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9:20:32

肾病

肾病范文篇1

方法:将本院48例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环孢素A并泼尼松治疗,而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均治疗0.5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改善及疗效,判断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0.5年后,两组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诊断标准

尿蛋白>3.5g/d、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明显水肿、高脂血症。以上四个条件中,前两个条件必不可少。

1.3方法

对照组:泼尼松治疗,采用长效疗程法,初步阶段,1~2mg/(kg·d),每日1次晨顿服,8周为1个疗程,8周后,可每2周减量5mg,至半量时,改成全量,隔日1次顿服,每2周减量5mg,至15mg时维持,共治疗1.5年。对于复发的病例,先要进行感染的控制,待感染消除后,给予泼尼松,疗程、疗法与前同。同时予以抗凝、高血压控制、胃黏膜保护、降脂和补钙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首次给予剂量为3.2mg/(kg·d),后通过检查药物浓度以调整环孢素A的剂量,同时给予抗凝、高血压控制、胃黏膜保护、降脂、补钙等综合治疗,环孢素A疗程为0.5年,泼尼松疗程1.5年。

1.4检测项目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肌酐水平、血浆清蛋白、24h蛋白定量、水肿等情况。

1.5疗效标准

参考多篇文献[2-3],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水肿消退,24h尿蛋白定量50%,清蛋白高于治疗前,肾功能正常或改善明显;进步:水肿明显消退,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高于1.5g,清蛋白有所上升,但低于30g/L;无效:水肿未见消退或加重,24h尿蛋白定量下降<50%或未下降,清蛋白无上升或上升不明显。总改善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本组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0.5年后,对照组总改善率为79.17%,治疗组总改善率为95.8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化指标改善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病综合征由于病情复杂,病因繁多,对其有效治疗的研究困扰了临床多年,广大临床工作者无不在为提高疗效、节约费用和缩短时间苦苦追寻,但其效果仍不容乐观。

3.1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要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其发病机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肾病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本该对蛋白质过滤起屏障作用的滤过膜,由于受损,屏障功能障碍,导致蛋白质漏出增加,从而形成了蛋白尿。而尿中丧失的大量蛋白质使血浆蛋白降低,血液胶体渗透下降,导致毛细血管内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失衡,水潴留在组织间隙内形成水肿。

3.2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比较分析

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向是抗感染、抗凝、降解和扩血管,通常有糖皮质激素治疗、环孢素A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基本结构由21个碳原子组成,小剂量使用时,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以达到疗效,一般起效比较慢,而大剂量时,可通过与膜受体结合后的生化效应与低亲和力结合而发挥作用,起效比较快。本组对照组采用的是泼尼松治疗,其结构中的C1=C2结构能够提高亲脂性和组织渗透性,从而使药物能够快速作用于靶位,提高抗感染活性,C9无氟化,能够降低肌肉的毒性。但其副作用比较多,其导致的蛋白质高分解状态会加重氮质血症和使血尿酸增加,还会诱发痛风和加剧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环孢素A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同时不影响骨髓中的粒系和红系细胞,通过抑制IL-2的生成及受体的表达,减少细胞因子的形成与聚集,达到改善炎症的作用,进而提高GBM孔径和电荷选择性,促使足突重建,从而降低肾病综合征中蛋白尿的大量产生。从表1、2中可以看出,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明显,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联合用药可选性更强。

3.3联合用药能够降低并发症

环孢素A治疗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肾毒性,有文献报道指出,环孢素A的肾毒性与剂量有明显关系,而且可以通过尿量的变化来判断疗效和副作用,同时指出应用小剂量激素能够提高疗效,而本组研究正是采用此种办法,结果表明患者尿量逐步趋向于正常,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环孢素A在肾内科的应用》专家协作组.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16(21):556-557.

[2]熊鹰.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2(1):81.

[3]许双朝.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综合征11例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7(22):3069.

[4]朱俊丽.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3例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3(17):4586-4587.

肾病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DM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均系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患者,按WHO(1999年)DM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7~84岁,平均56.43岁。根据实验目的及患者HbAlc实测水平(正常参考范围4%~6%),将其分为低值组21例(HbAlc≤6%),中值组37例(HbAlc为6.1%~9.0%),高值组20例(HbAlc>9.0%)。

1.1.2健康对照组27例,均系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58.22岁。血糖及HbAlc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排除高血压、DM、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

1.2测定方法

1.2.1HbAlc和葡萄糖(Glu)测定HbAlc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波音特生物科技公司试剂。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北京利德曼试剂。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1.2.2尿mALB和尿NAG测定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北京利德曼试剂。NAG采用连续监测法,北京九强生物公司试剂。标本均为晨尿。

1.2.3仪器南京神州英诺华D3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项目均于2h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DM组与健康对照组4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差异有显著性。表1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bAlc、FBG、尿mALB、尿NAG测定结果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2.2DM组中不同HbAlc水平FBG、尿mALB、尿NAG测定结果比较(1)HbAlc低值组与健康对照组FBG、尿mALB、尿NAG比较稍有升高,差异无显著性。(2)中、高值HbAlc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着HbAlc水平的升高,FBG、尿mALB、尿NAG也随之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且中、高值组之间3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表2DM患者不同HbAlc水平FBG、尿mALB、尿NAG测定结果注:中值组、高值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低值组比较*P<0.01;高值组与中值组比较,*P<0.01

3讨论

HbAlc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葡萄糖游离醛基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间发生的缓慢、连续且不可逆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可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周期中。故反映了测前6~10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临床治疗效果估计及协助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HbAlc与FBG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但在测定结果中HbAlc与FBG有时会出现不平行现象。HbAlc高值组中有5例FBG在正常范围内,另有3例HbAlc低值者FBG较高。原因可能是检测对象均为住院患者,某些患者检测时已开始用药治疗,血糖得以控制,而HbAlc形成缓慢、持续,且长时间稳定,故原较高的HbAlc未迅速改变而出现低FBG、高HbAlc的现象。而血糖的升降受体内瞬时状态的影响较大,如一些应激性血糖升高,也可出现高FBG而低HbAlc的现象。同时,HbAlc还受红细胞质和量的影响。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HbAlc形成时间缩短;又如某些肾病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极度贫血患者输血治疗后等均可导致HbAlc与血糖水平的不平行现象。因此在诊断与治疗时应结合病史一起分析,可更加准确地诊断DM及其相关疾病,进一步避免误诊和漏诊。

