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2:07:32

声像

声像范文篇1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3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仅占2%,98%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9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27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17%,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

(六)建议档案主管部门参与全区各类重大活动

针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的现状及产生的诸多因素,应采取档案局、馆直接参与的办法,由主办单位通知档案局派专人摄影录像并负责其他各类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以确保全区重大活动产生的档案(特别是声像档案),得以及时、齐全、完整地归档,统一管理,方便各方面利用。

声像范文篇2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3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仅占2%,98%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9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2/5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他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工夫。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像范文篇3

市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95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渝档发〔〕36号)等声像档案业务标准、规范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单位档案意识还不够强,对声像档案的收集归档重视不够,声像档案收集不够齐全;有的单位声像档案整理不够规范,声像档案所反映的人物、时间、地点、事由等要素揭示不清楚,不便于声像档案的利用;有的单位声像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很差,影响到声像档案信息的读取。为进一步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声像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反映一个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重要史料,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门类档案相比,声像档案具有载体特殊、内容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声像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声像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制度,明确声像档案的归档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切实加强声像档案的管理。

二、加强声像档案的收集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据为己有。同时应明确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市级各部门应明确由拍摄录制承办机构或拍摄录制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并向档案机构移交声像档案。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声像档案。凡是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基本历史面貌和重要工作成果的声像档案,均应收集归档。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唱、读、讲、传”活动和“五个”建设工作中形成的声像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收集照片时,对反映同一内容的若干照片,应选择具备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饰剪裁等特点的照片归档,照片、底片、说明应齐全。数码照相机拍摄形成的数码照片应保证未经编辑,像素不低于300万,数码照片同时要冲洗出纸质照片归档。收集录音录像档案时,应简要说明录音录像内容、主题、录制时间等信息。

三、加强声像档案的规范整理

逐张编号、拟写照片题名并编制目录,声像档案的整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市的有关业务规范标准。照片档案按照《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要求。使用的装具(照片册、底片册和芯页)必须符合规范标准,禁止使用普通影集、相册整理照片档案。录音带录像带按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要求,录音带应简要说明讲话内容、讲话人姓名、职务、录制时期、录放长度、密级等;录像带应简要说明该录像的主要内容、制式、规格和录制日期、放映时间等;录音带、录像带应分别逐盘(盒)编制目录。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摄录形成的录音录像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要求整理,录音文件应统一转换为WAVMP3格式,一个录音文件刻制一张光盘,并贴上标签,标注讲话内容、讲话人姓名、职务、录制时间、密级等;录像文件应转换为MPEGAVI格式,一个录像文件刻制一张光盘,并贴上标签,标注该录像的主要内容、制式、规格和放映时间等;刻制的光盘应逐盘编制目录。

声像范文篇4

关键词:声像档案;档案数字化;城建档案工程项目

声像档案如实记录和反映了城市悠久的建设历史和文化,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1]为了更好地保护工程项目声像档案,应坚持声像档案数字化录入、管理、输出、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全程做好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宝贵的信息支持,不断提升智慧型城市建设、运营和管理水平。

一、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化录入

(一)照片档案数字化录入。工程项目照片档案主要是日常行政管理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照片类资料。照片档案数字化录入较为简单,利用专业扫描仪或具有刻录功能的计算机即可实现数字化录入目标。其原理是将照片资料扫描并保存至磁盘阵列,统一成JEPG或TIFF格式后上传至数据库,最大限度地保持照片不失真。[2]具体录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照片的底片扫描仪应选用专业底片扫描设备,照片扫描仪则选用A4幅面的扫描设备;工程项目照片资料数字化扫描应根据工程项目照片资料尺寸大小设置相应的分辨率。(二)音频档案数字化录入。工程项目音频档案主要包括磁带录音档案和唱片档案。前者主要是以磁性材料记录工程项目相关声音信息资料,其数字化录入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为可通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号。对工程项目音频档案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形成WAV、MP3、VQF等格式的音频资料。不同格式的音频档案资料其音色的保真度各有不同,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者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选择音频最佳保存格式。此外,工程项目音频档案的数字化应还原原始档案和电子文件存储之间的平衡点,并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选择不同的数字化标准和存储格式,封存好原始音频档案材料,防止原始音频资料受损。(三)视频档案数字化录入。工程项目磁带录像及影片档案共同组成工程项目视频档案。工程项目视频档案数字化录入,就是对声音及动态图像档案两种模拟信号进行转换,生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工程项目视频档案数字化,主要是将已经摄录的视频资料采集卡放入电脑主板的插槽中,然后利用视频数据线将计算机与录像播放机连接。工程项目视频档案的数字化原理与音频档案数字化类似,利用具有视频编辑卡的计算机、视频线及视频编辑软件等视频数字化信息采集设备及软件,对视频档案内容进行采集压缩,并根据实际需要保存相应格式。

