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4:12:04

起诉书范文篇1

××××人民检察院起诉书

×××字第号

第一部分: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籍贯、民族、文

化程度、单位、职务、住址、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被拘留、逮捕的年、月、日。

第二部分:案由和案件来源。

第三部分:犯罪事实和证据。

第四部分:起诉的理由和法律根据。

此致

××××人民法院

检察长(员):×××

×年×月×日

附:(略)

2.说明

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提起

公诉的法律文书。因为它是以公诉人的身份提出的,所以也叫公诉书。起诉书为打

印文件。除首尾部分外,主要是三大部分,其中“犯罪事实和证据”一般是起诉书

的主体。对不同性质案件要写出法律规定的犯罪特征;有关犯罪事实必须写清时间、

地点、手段、目的(动机)、经过、后果等要素。要注意前后事实、时间之间的

一致性,注意保护被害人名誉。叙述犯罪事实,要针对案件特点,详细得当,主次

分明。

起诉书“附”项根据案件情况填写,包括被告人羁押场所,卷宗册数,赃物证

物等。起诉书以案件为单位拟稿打印,一式多份。其中主送人民法院一份抄送公安

起诉书范文篇2

原告:

名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委托人: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

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

被告:

名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签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合同副本____份。

本诉状副本___份。

其它证明文件__份。

注:①事实和理由中应写清合同签订的经过、具体内容、纠纷产生的原因、诉讼请

求及有关法律、政策依据。公务员之家:

起诉书范文篇3

原告:

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委托人:姓名: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

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

被告:

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签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1、本诉状副本____份。

起诉书范文篇4

一、起诉书与公诉词的关系

按照通常的看法,公诉词是起诉书的补充与发挥。[02]公诉词与起诉书的内容与作用是不同的。

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犯罪并要求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文书。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81条的规定,起诉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案件事实、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四个方面。其中,起诉的根据和理由部分必须写明被告人触犯的刑法条款和犯罪的性质,这也就是诉的指控。

而公诉词是公诉人在庭审调查结束后庭审辩论开始时代表公诉机关所作的总结性发言。严格来讲,公诉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在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修改法律文书前,公诉词也一直是被归入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文书中的,只是由于考虑到此意见要在法庭上公开发表,具有对外性特征,同时,也是为了规范公诉意见书的制作,才在修改时将其列入法律文书的范围。[03]公诉词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法庭调查的情况,概述法庭质证的情况、各证据的证明作用,并运用各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二是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论证应适用的法律条款并提出定罪及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等意见;三是根据庭审情况,在揭露被告人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04]

由以上起诉书和公诉词的性质及内容来看,起诉书的作用是指控犯罪,发起审判。起诉书的内容要求简洁明了,因此,其对认定事实理由的表述非常简略,并不直接引用证据论证认定的事实,更不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进行分析或驳斥。基于起诉书的这一缺陷,需要在庭审活动中以其他的形式予以弥补。而公诉词就是形式上较为完整的一种弥补方式。由于经过了庭审调查阶段,控辩双方展示、质证了各种证据。这时,公诉人可以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使法庭采信起诉书中所指控的犯罪事实。这样看来,公诉词应当是也只能是对起诉书的补充与发挥,其性质决定了其内容,不能超出起诉书中所作的指控,否则,就是对起诉书指控内容的变更或追加。

二、公诉指控之变更或追加

我们不是说公诉人不能对起诉书的指控内容进行变更或追加,而是说这种变更或追加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要适用相应的程序。变更或追加起诉不应体现在公诉词中。

首先,变更或追加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对此,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但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此作出相应了规定。该《规则》第351条规定:"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发现被告人的真实身份或者犯罪事实与起诉书中叙述的身份或指控犯罪事实不符的,可以要求变更起诉;发现遗漏的同案犯罪嫌疑人或者罪行可以一并起诉和审理的,可以要求追加起诉……"这是变更或追加起诉的条件,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进行变更或追加。如果说,通过法庭调查,并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公诉人就不能提出起诉的变更或追加,就应严格在原起诉书所指控的范围内行使出庭支持公诉权。任何超出起诉书范围的指控都不能为法庭所采信。

