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3:51:13

添加剂范文篇1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检测技术项目的需要,结合食品加工、食品检验员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打开原课程的学科体系,构建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教学内容组成形式设计,要求教学要在真实或仿真场所边讲边练、边做边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改变了课堂上讲理论,实验室做实验的传统模式。设计每个项目时,都用典型工作任务做引领,即将真实的工作任务做为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由教师指明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如何获取有关信息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与过程等,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由设计的真实情景,可以唤醒学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接收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使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经验或表象的再建构。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常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提高责任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工作能力。教学中设计的工作任务,有的含1种实验技术,有的由多个实验技术组成。执行任务前,只能通过语言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尤其是需要时间较长的实验,教师无法演示操作的全过程。在指导实验前如观看模拟实验过程,要比教师语言来描述具有真实的效果,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要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虚拟实训、网络资源等。

考核方式

添加剂范文篇2

一、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使食品的风味、卖相更好,或者出于延缓食品腐败变质的目的,而添加的各类添加剂。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通过其作用主要可分为:增甜型添加剂、增鲜型添加剂、防腐型添加剂、染色型添加剂、膨化剂等。

二、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行业发展的作用

各色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满足了食品消费市场对于食品多样性的需求,同时对于食品生产厂商而言,可以在食品原材料种类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食品生产的多样性。相较于传统食品而言,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往往口感更丰富,色泽、味道以及其他卖相方面也会更好。如果食品添加剂行业能够规范发展,那么对于整个食品行业和普通食品消费者而言,都是有益的,而且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三、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及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从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可以看出,在食品中加入食品添加剂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牵扯到太多的商业利益问题,某些不良厂商为了谋取利润而不惜以食品安全为代价,在食品中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和未经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批准的化学添加剂。1.增甜剂的滥用。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当中,滥用最广泛的当属增甜型添加剂。常见的增甜型添加剂包括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甜蜜素发现于上世纪30年代,其甜度是蔗糖的数十倍,价格便宜,因此使用相当广泛。人体摄入过量的甜蜜素后,会对代谢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属于不建议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然而实际上直到今天,甜蜜素依然在各种饮料、奶制品、甜点、饼干类食品中滥用。阿斯巴甜是另一种常见的增甜剂,相对于甜蜜素,阿斯巴甜对人体的伤害要小得多,但仍不能排除其具有轻度致癌和其他致病性的风险。2.三聚氰胺的非法使用。三聚氰胺,化学式是C3N3(NH2)3,本是一种化工原料,摄入后会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然而由于在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检测时,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样本能够骗过检测方法,即使蛋白质含量很低,但只要加入了少量三聚氰胺,便可以大幅提高检测结果中的蛋白质含量,这个特性被不良商家利用后,奶农和国内的多个奶制品品牌开始在其产品中使用三聚氰胺。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对于国内的乳制品行业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打击。时隔多年,国内消费群体依然未能恢复对国产奶粉及其他乳制品的信心,这说明食品添加剂的非法使用不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在一定层面上危及相关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四、规范食品添加剂行业,保障食品安全

1.监管到位,精准把关。要保证安全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首先要在法律和管理规定层面做出努力。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前提,而且监管上要严格执行。对于实际的食品生产过程,要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同时,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实际的操作检测当中,每一层的把关都离不开对检测技术的依赖。因此在技术上要紧跟时展趋势,三聚氰胺事件中,除了涉事企业要负主要责任外,还有一部分责任是因为检测技术上的落后造成的。因此国家需要培养食品行业的科技人才,同时加大对这部分技术发展的资源支持。2.引导企业重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对于一个食品企业而言,实际上是关乎能否生存下去的事情。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的认知水平不够,或者企业在法律方面存在盲区,会导致对于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同时,因为地域和经济层次不同,部分较落后地区还会存在企业内部生产条件检测条件不过关的情况。因此一方面要对食品企业的管理层加强教育,另一方面要对条件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整改或补贴,做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关停。3.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由于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现阶段食品添加剂在整个社会中已经成了如狼似虎般的存在。为了解决这种情况,首先要通过监管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让食品添加剂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打消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其次要向人们普及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让人们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进而引导社会对食品添加剂形成正确认识,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

五、总结

食品安全是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作为食品工业中非常重要的角色的食品添加剂也理应得到规范的发展。只有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加强监管,才能让食品安全得到好的保障,才能让食品工业得到持续的繁荣发展。

作者:王勇 单位:邵阳学院

添加剂范文篇3

为切实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根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12年全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畜牧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为宗旨,坚持集中整治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原则,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净化饲料市场,严查在饲料生产、使用中添加的违禁品,通过“抓规范、促执法、打禁药”,建立健全饲料行业诚信制度,促进我县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本县内饲料生产、经营环节100%纳入监管;