二、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做好声像档案编码、著录。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编目沿用SX(汉语拼音首字母)标识,根据照片、音频、视频三种不同类型,分别以SX1、SX2、SX3进行标识。比如,2018-SX2.3-Y-5,2018表示该音频档案年度项、SX2.3表示该工程项目部门声像档案类型(音频)及部门代码项(3),Y表示该音频档案的保管期限项(永久),5为该音频档案的件号项。因此,2018-SX2.3-Y-5表示工程项目部门2018年第3部门归档的第5件永久保存音频档案。声像档案数字化著录,应做到准确描述出每一件档案的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诸要素,并做好分类,为后期的查询、利用提供便利。例如,可采用“年度-形式/机构-保管期限-件号”分类法,便于统一管理和操作。(二)建立声像档案索引系统。随着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量的大幅增长,为了实现声像档案检索、查询及利用的便捷化,对已经数字化的照片、音频、视频档案建立索引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索引系统应包括数字化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的内容、地点、时间、对象等关键信息,按照编码做好分类编号。(三)构建完备的声像档案数据库。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化编码、著录及索引系统的建立,会形成大量声像档案条目,因而需要建立完备的声像档案数据库。[3]不同类型的声像档案应各有侧重,如工程项目照片类档案数据库以类别建设原则为妥;音频、视频类档案数据库以时间字段建设为宜。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据库可自建或购买。具有一定条件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可组织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结合自身馆藏声像档案现状,研制符合本单位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经济或专业力量薄弱的基层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声像档案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然后根据系统做好内容录入、管理等。

三、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化利用

(一)数字信息在线查询。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已经建立的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据库中查询、检索具体的声像档案信息。当查询人员查询到所需的档案信息后,会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实现在线阅读、浏览。此外,还可利用全息成像技术、互动触摸技术、VR/AR技术等,实现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信息的智能化、交互化和信息化查询,[4]突破传统档案查询的时空限制,提升查询效率和精准度。(二)数字信息内容传输。工程项目声像档案数字信息内容传输是实现声像档案利用价值的重要举措。例如,可利用U盘、网盘或光盘刻录等合法正规手续实现工程项目数字化声像档案的传输转移。此外,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二次加工,加强对工程项目声像数字档案的编研,为工程项目中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三)数字信息利用共享。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部门要依托工程项目部门局域网,积极构建声像档案数字化网络传输。将工程项目声像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信息编辑、转移及存储后,再将其压缩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建立声像档案系统查询导航,借助实时性和连续性较强的流媒体点播技术实现声像档案资料的利用共享。

参考文献:

[1]赵胜利.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探析[J].城建档案,2015(4):36-37.

[2]李媛.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解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8(6):41-43.

[3]王雪飞.现代化背景下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初探[J].云南档案,41-42.

声像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声像档案;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的声像资料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传统文书档案之外,更多的是以照片、录音带以及影像带等为载体的多样化声像档案。随着高校声像档案种类以及数量不断增多,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愈加重要。目前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较多问题,为了全面保护高校声像档案资料完整性和安全性,要积极采取各种创新管理策略,创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模式。

一、目前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主要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相关活动结束之后,声像记录人员将声像资料移交至档案馆,由档案馆对资料进行统一、集中化管理;第二种是学校各部门以及二级学院先对声像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将整合之后的声像档案资料按照一年一次的频率移交至学校档案馆;第三种是相关声像资料直接保存在记录者手中,或者由学校各个部门进行自行保存和管理。目前我国高校声像档案资料大部分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基本上没有建立声像档案管理系统,难以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高校声像档案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高校声像档案存在不完整、不齐全等问题。2.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过于看重对纸质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忽略声像档案保管,一些学校尚未针对声像档案实现统一化管理,这种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严重影响高校声像档案有效收集和保存。高校的声像记录人员在相关活动后只是将相关资料应用到新闻报道中,缺乏对相关资料的保存意识,没有将其及时保存到高校档案馆中,私自处理或将历史声像资料删除,导致很多声像资料流失。可见,目前已经是信息时代,但人们对各种声像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意识还非常薄弱。3.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国家以及学校很少有关于声像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即便学校修订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加入声像档案管理条例,但执行力非常有限,很多高校没有严格按照声像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有效管理,一些高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重视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管理模式落后,档案服务被动,直接导致高校声像档案遗失,难以有效提升声像档案归档质量。同时,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声像档案需要进行多个程序才能实现归档和保管,要利用也需要走复杂的程序,直接导致声像档案归档率低,利用率也不高。4.高校声像档案采集与保存困难。一方面,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活动声像资料的采集和录制,但由于目前大多高校在声像采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很多录制声像资料的工作者都是非专业人士,对于相关设备的使用以及录制技术掌握得不够专业。同时,管理声像档案的工作人员对声像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保管时缺乏专业素养技能,难以实现声像档案的全面收集与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收集的声像资料基本上是视频格式或者音频格式,在对相关档案进行收集管理中通常需要对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以数据形式对相应资料实现归类和保存,但是大部分高校对于声像资料储存缺乏充足的存储机制,在硬件配套设施欠缺的条件下,难以实现声像档案的有效归档和管理。

