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2:14:41

疏散范文篇1

一、应急疏散演练时间安排

公寓楼疏散演练时间:

教学楼疏散演练时间:

二、应急疏散演练内容

第一阶段:公寓楼学生应急疏散预习演练

第二阶段:公寓楼学生应急疏散正式演练

第三阶段:教学楼学生、教师疏散演练

三、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指挥:

成员:

现场总指挥:

四、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五、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小组

1、演练方案实施小组

负责人:

成员:

职责:负责制定模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的实施细则及落实工作。

2、演练设备保障小组

负责人:

成员:

职责:负责本次模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各项设备的保障工作。

3、演练医疗保障小组

负责人:

成员:

职责:负责本次模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的医疗安全保障工作。

4、演练通讯保障小组

负责人:

成员:

职责:负责本次模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的通讯保障工作。

5、演练宣传报道小组

负责人:

成员:

职责:负责本次模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场景布置及演练

1、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宣传横幅、宣传标语,营造活动气氛。

2、模拟学生在宿舍公寓休息场景。

3、模拟学生在教室上课场景。

4、模拟教师在各自工作岗位场景。

七、组织实施准备工作

1、演练现场准备包括:口哨、指挥袖套标志、楼道跑向标志、安全位置标志、班级集合地标志等。

2、学生安全撤离地点的准备

3、师生疏散演练动员准备

4、疏散现场主持解说

5、疏散演练总结讲话

八、安全疏散演练实施程序及内容

第一阶段:学生公寓楼安全疏散预习演练

演练背景:当学生在公寓楼休息时,突发紧急事故(如地震或

火情),模拟学生按演练预案疏散到安全地带,为确保演练的顺利进行,先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演练。

(1)安全疏散预习演练实施步骤

1、召开学校模拟安全疏散演练领导小组会议。

2、召开全校应急疏散演练电视动员会,(备注:学生在教室,教工在四楼小媒体室),具体安排部署疏散演练方案实施工作。

3、下午,学生由班主任带领回到学生公寓楼具体演练位置,其他负责人员进入指定位置,做好演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下午,总指挥宣布学生公寓楼安全疏散演练正式开始。

5、学生在公寓楼休息时,假设突发地震或火灾等安全事故,总值班老师发出紧急疏散命令(信号:紧急、短促哨音),疏散演练正式开始。

6、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学校紧急情况疏散要求,以最快速度紧张有序地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点(学校草坪)。

7、学生公寓楼疏散通道安排

一楼、三楼、五楼、七楼宿舍人员从西楼口疏散(目的地:草坪)。

二楼、四楼、六楼宿舍人员从东楼口楼后疏散(目的地:草坪)。

(2)公寓楼疏散通道指挥员安排

当学校发出紧急疏散信号后,公寓值班老师要迅速打开所有楼梯通道铁门,楼口负责老师迅速组织学生疏散。学生疏散时,各指挥员要按时到位,做好疏散指导工作,具体疏散工作安排如下:

1、一楼西楼口疏散指挥员:

一楼东楼口疏散指挥员:

一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2、二楼西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二楼东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二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3、三楼西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三楼东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三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4、四楼西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四楼东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四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5、五楼西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五楼东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五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6、六楼西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六楼东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六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7、七楼西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七楼东楼梯口疏散指挥员:

七楼楼道中间疏散指挥员:

8、学生操场集结疏导人员:

第二阶段:学生公寓楼安全疏散正式演练

演练背景:假设学生在公寓楼休息时突发紧急事故,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模拟紧急状态,迅速自行疏散到安全地带。

(1)安全疏散演练实施步骤

1、日下午,安排正式疏散演练工作。

2、下午,学生自行回到公寓楼具体演练位置,其他人员进入指定位置,做好演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下午总指挥宣布学生公寓楼安全疏散演练开始。

4、学生在公寓楼休息时,假设突发地震或火灾等安全事故,公寓值班人员发出紧急疏散命令(信号:紧急、短促哨音),总值班老师组织学生开始紧急疏散。

5、学生在现场值班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学校紧急情况疏散要求,以最快速度紧张有序地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点(学校草坪)。

6、学生公寓楼疏散通道安排

一楼、三楼、五楼、七楼宿舍人员从西楼口疏散(目的地:草坪)。

疏散范文篇2

关键词:安全疏散疏散时间安全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火灾已成为各种城市灾害的一个突出方面。从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我国共发生群死群伤火灾118起,共死亡3187人,平均每年发生群死群伤火灾近12起,每起火灾死亡27人。诸如洛阳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9人)等特大火灾事故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为达到既定的安全目标,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疏散研究的必要性便体现出来。建筑设计应当以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为标准。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是以模型作为工具进行研究,可是众多模型都是以人的行为作为基本输入数据的,而各种数据的采集都不能代表普遍性。文章从影响疏散时间的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安全疏散实际效果,提高火灾中人员安全度的措施。

1.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以及相关的主要因素

1.1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所谓安全疏散是指建筑中的人员通过专门的设施和路线,安全的撤离着火的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的特性设定的火灾条件,针对灾害及疏散形式的预测,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保证人员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安全疏散的方法应提供多种疏散方式,因为单一的疏散方式都会由于人为或机械的原因而失败。它还应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的人员都能自由的无阻碍的进行疏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动不便的人有足够的安全度。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就是保证建筑物中的所有人员在烟气、火焰热、恐慌及其他因火灾造成的各种危险中的安全,也就是在建筑设计中采取主动的与被动的消防安全措施,以保证建筑中的所有人员在危险来临之前疏散至安全地点。显然,建筑消防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通过合理的疏散设计或改造可以减少火灾给人员带来的危险,提高火灾中人员的安全性。

1.2影响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内在计算疏散时间时是假设火灾发生后,人员立即投入到疏散行动中的理想化状态。而实际上,建筑火灾中人员的安全性,即是否能够安全疏散,由四种时间决定:

1、Tdet——从火灾发生到人员感知火灾之间的时间间隔。火灾发生后,产生的烟气启动火灾探测器报警,使人们知道有异常情况发生;

2、Tresponse——从人员感知到开始疏散的时间间隔。人员意识到有火情时,一般不急于疏散,而是首先通过获取信息进一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火灾,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3、Ttravel——从人员开始疏散到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从疏散开始通过走廊、楼梯间、安全出口至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4、ASET——危险来临的时间。自火灾开始,至由于烟气的下降、扩散,轰然的发生等原因而致使建筑或疏散通道发生危险状态为止的时间。

下图描述了火灾发展及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各个时间段的关系:当RSET(Tdet+Tresponse+Ttravel)小于ASET,即RSET—ASET<0时,人员即可以从危险区域疏散出去,而当RSET—ASET>0时,则人员的安全度受到威胁,即不能安全疏散。因此,为了达到既定的安全目标,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就必须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得ASET增大,RSET减小。总的来说RSET与火灾发现方法,发现人员状况,疏散人员的状况及管理状况,疏散诱导手段以及应急照明系统的设置等条件决定。ASET受建筑物的形状、内部装修情况、防排烟性能、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及防火分区的设置状况等条件的限制。要达到既定的安全目标就必须从以上各个因素着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使得人员的安全度增加。

2.对于影响安全疏散相关时间因素的讨论

2.1人员感知火灾至人员开始疏散的时间间隔(Tresponse)

