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治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3:21:55

市场治理

市场治理范文篇1

一、践行六种理念,明白药械市场专项管理主要意义

(一)开展药械市场专项管理是党委当局改善民生的在朝要求。“食物是保命,药品是救命”,药品平安、庶民安康是调和社会建立的主要指数。党和当局历来非常注重药品平安任务,上级主管部分指导和县级四买办子指导屡次深化到局机关、涉药单元调研指点、催促反省,并强调要把药品平安摆到改善民生的高度,起劲净化药械市场次序,严峻袭击制售冒充伪劣食物药品的犯警行为,保证大众饮食用药平安。特殊是本年以来,县委、当局摆设开展以“平安饮食用药,庶民安心消费”为主题的专项管理,向全县人民作出了“增强产物质量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平安”的肃静承诺,将食物药品监管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开展大局,这是有用凝集民意的惠民工程,是提拔管药程度的主要行动,是建立责任当局的严重责任。全体食物药品监管干部要进一步在思维看法上处理好“为谁监管”的问题,在指点方针上处理好“怎样监管”的问题,在详细理论上处理好“科学监管”的问题;进一步看法到药品平安问题的长时间性、艰难性和风险性,树立必胜信心,对峙打耐久战;进一步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康高度担任的立场,加强为当地经济开展效劳的盲目性和自动性。

(二)开展药械市场专项管理是确保大众用药平安的急迫需求。跟着物质前提的极大改善,安康和平安成为人们的时髦追求,对药品消费的需求条理也越来越高。特殊是“齐二药”、“欣弗”等药害事情后,人民群众对药质量量平安的存眷度、参加度分明添加。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热点问题计算,药品平安问题排在第三位,这充沛阐明消费者对药质量量还不很称心,还有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处理,加之处于食物药品治理体系体例调整,在本能机能交代的间隙,呈现了一些问题和不好谐的景象,如非药品假装药品的问题,一些食物、保健食物、消毒用品等出产厂家、运营企业打“擦边球”,为了扩展市场做了一些不符合实践的告白,甚至违规宣传具有医治疾病的效果,诱惑局部消费者受骗上当,不只治不了病还加剧了病情,严峻风险患者的身体安康。经过开展专项管理,使药质量量平安节制程度明显进步,药品出产运营次序明显好转,严重药质量量平安变乱分明削减,人民群众的药品消费决心分明加强。

(三)开展药械市场专项管理是监管部分履职尽责的必定选择。因为诸多要素,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恣意识淡漠,药品运营企业小、散、乱、差的近况未基本改动,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物告白,以非药品假装药品等影响和风险人民群众身体安康和生命平安等问题仍客观存在,特殊是药品制假、售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方法和把戏也越来越多,违法违规的伎俩越来越荫蔽,查处难度越来越大,欠亨过专项管理,这些恶疾难以铲除,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获得袭击,人民群众用药平安难以获得保证。因而,食物药品监管部分要容身任务实践,自动作为,积极应对,具体增强日常治理任务,严惩各类制售假劣药械的违法犯罪过为,成为科学监治理念的盲目践行者、群众正当权益的忠厚维护者和提拔安康程度的直承受益者。

二、践行六种理念,处理影响群众用药平安凸起问题

(一)强化组织指导。为标准和整治药械市场次序,把监管的触角深化到村级﹑社区,不留监管死角和盲区,确保整规任务有序进行,成立专门任务指导小组,制订专项整治任务方案,开展药品平安情势剖析,首要指导亲身抓,分担指导详细抓,稽察人员落实抓,构成部分担任、企业举动、社会参加、整治任务具体推进的优越场面,执行“六定一包”(定目的、定区域、准时限、定责任、定审核、定奖惩,包无药害变乱发作)的任务机制,把法律人员分红三个任务小组,划片包干,义务到组,责任到人。

(二)凸起管理重点。以药品医疗器械法制宣布道育为主线,以打假治劣为中心,以查办案件和标准指点为抓手,以乡村地域、公路干环线、景区景点、城乡接合部等为重点区域,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GSP执行状况、医疗器械、非药品假装药品、生物成品、药品告白和告白药品、邮寄药品和非凡药品等为重点种类,以药品批发(配送)企业、卫生院(站)、个别诊所等重点单元,监视企业完美质量追溯系统,严厉执行药品召回准则,把首要精神集中到药品配送企业的监管上、药品运用单元的监管上、边沿药品市场的监管上、根本医治药物的监管上,特殊要增强对根本药物供给、流畅、运用的监视反省,严厉落实对中标企业质量、效劳和才能的要求。防备一些涉药单元为降低本钱、扩展产能、抢占市场的进程中,在面对好处和平安的选择时,有能够无视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而带来的风险隐患。加大对重点种类、传递种类的监视抽验力度,严厉查处“一挂两超”(挂靠运营,超方法,超局限运营)、“三出租”(出租出借证照、单子和柜台),严峻袭击运营和运用假劣药械、不合法收购、包装、分装、批发、过票等违法行为,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

(三)到达任务目的。对峙“疏堵连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准则,经过药械市场专项管理完成“一个目的”(对峙以报酬本,保证药品平安,促进医药经济安康有序开展),推进“两个工程”(食物药品安心工程和标准化建立工程),明白“三个凸起”(即凸起乡村地域、提拔质量、技能监视),完成“四个打破”(在监视机制、法律程度、促进开展、行业形象上有新打破),确保“六个百分之百”(监视反省面达100%、违法违规运营(运用)行为查处率达100%、案件移送率达100%、了案率达100%、案件及格率达100%、责令矫正率达100%),斗硬“六个审核目标”(以出动法律人员数目、反省单元掩盖数目、责令限日矫正数目、案件查办了案数目、案件查处标值数目、监视抽验种类数目),逐渐树立“公道竞争、守法诚信、标准有序、平安调和”的药械市场情况,起劲完成“整治一片,宣传一片,标准一片,教育一片,进步一片”的目的。

