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0:00:04

生产销售

生产销售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调味品,是指用于人们日常餐饮的酱油、食醋、酱类、料酒、味精、腐乳以及其他具有调味功能的食品。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调味品生产销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商务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调味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商务行政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调味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从事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生产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厂址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生产设施、设备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标准,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符合规定要求;

(三)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质量检验机构、人员和检验仪器;

(四)有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贮存、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

(五)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持有健康证明,无从业禁忌疾病;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生产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的水源、粮食、食盐、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生产的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七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核发的调味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可以生产酱油、食醋等调味品。

第八条从事酱油、食醋等调味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所批发调味品的产品合格证;

(二)贮存、运输和装卸调味品的容器、包装、工具和其他设备安全、无毒、卫生;

(三)有消毒和防鼠、防蝇、防虫、防尘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从事调味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商务行政部门备案,备案事项为:

(一)从业许可情况(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生产销售设备设施情况;

(三)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第十条零售企业销售酱油、食醋等调味品应当从取得调味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符合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批发企业进货。直接从省外进货的,应当经当地卫生监督行政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认定的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第十一条酱油、食醋等调味品应当实行定型包装销售。

第十二条商务行政部门在调味品检查中的抽样检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

第十三条禁止单位和个人生产或销售变质、劣质、假冒、超保质期限、感官性状异常、掺杂使假或无厂家名称、地点、生产日期的调味品。

第十四条商务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生产、销售企业,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规定条件的,可以建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第十五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商务行政部门予以处罚。

(一)调味品生产销售企业在法定时限内不备案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零售商未按规定渠道进货的,予以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二千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对零售企业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零售个人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按规定实行定型包装销售的,予以警告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生产或销售变质、超保质期限、劣质、假冒、掺杂使假或无厂家名称、地点、生产日期调味品的,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违法经营额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十六条在调味品的生产销售活动中,违反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分别由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两个以上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由先立案的部门查处并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以暴力、胁迫等手段拒绝、阻挠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生产销售范文篇2

现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行为的紧急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国家法规明令禁止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使用的药品,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直接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最近发生的广州的食用含有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表明,仍有不法分子顶风作案,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为保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饲料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

一、高度重视,落实安全监管职责

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认清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危害的严重性,按照畜牧饲料监管职责,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好协调衔接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查找薄弱环节,细化工作目标,主要领导要亲自指挥部署;逐个区域、逐个企业、逐个基地、逐个产品的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彻底消灭监管盲区,决不留监管死角,切实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二、突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行为

2009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农业部将组织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去年的专项整治成果。

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饲料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将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打击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重要抓手,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迅速果断处理违法添加违禁添加物案件,切实保障养殖产品安全。

三、积极监控,排除饲料安全隐患

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目标和重点,认真梳理辖区内存在的问题,抽检排查生产、经销和使用环节,加大对饲料生产、经销和使用环节的检查频次。

要密切关注生产环节,对饲料生产企业进行认真梳理排查,重点对其核心原料库房进行突击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物质及时抽样送检。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饲料原料的监控力度,督促饲料生产企业落实生产纪录、原料进厂记录和进厂检验制度。

要以养殖环节为监控核心,对生猪养殖场户自配饲料、食槽饲料和育肥猪生猪为监控重点,配合国家统检,在生猪生产区进行大范围、高密度的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拉网式监测,对发现的可疑物质及时抽样送检。

生产销售范文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调味品,是指用于人们日常餐饮的酱油、食醋、酱类、料酒、味精、腐乳以及其他具有调味功能的食品。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调味品生产销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商务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调味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商务行政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调味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从事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生产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厂址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生产设施、设备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标准,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符合规定要求;

(三)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质量检验机构、人员和检验仪器;

(四)有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贮存、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

(五)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持有健康证明,无从业禁忌疾病;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生产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的水源、粮食、食盐、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生产的酱油、食醋等调味品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七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核发的调味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可以生产酱油、食醋等调味品。

第八条从事酱油、食醋等调味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所批发调味品的产品合格证;

(二)贮存、运输和装卸调味品的容器、包装、工具和其他设备安全、无毒、卫生;

(三)有消毒和防鼠、防蝇、防虫、防尘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从事调味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的商务行政部门备案,备案事项为:

(一)从业许可情况(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生产销售设备设施情况;

(三)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第十条零售企业销售酱油、食醋等调味品应当从取得调味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符合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批发企业进货。直接从省外进货的,应当经当地卫生监督行政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认定的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第十一条酱油、食醋等调味品应当实行定型包装销售。

第十二条商务行政部门在调味品检查中的抽样检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

第十三条禁止单位和个人生产或销售变质、劣质、假冒、超保质期限、感官性状异常、掺杂使假或无厂家名称、地点、生产日期的调味品。

第十四条商务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生产、销售企业,应当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规定条件的,可以建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第十五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商务行政部门予以处罚。

(一)调味品生产销售企业在法定时限内不备案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零售商未按规定渠道进货的,予以警告并处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二千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对零售企业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零售个人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按规定实行定型包装销售的,予以警告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生产或销售变质、超保质期限、劣质、假冒、掺杂使假或无厂家名称、地点、生产日期调味品的,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处违法经营额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十六条在调味品的生产销售活动中,违反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分别由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两个以上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由先立案的部门查处并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以暴力、胁迫等手段拒绝、阻挠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生产销售范文篇4

一、生产状况:

*县近三年来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产量维持在8000吨(干椒)左右。其中:2000年种植面积6.18万亩,产量1.08万吨,产值8640万元;2001年种植4.5万亩,产量8010吨,产值6480万元;2002年种植4.5万亩,产量7807吨,产值5465万元。

全县辣椒生产几乎遍布所有乡镇,在四个乡镇生产比较集中,其中:青化镇15000亩,雍川镇5000亩,蒲村镇、祝家庄镇各2000亩,益店镇6000亩,凤鸣镇4000亩,五丈原镇2000亩,大营乡1500亩,枣林镇1500亩,故郡乡1000亩,京当乡1000亩,安乐镇1500亩,蔡家坡镇1500亩。