(二)饲料生产企业、饲料销售大户及养殖场的饲料中瘦肉精监测合格率达100%;

(三)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安排

(一)积极完成饲料生产企业年度备案(3月)

3月上旬召开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3月20日前完成饲料生茶企业年度备案登记材料的审查上报工作。

(二)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宣传活动(4月)

为配合5月1日起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启动4月份集中宣传月活动。

1、召开一次专题会。召集未来、等饲料生产企业,认真学习《条例》,进一步规范饲料生产行为。

2、开设一期培训班。以饲料经营大户、重点规模养殖场户为重点,举办一期以学习《条例》、规范行为为主题的培训班,切实加强对《条例》的宣传和学习。

3、举办一场知识赛。以《条例》内容为重点,举办一场有10名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20名企业生产管理人员、30名饲料经营业主和40名规模场户负责人参加的“百人学《条例》知识竞赛”。

(三)组织实施饲料专项监督检查(3月-11月)

1、饲料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每2个月开展1次饲料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原料采购、原料检测和生产记录、产品检验等档案资料和产品留样等各项制度建立、落实情况。

2、饲料经营市场监督检查。每月至少开展1次饲料经营市场监督检查,坚决取缔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的“四无”饲料产品。加强对饲料加工作坊、代加工点的督查,净化饲料经营市场。

3、饲料使用大户监督检查。以规模养殖场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每月至少开展1次饲料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以规模养殖场户“规范建立养殖档案,安全使用饲料产品”为内容,开展规模养殖场户饲料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畜产品质量意识。同时,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进一步加强对养殖环节使用餐厨废弃物的监管,坚决打击非法添加违禁药品和使用“四无”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

(四)及时启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3-11月)

按照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积极配合省、市主管部门,在本县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全方位饲料质量安全抽样监测。同时组织开展饲料经营、使用环节“瘦肉精”抽样检测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畜牧兽医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饲料办具体负责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饲料质量安全涉及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各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规模养殖场户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必须按照上级要求和本方案,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落实质量责任人员。

(三)密切合作。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病防控等机构要积极配合饲料办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镇畜牧兽医站要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取得支持和配合。

第二篇

为加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管,打击在饲料及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规范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确保饲料和养殖产品质量安全,2012年我局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养殖环节违禁添加物监测、重点养殖场户生猪尿液中违禁药物专项监测。全年计划监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160批次,生猪尿样300份。

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一)监测地区、监测对象

全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者

(二)监测产品种类、数量

全年计划监测160批,包括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抽样比例原则为5:3:1:1。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在饲料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抽样比例原则为3:2;饲料原料,包括动物源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两者抽样比例原则为1:1;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原则覆盖全市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生产企业。监测任务分配见附表1。

(三)监测项目

1、配合饲料:标签、水分、粗蛋白、铅、镉、黄曲霉毒素B1、沙门氏菌。猪、禽、水产配合饲料增加铜、锌。

2、浓缩饲料:标签、水分、粗蛋白、铅、黄曲霉毒素B1、沙门氏菌。

3、饲料原料:标签、水分、粗蛋白、沙门氏菌。鱼粉、肉骨粉增加铬。

4、饲料添加剂:标签、主含量。矿物元素类添加剂增加铅、砷。

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标签、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铜、锌。

(四)检验依据

1.抽样要求:按照《饲料采样》(GB/T14699.1-2005)执行。对进口饲料产品抽样时,应核对进口登记证,并填写《进口饲料产品调查表》。抽样时若无标签应进行包装取证,并经被抽样单位确认。上半年监测样品量原则上不应低于全年总量的50%。

2.检测方法:

GB/T6435—2006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6432—1994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l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838l—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方法

GB/T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l3080—2004饲料中铅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3088—2006饲料中铬的测定

GB/T13082—1991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13079—2006饲料中总砷的测定

GB/T13885—2003动物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17817—1999饲料中维生素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7818—1999饲料中维生素D3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17812—2008饲料中维生素E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饲料添加剂产品国家、行业现行标准。

(五)判定依据

1.卫生指标按照《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判定,其中鱼粉中的铬按照《鱼粉》(GB/T19164—2003)判定,肉骨粉中的铬按照《饲料用骨粉和肉骨粉》(GB/T20193—2006)判定,其它产品的卫生指标在《饲料卫生标准》没有规定的暂不判定。

2.质量指标按照企业采用的标准、有效合同、明示指标(饲料标签的明示指标、产品说明)进行判定。产品执行的标准与明示指标不一致时,以其中严格的指标为依据。

3、猪、禽和水产配合饲料中铜、锌按照农业部公告1224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配合饲料的铜、锌最高限量判定。

