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4:14:55

通信

通信范文篇1

近年来,我省防汛通信传输设施被人为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长江堤防干线光缆的损坏给长江防汛调度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省防指特别要求各地做到:

防汛通信线路及其附属设施是国家水利(防汛)的重要基础设施,担负着防汛抗灾指挥调度和处置水突发事件信息传输等重要任务,其安全和正常运行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定,自觉履行保护防汛通信线路设施安全的义务,维护正常防汛通信秩序。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防汛通信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凡在防汛通信线路附近施工的单位,必须事先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堤防管理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对未经审查同意且未签订保护通信设施安全协议,擅自施工导致阻断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领导以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损坏防汛通信设施的,应立即停止损坏行为,恢复原状,赔偿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违章施工导致通信线路阻断的,同时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通信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应急通信;应用

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可远距离通信的特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在应急通信中应用可充分发挥出数字微波通信的优势,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效性、准确性,及时将信息传播于外界。

一、数字微波通信的基本概述

微波为电磁波的一种,波频在300MHz~300GHz的范围,波长在1mm~1m区间。微波通信,指的是将微波作为载体经空间电波携带信息的无线通信,若是携带信息为微波信号可模拟微波通信,反之携带数字信息即为数字微波通信[1]。时分复用技术能够利用数字微波通信,在多路数字通信体系中运用效果较好,模拟微波通信会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微波通信能模拟微波通信,一般在传输电话通信、数据、图像等中应用。

二、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特征分析

1、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特征。为使信号传输通道能被有效利用,传输技术多经多路信号共用相同的信号通道。而数字微波通信为采用时隙位置分列传输信号,可简单理解为一个信号通道分离多路的信号,传输信息频宽、一个信号通道频宽进行比较有较大差异。这时为实现节省信道资源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运用多路分离技术处理。与此同时,数字微波通信信息传输可经微波通道直线传播,在海拔有差异、地矿复杂区域应用均可获得较好的通信效果。2、数字微波通信保密性特征。数字微波信号、数字信号相比较,在加密方式、消耗人力、物力,以及加密设备等方面比较,差异性均存在[2]。究其原因,和数字微波通信附有方向性非常强的天线设备存在联系,所以可获得准确的信号发生源捕捉信号、接收微波信号,如此一来不但利于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而且能够避免发生微波信号传输构成干扰的情况。3、数字微波通信抗干扰特征。和模拟微波通信系统作以比较处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于数字信号存在可再生的特点,因此能防止发生在信息传递过程对线路造成干扰的现象,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通信期间数字通信系统中继站数字滤波能力较强,而这也是型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的根本原因。4、数字微波通信硬件固态化、集成化特征。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模拟微波通信系统,在硬件固态化、集成化方面实行比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可将各功能整合,提高微波通信传输能力的方面。实际传输时,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空间占用较小,因此能有效节省通信系统成本,降低于集成设备中传输能量的消耗。此外,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非常强,于数字微波通信下传输信号发信功率<1W,节能效果较佳。

三、数字微波通信于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情况探析

应急通信中应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强、反应速度较快、维修简便,对于系统故障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需要注意的是应急通信多面对的为突发事件,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反应速度的要求非常高,故此组建数字微波通信网络的过程需提高通信的速度、反馈速度。构建系统时,应合理配置对应监控系统,目的为及时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加以监控,作出相应的系统反馈反应。同时需合理设置配套的管控系统,以便不断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及安全。1、有效构建信息反馈网络。为有效发挥出应急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最大作用,可通过利用系统容量、频带建立信息反馈网络,实现数字信息交互的效果。若想获得及时将突发事件反馈于上级的效果,除了对应急反应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同样极其必要,以便联系具体情况立即通过对应措施处理,降低对人员、环境的不良影响。2、合理建立信息平台。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中,构建信息平台能及时使救援者于外部发出救援的信号,便于信息在第一时间被不同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接收,开展救援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性。3、数字信息监控方法。因为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所以实行抗震救灾不良环境下应用数字微波通信,有助于保证救援现场数字信号的稳定性,经远程摄像将通信信息传输于救灾指挥中心,促使指挥人员能经过数字信号传输现场图像,作出相应的指导[3]。

应急通信中运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有助于实时传输、反馈信息。与此同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信息通信、传播的方式较多,便于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救援信息传播于不同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为更好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景小燕,王晓娜.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9):189-189.

[2]夏志飞.卫星通信技术在人防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7(7):165-165.

通信范文篇3

关键词:扩频通信技术;通信;频谱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通信的稳定和安全不仅对经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隐私保护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通信建设中,需要重点强调通信的稳定与安全建设。从过去的通信发展来看,在技术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在提高,但是通信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引发了不少信息泄露事故,不仅造成了行业损失,也引发了社会恐慌。扩频通信技术在军事保密和电子对抗系统当中应用,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所以在近年来的通信建设中,这种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通信技术不断在民用领域实现扩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积极的研究扩频通信技术在社会通信当中的使用,这于技术研究以及技术推广而言有重要的作用。