肾病范文篇3

1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3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立足中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衷中参西,相互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如表现单纯血尿或少量蛋白尿(小于1克/24小时)通常以辨证论治用药治疗;表现为肾病的则中西医结合,采用激素+雷公藤+中药辨证方,或再加免疫抑制剂,经系统治疗,有效者用中药帮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无效者用中医药重点保护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三:

①起明显的协同作用。

②减少西药副作用,如清热解毒或清利湿热中药减少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副反应;和胃健脾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益肾填精中药可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分抑制。

③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4药食针浴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经济代价高昂。

透析前期,即血肌酐在700μmol/L以下的肾衰,国内外肾病界尚无良策,目前治疗主要依靠中医药,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以下,及早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

①多途径用药:提高对慢性肾衰的辨证水平,有机地将辨证方与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的中成药保肾片、针刺等结合使用,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对于延缓肾衰进展的近期效果和长期疗效都明显优于单一治法。

②药膳、饮食疗法:饮食疗法对所有肾脏疾病都很重要,但对于慢性肾衰来讲,强调得最多。饮食疗法是慢性肾衰的最基本治疗措施。应“三低二高二适当”(指低蛋白、低脂肪、低磷,高热量、高必需氨基酸,适当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中医很重视慢性肾衰患者的药膳疗法,一般也有很好的疗效。

专家指出:传统中医药在肾脏病的治疗中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现代科技、分子生物学等积极引入中医药的研究,相信中医药在防治肾脏病方面,尤其是疑难病症肾炎和肾衰方面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5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治疗

治疗肾病综合症采用中医纯中药方剂疗效很好且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用药广泛,治疗上占有很大的优势,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内的病理变化情况不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用药。标本兼治。从而使肾病综合症彻底治愈,那么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的呢。

5.1脾虚湿困主症:面色苍白,神疲肢冷,疲倦乏力,肢体浮肿,尿少便溏,舌淡红、苔白浊脉沉缓或滑。治法:健脾益气,利湿消肿方药: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党参、北芪、茯苓、甘草、蝉衣、苏叶、粟米芯、陈皮、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桃仁。

5.2脾肾阳虚主症:全身明显浮肿,以腰腹以下为甚,以指压深陷难起,常伴有胸水与腹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面色//白,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无力。偏于脾虚者,大便多溏,神疲纳呆;偏于肾阳虚者,多见腰酸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熟附子、茯苓、白芍、生姜、白术、补骨脂、泽泻、炙甘草、丹参、当归、泽兰。

5.3肝肾阴虚主症:浮肿不明显,但常伴有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神态兴奋,手足心热或有潮热,腰酸腿软,舌红、舌体瘦长,少苔或剥苔,脉弦细数。治法:养阴滋肾,平肝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黄、淮山药、牡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茯苓、郁金、山萸肉、知母、黄柏。

5.4气滞血瘀主症:面色晦暗,唇色紫暗,皮肤干燥无光泽,有瘀点瘀斑,水肿可不明显,舌质紫暗,苔少,脉涩或弦。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河南中医专家医院肾病治疗中心采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使病变部分肾组织恢复正常功能,最终达到恢复肾功能。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的效果,得到中华中医学界专家一致好评,突破了西医激素、透析、换肾毒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的弊端。从而使数万名肾病综合征患者从这里走向了康复,为患者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肾病范文篇4

IgA肾病是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在IgA肾病的亲属中尿检异常的发病率较高。80年代初英国也报告290例IgA肾病患者中3.8%有肾脏疾病的家族史[1]。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2]。我国IgA肾病发病率占肾小球疾病的26%~34%,男性发病较高,有一定的家族性,同一家族中不只一人患病,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异常(实验检查血尿或蛋白尿),反复肉眼血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3]。本文报告一家5例家属性IgA肾病。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本院门诊诊治一家5例血尿为主患者,男2例(父子),女3例(姐妹)。大姐2002年患血尿病因不清,疗效不佳,后因尿毒症住院治疗无效于38岁时去世。二弟36岁,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蛋白尿、血尿、浮肿已3年,血IgA阳性,经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5年,血尿反复存在。三妹34岁,于2006年因尿毒症、蛋白尿、血尿、血IgA阳性,中草药治疗4年余无效死亡。四妹(与三妹孪生姐妹),肾功能衰竭、血尿、血压增高(140/96mmHg),血IgA阴性,中草药治疗近5年,尿常规检查仍异常(尿红细胞2+~3+,尿蛋白+或2+)。二弟之子9岁反复血尿(尿红细胞2+~3+,尿蛋白阴性或痕迹),血IgA阳性,肾穿刺示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4],符合lgA肾病的诊断标准,自2007年6月确诊后中药治疗迄今,但最近血尿仍存在(尿红细胞2+)。家族史中父母均健在,父系上三代祖辈均无类似病史。病孩母亲无血尿史,外祖父母否认有遗传病史。双方祖辈均无近亲结婚史。

1.2临床症状

5例中均出现肉眼血尿,除1例9岁病孩尚未出现肾功能不全以外,其余均有尿毒症症状,二姐妹因此曾先后去世。5例血尿为主的家族性IgA肾病患者均长期居住在与其他健康家庭相同的地理环境、周围无特殊污染的农村,否认有过敏病史及咽部感染发生史。所以,在未出现家庭其他成员类似病情及血lgA阴性时,早期容易误诊。

