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3:58:54

替代率范文篇1

关键词:货币替代汇率效应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对这一汇率制度的评析,当前国内众多学者都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建立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人民币的均衡汇率,进而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观点,或者仅仅是对其正负影响进行泛泛的分析。实际上,不存在所谓的均衡汇率,均衡汇率分析法没有任何意义、正负影响仅仅分析的是其表面现象。

本文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这一全新视角入手,来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评析。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造成一国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

静态的角度

一般说来,货币替代现象表现为本国居民大量地用本币来兑换外币。货币替代程度越高,人们对外币的需求也就越高。在外币供给没有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就决定了本币汇率会大幅贬值,而外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国的DonRoper和LanceGirton认为,在货币替代条件下,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本外币之间以及本外币和非货币资产之间的真实收益率之差。并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及费雪方程式,得出公式:

其中:e表示汇率;e’表示对汇率的预期;α表示本外币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弹性;β表示本外币之间的替代弹性;

上式表明,货币替代程度对汇率水平有重要影响,货币替代系数β越大,预期汇率的变动对当期名义汇率e的影响也就越大,即货币替代会超成汇率的不稳定性。极端地,当

即如果货币替代趋向无穷大(完全替代),则汇率也趋向无穷大,本币一钱不值。其本质含义是指某些国家已放弃了本国货币的使用,而用外国硬通货完全取代本币,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即是如此。

动态的角度

上述货币替代对本国汇率的影响分析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而未涉及动态的汇率决定,特别是未涉及一国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时,汇率的波动幅度问题。由于货币存量的大小会影响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所以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造成本外币之间相对价值发生变化,在货币替代的前提下,国内居民必然会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替代币值下降的货币,因而大规模的兑换必然会导致汇率的波动,甚至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在这一方面,瑞士的ManfredGartner提出了汇率的“放大效应”,即一国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政策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本币供给量的增长幅度。并根据汇率是可以预期的、购买力平价成立及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等前提条件,得出公式: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公布了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其中: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与我国贸易量比较大的国家的货币,也在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范围之内。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汇率状况来说,应该是一个十分理性的选择。

下面着重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即从静态的角度、动态的角度这两方面,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分析。

静态的角度

尽管自1994年以来,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面临新的经济运行环境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钉住汇率制度成本是很大的,同时,我国尚未具备浮动汇率制度所需的条件和环境,难以承受浮动汇率制度的冲击。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的,当前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必须满足三个前提:人民币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全球经济稳定,而最关键的国内问题是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以及市场预期的波动性极大的特点,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给脆弱的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后果。可以预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国际、国内的炒家将会利用经济金融体系内的结构性缺陷爆炒人民币,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根本不会达到所谓的市场均衡汇率水平,这种结果极有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期的不良后果。其路径为:

放松管制→人民币汇率升值→实际因素、非实际因素→人民币汇率贬值→货币替代程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贬值→金融危机

即一旦放松管制,由于人民币已积累了大量的升值预期,短期内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但因为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市场预期的波动性,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而一旦人民币汇率贬值,公众出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正如唐•罗拨(DonRoper)和兰斯•格尔顿(LanceGirton)认为的,货币替代程度β越高,使得的值越大,即预期的汇率变动会导致当期名义汇率的更大波动,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形成贬值——替代——再贬值的恶性循环,这种汇率变动的大起大落带来的系统风险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

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肯定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是当前,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不可能完全放开汇率的管制,而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了一味盯住美元的固定盯住制,降低了维持这一制度的成本,又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致对当前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动态的角度

由于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或干预力度不足,必然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大幅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不得不扩大票据发行,或采取“对冲”政策等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手段往往执行的成本过高并且对通胀压力的抵消作用也是有限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能完全消除,这就使得经济主体极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引起汇率较大幅度的贬值。其路径为:

持续扩张本币→通胀预期→货币替代、货币政策的不确定风险→本币汇率大幅贬值

即由于货币当局持续扩张本币,使得公众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即这样公众由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在市场中获得的信息不充分,并且央行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手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政策的一贯性与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公众而言,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很大,即说明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大规模的货币替代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即盖纳尔所说的汇率的“放大效应”。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体制,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而导致汇率更大的放大效应、更多的基础货币投入,形成扩张本币—汇率放大贬值—再扩张本币的恶性循环,这一循环过程将使得央行为维持相对稳定汇率制的成本越来越大,并最终不得不被迫放弃这一政策。因此,从较长期来看,应逐步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减轻央行被动操作的压力,进而放松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这或许正是央行对付通货膨胀的最好的办法。

替代率范文篇2

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失业率的波动的重要指标。

(一)定量分析的限定前提条件

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数,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条件2:被保障人口不存在就业行为。

条件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仅限于失业保险金,不包括其他刺激就业等基金支出。

(二)失业保险替代率函数

基于上述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确定失业保险水平模型。

C*=UE/G(3-1)

其中,C*代表失业保险水平,UE代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公式3-1算出中国的失业保险水平。如表2所示。接下来我们根据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和失业人数,测算出失业保险的给付金额。(表3)

U=UE/P(3-2)

其中UE代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P代表失业人口总数,U代表失业保险的给付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家统计局/。

从此表可以看出,在1996年——2006年间,中国的GDP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增长趋势,失业保险支出也同比增加。

而通过平均工资和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我们可以算出失业保险的真实替代率水平。

R*=U/W(3-3)

其中R*代表失业保险的真实替代率,U代表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而W则代表当地的平均工资。

根据公式3-3可以得出中国的失业保险替代率水平大概在10%——20%之间波动。从做出的结果中显示出真实的替代率水平非常低。二、中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趋势预测

(一)前提假设

条件1:在理论分析中,假设理想状态下失业保险覆盖率为100%,失业人员享受待遇比率为100%。

条件2:因为失业率受突发性事件的影响较大,不能预测,所以在这里代入自然失业率6%。

条件3:享受失业保险的期限按照中国现行标准是最短48周,最长96周,进行测算。

(二)模型建立

UE=P×R×B×D(4-1)