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人员听到报警信号后的第一反应不会是立即投入疏散行动的。这就存在对Tresponse—从人员感知到开始疏散的时间间隔的必要。人员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火灾时的行为与反应,国外的研究证明在火灾情形下,人员听到报警信号是否就能意识到发生火灾是值得考虑的,因为火灾探测器发生误报或者假警报的存在会使人员用去时间来辨别真伪。可以设想人员经历数次假警信号后,人员将会对下次的报警作出何种反应?意识到火灾发生,并不一定会使人员认识到生命受到威胁,人员感到能够自我保护,在心理上否认自己已经处于危险的环境,总是侥幸认为威胁是轻微的。只有搜集到更多的诸如火焰、浓密的烟气等信息后才确定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人员还会有收拾物品、抢救财产的行为。当选择逃生时,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使疏散滞后的一个原因,大量的火灾案例调查表明,只有当一个群体(如家庭成员)全部准备就绪后才会进行,父母不带上孩子不会离开,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不会走,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到后来的疏散速度。以上各个方面都会对疏散开始的时间产生影响,而其中的某些行为会使得人员失去最有利的疏散时机,直接导致人员的伤亡。

应当加大对人员日常教育的力度,使得人员认识到火灾的危险性和火场逃生的紧迫性,掌握部分火场自救的方法。另外,在发生火情后,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通过广播等工具督促人员投入到疏散行动之中,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对人员进行疏导,使得人员开始疏散的时间提前,以此相对提高人员的安全度。

2.2人员开始疏散至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Ttravel)

人员开始疏散至疏散结束所用的时间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影响这部分时间的因素也很多,安全出口的宽度和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和距离、人员的行走速度、疏散指示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的设置以及疏散工具的设计等等都直接关系到疏散所用的时间。

2.2.1灯光疏散指示系统

在火灾条件下,为使人员精神镇定,克服恐惧、急躁的心理,国内外大多采用绿色作为疏散指示灯的基本颜色,但不同的厂家生产的指示灯差别较大,或在同一建筑内使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在某些商场、歌舞厅等公共聚集场所内,由于装修使得有的灯箱装饰材料与指示灯颜色相近或相同。这就极易使得人员对安全出口的方向产生怀疑,以致误导人员的安全疏散。而且,有的单位仅仅为了达到配置数量的要求,应付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检查,根本不顾及其指示方向是否合理而任意设置。

因此在同一建筑中务必要配置同种颜色的应急指示灯;指示方向要考虑到最易起火的地点,以及最不利于疏散的起火点。由于建筑物的复杂性和火灾蔓延的不确定性,最好使用双向指示灯,由消防控制中心接到感烟探测器或手动报警器的信号后,通过设定的程序来控制指示的方向;也可以通过感烟探头与指示标志联动来控制指示灯,以便为人员指示正确的疏散方向,这种指示灯主要用于走道上,安全出口标志仍旧由定向指示灯指示方向。指示灯的闪光方式可以提高人员识别指示灯的能力,疏散指示灯可以与感烟探测器联动或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在火灾发生时,通过闪烁的方式指示疏散出口的位置和疏散方向,以提高人员对疏散指示标志的识别能力。

2.2.2应急照明系统

在应急照明的设计上,以往常采用双路电源供电,配合局部设置带镍镉电池灯具的方案,这种方式存在双路电源有一路带电,应急蓄电池不能应急工作,如果考虑平常能控制,并且满足火灾时及时接通事故照明回路,还需要增设应急控制线,使控制线路较为繁琐。而分散、数量较多的带有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的维修维护工作量比较大。特别是蓄电池的维修替换成本也很高。因而容易造成带蓄电池的事故照明只是形同虚设。

如果对应急照明的供电方式进行改进,采用每层集中设置一双电源带备用蓄电池的配电箱,该配电箱具有双路电源自动投入及备用电池自动投入的功能。此回路可以集中控制开断。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的信号强行接通,起到应急照明的作用。此种方式使得电源更加可靠。平时可集中或分散控制;事故时一个信号启动全层的事故照明回路。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旦蓄电池组产生故障,就会直接影响全层的事故照明,因此,作好维护维修是避免出现事故最有效的措施。

2.2.3听觉指示系统

火灾中人员应急疏散逃生的辅助设备或系统,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基于视觉的应急疏散系统即应急照明和应急疏散指示系统。在真实的火灾中,由于视觉会受到烟气的阻挡和限制,加上人员在火灾中心理上具有高度的恐惧感和盲目性,使得基于视觉的应急疏散系统不能完全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

此时,可以发挥人员的另外一个重要感官-听觉。设置事故广播系统能够及时通知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哪个位置发生火灾,应当朝哪个方向疏散,组织指挥人员安全疏散,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发生火灾建筑物内的人员稳定情绪。事故广播系统的控制室应该同消防控制室合用。扬声器的功率应该能够保证在任何位置上的人员都能听见。近几年来,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为建筑使用人员提供火灾应急疏散用的有效音响寻路装置并对此方法做了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员的视力受到障碍和事先不熟悉环境的紧急情况下,可以准确无误的安全疏散,并且相对于没有采用此方法之前,缩短了疏散时间的2/3以上,试验中无任何人员发生迷路和判断错误。

若将声、光等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结合起来,就会使得火灾建筑内人员的安全度大大增加,达到安全疏散的最佳效果。

3.改进消防措施,提高人员安全度

消防措施能否有效防火、及时准确的探测火灾、实施早期灭火、控制火势扩大是决定人员安全的关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人员的安全度:

(1)消防系统的作用会改变火灾的发展进程。建筑物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配置一定的消防设施。常见的有火灾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以及必备的小型灭火器。使人员开始疏散的时间提前,可以通过提高探头的灵敏度,增加探头的数量及优化探头的布置来实现。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作以下调整:若没有,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优化喷头布置;使用快速响应洒水喷头,使得喷头尽快动作;适当增大喷水强度。当然,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建筑可以采取上述措施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不同组合。必须要保证这些装置的正确设计和安装,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可以及时、有效的探测和扑灭火灾,延缓危险到来的时间,减小人员的伤亡;

(2)防排烟系统的设置会影响烟气的流动。建筑结构中的防排烟系统直接关系到烟气的排放,不同的防排烟方式对烟气流动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仅有自然排烟,可增设机械排烟;对于机械排烟,可增大风机的排烟量或增设机械补风,即针对建筑物的特点,设置合理的防排烟系统,可以延长烟层界面下降的时间,以此保证人员不受烟害;

(3)消防照明、事故广播、疏散指示标志以及消防电源更是直接为火灾发生后的疏散和救援提供了保障。这点已在前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4)对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直接影响人员的生命安全。采用恰当的消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或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消防措施的不完善预示着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加以解决。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的消防设施使用得当,就能够实现早期控火和灭火,避免人员的严重伤亡。然而在实际中,消防系统故障,经营者擅自关闭消防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也是导致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因此,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设施正常工作。另外,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应当检查落到实处,及时督促、改正。

4.后记

人员安全疏散的研究仅仅依靠对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管理和改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火灾所造成的灾害是不可预料的,与其相关的因素还有很多。目前,疏散研究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通过包含更多行为细节的疏散模型来进行讨论。国外对于疏散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结合我国目前面临的火灾形势和疏散研究的实际水平得出以下启示:

(1)必须对与疏散有关的各个因素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2)积极推进我国性能化设计和规范的发展;

(3)必须加大在人员疏散领域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大与国外有关机构的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

1、夏东海等,《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性能化设计》,《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四期;

2、夏东海等,《基于视听交互的应急疏散智能系统》,《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年第四期;

3、《人员疏散研究现状》,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2001年12月;

4、《对消防安全评估方法的分析》,公安部天津消防科研所研究报告,2001年12月;

5、胡忠日,《安全疏散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和发展》,《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年第六期;

6、Brianj.Meacham,《在性能化设计中综合考虑人的因素》,《国外建筑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2001年8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疏散范文篇3

有专家作过统计分析,在现代战争中,直接伤亡炮火之下的人口仅占20%,而间接伤亡于次生灾害之下的占80%。由此可见,提高公民的自救意识和防护能力是赢得生命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特编著《战时防空袭人员疏散隐蔽防护指南》,以便使公民正确掌握科学的救援常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愿这些知识能为大家带来安全。

1、怎样识别防空警报信号?

