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1:30:14

手足口病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266例,其中轻症患儿180例,重症患儿86例,年龄4个月~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由卫生部制定的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

1.2方法

轻症患儿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时给予对症处理,重症患儿在积极退热,抗病毒等基础上,以大剂量激素和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呼吸循环支持及脱水,降颅压为主综合性处理。

1.3结果

26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全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5~10s。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儿因手足口疱疹痛刺激及实行隔离措施,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不配合治疗。因此,护士在接待患儿时,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取得患儿信任。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格各异的患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婴幼儿要像亲人一样进行爱护,对于学龄前儿童要用温和、可亲的语言与其沟通、交流,分散其在治疗操作中的注意力,对于在读儿童要多鼓励、陪伴,使其尽可能配合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出院。患儿在感染此病期间,家属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因此我们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向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再次就诊并收住院治疗。避免向重症发展,重点,交待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立即就诊。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或呕吐,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高,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可治、防、可控,以期解除心理焦虑。

2.2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及紧密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发热门诊患儿等待进一步明确诊断,要做好患儿之间保护性隔离,设立预检分诊,根据临床表现让患儿分区等待就诊。隔离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并定时紫外线灯室内消毒,定期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并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度,避免过多人员走动,将患儿接触过的餐具、玩具、日用品、衣服、床、柜、椅子均要进行煮沸消毒。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采用日光曝晒。患儿的排泄物也要经过消毒液消毒之后才能倒掉。

2.3发热护理

高热可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低于38.5℃者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多喝温水和冰袋冷敷等,对于高热的患儿在使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防小儿高热惊厥,在降温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2.4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诊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羹、牛奶、面汤等,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手足口病范文篇2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应急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及职责

职责:统一领导和协调我区处理手足口病的应急工作;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组织指挥我区相关部门认真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尽快处理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卫生主管部门通报疫情进展情况,同时给予各防控小组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

2、防控小组组成及职责

第一组流行病学调查组

职责:当接到手足口病的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材料和消毒药品,讲解预防隔离的知识。按照法律法规向相关医疗机构或学校托幼机构下达防控手足口病的卫生执法文书,调查结束后汇总资料上报领导小组。

第二组监管巡查组

职责:

(1)重点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管理,特别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要求落实操作规范,坚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清洗消毒等措施。

(2)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防止手足口病通过水源传播。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4)做好对医疗机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

第三组消杀组

职责:出现疑似或确认手足口病疫情,消杀组依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对学校(托幼机构)对消毒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组宣传信息组

职责: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疫情防治宣传工作。及时向市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报道我区工作开展情况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第五组后勤供应保障组:

职责: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负责应急工作经费、药品、器械、物资的采购、供应、运送工作。提供各种临时需用的办公用品和计划外物资。保障车辆完好,满足用车需要。

第六组督查组

职责: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案例。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我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要立即启动本工作方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扑灭疫情。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要求辖区医疗机构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科门诊室,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并要求医疗机构实行零报日报。

(2)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3)要求托幼机构及小学要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及时报告,立即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4)要求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5)加强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3、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4、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清理卫生死角,阻断疫情蔓延传播途径,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

5、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1)及时对我区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护、疫情报告、疫情调查处理、防护措施、实验室采样及监测等技术。

(2)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四、建立相关制度

1、建立零报日报制度,各乡镇、街道、学校、医疗机构如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至区卫生局(电话:3040226),区疾控中心(电话:3077477)。

2、从即日起,各乡镇、街道、学校、医疗机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手足口病范文篇3

1治疗方法

该病情可表现为: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合并呼吸、心力衰竭、合并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微循环障碍引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等。治疗方法共有以下几种:(1)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2)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等静脉点滴进行抗病毒治疗;(3)对症使用鲁米那、安定和维生素C、B6、B12可以镇静止惊,营养神经。支持治疗;(4)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皮肤丘疱疹,高热时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5)并发症患儿病情严重,可结合病情对症治疗,缩短发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2护理方法

2.1消毒隔离

确诊患儿应及时隔离,安放房间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洁净、温度适宜,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患儿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不便浸泡的可放在阳光下暴晒,彻底消毒。患儿房内最好使用静电吸附消毒机消毒,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7到10天的隔离[2]。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前双手要彻底清洗消毒,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和血压计袖在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儿出院后,医护人员对其床位先用紫外线灯照射,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才可另外收治患者。