1扩频通信技术分析

扩频通信技术在目前通信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具体了解扩频通信技术,这对于该技术的使用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资料总结来看,所谓的扩频通信技术具体指的是展频谱通信技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对此种技术做深入性研究,其就有三方面的突出特征:(1)其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2)该技术的带宽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3)该技术在具体的利用中,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可以还原出被传信息。具体分析这种技术,该技术在利用中的信道容量公式为香农公式:即C=W×Log2(1+S/N)。在这个公式中,C表示的是信息的传输速率,S表示的是有用信号功率,W指频带宽度,N指的是噪声功率。基于具体的公式可知,要想有效的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主要的实现途径有两个:(1)对带宽进行加大;(2)提高信噪比。换个角度做解释,当信号的传输速率C处于固定情况时,信号带宽W和信噪比S/N能够实现互换,即增加信号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当带宽增加到一定程度,允许信噪比进一步降低,有用信号功率接近噪声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之下也是可能的。扩频通信就是用宽带传输技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这就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2扩频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扩频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当中的应用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其的具体应用优势以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这于认知该技术,了解技术优势而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的技术概述中得知,扩频通信技术的抗干扰等能力比较强,所以在CDMA通信中,其得到了重要的应用。所谓的CDMA,其具体指的是一种以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为基础的多址接入通信方式,对这种方式做具体的研究发现其会给每个用户进行扩频码片的分配,而这个扩频码片本身具有比较良好的自相关性,弱互相关性也比较的突出,利用该码片,信息信号的承载以及编码等可以实现[2]。在接收端,接收机使用具有相同规格的扩码片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对其进行转换,使其成为原始的带宽信号,而其他用户的带宽信号则保持不变。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该用户为随机码序列与其他用户伪随机码序列的互相关性比较的小。为了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做有效说明,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假设每一个信息比特利用3比特的扩频码片,在进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过程中,每一个信息比特会和扩频码片进行异域操作,在经过此操作之后信号会被传送出去。使用3比特的扩频码片,三个信息比特就会变成9个连续性比特。简单总结即:当第一个信息比特“1”和每一个扩频码片“010”进行异域,此时会产生比特序列“101”,“101”会代表信息比特“1”被传送出去,之后,信息比特“0”又会和每一个扩频码片“010”进行异域,在易于操作完成后会得到比特序列“010”,而“010”会代表比特序列“0”被传送出去,以此类推,信号被接连传送。因为扩频码片在进行信息比特传递的时候增加了冗余位,所以接受机在进行数据接收的时候,即使是原始数据遭到了破坏,其也能够基于异域操作规律对数据进行恢复[3]。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恢复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具体恢复的结果和扩频码片长度以及被破坏的数据长度有显著的关系。从通信的目的来看,如果能够实现数据的恢复,那么数据重新传输便不必进行。如果接收机在信号接收时不知道扩频码片,其便不能够正常的接受信息,而且在接收信号的同时,其会表现为低功率的宽带噪声。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直接序列扩频在军事通信当中利用的比较广泛。上文对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以及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优势明显。而目前的CDMA正是利用了这种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实现了多址接入方式的构建,所以CDMA具备了比较显著的优点,其具体可以表现在了四个方面。(1)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扩频信号之后,系统遭受干扰的概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在对抗多径干扰方面,通信系统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加强。(2)扩频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非常的低,其在单位带宽当中的功率较小,所以对于一般的非扩频通信系统,其几乎不会产生干扰,所以其能够与其他的信号传输共用同一频段,这有效的实现了频带利用率的提升。(3)保密性较好。利用此种通信方式,具体传述的信号只有在了解扩频码片的规格或者是指导信号的扩频码片接收机才能够实现信号破解,所以此种通信方式的利用有效的解决了通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4)这种通信方式有着更低的拦截率,因为其功率谱的密度比较的低,扩频信号很难被恶意的接收或者是检测,所以其被拦截的几率比较的低。提到CDMA,必须要对目前社会中广泛利用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分析。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具体发展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指的是提供模拟业务的一些无线系统。在此系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其他的几类移动通信系统,这些系统在进行系统容量提高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利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基于这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利用的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是其对传输存在着明显的限制,其只能够传输比特率比较低的数据,比如语音、传真等。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多媒体资料以及影音图像的传述广泛需要,所以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出现了3G移动通信。3G移动通信有效的改善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问题,但是在通信速度方面以及质量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基于此,我国基于3G移动技术做深入性研究,由此出现了目前被广泛利用的4G移动通信。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具体的总结发现,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开始,CDMA便被广泛的利用。虽然在目前,还有其他的网络模式,比如GSM以及GPRS技术等,但是其均无法取代CDMA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CDMA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比较突出。

3结语

通信范文篇4

1光纤通信技术内涵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借助高频光波,借助光纤的通信媒介进行信号的传递。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光纤技术进行通信操作,也要着重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特征。不仅能保证低损耗,也能提高整体传导速度,确保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实现信息和数据传输项目的实际需求。而从19世纪到当下,光纤通信技术也实现了多样化发展,不仅传播速度有所提升,整体容量也翻了一万倍之多,真正实现了技术和市场内行业的融合,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发展背景。