(六)判定原则

1.单项指标的判定:所有饲料卫生指标和饲料添加剂的各类质量指标一律不考虑方法误差。配合饲料的铜、锌按照《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18823-2002)中铜、锌允许误差的上限扣除方法误差后判定。其它质量指标依据产品执行标准所规定的判定原则进行,产品标准没有规定检测结果判定允许误差的,依据《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18823-2002)执行。

2.产品综合判定: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但水分仅作计算使用,不纳入综合判定。配合饲料的铜、锌不纳入综合判定,如果铜、锌含量超过农业部公告1224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规定的最高限量,判定结论为“铜和/或锌含量不符合农业部公告1224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规定”。

3.饲料标签单独判定,不纳入产品综合判定。

添加剂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品种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审定与进口管理

第四条国家鼓励研究、创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新研制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投入生产前,研制者、生产者(以下简称申请人)必须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检测和饲喂试验后,由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根据检测和饲喂试验结果,对该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并予以公布。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由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毒理、药理、代谢、卫生、化工合成、生物技术、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五条申请人提出饲料、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审定申请时,除应当提供新产品的样品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该新产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

(二)该新产品的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三)该新产品的饲喂效果、残留消解动态和毒理;

(四)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标准,为行业标准;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依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首次进口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并提供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商标、标签和推广应用情况;

(二)生产国批准生产、销售的证明和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登记资料;

(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资料。

前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审查确认安全、有效、不污染环境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产品登记证。

第八条国家对获得审定或者登记的、含有新化合物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审定或者登记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审定或者登记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数据申请饲料、饲料添加剂审定或者登记的,审定或者登记机关不予审定或者登记;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况外,审定或者登记机关不得披露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

第九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工艺及仓储设施;

(二)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施;

(四)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

(五)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按照权限审查,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第十条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企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

前款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核发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一条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第十二条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和其他禁用药品;允许添加的兽药,必须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生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

第十三条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不得销售。

第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规定。

易燃或者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说明,并注明储运注意事项。

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但是,生产方和使用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上应当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或者适用符号标明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和产品标准代号。

饲料添加剂的标签,还应当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的标签,还应当标明"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并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标签,还应当注明产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

第十六条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二)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分装等知识的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进货时必须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经营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第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禁止经营未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

第十九条使用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使用规范。

禁止使用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第二十条饲料、饲料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证实对饲养动物、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用、停用或者禁用,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条禁止对饲料、饲料添加剂作预防或者治疗动物疾病的说明或者宣传;但是,饲料中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可以对所加入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加以说明。

第二十二条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检验的机构,经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饲料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方可承担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进行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但是,不得重复抽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根据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组织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监督抽查,并会同同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抽查结果。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但未取得产品批准文号的,责令停止生产,并限期补办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以及无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或者附具的标签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销售,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不具备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已经停用、禁用或者淘汰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使用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禁药品,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生产许可证:

(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以此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冒充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二)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上注明的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三)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不符合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的;

(四)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添加剂范文篇5

一、整治内容

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整治。严厉打击在饲料中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滥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遏制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突出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全县食品安全环境。

二、工作安排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严厉打击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把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的各项措施有效结合并抓好落实。本次整治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至5月)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参与整治工作,县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文化宣传栏等渠道及时向社会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专门召开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单位会议,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宣传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县药监局、卫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要及时公布食品安全投诉电话或电子邮箱,对群众的举报要及时追踪调查,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广泛参与整治行动的积极性。

(二)自查自纠阶段(5月至7月)

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的公告要求,对照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清单,县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要督促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销售单位以及餐饮经营单位对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对自查出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

(三)整顿清理阶段(7月至11月)

按照分段监管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办法,由县药监局等有关部门对全县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拉网式清理整顿。

1.实行联合执法、分片检查。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尽可能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要依法取缔非法食品添加物加工销售黑窝点,并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查处。

2.加强源头管理。根据发现的问题,县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要迅速查处和追溯其源头,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链,严防其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3.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制定措施严格食品添加剂运输、仓储管理。县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要督促销售及使用单位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处理。

4.强化诚信自律,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县药监局、卫生局等各监管部门要在年年底前,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强化行业监督和业务培训,督促企业建立诚信自律机制,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否则,一经发现,严肃从重查处。

(四)总结阶段(12月)

县各有关牵头部门要将专项整治情况于12月15日书面报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由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报县委、县政府。

三、工作重点

在本次整治活动中,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围绕整治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种植养殖环节的整治。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在饲料中违法添加和滥用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着力解决在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种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突出问题。(牵头部门: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

(二)生产加工及“小作坊”的整治。依法督促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委公告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对照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可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清单,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食品,实行重点监控、整治;并安排抽查计划,将整治名单中所列的项目作为主要对象进行重点抽查。(牵头部门:县质监局)

(三)流通环节的整治。重点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销售者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冻、鲜类食品销售的监管,严厉查处在食品销售过程中违规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牵头部门:县工商局)