2.2心理和发热护理

患儿被隔离后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加之病情疼痛,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哭闹频繁。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年龄和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哭闹,消除患儿心里恐惧感。治疗时可从各方面鼓励表扬患儿,使之消去内心的陌生感。大龄患儿像手、足部疱疹以及口唇溃疡并结痂者,外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儿情绪,所以应加强患儿及家属医学知识宣教,让其在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机制等前提下配合治疗,同时在给患儿输液时,护士要降低穿刺失败率,避免反复穿刺。对于体温异常的患儿应根据病情做相应的护理,例如,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鼓励其多喝开水;超过38.5℃的则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患儿出汗退热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同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高热惊厥患儿抽搐时,积极控制体温,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因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2.3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物整洁,穿着宽松、舒服,床铺干净平整,尽量不让患儿皮肤受到刺激。小患儿可包裹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对已破裂皮疹或疱疹,用2%碘伏在破溃处消毒。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开皮损处贴胶布并进行各种注射,时常清洗患儿贴身衣物,避免皮疹感染。另外,患儿每晚洗漱,但不使用肥皂,穿鞋尽量松软,多休息,减轻足部皮疹破损。

2.4口腔护理

口腔溃疡使患儿疼痛,张口困难,饭前饭后可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对不会漱口及症状严重者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清洁口腔后再涂以锡类散,促使溃疡愈合。患儿口腔涂药后,应闭口10分钟,不宜马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

2.5休息及饮食护理

患儿应少运动,多卧床休息,进食宜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羹、菜粥一类,家属也可包素饺子或者馄饨等给患儿吃,平时让患儿少食多餐,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嘱其不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后,让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促进溃疡愈合。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而拒食、拒水的患儿,要及时补液以纠正因脱水、酸中毒而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入院后,医护人员应教育家属注意患儿饮食和生理卫生,当患儿出现其它病情如腹泻的情况时,家属及时告知并协助护理人员清理患儿排泄物及留取标本,患儿遵医嘱使用肠道药物。

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柯萨奇A16和E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两种最常见的病原体。E71可并发脑膜炎、脑炎等,而柯萨奇A16则可并发心肌炎。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胸闷、呼吸急促、易惊、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脑膜刺激征等,定时监测心率体温是否正常,如果患儿心慌且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异常增高,那么应高度怀疑患儿并发心肌炎。发现异常的同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患儿输液治疗时,据情况严格控制滴速。高热患儿要及时采取退热措施。

手足口病范文篇4

1.1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治疗剂量为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mg/(kg·d),3次/d。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1]。

1.2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疗程3~5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黄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陈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种药物。

1.3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1.4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3次/d,疗程3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6]。

1.5思密达

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d,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7]。

2中药方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外邪自口鼻而入,侵袭肺、脾二经,肺主皮毛,故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脾主四肢,开窍于口,手足口受邪而为水疱,口舌生疱疹、溃疡。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辨证分型、辨病分期、专方加减三种基本方法。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

笔者对近5年国内报告的以中药为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病例进行分析,很多医者都是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要原则,采用自拟方或成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本病,效果很好。张敏涛[8]治疗本病采用以清热解毒、清心泻脾为主的清热泻脾散共治疗50例,痊愈36例,有效13例,无效1例,痊愈率72%,总有效率98%。龚人爱[9]自制银翘导赤散治疗本病76例,治愈5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37%。药方中银花甘寒,善清肺经热邪;黄芩苦寒,善清肺热及上焦实热;连翘苦微寒,长于散上焦风热,有清热解毒之功;导赤散泻心利尿,引热下行;麦冬清热生津;加用三叶青、生石膏苦寒,增强清热作用;加用蝉蜕、钩藤、灯心草泻心平肝;食积停滞加焦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消食助运。临床用该方加减施治本病,疗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少,不失为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丁惠玲等[10]运用上海市名中医徐蔚霖的经验方鸡黛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此外还有学者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本病,因莪术油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能有效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促进皮疹及口腔溃疡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皮疹和溃疡面的愈合。又因莪术油有抑制病毒作用,病程早期应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防止病毒的播散,减少对心肌的损害[11]。在临床工作中,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中成药,以及导赤散、葛根芩连汤、泻黄散等祖国传统方剂及其加减方,也被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且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措施,主要是对症处理,服用维生素B、C,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干扰素等),解热镇痛剂。而中草药也是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传统方剂的基础上加减调整。但从临床报告上来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本病还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大范围的爆发,相信随着科学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会被医学工作者发现。

【参考文献】

[1]李占忠.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4):3435.