其中,P代表城镇劳动力人口(即失业人员与从业人员之和),R代表失业率,B代表失业保险金,D代表享受失业保险金时间。

为了进一步测定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模型,把4-1公式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分解。

B=W×R*(4-2)

B为失业保险金,W为失业前工资水平(职工平均工资),R*为失业保险替代率。那么4-1公式可以分解为:

UE=P×R×W×R*×D(4-3)

依据PEOPLE软件测算出2010年——2020年的城镇劳动人口,得出未来十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区间。如表6、图3所示。

三、政策建议

(一)适当提高替代率水平

按照发达国家的替代率50%——60%,我国40%来看,测算出的失业保险替代率的值在10%——20%左右是比较低的,因此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城镇工资的水平测算出合理的失业保险替代率。

(二)依照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增加失业保险给付金额

对比2008年11月公布的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支出水平是134元来看,2007年全国平均失业保障金200元明显高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程度的就业激励。但是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比较大,所以对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行的失业保险就不具有再就业的激励。

(三)借鉴西方国家的再就业激励措施

1.是实行差别性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2.是实行限制性的保险金给付条件,迫使失业者尽快再就业。

3.是实行浮动性的失业保险征税制度,抑制雇主对雇员的解雇,保持企业工作岗位的稳定,以减轻社会失业压力。

(四)调整现行失业金的给付侧重点

把失业保险金应用于对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上,是解决员工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有效的减少了居民对于失业保障金的依赖情绪,从而减少失业保险金的总支出。

【摘要】本文只要是通过对失业保险替代率水平的研究,找出失业保险的合理给付标准,达到既能促进就业又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替代率给付标准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1-171.

[2]美国社会保障署.全球社会保障—1995.华夏出版社,1998:43-44.

替代率范文篇3

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失业率的波动的重要指标。

(一)定量分析的限定前提条件

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数,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条件2:被保障人口不存在就业行为。

条件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仅限于失业保险金,不包括其他刺激就业等基金支出。

(二)失业保险替代率函数

基于上述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确定失业保险水平模型。

C*=UE/G(3-1)

其中,C*代表失业保险水平,UE代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公式3-1算出中国的失业保险水平。如表2所示。接下来我们根据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和失业人数,测算出失业保险的给付金额。(表3)

U=UE/P(3-2)

其中UE代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P代表失业人口总数,U代表失业保险的给付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家统计局/。

从此表可以看出,在1996年——2006年间,中国的GDP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增长趋势,失业保险支出也同比增加。

而通过平均工资和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我们可以算出失业保险的真实替代率水平。

R*=U/W(3-3)

其中R*代表失业保险的真实替代率,U代表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而W则代表当地的平均工资。

根据公式3-3可以得出中国的失业保险替代率水平大概在10%——20%之间波动。从做出的结果中显示出真实的替代率水平非常低。

二、中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趋势预测

(一)前提假设

条件1:在理论分析中,假设理想状态下失业保险覆盖率为100%,失业人员享受待遇比率为100%。

条件2:因为失业率受突发性事件的影响较大,不能预测,所以在这里代入自然失业率6%。

条件3:享受失业保险的期限按照中国现行标准是最短48周,最长96周,进行测算。

(二)模型建立

UE=P×R×B×D(4-1)

其中,P代表城镇劳动力人口(即失业人员与从业人员之和),R代表失业率,B代表失业保险金,D代表享受失业保险金时间。

为了进一步测定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模型,把4-1公式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分解。

B=W×R*(4-2)

B为失业保险金,W为失业前工资水平(职工平均工资),R*为失业保险替代率。那么4-1公式可以分解为:

UE=P×R×W×R*×D(4-3)

依据PEOPLE软件测算出2010年——2020年的城镇劳动人口,得出未来十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区间。如表6、图3所示。

三、政策建议

(一)适当提高替代率水平

按照发达国家的替代率50%——60%,我国40%来看,测算出的失业保险替代率的值在10%——20%左右是比较低的,因此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城镇工资的水平测算出合理的失业保险替代率。

(二)依照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增加失业保险给付金额

对比2008年11月公布的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支出水平是134元来看,2007年全国平均失业保障金200元明显高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程度的就业激励。但是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比较大,所以对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行的失业保险就不具有再就业的激励。

(三)借鉴西方国家的再就业激励措施

1.是实行差别性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2.是实行限制性的保险金给付条件,迫使失业者尽快再就业。

3.是实行浮动性的失业保险征税制度,抑制雇主对雇员的解雇,保持企业工作岗位的稳定,以减轻社会失业压力。

(四)调整现行失业金的给付侧重点

把失业保险金应用于对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上,是解决员工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有效的减少了居民对于失业保障金的依赖情绪,从而减少失业保险金的总支出。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1-171.

[2]美国社会保障署.全球社会保障—1995.华夏出版社,1998:43-44.

[3]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33-235.

[4]丛春霞,刘晓梅.社会保障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替代率范文篇4

1社会平均工资的预测

养老金的发放与社会平均工资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平均工资是指某地区(如某省)按年统计的职工平均工资。一般来说,社会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长率并不固定且随地区而异,所以预测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首先要预测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动。文献[1]给出了山东省1978年至2010年的职工平均工资统计表,要求以此为依据,预测该省从2011年至2035年的年平均工资。

1.1预测模型的理论分析

设y为年工资、t为时间,为避免计算数据的畸变,用t=1表示1978年,t=33表示2010年。文献[1]给出了33个数据yt(1≤t≤33),其中y33=32074(单位:元,下同)。经济性增长预测通常考虑指数模型y=aekt或逻辑斯蒂模型[2]y=(a+be-kt)-1,其中a、b、k为待定参数。前者可化为线性回归,但预测值会无限增长,且增速越来越大,不符合实际情况;后者不能线性化,用最小二乘拟合需做三维非线性搜索。有人在逻辑斯蒂模型中先选定k或a,经回归拟合后再设法做一些调整,但这些方法的预测结果都顾此失彼,经不起关于合理性的质疑。预测的准确性,当然最好由实践检验,但“将来”尚未发生,检验无从谈起。事实上,预测不总是准确的,其优劣只能用合理性来评判,有了合理性,才会有可靠性。一个好的预测,应该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预测模型要有理论依据的支持。逻辑斯蒂模型具有阻滞性质,有经济理论的支持,可信度有保障。指数模型只能在变型期工资快速增长阶段有效,用于长期预测,缺少理论依据。

