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1:02:59

题组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县委巡察工作部署要求,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的原则,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查找症结,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到应急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解决巡察组反馈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以及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整改落实,努力推动巡察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和应急管理注入不竭动力。

二、组织领导

对于县委第三巡察组反馈的意见,党组高度重视,态度端正,照单全收,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为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将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节点、责任领导、责任人,扎实做好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三、方法步骤

(一)提高认识,制定方案(11月6日-11月16日)

学习领会巡察反馈意见;制定全局整改工作方案,经局党组会议审定,并报县委第三巡察组审核同意后印发实施,召开局机关会议,安排部署整改工作。

(二)落实整改,建章立制(11月6日-11月14日)

一是修改完善局机关相关制度、规定,协同解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以及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和保证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对照巡察反馈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工作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内容、目标、时限要求,确保取得整改实效。

(三)查漏补缺、整改总结(11月16日一12月30日)

一是局党组和纪检组对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情况自查,形成报告,经局党组会议审定后,召开机关会议,听取整改意见,查漏补缺。

二是对整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工作报告,将整改情况报县委第一巡察组审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布整改方案和整改情况,吸收群众的合理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向党员、群众通报,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四、整改内容及措施

(一)聚焦基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方面。

1、干部整治理论学习不深

原因分析:干部理论学习存在应付、不务实、任务有欠账的现象。

整改方案:严格按照年初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周例会把学习中央,省委,州委等全会精神拿到会前学习。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切实做好“两个维护”。每天学习强国35分以上,按月向领导汇报学习思想情况。

主要负责人:

分管领导:、

经办人: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2、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

原因分析:局党组在履行主体责任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层层压力不够。

整改方案:加强党组书记主体责任意识,按季检查落实情况,压实责任。按年初计划抓紧意识形态工作,主要责任人按季度对意识形态工作重点工作和领域进行专题分析研判、通报和部署。办公室要严格按照文件格式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认真分类整理。

主要负责人:

分管领导:

经办人:、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

1、财务管理不规范

原因分析:办公用品清单不经办人签字、通过查阅凭证,发现应急管理局存在经办人办公用品清单管理不规范情况。

未按规定处理会计事务,新购入固定资产未计入固定资产账,公务用车超出预算,业务水平不高等。

整改方案:严格按照《会计法》,制定各类明细账入档,并规范记账程序手续。严格控制公务车运行预算,不超预算标准,对于超出预算标准的不予报销。

主要负责人:

分管领导:

经办人:、

整改时限:立即整改、长期坚持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方面

1、党建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

原因分析:党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党建制度执行不力。

整改方案:会后立即召开了党支部会议,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制度有序有力、保质保量落到实处。改善党员考核标准,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机制,负起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统筹安排,定期研究,抓好党建工作。

主要负责人:

分管领导:

经办人:、、、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2、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彻不力

原因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研究较少、推进不力,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

整改方案:强化班子成员对主体责任的认识,狠抓干部管理,提升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自上而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层层抓落实,细化主体责任、量化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

主要负责人:

分管领导:

经办人:、、、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四)检点寺庙集中整治方面

1、联寺联僧工作重视不够

原因分析:部分干部未按照一季度一次的要求开展工作,对于已开展的工作认为做了就好了,不注重记录工作。

整改方案: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联寺联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抓。要求每位结对帮扶干部必须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规定不折不扣的做好帮扶工作。

主要负责人:

分管领导:

经办人:

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五、具体要求: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局党组成员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夯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带头落实整改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责任股室要明确职责、具体明确办结时限和办理要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题组范文篇2

近年来,春江镇党委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把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作为统领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促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调研摸底,强化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将企业主不理解、不支持、企业党员人数偏少、缺乏熟悉党务工作人才等组建中的难点问题攻破,有效扩大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单独组建率。截止**年9月底,全镇非公企业达1015家,组建党组织128个,党员1068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使春江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关键所在。

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既是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春江镇党委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确和形成了党群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责任部门直接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专门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组织委员担任,办公室成员分别由五个园区企业党总支书记、镇党校全体人员组成。负责全镇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指导、协调、培训、汇总、党课材料编写、上党课、资料归档以及非公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等工作。充分发挥党校的党建资源优势,带动和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共同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对办公室人员要求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观摩,每半年至少到所辖企业党组织上一次党课等。全镇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快推进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进程。

二、摸清底数,增强组建工作的针对性,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重要前提。

全面摸清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是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春江镇党委按照“无党员抓发展、有党员抓组建、有组织抓完善”的思路,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组织组工干部、镇党校全体工作人员,采取“三找行动”,即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对全镇由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所有非公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摸底,全面摸清全镇非公企业数和党员、党组织分布情况。截止今年10月份,全镇共有各类非公企业1015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112家),在职工人3万余人,中共党员1068名。同时将职工人数在50-99人、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和职工在100人以上未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企业编入“全镇非公企业党建数据库”,及时记载企业的开办、扩大等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积极推进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单独组建工作。

三、解惑释疑,提高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基础。

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是否真正到位,这是影响提高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因素。针对部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主存在的党组织建不建不重要、建党组织是一项耗时耗人耗物的工作等认识上的误区,春江镇党委一方面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上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分析形势,积极与企业主交流,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消除建立党组织的“三怕”心理(即怕多花钱、怕影响生产、怕受监督),赢得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支持,调动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近年来共选派了108名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派遣率达100%。另一方面开好一年一度的镇企业家座谈会和表彰会,对效益好、贡献大的非公企业主进行表彰奖励,着力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鼓励发展的氛围,使企业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认识到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凝聚职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动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以一流的党建打造一流的企业。并在企业中推行党员挂牌上岗制度,开展“增强服务本领,贡献聪明才智”为主题的活动,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个党员都成为生产的骨干。通过一系列做法,促进企业主重视、支持党建工作,提高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

四、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党组织,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根本保证。

为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近年来春江镇遵循“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宗旨,本着“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及时、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一是部份规模以上企业有3名正式党员,且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及时建立党支部;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非公企业,我们将党建工作指导员的组织关系转入企业,从而使企业具备了建立独立党支部的条件。如常州瑞泽纺织有限公司,由于企业主是一名预备党员,又没有其他合适人选担当支部书记,为此,我们把该企业的党建指导员的组织关系转入企业,支部组建后,由党建工作指导员兼任书记。兼职书记只负责企业的党建工作,不承担企业其他工作,不拿企业报酬。二是对一些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非公企业,我们采取派入党员的办法,把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企业,使这些企业达到组建党组织所需的党员数,加快了党组织组建率。对园区的非公企业,主要选派镇工业经济办、招商办、安全生产办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对行政村的非公企业,一般选派村支部委员、党员村干部,以便在企业开展工作,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党支部。三是对一些企业主暂时不愿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采取指导企业先行组建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依靠群众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如江边化工园区一家企业,两次上门都没有做通工作,但在该企业组建工会后不久,企业主主动提出要求建立党组织。四是对一些流动党员较多的规模以上企业,先建立临时党组织,条件一旦成熟,及时组建正式党组织,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推进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

五、健全机制,规范党建工作秩序,是确保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题组范文篇3

关键词:蒲公英聚类分析比较研究

1、前言

蒲公英属植物约有2000种,广泛分布与全世界,大部分产于北温带,少数产于热带南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100种,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西南各省区。从蒲公英的发现到现在,国内外植物学家对它组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苏联植物学家B.K.Schischkin对苏联蒲公英属植物进行了研究,在《苏联植物志》第29卷中采用了Hand-Mazz建立了9个组,而在araxaca组中又确定出8个亚组。《欧洲植物志》蒲公英的作A.J.Richards用数值分类学的手段,将在欧洲发表的1200种蒲公英归成了40个组。《捷克植物志》蒲公英的作者JanKirschner&JanStepanek把蒲公英属的植物划分为48个组。《德国植物志》蒲公英的作者R.Doll又把蒲公英属的植物划分为23组,其中ArcticaDahlst组分为2个亚组,MongdicaDahlst组分为4个亚组,SpectabiliaDahlst组分为3个组,AlpinHagl组分为2个亚组Tibetana组分为6个亚组Erythrocarpa(H.-M.)组分为2个亚组。葛学军、翟大彤在《中国植物志》第八十卷第二分册中记述了77种蒲公英,将其分为15个类群,还剩7个存疑种和8种不能确定分组位置的蒲公英。

鉴于目前蒲公英属分组意见不一,大组与小组有较大争议,《中国植物志》对组的划分尚不完善。作者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数量聚类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就解决蒲公英组的划分及确定中国各种蒲公英分组位置进行尝试。

2、研究方法

2.1概述数量分类的发展使之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分类分析。它通常包括三大类处理数据的多元分析方法: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排序分析(ordinationanalysis)、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toryanalysis),本文使用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或称群分析、点群分析、簇分析和簇群分析等。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OTU(或性状)之间的亲疏程度,以此为依据将一批OTU(或性状)聚合为若干OTU组(或性状组),在数量分类中,对OTU的聚类分析称为Q型分析,它对矩阵中不同行间各相同列的元素进行比较;对性状的聚类分析则称为R型分析,它对矩阵中不同列间各相同的元素进行比较。本文选取18个单位性状对中国蒲公英属植物的各个OUT进行Q型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聚合法(joining),分裂法(splitting)加入法(adding)等,本文主要运用聚合法,即首先视每个OTU为一类,然后将关系最接近的两个合并为一个新类;将这个新类与其它类放在一起,再将关系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如此类推,最后使的OTU归为一类为止。