2光纤通信技术要点分析

在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过程中,要对技术模型的运行要点进行统筹分析,确保技术处理效果和应用模型的有效性,也为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2.1光纤通信技术要点之光纤连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管理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处理,正是基于此,光纤通信体系中,光纤连接成为了信息高速管理和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连接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预计传播方式,在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处理效果符合预期。需要注意的是,在光纤通信技术中,宽带主干线路的传播效果是非常关键性的项目,对于用户最后光纤连接方式产生影响。正是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人们能在借助光纤通信提高上网速度的同时,真正体会高速信息的传播效果。由于光纤通信技术的接入口位置不同,其实际应用结构也分为FTTB模型、FTTC模型以及FTTH模型等,其中FTTH模型能实现光纤到户,借助光纤宽带的优势和特征,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实效性的管控模型,能在保证宽带连接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2.2光纤通信技术要点之波分复用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中,波分复用技术是现行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模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光波频率,借助单模光纤低损耗区的宽带资源,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并且结合低损耗趋势,将其发展为不同通道。其中,将光波作为光纤信号的传递媒介,实现整体信号传输和管理模型的综合性升级,并且借助复用技术对不同波长承载信号的光纤结构进行分析,由于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后,能借助一根光纤实现多线路信号传递。

3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通信技术分析

正是基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模型,在实际管理机制和项目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要进行综合性分析。本文以铁路运输项目为例,对其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的路径进行了集中分析和阐释。值得一提的是,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能在优化传播速度的同时,保证传播质量符合需求。目前。铁路运输通信系统中,光纤通信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PDH阶段,最开始使用的PDH技术铺设的是短波光纤,实现了二次群系统的开启和维持。例如,大秦铁路通信系统中,就将八芯单模短波光纤应用在重载双线电气化项目中,主要使用的设备是36Mb/sPDH二芯结构,实现了车站和区域网络通信的便捷化升级,为设备管理结构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正是基于此,也实现了铁路通信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从传统的通信模式转变为光纤通信结构。由于这一成功转型,实现了整体技术结构和项目的综合性升级,也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管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效果的综合性优化。第二阶段是SDH光纤通信系统运行阶段,由于整体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更加的完善,在实际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能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机制中的不足,也实现了整体铁路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在实际技术应用体系中,SDH光纤通信技术能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不仅仅能简化网络体系中的支路字节,也能创造不同设备互联网的互联。SDH光纤通信系统能实现更加系统化的自我管理,保证信息传输和通信的完整程度,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完整管控模型,确保通信功能和安全得以全面提高和系统性优化。先进的SDH光纤通信技术将有效替代传统技术模型,保证应用效果的稳定性。第三阶段是DWDM光纤通信系统,在技术建立过程中,技术特性逐渐增强,能借助单模光纤宽带分析实现损耗降低的目的,并且保证发送端光发射机同时发射不同稳定度和精度的波长光信号,在信号放大后,实现信号传输,借助信号分解功能,保证技术优势得以全面升级。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DWDM技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传输速度,并且保证信息传输容量符合标准,为信息升级和项目管理提供便利,也为铁路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满足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实现信息的更稳定化传播和升级,保证信息管理效果和同时优化信息服务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管理模型和控制措施进行统筹分析,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也为技术结构的发展以及进步提供动力,确保技术应用效果和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升级,实现通信技术模型的综合性优化。在光纤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克服相关问题和困难,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光纤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曲艳 单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钺,赵毅.光纤通信技术在工业电视上的应用[C].第二十六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00-203.

[2]邱琪,宋玉娥,阳树宗等.空间站信息系统与光纤通信技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29(04):365-368.

[3]张韬,尹项根,刘革明等.GPRS技术在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610-1613.

[4]刘锋,潘永湘,毛芳仁等.基于GPRS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终端的设计工程与实现[C].2014全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2014:178-182.

通信范文篇5

1.1应急通信的定义

应急通信是指在出现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实现通信的机制。应急通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全新的新技术,而是各种通信技术、通信手段在紧急情况下的综合运用,其核心就是紧急情况下的通信。应急通信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涉及管理方面。应急通信由于其不确定性,对通信网络和设备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这些网络和设备从技术方面提供了通信技术手段的保障。但在管理方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场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协调调度最合适的通信资源,提供最及时有效的通信保障。应急通信网(EmergencyCommunicationNetwork,ECN)是指为应对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或公共事件而快速建立的临时性通信网络,为救灾组织及人员保证通信畅通,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损失、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ECN主要用于遭受地震、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发生突发事件或恐怖袭击事件中[2]。

1.2研究应急通信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是一个灾难多发、频发的国家,特别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这些灾难,既考验了通信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也考验了通信网络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我们逐步意识到只有在平时完善应急通信体系,达到应急通信保障的要求,才能在紧急关头发挥它的作用,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应急通信系统是为满足各类紧急情况下的通信需求而产生的,而自然灾害、卫生事件、尤其是社会事件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地点和规模都无法提前预知和准备,各类紧急情况具有如下共同特点:需要应急通信的时间一般不确定,人们无法进行事先准备,如地震、海啸、火灾、台风、泥石流等突发事件;需要应急通信的地点不确定;进行应急通信时,需要什么类型的网络不确定[3]。

1.3应急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给相关国家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应急通信涵盖的应用面相当广泛,除了公众安全、抢险救灾之外,还有战备通信等。在战争中,占领或摧毁敌方的通信设施是获取胜利的重要环节这一,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的应急通信要使用自己的应急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电应急通信技术,是应急通信的主体和核心,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并根据我国应急通信的实际情况,发展我国的应急通信技术。

