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法上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0:13:40

涉法上访范文篇1

一、涉法上访的特点

广义上的涉法上访,包括涉及到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与法律相关的各类上访,狭义的仅指涉及到法院的上访。本文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讨论。当前涉法上访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⒈涉法上访的数量不断上升。在各类上访案件中,涉及到与人民法院各类裁判有关的上访居高不下,有的甚至达到30%。其中不少当事人越级上访,有的一上访就到北京,以期问题迅速解决。有的反复上访、重复上访,有的到多个机关、部门上访,有的互相结合形成上访团体,息诉难度大。

⒉上访的对性明显增强。法院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总体来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它的对抗性色彩却越来越明显。有的当事人在上访中采取闹事的方式以期引起注意,如长期纠缠、冲击机关、阻碍交通等,有的打横幅、竖标语、呼口号,有的身穿“冤”字白衣在机关门口喊冤纠缠,拦截领导车辆;有的直接采用暴力手段,如爆炸、投毒、毁容、自杀或他杀。

⒊群体性涉法上访增多。一些案件由于涉及的不是个别人的利益而带有明显的群体性。如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农村集体诉讼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破坏性,影响生产生活秩序、法院乃至行政机关的工作秩序,有的还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有的还聘请律师、寻求媒体支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

二、涉法上访的成因

造成涉法上访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表现在:

⒈社会治理方式的变化。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法院在解决矛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过去有很多通过行政手段解决的事,现在逐步由法律手段来调整。法院处理的纠纷、矛盾越多,产生上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之所以涉法上访的绝对总量在上升,就在于法院处理的案件、矛盾比以前多了。涉法上访中,许多其实并不是法院的问题,只是矛盾最后到了法院。相反,过去主要通过行政途径解决纠纷,涉法上访当然也就较少。

⒉法治观念尚未植根。人们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移到法治轨道上来,遇事找政府仍然习惯做法。加上行政权的扩张,司法权威不足,既判力得不到尊重,客观上也助长了一些通过上访来解决问题。上访就其实质来讲,是当事人之间矛盾的体现。由于现行的司法权威尚未得到足够的尊重,解决问题的渠道并不通畅,就导致人们更多选择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⒊社会利益调整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每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比如在企业改制、破产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在出售、产权转让、破产的过程中,对原有职工的安置工作未能妥善解决,或者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劳动保险、医疗保险费用等,引发职工群体上访。其他如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农村土地调整、村组债务等问题,在法院受理的相关案件中,都容易产生上访。

⒋法院没有正确处理好裁判与调解的关系。在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中一味强调提高当庭宣判率,重判轻调,认为只有当庭宣判才规范,才符合“公正与效率”要求;调解是过时做法,不符合现代司法理念,未能建立和完善激励调解工作的有效机制。忽视了依法调解同样可以实现公正与高效,成功调解更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⒌法官司法为民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对一些婚姻、赡养、相邻关系、人身损害赔偿、借贷、合伙、土地承包等纠纷,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能判则判,“不服上诉去”,缺少耐心,怕麻烦,不愿意做过细的调解工作,导致一些案件“官了民不了”,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同时,一些执行案件久拖不执,特别是“涉府”、“涉村”案件执行难问题仍未解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⒍当事人诉讼能力较低。基层人民法院面临的绝大部分当事人是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观念较落后,法律意识薄弱,对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不能适应和理解,特别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更不适应,尽管基层法院采取多种方法宣传法律、指导诉讼、履行释明义务,但是当事人仍觉得取证难、举证难、打官司难。加上当事人缺乏必要的证据意识、诉讼风险意识,稍有不满,就会上访。当事人对上访存在错误认识,寄于过高希望,也是造成上访的重要原因。有的案件由于客观原因没有执行到位,这本属于正常的诉讼风险,但当事人却把责任归咎于法院。也有的案件本身处理正确,但当事人认为其权益未得到保护,于是反复上访,要求推翻原裁判文书。有的上访当事人本来是有理上访,却提出许多无理要求。

⒎法院接处访存在推、拖现象。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服,采取上访的方法为自己讨说法,在接处这样的上访问题时,法院认为对判决不服应当按法律程序处理,又不上诉、申诉而到处上访,错不在法院,是当事人自身原因造成的,一审法院不好处理;另一方面,上级法院接待这样的上访,常常一转了之,仍交给下级法院处理;还有的答复复查的,往往几个月都没有回音,导致当事人上访不休。

⒏一些法官的业务水平不高。在审判工作中,有的法院对案件事实认定不清、案件定性把握不准,有的还违反程序,有的案件质量不高,这些极易引发当事人的不满情绪,导致上访。

⒐信访处理机制不完善。在上访群众中有的是有理上访,也有的是无理上访,错误地认为,“地方党委政府都怕上访,不管有理无理,反正跑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有些地方由于害怕进京去省上访,不是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对无理缠访的人也不敢处理,害怕造成不好影响,一味妥协迁就,使得无理上访人尝到些甜头,掌握其心理,动辄以上访相要挟;对涉诉上访人以同样方法处理,有的地方还以此考核、评价法院,使法院陷入被动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减少涉诉上访,解决涉诉上访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法院除了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主动争取地方党政和人大的支持外,还需从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树立司法为民思想,确保公正司法。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法院工作,牢固确立正确的审判工作方向,坚持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大力加强法官的四项教育,即:“公正与效率”主题教育、“司法为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休养;着力抓好“公正司法树形象”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审判作风,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从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坚持公开审判、公正办案,努力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人大的支持,社会各界的理解,着力攻克执行难关,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案件的执结率;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塑造良好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度,增强司法权威。

第二,强化调解工作,加大诉讼调解力度。基层人民法院尤其是人民法庭的法官一定要增强调解意识,把调解作为减少涉诉上访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认真分析研究调解与裁判的关系,正确理解调解自愿原则和调解内容合法原则的基本内涵,积极探索调解工作新机制,变重判轻调为调判并重。加大调解力度,讲究调解艺术,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建立和完善激励调解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调解率,保证调解结案的案件占办结案件的60%以上。同时,要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衔接机制,认真履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与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钝化矛盾,促进社会关系稳定,减少申诉、上访,也减轻法院执行的压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

第三,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坚持以案释法。宣传法律是法院的基本职责之一,要持之以恒地采取多种方法宣传法律,通过散发宣传材料、举办法律讲座、提司法建议、公开法律文书、公开审判等等,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特别是要善于运用典型的案例宣传相关法律,对一些常用的法律,如民诉法、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刑法、婚姻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处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结合审判实例教育当事人,让当事人了解法院为什么这样判处,其法律依据是什么,从而明白自己的主张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从中学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守法律、按法办事的自觉性。

第四,加强对法官的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法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法院要保证司法公正,必须不断提高法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当前,要着力抓好法官“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提高诉讼调解能力。积极探索调解方法和调解艺术,不断丰富和完善调解经验,提高诉讼调解率。二是提高驾驭庭审能力。加强学习、实践,多开观摩、示范庭,庭审中把握重心、明确焦点、查清事实、引导举证质证、大胆认证、掌握庭审节奏,提高开庭成功率。三是提高适用法律能力。法官必须加强法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搞清立法本意,正确适用法律,把案件办成铁案。四是提高法律文书写作能力。作为一名法官要写好法律文书,必须有较高的法律专业水平、写作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必要的政治理论水平、综合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有责任心。有的上访人员就因为法律文书中错字、表述不清而不服上访。法院必须加强对法官这方面能力的培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涉法上访范文篇2

