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10 23:21:51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1

一、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各班级各部门充分认识手足口病引发的危害,明确职责和分工,层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尽快、尽早、及时、有效地处置疫情,防止疫情蔓延和扩散。

二、向家长普及防控知识,并发放手足口病温馨提示卡和消毒防疫知识

三、开展卫生整治工作

1、大力开展全园卫生安全工作,认真治理环境卫生,不留死角。

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餐具采用高压蒸汽消毒,玩具、桌面、地面、门把手采用84消毒液擦拭,室内空气采取开窗通风与紫外线消毒相结合的方法,床上用品一律采用阳光暴晒。

3、做好幼儿入园的晨午检工作,同一模、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并及时做好登记。

4、做好缺勤幼儿跟踪记录。

5、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6、控制集体活动,减少感染机会。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模板生命是健康根本。为保障我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监测、报告、调查、处置等工作,我园按照上级防控手足口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或蔓延,确保全园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机构

(略)

三、工作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加大管理力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预案,严格落实晨检、午检登记制度,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症状及时就诊,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教室等公共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公共场所、玩具等坚持定期消毒,以确保健康人群的身体健康。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广大师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控水平,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知识水平。我园利用多种形式正面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者接触;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

4、疫情期间暂停一切集体活动,家长接送幼儿在门口,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5、加大卫生监督检查。我园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严格用具的清洗消毒。

四、疫情处置

1、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逐级上报相关信息。

2、无论是发生个案还是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疫情,我园必须做到手足口病零报告,直到疫情结束。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实行包保责任制,降低死亡率。

二、防控措施

(一)强化责任,实行包保责任制。

明确工作职责,执行包保责任制,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制。各村、各单位分别召开专门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对全镇6岁下婴幼儿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逐户上门宣传防控知识,自4月6日起每天15时前执行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上报信息。密切关注婴幼儿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症状及时组织送县医院就诊并报告镇联系村负责人。患儿出院实行回访制度。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根据手足口病的特征,重点包保以下六个方面内容:1.包宣传,做到防控知识家喻户晓。2.包发现,及时掌握病情。3.包送诊,确保及时救治。4.包巩固,防止出现反复。5.包卫生,加强家庭卫生指导。6.包环境,消除卫生死角。

(二)整治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周的各项活动,结合镇文明创建工作,加大镇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做好垃圾清理工作,加强饮用水质的安全监管,强化重点区域的整治,消除卫生死角,切断传播途径。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村、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三)密切配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各村、各单位要主动协作,密切配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避免群众出现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医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前沿,建立疫病防控体系,**小学、幼儿园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区内的防控工作,计生办协助做好新生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3

1.1总体目标

为认真做好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能力,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本级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辖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市卫生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制定全市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县(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手足口病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市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会诊,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培训,组织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控制,协调、调配、管理应急物资和经费。

(2)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手足口病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会诊,开展督导检查、社会动员、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置。

(3)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订全市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评估和预测全市疫情,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指导、督导全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本市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指导标本采集和送检,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创造条件开展检测检验工作。

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辖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当地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检查、督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指导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手足口病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2)医疗机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手足口病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防治知识培训。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同时,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

3病例诊断和疫情

3.1病例监测

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监测排查机构。要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并在诊室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消毒剂,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3.2病例诊断

普通手足口病例由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会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由市卫生局组织市级专家组在接到报告后的24小时内进行调查和会诊。专家组应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进行诊断或排除。

3.3病例收治

全市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病人收治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病人后备收治医院。

3.4疫情公布与通报

市卫生局负责及时向市委、政府及省卫生厅上报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并经省卫生厅授权后,负责向本市有关部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信息。

4应急处置

卫生系统各单位全部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随时应对和有效处置发生的疫情,各县(区)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1本辖区尚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

本县区内尚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但毗邻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

(2)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3)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常规疫情监测。