三、践行六种理念,探究食物药品平安监管治本之策

(一)完美四项机制,标准法律行为。一是完美法律治理机制,坚持法律的标准性和一致性。严厉落实案件申报、大案要案奖励、假劣药械查处奖励、专项整治掩盖面奖励、案件质量审核评查等准则,接纳指点协调、挂牌督办、指定管辖和结合查办等办法,实在标准药品稽察法律任务;完美药械平安突发事情应急措置方法,对应急措置任务进行督查。二是完美日常反省机制,构建优越的市场次序。在强化放哨的根底上,以《药品运营质量治理标准》(GSP)、《市医疗器械质量治理方法》为统率,对峙以“八查八标准”为重点,增强乡村村社、社区、旅行景区的零售药店和底层医疗机构的日常反省,以告白药品、疫苗、医保目次种类等高风险药品为重点种类,多角度标准涉药单元运营运用行为,不时加强企业诚信自律认识和药学效劳程度。三是完美打假治劣机制,用力处理药品平安凸起问题。进一步健全联防、联动、联查任务机制,加强药品整治合力;以无证出产运营、制假售假等为重点,开展重点稽察、专项稽察、疾速稽察,集中力气查处一批影响广、案值大、严峻损害群众及企业正当权益的严重案件。四是完美内部制约机制,增强药监法律步队建立。经过集中培训、案件评审、座谈交流、按期报告请示等方法,加强法律人员的司法本质、营业本质和监视反省现场发现及处置问题的才能,改正和克制存在的问题和缺乏;持续开展开门评案、廉政教育、信息公开、内部督查等运动,进一步进步法律人员依法行政才能和自我约束才能。

市场治理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与使用不合格淡化海砂的案件和企业,重组与提升一批淡化海砂生产经营企业,进一步完善建设用砂监管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对淡化海砂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实现未经淡化或淡化不合格的海砂在我市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全面禁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同时,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培育发展机制砂企业,为我市3至5年后实现全面使用机制砂奠定基础。

二、整治重点

(一)生产经营环节

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全面清理一般性海砂直接经营和以运带销的堆场(单位),加快建立并全面实行淡化海砂专营制度,坚决依法取缔并严肃查处无证无照违规生产经营淡化海砂行为,着力规范淡化海砂市场生产经营秩序。集中开展淡化海砂生产企业经营许可复评工作,对原已取得经营许可的现有淡化海砂生产企业重新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检点:一是规划布局是否合理;二是淡水资源是否充足;三是水体环境容量是否保证:四是生产设备及工艺是否先进;五是质保体系是否健全;六是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其中,经营许可条件已缺失、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无法保证淡化海砂质量的,一律责令停业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能达标的,一律注销、吊销行政许可资格;经复评或复查合格的生产企业名单,由市级地材主管部门分批次向全社会重新公布。切实强化淡化海砂生产企业监管,严把产品质量“出厂关”,依法查处直接对外销售未经淡化或淡化不合格海砂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行政许可资格。

(二)建设用砂环节

建设工程使用淡化海砂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结构安全,各施工企业、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使用不合格淡化海砂的危害性,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淡化海砂质量规范标准,禁止将未经淡化或淡化不合格的海砂用于建设工程。

1.施工企业必须承诺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淡化海砂,不得采购无淡化海砂经营许可证单位生产的淡化海砂。在采购淡化海砂时,必须与销售单位签订供需合同,要求销售方出具淡化海砂经营许可证和所购每批次海砂的产品合格证,并将上述证明资料存档备查。同时,要将上述证明送报建设质监部门登记,并按规范规定的批次将进场的淡化海砂送检,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淡化海砂不得投入使用。

2.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必须公开承诺不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淡化海砂,不得采购无淡化海砂经营许可证单位生产的淡化海砂。在采购淡化海砂时,必须与销售单位签订供需合同,要求销售方出具淡化海砂经营许可证和所购每批次海砂的产品合格证,并将上述证明资料存档备查,同时报送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散装水泥办公室)登记。

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检测仪器设备,每天逐批(600吨为一批次)对进场淡化海砂进行检验,建立淡化海砂进场验收、检验制度并建立台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淡化海砂,应及时进行退货处理并做好相应的台账记录。

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必须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原材料尤其是淡化海砂等主要原材料进场验收、检测,混凝土(砂浆)的拌合、供货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信息必须纳入政府监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不得人为脱离监控系统进行生产。

3.建设(监理)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企业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淡化海砂,严格落实对建设工程使用淡化海砂的进场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范规定批次对工程使用的淡化海砂进行送检,并同时配合建设质监部门实施见证检测。监理单位必须对大型工程及重要结构部位使用的预拌混凝土供应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理,并对提供该项目预拌混凝土(砂浆)的企业生产所使用的淡化海砂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抽样送检,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送建设质监部门。

4.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按规定对送检的淡化海砂进行检测,准确及时的出具检测结果,并建立不合格台账,及时将不合格材料信息上报建设质监部门,将相关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的信息反馈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散装水泥办公室)。

三、组织领导机构及部门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决定成立市淡化海砂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部门职责分工

