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0:15:43

视疲劳

视疲劳范文篇1

1.1研究对象2007-05在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按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然后按一定标准进行筛选。筛选研究对象要求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间、使用电脑时间等变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无其他眼病,无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结果选取有效样本129份,男37人,女92人。其中视疲劳组101人,男16人,女85人,正常组28人,男8人,女20人。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一般情况调查:包括使用电脑时间、学习时间、用眼卫生习惯及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有无其他眼病、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等。

自编视疲劳评定问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1]的有关内容,共观察9项指标,即视力模糊、畏光、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痛、头晕头痛、流泪、眼睑痉挛和充血,采用5级评分,依症状的严重程度从0分到4分递增:0分,无症状。1分,偶尔(1周内3次以下)出现症状,休息后缓解,与用眼多少有关。2分,有时(1周内3次以上)出现症状,轻重在1分和3分之间。3分,症状经常出现,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必须用药缓解,与用眼多少无明显关系。4分,症状持续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用药后不缓解,与用眼情况无关。计算总积分。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PQ):龚耀先1982年编制[5],88题,包括E,N,P,L四个分量表。E代表内外向,N代表神经质,P代表精神质,L测定掩饰。该表被普遍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1.5处理,两组间t检验。

2结果

2.1视疲劳结果视疲劳组101人,取视疲劳总分最高的27%作为高分组,27人,最低的27%作为低分组,28人,0分为正常组,28人,剩余19人不列入研究。

2.2EPQ测试结果结果低分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E、N有显著性差异(前者P<0.05,后者P<0.01),E值偏低,N值偏高。结果见表1。

表1视疲劳EPQ各分量表的比较(略)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目前国内报道的大多数心身疾病多与人格特征中的E分和N分值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视疲劳的发病与轻重也受到人格特征中E分和N分值的影响,但与其它心身疾病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低分组与正常组相比,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与低分组的结论不同,E分低,N分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视疲劳症状较重时,其人格结构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具有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焦虑、紧张、急躁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担忧或抑郁多疑,所以可以认为,心理因素也是视疲劳重要的致病因素,会加重视疲劳症状,尤其是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同样的条件下,更易出现视疲劳症状。

中医心身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内因,七情内伤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易感性格是七情致病的中介因素。不同性格的人对同样的负性刺激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情绪反应,若不良性格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激引起情志失调,则使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病情的轻重、病程、转归及预后。中医早就重视人格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提出了独特的人格结构,其建构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又基于五行学说将人的性格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型,各型又续分为五类,共二十五小型。同时总结了各种人格分型的发病特点,针对不同的人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从整体观理论出发,主张形神合一,心身并治,所以我们针对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从中医心理治疗及养生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心理治疗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病手段,主要包括言语开导法、顺情从欲法、移情易性法、暗示疗法、情志相胜法,其他还包括各种松弛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在实际运用中可灵活应用。值得强调的是,在视疲劳患者临床治疗中应注重心身同治,考虑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针对眼部局部原因积极治疗,同时积极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应利用上述心理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排泄不良情绪,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加强社会支持和有效人际沟通,修身养性,培养健康人格。而中医养生学对于健康人或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视疲劳患者尤其是顽固性视疲劳患者,其养生主要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理论:一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整体观包括顺应四时、调整五脏、协调阴阳,二是防病传变、以内因正气为主的预防观,三是形神合一、心身并养的养生观等。具体体现在顺时摄养、养神调志、节欲节食、慎起居、勤锻炼等基本养生措施,结合闭目养神、运目、按摩、饮食与药物健目等养生方法,综合调养。正如《银海精微》所说“有能静坐澄清,爱护目力,放坏息虑,心逸目体,调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

本研究的结果基于症状学的诊断,而且视疲劳是一多因素疾病,病因较为复杂,我们控制了干扰变量后,样本量较小,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以后的研究还有待改进。此外本文仅探讨了大学生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等与视疲劳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视疲劳这一心身疾病的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52.

[2]陈丽萍,赵堪兴.视疲劳病因研究及防治[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29(6):367.

[3]渠鸿颖,谢学军,曾庆华,等.视疲劳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1):59.