近年来,涉法上访案件明显增多,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异常上访突出,对抗性强。涉法上访,如果处理不好,既影响国家机关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乃至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涉法上访问题是各级国家党政机关和政法部门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各级国家党政机关和政法部门必须妥善处理涉法上访案件,认真分析涉法上访成因,建立涉法上访常规性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涉法上访案件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涉法上访的成因

涉法上访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透视近年来所发生的涉法上访案件,笔者发现引发涉法上访案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保证国家各项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殷实,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政策不断调整和出台。为使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得到更为有效的贯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勿庸置疑,这些细则的制定,为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中也不乏有些没有从实际出发,甚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成为引发涉法上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1996年,在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时,某基层政府出台了一个文件,其中规定出嫁女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户口迁到男方,不得在原藉分有土地。在当年当地由此引发的上访案件占上访案件总量的30%。

(二)政府部门没有依法行政。

政府部门没有依法行政,行政行为不规范,是引发涉法上访的又一重要因素。我们党政机关有些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法规理解不够,掌握法律法规水平有限,办事违背客观实际,既有好心办坏事的,也有纯为捞取个人政绩或一些小团体利益,不依法行政的,引发上访事件。如2002年9月,某镇一些干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育附加费的收缴任务,筹齐该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在开学之际擅自到学校去收取,并要求学生家长须在交清教育附加费后,方能为学生缴费注册。有个别下到该镇的县干部不负责任地说镇政府收取该费不合法,致使300多名群众到镇政府集体上访。后经该镇书记耐心向来访群众说明并提供收取该费依据,并为“搭车收费”这一错误收费方式向群众致歉,再向群众说明近几年来该费的用途及支出情况,终于让来访群众心平气和地回去。其实我们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及其他电视台的相关栏目,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给农民修建饮水工程、搭桥铺路等公益事业,违法集资引发的涉法上访事件也并不鲜见。又如某镇在1999年上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时,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擅自做大数字,无形中提高了农民年上缴“三提五统”的任务指标,在实际上增加了农民负担,引起农民不满,同年10月,近2000多名群众来到镇政府大院集体上访静坐。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

(三)政法机关执法不公,执行不力,作风不实。

政法机关是国家法律的执行机关,其执法是否公正、有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法律的贯彻执行水平,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当前,我国政法机关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还存在着执法不公、执行不力、执法作风不实的现象,成为引发涉法上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某县法院原经营一矿井,在中央颁布了禁止政法机关参与各种经商活动的文件后,将矿井转给该县企业局下属的矿业公司经营。因矿井出现全面跨塌将至报废,在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矿业公司将矿井以承包方式交由某投资商经营,并依法签订了有效协议。之后,该投资商按协议要求完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南丹“7.17”矿难发生后,全区矿山停产整顿,该矿井也被迫停工,该投资商依然自觉承担守护矿井义务,望有一天在矿山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能收回先期投入的100多万元成本。忌料一日,该县法院却以矿窿主身份给投资商发来通知,要求投资商将该矿井及现有设备交由毫不相干的另外一人接管,投资商不同意。之后某日,该县法院、企业局、矿业公司领导置原投资商与矿业公司签订的尚未失效的协议于不顾,擅自带领数十名法警,到该矿井撬锁破门强行接管矿井及其设备财产,并在15日后将矿井转让他人。投资商在矿井被非法强行夺走、巨额银行贷款无法偿还之下,意欲携雷管炸药与县法院同归于尽,幸被同事亲友阻拦,并通过到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法律咨询,隧打消过激念头。为此,投资商数十次到县、市政府、人大部门上访,至今未果。又如中央台“今日说法”栏目说到一个案例,某村民与该村委会签订十亩沙地的承包合同。在该村民的精心经营管理下,承包沙地变成了一块土质较好的土地。该村民在承包地上种植了桃树。桃树眼见收成,村委会以原承包金低,且该村民没有按时缴纳后两年承包金为由,组织村民小组开着铲车,将桃林铲为平地,并将该地承包给另一户人家作沙场卖沙之用。为此,该村民诉诸法院要求村委会赔偿各种经济损失,一审法院判令村委会赔偿该村民各种经济损失13万多元。村委会不服一审判决进行上诉,二审维持原判。但村委会迟迟没有履行判决。该村民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上访法院300多次未果之后上吊自尽。再如某移民点一年界50的妇女去山上砍柴,被邻村一青年男子强奸,后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没有及时前往现场提取证据,也未作或告知当事人做好相关的证据保全工作,后虽将犯罪嫌疑人拘捕并进行讯问,但仅凭嫌犯的矢口否认,便将嫌犯释放。最后嫌犯反以该妇女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受害人为此多次上访于县公安与人大部门之间。这些案件,都说明了我们政法机关存在着执法不公,执行不力,执法作风不实的现像,并引发系列上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后果。

(四)上访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

上访人员法律素质不高,法治意识淡薄也是引发涉法上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涉法上访案件中,有部分当事人他们有着合理的要求,但因为法律素质不高,不懂上访,违法上访。如某矿职工因企业破产问题,要求政府部门给予合理补偿与妥善安置,组织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到市、区政府上访,人数多,滞留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也有的是法治意识淡薄,不尊重法律,不遵守法律,依靠宗族势力,无理取闹,寻衅滋事,违法上访。此类情形的案件,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如某村两自然屯产生一土地纠纷,一方诉诸法院,法院作出该土地权属归其所有的判决。另一方仗着人多势众,扬言不管怎样,该土地必须归其所有,法院不判给,就抢要、打要,并多次聚众闹事,数次组织人员到乡、县政府上访静坐,要求政府重新确认该土地权属。

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NextPage]

(五)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制度不完善,同样是引起涉法上访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走访检察部门时,检察院的同志反映,有很多法律法规的实施规则中,告知义务、范围狭窄,没有从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处理问题的原则,去规定相应的告知制度、告知范围、告知机关、告知形式、告知对象、告知期限,使当事人不能了解其所要求处理问题的进展,不能及时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引发涉法上访案件。如《刑事诉讼法》及公检法对该法各自制定的实施细则中,对作出不批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立案决定等,都未规定将这一司法行为告知被害人或控告人,使当事人无法对可能产生的错误的刑事诉讼行为行使申诉,导致有的当事人对此缺乏理解,采取极端行为或产生数次涉法上访。如某检察院控申部门受理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的控告,在办理中得知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审且该案该检察机关已在审查批捕当中。因法律未规定取保候审要告知控告人,控告人几次上访不知何故也未知此情况,故再上访检察机关并声称司法人员在处理该案中可能有枉法行为,希望监督查处。弄清事实后,该院接待员如实告知,并着重解释了取保候审决定法定的告知对象、被取保候审人的刑事诉讼的责任与自由人的区别、适用法条。至此,控告人不再上访。又如,检察机关在刑事立安监督中,发现由于大量刑事案件的并发、警力不足、经费缺乏,一时无法结案,而法律又未规定立案决定要告知控告人,大多数控告人在长时间未获知案件查处的情况下,不得不多次上访或越级上访。而上访时因立案行为告知对象不附合,有时因此被拒绝回答,或是以案件机密为由被拒绝答复,因种种情况未得到合理答复,使控告人不得已数次上访于各机关之间。

二、影响涉法上访案件办理质量与效率的因素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引发多起涉法上访案件。针对这些案件,我们必须作出及时妥善处理,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社会后果。当前影响涉法上访案件办理质量与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思想因素:对涉法上访工作重视不够,没有从政治高度去抓好涉法上访工作。