其次,变更或追加应当适用相应的程序。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53条的规定,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公诉人认为需要变更、追加起诉的,应当要求休庭,并记明笔录。"这是关于变更或追加起诉的程序性规定,公诉人认为办理的公诉案件经过法庭调查发现符合变更或追加起诉条件的,应当据此办理,而不应在公诉词中随意变更或追加指控。

具体到变更或追加法律文书的处理,我们认为,最好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重新起诉;二是补充起诉。对于需要改变原公诉内容的情况适用重新起诉。在操作上应重新制作起诉书,叙明重新起诉的情况和理由,同时注明原起诉书予以撤销。对于原起诉内容不改变,只是增加指控犯罪事实的情况,可以采用补充起诉的方式,制作补充起诉法律文书。

三、刑事诉权理论与诉的指控

在人类诉讼史上,无诉不成讼。任何案件的起发,诉讼的形成,都是以案件控告一方作为构成的支撑点的。而在刑事诉讼领域,伴随着14世纪以来国家追诉主义诉讼形式的出现与发展,"起诉"已不仅仅是单纯地表现为"告诉、告状"的形态和内容,"起诉权"由检察官依照职权行使。这表明了,刑罚权是国家的专属权利,被害人的告发、报案只能引起刑事诉讼的发生,而非导致刑事审判的必然发生。同时,将对犯罪的追诉权交由检察官行使,实行控审分离,这也是防止审判机关行使追诉权,包揽、混淆诉讼职能的需要,是现代诉讼文明、民主、科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司法实践普遍遵循的原则。[05]

由检察官行使起诉权这是当代各国,包括不同法系、不同审判方式国家都具有的共同特点。检察官行使的起诉权实际上是一种诉权。所谓诉权,就是请求审判机关公正裁决之权。法律之所以赋予检察机关诉权,旨在通过其行使诉权,将案件事实引渡到审判机关面前,请求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裁决刑罚运用的必要性及其程度和方式。同样,法律也给予被控诉人以诉权,以对抗强大的国家诉权,控辩双方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就应受到平等的对待。[06]

对检察官诉权的行使,法律要做必要的规范,以防止检察官对诉权的滥用。最基本的规范就是要求检察官以书面形式就案件事实、证据、所指控的罪名等向法院提出,也就是提交起诉书,并将副本通过法院送达被告人等。这就相当于民事诉讼中原告提交的起诉状,法院收到起诉书才有可能引起诉讼并确定审判的内容;被告人接到起诉书才能够针对起诉书所指控的内容进行答辩。可以这样说,起诉书是诉的指控的载体,整个庭审活动都是围绕起诉书所述案件事实、证据、所控罪名及罪责承担来进行的。

正因为起诉书的性质与作用如此之重要,在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律中对起诉书的制作大都有规范性的要求。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了起诉书的内容;[07]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56条、《刑事诉讼规则》第164条也都规定了起诉书应具备的内容。[08]如果起诉书的制作不规范、内容有缺陷,其效力将受到影响,对此,各国的规定不尽一致。总的来看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该控诉无效。如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均明确规定,不符合法定控诉书要求的控诉无效或违法,因此公诉机关不可能在提起公诉后对公诉书进行补充或修改。[09]第二种是该控诉得更正或补充。如日本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状有明显误记、漏记或记载不充分及不全面的,允许检察官在不变更起诉罪名的范围内更正或补充。这种补充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并规定,检察官在开庭审理中因对犯罪事实有新的发现,得为诉因的追加、撤回或变更,但这种诉因的追加、撤回或变更以不损害公诉事实的同一性为前提。[10]第三种是有限制地允许变更起诉。如俄罗斯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审理中,可以变更控诉,只要不因此恶化受审人的状况和侵害他的辩护权利,当变更控诉是在于取消控诉的一部分,或取消加重受审人刑事责任的犯罪要件,法庭就继续审理案件。相反,不允许在法庭上将控诉变更为较重的控诉,或者变更为与被告人被交付审判时所提控诉在事实情节方面有重大差别的控诉。如果在法庭审理中查明受审人有另外的犯罪未被指控、或者有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施了犯罪,除非案件不可分外,法庭要将这部分材料送交侦查或调查,是否公诉仍依一般的公诉提起程序进行。

