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6:36:24

期权制度

期权制度范文篇1

在美国,对于股票期权的理论纷争由来已久。股票期权的支持者认为,公司发行股票期权不需任何现金支付,而且还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反对者认为,公司是要为股票期权付出代价的,股票期权会造成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侵害原有股东利益。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增加,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有些公司为维持股票收益水平,不得不动用储备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样必然影响对其他投资和研发活动的投入。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注意到股票期权的成本问题。1972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APBOpinionNo.25,简称25号意见书)《对职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IssuedtoEmployees),对公司职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25号意见书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即股票期权的补偿成本(CompensationCost)只限于计算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的差额。而事实上大多数固定认股权的行权价格至少会等于计算日的市场价格,不会产生需确认的补偿成本。由于当时股票期权还没有被广泛应用,而且股票期权的成本计算也是一大难题,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者决定期权不需纳入成本。80年代初,美国的几大会计事务所向FASB提出具体意见,认为股票期权明显是一种支出,应纳入成本核算。90年代初,有关股票期权问题争论逐渐升温。FASB认为,股票期权计划应当确认报酬成本,包括市场价格等于行权价格的固定型股票期权,理由是:(1)股票期权具有价值;(2)股票期权产生了报酬成本,应当正确计入企业的净收益中;(3)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能够估算股票期权的坐标。FASB主张以公允价值取代内在价值法来确定补偿成本,这一主张遭到强烈反对。在多方游说下,美国参议院以88票对9票的结果通过一项反对FASB改变会计准则的非正式决议。FASB于1995年10月了SFASNo.123(简称123号准则)《股票补偿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BasedCompensation),123号准则是妥协的产物。新准则鼓励而不是要求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法,允许企业选择内在价值法来核算股票期权,但需要追加披露两种方法对本期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破裂,决策者们开始担心股票期权潜在的负面影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不无担忧地指出,不把股票期权纳入成本会人为地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后,投资者开始怀疑股票期权存在的负面影响。在2002年2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安然前CEO杰弗里·斯基林承认,股票期权能“超乎寻常”地夸大公司的盈利水平。纽约经纪公司贝尔斯登称,2000年,安然发行了价值1.55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如果将期权成本从2000年公司利润中扣减,那么当年安然公司的运营利润将下降8%。公司在2001年的运营利润要比不采用期权时高出9.33亿美元,期权不算成本的做法同样使花旗集团的2001年运营利润提高了9.19亿美元。欧洲保险公司安联保险旗下的一家投资银行表示,如果把所有的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入账,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2001年的利润会下降30%(郄永忠,2002)。

美国对股票期权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B)已一致同意批准起草新的会计规则,新规则将要求公司把股票期权列入经营开支。

(二)股票期权是否会诱发经营者新的道德风险

根据现代公司理论,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之间存在着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矛盾。信息不对称会引起经营者的“偷懒”动机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趋于一致,所有者会依赖在企业建立起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股票期权就是企业长期激励的制度安排。

作为激励经营者的手段,股票期权是基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假设:股票期权提供激励——管理层更积极工作——公司业绩上升——公司股价上涨——股票期权提供激励。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公司股价的上涨是源自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还是市场整体变化的因素;第二,经营者是否会通过其它的方式而不是积极工作以提高公司业绩的方式来推动公司股价上升。第一种情况的存在会削弱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但可能通过改革业绩评价体系加以修正。第二情况即可能存在的经营者的新的道德风险。在美国,高级经理们的年收入中,来源于行使股票期权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福布斯》杂志每年5月对美国800家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进行调查,股票期权行权平均收益从1985年的4947美元上升到1997年88万美元,增长了178倍,而同期的平均工资与奖金仅从73万美元上升到122万美元,增长不到一倍。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1997年美国收入居前10位的CEO收入构成中,长期服务补偿(主要是股票期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在96%以上。由于股价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重要性,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把推高股价作为工作的唯一目标,并不顾一切追求公司股价的上涨。如果单靠扩大销量,削减成本以赢得利润,股价的上升就会很慢,因而经理人员就会为谋了私利而去操纵股价。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如果公司的长远发展出现问题时,深知内情的公司管理层会被利益所驱动,不惜通过做假账采制造公司繁荣的假象,从而推动公司股价上涨。

在安然事件曝光之前,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1月,就出现了三波内部人抛售安然股票的高潮,这期间,安然的高级管理层利用股票期权赚取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在2001年就通过执行股票期权实现了1.234亿美元的收入。

二、对我们的启示

(一)建立中国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在美国暴霹出来的股票期权问题,表明任何一种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和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美国的股票期权问题是制度完善中的问题,而我国则是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不能过于神化股票期权,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它出现的某些弊端而否定它的先进性。美国股票期权存在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我们自己的长期激励制度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要有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和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作支撑,并且在一定的政策结构下、与其他制度安排的互动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我国目前股市还是一个弱式有效的市场,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理人市场,缺乏相关配套的法规。年薪制在我国由于缺乏成熟的条件,变成了经营者增加固定收入的一种方式,与经营者的业绩失去了相关性,没有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如果照搬美国的股票期权模式,必定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不能作为替代年薪制的权变策略,真正解决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美国股票期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期权制度范文篇2

“春江水暖鸭先知”,股票期权的理论魅力,使我国企业界以实际行动扮演了对股票期权的先知先试角色。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至今经历了10余年发展时间,已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北京”和“武汉”三种模式。综合现有各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案例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国际规范和惯例的特点,颇具中国特色。

1.期权不仅适用于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适用于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与国外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这一点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希望借助于实行股票期权或期股等方式来完成改制和产权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企业历史积累中各要素贡献的分割问题,以便为企业未来的公司治理构筑合理化的平台。对于市场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产权结构是改制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扩大资本规模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单一国有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施更有效的激励的需要。怎样才能既保证管理人员获得能够产生较强激励效果的足够数量的股权,又能避免因分割存量资产引起的矛盾?一种变通的做法就是着眼于增量企业未来的股权,即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周其仁教授认为它是绕开私有化难题的制度创新,对这一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2.股票期权已不再是一种选择权,经营者必须购买。西方成熟的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而不是一种义务。受益人可以在未来某个时期因股票市价高于期权的执行价格而行权,也可以因股价低于执行价而放弃行权。但是在国有企业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中,期权不仅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义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必须实际购买本企业股票。比如武汉国资公司的延期支付计划,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而言,根本不是一种拥有选择权的股票期权,而是将其所有的已经分配的风险收入的指定部分拿去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对北京的期股试行办法来说,经营者必须在三年任期内按既定价格分期缴纳股款,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在经营者缴足股款之前,这部分股份属于“期股”,经营者对这一部分股份只有表决权和收益权,而没有所有权,待全部股款缴足后,期股的所有权才属于经营者;经营者任期届满两年后,经审计合格,该股份可以变现。可见,在我国实施的股票期权,名为股票期权计划,实为“股票购买计划”,经营者获得的股票期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所有权,从法律上来看,这种所谓的股票期权已有经营担保的性质。

3.非国有中小股东利益在制度设计中未受到重视。从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践来看,不论是上海还是北京、武汉,其实施方案都是由政府国资、财政等部门发文规定,程序上一般都是让国有控股股东代表提出一项议案,由股东会作出决议。由于资本多数决定原则,国有控股股东的提议都能够获得通过,从而使其意志处于支配地位,产生对中小股东的约束力。由于国有股东提出的股票期权议案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考核指标的,这实际上排斥了中小股东在股票期权决策上应有的权利,造成了国有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样,获赠股票期权的经营者只须对国有控股股东负责就行了,而无需考虑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国有股东的代表人或者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直接从公司收益增加或股票价值上涨中受益,他们作为有限理性人有其自身独特的效用。这决定了他们与公司经营者签订的股票期权协议中的各项考核指标的订立和监管,并不一定能够与“以业绩为中心”、着眼于长期激励的股票期权制度的精髓相一致。

4.我国股票期权具有惩罚机制。在激励与约束上,我国股票期权更多地偏向了约束一方。北京市规定,如经营者任期未满而主动离职,或任期内未达到协议规定的考核指标,取消其所拥有期股权及其收益,个人现金出资部分也作相应扣除。武汉规定,完成净利未达到50%的,扣罚以前年度股票期权40%,而期股却是用经营者的部分薪酬购买的。上海市规定,中途离职利未达经营指标的,不予兑现股权收益,并扣除一定数额的个人资产抵押金。这样,股票期权就成了一种担保之债,具有惩罚性。

