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6:51:08

破坏范文篇1

关键词:硫酸盐侵蚀;膨胀;石膏

1引言

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用途十分广泛。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的耐久寿命一般为50~70年,高性能混凝土可达100年以上[1]。然而,现实中很多混凝土工程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各种非力学破坏[2],混凝土材料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耐久。这种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足而引起的破坏,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地下水、海水以及工业废水中都含有硫酸根离子,它们渗入混凝土内部,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改变水泥浆体的化学和显微结构,使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剥落等现象,使混凝土的强度和粘结性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3]。

英国、法国和欧洲其它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硫酸盐。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很多地区,土壤中也常常含有百分之几的硫酸盐。在北美洲的碱性土壤地区,很早就发生过混凝土下水道、排水渠、混凝土基础、涵洞和其它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情况。20世纪初,美国和加拿大对的硫酸盐侵蚀问题首先开始进行研究。

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和西部的重盐渍地区硫酸盐侵蚀也是一种非常严重和常见的现象。海岸、港口的混凝土,西北、西南地区的许多电站、大坝、隧道均出现严重的硫酸盐侵蚀。八盘峡电站、盐锅峡电站遭受硫酸盐侵蚀比较严重,混凝土多处出现膨胀开裂、剥落现象,排水孔和排水沟的强度接近于零,李家峡水电站在钻孔的时候也发现硫酸盐侵蚀问题。新疆克拉玛依市内的立交桥等建筑物,青海湖周围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如码头、电线杆、护栏等,到处可见由于硫酸盐侵蚀引起的混凝土开裂、钢筋外露现象[4,5]。这些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物遭受硫酸盐侵蚀严重的即出现“一年粉化,三年坍塌”现象。我国的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还有大片盐碱地,这些地方的混凝土结构物也由于硫酸盐腐蚀而产生严重的破坏。我国盐渍土地区是石油、各种矿产的主要产地,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基地,是交通运输的必经之路。沿海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基本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防止硫酸盐对基础设施的腐蚀,确保安全生产,是混凝土耐久性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6]。我国从50年代开始关注硫酸盐侵蚀问题,并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2外部硫酸盐侵蚀类型

外部硫酸盐侵蚀可分为化学硫酸盐侵蚀和物理硫酸盐侵蚀。化学硫酸盐侵蚀要有硫酸根离子参与化学反应,物理硫酸盐侵蚀一般指硫酸盐结晶。

2.1物理硫酸盐侵蚀

混凝土孔隙中的碱金属硫酸盐浓度高时就会有盐结晶析出,产生极大结晶应力和体积膨胀而使混凝土破坏。特别是当结构物的一部分浸入盐液,另一部分暴露在干燥空气中时,盐液在毛细管作用下升至水平以上部分然后蒸发,盐液浓缩而析出晶体。

暴露混凝土表面的风化现象(Na2SO4和Na2SO4•10H2O结晶存在)就是典型的硫酸盐物理侵蚀[7]。硫酸盐结晶风化完全是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物理现象。物理盐风化侵蚀引起的混凝土表面剥落常被混淆为化学硫酸盐侵蚀[8]。Brown[9]指出了“钙矾石、石膏形成引起的硫酸盐侵蚀”与“硫酸盐结晶引起的物理硫酸盐侵蚀”之间的区别。将硫酸盐的化学侵蚀与完全物理硫酸盐引起的破坏加于区别是有必要的。

物理盐侵蚀问题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研究较多的是无水硫酸钠(无水芒硝)向十水硫酸钠(芒硝)的可逆转变。1929年,法国的Lafuma[10]就报道十水硫酸钠向无水硫酸钠转变的实验,并指出在33℃以上,在溶液中形成表观体积较小的无水硫酸钠。1939年,英国的Bonnell和Nottage[10]研究了多孔材料中的盐结晶,指出当水化在孔隙中发生,压力可能增大,这种压力足够大可以超过普通多孔建筑材料的抗张强度。2002年,Flatt报道[11],在20℃,十水硫酸钠从饱和的无水硫酸钠溶液中结晶出来,会产生10~20MPa的张应力。这些实验都是采用无水芒硝和芒硝,并没有进行混凝土实验,仍而这些实验与混凝土的物理硫酸盐侵蚀有相当大的关系。硫酸钠盐的特殊作用仍然是一个研究的课题。

2.2化学硫酸盐侵蚀

根据侵蚀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产物的不同,又可将化学硫酸盐侵蚀分为钙矾石型腐蚀、石膏型腐蚀和碳硫硅钙石腐蚀。也有文献[3]将镁盐侵蚀归为硫酸盐侵蚀。

硫酸盐与水化水泥浆体的主要反应有:①硫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石膏)。这个反应的进行程度与外界条件有关。流动的水持续提供硫酸盐,消耗掉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完全。②生成的硫酸钙可以与C3A反应,一般通过先形成单硫型化合物,再形成钙矾石。③硫酸镁与水泥的所有水化产物反应,生成的重要产物有硫酸钙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镁的溶解度较小,并且饱和溶液的pH值大约在10.5,在该pH值时,C-S-H分解,释放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镁反应,形成氢氧化镁和石膏。这个反应进行直至石膏结晶出来。氢氧化镁还和水化硅酸盐反应,进一步加剧了C-S-H的分解,并形成没有结合特性的水化硅酸镁。即使水泥中C3A含量很低,这些反应仍可发生。硫酸钙又可以与C3A反应。④如果体系中存在CO32-,就会与硫酸盐及C-S-H反应生成碳硫硅钙石[12]。碳硫硅钙石的溶解度很低,特别是在较低温度下几乎不溶解,而水泥中的C-S-H凝胶的溶解度比碳硫硅钙石高。只要体系中有CO32-和SO42-存在,且孔液pH值高于10.5,反应将不断进行。