视疲劳范文篇2

【关键词】视疲劳人格特征大学生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asthenopia),首先于1843年由WilliamMackengin予以描述,临床诊断常以患者眼部自觉症状为主,表现为双眼或单眼酸胀、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无法持久地阅读,甚至恶心、头痛。随着电脑的普及,视疲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故对其病因的探讨较多。一般认为,视疲劳的病因比较复杂,西医多归于用眼过度,认为是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结果,属于身心疾病[1]。中医归属于肝劳。最早见于《千金要方》,是指持续注视近距离目标后,使眼过劳而出现眼胀、眼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的眼病。因目为肝窍,故曰肝劳,也认为因过用眼力引起,并与心理因素有关。如《银海精微》曰:“喜怒失节,嗜欲无度,穷尽眼力,泛涕过多……此皆患生于眼也。”从中可知,现代医学及古代医学均把心理因素视为视疲劳的一个重要病因,但目前的研究多从眼部因素及环境因素着手[2,3],而从心理因素视角研究不多。国外Mocci等[4]曾研究了心理因素与视疲劳的关系,认为人格特征、压力、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是影响视疲劳的因素,而国内尚无类似报道。本文旨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调查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继而从中医心理治疗及养生学角度提出相应的中医对策。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7-05在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按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然后按一定标准进行筛选。筛选研究对象要求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及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间、使用电脑时间等变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无其他眼病,无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结果选取有效样本129份,男37人,女92人。其中视疲劳组101人,男16人,女85人,正常组28人,男8人,女20人。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一般情况调查:包括使用电脑时间、学习时间、用眼卫生习惯及近视屈光度、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有无其他眼病、精神疾病及其他心身疾病等。

自编视疲劳评定问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1]的有关内容,共观察9项指标,即视力模糊、畏光、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痛、头晕头痛、流泪、眼睑痉挛和充血,采用5级评分,依症状的严重程度从0分到4分递增:0分,无症状。1分,偶尔(1周内3次以下)出现症状,休息后缓解,与用眼多少有关。2分,有时(1周内3次以上)出现症状,轻重在1分和3分之间。3分,症状经常出现,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必须用药缓解,与用眼多少无明显关系。4分,症状持续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用药后不缓解,与用眼情况无关。计算总积分。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PQ):龚耀先1982年编制[5],88题,包括E,N,P,L四个分量表。E代表内外向,N代表神经质,P代表精神质,L测定掩饰。该表被普遍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1.5处理,两组间t检验。

2结果

2.1视疲劳结果视疲劳组101人,取视疲劳总分最高的27%作为高分组,27人,最低的27%作为低分组,28人,0分为正常组,28人,剩余19人不列入研究。

2.2EPQ测试结果结果低分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E、N有显著性差异(前者P<0.05,后者P<0.01),E值偏低,N值偏高。结果见表1。

表1视疲劳EPQ各分量表的比较(略)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目前国内报道的大多数心身疾病多与人格特征中的E分和N分值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视疲劳的发病与轻重也受到人格特征中E分和N分值的影响,但与其它心身疾病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低分组与正常组相比,人格特征无显著性差异,而高分组与正常组相比,与低分组的结论不同,E分低,N分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视疲劳症状较重时,其人格结构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具有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焦虑、紧张、急躁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担忧或抑郁多疑,所以可以认为,心理因素也是视疲劳重要的致病因素,会加重视疲劳症状,尤其是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的患者在同样的条件下,更易出现视疲劳症状。

中医心身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内因,七情内伤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易感性格是七情致病的中介因素。不同性格的人对同样的负性刺激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情绪反应,若不良性格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激引起情志失调,则使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病情的轻重、病程、转归及预后。中医早就重视人格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提出了独特的人格结构,其建构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又基于五行学说将人的性格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型,各型又续分为五类,共二十五小型。同时总结了各种人格分型的发病特点,针对不同的人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从整体观理论出发,主张形神合一,心身并治,所以我们针对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从中医心理治疗及养生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心理治疗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病手段,主要包括言语开导法、顺情从欲法、移情易性法、暗示疗法、情志相胜法,其他还包括各种松弛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在实际运用中可灵活应用。值得强调的是,在视疲劳患者临床治疗中应注重心身同治,考虑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针对眼部局部原因积极治疗,同时积极改善环境;另一方面,应利用上述心理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排泄不良情绪,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加强社会支持和有效人际沟通,修身养性,培养健康人格。而中医养生学对于健康人或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视疲劳患者尤其是顽固性视疲劳患者,其养生主要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理论:一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整体观包括顺应四时、调整五脏、协调阴阳,二是防病传变、以内因正气为主的预防观,三是形神合一、心身并养的养生观等。具体体现在顺时摄养、养神调志、节欲节食、慎起居、勤锻炼等基本养生措施,结合闭目养神、运目、按摩、饮食与药物健目等养生方法,综合调养。正如《银海精微》所说“有能静坐澄清,爱护目力,放坏息虑,心逸目体,调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

本研究的结果基于症状学的诊断,而且视疲劳是一多因素疾病,病因较为复杂,我们控制了干扰变量后,样本量较小,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以后的研究还有待改进。此外本文仅探讨了大学生视疲劳患者的人格特征。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等与视疲劳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视疲劳这一心身疾病的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52.