在具体的分类过程中,由于占有资料或见解的不同造成同一OTU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位置不一致的情况是十分自然。但是在同一系统中,目前只有使用非重叠(non-overlapping)的分类方法,也即每个事物只能属于最后划分的某一类群,而不能同时属于其它类群,将事物集合在不同等级逐渐划分类群,结果可能形成树状结构的方式,这种分类方式称为等级的(hierarchical)或系统的(systematic)分类,在分类中是根据多个特征或属性的综合性质对事物进行分类处理的方式就是多元的(polythetic),多元分类中对不同特性或属性平等对待称为不加权的(unweighted),本文所用的分类主张和方法在形式上主要为多元不加权的,系统非重叠的聚合分类法。

2.2数据标准化

原始数据由于来源不同,因此度量标准(量纲和单位)也不同,因为这些差别可能会导致量纲或单位较大的量的变化掩盖了量纲或单位较小的量的变化。鉴于各种性状的作用和变化的混淆将进一步影响分类运算的结果。因此,数量分类工作必须对性状重新标度(scaling),也就是对原始数据距阵进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数据标准化的方法主要有总和标准化(sumstandardization)标准差标准化(standarddeviationstandardization)等。本文拟采用标准差标准化的方法,它是用垂列元素的标准差除该列元素中心值。公式是:

2.3相似性分析

衡量性状或者OTU间相似程度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相似性系数(coefficientofSimilarity),距离系数是一种最常见的的相异性系数,即系数值越大,被比较的类群间相似性越小,对m个OTU及n个性状的情况,距离计算公式可推广为:

被称为欧氏距离系数(Euclideandistancecoefficient)。而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平均欧氏距离系数公式:

2.4聚合策略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相似性系数距阵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必须对其进性聚类处理,也就是根据相似性系数对OTU进行系统聚合,对距离系数的聚合方法主要单联法、全联法、重心聚类法、组间均联法、组内均联法、中位数法、ward法等,其中单联法又称为近邻法或最短距离法,全联法又称远邻法或最长距离法,ward法又称类平均法,重心聚类法又称质心法或距心法。本文拟对蒲公英属植物的各个性状分别用七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运算结果

根据70种蒲公英在叶片大小、叶形、分裂情况;花葶高度、被毛情况;总苞片大小、形状、颜色、有角与否、被毛情况、膜质边缘;花的颜色、舌片大小、被毛情况;果实颜色、各部分大小比例、冠毛的颜色等方面的性状,建立原始数据矩阵。将数据一次性录入计算机运算,得到聚合结果。

3.2聚合结果的筛选及组的划分

由于组间均联法、组内均联法、近邻法、远邻法、重心距离法、中位数法等方法分组太大,太分散,不太合理。因此本文拟采用类平均法即ward法运算的结果。(见图1)

ward法把中国蒲公英属的植物分为4个组,其中第1组又分为5亚组;第2组分为6个亚组,第4组分为4个亚组,如下所述:

组1.光果蒲公英组(Sect.1.GlabraDahlst.)

我国有19种。瘦果大小不等,褐色、淡褐色、棕褐色或红色至砖红色。无喙或有喙,喙长不等。冠毛大多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或污白色,总苞片无角或有角,稀平滑。外层总苞片常疏松地伏帖,少开展至反卷。舌状花黄色或深黄色。花葶几乎无毛。

亚组1.光果蒲公英亚组(Subsect.1.GlabraDahlst)

瘦果较大,淡褐色、褐色或暗褐色,瘦果上部有少量刺,下部光滑。总苞片暗绿色,无角,外层总苞片伏帖,少开展至反卷。花黄色。花葶无毛或几乎无毛。

包括光果蒲公英(T.glabrum)、窄边蒲公英(T.pseudoatratum)、寒生蒲公英(T.subglaciale)。

亚组2.短喙蒲公英亚组(Subsect.2.OliganthaV.Soest)

瘦果中等大小,先端逐渐收缩成喙基;冠毛白色或淡棕色。总苞狭钟状或钟状,有时被蛛丝状毛。叶片长密被蛛丝状毛。植株矮小。包括毛叶蒲公英(T.minutilobum)、小叶蒲公英(T.goloskokovii)、葱岑蒲公英(T.pseudominutiobum)、短喙蒲公英(T.brevirostre)、紫果公英(T.sumneviczii)。

亚组3.西藏蒲公英亚组(Subsect.3.TibetanaV.Soest)

瘦果淡棕色或红色至砖红色;略小,顶端逐渐收缩成短圆柱形的喙基,有喙;冠毛白色或污白色。总苞片先端增厚或有角,外层总苞片疏松的伏帖。舌片深黄色或淡黄色。

包括长角蒲公英(T.pseudostenoceras)、天全蒲公英(T.apargiaeforme)、翼柄蒲公英(T.alatopetiolum)、策勒蒲公英(T.qirae)、藏蒲公英(T.tibbetanum)。

亚组4.白花蒲公英亚组(Subsect.4.LeucanthaV.Soest)

总苞片先端背部有小角,瘦果较大,冠毛长污白色,舌状花为淡黄色。包括白花蒲公英(T.leucanthum)、红角蒲公英(T.luridum)、红果蒲公英((T.erythrospermum)、无角蒲公英(T.ecornutum)。

亚组5.多裂蒲公英亚组(Subsect.5.DissectaV.Soest)

瘦果较小,麦杆黄色或淡褐色,具较短的喙。冠毛为白色。外层总苞片伏帖。包括多裂蒲公英、小花蒲公英。

组2.大角蒲公英组(Sect.2.MacrocornutaV.Soest)

我国共有30种。瘦果略小,麦杆黄色、棕褐色,顶端长逐渐收缩成圆柱形喙基,有喙。冠毛白色或雪白色,总苞片先端增厚或有较大的角,舌状花黄色或淡黄色。

亚组1.亚洲蒲公英亚组(Subsect.1SinensiaV.Soest)

瘦果麦杆黄色,稀黄色,顶端逐渐收缩成较长的喙基,有短喙;冠毛白色。植株纤细,边缘叶全缘或具齿。舌状花黄色,总苞淡绿色。外层总苞片先端增厚或有小角。包括华蒲公英(T.borealisinense)、亚洲蒲公英(T.asiaticum)、光苞蒲公英(T.lamprolepis)、异苞蒲公英(T.heterolepis)、深裂蒲公英(T.stenolobum)、灰果蒲公英(T.maurocarpum)、中亚蒲公英(T.centrasiaticum)、粉绿蒲公英(T.dealbatum)。

亚组2.大角蒲公英亚组(Subsect.2.MacrocornutaV.Soest)

瘦果较小,褐色或麦杆黄色,顶端收缩成圆柱形的喙基,喙较长,冠毛雪白色。总苞具狭窄的或较大的角。舌状花。包括橡胶草(T.kok-saghyz)、双角蒲公英(T.bicorne)、尖角蒲公英(T.pingue)、和田蒲公英(T.stanjukoviczii)、多葶蒲公英(T.multiscaposum)、小果蒲公英(T.lipskyi)、荒漠蒲公英(T.monochlamydeum)、血果蒲公英(T.repandum)。

亚组3.小花蒲公英亚组(Subsect3.ParvulaHand-Mazz.)

瘦果有喙或具刺,冠毛多为白色或污白色,少为淡红色。舌状花为黄色。边缘花舌片背面具橙色或多少紫色的条纹,柱头略黄色或绿色。包括丽江蒲公英(T.dasypodum)、窄苞蒲公英(T.bessarabicum)、苍叶蒲公英(T.glaucophyllum)。

亚组4.垂头蒲公英亚组(Subsect.4.BiennaR.Doll)

瘦果褐色或淡褐色、污褐色,喙较长,冠毛为白色、污白色或淡黄色。舌状花黄色,淡黄色或紫红色。包括角苞蒲公英((T.stenoceras)、毛柄蒲公英(T.eriopodum)、川西蒲公英(T.chionophilum)、垂头蒲公英(T.nutans)、锡金蒲公英(T.sikkimense)、拉萨蒲公英(T.sherriffii)、绯红蒲公英(T.pseudoroseum)、紫花蒲公英(T.lilacinum)、网苞蒲公英(T.forrestii)。

亚组5.新源蒲公英亚组(Subsect.5.xinyuanicumD.T.zhaietZ.X.An)

瘦果褐色,有较多的纵棱,喙纤细,冠毛白色,花为黄色,内层总苞片无角。包括新源蒲公英(T.xinyuanicum)。

亚组6.山西蒲公英亚组(Subsect.6LicentiiV.Soest)

瘦果未见成熟,冠毛白色,总苞钟状,外层总苞片披针形,花边缘有明显的暗绿色条纹,包括山西蒲公英(T.licentii)。

组3.亚洲蒲公英组(Sect.3.SinensiaV.Soest)

我国有4种。瘦果中等大小,有小刺或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喙基,舌状花为白色,冠毛白色,外层总苞片伏帖,具较短的角或仅稍增厚。包括丹东蒲公英(T.antungense)、芥叶蒲公英(T.brassicaefolium)、林周蒲公英(T.ludlowii)、白缘蒲公英(T.platypecidum)。

组4.大头蒲公英组(Sect.4.Calanthodia(Dahlst.)R.Doll

我国有17种。瘦果麦杆黄色或淡褐色,中等大小,顶端缢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或者顶端逐渐收缩,喙较长。冠毛白色。外层总苞片反卷或伏帖,具有白色膜质边缘,无角或有小角,舌状花黄色。

亚组1.蒲公英亚组(Subsect.1Mongolica(Dahlst.)R.Doll)

外层总苞片多少伏帖,具狭窄的或不明显的白色膜质边缘,具较短的小角,或仅少增厚。边缘花背面具显著的红紫色条纹。瘦果有小刺或小瘤,顶端收为喙基。包括蒲公英(T.mongolicum)、朝鲜蒲公英(T.coreanum)、斑叶蒲公英(T.variegatum)、阿尔泰蒲公英(T.altaicum)、亚东蒲公英(T.mitalii)、山地蒲公英(T.pseudoalpinum)。

亚组2.大头蒲公英亚组(Subsect.2.Calanthodia(Dahlst.)R.Doll)

瘦果大,顶端缢缩或逐渐收缩,喙基短。外层总苞片具明显的白色膜质边缘,无小角或稀有小角,通常伏帖,稀反卷。内层总苞片有时具短角。包括大头蒲公英(T.zalanthodium)、多毛蒲公英(T.lanigerum)、川甘蒲公英(T.lugubre)、反苞蒲公英(T.grypodon)、东北蒲公英(T.ohwianum)、天山蒲公英(T.tianschanicum)。

亚组3.印度蒲公英亚组(Subsect.3.indicumHand.-Mazz)

瘦果淡褐色,喙纤细,冠毛白色,舌状花黄色。外层总苞片伏帖,卵圆形或披针形。包括堆叶蒲公英(pactum)、印度蒲公英(T.indicum)。

亚组4.药用蒲公英亚组(Subsect.4.officinaleF.H.Wigg.)