1.市建设局:负责承担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制订相关政府规章,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建筑、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企业等单位建设用砂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查处违规使用未经淡化或不合格淡化海砂等行为;查处违规使用无海砂淡化经营许可企业的淡化海砂产品的行为;查处工程建设单位、工程监理企业对建筑、市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查、监督淡化海砂使用的职责缺失行为;对违规企业的不良行为进行公示,列入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直至实施行政处罚;建立淡化海砂使用信息化监管平台等长效机制。

2.市经济发展局:负责推进砂石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机制砂产业。

3.市发展改革局:负责整治有关重点工程建设不规范用砂行为;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查处有关重点工程建设违规用砂行为;负责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统一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的技术监管;负责砂石市场淡化海砂等产品价格信息的采集,指导计价行为。

4.市财政局:负责落实专项整治工作经费。

5.市交通局:负责与协调整治查处公路、铁路、水路工程建设不规范用砂行为。

6.市水利局:负责整治查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不规范用砂行为,对未获得取水许可企业的违规取水行为进行整治规范。

7.市供电局:负责整治查处重点电力工程建设不规范用砂行为。

8.市工商分局:负责查处未经注册登记、无照经营淡化海砂的个人和企业;依法吊销已经自行停业连续半年以上且未参加年检的企业;规范企业工商登记黄砂种类或品名,及早限期取消一般性海砂经营,实行淡化海砂专营。

9.市质监局:负责淡化海砂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的企业。

10.市环保局:负责加强环保执法,对超标排放的砂石生产企业,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11.市国土资源局:配合海砂整治有关执法行动,做好机制砂石矿选址勘察和规划布局研究,加快推进机制砂产业发展。

12.市公安局:负责加强专项整治过程中违法抗法事件的处理,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13.市监察局:负责对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认真调查处理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违纪违规行为。

14.市法制办:负责对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指导和监督,负责审查有关地方性法规修订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

15.市委宣传部: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舆论宣传和相关报道。

16.市编委办:负责牵头研究执法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研究提出砂石管理机构建设及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和建议。

四、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调查发动阶段(月底前)

召开全市淡化海砂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适时统一各相关部门思想认识;深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各地淡化海砂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制订出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整治重点。

(二)第二阶段:整治规范阶段(月上旬一月底)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环节,全面组织开展全市淡化海砂市场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三)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月份)

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经验,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淡化海砂市场监管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争取制订出台相关政府规章,进一步完善我市建设用砂管理体制和机制。

市场治理范文篇3

通过开展集中半年时间的专项整治工作,使全区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生产、获取、提供、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泄密、窃密地理信息的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行为得到依法查处,各种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基本杜绝,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的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推动我区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开展宣传教育。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政府网站、报刊等形式,大力宣传地理信息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规定,大力开展测绘、保密等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曝光典型案件,为专项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专项检查。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和保管,以及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出版服务等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并组织开展自查整改,完善管理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依法处理。

(三)查处违法案件。一要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二要查处各种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以及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服务行为;三要查处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

(四)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联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水平。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全面动员部署专项整治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开展地理信息市场调查,摸清基本情况。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经营、服务的单位自查自纠,并将自查自纠和整改情况报区地理信息专项整治办公室。组织认真开展地理信息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涉及地理信息的各类违法案件。

(三)落实整改阶段。推广典型经验,通报典型案件,督促整改落实。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明确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加以整改。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树立依法测绘、依法经营、依法保密的意识。

(四)总结验收阶段。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迎接省、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和教训,完善监管制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我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区政府成立市区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办案机制,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协调和调度,及时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承担各自的职责,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本乡镇、街道整治工作方案,落实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保障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需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区国土资源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提出整体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市场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地理信息生产环节的整治工作,严格规范获取、提供、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行为,依法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和生产的单位。

2.区公安分局负责查处涉外非法测绘案件工作,重点查处境外组织或个人非法持有或窃取涉及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军事设施地理信息数据的违法案件。

3.区工商局负责地理信息产品传输环节的整治工作,提供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注册企业信息,重点查处未依法注册登记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擅自经营和销售地理信息产品的行为。

4.区新闻出版(版权)局负责地理信息出版环节的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未经审批出版地理信息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

5.区政府信息办负责配合做好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等环节的整治工作。

6.区保密局负责组织开展涉密地理信息保密检查,组织查处泄密、窃密案件,开展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场治理范文篇4

这次的迎国庆61周年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严抓工作落实:一是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组织召开了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二是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全县文化市场及公共娱乐场所的整治工作进行了协调和组织;三是由分管副县长亲自带队,晚上对各娱乐场所进行检查。

二、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根据整治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一是充分利用自身广电优势,连续多日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了解开展文化市场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整治行动进行了新闻跟踪报道;

二是制作了宣传单,组织人员发放到各出版物经营单位及印刷打字、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目的是让广大经营业主们能充分认识到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一是全县文化市场会议结束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公安、消防、工商、安监、文广、新闻出版、电视台等部门,联合对全县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出版物经营店、印刷厂(打字复印)等场所进行拉网式逐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治期间,共取缔无证“游商”经营户2家,书店3家,捣毁“黑吧”3家。砸烂收缴“”等工具18余台,收缴盗版光盘近千余盘、盗版书500余册。处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案1例。县电视台对这次整治行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二是对网吧市场开展了为期近3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安全通道关闭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发现一起,重罚一起。根据整治的统一部署,我们向网吧经营场所宣传了整治内容,让他们认清形势,了解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文化部门加强对网吧的日常监管,人员分片负责,责任落实到人。整治期间,局分管副局长多次带领稽查队员对网吧进行白天、晚上巡查。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出版物市场盗版物制销源头没有很好得到杜绝,经营出版物现象时有发生。

市场治理范文篇5

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为进一步规范燃气市场秩序。为全区人民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燃气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生产法》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强燃气市场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二、工作重点

