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5:45:42

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范文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其作业质量;控制

1提升生产效率的措施

(1)科学地对农机具进行使用。机引农具同拖拉机是先进生产工具,而在农田作业时,需科学地对这两组生产工具进行使用,才可充分地将其效能发挥出来,确保安全和低耗。拖拉机是动力机械的一种,在使用拖拉机的过程中,需对发动机功率进行充分利用。一般情况下,拖拉机工作性能在拖拉机工作速度、牵引力、牵引功率等指标上有所反映,而利用牵引功率的程度可极大程度地影响生产率,所以需科学地对农机具进行使用。(2)合理地对拖拉机进行编制。在农业机械中,拖拉机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所以要把拖拉机的型号特点和具体作业需求相结合,合理地匹配、编制拖拉机,确保提升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比方说,在农药喷洒和灌溉、播种作业的过程中,可对轮式拖拉机进行选用。而在起垄和翻地等作业时,可对链式拖拉机进行选用。总之,在对机组进行编制时,除了要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安全,还应尽可能地使作业成本降低。(3)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只有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才可使作业效率得以有效提升。所以,技术人员应减少未作业时转动拖拉机的时间和使用拖拉机的时间,同时每次在作业之前,要检查所用机具,保障机械不会出现故障。另外,要清除作业场地上的障碍物,确保机械正常使用时不会碰到。唯有做好足够前期准备,才可确保更为顺畅地作业。

2科学应用农具幅宽

在沟渠作业时,因受到驾驶员经验以及农机操作水平的影响,所以难以保障在直线路上进行农机作业,从而出现重做或者漏做的情况。从根本来讲,机组工作中构造幅宽同实际幅宽间的差距过大或过小就会引发这一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做的就是不断地使技术人员的水平得以提升,与此同时应尽可能地确保相等的农机构造幅宽以及工作幅宽,唯有如此才可确保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

3如何提升机械的作业质量

(1)确保完好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首先,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严格遵照要求,不管在使用配套农机具时,还是在使用拖拉机时,都应根据技术操作流程来操作农业机械,只有这样才可确保机具技术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在实际作业之前,需彻底检修投入作业的配套农机具、拖拉机。对需要更换和修理的农具,应尽早修理和更换,不应留下故障隐患。最后针对农机具,应定期地对其进行技术保养,主要目的就是将隐患清除,防止故障发生,确保机具处在良好状态,从而有效提升作业质量。(2)对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进行制定。农药和肥料、种子和土壤以及作物是农机作业加工对象,由于客观条件不同,机械作业也有所差异,所以要按照农艺技术要求,需对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以及农机作业规程进行制定,确保统一的农机作业质量管理,同时也可让群众实时监督。此外,因受到相关标准的制约,不仅可提升农业机械的生产作业质量,还可有效结合农艺、农机,使农业生产需求得以满足,确保增收增产目的实现。还有,要将监督检查制度建立起来,这样才可确保在农机实际应用中真正落实质量标准,才可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不断提升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农机作业质量除了受到机械技术状态的影响,还和操作者技术水平有着莫大的关联。这是因为,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可对农机作业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不断提升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下就是3种途径:①要以择优录用为原则,不管在选用操作者还是驾驶员时,都应执行严要求和高标准,将科学的用人制度建立起来,在重要的岗位上安排技术水平高、素质高的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②以推陈出新为原则,慢慢地将一些与农艺要求不符的操作技术废除,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不断地提升技术操作水平。③强化经验交流,要想提升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通过组织经验交流这一途径来实现。④作为操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将机械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所具有的性能全面掌握,同时要对新型机具进行可行性的分析,了解其特点提升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保障作业质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农业作业时,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可影响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也可对农产品获取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应加大力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生产的生产效率,确保作业质量,唯有这样才可推动农业机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生产效率范文篇2

关键词: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绿色生产效率;两区制;长江经济带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过度追求产量的农业粗放式生产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与耕地资源破坏,农业绿色发展遭受巨大挑战[1]。工业化和城镇化产生的污染物逐步向农村转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逐步加剧,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同时,与农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正通过大气、水和农产品等途径扩散至劳动力和耕地,导致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2,3]。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容量约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之所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主要有:农村教育、农业保险、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异质性人力资本等[2—4]。也有部分文献开始关注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样本年限存在差异,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5,6]。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8—2017年1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两区制模型检验省域内外的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非对称效应,深入分析由于地级市所处省域的异质性造成的城镇化溢出效应的差异。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城镇的就业岗位缺口和优越的生存环境吸引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部门,其身份也由农产品生产者逐渐转变成农产品消费者[7],这部分群体衍生出的高质农产品需求会诱导农户改变传统粗放式经营方式向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型,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8]。此外,城镇化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挤压农业用地,造成农村可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也推动着大量城镇资本逐步回流至农村,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向集约化生产转型,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了农业绿色生产效率[9]。假设1: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是工业和服务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不仅能够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资本等要素向城市集聚,城镇化发展成果也会通过回波效应向相邻地区溢出,推动相邻地区的发展。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区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由相关性引致的溢出效应和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10]。一方面,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劳动人口的流动深化了城乡间信息、知识和资本的转移和传播,会显著推动相邻地区间农业生产知识的交流,革新地区农业生产观念,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专业生产信息嵌入生产环节,最终显著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率[11]。另一方面,随着中央环保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强,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环境治理意识会逐步增强,且中央政府将环境因素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中,出于相邻地区间官员考核竞争机制的压力,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会出台较严的环境治理条例,不仅会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也会对邻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地区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12]。假设2: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相邻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于地区基础和发展条件不同,我国不同地级市间城镇化发展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也会有所不同[13]。假设3: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即地区间非对称效应显著存在。

2研究设计

2.1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主要有SEM(空间误差模型)、SAR(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其中,SAR模型主要用于研究相邻地区的行为直接对整个系统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其数学表达式为:

2.2两区制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不同地级市间由于解释变量变化对其他邻近地区被解释变量产生的影响,本文以SLX模型为基准模型。空间权重矩阵W为经过行标准化处理后的地理邻接矩阵。其中,Ω1和Ω2分别代表省域内相邻地级市和省域外相邻地级市解释变量对本市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Wij1和Wij2分别为空间权重W1和W2的矩阵元素,wij1=1表示地区i和地区j相邻且位于相同省份,其他则为0;wij2=1表示地区i和地区j相邻但位于不同省份,其他则为0。

2.3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本文的数据为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其中基础性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历年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EPS数据库,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补充。(1)被解释变量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LTE)。本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将农业碳排放这一非期望产出引入该模型,假设第i个地区在第t年的农业生产中有m种投入,共计r种产出(r1为期望产出,r2为非期望产出,r=r1+r2),本文在参考相关指标的基础上[4,5,14],最终选择的投入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根据式(7)可求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

3实证结果分析

3.1空间自相关分析

为测度城镇化率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本文使用全局Moran’sI计算其空间相关性,通过计算局部Moran’sI来分析其局部变化趋势和各地市与邻近地区的局部空间相关性。其计算公式为:图1为2008—2018年城镇化率的Moran’sI柱状图,图1表明城镇化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008—2010年空间自相关程度呈现上升态势,表明城镇化率较高的地级市发挥其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城镇化的发展;2011—2013年空间自相关程度稳步回落;2014—2018年,空间自相关程度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空间集聚逐步加强。本文根据LISA聚类分布图(图略)分析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的局部变化趋势,LISA聚类主要分为高-高(H-H)、高-低(H-L)、低-高(L-H)、低-低(L-L)四类集聚区域。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状况发生明显变化,H-H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对邻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呈现较为明显的扩散效应,该集聚类型的地级市数量持续上升;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资源匮乏、地理环境较差的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改善,集聚区分布的地市级数量逐渐减少。L-H和H-L集聚区分布的地级市数量逐步增多,表明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和较低的地级市在分布上较为集中。

3.2回归分析

3.2.1基准回归结果本文首先对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基准模型进行回归,并通过Hausman检验判断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Hausman检验的χ=18.93,在1%的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基准回归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优。由表2可知,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机械投入强度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正向影响。3.2.2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下页表3为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镇化与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结果。模型(3)中,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反应系数为0.026,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相邻地级市间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4)和模型(6)中,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空间反应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相邻地级市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对本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存在负向溢出效应。由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杜宾误差模型(SDEM)估计的参数结果并不能直接反映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大小,所以本文采用偏微分方程计算相关模型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见下页表4。由表4可知,采用SDM模型和SDEM模型时,本市城镇化水平均对本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这与前文结论保持一致。根据表3的结果可知,SDEM模型与SDM模型的PseudoR2分别为0.014和0.053,说明SDM模型优于SDEM模型。SDM模型的结果显示,本市城镇化水平对邻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大小为0.151,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3.2.3省域间非对称效应分析本文采用两区制的省域间非对称效应检验省域内外相邻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见下页表5。由表5可知,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在5%的水平上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46,与前文的估计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另外,省域内相邻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对本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不显著。省域外相邻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对本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在1%的水平上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81。根据表5给出的区制1与区制2的非对称效应的t检验结果可知,省域内相邻地级市和省域外相邻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对本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后者。可能的原因是省域内各地级市由于受到相同省级政府政策管控的影响,会导致省域内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进程的趋同性,省域内地级市间相互影响和协调的效果被弱化,部分溢出效应的影响效果会降低。而随着省域外相邻地级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对本市迅速产生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受限于不同省域间地级市发展水平的差异,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农业人口逐渐转移至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农业面源污染均会持续下降,地级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逐步提升。

4结论

生产效率范文篇3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自身优势,把自身企业做好做实。实体经济必须占据基础地位,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业发展便如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即使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但是只有实体经济才可以促进全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经济发展“脱实向虚”不利于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基于房地产泡沫、高污染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阻碍因素的存在,国内众多企业在自身经营效益发展较低的情况下,为了改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不得不将部分资金投资于金融领域,这就使得虚拟经济失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进而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融资困难加大等一系列阻碍因素的存在,导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利润逐年下滑,尤其是近年疫情的存在,使制造业的发展尤为受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部分制造业逐渐将资金转向金融领域,实现金融化投资。本文将以此为基础研究制造业金融化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假设1:挤出效应

胡海峰、窦斌、王爱萍(2020)通过研究发现,过度的金融化会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宋军、陆旸(2015)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将资源投资于金融资产,是以金融资产替代其他部门资源。因此在分析企业金融化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认为,实体企业金融化是一种追逐超额回报率的“套利行为”,将企业在之前投资于实体经济所获得的利润投资于金融领域,在资源有限性的约束条件下,使得投向实体产业的利润减少。本文基于企业金融化所产生的“挤出效应”提出如下研究假设1。H1:在一定条件下,企业金融化会产生“挤出效应”,即企业金融化会抑制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假设2:蓄水池效应

所谓的蓄水池效应主要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有限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提高效率。研究文献表明,由于实体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并且流动性较差,因此企业为了平衡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目标,会将一部分内部资源投资于期限短、流动性高的金融资产,以平衡未来投资需求。因此,虽然将企业内部分有限资源投资于金融部门会抑制企业短期实体经济发展,但是却促进了企业长期战略发展。所以,当企业出于“储蓄动机”配置金融资产,是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进行的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2。H2:“蓄水池效应”,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要素