我们的一些同志,没有充分认识到涉法上访与稳定的关系,没有认识解决涉法上访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执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对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抓得不紧,没有建立健全涉法上访常规性工作机制;重大涉法上访案件预警不力,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对发生的涉法上访具体个案处理,摆官老爷态度,不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依法依规办理,而是办人情案、关系案,谁出的钱多就往谁边倒;面对一些涉法上访群众,工作人员态度马虎,方法简单粗暴,不仅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正是因为对涉法上访工作重视不够,群众观念弱,服务意识低,直接影响了涉法上访案件处理效率。

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NextPage]

(二)素质因素:上访人员法律素质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有相当涉法上访人员因为法律素质低下,他们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拉倒,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致使案件处理一波三折,阻力大,执行难。如某生产队在一荒坡上种植了将近25年面积280多亩的杉木林,因异地移民搬迁进来,需要征用那片土地。邻村某自然屯认为该地为本屯集体所有,因其从一开始就持有该地的土地使用证。双方争持不下,要求县政府给以处理。县政府按照农村土地政策“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作出该片林地权属归种植杉木林的生产队的处理决定。该自然屯群众就是不服,依仗人多势众,组织数百人将该杉树全部砍光。再是信访工作人员当中,部分人员的文化、法律、政策水平跟不上工作需要,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表现为没把信访部门作为办事部门看,只是用为收发转达办部门看;因为没有完善的信访制度的责任制约,工作缺乏动力,缺乏群众观念;不追求办事的社会效益,停留在答复的表面工作;不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在接待中政策性、法律性不强、政治敏锐性不够,不能正确引导群众、说服群众;不能在信访案件中透知社情民意,对案件定性不准、说不出所以然,不是轻描淡写,就是大事小看、小事不看,不请示,不报告,不落实,错失处理良机,产生重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涉法上访也不可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三)配套措施因素:制度、机制不全。

涉法上访是信访的一部分,其工作制度与信访制度是一致的。但当前,各系统、各部门尚未有统一、规范的信访工作制度,以致使信访工作的职责、形式、机构、人员、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也不能对上访接待方和上访方进行有效约束,亦不能对无理纠缠的上访及怀有非法目的上访事件进行有效的制止,也影响了系统外信访部门之间、系统内部信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的信访工作机构不健全:有的没有机构只落实了人员兼管,没有具体,形同虚设;有的不仅没有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信访工作,来信来访或是束之高搁,或是见者有份,信访工作无法展开。地方各级信访机构的职责受限,其职责主要限于对来信来访案件的答复、转办上,享有对转达办信访案件的督办、崔办权少。信访部门之间及其他部门之间在处理来信来访工作中没有一个协调制约机制,或查办或转办,大多数没有向原办部门答复,不利于对久拖不办的案件进行跟踪督办。因为信访制约机制不完善,监督制约弱化,信访效果不好,从而直接影响涉法上访案件的办理质量与效率。

三、涉法上访的工作对策

如何妥善处理涉法上访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涉法上访现象,针对涉法上访的成因及影响涉法上法案件处理的几个因素,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一)把握政策、立足实际,依法制定地方各种规范性文件。

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法规,找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的切入点,依法依规制定地方规范性文件。在政府部门积极推行公职律师制度。政府部门的公职律师和法制部门要为政府部门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保证文件出台的程序与内容的合法性,使之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二)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实施的《行政许可法》。研究、制定和实施依法行政的各项保障措施,强化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形成依法办事的浓厚氛围。增强服务意识,把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各种行政事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三)加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深入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加强宗旨、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政法队伍思想建设工作。加强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执法技术水平。加大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在政法队伍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问题。强化队伍管理,“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净化政法队伍。深化制度改革,深化责任监督,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加强内外监督,确保政法队伍执法公正。

(四)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可能成为涉法上访的接待员,但涉法上访的第一接待人大多是信访工作人员。要妥善处理每一起涉法上访访案件,需要每一位接待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法律、政策、理论知识水平。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信访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不断充实法律、文化知识,不断强化关业务培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信访业务工作,做好涉法上访工作。

(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六)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出发,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法制精神,扩大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处理问题机关的告知义务,规范告知事项、形式、期限,使涉法上访内容如期落实在法律上得到保证。

(七)健全完善信访条例。以明确信访职责、信访行为为重点,突出信访监督和责任,建立完善信访条例,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制约信访工作的各方面,增强信访工作的量化管理,体现优质高效的信访接待。

涉法上访范文篇3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某地检查指导我0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情况。市委政法委、市处理涉法涉诉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位领导一年来对我0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0一年来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尤其是全市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以来,某地按照市委政法委和市委集中处理涉法涉诉问题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以解决问题,平息矛盾为重心,采取领导包案、全天候接待、重点调查督办、各部门联合作战等各项措施,超常工作,全力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目前为止,全0政法系统排查出的×起案件现已完结×起,并对29名干警追究了相应的责任。具体工作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以说,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既有干警的因素,又有当事人的因素,同时还有历史形成,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近年来,我0政法各部门通过经常性的信访接待和专项治理,卓有成效的解决了一大批沉积多年的涉法上访老户的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力的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控制、化解和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今年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岳矗?又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0委、0政府、政法委及政法各部门采取上下齐动、全员参战,把集中处理好涉法上访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具体体现、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和检验全0政法队伍素质、办案质量高度去工作。由于上下认识一致,措施得当,一大批老大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如某某因执行回转房屋的问题多次去省市上访,由于其情绪激烈,只要房子,因此法院多次工作仍无进展。集中处理设法案件开始后,0法院将此案列为一号案件,进行攻坚克难,0委书记又亲包此案。经过多次工作,使某某态度有所回转。同时0法院又采取超常规措施,终于使被执行单位高价将执行标的物买回,交付某某使用,最终使该人满意,停诉息访。9月份,我们又聘请0人大、政协等有关领导参加,重点复查了日常掌握的×起曾经来访过案件卷宗并抽查了公检法近200件卷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巩固了成果,同时又有效的增强了政法干警公正执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进最大努力减少新的涉法上访问题发生。

二、强化领导责任,层层落实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各项措施

按照全市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电话会议的精神和市委政法委的要求,我0于2月底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就此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按照要求,我们结合当前某地撤县建0的实际,从维护稳定的根本需要出发,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决定从3月1日在全0开展集中开展处理涉法上访案件。成立了由0委副书记、0委常委副0长、0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正副组长,政法委两名副书记、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了由政法委主管副书记为主任的办公室,在公检法抽调三人会同政法委执法检查科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协调、全天候接待上访群众,督办和指导涉法上访案件的处理。0委常委会先后三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0委书记傅丰志、0长经常过问此项工作。主管书记、副0长和政法委书记先后11次听取政法各部门汇报。为强化领导,0委、0政府领导分级负责,逐人包案。0委书记、0长刘世勋等正局级领导对6起市定重点案件亲自包案,面见上访人,面对面的谈话,与办案单位一同研究解决办法,使这六起依法得到解决;0委副书记、0委常委常务副0长、政法委书记政法各部门领导对0内自定重点案件逐人包案,并对重点案件逐案签订了责任状,直接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一把手。0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亲自组织公、检、法、司业务骨干多次深入到基层第一线等地以听证会的形式面见上访人,实行现场办公,直接解答上访人的异议,变群众上访为直接面向群众的下访,是上访群众不出门就解决问题,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政法委成立重点案件督导调查组,对新发生的涉法上访案件进行重点督促调查,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进最大努力防止老的消化掉,新的又发生局面。从而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及时掌握和督办工作的进展,我们根据各阶段工作的不同,分阶段进行具体部署,并专门深入到公检法和各涉案单位复核、督处指导工作。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不出现进京上访事件和各涉法案件尽早妥善解决,公检法主要领导亲自参战,主管领导亲历亲为,使此项工作扎实推进。法院主管院长、检察院主管检察长、公安局主管纪检书记率先垂范,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在两会期间放弃休息日,严密部控和研究解决的办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0法院先后多次派人进京值班接访;0公安局领导班子,全力做好遗留案件的处理,工作出色,得到市委书记的肯定,并对公安分局新班子给予表扬。由于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我0被市列为重点的×起案件在我0全部办结。0内自摸排查的×起案件办结率已达×以上。