瘦果浅黄褐色或麦杆黄色,冠毛白色或污白色。舌状花深黄色或黄色,顶端逐渐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总苞片绿色,无角或先端增厚。包括药用蒲公英(T.officinale、长锥蒲公英(T.longipyramidatum)、滇北蒲公英(T.suberiopodum)。

参考文献:

1、葛学军等1999年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2、钟扬等1989年数量分类的方法与程序武汉大学出版社

3、冯毓秀等中药志198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4、吴征镒1985年西藏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题组范文篇4

马考维茨(Markowitz)是现资组合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若在具有相同回报率的两个证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任何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这同时也表明投资者若要追求高回报必定要承担高风险。同样,出于回避风险的原因,投资者通常持有多样化投资组合。马考维茨从对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投资组合的特性,从数学上解释了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

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因此,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由其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定义的。这些统计量是描述回报率围绕其平均值变化的程度,如果变化剧烈则表明回报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较大。

从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中可以看到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各成分证券的方差、权重以及成分证券间的协方差有关,而协方差与任意两证券的相关系数成正比。相关系数越小,其协方差就越小,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也就越小。因此,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另外,由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可以得出:增加证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基于回避风险的假设,马考维茨建立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点为:(1)投资组合的两个相关特征是期望回报率及其方差。(2)投资将选择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期望回报率最大的投资组合,或在给定期望回报率水平下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3)对每种证券的期望回报率、方差和与其他证券的协方差进行估计和挑选,并进行数学规划(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确定各证券在投资者资金中的比重。

二、投资战略

投资股市的基金经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资战略。最常见的投资类型是增长型投资和收益型投资。不同类型的投资战略给予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但也使投资计划的制定变得复杂化。

选择增长型或收益型的股票是基金经理们最常用的投资战略。增长型公司的特点是有较高的盈利增长率和赢余保留率;收益型公司的特点是有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判断一家公司的持续增长通常会有因信息不足带来的风险,而股息收益率所依赖的信息相对比较可靠,风险也比较低。美国股市的历史数据显示,就长期而言,增长型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收益型投资,但收益型投资的回报率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增长型公司会随着时间不断壮大,其回报率会逐渐回落。历史数据证实增长型大公司和收益型大公司的长期平均回报率趋于相同。另外,投资战略还可以分为积极投资战略和消极投资战略。积极投资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不断地选择进出市场或市场中不同产业的时机。前者被称为市场时机选择者(markettimer),后者为类别轮换者。

市场时机选择者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减现金增股票,提高投资组合的beta以增加风险;在市场不好时,反过来做。必须注意的是市场时机的选择本身带有风险。相应地,如果投资机构在市场时机选择上采用消极立场,则应使其投资组合的风险与长期投资组合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致。

类别轮换者会根据对各类别的前景判断来随时增加或减少其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但这种对类别前景的判断本身带有风险。若投资者没有这方面的预测能力,则应选择与市场指数中的类别权重相应的投资组合。

最积极的投资战略是选择时机买进和卖出单一股票,而最消极的投资战略是长期持有指数投资组合。

公司资产规模的大小通常决定了股票的流动性。规模大的公司,其股票的流动性一般较好;小公司股票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因此风险较大。从美国股市的历史数据中可以发现,就长期而言,小公司的平均回报率大于大公司,但回报率的波动较大。

三、投资组合风险

我们已经知道,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用投资组合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度量,而且,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证券个数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但是,由于股票间实际存在的相关性,无论怎么增加个数都不能将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降到零。事实上,投资组合的证券个数越多,投资组合与市场的相关性就越大,投资组合风险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份额就越大。这种与市场有关并作用于所有证券而无法通过多样化予以消除的风险称为系统风险或市场风险。而不能被市场解释的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或可消除风险。所以,无限制地增加成分证券个数将使投资组合的风险降到指数的市场风险。

风险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当一个投资组合的成分证券个数足够多时,其非系统风险趋于零,总体风险趋于系统风险,这时,投资组合的风险就可以用指数期货来对冲。对冲的实际结果完全取决于投资组合和大市的相关程度。若投资组合与大市指数完全相关,投资组合的风险就能百分之百地被对冲,否则只能部分被抵消。

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是由投资组合对市场的相关系数乘以投资组合的标准差来表达,而这里的相关系数是投资组合与市场的协方差除以市场的标准差和投资组合的标准差。因此,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正好可以由投资组合对大市指数的统计回归分析中的beta值来表达。投资组合对大市的beta值是衡量投资组合系统风险的主要度量。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方差或标准差以及其beta值是投资组合分析和管理中的三个最重要的数据。

在投资组合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在资本市场理论中引入了无风险资产的概念。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将国库券认为是无风险资产。任何投资组合都可以看成是无风险资产和其他风险资产的组合。于是,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可以表达成大市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乘以beta值再加上无风险回报率。

国际金融投资行业也广泛地使用VAR(Value-at-Risk)的方法来分析和管理投资组合甚至公司全部资产的风险。VAR实际上是衡量资产价值变动率的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假设某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是以正态分布,衡量在确定的概率下投资组合可能出现的亏损金额。VAR值就是用均值减一个标准方差的回报率,可以用来计算亏损。

四、投资组合业绩评价

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投资组合的业绩进行评估。养老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和其他基金的主要投资计划发起人一般会考察投资过程的各个主要方面,如资产配置、资产类别的权重和各类别重的证券选择。这类评估称为属性评估。对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对一个特定的投资策略或投资机构效率的评价,如对有明确投资策略的开放式基金的评估。这种评估叫做指标评估。评估投资组合最直接的指标是回报率。但只有在相同或类似的风险水平下比较回报率才有实际的意义。从美国开放式互助基金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增长型基金的beta值最高,系统风险最高,相应在牛市时的回报率最高,在熊市时的回报率最低。平衡型的基金则相反。收益—增长型的基金的系统风险和回报率都在增长型和平衡型的基金之间。由此可见,任何一种基金在一个时期所获得的回报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的风险特性和基金在当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在评估基金时,首先应将基金按风险等级分组,每一组的风险大致相同,然后在组中比较回报率的大小。

题组范文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生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既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与组内成员相处。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现在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讨论存在问题不可小视,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小组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主题要明确、清晰,有讨论的必要性与价值,这关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讨论的主题脱离生活实际。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题目,基本上是围绕书本重点、难点展开,是典型的为考试而设计的讨论。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中,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是“为什么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第三框中设计的讨论题目为“只要在青少年时树立一个高目标,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目标,你就一定会实现目标”,这些题目的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时刻围绕中考,教师往往把中考的考点或者本课的重点设计成一些讨论的题目,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在题目的设计方面缺乏生活性,与学生的实际脱离,渐渐地学生失去了讨论的积极性。

(2)讨论主题缺乏层次性。课堂讨论的题目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又要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有讨论的必要性与价值。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的题目难易度把握不够好。有些题目设计过分简单,有些题目又设计得太难,致使小组讨论解决不了。

如七年级下册第22课《增强自我保护》中设计了“网络的利与弊”“为加强网络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讨论题目。从拓展学生知识面、联系生活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教材中并未涉及网络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课堂中讨论这两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尤其是对网络管理提出建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而有些题目设计得太过简单,直接在书本就能找到。题目设计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对讨论的内容缺乏兴趣。

2.讨论小组的分组不合理。思想品德课小组的分组情况是否合理,决定小组讨论的效率与成果。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在分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1)分组程序的简单化。分组的随意性,很难保证小组内部形成优势互补与思维的碰撞。

(2)小组讨论时缺乏分工。小组内对于讨论的问题缺乏分工,致使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3)小组讨论缺乏有序性。教师在讨论中作一些引导性的诱导和点拨,是讨论能够有效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在思想品德课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过程往往缺乏有序性。

(4)小组讨论缺乏监控。在小组讨论时,大部分教师是站在讲台上观望,或者随意地在每组之间来回穿梭,偶尔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5)对小组讨论缺乏评价机制。小组内部讨论缺乏互评机制,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性。

二、提高小组讨论实效性对策探讨1.合理分组,重视分工。在分组时,不要单纯地以固定的座位来分组,应该尽量考虑学生之间的亲疏程度,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更要考虑到整个小组的团结合作。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可以在考虑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前提下,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进行有机组合,让每组的“综合实力”相当,既体现公平又可以调动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同时,对所有小组编号,如1组、2组等,每个小组设立一位组长,负责该组的讨论情况记录。对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编号,如1组1号,2组4号等。

在小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讨论主题等。

题组范文篇6

本文主要对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若干结论与政策建议。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有关问题;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金融证券集团与按照业务划分的子公司。