(四)餐饮消费环节的整治。加强餐饮单位及学校、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体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按要求索票索证等行为。(牵头部门:县卫生局)

(五)行业自律。督促企业生产经营者建立诚信管理体制、构建生产经营诚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督促组织行业制定自律性的行规行约,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牵头部门:县质监局、商业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药监局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监管责任制和问责制,坚决防止推诿扯皮及思想松懈现象。要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对评价性抽检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下达抽检计划、统一进行安全评估、统一进行信息,统一检测经费分配。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在整治工作中,各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集中力量,严格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将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县监督执法部门要将食品添加剂整治工作和“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结合起来,保证食品添加剂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县药监局等在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和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力度,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类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及其危害以及严厉惩处的措施进行宣传报道,做到家喻户晓、应知尽知。同时,要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进行重点宣传,特别是要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集中宣教培训,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四)畅通信息,加强督查。

1.县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制定专门整治工作方案,并将实施方案在年5月10日前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药监局内)。

添加剂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维持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品种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审定与进口管理

第四条国家鼓励研究、创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新研制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投入生产前,研制者、生产者(以下简称申请人)必须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新产品审定申请,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检测和饲喂试验后,由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根据检测和饲喂试验结果,对该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并予以公布。

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由养殖、饲料加工、动物营养、毒理、药理、代谢、卫生、化工合成、生物技术、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五条申请人提出饲料、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审定申请时,除应当提供新产品的样品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该新产品的名称、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

(二)该新产品的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三)该新产品的饲喂效果、残留消解动态和毒理;

(四)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标准,为行业标准;需要制定国家标准的,依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首次进口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并提供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下列资料:

(一)商标、标签和推广应用情况;

(二)生产国批准生产、销售的证明和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登记资料;

(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资料。

前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审查确认安全、有效、不污染环境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产品登记证。

第三章生产、经营管理

第八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除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工艺及仓储设施;

(二)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和检验设施;

(四)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

(五)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按照权限审查,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方可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第九条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企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

前款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核发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

第十条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第十一条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直接添加兽药和其他禁用药品;允许添加的兽药,必须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生产药物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

第十二条企业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不得销售。

第十三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规定。

易燃或者其他有特殊要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说明,并注明储运注意事项。

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不得重复使用;但是,生产方和使用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物上应当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或者适用符号标明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和产品标准代号。

饲料添加剂的标签,还应当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的标签,还应当标明“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字样,并标明其化学名称、含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标签,还应当注明产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

第十五条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仓储设施;

(二)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分装等知识的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企业,进货时必须核对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经营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经营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禁止经营未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

第十八条饲料、饲料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证实对饲养动物、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用、停用或者禁用,并予以公布。

第十九条禁止对饲料、饲料添加剂作预防或者治疗动物疾病的说明或者宣传;但是,饲料中加入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可以对所加入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加以说明。

第二十条从事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检验的机构、经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饲料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方可承担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进行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但是,不得重复抽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根据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组织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监督抽查,并会同同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抽查结果。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但未取得产品批准文号的,责令停止生产,并限期补办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或者附具有标签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销售,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不具备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已经停用、禁用或者淘汰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以此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冒充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二)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上注明的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三)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不符合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标准的;

(四)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添加剂范文篇7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专业自1995年开始开设食品添加剂课程,已经有23年的历史,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步。“食品添加剂”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32学时,2学分,为专业选修课。食品专业学生通过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不仅可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和安全性,还能了解检测和监督方法等。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1]。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营养强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GB2760(22个类别)和GB14880(营养强化剂)[2-4]。我国食品工业持续较快发展,自1996年以来,食品工业产值持续位居各工业部门之首,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重要支柱产业。2017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2万亿元。食品添加剂被应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该课程是保证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实际行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之一。课程教学团队历经20多年发展,已编写食品添加剂教材4部,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项目6项,制定地方标准12项,参与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1000多项,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该团队将丰富的食品添加剂实践经验,总结了案例教学法,包括产品案例法、企业案例法、行业案例法等,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二、产品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的一开始,我们会对学生进行“食品添加剂”喜恶调查,大多数同学会表示不喜欢食品添加剂,因为一些不太好的印象。比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咸鸭蛋中的苏丹红,腐竹里的吊白块,等等。首先我们给同学们纠正的是,所有这些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对“食品添加剂”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并按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添加,才是合法的。当提问同学,哪种食品生产不需要食品添加剂时,大多数同学会回答“水”。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瓶装饮用水主要有:矿泉水、饮用天然水、矿物质水、纯净水等。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采集而来,未受污染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的地下矿水。按照国标规定的八项限量指标,天然矿泉水必须有一种或几种达到界限指标要求,即可分为八种:锂,锶,锌,硒,碘化物,偏硅酸,碳酸和盐类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水是从无污染的山泉、溪水中取水,根据水源的不同,其中矿物质的含量也有所不同。矿物质水是将自来水净化制成纯净水之后,人工添加矿物质(属于“营养强化剂”)而制成的饮用水。纯净水最早是作为航天员的饮用水,是通过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等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处理为不含任何添加成分的纯水。四类水中似乎只有矿物水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在瓶装饮用水的生产过程中包装瓶需要进行杀菌和消毒,否则瓶内壁和瓶盖携带的细菌等微生物会引起细菌总数超标,容易变质,保质期缩短等问题。这时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对食品加工助剂的规定为:一般应在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通过“水”产品案例,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两类“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和食品加工助剂,也掌握了在任何食品的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都是躲不开的。因为食品容器的消毒、管道消毒、设备清洗消毒等工作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对所谓的“无添加”之类的食品产品广告也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三、企业案例教学法