三、结合实际,依法办理,确保案件查处质量

0委书记等领导在我0涉法信访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求,集中处理涉法信访案件排查处理中要实行“四定”,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期限,使每一个涉法信访案件都有明确的责任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都有解决的方案和具体办法,都有解决的时间表,决不能简单移交、推诿敷衍,更不能简单从事、激化矛盾。要通过集中处理,使尚未处理的涉法信访案件全部得到妥善解决,使上访群众息诉停访,使无理取闹行为全部得到处理和制止。真正要做到“四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使合法的诉求依法解决,办错的案件依法纠正,无理取闹的依法受到打击。

(一)明确责任,案件承包到人。

我0被市列为重点的×起案件及自行排查出的多为积案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的案件。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严格的责任制,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为此,对排查出的案件,当事人所在的政法部门及承办单位,明确包案的领导和具体承办人,主要领导亲自包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依法处理。如某镇村民执行欠款案件已达多年年之久,且被执行单位债务较大,无偿还能力,因此案而扣押物又在承包合同期内,一时无法拍卖,因此曾一度终止执行,致使多次上访。此案确定为领导包案后,0法院包案工作组会同包案领导多次工作,并查找可供执行标的款物,0法院主管院长和办案人员多次到其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配合法院工作,最终依法执行,使张文对此满意。

(三)认真分析案情,制定处理策略和办法。

市检察院交办案件曾在省、市里多次上访。市交办异地办案后,0检察院会同包案领导多次与其交谈,征求意见,并就其提供的线索逐一认真核实、认定,及时与其联系沟通,达成一直意见,使其对某地检察院工作极为满意。

(四)严格法纪、政纪,严肃追究责任

按照《关于强化集中处理上访案件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0对日常工作和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发现的问题认真实施责任追究,依次教育干警严格执法。0法院对×起有理访案件的×名办案人给予了警告、通报批评和调离工作岗位的处罚;0公安分局先后对×名干警分别给予记大过、严重警告和通报批评处罚。

(五)依法惩戒违法上访,有效维护信访秩序。

涉法上访范文篇4

一、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质量是执法办案的生命和灵魂。案件质量不高,不但影响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形象,而且可能直接侵害涉案群众的合法权益,诱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从当前涉法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涉法上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执法机关不依法办案,甚至越权办案。前些年,特别是修改后的刑法、刑诉法颁布实施前,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参与办理了不属于本级、本部门管辖的案件,如有的公安、司法机关插手办理经济纠纷案件;二是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办案。如有的单位在没有立案手续的情况下办案,有的办案过程中法律文书送达不及时,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随着修改后“两法”的颁布实施,此类现象大幅度减少,但以前一些执法部门办案中遗留下的问题至今难以解决。因此,要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法上访案件的发生,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从实体上和程序上两方面确保执法办案的质量。

二、建立信息收集、交流、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涉法上访动态。及时掌握涉法上访群众的情况,是做好息访息诉工作的前提。因此,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中应及时掌握涉法上访的动态情况,便于及早采取措施,争取工作主动。一是建立涉法上访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定期不定期地排查矛盾、接待来信来访、其他机关和部门分流转交、上级交办信件等多种渠道,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法上访信息进行广泛地收集整理,使有关部门提前开展工作,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在处理涉法上访案件时能够迅速反应、占据主动。二是建立内部信息互通交流机制。执法机关的接访部门应及时与本单位其他部门联系,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相互通报案件办理情况等有关信息,尤其对可能引发当事人上访的信息应及时通报和掌握。三是建立外部信息通报机制。各级、各部门应该树立信访工作“一盘棋”的思想,积极建立信访工作大格局,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司法机关接待的应由其他机关和部门管辖的来信来访问题,应及时向有关机关和部门移交和反馈,防止出现漏管失控。工作中要注意对本部门办案中发现的可能到省进京上访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将可能上访的原因、案件目前的办理情况、主要矛盾和息诉方案等形成书面材料,录入微机,建档造册,并及时向政法委和信访部门报告情况,使自己掌握的信息能够为其他部门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建立案件分流调控机制,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主管范围可能不甚了解,有时会出现“有病乱投医”的问题,这就要求司法机关接访部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好有关问题。例如,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责,许多群众对本不属于检察机关主管的案件也到检察机关上访。因此,建立案件分流调控机制,使此类案件能够得到及时移送、妥善处理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和紧迫。一是建立外部案件移交分流机制。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及时向有关机关和部门进行移交和分流,不积案、不压案,并及时对信访群众进行反馈,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二是建立内部分流调控制机制,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应当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严格实首办责任制,形成全院抓信访的信访工作大格局。首办责任部门对于本部门承办的控告、申诉案件,应当及时指定首办责任人,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办理,并按时限将办理情况反馈控申部门。

四、建立案件多元化调处机制,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从全国人大信访内容来看,来信中约34%、来访中约75%属涉法问题,涉法问题中的70%左右是不服设区的市一级司法机关处理结果的申诉。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是有一定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当予以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单位应该解决,也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其中不少是由于在初信初访中调处工作不扎实、不到位,致使矛盾激化,发生越级上访。因此,当前要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关键是建立案件的多元化调处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是坚持“一把手”接访制。信访工作是领导干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把手”亲自接访,是司法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把手接访能够增强来访群众的信任感,尽量减少工作环节,更便于协调各有关部门的整体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高接访的效果;同时,一把手接访便于领导更好地了解全院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点名约访制。涉法上访案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有些案件接访部门不了解,往往难以有针对性地、全面准确地给予解答,因此有必要建立点名约访制度。将司法机关办案人员的照片和简历在接访室公布,上访人可以点名预约案件主办人员接访,一方面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办案人的责任感,保证案件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上访人提出的问题,使上访人心服口服。三是建立巡回下访制。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上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防止因接访空档而发生越级上访,在信访部门应建立巡回下访制度。利用赶集、庙会和节假日等时机深入街道乡镇巡回接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四是建立反馈回访制。对于已经处结和正在处理当中的上访案件,应当建立反馈回访制度。对已经处结的案件要定期回访,防止矛盾反复、上访反弹;对正在处理的案件要及时反馈,告知案件进展情况,防止矛盾激化,导致越级访的发生。五是建立涉法信访人制度。笔者认为,应当允许涉法上访人委托授权1-2名律师作为信访人,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或援助。一方面律师熟悉法律,可以为上访人找到合法的解决途径,减轻上访人的讼累和国家机关的负担;另一方面律师作为上访人的人,他们对案件的分析容易被上访人接受,有利于缓解上访人的敌对情绪,做好上访人的说服教育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涉法上访范文篇5

当前,随着法制的健全,社会的进步,群众意识的增强,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使信访工作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涉法上访案件也成为困扰政法机关工作的一个难题。所谓涉法上访,我们认为,主要是指已经或应当被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受理,或者是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转而向上级机关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请愿活动。从涉法上访案件来看,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司法裁判的效率与公平,社会纠纷与矛盾的解决机制问题,其中法院和公安是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聚焦点,当然也是解决涉法上访问题的重中之重。