2讨论

IgA肾病在我国是发病率较高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出现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疾病之一。文献资料显示本病有家族性和遗传性,且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我国男女之比约为3∶1[2]。一些学者发现在部分家族中发病者大多为男性,于是提出了X一连锁隐性遗传的可能[5]。所有与家族性IgA肾病相关的研究均提示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家族聚集性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理由在于:在欧亚多个国家及澳大利亚均有多个IgA肾病家族聚集性发生的报道,认为偶然发生的可能性小,且在研究中未发现共同的肾毒性物质[6]。IgA肾病患者血清IgA水平异常也可发生在同胞中,而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成员并不一定升高[7]。1985年Julian等[8]报道了一大家系中的14例IgA肾病患者,其中6例为近亲结婚。同一研究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80例IgA肾病中的60%至少有一个是IgA肾病的亲属[9]。本文调查的家系因治疗条件限制,只有小孩1例肾穿检查,虽然有的资料欠全,但结合文献,根据本资料的家族性分析,可以证明遗传因素在IgA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资料对5年来收集的一家5例亲属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证明IgA肾病确与家族性和遗传性有关。本资料显示女性发病者多于男性,这与文献资料不一致性,其原因可能为显性家族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再则一家系同病四姐妹只有男性1人,而2例男性为父子垂直遗传。

IgA肾病有家族聚集发生的现象,且家族性IgA肾病预后差,易发展为尿毒症。本资料中一家5例中有4例出现尿毒症症状,其中2例已相继去世。故作者认为,对所有IgA肾病患者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并进行家族成员的尿检查和血IgA检查,有条件可作肾活检或相关基因测定,以期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ScolariF.InheritedformsofIgAnephropathy.JNephrol,2003,16:317~320.

2韩玉昆.血尿为主的家族性IgA肾病5家l1例分析,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4,20:76.

3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08.719.

4毕增祺,谌贻璞.IgA肾病40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4,23:136.

5Stepheni-HongHSU,SylviaB,RamirezS,etal.Evidenceforgeneticfaeto~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IgAnephmpathy.KidneyInternational,2000,57:1818~1835.

6ScolariF,AmomsoA,SavoldiS,etal.Familialclusteringof1nephropathy:furtherevidenceinallItalia.population.AmJKidneyDis,1999,3(5):857~865.

肾病范文篇5

【关键词】肾病综合症;儿科;护理干预

肾病综合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四大特点。是由于患儿肾小球弥漫性损害所致的一组症候群,该病具有病程迁延,易于复发,合并症多及治疗困难等特点。积极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疾病的复发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我科对5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9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肾病综合征患儿104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大量蛋白尿(+++~+)持续达2周,或24h尿蛋白高于0.1g/kg;(2)血浆白蛋白<30g/L;(3)胆固醇>5.7mmol/L;(4)水肿症状可轻可重。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3~13岁,病程4~14个月。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1对照组护理措施

给予肾病综合征患儿常规护理。

2.2观察组护理干预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干预。

(1)人性化护理干预:①按贴近人性的理念布置病室,尽可能地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②走廊悬挂寓教于乐的健康宣传及科室医护人员的照片、职务、职称、服务信念等信息,营造和谐、温馨、值得信赖的住院氛围;③将常规护理流程结合不同季节及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弹性调整,在各项护理操作中做到举止稳重,头皮针穿刺轻柔娴熟,以减少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

(2)心理护理干预:①据患儿的心理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诱发因素、并发症、发展、治疗方法及转归预后等,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使其进行认知重建。②向患儿及家长介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护理以及疾病转归预后的影响,嘱家长尽可能的减少恶性刺激,增强患儿的意志力和信心。

(3)饮食护理干预:①每日介入量0.8~1.0g/kg的优质蛋白质饮食,主张进食大豆蛋白为主;②每日热量摄入≥126~147kJ/kg为宜;③严重水肿患儿应予以低盐饮食控制。(4)药物应用护理指导干预:①严格遵医嘱,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并需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②用药期间定期测量患儿血压、监测血糖及24h尿蛋白定量,并注意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③在应用环磷酰胺时,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环磷酰胺代谢产物的排除。

(5)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呼吸道、皮肤、泌尿系统是肾病综合征患儿护理干预的重点。①嘱患儿及家长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水肿患儿则需严防皮肤皮损,以预防皮肤的感染;②保持病室通风通畅,保持患儿口腔清洁;③加强患儿外阴部护理,严防泌尿系感染。

(6)出院康复护理指导干预:①嘱患儿家长加强与患儿沟通、交流,对患儿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予以指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指导患儿及家长坚持长期、正确地药物治疗;③患儿需适当锻炼,积极增进体质。公务员之家

2.3统计学分析采用c2检验。

三、结果

观察组组患儿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属于儿科难治性疾病,需要长期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疗程长、药物副作用明显、疾病容易复发,因而需要医护人员及家长的密切配合。通过对5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感染预防及出院康复指导等干预,并与同期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率为90.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疏导,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规范指导科学、合理的饮食,强调呼吸道、泌尿系及皮肤感染预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防止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杨云霞。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新进展[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19.

肾病范文篇6

IgA肾病(IgAnephropathy)为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提出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我国发病率约占l5%~32%。IgA肾病临床表现及过程多变,15%~20%的患者在诊断本病后10年内、30%~35%在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随着中医对IgA肾病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在祖国医学中,无IgA肾病的记载,多将其归属于“尿血”“腰痛”“水肿”“虚劳”等病范畴。目前多数医家认为IgA肾病病位在脾肾,而以肾脏为主,其病性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为外感湿热、淤血等。其病机多为从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转化的过程。各医家对其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治疗亦无固定模式。在IgA肾病的整个病程中,痰浊隐匿潜行,贯穿始终,加之其流动不测,变幻百端,临床中往往不为人所重视。本人不揣浅薄,依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借鉴肾脏病病理表现,发扬岐黄之术,另辟“痰”径论治IgA肾病,以资同仁参考。

1痰的定义及本质[1]

中医学所论之痰,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痰,单指经口咳吐而出的黏稠、混浊的液态分泌物,肉眼可见;广义之痰,泛指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过程中由于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隐伏不现,可以稽留在体内脏腑、组织、经络、肌肉、关节等处,继而引起一系列病证。其无物可循,无形可见,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人自初生,以至临死,皆有痰。……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来去无端,聚散靡定。火动则生,气滞则盛,风鼓则涌,变怪百端,故痰为诸病之源……”(清·沈金鳌),其病变涉及临床各科各系统。近几年来,痰证学说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了飞跃发展,现在,已有学者提出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研究痰的有关内涵,认为由于体液成分输布运化失常(包括血液流变学异常),免疫反应及所受内外刺激等因素,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变性,血管内壁改变,血浆脂质成分增高,以及组织液的异常聚集等,都与痰病有关。基于这种认识,机体的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以及肿瘤、血胆固醇增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属于痰病的范畴[1]。综上所述,痰浊的本质,总体说来是指那些在人体生理过程或病理变化过程中,应当排出体外而未排出,从而在体内堆积起来的代谢产物或病理产物,以及虽属正常范畴但过量蓄积的物质。之所以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之别,主要是基于感官认知能力的限制。