第一部分研究了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类别问题和设立审批问题。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将其归类于综合类证券公司是较为恰当的。我国证券法只划分了经纪类证券公司和综合类证券公司,主要依据是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虽然不能进行A股的交易,但可以进行承销,以及从事B股、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业务范围要远大于经纪类公司,很显然将其划归为综合类券商是恰当的。对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审批,笔者建议采取许可制。

第二部分研究了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问题。随着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地域上的扩张、风险控制的需要,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决策效率低、机构重叠、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因此研究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完善组织结构,解决组织结构难题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了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和优化。对比分析了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结构、多维制结构的优势与缺陷。然后结合基本的管理理论对证券公司的事业部制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考察了中金公司的事业部制的案例,说明了事业部制对于证券公司在专业化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现行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两大问题:本位主义和前后台脱离。最后,提出通过权力进一步分散化和后台职能的虚拟化来解决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问题,实现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优化。

综合类券商的区域管理总部问题是一个随着管理半径的扩大而产生的。笔者提出了“升级”和“降级”的两种思路,来解决区域管理总部的设置问题。即通过提升管理总部为分公司的办法,使其成为不具法人资格的区域性分支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将其转为代表处,将一些业务职能转移给各事业部,而只保留行政事务性的管理职能。

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经营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投资银行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的作法。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金融证券集团和子公司制。

首先论述了现资银行采取的组织结构形式的金融证券集团的形式。并分析了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同金融证券集团的内在联系。

其次,对证券公司集团化下的相关立法问题进行了分析。

再次,对金融证券集团内部的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各项证券业务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立法上应允许专业化的子公司可从事相关的其他证券业务的建议。

第四,分析了同证券公司合并重组有关的问题。

最后,分析了除集团化以外的其他的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提出了立法上应允许证券公司自由选择组织结构形式的建议。

正文:

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决定于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又受到现有法律框架的约束。在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的证券业面临对外资开放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证券公司将会受到国外投资银行的挑战,证券公司自身如何发展壮大,在组织结构方面如何与发展相适应是一个普遍问题;另一方面,组建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也是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外合资证券公司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同现有的证券公司在组织结构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紧迫问题。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正在起草和修改《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营业部管理办法》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对证券公司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问题。这里对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有关立法工作有所帮助。

一.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有关问题

1.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类别问题

根据中美、中欧签署的关于中国加入WTO减让条款,在中国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这意味着,从合营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将不同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对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业务规定。《证券法》第119条规定,国家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并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其分类颁发业务许可证。

从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难以确定其分类与归属。笔者认为,应当将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归类为综合类证券公司。主要有以下理由。

《证券法》对于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划分,主要依据两点,一是资本金规模,综合类最低为五亿元人民币,经纪类最低为五千万元人民币。二是业务范围,经纪类证券公司只能够从事经纪业务,且公司名称中必须包含“经纪”字样。而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经纪、承销、自营等多种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是否只从事证券经纪业务是区分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重要标准。

从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虽不能从事A股的经纪与自营,但可从事B股及H股的承销、交易等业务。其从事的业务范围,要大于经纪类证券公司。而且,随着加入WTO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原则的实施,中外合营公司的A股的业务也将纳入其可从事的业务范围。因此,从现在和长远来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应当归属于综合类证券公司。

2.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和审批问题

在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设立和审批中,由于《证券法》和中美、中欧协议在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审批设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障碍。笔者认为,对于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审批,可以采取许可制。即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由中国证监会对进行审批,其许可经营的业务范围由证监会批准。

首先,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证券公司必须经证监会审批。据此,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也必须受《证券法》这一条的约束。

其次,对于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则可以不受证券法关于证券公司分类管理的要求。原因在于,尽管证券公司的业务上实行了经纪类和综合类的划分,但具体的业务范围仍然要由中国证监会核定。因此,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合资证券公司在经营范围的申请上,也须经过证监会的核定。笔者认为,对于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的申请,不仅要依据证券法核定,而且还要符合中美、中欧协议的要求。所以,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应在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立法精神下,主要依据中美中欧协议,对其具体的业务范围审批实行许可制。结合前述的合资证券公司应属于综合类券商的结论,其之所以不能从事A股的经纪业务是因为不符合中美中欧协议的要求。这样,在《证券法》和中美、中欧协议下,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证券法和协议的某些冲突之处得到了回避。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和日本,证券公司的业务是实行的许可制。在未来修改《证券法》时,应当废除综合类券商和经纪类券商的划分,而代之以不同证券业务经营的许可制。这样可操作性就更强,实际上也更便于分类管理。

二.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

十数年来,我国的证券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伴随证券公司资本规模的增大和业务的扩张,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从简单转向日益复杂化。一方面,随着业务从单一的买卖证券、股票的承销上市发展到投资咨询、以网上交易为主的证券电子商务、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等新兴业务,事业部制的内部组织结构(或者叫作管理体制)在证券公司内建立起来;另一方面,随着证券业务从单一区域走向全国市场,证券公司之内的分公司、区域管理总部也纷纷建立起来,区域性的证券公司逐步走向全国化;第三,伴随着业务发展,风险控制的需要日益增大,导致了做业务的“前台”和负责监管的“后台”的分离,在证券公司内部逐步建立起来了行使监察、管理、服务、支持等职能的后台部门。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决策效率低下、机构职能重叠、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脱离等。因而,完善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探索适合与证券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解决证券公司存在的组织结构难题,将有重要意义。

1.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

题组范文篇7

一、进行组织工作创新,必须深刻认识到组织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书记在概括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时曾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和党的优良传统,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经验,用新的思想、观点和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一条重要经验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门和我们组工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关键的就是要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组织工作围绕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在服务经济建设工作中,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是与组工干部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密不可分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组织工作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例如:如何实现组织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消除少数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对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抵触情绪;如何解决部分离退休党员党性观念弱化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组织工作面临的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向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墨守陈规、固步自封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组织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在创新中实现新的突破。

二、进行组织工作创新,必须正确的把握组织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的面很宽,必须抓住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当前,组织工作创新应当着力突出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形式创新、制度创新、形象创新五个方面。

1、观念创新:就是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切实增强想创新、敢创新的问题,要有先人一步的思维,超前思考,正确分析;要有高人一筹的眼光,科学预测,准确判断。目前,组织工作的创新恰恰仍然面临着许多坚固的框框,如:有些同志片面的强调原则,习惯于照框子办事,主动性、自觉性意识不强,导致组织工作出现了“上级不推不动、组织不点不整、领导不压不抓、矛盾不大不理”的不良现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明确“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从而温故知新,对过去工作进行扬弃;推陈出新,敢于大胆摆脱思想束缚。俗话说,观念一转天地宽,只要实现观念上的创新,就能为组织工作的创新打好基础。

2、技术创新。近年来,为了加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我们运用电视电化教育的手段,对乡镇、村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不再需要把参训对象集中起来进行课堂培训,这就是组织工作技术创新的例证,就鄯善县而言,现已建成标准化党员电教播放站18个,播放点354个,仅2005年就培训党员干部群众6520余人次;以前,组织工作中的规章制度、文件法规只能通过下发文件,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和领会,不仅覆盖面窄,而且学习的周期较长,如今,我们建立了“鄯善党建网”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也是一项创新。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人才的影响,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解决组织工作中的热难点问题,使组织工作手段得到升级换代的速度还是比较慢。因此,技术创新也是组织工作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3、形式创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定的内容必须通过相应的形式来体现。2006年鄯善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设立“组织工作实践创新奖”,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家敢于创新、乐于创新,通过创新实现组织工作的新发展。鄯善县达浪坎乡党委组织开展的“民主日”活动;鄯善县辟展乡出台的《村务公开明白会制度》等,也都是组织工作形式的创新。组织工作有很多常规性工作,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就是要看设计载体。针对当前农村党组织对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不够,致使农村广大党员学习理论、掌握政策与发挥作用相脱离,整体凝聚力得不到体现的问题,鄯善县组织实施了“党员凝聚力工程”,对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凝聚力,如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实践证明,活动的开展,在推进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就说明,形式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停留在汇报中,认为形式形式就是走走“形式”,试图通过几个华而不实的“靓招”来应付组织工作形式的创新。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有效的形式、有效的载体,切实推动组织工作更好的开展,坚决抵制那些给党和群众带来损失的“花架子”,不断探索新路子、谋求新措施,使组织工作形成新的内容。

4、制度创新。近年来,党中央、中组部就先后制订下发许多规范性文件,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小学校党组织、机关党组织、人民团体党组织都已经有了工作条例。我县也制定了不少制度,如:《鄯善县关于进一步严肃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的规定》、《鄯善县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季度汇报制度》、《鄯善县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细则》、《鄯善县干部监督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但就总体而言,组织工作制度建设还滞后于组织工作的实践,有的制度还是很早以前制定的,适应性不强;有的制度比较笼统,不够具体;有的制度理论味浓,需要增强操作性。同时,制度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我们有些制度已经制定了很长时间,但有的同志还没有学习、掌握,也有的人虽然学习了,但在工作中不按制度办事,随意性大,结果带来了不少问题,给工作带来被动和影响。例如,个别党支部预备党员到期不按时转正;个别党(工)委预备党员的入党手续不健全;县委作出的一些决策、决定不认真执行,致使当事人长期上访等。因此,制度创新仍然是今后组织工作的一个重点。笔者认为,加强组织制度创新,必须解决“五个问题”:一是解决制度不尽完善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完整性;二是解决制度原则化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解决有章不循的问题,使制度的执行具有严肃性;四是解决监督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使监督具备有效性;五是解决制度类别不清的问题,使制度具有层次性。