仅就某县涉法信访案件摸排情况看,共摸排出涉法信访案件41件。其甲单位为23件,占总数的的%56;乙单位13件法院13件,占总数的31.7%;丙单位5件,占总数的12.9%。截至4月底,已处理完结达到停诉息访或达到停诉息访近日结案的涉法信访案件为25件,占摸排出总数的63.4%。经过实际工作,感到:解决涉法上访问题,不但要使政法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而且要得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尊重与支持。比如,搞城市改造,因此出现一些因行政行为引发的诉讼或遗留,如单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就会力不从心。一旦问题激化,就会引发不良后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也从客观上增加了政法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架构来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

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多元化要求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治理涉法上访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基于此认识,我们提出涉法上访问题综合治理的思路,时机成熟时,可以成立相应的机构,在具体案件处理上,多部门联动、合署办公、协调立场、打破条块分割,谋求问题的“一缆子”解决。

在省会城市和省辖市可以借鉴各地成立的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的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省直、市直信访投诉接待大厅(市民投诉中心),由各单位信访、控申部门派员联合会诊、就地办公。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可以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建立“司法信访窗口”,实现人民调解、信访办理、矛盾调处与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定纷止争”的作用,实现司法、信访功能整合、优势互补的目标。并建立信访工作督查巡视员制度,对信访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

2、在对涉法上访问题实施综合治理的同时,明确法律是最后的手段,应优先考虑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各类纠纷

要在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实施“审务进社区”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通过建立诉讼外调解机制来控制案件数量,节约司法资源。同时,要加强司法普及预防教育,增加群众对法律含义的理解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的、理性的渠道来解决各种矛盾与纠纷。

3、司法的改革首先应当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树立与现代司法功能的建构

近些年来,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案件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希望借助司法部门寻求正义的欲望日趋强烈,司法部门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要求司法部门尊重人权、善待百姓,“回归人群、服务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司法部门所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得以显现。同时,司法部门除了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与秩序稳定外,还有一种潜在功能,即法律的宣传教育功能,即要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对案件当事人进行法律教育、对社会大众进行法律宣传,这是在社会整体的法律知识与意识欠缺的今天走向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的。

改革开放已经25年,中央在政策层面的反思、调整很有必要。而目前,部分基层政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观念与中央政策层面上的导向还有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重复上访案件之所以久拖不决,就是因为个别政法机关在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因循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直接导致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无法统一,直接影响了司法功能的充分发挥。

4、全面地审视与反思信访问题处理机制上的弊端,重新架构信访工作体系,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而且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当前,诸如信访部门的地位、信访案件查处的力度、信访接待人员的待遇、信访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激励与奖惩制度等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因此,集思广益、建立并完善一套切实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迫在眉睫:

(1)易地办案

鉴于信访案件的查处很难摆脱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可以考虑借鉴纪检委办案的思路,对信访案件由各省信访部门统一调度并以省里的名义,实现信访案件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交换办理,办一件结一件,归档备案。提拔重用一批信访工作成绩优异的干部,以激励和奖惩制度为依托,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心,目前已有许多地区和部门规定,拟提拔的干部要到信访控申部门挂职锻炼一段时间。

(2)微机联网

鉴于目前低效率的重复工作较多,可以考虑加大对信访工作的主动投入,实现县(区)、市、省、中办国办信访部门的微机联网,实现同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信访办的微机联网,使上访人的自然情况、上访事由、责任单位、处理意见、反馈情况一目了然,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的资源,及时沟通信息,快速反应,逐步实现“网上控访”。

(3)信访、纪检联动

鉴于信访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建议实现信访控申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联动,以增大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并真正使信访部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上访”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告官”,目前的涉法案件中,除了劳动争议、医疗事故、家庭纠纷等案件,大多数案件都是与基层政法干警的不作为与滥作为有关,因此,面对信访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必须“快刀斩乱麻”,坚决处理一批滥用职权或怠于行使职权、违法办案、导致信访问题不能依法、公正、及时解决的相关责任人员,以儆效尤。

(4)慎重确定“无理访”

鉴于有理访与无理访二者之间的区分标准非常模糊,有理访中也会有无理要求,无理访也可能事出有因,因此要慎重确定“无理访”。从实践来看,有些曾经被确认为无理访的案件,经过重新调查、核实,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层层上报的工作模式,很难保证确认无理访的客观性。因此,要搁置有理、无理之争,跳出这个框框,按照“无理上访、有情解决”的思路,以解决问题、息诉罢访为最高目标。

(5)避免负面效果

信访工作的示范作用很强,信访工作应当在引导群众理性上访的同时,要注意依法、理性接访并注意宣传、舆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途径,避免产生负面效果。而且,对于上访人的赔偿或补偿应当以存在过错和责任追究为前提,以依法处理为原则,不能单纯地为了息访而赔偿,防止助长一部分上访人员的不良心理。对于办案单位来说,不是“花钱买平安”,而应该是“花钱买教训”,政府的赔偿或补偿不能成为某些人推卸责任的借口。

5、建立严格的、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执法质量考评体系

涉法上访范文篇6

一、案件的具体情况

1988年11月15日晚9时许,固始县城关女马文华在县蓼城影院看电影时,被犯罪分子用砖头猛击头部,致昏迷后,拖至该影院电机房下强奸,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公安机关侦查,确定城关青年张建军为犯罪嫌疑人。该移送起诉后,经几级院多次审查,最终因证据不足,信阳市检察院对张建军取保候审,至今没有结论。

1997年以来,马文华的父母马俊康、李洪芳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要求公安机关破案,严惩凶手,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曾先后到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高检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市检察院、市法院及县公、检、法部门申诉,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也曾批示复查,但都未能给被害人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马俊康、李洪芳涉法上访案的形成原因

1、被害人马文华案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是该涉法上访案形成的客观原因。案发后,县公安局曾及时侦查,认定张建军为犯罪嫌疑人,但在审查起诉及庭审阶段,因证据问题,案件被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退回补充侦查后,张建军被取保候审至今。

根据调查了解,该案的重要物证即被害人马文华身上的精液及致其死亡的留有血迹的砖块,先后经三个部门进行了鉴定。三个部门均是法律规定可以进行鉴定的机构,但三个部门的鉴定结论却相距甚远。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无法用一个鉴定去排除另外的鉴定,造成司法机关无法采信,使案件搁置。

2、精神损害及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是马俊康、李洪芳涉法上访的直接原因。马文华被害后,马俊康、李洪芳的家庭及本人在精神及经济遭受较大损失,但是马文华被害案长期不能结案,凶手未受到依法严惩,上访人认为被害人及家属的心灵不能得到慰籍,精神损失不能得到补偿。其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经济损失也不能得到补偿。马俊康下岗,李洪芳失业,本来就家庭生活困难,加之多次上访,又加重了经济负担。二人因此感到冤屈、失望,更加固执地上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法制观念淡薄是是马俊康、李洪芳涉法上访形成的社会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上访人带有明显的“同态复仇”心理。认为被害人及家属的心灵不能得到慰籍,杀人偿命,必除之而后快。而没有认识到惩治犯罪是司法机关的责任,在惩治犯罪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标准的基本准则。虽然马文华被害案没能依法严惩凶手,司法机关有一定责任,但司法机关也不能在证据问题的情况下冤枉一个好人,这是法制社会对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二是上访人认为在案发时公安机关及时破案,而后来凶手没有受到依法严惩,是在检察院及法院,对检察院及法院有意见,在上访时特别提出了这一点。但是,根据对该案的调查了解,案件的处理在程序上及在实体上都是合法的,也是妥善的和合情合理的,并无不当之处。在法律关系上而论,合法的就应当遵守。三是在其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时,只想到上访,而没有根据法律规定的渠道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民事诉讼解决经济补偿问题等。反映了上访人法制观念的淡薄和法律知识的欠缺,也反映出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