[2]黄世雄.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1(14):3435.

[3]陈云健.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91.

[4]许岚,王莘,张红星.干扰素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02,14(2):16.

[5]胡恭,胡国华.α2b干扰素联合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4751476.

[6]张宝华.病毒灵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3):254255.

[7]范世慧.思密达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18.

[8]张敏涛.清热泻脾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5):3637.

[9]龚人爱.银翘导赤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463.

[10]丁惠玲,李雪瑞.加味鸡黛玉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6):3738.

手足口病范文篇5

近日,****暴发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疫情,截至5月4日24时,当地累计报告病例4496例,死亡22例。我省从2008年1月1日到5月3日止,累计报告1198例,死亡1例。我市近几年均有散发病例报告,今年截至5月3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病例502例,死亡1例。当前该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托幼机构、小学是该病防控的重要场所,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决定立即在托幼机构、小学建立手足口病晨检和日报告制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托幼机构、小学应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晨检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填好《温州市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晨检登记表》(附件1),在当日12时之前报送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院,当地教育部门经汇总后,填好《温州市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晨检汇总表》(附件2),于当日17时之前报市教育局与当地县政府。市直幼儿园、小学直接报送到市教育局。市教育局联系电话:

二、各托幼机构、小学在晨检时,主要检查幼儿和小学生的体温、手足和口腔等部位是否存在皮疹与溃疡。如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到医院就诊,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院报告。

手足口病范文篇6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现笔者查询近年文献,将其流行趋势作以下综述。

1国际流行趋势

HFMD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子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CoxA16为本病病原[1]。1959年英国、美国加利福尼亚也发生流行。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2]均发生过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爆发以CNS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超过750例发病,149人致瘫,44人死亡。英国1994年第四季度爆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监测哨点共观察到952个病例,为该国有记录以来流行范围最广的一次。患者大多1~4岁。该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资料数据显示,该病流行的间隔时间为2~3年。

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两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病情一般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3]。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均有分离,EV71毒株的基因型也与以往不同。日本有研究者分析了1983年至2003年间从日本福岛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121株EV71,并以VP4序列为基础采用系统分析,比较了上述病毒与164株世界其他地区EV71的基因相关性。认为EV71相关手足口病大规模反复流行可能是由EV71株新的遗传学分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及存在大量未免疫个体所致。而该结果还需经全球手足口病监测系统和EV71株的遗传学分析证实。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以来,以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而且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和警惕。1997年4~8月马来西亚共有2628例发病,死亡29例。

2国内流行趋势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道。1983年厦门市曾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用猴肾细胞等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CoxA16。同年天津也发生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1986年又出现爆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2次爆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

1995年3月至9月,丹东地区爆发手足口病,幼儿园中发病较多,家庭中亦有散在发病。门诊患者368例,5月及7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每个高峰期持续半个月左右。此外,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

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曾发生过EV71致手足口病的流行。

1998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病原学证实EV71和CoxA16为主要病原,二者的比例是5∶2[4]。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爆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首例发生于5月10日,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d,其中3例合并心肌炎死亡[5]。杨智宏等[6]分析了2002年上海72例手足口病,58例分离到CoxA16,9例分离到EV71,证实导致此次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是CoxA16和EV71,二者的比例为6∶4。且研究中的EV71病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为新的C4亚型,不同于其他亚太地区分离的流行株。2003年,山东省新泰市发生了手足口病爆发流行,共诊断出典型病例1359例,并发心肌炎91例,并发脑炎44例,死亡9例(均为2岁以下婴幼儿),共分离出病毒共3种7型,以ECHO19为主,其次是EV71、ECHO30,与报道的不完全一致[7]。凌华等[8]于2003年从重庆一名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水疱液、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但缺少大样本的分离实验,不能充分说明重庆地区的手足口病主要为EV71引起。2004年李琳琳等[9]对2000年中国深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的CoxA16SHZH001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后,发现与亚洲地方株Tainan507998(AF177911)十分相近而与CoxA16国际标准株G10(U05876)差别较大,推测它们是由于进化途径、地域相近的缘故,导致病毒变异相似所造成的[10],并为中国制定相应的手足口病预防策略提供了参考。龚黎明等[11]于2005年收集浙江手足口病标本并对病毒进行鉴定,发现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的EV7毒株属C基因型的C4亚型,但不清楚不同致病力毒株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待开展更大范围的监测对更多毒株进行比较、分析。