(4)开展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手足口病知识水平。

4.2本辖区出现散发或聚集性手足口病病例

本县区发现手足口病散发或暴发疫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启动手足口病应急监测,实行手足口病病例零报告制度。

(2)按照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工作。

(5)医疗机构要做好手足口病病例隔离、救治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主动搜索、标本采集等工作。

(6)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7)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减少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8)要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报请当地政府批准,采取学校或托幼机构停课等防控措施。

5保障措施

5.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验的能力;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的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手足口病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

5.2及时采样检测,务求诊断准确

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责任工作心强的技术人员及时采样,上送检测。

5.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开展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主要是应急预案制定、业务培训、技术演练、疾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4

【摘要】 将健康教育和管理理念融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中,阐述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中运用的重点以及社区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优势,从而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降低手足口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管理;预防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in Hand-foot-mout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children health mangement in order for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for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预后较差的致命并发症[1]。2008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位于发病数第二位 ,死亡数第一位。2009年3~12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1,149,045人,死亡人数352人。2009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发病数及死亡数第一位的病种,与2008年相比,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135.13%,死亡率增加180.00%。2010年1~8月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达1,465,600人,死亡797人。从数字对比来看,2010年发病强度远远高于09年同期。

1 手足口病防控的难点

手足口病是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和死亡率的。但是这两年流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发病和死亡率没有下降,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甚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该病的发病率也最高[2]。说明该病的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1.1 传染源难控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又无疫苗。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1.2 传播途径难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有效,而且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该病发病率越高。

1.3 普遍易感人群难保护: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由于上述的原因给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重要责任,走进社区,广泛、持久、全面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自觉性,就能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3]。

2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

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4]。这个结论适合任何经济水平的社区和任何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当今流行严重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更多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除了需要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5]。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在当前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3]。可以考虑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低做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2.1 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应尽义务。

2.2 针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会极大地调动社区人群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集体单位和个人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尤其是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好水源.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针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婴幼儿,由于他们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好奇、好动、缺乏经验,所以,难以令他们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但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6],因此,手足口病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其家属或幼儿园老师,通过对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不但能解除其对手足口病的恐慌,更能加强其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疾病防控。

2.4 针对流行方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住夏秋季的重点时期,抓住幼儿园、托儿所等重点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防暴发流行[4]。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学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绘制路线图,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对有接触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加强监测。要利用社区的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各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耽误重症患者的病情,乡镇特别是村卫生服务机构都应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在人群中巡诊,发现症状比较重的,立即安排送医院诊治。医院也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 社区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转变。据此医疗卫生领域范围扩大、进行全民健康管理等新观念脱颖而出并普及。这些新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预防和保健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1 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社区儿童。包括城市和农村社区。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28.9%,是社会的财富,祖国的未来。儿童保健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为儿童保健服务的问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和保健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3.2 建立并充分利用健康档案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实际意义就是社区医生在儿童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健康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减少发生大病的几率。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它要求从孕产期即胎儿期、孩子出生,就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的动态管理,随时记录、补充健康情况、病情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健康档案还具有健康指导、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甚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促成心理健康及智力、思维发育的作用。所以健康档案建立可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儿童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包括预防某些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易患疾病。总之社区医生是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者而不是健康档案的保管人。

3.3 社区医生与社区儿童的关系是长时间的、稳固的、友好的关系。不同于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短暂的医患关系,随着儿童病情的结束这种医患关系关系也即终止。社区儿童不是患者,而是健康管理的对象。持续性的友好关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并科学使用健康档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基石。

3.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社区医生熟悉辖区内每一个儿童的个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辅导[7]。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入微的,效果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要求社区医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健康需求者,而不像大医院,等着病号来找他们。在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社区医生可以对所辖街道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预防宣传与教育,进行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控,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将对手足口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有着重要作用。防重于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明确任务、宣传到位、有序管理,改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成熟、取得群众信任,对促进全面健康,全民健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信振江,赵建忠,白俊梅,等.北京市丰台区手足口病疫情与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0):772~776