三、关于马俊康、李洪芳涉法上访案的思考

回顾该案的处理过程和马俊康、李洪芳的上访历程,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其一,应当进一步普及法治思想,使依法办事的思想深入人心,引导涉法上访人用好法律手段。涉法上访人的偏激上访,很多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根据法律规定多渠道解决问题,思想仍停留在“依靠青天”的思想阶段。有了这种思想,他们就不会想到案件在法律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是一级一级的上访,想寻求所谓“青天”的保佑,这种思想不是民主与法制的思想,而是导致涉法上访的落后思想。应当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先进的法律思想武装群众的思想,减少涉法上访问题。

其二,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涉法上访问题。涉法上访问题不仅涉及司法公正,而且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在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各级党政领导和司法机关领导都要高度重视涉法上访问题,对重点案件的上访人亲自接待,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加强协调和督查,狠抓落实。这样不但不会降低领导的威信,而且也促进了涉法上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得民心,顺民意,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涉法上访范文篇7

仅就某县涉法信访案件摸排情况看,共摸排出涉法信访案件41件。其甲单位为23件,占总数的的%56;乙单位13件法院13件,占总数的31.7%;丙单位5件,占总数的12.9%。截至4月底,已处理完结达到停诉息访或达到停诉息访近日结案的涉法信访案件为25件,占摸排出总数的63.4%。经过实际工作,感到:解决涉法上访问题,不但要使政法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而且要得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尊重与支持。比如,搞城市改造,因此出现一些因行政行为引发的诉讼或遗留,如单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就会力不从心。一旦问题激化,就会引发不良后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也从客观上增加了政法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架构来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

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多元化要求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治理涉法上访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基于此认识,我们提出涉法上访问题综合治理的思路,时机成熟时,可以成立相应的机构,在具体案件处理上,多部门联动、合署办公、协调立场、打破条块分割,谋求问题的“一缆子”解决。

在省会城市和省辖市可以借鉴各地成立的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的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省直、市直信访投诉接待大厅(市民投诉中心),由各单位信访、控申部门派员联合会诊、就地办公。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可以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建立“司法信访窗口”,实现人民调解、信访办理、矛盾调处与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定纷止争”的作用,实现司法、信访功能整合、优势互补的目标。并建立信访工作督查巡视员制度,对信访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

2、在对涉法上访问题实施综合治理的同时,明确法律是最后的手段,应优先考虑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各类纠纷

要在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实施“审务进社区”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通过建立诉讼外调解机制来控制案件数量,节约司法资源。同时,要加强司法普及预防教育,增加群众对法律含义的理解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的、理性的渠道来解决各种矛盾与纠纷。

3、司法的改革首先应当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树立与现代司法功能的建构

近些年来,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案件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希望借助司法部门寻求正义的欲望日趋强烈,司法部门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要求司法部门尊重人权、善待百姓,“回归人群、服务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司法部门所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得以显现。同时,司法部门除了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与秩序稳定外,还有一种潜在功能,即法律的宣传教育功能,即要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对案件当事人进行法律教育、对社会大众进行法律宣传,这是在社会整体的法律知识与意识欠缺的今天走向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的。

改革开放已经25年,中央在政策层面的反思、调整很有必要。而目前,部分基层政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观念与中央政策层面上的导向还有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重复上访案件之所以久拖不决,就是因为个别政法机关在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因循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直接导致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无法统一,直接影响了司法功能的充分发挥。

4、全面地审视与反思信访问题处理机制上的弊端,重新架构信访工作体系,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而且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当前,诸如信访部门的地位、信访案件查处的力度、信访接待人员的待遇、信访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激励与奖惩制度等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因此,集思广益、建立并完善一套切实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迫在眉睫:

(1)易地办案

鉴于信访案件的查处很难摆脱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可以考虑借鉴纪检委办案的思路,对信访案件由各省信访部门统一调度并以省里的名义,实现信访案件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交换办理,办一件结一件,归档备案。提拔重用一批信访工作成绩优异的干部,以激励和奖惩制度为依托,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心,目前已有许多地区和部门规定,拟提拔的干部要到信访控申部门挂职锻炼一段时间。

(2)微机联网

鉴于目前低效率的重复工作较多,可以考虑加大对信访工作的主动投入,实现县(区)、市、省、中办国办信访部门的微机联网,实现同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信访办的微机联网,使上访人的自然情况、上访事由、责任单位、处理意见、反馈情况一目了然,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的资源,及时沟通信息,快速反应,逐步实现“网上控访”。

(3)信访、纪检联动

鉴于信访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建议实现信访控申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联动,以增大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并真正使信访部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上访”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告官”,目前的涉法案件中,除了劳动争议、医疗事故、家庭纠纷等案件,大多数案件都是与基层政法干警的不作为与滥作为有关,因此,面对信访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必须“快刀斩乱麻”,坚决处理一批滥用职权或怠于行使职权、违法办案、导致信访问题不能依法、公正、及时解决的相关责任人员,以儆效尤。

(4)慎重确定“无理访”

鉴于有理访与无理访二者之间的区分标准非常模糊,有理访中也会有无理要求,无理访也可能事出有因,因此要慎重确定“无理访”。从实践来看,有些曾经被确认为无理访的案件,经过重新调查、核实,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层层上报的工作模式,很难保证确认无理访的客观性。因此,要搁置有理、无理之争,跳出这个框框,按照“无理上访、有情解决”的思路,以解决问题、息诉罢访为最高目标。

(5)避免负面效果

信访工作的示范作用很强,信访工作应当在引导群众理性上访的同时,要注意依法、理性接访并注意宣传、舆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途径,避免产生负面效果。而且,对于上访人的赔偿或补偿应当以存在过错和责任追究为前提,以依法处理为原则,不能单纯地为了息访而赔偿,防止助长一部分上访人员的不良心理。对于办案单位来说,不是“花钱买平安”,而应该是“花钱买教训”,政府的赔偿或补偿不能成为某些人推卸责任的借口。

5、建立严格的、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执法质量考评体系

涉法上访范文篇8

因此,分析研究涉法上访问题的原因,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探寻对策,建立和完善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使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势在必行。

一、涉法上访问题及成因

作为社会各种矛盾综合反映的涉法上访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认真的分析,才能对症下药,处理好涉法上访问题。

(一)法律宣传存在盲区,公民法律素质不高。

首先是在法律宣传上,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机关公务员,轻农村农民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对一些涉及自已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本不知不晓,导致一些群众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懂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是用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法以暴治暴;其次是公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用法、知法、守法的意识淡化,以致一些案件有理也上诉上访,无理也上诉上访,甚至缠访、闹访、聚从上访,认为一闹得凶,就越能引起上级的重视,并不知道法律的具体规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

(二)违法办案时有发生,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广大的执法工作者忠于职守,为维护社会政治的持续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执法人员执法随意性大,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无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参与执法;有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违法办案,办关系案、人情案;还有的甚至贪赃枉法。虽然只是极少数案件和人员,但严重的损害了司法公正,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形成了“一百减一等于零”的局面。

上列种种现象是导致涉法上访问题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涉法上访问题复杂,协调配合亟需加强。

涉法上访问题是多个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要很好的协调处理好必须开展综合治理,涉及的相关部门必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能予以解决。现在有些部门遇到问题相互推诿,不是主动协调解决而是你推我滑,导致出现聚众上访问题的发生。