认清各种反应的最终产物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反应产物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破坏。Biczok[13,14]认为当溶液的浓度发生改变,反应机理也会改变。对于硫酸钠溶液侵蚀,在低硫酸盐浓度(<1000ppmSO42-)时,主要产物为钙矾石;在高浓度(>8000ppmSO42-)时,石膏是主要产物;在中等浓度(1000~8000ppmSO42-)时,石膏和钙矾石共同存在。对于硫酸镁溶液侵蚀,在较低浓度(<4000ppmSO42-)时,观察到钙矾石产物;在中等浓度(4000~7500ppmSO42-),观察到钙矾石和石膏的混合物;在高浓度(>7500ppmSO42-)时,镁盐侵蚀占主导。

虽然有标准给出了硫酸盐浓度和相应的破坏等级,但没有指出是哪种类型的破坏。

3外部硫酸盐侵蚀破坏特征

不同类型的硫酸盐侵蚀,所表现的破坏特征也不尽相同。实际工程中的硫酸盐破坏大多是多种破坏类型综合作用的结果。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特征是表面发白,损害通常在棱角处开始,接着裂缝开展并剥落,使混凝土成为一种易碎的,甚至松散的状态。

硫酸镁与水泥石发生反应,造成C-S-H的分解,并生成胶结性能很差,且强度不高的水化硅酸镁(M-S-H),导致混凝土因丧失强度而发生破坏。

碳硫硅钙石腐蚀是由于硫酸盐与混凝土或砂浆中的碳酸盐和水化硅酸钙反应生成无胶结作用的碳硫硅钙石,随着水化硅酸钙的不断消耗,胶凝材料逐渐变成“泥质”。由于碳硫硅钙石与钙矾石都是针状晶体,结构非常接近,X射线衍射图谱也很接近,在实际中往往将碳硫硅钙石型腐蚀误认为钙矾石型腐蚀[15]。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碳硫硅钙石型腐蚀的系统研究还刚刚开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没引起广泛关注。

传统上,对于硫酸盐侵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钙矾石的膨胀破坏。钙矾石是溶解度极小的盐类矿物,在化学结构上结合了大量的结晶水(实际上的结晶水为3O~32个),其体积约为原水化铝酸钙的2.5倍,使固相体积显著增大,加之它在矿物形态上是针状晶体,在原水化铝酸钙的固相表面成刺猬状析出,放射状向四方生长,互相挤压而产生极大的内应力,致使混凝土结构物受到破坏。混凝土中形成大量的钙矾石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膨胀会导致开裂、剥落及其它破坏作用。一般认为钙矾石型腐蚀破坏的特点是混凝土试件表面出现少数较粗大的裂缝[16,17]。

目前,对于硫酸盐侵蚀过程中引起的膨胀通常归因于钙矾石的形成,而石膏的形成常被认为只起软化作用和引起重量及强度损失,所以,一般认为石膏型腐蚀破坏的特点是试件没有粗大裂纹但遍体溃散[18]。硫酸盐侵蚀过程中生成石膏,消耗了氢氧化钙,而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不仅是C-S-H等水化矿物稳定存在的基础,而且它本身以波特兰石的形态存在于硬化浆体中,对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有贡献,因此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损失和耐久性下降。然而,从Ca(OH)2转变为石膏,体积约为原来的两倍,也会使混凝土因内应力过大而导致膨胀破坏。

硅酸盐水泥中C3A含量和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普遍认可。ASTM第Ⅱ和第Ⅴ系列水泥通过限制C3A含量来降低混凝土中钙矾石的形成,从而阻止与硫酸盐相关的破坏。但是,一些工程实例和实验室研究报道,C3A含量低于5%的第Ⅴ系列水泥的使用也不一定能阻止硫酸盐侵蚀。另外,一些研究还表明,不含C3A的水泥也不一定具有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有研究表明在受硫酸盐侵蚀破坏的混凝土表面附近检测到石膏的存在,尤其在裂缝和孔隙中。这些实验结果显示硫酸盐侵蚀机理的复杂,在硫酸盐侵蚀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膨胀、开裂不全因为钙矾石的形成,其它因素,尤其是石膏的形成也应作为可能的膨胀源来考虑。

Ping和Beaudoin[19,20]提出了基于化学热力学原则的理论。他们指出结晶压力产生膨胀力。结晶压力的产生要具备两个条件:(1)固体产物的形成和生长要在有限的空间;(2)孔溶液中反应物的活度积应该大于大气压下固体产物的溶度积。理论上,任何固体产物(不仅仅是钙矾石)只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都可能产生结晶压力和引起膨胀。他们认为石膏形成是硫酸盐侵蚀过程中膨胀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Nielsen[21]对分别浸泡在浓度为0.07M的Na2SO4、MgSO4和FeSO4溶液中2个月的水泥浆体的薄片进行微观检测,发现石膏是主要的反应产物(钙矾石形成量很少),认为石膏作为裂缝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合理的。

Bonen和Sarkar[22]研究了集料颗粒的界面区域(集料和浆体之间的区域)中石膏取代氢氧化钙,石膏沉淀物的宽度可达50µm。他们认为石膏结晶压产生张应力,引起破坏性膨胀。