2病初急发,痰热互结

2.1上感风热,痰热互结病因病机:IgA肾病发病之前在上多感受风热外邪,风热之邪从外而侵,首袭肺脏,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水之上源不通,水液不行,聚而成痰,或停留于肺,或流注于身体各处,痰停居于肾,与邪热相结,互恋难分,且痰随火热而升降,火热引痰而横行,损伤肾络,血溢络外,肾失封藏,精微外流。微观辨证:多数学者倾向于IgA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病变初期血清中产生多聚体IgA的浆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补体被激活,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形式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肾脏损害呈I级、Ⅱ级(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制订IgA肾病的病理分级),大多数肾小球正常,少数部位有轻度系膜增生,伴(不伴)细胞增生,肾小管间质无变化。症状:发热,咽痛,咳嗽咯吐黄痰,腰酸腰痛,轻度浮肿,小便黄赤,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凉血止血。首先清热降火,以断生痰之因,而在清热降火时,必须注重化痰、涤痰使有形痰浊得以涤除,火热之邪无物可恋,则易清易息。痰热得除,肺肾安宁。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2.2湿热下袭,痰热互结病因病机:湿热之邪为患多从下犯,殃及中焦,困阻脾阳,炙灼胃阴,枢机失运,水湿停蓄,黏着成痰;流注下焦,黏滞肠道,泄痢不爽,痰热胶结,内舍于肾,伤及血络,血溢脉外。微观辨证:胃肠道黏膜感染初期,血清中多聚体IgA明显增多,补体被激活,导致补体的活化及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病理分级属I级、Ⅱ级。症状:胸脘痞闷,恶心纳差,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尿赤、尿血、小便不爽,腰酸肢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祛痰止血。方药:黄连温胆汤合四妙汤加减。

3病久缓进,痰证多变

3.1阴虚痰蚀病因病机:肾为生痰之根,在《赵李合壁·杂症门》卷四中就有“夫痰者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的记载。肾主水,病久水泛为痰,加之外邪伤阴,阴虚火旺,灼伤络脉,痰蚀肾体。日久伤气,出现气阴两虚。微观辨证:系膜区IgA沉积逐渐增多,促使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增多,损伤肾小球,促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而且肾小管间质损害也逐渐加重,患者的病理分级多为Ⅱ、Ⅲ级。少于50%的肾小球有系膜增生,或局灶节段乃至弥漫肾小球系膜增宽伴细胞增生,偶有黏连和小新月体。偶有局灶间质水肿和轻度浸润。症状:小便黄赤或镜下血尿或尿浊,腰膝酸软无力,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面赤颧红,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数,或细而无力。治法:滋阴降火,软坚化痰。方药:茯苓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3.2阳虚痰泛病因病机: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液不能输布,聚而化痰,或流或居阻碍气机,加剧痰凝,促进血淤,肾阳为人一身阳气之根本,其虚必加重病情。脾失统摄,血不归经,可见血尿。肾主封藏,脾主统摄,脾肾不足,精微下泄,可见蛋白尿。微观辨证:肾脏损害多为Ⅲ级:局灶节段乃至弥漫肾小球系膜增宽伴细胞增生,偶有黏连和小新月体。偶有局灶间质水肿和轻度浸润。部分为Ⅳ级:肾小球有明显的弥漫性系膜增生和硬化,伴不规则分布的不同程度的细胞增生,小于50%的肾小球有黏连和新月体,有明显的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炎症。症状:尿赤或镜下血尿,或有蛋白尿,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纳食不香,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治法:温阳化痰,固精止血。方药:黄土汤合苓桂五味姜辛汤加减,但切记不可过于温燥。

3.3痰淤互结病因病机:痰邪病始即发,伏匿于整个病程,其为阴邪,易渗润于血脉之中而随血行,因其具有胶黏之性极易沉积,附着于血脉之间,阻碍血运,痰久必致血淤,淤血形成,反过来影响水液代谢,加重痰凝,痰淤胶结,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缠绵不愈。微观辨证: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明显增多,损伤肾小球,而且肾小管间质损害也逐渐加重,患者的病理分级多是Ⅲ,Ⅳ,Ⅴ级。肾小球有明显的弥漫性系膜增生和硬化,玻璃样变,球囊黏连和新月体,并有明显的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炎症。症状:尿血不断,或有蛋白尿,腰部刺痛,部位固定,面色晦黯,唇色青紫,妇女伴有痛经、闭经、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或有块,舌质淡暗,有淤斑或淤点,脉细涩。治法:软坚散结,活血化淤。方药:化淤止崩汤合二陈汤加减。

临床上每个具体的IgA肾病患者,其肾脏病理表现可能是多方面的,炎性浸润、组织增生、结构破坏等,均可能先后不同或轻重不同地表现出来。这与痰邪致病的特点基本一致。痰邪为患,流动不测,外而皮肉经隧。内而五脏六腑,无处不到,循环往复,贯穿疾病始终。外邪、内郁、血淤又经常诱发和加重痰结。外邪、内郁、痰结、血淤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使疾病呈现由新致旧,由实转虚,由轻到重,由可逆到不可逆的发展过程。中医病因病机与微观病理分级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IgA肾病的治疗上,应从痰出发,把中医宏观辨证的外邪、内郁、正虚与微观辨证的浸润、增生、硬化,中医的无形的“元气论”与西医的有形的“原子论”,中医的整体辨证与西医的局部辨病结合在一起,以收到良好的疗效。