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国家标准的制订往往滞后于企业的使用需求,会出现一些需要进行探讨,才能找到使用依据的现象。比如困扰麻辣条企业的典型案例:在麻辣条中添加脱氢乙酸钠(属于“防腐剂”)和甜蜜素(属于“甜味剂”)两种食品添加剂是否合规?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第4条款《食品分类系统》的规定:“食品分类系统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本标准”[1]。GB2760《食品分类系统》中没有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麻辣条这些名称类别。由于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因此首先要确定麻辣条产品在GB2760中应属于哪个食品类别?从产品标签配料中查询可知,麻辣条的生产原料为面粉,似乎可以归类于06.07方便米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中不允许使用的脱氢乙酸钠和甜蜜素。经过小组讨论发现,“06.07方便米面制品”类别的上级类别为:06.0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07.0类焙烤制品)。通过企业调研明确了麻辣条(调味面制品或挤压糕点)的制作工艺,包括挤压、烘烤(焙烤温度达到192℃)、膨化等。也就是说,麻辣条生产过程中包含“焙烤”工艺,应不属于06.0类别,只能属于07.0类焙烤制品。因此,按照GB2760《食品分类系统》,属于07.0焙烤食品(糕点)的麻辣条可以使用脱氢乙酸钠和甜蜜素。通过麻辣条企业案例的学习,使得同学们掌握了具体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程序:首先应找到依据。而找到依据的方法,不仅仅是查询,对某些不明确的产品类别,可能还需要进行讨论、考察、调研等。不管是企业的使用,还是职能部门的监管,都需要找到依据。

四、行业案例教学法

乳品行业提供的乳制品具有富含营养成分、易消化等特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乳制品包括调制乳、纯乳、儿童乳、酸乳、乳粉、乳饮料、乳饮品、干酪等,允许添加“磷酸盐类”作为“水分保持剂”,以使乳制品获得稳定的质构和保证良好的复水性等。GB2760规定的磷酸盐类水分保持剂有15类物质,包括磷酸、磷酸盐、焦磷酸盐、六偏磷酸盐、三聚磷酸盐等[1]。本课程教学团队完成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磷酸盐类的食品添加剂的跟踪评价项目,对乳制品、豆制品、米面制品、肉及肉制品、饮料、水产品6类食品209个样本进行了跟踪评价。由于乳制品本来是人类补充钙的主要来源,但是磷的存在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尤其是钙磷比低于1时。在项目评价中对各种产品的钙磷比进行了分析。由于中国居民普遍缺钙,因此对乳品行业的磷酸盐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讲解。乳制品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品的磷含量和磷酸盐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磷和磷酸盐含量最高的是全家营养甜奶粉(雀巢),分别为644.4mg/100g和1369.5mg/g;最低的为原味酸牛奶饮品(银桥),分别为51.6mg/100g和118.7mg/100g。对于钙磷比来说,则完全不同,最高的为干酪,为1.52;最低的为AD钙奶饮料(哇哈哈),为0.52。项目建议钙磷比作为乳饮料产品的检测指标之一。通过乳品行业案例的学习,使得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磷酸盐类水分保持剂的种类、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还能与食品营养学结合,理解磷酸盐类物质的添加对中国消费者的特殊性。对同学们未来进行新产品开发、消费引导、营养评价、产品监管等都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五、案例法教学效果

掌握教学效果是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的保证。为了更及时、准确地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学生网上评教、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督查等方式的基础上,教学团队自行设计了“食品添加剂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在最后一次课上由全体学生填写,并进行汇总分析。从2017年起,纸质课堂评价表改为通过番茄表单设计的电子表单,学生扫描二维码,匿名填写评价。课堂评价汇总表明,案例教学法的评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结合“抬头率”“到课率”“参与率”等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教学效果总结如下:案例教学法使得授课内容更加生动,更易吸引学生参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能保证每位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积极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使得记忆枯燥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和法规要求变得更为有趣和轻松,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同学与一般的公众一样,谈食品添加剂色变,主要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通过本课程学习,同学不仅领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句食品安全法的法规内涵,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使用范围,学会鉴别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方法,还学会正确应用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