2卫星通信概述

2.1基本概念及原理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地球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海洋和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1]。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大部分构成的。通信卫星实际上就是一个悬挂在空中的通信中继站[2]。它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只要在它的覆盖照射区以内,不论距离远近都可以通信,通过它转发和反射电报、电视、广播和数据等无线信号。静止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静止卫星配置的几何关系从卫星向地球引两条切线,切线夹角为17.34°,两切点间弧线距离为18101km,在这个卫星电波波束覆盖区内的地球站均可通过该卫星来实现通信。若以120°的等间隔在静止轨道上配置三颗卫星,则地球表面除了两极未被卫星波束覆盖外,其他区域均在覆盖范围内,而且其中部分区域为两个静止卫星波束的重叠地区,因此,借助于在重叠区内的地球的中继,可以实现在不同卫星覆盖区内地球站之间的通信[3]。由此可见,只要用三颗等间隔配置的静止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这一特点是任何其他通信方式不具备的。

2.2主要特点

卫星通信具有以下优点: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于多种业务传输;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通信电路灵活;机动性好;可以自发自收进行监测。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通信具有广播特性,较易被窃听;通信时延较长;通信链路易受外部条件影响;存在日凌中断和星蚀现象等[4]。

2.3应急卫星通信网

卫星通信是地球站之间通过通信卫星转发器所进行的微波通信。面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卫星通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小,卫星电话等通信手段可以作为抢险救灾临时通信的主要设备。在陆地等常规通信传输系统中断或其他通信线缆未铺设到之处,它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信息传递。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相对落后,若与发达国家交战,恐怕难以掌握制电磁权与制空权。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应急卫星通信网成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通信系统。在汶川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地面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成为信息孤岛,而卫星通信在这次的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灾区与外界的首次通信联络靠的是卫星电话,地面移动通信网的恢复靠的是卫星基站,现场采访、直播报道靠的是通信卫星和移动转播车,现场指挥靠的是卫星电话、应急通信车、背负式卫星通信小站,堰塞湖无人视频监测、灾区可视电话开通靠的是宽带卫星数据采集终端。[5]针对应急通信的需求,应急卫星通信网采用VSAT卫星通信、海事卫星等远程接入方式,结合集群通信、北斗卫星、视频会议等多种业务接入手段,提高应急通信能力。

2.4卫星通信技术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

汶川地震严重破坏了地面公用电信网,造成大面积通信网络的全面中断,该区域内原有的有线、无线等各种通信联络方式都无效,灾区的指挥调度和救援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卫星通信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种卫星通信车辆、VAST终端站、卫星手机等源源不断地进入灾区,为前线救灾构建起了卫星通信网络,实现灾后通信“四个第一”:即利用卫星宽带系统送出重灾区映秀镇的第一段视频,利用海事卫星从震区打出第一个电话,利用卫星传输链路,开通震后的第一个移动基站,利用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和海事卫星电话,协助建立起第一个临时应急通信指挥系统。[6]在汶川地震中,海事卫星和北斗一号卫星通信系统得到了比较多的应用。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各级政府和相关救援部门使用各类海事卫星近438台,同时,还有一些相关应急通信队伍手中也拥有大量海事卫星终端。据估计,大约有2000部海事卫星设备为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提供服务。目前,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全球覆盖、全天候、可移动、全方位、带宽大等特点,主要业务种类有语音、数据、传真、视频传输等。地震发生后,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紧急沟通,为中国震区争取到了两倍于之前的信道资源,保证了灾区海事卫星设备和通信能力[7]。除海事卫星和北斗一号卫星通信系统外,鑫诺、全球星、铱星、中星等卫星通信系统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是我国绝大多数可以调用的、集中在灾区的卫星通信设备。这次抗震救灾活动证明了,卫星通信具有地面网络所不具备的备份性、广泛覆盖性和灵活性,不依赖地面通信条件,不受距离和地形的限制,不需要布设通信基站,在地面通信网络遭受破坏时,或在没有光纤、没有无线通信条件下,卫星通信仍然可以进行语音、数据和视频等通信服务,甚至在不具有电力条件的地方,也可保障应急通信的畅通。

通信范文篇6

光纤通信将光作为通信载体,通过光纤来传播信息,而且整个的传输系统所占据的空间面积也有限,因为其所构成材料的直径相对很小。光波在传播中,因为光纤之间的串烧很小,这样就有效防止了信息泄露或者被非法窃取的弊端。我们都知道光纤的主体材料为玻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因此,信息传播中的接地回路问题无需纳入考虑范围。而且光纤的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等,例如:光纤容量是微波通信传输的几十倍。而且光纤通信的损耗较小,在这一方面也要远远优于同轴电缆或者导波管。

2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将光纤通信网应用到电力通信系统中是一个难度系数大、浩大繁杂的工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力通信水平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现阶段不断变化发展的光纤技术被普及利用到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光纤复合地线与相线最为典型。

2.1光纤复合地线

在电力传输系统中,其中的地线中带有一些光纤单元。他们一方面能够发挥地线的应有功能,另一方面也具备光纤材料的各种优势特征,方便安全稳定,无需特别的维修与保护。然而,这一线路仍然有另外的弱势特征,就需要所需成本投入较大。因此,这种类型的光纤通常可以用在建设新线路与改造旧线路。光线复合地线一方面能够保护电线系统,防止外界的自然或者非自然破坏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传播中的数据信息加以充分利用,以此来达到架空地线的各种标准需求。