(一)企业金融化和全要素生产率

自变量企业金融化(Financial)的度量,本文主要以企业金融资产总值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衡量企业金融化(Financial)。本文将选取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因变量,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衡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时的效率,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主要由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组织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等因素决定。因此,企业想要取得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就需要在各种影响因素上保持较好的持续性投资,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当企业为实现多元化运营而选择将部分资源投资于金融部门时,将会影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测算主要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测算主要有三种方法:OLS法、OP法(Olley-Pakesmethod)以及LP法。这三种测算方法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OLS法测算可以得出具体取值:Y=AKαLβ借鉴鲁晓东和连玉君(2012)、赵建宇和陆正飞(2018)、林毅夫(2019)的估值方法,在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本文采用主营业收入衡量总产出Y,用公司当年员工数量(L)、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K)以及资本性支出作为投入变量。如果某个上市企业被认为退出市场,则在该企业最后一年没有改变的年份标记为1,其余年份标记为0;如果该企业在样本研究期限内未发生改变,则退出变量记为0。计算中间变量的具体方法为:营业收入-职工报酬-营业税及附加-营业利润。借鉴其他参考文献的通常做法,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本文将以货币为单位的变量均调整为以样本起始期为基期的实际值(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采用投资价格指数,其余变量采用消费价格指数)。

(二)调节变量

本文将选取融资约束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在衡量融资约束时主要采用SA指数方法。SA指数由Hadlock和Pierce2010年提出,该方法遵循了Ka-plan和Zingales(1997)基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判断公司融资约束状态的思路:首先,随机抽取了美国356家上市公司在1995—2004年的财务年报,并利用该年报的相关信息将样本公司划分成五个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组别。其次,利用次序逻辑模型对企业规模(Size)以及企业年龄(Age)这两个外生变量进行回归,进而利用回归系数估计出SA指数的计算模型,如下所示:SAIndexi,t=0.043×Size2i,t-0.737×Sizei,t-0.040×Agei,t其中,Size用公司规模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Age主要采用样本观测年度减去注册年度加1的年数衡量,为了方便后续研究,将计算结果取绝对值,绝对值越大,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三)控制变量

借鉴杨筝(2019)、张建伟(2020)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选取如下变量作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Lev)、公司年龄(Age)、资产净利润率(Roa)、公司资本密集度(PPE)。见表1。

(四)模型建立

生产效率范文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作业质量;提高;措施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成为农业生产中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的手工劳作,其生产成本也远远低于手工劳作的劳动力成本。在农机化作业体系中,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越高,替代作用表现得也就越明显,获取的效益也就越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化的信誉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可见,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及作业质量是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几项措施

1.1合理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在进行农田作业时,必须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到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五铧犁作业,耕深20~22cm,在功率利用程度达到90%左右时,每小时可翻地0.67hm2,而在同样的土地条件下,降低功率利用(减少犁铧或工作速度选用不当等),则会降低每小时的翻地工作量。

根据不同作业特点,给各种型号拖拉机分配适宜的作业。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功率、牵引力、行走速度,作业的适应性能都不一样。因此,根据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作性能,分配适宜作业和科学编制机组,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效果。例如:功率较大的链轨式拖拉机适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垄、播种等项作业,也适合于需要功率较大的作业项目,如推土平地、开沟、筑埂等农田基本建设;轮式拖拉机适合灭茬、起垄、镇压、播种、施肥、喷药、中耕、运输等,并可作为固定动力进行抽水、脱粒、饲料加工等场上或后勤加工作业。总之,在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时,必须做到既要保证机组有较高的生产率,又要满足作业质量的要求。

1.2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kg,速度为24~30km/h;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kg,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再加上联结器阻力(约80kg),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kg左右。这样拖拉机用3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4档速度高于3档,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约在19.5%左右。

1.3提高时间利用率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速度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000m时,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m时,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正确操作机组,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减少空行时间。

1.4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这样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除个别作业(耙地、镇压)少重不漏外,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以提高工效。

2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方法

2.1保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完好

保持作业中的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证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不留任何故障隐患,保证拖拉机及农具技术状态完好。二是按要求对机农具进行技术保养,其目的是清除隐患,避免故障,保证机具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在使用时都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这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2.2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不仅与机械技术状态有关,驾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具有较高操作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去操纵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即使它们的技术状态再好,其作业质量也不一定满足农艺要求。提高农机驾驶员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有4种:一是坚持择优录用。无论是驾驶员还是操作手,在选用上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驾驶、操作者优先录用到重要岗位。二是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逐渐废除一些不科学或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旧操作技术,掌握新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三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是提高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四是驾驶、操作者必须要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2.3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生产效率范文篇5

生产前沿面与DEA方法的适用性1957年经济学家MichaellFarrell对生产效率的测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16].指出对于给定的生产要素,选择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和产出品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可能的劳动生产率组织生产,这种生产函数所描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称之为生产前沿面(productionfrontier)[17].实际的生产过程并不全是在最优状态下进行的,传统上用实际数据直接回归拟合得到的生产函数,没有考虑产出的有效性,反映的只是各种投入要素组合与平均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这种平均意义下的生产函数有悖于生产函数的理论前提.生产前沿面研究分为两大分支[17]: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非参数方法中,DEA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非参数效率测度方法,是197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Charnes,Copper和Rhodes[18]首先提出的.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得到每个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分清有效单元与非有效单元的边界,并指出非有效决策单元的原因和程度.生产前沿面与DEA方法在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生产效率比较中的适用性包括以下3点:(1)由于工程项目的随机性强、不确定性因素多,因此,有许多工程项目不是在最优生产效率下进行的.Ibbs等[19]、杨秋波等[20]在对PDS进行研究时,都是面向工程项目的绩效,即认为某种PDS下,工程项目的绩效好,可以表明它采用的PDS是适宜的.但这忽略了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即虽然项目绩效很好,但是工程项目投入也多,也就是说,这种绩效好是由于工程项目大量成本、时间、人力的投入换来的,而工程项目所采用的PDS并不一定是适宜的.因此,从工程项目生产效率的视角比较PDS更加符合实际.(2)工程项目参与方众多、消耗资源多、绩效衡量指标繁多,因此投入与产出指标的种类都非常多,而生产前沿面方法中的DEA方法适合于这种大型复杂的生产系统,它能够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3)大多数研究PDS的学者采用的方法在比较分析过程中都需要人为地进行指标重要性的评判与打分,因此结果往往主观性较强,而生产前沿面研究中的DEA方法无需事先评判权重,只需根据观测数据,就可以得到指标的重要性,因此相对而言,得到的结果更客观、更可靠[21].因此,作为构造工程项目生产前沿面的方法,DEA是非常适合的.DEA模型的选择DEA方法中最基本的模型是CCR模型[22].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有m种输入,s种输出,其中每个决策单元j(j=1,2,…,n)对应一个输入向量Xj=(x1j,x2j,…,xmj)T和一个输出向量Yj=(y1j,y2j,…,ysj)T.从输入导向角度的CCR模型,表示为minθ0s.t.∑nj=1Xjλj≤θ0X0∑nj=1Yjλj≤Y0λj≥0,j=1,…,n式中:θ0为决策单元DMU的效率值;Xj为投入要素组合;Yj为产出要素组合;λj为相对于DMU0重新构造一个DMU有效组合中第j个决策单元的组合比例.当θ0=1时,称DMU0为CCR有效,即在该系统中,在原投入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已达到最优.CCR模型能够测量工程项目的相对生产效率,指出效率相对最优的工程项目,适合构建PDS生产前沿面,进行不同PDS的比较.