由以上世界各国及地区关于起诉书的效力的规定可以看出,起诉书构成诉的指控,在庭审当中公诉人必须紧紧围绕起诉书所确定的指控内容进行控诉。但法律一般也并非绝对禁止公诉人对起诉书的变更,只是这种变更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要求。反观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虽无明确的规定可进行公诉变更,但由于第165条关于延期审理的规定中包括"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鉴于补充侦查后可能导致公诉变更,因此补充侦查可能推导出公诉变更。正是基于该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51条才有了相应的具体规定。就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来讲,公诉变更是有严格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要求的,公诉人不可以在没有新的事实发现、没有经过补充侦查的情况下,随意变更公诉,包括当庭在公诉词中变更指控,甚至提出新的指控。

注释:

[01]参见:赵汝琨《检察文书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416页。

[01]参见:《检察法律文书制作与适用》,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505页。

[01]参见:同上。

[01]参见:王顺义《辩诉对抗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81页。

[01]参见:汪建成《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第122-130页。

[01]参见:李昌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88页。

[01]参见:宋英辉《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9页、第165页。

[01]参见:周伟《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刑事诉讼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351页。

[01]参见:杨诚单民《中外刑事公诉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27页、第231页。

起诉书范文篇5

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委托人:姓名: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

民族:___职务:___工作单位: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

被告:

名称:____地址:______________电话: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实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签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1、本诉状副本____份。

起诉书范文篇6

1.格式刑事起诉书

××××人民检察院起诉书

×××字第号

第一部分: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籍贯、民族、文化程度、单位、职务、住址、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被拘留、逮捕的年、月、日。

第二部分:案由和案件来源。

第三部分:犯罪事实和证据。

第四部分:起诉的理由和法律根据。

此致

××××人民法院

检察长(员):×××

×年×月×日

附:(略)

2.说明

起诉书范文篇7

一、存在问题

(一)轻微刑事案件退查率高

在某某基层检察院办理的1642件轻微刑事案件中,退回补充侦查的474件,占轻微刑事案件总数的23.68%,占同期退回补充侦查案件总数(616件)的60.22%。如陈某非法经营案,犯罪嫌疑人陈某伙同其妻子朱某在玉林市玉州区城西街道其住处销售“”资料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查获“”书籍2864册、“”卡片214张、“”扑克83副。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起诉后,因证据不足、事实不清而两次退回补充侦查。

(二)轻微刑事案件延长审查期限比例高

在某某基层检察院办理的轻微刑事案件中,因法定审查期限不能办结而申请延长审查期限的有203件,占轻微刑事案件总数的14.44%。如黎某失火案,20**年3月5日,犯罪嫌疑人黎某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在某镇新旺村一山岭点火炼山时,失火引发森林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万多元,该案案情简单,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犯罪嫌疑人又主动投案自首,应符合快速办理,但案件移送起诉后,却要延长审查期限15天。

(三)情节轻微不诉案件办案周期长

因情节轻微而作不诉处理的案件有118件176人,从侦查机关提请逮捕到作出不起诉决定,平均办案用时为124.1天,从受理起诉到作出不起诉决定,平均办案用时为73.8天。如林某某等7人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林某某、严某、李某、王某、沈某、党某、梁某等7人于20**年4月6日到某职业学校玩,因没钱搭车便到该校学生宿舍,殴打并威胁何弟给了100元钱,并把何弟的一台MP3播放器拿走。该案犯罪情节轻微,7名犯罪嫌疑人均认罪,有悔罪表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案件从20**年6月18日受理起诉至20**年9月1日作出不起诉决定,用时长达433天。

