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培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4:07:33

市场培育

市场培育范文篇1

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我县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新形象,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足府发〔**〕56号)、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培育五大市场发展大商贸的会议纪要》(足府办纪〔2003〕22号)有关规定,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确定的县八大重点市场培育期通知如下:

一、大足商城、宏声广场、龙水五金旅游城、宝顶都康旅游文化广场的市场培育期到2007年底止;龙水西部金属交易城、大足商贸中心、龙水金都广场、龙水建材综合市场的市场培育期到2008年底止。

二、县八大重点市场在市场培育期内享受的优惠政策按足府发〔**〕56号、足府办纪〔2003〕22号有关规定执行。

市场培育范文篇2

面对大众的疑惑,当代艺术冷静的思考是必要的:当代艺术面对公众、大众媒体究竟呈现了什么?是精心设计的视觉盛宴?还是炒作的悬疑迷案?几个拷问之后会发现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模糊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本土市场的培育。

一、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障碍”1.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和时间,注定了“解读障碍”的事实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建国后,中国在艺术教育和公众教育方面,限定了学院派的教学模式,苏联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种特定的“西方”风格主导中国现代艺术达三十年之久,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时期被禁止的各种西方美术和美术理论通过翻译和展览被介绍到国内来,短短三十年,我们走过西方美术一个世纪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公众刚刚能接受梵高、塞尚、毕加索。艺术家却已经宣布“绘画已经死亡”。无论是架上绘画的顽世现实主义、“”的超语言也好,当代艺术的更多的行为、装置、带给公众更多的是愕然和震惊。公众在“这也叫艺术”中拷问当代的艺术教育和公众教育。而艺术教育者对当代艺术的失语,更是孤立了“当代艺术”。

2.当代艺术的“解读困难”,是与当代艺术自身的艺术形态表达方式分不开的“当代艺术”这个名词在国内具有强烈的前卫意味,常指对传统或正统美术机构、系统和形式进行挑战的各种美术实验。在过去十至十五年中,这些实验绝大部分集中在三个方面:作品内容、美术媒介和展览渠道。”当代艺术在内容上的对废墟和伤痕的迷恋、尤其是艺术家“另类”的血腥、暴力的自虐的行为方式,曾经政治符号的非政治化阐释,也让公众遍生疑窦:这也是艺术?大众媒体在面对当代前卫艺术时,几乎都是失语的。尽管有部分大众媒体曾报道过当代前卫艺术,但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用一种猎奇、窥淫癖似的目光去打量前卫艺术。在它们的报道中,当代前卫艺术总与色情、暴力、自虐有关。在大众媒体的轰炸下,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的偏颇和背离就可想而知了。对传统艺术媒介的颠覆是当代艺术的主题。“一个简单有效的使作品‘当代’的方法是颠覆现存的美术类别和媒介与材料”[1],颠覆的对象可以是绘画、可以是雕塑,可以是任何一种媒介与材料,比如通过绘画来制造奇异的空间效果或体验。这种“颠覆”的结果对公众来说更是茫然:“人们在艺术作品前,得到的不是视觉的享受,而是对行为的思考”[1]。在对待艺术问题上,公众期望得到的恰恰仅仅是视觉的享受而已,一旦视觉享受变成了哲学思考以及其他什么,公众只能选择逃离和漠视。当代艺术在形式表达上更重视展览场地对观者的心理影响。在展览场地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商业空间、画廊、美术馆等等。在展览中,公众的“无所适从”的反应又被当做“观众预期”参与了作品的表达。这是很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公众的参与,另一方面又不期待公众的“解读”。

3.公众对西方后现代文化的解读障碍,影响了对当代艺术的认知西方后现代主义使精英和大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处于共时、并存、互动的历史境遇之中。从“85艺术新潮”开始,中国的实验艺术就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分支,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艺术家活跃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哈尔马斯的“交流理性”概念中说:现代主义艺术“虚假”地与生活“交流”,证明了单单从艺术上突破一个缺口是不可能的,必须从整体上加强文化的三个方面,即科学、道德、艺术三者间自然的“交流”,才能解决当代西方现代文化的困境[2],这种“社会的交流”,是对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强调。了解西方后现代文化,才能从精神的层面解读“当代艺术”。

4.当代艺术家的自身形象与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由于当代艺术没有真正达到在知识、道德精神和语言创造上,高出社会其他行业优秀群体的精神水准,但收入风险和劳动投入却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而从业人员的增多,平均学术水准下降,以及行业的商业化取向,必定也会降低社会对当代艺术的评价。”[3]在此意义上说,是艺术家的自身形象与素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隔阂”。进而,影响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

二、当代艺术与公众对话的“契机”

1.当代艺术发展方向和自身特点期待公众的解读“当代艺术”可以孤立于社会形态之外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当代艺术是基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对传统价值的回归和对历史的回归,比以往任何一个形式与流派更需要公众的呼与应。“先锋派的极端主义的结束,部分地回归传统,强调与公众交流的核心作用”(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的语言》)。我们必须看到:当代艺术创作的空间开放性和媒介互动性,在观念的形式表达上正在实现所谓的理论的转向:(1)艺术史的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精英艺术”和“高雅艺术”,而逐渐扩展到“大众艺术”和“通俗文化图像”;(2)艺术史的研究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西方艺术,而是扩展到亚、非、拉美等世界范围的艺术图像上;(3)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选择和吸收了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体系,如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社会学、心理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理论等[4]。其中“大众艺术”和“通俗文化图像”是基于对公众意识研究基础上。无疑“当代艺术的前卫”不同于现代主义和后期现代主义中的“精英的前卫”,是对“精英”话语权诘问。在此意义上说,当代艺术更期待公众的互动与认知。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一种艺术形式如此地接近公众,在商业空间里、在很多非公共空间里、街道上、甚至在拆迁的废墟里———没有任何的艺术像当代艺术这样近距离地触手可及。

2.艺术公众教育在逐步适应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完成对“当代艺术”的解读,还需要从公众教育的基础做起。在西方,更多的人和机构致力于艺术的公众教育,而不是在所谓的艺术市场上“推波助澜”,“最基本的东西是停止讲市场在做什么,而是要谈这个作品是关于什么”[5],这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培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们看到更多的美术馆在公众教育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例如中国美术馆在拓展方向的多元化改进;上海美术馆长期致力于公众教育的推广;广州美术馆对当代艺术展览与收藏方面的工作。还有更多私人美术馆的建立和艺术品商人在当代美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都是应该成为当代艺术走进大众视野的契机。

市场培育范文篇3

一、工作目标

由县市场管理委员会接管龙水五金旅游城的相关事宜,在2—3年内完成龙水五金市场的资产整合,不断提升市场管理、发展环境、治安保障等水平,在又好又快发展中推动龙水“西部五金之都”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县市场管理委员会做好太和集团退出五金旅游城管理的协调工作,并与太和集团签定五金旅游城管理权移交市场管理委员会的协议。同时做好与五金旅游城业主委员会的沟通工作,并取得认可。

(二)县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管理机构,负责五金旅游城的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经营秩序等工作。

(三)解决制约五金市场发展的问题。一是规范市场内的经营秩序,重点是解决好市场内的清洁卫生、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树立良好市场形象。二是解决好市场内经营户电费、水费高的问题,所有经营户真正实现一户一表。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建立强有力的保安队伍,负责市场内的治安管理,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四是要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加快五金市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科学制定五金市场税费征收办法,并在三年内保持税费征收政策相对稳定,给市场提供发展空间。

(四)建立招商工作机构,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五金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企业在五金市场设立总经销、总。并将龙水五金市场的招商工作纳入全县招商任务考核。

(五)做好第二届中国龙水五金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力争第二届中国龙水五金博览会于**年下半年适时举办。

(六)研究和协商与老五金市场的资产整合,实现龙水五金市场的统一管理。

(七)推进现代商业业态在龙水五金市场的运用。以做大做强为目标,鼓励市场经营户由个体经营、家庭式经营向公司制形式转化,大力发展总经销、总,建立现代贸易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引进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推进经营手段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三、保障措施