Gonzalez[23]通过四种低C3A含量的水泥(三种水泥不含C3A,一种含1%C3A)来研究硫酸盐侵蚀机理。水泥中C3S的含量从40%到74%。他们的数据表明,C3S含量高的水泥砂浆试件,膨胀也更大。采用74%C3S水泥的砂浆经过180d的浸泡膨胀率达到0.112%。他们的XRD分析显示,在硫酸盐溶液中浸泡90d的试件中有石膏形成。

Tian和Cohen[21]从阿利特净浆和C3S砂浆棱柱体试件的膨胀结果来研究硫酸盐侵蚀过程中石膏形成的影响。发现浸泡在5%Na2SO4溶液中的C3S砂浆试件在浸泡开始的前40天无膨胀,40天后膨胀速率较大,230dC3S砂浆的膨胀率达到1.05%,膨胀值非常大。通过相应的XRD峰的相对高度进行比较,检测到大量的石膏。

Santhanam[24]等从砂浆试件的长度变化、质量变化、DSC成分分析及SEM显微结构分析来研究硫酸盐侵蚀过程石膏形成的影响。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和C3S砂浆进行对比。C3S砂浆试件浸泡在4.44%的硫酸钠溶液中,前面32周试件的长度变化很小,32周后,膨胀速率增大,浸泡41周,试件的膨胀率达到0.22%,石膏的生成量达到2%。对浸泡41周的C3S砂浆进行SEM显微分析,C-S-H凝胶发生脱钙,在试件表面以下约300µm的深度内未检测到石膏的沉淀物。在这深度以外,在气孔和集料周围观察到大量石膏沉积。

4结束语

外部硫酸盐侵蚀过程中石膏形成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将石膏作为与钙矾石相并列的一类膨胀源来研究,对理解硫酸盐侵蚀机理很重要,还为硫酸盐水泥中C3S含量限制的采用提供了依据。随着现代水泥中C3S含量的增加,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生更多的氢氧化钙,混凝土暴露在外部硫酸盐环境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石膏,导致更严重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刘崇熙.坝工混凝土耐久寿命的衰变规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0,35(4):20—24.

[2]吕林女,何永佳,丁庆军,等.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6):466-468.

[3]申春妮,杨德斌,方祥位,等.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的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2(2):16-19.

[4]柯伟.中国腐蚀调查报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冯乃谦,邢锋,牛全林.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检测方法的探讨[J].

[6]马孝轩,冷发光,郭向勇.混凝土材料抗硫酸盐侵蚀实验方法研究[J].

[7]J.Skalny,J.S.Pierce.Sulfateattackissues:anoverview.MaterialsScienceofConcrete—SulfateAttackMechanisms,49-63.

[8]P.K.Mehta.Sulfateattackonconcrete:separatingmythsfromreality,Concr.Int.2000,22(8):57–61.

[9]P.W.Brown,.Thaumasiteformationandotherformsofsulfateattack,guesteditorial,pos.2002,24(3–4):301–303.

[10]A.Neville.Theconfusedworldofsulfateattackonconcrete[J].Cem.Concr.Res.2004,34:1275-1296.

[11]R.J.Flatt.Saltdamageinporousmaterials:howhighsupersaturationsaregenerated,[J].Cryst.Growth,2002,242:435–454.

[12]胡明玉,唐明述.碳硫硅钙石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J].混凝土,2001,(6):3-5.

[13]I.Biczok.ConcreteCorrosionConcreteProtection[M].ChemicalPublishing:NewYork,1967.

[14]M.Santhanam,M.D.Cohen,J.Olek.Sulfateattackresearch—whithernow?[J].Cem.Concr.Res.,2001,31:845-851.

[15]胡明玉,唐明述.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研究综述[J].混凝土,2004,(6):17-19.

[16]湖南大学等编著.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17]亢景富.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混凝土,1995,(5):9-18

[18]屈文俊.侵蚀性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预测方法探讨[J].工业建筑,l999,(4):38-41.

[19]X.Ping,J.J.Beaudoin.MechanismofsulfateexpansionI.Thermodynamicprinciplesofcrystallizationpressure[J].CemConcrRes,1992,22:631–640.

[20]X.Ping,J.J.Beaudoin.MechanismofsulfateexpansionII.Validationofthermodynamictheory[J].Cem.Concr.Res.,1992,22:845–854.

[21]B.Tian,M.D.Cohen.Doesgypsumformationduringsulfateattackonconcreteleadtoexpansion?[J].Cem.Concr.Res.,2000,30:117-123.

[22]D.Bonen,S.L.Sarkar.ReplacementofPortlanditebygypsumintheinterfacialzoneandcrackingrelatedtocrystallizationpressure,CeramicsTranstractions,Vol.37,Cement-BasedMaterials:Present,Future,andEnvironmentalAspects,AmCeramSoc,Westerville,OH,1993,pp.49–59.

破坏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地震应急活动的义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应急机构

第六条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

第七条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本部门的地震应急机构。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实行集中领导,其办事机构设在本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应急预案

第九条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由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照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和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部门和地方指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当从本部门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切实可行。

第十三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三)抢险救援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

(四)灾害评估准备;

(五)应急行动方案。

第十四条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部门和地方,应当根据震情的变化以及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其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补充;涉及重大事项调整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四章临震应急

第十五条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地震预报。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传播有关地震的谣言。发生地震谣传时,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人民政府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第十六条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并指明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10日。

第十七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情,统一部署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临震应急活动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在临震应急期,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预报区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提出避震撤离的劝告;情况紧急时,应当有组织地进行避震疏散。

第二十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阻拦;调用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场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部门应当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第五章震后应急

第二十二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并指明震后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震后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20日。