[2]陈丽萍,赵堪兴.视疲劳病因研究及防治[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29(6):367.

[3]渠鸿颖,谢学军,曾庆华,等.视疲劳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14(1):59.

视疲劳范文篇3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阳面与阴面各1个班。阳面班51名,男28名、女23名,年龄19~24岁;阴面班49名,男25名、女24名,年龄19~23岁。两个班的学生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两班均于检测前日和当日近距离看书时间累计不超过2h,并且使用视频显示终端(如手机、电脑等)时间累计不超过1h。排除未行验光配镜的屈光不正、调节异常、辐辏异常、干眼症及其他眼部疾病者。本研究经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1.2授课方法选取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构造相同的阳面和阴面阶梯教室各一间。阳面教室所有窗户朝向阳面,授课期间日光可直接通过窗户投射至教室内;阴面教室所有窗户朝向阴面,授课期间日光无法直接投射至教室内。两个班分别于这两间教室内接受相同内容的眼科多媒体教学课程。两个班由相同教师授课,每节课时长50min。授课期间,如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即刻提醒。授课时间为相邻1d的上午,据气象部门公告的天气状况均为晴。两个教室内多媒体屏幕底边距教室地面均为1.5m。1.3多媒体屏幕与环境照度检测研究开始前。1d检测阳面与阴面教室多媒体屏幕照度。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标准,用投影机将拥有9个测试点的图片投射到幕布上,采用专业照度计检测9个测试点的照度,取其平均值即为多媒体屏幕照度。于第1~4节课前,在幕布上下左右0.5m处分别用专业照度计检测照度,取其平均值即为教室内环境照度。1.4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检测。采用JGW-B型试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分别于上午第1课时前30min(7:30)、第4课时后(11:10)检测CFF。根据视距不同将阳面和阴面教室学生分为近视距(距幕布≤5m)、中视距(距幕布>5~10m)、远视距(距幕布>10~15m)。其中,阳面教室每视距均为17名,阴面教室近、中、远视距分别为16、16、17名。CFF检测:①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背景亮度选择1/16,颜色选择红光,亮度选择1,占空比选择1∶1,嘱受检者熟悉仪器光点频率调节键以及“闪烁”与“不闪烁”的现象;②正式检测:渐增实验时,检查者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检查者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闪烁亮点,请调节至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可于‘闪烁'与‘不闪烁'临界区反复调整,直至确定不再闪烁为止,记录此时频率值”;渐减实验时,检查者将亮点调至明显不闪烁,检查者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不闪烁亮点,请调节至刚刚看到亮点闪烁为止,可于‘闪烁'与‘不闪烁'临界区反复调整,直至确定闪烁为止,记录此时频率值”。CFF=(渐增实验频率+渐减实验频率)/2。CFF变化=第4课时CFF-第1课时CFF。1.5视疲劳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自制视疲劳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包括5个项目:①有无视力下降;②有无眼部酸胀、疼痛或干涩感;③有无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④有无心情焦躁;⑤有无其他眼部症状。如选择有,每项记2分。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第1课间(8:50~9:00)、第2课间(9:50~10:10)、第3课间(11:00~11:10)、第4课(12:00~12:10)进行视觉疲劳调查。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阳面与阴面教室多媒体屏幕、教室内环境照度比较。阳面与阴面教室多媒体屏幕照度分别为(1505±105)、(1555±110)lux,二者比较P>0.05;阳面与阴面教室内环境照度分别为(210±20)、(123±15)lux,二者比较P<0.05。2.2阳面与阴面教室各视距CFF变化比较。见表1。2.3不同教室各课间视疲劳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在眼科门诊中,经常遇到以眼部不适或疼痛为主诉的学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全身症状,并常常伴有精神萎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2]。目前认为,这些症状或体征的产生是由视疲劳引起的,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3]。现代教育技术催生了多媒体教学,由于其融合了多种声光电,尤其是光线刺激,更易导致学生视疲劳产生[4]。因此,应重视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视疲劳,并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以减少其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影响[5,6]。本研究为排除多媒体屏幕照度不同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实验前1d检测了阳面和阴面教室多媒体屏幕照度,结果发现两个教室多媒体屏幕照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个教室多媒体屏幕照度基本一致,不会影响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使用的投影仪为同一型号,多媒体屏幕上的亮度相差无几,故教室内环境照度可能是影响视疲劳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对比度越趋近高低两端,所引起的视疲劳越重[7],即过高或过低的照度会加深视疲劳[8]。本研究还检测了教室内环境照度,结果发现两个教室内环境照度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阳面与阴面教室光照不同,在多媒体教学教程中对学生视功能的影响可能亦不相同,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CFF检查采用间断闪光刺激眼,闪烁频率不断增加,直至被测眼将闪烁光视为连续光时,此时的频率即为CFF[9]。CFF会随视疲劳程度而发生变化,当出现视疲劳时,所感知的CFF会明显降低,故利用CFF来评价视疲劳是一种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视疲劳问卷调查是评价视疲劳的一种主观指标,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成本相对较低,但受心智活动影响较大。我们根据201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学组: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设计了本视觉疲劳问卷[10],本问卷整合了视疲劳的眼部症状、心理或全身症状,眼部症状包括有无视力下降、有无眼部酸胀、疼痛或干涩感,心理或全身症状包括有无头晕、头痛或恶心症状以及有无心情焦躁,从而确保了视疲劳问卷调查的全面性和稳定性。这两种视疲劳评价方法能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检测视功能变化,从而获知视疲劳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阳面教室各视距CFF变化较阴面教室更明显,表明教室内环境照度过高可能是导致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两个教室近视距对CFF变化影响最大,远视距次之,中视距最小,这是由于距离幕布≤5m,属近距离注视,睫状肌有较明显的调节过程,较长时间注视易导致视疲劳[11],并且距离幕布越近,视角越大,长时间处于仰视状态,更易产生视疲劳。距离幕布越远,其在屏幕上的影像就越远,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越小,越不容易辨认,需要长时间注视,故远视距亦容易产生视疲劳。因此,在构建多媒体教室时应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使阶梯教室前部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视角[12]。