市场培育范文篇4

尽管如此,中国保险业的供给水平和社会客观需要仍有一定的距离,市场仍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供求结构性矛盾,一般意义上的再保险市场尚未见雏型;行业的市场化深度远远不够,国内的保险人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观念上,对于如何应对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后所带来的残酷竞争普遍准备不足。虽然中国实行了较严格的产业约束政策,但因市场保护所应带来的收益效应并未能在保险业的经营成果中显现出来,不要说按国际上通用的行业效率考评方法,即使按国内的现行财务制度来评定,中国保险业现在是否可维持一定的收益仍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经营管理上的原因,还有监管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不外乎是由于市场发育不足及市场化深度较低导致了保险业的低效率的增长。

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着的种种不足,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在保险供给上,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上的矛盾,这其中涉及到保险业自身的供给能力、保险的供给价格、保险的服务水准、产业的约束程度、潜在保险需求人群收入水平、社会安全网的覆盖范围及保险水准等等方面。保险供给能力是指保险业可主动向社会提供的接受和承载保险风险的容量及满足社会不断增添的新保险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中国的保险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保险发展却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即使是1980年后恢复的保险业也依然延用了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保险险种设置有限,保险费率结构简陋,保险保障范围不宽,保险管理高度集中,保险发展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卖方市场”状态,加之保险公司本身的专业技术条件限制及欠缺创新能力,因而必然会对保险供给直接产生影响。时至今日,在西方一些保险市场已流行颇长时间的一些保险产品,在中国还被当作新险种来看待,在一些工业化国家中常见的保险作法,在中国要靠行政的力量在供需两方面来推动才可达成保险行为的建立,责任保险领域也存在诸多空白。由此可窥见中国保险供给不足之一斑。

保险供给价格则是保险人向保险购买人提供保险保障的对价条件,具体表现为保险费率的标准高低。保险费率中包含着两个方面构成因素,一是保险人依据大数法则原理计算出来的用以赔偿给付某一类风险损失的责任准备部分,一是维持保险人经营所需的行政费用及一定水准的利润。客观地讲,中国的保险费率虽因险种的不同各有高低,但就财产保险而言,其保险费率水平依然是较高的,而且导致保险费率较高的原因并不在于用以赔偿给付的那部分费率因素订得过高,而主要是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之下,保险公司的行政费用因素占用过大。中国的保险公司的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之高在全球保险公司中都是不多见的,人均消耗费用在国内第三产业中也属较高的水准。过高的费用支出必然会使保险服务价格居高不下;而那些确有保险需求、但又不得不为自己的日常生计精打细算的潜在保险购买人,面对着那一幢幢豪华的保险大厦,面对着那些收入远高于自己的保险从业人员,面对着以收入的相当部分才可换得的保险服务标准不可能不望而却步,有时更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些也势必会使保险的供给能力被相对削弱。

保险的服务水准则是指保险公司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效率。在这方面,国内的保险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体现保险业核心功能的赔偿给付处理方面,多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是拖沓,二是理赔处理常缺乏理据。毋庸赘言,这也必然对保险供给带来极不利的影响。产业约束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进入市场的主体条件要求,二是指对已进入市场的主体经营行为限制程度。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中国既对进入保险市场的主体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又对保险人的经营行为有机械的约束。应当承认,在一个市场的发育初期,实行一定的产业约束政策,是保证这一产业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实行产业约束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市场主体的有限度出现,同时也会因市场保护使已进入市场的主体表现为经营活力不足。不言而喻,这些都将对保险供给带来直接的影响。

作为一个使“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社会协助行为变为商业化行为的保险部门,其供给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会受到社会收入水平的影响。中国GDP在1998年虽然居世界第七位,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按人均计算,中国只能居中低收入国家之列,人均730美元的GDP只相当于日本的156%、美国的23%,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300美元以上)的279%,相对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不可能带来较旺盛的保险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1998年中国在保险密度一直在全球排名第78位的答案,从而也可以从另一侧面发现保险供给拉动力不足的原因所在。同时,又因过去多年实行的社会福利体制给相当一部分人群所造成的依赖心理并未从根本上清除,加之不同社会成员间可得到的社会保障各有不同,因此也必然对保险供给产生结构性的影响。此外,因中国的再保险市场发育与直接保险市场极不匹配,国内保险公司的风险承载容量有限,某些高技术风险再保险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保险公司的供给能力。

而从直接反映保险公司效率的保险经营成果方面看,中国保险业的经营效率也是差强人意的。1999年,在未按国际惯例提取IBNP(发生但未报告索赔)的情况下,虽然国内保险公司在财产经营方面比上年盈利有所增加,但这样的盈利水准,无论是从保险公司的总资本规模衡量,还是与整个市场的业务规模比较都是极不相称的;如果把寿险业务的巨额实际亏损与之相抵,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保险业全年的经营结果是令人难以确信的行业性亏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经营状况,也是因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首先,国内的保险公司都先后重复着同样的一种经营模式:以市场规模大小论英雄。在这样的经营主导思想之下,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以拼成本换规模的业务发展模式,竭力在降低保险费率、提高中间人佣金方面不惜血本展开原始性的争夺,这样的恶性竞争会给保险业的经营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保险公司的边际利润下降也就不是什么匪夷所思之事了。其次,保险公司按规模比例提取费用的管理办法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忽视承保质量,为更多的提取、使用费用而不讲条件地接受一些不应接受的风险,保险公司总、分公司之间形成了一种准关系。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造成了费用支出非合理的日趋增大,一方面则因承保质量的下降而造成了承保利润的日益下滑。第三,企业资产的大量非经济性配置及管理、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属性的责任而造成的损失、因再保险技术的欠缺而使风险处理失当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吞噬了保险经营应当生成的利润。这样的事例在内地保险市场上是屡见不鲜的。第四,在市场缺乏硬约束预算的条件下,因保险监督不可能丝毫不差的坚持监管标准,包括坚持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要求,效率低下的失败者不能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这也就等于在另一方面保护怂恿了效率低下者。无疑,这对于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率提高是无任何积极意义的。长此以往,保险人的行为准则必然会被扭曲,长期保持保险业的盈利能力也将会变得难上加难。

上述种种,涉及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保险人市场行为、保险监管力度等等。要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并确实能达致提高中国保险业运行效率之目的,关键在于大力加快保险的市场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改善保险监管方式,调整保险监管目标,促进国内保险市场同国际保险市场的接轨,让市场真正成为汰弱留强的“生死场”;通过保险经营方式的彻底改变,实现中国保险业的有效率增长。