*县为了推动辣椒商品化生产,提高商品质量和产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马江镇建立了优良品种培育、繁殖基地,先后培育出了椒中之王的秦椒8812、8819两个优良品种,培育的新一代优良品种“岐椒981”2002年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审定,目前在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基地每年为辣农提供优良品种2000斤,种植后可产高品质优良干辣1万吨。

二、购销情况:

*县的辣椒收购销售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在七十年代以前,主要以*县供销社联合社下属的基层供销社为主渠道,收购销售量占全县的80%以上,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辣椒的购销呈多元化,供销社、集体企业的购销量逐年下降,个体民营企业的购销量,特别是个体购销量逐年增加。到目前辣椒购销渠道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供销社系统一部分,个体民营企业一部分,各地客商住地收购一部分。

二0*年供销社系统有辣椒购销业务的只有五户,他们是:*县农副公司、*县供销实业公司、北郭供销社、马江供销社、益店供销社。近三年供销系统收购量分别为:2000年收购382吨,价值277万元;2001年收购170吨,价值128万元;2002年收购102吨,价值135万元,呈逐年下降态势。

个体民营企业购销量逐年上升,购销大户主要有:凤鸣镇苍颉庙村、青化镇、益店镇王家、益店镇小营村等常年开展辣椒购销业务,且自成体系,具有各自的销售渠道和出口商。

在每年的八、九、十月份辣椒大面积成熟时节,湖南、四川、广东等部分客商云集*辣椒各生产乡镇座地收购鲜辣,直接贩运外地。有一部分经加工成辣子酱,就地储存,进入冬季后贩运外地。外地客商的购销量存在不确定性。

在出口外销方面,*基本上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供销社系统主要同省果品公司、深圳口岸、市外贸公司作为商出口;个体户都有各自的商,大量的是转手给别的企业进行外销。

生产销售范文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调味品,是指酱油、食醋和酱以及其他具有调味品功能的食品。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调味品生产和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调味品生产和销售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规划;

(二)监督检查调味品的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活动;

(三)协助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发放调味品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

(四)按照规定的职责,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五条各级技术监督、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调味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生产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厂址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生产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

(三)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符合规定要求;

(四)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质量检验机构、人员和检验仪器;

(五)有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贮存、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

(六)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生产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的水源、粮食、食盐、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和菌种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第八条开办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并持申请书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报经省辖市(地区)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调味品生产许可证。

本办法前已经开办的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不具备规定条件的,应当在一年内达到规定的条件。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取消其生产资格。

第九条从事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并经省辖市(地区)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领取调味品批发许可证:

(一)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

(二)贮存、运输和装卸调味品的容器、包装、工具和其他设备安全、无毒、卫生;

(三)配置消毒和防鼠、防蝇、防虫、防尘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批发省外生产的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除必须具备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向生产企业索取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向省贸易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批发许可证。

第十一条零售企业销售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必须从取得批发许可证的单位进货。直接从省外进货的,应当报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第十二条销售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辖区市以内必须实行包装销售;辖区市以外应当在二年内实行包装销售。

第十三条禁止销售下列调味品:

(一)失效、变质的;

(二)超过保持期限的;

(三)掺杂、掺假、混有异物或者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的;

(四)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

第十四条调味品批发许可证由省贸易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或者转让。

第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以罚款:

(一)开办酱油、食醋等发酵调味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办理审查手续的;

(二)未办理调味品批发许可证,即从事批发业务的;

生产销售范文篇6

一、三个乡镇生猪养殖生产情况

我们选择兰江、洋泉、柏坊三个生猪规模养殖乡镇作调查对象,其中,兰江乡和柏坊镇实施了生猪定点屠宰,而全市大镇洋泉镇没有实施。通过调查、座谈、走访,我们发现,一是三个乡镇的生猪养殖大户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兰江乡的生猪养殖大户由去年的11户增加到今年的16户,洋泉镇增加6户,达到34户,柏坊镇增加2户,达到13户。二是三个乡镇的生猪存栏量较去年相比有升有降。据三个乡镇畜牧站提供的年动物春防数据显示,兰江乡生猪存栏量为3800头,较之去年同期的3467头,增加333头;洋泉镇生猪存栏量为5647头,较之去年同期的7849头,减少2202头;柏坊生猪存栏量为6218头,较之去年同期的7250头,减少头1032头。从数据看,生猪存栏量处于下降的趋势,但兰江乡养殖大户刘罗明反映,这只是个表面现象,春防是今年2月底搞的,很多养殖大户还没有进猪仔入圈,所以数据看起来整体有下降。而真实的情况是,受前两年养猪的高利润刺激,养殖大户增加,原有大户又扩大生产,现在生猪销售困难,生猪存栏总量应该是增加的。三是三个乡镇的生猪养殖户都处于亏本养殖。我们走访了兰江乡刘罗明、洋泉镇张建军,柏坊镇谭泽英等7户生猪养殖大户,他们普遍反映,现在生猪销售价格低,饲料涨价,生猪养殖处于亏本状态。以一头120公斤的成猪为例,年初的收购价为7.60元/斤,现在为4.70元/斤,一头成猪直接损失696元。四是乡镇定点屠宰场均从本地养殖户收购生猪。我们从兰江、柏坊定点屠宰场了解到,兰江、柏坊两个屠场均从本地养殖户收购生猪,价格在4.60-4.90元/斤不等,日平均屠宰量兰江乡为3头,柏坊为5头。洋泉镇日均消耗生猪量在8头左右,由零散屠工收购宰杀。另外镇内有几家屠工同时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场,因为关系没有协调好,洋泉镇没有签章同意。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由于城区生猪零售价要低于乡镇,像兰江、柏坊、宜潭等城乡结合部的乡镇有的村民已经频繁进城购食猪肉了。