(四)侦查、审判阶段办案周期长

侦查机关对轻微刑事案件从批准逮捕到移送起诉的平均办案周期为45.8天,对退补的轻微刑事案件平均补查周期为24.7天,法院对轻微刑事案件从受理案件到作出判决的平均审判周期为30.3天。如黎宗盗窃案,犯罪嫌疑人黎宗伙同卢东携带作案工具在十里通用超市背后一民宅前,将庞某某价值3400多元的摩托车盗走。本案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犯罪嫌疑人犯罪时未满18周岁,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但案件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继续侦查用时11天,退回补充侦查用时22天,法院从受理案件到作出判决用时49天,该案从批准逮捕到作出判决,整个办案过程用时达128天。

二、原因分析

(一)侦查人员办案不规范、不严谨,以及检察院批捕部门把关不严,导致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的时候困难重重

。一方面,个别移送上来的轻微刑事案件本身证据严重不足,退步两次仍无法补足,最后无法起诉只好作存疑不诉或撤案处理等;另一方面就是案卷问题,移送上来的案卷缺乏必要的文书,如告知书、鉴定材料等,导致退补频率高等……这些公安及批捕部门所存在办案缺陷给轻微刑事案件的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轻微刑事案件多,而办案人员严重不足

以我院为例,每年受理的轻微刑事案件就有一千件,而公诉部门的主诉官只有6个,虽然,竭尽全力,加班加点,但依照办案程序仍然无法全部如期办结。同时,由于大、要案及上级督办案件的优先办理,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时间严重不足,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效率。

(三)办案程序与快速办理机制不适应

高检院下发的《意见》中虽有简化程序方面的内容,但在现行工作模式的框架下,在没接到上级院业务部门下发的具体通知前,只能按照原来的程序办案。如在起诉环节,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还是要制作标准规范的审查起诉终结报告和起诉书、讯问犯罪嫌疑人、整理标准卷宗等,对轻微刑事案件的不起诉仍要经过检委会集体讨论等,在法定审查期限内的工作程序没有变化,只是在案件提起公诉后,在法庭上的程序有了适当简化,可采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简化审来快速办理,但已不属于检察环节的内容,检察环节的办案程序不简化与快速办理机制不相适应。

(四)快速办理增加了办案人员工作强度

对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审查起诉终结报告和起诉书分别进行了规范后,在实际操作中,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审结报告和起诉书不仅不简化,反而更加复杂,办案人员要花更多精力制作规范的审结报告和起诉书,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轻微刑事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式和内容、情节轻微不起诉案件讨论程序、标准卷宗整理等工作程序没有变,工作量没有变,只是办案期限缩短,从而增加了工作强度,快速办理成了办案人员的一种压力和负担。

(五)公、检、法办案思想不统一,协调配合不够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是由检察机关发起的,但目前该机制还没有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形成共识,公安机关、审判机关仍按照原来的办案期限办理该类案件,而且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对从轻、减轻处罚的条件理解、认定不一,在此诉讼环节适用了从轻、减轻处罚,在彼诉讼环节上则有可能不予认定,这样从整个办案过程来看就达不到快速办理机制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规范公安人员办案水平,批捕部门把好第一道门槛

公安人员及批捕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办案的规范化水平,对于移送的轻微刑事案件应该重视证据的完善,并切实提高案卷质量,保证必要文书的完整性,从而减少轻微刑事案件的退补率,以便于进一步提高轻微刑事案件的办案效率。

(二)配套相应的办案激励机制

轻微刑事案件数量大,给公诉人工作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但却没有给予从事公诉人工作人员以合理的办案补贴,致使所劳与所得不能成正比,常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从事公诉人工作人员的心理失衡对于,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当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办案的激励机制,适当提高轻微刑事案件办案经费,并给予轻微刑事案件办案数量大、效率高、质量高的人员以必要的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从事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公诉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适当简化文书制作和办案程序