2006年山东省报告3030例手足口病病例,死亡2例。2007年朱汝南等[12]对北京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毒进行分型,发现北京市儿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与EV71和CoxA16感染有关,而同时EV71可以在5岁以上儿童中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这应引起我们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4月30日报道,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2008年3月1日至4月29日上午11时安徽省阜阳市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诊治、报告1884例,死亡20人。随后,河南、湖北等省相继出现该病的病例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危重、死亡病例送检标本(肺、肠淋巴结、脑脊液、脾、胸腺、肾、脑、心、咽拭子)中分离出EV71,判断此次疫情主要是由EV71感染所致。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3成人手足口病

一般认为该病通常发生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1987年在武汉发现了首例成人手足口病,证明为EV71所致。此患者除皮肤粘膜症状外尚有轻度精神症状,可能为职业接触患病儿童所感染[13]。此后,陆续有类似报道,以个案为主。成人感染者一般无典型症状,仅表现为发热、咽痛、胃肠炎,只有小部分出现典型症状,均无并发症发生[14],考虑病毒感染后的发病常与免疫功能相关,成人HFMD发病率明显低于儿童且症状轻微与成人免疫功能较强有关,应予以重视。

4结语

综上所述,该病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成人和大年龄儿童主要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重症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无疫苗、药物等特异性的防控手段,儿童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多,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传播途径多,难以有效阻断。故加强传染源的监控对阻断该病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430)./13.htm.

[2]McMinnP,StratovI,NagarajanL,etal.Neurologicalmanifestationsofenterovirus71infectioninchildrenduringanouthreak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inWesternAustralia[J].ClinInfectDis,2001,32(2):236242.

[3]IshimaruY.Outbreaksofhandfootandmouthdiseasebyenterovirus71[J].ArchDisChild,1980,55(8):583588.

[4]HoM,ChenER,HsuKH,eta1.Anepidemicofentemvirus7linfectioninTaiwan[J].NEnglJMed,1999,341(13):929935.

[5]王小华,李文琳.小儿手足口病1602例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38.

[6]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7]薛家芹,杨会利,陈勇,等.2003年泰安市部分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6):676677.

[8]凌华,赵春芳,刘作义,等.重庆市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71型的分离鉴定[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9):14381439.

[9]李琳琳,何雅晴,朱俊萍,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株(Cox.A16SHZHOO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J].病毒学报,2005,21(3):217221.

[10]PereraD,PodinY,AkinW,etal.IncorrectidentificationofrecentAsianstrainsofCoxsackievirusA16ashumanenterovirus71:Improvedprimersforthespecificdetectionofhumanenterovirus71byRTPCR[J].BMCInfectDis,2004,4(5):1121.

[11]龚黎明,葛琼,严菊英,等.浙江省肠道病毒71型的分离与VP1区域序列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71974.

[12]朱汝南,钱汝,邓洁,等.北京市儿童手足口病与肠道病毒7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有关[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10041008.

手足口病范文篇7

今春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安全,因此防控“手足口病”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就我县的“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讲以下几点工作意见:

(一)目前我县“手足口病”疫情形势

截止到5月18日晚5时,我县共报告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病例25例、疑似病例6例。目前:已治愈12例,居家治疗17例,住院治疗2例。按患者分布的区域看,虽然没有集中爆发、但如果不引起高度警惕、不严加防控,仍有传播发展的可能。

我县疫情出现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从“讲政治、保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奥运会顺利举办提供卫生安全保障”的高度出发,充分估计当前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①多次组织召开相关部门防控会议,指导、制订下发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周密细致的部署了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县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书记和主管县长为副组长,下设10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治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并拨专款购置消毒药品和消杀器材,于5月15日以下发到各乡镇完小和托幼机构,实施了消毒控制手段。②制定方案、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同时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加强领导、明确分工,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发展。③全面负责责任范围内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切实搞好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整治环境卫生,实现群防群控。④目前,我县各相关单位已经进入全面防控阶段,县疾控中心已经启动了监测预警系统和网络直报系统,成立了六个专职应急工作组,县医院设立了专科门诊和病房。各有关单位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者,要立即快速安全的转至县级以上医院治疗。

(二)“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5周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常见。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

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大多数病例经过对症治疗后,可在7—10天内康复,仅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心肺衰竭、肺水肿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或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三)、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一是个人预防措施,二是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三是消毒措施。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将在电视台安排连续播出,请大家注意收看。