二、全市生猪养殖整体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生猪生产在我市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市生猪生产逐步由过去的散养变成现在的规模养殖为主。据市畜牧局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市共发展规模养殖户2970户,其中年饲养生猪5000头以上的3户,3000头以上的12户,1000头以上的79户,500头以上的173户,100头以上的1703户。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57.30万头,较去年同期的51.86万头,增加5.44万头,增长10.5%;出栏生猪20.60万头,较去年同期的34.18万头,减少13.58万头,降低39.7%。

三、全市生猪定点屠宰情况

我市于1995年9月份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工作。1998年,由市商业总公司下属的食品总公司生猪屠宰场进行城区范围内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直至年4月,市区已成立两家生猪定点屠宰场,即康佳利食品有限公司和聚一同农产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平均每天宰杀生猪110头左右,生猪收购渠道以衡阳地区周边县市为主,到本地收购和为本地养殖户代宰生猪的数量极少。据两家屠宰场台帐统计显示,年4—5月份,共宰杀生猪6450头,其中外地生猪5724头,常宁生猪仅为726头,不到总数的12%。松柏、柏坊、烟洲、荫田、盐湖、兰江、胜桥、新河、三角塘等9个乡镇设立了定点屠宰场,除松柏镇屠宰场日平均屠宰量在30头之外,其他乡镇定点屠宰场日平均屠宰量仅为4头左右。其他15个乡镇还没有实行生猪定点屠宰,但洋泉、罗桥等乡镇正在积极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场。全市日平均生猪屠宰量在230头左右。

四、生猪成本收益情况

据调查,各乡镇养殖大户生猪存栏多,平均重量在120公斤/头,急需出栏的占60%。目前生猪收购价格在8.60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的13.00元/公斤,降低33.8%;与去年最高收购价格14.6元/公斤相比,降低41%。即便如此,城区的两家生猪定点屠宰场仍从外地大规模收购成猪,使得全市生猪养殖户即便是低价出售,也卖不出几头猪,外销之路早已阻塞,成猪存栏量剧增,养殖户亏损严重。下面,我们从年初的生猪养殖饲料成本、仔猪成本、人工防疫等成本、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几个方面与目前的状况作个对比,对生猪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分析:

1、饲料价格:我们走访了几家生猪饲料店,得出下表: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从饲料成本来看,豆粕价格上扬8.13%,麸皮价格上扬31.4%,玉米价格上扬6.75%,预混料价格上扬6.38%。据洋泉镇生猪养殖大户、畜牧站长张建军的生猪养殖台帐统计显示,年年初出栏生猪的饲料成本平均为760元/头,而现在为854元/头,出栏一头成猪,饲料成本较年初增加了84元,增长了12.37%。

2、仔猪成本:从调查走访的几户生猪养殖户反应得知,仔猪价格一般不按市斤计算,只是视体型、毛色、估重待价而沽,年初每头仔猪的平均价为400元,现在为340元,价格有所下跌。如果是自繁自养的仔猪,仔猪成本相对还要低一些。

3、人工防疫等成本:这一部分成本包括人工、医疗防疫、水电、死亡补损以及其他费用,通过翻阅几户生猪养殖户的台帐,我们得出下面的比较表:

生产销售范文篇7

关键词:生产、销售假药罪;法益保护;刑法的谦抑性

2019年2月25日,一则聊城主任医师为患者开假药的新闻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之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情况通报,医生陈宗祥在对患者王某禹临床治疗过程中,个人私自向患者家属建议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生产、进口的“卡博替尼”药品,违反《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决定对陈宗祥建议使用假药行为,给予责令暂停一年执业活动的处罚,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免去肿瘤二区科主任职务。与此同时当地公安机关称已经成立专案组,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该案引发各界尤其是医学界强烈关注。2019年3月24日,山东省公安厅官方通报称,依法对事件主任医师陈宗祥、转卖药品的病人家属王清伟作出终止侦查决定,二者行为均被认定不构成犯罪。另一起引发激烈讨论的生产、销售假药罪的“陆勇案”,结果是检察机关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为由决定对陆勇不起诉。这两起案件的起因都是由于当事人违反我国药品管理制度,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在引起社会各界激烈讨论后被认定为不构成犯罪。这两起案件虽然了结了,但由于类似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可能出现,因此,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反思就更加有必要按照刑法谦抑性原则确定其所保护的法益内容。

一、生产、销售假药罪认定假药的形式与实质标准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假药的认定只从形式上作出规定,在认定假药时需要依据我国《药品管理法》关于假药的规定。我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假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身不具备真药实质内容,另一类是按照假药论处的情况。在按假药论处的情形中除了药品变质的、被污染的,其他都是违反药品监管制度的,并非对药品本身的质量进行实质认定,是以是否经过批准来认定假药,这类假药属于法律拟制的假药。现实中许多需要救治的患者从国外购买药品,这些药品具有治疗效果,在国外是合法注册的,只是由于没有经过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而被认定为假药,进而导致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客观上救治了很多深陷绝境患者生命的行为受到刑事制裁,对该罪名的认定是值得反思的。“聊城主任医师开假药案”及“陆勇案”即是因为购买没有取得我国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被认定为假药。这种不是以药品本身的疗效进行实质的真假判断,而是以违反药品管理制度的形式认定假药,这样的假药认定标准其合理性本身即存在疑问。笔者认为我国《药品管理法》立法目的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而加强药品管理只是手段,药品的真假应以药品的治疗功效为实质判断标准。

二、生产、销售假药罪保护的法益内容

法益即法所保护的、客观上可能受到侵害或威胁的人的生活利益[1]。传统学说认为,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和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2]。鉴于法维护秩序的价值并不具有终极性,过分强调刑法对特定制度和秩序的保护,只会进一步导致刑法功能的异化,而转变传统刑法单纯维护秩序的工具主义观念理应成为当今刑法的价值追求[3]。在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个人而言,具有绝对保护价值的法益必然是人的生命和重大身体健康。一方面,生命与重大健康是个人其他法益存在的基础,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该法益一旦被伤害,将面临不可挽回、修复的风险。换句话说,生命和重大健康安全对公民而言具有绝对价值,决定了法律(包括刑法)应当对该法益进行“绝对”保护[4]。当前对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争议焦点是对本罪法益内容的不同理解。