二、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

作为一种公司企业的薪酬改革,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美国,美国不仅市场经济非常成熟,而且有关公司、证券的法律制度也非常完善。当我们欲将一个植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我们这样尚在“转轨”的国家时,就必须仔细考察、理解它的生存土壤,否则就可能出现“南桔北枳”的危险。就股票期权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它的良好运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适用条件:

l.成熟的股票市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适用性与股票市场本身是否有效紧密相连。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总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如果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投机者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的方法获取超额利润。如果股票市场缺乏效率,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相关度不高,那么行权价格的确定也就缺乏科学的依据,有可能畸高畸低。证券市场的无效还可能使享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在行权和实现利益的时候受到证券市场的“冤枉”:经营业绩并不好的经理人员可能因为证券市场的不正常价格波动而获得很高的利润;相反,业绩好的经理人员却可能因之无法行权或实现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其业绩。人们很难想象,在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黑庄”横行的环境中使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西方国家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有较高的一致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较为科学的经理任命制度,存在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他们追求的目标函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追求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名誉和地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首先要打破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上的行政化,使企业经营者的选拔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使经理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合理流动、择优汰劣和最佳配置。其次要加强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的培养,造就一个企业家阶层。实施企业经理人员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要求有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为基础,为市场优化配置提供有效供给。最后,将企业家与国家行政干部区分开来,实现经理人员职业化,制定职业规范,对职业经理人实施任职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制度,从职业角度约束、管理经营管理人员。

3.优惠的税收制度。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效果跟政府税收优惠制度的扶持密不可分。在发达国家中,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进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在税收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实施优惠措施,是因为经理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但是企业所有者之所求,也是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之所求,因此对于像股票期权这样有效的制度创新,政府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况且股票期权制度还具有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事实上,从股票期权的产生背景来看。它最初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过高个人所得税率而设计的。因为薪酬证券化后,可以从会计上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起到避税的效果。到20世纪70至80年代,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西方受到普遍重视,在这一背景下,股票期权制度不但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其“节税”的目的还因明确的税收优惠制度而具有了法律上的正当性。

三、构建股票期权制度必须直面的问题

1.无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发达国家,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到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促进了股票期权制的推行。我国迄今不仅没有这方面的税收优惠规定,而且除了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外,还对个人在股票期权中的实际利得(包括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加大了激励成本,减少了经理人员的实际收入,不利于股票期权的实施。就我国目前对于股份公司经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收益的税收而言,按照《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在我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因其受雇期间的表现或业绩,从雇主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补贴(指雇员实际支付的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认购价格低于当期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的数额),属于该个人因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按照累进税率交纳5%~45%的个人所得税。此外,经理人员在行权后转让所得股票时,还应交纳证券交易印花税。以上对经理人员股票期权的实际利得或交易流通的征税,加大了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成本,降低了经理人员的实际收入,削弱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效果。

2.缺少配套的会计法则。我国目前的股票期权会计法规还是个空白。按照现行会计法规,股票期权在赠与时,无需作任何会计处理,经理人员采用现金或其他方式行权时,可以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现金”或者其他资产类科目。但如果行权价与行权日股票市价存在差额,公司是否应当确认有关费用?抑或在股票期权赠与日后即预提有关费用?这些会计法规都没有予以明确。在信息披露方面,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所谓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所谓或有债务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股票期权在赠与日后,公司负有一种应经理人员的意思表示而进行股票销售的义务,这种义务的履行是否会导致经济利益从企业流出,要看行权价与行权日公平市价之间的差额如何。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在实质上摊薄公司利润,稀释公司股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应认定为一种“或有负债”。如果行权价与行权日公平市价相同或者高于前者,则经理人员放弃行权,因此,不存在可能出现“或有资产”的情况。有人认为,由于因股票期权而承担的义务不是一种现时的义务(在授予期结束之前,不能行权;且行权期内,是否会行权,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该义务的金额无法可靠地计量,因此,不应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应披露。但行权之后,公司因行权而以契约规定的行权价向经理人员出售股票,如果行权日公平市价高于行权价,公司是否应当确认费用?因价格差额而导致的资本公积未能增加的机会成本,会计上如何处理?对于这些,现行会计制度并未做出任何规定。

3.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制企业,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种低效的产权结构形成了低效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并成为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一大体制障碍。首先,国有公司股权结构单一,“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机制难以监督经营者,有效的治理结构难以形成。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般散股股东并不能“用手投票”来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去留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广大中小投资者由于监督成本较高,往往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成为消极股东(NegativeHolders)和搭便车者(FreeRiders)。虽然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处于控股地位,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用手投票”决定经营者的去留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投票权必须委托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的真正所有者,不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他们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成了—种“廉价投票权”。无能之辈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行为,他们可能通过贿赂而获得、并保持企业领导地位。这使得“用手投票”的效能大打折扣。至于“用脚投票”,由于国有股法人股被人为锁定,不能进入一级市场流通,这使得国有股东不能抛售经营不善公司的股票,使之成为“垃圾股”,来躲避损失风险;也使得收购企业即使购进二级市场某公司的全部股票,也不会发生接管(Takeover)行为,从而也很难对经营者构成压力和威胁。因此,国有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以及国有股法人股的非流通性,使得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很难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证券市场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导致了严重的外部人控制(OutsiderContr01)和内部人控制,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起来,实施股票期权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国有公司中国家控股不能解决政企不分问题,从而必然影响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后,国有资产管理者成了国有公司的合法“老板”,他们可以利用控制权名正言顺地干预企业,形成了事实上的外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只要国家控股,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即使对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实行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企业仍然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有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家由主管部门任命的占75%,由社会人才市场配置者占0.3%。这种由政府任命的官员或企业经营者,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是讲究行政级别的企业官员。这些非经人才市场筛选出来的经营者不可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动力,而是尽力“讨好”上级,把政府的社会、政治目标作为经营目标,甚至与上级官僚合谋侵吞国有资产,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因此,企业股价的变动不能反映经营者的能力及其努力程度,股票期权也就不会收到什么效果。

4.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对股票期权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不少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小,限制了股票期权的实施范围;二是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影响了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首先,股票期权的实质是从股票价格中提取股票市场对公司潜力和经营者努力程度的评价信息,并借此对高层经营者提供长期激励,为其人力资本定价。股票期权的激励最终必须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必须是上市公司或者至少在今后几年内能够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比例还很小。此外,从证券市场的结构来看,西方国家的股票期权一般使用于濒临亏损但扭亏有望或者高成长型的企业效果最好,因为这两种企业的股票有较大幅度升值的可能。而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大多处于传统行业,股票价格上升空间一般不是很大,这就降低了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效果。其次,我国证券市场很不规范,股价和企业经营业绩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作用是通过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来实现的,但是,股票期权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股票价格必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上,股价高低同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及其经营水平,实施股票期权能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而我国证券市场还属于“政策市”、“资金市”,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庄股盛行,泡沫成份较多,人为操纵股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亏损股价同其绩效严重背离,有些企业连续亏损几年已经被ST(特别处理)或PT(特别转让),股价却比一些绩优股价还要高。倘若经营者选择在此时行权,就只有收益而没有风险了,这不仅违背了股票期权的初衷———激励经营者搞好企业,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宏辉.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2007(1)

期权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股票期权;法律环境;激励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的“59岁现象”一度频发,不仅是因为我国现有的约束机制不完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59岁现象”并非我国所特有,在市场经济、商业伦理道德相对成熟的美国也曾出现过“64岁现象”(美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退休年龄是65岁),在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后,“64岁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股票期权制度概述

股票期权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矛盾,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计划,已成为西方企业最富成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在1996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已向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经理股票期权报酬制度,并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股票期权制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企业界掀起了一场“股票期权热”。1996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出台《企业经营者群体持股办法》,对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实行股票期权,这开创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先河。1997年,四通利方公司也开始引进股票期权制度。1999年,上海贝岭宣布赠与高级管理和科技人员股票期权,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最早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紧接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一些政府部门和国资管理机构纷纷出台股票期权实施办法,鼓励企业采用这种制度。

股票期权是用来激励公司的高层领导者或核心人员的一种制度安排。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买卖双方在特定时间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买方支付一定数量的期权费,获得在未来特定时间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相应地卖方必须服从买方的选择,承担卖出或买进相应股票的义务。它的运行机理大致如下:企业在与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经理人)在签订合同时给予经理人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签订合同时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选择权。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此行为称为行权。在行权之前,经理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行权之后,经理人可以自行决定在任何规定的时间内出售股票,从而取得行权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收益。一般来讲,期权的有效期是3~10年,如果经理人管理有方,公司业绩良好,从而公司股票攀升,那么经理人就可以原先约定的低价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并通过出售获得差价收益。公司业绩越好,差价就越高。如果在规定的行权期内,公司业绩没有提升,股价也没有上涨,则经理人自动放弃行权。股票期权制度能够激励经理人克尽职责,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