手足口病范文篇8

1.1总体目标

为认真做好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能力,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本级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辖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市卫生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制定全市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县(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手足口病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市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会诊,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培训,组织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控制,协调、调配、管理应急物资和经费。

(2)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手足口病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会诊,开展督导检查、社会动员、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置。

(3)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订全市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评估和预测全市疫情,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指导、督导全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本市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指导标本采集和送检,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创造条件开展检测检验工作。

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辖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当地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检查、督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指导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手足口病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2)医疗机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手足口病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防治知识培训。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同时,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

3病例诊断和疫情

3.1病例监测

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监测排查机构。要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并在诊室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消毒剂,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3.2病例诊断

普通手足口病例由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会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由市卫生局组织市级专家组在接到报告后的24小时内进行调查和会诊。专家组应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进行诊断或排除。

3.3病例收治

全市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病人收治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病人后备收治医院。

3.4疫情公布与通报

市卫生局负责及时向市委、政府及省卫生厅上报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并经省卫生厅授权后,负责向本市有关部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信息。

4应急处置

卫生系统各单位全部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随时应对和有效处置发生的疫情,各县(区)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1本辖区尚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

本县区内尚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但毗邻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

(2)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3)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常规疫情监测。

(4)开展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手足口病知识水平。

4.2本辖区出现散发或聚集性手足口病病例

本县区发现手足口病散发或暴发疫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启动手足口病应急监测,实行手足口病病例零报告制度。

(2)按照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工作。

(5)医疗机构要做好手足口病病例隔离、救治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主动搜索、标本采集等工作。

(6)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7)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减少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8)要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报请当地政府批准,采取学校或托幼机构停课等防控措施。

5保障措施

5.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验的能力;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的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手足口病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

5.2及时采样检测,务求诊断准确

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责任工作心强的技术人员及时采样,上送检测。

5.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开展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主要是应急预案制定、业务培训、技术演练、疾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玩忽职守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手足口病范文篇9

切实提高我县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部以及省、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在县迸发和流行,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达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胜利率,降低死亡率。

二、工作原则

以农村和社区群防群控为基础,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重症病人救治的工作方针;坚持专业队伍防控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以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抓早、抓主动、抓基层的防控策略;坚持属地化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组织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构。正确分析判断疫情形势。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乡镇要及时调整空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确保人员、责任、措施落实。

(二)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县卫生、教育、财政、药监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面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三)明确分工。

抓好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分析、汇总疫情信息,县卫生局:负责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调查、处置、医疗救助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顾问,为其他部门的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同时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配合,摸清病人,掌握疫情,定性清楚,做好全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和救治。

发现患儿及时演讲县疾控中心。动员家长将患儿送县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县教育局:负责托幼机构、学校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落实晨检制度。痊愈后方可返校。一旦发现托幼机构和学校内有疫情蔓延趋势,教育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配合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处置手足口病疫情的药品、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的购置经费;保证应急处置所需的运行经费;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实施监督。县财政局:负责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

加强对临床救治药品的质量监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重点抓好食品餐饮服务领域卫生平安管理。协助做好救治药品的货源联系。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防病意识,县建设局、建管局、经委:负责协助做好全县工地、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防控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其子女及周边儿童有疑似症状,要及时送当地医院治疗措施,并及时演讲县疾控中心。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要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治疗措施,县旅游局:加强旅游人群的管理。同时做好旅游团队的稳定工作,防止扩大影响。

防止疾病通过公共交通工具传达。通过在候车室放置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县交通局:做好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严格把关,县文广新局、报社: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防止虚假信息和炒作;注重从正面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群众的疑虑情绪。

四、技术措施

(一)阶段划分与工作重点

将每年的手足口病疫情划分为流行期和散发期两个阶段。1.阶段划分。根据我县疫情特点。

手足口病呈现流行态势,1流行期。大致在4-8月份。月报告病例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出现社区传达和流行,聚集性疫情随时可能发生。

手足口病疫情处于散发状态,2散发期。大致在1-3月份和9-12月份。聚集性疫情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尽最大可能降低病死率。2.工作重点。积极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筛查、转诊和轻症病例诊疗工作。

加强对基层的督导检查;抓好农村、社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防控工作,1流行期。加大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