三、生产、销售假药罪保护的复数法益价值权衡

生产、销售假药罪在我国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从立法意图上看,该罪所保护的主要法益是国家的药品监督管理秩序,而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是次要法益。具体到该罪法益保护的药品的管理制度和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这两种不同法益的重要性来说,哪个应当优先保护,值得进行深入的价值判断权衡。复数法益犯罪中,法益保护是存在位阶性的,在刑法保护层面依据轻重缓急或者主次地位进行区分,主法益是优先保护的法益。当事人的行为没有侵害刑法所保护的主法益,即便对次法益造成损害,那么该行为就不具备构成要件的刑事违法性要素,不构成该罪的构成要件。关于生产、销售假药罪保护的主次法益之分,传统刑法观念对该罪的认识扩大了打击范围,入罪门槛过低。本罪应该打击的是假药犯罪造成法益侵害的危险行为,而现实的刑法中本罪打击的是生产、销售假药可能造成他人受到假药侵害危险的行为,这在逻辑上扩大了本罪打击的范围。笔者认为生产、销售假药罪保护的主法益应当是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也就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因此,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生产、销售假药罪所保护的主要法益,当对这一法益不产生侵害时,即使有行为客观上侵害到次要法益即药品管理秩序,也不应当认定构成犯罪。

四、关于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坚持“刑法的谦

抑性”刑法的谦抑性,又称刑法的必要性,是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替代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可将某种违反法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最为严厉性是刑罚的显著特点,这使得刑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起着后盾性及补充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当某种危害行为不能用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制止,才使用刑罚加以禁止,只有当某种法益不能被其他法律充分保护时,才由刑法予以保护,人们应当关注刑罚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刑法的谦抑性也要求刑法秉持最后手段性原则。为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时,可以采取包括行政的、经济的、道德的等多种手段进行规制,不能重点依托刑事手段,并且应当首先以非刑罚的法律进行处罚,仅在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巨大危害或者威胁时,才适用刑法进行制裁。由于长期观念的影响,我国刑法更加偏向保障公共秩序,对个人权利的保障较少,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也因此受到压抑,法律对于秩序的追求显然超过了对自由和公正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人权理念的深入,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重要性,认识到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与社会保护机能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性[5]。法律既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刑法不仅要保护国家管理秩序,也要保护犯罪人的权利,尊重与保障人权逐渐成为当今各国家刑法价值追求的主旋律,也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我国2011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删掉了“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规定,使得该罪不再设置入罪门槛。为了彰显刑法的实质公平正义,发挥刑法人权保障机能,该罪的入罪还应当以实质危害性的判断标准,在没有达到严重危害程度,没有对民众生命健康产生直接威胁的行为,应避免使用刑法手段进行制裁。

五、结语

刑法的本质是保护受到侵害的法益,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理解及适用,应当摒弃“风险刑法”理论,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将公民生命健康安全作为该罪法益保护的主要法益,假药的认定必须从功能上进行实质认定,应当以对人体的生命健康确实会产生现实危害为标准。一个行为假如不能证明它实际上侵犯了法益,即使形式上违反了刑法规范,由于不具有实质的违法性,也就不构成犯罪。

参考文献

[1]张明楷.法益初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67.

[2]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19.

[3]何荣功.经济自由与经济刑法正当性的体系思考[J].法学评论,2014(6):20.

[4]何荣功.自由秩序与自由刑法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2.

生产销售范文篇8

1.实习单位:药店连锁店学院路分店、仓储部、北清路分店

2.实习岗位:实习营业员.保管员.制单员.养护员.营业员兼收银员.值班经理3.简介:药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十三年间迅速发展成为市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连锁药店。除专营中成药、西药、保健药品、保健器材、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计生用品,还兼营母婴、家居、化妆、礼品、图书、音像等共10000多个品种。目前,拥有零售连锁药店、专业药妆护理店、健康社区店、商超店、爱心门诊店和母婴家居网上购物平台等42家直营店。其中,魏公村分店、中关村南路分店、北苑分店、马连道分店、万寿路分店等日营业额均在万元以上,深受广大人民的信赖。

二.实习概况

1.来到先在学院路分店做了一个月的实习营业员,职责是每天负责药品摆放,清洁整理,标签价码对应等工作,向顾客正确推介OTC药品,及时介绍药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等相关知识,保证用药安全。中药配方坚决执行处方调配制度;西成药凭处方销售处方用药,二者按处方复核制度双签名,保证无差错事故。另外负责相关柜台药品质量与养护,以及服务投诉的前期处理工作。商品信息和在柜药品短缺情况上要报经店长,对责任区内的药品数量帐实是否相符负经济责任。

2.一个月之后被调到仓储部做一名药品保管员,职责是每天根据办公室打印的各店配送单,给各店进行配货、复核及装车,负责管辖区药品的上货、查对、摆放。每天库房新到的货物需要建立卡片账,发货时要严格核对品名、规格、厂家、批号、数量及效期,药品在货架上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绝对禁止出现液体倒置等现象。之后又在仓储部转做制单员,职责是每天依据各店的领货表来打印各店配送单,负责配送单的盖章、校对、整理以及货物的查数、各店的信息反馈。打印配送单要格式相同,不同类的药品要分开打印,主要分为中药保健类、西药外用类、生物制品类、医疗器械类、中药饮片类及其他类,对各连锁店的配货件数要详细统计并打印,一式三份,对各店的配货问题反馈要详细记录,并追查责任人。之后在仓储部被转为药品养护员,并考取了药品养护验收员证,主要对各库区的温湿度进行有规律的记录,做好库房内防鼠、防晒、防潮、防风等工作,并定期做药品养护记录。