视疲劳范文篇4

[摘要]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导致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消除观众收视疲劳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从主动、计划、整合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如何搞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策划品牌

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自200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运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好人好事、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灾难事故、生活变化等里弄胡同琐事,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因为琐碎而容易产生收视疲劳。那么如何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尤为关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可以说,策划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

策划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对节目制作增加智力投入,让自己的节目有特色,与众不同,精益求精。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节目需要策划。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根据要达到的宣传效果,按程序对新闻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比如在采访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报道什么、为什么报道、怎样报道的问题,即策划。策划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开播两年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它的高收视率来源于“民生”定位,来源于与百姓的贴近性,那就是“《第一时间》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时间”。栏目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栏目的新闻线索大部分来源于热线,而热线又大多是百姓群体中的个体问题反映,这就造成了记者疲于为百姓一个个地解决个性问题,甚至只是揭露一种现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记者甚至感到,没有热线就没有什么可拍的,造成稿源吃紧。这种现状,谈何保持品牌栏目的地位?为了保持栏目的品牌地位,打造精品节目,2006年,《第一时间》栏目成立了专职策划机构。该机构在每周一由策划主管组织召开策划例会,由栏目监制、监制助理、制片人、各值班主编、责编、热线主管、制作主管等人员参与,对栏目进行短期、长期以及具体选题的策划。

结合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主动

也就是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只要我们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报道,就可以把题目做大、做深、做精。比如2007年运城市在大力创建旅游文明城市之时,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利用“五一”长假,主动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五一”黄金周特别节目:两地主播话旅游》,把两市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俗搬上对方的荧屏,让受众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亲切新鲜。对秦晋两市观众来说,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对运城、渭南两个电视台来说,比学赶帮,互利双赢,的确是一着好棋。

二、要计划

年内我们要做几件大事、近期做什么、这一期节目做什么,对每一个选题以及节目体裁、表现形式,都应做出具体策划和长远设计。2007年5月至6月上旬,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成功策划了“魅力运城黄河行”大型电视公益行动的报道活动,栏目将第一板块开辟出来,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对“黄河行”的行进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报道,共连续报道40天,报道总时长320分钟。这次活动是该栏目自开播以来,报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报道,活动内容以“展示魅力运城”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示了黄河风光、黄河风情以及黄河根祖文化,为拓展运城魅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第一时间》栏目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次活动的策划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酝酿,一直到2007年3月下旬定稿,历时长达5个月之久,期间经过多次风险评估和可操作性的反复论证。《第一时间》“魅力运城黄河行”标志着《第一时间》在组织、报道大型公益活动方面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尤其是在节目策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要整合