科学规划,专项整治的范围是全区液化气经营企业、燃气器具销售市场。重点对非法经营站点进行清理整顿。合理布局,控制总量,减少站点,严格标准,搞好建设;明确安全责任,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系数,遏制和杜绝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安全隐患多、不符合规划、无资质证书和气瓶充装登记证的燃气企业坚决予以关停

一)搞好燃气市场的摸底排查、清理整顿。要通过摸底排查。对非法倒罐的商贩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加强对燃气器具的检测和准销管理,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无证安装维修燃气器具的行为,对没有进行气源适配性检测的燃气器具要清除出市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安全运行。

乡镇区域按原个乡镇设置

二)严格供应站点的规划建设。供应站点的设立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合理规划、选址城区供气站点布局原则上每至户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原则上设一个供气站点。燃气供应站点应当远离人口密集区,并必须达到以下标准:设有单独的办公室(值班室)和钢瓶储存间(分为空瓶间和实瓶间)钢瓶储存间的建筑面积不少于平方米,房屋高度不低于.米;配备防雷防静电设施,设有外开门和通风窗;安装防爆电器、燃气泄漏报警器、防盗门、防盗窗;四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米的实体围墙,并符合消防安全间距,配备灭火器材;张贴岗位操作规程、应急处置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和燃气用户安全换气用气须知,设有固定联系电话。

区建设、安监、质监、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组织验收

三)严格燃气供应资格的认定及手续办理。申请办理燃气供应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省燃气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燃气供应站建成后。验收合格后,由区建设局颁发燃气供应许可证。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四)切实加强燃气供应站点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推行服务承诺,从根本上解决非法经营、用户钢瓶过期使用、搀杂使假、短斤少两的问题。

并按规定进行统一编号,1经营管理。每个燃气供应站点应储备至少只以上的钢瓶。不允许使用无登记注册的钢瓶。供应站点的气源由具有经营资格的液化气站提供,充装时严格按标准充装,并做好登记工作。出站时必须加套塑料倒拉封口。

防止不合格或超期未检的钢瓶进入用户。对收回的钢瓶要严格检查后再进行充装液化气,2钢瓶管理。燃气企业要对进入储存间的液化气瓶进行不间断检查。否则不允许上市流通。钢瓶的所有权要逐步向燃气企业过渡,今后燃气用户原则上不再购买钢瓶,对现有燃气钢瓶可与供应企业协商托管,也可协商租用供应站点的钢瓶。各供应站点要严格钢瓶的使用管理,按照安全检测标准,定期搞好钢瓶的检测。同时,积极鼓励燃气企业和燃气用户参加燃气保险。

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管理、供气登记、气瓶发放;安全送气员负责气源采购和上门送气。燃气供应站点的工作人员,3持证上岗。各燃气供应站点应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送气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从事燃气经营工作。燃气供应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统一服装和形象标识,佩带“安全管理员”或“安全送气员”标志,并标明单位名称、姓名、编号、职务等。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月日结束,这次专项整治从月日开始。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建设、整顿规范阶段(月日至月日)

按照要求搞好供应站建设;1合理确定各供应站的选址和建设规模的基础上。

2整治领导小组组织各供应站工作人员参加相关技术岗位培训;

3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和服务承诺等制度建设。

二)考察验收、统一颁证阶段(月日至月日)

对符合规范要求的燃气供应站颁发相关证书。燃气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全区燃气供应站进行统一检查验收。

三)燃气器具市场整顿规范阶段(月日至月日)

召开经销单位负责人会议,1对全区燃气器具市场进行调查摸底。下发适配性检测通知;

做好报检工作;2填写申请表。

对检测合格的商品张贴准销标志,3对检测结果予以公布。对不合格的商品取缔出市场。

四)全面验收阶段(月日至月日)

1对非法站点经营取缔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2对供应站建设、服务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3对燃气器具市场整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4整治领导小组对燃气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综合验收。

四、工作要求

统一思想认识。开展燃气市场专项整治是确保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

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燃气专项整治活动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通过电视、报刊、广播、出动宣传车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燃气专项整治活动意义、目的要求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经营业户真正认识到专项整治的意义和好处,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觉自愿地参加和配合全区燃气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市场治理范文篇6

一、目标原则

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为目标,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治理城市旅游基础环境,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综合治理城市旅游基础环境

1.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以消除城市“牛皮癣”和整治城市卫生死角为重点,对乱贴乱画的非法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切实解决乱堆乱放垃圾及垃圾桶破损严重、污水漫溢、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责任单位:市建委、城管行政执法局、水务集团)

2.旅游消费场所综合治理。重点查处旅游购物商店、餐馆和个体摊贩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强拉强卖、价格欺诈、诱迫消费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和旅游购物商店私付导购费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责任单位:市工商局牵头,市公安局、物价局、旅游局、贸易办配合)

3.游客主要集散地及主要交通路口秩序整治。严厉打击在旅游码头、火车站、汽车站、港口客运站和机场等主要游客集散地争夺地盘、强拉游客、欺诈勒索等行为;严厉打击在主要交通路口强行拦截、纠缠外地车辆,胁迫外地游客食宿、旅游等行为。(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局、旅游局配合)

4.旅游营运车辆管理。坚决打击无合法营运资格车辆参与旅游客运业务的行为,严查“病”车运营、超载运营、超时运营等危及游客安全的行为。切实整治出租车、旅游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强行拉客、欺诈误导、非法导客及不文明用语等不规范服务行为。(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旅游局配合)