(2)预测模型要保持连续性。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尤其要保持“过去”与“将来”的交界点,即“现在”的连续性,具体而言就是2010年的连续性。工资增长最看重“当前”的基数,如果有跳空缺口,那么相当于将预测模型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连预测近在眼前的2011年都非常不准,何谈以后?远期预测还有追加信息的机会,近期则没有,所以近期预测的不合理性,已经对整个预测做出了自我否定。有人关注t→∞时预测模型的“合理性”,这是一种偏见。因为任何模型都不可能预测到无穷远处,所以谈论工资趋向的“合理性”毫无意义。工资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对逻辑斯蒂模型要有深入的理解,在不同阶段,参数a、b、k的取值会因环境而变,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追加信息,才能不断完善远期的预测。

(3)预测模型要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对预测函数与散点的偏差进行最小化是充分利用信息的表现。在数理统计中,用偏差平方和作为目标是惯例,比较成熟。此外,还可考虑偏差的均匀性指标。但要明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最小化偏差平方和是一个有效途径,反之则不然,实施了偏差的最小化,未必充分利用了信息。由于是预测未来的工资,而不是预测过去的工资,也就是说,其预测函数与散点吻合的好差不是评判的标准,重要的是信息处理的合理性。比如,在存在跳空缺口的情况下,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非但不充分,反而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又比如,用线性化方法处理非线性问题,对信息的利用可能会产生异变。

1.2合理的预测模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预测模型:min33t=1Σt1a+be-kt-ytΣΣ2s.t.a+be-33k=(32074)-1这是一个二维非线性规划,目标函数是加权的偏差平方和,加权体现了对近期信息的注重,约束条件来自于t=33(2010年)处的连续性y(33)=y33=32074。这个模型没有解析解,可用数值搜索的方法。用Matlab或Excel表都不难完成二维搜索。得到的具体结果为y=10000(0.06024)+(30.1094)e-(0.1450)t(1)以下将函数(1)记为y=y(t),它与散点拟合的均方误差为σ=455。该误差不如指数模型对应的σ=442,更不如无连续性约束经三维搜索得到的最小值σ=404,但比较这个指标没有意义,因为我们需要预测未来而不是预测过去,拟合误差小,只说明用来“预测”过去比较好。利用模型(1)预测未来的社会平均工资y(34)~y(67),部分结果如表1所示。

2养老金替代率的预测

2.1两个关键的概念

关于养老金的计算,必须理解和把握两个关键的概念:“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和“缴费指数”。为叙述方便,本文改按顺时累计年份的流水号:i=0表示缴费起始年,i=n-1表示缴费结束年,n为缴费年限,i=n表示退休年,退休的那一年当然不缴费。

2.1.1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记为S,计算公式为[2]S=cn-112nn-1i=0Σxici(2)其中:xi是第i年的个人缴费工资额,ci是第i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将不可比的xi,通过社会平均工资ci换算为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2.1.2缴费指数职工第i年的缴费指数定义为λi=xici这里的ci可按公式(1)预测。设开始缴费的年份序号为T(例如2000年的年份序号为T=2000-1977=23),则预测值ci=y(T+i)。当然,如果T+i≤33(对应2010年),那么可直接用已知数据ci=yT+i,不必预测。但第ii年的个人缴费工资额xi却因人而异、因年而异,不易获得此项数据。文献[1]对此给出了重要提示:“某企业各年龄段职工工资与该企业平均工资之比,可看作职工缴费指数的参考值。”这样就解决了缴费指数的计算问题。文献[1]给出了山东某企业各年龄段的工资分布表,由此计算各年龄段平均工资与企业平均工资之比,作为职工缴费指数λ的参考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比如某职工从30岁开始缴费,到60岁退休,则n=30。其缴费指数从表2查得为:λ0~λ4=0.983,λ5~λ9=1.067,…,λ25~λ29=1.155。表2中缺少60~64岁的缴费指数,可通过数据拟合估算。将各年龄段用序号v表示,画出散点图后可以看出,大致呈抛物线状,故用二次函数拟合,得到λ=(0.4169)+(0.2453)v-(0.01882)v2以v=9代入,可得60~64岁的缴费指数为λ=1.100。

2.2养老金的计算

2.2.1A账户和B账户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企业把职工工资总额按20%的比例缴纳到社会统筹基金账户,这部分简称为A账户;职工个人工资按8%的比例缴纳到个人账户,简称为B账户。第i年的个人缴费工资额xi不易获得,但可通过缴费指数计算:xi=λici。A账户由社会统筹基金拨付,所以A账户没有利息,计算比较简单,退休时A账户中储存额的计算模型为A=n-1i=0Σ(20%)xi=0.2n-1i=0Σλici(3)B账户(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需要计算利息,每年的利息可通过转存计入本金,故按复利计算。为简单起见,年利率统一设定为r=3%,则到退休时B账户中储存额的计算模型为B=0.08n-1i=0Σλici(1+r)n-i(4)。

2.2.2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我国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计算公式[3]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显然为cn-1/12,“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即S,“缴费年限”用n表示;“个人账户储存额”即公式(4)的B,“计发月数”用m表示,其数值可参看文献[1],而几个特殊的值为:55岁退休m=170,60岁退休m=139,65岁退休m=101。设基础养老金为p(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q(每月),则每月的养老金为(p+q)。将上面的文字型计算公式改换成数学公式,可得p、q的计算公式为p=cn-112i+Sin2•(1%),q=Bm再将式(2)和式(4)代入,即得p=cn-12400n+n-1i=0Σλiii(5)q=0.08mn-1i=0Σλici(1+r)n-i(6)2.3养老金替代率的计算养老金替代率是指职工刚退休时的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退休前的工资是指退休前一年的月工资,即xn-1/12,而xn-1=λn-1cn-1,所以养老金替代率μ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μ=p+qxn-1/12=12(p+q)λn-1cn-1,将式(5)、(6)代入,可整理为μ=1λn-11200n+n-1i=0ΣλiΣii+0.96mn-1i=0Σλi(cicn-1)(1+r)n-Σi(7)其中:ci可查表1:ci=y(T+i)(T+i>33),或用已知数据:ci=yT+i(T+i≤33);λi可查表2;r=3%。有了养老金替代率的计算式(7)和表1、表2等数据及60~64岁的缴费指数推算值λ=1.100,很容易利用Excel表计算得到各种情况下的养老金替代率。表3列出了企业职工自2000年(对应T=23)起分别从30岁、40岁开始缴养老保险,一直缴到退休(55岁,60岁,65岁)的计算结果,表中附有各种情况下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规定值m,这些数据对计算安排有