防空音响警报信号有三种,即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由国家统一规定,城市防空指挥机关决定发放。

预先警报: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的准备。规定音响信号为鸣36秒,停24秒,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空袭警报: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本市,空袭即将开始,警告人们迅速隐蔽。规定音响信号鸣6秒,停6秒,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表明敌空袭已结束,且没有其他威胁的敌空袭兵器出现。规定音响信号连续一长音,时间3分钟。

2、听到防空警报后怎样行动?

当听到预先警报后,要立即切断电流,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闭门窗,携带事先已准备好的个人防护必备物品,离开住房,奔向人防工程掩蔽。

当听到空袭警报后,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人员,要离开房屋,佩戴个人防护器材,利用地形地貌就近疏散隐蔽。

当听到解除警报后,市民应配合做好灭火、救护、清理废墟等消除空袭后果工作,要了解解除警报后人员行动的注意事项,如哪条路不能行走,哪类食物、饮水不能食用等,并做好再次防空行动的准备。

3、个人防护必备物品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

(1)证件类: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信用证、保险单、现金等;

(2)饮食类:食物和必需的简单餐具、优先携带婴儿食品,少量的饮水及饮水净化剂和饮水消毒剂(两天用量)。

(3)服装类:个人的衣服和简易呼吸道和皮肤防护用品。

(4)工具类:防护眼镜、多用工具刀等。

(5)照明类:手电简、蜡烛、火柴、电池等。

(6)毛巾、纱布、卫生纸和塑料袋之类清洁用品。

(7)药品类:急救药品、急救包、抗生素、食盐、消毒剂、防蚊虫药剂、个人特需药品以及碘化钾抗辐射药品等。

(8)卧具类:棉被或毯子。

(9)求生类:人防手册、求生指南、家人联络方法及收音机等。

(10)其他类。

上述物品要放入合适的包内,家里每个成员的东西要分开放,体积不超过肩宽,重量不超过20公斤。为了空出双手,使动作更方便,应尽量采用双肩背方式。

4、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应注意哪些事项?

(1)在得到转入战时状态的预警号令后,要保持沉着镇静,服从城市人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迅速而有秩序地做好防护准备。

(2)准备好进入人防工程隐蔽携带的物品:包括密闭存放不易腐烂的食品和饮用水,个人常用药品,手电筒,可用作个人防毒的器材。个人生活必需品以及证件等。切忌携带有味、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工程的包裹体积不能过大,要便于进出工程。

(3)要懂得各种防空警报信号及其相应的行动内容,熟悉自己待蔽工程的位置、通往工程最短的路线,以及人防工程白天、黑夜的识别标志。

(4)听到空袭警报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附近的人防工程。进入人防工程时,要保持镇静,服从人防工作人员的组织指挥,切忌在工程口部造成人员混乱和拥挤,以影响进入工程的速度。

(5)在人防工程内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少饮水,不随地大小便,饮食残余物、垃圾要集中密闭存放。

(6)待蔽时要安静坐、卧,少活动,不打闹,保持体力,减少工程内氧气消耗。不要乱动工程内的各种设备。

(7)当工程局部发生坍塌、漏毒等意外情况时,待蔽人员要利用简易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并听从指挥,有秩序地转移或进行隔绝防护工作,切不可产生混乱。

(8)空袭警报解除前,待蔽人员不得开门离开工程,防止周围受污染空气和放射性物质被带入工程。警报解除后,要防止人员突然拥出人防工程,造成混乱和拥挤。

5、怎样在玻璃门窗面贴纸条?

在玻璃上贴纸条,主要是为了防止炸弹爆炸时,震碎玻璃伤害人员。但是,贴纸条不是随便乱贴都行,这里面也还有点小小的学问。(1)在纸的选择上,要用一些柔软且较厚的纸,如棉纸、高粱纸等。(2)纸条宽度一般在二、三厘米,长度分别要能包括上下左右的门窗框。(3)贴时,纸条要均匀全部涂上浆糊,每条的两端贴在窗框上,成“米字形”即可。

6、怎样对核武器进行防护?

(1)人防工程能防护各种杀伤因素

人防工程深入地下,具有抗力高、防核、化学、生物武器性能全面、可长期使用等特点。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人员在工程内是安全的。因此,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程。在战时,利用人防工程,能坚持生活、工作。在平时,城市发生地震、漏毒等突发性事故时,人员也能利用人防工程做应急防护之用。

(2)室内防护

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后,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掩蔽位置应避开玻璃片击伤,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可采用个人防护办法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或迅速进入人防工程。当地震发生时,这样做也能减少伤亡。

(3)室外防护

对于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暴露人员防护动作要领: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扰,闭眼、闭口、停止呼吸15~20秒钟。就近几步利用地形地物,如土丘、矮墙、花坛等防护,可横向爆心卧倒,也可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跪、坐或卧于坑内,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人员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按人防指示转移出沾染地域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

7、怎样对化学武器进行防护?

听到化学袭击信号或发现敌机施放毒剂时,应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或使用事先自制的浸水、浸碱或包土颗料的口罩、纱布、毛巾等简易器材,首先对呼吸道进行防护。呼吸道防护必须在5~7秒内完成。在及时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应采取各种方法向周围人员报警。

在露天无防毒准备的人员,可临时用手绢、围巾、口罩等浸水或浸尿捂住口鼻,穿上雨衣、大衣,或披上塑料布、毛毯等并用破布、稻草等连同鞋包住脚,迅速朝上风方向离开染毒区。

对皮肤防护,除了穿戴制式防毒衣外,还可利用就便器材进行防护。在通过染毒地域时,可利用雨靴对腿部进行防护,也可以捆扎塑料布、帆布或毯子进行防护。若要通过染毒的树林,可利用雨衣、油布等隔绝材料对全身进行防护。

有条件的可利用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它能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所有毒剂。

8、对生物战剂怎样防护?

生物战剂传染疾病的途径主要有吸入、误食、昆虫叮咬。对生物战剂的个人防护方法主要是做到戴、扎、涂、服。戴:即戴防毒面具、戴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嘴和鼻子、戴手套、戴帽子,穿塑料衣、防疫服、胶鞋等。扎:即扎好领口、袖口、裤口。涂:即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防虫油或驱虫剂,尤其要保护好伤口。服:即按要求服高效、长效预防药。针对敌人使用的生物战剂,还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能力。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程是很好的防护场所,要尽量利用。

9、如何制作简易防护口罩?

(1)纱布棉花口罩。用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纱布,在中间铺开一层30×20、厚2厘米的棉花,用上下两边纱布折盖住棉花垫。然后从纱布两端剪出30~50厘米的开口,形成头带。必要时可缝好固定。在防毒眼镜或粘有透明塑料薄膜的情况下,再绑好固定在头上。

(2)铁丝框密封口罩。即用22号铁丝,结合自己的口鼻形状制作一个铁丝环,记好四条固定系带。用8~12层毛巾或20~30层纱布,在稀小苏打水溶液中浸湿、微干,贴脸加一层干毛巾或手帕,然后用密闭铁丝框扣紧,用系带固定,就能起到防毒作用。

(3)毛巾系带口罩。用一条浸湿拧干水、40~50厘米宽的毛巾和两条一米长的绳带。制作时,先将毛巾短边对折,再长条对折。这时把绳带夹入,把四层毛巾再折两次,变成12层,固定在鼻梁上。并用毛巾上方的两角折塞入鼻子的两侧,增加密封性。戴好的防毒口罩,应该不漏气,一般跑跳动作、口罩仍能固定不动。

10、哪些日常用品可成为最简易的防护口罩?