5、形象创新。要通过多种措施,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工干部素质,从而树立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对组工干部的形象问题,同志指出,组织部门的干部,党性要强,作风要正,工作要实,业务要精。近年来,鄯善县委组织部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地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在组工干部队伍中,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双满意建设年活动等,使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群众中树立了“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但是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够的,组工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只有成为一名通才,工作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创造特色。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以组工干部的形象创新,带动组织部门的形象创新。

三、进行组织工作创新,必须正确把握组织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首先,加强学习和实践,打牢创新的基础。组织工作创新,必须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做保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内容上坚持“专博”结合,专就是专业知识要精通熟练,博,就是要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目前,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革命”来势迅猛,“数字地球”近乎现实,“知识经济’实属必然。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补充和更新知识,从而增强创新的资本。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只能是蛮干。

其次,要调查研究。组织工作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创新,要广泛调研,吃透上情和下情。了解掌握组织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熟悉本部门、本单位组织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要深入思考,坚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观念,通过换位思考,把组织工作置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把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三,要勤于总结。创新不是对过去工作的全盘否定。创新一方面是对在原来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包括对原来认识中正确部分的继承、错误部分的纠正和过时部分的摒弃;另一方面是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形成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这就意味着,组织工作创新是在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想并指导着组织工作的实践。组织工作中有许多宝贵经验,它们是致力于不断创新的结晶,也是从事创新实践的起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同时,还要回过头来看看过去我们工作的失误之处,从失误中吸取教训,这对进行创新活动也有很大帮助。恩格斯曾经说过:“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这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说明了勤于总结的重要性。

第四,大胆探索。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改革。如果墨守陈规、患得患失、怕这怕那是不行的。如果我们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习惯地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用老思维思考新情况。这样,就必然会严重制约我们的思想,妨碍了工作的创新。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树立大胆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始终保持足够的勇气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只要有利于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有利于提高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形象,都可以想,都可以试。成功了可以总结经验,失败了也可以吸取教训,都有利于我们继续探索创新的思路和办法。

四、进行组织工作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要想推动和实现组织工作创新,除了大环境和组工队伍自身素质的因素外,还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不能标新立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遇到了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遇到了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总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拿出新办法、新举措,但决不能离开实际去空想,脱离了实际、不求实效,必然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鄯善县在年初乡(镇)党委班子换届,党委班子成员的配备工作中,我们没有一味的追求班子成员的年轻化和知识化,而是结合各乡(镇)的工作重点,采取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即考虑到到班子成员老、中、青的合理搭配,又考虑到各乡(镇)在经济建设中,不同领域欠缺的人才,按照实际需要对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和配备,不仅为我县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还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破旧才能立新,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就组织工作本身而言,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地创新,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原则是不能变的,我们党在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是不能丢的。如:鄯善县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以前的创建工作标准虽然有的要求较低,已不适应村党支部建设的需要,必须调整,但我们只能对原标准进行补充完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些新标准、新要求加进去,而利用创建工作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做法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

题组范文篇8

近日,我们采取实地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对当前全县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村党组织班子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有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上顾虑较多,加之农村工作难度大,害怕干不好,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

二是工作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一些同志守业有余,创业不足,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等上级党委安排部署,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形势,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推进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政策理论和工作水平欠缺。一些同志缺少学习,甚至不学习,导致理论功底不牢,政策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党组织书记领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四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部分同志缺乏致富路子,家庭经济发展较慢,个人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另一方面,已经富裕的同志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或者是不愿带领群众致富。

五是坚持原则不够。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不能坚持原则,甚至超出原则办事,特别是在征收社会抚养费上有不坚持标准,少收瞒报,还有部分同志存在挪用集体财产、利用公款吃喝等问题,在走访的近70余名党员群众中,反映这类问题的占37%。

六是作风不实。有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飘浮、作风不实,官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七是年龄和文化结构依然堪忧。2004年村居换届后,村级班子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村党组织书记,据统计,我县50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有172名,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33.4%,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88人,占总数的55.9%,小学文化程度的还有29名,占总数的5.6%。

(二)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阵地缺乏。据调查,全县目前尚有87个村没有活动阵地,有103个村活动阵地陈旧,条件简陋,设施不全,根本不能发挥村党组织活动阵地的作用。

二是活动阵地利用不够。健全规范的活动阵地应该是村级组织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但是,大部分活动阵地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连起码的党员学习制度都没有坚持好。据调查,能够合理利用的约占30%,能够充分利用的不到10%,活动室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三是制度不健全。有的村党组织有活动室,但制度不健全,从对2004年新建的100个活动室验收情况看,30%的硬件设施缺乏,60%的软件资料不健全。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主观原因:一是宗旨观念和政治信念不强。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正式干部,政治前途渺茫;党纪党规对自己制约力度不大,就算出了什么问题,大不了不当村干部就是。二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家族观念、家长观念太强,养成了家长、霸王习气,久而久之,工作方法就变得简单、作风就变得粗暴。三是廉洁自律意识差。抱着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反正山高皇帝远,管不着。

客观原因:一是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物质条件,想干事却干不成,村级公益事业想做却做不好,无法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二是政治经济待遇差,对村干部没有吸引力。三是缺乏监督,群众的监督意识、参与意识不强,规章制度对村干部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

三、思考及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就是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有人办事是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有钱办事是重要保障,有地方办事则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有人办事”。解决有人办事,就必须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将那些有能力、有文化知识,热心为基层群众服务,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同志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对村党组织书记经常进行廉政教育、形势教育和技能教育,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变领导干部为服务型、知识型、业务型干部。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结合“村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四是加强监督。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完善定期述职述廉、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五是强化考核,逗硬奖惩。对照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结合村党组织书记职责,加强年终目标考核、奖惩力度。六是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可以通过合村并组,精简村干部职数,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探索试行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拔副乡镇长、副书记新举措,强化政治待遇激励功能。

题组范文篇9

本文主要对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若干结论与政策建议。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有关问题;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金融证券集团与按照业务划分的子公司。

第一部分研究了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类别问题和设立审批问题。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将其归类于综合类证券公司是较为恰当的。我国证券法只划分了经纪类证券公司和综合类证券公司,主要依据是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虽然不能进行A股的交易,但可以进行承销,以及从事B股、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业务范围要远大于经纪类公司,很显然将其划归为综合类券商是恰当的。对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审批,笔者建议采取许可制。

第二部分研究了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问题。随着证券公司业务的发展、地域上的扩张、风险控制的需要,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决策效率低、机构重叠、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因此研究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完善组织结构,解决组织结构难题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了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和优化。对比分析了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结构、多维制结构的优势与缺陷。然后结合基本的管理理论对证券公司的事业部制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考察了中金公司的事业部制的案例,说明了事业部制对于证券公司在专业化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现行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两大问题:本位主义和前后台脱离。最后,提出通过权力进一步分散化和后台职能的虚拟化来解决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问题,实现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优化。

综合类券商的区域管理总部问题是一个随着管理半径的扩大而产生的。笔者提出了“升级”和“降级”的两种思路,来解决区域管理总部的设置问题。即通过提升管理总部为分公司的办法,使其成为不具法人资格的区域性分支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将其转为代表处,将一些业务职能转移给各事业部,而只保留行政事务性的管理职能。

风险管理是证券公司经营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投资银行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的作法。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金融证券集团和子公司制。

首先论述了现资银行采取的组织结构形式的金融证券集团的形式。并分析了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同金融证券集团的内在联系。

其次,对证券公司集团化下的相关立法问题进行了分析。

再次,对金融证券集团内部的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各项证券业务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立法上应允许专业化的子公司可从事相关的其他证券业务的建议。

第四,分析了同证券公司合并重组有关的问题。

最后,分析了除集团化以外的其他的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提出了立法上应允许证券公司自由选择组织结构形式的建议。

正文:

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决定于证券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又受到现有法律框架的约束。在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的证券业面临对外资开放和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现有的证券公司将会受到国外投资银行的挑战,证券公司自身如何发展壮大,在组织结构方面如何与发展相适应是一个普遍问题;另一方面,组建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也是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外合资证券公司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同现有的证券公司在组织结构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紧迫问题。目前,证券监管部门正在起草和修改《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营业部管理办法》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对证券公司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问题。这里对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有关立法工作有所帮助。

一.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有关问题

1.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类别问题

根据中美、中欧签署的关于中国加入WTO减让条款,在中国加入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这意味着,从合营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将不同于我国现有的法律对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业务规定。《证券法》第119条规定,国家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并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其分类颁发业务许可证。

从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难以确定其分类与归属。笔者认为,应当将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归类为综合类证券公司。主要有以下理由。

《证券法》对于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划分,主要依据两点,一是资本金规模,综合类最低为五亿元人民币,经纪类最低为五千万元人民币。二是业务范围,经纪类证券公司只能够从事经纪业务,且公司名称中必须包含“经纪”字样。而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从事经纪、承销、自营等多种业务。从业务范围来看,是否只从事证券经纪业务是区分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券公司的重要标准。

从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看,虽不能从事A股的经纪与自营,但可从事B股及H股的承销、交易等业务。其从事的业务范围,要大于经纪类证券公司。而且,随着加入WTO后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原则的实施,中外合营公司的A股的业务也将纳入其可从事的业务范围。因此,从现在和长远来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应当归属于综合类证券公司。

2.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和审批问题

在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设立和审批中,由于《证券法》和中美、中欧协议在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审批设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障碍。笔者认为,对于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审批,可以采取许可制。即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由中国证监会对进行审批,其许可经营的业务范围由证监会批准。

首先,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证券公司必须经证监会审批。据此,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也必须受《证券法》这一条的约束。