完善市场体系、培育有效率的市场主体、推动积极的市场竞争,这是当前增大中国保险市场化深度应考虑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首先政府要在加速市场培育方面作出更多的考虑,包括: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保险经营、监管的法律,为保险市场的快速发育和完善奠定法律基础。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对相关市场的影响,当前在中国保险法律建设方面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应斟酌作出修订:(1)保险业务种类的划分。中国的《保险法》目前把保险业务分为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严格地讲,这样的法律划分无论对保险的经营还是对保险责任的核定都存在欠科学合理之处,并会带来监管上的困难。按现行法律规定,凡以人的身体、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均属人身保险范畴,其余的为财产保险。但在所谓人身保险范畴内,有对意外事件引发保险事故承担责任的人身意外保险,有对人身疾病予以补偿的医疗保险,这些都是短期的、对意外事件提供保障、非返还性的、具有资源消耗特点的保险;而同时人身保险又包括那些保险期较长、且保险满期须返还、约定的保险事件具意料性、具资源储积性的各类人寿保险。这两类不同的保险对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有根本不同的要求,在资产的占用和配置上也须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国外,也罕有把这两类业务划入同一范畴保险来经营和监管的。按这样的法律划分,会使人身保险经营中出现责任计提不准、资产配置无法形成长远考虑等问题;而对那些原本在国外经营寿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商,如果它们以分公司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业务范围会超过其在国外的经营范围,因此会造成其核算上的困难。为适应市场发育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现在有必要考虑从法律上改变保险业务的划分方法,要么是按寿险、非寿险划分,要么是按一般业务和长期业务划分,以使中国的保险业经营更符合国际标准。(2)进一步严格保险公司的偿还能力监管标准。因在保险责任准备计提方面存在着技术上的差距,所以责任计提不足应是目前中国保险业经营存在的一大隐忧。为减少后患,应在法律上按险种具体化保险责任计提要求和标准,并增添监管机构的干预权力,矫正保险人只顾市场份额、不理偿付能力的不良行为,以切实保障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3)严格保险经营者的专业资格标准,以促进中国保险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形成。现行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资格要求,强调一般条件较多,强调专业经验不足,这样的法律要求不利于中国保险企业家的培养,也不利于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在法律上对保险经营者提出更高的专业经验要求。(4)放宽对保险投资主体的条件限制,允许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市场。保险业不同于银行,说到底是一个履行社会互助职能的专业部门,所以不能对其投资主体按对投资于国家经济命脉部门的投资主体采用相同的条件要求,包括应允许那些拥有广泛的客户网络的机构,如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等进入市场,以增强这些部门的综合服务功能,实际上这也是更大范围开放的一种需要;同时也应允许一些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市场,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让那些具私人资本性质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公司的原因所在。对那些因此可能出现的资产互相占用的问题,通过严格保险监管要求完全可以避免。这方面,国外很多现行的法规都可以借鉴。(5)放宽对保险公司市场性行为的限制,增强中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中国的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不仅仅会带来主体的增加,同时更会导致市场的日益深化。为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监管机构在费率、手续方面,要给各保险公司更大的经营空间,让它们自己去寻找把握经营成本和经营目标间的平衡点;对产品创新、经营技术的创新则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以促进中国的保险业经营尽快缩小与国际上同业的差距。(6)统一税赋,为各类保险主体的竞争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现在是外资保险公司的税赋较低,中资保险公司的税赋较重,如外资保险公司所得税为15%,中资保险公司为33%,显而易见,这样的税赋条件不利于增强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各类资本属性的保险公司公平地开展竞争,这应成为大的开放格局之下的国家应考虑调整的问题。

(二)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让再保险在保险经营中充分发挥平衡风险的机制效用,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风险处理技术水准。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分散所承接风险的基本工具,运用得当又可成为保险公司获利的重要渠道。不能恰当有效运用再保险的保险人不能算是健全的保险人,这样的保险人的业务经营也不可能是稳健的保险经营。然而,这些都是以再保险市场的充分发育为条件的。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跛足前行,再保险发展严重滞后,迄今为止,国内也只有一家再保险公司扮演着全国保险市场风险转移的承接人角色,各保险公司再保险处理高度集中,相互之间不习惯再保险往来,外币业务主要靠国外再保险商提供支持。这样的局面一天不改变,中国的保险人就一天不可能在市场上完全站立起来,就不是发育健全的市场主体。为此,国家应积极促进再保险市场的建立,鼓励向再保险市场的投资,规范保险公司的再保险行为,以保证直接保险业务的稳定发展和保险业的有效率增长。

(三)保险监管机构要向市场培育者、推动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靠拢。保险监管者、保险经营者各有各的社会分工,各有各的市场角色定位,前者只能以法律、政策对后者的经营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却不能越俎代疱。独立的保险监管机构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现在需积极向市场培育者、推动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靠拢,逐步实现从传统监管方式向现代监管方式、从保险人经营行为与偿付能力并重监管向侧重于偿付能力监管的转变、从依靠自身力量监管到依靠自身力量和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并举监管的转变,以确保监管到位。

市场培育范文篇5

根据《株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在通用航空市场培育期,株洲通用航空产业的市场定位是立足长株潭,将五里墩通用机场作为一个功能性城市机场,服务于长株潭城市群,并依托株洲和周边的资源,开展航空旅游、应急救援、飞行体验、飞行培训、公务飞行、农林作业等业务,使通用航空飞行尽快发展成为常态化。基于株洲市的区位和经济环境,通过对国际、国内以及株洲通航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的研究与总结,从通用航空全产业链角度,运用E-I矩阵模型选择出适合在通用航空市场培育期间发展的13个具体业务类型(如表1所示)。

2株洲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分析

2.1通用航空制造市场分析。2.1.1整机市场需求分析。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通用飞机的制造。株洲市雄厚的工业基础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提供了保障。通用飞机市场潜力巨大,据通用航空专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需要各类通航飞机10260架,其中私人飞机、公务机及培训等需求增长较快,尤其是私人及公务市场需求可能有爆发性增长。2.1.2发动机和零部件制造需求分析一般来讲,通用飞机各主要部分成本占比:整机组装占比32%,发动机制造占比34%,结构与系统占比25%,其余零部件占比9%。根据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整机组装市场容量到2020年约为400~500亿元,航空发动机市场容量到2020年约为500~600亿元,零部件市场容量到2020年约为100~200亿元。2.2通用航空运营市场分析。2.2.1航空旅游需求分析。长株潭地区是湖南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该地区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尤其是长沙的岳麓山景区和橘子洲头景区,株洲的炎帝陵景区和神农谷景区,湘潭韶山的红色旅游等,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株洲市旅游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根据株洲市旅游局统计,201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93.4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4557.4万人次。据有关专业机构调查,在传统的旅游人群中,有1%左右的人认可和接受航空旅游的方式。依此计算,株洲市每年的航空旅游人次在45万次左右。这给株洲市的航空旅游项目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按照平均每人航空旅游消费为1000元计算,株洲市航空旅游项目平均年产值将达到近45000万元,税前利润20000万元。2.2.2航空救援需求分析。株洲通用航空提供的应急救援服务主要包括空中紧急医疗救护、空中消防救援等。1)紧急医疗救护需求分析。(1)交通事故有关的紧急医疗救护需求分析。直升机医疗救援可针对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2016年,长株潭地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8起,如果全年交通事故中的60%能得到直升机救援,则长株潭地区需要直升机飞行大约256架次。如果直升机架次需求按每年以12%的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长株潭地区全年大约需要利用直升机开展交通事故医疗救护飞行402架次。(2)急危重症有关的空中医疗救援需求分析。直升机医疗救援还可针对突发心肌梗赛、脑溢血等多种急性疾病且距离医院较远情况。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直升机空中医疗救援,可以提高25%的生还率。在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医疗救援上,直升机拥有快速、高校、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的优势。据调查显示,长株潭地区现有三级甲等医院32所左右,对空中医疗救援的需求很大。2)航空消防救援需求分析。经火灾统计管理系统统计,截至2017年9月8日,株洲全市共发生火灾369起,死亡2人,直接财产损失841.88万元。随着城市的发展,株洲市的超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对消防救援的要求也会愈加迫切。空中消防支援服务队对株洲市的城市发展来说将显得越来越重要。3)自然灾害有关的空中救援需求分析。株洲市及周边地区主要受到地面沉降、地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株洲市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6次自然灾害,共有10个县市区98个乡镇受灾,造成75772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54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788万元。通用航空可以在众多的灾害发生时起到巡查、灾情预警、灾情监控、救援、医疗救护等作用。2.2.3农林航空需求分析。农林飞机作业效率高、灵活、经济效益好,代表着未来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农林飞机作业主要用于大面积农作物施药除草、防治病虫害、扑灭飞蝗、人工降水、飞播造林、护林防火等方面。众所周知,湖南是产粮大省,也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省,森林资源丰富,对农林航空作业需求量大。如果按飞行小时计算,据预测,到2020年,中南地区的农林作业小时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0小时/年。2.3通用航空服务市场需求分析。2.3.1FBO(固定运营基地)需求分析。长株潭地区经济总量占湖南省42%以上,根据2016胡润财富报告,亿万富豪湖南省有1192人,占全国1.34%,而这些富豪中70%左右都居住在长株潭地区。按照胡润财富报告的调查数据,15%的亿万富翁未来有购买私人飞机的计划,按此推算,长株潭地区将有120多架私人飞机和公务机的托管和停靠需求。FBO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飞机停靠、起降、加油等,这些费用每年将占到飞机总采购价的8%左右,飞机价格按一般私人飞机平均300万元人民币,公务机平均1亿元人民币计算,每年FBO总收入预计达到3亿元人民币以上,税前利润2.4亿元人民币。2.3.2MRO(飞机维修基地)需求分析。2015年我国航空维修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市场容量达到348.18亿元,根据预测,预计2017年航空维修行业的产值将达到450亿元左右,航空维修需求大幅上升。基于长株潭地区将有120架的私人飞机和公务机基础,未来年平均收入6亿元,税前利润3亿元。2.3.3通用航空飞行培训市场需求分析。1)职业飞行员培训市场需求分析。根据2015年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大会公布数据预测,2020年我国飞行培训市场需求量总的缺口将达到35000人左右,以每人培训费70万元人民币计算,培训市场将达到245亿元,再加上飞行员复训的需求,潜在产值高达300亿元。如果株洲按照全国市场15%的占有率进行测算,到2020年,株洲职业飞行员培训市场潜在产值将近45亿元,税前利润将达20亿元。2)私人飞行培训市场需求分析。据2016胡润财富统计,长株潭地区亿万富豪有834人,其中有15%的人有购买私人飞机的计划。以这些购机的人计算,未来将有125人的私人驾照培训市场,以每人25万元人民币计算,未来有着3125万以上的私照培训市场。