用围巾、毡帽、手帕、衣物做成口罩或直接捂住口鼻,或用长筒丝袜,中间加些填料,做成口罩,直接捆扎在头上都可算是最简易的防护器材。材料致密、层数越多、效果越好。如是从火灾区逃生,浸湿的头罩斗篷也有些降温作用。

11、怎样制作简便皮肤防护器材?

许多用帆布、防火织物、涂胶布料、呢绒布制成的工作服、连衣裤、带风帽的罩衫、雨衣、棉大衣等都可改做简易皮肤防毒器材。有资料表明,这些材料都有十多分钟到1小时的防液滴毒剂的能力,足够撤离毒区、通过染毒地段使用。要使简易皮肤防毒器材充分起到防毒作用,在制作和穿着方面要做到如下几点:

(1)在前胸开襟和裤子开襟处,要加宽25厘米的胸护布和宽10厘米的裆护布。用密实材料制成,布长比实际开口要长6~7厘米。

(2)脖子、头部用风帽、围巾缠实。

(3)妇女不穿裙,一律着长裤。

(4)用高腰雨靴、长袖涂胶或皮革手套与之配套。

(5)扎紧三口。即把衣领立起来,脖子用头巾围严,袖口在手腕处用带子缠住,裤脚口放在高腰靴外,并用带子扎住。上衣可扎裤腰内。各口扎紧后,在外面再披上塑料防雨斗篷。

(6)所有的带子结扣,都要做到结实,即使戴手套也容易解开。

有资料提到,这些简易皮肤防护器材和简易防毒面具配合,可防护1小时。用后,在人防专业人员指导下统一处理销毁这些染毒简易器材。

12、怎样保护食品和饮水?

食品保护:(1)密闭存放,低温、防潮、防虫,并经常检查之。家庭密闭储藏室内充氮排氧存放,或用塑料真空存放,可保证两三年不变质。(2)存放在地下工程、山洞、地道内,能避免空袭各种危害因毒的影响,时间可达数天至几个月。(3)用粘接的膜质材料密闭包装和双层包装以防污染空气进入和带菌昆虫进入。(4)用密实织物、布袋等密封,采用两道结扎法包装。取用时剪开外包装结,翻叠外袋口,再解开内袋结,可防止污染尘埃进入袋内。(5)用罐头盒、玻璃容器、塑料盒等密封包装。所有应急包装的食品,都要求做到:密封;分品种分类包装;小袋包装。够一人一包或一家一包,一次吃完为度,避免再包装;注意区别不同污染类型的食品,如带菌食品,要煮沸食用,放射性沾染食品要充分利用其衰减效果,袋式包装要减少皱折,罐瓶包装要能冲洗,多层包装能分层拆开;此外各类包装,均宜盖15~20厘米干草,再用苫布盖严或复土掩盖,以防液态毒剂污染。

保护饮水:(1)家庭用密封容器存放,如水缸、水桶,都要加盖加苫布或双层膜质材料罩严存放。启用时,先顺序拭去外层尘埃再开封取水,谨防取水时被尘埃污染。家用锅炉也有密封存水作用。(2)个人饮水可用瓶装、罐装或消毒聚乙烯塑料袋封闭保存。饮用时擦拭瓶罐外壁尘埃,有条件时宜用吸管吸饮。(3)有水进的地方,要加盖厚20厘米直径1.5米的土堆盖,水井手压泵也要用密封材料包好。同样,在水的防护上也要注意饮用水和生活水分别保存,饮用水尽量小包装。由于时间长,水会变质,所以应急包装的水在储存期要经常更换。

13、对污染食品和饮水应怎样处理?

对密封包装未破坏的食品和饮水,将包装洗消、开口处用热水和洗消剂洗消后就可食用。对已沾染的粮食,有包装的可采用扫除或拍打法对外包装进行消除。对未包装受到沾染的粮食,要铲除2~3厘米厚的沾染层,然后用水淘洗2~3次,清除率能达90%以上。对沾染的粮食及外包装,不要乱扔乱放,要做出标志,统一处理,避免误食;对染毒的食品,也要将污染物集中,但对被沾染的蔬菜、水果可用水洗和去皮的方法消除沾染后食用。当然所有洗消人员都要有个人防护措施。

水被沾染,一般不要再用,必须使用时,可采用过滤法、吸附沉降法或专业净水装置净化,没有条件的也可采用土壤净化法。江河湖泊等水源被污染,在距岸边5~10米处挖滤水井,使水经沙层土壤渗滤至井内,取用井水。无论用什么方法净化,一定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食用。在没有检测手段时,可寻找泉眼、流动水源头的水使用,饮用时要煮沸15分钟以上。

14、核电厂发生重大事故时怎么办?

(1)听到警报,室外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不得外出。

(2)关闭门窗,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注意事故动态

(3)若发放药品,应按时服药,不要不吃,也不要多吃。

(4)需要撤离时,保持镇静,携带适量必用品,有组织、有秩序撤到指定地点。

15、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化学事故怎么办?

(1)一旦发生化学事故要迅速采用各种器材保护自己。可以用防毒面具、湿口罩、湿毛巾等保护呼吸道;用雨衣、手套、雨靴等保护皮肤;用防毒眼镜、游泳潜水眼镜、开口透明塑料袋保护眼睛。

(2)不到事故现场围观,应迅速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有条件的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施的人防工程。

(3)来不及撤离时,应在结构较好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通风机、空调机,熄火,堵住明显的缝隙,尽可能躲在背风无门窗的地方,同时用电话等方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4)离开染毒区后要脱去污染衣物,及时进行洗消,必要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16、逃离火灾现场十要点

火灾是一种终极型灾害,无论是空袭还是其他灾害,最后都可能导致火灾。人员在火场逃生时要注意十个要点:

(1)要会选择几条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线;

(2)要躲避烟火,但不要往阁楼、床底、大橱内钻;

(3)火势不大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4)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既已逃出决不回头跑;

(5)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6)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7)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顺势滑下;

(8)充分利用房内的天窗、阳台、水落管或竹竿等逃生自救;

(9)楼上居民被火围困,快向室外扔抛沙发垫、枕头等软物或其他小物品,夜间则可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10)若逃生路线被火封锁,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堵住缝隙,有条件的向门窗上浇水。

17、人员被废墟埋压应如何自救?

(1)被埋压人员要有信心和勇气,尽快清理压在身上的物体,设法脱离危险区。

(2)一时不能脱险的,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

(3)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造成窒息,可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

(4)要保持体力,不要急躁,不要盲目高声呼叫,可用敲击等方式与外界联系。

(5)积极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尽可能延长生命。

18、抢救被埋压人员应注意什么?