5.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安全整治。对索道、缆车等游乐设施及旅游车辆、游船等运载工具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应急机制建立情况、旅游星级饭店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为游客创造更加安全的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市公安局、质监局、安监局、交通局、旅游局、刘公岛管委)

(二)大力规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1.整顿和规范旅行社市场。重点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和非法转让、变相转让许可证,以及非法转让经营权的行为。严厉查处旅行社为游客提供虚假旅游信息及私设门市部等行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工商局配合)

2.清理整顿导游队伍。重点查处无导游资格及伪造或冒用他人导游证人员从事导游活动的行为。坚决查处导游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带团旅游以及导游过程中私拿回扣、索要小费和擅自变更旅游行程的行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3.依法规范出境旅游市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旅行社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出境游、边境游业务和组织公民到未经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旅游、私卖出境游发票、选择境外未经合法登记的旅行社作为接待社等行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公安局、工商局配合)

4.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切实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水平,积极开展细微化、亲情化、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规范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上旬)。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10月)。要按照整顿规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要突出整治重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公安、交通、卫生、旅游、物价、贸易、工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工商、旅游等部门要在旅游景区景点等游客集中场所公开24小时值班的投诉电话,畅通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游客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三)总结阶段(11月)。全面总结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治理范文篇7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酒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和保证,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迫切需要,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可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日益严重,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较普遍,食品市场、文化市场混乱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不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且造成社会道德水准下降,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酒类市场,受利益驱动,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的现象大量存在,群众怨声载道,不强加整治,难以安抚人心。

(一)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是保障广大消费者权益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市城乡消费两旺,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0.1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1%。特别是酒类市场,我市有1万余个家庭靠酒谋生,有3.5万余人以酒为业,有100余万人有饮酒嗜好,每年的酒类销售量约10万千升左右,销售额占全市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以上,是全国著名的酒类消费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市各类市场和酒类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在全国全省处以领先地位。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广大消费者利益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不够完善,市场还或多或少存在着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等问题,导致部分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严重影响了各类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酒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开展这次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市各类市场和酒类流通事业健康发展。

(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5.1∶48.8∶46.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重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法经营,清除假劣商品,对于稳定人心、营造安宁生活氛围意义重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全国范围内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令人震惊,假冒、仿冒名优产品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我市通过专项治理和持续打击,未出现过特别严重的问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同时,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4%,影响CPI上涨约4.26个百分点。这对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酒类商品是有着双面社会影响的商品,适量饮酒有利满足部分群众的生活喜好。过量饮酒则会诱发疾病甚至致死致伤。酒后犯罪,酒后驾车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未成年人饮酒现象相当普遍。这些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格酒类流通管理也是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

(三)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酒类流通管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一般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为70%,美国75.3%、日本68.1%。这一比例近年来都是比较稳定的。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同时,酒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高税率生活资料,是关系到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特殊消费商品,历来为党和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酒类产业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极具发展潜力和潜在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酒类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影响着我国酒类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酒类流通管理,不仅有利于酒类行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拉动经济健康运行。

二、明确目标,依法治理,多措并举整顿规范各类市场秩序

此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一项重大任务,更是从我市现实出发,维护广大酒类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实要求。本次整顿工作,要基本实现“三个一”的工作目标,即每一个县区都要建立健全酒类市场监管网络;每一位酒类经销商都要依法持证经营;每一瓶酒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要让消费者真正喝上“放心酒”、“安全酒”。

(一)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双打”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领导组机构不撤销,日常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要形成“双打”长效工作机制。这里还需强调三点:

一是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依法打击在生产、加工、定制、装配等环节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强化市场监督,加大巡查力度,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一经发现要及时收缴和查处。二是要突出重点区域,对城乡结合部等空档地带,假冒伪劣产品猖獗、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多发、反响强烈的地方,要排出名单,逐一整治。同时加大对各类产品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为重点内容,突出新闻出版、文化娱乐、高新技术、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严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专利违法行为,严肃查办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商标案件,严格整治和规范图书、音像制品、软件交易市场,打击互联网网上侵权。大力推行软件正版化工作,先从各级政府做起,逐步在全市予以推广。

(二)下大力气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健康有序、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1、保障供应。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商品市场供求变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率、及时率和报送率。对商务部确定的重点流通企业、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应急商品数据库、生猪畜禽定点屠宰等各监测系统的样本企业实行挂牌管理,对有条件的企业安装信息泵,提高样本企业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积极与商贸流通企业沟通,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为他们的购销创建商贸物流平台。发挥骨干企业作用,鼓励大型流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保障市场供应义务。同时,强化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影响正常供应的要及时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引起的物品短缺情况。

2、平抑物价。一是要引导好市场。加强市场供应的分析、预警,随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及价格变化,及时市场供求信息,对消费市场进行正面引导,同时要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市场运行正常有序,安全平稳。二要调控好市场。密切关注市场供应中如出现市场异常和价格波动,依据情况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处置,以缓减市场供应压力,保障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三是要指导好市场。要针对节日集中消费的特点,加强对市场供应宏观指导。及时商品供求信息,促进产销对接,指导企业增加适销对路商品,增加适当库存。同时要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努力营造一种商务和谐环境和节日喜庆气氛。四是要稳定市场。采取有力措施,保供压价。要疏通供应渠道,选择一批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社区商店作为应急调运和供应点,建立投放网络,以平抑物价。同时要严厉打击操纵价格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诚信建设。强化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和净化市场,引导居民安全放心消费。一是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实行归档管理。二是建立市场诚信信息共享制度,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市场诚信记录联网,真正使那些失信的市场主体寸步难行。三是要积极培育诚信服务市场。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市场诚信意识、引导企业重视失信防范机制等措施,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四是要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及时处置,使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失去便利。五是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4、品牌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质量工作的有关精神,提高品牌意识,加大推广品牌蔬菜特色农产品认证的力度,加快特色、绿色、无公害、原产地、有机蔬菜农产品的开发。各县要精选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建立品牌建设项目库,力争推出更多的中国畅销品牌和山西畅销品牌,提高我市品牌的知名度。重点要盯住京津沪渝等地区的餐桌,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品牌上海、天津、重庆推荐会,巩固山西品牌北京推荐会成果,争取把我市名优农产品率先打入直辖市市场。同时,进一步扶持工业、商贸、餐饮老字号品牌发展,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产品,扶持塑造一批新兴优秀品牌。