3株洲通用航空市场培育对策

3.1政府引导,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在通用航空市场培育过程中,一方面,针对搜救、消防、紧急医疗救护、抢险救灾等综合应急救援服务项目,以及农、林航空、环境保护、资源勘测等社会公益类通航飞行项目,株洲市政府要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制定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例如在农业航空方面,将购置农业航空飞机列入农业机具补贴范畴,设立农业航空补贴;林业航空方面,由政府部门出资购置航空护林飞机。另一方面,株洲市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各类资金支持,推动省市合作筹建航空事业发展投资基金项目,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通用航空业,从而加大对医疗救护、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公益性通航公共服务的经费保障力度,为通用航空市场培育营造良好的环境。3.2重点支持整机装配、零部件制造,打开通用航空制造市场。一方面,在重点支持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轻型运动型飞机、湖南罗特威直升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罗特威直升机生产,以及湖南翔为科技有限公司的小蜜蜂直升机制造的同时,积极引进更多的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商,并注重国际合作,选择有技术优势、适合于中国的机型,形成从运动飞行器、轻型运动飞机、私人飞机到小型公务机的系列化产品生产线。另一方面,随着2016年国家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正式落户株洲,进一步推动民用涡轴、涡桨航空发动机和中小型燃气轮机的研发、生产,加快了株洲通用航空制造市场开启的进程。3.3加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打开通用航空公益运营市场。一方面,加快部署和建设通用航空应急指挥中心、航空消防和医疗救护训练基地、直升机停机坪、航空消防和警务运营基地、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等。支持政府部门通过直接购买通用航空器或通用航空服务的方式,开展应急救援等公益性活动,为株洲市以及长株潭城市群提供空中消防、空中警务、空中医疗救护等社会公益类航空服务。另一方面,扩大通用航空农林作业面积,满足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作业需求,实现主要林区航空护林。3.4开展航空旅游,打开通用航空商业运营市场。市场培育期间,株洲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可开发株洲空中环城游、空中工业旅游、短途空中景观游等多条航空旅游线路。1)株洲空中环城游:五里墩———大京———仙庾岭———云龙———神农城———五里墩。2)空中工业旅游:芦凇航空城———服饰城———云龙文化城。3)短途空中景观游:境内可开辟4条线路,分别是醴陵———酒埠江;酒埠江———云阳山;云阳山———神农谷;云阳山———炎帝陵。随着市场成熟,依托长株潭城市群的丰富旅游资源,开辟较远途的空中旅游线路,如空中看长沙、空中看洞庭湖、空中看衡山、空中看韶山等。3.5建设FBO(固定运营基地)和MRO(飞机维修基地),打开通用航空服务市场根据株洲通用航空城规划,株洲拟建设固定运营基地(FBO)和飞机维修基地(MRO),各占地50亩,按每亩400万投资计算总投资为4亿元。FBO主要业务功能是飞行保障、飞行服务、飞机托管、货邮运输等。MRO由具有通航飞机维修资质的企业开展为在本场运营的所有型号的飞机和周边小型通用机场运营的部分型号的飞机的定期检查维修、飞机发动机的维修和飞机整机大修等业务。维修服务业务可以由一家具有实力的企业承揽,也可将场地分租给多家维修企业运营。3.6举办航空会展,打开通用航空延伸服务市场。依托株洲通用机场,开展每两年一度的通航大会,包括飞行表演、飞机静态展示、发动机静态展示、飞机关键零部件展示。同时开设通用航空论坛和通航产业相关的交流会,为株洲通用航空市场培育烘托气氛。会展期间,还可以在湘江风光带沿岸设置飞行表演分会场,使株洲的市民在城市中心和湘江边上就能感受飞行表演的魅力。航空会展将不仅能带来大量的飞机销售订单的签订、投资项目的签约,还能给株洲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3.7拓展通用航空新业态,扩大通用航空消费市。场推动通用航空与互联网、创意经济融合,拓展通用航空新业态。鼓励各地根据市场需求,组建通用航空公司、俱乐部、教育培训机构,支持其结合自身优势,开展飞行体验、航空运动、飞行培训等服务。鼓励私人航空消费,提高飞行驾驶执照持有比例,积极发展个人使用、企业自用等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扩大通用航空爱好者和消费者群体。加快推进航空运动基地建设,为通用航空消费者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17/content_5074120.htm,2016-05-17.

[2]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www.hunan.gov.cn/2015xxgk/fz/zfwj/szfbgtwj/201709/t20170906_4485355.html,2017-09-05.

市场培育范文篇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市场培育

1引言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缓解了化石能源的污染问题,可以为用户的汽车出行提供更多选择。在用户市场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

2野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的联系

新能源是改变化石能源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开采,在化石能源利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加剧了全球变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健康。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生产,逐渐的替代传统的化石动力汽车,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更迭,人们对其的消费期望才会逐渐的提高,市场才可以逐渐回暖,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份额。若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一直停滞不前,无法解决用户的基本使用需求,则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无法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工作[1]。在市场培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车企加大技术创新,并且政府单位需要给予市场一定的信心,通过一定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让企业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技术研发,并通过一定的税收优惠,逐渐的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用户的购车理念,逐渐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壮大,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改革重组。

3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培育的措施分析

3.1拓展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扶持,通过税收补贴、购置税减免、充电桩的布局、限行优惠等措施的落实,提高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激发出新能源厂商的技术创新能力。例如,在城市出租车行业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内加快纯电动汽车的购置,在城市货运汽车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打造一个立体全方位的新能源汽车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节能降耗的工作开展步伐。在新能源汽车销售与研发时,政策可以给予消费者一定的优惠,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份额。而通过特殊的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减免新能源汽车的纳税总额,并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工作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推动车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实力[2]。3.2构建技术同盟。新能源汽车将会引导未来汽车市场的重大变革,变革的核心动力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科技,为了掌握市场变革的引导权,必须要掌握重要的核心科技。为此很多企业都构建了产学研机制,通过将工厂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政府机关进行融合,构建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小组,推动每一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非常的活跃,且国内的车企纷纷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市场竞争则有合作共赢,由于我国汽车市场的内需潜力非常巨大,为了充分的激发出内需市场,需要各个企业构建技术同盟。例如,由汽车行业协会牵头与各个新能源开发企业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同时对一些重点技术难题进行联合突破,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取其他车企的技术专利,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良性竞争。在进行市场培育时,国家政府可以定期开展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邀请中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通过高峰论坛活动的举办,可以促进汽车企业领导人进行战略意见交换,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更迭。例如,国际著名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在上海建设一个特斯拉企业的海外超级工厂,实现特斯拉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增加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而特斯拉企业作为国际顶尖的新能源汽车领跑者,随着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将会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重组,同时对各个新能源汽车造成较大的冲击。新的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在外部汽车的促动下,车企之间的技术同盟将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加快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3]。3.3财政税收的优惠。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财政税收优惠时,需要适可而止,不能影响到正常汽车市场的竞争与发展。为此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可以审批一笔专项的新能源汽车扶持资金,深化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激发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构建完善科学的电池回收机制和充放电场所,确保投放到市场当中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发挥出相应的工作价值,且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保障电池组可以得到科学的回收处理。在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时,需要根据汽车节能的不同方式,合理的界定不同类型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动力汽车、氢燃料动力汽车等。通过对购置税、车船税进行合理的减免,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各个类型都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百花齐放[4]。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汽车尾气环保检测标准,已经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因此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达到了国家标准,需要编制设计非尾气检测的环保标准检测标准,如电池组的生产能源、电池组的设计使用年限、电池组的回收利用等。通过严格规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管理,确保新能源汽车进入到标准化生产阶段,推动车企之间的合作,实现车企与消费者的共赢。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技术的创新与市场的壮大,需要车企之间构建技术同盟,实现技术专项的合作共赢。通过车企、政府、科研机构组成的产学研小组,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发展。在国家税收政策和扶持工作的开展下,新能源汽车的财政压力得到一定缓解,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得到一定激发,加快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转型重组。