对制作轻微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终结报告和起诉书进行简化,当认定的事实与侦查机关相一致时,只需简要说明,避免重复叙述;在列举证据时,只需简单列明证据的出处和所要证明的事实,重点阐述认定犯罪事实的理由和处理意见,避免详细抄录。同时,对案件讨论制度、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式和内容等,也应进行相应的变更和简化。

起诉书范文篇8

论文摘要:民事督促起诉是指针对遭受损害的国有资产或社会公共利益,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不行使或怠于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责,检察机关以监督者的身份,督促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本文阐述了检察院行使民事督促起诉权的意义、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以及适用范围,提出民事督促起诉应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使之规范化、法制化,确保在工作中起到实效的意义。

民事督促起诉是指针对遭受损害的国有资产或社会公共利益,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不行使或怠于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责,检察机关以监督者的身份,督促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民事行政检察制度。

一、民事督促起诉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

检察院行使民事督促起诉权,本质上不是对私权利的任意干预,而是对国有资产、公共利益监管权的监督。开展这项工作,丰富了检察监督权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影响力。

(一)民事督促起诉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处分的具体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少数领导干部和一些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或钻国家法律、政策的空子,侵占国家财产,或损害国家利益谋取私利。一些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但因为包括制度和人为等方面原因,没有具体的人或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权利,因此就造成了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或国家利益被损害而无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局面。而要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就要从设计监督制度入手,建立督促起诉制度,从而改变这种局面。

(二)民事督促起诉制度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能力。当前,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一个障碍是信息资源有限,很多职务犯罪是因经济利益诱惑引起的,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背后往往隐藏着职务犯罪。检察机关通过办理民事督促起诉,容易“顺藤摸瓜”,发现隐藏在民事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因此,检察院在办理民事督促起诉案件中,发现贪污、受贿、渎职等犯罪线索的,应当按照案件线索移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向相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材料。此外,开展民事督促起诉不仅会提高检察机关发现职务犯罪的能力,还能够补充刑事追诉手段在维护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上的不足。

(三)民事督促起诉制度的建立,弥补了现行法律制度的不足。国家资产被非法侵占或国家利益被损害而无人提起民事诉讼的现象己存在很长时间。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和维护国家的利益,部分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探索补救并提出实施了一些办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或国家利益被损害而无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下,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我国民事诉讼规定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内容相当原则,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有权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民事督促起诉制度的建立使得检察机关督促有关机关或单位提起民事诉讼有了依据。

二、民事督促起诉的可行性

(一)从法理上讲,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享有的法律监督权,应当包括监督国家机关或国有

单位法律活动的权力。因此,负有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监管职责的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时,检察机关当然有权督促其行使权利或履行职责,包括督促其提起民事诉讼。换句话说,检察机关督促有关机关或单位提起民事诉讼,是符合法理的,是在履行检察机关的职责。

(二)从具体操作上看,如果检察机关代表有关部门或单位去提起民事诉讼,不仅缺少法律依据,实践操作中也有许多不顺畅之处。比如,检察院出庭的身份,其具体的诉讼权利与义务如何行使,其与法院乃至与法律上当事人的关系,等等,都不是很明确,也不容易处理。而在民事督促起诉制度中,检察机关不代表有关部门或单位去提起民事诉讼,但又通过比较简便而有相当力度的形式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去提起民事诉讼,不仅从实质上解决了问题,而且也十分容易操作,还为检察机关节省了人力物力。

(三)从民事督促起诉制度规定的内容看也是可行的。民事督促起诉制度比较详细、系统地规定民事督促起诉适用的范围、条件、程序、后果等内容。这些内容合法、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运行情况看,

实际效果也比较好。这些都说明,民事督促起诉制度是可行的。

三、民事督促起诉程序的适用和程序设计

起诉书范文篇9

指当庭审中出现意外的情况或未曾预料到论辩观点时,法庭论辩中的应变技巧。机敏地适时采取措施反驳或说服对方的一种论辩方法。这种技巧如果运用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论辩效果。