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3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预测

3.1养老金的调整

增长率的一定比例[4],记该比例为β。设第i年(i≥n)的基础养老金为pi,个人账户养老金为qi,则pi+1=piβ(cici-1Σ-1)+1Σ(8)qi+1=qiβ(cici-1Σ-1)+1Σ(9)其中:pn=p和qn=q分别由公式(5)、(6)确定,社会平均工资ci的下标滞后一年,是因为其统计结果通常在次年获得。根据网上查得的数据[3],计算2008年~2010年的β值依次为0.53、0.64、0.80,呈上升趋势。考虑到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将逐步减小且β≤1,因此估计以后的β值大致稳定在β=0.8。代入式(8)、(9),不难递推计算出退休后所有年份的养老金。

3.2账户余额函数

A账户和B账户合称为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的运行规则是基础养老金pi由A账户拨付,个人账户养老金qi由B账户支付,故账户余额应分别计算。A账户不计利息,账户余额容易计算。设A账户第i年的余额为f(i),则有递推式f(i)=f(i-1)-12pi(10)其中:i≥n;f(n-1)=A由公式(3)确定;pi由公式(8)确定。B账户在支付养老金的同时,仍在产生利息。设B账户第i年的余额为g(i),则g(i)=wig(i-1)-12qi(11)其中:i≥n;g(n-1)=B由公式(4)确定;qi由公式(9)确定;g(i-1)≥0时wi=1+r,g(i-1)<0(发生透支)时wi=1。f(i)和g(i)称为账户余额函数。由上述递推公式可算出退休后任何一年的账户余额。需要说明的是,公式(11)是按年计息,而养老金是按月发放,似乎可以做更细致的利息计算。其实不然,因为无论在哪个月发放养老金,B账户都处于同一计息年度,尚未达到计息时限,属于提前支取,不计利息,所以公式(11)并无瑕疵。

替代率范文篇5

【摘要】通过剖析目前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立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调整;调整机制;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动态合意替代率;财政和养老金收支平衡

1我国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目前各省基本养老金调整制度不尽统一,使得各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增长幅度不同,导致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省际间的不平衡。从1995年开始到2009年的15年中,我国共有12个年度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基本养老金,有三个年度没有调整,调整的次数可谓频繁,幅度也不低。但在各省的养老金具体调整实施办法中,有按退休时间调的,有按参加工作时间调的,也有按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调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型退休人员各省之间增加养老金差距加大,形成了省与省之间退休人员待遇的相互攀比。

1.2愈来愈低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势必造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在岗职工工资差距逐年加大。养老金替代率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参数之一,它最根本的含义是基于职业收入的退休后收入在多大程度上能替代退休前的工作收入。本文使用的“养老金替代率”是指某地区某年发给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和当地当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即平均替代率。采用这一指标的目的在于从制度层面考察养老保险对退休人员生活提供的保障水平。

虽然1995年以来多数年份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水平为职工工资增长率的40%-60%,但调整基数却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按60%计算,这几年基本养老金实际调整额仅占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额的24%-36%,目前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已经较大程度上偏离了58.50%的制度设计目标,如果按着现行的调整办法,调整比例继续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将越来越低。这必然造成基本养老金占职工工资的比重逐年下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在岗职工工资差距逐年加大。

1.3目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办法对“老人”与“中人”不加区分,抹煞了基本养老金对这两个人群在制度意义上的本质区别。目前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对老人和中人不加区分,而是将逐年新退休的“中人”都纳入了统一调整的范围。对于目前已经退休的人来说,基本养老金实际上是其全部养老金收入,因此必须保持相对较高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而对于将来退休的人来说,制度的预期使得基本养老金只占其养老金收入的一部分1/3到1/2,因而有必要逐步降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目前实施的调整办法并没有对“老人”(包括已退休的“中人”)和未退休的“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这一意义上加以区分。

2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1建立制度化的正常调整机制:基本养老金是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物质保障,属于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的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化是任何制度稳定运行的法律保障,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建立设计与运行,也必须严格贯彻法制化管理的原则。笔者认为,应适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调整机制用制度和法律的形式明确固定下来。全国出台统一政策,做到调整范围统一,调整幅度统一,调整办法统一。通过建立制度化的调整机制,确保企业退休人员群体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成果。

2.2基于动态合意替代率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鉴于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实际状况,有些专家学者近年来提出了采用动态合意替代率作为参照系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观点。研究表明,由于退休后在几个方面的开支会减少,如与工作相关的开支、自身人力资源投资的费用、交通费用、住房按揭、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费等都会减少,通常不用再负有抚养责任,也不需要再为将来而储蓄,因此老年人的支出会减少;但同时其医疗费用将有可观的增长,因此,相当于工作期间收入70%~80%(中值为75%)的养老金可使参保者在退休后保持与退休前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可将这个区间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养老金合意替代率水平。建立动态合意替代率基本思路是,将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先回升到合意替代率上限,再逐步降至下限,之后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稳定保持。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实际状况来说,合意替代率区间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只要替代率在这个区间内就说明制度是合理的,而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应该在这个区间内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轨迹,即首先应尽快将其替代率回升到上限或接近上限(例如达到当前的制度设计目标替代率58.50%),再逐步下降到下限并基本保持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应该得到长足发展,真正起到第二第三支柱的作用。考虑到已退休人群仅有基本养老金这一实际状况和建立三个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目标,应在这个基本思路内进行人群细分,以“老人”、“中人”、“新人”的既定划分及过渡期的设定时点为参照,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方式。