(1)注意倾听被埋压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大致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疏散范文篇4

现代铁路客运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包含多种功能区,如售票、候车区域,商务功能区(餐饮店、零售店等),行李交付、传运区域,以及与运营相关的设备用房区域。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车站的结构功能更加复杂,如北京南站,地铁站出入口也在车站涵盖范围内。因此,目前铁路客运站内的人员构成主要包含3种:旅客、工作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商店工作人员等)。为保证铁路客运站的正常运营,需要有一定的站内工作人员及商店服务人员,这部分人员基本上都接受过必要的业务技能训练,能够及时合理地应对站内突发事件;而旅客由于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大部分对车站内部环境不熟悉,因而在应急条件下容易造成恐慌,发生二次事故。基于站内人员数量大、临时性及偶然性的特点,可以将铁路车站内的疏散人员看作一个群集[1],当在有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发生需要进行疏散时,组成群集的人员个体间相互影响,并且由个体行为影响扩大化产生倍增效应,使人员很难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疏散人员的行为特征可以概括为[2-4]:①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最快的速度选择最短的路径逃生,而且人越了解环境,越清楚最短路径的位置;②个人的行为特征如方向、速度可能因周围其他乘客的行为发生突变或波动,产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即人群往往集中在一个出口处,而忽略其他的出口,使出口处变得拥挤,出现拱形,出口处的人流速度变慢,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现象。此外,旅客主要分为长途旅客和短途旅客,一般情况下,长途旅客会携带数量较多的行李,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行李会大大阻碍人员的疏散效率。通过研究资料[5-6]得出:当人群密度为1人/m2左右时,人流迁移流动呈自由流动状态,迁移流动的水平速度为V=1.3m/s;当人群密度为2人/m2左右时,人流迁移流动开始呈现滞留流动状态,迁移流动的水平速度为V=0.7m/s;当人群密度为5.38人/m2左右时,人流迁移流动完全处于停滞状态,迁移流动的水平速度为V=0.0m/s。

2站内旅客应急疏散建模

选取大连站为研究对象,由于大连站候车室内设施复杂、布局紧凑,旅客疏散时可利用空间少,人群群聚效应明显,个体比较难以独立采取行动,因而可以忽略个体心理反应等次要因素。此时疏散个人的速度将受限于疏散人群的整体移动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假设疏散人员的特征相同,疏散人员的步行可以作为“集体步行”对待。同一类空间内步行速度一定,但候车室、走廊等水平通道及楼梯等通道的疏散速度不同,应分别对待。

2.1大连站候车室人员应急疏散概念模型

大连站候车室人员应急疏散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1)人员生成。一次生成一定量的人员实体,依据相关的原则合理地将实体分配到大连站的7个候车区和其他位置。(2)疏散路径。疏散开始后人员经反应判断后选择疏散的路径。疏散路径形式:初始位置→候车室南入口;初始位置→候车室北入口;初始位置→候车区检票口。(3)到达安全区域。经候车室南北出入口疏散的人流以离开候车室为安全,经候车区检票口疏散的人流以到达站台为安全。

2.2应急疏散速度模型

(1)水平通道上的疏散速度。一般情况下,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害,车站都会预先制订应急疏散方案。应急方案是指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制订的有关计划或方案[7]。在应急条件下,影响站内人员疏散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员、设施设备、管理等。结合大连站的实际,疏散个人的速度受限于疏散人群的整体移动速度。为了便于仿真参数的设定,选用木村幸一和Togawa[8]等人提出的疏散速度函数作为水平通道上的疏散速度模型,即V=V0ρ-m⑴式中:ρ是人群密度,V=人数/面积,人/m2;V0是常量,m/s;m是人群密度指数,参考木村幸一的速度模型和Togawa的速度模型,V0=1.1m/s、m=0.7954,V0=1.34m/s、m=0.8000。(2)对于人员在楼梯及自动扶梯上的疏散速度,根据相关规范中规定的通行能力经换算后得出相应的服务时间值。

2.3应急疏散仿真模型参数设定

(1)仿真人数。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是指车站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一昼夜在候车室内瞬时(8~l0min)出现的最大候车(含送客)人数的平均值。将最高聚集人数的概念引入候车室大客流疏散情况分析,根据大连站调研数据可知:候车室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4790人(不含大连站工作人员及闲散人员),在此次仿真模型中取整数5000人。由《大连站行车工作细则》可以查得候车室最多容纳6593人,仿真中仿真人数最大值为6500人。(2)人群密度参数。各候车区人群密度参数取值如下:一候车区ρ=0.05×N/330,二候车区ρ=0.15×N/330,三候车区ρ=0.15×N/418,四候车区ρ=0.15×N/286,五候车区ρ=0.15×N/220,六候车区ρ=0.15×N/330,八候车区ρ=0.15×N/528,其他区域ρ=0.05×N/132;其中N为人群数量。(3)各服务设施服务时间参数。各服务设施的服务时间参数如表1所示。(4)人员疏散路径选择权重参数。依据有关研究结果[9]及大连站调研统计数据,得到各候车区人员疏散时的疏散路径选择比例,如表2所示。(5)其他参数。疏散仿真中人员疏散采取规定的疏散路径;候车室所有出入口人员只出不进;所有自动扶梯均设置为下行方向;各候车区人员疏散时只开放3个人工检票口;对于残疾人假设在相关人员协助下能够从专用通道疏散,仿真模型中不计其疏散时间;儿童的疏散速度假设在家长的协助下等同于其家长的速度。

3仿真实验

根据大连站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了4个实验,并且每个实验包含有4个方案。其中:实验1考虑仿真人数N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实验2考虑仿真人数N对疏散结果的影响,但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改变了人群密度指数m和自然速度常量V0的大小;实验3考虑自然速度常量V0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实验4考虑人群密度指数m对疏散结果的影响。各实验方案如表3所示。

3.1实验1仿真结果

实验1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当疏散总人数达到4500人左右时,疏散人数与疏散时间几乎完全呈现为线性关系,而且其线性指数较高。随着疏散人数进一步的增加,疏散人数与疏散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逐步减弱,渐渐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当疏散时间为5min左右时,疏散总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人。对实验1仿真结果采用线性差值方法计算,得到大连站6min内可以安全疏散5263人,因而可以得出符合大连站5000人的应急疏散要求。

3.2实验2仿真结果

实验2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当大连站疏散人数达到4000人左右时,疏散人数与疏散时间之间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疏散时间的增加,疏散人数与疏散时间之间开始呈现为非线性关系。当疏散总人数达到5000人时,所用的疏散时间在5min左右,即实验2也满足5000人应急疏散要求。

3.3实验3仿真结果

实验3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速度常量与疏散时间之间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速度常量越小,疏散时间用的越长。由于实验3仅有4个方案,两相邻点之间呈现出3种变化,表现为“慢-快-慢”。即V0从1.34m/s变化到1.24m/s时,疏散时间增加了1.32%,变化率为0.7621min/(m/s);V0从1.24m/s变化到1.14m/s时,疏散时间增加2.32%,疏散时间变化率为1.3596min/(m/s);V0从1.14m/s变化到1.04m/s时,疏散时间增加了1.73%,疏散时间变化率为1.0367min/(m/s)。

3.4实验4仿真结果

实验4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当疏散人数相同时,人群密度指数与疏散时间之间表现为较强线性关系,而且线性指数几乎为0,即选用不同人群密度指数得出的总疏散时间在图中几乎呈现在一条直线上,因而可以得出:当m值在0.7954~0.8000间变化时,人群密度指数m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很小。3.5结果分析(1)实验1和实验2可以看作是1组对比试验,基于其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自然疏散速度常量在1.1~1.34m/s取值时,大连站可以满足5000人安全疏散的要求,但实验1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疏散4500人的任务,如果发生的突发事件危险性比较大,宜采用实验1方案;当客流数超过这一数值且小于5500人时,若不采取其他措施,则有可能造成旅客的伤亡;当客流在5500~6500人时,所设计的大连站疏散方案不能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2)实验3的运行结果表明,客流群聚效应下的人群自然疏散速度常量与疏散时间之间呈现出负线性关系,而且人群自然速度常量的取值对安全疏散的总时间影响大,但是仅能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种现象。(3)实验4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人群密度指数m在0.7954~0.8000范围内取值时,对站内人数疏散时间的影响很小,因而在仿真实验中可以选取0.8000作为参数。

4结束语

疏散范文篇5

火灾应急方案一般应包括报警与接警、成立救灾指挥部、通报、组织灭火、疏散与救护、安全警戒等内容和程序。

1、报警和接警

与火灾作斗争,首先必须发现火(即着火源),因此,报警与接警是火灾应急方案的第一步。把握好报警的内容和程序,是及时掌握火灾信息,迅速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的关键。