2.2光纤复合相线

是指光纤单元复合在输电线路相线中的一类电力光缆。它能够有效防止架空线路受到阻碍或限制,以此来防止雷击的破坏,而且相线的运行也能够更好地确保地线以绝缘形式运行,这样就更加有效地节省了电力电能。

2.3自承式光缆

这一光缆具有不同的分类类型,例如:金属自承式与全介质自承式。前者的光缆结构相对单纯、简明,而且所需的成本投入也相对较低、在整个的系统运行中也无需将短路电流或者热容量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正是因为这一光缆具有以上优势特征,才使它们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发挥;后一种光缆的密度小,质量小,直径也小,具有全绝缘构造,而且也还拥有比较稳定的光学特征与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停电中所形成的损失,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光纤原料。

2.4电力特种光缆

它属于一类性能与特征相对特别的通信光缆,是以线路杆塔资源为基础来支架建设起来的。具体的种类包含:MASS/OPAC/ADSS/OPGW等等,其中后两种从现阶段来看使用最普遍,这是因为安装形态以及自身构造相对特殊、复杂,这种光缆不容易遭受外界力量的损坏。这种材料的光缆自身的成本比较高昂,然而,因为这一系统是在电力系统本身的线路杆塔上开展施工的,因此,也能够很好地节省成本投入。OPGW光缆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不会被轻易盗取。而且其通信的质量也相对较好。具体的优点体现为:信号传输损耗度低、使用周期长,维修与重建频率低等等,然而对应的缺点表现为:不能经受雷电的攻击。ADSS类型的光缆则能够用在长跨距以及强电场中,它对铁塔也不会带来负面作用,而且自身属于质地较轻的绝缘介质,这一类型的光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被维修与维护,而且在安装中也不必切断电源,不会为人们带来停电的不便。

3总结

通信范文篇7

【关键词】公务舰船;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1引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海洋船舶的推广和应用,使我国公务船舶通信设备整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无线移动通信网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有线固定通信网,不仅能同时传送语音及数据信息,实现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互联,其技术标准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传输更稳定。进一步研究通信技术、通信设备问题,制订具有一定先进性的通信设备配备,规范配备要求,提升通信水平,使公务船舶通信能力真正适应日益繁重的海上管理工作需要,适应海难救助、抢险指挥的紧急通信要求,适应现代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公务舰船通信设备的现状,分析研究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海洋管理的新形势、通信设备的新技术需要,使公务舰船通信具有语音、网络、数据传输、视频监控及多媒体传输等多种功能的通信系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务船舶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1]。

2公务舰船通信技术

通过对我国公务舰船通信设备的现状分析,了解公务舰船通信设备的情况,分析通信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可行性,本标准确定我国公务舰船通信技术要求。这些无线通信设备能提供中长距离语音无线电通信、全覆盖的卫星电话通信、短距离的公共移动通信,以及高速数据通信、自动识别、应急遇险通信等功能,完全能满足我国公务舰船的通信需求,并具有一定先进性。

2.1GPS系统在公务船舶中的应用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以达到定位和导航等功能,GPS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底座、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设备。

2.2GPS定位导航功能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GPS发展,GPS移动定位技术在公务舰船也得到了很大发展。GPS船舶定位导航系统包含通信技术、GPS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和GIS技术,能够达到多方面监管及应用,GPS定位建立非常简单,不需要建立基站,通信方式也和手机一样,只需船舶上安装GPS模块收集数据信号,中央处理单位对定位信号进行处理,然后传递到监控服务器上。

2.3GPS导航功能

GPS导航原理依赖全球定位系统,精准定位当前位置,并且能显示船舶的具体方位、前进速度、航行方向等动态的信息,辅助规划设计船舶航线等,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当前位置计算航程距离。2.4北斗卫星船载系统北斗卫星船载系统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北斗定位、短报文通信、兼容GPS卫星定位及海洋业务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卫星通信设备。该设备具有船位监测、船舶航行资料管理、渔区管理、紧急救援、短报文互通、进出港报告、遇险求助、航海通告、增值信息(如天气、海浪、渔场、鱼讯、鱼市等)服务及定位导航服务等功能。特别是向海上生产作业者及其关联者提供多种通信网络间的船岸、船间短报文互通服务的功能,深受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船舶用户的欢迎。对于进一步提高海洋作业生产的安全性,保障海上作业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加速海洋事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5AIS船载终端

AIS船载终端是AIS系统中船上部分的最小单元,船舶安装AIS船载终端是实现自动识别和避碰的基本要素。AIS船载终端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船舶周围通信范围内所有其他装备AIS电台的船只的国籍、船名、呼号、船位、航线、航速、航向、转向速度等航行数据和航行动态等信息,避免船舶碰撞,有效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目前,我国各海洋部门正逐步有序地为条件成熟的海洋船舶安装B类AIS船载终端,将AIS系统和全国海洋船舶安全通信网结合起来,提供海洋船舶的实时海上信息,实现对海洋船舶的动态和静态信息的收集、监控和管理,保障海洋作业生产安全。其有效实现了公务舰船自身的自动识别、避碰,保证公务船舶的航行安全。

3卫星通信设备

卫星通信设备包括海事卫星船载终端C/MiniC、M/MINIM和F/BGAN站、北斗卫星船载终端、气象传真接收机等。

3.1海事卫星船载终端(C/MiniC站)