(三)深入开展酒类市场专项行动,确保全市人民喝上“放心酒”

1、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酒类商品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一定要在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重点抓好三个转变:由重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并重转变,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由分段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

规范酒类市场秩序是全市酒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大胆管理,严格管理,坚决查处各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市酒类管理部门和酒类行业协会要着力为酒类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培训、技术、信息服务。在查处案件、处理具体事务中要按程序、制度办事、努力便民利民。努力提高执法效率,加工商、质检、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共同做好酒类管理工作,以保证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根据《条例》规定,严格实行酒类商品生产、批发许可管理制度。对无证生产的酒类商品要依法查处,对无证从事酒类生产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对从事酒类批发和批零兼营的企业都要纳入批发许可范围进行管理。严格准入制度,对无证批发酒类商品或不具备条件的要依法取缔。严格执行新酒上市备案登记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规酒类流入市场。认真搞好酒类经营者(零售)备案登记工作,促进经营者自律,掌握经营信息,严格查处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的违法行为,保证“禁酒令”落到实处。进一步严格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严格推行酒品溯源制度,保证《随附单》制度有效实施。同时,要切实加强散装酒的管理,严厉打击“三无”酒品,禁止散装酒流动销售,禁止自兑酒上市销售,确保消费者饮酒安全。

3、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有效规范酒类市场秩序。酒类市场秩序整顿工作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治本之策,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完善执法体制,推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把整顿酒类市场秩序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追源头、查流向、端窝点、堵渠道等方法遏制假冒伪劣酒类流入市场。特别是重大节庆期间,要提前安排,重点检查,专项整治。对酒类消费集中的餐饮、酒吧等娱乐场所要加大监管力度,按溯源制度的要求,重点检查酒类商品的来源,对屡查屡犯且情节恶劣的要进行严厉惩处。

4、搞好服务、协调、指导,促进酒管事业持续发展。酒管事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加强管理、监督、服务,指导规范经营,帮助企业抓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品牌建设步伐,做好市场分析预测,构建营销网络,推进现代化流通发展;积极推进“放心酒”、“放心店”建设,引导酒类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和氛围。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公平竞争,提高地产酒品牌效应,构建良好的酒类流通、经营秩序,促进我市酒管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使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领导、提高认识,迅速掀起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新高潮

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和酒类市场整治工作,将此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县(区)长要亲自挂帅,吸收工商、公安、质监等职能部门,强化领导,提高认识,确定队伍,推出得力措施,全面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商务(经商)局要重心前移,主动承担本区当地市场整顿规范牵头抓总的职责,全力打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攻坚战,为县域经济腾飞筑牢基础。

(二)严格时限、严密部署,确保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本次专项整顿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从7月15日开始到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大家一定要按照市里确定的时间任务要求,抓好推进落实工作。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实际和特点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职责,明确目标,责任到人。要以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能为依据,加大对市场整治的力度,尽快从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的嚣张气焰,坚决遏制住市场混乱的势头。要把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作为整顿规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快从严查处。对危害大,影响恶劣,事实清楚的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对线索明确的大案要案,要追根求源,一查到底,坚决予以查处,决不手软;对违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大事化小,更不能包庇纵容,姑息养奸。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市场治理范文篇8

一、整治工作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以净化种子市场为目标,以规范种子企业经营行为为重点,以查办种子重点案件为突破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面整顿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促进种子质量提高,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整治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使许可企业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监管,无证照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得到清除,制售假劣种子和未审品种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包装标签、广告等依法得到规范,种子质量全面提高,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商和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监督抽查覆盖率达到75%以上,坑农害农案件和种子纠纷事件大幅度下降,种子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使种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整治内容

2012年我市种子市场整治内容重点开展“四查”专项治理工作。

一查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一些不法经营者为获得利益不择手段,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以此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销售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假种子;销售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劣种子,坑农害农。

二查经营、推广应当审(认)定而未经审(认)或审(认)定未通过品种的违法行为。

三查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游商游贩走村串户,以订单收购产品的名义销售散种子和来路不明的种子哄骗农民,这也是农民安全用种最大的隐患。

四查农作物种子包装标签、标识真实性、规范性。重点查处种子包装、标签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查包装、标签的真实性、规范性,避免标识不符、弄虚作假,张冠李戴,夸大品种特性、夸大产量及隐瞒品种抗逆性等行为。

四、重大活动安排

1、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互查活动。配合省农委开展“春风?50”行动,自2012年3月1日至4月20日,在全市开展50天春季种子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按照整治内容,各县、区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进行集中整治。并在“3?15”前后掀起全市农资打假活动的高潮,确保春耕期间全市农业生产安全。3月下旬,由市农委牵头组织各县区分组互相督查。第一组:区督查县;第二组:县督查县;第三组:县督查区;第四组:县督查县。具体督查方案另行制定。