二、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1.保护档案原件并加强利用。多种以录音带、照片、录像带、影片以及底片等材料作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在保存过程中难度较大。实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对档案原件加强保存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转化,实现更加全面有效的保存并方便使用。对于高校发展历史中较为珍贵的各种影像资料,要建设声像记录管理系统并不断优化和改善存储环境,利用云技术将各种历史珍贵资料上传至云平台,确保得到有效保存,方便利用。2.保护档案机密性和完整性。档案资料最重要的特点是完整性和机密性,实现创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全面提升声像档案的完整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相关资料进行加密处理,提升机密管理性。近年来,国家对档案管理机密性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为疏忽导致纸质档案流失的现象仍然存在。由视频、图像以及声频等组成的声像档案不仅促使档案完整性全面提高,还可以借助现代先进全息影像技术对相关历史场景进行重现。在创新管理高校声像档案过程中,借助各种现代技术对档案实现加密管理,提升档案整体机密性。目前,借助先进信息技术,通过数据形式将声像档案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实现全面转化,更容易实现档案加密。

三、创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的措施

1.强化声像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管理意识。建立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模式,首先要求声像档案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管理意识,以观念指导行动。高校全体师生需要加强关注声像档案管理模式,提升声像资料归档意识,保护资料完整性。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转变管理意识,提升声像档案利用服务综合质量和利用率,树立高校声像档案利用服务的观念。在不断提高高校声像档案利用率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更加重视声像档案收集和管理。2.建立完善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建立完善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硬性约束提升档案管理效率。高校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对声像档案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及时根据落实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规范。首先,高校制度制定部门要深入学校基层,深入了解实际工作,收集学校师生意见,全面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其次,相关制度建立之后,可以先针对学校某一部门进行试点,根据试行情况对制度加以调整和优化。最后,学校要针对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档案管理部门相关工作加以监督,考核制度同步制定,确保贯彻落实声像档案管理制度。3.借助信息技术完善声像档案数据库的建立。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在模式创新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建立声像数据库,将更多先进技术融入声像数据库建立中,将云计算等各种现代服务终端融入数据库当中,提升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调整,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对声像档案进行具体存档、调档,实现在线浏览和在线检索。为了提升数据完整度,积极将各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相关声像档案资料全面整合到数据库中,不仅可以提升资料完整性,还能在同一平台中实现资料的集中化管理,促使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不仅是对各种声像资料的保存,还是各种历史活动的真实见证,声像档案在实现有效管理的同时还能加以利用。保护高校声像档案完整性和严密性,就必须积极创新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模式。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全面提升高校声像档案管理意识,在高度责任感意识下积极学习声像档案管理知识,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创新管理,促使高校声像档案更加完整并不断提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左婷婷.物联网环境下高校档案馆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J].山西档案,2017

[2]刘岩,赵楠.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

[3]张倩.区块链技术对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的可行性探究[J].档案与建设,2017

[4]刘永,赵旺,任妍.跨界融合模式创新驱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以智慧城市档案管理云平台体系建设为例[J].档案管理,2017

[5]田伟,韩海涛.大数据时代档案馆服务创新研究——基于天津高校档案数据变化[J].档案与建设,2016

声像范文篇6

论文摘要: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

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是一个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兰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3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仅占2%,98%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9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27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17%,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天的尴尬局面。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