二、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为使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就必须针对存在问题及成因,进一步完善“三个工作机制”(经常性信访工作机制,首长接待日工作机制,信息收集上报和预警工作机制),做好“四个结合”(经常性工作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提高公民素质与提高执法水平相结合,主动办案与协调配合相结合),从而避免信访工作“急时重要,平时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发生。

(一)建立经常性信访工作机制。

一是要按照五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初信初访工作的查办力度。政法各基层单位领导,要提高对处理群众初信初访问题的认识,按照首办负责制的要求,把问题解决在初信初访阶段和首办部门。首办部门要在接访工作中注意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认真受理。凡属本机关管辖的涉法上访问题,必须予以受理,认真记录,不得以任何借口将来访人员拒之门外,这一工作做好了,就为查处问题,防止越级上访打下了基础。第二是认真初查。对涉法上访问题进行初步核查,是各基层单位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整个信访问题的查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确定所受理的问题是否立为涉法上访问题进行查处。第三是调查查证。调查查证是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重要环节。对涉及到几个问题,时限性又强的案件,首办部门要向上级机关报告,协调办理好相关工作。第四是按时答复。在涉法上访问题查处结束后,该书面答复的,必须按照《信访条例》、《公安机关控告申诉规定》和回告制度答复当事人,这是群众停诉息访的有效措施,也是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体现。第五是认真复核。群众对各基层单位已处理的问题,提出再控告、再申诉的,上一级信访部门要认真进行复核。对发生错误的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二是建立三项负责制度。对于重大的涉法上访问题要明确责任,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采取定人、定责、定时间、定措施进行办理,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三项负责制,做到层层把关,件件落实。

三是严格执行责任倒查制度。我们要看到执法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案件是由于我们执法人员工作不负责任而人为产生的;有的是领导推诿搪塞,姑息迁就造成的不良影响。为克服和纠正这些问题,必须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制度。特别是新发生的重大涉法上访问题,要发生一起倒查一起,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努力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

四是明确机构、配强人员。要确保经常性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必须明机构设置,按照有关要求明确县级各执法部门的信访工作机构和警力配置,配齐配强信访专职人员,每个县各执法部门不得少于二人,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选调到信访部门工作,把信访队伍建成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会做群众工作,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二)建立首长接待日工作机制

涉法上访问题处理得好不好,来访渠道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因此,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建立起每月二十五日的首长接待日制度,对于密切干群关系,减少越级上访,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处理涉法上访问题信息收集上报和预警工作机制。

为了便于上级政法机关了解掌握涉法上访问题的具体情况,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应当建立涉法上访问题信息上报制度。一是凡各部门在向上级业务部门报表和信息的同时,上报同级政法委会,并建立相应的报表表册。二是对一些重要涉法上访问题,需要多个职能部门才能办理的,承办部门要写出专题报告,由政法委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三是对一些老大难问题有可能越级上访、聚众上访的,要掌握动态并及时将具体情况上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超前预警,共同做工作,力争控制在当地,在不能控制时,应将情况及时报告有关上级领导机关。

(四)因情施策多措并举,逐步建立大信访格局。

1、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时开展处理涉法上访专项治理相结合。各级各部门在认真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某一时期涉法上访问题突出的情况,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上级机关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案件情况立出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战,限期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专题上报督办机关,回告当事人。

2、把提高公民素质与提高执法水平结合起来。

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开展扶贫攻坚,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同时,不要忘了扶法,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执法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对那些严重违法违纪的害群之马必须依法依纪予以严肃处理。

3、主动办案与协调配合相结合。

对于发生的涉法上访问题,主办单位要主动办理,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办理的,要写出专题报告,呈请党委政府领导协调解决或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解决问题。

4、普法宣传与个案教育相结合。

涉法上访范文篇9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某地检查指导我0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情况。市委政法委、市处理涉法涉诉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位领导一年来对我0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0一年来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尤其是全市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以来,某地按照市委政法委和市委集中处理涉法涉诉问题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以解决问题,平息矛盾为重心,采取领导包案、全天候接待、重点调查督办、各部门联合作战等各项措施,超常工作,全力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目前为止,全0政法系统排查出的×起案件现已完结×起,并对29名干警追究了相应的责任。具体工作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以说,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既有干警的因素,又有当事人的因素,同时还有历史形成,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近年来,我0政法各部门通过经常性的信访接待和专项治理,卓有成效的解决了一大批沉积多年的涉法上访老户的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力的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控制、化解和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今年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岳矗?又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政法工作的重中之重,0委、0政府、政法委及政法各部门采取上下齐动、全员参战,把集中处理好涉法上访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具体体现、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和检验全0政法队伍素质、办案质量高度去工作。由于上下认识一致,措施得当,一大批老大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如某某因执行回转房屋的问题多次去省市上访,由于其情绪激烈,只要房子,因此法院多次工作仍无进展。集中处理设法案件开始后,0法院将此案列为一号案件,进行攻坚克难,0委书记又亲包此案。经过多次工作,使某某态度有所回转。同时0法院又采取超常规措施,终于使被执行单位高价将执行标的物买回,交付某某使用,最终使该人满意,停诉息访。9月份,我们又聘请0人大、政协等有关领导参加,重点复查了日常掌握的×起曾经来访过案件卷宗并抽查了公检法近200件卷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巩固了成果,同时又有效的增强了政法干警公正执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进最大努力减少新的涉法上访问题发生。

二、强化领导责任,层层落实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的各项措施

按照全市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电话会议的精神和市委政法委的要求,我0于2月底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就此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按照要求,我们结合当前某地撤县建0的实际,从维护稳定的根本需要出发,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决定从3月1日在全0开展集中开展处理涉法上访案件。成立了由0委副书记、0委常委副0长、0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正副组长,政法委两名副书记、政法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了由政法委主管副书记为主任的办公室,在公检法抽调三人会同政法委执法检查科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协调、全天候接待上访群众,督办和指导涉法上访案件的处理。0委常委会先后三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0委书记傅丰志、0长经常过问此项工作。主管书记、副0长和政法委书记先后11次听取政法各部门汇报。为强化领导,0委、0政府领导分级负责,逐人包案。0委书记、0长刘世勋等正局级领导对6起市定重点案件亲自包案,面见上访人,面对面的谈话,与办案单位一同研究解决办法,使这六起依法得到解决;0委副书记、0委常委常务副0长、政法委书记政法各部门领导对0内自定重点案件逐人包案,并对重点案件逐案签订了责任状,直接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一把手。0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亲自组织公、检、法、司业务骨干多次深入到基层第一线等地以听证会的形式面见上访人,实行现场办公,直接解答上访人的异议,变群众上访为直接面向群众的下访,是上访群众不出门就解决问题,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政法委成立重点案件督导调查组,对新发生的涉法上访案件进行重点督促调查,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进最大努力防止老的消化掉,新的又发生局面。从而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及时掌握和督办工作的进展,我们根据各阶段工作的不同,分阶段进行具体部署,并专门深入到公检法和各涉案单位复核、督处指导工作。为确保全国两会期间不出现进京上访事件和各涉法案件尽早妥善解决,公检法主要领导亲自参战,主管领导亲历亲为,使此项工作扎实推进。法院主管院长、检察院主管检察长、公安局主管纪检书记率先垂范,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在两会期间放弃休息日,严密部控和研究解决的办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0法院先后多次派人进京值班接访;0公安局领导班子,全力做好遗留案件的处理,工作出色,得到市委书记的肯定,并对公安分局新班子给予表扬。由于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我0被市列为重点的×起案件在我0全部办结。0内自摸排查的×起案件办结率已达×以上。