从报警系统的功能来看,当消防控制中心的报警红灯发出警报信号,那就证明火灾探测器已发现了“可疑情况”,此时,消防中心人员应立即查清报警地点、位置,并通知巡检员或层间服务员赶赴现场予以确认。

如确认起火,便立即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或电话总机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并通知宾馆最高负责人。除了自动报警外,还有手动报警、消防电话报警和派人报警。若是电话报警或派人报警,报警人必须根据消防控制中心或电话总机的要求,详细说明起火地点、起火部位、燃烧物品、火势情况以及自己的姓名、服务部门、工号、电话号码等。

2、成立救灾指挥部

火灾应急方案牵涉到宾馆、饭店各层次、各部门员工的协同作战,如何迅速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在确认火灾发生后,消防控制中心必须立即通知在宾馆、饭店的最高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迅速成立救灾指军部,以承担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指挥工作。

宾馆、饭店最高负责人为救灾指挥部指挥。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火势情况通报人员疏散。

(2)掌握火势发展情况及时调集力量,布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排烟等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

(3)公安消防队到达以后,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情况、服从统一指挥。

3、通报

通报是指将火灾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疏散通报必须根据救灾指挥部指挥的命令,向需要疏散的人员发出通报。

(1)疏散通报应根据火情的发展决定向部分区域还是向全楼通报。通报次序:首先是着火层;其次是着火层以上各导;再次是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

(2)通报的方式有语言通报(包括消防应急广播、室内电话等),警铃通报、逐层敲门通报等。

(3)用语言通报时,通报人的语气要温和沉着,以稳定客人的情绪,避免产生惊慌。下面是火灾应急方案学习时,电话总机接线员向客房电话通报的对话:电话铃响,外宾接电话:哈罗!

接线员:对不起,我是宾馆总机服务员,本宾馆房间发生火灾,情况紧急,为了您的安全,请撤离您的房间,向安全区域疏散!

外宾惊讶:这是真的吗?接线员:是的,我们正在采取措施,请您不要惊慌,按照我说的去做!

4、疏散和救护

(1)疏散就是按事先规定的道路,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要使疏散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必须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层间工作人员和义务消防队队员。

(2)层间服务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在带领客人疏散时,必须逐房清理,不让一人遗漏。

(3)在餐厅、保龄球房、电子游戏机房等人员较多场所,管理人员应分工负责,按照不同出口,净宾客疏散到安全区域。

(4)疏散中,前台经理(或管理人员)应携带好预订部、电脑房提供的当天客人情况,认真清点客人人数并年看护安慰好客人,不让其走散或返回起火现场。

(5)人事部门应携带职工考勤卡到集结点清点员工人数和分配任务。

(6)财务部门携带现金和贵重物品转移到指定地点。

(7)在疏散的同时,一些与消防有关的重要部门则必须照常运转。如电话总机、工程部的水、电等在岗人员都必须坚守岗位。如这些部门受到威胁,应迅速向救灾指挥部报告,请求组织力量保护,尽力排除各种险情。

(8)作为宾馆、饭店的每一名员工,必须掌握科学的疏散次序。

A、先疏散着火房间,后疏散着火房间相邻房间。

B、先疏散着火层以上层面,后疏散着火层以下层面。

C、指导青壮年冲过烟雾沿安全楼梯疏散;护送行动不便人员从消防电梯疏散。

5、组织灭火

组织灭火是扑灭火灾的关键,而有效地灭火,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灭火指挥组,来指挥灭火战斗。

(1)灭火指挥组应设在着火现场的相对安全点上。

(2)灭火指挥组成员由宾馆值班负责人、专职消防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事发部门经理组成。由值班负责人或专职消防人员为灭火组指挥。灭火组的职责是深入火场,有效地控制、扑灭火灾。

(3)灭火指挥组指挥的职责如上:

A、组织侦察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

B、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火情。

C、根据火势情况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气源。

D、指挥参战人员实施灭火、疏散、抢救伤员。

E、派出人员关闭着火层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阻止火势蔓延。

F、检查参战人员的灭火战斗部署是否符合要求。

G、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协同组织灭火抢救。

6、防烟和排烟

防烟和排烟是防止火灾蔓延和保证人员安全转移的重要手段。

(1)当火灾发生后,烟雾就会弥漫,这时根据灭火指挥组的报告,关闭指定的防火门,还必须把客用电梯降至底层锁好。

(2)消防中心根据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启运送风排烟装置,地安全楼梯间进行正压送风排烟。

7、安全警戒

(1)火灾应急方案中,安全警戒的任务,主要由宾馆、饭店的保安部来承担。

(2)宾馆、饭店的警戒任务是:

A、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宾馆;

B、指导疏散人员离开大楼;

C、看管好疏散物品;

D、保证消防电梯为消防人员使用;

E、指引公安消防队进入着火楼层和消防控制中心。

(3)安全监视人员应密切监视控制区,如有异常情况,即向本部门经理或管理员报告。

火灾应急方案以公安消防队到来,成立联合指挥部后结束。

疏散范文篇6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按照省、市政府工作要求和政办发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现就进一步加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是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各级防范处置能力,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在我区有关单位和中小学校全面推开,收到了良好成效。但从全区其他行业和部门开展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情况看,还存在演练开展不平衡、认识不到位、组织不规范等问题,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亟需加强。各镇(办)、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防灾应急疏散演练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实。

二、切实做好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各项工作

(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各镇(办)、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演练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宣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采取专家讲座、专题展览、网站专栏、报刊文章、海报标语、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地震、火灾、水灾等应急避险知识和成功案例,切实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社会公众学习掌握防灾应急避险知识的自觉性,使防灾应急疏散知识达到各级重视、人人熟知、社会响应的效果。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疏散预案。各镇(办)、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可参照《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施细则》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年”活动的意见》,结合辖区和行业实际,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就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准备、预警手段、紧急疏散、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方面做出规范,力求预案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操作。预案编制要充分考虑辖区和行业特点,学校、社区、医院、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要重点做好人员安全疏散,煤矿、非煤矿山、化工企业等要安排好重要部位的人员疏散程序,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三)精心组织实施。对每次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单位都要结合应急疏散预案,成立演练指挥机构,制定演练方案、细化演练程序,力求避险方法科学合理、疏散路线清晰明确、处置措施具体得当。要加强对参演人员的培训,明确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场地和时间要求等,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演练活动安全、有序、有效。要及时对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对应急疏散预案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四)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演练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营造全社会高度关注、积极参与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良好氛围,推动演练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业、进大型活动场所等。

三、切实加强对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镇(办)、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作为辖区和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并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是开展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责任,加强督办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疏散范文篇7

此次学校消防演练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使全校学生在突发事件中能做到紧张有序、及时有效地撤离事故现场,减少、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按照县局安排,特举行我校消防安全演练,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成员:**、**、**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

演练时间:**

演练地点:***

四、演练人员:全校师生,共**人

五、演练现场安排

1.疏散组:

成员:**

职责: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的位置作好疏散学生工作

2.路线导护组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学生逃离路线的疏散

3.场地队列组组长:**

成员:***

集中地点:***

职责:稳定学生情绪、整好各班队伍

4.紧急救护组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逃出受伤学生的急救

5.灭火组组长:**

成员:***

职责:利用学校消防器材和水进行灭火

六、演练假象

学生宿舍楼某处发生火情危及学生人身安全。

七、演练进程

1.政教处办公室接到宿管老师(陈恒玉)打来电话称宿舍楼发生火情危及学生安全,政教主任杨康峰立即向总指挥宋涛校长报告。

2.总指挥宋涛校长核实情况后,立即启动消防紧急疏散预案。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实施振华中学消防安全预案。