肾病范文篇7

1临床资料

患儿,女,3岁,体重18kg。2011年5月11日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伴发热,于2011年5月12日入住我院儿科。入院查体:T37.5℃,R28次/min,P100次/min,BP85/50mmHg,双眼睑、会阴部、双下肢明显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WBC11.89×109/L,NEUT60.60%,血小板计数428.0×109/L,CRP5.10mg/L,血沉65mm/h,总蛋白34.80g/L,白蛋白11.76g/L,甘油三酯3.29mmol/L,总胆固醇17.57mmol/L,HDL-C2.48mmol/L,LDL-C8.13mmol/L,血肌酐37.00μmol/L,血清尿素3.00m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BLD):+;ALT11.0u/L,AST24.0u/L;胸片提示双肺支气管炎并少许肺炎。患儿既往(2009年)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一直服用激素治疗,此次入院前1周在口服泼尼松12.5mg/次,隔日1次,每周减量2.5mg的过程中出现全身水肿,患儿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复发)、急性支气管肺炎。

2药学服务计划

临床药师明确患儿的入院诊断及用药史后,确定患儿目前主要治疗涉及抗感染、NS综合治疗及营养支持等。药学服务围绕以上方面开展。

2.1抗感染治疗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体温正常,肺部感染体征消失,血常规结果正常。

2.2NS综合治疗根据NS的一般治疗原则[1]可选用激素、降血脂药、抗凝等治疗。治疗目标:尿蛋白正常,血脂正常,水肿消失。

2.3营养支持指导患儿进食优质蛋白,限制水、钠及含胆固醇、脂肪的食物摄入,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2.4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体各个系统正处在发育期,使用抗菌药物比成年人更易产生肝、肾毒性,监测肝、肾功能比较重要,NS疾病用药较复杂,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激素等药物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3药学服务过程

3.1第1天

临床药师与医师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考虑患儿的肝、肾功能及细菌耐药状况,经验性的选用有耐酶作用的美洛西林/舒巴坦0.9375g,每12h1次静脉滴注,同时予布洛芬混悬液、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呋塞米(速尿)等治疗。药师提醒:使用抗菌药物前需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美洛西林/舒巴坦属于青霉素类抗菌药,使用前须进行青霉素钠皮内敏感试验,阴性反应者可用,本类药物的排泄途径经肾小球过滤及肾小管分泌,因此,对于肾功能不良的患儿需注意剂量调整。药师同时教育患儿家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之前,需要摇匀,以使剂量准确,必要时6~8h重复使用,每24h不超过4次,患儿家长表示明白。许多因素可以导致NS高凝状态,包括Ⅴ因子、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增加,抗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Ⅲ的减少均可促使高凝状态的发生。肝素主要通过激活凝血酶Ⅲ活性起抗凝作用,并可减少NS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因为其为血容量扩充剂,用药后可以降低血液粘滞性,且有渗透性利尿作用。故上述两药合用,有协同抗凝作用,但须警惕合用有出血的风险。高脂血症是NS常见的另一并发症,此患儿甘油三酯3.29mmol/L,总胆固醇17.57mmol/L,其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与其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的严重性密切相关,也与其饮食、肾功能不全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有关。据文献报道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NS高脂血症患儿的血脂指标[4],肝脏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已经在儿童应用中被证实[5],故建议酌情加用辛伐他汀5mg,每晚1次降脂治疗。

3.2第2天

患儿前1天热峰40.1℃,今体温呈下降态势(热峰38.5℃),仍阵发性咳嗽,有痰,水肿明显,今医嘱加用氨曲南抗感染,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静脉滴注促进肺部啰音消失,并加服双嘧达莫抗凝,晨起顿服泼尼松15mg。用药分析:氨曲南仅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抗菌谱窄,不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原则,且其与利尿药同用可增加肾毒性,可以调整为美洛西林/舒巴坦1.25g,每8h一次继续治疗,临床医师采纳建议。糖皮质激素是治疗NS的主要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抑制,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减少尿蛋白的渗出有关。泼尼松晨起顿服是依据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具有昼夜节律性,可使外源性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负反馈抑制作用时间一致,对ACTH分泌的抑制以及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较弱。

3.3第5天

患儿前2天仍反复发热,热峰38.7℃。咳嗽,咳痰,水肿仍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痰鸣音。复查肝功能出现异常(ALT299.0u/L,AST193.0u/L),药师认为可能是多种药物共同作用引起,建议给予肝泰乐口服护肝治疗。鉴于目前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考虑患儿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可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患儿水肿仍明显,提醒其家长在患儿有显著水肿时应忌盐,适当限制饮水量。

3.4第7天

前1天起患儿已无发热,间有咳嗽,双眼睑等处轻度水肿,复查转氨酶正常。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左侧可见脓栓,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停用美洛西林舒巴坦,换用头孢吡肟加强抗感染,并静脉滴注氨溴索祛痰。药师分析:患儿发生了院内感染,针对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仍可继续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需延长疗程,但医师主张换用头孢吡肟,药师认为该药主治下呼吸道感染,对化脓性链球菌所致感染是有效,但并非首选药,况且,头孢吡肟和氨溴索合用存在配伍禁忌,两组液体接瓶静脉滴注时,需先冲管,才能续滴另一组液体[6]。

3.5第13天

患儿无发热,偶咳嗽,全身无水肿,复查血常规正常,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无化脓。头孢吡肟已用9d,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建议停用。实验室复查尿蛋白已转阴,考虑患儿肝功能已出现了异常,即将须经肝脏转化才能有药理活性的泼尼松换为甲泼尼龙片每日早12mg、晚8mg口服,今日起加用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片每次12.5mg,隔日给药,每天两次。用药分析: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作为激素辅助治疗,可增强患儿免疫功能,适于伴感染、频繁复发或激素依赖者。

4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药学服务过程中发现临床医师对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选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头孢吡肟,使用档次偏高;临床药师与医师沟通交流不够或药师的临床知识缺乏及药物知识不够扎实致使某些用药建议不被认可,这是临床药师必须认识到并努力的方向。另外,本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了上呼吸道感染,考虑可能与病区呼吸道感染患儿多、人员流动性大及小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对于NS患儿极易罹患各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必须告诫患儿家长为其补充优质动物蛋白,加强营养以提高其免疫力,并少出去走动,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肾病范文篇8

