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2:10:42

全省市范文篇1

这次省私协秘书长工作会议,是经省工商局党组同意召开的。这次会议与往年的秘书长工作会议最大的不同之处:一是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将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定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理论上的突破,使私营企业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作为私营企业的“娘家”,协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二是中在去年加入了WTO,企业和协会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的工作也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总结去年,安排今年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形势。

一、关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省工商系统大事多、好事多、急事多、难事也多,我们的工作任务大、力度大、成绩大,差距也大。这一年,对我们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班子是一个考验,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是一个检验,对干部职工是一个锻炼,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的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中,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朱金容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到国家工商总局视察工作;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省委副书记金银焕、常务副省长薛军等省领导先后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等等。经过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扎实实工作,我们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场办管脱钩任务全面完成,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省商行政管理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还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力度不大。效果还不明显,市场秩序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甚至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现象还不同程序地存在。二是队伍素质还不很高,文化程序偏低,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准,执法水准和作风素质,与加入WTO后市场监管的要求,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有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还不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工作任务的能力还很差,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该干的没干好,不该干不让干的却屡禁不止。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素质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三是人员超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还相对落后,与新时期实现职能到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2001年12月22日,朱金容基总理在国家工商总局《2001年工作总结和2002年工作安排要点》上批示:同意明年工作安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就是说,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所有工商管理人员都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这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2001年12月24日吴仪国务委员批示:请众孚同志将总理的重要批示传达给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地位和作用,精辟概括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对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执法、实现职能到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回去后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总理的批示精神。

二、关于私营企业协会工作

前些日子,我去了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等一些私营企业搞调研,对私营企业的活力和生气深有感触。机制灵活、制度严格是私营企业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我省的私营企业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到去年年底,全省私营企业户数已经达到2.8万户。

全省市范文篇2

这次省私协秘书长工作会议,是经省工商局党组同意召开的。这次会议与往年的秘书长工作会议最大的不同之处:一是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将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定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理论上的突破,使私营企业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作为私营企业的“娘家”,协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二是中在去年加入了WTO,企业和协会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的工作也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总结去年,安排今年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形势。

一、关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省工商系统大事多、好事多、急事多、难事也多,我们的工作任务大、力度大、成绩大,差距也大。这一年,对我们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班子是一个考验,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是一个检验,对干部职工是一个锻炼,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的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中,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朱金容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到国家工商总局视察工作;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省委副书记金银焕、常务副省长薛军等省领导先后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等等。经过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扎实实工作,我们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场办管脱钩任务全面完成,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省商行政管理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还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力度不大。效果还不明显,市场秩序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甚至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现象还不同程序地存在。二是队伍素质还不很高,文化程序偏低,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准,执法水准和作风素质,与加入WTO后市场监管的要求,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有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还不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工作任务的能力还很差,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该干的没干好,不该干不让干的却屡禁不止。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素质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三是人员超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还相对落后,与新时期实现职能到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2001年12月22日,朱金容基总理在国家工商总局《2001年工作总结和2002年工作安排要点》上批示:同意明年工作安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就是说,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所有工商管理人员都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这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2001年12月24日吴仪国务委员批示:请众孚同志将总理的重要批示传达给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地位和作用,精辟概括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对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执法、实现职能到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回去后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总理的批示精神。

二、关于私营企业协会工作

前些日子,我去了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等一些私营企业搞调研,对私营企业的活力和生气深有感触。机制灵活、制度严格是私营企业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我省的私营企业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到去年年底,全省私营企业户数已经达到2.8万户。

全省市范文篇3

这次省私协秘书长工作会议,是经省工商局党组同意召开的。这次会议与往年的秘书长工作会议最大的不同之处:一是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将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定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理论上的突破,使私营企业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作为私营企业的“娘家”,协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二是中在去年加入了WTO,企业和协会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的工作也要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总结去年,安排今年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形势。

