或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的学生约占80%,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对自身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或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的教师约占70%,说明师生基本认可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作用,见图2。(3)高质量的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近年来,各大高校将率引入本科毕业论文的检测之中,这也体现出高校对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调查显示,约80%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认为对其要求应较为严格或者非常严格,也可说明学校和师生对毕业论文的严肃性有深刻的认识,见图3。2.2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1)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花费的时间超过20d,而有不到10%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间在5d之内,见图4;有近70%的学生每天花费4h以上时间进行论文的撰写,只有不到10%的学生每天仅花费1h左右的时间撰写论文,整体来说花费的时间还是有些不足,见图5。(2)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论文直观反映了一名学生的各项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语言能力差和学术思想缺乏(70%~80%),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才能解决。毕业论文选题是进行论文撰写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着论文质量[13]。一般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类选题多已论证经过,不会存在问题。但学生缺乏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导致36%的学生写作时出现认识的偏差或选题不合理,这可能与毕业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程度不深且经验不足有关,这也使近70%的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同时,论文格式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环[14],但仍有31%的毕业生在论文撰写格式方面知之甚少,见图6。(3)论文有着严格的结构和写作要求[15]。调查显示,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方法掌握程度,有近50%的毕业生缺乏撰写论文的技能,更有7%的学生根本不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格式严谨的毕业论文,仅有20%的学生准确地掌握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从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来看,超过70%的教师认为毕业生不了解如何撰写一篇格式规范、结构完整的毕业论文,见图7。(4)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生第一次撰写论文,必定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充分指导,进行多次的交流。指导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完成试验,还需对学生论文写作进行总体的把关,从而让论文的语言、结构、内容等方面更加准确。通过调查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联系频率得知,在学生方面,超过40%的学生和导师联系较少,更有14%的学生基本不和导师联系;在指导教师方面,有40%的教师认为学生与其联系需要自己的及时督促,60%的教师认为毕业生和自己联系频率很低,只有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会经常频繁地和自己交流联系,见图8。

3讨论与结论

3.1撰写毕业论文是必要的,师生对撰写毕业论文态度积极。本科生毕业生需经历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积累经验和提高科研能力,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作用在调查中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师生均认为毕业论文是以科研促学习,在文献检索时可接触学科前沿动态,能深入了解学科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并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可使其尽快适应研究生学习,避免走太多弯路,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都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经验,以尽快投入试验,产出质量更高的试验数据和论文;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可以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施展才能,同时,工作单位也希望新入职的本科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这有利于企业取得科研成果或专利,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毕业论文写作属于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地位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系统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师生都有着清楚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学校的要求应越来越严格。3.2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师生虽然都能认识到毕业论文的作用和重要性,并积极面对,但是,论文质量却并不乐观,调查显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3.2.1毕业生缺乏写作论文的基本技能。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下降,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如文献检索与整理、结构、表达、格式规范等)存在着严重的欠缺[16]。撰写毕业论文并不难,但是写出结构规范、内容准确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并不容易,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态度不重视或指导教师要求不严格,而是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写作技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不会查找资料,许多学生不知能从哪些渠道获取有用资料,也并不清楚自己的论文选题应该查阅哪些相关资料。第二,不会运用资料,查阅到有关资料后,不能透彻地理解并正确地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导致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断章取义或所引用的材料不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等情况,甚至出现有的学生为了凑篇幅而任意引用原著或别人观点的现象。第三,论文格式不规范,不懂得写作论文的基本格式。第四,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不能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理性分析,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影响论文质量的突出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开始论文写作前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教授论文写作的思路、技巧和要求,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这些技能对毕业论文写作和此后的研究生学业以及工作后的科研创新都至关重要,应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3.2.2准备时间短,教师指导少参与本次调查的每一位教师都强调了扎实专业知识和积累学术素养的重要性,也准确地指出了当前学生科学研究基本素质训练的缺失。毕业论文写作不同于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态度不可取,如果投入的时间不够就很难写出质量过关的论文。一般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是从大四开始,理论上一年时间足够学生进行毕业试验的开展和论文的写作,但毕业生各种事务繁忙,大四上学期忙于复习考研,下学期又忙于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难以保证在毕业论文上投入充足的时间。而论文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写出一篇高水准的毕业论文,不应从大四才开始准备,应该从大二或大三就开始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尽早开始进行试验,准备论文写作。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导教师引导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但一般本科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科研帮助价值不大,教师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其无法将过多的精力用于指导实习生上,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应该强制性要求师生增加见面交流次数。而且实习生在严格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帮助指导教师处理一定的科研工作,使学生能系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进行社会调查或样本分析,检索和利用图书资料,操作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大学毕业后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基础。

4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