3.在仓储部实习了近半年,经过本人申请以及公司的考核,准许调入北清路分店做营业员兼收银员。之后又在本店转做值班经理,负责贯彻执行规范服务,处理解决门店纠纷。保证门店财务出入相对平衡,对其利润负责。负责门店商品计划的核实与传递,以及单据、日报表的保管。对门店商品到货质量验收和对所有商品质量负责。对门店顾客用药、荐药咨询负责,指导顾客合理用药,保证安全有效服用药品。

三.实习感想

通过近一年的实习,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1、看到了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药理学书本上面介绍的是一个大概的药物分类方向,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商家生产不同品名但药用相似的药品,但我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具备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些药品,所以除了弄懂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让这些知识在大脑里面消化变得更加深刻。

2、我对这个销售行业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认识。药品销售是一种综合性质的行业,除了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售药技巧,这就说明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顾客一般都有自己喜好的牌子药,一量这个药没有什么大太的疗效减轻不了病状,他们就会改选其它品牌的药物,如电视台广告中经常出现的如感康、白加黑、斯达舒、三精药等等,较多情况下听从药师推荐。这时候就应该向顾客推荐适合的药品,介绍药品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禁忌,当然还有价钱方面的问题,医嘱很重要,这关系到病人的用药安全问题。服用期间不宜喝茶的药物有①金属盐类药物:铁剂(硫酸亚铁、补血糖剂等);钙剂(乳酸钙等);铝剂(氢氧化铝、胃舒平等);钴剂(VITB12);铋剂(次硝酸铋、次碳酸铋等);银剂等。②维生素和酶制剂:VITB1、胰酶等。③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④抗生素类药:红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四环霉素、利福平等。⑤镇静催眠药:地西泮、巴比妥类药物。⑥其它:黄连素、利血平、强心苷、异烟肼、呋喃唑酮、甲基苄肼等。所以要有耐心、要有良心、更要用心。

3.除了理论的掌握以外,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比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是否能冷静处理,或者在工作很累以及生活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是否的努力克服,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是否能迅速且灵活的领悟理解,对医药以外的其他领域是否能一一了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所以,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都要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摄取社会方反面的信息知识,做一个真正有头脑的人。

4.在工作中时刻谨记认真和责任这四个字,从根本上认识并领悟好,把简单的事情具体化,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各项事务的工作效率。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中,各部门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责任制,具体的工作具体的分担给具体的人,这是我们质量管理部经理常挂在嘴边的话,尤其是医药行业更要仔细认真。

5、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在企事业单位都为自己的员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卡,在配备了刷卡机的药房或药店里刷药十分的方便,但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麻烦,如停电导致刷卡机无法使用、顾客的医保卡消磁不能使用。这些事情发生后,都必须与顾客说明原因并请其原谅所带来的不便。这个过程中,大部分顾客都表示理解,一些熟识的老顾客会将医保卡放置在药店内,等下次来时再来取,当然这也是该药店信誉保障的一个体现,但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较多的顾客想赊账。有时候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柜架上药品品种繁多,在拿的过程中速度比较慢,这也会导致顾客对自己的意见。对于这一方面,我得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多看多练,记住品名及放置位置,记住药品的价格就更好了。

6、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所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秘书长说我国至少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社会对执业药师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未来考取执业药师就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7、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习,不但巩固了药学知识,而且通过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还锻炼了我与人接触、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让我对这个社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自己将来的事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

实习目的:通过在实习单位实习能更好的掌握药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更快的去适应社会,为自己的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任务:为了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中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及目标,我们组织实习企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医院、药厂及医药公司的实习学习来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及今后就业方向打下基础,主要在实习中去体会实习单位工作方法及技能技巧。

实习单位:药业、医药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

我是技术学院级药学班的学生,实习期,我选择了两家实习单位作为我的实习点,实习时间为9个月,两家单位分别是湖北天药药业、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在此期间我在湖北天药药业(生产车间)为期2个月的实习和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的实习。我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管理制度,工作认真踏实,理论联系实际,技术操作规范,能吃苦耐劳。通过实习,我对湖北天药药业的生产工作流程及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的销售进一步熟悉,在实习过程中,我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勤奋好学、虚心向上的学习精神,能够吃苦耐劳,听从实习单位老师的安排,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能很快的掌握药学知识及技能,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现在将整个实习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药业(生产车间)

日固体二车间-包装:通过在包装工段的学习,主要是药品的外观的打印、质量检查等。我们在包装时通过:安瓶的印字、检验字迹的清晰度,然后再到包装机的包装(主要有说明书、有效日期、批号、捆盒、大箱包装、包装单等工序)虽然,在包装为期一周左右的时间我还是学到了不少关于药品外包装的程序,在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包装也是较为重要的工序,主要是药品的说明书、批号、有效日期、印字的清晰度都要严格把关,要做到认真负责的态度,要从一个企业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做到不必要的药害事件的发生。

日固体二车间-烫瓶:通过在烫瓶工段的学习了解,这个工段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人生安全。一般烫瓶的水温应在70-80度左右为宜,既不能水温过高也不能太低(温度过高主要是破坏药效成分,过低药瓶的外观不能清洁干净,影响药品的外观)为了自己的安全阶段我们要注意工作方法,注意机器停止后才能进行下一盘药的甩水,注意不要被烫伤。在烫瓶过程结束后要严格清理现场,不要有药品的残留,避免药品混锅等现象。在这段学习中我学习到了药物不同它的清洗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维生素类药物就应该把水温调低一点,避免药物失效等。

月初固体二车间-洗瓶:洗瓶是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最关键、最前面的工序。这个工段主要是药品在生产中要把药物装入安瓶的一个重要的工段。洗瓶时要注意把水注满,多次清洗,然后用甩水机把安瓶的水甩干。洗瓶主要是要把安瓶壁上的遗物、灰尘清洗掉。要保证安瓶的洁净度。