一、关于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省工商系统大事多、好事多、急事多、难事也多,我们的工作任务大、力度大、成绩大,差距也大。这一年,对我们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班子是一个考验,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是一个检验,对干部职工是一个锻炼,是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的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中,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朱金容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到国家工商总局视察工作;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省委副书记金银焕、常务副省长薛军等省领导先后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等等。经过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扎实实工作,我们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场办管脱钩任务全面完成,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省商行政管理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还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力度不大。效果还不明显,市场秩序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甚至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现象还不同程序地存在。二是队伍素质还不很高,文化程序偏低,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准,执法水准和作风素质,与加入WTO后市场监管的要求,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有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还不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工作任务的能力还很差,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该干的没干好,不该干不让干的却屡禁不止。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素质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三是人员超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执法装备还相对落后,与新时期实现职能到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2001年12月22日,朱金容基总理在国家工商总局《2001年工作总结和2002年工作安排要点》上批示:同意明年工作安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就是说,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做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所有工商管理人员都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这是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2001年12月24日吴仪国务委员批示:请众孚同志将总理的重要批示传达给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要地位和作用,精辟概括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对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执法、实现职能到位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回去后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总理的批示精神。

二、关于私营企业协会工作

前些日子,我去了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等一些私营企业搞调研,对私营企业的活力和生气深有感触。机制灵活、制度严格是私营企业勃勃生机和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我省的私营企业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到去年年底,全省私营企业户数已经达到2.8万户。

全省市范文篇4

一、“五统一”是打造“*模式”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才能解决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和整体框架问题。*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加强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积极有序地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省政府10年前就明确要求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五统一”原则,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解决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党政机关联网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网络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不搞分散重复建设,并始终坚持贯彻执行。1997年,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此,我省先后利用日本政府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构建了省级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200多个副厅级以上省直单位横向联网。*年4月,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省市联网工程,实现省市党政机关的纵向联网和信息共享。*年8月,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就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市县联网工程,做出具体部署。省市县三级发改委、信息中心和全体建设者全力以赴,通力合作,用8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市县联网工程,构筑成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大平台。全部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年3月,*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全面建成开通,该网络平台横向联接200多家省直部门,纵向联接11个设区市、109个县(市、区、管委会)。

二、“经济性、实用性、实用性”是“*模式”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主要特色

*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分为内网和外网,分别构筑了两个“王”字型网络,支持数据、语音和图像传输。内网主要传输涉密信息,外网主要传输非涉密信息,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在统一网络平台上,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分别横向联接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直属部门,并实现省市县三级对口部门纵向联网,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方便快捷、可管理的统一电子政务“信息高速公路”。

为了充分发挥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作用,制止网络分散重复建设,在具体做法上,*省采取了“堵”与“疏”相结合的办法。“堵”就是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省政府明确要求,凡是分散重复建设的网络项目,省发改委一律不予批准立项,省财政厅一律不予批准资金,省发改委和省信息办联合在项目规划布局方面进行把关,所有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须由省信息办组织信息化工作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在前期工作方面防止网络分散重复建设。“疏”就是集中力量建成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提供横向、纵向联网服务。实践证明,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分别建设满足一个省直部门全省联网的专用信息网络,经费需要3000万元以上,每年需要通信费和运行费200万元以上。如果每个省直部门各自建设一个专用网络,预计全省网络建设总投资将高达20亿元以上,通信费和运行维护费每年将高达1亿元以上。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满足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联网需要,总投资只需1.5亿元,每年的通信费和运行维护费只需500万元,可大大减轻财政负担,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二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可避免各省直部门分散建网、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信息不能相互交流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割据”现象,能很好地实现全省各级政务部门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及时、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三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与外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便于采用统一的安全技术和措施,确保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三、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应用系统建设是“*模式”电子政务成功的关键

发展电子政务,是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建立和谐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进全社会的整体福利。目前,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已有200余个省直部门开展横向应用,20多个省直部门开展纵向应用,省直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如省委机要局建设省直党政机关计算机密码通信系统,大大提高我省党政机关密码电报和机要通信的传输速度,确保领导决策指挥的时效性;省财政厅建设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强化了财政收支管理,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省地税局建设全省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税务数据省级大集中,有效地提高了我省地税系统工作效率,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促进了地税的快速增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政务信息报送系统,省政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省委组织部全省高级人才库系统,省发改委农经信息应用系统和省投资招商网,省司法厅司法行政应用系统以及省工商局、省教育厅、省统计局、省环保局、省对外合作办、省信息产业厅、省质监局、省地震局、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省信访局等省直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都是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开展建设。省财政厅将原已建成的省市财政专网,成功切换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进一步实现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联网,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金税工程”等一批“金”字系列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取得良好成效;“信息田园”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整合了涉农信息资源,积极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此外,各市、县应用系统建设也取得良好成绩。