关键词:临床研究;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成绩,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分析总结以往的工作成果既能看到中西医结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同时也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例,以往的临床研究大多将其视为一独立因素处理,基本采用以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进而对不同干预措施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发病种的不同和病理分型的差异等因素所带来的偏倚与误差,如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免疫球蛋白A型(immunoglobulinA,IgA)肾病等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均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如将其混为一谈则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亦不利于中医疗效的评价。因此建议按照原发疾病,逐个深入研究,加强对单病种疾病的认识,总结其治疗规律,从而逐渐达成单病种疾病的诊治共识。

又如IgA肾病,其被临床认识已有30余年,据近年的文献报告,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认为它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如单纯以某一方案进行治疗,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力穷效微的局面。因此对于此类复杂疾病,在临证中既要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更要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结合理念。以辨病为纲,辨证为目。在寻求疾病治疗的普遍规律——辨病论治的前提下,再加以辨证论治以寻求疾病治疗的复杂规律,两者有机结合可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治法和方药,方能更为准确而有效。

再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为例,目前临床仍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此类药物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其存在毒副作用大的缺点,有时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或不良后果,导致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当激素减量时还会复发,存在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等诸多棘手问题。中医药在减毒增效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如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激素使用的阶段、剂量及反应的不同规律,加以中医辨证用药,以降低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帮助顺利撤减激素,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西医已有明确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较大局限的疾病,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中西合璧、扬长避短,才有望在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研究,学术创新是亮点,临床疗效是关键,机制探讨是根本。如何才能出现学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之新局面,我个人认为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1要重视临床资料采集和管理

目前各大医院肾科门诊业务都十分繁忙,许多医院肾科年门诊量达8万~10万人次。大量的临床病例是我国肾病医生研究肾病特别优越的条件,也是一份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些病例的原始资料详细收集,如何能做好病人的随访工作?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以及它对疾病的预后影响也拿不出确凿的依据。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可以先从科研病人和疑难病例做起,建立电子病历,设计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希望我们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忽视了临床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2寻找合理的研究切入点

如何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形成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大的整合优势?以下列举几个不同特点的中西医结合类型加以说明。

2.1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如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中医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但在降血尿酸和降血压等方面就没有西药快。因此,在对痛风性肾病治疗时常用中药改善肾功能,西药碳酸氢钠、别嘌呤醇或痛风利仙来降尿酸。我科以益肾活血泻浊汤(生黄芪、红花、狗脊、土茯苓、制大黄等)治疗48例痛风性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结果显示,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4例,稳定4例,无效2例,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达87.5%。

2.2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如重症IgA肾病病理有增生硬化者,如未得到积极治疗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发展到肾功能减退,而且进展十分迅速。在治疗这类病例时,凡见血肌酐上升迅速、24h尿蛋白定量大于2g者,笔者常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小剂量(30mg)激素加骁悉(0.75g/次,2次/d)。经观察,大多数患者肾功能能稳定或改善,尿蛋白量也有下降。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西药治疗方案易导致合并感染,如带状疱疹,甚至重症肺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很少合并感染。

2.3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例如,狼疮性肾炎在急性活动期,当以西药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配以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可以减少激素副作用,对细胞毒性药物的肝损伤和骨髓抑制也可用中药来保护;如处于稳定期,则以中药调理为主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紊乱,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蛋白尿,可起到较好作用。

2.4对于临床出现的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发掘中西医结合优势例如,腹膜透析中由于腹膜高转运而引起超滤衰竭是影响腹膜透析疗效的常见难题。江苏省中医院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腹膜超滤功能的影响[1]。该研究观察了治疗组(含黄芪腹透液)与对照组(市售腹透液)各17例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在治疗前后透析超滤量、腹膜溶质转运性能及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观察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透析周期超滤量和24h总超滤量明显增加,治疗观察期高糖透析液使用量减少,葡萄糖吸收率有降低趋势,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腹膜对溶质的转运,总有效率76.5%,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得出结论:腹透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可有效地提高透析超滤量,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超滤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中西医结合疗效也要经过循证医学的检验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要沉下心来。任何一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都有其特定的研究人群(适应证范围)、具体用药的选择和有限的观察期限。根据肾病的特点,其疗程不可太短,有些疾病治疗在短期看不出疗效,但延长疗程,疗效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半年至一年为1个疗程较妥。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IgA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2],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资助了慢性肾脏病及膜性肾病的研究,其中,“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证治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试图建立被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优化并制定能反映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最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膜性肾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试图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明确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膜性肾病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确立中医药在难治性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信这些研究项目的完成,必将使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有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潜力,也使得我们有可能在此领域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学科是一个开放性、多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同样任重而道远,我们这代人完成不了,还要由下一代人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ShengMX,SunW,JiangY,etal.EffectsofAstragalusonperitonealdialysisultrafiltrationfailureinhypertransportCAPDpatients.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7;8(4):20520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盛梅笑,孙伟,江燕,等.含黄芪腹透液对高腹膜转运CAPD患者超滤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4):205208.

肾病范文篇9

糖尿病已经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类疾病。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新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当中有30%是糖尿病肾病患者[1]。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接受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但因糖尿病肾病的特殊性,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均不及其他的血液透析患者。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水平,以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6~79岁(平均61.3岁),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0~72岁(平均59.2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GambroAK-95和Fresenius4008B透析机,每周透析2~3次,每次5h。根据每个患者情况给予降压、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维生素、活性维生素D3等,糖尿病肾病患者并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的肌酐、尿素氮和观察透析后2年的的血白蛋白变化、透析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感染)、存活情况、死亡原因。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配对资料用t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存活率比较

糖尿病肾病组1年存活32例(86.49%),3年存活19例(51.35%),5年存活5例(13.51%);非糖尿病肾病组1年存活45例(93.75%),3年存活38例(79.17%),5年存活23例(47.92%)。3年和5年的存活率糖尿病肾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心血管并发症(3年内死亡8例,占同期死亡数的44.44%)和感染(3年内死亡3例,占同期死亡数的的16.67%),主要为透析通路感染和肺部感染,其他死因为脑血管意外、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