参考文献

[1]刘海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86.

[2]宋宛泽.浅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6:266.

[3]郗军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6:74+79.

市场培育范文篇7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只有灵魂不灭,企业才会有生命。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企业文化正是企业的精、气、神。在企业经营的产品和服务的背后,企业经营的就是自己的企业文化。

要培育企业自身的文化,首先必须从如下几方面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芽有人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奉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另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又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还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精神的演绎,是一种实践哲学。

上述几种表述都想以最精练的语言概述企业文化的内涵。其实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在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和企业素质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自身特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着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内涵,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从软件上而言,它涵盖六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企业向全体员工郑重表述什么是最该做的,什么是最重要的,和什么是最可贵的,比如“顾客就是上帝”。二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即企业的指导思想,它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思想,例如,IBM的“员工、客户与产品”。三是企业精神,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一个优秀的企业精神大多是一种回报社会,心系国家强大,注目民族昌盛的精神,例如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四是企业的道德规范,它是约束全体员工行为的一种公约,例如,“团结诚信求实创新”。五是企业制度,它是企业行为规则的总和,是实现目标的保证,是一种显形的企业文化。六是企业的文化传统,它是一种文化底蕴,对企业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就像解放军的“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无论你走到哪个军营,都能感觉它的存在一样。从硬件上讲,企业的产品和生产环境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的产品是一种凝固的企业文化,管理差的企业一定出不了名牌产品,产品叫得响的企业一定是有品位、有内涵的企业。海尔的产业发展很快,海尔的“文化”也是一套一套的。五粮液的酒文化氛围很浓,五粮液的产业也越做越大。整洁、美观、大方的环境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既可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又衬托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档次。

二、如何辩证认识现有供电企业文化

供电企业集团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拼搏,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一方面是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企业文化底蕴,尤其是安全文化自成一体,底蕴深厚,这些是我们培育新型供电企业文化的基础,值得提炼和总结;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同电力工业的其他企业一样,属基础产业之一,有着社会公用事业和特殊服务业的特点,涉及到国计民生,是区域性垄断经营的行业,加之电力依然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紧缺资源,与制造业企业相比,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是供电企业文化的薄弱环节。同时与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存一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片面的和表面的企业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张冠李戴和各自为政并存,或是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或政治思想工作混为一谈,或是三者自各为政,出现“三张皮”现象,三者之间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二是做表面文章,没有按现代企业要求,深刻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过多注重“文化现象”,片面地以为提炼一下企业精神,制作一个企业标识,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其实这些只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不是内涵和实质。三是头重脚轻,轻视了企业文化的行为层次,员工对建立企业文化的意识淡薄,以为这是领导的事。员工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其自身价值观念的体现,更没有体会到优秀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待遇,有着消费和享受的价值。四是厚此薄彼,企业领导过多注重物质奖励,注重福利建设,忽略了以人为本,没有从根本上创造出一种让每一个员工显示自身存在价值,取得社会认同的环境。

总体而言,与现代先进企业相比,现有供电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仍然停留在企业文化的初级阶段,表象化的东西较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必要注入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从如何体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次上,从如何促进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上,从真正发掘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上培育供电企业文化。

三、新型供电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文化的定位应该是在提炼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供电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供电企业本身的运作特征来说,供电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是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现代社会供电企业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运行,下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电力供应是否可靠和安全,服务的机制、方式、效率和水平是否令用户满意,都将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形象,影响到社会对供电行业的评价,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安全和服务凝固在供电企业的产品上,是对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检验。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垄断坚冰的破除,逐步缩小行业间的差距是必然趋势,供电企业靠垄断呵护下的时代已过去,将进入的是电力市场竞争时代,如何巩固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不再是他乡的故事或遥远的话题,因此新型供电企业文化应该具有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勇于竞争、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地忘掉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正像拥有中国”鞋王”之称的森达集团一样,要把类似”视今天为落后”的哲学理念升化为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逐步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企业文化。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市场法则,供电企业既不可惊慌失措,也不可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必须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求生存求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企业学习力的竞争。正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EO韦尔奇所说,”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2001年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峰会上曾经也指出:“中国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因此新型供电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倡导建立以共同愿望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学习型企业,强调以“学习+激励”,激发员工“更聪明”地工作,并以此增强企业的学习力,达到超值服务的目的。

企业文化理论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提倡以人为本,全力开发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新型供电企业文化必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使每一个主体都热情地、积极地、富有责任感地从事创造性的实践,把严格的管理体制和内在的心灵需求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它鼓励员工创造企业新的价值理念,提高对理念的认同度,达到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和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目的。

新型供电企业文化还应该蕴含品牌文化和创新意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塑造过硬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是声誉是效益的代名词。坚持创新,摧毁自我,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是企业适应环境,保持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源泉。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个很出名的”斜坡球’,理论,即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犹如一个沿斜坡往上运动的球,要保持在斜坡上不滚下来,需要一个止动力,要使球体向上运动,还需要一个上升力,这个止动力即企业的基础管理,这个上升力就是创新能力。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解决好创新的问题。

四、新型供电企业文化的培育

对供电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培育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培育企业文化依然是一个新课题。新的市场环境下,供电企业要培育出独具特色的、超越自我的、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学习和了解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理念、模式和行为层次。这种学习,不应是单纯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培育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正所谓“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次是结合企业管理转型的现实,在提炼、扬弃和继承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审视和定位新的企业文化,审视和定位企业文化内涵中的各个要素,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命题,并制定出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新型企业文化定位的起点要做到:一是要着眼未来和战略,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二是让企业文化成为整合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突现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三是让企业文化成为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品牌扩张,资本营运和管理变革的资源平台。

企业领导层的认识和决心是企业文化构建和培育的前提。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卓越的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领导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领导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企业主要领导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企业领导者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从海尔、联想等许多其他知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即是: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是其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海尔文化之所以能成功与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个人在海尔文化中所充当的重要角色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他自己”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孙子兵法》中早就有言:“上下同欲者胜”,欲者,理念也。只有当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员工的心理和精神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这种程度,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才可能被称之为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是企业文化构建、培育和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志。企业每个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理解者、实践者、丰富者和传播者。因此企业文化的培育要重视从上到下的灌输方式,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强行贯彻,逐渐达到共同和全面的认同。更要重视从下而上的生成方式,重视搜集、整理、总结和升华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使之成为企业的文化理念。正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企业说到底就是人,企业文化就是竞争力,管理就是借力,你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新型供电企业文化的培育除了要重视上面所述的学习与借鉴、文化定位与规划、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员工认同外,还要重视管理理念的创新、文化载体的建设和文化培育机制的建立。

市场培育范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为例,首先从运动服装等销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和休闲养身分析了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发展现状,基于此,对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展开了SWOT分析,最后提出了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市场培育相关策略。