六、总结与展望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有比较丰富的食品添加剂实践经验,比如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制定企业标准时的应用,企业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进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评价时的应用等,在授课过程中才能说清讲透,游刃有余。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课外分组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汇报。结合课堂讨论、教学视频、团队学习等,解决了因食品添加剂种类多且规定复杂,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的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兴趣和效果欠佳的问题;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等。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的基础上,后续将建立教学案例库;以便带动新教师尽快掌握并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水平;也可以为兄弟高校的相关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宏梁,胡忠华,黄峻榕.中国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法规与标准解读(2017年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2]李宏梁,储晓刚,黄峻榕,等.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李宏梁,储晓刚,黄峻榕.食品添加剂安全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添加剂范文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办法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

第三条外国企业生产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首次在中华人同共和国国境内销售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申请登记,取得产品登记证;未取得产品登记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不得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

第四条进口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符合安全、有效和污染环境的原则。生产国(地区)已淘汰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予登记。

第五条外国厂商或其人申请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证,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交下列资料和产品样品:

(一)进口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登记申请表(一式二份,中英文填写)。

(二)人需提交生产企业委托登记授权书。

(三)提交申请(中英文一式二份),包括下列内容:

1、产品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

2、生产国(地区)批准在本国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和在其他国家的登记资料;

3、产品来源、组成成分和制造方法;

4、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5、标签式样、使用说明书和商标;

6、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或添加量;

7、包装规格、贮存注意事项及保质期;

8、必要时提供安全性评价试验报告和稳定性试验报告;

9、饲喂试验资料及推广应用情况;

10、其他相关资料。

(四)提交产品样品。

1、每份品种需3个不同批号,每个批号3份样品,每份为检验需要量的3-5倍。同时附同批号样品的质检报告单;

2、必要时提供该产品相对应的标准品或对照品。

第六条农业部在收到上述全部申请资料和产品样品后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交农业部指定的饲料质量检验机构进行产品质量复核检验。

第七条饲料质量检验机构应当以收到产品检疫样品和相关资料后3个月内完成产品质量复核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报送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申请人应当协助饲料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复核质量检验。

第八条凡未获得生产国(地区)注册登记许可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中国境内登记时,必须进行喂试给和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九条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允许使用但出口国已批准和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当进行饲料哺试验,必要时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方应经农业部审查,试验承担单位由农业部认可。试验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十条试验过程中因产品样品应用造成的不良后果,由申请人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申请资料完整,质量复核检验合格的产品,经农业部审核合格后,发给进口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证。属于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情况的,应当将饲喂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提交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审定通过后,由农业部发给产品登记证。

第十二条凡已登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一旦证实对人体、养殖动物和环境有危害时,立即宣布限用或撤销登记。外国厂商应当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第十三条从事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评审、复核试验等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为申请人提供的需要保密的技术资料保密。

第十四条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证有效期限为五年。期满后,仍需继续在中国境内销售,应当在产品登记证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登记。

第十五条办理续展登记需提供以下资料和产品样品:

(一)提交续展登记申请表:

(二)提交原产品登记证复印件;

(三)提供生产国(地区)最新批准文件、质量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等其他必要的资料。

第十六条未按规定时限界办理续展登记或监督抽查检验1次不合格的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需送交产品样品,进行复核检验。但受到停止经营处罚的除外。

第十七条生产国(地区)已停止生产、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或连续两次以上监督抽查检验不合格的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予续展。

第十八条改变生产厂址、产品标准、产品配方成分和使用范围的,应当重新办理登记。

第十九条进口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在国内销售的,必须按《饲料标签》标准(GB10648)的要求附具中文标签,交在标签上标明产品登记证号。

第二十条办理进口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登记证需按有关规定交纳登记费、检验费和评审费。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添加剂范文篇9

一、工作目标与整治重点

全面整治辖区食品生产、流通及餐饮服务环节,突出对肉类制品和卤制熟食、水产品、乳及制品、小麦粉及制品、调味品、豆制品等易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的检验检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与职责分工

1.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监督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对辖区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食品,实施重点监控、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在产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以及违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质监分局负责)

2.食品销售环节。整顿和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行为,落实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规章制度,坚决取缔无营业执照销售食品添加剂的黑窝点;重点查处经销非食用物质冒充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及过期变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禁止经销无生产地、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或包装、标识、说明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对经营业户销售添加剂的类型、品种、流向进行备案管理;加强冻、鲜类食品和水发产品经营销售的监管,严禁在食品销售过程中违规使用有毒有害防腐保鲜物质。(工商分局负责)