就是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和同样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来为受众选择安排信息,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根据宣传和报道的需要,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把相关的社会新闻信息综合开发,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组合性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受众对社会新闻平凡化、群像化、锁细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常规性的组合或系列报道,不但在形式上克服了单独的一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更容易产生粘连效果,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2008年6月25日,奥运火炬在运城市传递,为了营造舆论氛围,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提前策划,推出了“喜迎奥运火炬”的系列报道,特别选取了运城市不同阶层的10个代表性人物,采访他们迎接奥运火炬的喜悦心情和所做的实际行动。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时间》特别策划了“激情岁月——记忆60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找采访了一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激情岁月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各界人士,让他们讲述一段发生在那段激情岁月里的故事,让广大观众一起重温那段岁月,感受那代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共和国的成长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因为这两个采访活动组成了系列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从这些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节目的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面提高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争得受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视疲劳范文篇5

1临床资料

收录1999-10/2001-10不伴有其他眼病而影响视力或视野的假性近视患者300例(600只眼),全部符合诊断标准,年龄6~18岁,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单、双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150例(300眼).观察组双眼点眼保滴眼液,纯中药制剂眼保滴眼液(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与陕西中科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军流号FP-68023),1滴,6次•d-1,28d.对照组双眼点5g•L-1托品卡胺,日点药次数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期内不使用其他任何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按统一制定的观察表,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将症状、体征、有关检查及不良反应等即时详细地记录并逐项填写,2d记录1次,28d疗程结束后进行总结.痊愈:视力达5.0以上,视近、视远均清晰,视力疲劳症状消失.显效:视力上升5行以上,视远物清晰度改善明显,视疲劳症状减轻.有效:视力提高≥2~4行,视远物清晰度有所改善,视疲劳症状减轻.无效:视力提高<2行或不提高,视疲劳症状无明显改善.结果观察组痊愈21.7%,显效35.0%,有效36.3%,无效7.0%,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上述分别为6.7%,9.4%,11.0%,73.0%,27.0%.观察组改善视力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讨论

假性近视是由于调节紧张,甚至痉挛造成的功能性近视,多见于学龄儿童和在校青少年,主要与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关.在假性近视阶段,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假性近视阶段,严格注意用眼卫生,适当减少阅读和近距离工作,使之消除过多的调节,切勿在未经睫状肌麻痹验光、真假近视不明的情况下,急于给配戴近视眼镜,以致迫使付出更多的调节,形成程度更深的近视.中医称假性近视,为“能近怯远”、“视近怯远”等范畴,其内因多归之先天及后天诸因素所致的肝、脾、肾俱虚,或气虚精亏不能上注于目所致.《灵枢•决气》还有“气脱者,目不明”等论述.其外因为用眼过度,或长时间视物不得休息,造成视神经等疲劳是其诱因.归纳起来,假性近视,中、高度近视等眼病,多由先天不足(遗传禀赋),加之久视伤精,用眼过度,以致肝、脾、肾之精气营血不能上注于目而成诸证,尤以肝为主要病变脏腑,由于气虚推动无力,常常兼夹瘀血内阻.我们根据青少年假性近视,以及视疲劳,眼疼,眼胀等用眼过度所致眼不适的对症之方,用眼保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具有疗程短、用药方便、见效快等优点,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公务员之家:

视疲劳范文篇6

根据对手术光源长期关注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照明条件下,长时间进行手术的医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良好的照明会明显减轻手术医生的视觉疲劳及身体疲劳,甚至延迟疲劳发生的时间,利于长时间手术的有效开展;而光线条件较差的照明环境往往会使医生在手术中过早出现视觉疲劳,甚至进一步引发头痛、眩晕、虚汗等身体应激症状。经过长期对手术光源的检测得出,主观判断同样明亮的手术照明环境下,相同的手术医生出现视疲劳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即同样照度条件下,手术光源会具有不同的色温、色差及辐射度,这些光源内部参数都制约着手术的效果。因此,对手术光源的质量检测十分重要。