一、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发展现状

休闲养身体育主要是指由人民群众在平时生活的节假日或者余暇时间中的休闲体育与养身消费行为而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量。随着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日益加大。

1.运动服装、装备、器械的销售情况

由于假日期间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运动健身和出行,引起对运动服装,装备的更多需求量,同时,许多体育商场在假日推出减价销售、换季销售、有奖销售等多种促销手段。据调查2008年10月份南宁百货大楼、百盛、梦之岛等商店的销售量均不少。在消费人群中,年轻人以买运动鞋者居多,中老年以健身器材为主。人们以耐克、彪马、阿迪达斯、kappa等知名品牌为首选品牌,其中以耐克、阿迪达斯销量最大。表明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信誉、品牌,同时表明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还有很大差距。

2.体育竞赛表演

羽毛球、健身操、游泳、网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已成为南宁市民们周末或工作之余经常参与的活动。由于这些项目易学、易掌握,对场地、器材、服装要求不高,消费不必远行,符合了大多数市民的需求,在假日中便异常火爆。南宁市各大高校举办的各类体育竞赛,等,均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在假日休闲中对体育的需求。

3.体育旅游和休闲养身

南宁市有利的地理环境及良好的气候特征,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体育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国家旅游总局曾将1996年的主题定为“度假休闲年”,2001年又将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并开展一系列全国及地方性的大型体育旅游活动,共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路线,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旅游在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在南宁市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户外项目像攀岩、徒步和漂流等项目因为市内较少,花费时间太长,均需等待假期。目前人们外出旅游更愿意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据调查南宁市周边地区拥有体育游乐设施的旅游景点游客众多。南宁市A级景区内涉及运动项目如摩托艇、水球、射击、温泉等都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量众多的游客。然而到城市周边郊区参与的体育旅游,仅仅是兼有体育项目的常规旅游,离真正的体育旅游还很远。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应该是那些路途较远、目标明确、过程艰苦,对体能和意志要求较高的活动,像登山、穿越、漂流、探险、自行车长途旅行等等。南宁市市民参与的人数比较少,这主要是目前人们对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光、购物、餐饮、休闲等层次上。

据调查,除此之外,南宁市体育的经营实体,以商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不同档次休闲养身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如温泉谷、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俱乐部等。另外,休闲养身体育健身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为群众组织编排各类竞赛,提供竞赛服务的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应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为某些患有慢性疾病和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加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时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等等均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从世界产业发展大趋势看,当前体育产业是一项具有无限生机的新兴朝阳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贡献,在欧美国家,体育与经济发展已紧密联系在一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促进社会就业、扩大和拉动下游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当前休闲养身体育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参与;(2)休闲养身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很大。南宁现有几多万人口,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加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以及需求层次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休闲养身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日益高涨,体育健身娱乐业逐渐兴起,南宁约有70%以上的人每年都会在运动上有所花费。

2.劣势分析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直接决定该地区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水平和现状。南宁正处在发展加速时期,休闲养身体育消费还不是很活跃。目前大多数人们还处在过渡时期,休闲养身体育消费正处于增长时期。南宁市居民整体收入偏低,很少投资于有偿健身;会选择有偿健身的无偿替代产品;余暇时间也相对较少;对竞技表演业的需求不高。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人们对休闲养身体育认为管理最差的最多,占总被调查人数22.5%,接下来依次是接待19.2%,交通16.8%,场所品味和特色15.0%,人才匮乏14.0%,生态环境脆弱10.0%,其他2.5%。管理差主要表现在场所的秩序混乱,各种拉客宰客现象,接待差主要是硬件设施差和服务水平不高,交通主要是距离太远;场所品味与特色主要是场所自身的开发规划和吸引力;人才匮乏主要是从事专业休闲养身体育开发和管理的专业人才不够;最后是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

3.机遇分析

休闲养身体育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休闲养身体育是满足市民追求健康需求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增长,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关注日益提高,休闲养身的需求应运而生。同时,随着我国法定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带薪度假的逐步实现,居民已不满足现有的大众运动方式,追求健康、康寿等与生态休闲养身相结合的高品味、高端的运动方式日趋为人们所青睐。因此,发展生态休闲养身体育是参与体育消费新潮流,细分南宁体育业市场,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需要。

4.威胁分析

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经营人才相对匮乏,这种人才的缺乏不仅体现在休闲养身体育系统内部,体育经营人才数量和质量也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经营人才素质的竞争,而南宁在吸引和保留优秀休闲养身体育经营人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使得休闲养身体育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5.SWOT分析结论

根据前面对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结合SWOT分析表明,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目前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总的消费量比较低,而且对中高档的需求量比较少;而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发展还是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在广西地区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因此,要拓展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市场,就要及时抓住机遇,善于迎接挑战。从根本上来说,在南宁市的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外在因素,只能顺应它,利用它,而关键在于对休闲养身体育发展的重视和实际支持的力度,其中做好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的培育是关键中的关键。

三、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对策

在当前产品以及开发手段高度雷同化的今天,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在市场运作方面坚持运用市场培育策略。

1.市场培育原则

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市场培育首要的便是各方对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的高度的重视,在运用现代化的休闲养身体育发展与管理思维指导下,结合竞争力培育与市场基础,制定符合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场所市场培育策略,并站在全局性、前瞻性和对抗性的市场培育战略高度。当前,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应当抓住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机遇,做好迎接产业发展挑战和区域性品牌的市场竞争,从而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各方对市场培育的支持力度

(1)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休闲养身体育业运行机制。必须改革长期以来束缚休闲养身体育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多元化主体投资,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休闲养身体育业运行机制。

(2)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引导。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发展休闲养身体育业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将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3)加快休闲养身体育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面向市场盘活现有休闲养身体育场馆设施;另一方面,要通过整体式布局使用权的招商进行综合开发、运作和多种经营,以加快新休闲养身体育场地的建设。

另外,还应做好大力培育休闲养身体育消费市场,加大休闲养身体育人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培养休闲养身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布局等工作。

3.转变观念,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

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才能推进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经营者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弥补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快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的发展。建立效益机制,围绕效益抓经营,围绕经营抓管理,管理要以效益为中心,在保证正常运作下,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积极探寻适应南宁市民需求的南宁市休闲养身体育业项目。首先,应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和人才力量搞培训。其次,以“全民健身计划”为依托,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全民健身器材、全民体质测量器材及运动竞赛器材等。充分利用高校人力、科技、场地、器材等资源,大力开展高校和社区健身活动,并建立相应机构,有目的地计划地开展区域性、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身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这样,体育不但可有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健身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健身气功、武术等培训以及组织体育旅游等。不但可有力地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2]卢晓梅: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墓金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3]赵鲁南: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运作条件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4):64~66

市场培育范文篇9

Abstract:Theyoungpeopletravelhasitsspecialmarketformmechanismandthetravelingcharacteristics,tocultivatetheyoungpeopletravelmarketvigorously,hasvitalsignificance.Inrecentyears,theyoungpeopletravelhasdevelopedvigorously,butalsohasmanyproblems,sothattheyoungpeopletravelmarketinthetruesensehasnotformedyet.Tocultivatetheyoungpeopletravelmarket,shouldtoformanorganizationoperationpatternof“theserviceprovider-travelingorganizer-travelingtenderer-travelingnumerouscommunities”andallquarterscoordinate.Thetravelingproductsshouldmanifestcharacteristics,suchasentertainment,healthily,educational,practicality,securecharacteristic,etc.Andtoformagoodpolicyenvironmentsupportsystem.Thus,thespecialtravelingmarketabouttheyoungpeoplewillobtaindevelopdeeplyandtoexpanddaybyday.