3.餐饮服务环节。重点加强宾馆、饭店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学校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以及使用非食用物质、滥用添加剂行为,规范台账管理,完善索证索票等制度。(药监分局负责)

三、工作步骤及主要措施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从4月25日开始至9月底结束,共分为自查自纠、清理整顿、规范巩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年4月25日-5月底)

1.召开全区工作会议,对全区开展非法使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2.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督促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业户和餐饮单位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

3.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调查摸清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以及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检工作;汇总、归类既往发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查找监管制度漏洞,完善管理措施;

4.广泛宣传,在社会营造专项整治浓厚氛围;积极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对举报属实者实施奖励措施。

第二阶段:清理整顿阶段(年6月1日-8月20日)

1.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情况,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组织对发现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在食品中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

2.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根据发现的问题,追溯违法添加源头,依法严厉查处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有效措施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链,严防流入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环节。

3.各职能部门认真清理未列入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仍在违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品种,依法严厉查处以非食品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第三阶段:规范巩固阶段(年8月21日-9月底)

1.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要不断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非法食品添加物快速追查溯源等机制,特别是要健全完善监督抽检制度,强化定期抽检和随机抽检,特别要针对生鲜乳制品、肉类制品采购等重点环节和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薄弱环节,加大巡查和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扩大抽检范围。

2.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进一步完善非法添加行为案件查办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发现非法添加线索要立即向公安等部门通报,严禁以罚代刑、有案不移。对涉嫌犯罪的,公安部门要及早介入,及时立案侦查。

3.进一步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强化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监测,及时开展安全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4.加强食品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增强企业自律行为。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全区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区卫生局作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信息通报和协调查处等日常工作。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责,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落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确保本部门、本街道专项整治活动的有效开展。

2.密切配合,强化协调联动。在专项整治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集中力量,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将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要密切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发现违法制售使用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要及时通报相关信息,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行为。

添加剂范文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有序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严打行动),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重点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针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结合县农委工作实际,制定严打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突出重点品种、重点产区、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严厉打击违法制售、添加违禁成份和违禁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全面整治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行为。通过严打整治,有效遏制和着力解决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工作重点

(一)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根据我县蔬菜产业分布特点,围绕白菜类、绿叶类、豆类、葱蒜类蔬菜,突出豇豆、豆角、芹菜、韭菜、菜心、普通白菜等蔬菜品种,以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监管,把好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和生产档案四个环节,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及时通报各地整改。逐步完善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推进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切实规范生产过程。

责任单位:菜办,责任人:

(二)农药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开展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禁、限用农药的监管力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药,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坚决查处非法添加未登记成分、有效成分不足、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登记证和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强化限用农药管理措施。

责任单位: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责任人:

(三)“瘦肉精”问题专项治理。以生猪、肉牛和肉羊为重点,深入开展畜产品“瘦肉精”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养殖场(小区)完善养殖档案制度,建立活畜出栏无“瘦肉精”承诺制度。组织开展养殖场(户)“瘦肉精”清缴行动,严厉打击养殖环节非法使用“瘦肉精”和自配料中添加“瘦肉精”的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相关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活畜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活畜收购贩运经纪人兜售“瘦肉精”和收购贩运“瘦肉精”检测不合格活畜的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和查处。

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责任人:

(四)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专项治理。我县是奶牛养殖县,以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β-内酰胺酶、硫氰酸纳等非法添加物为重点,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专项治理。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抽查,日常督查和执法检查,以及违法案件查处,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各类违法行为。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监督检查,坚决取缔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点),严厉查处收购站违规收购生鲜乳行为。促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

责任单位:畜牧兽医局,责任人:

(五)兽药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对2011年以来农业部列入全国兽药质量抽检通报的标称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跟踪抽检,发现经营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废止地标产品的依法进行查处,对非法产品责令限期召回,并监督销毁。对举报投诉和监督检查发现的制假售假线索,督促辖区管理部门及时立案查处,应当移送的立即移送同级公安机关查处。对各地违法案件查处结合监督抽检开展全省兽药企业检查,尤其GMP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到位;问题突出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加强有过不良记录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宣贯兽药法律法规,签订兽药企业质量责任承诺书。

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责任人:

(六)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专项治理。以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龙头企业,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等为重点,围绕鳜鱼、河蟹、黄鳝、鲫鱼等重点品种,深入开展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专项整治。加大水产品养殖用药、专用饲料等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在水产养殖和苗种繁育环节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引导生产者开展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规范水产苗种管理。

责任单位:渔业科

(七)农资市场专项治理。结合农资打假风暴行动,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继续开展种子执法年和农药监管年活动。全面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查,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加大假劣种子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清缴力度。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依法组织假劣兽药和禁用药物查处活动。开展农资质量监督抽查,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大放心农资“示范店”建设,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探索和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农资产品质量。