2手术光源质量检测装置的功能和应用

通过对手术光源长期的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够直观快速测量并计算出手术光源质量参数的检测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光线感应模块、距离测量模块、光源照度测量模块、光源色温测量模块、光源色差测量模块、光源辐射度测量模块、光斑测量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显示输出模块。该装置通过对手术光源直接测量和间接计算分析,完成对手术光源质量的评测,指导手术灯检测验收、安装调试及更换维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3手术光源照度的检测与研究

视觉感受环境的明亮程度是光源的首要质量因素,这一因素的量化指示为照度。在距离手术光源正下方1m处,通过手术光源质量检测装置中的照度模块,可以实时检测并计算出手术光源的中心照度值E(单位为lu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627—2008《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手术无影灯和诊断用照明灯安全专用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手术灯光源的照度标准为40000~160000lux,超出范围的照明环境会因为过亮或过暗引起视疲劳,造成眼部不适,甚至增加出现眩光的几率。4手术光源色温的检测与研究在照度相同的不同手术光源下,手术医生可能对组织颜色产生误判断,尤其对于光谱中相邻的2种颜色会出现结合处分辨不清的情况,医生在这种手术光源下剥离组织时,会增大操作难度,严重妨碍手术中细节问题的处理,影响这种因素的光源量化标准为色温。

4结语

视疲劳范文篇7

论文摘要: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过度疲劳是常见亚健康表现,而“疲劳毒素”长时间、多系统的侵蚀将导致各种严重疾病,最后促进“过劳死”的发生。主要通过阐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发生机理,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亚健康、重视疲劳、预防“过劳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的比较全面的认识,有着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明确了只有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后来又提出的道德健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1亚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即人体活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谢雁鸣等通过设计《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合医学知识,把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等7个亚型。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综合各种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疲劳

疲劳是亚健康状态中的最常见症状,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劳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2个方面。

2.1西医对疲劳的认识

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储存在ATP中,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氧供应相对不足,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运行全身,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

当机体内“疲劳毒素”产生过多,“疲劳毒素”首先在疲劳组织细胞中堆积,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进人体液后,造成体内环境的污染,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

(1)“疲劳毒素”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在大脑内堆积,能损害脑神经细胞,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重者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2)“疲劳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以及sT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

(3)“疲劳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进人体液,运行全身,在脾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将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白细胞介素、a-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

(4)“疲劳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疲劳毒素”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因此“疲劳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或被动死亡。

另外,“疲劳毒素”对泌尿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疲劳毒素”可导致肾小管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毒害肌细胞,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皮肤中堆积,使皮肤细胞中毒,使皮肤变黑和粗糙。

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如科学家Harm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才被美国CDC(CentersforDisease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

2.2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

《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

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脏腑学说,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3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

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调节失职为主,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气阴轻度耗损,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精气血耗损,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

“过劳死(karoshi)”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源于日语的“过劳死”,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2002年12月,日本公布了雇员保险心血管疾病的赔付标准,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杨菊贤等认为,慢性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前奏,“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

视疲劳范文篇8

目前学业负担过重,各行业竞争激烈,有限的视觉空间及户外活动减少,人们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睫状肌调节紧张度过高,常导致眼功能性调节痉挛发生。在眼科为屈光不正患者进行验光配镜的过程中,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存在,对验光配镜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判断患眼有无调节痉挛存在,是选用常规小瞳检影验光与散瞳验光的主要依据。现将我院眼视光学门诊2003~2005年期间的部分屈光不正患者356例小瞳与散瞳验光结果作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眼视光学门诊2003~2005年期间的部分屈光不正患者356例,均按程序测视力,做常规外眼及眼肌检查后,先行小瞳检影及电脑验光,据此结果进行综合试片,以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时的最低度数给近视患者试戴镜片;以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时的最高度数给远视患者试戴镜片。此度数作为临床屈光不正度数,试戴镜片无不适后,根据小瞳验光结果对屈光不正进行分类归并,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归入近视类;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混合散光归入远视类。散光度数计入球镜度数。7岁以下出现近视,12岁以上出现远视,混合散光有剪动影者,用1%阿托品膏点眼,一天3次,共3天;7岁以上出现远视及轻度散光者,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5分钟1次,连点6次,至瞳孔充分散大无对光反射时,行视网膜检影及电脑验光。试镜及作双眼平衡试验,近视者以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时的最低度数,远视者以达到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作为该眼的实际屈光不正度数。临床屈光不正度数与实际屈光不正度数的差值,定为眼功能性调节痉挛度。为减少误差,散瞳前后均由同一验光师进行验光试镜。