二、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障碍

1.公司法上的障碍。股票期权制度需要宽松的公司资本制度。股票期权制度适用于授权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资本可以分期缴付,为股票期权制度提供了发展的余地。我国公司法实行法定资本制,公司资本必须在设立时有股东全部缴纳,这是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最大障碍。在西方国家,股票的来源有4种:预留、回购、转让、增发。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不能留存股票,除了向发起人发售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预留之路在我国行不通。公司除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外,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这也使得“回购”不可能。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转让”之路也是举步维艰。公司要增发新股,应当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不能为实施股票期权而“增发”新股。总之,我国公司不可能像外国公司那样按照法律的规定取得股票期权制度实施需要的股票。实践中,有的公司采用大股东出售或转赠股份包括国有股东减持股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有的以大股东名义从二级市场上购买,从而规避我国法律的限制。除了股票来源这重障碍外,我国公司法设置的另一个绊脚石是: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而经理人行权后,并没有获得任何直接收益,必须将低价购买的股票出售获得差价收益,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

2.证券法上的障碍。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的高级管理人员等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不得买入或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的经理人即使获得公司的股票,但是属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所以他们不能出售股票获利。实践中为了避免和法律规定相冲突,经营者持有的公司股票一般在离职后方能出售,即经理人的股权收入必须在离职后方能兑现。

3.税法上的障碍。在我国,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专门就股票期权中涉及个人所得部分颁布了国税发009号《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从而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在中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执行股票期权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补贴,属于该个人因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时,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以5%~45%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以后雇员转让出售股票有所得,还应适用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换而言之,当经理人取得期权时,就应当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当经理人实现期权时,还必须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两类税的征收,加大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成本,降低了经理人的实际收入,削弱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效果,也违背了股票期权制度税收优惠的本意。股票期权制度最初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高个人所得税率设计的,因为薪酬证券化后,在会计上所得就转变为投资,从而可以起到避税的效果。美国税法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对经理人因股票期权发生的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增值税可以推迟到出售股票时再缴纳,其中个人所得税甚至可以免缴。

4.会计法上的障碍。我国会计法规关于股票期权制度至今仍然是一个空白。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必然会设计一些会计问题,因此需要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规定来规范。美国会计委员会1972年颁布的25号意见书“员工股票核算规定”和1995年颁布的的123号公告“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核算规定”对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的会计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公司的会计操作具有统一的可遵循的原则。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规定,公司难以对这类行为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从而影响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三、我国实现股票期权制度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还适用于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称为“股份期权”,与国外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不同。股票期权本是一种选择权,权利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主要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我国在实施这一制度时更多偏重其约束功能。经营者必须自己掏钱实际购买本公司股票,经营者行权获得的股票必须在离职后才能兑现,有的公司对经营业绩不达标的经营者还要扣罚一定比例的“期股”,从而使股票期权带有浓重的约束性质。经理人购买股票带有经营担保的色彩,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偏离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预留空间,《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都没有将股票期权制度纳入其调整范围,导致企业界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不得不规避法律,将标准的股票期权制度改头换面,使股票期权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经营担保制度。第二,为了有效控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我国在引进股票期权制度时,就本着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指导思想,将股票期权制度改造成经营者自己出钱买股票,实际上就是以个人财产为经营行为作担保,使得原来以激励为主要目标的效果不复存在。

要使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必须对我国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的重构,解决法律上的发展障碍。如果公司法、证券法、税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不能为股票期权制度提供发展的空间,股票期权就无法登堂入室。具体而言,首先,《公司法》应改变现有的法定资本制,参照其他国家的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在实行股票期权时改变资本状况。其次,应明确规定股票期权制度实行所需的股票来源。例如:公司在发行新股时可以预留一部分股票作为将来经理人行权的股票来源,允许上市公司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而回购本公司股票。《证券法》在遵循内幕交易条款的原则下,可对经理人股票流通作出例外规定,允许经理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将所持股票入市流通。修订《税法》时,改变对股票期权制度征税的现状,重点是税收优惠政策。经理人行权时应免交个人所得税,只有在出售行权所得的股票时对差价收益缴纳股息所得税。在会计制度方面,尽快建立一系列公司可以统一遵循的原则性规定,以推动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规范化发展。

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规范化是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前提。股票期权制度将经理人的薪酬体现为股票期权,其工作业绩主要靠证券市场来评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决定着公司经营的好坏和经理人的经营能力,但是其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能够实际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证券市场必须是有效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熟和规范化的证券市场是维护其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在成熟规范化的证券市场上,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呈正相关关系。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到现在也只发展了10年,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基本上处于发展培育阶段,股票价格还不能基本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受到许多投机性因素的影响。在这种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环境下,股票价格不能反映出经理人的经营能力,失去了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股票期权制度没有运行良好的证券市场为依托,激励作用大大降低。证券市场的成熟发展非朝夕之事,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在我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倪建林著.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出版社,2001.

期权制度范文篇4

关键词:股票期权激励应用研究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发源于企业竞争最激烈的美国,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着眼于解决投资方与主要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

一、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概念

股票期权,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激励的一种报酬制度。通俗的说是买方(期权持有者)拥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某一特定时间,以事先约定价格向卖方(股票持有者)购买特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但买方并不因此负有必须买进的义务。这里的期权又别于期权市场上的可交易的期权,该项权利必须由行权人本人行使,不可以上市流通或转让,本身也没有价值。

运用该激励制度的一般做法是给予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特定的时期内(一般3-5年),按某一预定价格(通常是该项权利被授予时的价格)购买本企业普通股。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仍能在市场上出售,这样经营者就可以获得行权当日股票市场价格和行权价格之间的差价。

期权的行使期限,也就是期权制度的实施对象在获得期权后,所拥有的一段时间或某一特定时间的行权期限。超过行权期限的,其权利自动失效。一些国际性的大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一般规定期权的行权期限较长,大约为十年,而国内则相对较短,很多专家建议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行权期限一般不得少于五年,同时不得超过十年,规模较小的企业行权期限相应的就会更短。

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作用及优势

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是为了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经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倾向,使管理人员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使得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利润获得大幅度提高。

1、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规避传统薪酬分配形式的不足。传统的薪酬分配形式,如承包、租赁等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管理者积极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制为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原有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分配形式的弊端就会出现,如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和消费行为的铺张浪费。股票期权则能够在一定程度消除上述弊端,因为购买股票期权就要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在较长时期内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管理者收入。

另外,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中经常出现的“59岁现象”,股票期权制度可以矫正部分国企管理人员的短视心理,在股票期权制度下,管理人员在退休后或离职后仍可以继续拥有公司的期权或股权,会继续享受公司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这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管理人员在任期间就会从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不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激励机制下管理者行为的短期性。

2、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一般来说,期权制度仅限于那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人才。通过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优秀人才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回报。同时期权制度强调未来,能够为企业留住绩效高、能力强的核心人才,是争夺和保留优秀人才并预防竞争对手挖走关键人才的有效手段。同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力,为公司做出更好的业绩。对美国38个大型公司期权实行的情况分析表明,所有公司业绩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所谓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经营管理者代替股东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而引起的额外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知道管理人员是在为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还是已经满足平稳的投资收益率以及缓慢增长的财务指标;股东也无法监督管理人员到底是否将资金用于有益的投资。通过股票期权使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收益,将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无形中就有可能将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标准。

三、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现状

我国多年的企业改革,尽管在企业激励制度方面的设计也不少,如承包、租赁、奖金等,但这些制度都是着眼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管理者增加当年利润的积极性,但会出现管理者为追求眼前利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发展的行为,使许多企业出现严重的潜亏,或者缺乏长期发展的后劲。在我国经营管理着的收入构成中,长期报酬的比例很低,所以,设计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薪酬计划中,应当把长期激励作为重点。也因此,股票期权制度近几年在我国成为讨论的热点。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措施的第一部成文法是1999年泰达股份推出的《激励机制实施细则》,而最早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是福地科技。当时广东福地共有16位高管人员从中受惠,每人获得奖金从32万元到36万元不等。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探索,上海、武汉、深圳还制定了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办法,一些在香港上市的红筹高科技公司如四通、联想、方正等,也纷纷引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四、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对策