2.2透析期内两组并发症比较

见表1。糖尿病肾病组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白蛋白比较(略)注: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比较,p<0.01

2.3肌酐、尿素氮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存活期关系

糖尿病肾病组存活2年与2年内死亡患者首次接受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比较,存活组首次透析前肌酐(584.3±81.9)μmol/L、尿素氮(23.48±6.89)mmol/L,死亡组患者首次透析前肌酐(921.6±230.1)μmol/L、尿素氮(38.13±12.43)mmol/L,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2.4透析2年后两组血白蛋白比较

糖尿病肾病组血白蛋白(26.20±0.19)g/L,非糖尿病肾病组血白蛋白(33.10±0.19)g/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

3讨论

3.1透析时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脑、肾和眼底血管均同时受损。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常进展迅速,即使其肾功能损害不严重,也可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和难以控制的水钠潴留,这与患者存在的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胃肠道病变、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有关。另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异常,体内多种酶的功能缺陷,影响氮质代谢与肌酐的生成,因此所测的血肌酐值常低于实际所代表的肾功能[3]。本资料存活2年以上患者首次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2年内死亡患者。故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选择应早于一般患者。作者认为,当CCr降至25ml/min就可行内瘘手术准备透析,当CCr降至20ml/min就可开始透析。适当的提早透析,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2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一般尿毒症的并发症外,还有更多的并发症,这是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资料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44.44%的患者在3年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与文献一致[4]。因此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1)适当提早透析。本资料中5例患者出现了心功能不全才开始透析,其生存时间较短,均死于顽固性心衰。(2)加强宣教,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体重增加量过多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5],是引起心衰及透析低血压的首要原因,要求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不应超过干体重的3%~5%,以防止心功能不全和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3)充分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对透析不充分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应尽量保证这些患者的透析时间,降低心血管并发症。(4)合理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对于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前可减药或停服一次。感染是糖尿病透析患者的另一重要并发症,主要为透析通路感染和肺部感染。预防透析通路感染的关键是严格无菌操作,对已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应及早给予血培养、抗生素封管,如无效则拨管。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是明确病原菌,有针对性治疗。

3.3胰岛素的合理应用

影响糖尿病透析患者血糖的因素较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不论有无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都降低,要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另外,部分患者通过透析后尿毒症症状改善,食欲好转,随着食量的增加,也要增加胰岛素用量。但是,由于目前多数透析单位使用无糖透析液,4h的治疗会丢失约25~30g糖,而且充分透析可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加,因而又要求减少胰岛素用量,故糖尿病透析患者血糖调节相对较困难,没有一个具体的公式可遵循。作者认为,首先要加强血糖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胰岛素,特别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本资料有5例曾在透析中发生低血糖。对这类患者透析前胰岛素应减量或停用一次。

3.4改善营养状况

本资料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白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胃轻瘫及为控制血糖而过分限制了糖和蛋白质的摄入,在进入透析以前就已经存在营养不良,进入透析后,又由于每次透析丢失蛋白质,使原有的营养不良很难纠正。低蛋白血症是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6],因此对这些患者应加强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胃瘫患者给予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及胃肠蠕动,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给于胃肠道外营养。

【参考文献】

1TzamaloukasAH.Diabetes.In:DaugirdasJT,IngTS.Handbookofdialysis.2nded.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94.422.

2赖凌云,林善锬.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10~11.

3汪关煜.如何选择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替代治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4):346~347.

4沈清,甘华,杜晓刚,等.影响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重庆医学,2006,35(2):140~141.

肾病范文篇10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脑出血;带状疱疹;护理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一种临床症侯群。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后根感觉神经节或脑神经节所致,多发生于颜面部三叉神经分部区及腰背部。高血压脑病系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心功能亢进时,发生脑血管痉挛致脑组织缺氧水肿而引起一系列的脑部症状,严重时致脑出血。有研究指出,14岁以下儿童脑卒中发病率为2~3/1ooOooo,是儿童十大致死性疾病之一。2007年8月我院收治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带状疱疹患儿,病例罕见,病情严重,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儿住院36d病情好转出院,随防半年,预后良好,护理报告如下。

一、病例简介

女,13岁。确诊肾病综合征6年,因症状加重伴头痛、呕吐、抽搐2d于2007年8月10日急诊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2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180/160mmHg,心率120次/min;颜面浮肿,贫血貌,神志不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迟钝;牙关紧闭,呼吸急促;右侧腰背部可见红色疱疹呈带状分布,范围4cm×10cm;腹部膨隆、软,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双膝反射存在;肌张力低下,肌力O~1级;布氏征、巴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蛋白(TP)36.9g/L、血清白蛋白(ALB)21.3g/L、血清球蛋白(GLOB)15.6g/L,尿素氮(BUN)6.37mmol/L、肌肝(Cr)112.O“mol/L;血红蛋白(Hb)88g/L;尿蛋白(PRo)H{、尿隐血(BLD)卅。CT示:高血压脑病、双侧顶叶及左额叶脑出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带状疱疹。入院后遵医嘱予以镇静、降颅压、降血压、利尿、止血、抗感染、护脑、护胃、输注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经精心治疗护理,患儿神志转清、全身水肿消退,双下肢肌力恢复至2级,住院36d病情稳定出院。

二、护理

2.1环境安排

患儿人院后置单间套闻病室,室湿控制22~24℃,并为其父母在外套间设置陪床,以方便照顾。患儿绝对卧床休息,设床栏防坠床,抬高床头15。~30。,以免加重脑出血。急性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翻身时保护头部,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床旁备有吸痰器、超声雾化机、气管插管包及抢救车等。同时成立特护小组,进行24h特护,患儿9d后病情好转改为一级护理。

2.2病情观察

2.2.1脑出血护理

2.2.1.1神经系统症状护理患儿呈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呼吸急促,双下肢肌力o~1级。此阶段实施全补偿护理系统,予以心电监护,给氧,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评估有无脑疝发生。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遵医嘱给予甘露醇脱水、降压、利尿、止惊等处理。呕吐或抽搐发作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使患儿颈部处于伸展位或将其下颌托起,防止舌后坠。每次抽搐发作后均加大氧流量至5~6L/min,以提高其血氧含量。患儿无脑疝发生,l周后神志转为浅昏迷,3周后神志渐转清,对一般刺激有反应,对疼痛有感觉。