[2] 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421

[3] 祝太平,汪群,王卫强,曾凡荣,徐卫民.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70~572

[4] 上海科技大学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

[5] 谢萍,张桂香.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19(2):84~85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5

一、宣传发动(5月5日至5月6日)

1、由院长亲自抓,我院迅速成立了*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的相关组织,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1)、疫情防控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信息报告员:

(2)、医疗急救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宣传后勤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信息办:

(4)、*镇手足口病分片防控人员安排

*

黄山区*镇卫生院疫情值班电话

2、宣传形式多样化,实现了点对点信息直达

我院在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的悉心指导下,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手足口病的防控宣传工作,并协同各村(居)、学校、驻镇单位通过举办专题会议,逐户发放宣传资料,以电视宣传、网络宣传(*政府网、医院网站宣传),并辅以各村(居)电子屏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黑板报等等形式大力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使镇域内的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健康普及知识,消除了群众的恐慌情绪,逐步实现了点对点的信息直达,让大家明白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的道理,把“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口号贯彻落实到每家每户,群众知晓率达95%以上。

3、专题会议宣传

5月11日、12日在我院召开手足口病防控专题会议,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具体情况已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并对下一步具体的防控任务和措施进行部署。之后,各村(居)在*镇卫生院各片责任同志和防控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区、镇防控预案要求,并上报村级防控组织及具体防控措施,做到了信息上报及时、准确、完整,措施落实迅速、有效。

二、责任落实阶段(5月7日至今)

1、宣传责任落实

各村(居)、驻镇单位、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在医院分片防控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和晨检活动,重点是对7岁以下儿童及家长上门发放宣传材料,做到了“人手一份,人人知晓”,截止目前我院已投入宣传经费1500元,累计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材料2000余份。

2、组织措施得力,信息上报及时、准确、完整

划分各村(居)责任片后,我院印发了各片手足口病防控记录,并要求每日下午3点之前将各片防控信息报防保组后将汇总信息传至医院信息办转报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和*镇政府,各片有每日工作安排、工作小结和人员签字及图片资料等等,确保了防控任务、防控措施能及时实施到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手足口病具体防控措施落实成效凸显,具体措施如下:

(1)医院设立发热门诊,落实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门诊观察室。

(2)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特别是7岁以下儿童的疫情监测工作。

(3)指导各驻镇单位、各村(居)、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消除垃圾、蚊蝇孳生场所,对人群聚集地进行集中消毒。截止目前,各村清理垃圾50余吨,改厕20余个,每日消毒2次,进行晨检1次、午检1次,医院共计投入人力200余人次,举办培训班12次,并投入资金1500余元来购买消毒剂并督促和指导各驻镇单位、各村(居)、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内外环境消毒。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防控

【中图分类号】R725.1;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7-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1]。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此后多个省份均有报道。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

为进一步掌握近年来金星辖区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工作,现将2012-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及监测系统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

1.1.2手足口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1.1.3手足口病病例按《北京市手足口病监测与控制方案》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EXCEL进行分析

1.2.2利用北京市流行病学调查表,建立Epidata数据库。

1.2.3病例选择:选择辖区内2012年、2013年手足口病病例。

1.2.4数据处理:共处理数据487例。

1.2.5统计学处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Excel程序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12年―2013年度金星辖区共报告手足口病487例,年发病率波动在268-427/10万之间。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时间分布

病例从4月份开始上升,8月份开始下降,5-7月份处于高峰阶。4月―8月累计发病364例,占全区发病数的74%。连续两年的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显示明显的春夏季节高发特点。

(见图1)

2.2.2地区分布

16个村均有手足口病例发生,其中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团河村、金星庄、建新庄,合计发病占全区总发病的42%。这三个村为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显示出流动人口多的地区发病率高。(见图2、表1)

2.2.3人群分布

(1)年龄分布:最小发病为6月龄,最大为13岁。0-2岁年龄组296例,3-6岁年龄组182例,7-10岁年龄组9例,>15岁年龄组0例,四个年龄组发病占总发病的60.7%、37.4%、1.9%、0。显示出手足口多发生在低年龄组。(见图3、表2)