月中旬固体二车间-打包:这个工段是药品的最后一关,主要是对药品的小包装进行大箱打包,对药品的摆放、盖章(大箱的规格、批号、日期、锅号、打包单)进行要求,封箱时要严密。每一箱要都要有完整的盖章。

月初固体二车间-灭菌:这个工段主要是通过灭菌柜及电脑控制的,是否灭菌干净主要是靠时间、温度的控制。在一般的药物中都是30分钟100摄氏度的控制下灭菌。也要注意时间、温度的掌握,还要注意锅次不同、卫生管理都要合格。还要做到灌封工段结束后注意一些没有封口封好以及有碳化、破裂的都要做到及时的挑选出来,避免灭菌的效果。在每次的灭菌过程中及结束后做好每次的灭菌记载。

通过在湖北天药药业两个月的实习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和技能,在车间的学习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及工作的流程都是要必须掌握的。我学会了去怎样与自己的上级沟通交流,怎样去把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做好。药品生产是严格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去严格谨慎的对待。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去学习知识,去领悟方法。

二、医药有限公司(销售部门)

为了实习过程中能更多的去学习知识,为了在今后的就业时少碰壁少走弯路,我后期的实习选择了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的销售部门做医药代表,为了以后能更快的定位,我现在就抱着实习的机会好好的去磨练一下自己。销售行业是一个很能磨练人的行业,让你从中学会怎样去做人、做事、处理问题。我选择医药代表希望自己能学习好这个行业。我的实习地点是-上海。

刚开始主要是跟着老代表学习,主要的任务就是医院的维护、跟客户培养感情。跟自己的客户讲解产品的知识,做一些学术性的宣传。通过跟客户的交流去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及知识的欠缺。了解以后就多去改正找原因。然后,加以改正。使自己能跟好的为客户做好服务,帮客户去解决困难。让更多的医生放心的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品。从而也更好的让患者去放心的使用药品。解决医生的困难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通过对医药代表的了解学习还有很多值得我去研究,要想做个好的药代就要掌握很多本领。所以,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会运用药学知识来解决客户的困难。从而,为人民的健康去做好自己应该的一份责任。

生产销售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依法行政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塑料购物袋销售市场准入制度和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长效监管机制,杜绝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杜绝经营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现象,引导经营者销售和使用合格、环保的塑料购物袋。

三、整治措施和重点

(一)对塑料袋经营活动开展一次全面清查行动,打击无照经营和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从6月1日至8月1日,对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的经营者开展一次全面的集中清查行动。1.检查塑料袋生产、销售企业是否有合法的证照;2.检查经营者是否停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依法取缔无合法证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重点查处生产非法塑料购物袋的小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和监管。

要依据职能,严把登记注册关,对申请设立或变更登记其经营范围中涉及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的当事人,要从严把关。在日常监管及企业年度检验中,把从事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企业作为检点之一,加大监管力度,依据职能查处和纠正违规行为。

(三)加强对塑料购物袋使用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从2008年6月1日起,将商场、超市、市场、经销店提供、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情况作为监督检点,不断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对提供、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违法经营者,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销售未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塑料购物袋的经营者,依据《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法处罚。要指导和督促商品交易市场开办单位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市场内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管理制度,承担起督促检查场内业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规定的管理责任。对不履行管理责任的,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查处。建立超市、商场、市场、经销店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情况的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将工商机关对塑料购物袋经营活动的监管工作纳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之中,及时纠正和查处违规行为。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于5月20日前完成库存塑料购物袋清理工作,清退库存不合格塑料购物袋,同时建立购销台帐制度,签订不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承诺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要组织商场、超市、市场、经销店深入学习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的通知》,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单,广播、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大意义;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促使经营者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进、不存、不销、不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此次整治的成果,曝光典型案例。

(五)充分发挥“**”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加大消费维权力度。

充分发挥“**”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有关塑料购物袋的申诉举报,及时调处纠纷,对违法经营行为的举报要立即分拨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认真组织,加强领导

要高度重视塑料购物袋限产限售限用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分局成立由吕彩霞局长任组长,戚东、袁明惠、王成和、韩永泉同志任副组长,市场、消保、监管、注册、商广、消协、工商学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处。分局各相关处所要将开展塑料购物袋限产限售限用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确保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和人员力量“五落实”。对工作组织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二是加强协调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形成管理合力。要加强内外协调与配合,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帮助,狠抓工作落实,推进工作全面开展。

生产销售范文篇10

(一)对食品安全刑法立法阶段性变化的梳理。

从立法时间上划分,我国食品安全刑法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行刑法阶段。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是刑法第一次规定食品安全犯罪。第二阶段,为刑法典阶段。这是食品安全犯罪法典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将1993年单行刑法的规定进行修订完善编纂入《刑法典》中。第三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为《刑法修正案(八)》)阶段。在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立法机关将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纳入立法议程,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并且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比较这三个立法阶段,可以看出,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立法沿革,有如下特征。第一,立法模式的变化。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或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1993年《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采取的是结果犯的立法模式,1997年《刑法典》采取的是危险犯的立法模式,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加以延续。①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三次立法采取的都是行为犯的立法模式。第二,立法调整范围的变化。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993年单行刑法只规定了生产行为(即掺入),没有规定销售行为。②1997年《刑法典》补充了销售行为的规定,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延续这一规定;1993年单行刑法和1997年《刑法典》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中扩大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就食品监管渎职行为,单行刑法和《刑法典》没有特别规定,《刑法修正案(八)》将这一行为特别规定为犯罪。第三,法定刑的变化。主刑规定上:就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1993年单行刑法法定刑较重(7年以下有期徒刑),1997年《刑法典》法定刑较轻(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修正案(八)》予以延续。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单行刑法和《刑法典》规定一致(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修正案(八)》调整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取消了拘役刑。附加刑规定上:就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单行刑法设定并处罚金刑,《刑法典》设定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并且明确罚金刑的量刑幅度是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刑法修正案(八)》调整为并处罚金刑,并取消了量刑幅度的规定。就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单行刑法规定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刑法典》延续这一规定,并明确量刑幅度是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刑法修正案(八)》调整为并处罚金刑,取消了量刑幅度的规定。