公共应用系统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建成覆盖省市县的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设立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四套班子共用一套MCU可分别召开电视会议。在省发改委、省信息中心设立备用会场,在市、县(区)政府办设立视频会议分会场。到目前为止,全省使用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召开100多次会议,取得很好效果。建设全省“公务员电子邮箱”,统一购买拥有10万个用户的邮箱软件、相关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网关和多套防杀病毒软件,指定专人做好运行维护。“公务员电子邮箱”全部免费分配给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使用,获得各地、各部门的一致好评。建成视频点播系统,及时将重要会议和政务活动情况在网上;同时可点播中央电视台和*电视台实况和录制的新闻节目;可在网上宣传片、廉政警示片和文化教育片等,深受用户欢迎。

跨部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省政府在积极推进各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专业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跨部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把他们作为龙头项目,带动全省面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建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并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组织的安全性审查和技术鉴定,成立了*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简称*CA),全面统一负责全省电子商务、非涉密电子政务和其它网上业务的数字证书颁发、管理和认证工作,初步构建了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全省网络信任体系,保证全省网上传递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已在全省国税系统网上报税项目中全面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网上工商年检、网上公文交换、网上项目审批等认证服务正加紧推进。目前正加快建设省政府决策支持综合服务系统、为省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建设和完善“*省高级人才信息库”系统、为全省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提供服务;建设“民声通道”专栏和监督协同平台,各级党政机关通过“民声通道”系统及时处理群众意见,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设“信用*”系统,营造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良好市场环境;建设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电子口岸”系统,实现网上报关,提高外经贸效率;建设“统一评标专家库”系统,实现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信息全过程公开和评标专家资源全社会共享。此外按照“分类整合、促进共享、加强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我省着力建设和完善宏观经济、人口管理、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一批基础性数据库,把数据库建设与动态的业务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和和交换共享。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卓有成效。*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明确要求由省信息中心负责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地区市信息中心负责各市门户网站建设,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为民服务、交流互动等服务工作和技术支持。我省各级信息中心为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各项信息的更新、维护及审查等工作;同时,认真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技术维护和支持,确保网站安全正常运行。省级网管中心及各市、县网管中心,也成为各地各部门网站建设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的运行维护服务中心,有力地支持、促进了政府部门的网站建设。目前,全部省直部门和地区市政府以及90%以上的县(市、区)政府均已建立门户网站。省直各部门门户网站网上办事项目1200余项,南昌市207个行政许可项目全部实现网上申报,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社会公众。我省多次开展省、市、县政府网站的绩效评比,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网站建设,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将门户网站的工作重心由对外宣传、政务公开转向网上办事、为民服务,交流互动。

四、坚强的组织领导机构、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必要的建设运行经费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模式”电子政务建设的保证

全省市范文篇5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村大变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全面实现,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土8万亩以上,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达到耕地面积的85%,连续获得省政府“李冰杯”改田改土奖励,其中2007年获得“李冰杯”一等奖。年全市粮食产量176.8万吨,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业结构持续优化,粮经饲作物比发展到56:37:7,助农增收效果更加显著。年全市种植产值预计可达85亿元,比2005年增加36亿元,增长70%,年平均增长11.2%;种植业增加值预计58亿元,比2005年增加25亿元,增长76%,年平均增长11.9%;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7元,年平均助农增收150元。