Keyword:Teenager;Travelmarket;Mod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旅游活动日渐普及,中国旅游业进入到了飞速发展时期。在日益壮大的旅游队伍中,中国2.5亿青少年,占全国1/3强的旅游人口,则是一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且尚未被深度开发的旅游市场。如何结合青少年旅游特点,创造各种条件,将青少年旅游打造成一种理想的“寓教于乐”的休闲和学习方式,大力培育青少年旅游市场,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旅游市场形成机制

旅游市场是由众多单独旅游者个体组成的,而个体之所以产生旅游活动成为旅游者是由旅游动力决定的。旅游动力包括内动力(旅游动机)、外动力(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青少年旅游市场的形成有赖于以下几方面条件:

1.旅游动机强烈而复杂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青少年旅游动机主要有:(1)放松身心的动机。青少年学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外出旅游,寻求乐趣,放松身心的愿望。调查资料显示,16~2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有35.16%的旅游目的在于寻求乐趣。(2)增长见识的动机。现在的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求早已突破了单纯课本知识界限,而乐于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16~26岁年龄段的青少年的旅游目的,46.29%在于增长见识。(3)运动的动机。青少年生性活泼好动,而平日里忙于学业,缺乏运动锻炼的机会,因此,许多青少年有利用旅游机会进行登山、滑雪等运动健身的动机。(4)交际的动机。现在的青少年多独生子女,平日里社会交往较少,因此,许多青少年有通过旅游活动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加深了解、建立友谊的愿望。

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众多的名山大川、流泉飞瀑、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壮景。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壮丽辉煌的古代建筑,多彩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构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满足青少年多种旅游需求、开展多种旅游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培育开发青少年旅游市场的物质基础。

3.闲暇和经济条件允许

要把旅游动机变成旅游行为,需要闲暇时间和经济基础作保障。我国大、中、小学都有较长的假期,寒暑假加起来大约有三个月的时间,另外还有“五一”、“十一”黄金周的长假。因此,青少年有进行旅游活动的充裕的闲暇时间。

虽然大多数青少年还只是纯粹的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但由于家长对子女成长教育的重视以及家庭收入的提高,一般家庭都能满足孩子正常旅游消费的需求。据一份资料表明,一个普通家庭中有60%的消费开支用在了“小太阳”身上。另外,许多家长也愿意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旅游,或将旅游作为子女取得某项成绩的奖励。因此,青少年旅游有一定经济保障。

二、青少年旅游的特点

作为特殊的旅游群体,青少年旅游具有不同于其他旅游市场的旅游特点。

1.旅游功能的教育性

青少年旅游除具有旅游普遍意义上的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等功能外,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青少年旅游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在实践中验证课本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功能。同时,通过畅游祖国锦绣河山,可以陶冶情操,唤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游览革命圣地,可使青少年受到爱国主义、优良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体验旅游,有利于青少年熔铸坚毅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培植节俭的作风和集体合作精神……因此,青少年旅游是进行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旅游时间的集中性

青少年旅游者一般利用比较集中的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出游,具有明显的集中性。一项对游客旅游时间安排的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有近65%的旅游者将旅游安排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只有9.3%的人把旅游安排在“大周末”。有组织的冬、夏令营活动和以专业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修学旅游一般选择在时间较长的寒暑假。

3.旅游主体的地域性

青少年旅游主体以大中城市青少年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据国内一调查资料显示,城镇青少年外出旅游的比重占整个青少年旅游市场的85%以上,这与城镇青少年的消费观念、经济实力、消费环境和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而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子女,因为收入低而不具备旅游消费的经济条件,即使经济条件允许,由于旅游观念落后,许多家长也不愿意在旅游上多投资。

4.出游方式的团体性

目前,青少年旅游的主要形式,一是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的参观、野营、集训等旅游活动;二是旅行社或旅行社与教育机构联合组织的夏令营等活动,出游方式多是团体旅游。出于安全性考虑,青少年尤其是年龄偏低的中小学生,单独或小群体旅游一般不会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允许。

5.旅游市场的拉动性

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有互相攀比的心理,当听到其他伙伴出游回来后的炫耀后,也会产生强烈的外出旅游的愿望,从而带动同龄人的旅游;另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和达到教育目的,学校组织的集体出游往往有教师团伴随。青少年单独出游时家长则紧紧跟随,一个孩子出游可带动两个家长甚至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到旅游中来,形成所谓“一拖二”甚至“一拖四”模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是旅游的动力源,对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三、青少年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视,青少年旅游人数迅速增长,使青少年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但是,由于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旅游市场开发还处于起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旅游尚未形成,青少年旅游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旅游观念存在误区。一方面是学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禁止学生出游。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将旅游看做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单纯游玩,怕影响学习限制孩子旅游。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愿让孩子参加吃苦型、磨炼意志型的旅游活动。(2)旅游企业缺乏规范。有些旅游组织机构为了赚取更多利润,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影响青少年旅游的质量,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3)旅游存在安全隐患。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加上活泼好动和新鲜感较强的个性特征,构成了青少年旅游安全隐患的主体因素。同时,旅游接待部门存在着组织不力、缺乏正确引导以及旅游产品安全保障系数低等问题。(4)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目前,针对青少年的旅游产品基本没有形成,缺乏为青少年设计、量身定做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5)旅游消费水平偏高。有的旅游组织部门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对青少年旅游收费偏高,脱离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也令学生家长望而却步。如一个十天的大学游,住6~8人间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加上几个常规景点,竟收取高达3000元的费用,还不包括交通费。较高的旅游消费,使青少年受众群体难以普及。

四、青少年旅游市场培育模式

根据青少年旅游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现状,研究青少年旅游市场培育模式,对于开发青少年旅游市场,发展青少年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1.旅游组织运作模式

我们可将青少年旅游组织运作模式归纳为“服务提供者—旅游组织者—旅游提供者—旅游受众群体”(见图)。从产品提供者的角度,逻辑组织运作走向为“服务提供者—旅游组织者—旅游提供者—旅游受众”;从产品接受者的角度,逻辑组织运作走向为“旅游受众—旅游提供者—旅游组织者—服务提供者”。

青少年旅游具体的服务提供者可划分为交通、食宿、旅游资源和专项活动四部分。从产品构成上讲,四者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从组成性质上讲,前三者是一般因素,专项活动是青少年旅游的特有活动项目,如科普知识、革命传统教育等讲座、军令营中实战演习、科技场馆动手操作等活动,从而实现青少年旅游的娱乐教育功能。

目前,青少年旅游组织运作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是由学校组织,学校自己操作;其二是由学校组织,交由旅行社操作;其三是旅行社或者电视台招徕青少年,并操作其旅游活动。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旅游的供给者。青少年虽然是参加者,但家长是旅游费用的承担者,旅游行为的决策者。学校则是联系学生与旅行社的纽带,通过学校的帮助,旅行社能更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有助于更有效地开发学生市场。

青少年旅游的直接受众群体是儿童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群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旅游行为倾向,相应组织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青少年旅游的组织运作涉及到家庭、学校、旅行社、旅游地、交通等各部门,青少年旅游市场的开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同运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开发青少年旅游市场、发展青少年旅游的物质基础。

青少年旅游产品应体现以下特征:(1)娱乐性。青少年尤其是年龄偏低的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游乐场等娱乐设施倍感兴趣。娱乐性旅游产品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旅游热情,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2)健康性。为青少年身心发展考虑,青少年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应具有健康的内涵,要绝对禁止涉及淫秽、等不健康的内容。(3)教育性。青少年旅游产品要体现教育理念,使青少年旅游实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播和思想道德教育。(4)实践性。青少年阅历简单,缺乏社会经验,具备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参与具有实践性的旅游活动,体验不同生活情境,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5)安全性。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对青少年旅游来说更是如此。旅游产品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免除家庭、学校和社会安全顾虑。

另外,旅游组织部门还应针对青少年的不同兴趣和学校、班级团体的教育或活动主题,量身定做具有个性化的旅游方案,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以达到组织活动的预期目的。

3.政策环境支持模式

要使青少年旅游得到充分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更多的政策扶持。第一,要从社会效益出发,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部门应给予青少年以最大优惠和方便,科技馆、博物馆应免费向青少年开放;第二,有关部门应对经营青少年旅游的旅行社和旅游企业给予税收、线路安排等方面的优惠和照顾,激发他们对青少年旅游市场的兴趣;第三,加强青少年旅游市场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旅游市场;第四,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建设,完善旅游保险机制;第五,旅行社等活动组织部门对家庭困难的青少年应适当减免有关费用,使更多的青少年从旅游中受益。

针对青少年旅游特点和需求动机,设计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通过多方协作、有效组织、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等途径,日益壮大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旅游市场,在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日益显现出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良好社会效益。

摘要:青少年旅游有其特殊的市场形成机制和旅游特征,大力培育青少年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少年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旅游市场尚未形成。培育青少年旅游市场,应该形成“服务提供者—旅游组织者—旅游提供者—旅游受众群体”各方协调合作的组织运作模式,旅游产品开发应体现娱乐性、健康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的特征,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体系,从而使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旅游市场得到深度开发并日益壮大。

参考文献:

[1]黎莉.从教育角度探讨青少年旅游市场发展[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0-72.