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生产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投入指标设计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生产过程,有一定的投入.DEA方法一般考虑实体投入,如成本、时间、人员、机械、材料等.但是人员、机械、材料这些指标与成本和时间有很大的相关性,鉴于工程项目的大部分实体投入都可以体现在成本和工期两方面,而且从业主角度考虑,成本和工期都是越少越好,因此,将成本和工期作为构造PDS生产前沿面输入指标.但是工程项目的成本和工期随着工程项目的规模变化很大,绝对值差距大,会造成计算误差.因此本文拟采用比率形式,选择对应于成本和工期的成本超支率和工期延期率作为投入指标.对于新建的需要选择PDS的工程项目来说,成本超支率和工期延期率应相应地选择业主最大可以承受的成本超支率和工期延期率,其计算公式如下:C=Pa-PbPb×100%式中:C为成本超支率;Pa为项目实际合同支付价格;Pb为项目中标价格.T=Ta-TpTp×100%式中:T为工期延期率;Ta为项目实际完成工期;Tp为项目计划工期.产出指标设计PDS影响着项目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采用项目绩效作为构造PDS生产前沿面的产出指标.虽然DEA对生产前沿面的输入输出指标量纲没有限制,但当构建工程项目生产前沿面时很多指标无法定性衡量,因此工程项目绩效衡量指标通过打分的形式获取.由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PDS,而并非所有的工程项目绩效衡量指标均与PDS相关,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比较采用各种PDS的项目绩效,分析PDS对项目绩效的影响.Konchar等[8]通过一系列指标,对采用不同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的351个工程项目进行了绩效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包括成本增长、进度增长、设备启动的难度、运营和维护成本等客观定量的指标.CII(constructionindustryinstitute)[23]将绩效比较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成本、工期、安全、返工、变更等5个方面分析工程交易方式对项目绩效的影响.Oyetunji等[2]从控制成本增加、保证最低成本、拖延或最小化支出限额等8个指标来分析各种交易方式的效用值.上述学者提出的工程项目绩效指标主要考虑了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和业主满意度,但没有考虑业主对待风险的态度、项目保密性以及环保要求等.因此,在Chen等[24]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成本、工期、安全、质量、合同商务、其他等6个方面的项目绩效体系,对于新建的工程项目来说,这些指标也是业主的预期绩效,具体见表3.在调查问卷中应用李克特量表(回答类别为5类)对各项目绩效进行重要性打分,同时为了验证所搜集的数据的合理性,用信度分析进行验证.指标体系的修正与构建在确定PDS比较投入产出指标之后,再对生产前沿面维度[22]进行分析,当计算DEA生产效率值时,如果投入指标个数为2个、产出指标个数为14个,所得出的结果是不可信的,因为其在多维空间收敛率为1.64(计算公式为n2/(p+q+1),其中n为决策单元的数量,p为投入指标的个数,q为产出指标的个数),相当于在2维空间里有效的决策单元数为2.683.在16维空间里,通过调查所获取的66个有效观测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缩小生产前沿面的维度空间,其中投入指标个数从实际角度已经不能缩小,因此本文主要降低PDS比较产出指标的维度.本文采用SEM中的测量模型,主要构造潜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工程项目绩效是潜变量,利用问卷调查得到的一系列绩效指标的数据是观测变量.本文拟采用SEM的测量模型,测算潜变量项目绩效.由于本文的观测变量值都是通过李克特量表打分得到的,所以贝叶斯SEM更适合本研究,通过Amos17.0软件,测算测量模型得到的结果如表4.从判定系数可以看出,14项指标的判定系数均趋于1,可见模型在显变量的估计上收敛程度是非常高的.本文应用SEM方法得到的回归系数作为权重,得到每个被调查项目的绩效值,作为PDS比较产出指标.因此,得到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生产效率指标体系见图1.