海事卫星船载终端(C/MiniC站)是用于全球存储转发式低速数据传输的小型终端。船载C型终端采用全向天线,能在行进中通信。信息信道传输速率为600bps,支持数据、传真业务,但不支持电话业务。其广泛用于船舶管理、遥测、遥控和数据采集,例如位置报告、船位监控以及遇险报警等,以字符计费,通信费用很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

3.2海事卫星船载终端(M/MINIM站)

海事卫星船载终端(M/MINIM站)的主要功能有:语音通信、传真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信、移动分组数据业务(MPDS)通信、电子邮件/Internet、加密通信、船员呼叫等。其可支持数字电话(4.8kbps)、传真(2.4kbps)和数据(24kbps)业务,十分适合渔业执法船舶在陆地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盲区使用,并可作为其他通信设备的备份。

3.3海事卫星船载终端(F/BGAN站)

海事卫星船载终端(F/BGAN站)属于海事卫星船用宽带终端,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数据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宽带服务的速率可高达0.5M,电子邮件、互联网及企业内部网通过VPN连接共享传输速率高达492kbps,流媒体IP按需求确保数据传输速率高达384kbps,还可以灵活地根据自己的应用和实际情况选择数据传输速率。

3.4气象传真接收机

气象传真接收机具有接收通过卫星播发的天气传真图的功能,用于在公务舰船上进行天气预报,其是气象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水文气象资料是船舶安全航行的根本,是船舶调度和航线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公务舰船必不可少的航海资料。

4其他现代通信技术在公务舰船中的应用

4.1视频监控/采集系统

视频监控/采集系统主要部件有镜头和控制云台,通过安装镜头24h进行船体重要部位监视、图像录制,并根据工作需要,对录像的文件可以进行查询、回放等,可随时掌握海上现场监控的状况。对于吨位较大、航行海区较远以及参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巡航执勤任务的公务舰船,面对复杂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处理涉外纷争时,对事件进行现场取证就显得尤其重要,需要考虑配备必要的视频监控、采集、传输系统等功能。

4.2基于卫星通信船舶移动网络通信技术

面对海上风云多变,很多情况无法预料等情况,为了船舶的运行安全,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便于与陆地及时联系沟通,利用海事卫星的特点,通过接收和发射等设备,建立KU或C波段船舶移动网络通信系统,船员可以通过系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并与陆地进行联系沟通,陆地可以通过网络监控设备或视频设备及时了解船舶情况,更好地保障船舶联系指挥,开展维权执法科研任务。

4.3电子海图导航仪

电子海图导航仪是一种电子海图及综合信息系统。其基本工作方式是将来自GPS等位置信息、AIS、电罗经、ARPA雷达、船舶摇摆仪及气象信息等,经信号转换后,由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主的数据采集器实时采集,根据系统处理和使用要求分两路推送,一路供给“船舶电子海图导航系统”(驾驶台与操作室分屏同步),实现本船自导航及目标追踪;一路经北斗、海事卫星、CDMA通信终端等通信设备,发送给陆地指挥台或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同时,“船舶电子海图导航系统”可为驾驶人员提供通信平台,通过北斗、海事卫星通信系统、CDMA或GSM及陆地转发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从船舶到陆地,船舶到船舶的通信。

4.4RFID管理系统

公务舰船RFID系统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RFID技术和后台管理数据库,远距离读取电子标签,对管理船舶进行非登船方式的身份识别和查询船舶的基本信息,如进出港情况、年审情况、年检情况、违规情况、违规情节、处罚情况等。在公务舰船上配备RFID系统设备,可以使公务船舶对执法水域内的船舶电子标签进行扫描读取,根据RFID系统设备读取的船舶具体情况,对违规船舶做出现场处罚决定,或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存储在IC卡和移动终端数据库中(该信息通过移动终端在线或定期与管理中心数据库进行更新),当船舶到船舶管理部门接受处罚或者进行年审、年检出示IC卡时,系统自动与后台中心数据库同步比对,修改数据库的存储数据[2]。

5现代通信技术在公务舰船的发展前景及未来

通过分析我国海洋公务舰船现代通信技术的现状,了解公务船舶通信设备的需求,分析通信设备配备的必要性、可行性,以确定我国海洋公务舰船应该配备的通信设备。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人工智能不断完善,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飞跃发展,未来海洋通信技术更加自动化,更加人性化,无线通信技术将更加先进,公务舰船通信技术将有飞跃发展[3]。

6结语

传统的短波单边带通信和新型超短波对讲机、移动通信终端、卫星通信终端等在海洋通信中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全面掌握公务船舶通信设备的现状,研究通信技术,以适应海洋管理的新形势、通信设备的新技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公务船舶通信技术不能规范配备,技术标准不清的问题,使渔业执法船舶通信具有语音、网络、数据传输、视频监控及多媒体传输等多种功能的通信系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务船舶通信系统建设与管理,有效提升我国渔政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务船舶通信设备配备与管理,满足当前迫切的海洋管理安全生产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安海洋,让技术带动海洋通信技术变革,以使未来公务船舶航行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夏秋芬.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综合配套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50.

[2]张建华.试论船舶通信导航系统的种类与发展[J].科研,2015(5):11.