对于2008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的人员(人群A,其中包括“老人”和部分“中人”),以保持稳定的基本养老金合意替代率上限为参照标准进行调整,即先在较短时间内(最迟在2016年以前)逐步将目前仅有5%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回升到58.50%,再一直保持,或在远期适当提高至62%左右(也可根据当时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在2009年1月1日之后2016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员(人群B,主要由“中人”构成),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先跟随人群A同标准回升,然后随着退休时点的

推移逐步回落至48%~52%,在此期间努力使第二第三支柱替代率达到10%~12%,从而保持58%~62%的养老金总替代率,此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将进一步降低,到2030年左右接近40%,与人群C接轨。

对于2016年之后退休的参保者(人群C,包括部分“中人”和全部新人),其基本养老金则完全执行指数化调整,采用个人账户部分与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指数挂钩、统筹部分与工资增长率挂钩的调整机制,兼顾消减通货膨胀对养老金的侵蚀和让退休者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两方面的目标。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使其替代率逐步达到22%~35%,以逐步降低基本养老金部分在养老金总收入中的比重,从而降低基本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使之稳定保持在40%左右的替代水平。

替代率范文篇6

〔关键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新型的血液净化疗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该疗法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为进一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积极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选择配合高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1]。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9~82岁,平均(42.69±7.8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0~83岁,平均(43.58±7.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管理。(1)构建专业护理小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专业的护理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及科室主任担任,各小组成员由科室责任护士组成。对护理管理小组加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培训力度,帮助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均能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2)管理登记。对所有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登记,并对其感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治疗措施[2]。同时记录静脉置管相关内容,包括人次、时间、方法等,并要求每次由2名护理工作人员对记录信息进行核对,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对上下机进行消毒。(3)强化落实、考核。将管理措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护理内容以及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均落实到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并且对其进行每月1次考核,每季度1次评估,根据评估考核方式,对其开展持证上岗[3]。(4)开展讨论。每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对上月的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情况进行汇报,并对其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用以补充护理管理不足之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5)消毒灭菌管理。每月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操作室进行消毒灭菌,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器械、地面及空气,同时在结束消毒灭菌后,检测操作室病毒、真菌。1.3临床评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1)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设置为100分;评分等级划分:非常满意>80分,一般满意79~60分,不满意<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感染情况根据患者胃肠道(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以及血液、皮肤感染情况,及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2℃进行统计。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能够模拟患者肾脏代谢功能,每日对患者进行连续性体外血液净化,从而起到机体废物清除及炎症递质减少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但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需要引导患者的血液至体外,并进行净化,此时就增加了患者感染发生风险,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净化效果,而且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积极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危险因素,并配合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接受连续肾脏代替疗法治疗的患者,其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集中在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及患者年龄上面,在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年龄及病情,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及护理计划,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侵入性操作,降低患者静脉置管时间,以此改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5]。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办法后,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发生率降低,满意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配合综合护理管理,组建专业的护理管理小组,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帮助护理人员掌握连续肾脏代替疗法相关内容,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进一步强化消毒灭菌力度,可以减少患者接触病原菌,从本质上降低了患者感染发生率[6]。

综上所述,对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其感染发生风险,减少患者侵入性操作及静脉置管时间,根据患者年龄合理制定治疗计划,同时积极配合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琴,姚坤花,蒋玉兰.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5):160-161.

[2]张月娥.护理干预对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4):673-674.

[3]张占岭,赵芳芳,蔡晓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90-192.

[4]龚娜,王静,杨琼,等.无肝素法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抢救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15-916.

[5]于荣强,杨巧巧.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164-165.

替代率范文篇7

关键词: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水产养殖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了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所需要的渔业机械,如增氧机等的数量庞大,电力消耗严重。因此,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对太阳能增氧机进行研究[1-2]不仅是新能源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一种尝试,更关系到了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百年大计。增氧机作为一种普遍应用于渔业的机械,与其他渔业机械(如投饵机等)有很多相同之处。根据渔业养殖的特点,无论是投饵还是增氧都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不需要连续24h开机,且每次开机时间不长,这给以太阳能作为动力源应用于增氧机提供了条件。本文以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在日常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对水产养殖成果及增氧机耗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的增氧设备在渔业机械方面的应用前景。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场所。以济南市现代渔业示范园内的5个工厂化养殖池塘为试验场所,每个池塘占地约2亩(1亩≈0.13公顷),为水泥池壁,水深为1.7m。养殖方式为草鱼和鲤鱼混养,鱼苗种为济南市淡水养殖研究所自繁、自育,无流动性病原携带;在每个池塘中放入大小、品种均等的草鱼和鲤鱼鱼苗各2000尾/亩;养殖池定期消毒,补充生态微生物。1.2试验器材。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制生产[3],该增氧机的额定功率为350W,内不含蓄电装置,安装于养殖池塘的中心位置,可根据光照的不同来进行不同速度的水车式增氧,但在夜间无法连续运行。用于试验的5个池塘之前采用的均为常规车轮式增氧机,功率为1500W。1.3试验设计试验前,5个池塘中,每个池塘放置4台常规车轮式增氧机,然后进行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替代性试验。5个池塘中,常规增氧机替换为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台数分别为0台、1台、2台、3台、4台,替代率分别为0、25%、50%、75%、100%。将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安装于池塘中,为防止其与池塘边缘发生触碰,用尼龙绳将其固定在一定区域内活动。每个池塘放入数量相同的鱼苗,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定期对水质中的溶氧、氨氮等化学指标进行测量监控,日常巡塘检查鱼体摄食情况,统计养殖过程中的死鱼数量。设定4个养殖周期,分别为90d、180d、270d和360d,在每个养殖周期内对饵料系数(饵料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鱼类消耗某种饵料的重量和鱼类增加的重量的比值)进行阶段性测定;给每个池塘的增氧机安装独立的电表,测算实际能耗,通过所得数据分析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作为新型增氧机的应用前景。