工程项目交易方式生产效率模型的应用与数据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根据工程项目交易方式比较投入产出指标设计问卷,问卷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为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问卷填写者的基本资料,在项目中的身份,项目类型,项目所采用的PDS;第2部分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资料,主要为了获取投入指标数据;第3部分为工程项目绩效指标,主要为了获取产出指标数据,问卷中应用李克特量表对各项目绩效进行打分.4.1.2数据收集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主要以营业收入在前100名的中国工程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收回整体有效问卷66份.被调查人员中业主占7.8%,承包商占70%,项目管理公司或监理单位占11.1%,其他(如设备供应商)占11.1%.项目类型中房建项目占8.9%,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市政等)占26.7%,工业项目(包括冶金、石油石化、火电核电、通讯等)占64.4%.本文主要分析比较DBB和DB方式,66份有效问卷中采用DBB方式的项目有23个,采用DB方式的项目有43个.同时,对问卷第3部分的结果进行信度分析,克朗巴哈α系数为0.719>0.7.说明:调查问卷从整体上能够有效地测度事先想要搜集的工程项目信息.此次问卷所设计的量表对各PDS所对应绩效的度量是有效可信的,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DBB与DB项目生产效率的分析根据以上样本数据,以工程项目的成本超支率和工期延期率作为模型的输入,以项目绩效作为模型的输出,建立一个输入导向的CCR模型.本文采用DEA-SOLVERPro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5、表6是由DEA-SOLVERPro5.0软件计算得到的DBB项目的CCR效率值和DB项目的CCR效率值.表5显示,在DBB项目中,标“★”的编号7,23,62项目的CCR效率值为1,即7,23,62号工程项目的效率在23个DBB项目组成的系统中,相对效率最优.相对这3个项目,其他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研究DBB方式工程项目的特性时,应该以这3个项目所组成的DBB方式生产前沿面为标准.同样,表6的DB项目中,标“★”的编号10,37,46项目的CCR效率值为1,即10,37,46号工程项目的效率在43个DB项目组成的系统中,相对效率最优.基于生产效率的DBB与DB方式比较结果分析绘制2个输入成本超支率X1、工期延期率X2和1个输出项目绩效Y的生产前沿面.以X1/Y作为y轴,以X2/Y作为X轴,绘制等绩效线.图2为DBB项目生产前沿面,也称效率包络线.图2显示DBB项目的生产前沿面,7,23,62号项目最靠近原点,即在输出相等的情况下,需要的投入组合最小.生产前沿面上的点,不能通过减少某个投入,保持相同输出,来提高效率.从图2中可以看出,62号DBB项目在输出相等绩效的前提下所花费的工期延期率最小,而7号DBB项目在输出相等绩效的前提下所花费的成本超支率最小.但某一方面投入最小,不是生产效率相对最优的惟一标准.图中23号DBB项目虽然工期延期率大于62号,成本超支率大于23号,但是综合成本和工期2个维度,同时考虑2种投入的综合值来看,23号项目的生产效率也是相对最优的.再根据生产前沿面的假设,由这3个项目形成的折线段上的无数点都是生产效率相对最优的点,即在输出相等绩效的前提下,生产效率相对最优的不同成本、工期组合的DBB方式工程项目集合.同理,图3为DB项目生产前沿面,也称效率包络线.在得到DBB和DB项目生产前沿面后,将它们绘制到同一图上.为了方便起见,只绘制CCR效率值为1的项目,即生产前沿面上的项目,图4为DBB和DB生产前沿面.图4显示DB生产前沿面和DBB生产前沿面交于一点(O1,O2),2条生产前沿面为等绩效线,即输出相等.当输出相等时,比较2个生产前沿面的输入情况.根据生产前沿面得到的结果是当业主所能承受的成本超支率大于O1,或是所能承受的工期延期率小于O2时,应考虑选择DB方式;当业主所能承受的成本超支率小于O1,或所能承受的工期延期率大于O2时,应考虑选择DBB方式;当所能承受的成本超支率为O1,工期延期率为O2时,DBB与DB方式是等效的,业主均可以考虑采用.也就是说DBB方式在成本方面更有优势,而DB方式在工期方面更有优势.DBB与DB交易方式优劣势内在机理分析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DBB方式在成本方面更有优势.这是因为,首先,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为防止腐败,保证纳税人的权益,都通过立法规定公共项314目必须最低价中标.而DBB类方式的项目通常采用最低价中标,因此业主能够更多地获得价格优势.其次,由于具有承揽DBB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相应资质的设计方和施工方较多,价格上具有较大的竞争性,更能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最后,DBB方式为项目参与各方所熟悉,有比较成熟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容易控制项目实施成本.但是DBB也有一些缺点,由于设计、招标和施工3个阶段完全分开,每个阶段必须依次完成,致使项目进行过程较长;而且,设计的可施工性不易保证,可能导致工期拖延.DB方式在工期方面更有优势.因为DB项目中,设计和施工承包商有意识地组成一个项目团队,能够同时进行设计和施工阶段,更能加快交付.DB方式经常同时伴随使用FastTrack方式(快速路径法)[25].但是,DB方式普及的最大限制是DB承包商的选择,必须要衡量选中的承包商是否真正有处理各种风险的能力.由于对DB承包商的资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因此DB承包商竞争性较小,业主不易得到竞争性低价[26].同时,业主将设计施工的全部职责交给DB承包商,也失去了对设计咨询方和施工分包商的价格控制.

生产效率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机械自动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能力随之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

1我国农业机械应用现状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机械。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其突破了人力、畜力所无法达到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工艺水平,有利于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1]。技术的进步又能带动农业机械化投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许多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无法起到良好的农业机械推广效果。同时,培训缺乏使得许多推广人员没有意识到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导致许多推广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许多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设备与办公设备简陋,影响了推广效果。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广大农业生产者没有掌握农业机械生产技术,对于机械设备的作用与性能不了解,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2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

2.1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农村地区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农业发展水平受到当地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现象,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呈现同样的规律。在一些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农业可利用资源不足;而一些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又因为经济、科技较为落后等原因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不足。这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生产效率的提高。2.2农业机械种类单一、质量有待提升。虽然我国农业机械数量非常大,但是这些农业机械种类单一,并且配套率较低,这就导致了供需关系严重脱节,造成了农业资源严重浪费。此外,通过农机产品抽样调查发现,市面上农机抽样合格率仅为70%,大量产品是不合格的。这些现象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提高,也阻碍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3农业机械操作不当。农民的农业机械操作技术落后也是阻碍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提升的一大因素。由于农民群众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全面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因操作不当或者不熟练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拖拉机转向、制动时稳定性不足导致出现运输安全事故;一些农民群众安全意识不足,使用拖拉机载人等。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及培训,农业机械生产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生产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提升。