2结果

在356例屈光不正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2岁,其中男187例,女169例。远视患者37例,出现功能性调节痉挛33例,占89.2%;近视患者319例,出现功能性调节痉挛34例,占10.7%。共有眼功能性调节痉挛67例,占总数的18.8%。18岁以上暂未出现功能性调节痉挛病例。调节痉挛度数最高值达5.00D,最低为0.50D。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功能性调节痉挛出现率越高,调节痉挛的程度越严重,且以远视患者最为明显。近视患者出现功能性调节痉挛率相对较低,常在1.00D以下。在出现调节痉挛时,远视患者比近视患者的调节痉挛值要高得多。

3讨论

调节痉挛是指不合理用眼,用眼持续时间过长,副交感神经兴奋,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睫状肌产生持续性强直性收缩,致眼内压增加,使眼轴暂时变长,使近视程度加重,远视程度减轻。故进行医学验光时,应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解除睫状肌痉挛后所查得的屈光度值,才是准确可靠的。值得注意的是,远视及混合散光者,常因看远看近均不清楚,动用的调节过多,导致调节超前。

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干扰,我们常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视力下降时间长短、屈光不正的性质、眼疲劳症状的轻重程度,选用不同的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对18岁以上者,多采用小瞳检影验光。

特殊情况下,还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底检查、眼位情况,确定足矫与欠矫的,欠矫时一般不低于国际视力表的1.0视标。如裸眼视力在0.6~0.8左右,调节超前的近视患者,一般不宜及时配镜;调节滞后或者集合功能不全、近视伴有外斜、远视伴有内斜者,应足矫配镜,并定期严密观察眼位及视力变化情况。

视力下降早期是否需要配镜,应结合裸眼视力、双眼调节功能以及屈光不正性质,进行综合考虑。伴有调节滞后、眼轴过长、角膜曲率偏高的轻度近视患者,应及时配镜。控制用眼时间过长与近距离用眼,选择正确的医学验光配镜方法,合理配戴眼镜,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避免异常调节,减少功能性调节痉挛发生,维持正常的视觉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宋振英.眼科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5~183.

视疲劳范文篇9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策划品牌

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自200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运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好人好事、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灾难事故、生活变化等里弄胡同琐事,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因为琐碎而容易产生收视疲劳。那么如何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尤为关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可以说,策划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

策划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对节目制作增加智力投入,让自己的节目有特色,与众不同,精益求精。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节目需要策划。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根据要达到的宣传效果,按程序对新闻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比如在采访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报道什么、为什么报道、怎样报道的问题,即策划。策划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开播两年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它的高收视率来源于“民生”定位,来源于与百姓的贴近性,那就是“《第一时间》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时间”。栏目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栏目的新闻线索大部分来源于热线,而热线又大多是百姓群体中的个体问题反映,这就造成了记者疲于为百姓一个个地解决个性问题,甚至只是揭露一种现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记者甚至感到,没有热线就没有什么可拍的,造成稿源吃紧。这种现状,谈何保持品牌栏目的地位?为了保持栏目的品牌地位,打造精品节目,2006年,《第一时间》栏目成立了专职策划机构。该机构在每周一由策划主管组织召开策划例会,由栏目监制、监制助理、制片人、各值班主编、责编、热线主管、制作主管等人员参与,对栏目进行短期、长期以及具体选题的策划。

结合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主动

也就是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只要我们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报道,就可以把题目做大、做深、做精。比如2007年运城市在大力创建旅游文明城市之时,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利用“五一”长假,主动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五一”黄金周特别节目:两地主播话旅游》,把两市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俗搬上对方的荧屏,让受众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亲切新鲜。对秦晋两市观众来说,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对运城、渭南两个电视台来说,比学赶帮,互利双赢,的确是一着好棋。

二、要计划

年内我们要做几件大事、近期做什么、这一期节目做什么,对每一个选题以及节目体裁、表现形式,都应做出具体策划和长远设计。2007年5月至6月上旬,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成功策划了“魅力运城黄河行”大型电视公益行动的报道活动,栏目将第一板块开辟出来,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对“黄河行”的行进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报道,共连续报道40天,报道总时长320分钟。这次活动是该栏目自开播以来,报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报道,活动内容以“展示魅力运城”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示了黄河风光、黄河风情以及黄河根祖文化,为拓展运城魅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第一时间》栏目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次活动的策划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酝酿,一直到2007年3月下旬定稿,历时长达5个月之久,期间经过多次风险评估和可操作性的反复论证。《第一时间》“魅力运城黄河行”标志着《第一时间》在组织、报道大型公益活动方面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尤其是在节目策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要整合