第二十三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四条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灾情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一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损毁的道路、铁路、水港、空港和有关设施,并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其他部门有交通运输工具的,应当无条件服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征用或者调用。

第二十六条通信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其他部门有通信设施的,应当优先为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服务。

第二十七条供水、供电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设施,保证灾区用水、用电。

第二十八条卫生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者建立临时治疗点,抢救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医药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救灾所需药品。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民政部门应当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等,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其他部门应当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妥善安置灾民。

第三十条公安部门应当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第三十一条石油、化工、水利、电力、建设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危险品生产、储运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次生灾害的地点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视、控制、防止灾害扩展。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严密监视灾区火灾的发生;出现火灾时,应当组织力量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第三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应当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的情况,按照规定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第三十三条抗震救灾指挥部可以请求非灾区的人民政府接受并妥善安置灾民和提供其他救援。

第三十四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内非灾区提供的紧急救援,由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外红十字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紧急救援,由中国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和安排。

第三十五条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的需要,可以在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特别管制措施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别管制措施,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决定或者由国务院决定;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特别管制措施,由国务院决定。

特别管制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第六章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出色完成破坏性地震应急任务的;

(二)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三)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四)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五)因震情、灾情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灾害损失的;

(六)及时供应用于应急救灾的物资和工具或者节约经费开支,成绩显著的;

(七)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

(二)不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

(三)违抗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四)阻挠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者占用场地的;

(五)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或者物资的;

(六)有特定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不坚守岗位,不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临阵脱逃或者玩忽职守的;

(七)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或者公民的财产的;

(八)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九)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十)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

(十一)有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二)“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三)“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对抗行动的地震事件;

(四)“生命线工程”,是指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

破坏范文篇3

一、适用范围

(一)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二)临震应急

(三)有感地震

(四)地震谣传

二、事件等级

Ⅰ级(红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Ⅱ级(橙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临震应急

Ⅲ级(黄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有感地震

Ⅳ级(蓝色)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地震谣传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设立局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局地震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

2、局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按照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宣传报道、后勤保障、次生灾害防御等职责,设立5个工作组;由局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担任副总指挥。

成员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城管执法局、城维总公司、海云公司、城建公司、东部开发办。

3、局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全局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监督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

(2)向区政府报告灾情和救灾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3)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统一把握震情、灾情宣传报道口径。

(二)组织体系框架

1、办公室: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负责贯彻落实局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地震应急工作。

2、抢修救灾组: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城管执法局、城维总公司、海云公司、城建公司、东部开发办。负责灾区抢险救灾,组织灾区自救和互救,控制灾害扩大。

3、宣传报道组:责任单位局政工科,成员单位包括城管执法局、联动中心。

按市、区、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负责统一宣传报道口径,宣传防震、避震知识,鼓励、动员群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

4、后勤保障组:责任单位局综合科,成员单位包括市政办、环卫办。

负责抗震救灾所需各项物资的保障和专项资金的管理。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抗震救灾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

5、次生灾害防御组:责任单位监理科,成员单位包括城维公司、城管执法局、市政办、绿化办。

负责对因地震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爆炸、(气)泄露、放射性污染等进行监视、控制及预防,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四、应急响应

(一)预案启动

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Ⅰ级红色):当我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系统,各工作组按照本预案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临震应急(Ⅱ级橙色):当接到我市临震预报,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时,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各工作组进入应对破坏性地震的准备状态。

有感地震(Ⅲ级黄色):当我区发生有感地震时,迅速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宣传报道组等2个组应急。

(二)基本响应程序

1、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局机关的应急反应

(1)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时,在第一时间由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通知指挥部有关领导及各组组长;同时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系统。

(2)各组组长立即通知本组有关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应迅速到达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局机关4楼会议室),最晚不得超过15分钟;

(3)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4)命令系统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开赴地震现场展开救灾工作;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应急反应

(1)按本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工作系统;

(2)抢险救灾组迅速开展灾区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3)宣传报道组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

(4)后勤保障组保障抗震救灾所需各项物资和资金的管理。

(5)次生灾害组对因地震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进行监视、控制和预防,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负责城市基本设施抢险与应急系统的恢复;协调力量对灾区城市被破坏的供排水、燃气热力、道路、桥梁和重要市政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协调电力部门,迅速调集电力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毁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联络系统;优先抢修和恢复区政府首脑机关、抗震指挥机构电力设施,保证用电供电。

2、临震应急的反应程序

局机关的应急反应

(1)一旦接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临震应急通知,在第一时间由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通知指挥部有关领导及各组组长;同时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系统。

(2)各组组长立即通知本组有关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应迅速到达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最晚不得超过15分钟;

(3)召开指挥部会议,通报震情,研究、布置临震预报区的防震工作;

(4)成立和派出防震监督检查小组,检查督促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处理有关事项;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应急反应

(1)迅速接受地震速报、灾情速报以及上级震情趋势判断,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局抗震救灾指挥部;

(2)向局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应急反应建议;

(3)实施本部门及督促检查各责任部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准备工作;

(4)组织派出现场工作队伍,开展地震现场指挥协调工作。

有关部门的应急准备

(1)抢险救灾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次生灾害组对预报区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抗震防范或加固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准备。

3、有感地震的应急反应程序

局机关的应急反应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职责,部署开展全局的抗震救灾工作。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应急反应

(1)获知有感地震发生的信息后,立即上报;

(2)接收上级震情会商情况通报,迅速报告局领导。

五、地震应急重点保障与准备

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千斤顶、起重机械等救援器材由城维总公司负责准备;