2结果与分析

经过1年的养殖时间,4个使用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池塘的平均亩产商品鱼为680kg,平均疾病发生率为1.2%,饵料系数均值约为1.4,每亩平均节约电能10000kWh以上;而未使用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池塘的亩产商品鱼为650kg,平均疾病发生率为2.1%,饵料系数均值约为1.5。2.1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替代率不同时池塘内鱼体成活率的情况。在4个养殖周期内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替代率不同时,鱼体的成活率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当替代率为0~75%时,鱼体成活率变化较小,差异不显著,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可以作为替代性增氧机使用。而当替代率为100%时,鱼体成活率急剧下降,这说明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替代性难以成立。2.2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替代率不同时鱼体饵料系数的变化情况。饵料系数越低,饲料成本越低,这说明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对4个周期内各池塘内鱼体饵料系数的测定,得到了不同替代率时各池塘的饵料系数数据,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当替代率为0~75%时,各池塘间的饵料系数变化不大,变动范围在0.01~0.10,差异不显著;而替代率为100%的池塘,由于受成活率等因素的影响,饵料系数大幅增加,与其他池塘的差异显著。2.3分析。对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在不同替代率时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进行分析。当替代率为100%时不能满足养殖生产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对光源的依赖性较高,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需随时开启增氧设备来应对突发情况,否则将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同时在低氧环境中,鱼类的饵料系数也会大幅提高,从而增加了饲料成本。当替代率为零时,鱼苗的成活率高,这主要是由于常规增氧机虽然可以自如的应对极端天气,但在实际生产中会考虑能耗、成本等问题,常规增氧机每天只开启一定的时间,整体工作时长小于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工作时长,所以水中溶氧总体上处于劣势,而溶氧与减少水产疾病发生率和增加产量都呈正相关。因此,当替代率为零时,虽然鱼苗成活率高于其他替代率,但产量和疾病发生率却不如其他替代率时。

3建议与展望

1)建议:①由于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很多自然水域形成的池塘、不规则形状的池塘,以及周边挺水植物较多的池塘,都会影响其使用;②由于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成本较高且故障率高于常规增氧机,所以后期使用时需要考虑此方面的影响;2)展望:①未来可以将此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连接到渔用物联网的遥控系统中,对池塘进行实时信息监控,智能启停增氧机,使池塘中环境因子长期稳定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同时达到节约电能、低碳环保的目的;②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在试验中体现出了良好的节能优势和应用前景[4],但其未设计太阳能蓄电功能,无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缺陷,使其无法满足全面替代的要求。未来可将蓄电池集成到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中,使其具备全天候工作的能力,从而满足突发情况时的增氧需求。

4结论

本文研究了在水产养殖中,以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替代常规增氧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替代率为0~75%时是可行的;替代率为100%时,由于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对光源的依赖性较高,不能应对突发情况时的需求,所以替代不可行。未来可增加蓄电功能,使其具备全天候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晨,王海燕,骆建波,等.太阳能移动式水体增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渔业现代化,2014(4):51-53.

[2]丁纯纯,陈安格,崔含,等.移动式智能化太阳能增氧系统的研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33-34.

[3]田昌凤,刘兴国,张拥军,等.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的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5(19):39-45.

替代率范文篇8

一、中国货币替代的决定因素

影响一国货币替代的因素很多,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认为这些因素包括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

(一)经济规模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拥有的财富数量。一般来说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该国居民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量就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不同币种的相对机会成本调整的必要性就越高,发生货币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本外币收益率。利率是货币价格的风向标,一般来说,人们更愿意持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货币。当国内外利率发生变化时,国内居民持有本外币的机会成本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货币替代现象。

(三)本币汇率水平。汇率是一国货币内在价值的对外表现,它的高低反映了不同货币单位购买力的差异。对理性人而言,当本币存在贬值预期时,就减持本币而增加外币,以避免损失。

(四)制度因素。经济制度直接决定了货币替代的深化程度。在货币完全不可兑换情况下,本币可以通过黑市交易进行兑换;在货币部分可兑换条件下,外币只能发挥交易和支付功能;当货币完全可兑换时,本外币之间才具备充分替代的可能。在实证检验中,认为制度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在随机误差项中体现出来。

二、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针对上文的理论分析,本文借鉴Ortiz(1983)分析墨西哥美元化成因的计量模型,分析我国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lnCSRt=β0+β1lnYt+β2Et+β3(Id-If)+μ(1)其中,CSRt=Fd/M2*100,Fd表示货币替代程度,M2是外币在国内的存款,Yt是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Et表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Id表示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季末汇率;If表示我国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μ表示季末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是随机误差项(注:以下用I表示Id-I)f。本文的数据样本是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下两点:一是2005年7月我国进行了汇率改革,从2005年9月开始选取数据,可以尽可能地规避制度因素产生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二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样本全部采用季度数据。这些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国际清算银行。同时,本文所有结论均通过EVIEWS3.0分析得出。

三、中国货币替代的实证分析过程

(一)单位根检验。在进行用传统回归方法进行估计与检验时,其前提条件是确保时序变量数据必须是平稳的,否则会产生伪回归现象,本文采取的是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在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之前,要判断序列是否存在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除了变量Y,其余变量均明显存在随时间变化的一个上升趋势,所以其应该添加时间趋势项;所有变量均存在一个偏离0位置的随机变动,所以均应该添加常数项。对2005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的季度样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根据AIC信息准则确定,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均是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均是平稳过程,它们均是I(1)的单位根过程。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OLS回归分析方法来判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应采用处理非平稳变量的分析方法。

(二)协整检验。由于变量是非平稳的,存在着随机趋势,不能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了考察其是否有长期稳定的关系,需要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下表: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解释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在1%的显著水平上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向量,长期而言,存在着某种经济机制制约着这些变量之间的互相变动,他们的线性组合有着向均衡收敛的趋势。