2、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按照农业部和省农委部署,在3月下旬,继续组织开展2012年(第五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3、开展种子案件集中清理月活动。2012年5月、11月,各县、区农委集中清理种子案件,做好结案、归档工作,市农委将派督察组对各地种子案件审理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和案卷检查,对于未依法办理案件和错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4、开展种子质量抽查活动。

(1)在春夏播期间(3月1日-31日),对2007-2008年许可生产的棉花种子、常规水稻(重点在县、县)进行质量抽查。由县、区执法机构自己组织实施,抽查检测项目:净度、发芽率、水分、纯度和真实性。

(2)秋冬播期间(9月1日至30日),对2008年许可生产的小麦、油菜种子质量抽查,由县、区执法机构自己组织实施,抽查检测项目:净度、发芽率、水分、纯度。

5、开展秋季种子农资市场互查活动。配合省农委开展“金秋?40”行动,自2012年9月21日至10月30日,在全市开展40天秋季种子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按照整治内容,各县、区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进行集中整治;10月中旬,由市农委牵头组织各县区分组互相督查。第一组:区督查县;第二组:县督查县;第三组:县督查区;第四组:县督查县。具体督查方案另行制定。

6、开展种子市场整治工作总结活动。

(1)2012年4月20日前,各县、区将春季种子市场整治情况以文字形式报市农委生产科。

(2)2012年10月25日前,各县、区将秋季种子市场整治情况以文字形式报市农委生产科。

(3)2012年12月10日前,各县、区将全年种子市场整治情况以文字形式报市农委生产科。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种子是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源头,整顿和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是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各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好成绩。

(二)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规范种子市场秩序需要各有关部门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与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发挥合作优势,形成执法合力,加大对制售假劣种子的惩处力度。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于触犯刑律的案件,要及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各地查处的重大种子案件要及时上报省种子管理总站,通过媒体及时曝光。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担负起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的责任,层层制定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个人,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管领导要及时掌握情况,加强督促检查。要按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统一要求,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四)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种子案件。制定种子重大案件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性种子案件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和领导报告,建立联动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给农民及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市场治理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药品药材市场一系列的通知和部署,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依法严肃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完善市局、县(区)局、工商所(队)三级市场监管网络,做到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查处与规范相结合,建立确保药品药材市场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一)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

交易中心分局、谯城区局、开发区分局辖区是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区域。各自辖区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

(1)依法查处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药品药材及其种苗、饮片的违法违规行为。

(2)配合交通部门开展药品药材托运行业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3)加强香料市场的监督检查。

(4)加强药品药材市场的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广告违法行为。

(5)规范专业市场和专业市场以外“三园”、十九里、五马等香料和原药材市场经营秩序。积极与乡村、社区和市场开办者沟通,及时掌握辖区经营户数,加强市场巡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整治的工作方法和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要按照全面检查、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加以整治。

专项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10月20日起至10月25日)。

1、本单位召开动员大会;

2、向辖区经营户广泛宣传,督促其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3、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为专项整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10月25日起至11月15日)。

各单位按照职责要求,围绕工作目标,稳步开展整治工作。要集中查办一批案件,同时加强新闻报道。在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三)、总结阶段(11月15起至11月20)。

各单位要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案例材料,按要求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保证药品药材市场安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开展药品药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各县、区局,各直属、派出机构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成立相应领导组织,制定具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周密部署,实施责任追究。加强市场巡查,以查破案件为突破点,同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作用。对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市场治理范文篇10

关键词:证券市场;生态失衡;治理

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十五年的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证券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达1381家,证券市场境内外累计筹资总额达18156。8亿元①。但是,我国股市在大发展的同时,股票市场的功能发挥严重不足,市场长期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十五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和落后的股市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中国股市陷人了低效率的状态中。

现实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许多层次和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和偏离。本文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把中国证券市场比作一个生态系统——股市生态。现在出现的问题,说明中国股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生态失衡,证券市场生态的治理fgovernanceofecol0gYforsecuritymarket)已到了非进行不可的关键时刻。下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生态及其治理进行分析。

一、股市生态现状

周小川(2004)等采用“金融生态”的概念,论文来比喻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金融生态囊括了企业诚信、会计准则、法律制度、征信体系、地方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等内容。尽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生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制约金融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当前的金融生态还存在四方面的主要缺陷: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滞后、直接或间接的执法不力。

证券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生态也是“金融生态”的一个重要分系统。股市生态本身又包括许多分生态系统和“食物链”。这好比是一个大海,有浮游生物,有水草,有小鱼、大鱼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环境。在股市生态系统里,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生态”,散户

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关系的“投资者生态”等。比如,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关系就是自然界中大鱼和小鱼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非常简单。要使“大鱼”能够维持正常生存,就应该使“小鱼”保持足够多的数量,否则,“小鱼”被吃光,“大鱼”也无法生存。

美国股市生态和我国股市生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有丰富的“水草”——E市公司红利,“大鱼”不一定要靠吃“小鱼”来维持生命,而且可以直接吃丰富的“水草”。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分红多数也是圈钱的陷阱,股票分红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美国的股市生态的食物链比中国长而复杂,而我国股市生态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系统。

我国股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带来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在各个方面。

多年来,与证券市场深度下调如影随形的是,层出不穷的“股市黑幕”和花样翻新的“金融诡计”时时冲击着投资者孱弱的信心,证券市场生态环境已被逼向“严重失衡”的境地。

上市公司高管频繁出事是近年来资本市场上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硕士论文而作为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又严重地影响着整个金融环境。不完善的金融生态孕育了高管们违规的土壤,于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金融生态出现在众人的视野。