(2)性别分布:连续两年金星辖区男性发病311例,女性发病176例,男女比率为1.76:1。

(3)职业分布:2012年―2013年度金星辖区手足口病例散居儿童425例,占87.3%。托幼儿童52例,占10.7%。学生10例,占2%。(见图4、表3)

(4)户籍特征

本地31例,占6.36%;外地456例,占93.64%。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EV71和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本调查显示: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为4月-8月,显示出春夏季节高发特点,属于儿童春夏季常见病,与报道一致[4]。文献显示,在温带地区,手足口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和夏季发病率最高。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辖区属于温带地区,手足口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因此在春夏季节加强手足口的预防和宣传是相当必要的。

在本次调查中,手足口的发病都发生在10岁以下低年龄组,尤其以0-3岁年龄组高发。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1.3%。与报道一致[5]。

本次调查中,散居儿童病例占87.3%,外地病例占93.64%。散居儿童高发病的原因:一是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二是外环境中普遍存在能引起手足口的病毒,散居儿童年龄小,对病毒的抵抗力差,个人卫生意识差。三是外来流动人口卫生状况、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大多儿童居住环境脏乱,导致散居儿童发病居高不下。

手足口发病人群中,学生、托幼儿童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分析学生、托幼儿童高发病的原因,一是学校、幼儿园为人群密集场所,利于细菌、病毒的扩散。二是校车具有一定的传播扩散作用。主要是校车空间小,天冷窗户紧闭导致通风不良。三是我辖区大多为打工子弟学校、幼儿园,房屋小,人群密度大,易导致发病。

综合分析辖区近几年手足口发病特点,建议采取以下防治策略:

(1)学校、幼儿园一方面要加强晨午检工作,严禁学生、托幼儿童带病上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做好通风消毒工作,不要流于形式。

(2)按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对病人的隔离期间最少为发病14天,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家长们很不理解。为了不影响学习或是自己的工作,隔离期未满就将小孩送回学校。因此,要加强学校、幼儿园痊愈证明的检查工作。

(3)管辖医院在春季和秋季要加强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督导和检查工作。传染病工作制度、晨午检落实情况、日常消毒情况、健康教育是督导工作的四大核心。

(4)完善防控医治体系,迅速控制疫情。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培训工作,对手足口病进行预检分诊,分类治疗,强化医疗救治。

(5)在流行季节加强散居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工作。①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②大人外出回来以后可能携带这种传染病毒,所以大人接触孩子前要经常洗手洗脸,讲究卫生。③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工作场所。④预防接种门诊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可以播放手足口宣传教育动画。

(6)春夏季节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在手足口病高发前,疾控部门可与相关部门如妇幼保健所、教育部门、当地电台等联合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对手足口病知识的知晓率。

手足口病作为儿童春夏季常见病,在短期内控制疫情发生不太现实。应长期坚持宣传教育,在流行季节开展深入细致的健康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 付荣泉,丁继光,李强,等。手足口病136例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特点[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09。

[2]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3] 郭雪,郑焕英,莫艳玲,等。 2008年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3):270-272。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手足口病?;2014年度;流行病学特征;防控体会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多见。春夏季高发,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肺水肿、心肌炎和循环障碍等,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手足口病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们对本地区的手足口病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HFMD疫情资料均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我镇辖区2014年度HFMD网络报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的诊断标准。儿童人口资料来源于本镇2013年和2014年人口年报表。

1.2 研究方法 将疫情资料数据输入Excel 2007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和讨论。流行病学特征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t检验及χ2进行比较,代入SPSS19.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

1.3 流行病学特征

1.3.1 一般情况 2014年度我镇辖区内0~14岁儿童数为4788人,共报告手足口病27例,年发病率为0.56%。均为普通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住院治疗9例,居家观察18例。2013年度0~14岁儿童数为4724人,共报告手足口病51例,年发病率为1.08%;1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住院43例。