一、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应变技巧

有时证人证言会发生变化,庭审中。有时会发现新的事实,有时论辩时间比自己事先估计的时间要短。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如果仍按自己原来准备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论辩,那就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为此,必须采取应变措施,摆脱困境。一般说来,常用的应变措施有:

迫其吐真

1紧追不舍。

律师常常请求合议庭允许他事先调查过的有利于自己的证人出庭作证,庭审中。但由于种种原因,证人有时会改变自己已向律师提供的真实证言,或含糊期辞,或作虚假陈述。如果证人的证词很关键,无疑将会影响到案件的判决结果。这种情况下,律师必须引用先行采集的调查笔录,追问证人,迫使其客观作证。例如,一法人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调查中,由于几位重要证人均系原先派至联营企业的干部,所以,作证时,有的含糊期辞,有的则作虚假陈述,将亏损及停产的责任全推到被告身上。十分明显,庭上所作的证词,与事前向被告方律师提供的证词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所作的虚假证词,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为此,律师在征得审判长同意后,立即向证人发问道:糖厂的生产车间主任吗?答:问:车间在生产管理理上正常吗?答:正常。问:既然是正常的那么你3月10号跟我说,原料质量粗劣,而且任意加减原来配方,这算不算正常呢?答:说的一般情况,以前讲的情况也是有的由于被告律师采用这种追问法,几位证人都证明了原告在管理联营企业生产方面存在问题,因而也就间接地证明了证人庭上证言虚假性和庭前证方的真实性,从而为自己辩论阶段的论辩观点奠定的坚实的事实基础。由此可见,证人证方不稳的情况下,利用证人首次作出的客观证言,刨根问底,无疑是可以奏效的当然,提问要得当,同时要避免审问式的发问。

争取主动

2提示矛盾。

证据与证据间可能会存在矛盾,同一案件中。这些矛盾只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案卷材料,完全可以发现的但有时由于粗心疏忽,往往等到法庭上出示有关证据时才发现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会影响到案件的处理。此时,律师应针对出现的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应,提示矛盾,争取案件处理的主动权。例如,一抢劫杀人案件中,被告人供述,为图财,夜间将某工商所值班员杀死,抢走财物若干;后又为劫财,先后杀死二人。法庭调查时,被告人交代,工商所内一刀将被害人捅倒,劫取钱物随即逃走。法庭出示现场勘查照片。辩护人猛然想到阅卷时该照片清晰可见死者脖颈上有数个刀痕,显然与被告人仅捅一刀的供述矛盾。于是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道:捅了几刀?就一刀。真的一刀吗?当然是一刀。刚才法庭出示的照片死者脖劲处有三个刀痕,怎么可能只捅一刀呢?被告人眼见无法解释,只得承信工商所案是三个作案,外放风,另两人行劫,事先并未商量要杀人。被捕后想到自己已欠了三条命,终是一死,不如替他受过,所以就没有抖出他矛盾提示揭示出来后,辩护人及进提出,鉴于本案可能遗漏罪犯,建议退回补充侦查。补充侦查的结果,抓获了漏犯。合议庭考虑,被告人提供了特大犯罪线索,有重大立功表现,因而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显然,辩护人的急中生智”争取了主动权,最后不仅维护了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严肃性,使被告人得到适当的处罚,而且帮助司法机关查清了案情。由此可见,庭审调查过程中,如果辩护人或公诉人发现案件中的矛盾,不妨揭露矛盾,同时在此基础上向合议庭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集中出击