就是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和同样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来为受众选择安排信息,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根据宣传和报道的需要,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把相关的社会新闻信息综合开发,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组合性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受众对社会新闻平凡化、群像化、锁细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常规性的组合或系列报道,不但在形式上克服了单独的一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更容易产生粘连效果,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2008年6月25日,奥运火炬在运城市传递,为了营造舆论氛围,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提前策划,推出了“喜迎奥运火炬”的系列报道,特别选取了运城市不同阶层的10个代表性人物,采访他们迎接奥运火炬的喜悦心情和所做的实际行动。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时间》特别策划了“激情岁月——记忆60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找采访了一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激情岁月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各界人士,让他们讲述一段发生在那段激情岁月里的故事,让广大观众一起重温那段岁月,感受那代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共和国的成长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因为这两个采访活动组成了系列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公务员之家

从这些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节目的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面提高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争得受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视疲劳范文篇10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策划品牌

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自200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运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好人好事、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灾难事故、生活变化等里弄胡同琐事,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因为琐碎而容易产生收视疲劳。那么如何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尤为关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可以说,策划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

策划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对节目制作增加智力投入,让自己的节目有特色,与众不同,精益求精。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节目需要策划。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根据要达到的宣传效果,按程序对新闻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比如在采访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报道什么、为什么报道、怎样报道的问题,即策划。策划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开播两年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它的高收视率来源于“民生”定位,来源于与百姓的贴近性,那就是“《第一时间》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时间”。栏目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栏目的新闻线索大部分来源于热线,而热线又大多是百姓群体中的个体问题反映,这就造成了记者疲于为百姓一个个地解决个性问题,甚至只是揭露一种现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记者甚至感到,没有热线就没有什么可拍的,造成稿源吃紧。这种现状,谈何保持品牌栏目的地位?为了保持栏目的品牌地位,打造精品节目,2006年,《第一时间》栏目成立了专职策划机构。该机构在每周一由策划主管组织召开策划例会,由栏目监制、监制助理、制片人、各值班主编、责编、热线主管、制作主管等人员参与,对栏目进行短期、长期以及具体选题的策划。

结合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主动

也就是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只要我们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报道,就可以把题目做大、做深、做精。比如2007年运城市在大力创建旅游文明城市之时,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利用“五一”长假,主动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五一”黄金周特别节目:两地主播话旅游》,把两市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俗搬上对方的荧屏,让受众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亲切新鲜。对秦晋两市观众来说,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对运城、渭南两个电视台来说,比学赶帮,互利双赢,的确是一着好棋。

二、要计划

年内我们要做几件大事、近期做什么、这一期节目做什么,对每一个选题以及节目体裁、表现形式,都应做出具体策划和长远设计。2007年5月至6月上旬,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成功策划了“魅力运城黄河行”大型电视公益行动的报道活动,栏目将第一板块开辟出来,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对“黄河行”的行进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报道,共连续报道40天,报道总时长320分钟。这次活动是该栏目自开播以来,报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报道,活动内容以“展示魅力运城”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示了黄河风光、黄河风情以及黄河根祖文化,为拓展运城魅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第一时间》栏目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次活动的策划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酝酿,一直到2007年3月下旬定稿,历时长达5个月之久,期间经过多次风险评估和可操作性的反复论证。《第一时间》“魅力运城黄河行”标志着《第一时间》在组织、报道大型公益活动方面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尤其是在节目策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务员之家

三、要整合

就是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和同样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来为受众选择安排信息,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根据宣传和报道的需要,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把相关的社会新闻信息综合开发,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组合性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受众对社会新闻平凡化、群像化、锁细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常规性的组合或系列报道,不但在形式上克服了单独的一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更容易产生粘连效果,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2008年6月25日,奥运火炬在运城市传递,为了营造舆论氛围,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提前策划,推出了“喜迎奥运火炬”的系列报道,特别选取了运城市不同阶层的10个代表性人物,采访他们迎接奥运火炬的喜悦心情和所做的实际行动。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时间》特别策划了“激情岁月——记忆60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找采访了一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激情岁月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各界人士,让他们讲述一段发生在那段激情岁月里的故事,让广大观众一起重温那段岁月,感受那代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共和国的成长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因为这两个采访活动组成了系列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从这些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节目的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面提高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争得受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