破坏范文篇4

1.引言

硫酸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钙矾石(3CaO·Al2O3·3CaSO4·32H2O)被认为是混凝土受到硫酸盐侵蚀后造成混凝土结构破坏的主要产物。本文以自制的水泥砂浆试件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因素和材料组成两方面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水泥基材料TSA侵蚀破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研制抗TSA侵蚀的混凝土材料及解决、防治建筑物的TSA侵蚀危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试验研究

本试验原材料来源于沈阳本地,通过试验来研究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通过其在硫酸盐侵蚀条件下外观、强度及矿物成分的变化,提供混凝土抗TSA型硫酸盐腐蚀性能定性鉴定方法的理论数据。

2.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为:祁连山牌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粉末为磨细后的石灰岩,其比表面积为400m/kg,砂为本地河砂,细度模数为Mx=2.6,属中砂,表观密度为2650kg/m;侵蚀溶液为采用化学纯的无水硫酸钠配制硫酸钠侵蚀溶液。

2.2试验方案

试验所用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将制备好的砂浆试件1d后脱模,置于水中养护28d后,将水泥砂浆试件A-0,A-1,A-2,A-3,A-4置于5℃、5%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试件B-1,B-2,B-3置于温度为5℃,浓度分别1%,3%,5%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每天对溶液予以补充以保证恒定的溶液浓度,每周更换一次溶液以避免发生碳化反应,定期测定硫酸盐侵蚀后的砂浆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利用XRD等微观手段分析腐蚀矿物成分。试验配合比详见表2-2。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水灰比的影响

水灰比分别为0.4,0.5,0.6的水泥砂浆试件A-1,A-2,A-3经于5℃、5%的硫酸钠溶液中浸泡后,从表观上看,在开始的120d内,各试件外观均无明显的腐蚀破坏痕迹,表面光滑、致密。到240d时,各试件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迹象,到360d时,水灰比0.4的试件的棱角处没有明显的开裂、剥落,只有部分表面出现小的腐蚀斑点;水灰比0.5的试件部分棱角脱落、开裂,表面出现了较多的腐蚀坑、起皮现象,但没有大面积的表面浆化现象;水灰比0.6的试件整个表面出现开裂、脱落、软化现象,表现出典型的TSA破坏特征。对A-1,A-3试件取样做XRD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试样A-3中的衍射峰表现出了与石膏和碳硫硅钙石极为相似的特征峰(石膏的特征峰为:7.56,4.27,3.06)非常接近,进而可初步判断出试件A-3在经硫酸盐侵蚀后生成了大量的碳硫硅钙石致使试件内部水化硅酸钙解体而出现软化、掉皮等现象,而从XRD图谱物相组成来看,试样A-1则主要为钙矾石和石膏晶体,还有少量的碳硫硅钙石。

从试验的的强度变化曲线可知在开始浸泡的120d之前,3种砂浆强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有所增长,说明短期的硫酸盐侵蚀对试件的强度没有产生破坏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砂浆强度开始降低且很明显,到360d时,水灰比为0.4,0.5,0.6砂浆的抗折强度分别损失了3.1%,7.8%和48.2%;抗压强度分别损失了14.5%,22%和77.1%。由此可见,水灰比越高,在低温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砂浆越有利于发生和发展TSA,且强度变化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这一趋势。

3.2石灰石掺量的影响

砂浆的强度变化曲线中显示,在浸泡到120d以前,各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不但没有降低都有所提高,到了240d时掺有石灰石粉的砂浆A-3与A-4的抗折强度损失率都明显低于A-0,这主要是由于早期硫酸盐侵入内部生成的钙矾石和石膏晶体填充了砂浆件表面孔隙,提高了结构的密实度,并侵蚀破坏没有对试件中间没有产生明显的破坏,因此抗折强度没有降低,这与外观破坏程度相吻合,由此可见石灰石粉的加入在短期内可提高砂浆的抗侵蚀性,这也与目前的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损失率差距明显,到了360d时A-0,A-4,A-3砂浆试件的抗折强度损失分别为23.2%,26.1%,49%;抗压强度损失分别为58.6%,59.1%,72.9%。由此可见掺入少量的石灰石粉是有可能对抵抗长期硫酸盐侵蚀起到有利作用的,但是掺入的量较多时则会加速TSA的侵蚀破坏,强度损失加剧。

4.结论

(1)降低水灰比可使砂浆的空隙结构细化,提高密实度,强度损失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TSA侵蚀破坏的过程,使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提高。

(2)石灰石粉的掺入可改善水泥砂浆的水化产物,优化其空隙结构,因此少量石灰石粉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水泥砂浆初始强度与短期抗TSA侵蚀性能,但掺入的量较多时则会加速其TSA侵蚀破坏的过程。

(3)在同等温湿环境下,随着侵蚀溶液浓度的提高对水泥砂浆的侵蚀作用增强,致使砂浆强度损失加大,加速了TSA侵蚀破坏的发生与发展。

(4)根据材料宏观性能演变过程,将TSA侵蚀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衰减退化期,软化解体期。而在TSA侵蚀环境下水泥基材料的宏观性能通常表现为先增强、后降低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破坏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环境恶化;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乡镇企业的兴起、乱用农药等,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人为因素

1.1乡镇企业污染蔓延,资源浪费惊人

为了搞活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各地不顾环境和经济效益,盲目地办起各式各样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耗能高、排放的污水不能处理,这样导致有些地方仅有的水源遭受严重的污染,发生人畜、农业用水危机,农业产量连年下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

1.2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治理措施不齐全,各种病虫害连年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保收,施用农药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不科学地施用农药,致使农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食用后,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同时,过量的施用农药,也造成环境污染。