通信范文篇8

一、协作通信技术

协作通信技术是利用通信系统节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完成。是在协作节点的作用下,完成源节点信息向目的节点的传输,信息在节点传输过程中要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信息丢失,因此该信息传输过程通常分为传输和转译两个阶段。协作通信系统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特性较好,因此协作通信一般为链路协作传输方式,少数为节点协作传输方式。以一星两用户协作传输系统为例,系统的传输通常为不对称传输,并表现为下行链路的压力大,要区分对待。首先对上行链路传输而言,要将协作节点作为基本的接收源节点,并对信号进行解码后发送到卫星,由卫星完成源节点和协作节点的信号合并,之后发送。而对下行链路而言,由于信号处于加密状态,因此首先要对卫星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译码、编码等,并利用目的节点将接收到的源节点、协作节点的信号相互合并,最后完成信号的检测。总之,协作通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协作性传输技术,对于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来说具有推进作用。

二、协作通信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运用

1、卫星多节点协作传输。多节点协作传输多发生于卫星的下行链路,是由节点与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卫星多节点协作传输的应用范围较广,在整个过程中,所有节点均参与协作传输过程,将源节点发出的信号经过多个协作节点转发至目的节点。卫星下行链路的节点具有分散性特征,因此不同节点之间虽相互协作,但信号则可以视为独立信号,需要借助协作传输的信号合并功能,将节点信号合并后再进行传输,有助于增强接收效果。整个过程包括信息的放大、编译、处理和传输四个阶段。信息传输过程是反复的和连续的,目的节点采用最大比合并,最终得到接收信号。由于卫星多节点传输选择的是正交传输方案,协作传输的节点数增加,系统的频谱效率将会随之降低,提示设计和研究人员正确选择协作节点。

2、卫星协作节点选择。参与卫星传输的节点越多,系统频谱效率就越低。因此,卫星协作节点选择是整个通信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应选择信道条件好的节点来改善这一问题,以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每个节点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对应着不同的信道,也就是说,节点的选择将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当卫星协作节点信息传输由两个时隙完成时,第1个时隙的数据传输参照多节点传输方式,而第2个时隙只有目的节点所选的协作节点参与信息的转发与处理,其他节点均不参与工作,再一次证明了在卫星通信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卫星协作节点。另外,节点的选择还应将总功率作为参考对象,这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传输距离以及节点移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协作节点的信道衰落存在差异,需要采用不等值的功率分配,确保系统的性能并且降低能耗,确保移动通信设备的运行,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

3、卫星混合协作传输。协作通信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节点协作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包括链路协作。同时,节点协作还可以分为AF或DF两种不同的模式,现实中常将二者结合。AF和DF处理方式各具优缺点,其中AF运行原理简单,但容易产生噪音。DF协作方式具有较高的性能,但对译码等前期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出现错误译码,将影响整个传输过程,而将二者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弥补相互之间的问题,从而确保节点协作传输的高效性。混合协作传输通常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协作方式,其原理与单一的节点协作方式相似,是由源节点完成信息的提供、协作节点完成信息的编码和处理、目的节点完成信息的接收和解码.两种情况下均需计算目的节点的接收信噪比,明确协作通信的效果。

三、总结

协作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有效的防止了系统的信道衰落,确保了信号的高效传输。卫星通信系统作为特殊的移动通信设备之一,具有代表性。目前我国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迅速,研究协作通信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将侧重点放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上,以点带面,分析了协作通信以及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运用。

作者:谢石咏 单位: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通信范文篇9

1通信系统传输方式

通信系统是由发端设备、收段设备以及传输媒介构成的。如图1所示,从信源出发的语言、文字、图像、数据等类型的消息,在发端由末端设备通过技术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在经过发端设备放大或者发射后把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早传输媒介当中传输的信息形式,传输后再经收端的设备进行接收并将识别的消息发给接收者的过程。由此可见,在通信系统当中,其中众多因素都影响着通信系统信息的传输。

2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通信系统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都受到设备以及媒介的影响,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通信系统传输信息的不全面或者无法进行信息传输。其原因由于接受设备,传输介质、外部破坏等影响,会导致信息传输信号的不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雷达信号作为主要负责接收目标回波的工作。但由于回波信号微弱的原因,容易受到干扰,在收回信息的过程中会出现故障。

3抗干扰技术的应用

现代的生活当中,指挥通信、军事情报、政治交流都依赖电子设备,为了提高通信系统传输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需要对抗各种形式的干扰,进行反侦察、反干扰的措施,有利于人们接收信号。由此可见,通信抗干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是通信对抗重要的防御手段。3.1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在使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时,要注意当发送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码片看度小于或者等于最小的多径时延差时,接收端可以利用直扩信号的自相关特性进行相关解扩后,将有用的信号检测出来。这种方式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在受自然干扰信号较多的通信过程当中,方便将需要获取的信息筛选出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防止信息失真。此方法是一种高安全性高抗扰性的传输方式,其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的图解如图2所示。3.2跳频通信技术跳频通信技术在涉及国家或者社会安全场合时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其跳频短波通信具备安全性、可靠性等特点。目前世界各地的电台厂商提供的多为数字跳频技术,但由于数字跳频技术安全性不高,近些年来智能调频系统的出现逐渐取代了数字调频,使之形成了更加高级的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通信系统当中的道路减少被干扰的危险。在电子战争当中,跳频技术还能够有效的躲避其他地方系统的攻击,利用自身特点进行信号的伪装,来提高抗干扰的性能。3.3干扰抑制技术干扰抑制技术作为最直接而简单的抗干扰的方式,就是通过使用其他类型或信号保护自身通信信号的同时对干扰通信信号的敌方信号进行干扰,以达到通信信号抗干扰的目的,方便在杂乱的信号当中找出所需要的通信信号。干扰抑制技术作为最普通的一种通信抗干扰的方式,其大多数机构或者软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保证通信系统当中信号的接收。

