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14:42: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通信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阐述了“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
0引言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为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许多学校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内容是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各项性能指标.“现代通信原理”的先修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概率论”、“高频电子线路”,“信息论与编码”;后续课程有“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软件无线电”、“扩频通信”等专业课程.因此该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课程,也是通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通信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本人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通信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通信工程专业进行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为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提到,必须从综合优化的角度开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群建设即是上述综合优化式的教学改革方式之一。所谓“课程群”,即是指将若干具有关联性与衔接关系,能够相互支撑、补充或强化的单门课程通过优化整合后形成的课程群体[1]。自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首次提出“课群”(课程群的前期称谓)的概念开始[2],国内高校相继开展了各类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与建设,最近几年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课程群建设案例。以信号处理课程群为例,如2008年重庆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建设[3],2010年长沙理工大学基于CDIO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4],2012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基于创新实践体系的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5],以及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树状交织模块化信号处理课程群体系[6]等。这些案例大部分是针对电子信息专业或电气信息大类专业进行建设,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略有不同,在课程设计及教学重点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在信号处理类课程设置上的区别为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信号处理课程群一般设置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等,这些课程大多都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课时量大,逻辑衔接非常紧密,其中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属于基础类课程,语音信号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属于应用类课程,而DSP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属于实现类课程。上述课程设置方式与文献[3]-[6]的课程群建设方案基本一致,可以将其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设置的参考范例。而通信工程专业的信号处理类课程中通常仅有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属于核心主干课程,由于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实现并不属于通信工程专业的重点培养目标,因而应用及实现类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课时量安排较少,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则必须要考虑与通信工程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衔接关系,如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以及移动通信等。因此,照搬现有的案例并不可行,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及通信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构建适合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才能使其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整体课程架构紧密契合。
二、本校通信工程专业信号处理类课程设置及存在的问题
通信工程专业的信号处理类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其中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MATLAB仿真及系统实现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及应用和综合技能实践属于选修课程,目前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关联课程在部分教学内容上重叠或逻辑衔接不够紧密
例如,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在教学内容上的交叉部分为离散时间系统的时频域分析,利用差分方程和Z变换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响应或系统函数是信号与系统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在课程群规划之前各门课程单独设置授课学时,因此都花费相当的课时数重复讲授该部分内容。又如,信号与系统中的傅里叶变换是时域和频域转换的桥梁,在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一节中仅用一个公式简单描述正余弦信号的频谱表达式,因此在教学中通常被一笔带过,很少详细讲述该表达式的物理意义,而这正是调制与解调的理论基础,在后续的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等课程中将被反复提及和运用,学生却因为印象不深刻而对此概念不甚理解,从而影响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掌握。这些都是没有充分利用课程内容间的逻辑关联进行相互支撑和强化的典型案例。
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型人才,本文结合我校3G通信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从实验平台的内容、使用中的问题出发,对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探讨。近些年,通信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通信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尤其是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然而,在高校传统箱式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制约了通信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通信网络平台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且被更多工科院校和专业所认可。通信网络实训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在实验教学方面为更多高校的通信专业提供了优质条件(邓月明,王玲,周志彬,现代通信实训平台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邬春明,应用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训模式研究与探索:沈阳大学学报,2012)。
1.3G通信网络实验平台主要内容与功能
我院3G通信网络平台主要由SDH光传输实验平台、软交换实验平台、WCDMA移动通信实验平台,数据通信实验平台及一套实验管理软件组成。各平台的设备组成与功能如下:(1)SDH光传输实验平台SDH光传输实验平台采用3台华为公司新一代传输设备OPTIX155/622H为载体,其传输速率为622M(STM-4),并通过SDH的形式搭建组成整个光传输系统,通过该SDH光传输平台对单个设备进行硬件上的数据配置、维护等操作;对于多台设备可以完成直线型、链型、环型传输网络的组网实验;通过该平台还可自行设计并配置不同设备间的不同传输业务。(2)软交换实验平台基于3G通信网络平台的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析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何美荣软件换平台是基于最新通信技术的软交换网络,即以宽带IP技术为基础,利用原有的数据网络,搭建基于标准的、分布式的、开放的NGN网络,替代现有的程控交换系统。主要采用SoftCo系列语音交换机,该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基本呼叫业务,常用新业务以及智能业务、IP新业务,语音门户等业务。利用该系统,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对内部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多业务信息传输,对外部可以宽带接入平台、数据通信平台和移动通信平台进行互联。(3)数据通信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汇聚层交换机利用双绞线资源进行ASDL、VSDL等宽带数据业务的实验,同时提供无线接入、ISDN、VOIP等接入,从而能较全面的实现与网络通信相关的各种试验,如:可以完成交换机的基础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防火墙安全等多个项目实验。(4)WCDMA移动通信实验平台WCDMA实验平台主要由NODE-B、MSOFTX3000、UMG8900、DBS3900、BSC6810、GGSN9811、SGSN9810等系统构建WCDMA学生实验终端软件平台,组成一个完整的能够实现语音通话和数据业务的WCDMA系统,可以开展硬件数据配置、基站配置、基站维护、业务配置等多项实验。(5)实验管理软件在该平台中,主要采用E-bridge实验网管软件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管理,实现对实验过程的控制。通过e-bridge软件,实验教师可以对每组学生所用的实验设备、实验时间灵活分配,使得该平台可以满足同一时段多个学生进行多次实验的要求。