1.3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是财富之母,但由于大办厂矿企业和农村打庄占地,使仅有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单位耕地上承载的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1.4土壤肥力下降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包括水土流失、粗放耕作、农田污染、有机质不能还田、不正确的土壤耕作等。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农业系统产出的产品输送到各地消费加工,土壤的营养元素以产量的形式输送到农业系统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三料”不足,大部分秸秆作为燃料烧掉,从而使得秸秆不能还田,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由于对土地进行掠夺经营,有机循环中断,地力下降,只得靠人造肥料补充。但是由于投入有限,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生产水平下降,缺肥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突出问题。

1.5废弃的塑料制品污染严重

塑料工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但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界极难降解,造成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很低,又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6施肥方法不合理、不科学

由于不科学的使用化肥,导致施肥量虽然增加,而产量却不增加,甚至出现减产的现象,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造成肥料严重浪费。

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

2.1控制污染源

对于污染农业用水的污染源,要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厂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改变工艺流程提高效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污液采用一定技术处理。对于经济效益不高,大面积造成污染农业,应采取措施停办。总之,要采取各方面措施,保证农业用水安全。

2.2推行有利于环镜保护的能源政策,解决燃料问题

我省大部分地区“三料”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制定可行的能源政策,把当前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推广节柴灶,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物能源。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树木,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2.3保持水土,科学施肥

在制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要把近期的和长远的利益兼顾起来,从长计议。改善农业生产单一结构,实现秸秆还田,改善耕作制度,用养结合,科学施肥,使农田生态系统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多渠道得到补充,提高农田生产力。要大力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测试结果及肥料的特性、有效利用率等进行施肥,作物缺什么营养就施什么肥,缺多少就施多少,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整土壤中氮、磷、钾和中量、微量元素的比例,改善土壤质地,使种地和养地有机结合。针对我国各地的土壤状况,目前大多数地区应采用加氮、加钾、稳磷、补微的施肥原则,使作物得到科学、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4兴办农业技术教育

举办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把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减轻由于技术运用不当造成的污染。

2.5加强立法,强化教育

建立较全的法律法令,用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人人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破坏范文篇6

刚才,省林业厅、省公安厅分别对这次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公布了挂牌督办案件,明确了工作要求。这次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是省林业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共同做出的一项重大措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破坏森林资源及相关的刑事犯罪依法审查逮捕、提起公诉,是我们的法定职责。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对这次专项行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搞好配合。下面,我对全省检察机关提出三点要求:

一、充分认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的重要性

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省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林业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我省一些地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案件总数居高不下,重特大案件时有发生,犯罪的有组织化趋势明显,单位犯罪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各级司法、林业部门加强配合,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在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遏制违法犯罪的高发势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比较严重,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影响了林区的治安稳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省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对此,省委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人民群众反应也十分强烈。这次专项行动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经常性打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各级司法与林业部门的密切配合,采取一些必要的形式,形成一定的声势和规模,开展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集中打击,以震慑犯罪,遏制其高发势头。可以说,这次专项行动,对于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促进林业部门依法行政,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专项行动的部署上来,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务求实效。

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破坏森林资源及相关犯罪活动

各级检察机关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检察环节打击力度。一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各级检察机关对于破坏森林资源的严重刑事犯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办案中坚持“两个基本”。要按照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加强与林业、公安、法院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及时掌握大案要案的信息,省检察院和相关地市检察院要对刚才公布的几起大案、重特大案件进行立案监督,同时,各地市对各地排查督办的案件也要进行立案监督。对重大、复杂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要提前介入森林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办案中遇到的问题,参加案件讨论,对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注意案件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要全面把握逮捕的三个条件,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要依法批准逮捕,对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决定退回补充侦查的,要列出具体的补充侦查提纲,对森林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要及时审查,依法做出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工作。二是在这次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中,要注意深挖细查职务犯罪案件,因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各级检察机关要依法立案侦查。各级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要增强深挖意识,注意发现涉及森林资源案件背后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犯罪线索,对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各级侦查监督公诉部门,要根据情况,依法慎重开展初查,或及时移交本院侦查部门开展初查和侦查工作,要通过深挖严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扩大这次专项行动的效果。三是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对森林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和对审判活动的监督,保证严格执法。在专项行动中发现森林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要求其说明理由,经审查认为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森林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如果因徇私舞弊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作刑事处罚而不移交的情况存在,要按照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现森林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形时,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发现审判机关对于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存在重罪轻判、有罪判无罪的情形,符合抗诉条件的,要依法抗诉。

三、继续加强与森林公安机关的工作联系

破坏范文篇7

本预案所称的地震应急,是指对破坏性和有重要影响的地震以及与地震有关、并影响社会稳定和减灾效果的事件的紧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破坏性地震(包括一般、严重和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有感地震应急和临震应急。一般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发生后,由区政府领导我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严重破坏性地震或造成特大损失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即转为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同时接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指挥和协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政府和有关街道办事处立即自动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5.0≤Ms≤6.0级地震,也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灾区和地震强烈波及区的各街道办事处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迅速报告区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局;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设立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负责本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工作。区地震局要负责地震速报、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灾情速报和震情趋势判断等工作,并及时上报区政府和市地震局;向区政府提出应急反应建议;实施本部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工作;立即派出先遣现场工作队伍,开展地震现场考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社会宣传等工作。区政府视灾情对灾区进行支援、慰问。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0至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6.0≤Ms≤7.0级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灾区和地震强烈波及区的各街道办事处应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并迅速向区政府报告;区政府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并报告市政府。