声像范文篇7

1.1录音资料是将记录声音的信号通过机械的、光学的和磁性的方法转变为电信号记录在录音载体上,如录音带、唱片等。在国际、国内情报交流中,录音资料既方便又灵活,所录制的原始声音是信息整理的可靠依据。录音资料可供多人使用,反复复制,且价格低廉,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1.2摄影资料是图像资料的一种形式,由单张的或一组照片组成。摄影资料除照片外,还包括幻灯片、摄影片。医院摄影资料的内容往往是医疗、科研、管理活动的状况、环境及临床、手术、标本等的图像记录,是医院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形象病案资料。例如,X射线摄影、内窥镜摄影、显微摄影、心电图示波器波形及超声诊断显示图像等是医疗辅助诊断的重要依据。医学摄影资料已在医学著述、情报刊物和学术交流中大量使用。

1.3录像资料是通过录像技术将运动着的视像和声音组成的视听资料,如录像片、电影片。医院录像资料一般记录了院内重大的社会活动、各类会议、文体活动和医疗、教学、科研中有代表性的事件,以生动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向科技人员传递信息。它也是医院宣传自己、传递医疗科技信息、扩大知名度的有效方法。

1.4计算机可读资料是将所需信息存储在磁盘、光盘上,通过计算机作媒介,再现原始的声音、文字、图像的资料。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医院制作、使用计算机可读资料的数量、频率越来越普及,许多医院制作了教学用多媒体光盘,在医疗、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医院声像资料的业务管理

医院声像资料包括两方面的业务内容:一是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自制的反映院内各项活动的声像资料;二是为传递文献及其它信息由有关部门从院外采购的各种声像资料。无论是自制的或是采购的声像资料,都应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2.1管理机构医院应在信息(医务)科设立声像资料管理室(或电化教育中心),配备专人进行声像资料的制作和管理。

2.2管理制度自制的各种声像资料应由有关科室或人员填写申请单,经管理部门核准分配给制作人员制作。其制作成品均应建立登记制度,由声像资料室统一保管。院外采购的声像资料也应交由声像资料室统一管理,科室和个人使用时应填写借阅单,用毕及时归还,以保证声像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3管理程序声像资料是文献资料的一部分,其管理程序与图书资料大同小异,也包括分类、编目、馆内阅览和外借等工作程序。

3医院声像资料的保管

声像资料由于其载体由胶片、磁带、光盘等特殊的材料制成的,保管亦比纸质文献更为讲究。因而诸如温度、湿度、包装、存放等方面均有一定要求,否则,将造成声像资料的过早退化和损坏,影响清晰度,给使用带来困难。

3.1胶片要有独立包装、手指不能接触表面。环境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为60%~70%,要防霉、防干燥、防晒和防尘。

3.2照片照片在入库前应消毒、杀虫、除菌。保管过程中应放置防虫药品,不要将指纹、汗渍留在照片上。保管温度应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40%~60%。彩色照片还应注意黑暗条件及低温对其产生的影响。

3.3录音磁带使用和保管录音带的所在处,其外部磁场强度应低于50奥斯特,录音磁带应保存在抗磁盘内,避免激烈的碰撞和高温,取拿磁带应拿其边沿部分。要使磁带上的信息长期保存,必须定期地进行转录。环境温度应低于20℃,相对湿度为45%~50%。

3.4录像磁带可参考录音磁带的保管方法,宜竖立直放,要防磁、防压、防热、防潮、防尘。

声像范文篇8

1拍摄难。一方面,表现在对城市建设原貌拍摄上难以控制。据了解,不少城建开发公司没有将开工前原貌拍摄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项目拍摄不完全。大多数单位没有从工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等各环节进行拍摄。

导致拍摄内容不齐全完整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兼职较多,没精力去做;二是领导没有把拍摄工作纳入整体计划,没办法去做;三是对城市原貌的拍摄范围把握不准,什么位置的、多大规模设施的需要拍摄保存,搞不清楚;四是拍摄人员或是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或是因为计划性不周,对整个情况不了解,失掉了许多拍摄机会;五是由于经费有限,没资金拍摄。一些单位面对老化的设备,或因资金困难,无力更换,或因控办限制,无法购买,使得形态各异的高大建筑物和与之衬托的环境背景无法用陈旧的设备反映出来,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2收集难。主要是多门拍摄,收集上难以控制。拍摄多为业务部门,随机性强。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好掌握。这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在收集上,档案人员常常叫苦连天,工作往往处于被动。个别人曾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还说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