2.2.1.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特别是体温,患儿入院最初4d体温波动在38.o~39.5℃,予以亚低温治疗仪降温,以后体温降至38℃以下;持续给氧,氧流量调节为3~4L/min,氧浓度33%~37%,以保证氧需量,患儿的呼吸逐渐平稳;患儿入院时血压180/160mmHg,在降颅压、利尿的基础上,给予硝普钠持续滴注,由输液泵控制速度,将血压控制在120~130/80~90mmHg。密切注意血压波动,不宜降太低,过低时报告医生以及时调整降压药的使用。

2.2.2肾性水肿的护理

予以低盐饮食,每日定时测量腹围,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注意尿量变化及腹水、双下肢水肿消退情况,并严密观察有无胸闷、气促等症状发生。患儿l周后面部水肿完全消退,腹水稍消退,双下肢仍有轻度水肿,无胸闷,呼吸平稳。患儿出院时,水肿基本消退,查血BUN4.18mmol/L、Cr87.O肚mol/L,尿常规PRO+,未出现并发症。

2.2.3带状疱疹的护理患儿入院时右侧腰背部的红色疱疹呈带状分布,部分水疱已破。在疱疹出现早期,用阿昔洛韦眼药水轻轻外涂,以免擦破皮肤增加疼痛,内用注射器抽尽水疱渗液后外涂甲紫,部分水疱破损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予阿昔洛韦眼药水外涂,待干燥后再涂甲紫。注意暴露创面,不包扎。因患儿初期昏迷不配合,故自制双层薄棉布无指手套给患儿戴上,以防搔抓。尽量避免患侧卧位,保持皮肤清洁。经上述处理,15d左右创面逐渐结痂,出院时带状疱疹痊愈。

2.3并发症预防护理

2.3.1感染慢性肾脏病常并发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治疗较强,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同时减弱,降低了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使疱疹病毒感染趋向严重。一般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呈正比,即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而改善通风、定期消毒、建立洁净病区,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该患儿住院36d,病室每舀通风2次,每次30min,并用艾条熏蒸空气消毒2次,限制人员探视,室内用物每日用o.5%84液擦拭;及时更换患儿衣裤、床上用物、床单等,更换后的被服集中送高压消毒处理;严格各项无菌操作,每次执行护理操作时,均用快速消毒剂擦手。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同时注意患儿保暖,避免受凉。本例患儿未发生医院感染。

2.3.2压疮压疮是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儿昏迷、卧床,因此床单元保持整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动作,应用水垫保护骨隆突处,对水肿部位的皮肤应特别注意保护,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每日协助家属为患儿进行温水擦浴,以增加局部血液回流,汗湿衣服及时更换;协助和指导家属为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仰卧位或侧卧时抬高15。~30。,下肢膝关节略屈曲,同时避免足下垂。

2.3.3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因肺部感染在脑卒中患者感染性并发症中占首位;长期卧床引起气道分泌物向下低位聚集,造成坠积性肺炎;呛咳、误吸可导致吸人性肺炎,加重病情,宜早实施鼻饲饮食。患儿人院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行胃饲;定时给患儿翻身叩背,头偏向一侧,备吸痰器、牙垫,及时清除呕吐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高热期间每日行超声雾化2次,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留置导尿管,每日用洁尔阴液稀释lO倍后清洗会阴部,尿道口每日消毒2次,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适量喂水,以稀释尿液,观察并记录尿液量、色。意识清醒后训练膀胱收缩功能,防止膀胱挛缩和泌尿道感染。经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患儿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以上并发症,出院前导尿管已拔除,能自行排尿。

2.4营养支持

因肾病并发带状疱疹与免疫功能有关邙],合理的饮食结构能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患儿处于昏迷状态时留置鼻饲管,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对患儿家属强调高蛋白饮食对肾功能的危害,蛋白质控制在每日2g/kg为宜,鼓励喂优质蛋白、高热量、低脂、低盐、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减轻高脂血症,少迸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重度水肿时适当限制钠、水的入量,通过静脉输注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同时注意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定期监测血生化、尿常规等,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为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喂食1~2匙蜂蜜,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防止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导致血压和颅内压增高而加重出血。

2.5用药观察降压治疗是防止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手段,患儿人院后给予了降压、利尿治疗。使用甘露醇时,避免在水肿肢体及头皮静脉输液,因此药对局部静脉或周围组织损伤较严重∽],因患儿四肢均水肿,而静脉输液时间也较长,所以采用PICC颈外静脉置管,有效地避免了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使用硝普钠时,予以心电监护,避免盘压下降过快,长时间应用还要注意硫氰盐的累积,因而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肌肉抽搐等中毒症状。使用利尿剂时记录尿量,同时进行血液检查明确有无低钾、低钠、低氯血症等。严重水肿时先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10ml/kg,快速静脉滴入后再静推呋塞米,以预防利尿可能导致的血容量不足及形成血检的危险。该患儿一直应用激素治疗,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以免发生手足搐搦症。针对病情患儿还应用了维生素K。和止血敏止血,西米替丁防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静脉补充钙剂及脑活素营养脑细胞等辅助治疗,由于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患儿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2.6心理支持患儿人院时病情危重,其父母深感焦虑,担心预后,只愿配合对症治疗,曾有放弃治疗、抢救的心理。但对患儿仍很关心,并尽心尽力照顾。我们鼓励和安慰患儿父母同时,也指导和安排他们协助共同为患儿做好生活护理、康复功能锻炼、播放患儿爱听的音乐等,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时为家长解决困难,使患儿父母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神志转清后,鼓励其说出身体的不适或要求,以便及时处理,尽量满足其需要。公务员之家

三、小结

本例患儿患肾病综合征病6年,此次复发又并发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带状疱疹,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由于病例罕见,护理上无成熟经验可供参考。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的治疗效果满意,恢复较好。其中,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与疏导,同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并发症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