1.3.2 人群分布 在患儿性别方面,男18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2:1。在患病年龄方面,年龄为8个月~5岁,平均2.65岁;其中

1.3.3 时间分布 全年每个季度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3月1例(3.70%),4~6月11例(40.74%),7~9月9例(33.33%),10~12月6例(22.22%)。其中6月8例(29.63%),7月6例(22.22%)。

1.3.4 地区分布 全镇15个村和镇区,有病例发生13个村和镇区有疫情发生。其中病例数最多的是早稼村和l口村,各为4例(14.81%);王院村和仲洋村各3例(11.11%),镇区、于坝村、古贲村各2例(7.41%),凌东村、贲集村、联合村、常河村和北凌村各1例(3.70%)。

1.3.5 病原学检测 在27例中1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6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均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肠道病毒核酸检测,CoxA16感染14例(51.85%),EV71病毒感染10例(37.04%),其他肠道病毒感染3例(9.10%);有2例经南通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

1.4 防控措施 从健全手足口病的组织领导、制订本地区防控方案,实施专业培训、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强化处理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1.4.1 健全组织 镇卫生所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所长担任组长,分管传染病防治的副所长、辖区内各家卫生院的院长担任成员。防控领导小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实际情况,建立医疗、疾控专业防控队伍,制订本地区手足口病防治的管理方案。安排部署防控工作,与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责任书,加强督导检查,做到信息畅通、分工明确、具体到人,使整个防控工作有组织有组织、有领导、有落实、有监督、有实效。

1.4.2 专业培训 对辖区内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的诊疗指南、防控知识、疫情报告等规范的全员培训。包括建立专人专室、合理布局,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详细门诊日志的登记,规范处理疑似病人的流程,采集疑似病例标本,转诊疑似病例和消毒隔离的操作流程。每家单位明确责任人,再对各自辖区内的幼托机构、学校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4.3 健康宣教 充分利用宣传画、黑板报、媒体和社区健康讲座等手段,大理宣传手足口病相关防控知识,使广大老百姓能认识了解手足口病,防患于未然,更好地达到防治效果【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群众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加强岁托幼机构人员的培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不随便咳嗽、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及时流动水洗手等习惯。

1.4.4 加强监测 村级服务站逐家逐户登记6岁以下儿童的基本情况,确保一个不漏,内容完整、项目齐全;然后做好排查,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卫生所。卫生院专业医师深入农村、社区和学校,广泛开展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告诫家长在4~6月的疾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期人群集聚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儿;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加强对流动人口集聚点、托幼机构和有疫情的区域进行主动监测,督促和指导托幼机构和小学落实晨检制度,特别注意因病缺勤儿童的病因追查和登记随访制度,及时掌握发病情况;如果发现可疑儿童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护送至辖区医院初步排查,对于疑诊患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直报单位一旦发现疫情及时进行报告,无疫情时向县疾控中心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

1.4.5 疫情处理 一旦发现疫情,应按定及时正确规范进行疫报,第一时间快速进入现场,对疑似与临床诊断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消毒处理,追溯传染源和分析传染途径,做好相关样本的采集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和续发病例的发生【3】。确诊为住院或者住院治愈好转已出院的患儿,均应居家隔离,向家长发放告知书,指导进行家庭消毒。保持居所室内空气流通,对患儿的餐具、奶具煮沸消毒,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用84消毒液消毒,衣物放在阳光下暴晒,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隔离期限为确诊日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期间避免外出接触其他儿童。

2 结果

本地区2014年度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0.56%,无重症病例,男性多于女性,2~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51.85%),4~6月发病率最高(40.74%),无地区分布差别,以CoxA16病毒感染最多(51.85%)。将2013和2014年度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就诊时间、住院比率、有效随访率和考评得分等数据进行比较,P