1、正确确定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对象。国际性大公司的股票期权制度实施对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从原来仅授予总裁等几个关键职位发展到目前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董事、外籍专家、咨询人员或律师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国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对象主要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一些企业也包含技术和业务骨干。另外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者持股。采取股份期权、奖励股份、分期购股、抵押贷款购股等多种改革形式,实现经营者持股经营,形成激励与约束结合的新机制,构建经营者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还必须设定获得期权的行权条件,比如说公司总经理,必须在公司利润率达到一定水平,公司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获得期权,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与员工绩效挂钩。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明确规定,与股票期权制度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股份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涉及股票期权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实施细则。因此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许多操作细节如股票期权的股份来源问题,经理层持股与出售的问题以及股票期权制度的生效条件等都无法可依,甚至有些操作和现有法律法规相抵触。这都严重妨碍了众多上市公司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如何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全国性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管理法规,如何协调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在当前已显得十分迫切。有关部门有必要参照国外的实践对股票期权实施过程中的行权价格、有效时期、期权数量上限等方面作原则性的规定,另外还有必要修改现行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适应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需要。

3、建立有效规范的资本市场。有效完善的资本证券市场是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培育有效、稳定的资本市场。监管层要不断加强对股票市场的规范,审慎调节市场供求比例,积极倡导理性投资,推动股市的理性运行。

4、完善企业外部的业绩评价、监督体系。该体系中的机构既应包括上级主管单位,财政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也应该包括各种专业性的金融会计和审计等独立的机构,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因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所追求的片面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企业经理人员勾结会计师事务所等在财务上造假,虚抬公司的股价以获取收益,这种行为最终会引起企业一系列的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只有建立科学、透明的评价、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防止公司经理人造假,提高公司股价的可信度,并且帮助广大股民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总之,我国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已经具备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条件。因此,该项制度不宜立即全面铺开,而应该采取试点方式。在不断完善相关体制和法规,改善和规范资本市场以及加强监管的同时,逐步扩大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实施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郑贤玲股票期权制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7

期权制度范文篇5

摘要: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制度,具有许多优点,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以美国安然、环球电信、世通、施乐财务造假为代表的丑闻事件的发生,许多人开始对该制度产生质疑,甚至否定。本文从优劣两个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分析,以使我们真正认识股票期权制度,对该制度做出正确的评价。

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一方面使高管人员的长期行为和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鼓励高管人员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助于克服传统薪酬制度下高管人员的行为短期化倾向;另一方面使高管人员同时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解决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问题”。该制度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票期权制度迅猛发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但是,2002年,美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以安然、环球电信、世通、施乐财务造假为代表的丑闻事件,使人们对股票期权制度开始产生质疑,甚至否定,并且要求改革股票期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优劣两个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使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股票期权制度,进而使得该制度在我国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对于股票期权制度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高管人员利益分析

对高管人员来讲,在传统薪酬体系下,由于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都是与公司现期和上期经营业绩挂钩的,与公司的未来发展状况没有关系,公司价值的变动与高管人员的当前收入几乎不存在相关性。但在股票期权制度下,高管人员拥有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利,且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将新购入的股票在市场上出售,获取利益,但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股票期权使高管人员能够享受公司股票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增长,从而实现高管人员利益长期化。因此该制度能激励有能力的高管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性,使公司业绩上涨,进而促进公司股价上扬,以获取高额的收入。

(二)公司利益分析

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对公司来讲,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人才弓{进。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失将是一个公司最大的资产流失。为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委托人)必须向经营者(人)提供较为优厚的薪酬,薪酬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权和期权等。如果实行高工资、高奖金,则容易引起公众股东的反感,也导致公司现金流出过大。如果实行股权形式,则公司可获得现金流入,同时高管人员可获得资本利得,但经营者在认股时须付现金,一旦股价下跌,将导致较大损失。如果实行股票期权形式,一旦股票价格下跌,高管人员的损失是有限的,即只损失了股票期权的购买价格,而价格上升,则获利较大,此外高管人员在行使期权后即使离开企业,也依然可以通过持有股份来分享公司的成长,因此股票期权是高管人员较为欢迎的一种薪酬形式。

2.有利于低成本激励。在股票期权制度下,公司支付给高管人员的仅是一个期权,是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这种收入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公司始终没有现金流出。同时当获受人在以现金行使期权时,公司的资本金将会相应增加:当然若获受人不行使期权,对公司的现金流量也不产生任何损失。所以对于公司来讲,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成本相对来说较低,公司不用承担很大成本和风险。

3.有利于降低费。“所谓费主要是指股东与经营者订立、管理、实施那些或明或暗的合同的全部费用。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知道经营者是在为股东收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还是己经满足平稳的投资收益率,以及缓慢增长的财务指标;股东也无法监督经营者到底是否将资金用于有益的投资,还是用于能够给他本人带来个人福利的活动。通过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的长期业绩或者某一长期财务指标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者能够分享他们的工作给股东带来的收益”。并且经营者在退休后或离职后如果继续拥有公司的期权或股权(只需他没有行使期权及抛售股票),会继续享有公司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经营者在任职期间,就会致力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4.可以矫正经营者的短视心理。“经营者短视心理是经营者在任期有限和传统薪酬制度下追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心理行为”,尤其当接近离职时,他们往往会减少有价值的研究开发项目和投资项目。其中的原因是他们的收入基于本年度或上一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会计数据本期只记入这些长期投资项目的支出,其结果必然是对现任高管人员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而由于时滞原因,长期投资项目的收益被记入下期的会计数据,有利于其继任者。而股票期权制度使高管人员在因退休等正常原因离开企业后还可以继续分享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益。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就必须不断地努力经营,以创造良好的公司经营业绩,促使股价持续上扬,从而使企业经营目标趋于长期化,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这也是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的根据所在。

5.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问题就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十分关键的难点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化改制时,对经营者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机制,仍沿用传统的激励方式,使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业绩与报酬挂不上钩,导致经营者浪费国有资产的‘在职消费’和攫取国有资产的‘59岁现象’大量发生,阻碍和破坏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让其持有股权成为股东就自然可以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好地解决了经营者的贡献与报酬不对等的问题和国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二、股票期权制度的消极作用

股票期权虽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顺应了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方向,但它也有以下消极作用:

(一)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业绩并非完全正相关

股票期权制度设计的创意之一正是在于通过将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外部化与市场化,即激励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的高低。但我们知道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往往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股票市场的行情、相关政策的出台(如税收、银行利率等)和法律的修改等。因此某一时期一个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并非完全体现当时该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而也不能完全体现该公司高管人员的工作业绩。

〔二)股票期权制度有可能诱发高管人员新的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股票市场价格代表了所有投资者或者整个社会对公司的评价,这种市场评价即使可能由于市场操作而妨碍其有效性,但是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其市场评价通常比内部评价更加客观与公正。股票期权制度一方面在解决被委托理论称为“人道德风险”的同时,另一方面它也诱发了高管人员新的道德风险,即高管人员通过片面追求股票价格上涨而不惜造假,操纵股票价格,给自己带来高收益,而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因此说股票期权制度往往成了公司造假的直接动力。

(三)股票期权对股东权益存在负面影响

近年来美国的公司平均用于股票期权计划的股票数量己经占到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公司总股本的10%,甚至在一些公司这个比例高达30%以上。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股东权益摊薄问题变得敏感起来。虽然股票期权制度曾经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确实给股东带来了长期的利益增长,那么随着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的日益增加甚至泛滥,则该制度从其他方面显示出不利于公司股东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对股东权益的稀释和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对我国来说,“内部人控制”问题将更加严重。因此说高管人员通过股票期权计划拥有股权对股东而言有利有弊。

(四)股票期权导致企业内部分配不公

股票期权制度广泛应用还会导致的企业内部人员收入分配的不公。股票期权制度的应用使得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收入增长过快,与企业内部其他人员的差距被不合理的扩大。“在美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收入在1980年为一般工人的42倍,在1998年为一般工人的419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一般员工的差距不合理的拉大,将损害一般员工对管理层的信任和敬业精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损害会危及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期权制度范文篇6

关键词:股票期权制度优势分析局限性分析障碍分析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股票期权制度是协调股东和经理人员根本利益的办法。股东的目标和经理人员的目标不完全一致。股东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为了保持高级经理人员的稳定,驱动他们除了保持一个良好的声誉和业绩之外,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不断地为股东博取更大的财富,只能利用股票期权激励给他们带来可能的高收益,分享股东一部分剩余索取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实践证明,股权激励是协调股东和经营者根本利益的方法。

有利于不断吸引和稳定优秀管理人才。股票期权制度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远比现金大。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有助于在优秀人才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资本纽带,构建休戚与共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股票期权制度可以比较客观地体现人才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它创造性地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补偿,使优秀人才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仅能避免人才流失,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另一方面它能够把自己的所得与贡献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人才有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此外,股票期权制度还通过设定有关的限制性条款而稳定人才队伍。另外,股票期权制度已经成为许多高科技公司招聘人才的一个“秘密武器”。