其次,对于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则可以不受证券法关于证券公司分类管理的要求。原因在于,尽管证券公司的业务上实行了经纪类和综合类的划分,但具体的业务范围仍然要由中国证监会核定。因此,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合资证券公司在经营范围的申请上,也须经过证监会的核定。笔者认为,对于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的申请,不仅要依据证券法核定,而且还要符合中美、中欧协议的要求。所以,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应在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立法精神下,主要依据中美中欧协议,对其具体的业务范围审批实行许可制。结合前述的合资证券公司应属于综合类券商的结论,其之所以不能从事A股的经纪业务是因为不符合中美中欧协议的要求。这样,在《证券法》和中美、中欧协议下,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证券法和协议的某些冲突之处得到了回避。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和日本,证券公司的业务是实行的许可制。在未来修改《证券法》时,应当废除综合类券商和经纪类券商的划分,而代之以不同证券业务经营的许可制。这样可操作性就更强,实际上也更便于分类管理。

二.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

十数年来,我国的证券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伴随证券公司资本规模的增大和业务的扩张,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从简单转向日益复杂化。一方面,随着业务从单一的买卖证券、股票的承销上市发展到投资咨询、以网上交易为主的证券电子商务、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等新兴业务,事业部制的内部组织结构(或者叫作管理体制)在证券公司内建立起来;另一方面,随着证券业务从单一区域走向全国市场,证券公司之内的分公司、区域管理总部也纷纷建立起来,区域性的证券公司逐步走向全国化;第三,伴随着业务发展,风险控制的需要日益增大,导致了做业务的“前台”和负责监管的“后台”的分离,在证券公司内部逐步建立起来了行使监察、管理、服务、支持等职能的后台部门。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决策效率低下、机构职能重叠、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脱离等。因而,完善证券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探索适合与证券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解决证券公司存在的组织结构难题,将有重要意义。

1.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

在探讨证券公司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性问题——组织结构形式的演变与优化进行分析。这对于更为清楚地认识证券公司组织结构的问题将有较大帮助。

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有很多种形式,最基本也是最早的是直线职能制,后来又发展为事业部制,再后来又从事业部制中演生出超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制结构、多维制结构等多种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方法。

1)直线职能制(U型结构)

直线职能制又被称为U型结构(UnitaryStructure)。其基本特征在于,将公司按照职能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部门,而每一部门均由公司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直线职能制实现了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

2)事业部制(M型结构)

事业部制即M型组织结构(MultidivisionalStructure)。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在其总公司之下的各事业部或分公司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利润中心。由多样性经营所引致的管理上的需求可以说是M型组织机构发展的基本动因。事业部的划分往往按产品、地区或国家来进行,各事业部一般都采用U型结构。

M型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创新形式,它将日常经营决策权下放到掌握相关信息的下属部门,总部只负责制定和执行战略决策、计划、协调、监督等职能,从而可以解决大规模企业内部诸如产品多样化、产品设计、信息传递和各部门决策协调的问题,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既能摆脱日常经营的繁琐事务,又能和下属企业保持广泛的接触,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因而成为现代企业广泛采取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然而,这种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a.总部与分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增加。因为分部不仅有决策权,还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分部为了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向总部隐瞒某些真实情况,如隐瞒利润等,总部难以确知各分部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个大型的组织内部。

b.由于允许各事业部之间开展竞争,分部之间由于利益的相对独立性,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类似于市场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传出有利于自己的不真实信息。

c.由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常以利润来衡量各分部的业绩,就容易导致分部产生本位主义,只顾眼前的局部利益,忽视长远的整体利益,从而影响各分部之间的协作。通常,总部为了协调上述矛盾,只能多设置一些中间管理层次和中层管理人员,不仅增大了监控成本,还会使企业的中间管理层膨胀,损伤了组织的运作效率。

3)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的概念是在人们对以工作为中心和以对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之优、缺点的争论中产生出来的。其根源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军事与宇航领域发展起来的项目管理的概念。矩阵制结构即在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基础上,再建立一套横向的组织系统,两者结合而形成一个矩阵,它是U型结构与M型结构的进一步演变。这一结构中的执行人员(或小组)既受纵向的各行政部门领导,又同时接受横向的、为执行某一专项功能而设立的工作小组的领导,这种工作小组一般按某种产品或某种专业项目进行设置。

矩阵组织结构有以下优点:

(1)小组的领导负责项目的组织工作,行政领导无法干涉专业项目方面的事情。项目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专业性都大大提高了。

(2)项目小组可以不断接受新的任务,使组织富有一定的灵活性。

(3)矩阵组织结构可集中调动资源,以高效率完成项目。

(4)矩阵组织结构有利于把管理中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了解与其合作。

(5)对各部门的专家,有更多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

矩阵组织结构的缺点是:

(1)项目经理与部门经理之间为改善自己一方的工作绩效可能会发生争执。

(2)矩阵组织结构中成员受横向与纵向的双重领导,破坏了命令统一原则。

(3)双重领导可能使执行人员无所适从,领导责任不清,决策延误,项目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工作任务缺乏热情。

4)多维制结构

多维制结构又称立体组织结构。多维即多重坐标,在这里指组织系统的多重性。多维制结构一般包括产业部门、职能机构、按地区划分的领导系统,即成为三维结构。若再加上按其他某一因素划分的组织系统,则成为四维结构,依此类推。但一般不会超过四维。多维制结构可以看做矩阵结构的扩展,因此可能存在与矩阵制类似的,由多重领导所带来的缺陷。

2.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化

权变理论(contingencytheory)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权宜应变,灵活掌握。权变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究竟应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不可能有普遍适用的结构模式。当然,采取何种组织结构还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来作决定。证券公司虽无统一的结构模式但其设计是有原则的。(1)服从公司的发展战略。证券公司选定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与服务方针对其组织结构有重要影响。(2)适合公司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3)动态调整组织结构,使其适应公司成长的需要。

1)事业部制的特点——以中金公司为例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大都采用事业部制的内部组织结构。这也是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所普遍采用的内部组织结构。以业务为划分的事业部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不同的事业部的服务对象存在着利益冲突,通过事业部之间的“防火墙”,保证了证券公司经营上的公正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风险在不同事业部之间的扩散。

以我国现在唯一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为例,在其内部的业务部门就划分为投资银行部、投资顾问部、销售和交易部以及研究部。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主要向国内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和政府机构提供国际标准的证券承销和金融顾问服务,包括:企业重组改制、股本和债券融资、兼并收购、公司融资和项目融资等。股本融资项目包括国内与国际融资。投资银行部特别重视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长期的、广泛的高增值服务。对于每一位客户,投资银行部都在充分了解其本身情况和需求以及其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为客户寻找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客户实现目标。

中金公司投资顾问部从事企业上市前的股权投资,包括对企业投资结构的设计以及投资后的管理。投资顾问部的创业投资是长期的投资。投资顾问部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管理队伍的紧密合作协助被投资企业完成发展战略,从而与其建立起稳固的伙伴关系。除投入资金外,投资顾问部还努力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支持,帮助企业改进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达到国际标准。

中金公司销售交易部成立于1997年4月,从事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股票与债券的一级市场销售与二级市场的代客与自营交易。销售交易部拥有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交易席位,并已成为中国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的积极参与者。销售交易部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机构投资者,如国内外著名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大型综合性企业。销售交易部为客户提供由中金公司研究部撰写的高质量的有关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上市公司投资潜力的分析报告,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与投资资讯建议,以及执行客户的交易指令。在国内资本市场上,销售交易部建立了一整套市场分析交易执行和风险控制体系,为客户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经纪人服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销售交易部已创下"中国通"的品牌,为投资中国股票的客户提供第一流的研究、最好的上市公司介入以及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

中金公司在北京和香港均设有研究部,为基金经理和公司客户提供及时、可信赖的经济分析及行业和企业研究资料。

从上述中金公司的部门设置来看,其内部组织结构是典型的事业部制。这种事业部制充分发挥了专业化和风险控制的优势,使得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得到保障。

2)证券公司事业部制存在的问题

(1)本位主义。

事业部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公司总部往往发挥统一决策协调关系的功能,而各事业部则在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比如经纪、承销)发挥决策和执行的功能。证券公司内部的各事业部实际上是不同的利润中心。由于各事业部有其自身的利益,因而本位主义往往与事业部制联系紧密。

这种本位主义对于公司总部的统一决策和关系协调的职能的发挥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在许多证券公司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各事业部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现象。要解决统一决策及关系协调问题,往往又派生出一些中间层次的机构。这样导致管理层次增加,决策效率下降。

对于事业部制的本位主义问题,有的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总裁的权力或者采取设置专司协调的“超级事业部”的方案来解决。这一思路的出发点是: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本位主义是一个管理问题。但事实上,事业部制的本位主义是与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个组织结构问题,而不是一个管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其他的选择。

(2)前后台脱离。

证券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这一特点决定了证券公司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建立严密的风险监管体系。同事业部制相联系,大多数证券公司建立了前后台分离的组织架构。所谓前台部门,也就是从事各项证券业务的事业部;后台部门就是专门进行监督、管理、服务的部门。在前后台分离的架构中,往往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前台与后台的分离,导致后台部门对前台部门的监督、管理的弱化,使得财务监督、风险监控等后台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另一种现象是同前一种现象相联系,后台部门出现萎缩或者“膨胀”(机构臃肿但效率低下的情况)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是后台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或者不正常发挥。

前后台分离中出现的后台部门功能弱化的情况,不利于证券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的控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在于事业部制。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也在于对事业部制进行改革和优化。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化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整合资源,以便达到企业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上下左右的领导与协调关系。证券公司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服务型公司,所处理的问题有综合、复杂、多变的特点,项目性强,且每个项目都颇具独立性,对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调配要求高,在组织结构上要有较高的适应性、灵活性。一个项目往往要涉及多个领域、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地区,这就要有多个专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以保证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最专业化的服务。从人员上进行考虑,证券公司有的投资银行专家会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为了保持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性,也要求在组织机构上有合理的安排。这些特性决定了证券公司组织结构更宜于采取矩阵制结构和多维制结构。