表1:两个年度防控结果比较(P

3 讨论

2014年度我镇辖区内0~14岁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0.56%,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男性发病率较高可能是由于男孩更活泼好动,增加互相传染的机会;2~3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可能是散居儿童卫生条件和习惯较差,抵抗力较低所致;全年每个季度均有病例发生,其中4~6月最高,与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较大适合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有关【4】。全镇15个村和镇区有13个村区有疫情发生,无地区分布差别,属于局部聚集发病,无大流行大爆发倾向。我们重点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上次相关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和方案,健全手足口病的组织领导,制订详实的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防控方案,从实施专业培训、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强化处理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显著降低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重症病例和住院率,加强了居家观察的效率,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9,6:4.

[2]曹军. 87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分析[J]. 中国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6):1152-1153.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手足口病;晨检;托幼机构;消毒;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50-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0---5岁学龄前儿童,此龄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以托幼机构为主,部分托幼机构环境卫生条件差,儿童所用的桌椅、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所玩的玩具、用品等表面均有可能沾染病毒而传染给儿童。所以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极易形成聚集性传播,而托幼患病儿童如果管理不善易成为散居儿童的主要传染源,容易发生局部地区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所以托幼机构的关闭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南(2010版)》规定,幼儿园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病例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建议病例所在的幼儿园停课10天。

德惠市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各单位建立建全手足口防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消毒制度等;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小组成部分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制定防控预案和方案,并严格落到实处。

二、认真落实托幼机构及学校晨检和因病缺追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控制、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在幼儿园暴发流行。

1、认真落实晨检工作,每所幼儿园都要设立晨检处,晨检处设在学生入园之前的适位址,晨检处要配备体温计、酒精棉、手电筒等物品。晨检人员要穿白大衣,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白大衣要经常更换、清洗。晨检时要做到一问、二看、三查,询问儿童离园(校)至来园(校)期间的一般健康情况,包括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情况,重点询问是否有发热、皮疹、呕吐、咳嗽、流涕等症状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是否正常,有无流涕等症状。特别注意手掌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口腔是否有疱疹、溃疡等异常情况筛查小儿是否有发热,对可疑发热者应及时隔离测量体温,确定是否发热。

2、认真落实因病缺课追查工作,每日登记出勤学生,追查缺课学生缺课原因,如因病缺课一定要问清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疱疹等,以及是否就诊,医生诊断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以上在晨检和因病缺课追查中如发现有发热、出疹学生学校要立即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同时报告德惠市疾控中

3、 认真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通风消毒工作,对桌椅、床栏杆、地面、楼梯扶手、门把手、玩具、教具、口杯、餐具等学生用口和接触口要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同时学生和教师均要做好手消毒工作,教室每日要通风4次,每次30分钟,由疾控中心指导其消毒通风方法,发放消毒通风流程图,要求其做好消毒记录。

4、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教职员工及学生关于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利用班会、健康教育课、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手足口疫健康教育,通过给学生及家长 发放手足口病宣传单来提高学生及家长的自我防病意识。

德惠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首发病例至7月1日

自4月16日德惠市报告首例手足口病病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开始进入了紧张局势,至6月30日,病例一直呈上升趋势,托幼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38.25%,对发生病例的托幼机构患者所在的班级和学校增加了消毒和通风的频次,由患者所在地的防保站进驻到学校指导晨检,对符合停课的班级和幼儿园停课和关闭,但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例仍在增加。

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示,紧急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高度会,市卫生局建议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要求德惠市全市幼儿园关闭,开园时间依疫情发展情况而定。

2、7月1日至8月25日

自幼儿园关闭以来,我市报告的手足口病例中托幼儿童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由于续发感染的原因,疫情虽然有小的上升,但自8月初开始,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疫情进入了平稳状态。

3、8月25日至9月30日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决定8月26日起全市幼儿园暂时开园,开学前由疾控中心向所有幼儿园发放的手足口病防控指导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晨、午检和消毒通风工作,对幼儿园和班级做了全面的消毒,并要求幼儿园对到校的每一们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无任何异常的儿童方可入园上学。