另外,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城建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将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3管理难。一方面,体现在保管上的分散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上的不科学性。首先,一些单位在城建声像档案资料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散存在各业务科室,档案不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一些单位形成的城建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久而久之,面对一堆照片,没有人能说清来龙去脉。照片说明,不是缺时间,就是缺内容,造成整理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利用带来麻烦。由于底片需要单张保存,加印费用较高,许多单位索性不存。再有,照片档案装具规格通常固定,而实际照片大小、形状不一,使整理工作停滞。

二、解决集中管理难的对策

上述问题种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此,我们要紧急呼吁那些形成城建档案的各有关部门把收集、保管和利用好城建声像档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量避免和减少这部分档案人为的流失,以保证档案内容的齐全和历史记录的完整。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是:

1执法建制守规范。

收集与管理城建声像档案的难度主要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行政命令制约,档案部门无法控制。《档案法》的实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它明确规定,凡属国家档案,不管是何种载体档案,都应依法无条件地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层层抓落实。要将“依法治档”宣传到有关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国家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2领导重视是关键。

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管理难,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城建声像档案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具有一般文字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现实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领导要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待这一问题,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那种只重建设项目的结果,轻形成结果过程;重企业有形的经济效益,轻社会无形的历史影响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

3人、财、物是条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集与管理难问题,没有与之相应的人、财、物,就会成为一纸空谈。第一,应选派有责任心,懂拍摄技术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第二,在经费使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第三,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可通过光盘保存声像档案,这样提供档案更便捷,保存更耐久。另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应具体研究解决特殊规格照片档案装具问题,以满足档案整理和保管的需求。

4前控工作是手段。

收集工作具有机动、灵活、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档案部门除加强平时收集照片、录像档案外,还应处理好与形成档案的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向有关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查询照片档案的去向,并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把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照片收集起来,集中保管,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

另外,还应做好收集前必要的登记和鉴定工作。如,凡为工作照相的,照后都要将照片和底片一并交由档案室统一保管。否则,不予报销。

5部门配合共同管。

声像范文篇9

2收集难。主要是多门拍摄,收集上难以控制。拍摄多为业务部门,随机性强。档案部门对拍摄时间、内容及照片、录像数量不好掌握。这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在收集上,档案人员常常叫苦连天,工作往往处于被动。个别人曾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还说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

另外,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城建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将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3管理难。一方面,体现在保管上的分散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管理上的不科学性。首先,一些单位在城建声像档案资料形成和管理上各行其是,散存在各业务科室,档案不能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次,一些单位形成的城建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久而久之,面对一堆照片,没有人能说清来龙去脉。照片说明,不是缺时间,就是缺内容,造成整理上的不规范,也给日后查找利用带来麻烦。由于底片需要单张保存,加印费用较高,许多单位索性不存。再有,照片档案装具规格通常固定,而实际照片大小、形状不一,使整理工作停滞。

二、解决集中管理难的对策

上述问题种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此,我们要紧急呼吁那些形成城建档案的各有关部门把收集、保管和利用好城建声像档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量避免和减少这部分档案人为的流失,以保证档案内容的齐全和历史记录的完整。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是:

1执法建制守规范。

收集与管理城建声像档案的难度主要在一些单位和个人不受行政命令制约,档案部门无法控制。《档案法》的实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合法依据。它明确规定,凡属国家档案,不管是何种载体档案,都应依法无条件地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因此,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层层抓落实。要将“依法治档”宣传到有关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国家档案的齐全和完整。

2领导重视是关键。

解决声像档案集中管理难,首先要解决领导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城建声像档案能形象地、真实地记录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具有一般文字档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现实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领导要抱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待这一问题,并且将这项工作纳入单位管理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那种只重建设项目的结果,轻形成结果过程;重企业有形的经济效益,轻社会无形的历史影响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

3人、财、物是条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集与管理难问题,没有与之相应的人、财、物,就会成为一纸空谈。第一,应选派有责任心,懂拍摄技术的同志担任此项工作。第二,在经费使用上应给予必要的保证。第三,添置必要的声像档案设备和提供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可通过光盘保存声像档案,这样提供档案更便捷,保存更耐久。另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应具体研究解决特殊规格照片档案装具问题,以满足档案整理和保管的需求。

4前控工作是手段。

收集工作具有机动、灵活、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档案部门除加强平时收集照片、录像档案外,还应处理好与形成档案的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向有关人员及时了解信息,查询照片档案的去向,并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把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照片收集起来,集中保管,更好的发挥其利用价值。

另外,还应做好收集前必要的登记和鉴定工作。如,凡为工作照相的,照后都要将照片和底片一并交由档案室统一保管。否则,不予报销。

5部门配合共同管。

声像范文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