三、结合实际,依法办理,确保案件查处质量

0委书记等领导在我0涉法信访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求,集中处理涉法信访案件排查处理中要实行“四定”,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期限,使每一个涉法信访案件都有明确的责任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都有解决的方案和具体办法,都有解决的时间表,决不能简单移交、推诿敷衍,更不能简单从事、激化矛盾。要通过集中处理,使尚未处理的涉法信访案件全部得到妥善解决,使上访群众息诉停访,使无理取闹行为全部得到处理和制止。真正要做到“四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使合法的诉求依法解决,办错的案件依法纠正,无理取闹的依法受到打击。

(一)明确责任,案件承包到人。

我0被市列为重点的×起案件及自行排查出的多为积案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的案件。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严格的责任制,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为此,对排查出的案件,当事人所在的政法部门及承办单位,明确包案的领导和具体承办人,主要领导亲自包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依法处理。如某镇村民执行欠款案件已达多年年之久,且被执行单位债务较大,无偿还能力,因此案而扣押物又在承包合同期内,一时无法拍卖,因此曾一度终止执行,致使多次上访。此案确定为领导包案后,0法院包案工作组会同包案领导多次工作,并查找可供执行标的款物,0法院主管院长和办案人员多次到其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配合法院工作,最终依法执行,使张文对此满意。

(三)认真分析案情,制定处理策略和办法。

市检察院交办案件曾在省、市里多次上访。市交办异地办案后,0检察院会同包案领导多次与其交谈,征求意见,并就其提供的线索逐一认真核实、认定,及时与其联系沟通,达成一直意见,使其对某地检察院工作极为满意。

(四)严格法纪、政纪,严肃追究责任

按照《关于强化集中处理上访案件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精神,我0对日常工作和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发现的问题认真实施责任追究,依次教育干警严格执法。0法院对×起有理访案件的×名办案人给予了警告、通报批评和调离工作岗位的处罚;0公安分局先后对×名干警分别给予记大过、严重警告和通报批评处罚。

(五)依法惩戒违法上访,有效维护信访秩序。

涉法上访范文篇10

当前,随着法制的健全,社会的进步,群众意识的增强,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使信访工作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涉法上访案件也成为困扰政法机关工作的一个难题。所谓涉法上访,我们认为,主要是指已经或应当被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受理,或者是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转而向上级机关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请愿活动。从涉法上访案件来看,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司法裁判的效率与公平,社会纠纷与矛盾的解决机制问题,其中法院和公安是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聚焦点,当然也是解决涉法上访问题的重中之重。

仅就某县涉法信访案件摸排情况看,共摸排出涉法信访案件41件。其甲单位为23件,占总数的的%56;乙单位13件法院13件,占总数的31.7%;丙单位5件,占总数的12.9%。截至4月底,已处理完结达到停诉息访或达到停诉息访近日结案的涉法信访案件为25件,占摸排出总数的63.4%。经过实际工作,感到:解决涉法上访问题,不但要使政法工作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而且要得到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尊重与支持。比如,搞城市改造,因此出现一些因行政行为引发的诉讼或遗留,如单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就会力不从心。一旦问题激化,就会引发不良后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也从客观上增加了政法部门的工作量,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路和架构来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

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多元化要求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治理涉法上访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基于此认识,我们提出涉法上访问题综合治理的思路,时机成熟时,可以成立相应的机构,在具体案件处理上,多部门联动、合署办公、协调立场、打破条块分割,谋求问题的“一缆子”解决。

在省会城市和省辖市可以借鉴各地成立的行政审批办事大厅的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省直、市直信访投诉接待大厅(市民投诉中心),由各单位信访、控申部门派员联合会诊、就地办公。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可以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建立“司法信访窗口”,实现人民调解、信访办理、矛盾调处与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定纷止争”的作用,实现司法、信访功能整合、优势互补的目标。并建立信访工作督查巡视员制度,对信访工作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

2、在对涉法上访问题实施综合治理的同时,明确法律是最后的手段,应优先考虑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各类纠纷

要在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实施“审务进社区”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通过建立诉讼外调解机制来控制案件数量,节约司法资源。同时,要加强司法普及预防教育,增加群众对法律含义的理解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的、理性的渠道来解决各种矛盾与纠纷。

3、司法的改革首先应当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树立与现代司法功能的建构

近些年来,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数量大幅增加,案件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希望借助司法部门寻求正义的欲望日趋强烈,司法部门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要求司法部门尊重人权、善待百姓,“回归人群、服务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司法部门所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得以显现。同时,司法部门除了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与秩序稳定外,还有一种潜在功能,即法律的宣传教育功能,即要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对案件当事人进行法律教育、对社会大众进行法律宣传,这是在社会整体的法律知识与意识欠缺的今天走向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的。

改革开放已经25年,中央在政策层面的反思、调整很有必要。而目前,部分基层政法机关和司法人员的观念与中央政策层面上的导向还有较大的差距。有许多重复上访案件之所以久拖不决,就是因为个别政法机关在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因循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直接导致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无法统一,直接影响了司法功能的充分发挥。

4、全面地审视与反思信访问题处理机制上的弊端,重新架构信访工作体系,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而且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当前,诸如信访部门的地位、信访案件查处的力度、信访接待人员的待遇、信访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激励与奖惩制度等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因此,集思广益、建立并完善一套切实有效的信访工作制度迫在眉睫:

(1)易地办案

鉴于信访案件的查处很难摆脱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可以考虑借鉴纪检委办案的思路,对信访案件由各省信访部门统一调度并以省里的名义,实现信访案件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交换办理,办一件结一件,归档备案。提拔重用一批信访工作成绩优异的干部,以激励和奖惩制度为依托,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心,目前已有许多地区和部门规定,拟提拔的干部要到信访控申部门挂职锻炼一段时间。

(2)微机联网

鉴于目前低效率的重复工作较多,可以考虑加大对信访工作的主动投入,实现县(区)、市、省、中办国办信访部门的微机联网,实现同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信访办的微机联网,使上访人的自然情况、上访事由、责任单位、处理意见、反馈情况一目了然,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的资源,及时沟通信息,快速反应,逐步实现“网上控访”。

(3)信访、纪检联动

鉴于信访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建议实现信访控申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的联动,以增大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并真正使信访部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上访”在我国古代被称之为“告官”,目前的涉法案件中,除了劳动争议、医疗事故、家庭纠纷等案件,大多数案件都是与基层政法干警的不作为与滥作为有关,因此,面对信访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必须“快刀斩乱麻”,坚决处理一批滥用职权或怠于行使职权、违法办案、导致信访问题不能依法、公正、及时解决的相关责任人员,以儆效尤。

(4)慎重确定“无理访”

鉴于有理访与无理访二者之间的区分标准非常模糊,有理访中也会有无理要求,无理访也可能事出有因,因此要慎重确定“无理访”。从实践来看,有些曾经被确认为无理访的案件,经过重新调查、核实,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层层上报的工作模式,很难保证确认无理访的客观性。因此,要搁置有理、无理之争,跳出这个框框,按照“无理上访、有情解决”的思路,以解决问题、息诉罢访为最高目标。

(5)避免负面效果

信访工作的示范作用很强,信访工作应当在引导群众理性上访的同时,要注意依法、理性接访并注意宣传、舆论导向,积极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新途径,避免产生负面效果。而且,对于上访人的赔偿或补偿应当以存在过错和责任追究为前提,以依法处理为原则,不能单纯地为了息访而赔偿,防止助长一部分上访人员的不良心理。对于办案单位来说,不是“花钱买平安”,而应该是“花钱买教训”,政府的赔偿或补偿不能成为某些人推卸责任的借口。

5、建立严格的、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执法质量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