3调整思路。

把握好论辩中一轮、二轮或三轮的时间和内容,如何根据庭审情况。也是论辩技巧问题。一般说来,可在一轮论辩时把论辩观点处理得原则些,简练些,以后几轮论辩中再进行阐述、发挥。但也有需要灵活处理的例外情况。例如,一经济纠纷案件中,由于案情复杂,出庭证人众多(司法会计鉴定人和技术鉴定人也到庭陈述)故法庭辩论开始,原告方律师虽持有大量有利证据,但在发表词时仅提出原则意见,被告方两位律师预计合议庭会在当日结束庭审,二、三轮辩论时间将会很短,甚至没有,因而必须调整原定路,将火力集中在一轮辩论中。于是两位被告人轮番上场,用较长时间充分论证了原告对于纠纷的发生也负有一阗责任这一观点,给合议庭和旁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发言结束后,审判长稍加评议本案,即宣布终止法庭辩论,片得双方同意后,指挥庭审转入调解。此时,原告双方律师已无机会答辩,由于刚才讲得原则,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被告方律师由于及时调整思路,采取集中火力出击,案件最终以有利被告的调解协议结束。

二、出现未曾预料到论辩观点时的应变技巧

开庭前一般都充分估计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和理由,论辩双方。作了反击准备;但在论辩过程中,对方往往会爆发出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论辩观点,而这些论辩观点有些离题万里,有些谬误百出。如果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不但会使论辩走向歧途,而且势必损害法律的尊严,故必须采取应变措施予以对付。

拉回正题

1直接反驳。

有些公诉人往往脱离起诉书的内容,法庭论辩之初。提出新的起诉意见,从而偏离了论辩的主题;有的辩护人往往东拉西扯,辩护没有针对性。针对这种情况,论辩一方应该立即反驳对方,指出对方的辩词脱离了论辩的主旨,从而把论辩内容拉回到主题上来,例如,一重大走私案中,公诉人在公诉词中大谈某公司走私案的事实及法律依据,然而,起诉书指控的该公司的业务员刘某个人犯有走私罪。针对公诉人这一违反法律程序的说法,辩护人马上指出:起诉书仅仅指控刘某以公民身份犯有走私罪,而未指控公司法人犯罪,因此本案没有关于法人犯罪的起诉书;刘某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起诉书也没有起诉他应代表公司作为被告人,因此本案没有法人犯罪的被告人;没有受委托作公司犯罪的辩护人,而是为个人被告作辩人,因此本案没有法人犯罪的辩护人。既无起诉书,又无被告人和辩护人的情况下,公诉人凭什么指控该公司犯罪呢?这一反驳环环相扣,铿锵有力,不容置疑,紧接着,辩护人就被告人是否有个人走私犯罪行为这一正题进行了无罪辩护,充分反映了辩护人精到应变能力。

陷彼于窘境2追问依据。

起诉书范文篇10

关键词:反倾销;应诉意识;反倾销诉讼程序

1中国近年反倾销诉讼的个案研究

1.1个案1——中美2003年彩电反倾销诉讼案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003年我国彩电业与美国彩电业的贸易大战。

2003年5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接到美国CollierShannonScottPLLC公司等3家企业的申请,准备对原产于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彩电启动产业损害调查程序。

2003年5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告,决定自2003年5月2日起启动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被调查彩电为屏幕不小于21英寸的直观式或背投式阴极射线管彩色电视接收机)的产业损害调查,以确定上述两国出口美国市场的彩电是否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构成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

美国申诉企业认为,2000—2002年,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向美国出口的彩电数量,从20万台增至260万台,增长了10倍以上,其中84%来自中国。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2003年1—3月,我国家电企业向美国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37.4%,美国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从而也打破了跨国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原有份额。

1.2个案2——杭州垫圈厂反倾销案

1992年,美国最大的弹簧垫圈生产商I•T•W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指控中国的11家外贸进出口公司和生产企业“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倾销,给美国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杭州弹簧垫圈厂——杭州萧山农民创办的不足150人的小厂,独自应诉。通过积极应诉,杭州的这家垫圈厂获得了对美国出口的垄断地位,一举击败了国内的10家出口企业。我们来看一看几年来这家公司通过应诉获得的反倾销税额的变化:

1992年,美国商务部的初定税率为128.63%;

1993年,第1次应诉的裁定为69.88%;

1994年,第1次行政复审裁定为26.08%;

1995年,第2次行政复审裁定为38.27%;

1996年,第3次行政复审裁定为14.15%;

1997年,第4次行政复审裁定为3.85%;

到2000年第7次行政复审裁定时定为0%。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国际贸易官司,应诉与不应诉将会给企业的命运带来重大转变。

就彩电案而言,为什么中国的众多企业被收取了高额的反倾销税,而马来西亚的产品却安然无事呢,主要是中国商人缺乏应对反倾销诉讼的经验。

那么中国商人究竟应该怎样来应对来这些国际诉讼的困扰呢?