2散发期。做好日常性的防控工作和疫情监测工作。

(二)严格疫情监测和演讲管理制度

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各医疗机构要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有关规定。严格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发现手足口病及时救治。托幼机构和学校依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污染病疫情演讲工作规范(试行)建立并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负责每天进行晨检,并做好登记。晨检观察以是否发热,手、足、口、臀部是否出现斑丘、疱疹,否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及时发现和演讲疑似病例。手足口病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范参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响应。

(三)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县疾控中心每日都要对全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依照属地管理原则。随时掌握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数、住院病例数、重症病例数、治愈出院数和死亡病例数。发现手足口病演讲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县疾控中心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特点,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及时有效防控疫情

查清病人的详细居住地址,根据疫情信息。将病人家庭及其密切接触者家庭以及村庄、单位、居民区作为处置重点。

严格管理污染源。对污染源依照肠道污染病处置原则进行隔离,1.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居、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置措施。

切断传达途径。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传播。托幼机构要经常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2.认真落实消毒处置措施。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出现病例后,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中肠道病毒消毒方法进行分类消毒,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维护易感人群。手足口病传达途径多,3.采取有效措施。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整治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对儿童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防止接触患儿;孩子家长和老师接触儿童前也要洗手。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托幼机构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如果1周内同一班级呈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小学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可采取分班级或分年级停课措施。

负责全县手足口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4.加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和救治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手足口病临床救治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成立全县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指导组。以及手足口病临床救治技术指导;负责全县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会诊工作,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出建议。指定县人民医院为全县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检分诊和临床救治工作。要完善医院预检分诊点的建设,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胜利率,降低死亡率。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部、乡镇卫生院及各非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必需立即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诊治。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各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完善诊疗记录,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需认真、详细填写,必需登记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行病学和污染源追踪。

应尽量对临床诊断病例采集标本送到上级疾控中心开展病原学检测,5.开展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县疾控中心负责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工作。手足口病疫情初发时期。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必需检测。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采集标本要送到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五)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依照《污染病防治法》食品平安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共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托幼机构、学校等各部门防控手足口病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六)强化培训。

组织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空虚、提高防治队伍的技术力量。一是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能力,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隔离消毒等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生尽快熟悉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七)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

结合城乡清洁工程,要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认真治理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强对蚊、蝇、蟑、鼠等主要病媒生物的防治,切实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平安,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托幼机构及学校要做好环境卫生,坚持干净、良好的生活环境。

(八)广泛宣传。

把防控知识宣传到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墙报、标语、宣传单以及基层干部和乡村卫生人员走村入户等形式,要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处置原则、预防措施。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让广大老百姓知晓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的疾病。同时,要加强组织协调,严肃新闻纪律,不得随意疫情信息。

五、保证措施

手足口病范文篇10

今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切实消除手足口病在我市蔓延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

为了加强对我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统一指挥,决定成立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应急办,市卫生、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卫生、教育、民政、农业、财政、药监、劳动社保、工商局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卫生局办公。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把防治手足口病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针对本地区可能发生蔓延和流行的危险因素和重点问题,制订方案、周密部署、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切实保障公共卫生投入,积极筹措手足口病防治应急物资、落实疫情处理、病人救治和健教宣传等各项措施所需经费。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二、严格纪律,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各区要进一步落实并规范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和网络直报制度,严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必须经过医院感染性疾病专家组认可,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必须完整详实。学校和托幼机构要确定专人,实行每日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乡镇和社区要建立疫情搜索专班和巡回医疗队,明确疫情报告责任人,开展疫情排查。重点加强对7岁以下儿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儿童医院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疫情监测。要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暴发疫情、聚集性患者、重症病例,要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三、加强防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各区要在各类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要求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开辟手足口病隔离观察病房,落实手足口病隔离治疗措施,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托幼机构发生2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1例以上重症或死亡病例时,要关闭托幼机构2—3周。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食品及饮用水安全措施,加强对餐饮业、集体食堂等行业和场所的卫生监管,减少传染病发生。要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的卫生监管,阻断一切可能的传播途径。

四、采取措施,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各区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组织做好患者的早隔离、早治疗工作。全市三级以上医院应设立隔离治疗病房,成立专家抢救专班,对病情较重的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要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确保不出现死亡病例。同时,要认真研究分析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致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程规律,及时总结救治经验,着力提高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疗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要迅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疗水平。

五、加强宣传,做好舆论正面引导

各区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依法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卫生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向群众宣传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社会恐慌;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消除谣言传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