以股票期权做激励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支出,节约大量营运资金,改善财务状况,使激励成本在激励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降低到最低。股票期权是一种非现金的激励方式,是建立在公司收益实现基础上的未来的市场化收入预期。这种收入由证券市场提供,是“公司证券,市场签单,自己买单”。在实施过程中,公司始终没有大规模的现金流出。期权持有者通过行使权利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报酬。行权以后,企业的资金会增加,这有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股票期权制度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非对称信息,降低委托——成本。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使现代企业形成一种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人会产生两种行为倾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两种行为倾向和隐性成本很可能是由于激励缺失、激励不足造成的。采用股票期权制,可以使经营者转化为“准所有者”,作为“准所有者”,他会努力使自己的目标与委托人的目标一致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股票期权是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有利于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是指在有限的任期内和传统薪酬不足以反映其贡献的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的行为。股票期权制能把经营者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的股票,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6年,你不能卖掉它,6年之后才可以出售。在经营人员共同努力下企业利润增长了,股价上升了,股东和经营者都会受益。如果企业前景不好,出现了亏损,股价就会下跌,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经营者的责任,经营者也不能从股票期权行权的股票差价中获利。所以,经理人员在股票期权制下,在涉及企业并购、重组、长期投资、技术开发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时,不能采取短期化的决策行为,只能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短期的经济增长对经营者的股票期权不会带来实质性利益。而且在股票期权制度下,经营者在离退休后仍会继续拥有公司的股票期权,会继续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会继续享受公司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不管从哪方面看,经营者只有致力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才能享受到股票期权真正的利益。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分析

由于股票期权本身的局限性和我国经济的特殊环境,其有效实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

股票期权造成了企业利润的虚增。股票期权不涉及企业的现金流出,会计上不作为费用冲减利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允许企业采用内在价值法或者公允价值法确认和计量股票期权。采用公允价值法,企业要确认期权费用;采用内在价值法,只要期权认购价高于或等于授予日的股票市价,期权费用为零。大多数美国企业都采用内在价值法,这样企业的利润普遍被高估,股票价值存在泡沫。利润高估从短期看造成股价上杨,经营者由此获得“价差”好处,这种好处不利于投资者真正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从长期看,由这种高估造成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必将给投资者造成极大的损失。

股票期权造成了股价与经营者行为的背离。股票期权制度激励经营者创造性的努力工作,使企业业绩提高,股价上扬,经营者通过“行权”获得收益。但是,股价不直接反映经营者的行为。经营者创造性努力工作的行为受一些不被他控制的随机事项影响。如果股价是由于经营者不可控因素造成上下波动,就会发生股票期权的激励不当,激励约束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

股票期权强化了经营者的风险回避程度。经营者管理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股票价格代表了企业价值(股东财富)。企业股价受外部环境和管理决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经营者可控制的内部因素看,股价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报酬率和风险。企业的价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成反比,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在经营者的薪金总额中,期权所占比重较大。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股价下跌,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溢价收入将减少,经营者的物质财富也大幅减少。所以经营者总是“风险厌恶”的,避免风险投资和风险决策,结果使一些具有较高预期回报率的投资项目有可能被拒绝。所以说实施股票期权,强化了经营者的风险回避行为。

股票期权造成不同类型企业激励效果不同。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类型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及所处的经济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对股价产生不同的影响。处于高新技术产业或成长期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幅度都明显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其股票具有成长性,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会有大幅上升;而处在夕阳产业或衰退期的企业,其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明显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会受到理性投资者的冷淡,股价上升的可能性很小,股票投资价值不被看好。股票期权对前类企业激励效果较大,而对后类企业激励效果较小。因为前类企业的经营者的努力能够推动股价的上升,股价也能够很容易反映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和努力程度;而后类企业的股票不容易反映经营者的经营水平和努力程度,经营者再努力,股价难以提高。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观念意识障碍分析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员工薪酬都是由固定工资和奖金组成,实行的是传统工资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经理是有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没有形成独立的经理阶层,更没有经理人市场,没有把经营者作为特殊的人力资本看待,没有享受因经营发展带来的部份净利,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支配权全归股东,建立以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为基础的股票期权制度无疑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抵制。

股票来源的障碍分析

一个企业要实施期权计划首先要储备一定数量的股票,以备期权持有者行权时使用。在国外,股票期权所需股票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公司的留存股票(即库存股);二是定向增发;三是二级市场回购。但在我国目前的证券法律体制下,不准许上市公司从公开发行中预留股份,同时定向增发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从二级市场回购同样被禁止,比如《公司法》第149条的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公司依照前款规定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后,必须在十日内注销该部分股份,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鉴于我国现行证券法律的规定,试图实行股票期权计划的企业就“无股可期”。

资金来源的障碍分析

股票持有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期权,是实施期权计划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西方国家中,股票期权的行使一般有三种方法:现金行使、无现金行使和无现金行使并出售。后两种方式为无现金行使方式。对于现金行使,美国公司一般可以为期权获受者在其行权时提供包括贷款支付、延期支付等财务支持。目前我国企业期权获受者一般缺乏大额期权的行权支付能力。

企业内部监管不规范障碍分析

股票期权制度内部监管不规范是能否有效而公正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在国外,一般通过三个途径来建立内部监管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独立监事制度、独立薪酬委员会制度。目前我国现行的公司内部监管混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明晰的产权边界,“三会”不能进行相互制衡,使期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产生非公现象,导致反向激励,为此必须加强和健全期权内部监管制度。

资本市场的障碍分析

运作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使股票期权流通方便,也为检验公司业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客观手段,更能通过市场的监督机制迫使企业经理改善公司经营状态。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由于个股价格能够反映该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由此形成了对高层经理人员业绩的度量评价功能。英美公司普遍运用了资本市场的这种度量评价功能,通过股票期权计划对经理人员进行长期激励。但国内资本市场问题重重,股价虚升,经常出现大幅波动,与上市公司的预期盈利脱离了关系,使得股票市场丧失了对经理人员的评价功能。这种资本市场的无效性会使期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产生非公现象,使长期激励作用丧失。

总之,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实施股票期权的条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进行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我们应在完善应用环境的同时,用规范试点的方式,有步骤地推广股票期权制度。

参考资料

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人力资本,《优先购股权的理论基础》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13G—2

⒉长春税务学院会计系,曹晓雪,《经营者激励性股票期权——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探索》

⒊张剑文著,《公司与股权激励》,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9月第1次

⒋华东政法大学,王银凤、刘和平,《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谈谈股票期权在企业中的应用方式》

⒌余伟贵(湖南大学经济研究所),《实施股票期权制的制度障碍与对策研究》,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2年7月24日

期权制度范文篇7

股票期权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指公司授予一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由于股票期权通常是授予公司的经理层,因而经济学界也将其通称为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Options,简称ESO)。ESO的实质是授予经营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它的最大优点是将公司价值变成了经理人收入函数中一个重要的变量,有效矫正经理人短视心理,较好地解决了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不相容的问题。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ESO把经理层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发挥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达到降低委托——成本的目的。

继安然之后,随着环球电信、世通、施乐等一批“经济巨人”会计造假案的纷纷曝光,在美国国内引发对股票期权的质疑,投资者意识到股票期权被滥用可能导致负面影响,要求改革股票期权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对股票期权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股票期权是否是一种支出