4通信干扰技术

通信范文篇10

【关键词】4G通信;光传输通信;技术优势

1光传输通信的关键技术

光传输通信具体是指以光信号进行传输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光传输设备是核心部分,如光端机、光交换机、光纤收发器、SDH等等。光传输通信中包括以下关键技术:1.1密集光波复用技术。密集光波复用技术简称DWDM,即对一组光波进行组合并以单根光纤进行传送,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提升光纤骨干网的带宽。DWDM技术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波长在同一根光纤中进行组合并完成光信号传输。为确保光信号传输的有效性,需要将单根光纤转换为若干个虚拟光纤。例如,需要对16个OC(光纤载波)进行复用时,可在单根光纤中对16路光信号进行同时传输,此时的传输容量能够从原本的2.5Gb/s,提升至40Gb/s。DWDM最为突出的一个技术优势在于它的通信协议与传输速度无任何关系。基于DWDM的通信网络,可以使用多种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如IP协议、以太网协议、ATM等等,由此使其能够在一个激光信道上,以不同的速度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流量进行传输,这种通信网络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对用户的带宽需求进行快速响应。1.2多业务传输平台。多业务传输平台简称MSTP,它以SDH(同步数字体系)为基础,可同时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处理及传送,如ATM、TDM、以太网等,能够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可以将各种独立的网络设备进行集成,如SDH复用器、WDM终端、交换机、路由器等,这样便可对上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一些缺乏基础设施的运营商而言,MSTP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而敷设大量SDH网的运营商,则可借助MSTP实现分组数据业务。正是因为MSTP所具备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城域网构建中的关键技术。MSTP可提供不同传输速率的接口,如10Mb/s、100Mb/s等等,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需要。1.3光传输网。光传输网简称OTN,它的基础是WDM(波分复用技术),归属于骨干传输网的范畴,该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WDM网络业务调度能力差、组网和保护能力弱等问题。所有的波长级业务均可作为OTN的处理对象,该技术融合光域和电域处理的优势,可对多种客户信号进行封装及透明传输。同时,OTN还具备强大的维护管理能力,在组网时,可采用多个分段同时监视的方式,确保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2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大网络运营商纷纷对4G网络技术进行推广,原本的网络带宽随之大幅度提升,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在新型路由器容量变为100G的前提下,为满足传输要求,可在干线组网中,对光传输通信技术进行应用。2.1干线网的组网思路。在对干线网进行组网的过程中,可对现有的干线光缆加以利用,为满足各个光放段及其光衰耗的要求,复用段全部采用双芯光纤。2.2硬件选择。(1)光纤。应当在充分考虑业务需要的基础上对光纤进行合理选型,通过技术经济性比选后,决定采用单模光纤,此类光纤的传输带宽更大,便于升级,总体损耗相对较低,使用年限长。目前,OTN网络可选择的单波速率有三种,分别为10Gb/s、40Gb/s和100Gb/s,具体可根据光缆的性能进行选取。(2)OTN设备。为使所选的网络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按照主干网的建设情况,对OTN设备进行选型,干线组网中的OTN交叉容量为25.6T,共有64个槽位,设备功率为5000W,最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200km。2.3网管系统。应用光传输通信技术进行干线组网的过程中,网管系统的构建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可借助相关的网元设备实现管理方式。在干线网中,网管系统可对波分传输网络进行管理,具体是对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网元进行检测和控制。干线组网中共建立两个OTN系统,所以需要新增两套网管系统对网元进行配置和管理。此外,还需要配备故障分析软件,并以网管的方式实现自动开局功能。2.4传输性能测试。为检验OTN网络接口的输出抖动是否与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相符,在组网完毕后,应当进行测试,具体方法如下:先对光信号速率进行输入,并按照被测OTN的速度进行选择,随后对光衰减器进行调节,将测试仪设置为抖动测试模式,确定最大抖动值,选择自动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观察,如果测试曲线在模板曲线之上即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经过测试,组建的干线网传输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34G通信下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4G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综合数字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光传输通信作为4G网络的核心技术,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宽,它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只要有4G网络的地方,就能随时获取海量的信息。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配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为技术优势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在这一前提下,光传输通信技术将会获得更好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会成为各大运营商组网时的首选方案。通信网络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满足不同人群对网络传输的需求,业内的专家学者应当把握4G通信所带来的契机,逐步加大对光传输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此来促进综合数字业务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可将光传输通信技术的研究重点放在信息源节点与信息接收节点间的信号传输方面,同时还应加大对WDM技术及光交换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此来取代DWDN技术,发挥出WDM在网络中的技术优势,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各大运营商可将推广光传输通信技术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这样可以使自身的服务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对于运营商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论

总而言之,光传输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在4G网络时代下,应不断加大对光传输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还应加快开发一些新的技术,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网络构建服务。

参考文献

[1]许飞.电力通信系统中SDH光传输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8(4):74~75.

[2]侯欣.探析光传输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7):108~110.

[3]齐一飞,战捷,张绍林,王星原.SDH光传输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