前面提到的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本位主义问题,其实质是证券公司内部的不同业务之间的整合问题;而后台弱化的问题的核心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整合问题。因此,证券公司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优化就是要解决不同事业部之间、不同事业部与后台监管部门之间的整合问题。

(1)权力进一步分散化

在事业部制中,解决整合问题的传统的思路是通过集权的方式,即通过通过加强总部的权力来实现。从其手段上来看,往往是通过加强公司总裁在统一决策和协调方面的权力或者是设置专门进行不同事业部之间的协调的“超级事业部”。集权的方式在后果上导致了管理层次的增加和决策效率的下降,因此被证明是失败的。

根据矩阵制的特点,决策的中间层次是非常少的,决策的效率较高。因此对于事业部制的优化可以采取放权的方式,即进一步加强各事业部的决策权,同时加强各副总裁在分管项目上的决策权。权力进一步分散化从表面上看似乎整合问题更加突出,但实际上矩阵制的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项目能够得到最好的完成,证券公司业务的整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后台职能的虚拟化

所谓后台职能的虚拟化是指在不影响后台部门基本职能发挥的前提下,将后台的监管职能虚拟化,同时加强在前台业务部门内部的监管职能。后台职能的虚拟化对于解决前后台分离中所产生的后台监管弱化的问题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从证券公司的运作特点来看,前台部门在业务运转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一线监管的要求。而前后台的分离,实际上又导致了后台部门不能充分地及时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前台部门内部的监管和虚拟掉后台部门的作法,来实现加强后台部门对前台的监督、管理、服务、支持的职能。

3.综合类券商的区域管理总部问题

我国综合类券商目前基本上采取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对应于这种法定的结构,在证券公司内部则大都实行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从实践来看,事业部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证券公司业务的专业化,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有利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随着证券公司资本金和业务的扩大,小型券商和地方性券商逐步在地域上扩张,成为全国性的大证券公司。与此相适应,则在管理体制上出现了分公司和区域管理总部。比如,华夏、国泰君安、南方等公司实行的是分公司制;大鹏、长江等公司则实行的是区域管理总部模式。区域管理总部模式对于缩小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公司业务的全国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同分公司相比,区域管理总部不是法人组织,因而不利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出现了“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有人监管,而管理总部无人监管”的奇怪现象。

从证券公司的管理体制角度看,事业部制下的区域管理总部体制是一种混合的内部组织结构体制。一方面,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采取事业部制的管理体制,以不同的业务为划分标准,采取“纵向”管理;另一方面,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采取“横向”管理。在实际运作中,这种混合的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公司的经纪业务管理中,既有经纪事业部管理证券营业部,又有区域性管理总部管理的营业部,造成了公司内部经纪业务的条块分割,不利于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又比如,区域性管理总部这一管理层次的增加,造成“中层膨胀”,降低了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应对这种混合型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

综合类券商在内部组织结构上,还是应坚持“事业部制”的形式。事业部制具有专业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这种“纵向”管理体制也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向金融证券集团公司的改革建立了良好的组织结构基础。对于区域性管理总部的改革,应采取两种办法。一是降级。撤消那些业务规模较小的区域总部,将其转变为代表处。撤消后,区域总部的业务管理职能转给各事业部,而其事务性管理职能则可以由代表处来承担。另一种办法是升级。将业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管理总部升级为区域分公司。区域分公司是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区域性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经营范围和管理区域由公司总部授权。在分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上,也可实行事业部制。

4.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风险控制的要求是证券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典型要求。由于我国证券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证券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组织上还很不完善。这也是证券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上需要加以弥补的地方。下面主要介绍美国证券业在这方面的经验。

美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制结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这些委员会或部门的职能分别介绍如下:

1)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由其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

2)风险监视委员会一般由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一般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监视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该委员会还要协助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决定公司对各项业务风险的容忍度,并不定期及时向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报告重要的风险管理事项。

3)风险政策小组则是风险监视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小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

4)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特别关注风险集中度和流动性问题。

5)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直接向财务总监报告,并兼任风险监视委员会和风险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一般也是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公司交易投资由于利率、汇率、权益证券价格和商品价格、信用差(creditspreads)等波动而引起的价值变化。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信用违约造成的可能损失。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掌握公司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况,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理功能。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等四个小组组成。

(1)市场风险组负责确定和识别公司各种业务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并下设相对独立的定量小组专门负责建立、验证和运行各种用来度量、模拟各种业务的数学模型,同时负责确立监视和控制公司各种风险模型的风险集中度和承受度。

(2)信用风险组负责评估公司现有和潜在的个人和机构客户的信用度,并在公司风险监视和度量模型可承受风险的范围内决定公司信用风险的承受程度。该组需要审查和监视公司特定交易、投资组合以及其他信用风险的集中程度,并负责审查信用风险的控制流程,同时与公司业务部门一起管理和设法减轻公司的信用风险。该组通常拥有一个特别的专家小组专门负责公司资产确认和管理在早期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

(3)投资组合风险组具有广泛的职责,包括通过公司范围内重点事件的分析使公司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运作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进行不同国家风险和定级的评估等。该组一般设有一个流程风险小组,集中执行公司范围内风险流程管理的政策。

(4)风险基础结构组向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分析、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以确保风险管理委员会更好地监视公司范围内的市场、信用和投资组合风险。

6)除了以上有关风险管理组织外,还有各种管制委员会制定政策、审查和检讨各项业务以确保新业务和现有业务的创新同样不超出公司的风险容忍度。这些委员会一般包括新产品审查和检讨委员会、信用政策委员会、储备委员会、特别交易审查检讨委员会等等。

三.金融证券集团与按照业务划分的子公司

1.现资银行采取的普遍的组织结构形式是金融证券集团形式

现资银行的组织结构经历了合伙制、公司制和金融控股公司制等形式的演变。目前,国际主要投资银行基本上采取公司制或者金融控股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形式。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了现资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的主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金融控股公司也有两种含义,一种广义的含义是指在金融混业经营基础上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另一种狭义的是指在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基础上的所形成的包括承销、并购、经纪、资产管理、风险投资等不同证券业务的金融控股集团,这种形式一般又称为金融证券集团。随着金融混业经营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上述两种含义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界限在逐渐淡化。

金融证券集团最早兴起于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林证券上市后,美林由一家单一的证券经纪公司转变为一家开展综合性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美林随之采取的组织结构形式就是金融证券集团的形式。美林集团按业务进行划分,设立专业化的证券业务子公司。90年代日本进行金融业改革(日本版“金融大爆炸”)以后,日本的大型证券公司也纷纷进行金融证券集团化的改组。以大和证券集团为例,其前身为大和证券公司,改组为金融证券集团后则设立了十数家专业化的子公司。再如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证券公司,大都也是采取金融证券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

金融证券集团的子公司组织结构形式是从事业部制的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一般来说,子公司体制具有业务专业化、风险控制集中化、不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等优势。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检验,金融证券集团的子公司组织结构是一种适合并促进证券业务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

2.金融证券集团的组织结构和相关立法问题

金融证券集团是在一家集团公司控制下的众多的从事证券业务的子公司、关联公司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联系体。金融证券集团本身并不是一个公司,因此它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金融证券集团的核心企业是一家集团公司。该公司在集团中具有绝对的控制地位,因此也是一家控股公司。在集团内,集团公司以股份制为纽带,控制数家子公司。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金融证券集团采取的是控股公司的模式。控股公司按控股的方式可分为两类:纯粹的控股公司和混合的控股公司。所谓纯粹的控股公司是指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子公司的股权或其他有价证券,其本身并不从事其他方面的任何业务的公司。混合控股公司,是指除了掌握子公司的股份之外,本身也经营自己的业务的公司。在现资银行的控股公司模式中,大都采取的是混合控股公司模式。

我国《公司法》未对控股公司、集团公司进行规定。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入的情况下,有关部委对企业集团、控股公司进行了一些规定。在证券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证券监管机关应该对证券公司的控股公司制、集团公司制进行一些规定,以利于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对于立法中的有关问题考虑如下。

a.现有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理论上讲,综合类证券公司都可以成为集团公司,而分设一些子公司。在实际立法和审批中,对成为集团公司的综合类公司在资本金及业务规模上应提出更高的限制,以区别于证券法对于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可以鼓励那些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公司进一步发展。资本金限制的主要原因在于,集团公司制的证券公司的风险较之于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制的证券公司的风险更大,而提高资本金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

成为集团公司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应该在公司名称中冠以“集团”字样。

b.综合类的证券公司可以用自有资本投资于其他的证券公司。若不能投资于其他证券公司,那么子公司实际上就不可能成立。因此综合类证券公司应不仅可以从事证券业务,而且还可以从事对其他证券公司的投资,这种投资不能低于新设公司资本金的50%。

c.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子公司也是综合类证券公司,除专门的证券经纪公司以外。这与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情况类似。由于我国的证券公司只分两类,如果综合类券商的子公司不是综合类,那么它就只能够从事经纪业务了。事实上,就证券业务之间的联系而言,如果子公司只能够做某一种证券业务,那么这种业务事实上很难开展(下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为避免综合类证券公司过多过滥不利于监管,在实际审批子公司过程中,可以对其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依据申请进行核定。

3.金融证券集团内部,母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

考察现代的投资银行类的金融证券集团,集团内部各公司的分工并非完全的专业化,确切地说,各公司的分工应称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在金融证券集团中,集团公司(或者叫母公司、控股公司)经营一部分证券业务,而非纯粹的控股,各子公司则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经营另一部分证券业务。在业务分工上,各专业化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业务出现交叉,这是由证券业务的特点所决定的。