幼儿园开园后,托幼儿童的发病比例又有了新的上升,全市个多个幼儿园出现了不止1例的手足口病例,手足口疫情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到9月未,疫情达到了新的高峰。

4、10月至11月

由于全市多个幼儿园达到了关班关园的标准,幼儿园陆续关闭,由于两防工作的需要,德惠市决定全市中小学提前放寒假,幼儿园也都陆续放假,自10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又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德惠市手足口病疫情重新出现了平稳状态。

德惠市手足口病自7月份托幼机构放假至11月发病情况如下图: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托幼机构的关闭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托幼机构各项防控措施都已落实,但由于手足口病病原携带者也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无症状感染的托幼儿童成为了主要的传染源,他们不仅把病毒传给同班或同园的学生,也可以传给家中和自己有过接触的儿童,至使防控更加困难,所以出现病例的幼儿园关闭是防控手足口病的关键。参考文献

[1]《手足口病防控指南(2010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9

切实提高我县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部以及省、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在县迸发和流行,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达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胜利率,降低死亡率。

二、工作原则

以农村和社区群防群控为基础,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重症病人救治的工作方针;坚持专业队伍防控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以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抓早、抓主动、抓基层的防控策略;坚持属地化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组织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构。正确分析判断疫情形势。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乡镇要及时调整空虚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确保人员、责任、措施落实。

(二)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县卫生、教育、财政、药监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面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三)明确分工。

抓好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分析、汇总疫情信息,县卫生局:负责做好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调查、处置、医疗救助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顾问,为其他部门的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同时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配合,摸清病人,掌握疫情,定性清楚,做好全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和救治。

发现患儿及时演讲县疾控中心。动员家长将患儿送县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县教育局:负责托幼机构、学校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落实晨检制度。痊愈后方可返校。一旦发现托幼机构和学校内有疫情蔓延趋势,教育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配合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

保证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处置手足口病疫情的药品、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的购置经费;保证应急处置所需的运行经费;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实施监督。县财政局:负责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

加强对临床救治药品的质量监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重点抓好食品餐饮服务领域卫生平安管理。协助做好救治药品的货源联系。

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防病意识,县建设局、建管局、经委:负责协助做好全县工地、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防控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其子女及周边儿童有疑似症状,要及时送当地医院治疗措施,并及时演讲县疾控中心。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要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治疗措施,县旅游局:加强旅游人群的管理。同时做好旅游团队的稳定工作,防止扩大影响。

防止疾病通过公共交通工具传达。通过在候车室放置手足口病宣传资料、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县交通局:做好公共交通工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严格把关,县文广新局、报社: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防止虚假信息和炒作;注重从正面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群众的疑虑情绪。

四、技术措施

(一)阶段划分与工作重点

将每年的手足口病疫情划分为流行期和散发期两个阶段。1.阶段划分。根据我县疫情特点。

手足口病呈现流行态势,1流行期。大致在4-8月份。月报告病例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出现社区传达和流行,聚集性疫情随时可能发生。

手足口病疫情处于散发状态,2散发期。大致在1-3月份和9-12月份。聚集性疫情出现的可能性较小。

尽最大可能降低病死率。2.工作重点。积极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筛查、转诊和轻症病例诊疗工作。

加强对基层的督导检查;抓好农村、社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防控工作,1流行期。加大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防止出现聚集性疫情。

2散发期。做好日常性的防控工作和疫情监测工作。

(二)严格疫情监测和演讲管理制度

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各医疗机构要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有关规定。严格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发现手足口病及时救治。托幼机构和学校依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污染病疫情演讲工作规范(试行)建立并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负责每天进行晨检,并做好登记。晨检观察以是否发热,手、足、口、臀部是否出现斑丘、疱疹,否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及时发现和演讲疑似病例。手足口病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范参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响应。