(一)街道办事处的应急行动

有关街道办事处迅速了解震情、灾情,报区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局;成立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负责本街道办事处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向区政府请求实行特别管制措施。有关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要迅速组织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对灾区的救援。

(二)区政府的应急反应

1、区地震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震情、灾情,并抄送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应急工作建议。

2、区政府组成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召集区地震、经贸、发展计划、民政、财政、公安、交通、卫生、建设、通信、人武、供电、物资等部门和单位通报震情、灾情;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调区人武部迅速调集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必要时,区政府决定采取交通管制和重灾区特别管制等措施。

3、区政府视灾情派工作组赴灾区进行慰问,并协助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做好应急工作。

4、根据灾情和受灾地区的请求,区政府确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区政府部署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区人武部负责迅速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和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并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及时调整抢救和抢险队伍。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区卫生、防疫等部门和单位的医疗机构要迅速组织急救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其他部门的医疗单位,也应立即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抢救伤员。

区卫生局负责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向灾区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

(3)交通运输保障

区交通、公路、交警等部门负责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和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畅通和灾民的疏散;协助先遣现场工作队伍尽快抵达震中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宏观考察、灾情调查评估等工作;必要时,可以调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用的运输力量。

(4)通信保障

区内各通信公司负责尽快组织力量恢复被毁坏的通信设施,迅速启动应急通信系统,优先保证区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部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畅通;架设临时专用线路,尽快恢复民用通信;优先抢修、恢复城区通信。

(5)电力保障

区供电公司要迅速调集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毁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讯系统等,保证灾区用电;优先抢修、恢复城区供电;对储有可燃气(液)体的厂矿企业恢复供电时,必须坚持先检修后供电的程序。

(6)粮食、食品、物资供应

区经贸、粮食、供销等部门负责调运粮食、食品(饮用水)与救灾物资,保证灾区必需的供应,尽早恢复商业经销活动。

(7)灾民安置

区民政局负责调配救灾物品,转移和安置灾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妥善处理死亡者的善后事宜以及统计灾区伤亡人数等工作。

(8)城区基本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区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城区破坏的供水、燃气热力、道路和重要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区基础设施功能;鉴定可利用的房屋,供灾民和抗震救灾人员使用。

(9)维护社会治安

区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震情组织实施道路交通管制,保障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事先拟订重灾区特别管制措施,震后迅速报批、公布和执行。

区人武部民兵组织要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10)重要目标警戒

区公安分局要增加警力,加强对区委、区政府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济物资集散点、看守所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11)消防

区公安消防部门要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及时排除火灾事故,防止火灾扩大和次生灾害发生。

(12)次生灾害防御与排险

区经贸、建设、环保、国土资源、水务、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本系统处于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排除险情,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13)地震监测预报与灾害评估

区地震局要加强地震现场震情监测预报和震情、灾情速报,按照省、市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协助布设震中区临时地震台(站);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作出震后48小时内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初步确定地震类型,对较大余震争取做出临震预报;配合省、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及地震宏观考察等工作。

区发展计划、经贸、民政、建设、统计等部门要抽调有关业务和管理人员,参与震灾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

(14)区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局、地震局要按照《山东省防震减灾应急宣传预案》和《山东省关于震情报道统一口径的规定》及《山东省防震减灾强化宣传提纲》的要求,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共建家园。

(15)经济补助及补偿

区财政局负责及时安排、拨发抢险救灾的补助资金和灾区救济补助资金。

区民政局要及时为灾区发放救灾款。各保险公司要尽快查勘灾情,为已投保的受灾单位和居民理赔。

(16)地震应急工作综合协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为地震应急工作综合协调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抗震救灾部门开展工作,全面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向上级业务部门、区委、区政府汇报震情、灾情和救灾情况;负责接待上级和外来人员等工作。

(17)其他紧急事项

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负责。

三、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Ms≥7.0级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区政府领导要迅速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区地震局为指挥部办事机构;区政府有关部门设立部门地震应急机构,负责本部门地震应急工作并派出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要求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实施应急预案。

四、区抗震救灾指挥、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一)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主要职责及应急决策。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区长

副总指挥:副书记、副区长各一名,区人武部部长

基本成员: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贸、财政、民政、地震、安全、公安、卫生、建设、水务、农业、交通、通信、统计、广播电视、粮食、供电、人民保险、人寿保险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根据灾情需要由总指挥随时召集。

2、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报告灾情和救灾应急方案及救灾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2)确定和宣布震后应急或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3)统一领导全区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监督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派出地震灾区现场指挥人员,组织灾区现场指挥部;决定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助、配合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部队派遣的抢险救灾队伍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4)指导抢险救灾,协调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5)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需要,决定在灾区实行和解除特别管制措施。

(6)统一把握震情、灾情宣传报道口径。

(7)协调跨区抗震救灾工作和临震应急事项。

3、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就以下重大事项做出应急决策:

(1)根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公告灾区进入地震应急期的起止日期及区域范围。

(2)决定和公告成立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主要成员。

(3)决定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4)请求市政府提供紧急支援。

(二)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主要职责及应急行动。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

主任:区地震局局长

成员: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贸、财政、公安、安全、卫生、建设、水务、农业、交通、通信、统计、广播电视、粮食、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

办公室设在区地震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险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报市政府;负责与区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系;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负责接待上级慰问团和地震现场工作团,处理咨询等有关事宜。

3、特大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采取以下应急行动:

(1)地震发生2小时之内,召开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基本成员单位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研究部署地震应急工作,对地震应急工作实行集中领导。

(2)立即组织和启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

(3)向灾区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医疗救护队,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发生。