2.基于3G网络平台的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虽然该平台已经建设几年了,但该平台的使用率极低,为了能够提高该平台的利用率,主要从下述多方面内容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王彬,基于实训的高校本科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信息,2009;王贵,李世文,杨善庆,高职院校WCDMA实训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3G通信实验平台与运营公司所使用的网络设备非常相似,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专业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理论功底深厚,但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足。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该平台且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必须使实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提高实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来我院对该平台做培训;二、将实验教师送出去到一些运营公司参观学习,请公司的工程师对实验教师进行指导;三、通过短期或长期聘请具有工程背景的企业人才参与到我院的实验教学中,补充实验教师的师资队伍。2.2改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教学。依托该平台,一方面将该平台的实验与理论课实验进行融合,增加理论课配套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SDH光传输平台中HDB3码的观测,接口参数、功能的测试等,数据通信平台中可以完成网线制作、测试等实验;另一方面可以单独开设实训课程,并以项目为切入点,开展创新性与设计性实验,给出一些实验项目及其要求,让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在平台上操作对设备进行业务配置,并进行调测、故障处理、维护,从而完成该实验项目。2.3改革实验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利用该实验平台。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性实验环境。实验项目设计上可由教师给出项目题目及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设计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利用3G通信网络平台定期举行3G网络维护大赛,如SDH网络维护,3G基站系统运行维护,以及数据通信网络维护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3.结束语
英语教学|通信专业论文
1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
1.1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在各个高校从事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任课老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专业英语教师,这类教师英语功底扎实,具有良好的英语授课技巧和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通信专业知识欠缺;二是通信专业教师,这类教师专业知识全面,并受过良好的英语教育,但是缺乏英语授课的基本训练,很难做到课堂上的幽默、风趣、生动。
1.2教学内容侧重点有误我国的英语教育偏重于英语语法、词汇的阅读和理解,长期忽略英语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从事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师,往往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思路根深蒂固,不能突破传统,用于创新,培养出市场急需的、能够流利听说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大大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市场对学校教学的认同感。作为通信专业尤为如此。由于专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国外在该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需要加深和国外在在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市场对精通通信专业英语的学生需求更加迫切。
1.3教学资料严重匮乏在现有的通信专业英语教学资料中,主要形式还是纸质课本。纸质课本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首选资料,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这些纸质课本大都是几个通信专业方向的英文科普文章的排列组合,文章难度不一,没有层次;其次,教材本身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适应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最后,学生无法根据纸质教材提高听、说能力,无法根据纸质教材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英语人才,无法通过纸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1.4教学及考核方法不新颖目前,在我国的通信专业教学中,由于采用纸质课本作为教材,教学流程主要采用传统的介绍单词、朗读课文、逐段讲解、重点分析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得到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辛苦讲解,学生在课桌上趴倒一片。在此基础上,仅通过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也很难真正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效,造成的结果往往是高分的学生在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2通信专业英语教学信息化的策略
高职通信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一、当前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目前正在实施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能力培养,以及在教学管理上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进入社会已经落伍;(2)教师很大一部分照本宣科,不能跟实际应用有很好的结合;(3)对于理论教学比较关注,而实验机制却是相对死板,不健全,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4)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不强,造成学生不能整体把握项目思路;(5)学校依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得不到提高;(6)大部分教师比较缺乏实际经验,在遇到一些实际企业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解决问题;(7)而学生只关注技能学习,而缺乏对工程管理、项目规范、项目文档编制、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视,这样是不能达到企业对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CDIO模式下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CDIO模式下的高职通信专业教学要求专业课程教学一定要从开始就引入通信技术相关工程实践理念,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以项目为基础,问题为先导,解决问题为目的,能力为前提,充分整合知识,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体验。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学生“成长、成材和成功”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拥有职业能力和正确态度,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通过召开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会议讨论,明确了课程目标,并对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与具体的描述,最终整理、细化了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职业学校通信专业论文
一、新形势下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学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解决问题。
2.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3.对新兴行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对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力,保持竞争力。
4.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培养通信人才方面的不足之处
课程教学光纤通信论文
1光纤通信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内容分为:光通信基本理论、光纤通信基本原理、光纤通信新技术特征等三大部分.主要内容为:绪论、光纤发展、光波导理论与光纤特性、光缆及工程应用、光发送与接收、光无源器件、光放大器、光纤通信系统与设计等.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习实训等.授课对象为我校本科专业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授课理论学时54,实习实训18,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从近4年的教学看,大家普遍认为该课程理论较难、实训操作难、而且理论与实训结合较少.导致大学生们对该课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作者根据近4年的经验和学生获取该课程的知识、技能的效果,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见习实训等几个方面提出教研教改的意见.