银广夏等案件又表明,在上市公司“造假流水线”的各个环节上,提供信息的金融中介——证券分析师、会计师、律师们都发生了道德风险行为。不光是公司治理出了问题,“公司治理的生态”(ecologyofcorporategovernance)也出了问题(李曙光.2002)。

股市低迷、道德滑坡、信用危机等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快速发展也极其不协调,并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强大因素。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元。

如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导致自然灾害一样,股市生态破坏以后,股灾的频率必然增加。现在,由于生物多样性的被破坏,我国股市已经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我国股市在2000年以前的10年间,发生过一次“危机”时刻和两次“紧张”时刻。但我国股市在2000年以后的几年间,已发生过两次“危机”时刻和两次“紧张”时刻。比较而言,我国股市危机的发生频率有了明显提高,股市危机的发生激烈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严重威胁:一是粗放式、掠夺式股市发展模式造成股市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正严重威胁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二是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供机制正遭致不断破坏与削弱,同样已严重威胁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

二、股市生态失衡成因

中国股市生态出现严重失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原因,有文化原因,也有社会背景等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股市的生存危机是一种复合危机,是由多种因素组合并且具有多重影响的深层制度危机。正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股市的基本制度缺陷在长时期中被忽视、被容忍、被放纵,使得市场中的消极因素日益累积、相互交织,积极因素不断削弱、相互掣肘,以至于最终演化为危及股市根基的全面生存危机。中国股市已经成了没有自身供求关系、没有价格决定基础、没有内在选择空间的混乱与无序的市场。

其次,我国信用制度十分薄弱。当前,中国人均受教育的程度、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信誉和风气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

信用制度为股市制度之本,一个没有任何信用的股市就正如吴敬链先生所说的连都不如。但是,虚假报表、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合同欺诈、假冒伪劣、地方保护等恶劣行为不时动摇着信用的基石。中国证券管理层在一系列基本制度创新上,错失机遇,在套牢了整个市场的同时也套牢了自己;上市公司的造假、银行的连环担保、政府官员的寻租、证券公司挥霍挪用保证金等等的全行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市场的信用基础已经丧失殆尽。这些负面因素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国股市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与心态环境——都出现了自股市产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信用的缺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市场存在与发展的信心,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我国证券市场连年走低,固然与股权分置等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迟迟未能妥善解决息息相关,但市场违法违规盛行而投资者保护公信力孱弱显然也是重要原因。大量事实表明,在公司治理失灵、法律失灵、监管失灵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优质上市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外流,更加重了这层隐陇。在此情况下,如果相关惩戒措施未能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保护,以使其能够“与强共舞”,强势主体也因未受到足够的约束而拒绝与弱势群体和平共处,则中小投资者这些“小物种”将因受不到保护而黯然离场,其“生态灭绝”也会使基金、券商等机构这些“大物种”因缺乏“游戏玩伴”而孤独致死。

此外,我国股市的生态危机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方面的某些固有矛盾,在民主法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中被放大、激化;二是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根据后发国家的发展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国家普遍都会遇到因为转型而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达1703美元①。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1000—3000美元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化时期、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从收入差距来看,基尼系数上升到O.4,就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标准,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确有不少国家基尼系数超过0.4

①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以后就进入了一个社会不稳定期,甚至发生大的社会动荡。

许小年有关中国股市制度建设“金字塔”的观点,与股市生态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中国股市缺乏资本文化、法律、监管、公司治理机制——四层制度体系的支持,这个体系应当是一个“正金字塔”;中国的现状恰是一个“倒金字塔”型制度结构,这样的资本市场无法发挥应有功能,而且其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是资本文化,包括股权文化和债权文化,具体表现为社会意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等对资本市场的支持,这是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全社会都接受的和谐的资本文化基础上,需要一套完善、有效、独立的法律体系;“金字塔”自下而上的第三个层次,是完善、有效、独立的监管体系;监管体系之上,位于制度体系最上端的,是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最直接的制度安排,它的有效性依赖于其他三项制度基础的坚实程度。在现实经济中,如果资本文化的意识薄弱,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因此,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在许小年看来,这是一个倒置“金字塔”型的制度结构,而中国资本市场正是在这样一个制度环境中运行。结果是上面的市场规模越大、公司越多,倒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的资本市场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而且其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

三、股市生态治理

由于中国股市的生态危机是一种复合危机,股市生态的治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远见、需要决心、需要措施、需要执行。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一个和谐的证券市场,改变过去政府及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常态,建立起一种彼此共生共荣的环境,追求共同的利益,即以法制为依归,构建各个利益主体都能得到均衡、和谐保护和发展的证券市场生态环境。

对证券市场的功能也要有正确认识。职称论文《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2004年2月2日颁布)提出,证券市场要“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所有这些功能都在实体经济中。一句话,股市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股市不能自我循环、自成体系。股市发展得怎么样,光看指数、交易量、开户数是不行的,最终要看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中长期资本的形成,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中的资源优化配置,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中的结构调整,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只有大家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资本市场才可能健康地成长。

同时,要使股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观,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必须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巩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虽然解决股权分置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切实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改善公司盈利状况。这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三,积极推进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

第四,科学发展机构投资者;

第五,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其中,调整股市结构、改善公司盈利状况、强化政府监管,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健全中

国股市的必由之路,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够使中国股市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波涛.谁来为低迷股市提供流动力[J].证券市场周刊,2004(12)

[2]邓妍.中国股市制度结构本末倒置[J].财经时报2004(3)

[3]杜亮.许小年:我从来都没主张过激进改革[J].中国企业家,2004(4)

[4]李曙光.公司治理的生态危机[J].财经,2002年(16)

[5]刘松.低效率股市投资理论及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刘永刚.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欲根治金融“原罪”[J].中国经济周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