[2]王庆仁.我国青少年旅游市场开发初探[J].消费经济,2002,(1):56-58.

[3]陆大道.中国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市场培育范文篇10

理想的合格股东应达到以下标准:

1)目标标准。以所投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追求目标,通过促进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来实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不单纯地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也不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2)行为标准。在不同的状态下应采取不同的行动。当企业不仅能够按期支付信息,而且能支付股东红利时,合格股东应当是沉默且关注的,只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与经营者商讨,不直接干预经营者;当企业经营陷于低潮,不能支付股东红利时,合格股东就要拯救企业脱离困境,或者对企业战略等进行重大调整,或者撤换经营者。总体上讲,合格股东应当是积极的,具备价值创造的能力和实现手段,而不仅仅停留在价值评估的水平上。

3)道德标准。诚信是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合格股东不仅要给予经营者以充分地信任,更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标准来评价经营者的行为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侵害经营者、债权人、职工和小股东的利益,引导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行为。

培育合格股东的三个基本原则

1、制度互补的原则

股东实践较为成功国家的普遍经验就是相关制度之间互补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系统。美国以分散的股权结构作为基本的股权模式。股权分散结构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控制此利益冲突,美国一方面保护投资者的立法完善而严密,给投资者以信心;另一方面经理市尝控制权市场发达,经营者激励制度健全,在给予经营者以强大竞争压力的同时,也给予强大的激励。为防止日益壮大的机构投资者破坏已经形成的制度均衡,美国规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一家公司总股本的5%;在德国形成的是以银行为主的大股东主导的股权模式,该模式下的主要矛盾是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在德国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大股东机会主义。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以银行为大股东的制度安排将大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银行不仅具有股东身份,更具有贷款人的身份。银行如果以大股东身份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也将因为企业价值和信用评级的降低而同时侵害其自身的利益。

中国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了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立法更多地以日本为借鉴以大陆法系为基本原则。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建立了以国有大股东为主要发起人、以社会公众为中小股东的股权结构。但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更多地借鉴了美国的经验,《证券法》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主要参考了美国的证券立法。但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与其分散的股权结构相一致的,立法更多地强调对公司经营层机会主义行为的防范,没有特别突出对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关注。制度冲突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弥漫。不论是谁担当大股东都会发现通过所谓的资本运作、关联交易就可以将企业的利益转化为自己的收益。特别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中产生的控股股东,实际上依然控制着改制后的企业,并且改制过程本身就是控股股东的资产分割过程,失去优质资产的控股股东有动机将失去的利益收回来。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在中国培育合格股东,要遵守制度互补的原则,要看清隐藏在主要制度背后发挥作用的辅助制度和观念,否则在制度移植过程将顾此失彼,引发制度扭曲。

2、路径依赖原则

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约束(诺思,1999)。中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大规模的制度移植和建设过程,路径依赖约束要求新制度的建设一定要从既有的制度传统和文化传统出发。大量的国有资产和相关制度及观念是中国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已经形成的法律和市场传统也是必须承认的现实。新发展不能建立在对既有制度和传统的激烈破坏上。在培育合格股东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承认已有的制度框架,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考虑如何消除制度冲突。

3、市场化原则

尽管在理论上可以总结最优股东应当具有的特征,但具体谁是合格的股东,却不是理论所能预测的,甚至也不是有意培育的结果。股东应当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股东是否合格最终也需要市场来检验。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整个市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理性的经济主体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来获取收益。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预期的行为模式发生偏差时,所需要的不是批评经济主体缺乏诚信,而是检讨制度建设中的漏洞和冲突,在进行大规模制度移植时更应如此。因此要从完善市场和弥补制度缺陷入手,形成系统性的市场环境。当市场完善到竞争较为充分、产生内在的制衡力量时,合格股东就会出现,股东就会自觉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讲,合格股东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进程。

合格股东的培育方向

中国已经确定将资本市场发展成为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并以美国模式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但由于中国客观上存在庞大的国有资产、国有银行改革的落后和既有的公司法实践等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将中国合格股东的培育和发展模式定位于介于美国和德国之间的模式更为实际和合理。庞大的国有资产使国有企业改制后基本上生成了大股东主导的股权结构,因此使中国的股权分散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到美国那种程度。而国有银行的虚弱和法律的限制使银行又不能向德国那样作为企业股东出现。因此我们只能在股权较为集中的前提下发展有关制度,以内生出克服大股东机会主义和经营层机会主义的机制。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有望创新之处。

培育合格股东:应做些什么

1、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

具备价值创造

能力是对合格股东的基本要求。股东能够通过评价和采取适当方式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或经营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对于目前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仅是扩大其规模,也要提高其对企业经营的参与程度,鼓励和允许机构投资者就公司治理、发展方向和经营层调整提出意见。而对于已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有股东来说,则是隔离或取消不同的影响渠道,使国有产权代表者仅具有股东的地位和影响,不允许有超越股东以外的影响。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国有产权代表体系,使国有产权代表者专注于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经营者持大股的中小企业来讲,则是支持职工共同行使股权,有方向地培育职工集体的价值创造能力。

2、大股东机会主义的防范和根除

2001年中国证监会推出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遏止大股东的机会主义,但仅靠这一个措施还难以制衡。本文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防范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

1)进一步改革国有产权代表体系,降低股权集中度

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持有企业”的三层代表体系,扩大和充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权力,市场化、基金化运作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可根据地方国有资产的存量和行业分布,分别成立多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持有改制企业的国有股权。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股权集中度,还可以相应带来一些重要变化:一是在设立时就提高改制企业的独立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国有股权可以在制度上分离政府的所有者职能和经济管理者职能,降低改制企业同政府和母体企业的产权关系。并且它们为使自己有良好的绩效表现,有动力要求改制企业具有商业独立性;二是减少政府非利润目标的干扰和提高股东决策的连续性。政府职能的制度性分解,能有效地阻止政府的角色混淆行为,减少政府对改制企业的干预。更关键的是市场化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将削弱政府不当干预的影响。作为稳定的持股者,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有助于保持股东决策的连续性,这对于改制企业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中国已经认识到公司治理对于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推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准则》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则用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的功能定位和提高其独立性。我们认为董事会应当首先作为价值评估者,主要职责是评价经营层的经营绩效,其次才是基于价值评估基础上的价值创造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的规划。这样董事会才能真正成为股东的代表,而不是经营层的同盟,提高其针对于经营层的独立性。引入适当比例的独立董事、制定更科学的决策和监督程序以及推进董事职业化将有助于提高董事会针对于股东的独立性,尤其是明确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特别关键。

明确董事的责任和应当享有的保护是促使董事尽职履则的重要措施,进而将从根本上提高董事会抵制股东和经营层机会主义的能力和动力。尽职责任要求董事以善良管理人的态度,谨慎、熟练、勤勉地履行职责。踏实责任要求董事将追求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真诚地履行职责,不侵犯企业利益。尽职责任和忠实责任是董事的基本责任,这在许多国家通过判例和立法得到了确认。以经营判断准则为核心的董事保护制度,则将董事的执业风险限制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董事只要没有利用董事地位获取非法收益、没有违反忠实义务,就基本上不承担责任或个人财产就不会受到威胁。董事责任保险则在引进保险公司作为公司治理水平评价者的同时,使董事因违反责任要求而被追究责任成为可能。

3)完善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降低股权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