3.书记张志武负责向119、120报警;向教育局报告。

4.各组听到警报立即到达各自工作岗位。

5.撤离(疏散)方法:及时打开宿舍门,在室内组织学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猫着身子迅速有序地跑出模拟火场到达指定地点集合。

6.紧急救护组任务:医务室门口(设定场景)集合待命,准备好救护器材。对受到惊吓、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受伤学生及时送往急救处。(预设场景)。

7.负责疏散的老师指导学生依次排好队,撤离宿舍时要有次序,以低姿捂口鼻,在走廊及楼梯按顺序撤出。

8.学生到达集合点后,由各舍长清点人数(应到数和实到数),并报给相应负责老师。

9.最后由政教主任杨康峰向总指挥宋涛校长报告应撤出人数和实际撤出人数。

10.副总指挥**从演练开始用秒表计时,掌握整个演练过程的准确时间。宣布演练过程的时间,并宣布演练结束。

八、演练注意事项

1.所有参演的学生,应听从各区域负责老师的指挥。

2.按班级就近疏散原则,撤离路线及顺序;下楼时注意安全.步伐要小,脚步要轻,争取时间,不要被绊倒,防止拥挤和慌乱。所有班级按撤离要求直接从宿舍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

3.楼层疏散老师要在前—个班撤完后向下一个班下达撤离指令。不出现间隔,并控制合理密度,防止在走廊楼梯口等部位发生拥挤现象。

4.参加演练的学生不准乱跑、乱喊,不准打闹、拥挤,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局面。

5.疏散组织人员应了解参加演习的学生可能存在的逃生本能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九.演练准备

1.参演人员预案学习(政教处负责);公务员之家:

2.学校准备相应的物资(汽油少许、铁锅1只、灭火器4个、煤气罐

1个)烟雾弹2个、小喇叭2个(总务处负责);

3.学生自救、逃生知识培训(班主任负责);

4.预设场景导演(政教处负责);

5.演练预演(指挥部负责);

6.演练活动横幅、指挥部等(政教处负责)。

十、演练要求

要求全体师生思想重视,按照学校安排,紧密配合,尽善尽美地完成本次演练。

十一、演练总结

疏散范文篇8

一、组织领导

为保障我市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市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专项治理工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消防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消防局副局长曹旭东担任。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督促、落实专项治理中的各项工作,并负责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

二、治理的重点和要求

(一)治理重点。

1.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车道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

2.城市道路在新建、改建、扩建中未依据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未同步设置市政消防栓等消防公共设施的;

3.公共民用建筑室外消防车道及扑救面不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因违章搭建、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疏散通道从事经营而将几个独立的商场、市场连在一起的;在商场、市场周边搭建棚、房等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的;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部位设置栅栏或采取其他形式锁闭、封堵的;在商住楼中商业营业部分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等违反国家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

(二)治理要求。

1.对城市消防车道的治理要求。

(1)城市街区内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0.1条);

(2)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0.2条);

(3)城市街区及小区内道路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或摆摊设点影响消防车通行;

(4)市政消防栓建设必须同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市政消防栓应保证每隔120米设置一个。

2.对建筑物消防车道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治理要求。

(1)建筑物周围原设计的消防车道必须保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或摆摊设点影响消防车通行;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原设计的消防扑救面范围内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不应搭建临时建筑;建筑物的消防扑救面不得设置影响火灾扑救及人员疏散的广告牌;建筑物之间预留的防火间距不得挪作他用;

(2)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通道必须保证畅通,严禁堵塞圈占,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的形式必须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商住楼中商业营业部分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分开设置;疏散走道、楼梯间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保证达到应急照度和应急照明时间,现有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不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疏散走道、楼梯间内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防排烟设施。

三、实施步骤

消防车道、疏散通道专项治理工作分调查摸底、协同治理、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6月15日—7月10日)。

1.市规划局具体负责调查城市街区消防车通道的现状;

2.市建委具体负责调查城市道路上市政消防栓的建设情况以及目前新、改、扩建城市道路工程中市政消防栓建设的情况;

3.市行政执法局具体负责调查居民住宅小区内消防车通道的现状;

4.市公安局消防局具体负责调查公共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室外消防车道、室内消防通道的现状;

各成员单位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登记造册。认真分析导致消防车道、疏散通道不畅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形成专题报告于7月6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专题上报市人民政府。

(二)协同治理阶段(7月11日—8月4日)。

1.规划部门负责做好城市主干道、街区等的消防车道的治理工作,并会同建设、行政执法部门认真核查影响消防车道畅通的建(构)筑物的审批手续,依法拆除影响消防车通行的违章建(构)筑物,确保城市主干道、街区的消防车道畅通;

2.市建委针对市政消防栓建设不足的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市政消防栓的建设步伐;

3.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章占道经营及在城市道路尤其是居民住宅小区道路上设置障碍物的行为;对规划、公安消防、建设等部门告知的影响消防车通行以及在建筑外墙扑救面设置的影响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广告牌进行依法查处;

4.公安消防部门对影响消防车通行以及人员疏散的消防安全问题,依法责令整改,对拖延整改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处理拒不整改的火灾隐患单位及侵占消防车道的经营户;

5.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对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协调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5日—8月29日)。

在协同治理阶段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负责对各成员单位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按照职责分工,由各成员单位负责督办落实。对于问题特别突出,严重危及消防安全的,由领导小组向市人民政府专题汇报,并通过媒体曝光。

四、具体要求

(一)实施消防车通道和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进一步优化我市消防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工作质量。

疏散范文篇9

一、组织结构

“一部、六组”即:指挥部、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安全防护组、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一)指挥部人员组成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保安部经理

成员:综合办公室主任、工程部经理、客物部经理、中控室主管、保安部主管

地点:由指挥部人员设定

电话:人员联系电话要进行登记备案

(二)各组组成人员、负责人及职责

1、灭火行动组:由警队20人担任

负责人:保安部带班主管、警队班长为义务消防队队长

职责:扑灭火灾和防止火势蔓延

2、疏散引导组:各客户行政负责人25人,客物部4人

负责人:客物部带班经理、各客户主管行政负责人

职责:引导客户从消防安全通道疏散到安全地方避免拥挤损伤

3、通讯联络组:中控室1人,着火单位通讯联络人2人

负责人:中控室主管、客户行政负责人、保安部

职责:保证各组与指挥部的通讯联络及情况的反馈

4、安全防护组:警队5人

负责人:由警队副队长负责

职责:守护大厦各个出口,防止坏人进行破坏

5、救护组:工程部综合维修4人、综合办公室2人、财务部2人

负责人:综合办公室主任

职责:救护受伤人员

6、后勤保障部:工程部10人

负责人:工程部带班经理或主管

职责:提供水、供火场用灭火器、断电及抢险工具等

二、处置程序

(一)指挥部应急程序和措施

1、指挥部人员集合,指挥部成员(成员不在岗的,由带班主管代替)接到通知后立即到消防中控室(根据具体情况可直接在火场适当位置组成临时指挥部,以便迅速有效的指挥)。 2、调集灭火组控制火点消灭火灾,防止火势蔓延。

3、下达疏导客户指令。根据现场火情情况,利用应急广播或电话通知疏导组到现场疏导客户撤离现场。

4、下达启动消防设施指令。

5、调集物业公司各部门人员抢险救灾,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报“119”和封楼。