(二)对食品安全刑法立法阶段性变化的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呈现出严厉化的趋势。以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为例,其从最初的结果犯立法模式转变为目前的危险犯立法模式,从而使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阶段直接前置,避免在发生严重后果后才发动刑法,符合保护公众健康权利的要求;其主刑虽然表面上比1993年单行刑法轻缓,实则因为立法模式的变化更为苛刻,将拘役设为最低法定刑,与危险犯立法模式相结合,目的在于实现对此类犯罪的尽小尽早规制;其附加刑从原来的并处模式,历经并处或者单处的过程,回归到并处模式,是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经济犯罪属性认识的回归,即对经济犯罪,财产刑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从一般预防的角度遏制犯罪所必需的。但是,一方面,刑法对现有食品安全犯罪规定的修订,仍存在着保护不力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危险犯的规定上。危险犯分为具体的危险犯和抽象的危险犯。本罪是具体的危险犯,以产生“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危险作为构成要件。根据最高法、最高检2001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对这一危险的认定,需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这在实际中会导致刑法保护的滞后性,即仅仅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尚不构成本罪,还要求作出发生严重食物中毒或者严重食源性疾患危险的鉴定才能充足构成要件。相比之下,其他国家食品安全犯罪立法鲜有采用危险犯立法模式。如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301条规定禁止行为,303条规定“违反301条规定的,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1000美元以下罚金,或者并罚”,日本《食品卫生法》第6条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禁止销售等,第71条规定违反第6条规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三百万日元以下罚金,都无类似危险认定的规定。[1](p236,262)另外,食品安全犯罪的追责滞后性,也可能很大程度上“架空”现行危险犯的规定。在大多数食品生产已经高度工业化的条件下,司法机关适用本条发动刑罚权主要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认为可能出现刑法规定的危险,或者消费者受到伤害后向司法机关报案(消费者主动发现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可能性较低,尤其是在食品生产这样相对专业的领域)。后者实际上已经超出危险范畴造成了实害结果,而前者目前并不多见。因此,本罪设定危险犯,无异于作茧自缚,导致对基本犯罪(即危险犯)的适用率较小。

(2)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法定刑设置上。单行刑法、《刑法典》都将拘役作为本罪的最低刑。《刑法修正案(八)》取消拘役最低刑的规定。从表面上来看,刑罚的起刑点从拘役变为6个月有期徒刑,刑法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处罚更为严厉,然而实际上却可能产生放纵轻微危害行为的结果。因为从罪责刑均衡的角度来说,较高的法定刑对应的是危害较大的行为,就食品安全犯罪而言,意味着刑法只能惩罚了危害性较大的行为,刑法保护范围比设有较低法定刑时缩小。换言之,《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拘役刑后,虽然惩罚力度加大,但对于一些轻微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则不能纳入本罪适用范围。比如为了限制处罚范围,有学者认为本罪“有害的范围则较广,但不能扩大‘有害’的范围。只有与有毒相当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物质,才是‘有害’物质。”[2](p556)按照这一解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足以造成一般食物中毒或者一般食源性疾患的,不作犯罪处理。①如果保留拘役刑,针对足以造成一般食物中毒或者一般食源性疾患的情形,仍可以按照本罪处理,不违反罪责刑相适应的要求,同时刑法保护的时间可以大幅提前。另一方面,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每次只限于小修小补,是否适应食品高度工业化和物流业高度发展背景下食品安全保护的需要,值得怀疑。三次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始终没有跳出仅规制生产销售行为的窠臼,尽管《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一些帮助行为犯罪化,但这只是基于共犯理论的当然解释。《刑法修正案(八)》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修改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但比较《食品卫生法》第9条、《食品安全法》第28条,其范围只扩大了两项,即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和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规定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也只是将其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中独立出来,刑法保护范围没有扩大。相比国外食品安全刑法立法而言,我国相应立法面还很窄。

二、对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发展的展望

立法只能与社会客观实际相适应,超出现实则难以实施,落后现实则法益保护不力,食品安全的刑法立法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对应刑法立法相对落后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前后十多年中,立法的进步有限,而食品的生产流通则已经早已从传统方式迈进工业化阶段;在“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反省,作为食品安全立法体系的最后保障,相应刑法立法是否还能与食品生产流通的现实相适应。

(一)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发展的动因。

在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中,刑法立法是最后位的。在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中,在罪状需要参照行政立法的情况下,刑法立法与相应行政立法有着承接关系,刑法典中的有关规定,可以看作是对行政立法有关条文的重申。刑法立法的变化,牵扯到整个食品安全立法体系的调整,涉及到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对接,因此是一项极为庞大的立法工程。笔者以为,就食品安全的刑法立法而言,未来立法的前景总体可以概括为食品安全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大和提前,这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考量。

1.食品工业风险的考量。自进入20世纪以来,关于风险的问题,一直是理论聚焦所在。既有主张风险增多加剧的观点,如认为“从技术—经济‘进步’的力量中增加的财富,日益为生产的风险所笼罩”,“危险成为超国界的存在,成为带有一种新型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非阶级化的全球性危险”,[3](p6,7)“工业社会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造就了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核危机、生态危机等足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风险”[4](p26);也有主张风险不变的观点,如认为“在当代社会,风险实际上并没有增多,也没有加剧,相反仅仅是被察觉、被意识的风险增多和加剧了”,[5](p150)“从建构论的视角来解释,当代社会并不是风险增加了,而是我们对风险的察觉和认知程度大大增加了,但是事实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和负面效应所酿成的风险可能已经有所降低。人们感知的风险增多,是由于社会文化和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结果”。[6](p64)上述争论主要是宏观层面的,集中在食品行业上,由于生产力的变化,食品安全的风险的确较传统生产大幅提高。如前所述,食品行业在工业化后,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到最后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之间经历了多次再加工、再处理过程,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多次在食品生产流程中运用,每次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质量控制,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各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纷纷出台,一旦出现不符合某一标准的行为,就可能导致食品的安全性发生质变。另外,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营销的规模化程度提高,更是增加了食品工业的风险性,问题食品的危害极易扩大。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我国食品行业依然跨入了高风险行业的范畴。那么,面对高风险的食品安全,刑法应该作何回应。笔者以为,由于整个食品行业涉及到多个环节,从风险控制和回避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犯罪立法不能局限于生产、销售两个环节,而应扩大到上下游环节;应扩大犯罪预防和打击跨度,将轻微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纳入犯罪圈,从而整体提高食品安全刑法保护范围。