在美国,对于股票期权的理论纷争由来已久。股票期权的支持者认为,公司发行股票期权不需任何现金支付,而且还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反对者认为,公司是要为股票期权付出代价的,股票期权会造成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侵害原有股东利益。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增加,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有些公司为维持股票收益水平,不得不动用储备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样必然影响对其他投资和研发活动的投入。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注意到股票期权的成本问题。1972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APBOpinionNo.25,简称25号意见书)《对职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IssuedtoEmployees),对公司职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25号意见书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即股票期权的补偿成本(CompensationCost)只限于计算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的差额。而事实上大多数固定认股权的行权价格至少会等于计算日的市场价格,不会产生需确认的补偿成本。由于当时股票期权还没有被广泛应用,而且股票期权的成本计算也是一大难题,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者决定期权不需纳入成本。80年代初,美国的几大会计事务所向FASB提出具体意见,认为股票期权明显是一种支出,应纳入成本核算。90年代初,有关股票期权问题争论逐渐升温。FASB认为,股票期权计划应当确认报酬成本,包括市场价格等于行权价格的固定型股票期权,理由是:(1)股票期权具有价值;(2)股票期权产生了报酬成本,应当正确计入企业的净收益中;(3)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能够估算股票期权的坐标。FASB主张以公允价值取代内在价值法来确定补偿成本,这一主张遭到强烈反对。在多方游说下,美国参议院以88票对9票的结果通过一项反对FASB改变会计准则的非正式决议。FASB于1995年10月了SFASNo.123(简称123号准则)《股票补偿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BasedCompensation),123号准则是妥协的产物。新准则鼓励而不是要求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法,允许企业选择内在价值法来核算股票期权,但需要追加披露两种方法对本期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破裂,决策者们开始担心股票期权潜在的负面影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不无担忧地指出,不把股票期权纳入成本会人为地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后,投资者开始怀疑股票期权存在的负面影响。在2002年2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安然前CEO杰弗里·斯基林承认,股票期权能“超乎寻常”地夸大公司的盈利水平。纽约经纪公司贝尔斯登称,2000年,安然发行了价值1.55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如果将期权成本从2000年公司利润中扣减,那么当年安然公司的运营利润将下降8%。公司在2001年的运营利润要比不采用期权时高出9.33亿美元,期权不算成本的做法同样使花旗集团的2001年运营利润提高了9.19亿美元。欧洲保险公司安联保险旗下的一家投资银行表示,如果把所有的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入账,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2001年的利润会下降30%(郄永忠,2002)。

美国对股票期权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B)已一致同意批准起草新的会计规则,新规则将要求公司把股票期权列入经营开支。

(二)股票期权是否会诱发经营者新的道德风险

根据现代公司理论,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之间存在着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矛盾。信息不对称会引起经营者的“偷懒”动机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趋于一致,所有者会依赖在企业建立起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股票期权就是企业长期激励的制度安排。

作为激励经营者的手段,股票期权是基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假设:股票期权提供激励——管理层更积极工作——公司业绩上升——公司股价上涨——股票期权提供激励。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公司股价的上涨是源自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还是市场整体变化的因素;第二,经营者是否会通过其它的方式而不是积极工作以提高公司业绩的方式来推动公司股价上升。第一种情况的存在会削弱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但可能通过改革业绩评价体系加以修正。第二情况即可能存在的经营者的新的道德风险。在美国,高级经理们的年收入中,来源于行使股票期权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福布斯》杂志每年5月对美国800家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进行调查,股票期权行权平均收益从1985年的4947美元上升到1997年88万美元,增长了178倍,而同期的平均工资与奖金仅从73万美元上升到122万美元,增长不到一倍。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1997年美国收入居前10位的CEO收入构成中,长期服务补偿(主要是股票期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在96%以上。由于股价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重要性,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把推高股价作为工作的唯一目标,并不顾一切追求公司股价的上涨。如果单靠扩大销量,削减成本以赢得利润,股价的上升就会很慢,因而经理人员就会为谋了私利而去操纵股价。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如果公司的长远发展出现问题时,深知内情的公司管理层会被利益所驱动,不惜通过做假账采制造公司繁荣的假象,从而推动公司股价上涨。

在安然事件曝光之前,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1月,就出现了三波内部人抛售安然股票的高潮,这期间,安然的高级管理层利用股票期权赚取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在2001年就通过执行股票期权实现了1.234亿美元的收入。

二、对我们的启示

(一)建立中国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在美国暴霹出来的股票期权问题,表明任何一种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和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美国的股票期权问题是制度完善中的问题,而我国则是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不能过于神化股票期权,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它出现的某些弊端而否定它的先进性。美国股票期权存在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我们自己的长期激励制度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要有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和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作支撑,并且在一定的政策结构下、与其他制度安排的互动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我国目前股市还是一个弱式有效的市场,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理人市场,缺乏相关配套的法规。年薪制在我国由于缺乏成熟的条件,变成了经营者增加固定收入的一种方式,与经营者的业绩失去了相关性,没有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如果照搬美国的股票期权模式,必定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不能作为替代年薪制的权变策略,真正解决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美国股票期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期权制度范文篇8

“春江水暖鸭先知”,股票期权的理论魅力,使我国企业界以实际行动扮演了对股票期权的先知先试角色。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至今经历了10余年发展时间,已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北京”和“武汉”三种模式。综合现有各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案例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国际规范和惯例的特点,颇具中国特色。

1.期权不仅适用于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适用于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与国外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这一点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希望借助于实行股票期权或期股等方式来完成改制和产权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企业历史积累中各要素贡献的分割问题,以便为企业未来的公司治理构筑合理化的平台。对于市场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产权结构是改制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扩大资本规模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单一国有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施更有效的激励的需要。怎样才能既保证管理人员获得能够产生较强激励效果的足够数量的股权,又能避免因分割存量资产引起的矛盾?一种变通的做法就是着眼于增量企业未来的股权,即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周其仁教授认为它是绕开私有化难题的制度创新,对这一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2.股票期权已不再是一种选择权,经营者必须购买。西方成熟的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而不是一种义务。受益人可以在未来某个时期因股票市价高于期权的执行价格而行权,也可以因股价低于执行价而放弃行权。但是在国有企业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中,期权不仅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义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必须实际购买本企业股票。比如武汉国资公司的延期支付计划,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而言,根本不是一种拥有选择权的股票期权,而是将其所有的已经分配的风险收入的指定部分拿去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对北京的期股试行办法来说,经营者必须在三年任期内按既定价格分期缴纳股款,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在经营者缴足股款之前,这部分股份属于“期股”,经营者对这一部分股份只有表决权和收益权,而没有所有权,待全部股款缴足后,期股的所有权才属于经营者;经营者任期届满两年后,经审计合格,该股份可以变现。可见,在我国实施的股票期权,名为股票期权计划,实为“股票购买计划”,经营者获得的股票期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所有权,从法律上来看,这种所谓的股票期权已有经营担保的性质。

3.非国有中小股东利益在制度设计中未受到重视。从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践来看,不论是上海还是北京、武汉,其实施方案都是由政府国资、财政等部门发文规定,程序上一般都是让国有控股股东代表提出一项议案,由股东会作出决议。由于资本多数决定原则,国有控股股东的提议都能够获得通过,从而使其意志处于支配地位,产生对中小股东的约束力。由于国有股东提出的股票期权议案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考核指标的,这实际上排斥了中小股东在股票期权决策上应有的权利,造成了国有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样,获赠股票期权的经营者只须对国有控股股东负责就行了,而无需考虑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国有股东的代表人或者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直接从公司收益增加或股票价值上涨中受益,他们作为有限理性人有其自身独特的效用。这决定了他们与公司经营者签订的股票期权协议中的各项考核指标的订立和监管,并不一定能够与“以业绩为中心”、着眼于长期激励的股票期权制度的精髓相一致。

4.我国股票期权具有惩罚机制。在激励与约束上,我国股票期权更多地偏向了约束一方。北京市规定,如经营者任期未满而主动离职,或任期内未达到协议规定的考核指标,取消其所拥有期股权及其收益,个人现金出资部分也作相应扣除。武汉规定,完成净利未达到50%的,扣罚以前年度股票期权40%,而期股却是用经营者的部分薪酬购买的。上海市规定,中途离职利未达经营指标的,不予兑现股权收益,并扣除一定数额的个人资产抵押金。这样,股票期权就成了一种担保之债,具有惩罚性。

二、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

作为一种公司企业的薪酬改革,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美国,美国不仅市场经济非常成熟,而且有关公司、证券的法律制度也非常完善。当我们欲将一个植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我们这样尚在“转轨”的国家时,就必须仔细考察、理解它的生存土壤,否则就可能出现“南桔北枳”的危险。就股票期权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它的良好运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适用条件:

l.成熟的股票市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适用性与股票市场本身是否有效紧密相连。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总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如果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投机者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的方法获取超额利润。如果股票市场缺乏效率,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相关度不高,那么行权价格的确定也就缺乏科学的依据,有可能畸高畸低。证券市场的无效还可能使享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在行权和实现利益的时候受到证券市场的“冤枉”:经营业绩并不好的经理人员可能因为证券市场的不正常价格波动而获得很高的利润;相反,业绩好的经理人员却可能因之无法行权或实现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其业绩。人们很难想象,在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黑庄”横行的环境中使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西方国家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有较高的一致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较为科学的经理任命制度,存在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他们追求的目标函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追求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名誉和地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首先要打破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上的行政化,使企业经营者的选拔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使经理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合理流动、择优汰劣和最佳配置。其次要加强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的培养,造就一个企业家阶层。实施企业经理人员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要求有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为基础,为市场优化配置提供有效供给。最后,将企业家与国家行政干部区分开来,实现经理人员职业化,制定职业规范,对职业经理人实施任职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制度,从职业角度约束、管理经营管理人员。