(二)灭火组应急程序和措施

1、灭火区域的单位领导和义务消防队员要立即用灭火器、消火栓扑救初期火灾。

2、警队后勤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到火场灭火。

3、灭火区域相邻单位有关人员将易燃物品按统一指挥及时搬到安全地点防止火势蔓延。同时听从指挥。

4、消防中控室根据火场情况和指挥部的指令进行启动相应的消防设施。

(三)疏散组的应急程序和措施

1、发生火灾后,疏散组负责人和着火单位疏散组负责人立即到火灾现场组织疏散。

2、其他相邻单位疏散组负责人协助着火单位疏散人员并作好本单位的疏散准备。

3、警队5人分别到各出入口维护疏散秩序,防止有人再次进入大厦。

4、中控室向客户进行广播(广播词附后)。在紧急情况下中控室可直接启动应急广播进行疏散。

(四)报警、接警处置及通讯、联络等应急程序和措施

1、发生火警后,发现人立即向消防中控室报警或向行政负责人报警。

2、消防中控室接到报警并确认火情后立即通知保安部经理和公司领导及指挥部其他成员到消防中控室集合。

3、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监控值班经理(公司总值班人员)各单位通讯组人员随时向指挥部转达火场信息和传达指挥部命令。

4、指挥部成员、各单位行政保卫负责人将联系电话和手机号码留存中控室以便随时联系。

5、各行动组随时向指挥部报告执行任务的情况。

(五)安全防护组应急程序和措施

1、大厦发生火灾后,外勤警员立即到大厦正门和地下车库门口布置警力进行警戒,防止外人进入大厦。

2、帮助撤出人员撤离大厦,并进行安置。

3、指挥引导消防车进入大厦,停靠至适合灭火位置。

4、疏导围观群众,不要堵塞道路。

5、大厦车场停靠的车辆,要及时通知客户开驶离走,以免损坏。

(六)救护组应急程序和措施

1、对受伤人员及时抢救。

2、对受伤严重的要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

(七)后勤保障组的应急程序和措施

1、向火场运送灭火器以及其它所用工具。火区烟雾大时,应向灭火抢险人员提供湿毛巾。

2、保证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3、及时排除消防设施故障。

三、要求

1.在抢险救火中,各客户都要积极发挥主动作用,作好配合灭火和疏散工作。

2.所有参战人员都要听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接到命令迅速到达指定地点。

3.各级人员要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紧急情况下的各项任务。

4.烟雾较大时抢险人员应用随身带的湿毛巾将口、鼻捂住并身体贴近地面行走,撤离火场时要沿着安全出口指示灯的方向撤离。

5.本预案中指挥部及各客户负责人员如未在班,由代班人员履行其职责。

6.由总值班室收集各客户负责人员联系电话,以备紧急联系。

四、注意事项

1.预案贯彻。公司员工及各客户要认真学习本预案,熟悉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2.预案各组的组成。本预案要求各组的组员也是上一级灭火组的组成人员。例:楼层级灭火员也是大厦物业公司级灭火组人员。

3.

预案启动。在火警发生时,立即投入灭火,并根据具体情况逐级启动警队、客户级灭火,疏散预案,全力将火灾控制在初期阶段。如火灾难以控制,立即启动本预案。附:消防应急广播词

疏散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安全;消防设计;方法

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向往越来越密切,一幢幢高层建筑矗立在城市中。高层建筑满足了城市对空间的需求,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但同时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也逐渐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视[1]。高层建筑划分的功能区多,内部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其救援难度较大。因此,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对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们生活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安全疏散设计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建筑疏散消防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设计的方法,为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设计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安全疏散设计的概念

所谓安全疏散的含义是指,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对建筑内的物资和人员通过疏散通道进行撤离。安全疏散设计是通过对建筑内各个楼层的布局进行分析,预测在火灾发生时,烟气流动及疏散的形势,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安全疏散设施和提供科学的疏散方法,保证建筑内的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得到撤离。科学合理的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能够有效的将消防设施、环境因素及人员结合起来,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的降低损害。

2当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问题

2.1思想上不够重视

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疏散设计,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其本质是人流的组织设计。传统的消防设计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同时由于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功能单一,这样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往往存在局限性,不能适应建筑本身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相关设计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于消防设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充分认识消防设计的重要性。

2.2设计上存在较大问题

一是对撤离出口的设计,相关开发商在利益驱使下,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建筑面积,对建筑出口或楼梯的安全通道进行减少,对楼梯间等部位的面积进行压缩,导致出口大量减少,不利于疏散。二是对于建筑消防电梯的设计,相关开发商没有真正领会消防电梯的内涵,而只是将其设计成为普通电梯,将很多竖井设计在消防前室周围,同时在前室口附件还设置有走道排烟口,这样就导致了排烟气流方向与人员的疏散撤离方向相向,阻碍疏散的进行。三是对于楼梯间的设计,开发商为了节省空间,对楼梯间进行压缩,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设置封闭楼梯间,楼梯间也缺少防排烟和自然通风的特性,都将阻碍疏散工作的进行。四是相关设计人员对建筑消防设计的标准没有充分认识,对疏散楼梯和普通楼梯不加以区分,没有深刻领会疏散楼梯的深刻内涵,从而造成其设计在先天上就存在不足,妨碍人员撤离。

3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法

3.1通道、楼梯及出口的设计方法

疏散通道的设计要尽量方便,防止不必要的弯曲和门槛,因为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常常由于紧张,而迷失方向感,对撤离工作造成障碍,同时一些门槛也阻碍人员的撤离,人员常常发生绊倒,造成踩踏相关事故,再者一些弯道或是门槛会大大增加撤离的时间。一般为了使通道顺利畅通,一般单位通道宽不能产生120人/m以上的人员进行通过,防止产生紧张恐慌。同时,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不能有障碍物阻塞疏散的进行[3]。楼梯是疏散的主要通道,楼梯的材料应该不具有可燃性,同时楼梯与建筑内部的其他空间不应该相通,防止火势沿通道蔓延。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楼梯休息平台,它是减缓疏散拥挤的缓冲空间,要保证足够的宽度和长度。同时楼梯在设计时还要注重一些细节,扶手要确保设置的连续,转弯处的设计也要符合人员下楼的惯性特点,主要采用左转的方式,保障人员快速的疏散。安全出口的设计要注重出口的清晰,要设置明显的标识,有些出口容易被误认为出口,要标识清楚,同时,在出口相接的地方出现镜子,避免产生错觉。通道的门要采用边轴门和弹簧门,开启门所用的力度不能超过22N。同时,在建筑的入口大厅处,要准确张贴平面图,标示内部通道、设备等,方便人员及时撤离。

3.2科学合理的设置建筑内部空间

建筑的内部设计要确保简单性和合理性,当发生火灾时,相关人员能够方便快速的获取逃生通道的方向。作者建议设置两个不同方向的通道,保证通道互不影响,并且不受外部其他条件的影响。同时,出口之间也应保持合理的距离,出口之间不应相距太紧密,避免产生人员拥挤的情况。

3.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一是选择合理的系统形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对于系统形式的选择,高层、综合型建筑及人员密集型建筑应选用电源集中控制的类型,或是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的系统。而对于交通组织简单,疏散路线相对简单的建筑采用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类型或是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类型。对于疏散指示标志的选择,应选择智能型消防疏散指示系统。二是合理选择相应的供电方式,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选择消防电源,比如可以采用集中蓄电池组作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电源,设置单独的供电回路。三是相关设备的安装要确定合适的地面高度,对于疏散通道的最低水平照度不应少于1lx,对于人员密集型的场所,其地面水平照度不用少于2.0lx,而楼梯间的水平照度应不少于5.0lx,对于避难层其照度要求更高。

4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向往越来越密切,一幢幢高层建筑矗立在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城市对空间的需求,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但同时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也逐渐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越来越重视。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通道、楼梯及出口,建筑内部空间,安全疏散诱导系统,才能有效的发挥安全疏散通道的功能,保障人员安全撤离。

作者:霍凌云 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元一,胡忠日,张晓明等.采用亚安全区概念解决大型商业消防安全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7):6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