2.经济刑法全球化的考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经济行为的同质性,对法律规制上也会产生相似甚至相同的要求,经济刑法也势必出现同化趋势。唯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往来中,同等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同一危害行为因国家差别在法律责任实现上的差异。纵观西方国家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其在保护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了我国。以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为例:首先,在刑法规制的行为类型上,其第301条规定的食品犯罪行为除了生产销售外,还包括人为改变或者冒牌食品的运输行为(21USC§331(a)),人为改变或者冒牌食品的接收行为(21USC§331(c)),不建立或保持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派送、接收、持有、进口记录(21USC§331(e)),对在售商品的标签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改变、切除、损毁、涂销等行为(21USC§331(k)),未能在婴儿配方奶粉上市前90天向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提供相应材料,未能在发现婴儿配方奶粉有问题后迅速通知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未能维持婴儿配方奶粉生产相关记录,未能在问题婴儿配方奶粉召回起14天内、及之后每14天直至召回结束前、向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报告执行召回的工作情况,未能在问题婴儿配方奶粉召回期间在销售终端张贴召回通知(21USC§331(s)),在已被取消资格的人的协助下进口食品(21USC§331(bb)),未能按规定注册食品生产设备等信息(21USC§331(dd)),未能在进口前将相关食品的生产、运输、原产地等信息向食品药品管理局报告(21USC§331(ee)),承运人未能遵循食品药品管理局有关运输卫生的规定(21USC§331(hh)),伪造膳食补充剂严重问题事件的报告(21USC§331(ii)),等等;其次,在具体行为的内容上,立法采取大量解释性立法。如“人为改变(adulterated)”是该法的一个主要犯罪行为,对这一行为,立法做了如下解释:(1)有毒、不干净、有害成分;(2)缺少、被替换、被添加其他成分;(3)含有不安全色素添加剂;(4)甜品中增加酒精或非营养成分;(5)人造黄油被添加不洁、腐败等物质;(6)膳食添加剂或成分不合安全规定;(7)膳食添加剂或成分不符合生产操作规定;(8)重新引进之前被禁止进口的食品;(9)不符合运输卫生要求的食品。(21USC§342)。其中对第二项“缺少、被替换、被添加其他成分”又解释为①有用成分被部分或者全部省去或抽走的;②任何成分全部或部分被替换的;③损坏或劣质被隐瞒的;④添加任何成分以使食品体积增大,或重量增加,或降低质量或韧性,或使其看上去更好或更有价值。再次,如前所述,在立法模式上,采取的是行为犯的立法模式,不需要具体危险结果的认定。法益保护的阶段更为靠前。可以说,西方国家为了在食品行业的各个环节控制犯罪发生,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几乎可以用冗繁来形容,而且注重惩罚轻微犯罪行为。相比之下,我国《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内容过于单薄、滞后。我国的食品安全刑法立法与经济刑法全球化的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立法亟待加强对接。

3.食品安全的刑事政策的考量。刑事政策必须根据社会情势需要做出调整,我国古代即有“刑罚世轻世重”的观点,如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占主导地位的刑事政策。具体到立法政策,就是在某一类犯罪相对猖獗或者法益保护需要较为强烈的时候,从严立法,或加重刑罚力度,或扩大刑罚范围。一方面,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堪忧。目前,虽然国家没有出台权威的关于食品安全形势的文件,但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来媒体的曝光,食品安全事件不绝于耳,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牛肉膏、抗生素饲料等等问题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一连串的事实说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刑法加强介入的地步。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法益保护问题,还涉及到公权力公信力的维系问题。在食品安全案件频频发生的同时,公众已经从公权力的不作为表示批评向怀疑公权力可信度的方向发展。①这无疑是对刑法权威的考验,成为刑事政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二)食品安全刑法立法的发展方向。

有学者认为在风险社会之下,社会安全不仅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诉求,而且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各国往往以预防犯罪为名,制定更多的经济法规和例外原则来排除和否定传统法律的原则、标准和程序。纵观各国经济刑法最近的发展走向,这种转型大致包括“刑法保护膨胀化”、“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和“刑法介入多样化”三个基本维度。[7](p87-95)笔者以为,有些国家的立法突破了主观责任和法益保护界限的做法不足为取,但从食品安全法益保护的需求而言,学者所说的三个基本维度,应该是食品安全刑法立法的发展方向。

具体而言,建议未来立法考虑如下几点:

1.对食品安全刑法立法渊源的选择。立法渊源,即立法存在的形式。目前我国刑法立法习惯于“大一统”的立法,缺少真正的附属刑法。这一立法习惯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受立法容量限制,行政犯罪规定过于笼统,不可能针对违反行政法规的犯罪行为设置细致的罪状和法定刑,从而行政犯罪的法益保护较为粗糙,立法的精细化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有关行政犯罪的修订,必须统一在刑法典修订之中,而行政犯罪属于相对灵活性需求更大的犯罪,立法的修改完善不一定适应法益保护的实际需要。比较国外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立法,其大都采取附属刑法,从而克服了上述两大弊病,值得我国食品安全刑法立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