3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

3.1大力推广基层农机技术。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低下与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农业机械生产推广力度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当地政府要重视基层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及推广队伍建设,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农业机械推广效果。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制定奖惩制度,给予推广人员一定的晋升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工作。并且政府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及考核机制,致力于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吸收更高素质、更高学历的人才参与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采用小面积试点模式,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推广让基层农民群众感受到农业机械的优势,并且向农民群众提供相关操作技术培训及农业机械的养护知识,实现农业机械的全面推广,从而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及效率。3.2构建完善的生产规章制度。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及安全性,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将其落地到农业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首先,国家及当地政府要提高先进机械设备的引进力度,确保农业机械设备质量过硬。其次,要规范农业机械的生产过程,对生产出来的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于负责人要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依法追究责任与过失。最后,要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到各个机构,实现统一管理,同时成立督察小组,提高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检查力度,确保设备质量过关[2]。3.3农户合理操作农业机械。首先,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受时间限制,要想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工作量。这就要求农户在生产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如确定农具、机械、作业地点与人员,做好农业机械检修工作等,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其次,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机械。例如,拖拉机是比较常见的农业机械,不同的拖拉机类型适用的场合不同,要针对性选择机械类型,如轮式拖拉机适用于农业喷洒、灌溉及播种等作业,而链式拖拉机适用于起垄、翻地等作业[3]。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的性能,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另外,要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系统的清洁、检查、调整、紧固、润滑、添加、堵漏和更换损坏的零件等技术维护工作。3.4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采用自动化控制模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播种机预先输入产量数据便可设置好行驶速度,可以在兼顾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浪费;谷物干燥机可以预先设定好温度,实现自动调节温度,温度过高时会自动断电;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机械生产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及视觉处理技术,采用机器人来监管农作物生长状况,也可以实现机器人自动采摘农作物的功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及应用,我国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

4结语

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想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首先要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鼓励农户参与农业机械生产;其次要加强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户使用的设备质量过硬,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再次农户要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确保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性能;最后可以引入一些更为先进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参考文献

[1]刘承涛.探讨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及其作业质量的控制[J].时代农机,2017(10):19.

[2]何胜平.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及其作业质量的措施[J].乡村科技,2018(25):125-126.

生产效率范文篇7

1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途径

1.1科学选择农业机械

农业作业本身所涉及的范畴较为广泛,因此针对农业机械的选择与使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农业机械的选择就成为关系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牵引机械的选择,首先必须要明确机械的发动机功率,保证机械拥有足够的牵引力进行作业,由于机械牵引力与实际作业所需要的牵引力成反比,当机械牵引力高于实际作业牵引力时,会导致燃油的无故浪费,使生产效率降低,反之则会导致机械功率缺失,无法稳定作业。因此,一般状况下,所选择的机械牵引力通常需要比作业需求高出10%左右。

1.2提升纯作业时间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对时间的要求相对较为苛刻,为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纯作用时间的利用率,应当从下面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依照实际作业的农作物与地长,针对机械作业速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对作业时间进行有序的控制,必须要将农业机械的空运转时间转变成纯作业时间。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在实施作业以前,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针对机械的组织情况、工作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对农业机械、作业人员以及作业土地进行再次确认;将作业土地当中的障碍物清理干净。

1.3有效利用农机具的幅宽

因为操作人员对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与操作经验存在明显的差异,倘若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轨道不直的情况,则会引发重做或者遗漏的现象,致使工作实际幅宽明显大于或者小于构造幅宽。因此,在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进程中必须要尽可能保障作业幅宽与构造幅宽相同,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

2提升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途径

2.1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与检查体系

农业机械技工对象主要针对农药、肥料、土壤、种子以及农作物等,因为机械作业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农作物、土地以及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想保障作业质量就必须要严格根据农艺技术的相关要求,建立“农机作业质量标准”或者“农机作业规程”,使得农业机械作业能够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通过针对农业机械进行制约,保障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统一性。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一套严密的检查制度与奖惩体系。通过检查制度与奖惩体系的共同作用,切实保障“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从制度层面保障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2]。

2.2提升操作人员专业水平

正如上文所述,操作人员对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与操作经验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保障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整合农业技术培训与农业机械培训。农业机械专业培训并非只是针对农业机械技术,而应当将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够有效提升操作人员综合水平。其次,农机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专业的、标准的农机操作培训与农机驾驶培训,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考核,取得操作、驾驶资格证。再者,始终坚持推陈出新,废除一些不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操作技术,不断更新推广新技术。最后,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正确操作方法,并了解农业机械的性能,保障作业操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3保障农机具的技术状态

保障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在农业机械在技术状态良好的状态下投入到作业当中,才可以保障作业质量满足农艺的相关要求。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作业以前必须要针对投入作业的农业机械与配套农机具实施细致的检修,及时排除隐患与保障,保障农业机械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其次,根据农业机械的相关要求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清除隐患与故障;最后,农业机械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在有效保障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同时,延长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选择农业机械、提升纯作业时间利用率、有效利用农机具的幅宽、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与检查体系、提升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以及保障农机具的技术状态,提升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汪新勃 单位:河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

参考文献:

生产效率范文篇8

关键词:数控机床;切削加工工艺;生产管理

1概述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精密加工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作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产业,因此,数控加工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为制造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更会加快我国制造行业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的步伐,显著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提升切削加工工艺