(三)回归模型的估计及其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采用模型(1)分析我国货币替代问题是成立的,运行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如下:从回归结果看,增加滞后变量,方程的拟合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本文认为汇率、利差、国内生产总值都是该模型的有效解释变量。从各个变量的系数符号看,汇率变动与货币替代率正向变动,说明一美元折合的人民币越多(人民币贬值),人们更愿意持有美元达到避险的功能,与理论分析一致;中美利差与货币替代率反响变动,说明中美正利差越大,持有美元的机会成本就越大,理性的人们会选择持有本币,因此货币替代率就会降低;国民生产总值与货币替代率正向变动,与理论分析一致,说明随着人们财富水平的提高,对外币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货币替代率的提升。四、政策启示综合本文的研究及实证分析结果,得到如下政策启示:货币替代已成为开放经济背景下一个伴生物。就我国而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已经导致国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货币替代现象,随着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内金融管制程度的降低,货币替代的程度有可能不断提高,这对于我国维护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持正常的财政税收、促进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等诸多目标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发展中经济体,有必要研究防范货币替代的对策,并实施有效的政策组合,来防治大规模货币替代对国内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首先,一国经济的不稳定或内在不均衡是货币替代产生的根本原因,由此导致了本国居民对外币的大量需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才能使得人们对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充满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预期,从而最终达到抑制可能加剧的货币替代的目的。

替代率范文篇9

关键词:照明工程改造直接替代替代原则

青岛华贝尔系列,三基色高频率高光效工业专用节能灯。无论是初装应用,还是用于照明工程改造。请根据节能灯技术特性,按照替代原则和替代比例,对其它光源直接替代即可。

一、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技术特性

(一)、高光效、高节能。华贝尔系列U型管螺旋管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电子镇流器交流-直流-交流(AC-DA-AC)变换频率高,在45Khz以上,流明系数高。荧光灯管所用荧光粉,为我部优选指定的进口优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发光效率高达120Lm/W。光通量衰减小,点燃10000小时光通量维持率高达92%。

A、用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替代高压汞灯和高压钠灯,可1W替代5W,地面照度比原汞灯和钠灯高1.5倍,节电率为80%以上。每天开灯12小时,二至三个月内,就可收回投资。详见节电计算一文。

B、用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直接替代T8直管日光灯,可1W替代3.5W,地面照度比原T8直管日光灯高1.5倍,节电率为70%以上。每天开灯24小时,二至三个月内收回投资。详见节电计算一文。

关于电子镇流器交流-直流-交流(AC-DC-AC)变换频率,与荧光灯管发光效率的关系,详见<论电光源的驱动频率对光源品质的影响>一文。

(二)、高频率、无频闪效应危害: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电子镇流器交流-直流-交流(AC-DC-AC)变换频率高达45Khz以上(CE认证规定在40Khz以上)。光通量波动小于5%,稳定无频闪。消除了频闪效应危害性。详见<论电光源频闪效应的危害牲及改进对策>一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三)、高显色性能、色彩逼真: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所用荧光灯管,由我部委托专业荧光灯管生产商,按我部设计的技术参数定制生产。显色指数R值大于85,接近于太阳光的显色性能(R值=100)。观看彩色物体,鲜艳逼真,照明环境明亮、舒适。

(四)、性能先进、可靠性高: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采用先进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技术设计。电压在180V-260V范围内波动时,其输入功率具有模糊自适应控制特性,相对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整灯可在180V-260V电压范围,长期可靠地工作。请阅本文献中<技术特性与寿命加速老化试验报告>一文。

(五)、低故障率、寿命长: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采用先进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技术设计,严格安照“独立优化,最佳匹配“的工艺技术生产调试。技术性能先进,电子镇流器与荧光灯管匹配合理,品质稳定可靠。启辉点燃寿命:工程版长达15000小时以上。祥细技术参数,请阅本文献中<U型管螺旋管节能灯参数介绍与功率替代比例>一文。

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产品全系列,技术品质寿命:

市场版各型号、规格:

启辉点燃寿命为10000小时。

工程版各型号、规格:

启辉点燃寿命为15000小时

科技版各型号、规格:

启辉点燃寿命为20000小时

(六)、环境适应性强:青岛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采用先进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技木设计,对应用空间环境和电网环境适应能力强。

1、高温高湿环境:能稳定可靠地应用于-25度至十5O度,湿度高达1OO%的空间场合。(新加坡独资企业,青岛嘉里花生油有限公司,机榨车间炒锅上方,垂直高度1.2米。)

2、恶劣电网环境:能稳定可靠地应用于电压跌落严重、浪涌电流大、谐波干扰严重的电网环境中。(台湾独资企业,青岛威斯克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大功率直流、交流电阻焊〔俗称碰焊〕机生产车间)。详见文献中<<应用案例选登>>一文。

(七)、安装简便、更换成本低:青岛华贝尔系列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共有一体式、分体式、超大功率组合式、集团群控式、和电子调光式五大系列。其安装方式:一体式旋入灯口即可。

其它系列均为分体式:设计配备专用连接线和专用插接件,初次安装时旋入灯口后,将插接件一插即完成。不需接线,安装及后续更换简便。后续均可单独更换灯管,更换成本大大降低,运行成本低廉。

样见<一体式与分体式节能灯技术经济性能比较>一文。

二.替代原则:

功率替代的原则:替代后亮度有所提高或相当,且显色性能提高2-4倍以上,无频闪效应危害。

三.替代比例:

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直接替代高压汞灯、钠灯,T8直管型日光灯和白炽灯等电光源。具体技术参数和技术原则,祥见<U型管螺旋管节能灯参数介绍与功率替代比例>一文。为本文阅读方便,现将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与其它常用光源,功率替代比例。列表如下:

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与其它常用光源功率替代比例表

华贝尔高频率高光效节能灯

汞灯

白炽灯

碘钨灯

T8直管日光灯

钠灯

1W替代其它光源

5W节电80%以上

6.5W

3.5W节电70%以上

5W节电80%以上

四.运行成本:

采用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节电率达70%-80%,运行成本低廉。一般二至三个月内,即可收回购灯费用,节电纯收益可观,。详细节电效益计算方法,详见《节电效果计算》一文。

五.灯罩匹配:

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灯罩配备,请按照<U型管螺旋管节能灯灯罩选择与推荐>一文,进行科学配置。

六.垂直高度:

电光源吊挂垂直高度,对地面照度值的影响很大。电光源距地面实际垂直高度,应根据照明设计要求,按<作业台面照度值与电光源距作业台面垂直高度的函数关系>一文,所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优化。

七.安装形式:

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其分体式安装方式:分为馈电电源接线式(Z型),和灯头取电式(D型)两种。

馈电电源接线式(Z型):镇流器和灯管总成,均配有专用连接线和专用插接件。照明电源与镇流器电源线接好后,其它连接均用专用插接件,一插即完成。

灯头取电式(D型):镇流器和灯管总成,均配有专用连接线和专用插接件。并在出厂前,完成了专业连接。只要将灯管总成旋入灯口内(灯口内已有220伏电压),其它连接均用专用插接件,一插即完成。

八.结论:

1.用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替代高压汞灯和高压钠灯,可1W替代5W,地面照度比原汞灯和钠灯高1.5倍,节电率为80%以上。每天开灯12小时,二至三个月内,就可收回投资。

2.用青岛华贝尔高频率高效率节能灯,替代T8直管日光灯,可1W替代3.5W,地面照度比原T8直管日光灯高1.5倍,节电率为70%以上。每天开灯20小时以上,三至四个月收回投资。

3.无频闪效应危害,观看细小物体和运动(旋转)物体,清晰真实。视觉不疲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特别适用于服装缝纫,电子流水线等场合照明。

替代率范文篇10

新的计发办法中养老金的计算包括四部分:(1)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平均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3)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账户前视同缴费月数1.3%;(4)过渡性调节金=120+工龄(不得大于150);其中1998年9月30日后参加工作的养老金只包括前两项。

(1)新计发办法较原办法中基础养老金中,工龄每多一年,基础养老金则提高1%。并将指数化月缴费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加除2,一方面体现出个人缴费指数高的职工基础性养老金高,另体现出了职工缴费时间越长,所得养老金也越多。较原先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的简单计算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也体现出缴费水平高、时间长的养老金待遇就高的理念,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积极性。

(2)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不同退休年龄规定了不同的计发月数,较过去的固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有了很大的进步,根据职工退休时距平均寿命的多少来决定个人账户计发的月数,更加的科学合理。

2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

中国政府组织的养老保障,确保大多数人的养老保险待遇得到保证。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运行情况。新的计发办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行近4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新办法计发退休费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1)按照现行的缴费比例进行缴费,如果是1998年9月30日后参加工作的,预计退休时的月养老金只有平均工资基数的一办强,也就是说预计养老金替代率至多达到0.6。不能满足企业的养老金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易降低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积极性。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养老保险替代率指退休金价值占某一时期内员工收入的比例,从某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知道其退休后的生活大概可以维持在什么水平。)原因是他们推行最低公共养老金水平。中国的社保养老替代率基本达到60%左右,当然,这是针对社会平均工资而言的,对于低收入者,也就是月收入两千多元的人比较有利。而社保养老基金不能满足养老需求,是对于中高收入者而言,月入1万元,替代率就只能在20%以下。根据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过高的替代率会使参保人、企业、国家不堪重负,但是处于社会互济的考虑,对低收入阶层提供较高的替代率有利益他们保证退休以后的生活,而中高收入阶层收入渠道较低收入阶层要多,包括储蓄、基金、股票、房产租金等等,但是如果高低收入阶层的替代率差距太大,无疑打击了中高收入阶层缴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安全有效运行。

(2)对于那些有固定工龄的职工,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账户前视同缴费的工龄在换算养老金时的参考依据存在不合理之处。

①视同缴费工龄换算养老金时的依据为账户后缴费的水平,即现在工作单位效益的好坏,决定着职工过去固定工龄的养老金换算水平。缴费水平高的,建账户前工龄也随之升值。这对于那些单位过去效益好,而现在效益下降,工资待遇低的职工就存有不合理性。

②另外,如果有较长视同工龄的职工所在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原来职工工资水平高,后来缴费工资降低了,还会出现工连续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计发待遇越低的情况,存在不合理性。如一名有10年视同工龄的职工,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后缴费水平一直较高,后来缴费水平下降了,出现了越是继续缴费,退休后养老金越是下降的问题。

3通过对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研究,养老金计发办法需要继续改革

首先要改进养老金计发办法,更加充分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能保证广大职工的基本退休养老待遇,又能使单位效益好,工资待遇水平高的职工在退休时计算养老金能合理体现出可以被接受的待遇增加额。虽然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是对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补充,但是现在企业年金系统设计的过于复杂,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年金的持续发展,四个角色的信托模式(在法人受托模式中,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有四个角色,分别是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将使很多企业在建立年金时出现困难。无法使企业年金制度的得到广泛的推广。

4通过对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利弊分析,国家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更加灵活的分配方式,实行多层次保障。第一层次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社会统筹基金部分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第二层次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部分独立出来,使其成为由政府监管、强制性的、规定缴费额的养老保险计划,即缴费性养老保险计划。第三层次自愿的个人养老基金即个人投保,以及企业开办的职业年金计划。由于这一层次计划属于微观主体的自愿行为,称其为补充养老保险计划。通过完善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分配方式,达到将再分配功能、储蓄功能与保险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共同养老保险制度之中的目的。

(2)鉴于实行新制度后,与“老人”相比,“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将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根据工资增长率、物价指数等参数对养老金替代率进行适度调整,才能避免老年人口由于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而堕入贫困。因此,对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及其调整机制进行研究与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可浮动的养老保险替代率,保证各个收入阶层的养老保险替代水平,兼顾效率与公平。

(3)大力宣传和推广企业年金,并简化、放宽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渠道,使企业效益好,有缴费能力的企业职工,能够更加方便、简单的操作,通过建立企业年金,提高对广大企业职工的保障,总体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特别是使中高收入职工养老保险替代率低的现状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养老保险多方位分层次发展。

(4)对职工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的固定工龄,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统一换算,不再按照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后缴费水平衡量其在建立个人账户前工龄的价值。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的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在摸索前行的同时,我们应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保障理念,通过使用采用现代化精算技术,保证制度建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能够在能力范围内,保证养老保险替代率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从而提高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形成社会保障与国民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