(二)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进一步发展壮大东部丘陵伏季水果、中部平坝优质粮油、中部浅丘优质柑桔、岷江沿岸优质蔬菜、西部山区优质茶叶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成功打造了全省最大的泡菜、柑桔、枇杷、泽泻生产基地,最大的蔺草生产加工基地,茶叶基地占全省十分之一。新建成了区泡菜、仁寿县清见2个“中国特产之乡”,成为特产之乡最集中的地区。、仁寿、洪雅、青神等4个区县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强县比例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其中洪雅县年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三)泡菜产业成为名片。把泡菜作为农业拳头产品,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和系列配套文件,强力扶持和发展泡菜产业。全市泡菜年加工量达到85万吨,占全省的50%以上,产值40亿元,实现了10年30倍的发展奇迹。市确立了泡菜发源地、主产区、核心区、排头兵的形象,被授予“中国泡菜之乡”称号。泡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5个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走上了中央全会、全国两会代表餐桌,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食品。2009和年,规模盛大的“中国泡菜国际论坛”和“中国泡菜国际品鉴会”成功举办,泡菜享誉中外,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农业标准化走在全省前列。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市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36个、县级地方农业标准124项。依托各类项目每年培训农户100万人次、推广规程面积150万亩次以上。建成全省市州一流农业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检测仪器设备,顺利通过省级“双认证”。2007年,仁寿县成功创建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开西南地区先河。年,区成功创建部级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市6个区县均全面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全市经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393.5万亩,其中耕地242.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5%,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居各市州第一。

(五)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61%,在全省市州仅次于攀枝花市。同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纽带,创新“一池六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多次接待全国政协、农业部、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以及外国专家学者学习和考察,打造了一大批具有明显川西民居特色的乡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典范,被省农业厅誉为“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的一面旗帜”。大力推进以沼气为核心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全市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新农村示范片70%以上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成功创建了36个部级、省级生态村。2009年,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市农业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先进单位,是全省市州级唯一的受表彰单位。

(六)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减、免和停征农业税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种子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一免两补政策;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强服务性收费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余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20%以上,引进业主3000多个,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实施规模开发15万多亩,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50家,覆盖农户21万户,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对农业发展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虽然“十一五”全市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保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压力较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层次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加工增值率低、品牌影响力弱,农民专合组织分散、弱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三是影响农业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障碍并没有消除,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农业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农村民主管理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村土地纠纷、农业投入品坑农害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仍有发生,农业基层服务体系职能弱化,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第二章“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阶段。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规划。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目标”和“创一流、出经验”的总体部署,从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创新农业经营和管理机制,坚持确保粮食安全和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两条主线”,坚持增产与增收、生产技术指导与农村经营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营销服务“三个并重”,努力推进我市由种植业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跨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品种优良、布局合理、加工发达、产销协调的高效农业结构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初步构建起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框架,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三百”工程和三个“率先”。

——种植业助农增收100亿元:始终树立种植业助农增收的主力军作用,依靠科技、依靠投入、依靠产业化、依靠机制创新,推动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效益持续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民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人均40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其中:粮食产业收入30亿元,蔬菜(含食用菌)产业收入25亿元,水果产业收入25亿元,茶叶产业收入10亿元,油料(含花生、大豆)产业收入5亿元,中药材、蔺草、蚕桑等产业收入5亿元;全市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以上,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0%。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生产规模集中成片,田路水电“四网”完善,良种良法集成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带动有力,专合组织健全,社会服务配套,地域品牌知名,产品竞争力强,生产效益较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其中:现代水果产业基地40万亩(柑桔20万亩、枇杷10万亩、葡萄5万亩、梨桃等5万亩),现代蔬菜(食用菌)产业基地30万亩(加工蔬菜20万亩、鲜销蔬菜10万亩),现代茶叶产业基地20万亩,现代蔺草产业基地5万亩,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5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市粮经饲作物比调整到55:39:6;培育壮大粮食、油料、水果、蔬菜、茶叶等重点龙头企业100个,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个,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泡菜加工量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

全省市范文篇6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全省市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全省市范文篇8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报告〉通知》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力度多元化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青岛按照“制销分开”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和服务效率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行业*、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报告〉通知》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分配制度还有进行了内部招标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们还对事业改企业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改革存在动力不足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压力;三改革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进程(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难点问题“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重点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7*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们本着积极稳妥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也很优惠政策具体要求: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后顾之忧人员安置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职工主要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以内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人员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对改制后新招收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改革成本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其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可将其原使用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过渡期对原国有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政策性亏损和必要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职工按规定计算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企业对给予职工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建立合理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市政府出台了《*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良好氛围山东7*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全省市范文篇9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全省市范文篇10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市政府出台了《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74号文件出台后,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