3.优惠的税收制度。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效果跟政府税收优惠制度的扶持密不可分。在发达国家中,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进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在税收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实施优惠措施,是因为经理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但是企业所有者之所求,也是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之所求,因此对于像股票期权这样有效的制度创新,政府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况且股票期权制度还具有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事实上,从股票期权的产生背景来看。它最初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过高个人所得税率而设计的。因为薪酬证券化后,可以从会计上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起到避税的效果。到20世纪70至80年代,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西方受到普遍重视,在这一背景下,股票期权制度不但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其“节税”的目的还因明确的税收优惠制度而具有了法律上的正当性。

三、构建股票期权制度必须直面的问题

1.无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发达国家,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到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促进了股票期权制的推行。我国迄今不仅没有这方面的税收优惠规定,而且除了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外,还对个人在股票期权中的实际利得(包括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加大了激励成本,减少了经理人员的实际收入,不利于股票期权的实施。就我国目前对于股份公司经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收益的税收而言,按照《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在我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因其受雇期间的表现或业绩,从雇主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补贴(指雇员实际支付的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认购价格低于当期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的数额),属于该个人因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按照累进税率交纳5%~45%的个人所得税。此外,经理人员在行权后转让所得股票时,还应交纳证券交易印花税。以上对经理人员股票期权的实际利得或交易流通的征税,加大了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成本,降低了经理人员的实际收入,削弱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效果。

2.缺少配套的会计法则。我国目前的股票期权会计法规还是个空白。按照现行会计法规,股票期权在赠与时,无需作任何会计处理,经理人员采用现金或其他方式行权时,可以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现金”或者其他资产类科目。但如果行权价与行权日股票市价存在差额,公司是否应当确认有关费用?抑或在股票期权赠与日后即预提有关费用?这些会计法规都没有予以明确。在信息披露方面,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所谓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所谓或有债务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股票期权在赠与日后,公司负有一种应经理人员的意思表示而进行股票销售的义务,这种义务的履行是否会导致经济利益从企业流出,要看行权价与行权日公平市价之间的差额如何。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在实质上摊薄公司利润,稀释公司股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应认定为一种“或有负债”。如果行权价与行权日公平市价相同或者高于前者,则经理人员放弃行权,因此,不存在可能出现“或有资产”的情况。有人认为,由于因股票期权而承担的义务不是一种现时的义务(在授予期结束之前,不能行权;且行权期内,是否会行权,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该义务的金额无法可靠地计量,因此,不应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应披露。但行权之后,公司因行权而以契约规定的行权价向经理人员出售股票,如果行权日公平市价高于行权价,公司是否应当确认费用?因价格差额而导致的资本公积未能增加的机会成本,会计上如何处理?对于这些,现行会计制度并未做出任何规定。

3.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制企业,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种低效的产权结构形成了低效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并成为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一大体制障碍。首先,国有公司股权结构单一,“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机制难以监督经营者,有效的治理结构难以形成。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般散股股东并不能“用手投票”来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去留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广大中小投资者由于监督成本较高,往往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成为消极股东(NegativeHolders)和搭便车者(FreeRiders)。虽然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处于控股地位,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用手投票”决定经营者的去留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投票权必须委托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的真正所有者,不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他们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成了—种“廉价投票权”。无能之辈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行为,他们可能通过贿赂而获得、并保持企业领导地位。这使得“用手投票”的效能大打折扣。至于“用脚投票”,由于国有股法人股被人为锁定,不能进入一级市场流通,这使得国有股东不能抛售经营不善公司的股票,使之成为“垃圾股”,来躲避损失风险;也使得收购企业即使购进二级市场某公司的全部股票,也不会发生接管(Takeover)行为,从而也很难对经营者构成压力和威胁。因此,国有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以及国有股法人股的非流通性,使得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很难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证券市场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导致了严重的外部人控制(OutsiderContr01)和内部人控制,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起来,实施股票期权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国有公司中国家控股不能解决政企不分问题,从而必然影响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后,国有资产管理者成了国有公司的合法“老板”,他们可以利用控制权名正言顺地干预企业,形成了事实上的外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只要国家控股,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即使对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实行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企业仍然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有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家由主管部门任命的占75%,由社会人才市场配置者占0.3%。这种由政府任命的官员或企业经营者,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是讲究行政级别的企业官员。这些非经人才市场筛选出来的经营者不可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动力,而是尽力“讨好”上级,把政府的社会、政治目标作为经营目标,甚至与上级官僚合谋侵吞国有资产,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因此,企业股价的变动不能反映经营者的能力及其努力程度,股票期权也就不会收到什么效果。

4.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对股票期权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不少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小,限制了股票期权的实施范围;二是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影响了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首先,股票期权的实质是从股票价格中提取股票市场对公司潜力和经营者努力程度的评价信息,并借此对高层经营者提供长期激励,为其人力资本定价。股票期权的激励最终必须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必须是上市公司或者至少在今后几年内能够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比例还很小。此外,从证券市场的结构来看,西方国家的股票期权一般使用于濒临亏损但扭亏有望或者高成长型的企业效果最好,因为这两种企业的股票有较大幅度升值的可能。而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大多处于传统行业,股票价格上升空间一般不是很大,这就降低了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效果。其次,我国证券市场很不规范,股价和企业经营业绩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作用是通过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来实现的,但是,股票期权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股票价格必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上,股价高低同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及其经营水平,实施股票期权能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而我国证券市场还属于“政策市”、“资金市”,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庄股盛行,泡沫成份较多,人为操纵股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亏损股价同其绩效严重背离,有些企业连续亏损几年已经被ST(特别处理)或PT(特别转让),股价却比一些绩优股价还要高。倘若经营者选择在此时行权,就只有收益而没有风险了,这不仅违背了股票期权的初衷———激励经营者搞好企业,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宏辉.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2007(1)

2.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第八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清泰,吴敬琏主编.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期权制度范文篇9

我国当前推行股票期权制度有如下意义:发展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用于研究开发费用大,风险高,现金净流入少。因此用股票期权替代高额现金报酬来吸引、激励、留住优秀核心技术人材与高级经理人员,鼓励他们与股东风险共担、利润共享。

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所有者虚置,高层经理人员大多由政府任命,由行政人员担任,企业管理水平低下。通过期权计划制约与激励国企老总,遏制短期行为。

培养职业经理队伍期权计划将引起社会对职业经理人力资源价格的普遍关注,催生经理人市场,来自职业经理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减少成本。

设计我国股票期权制度应注意以下几点:适当控制期权规模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正确定位是激励约束机制,因此,相对于美国将股本总数的20%定为可授予期权的股票数的最高限,我国期权规模将大大少于这个比例:参照香港主板和创业板证券股份计划有关条款规定,我国股票期权计划可授权期权的股份数额不得超过本公司总股本的1%,任一参与人在每一计划中仅能持低于25%的数量。此外,期权持有人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在期权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为保证期权计划实施效果,参与期权计划的人员范围也不宜过大,期权授予对象应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职工,不应盲目效仿国外将期权授予范围向一般员工扩大。上述安排能防止股权的过分稀释,导致原股东控制权的下降及每股收益的稀释。此外限制期权计划规模,也保护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债权人的利益,因为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的提高,将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有重点有选择的授权能避免将期权制度成为普惠制,一种公司的基本福利制度;避免其演变为内部职工股并由此滋生腐败,而丧失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适当延长行权期限期权计划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前提是:证券市场规范,股价与经理的行为相关。根据CAPM模型,股价是公司所承担总风险的反映——包括公司特有风险及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系统风险)导源于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经济衰退,战争,宏政政策变化等。此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完善,公司经理层与员工的努力工作并不必然导致股价上升。除市场风险外,其他人为的干扰因素,如违规交易,庄家炒作等都可能使股价背离公司内在价值及经营业绩。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弱势市场中,要使股权计划发挥其应有作用,减少市场噪音对期权计划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整顿宏观金融秩序;另一方面行权期限不宜定得太短;参照西方惯例,可定为10年。但较长的行权期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激励的力度,不过更能有效抑止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此外,每年行权窗口期开启时要避开有可能造成股价异动的时日,如(1)影响股价的事件发生时直至有关信息披露为止(2)公司业绩公布前一个月内(3)公司重大事件公告之前5个工作日内。

股票来源期权计划中的股票来源,按国际惯例是增发、预留、回购、转让。我国《公司法》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它公司合并时除外;此外,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尚无为实施股票期限而增发新股的先例,所以我国当时采用增发与回购方式将存在法律障碍,有待于《公司法》修改后及证监会颁布相关批文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当前较恰当的股票来源有:

1)公司配股对国有股放弃配股的部分,由于配股价格大都低于市场价格,从而易于为上市公司所接受。

2)国有股存量部分,盘活国有股存量作为期权计划的股票来源,其约定价格与公司的市场价格较接近,且与国家体制改革如国有股减持及补充社保资金并行,同时也减少了国有股上市对证券市场的冲击。

设立薪酬委员会健全内部控制推行期权计划,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在董事会下设立薪酬委员会,负责公司股票期权管理的日常事务,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为其当然委员,其他委员由董事会任命。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期权计划,并报请股东大会审批。为了在期权授予上保持客观、公正的心态,薪酬委员会成员与经理人员之间应保持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勾结形成新一轮的腐败,降低期权计划的效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薪酬委员会成员的独立董事等,可能会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在此情况下,为使他们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他们的行权方式须有别于其他非薪酬委员会成员。此外,随着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可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来监督检查薪酬委员会的工作及内控的实施情况。

选择适当的业绩评价制度期权计划将拉开公司一般员工与高级经理薪酬水平,经济利益的悬殊将势必影响一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企业管理难度。恰当的业绩评价制度使期权计划建立在相对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减少执行期权计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股东及经理人员对选择何种业绩评价方式存在分歧;经理人员愿意用财务会计指标作为企业绩效评价手段和报酬计量依据;而股东更偏爱市场评价指标-尤其是股票价格,他们习惯用股价来计算公司价值及所能控制的财富,以此作为支付经理薪酬的依据。股东认为股价反映了市场对企业发展的未来预期,反映了其潜在价值,而会计数据仅是对企业过去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反映;此外,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数据易被操纵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个好的业绩评价体系,须兼顾股东及经理人员的需要。我国企业通常采用财务会计指标来评价其经营业绩,但在既定的会计程序及会计准则的限定下,它不能向股东传递有关经理人员所创造价值的详细信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企业内部推选以EVA(经济附加值)为核心的业绩评价制度——一种以会计为基础,而又超越会计的业绩评价制度;在对企业的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扣除资本成本后,相对公允的反映了人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它必将为期权计划的制定奠定公平合理的基础。

完善所得税法及相关的会计制度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开通资本利得税,因此,股票期权持有人所获收益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股票期权计划诞生初衷之一是替公司高层经理人员规避由于高额现金报酬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股票期权计划若在所得税法的真空地带里执行,将引发上市公司滥用期权计划进行双重避税:一方面公司通过低价授予员工股票期权来提高期权执行成本,降低公司的应税所得,减少了公司应交所得税;另一方面员工也无需就超额期权收益交纳所得税。因此,在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对股票期权进行规范的情况下,执行期权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它不仅直接造成税收的流失,同时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增加了一条新路:在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依然严重的情况下,借期权计划来转移国有资产将成为一种新腐败。因此,完善税法迫在眉捷。期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跨越了多个会计年度,涉及到股权转移,资本交易,期权成本定价等诸多方面,加之市价的波动,行权日期的不确定性,势必给会计计量、确认及信息披露带来困难。制定我国期权会计制度,可适当参照美国APB25及FASB123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信息披露的规范。

期权制度范文篇10

本文从优劣两个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使我们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股票期权制度,进而使得该制度在我国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对于股票期权制度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高管人员利益分析

对高管人员来讲,在传统薪酬体系下,由于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都是与公司现期和上期经营业绩挂钩的,与公司的未来发展状况没有关系,公司价值的变动与高管人员的当前收入几乎不存在相关性。但在股票期权制度下,高管人员拥有按某一固定价格购买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利,且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将新购入的股票在市场上出售,获取利益,但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股票期权使高管人员能够享受公司股票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增长,从而实现高管人员利益长期化。因此该制度能激励有能力的高管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性,使公司业绩上涨,进而促进公司股价上扬,以获取高额的收入。

(二)公司利益分析

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对公司来讲,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人才弓{进。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失将是一个公司最大的资产流失。为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委托人)必须向经营者(人)提供较为优厚的薪酬,薪酬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权和期权等。如果实行高工资、高奖金,则容易引起公众股东的反感,也导致公司现金流出过大。如果实行股权形式,则公司可获得现金流入,同时高管人员可获得资本利得,但经营者在认股时须付现金,一旦股价下跌,将导致较大损失。如果实行股票期权形式,一旦股票价格下跌,高管人员的损失是有限的,即只损失了股票期权的购买价格,而价格上升,则获利较大,此外高管人员在行使期权后即使离开企业,也依然可以通过持有股份来分享公司的成长,因此股票期权是高管人员较为欢迎的一种薪酬形式。

2.有利于低成本激励。在股票期权制度下,公司支付给高管人员的仅是一个期权,是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这种收入是在市场中实现的,公司始终没有现金流出。同时当获受人在以现金行使期权时,公司的资本金将会相应增加:当然若获受人不行使期权,对公司的现金流量也不产生任何损失。所以对于公司来讲,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成本相对来说较低,公司不用承担很大成本和风险。

3.有利于降低费。“所谓费主要是指股东与经营者订立、管理、实施那些或明或暗的合同的全部费用。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知道经营者是在为股东收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还是己经满足平稳的投资收益率,以及缓慢增长的财务指标;股东也无法监督经营者到底是否将资金用于有益的投资,还是用于能够给他本人带来个人福利的活动。通过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的长期业绩或者某一长期财务指标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者能够分享他们的工作给股东带来的收益”。并且经营者在退休后或离职后如果继续拥有公司的期权或股权(只需他没有行使期权及抛售股票),会继续享有公司股价上升带来的收益,经营者在任职期间,就会致力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4.可以矫正经营者的短视心理。“经营者短视心理是经营者在任期有限和传统薪酬制度下追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心理行为”,尤其当接近离职时,他们往往会减少有价值的研究开发项目和投资项目。其中的原因是他们的收入基于本年度或上一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会计数据本期只记入这些长期投资项目的支出,其结果必然是对现任高管人员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而由于时滞原因,长期投资项目的收益被记入下期的会计数据,有利于其继任者。而股票期权制度使高管人员在因退休等正常原因离开企业后还可以继续分享企业利润,增加个人收益。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就必须不断地努力经营,以创造良好的公司经营业绩,促使股价持续上扬,从而使企业经营目标趋于长期化,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这也是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的根据所在。

5.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问题就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十分关键的难点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化改制时,对经营者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机制,仍沿用传统的激励方式,使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业绩与报酬挂不上钩,导致经营者浪费国有资产的‘在职消费’和攫取国有资产的‘59岁现象’大量发生,阻碍和破坏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实行股票期权激励,让其持有股权成为股东就自然可以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好地解决了经营者的贡献与报酬不对等的问题和国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二、股票期权制度的消极作用

股票期权虽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顺应了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方向,但它也有以下消极作用:

(一)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业绩并非完全正相关

股票期权制度设计的创意之一正是在于通过将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外部化与市场化,即激励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的高低。但我们知道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往往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整个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股票市场的行情、相关政策的出台(如税收、银行利率等)和法律的修改等。因此某一时期一个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并非完全体现当时该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而也不能完全体现该公司高管人员的工作业绩。

〔二)股票期权制度有可能诱发高管人员新的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股票市场价格代表了所有投资者或者整个社会对公司的评价,这种市场评价即使可能由于市场操作而妨碍其有效性,但是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其市场评价通常比内部评价更加客观与公正。股票期权制度一方面在解决被委托理论称为“人道德风险”的同时,另一方面它也诱发了高管人员新的道德风险,即高管人员通过片面追求股票价格上涨而不惜造假,操纵股票价格,给自己带来高收益,而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因此说股票期权制度往往成了公司造假的直接动力。

(三)股票期权对股东权益存在负面影响

近年来美国的公司平均用于股票期权计划的股票数量己经占到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公司总股本的10%,甚至在一些公司这个比例高达30%以上。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股东权益摊薄问题变得敏感起来。虽然股票期权制度曾经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确实给股东带来了长期的利益增长,那么随着股票期权授予数量的日益增加甚至泛滥,则该制度从其他方面显示出不利于公司股东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对股东权益的稀释和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对我国来说,“内部人控制”问题将更加严重。因此说高管人员通过股票期权计划拥有股权对股东而言有利有弊。

(四)股票期权导致企业内部分配不公

股票期权制度广泛应用还会导致的企业内部人员收入分配的不公。股票期权制度的应用使得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收入增长过快,与企业内部其他人员的差距被不合理的扩大。“在美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收入在1980年为一般工人的42倍,在1998年为一般工人的419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一般员工的差距不合理的拉大,将损害一般员工对管理层的信任和敬业精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损害会危及企业生产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