比如,大多数金融证券集团中都有从事资产管理的子公司,但在母公司内,或者在专门从事承销的子公司内,也有从事资产管理的部门。如果纯粹从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看,集团内的资产管理业务似乎可以只由资产管理公司来经营就可以了。但是,某些证券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在母公司(或者证券承销业务子公司)内也设有资产管理部门。从自营的角度看,母公司必须有资产管理部门来为公司的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从风险控制角度看,公司自营帐户与受托资产帐户是不能够、也不应该混合操作的。所以有必要在母公司内部也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再从包销业务来看。在证券包销中,存在着销售不出去的证券余额由承销商吃进的可能性。在非集团的证券公司组织结构情况下,承销商的包销余额可以由公司的自营部门进行操作,在二级市场上售出。而在金融证券集团中,如果专事承销业务的子公司没有资产管理部门,那么证券报销余额必须由承销商用自有资金(或者融资)垫付。这样就为承销商带来很大的风险。在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下,那么专业承销公司就不太愿意采取包销的方式,这样就会对专业化的承销公司的业务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在专门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的子公司内部,也有资产管理部门来进行包销证券余额的管理。

对于投资银行类的子公司设立的审批,在业务许可方面除承销业务外,还应包括与承销有关的其他证券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咨询等。对于经纪类的子公司,在经纪业务之外,可以允许从事投资咨询业务。对于资产管理子公司,应允许从事咨询业务。对于投资咨询子公司,可以允许从事投资银行类财务顾问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

4.证券公司的合并重组问题

为促进证券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券商合并的方式来发展一批大型券商。根据前述的允许综合类券商成为集团公司制的证券公司及证券公司可以用自有资本进行对证券公司的投资的设想,小型综合类券商完全可以实现合并,并可以以子公司模式以新的形式存在。同时阻碍合并的地方税收问题也可以同时解决。

例如,两家在不同地区注册的综合类券商考虑合并。在原有政策下,由于地方主义的局限,往往难以实现合并。原因在于合并后,新公司可能不在原地注册,从而导致地方税收的流失。

在集团公司制的综合类券商模式下,有合并意愿的两家公司可以用全部自有资本进行投资而新设一家证券公司。新设公司对公司内部的业务进行重组,而组成一些专业性的子公司,子公司可以在两家公司的原注册地分别注册。这样一家新的证券集团就成立了。新公司属于综合类证券公司,同时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实行控股公司制。同时,由于子公司在两家公司原注册地注册,也兼顾到地方税收问题。

5.除金融证券集团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证券公司组织结构

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中,除美林和大摩实行金融证券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外,高盛仍然是实行的事业部制管理体制。在高盛的管理委员会领导之下,设有权益部、投资银行部、商人银行部、投资管理部、固定收益货币商品部、全球投资研究部、技术部等十个业务部门。事业部制并未制约高盛成为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之一。这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对于证券公司采取何种组织结构形式,完全是证券公司自身选择的结果。在立法上,重要的是给与证券公司选择组织结构形式的法律空间,而并非规定证券公司必须采取某种组织结构形式。

四.小结——立法建议

1.证券公司分类管理的法律规定实行的情况下,应该对综合类券商的不同证券业务实行许可制度。这是解决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证券公司子公司的业务范围等诸多问题的基础。

题组范文篇10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党的建设正按照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推进和实施新的伟大工程。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工作必须认真“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真正处理好。

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现在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认为,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和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现有这一套干部制度都过时了,应该推倒重来。另一种认为,既然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其根本属性,过去形成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制度,都可以一成不变地继续沿用,没必要进行改革。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

应当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为指针,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根本目标的。这种体制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但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新形势下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要求干部制度、组织制度与之相适应。因此,干部制度、组织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就不是被动的适应,而是一种“扬弃”的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一系列行之有效、今天仍然适用的制度、办法,要认真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组织工作在探索和改革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和充实完善,继续坚持。决不能对过去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坚持组织工作的正确方向,并使组织工作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大胆改革那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干部制度。目前比较完备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干部管理的法规,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事实说明,组织工作的活力来自改革,解决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本出路也在于改革。只有坚持和深化改革,才能使组织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创新的局面。那种认为组织工作改革无关紧要,甚至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不加分析地指责和反对,无疑是一种保守和僵化的表现,必须加以纠正。

在讨论党的组织工作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中,究竟要继承什么、坚持什么;发展什么、改革什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和发展观,做一个清醒的组织工作者。

我们党长期形成的组织工作的好传统、好作风,是和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相适应的,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比如组织路线要为政治路线服务;坚持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拔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干部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路线,选拔干部要“人民公认”;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对待干部,善于关心爱护干部;严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保守人事机密,等等。这些都是组织工作的传家之宝,跨世纪的传世之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这些好的传统和作风继承发扬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在这个新体制下搞好组织工作,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迫切需要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落后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既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的基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组织干部制度,又要敢于打破常规,改革那些不合时宜的组织干部制度。经过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环境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形成一个程序完备、纪律严明的干部监督体系,使组织干部制度既遵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政治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主要是按照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实践经验,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配套措施,抓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等方面力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要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决反对在干部人事工作中,削弱和摆脱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在改革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提倡敢闯、敢干、敢试。但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为指导,不能使改革走错方向。

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组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工作方法。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解决在组织工作中存在的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仍然是新形势下需要经常注意和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干部的使用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干部选拔任用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增加公开和透明的程度,使广大党员、群众在干部问题上有发言权和参与权。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一个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情况如何,群众最了解、最清楚,心中自有一杆秤。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选拔干部要群众公认,就是这个道理。

干部工作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主要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价、监督等方面有发言权;三是要严格依照法律和组织人事工作的规定、程序、推荐、选拔、任用干部;四是在党委内部每个成员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任免,而不是由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如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等,都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与此同时,在扩大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参与权、发言权、选择权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比如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在干部工作中的普遍运用;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人大、政府换届选举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党内选举和政府换届,人大、政协选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把干部的选拔任用走群众路线,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用制度相应规定下来,等等。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少。少数领导对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走群众路线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尊重群众的意见,搞家长制、一言堂,喜欢个人说了算。甚至在班子内部都不能做到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有的同志嫌走群众路线麻烦,图省事,或是从个人好恶出发,就是听到了群众某些方面的意见,也是合我意的就行,不合我意的就不行;有的同志过份强调管人管事相结合,自己分管的部门,干部问题就得按自己的意见办,把群众的意见、组织上的考察可以统统放在脑后;还有的同志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群众路线对立起来,孰不知这个原则就是建立在广泛的群众路线基础之上的。由于不能在干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集中也不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这样就容易造成用人上的不当和失误,滋生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

当然,在干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并不是简单地一概由群众说了算,决不能否定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选拔任用干部在广泛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还要重视组织上的考察,特别是工作实绩的考察。要注意考察一个干部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单位或部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及在维护党中央权威方面的表现。在这方面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对于敢于坚持原则、勇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干部,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在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要把党的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群众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宗派、宗族、宗教势力和非组织行为干扰、破坏选举和干部选拔的问题,要给予密切注视和揭露打击,决不允许其蔓延下去。

民主集中制是相辅相承的内在统一。没有民主,集中就缺乏基础,这种集中也只能是错误的集中;没有集中,就不能使正确的意见形成大家的共识,形不成统一的意志,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组织干部工作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要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起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样一种组织干部制度。目前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委向国家权力机关推荐干部,就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但有的同志却把它同民主对立起来;又比如,班子内部讨论干部的任免,有的时候只要有一名成员有不同意见,这个干部的任免就不能通过,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所以在干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努力做到民主与集中的结合与统一。

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党委组织部门是党委抓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委在组织干部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党委组织部门既要直接管理一部分干部,抓好一定层次的领导班子建设,又要指导和抓好各级党政班子及企事业单位班子的建设。既要直接管理好下一级党的组织建设,又要指导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也就是说,既有微观管理的职责,又有宏观管理的任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两者都不能有所偏废。

研究和探索加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问题必须紧密联系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认真研究一套既有利于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维护中央的权威,又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民主化、法制化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能不能建立起这样一个体制,是组织工作能否适应党的基本路线要求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能否从组织干部制度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重要条件。

要充分重视和搞好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应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宏观管理办法。干部管理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对经济工作宏观管理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没有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做基础,经济工作的宏观管理就会受到干扰和影响,甚至有落空的危险,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为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应加大改革力度,对微观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建立起政令统一的、有序的、有权威的宏观管理体制。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干部管理包括宏观管理要逐步迈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加强领导和宏观指导,使党的主张能够通过法律和制度得到充分体现,使党组织对干部的管理和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有更加明确、充分的法律依据,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时,这些法律、制度应体现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造成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第三,宏观管理对微观管理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离开宏观指导和宏观管理,组织干部工作就容易出现无序和失控的局面。

近些年来,中央和各地在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干部管理方面存在的政出多门、条块分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仍很突出,比如有的地方乱设机构,擅自提高机构规格,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有的地方不严格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另外,在干部收入上实际存在的分配不公、宏观失控现象和干部管理上存在的分散主义倾向,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组织工作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理论指导。另外,在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和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组织工作中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一些热点问题。要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善于总结各地在改革中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新思路、新作法,并加以推广、完善。

实践证明,加强宏观指导,开展调查研究,非但不影响微观管理,而且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工作水平、研究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不注意宏观问题,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就只能成为一个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者。尤其是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更要关注干部宏观管理问题,加强学习,勤于调查思考,善于研究分析带有倾向性和共性的问题,把好政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