(三)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县疾控中心每日都要对全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依照属地管理原则。随时掌握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数、住院病例数、重症病例数、治愈出院数和死亡病例数。发现手足口病演讲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县疾控中心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和流行特点,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及时有效防控疫情

查清病人的详细居住地址,根据疫情信息。将病人家庭及其密切接触者家庭以及村庄、单位、居民区作为处置重点。

严格管理污染源。对污染源依照肠道污染病处置原则进行隔离,1.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居、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置措施。

切断传达途径。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传播。托幼机构要经常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2.认真落实消毒处置措施。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出现病例后,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中肠道病毒消毒方法进行分类消毒,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维护易感人群。手足口病传达途径多,3.采取有效措施。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整治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对儿童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防止接触患儿;孩子家长和老师接触儿童前也要洗手。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托幼机构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时,如果1周内同一班级呈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小学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可采取分班级或分年级停课措施。

负责全县手足口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4.加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和救治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手足口病临床救治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成立全县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指导组。以及手足口病临床救治技术指导;负责全县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会诊工作,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出建议。指定县人民医院为全县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检分诊和临床救治工作。要完善医院预检分诊点的建设,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胜利率,降低死亡率。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部、乡镇卫生院及各非定点收治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必需立即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诊治。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各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完善诊疗记录,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需认真、详细填写,必需登记详细的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行病学和污染源追踪。

应尽量对临床诊断病例采集标本送到上级疾控中心开展病原学检测,5.开展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县疾控中心负责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工作。手足口病疫情初发时期。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必需检测。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采集标本要送到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五)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依照《污染病防治法》食品平安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公共场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托幼机构、学校等各部门防控手足口病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六)强化培训。

组织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空虚、提高防治队伍的技术力量。一是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能力,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隔离消毒等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生尽快熟悉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七)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

结合城乡清洁工程,要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认真治理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强对蚊、蝇、蟑、鼠等主要病媒生物的防治,切实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平安,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托幼机构及学校要做好环境卫生,坚持干净、良好的生活环境。

(八)广泛宣传。

把防控知识宣传到每个家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墙报、标语、宣传单以及基层干部和乡村卫生人员走村入户等形式,要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地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处置原则、预防措施。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让广大老百姓知晓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的疾病。同时,要加强组织协调,严肃新闻纪律,不得随意疫情信息。

五、保证措施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篇10

一、成立组织

为确保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太平镇回龙寺小学手足口病预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组 长:李 颖

副组长:胡有钦(安全专干、副校长)

贾付刚(总务主任)

成 员:席荣阁(学前班班主任)

苗国侠(一年级班主任)

程文举(二年级班主任)

张小波(三年级班主任)

陈海灵(五年级班主任)

组长全面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副组长具体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督导检查各年级、各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落实情况;成员落实各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各项措施。

二、广泛宣传

为引起广大师生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学校将采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了解有效的防控方法。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知识培训。

2、向学生发放宣传单,为让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家喻户晓,除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外,还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方法。

3、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图板。

4、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宣传,每天早操之后,红领巾广播台要向全校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方法;各班召开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的主题班队会,让手足口病防治人人皆知。

三、制定措施

1、学校重点对一年级以及学前班的学生进行重点预防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实行每天晨检制度,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

2、幼儿园手足口病疑似病例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诊,要立即停课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立即对教室、桌椅及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3、采取各项制度进行预防。

清扫制。坚决消灭教室和校园的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染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消毒制。值周教师每天对各班教室、寝室、厕所等人员活动密集场所进行一次消毒。

晨检制。每天早晨,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对本班学生进行认真检查,看其手、口、足有无异常,并如如实登记。

报告制。各班班主任、辅导员要及时将每天的检查结果上报学校;学校再汇总,依情况及时上报。

督查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值班领导成员、教师,每天都要对各班的预防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了问题谁负责的原则,要对工作不力、对学生生命造成危害的教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 四、做好其它传染病的预防。如做好对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同时教育好学生防溺水、防雷电、防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