据相关资料,金属切削加工要占整个机械加工中的70%以上,而金属切削中使用的切削加工工艺则是加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常来说,提升切削加工工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2.1减少数控机床待加工时间。数控机床的非切削时间主要包括:装卸刀、装夹工件、程序调试、系统维护等等。据相关资料,很多企业生产时,数控机床切削作业的时间只占有整个零件制造总时长的1/4,因此,提升切削加工工艺首当其冲应该减少数控设备等待时间,以此来提高其加工效率。那么如何减少呢?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革新:采用自动换刀机构如转塔转位刀架或机械手换刀、采用自动夹紧装置或增加多工位夹具,程序调试可以在计算机上调好后输入系统或在线加工,平常多加保养机床,减少机床故障率,月度或季度进行系统维护等等措施。另外也可以优化切削加工工艺,如在粗加工阶段增加金属切削的速度,提高进给量等。2.2提高刀具管理水平。近些年,国产刀具应用较多,但与众多进口刀具相比,质量很一般,主要体现为精度较低,制造工艺较复杂,刀具使用寿命不长,为了提升数控加工效率,可以考虑以下措施:第一,加工前对刀具进行预调。这样做可以显著减少操作者安装调整刀具的准备时间。第二,加工前对刀具进行刃磨。由于数控切削加工过程中会让刀具逐步变钝,其刀尖参数会发生改变,如不及时重磨,将明显减低产品质量和精度,因此为保证刀具正常使用应当尽快刃磨入库。第三,提高刀具信息化管理。随着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刀具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繁锁,如果仍然采用人工管理效率十分低下,错误也多。所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应该逐步推出刀具的信息化管理,刀具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出入库管理、借还管理、测量管理、刀具的耐用度管理、报废管理、刀号查询以及刀库、换刀机构的维护与保养等内容。第四,制造企业还需要选择性能更加优异的刀具进行切削,从而来提升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比如,目前在高速切削加工中用的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等。2.3提升数控切削工艺。数控切削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其内容包含较多,但从生产效率上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考虑:(1)设计合理的工件结构,使其更适合于数控加工。(2)零件的结构设计中,其圆角、斜角的大小尽量一致,这样减少刀具的使用数量。(3)由于切削力的作用下,许多零件容易产生变形而报废,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或减少变形:如增加热处理方式(如表面时效等)、改变装夹定位方法、修正进退刀方法等。(4)优化编程轨迹,减少空刀时间。

3合理利用自动编程软件

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不一样,数控程序编制一般采用手工编程或CAD/CAM自动编程。目前CAD/CAM自动编程基本都采用图形交互式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CAD/CAM编程。CAD/CAM编程是当前十分先进的数控编程方法,它主要利用计算机以人机交互图形方式完成复杂零件几何形状的三维建模、轨迹生成、后置处理,最后生成数控程序,使用过程简单易用,容易上手、出错几率较低。因此,制造企业需要提高对自动编程软件的重视,对编程程序进行检测和修正,确保编程程序完全正确,这样才能避免数控机床发生运行故障,从而提升数控机床的切削效率。

4提升数控加工管理水平

由于数控设备种类繁多,加工的零件功用增多、装配精度增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所使用的刀具、夹具种类需求更多,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提升数控加工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第一,加强零件编程管理。编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编程前准备、编程原始资料的获取(如工艺文件、工具系统等)和程序的管理(程序优化、传输、存储等)。编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刀具清单、工艺图纸、工序安排情况以及设备运行情况的管理。第二,数控机床的维护。数控机床的维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维护保养:按照数控机床维护规定按步进行,不得随意减少或改变;(2)故障排除:出现故障及时维修及处理,保证机床正常运行;(3)对旧的或老的数控机床进行改造(包括系统升级、硬件改造),以减少新设备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第三,做好机床技术支持。收集整理数控加工设备的相关资料:机床说明书、机床电气原理图等,定期对机床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机床厂家建立联系,方便及时技术支撑。同时,生产环境按照企业6S进行管理等。

5加强企业生产管理

就目前来讲,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企业生产工艺老化、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沟通不畅等等,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非摘要:数控机床是自动化技术和传统机床结合的产物,加工制造出的零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产品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常有必要让技术人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机械制造理念,增强自身综合能力,严格执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以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企业生产管理:(1)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优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制造流程,改进原来的制造工艺过程,如有些复杂零件根据批量大小,可以增设多轴加工中心或数控车铣复合等进行加工,以此改进加工方法,提升效率等。(2)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生产车间操作规程,密切监控安全生产过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这样也可以减少数控机床故障率。(3)增强编程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的信息交流。机械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往往不能严格执行编程设计人员的工艺制造过程,究其原因与双方对产品的认识定位不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必要加强双方的信息互通,以减少返工或废品率。

6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数控机床加工效率优化措施探讨可知,制造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机械加工的工序,完善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提高数控加工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加工的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鹏.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与选择[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6).

[2]曲延龙.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优化方法探析[J].科技视界,2012(30).

生产效率范文篇9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开展较晚,使得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一直未落到实处,很多负责推广的技术人员素质偏低,并未意识到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尽力去工作。广大农业机械工作者责任意识浓厚、推广技术水平偏低,没有全面掌握机械设备的作用、性能,依旧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对农业机械的应用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少数农机机构不重视农机技术推广,对于技术推广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进而造成基础设备简陋,缺乏办公设备,影响农机技术推广。虽然可以根据情况从其他支农资金中拨付一部分作为农机推广费用,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无法填补资金匮乏造成的漏洞。此外,少数单位直接将应该拨付给农技推广的费用截留,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业机械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做好农业机械生产管理工作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保证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可谓是意义重大。2.1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农业机械作业主要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劳动。但农民对设备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由于操作不熟练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统计分析表明,与运输车辆相比,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安全系数更低,出现事故的概率更高。尽管农业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但整体的事故发生率依然非常大。例如,操作拖拉机时拖拉机的转向、制动与稳定性普遍不高,影响运输的安全性,很容易出现运输事故,分析发现事故的发生与拖拉机载人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随着我国道路交通法的进一步完善,对拖拉机载人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农业生产交通条件的限制,乘载拖拉机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2.2农业机械性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农业机械产品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市场上农业机械的抽样合格率仅有70%,存在大量不合格产品。生产质量过低导致农业机械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大部分农民所掌握的农业机械的构造及原理等知识比较匮乏,导致缺乏专业人才及维护方式对设备进行保养,同时设备的更新换代跟不上,长期使用陈旧的设备会导致设备可靠性下降,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2.3农机使用者操作技术问题。农民的安全意识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安全生产,而且关系着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农民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过于关注设备的生产效率,忽视了机械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政府部门对农业的安全生产扶持力度不足,导致缺乏专人进行指导,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发展。