2光纤通信课程理论教学
针对同学们反映本课程中难懂的理论知识、课前我补充了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光波导理论、高等数学、光电子技术、电磁学等知识在该课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论.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读,比如杨祥林编著的《光纤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顾畹仪编著《光纤通信系统》教材.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分析一些抽象概念,逐步阐述.例如,光纤传输的波动理论是光纤通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波动方程和电磁场表达式求解,其过程繁杂,同学们很难将推导出的理论结果和实际上的物理意义对应.因此在该部分的教学中采用先引入并重点讲解波导、导波等概念的方法,然后解释传输模式,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传播角,产生不同的离散模式是由于光波在芯区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反射时产生相位移动引起的,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再运用特征方程理论推导出结论.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PPT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便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该学科的实际,作者制作了适合实际情况的PPT课件,课件的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在讲解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组成的时候,结合PPT课件图,直观、形象生动的看出了系统由光发射机、光纤光缆、中继器与光接收机等基本单元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互连与光信号处理器件,如光纤连接器、隔离器、调制器、滤波器、光开关及路由器、分插复用器ADM等.
3光纤通信实训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实训环节除了安排常规的8个实验,模拟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数字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光发送、接收模块实验、光纤无源器件特性测试实验、数字光发送接口指标测试实验、光纤传输特性测量实验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实验等.另外,笔者引入了OpticSimu仿真实训软件,该软件恰好可以克服以上硬件实验平台的不足,可以方便地配置各种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形象地得到仿真实验结果,配置各种光纤通信系统和光网络,仿真其传输性能,方便、形象地获得系统和网络中各点的光谱、波形、眼图、光信噪比和接收灵敏度.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图3是利用原子功能器件搭建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结构.运用OADM和OXC,构建WDM光网络,并对其进行传输性能仿真,为光网络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论文
【摘要】介绍了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当前的教学情况,为提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1引言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1],也是众多高校电子及通信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所有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高等数学、概率论、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等前期所学课程为基础,同时对通信网协议、移动通信等后续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有重要影响[2]。本门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理论性和数学性强,其中的很多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而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本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本课程理论部分结束后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3-4]。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点用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示,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5]。与此同时,学生MATLAB语言编程能力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后期进行毕业设计的工作也大有裨益。
2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理论部分在第一周到第十六周完成,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十七到第十八周、或十八周到十九周。这段时间为理论课程期末考试时间,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复习迎考上,对课程设计实践并不是很重视,致使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当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共有四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常规AM调制,高斯信道容量,2FSK信号的相关形式最佳接收机,循环码。当年的课程设计题目和往年的题目并没有较大变动,这就导致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会把设计题目的程序上传到网络上,下一届的学生到网上一搜就搜索到了设计题目的设计程序,有了现成的程序有的学生就不再主动想去设计新的程序而依赖搜索到的结果,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编程设计思路但多少会受到搜索到的程序的影响,最终设计的程序有大量的雷同,这就违背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开设的初衷,阻碍了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性。另外,当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最后一次课学生进行答辩以及交课程设计报告的方式,只要交了报告就有至少及格的成绩。鉴于学生人数较多,一般让学生自主选择是直接交报告、但只能获得一般的成绩还是参加答辩之后再交报告、而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反正不想参加答辩,不答辩的话也就不需要自己设计、理解和编写程序了,随便交了报告就可以有成绩了,态度散漫,应付了事,没有从两周的课程设计中提高自己的任何能力。由此可见,当前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迫切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实践课程教学移动通信论文
一、授课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工程
这主要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以实际工程作为引导,在帮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教师授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保证理论知识的有效发挥,在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中兴通讯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完成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组建,主要包括基站、RNC和核心网的组建。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有时新科技的发展还会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存在争议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要懂得创新、懂得联系实际。
二、教学手段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通信技术课程单从学生就业方面来看,是一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性课程。在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动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WCDMA的理解,把WCDMA移动通信系统与奥尔斯公司的物联网实验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借助实际的通信设备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例如:带着学生与中兴通讯公司进行包括TD-SCDMA的软硬件配置、B328配置以及运行差错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以此来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脱节。
三、实践教学形式多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通信技术大赛、项目开发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可以利用中兴通讯设备与相邻的高校开展移动通信TD-SCDMAS实践技能的比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多个企业签订实习的合同,让学生提前到实际工作中去历练,实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通信技术中职教学论文
1通信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在中考中失利,为了学习通信技术而报读该校的通信技术专业,但各个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较为保守,使教学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
1.2教师能力有限
教师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人,没有教师引导,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方向和目标,但现在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且缺乏专业的教学素养,学校也未就其制订严格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态度不够认真,部分教师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的教学内容,学生常常觉得一堂课下来,自己并未学到知识。
1.3教学设备较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