责任单位: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责任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委属单位监管责任

为确保严打行动有序开展,县农委成立严打行动领导小组,确定县农委主要负责人为严打行动第一责任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建立蔬菜农残超标、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假劣农资等7个专项整治组(同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工作机构设置),承担各专项严打行动,委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各专项严打行动责任人。

委属各单位、机构在县农委的统一领导下,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作为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各单位要对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人员进行确认,机构、职能、人员有变化的抓紧做出调整,高度重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整治。要在巩固前两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解整治任务,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整治工作措施

按照严打行动的要求,立即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拉网式排查,彻底摸清农业投入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基本情况。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实行责任包保,消除监管死角。要及时建立完善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制,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要督促严格依法落实查验、记录制度,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农业投入品和食品添加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农业投入品和食品添加剂,切实加强日常监管检查。

(三)推进综合执法,加大严打执法力度

县农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要严厉查处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检查、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投诉举报,要追根溯源、排查线索、一查到底。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要按照《关于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12〕14号)要求及时移送案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

(四)加强协调配合,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各单位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和违禁物质的监管,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在县农委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风险预警、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推进标准化生产,规范种植养殖行为

各单位要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意识,严格监督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督促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鼓励采用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先进管理制度,规范种养殖行为,积极发展“三品一标”,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单位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主动做好信息和政策解读,让群众了解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适时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进展、成效和典型案例,支持新闻媒体积极稳妥开展舆论监督,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总结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广典型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七)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信息报送工作,建立每周要情报送制度和专项整治月报制度。

1、每周要情报送。从5月份开始,请各单位每周五上午11点前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每周要情》报送县委质监科,遇公休日可顺延。报送内容以严打非法添加行为为重点,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案件查处、社情民意和舆论反映等情况。

2、专项整治月报。从6月份开始,请各单位每月1日报送上月整治工作总结,同时报送整治情况统计表、汇总表,上报渠道与周报相同。每月总结材料要详实,要有综述、有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同时要有监测情况、有产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标,及时体现整治工作进展和成效。

为规范信息上报工作,各单位按要求确定专人收集并报送信息。县农委由监管科统一编汇上报。突发事件要随时报送。

第二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阜阳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我市专项整治取得实效,结合我市实际,市农委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农委成立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市农委主任吕森任组长,市农委副主任尹其岗副组长、委属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二、整治目标及职责

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生产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使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市农业部门负责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进行整治,加强对种植、水产养殖业产品农药和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

三、工作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

1、主要任务。

(1)督促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调查掌握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

2、具体措施。

(1)明确专项整治的目的、范围和要求。按照要求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质和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进行自查纠。

(2)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市农委公布食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电话,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对举报属实者实施奖励措施。

(3)在农产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调查摸清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及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通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

(4)根据以往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和投诉举报告示渠道发现的非法食品添加物、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违禁药物的线索,制定抽检计划,确定抽检的重点品种、重点食品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检和风险监控工作。

(5)总结既往发生的各种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已有监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现有措施或制定新的管理措施。

(二)清理整顿阶段

依法严厉查处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中的违法行为。

1、主要任务。

(1)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违法添加非食用特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得到明显纠正。

(2)曝光一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查处一批违法犯罪单位和个人。

2、具体措施。

(1)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情况,对发现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开展突击检查、区域整治和风险监测等行动,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不履行添加物质备案的行为。

(2)根据发现的问题,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依法严厉查处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有效措施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链,严防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3)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清理未列入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品种目录仍在违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我市所有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重新现场核查,对不符合获证条件的上报,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三)规范巩固阶段

进一步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使用经营备案制度,加强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

1、主要任务。

(1)完善治本措施,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和兽药生产经营与使用的临管机制。

(2)建立和实施规范食品添加剂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2、具体措施。

(1)建立针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建立非法添加物和不合格添加剂快速追查溯源机制,加强信息搜集和检测技术研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2)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严把食品添加剂企业条件审查关,严厉查处企业无证生产添加剂的行为。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督促销售单位严格落实采购食品添加剂索证票、进销货台帐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行为。对销售“三元”、过期变质、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以及对非法食品添加物充当食品添加剂行为依法查处。依法取缔非法食品添加物加工销售的黑窝点。严格食品添加剂运输、仓储的管理措施,切断非法食品添加物的供应渠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吸取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二)密配合,形成合力。市农委配合市直有关执法单位要集中力量,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加大对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查处力度,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和联合执法制度,形成监管合力,切实解决食品添加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专项整治取得预期效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企业诚信和自律机制,促进食品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三)强化监管,严查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专项整治部署和要求,加大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查处力度,及进发现和严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尤其对一些不法分子以“高科技”名义从事非法生产加工和销售用于食品加工的非食品物质,赚取非法利益,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型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