3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及其作业质量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生产规章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并将其落实在整个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其中,就法规而言,不应该仅仅对机械生产者带来约束,而且应对机械设备使用的细节及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规定。同时,应明确监管者的责任与义务。农业机械设备质量会直接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国家及政府部门应提高基础农业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基础设备,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应使各个机构可以高效落实每一项安全管理规定,实现统一管理。另外,应成立督查小组,提高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力度,通过强化工作人员的职责并加强管理,促进各项农业法律法规可以得到落实。3.2做好人员培训与宣传工作。农业机械的使用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应做好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实现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有效降低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应对机械生产者进行培训,强调要规范使用设备,并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农业机械操作者大多是农民,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设备的功能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因此,需要提高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及安全素质。同时,通过宣传培训丰富农民的知识储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渐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质量。3.3做好农机日常检修工作。做好农用机械设备日常检测工作,禁止使用未经过检测的机械设备。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维修农机设备,并且详细记录检测数据,保证农机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同时,为保证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对于长期使用的设备需要对运行过程中的部分零部件进行检修和更换。但因为设备的复杂性,再加上其维修时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农机使用出现的问题及故障进行及时记录,通过对所记录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农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故障,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修。3.4大力推广基层农机技术。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不到位的情况,基层政府要提高对基层农机推广部门与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并持续深化改革,赋予这些部门一定的权限。同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给推广人员提供一定的晋升渠道与空间,制定完善的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强化队伍人员的培训,鼓励高学历、高素质、年轻的技术人员前往基层工作,为农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1]。另外,可以采取小面积试验与示范的模式,让农民朋友切身感受到新型农业机械的便利性与效率性,主动购买、使用农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要在各个区域宣传与培训操作技术,让更多的农民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术;构建一整套购前、购后养护措施,全面落实农机配套工序,实现农机设备的全面推广,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3.5提高农机检验员的能力。通过提高农机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与水平,推动农业机械检验质量的提升。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邀请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培训讲学,提高培训质量;另一方面,农业机械设备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操作人员对农机结构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因此,要加强对操作人员与农机检验员的培训,促进农机检验人员高质量完成检验工作。同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农业机械的情况,如果设备质量不达标,就可以处理相关人员,最终达到提高农机检验工作质量的目的。另外,需要健全农机检验工作体系,实现岗位责任制,完善安全检验规章制度;可以适当加大惩罚力度与奖励力度,避免出现敷衍检验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农机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3.6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控制,如农业播种机通过设定的产量决定行驶速度,保证高产的同时又不浪费;谷物干燥机自身温度的自动化调节,在温度较高的时候会自动断开电源等装置;自动化灌溉技术的改进也并未停止,先后采用了孔口滴头、微喷灌溉设备、流量滴灌设备等多种先进设备;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鉴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种植资源、记录农作物生产信息、自动收获等方面。具体来看,例如,英国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制造了专业采蘑菇机器人,主要利用此项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与视觉处理功能,确保机器人在采蘑菇时定位测量准确;在茶叶生产的机械装置中应用自动化生产技术,能够以不同茶叶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机械的电压实行控制,最后研发出加压茶叶捻揉机器,通过输入和控制不同茶叶的揉捻程序,使其面对不同茶叶的捻揉程序发挥不同的作用[2]。

4结语

农业生产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贯彻落实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提高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利用宣传的力量,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应该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高设备的生产水平,改善农业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承涛.探讨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及其作业质量的控制[J].时代农机,2017(10):19.

生产效率范文篇10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既然是资源,就意味着可以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给其提供能充分发挥能力的舞台,从而吸引人才为公司服务,这也是我们金三峡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方向。 要想最大化地挖掘和获得人力资源,首先要对现有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分析,利用统计手段和历史记录,结合市场行性和行业特性,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公司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层提供人力资源成本报告,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将人力资源部门的参谋作用发挥的更充分。

目前公司虽然也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分析,但我认为现在也只是浮在表面的工资数字的重新组合,反映不出人力资源成本,只能算是个工资分析而已,这也是我一直在反思的问题,现在我谈谈我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以便于今后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

公司的薪酬分为三个部分,就拿品管计件工资分析来说,首先对照产品的定额,通过每天FQC产量报表,可以看出实际生产能力和产量定额的差距,如果大部分员工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定额,而且连续超产,人力资源部门就应采取现场工作量和技能测评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适时调整。如果班产连续完不成,那就要和品管人员沟通,通过产品品质分析报告,从质量状况和投入产出率,就可以分析出究竟是过程质量没有控制好导致产品质检难度加大呢还是成品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认识不清,如果是过程质量没有控制好,结合品质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是原材料问题,还是机台人员操作技能问题,还是工艺问题要改进,如果是产品质量标准认识不清,人力资源部门就要协助品管部门开展员工的质量检验标准的培训。

分析对比员工个人产量定额完成情况,可以找出熟练工和新员工之间的差距,通过现场观察方式,总结熟练工技能高超的经验,发现新员工培训方面的问题,可以建立标准化培训教材,规范新员工岗位培训,好的习惯培养成了,员工技能提升快,也有利于6S管理。当阳公司将现有的FQC分成若干小组,将产高质优的熟练工认命小组长,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不脱产,从实行的效果来看很好,起到了标杆和榜样作用,导向鲜明,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呢。

我想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报告要是能做到以上这些层面,将找出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整改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