国内企业应坚持“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处理国际贸易诉讼。在上图表中展示的中国企业被征收的反倾销税额可以看出,中国除了夏新一家企业外,其他企业均被征收了天价的反倾销税。为什么夏新能够独善其身呢?就是因为在这起彩电诉讼官司中,夏新公司组织了律师团到海外应诉。对于不应诉的公司,反倾销税将完全由美国单方面裁定,而对于应诉的公司,美方必须严格根据法律和应诉公司提供的辩护资料进行裁定。

2中国的应对对策研究

2.1中国应对之宏观层面

第一,我国政府应积极与有关国家谈判,使他们早日认定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欧美等国一直以产权不清为由,不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因而在对比同一产品在我国与进口该产品国的价格以确定是否为反倾销时,不采用我国的价格,而是寻找与中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的价格作为参考,给了外国企业在随意确定反倾销税额的机会。

第二,加强对我国的进口品的反倾销工作,在必要时,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当对方对我国产品提出不合理的反倾销时,我国也可以同样对该国产品提出反倾销,反戈一击,使之权衡各方面利益之后息事宁人。

第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于反倾销诉讼诉讼成本高且具有正的外部性,某些行业在反倾销面前经常会发生相互搭便车的现象,结果是无人应诉,整个行业受损。因而,政府应牵头建立出口企业行业协会有效应对反倾销的制度。

第四,中国政府应对内加强管理,政府应在外国企业发动反倾销诉讼时做好预警工作,优化市场,做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避免国内企业恶性价格竞争,大力宣传“谁应诉,谁受益”原则及反倾销诉讼的游戏规则,培养中国进出口企业应诉意识。

2.2中国应对之微观层面对策

第一,国内企业在听到反倾销风声时,应对该国国内生产商进行全面调查,如生产、经营状况等,以考虑对方是否可能提出反倾销起诉,另一方面要对该国进口数量进行调查,根据我国出口的总数量,分析我方所处的地位,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做好准备。如果无法避免受到反倾销的影响,则尽量提高或控制出口价格,以期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有个好的结果,同时注意控制出口报价或还价,防止对方为取得我出口价格的资料而诱导我方报价,最后要与国内其他企业及时沟通,与对方进行沟通协商,给予适当的承诺,尽量避免反倾销的发生。

第二,对方反倾销起诉书已经递交时,此时企业要了解该起诉书中的调查期间(一般为1年),进而正确处理签订的出口合同。这是因为从倾销的临时裁决日往前追溯90天征收反倾销税,即一般情况下,在起诉方递交起诉书后的70天内出口并到达该国的产品不会受到反倾销税的影响。如果起诉方没有提出存在“紧急状况”时,则从递交起诉书后的160天内进口的产品不会受到反倾销税的影响。下面要处理问题就是考虑是否应诉,不应诉会很惨,积极应诉效果好,同时获得复审机会,如果可能,达成中止协议获得一定的出口份额也未尝不可。

如果决定应诉,就要聘请律师了,在聘请律师时,应注意: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是否有反倾销诉讼的经历,同时应考虑涉及到的应诉企业的数量和律师人数的安排,是企业单独聘请还是统一聘请,是否有比较好的外国律师或顾问共同参与,尤其要注意的是律师应给企业一个详细的案件进度表。公务员之家

反倾销应诉非常考验企业组织能力,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反倾销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的安排。企业应根据情况,成立反倾销应诉工作班子,而不能仅由外贸部门的业务人员负责准备。该班子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即由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组成领导小组,由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便于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