(4)迅速派出由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地震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组成的灾情、险情调查小组,对地震灾区的震中位置、地震烈度、震害损失等情况进行核实、报告,对灾区房屋和桥梁、水库、公路等重要工程及大型企业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录像,及时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出抢险救灾的重点和队伍进入灾区应回避的路径等建议。建议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险情的发展,不断增派、调整抢险救灾队伍。

(5)迅速组成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先遣队,赶赴重灾区直接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先遣队应包括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地震、公安、安全、民政、通信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及从事地震现场监测和通讯保障工作的人员与装备。

(6)迅速汇总灾情,在震后2小时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首次报告震情、灾情、险情及已采取的抢险救灾措施,及时提出请求紧急支援的项目和内容。

(7)部署向灾区实施紧急支援的有关事宜。

破坏范文篇8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积极实施电力设施保护三防工作,努力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各种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的发生,较好地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由于电力设施点多、面广、线长,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及违章放飞风筝、线下建房植树、筑路挖土等事件屡屡发生,并且在某些方面呈上升势头。2003年,市区共发生盗窃电力设施案件50余起,各类外力(风筝碰线、汽车撞杆、挖断电缆等)破坏事件百余次,违章建房16起,违章取土5起,违章施工导致断线停电事故12起,群众冲击变电所事件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输配电设施被盗、破坏现象严重

当前,我市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输配电线路设施被盗频繁发生,被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等级和规模也不断升格。从停运的不带电设施到带电运行设施,从低压设施到高压设施,从一次盗割几十米线路发展到一次盗割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盗窃方式也由单独作案发展到团伙作案,由偶然作案发展到专业作案。自2003年三季度南通大学城拆迁工程开始,就陆续发生多起被盗案件,范围涉及拱山、园林、陆洪闸、三角桥等村,总计被窃电杆近百根,不同规格的导线近万米,配电变压器2台,累计损失50余万元,已引发多起线路及设备事故,对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正常用电造成极大影响。2003年12月11日,位于如城镇方庄村28组地段的220千伏海金线(如皋市主供电源线)64#—65#杆架空地线被犯罪分子从64#塔左侧第一个防震锤处剪断,险造成如皋市大面积停电事故:今年5月30日至6月9日短短10天时间,一伙犯罪分子在通州兴仁、英雄、四安、兴东、横港等乡镇连续盗窃变压器接地线,作案44起。上述发生的恶性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严重威胁了我市电网的安全运行,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放飞风筝引发的线路跳闸、停电事故频发

2002年,全系统共发生风筝事故24起;2003年,共发生42起;今年至6月15日,已发生18起风筝事故。其中今年2月份接连发生三起因风筝引发的220千伏线路跳闸事故。2月22日06:50,220千伏泰刘线C相跳闸,重合失败,试送成功,经查220千伏泰刘线49-50号杆处因风筝线引起架空地线与C相导线短路,致使线路跳闸。2月22日16:23,220千伏天石I线A相跳闸,重合成功。经查认为220千伏天石I线因风筝尾线引起架空地线与A相导线短路,致使线路跳闸。2月22日14=41,22019千伏银河变电所三Ⅱ线A相开关跳闸,重合成功。经巡线发现220千伏三Ⅱ线74号杆大号侧A相导线上有少量的风筝尾线残留物。目前,尽管划定了风筝禁飞区,但由于对风筝爱好者的组织、管理处于松散状态,放飞风筝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3、道路施工及交通肇事引发的电力设施遭破坏的事件经常发生

由于城镇的许多电力线路是沿着道路边架设的,当一些道路需要拓宽时,往往是规划部门的红线出台了,电力线路却仍在原地,而交通部门和施工单位却很少主动与电力部门办理电力线路的迁移手续,在施工中,又不注意路边的电力线路的安全,在电力线路周围违章作业、野蛮施工。2002年4月21日至5月13日,在通启高速公路施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了三起塔吊碰线、施工车辆撞杆的停电事故,损失电量70万度,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并且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特别是220千伏通三Ⅲ、通三Ⅳ线跳闸已危及到华东电网的安全运行。有些道路路基抬高时,不经过电力部门的会签,致使工程结束后,道路距上方电力线路高度不符合安全距离,时而发生过路车碰刮电力线路的情况。当道路形成后,有些电力线路还在道路的中间或人行道上,严重影响了车辆行人的通行。

4、清除输配电线路障碍越来越难

当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不经电力部门会签擅自批准在线路下建房、筑路、开沟等,或在配变设施下建经营用房;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在输配电线路保护区内植树;还有,电话线、广播线、电视线与电力线缠绕非常普遍,如不及时遏制将后患无穷。当电力部门清理时或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时,时常被群众围攻、漫骂,甚至殴打或漫天要价,或拒签通知书,若找各职能部门协调时有的却不予理睬和配合,使清除工作步履维艰。如皋市丁埝镇皋南村14组村民纪广贵种植的二十多棵树木位于10千伏丁北线3—4#杆间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由于这些树木与线路距离太近,已发生多起短路跳闸事故。自1988年以来,曾多次发出隐患通知书劝其自行砍伐,但均置之不理,或阻挠供电公司人员砍伐。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严重,有的树枝高度已超过高压线,甚至遭电灼烤焦,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2002年2月27日,如皋供电公司依法起诉,经二级法院终审判决,被告自行砍伐保护区内所有的树木,这样,在法院的监督执行下,一场拖了四年之久的纠纷才得到了解决。

5、电力施工受阻时常发生,令人担忧

近年来,在农城网改造、变电所及进出线施工中经常受到无理阻挠。一些人以供电部门征用其土地,“达不到补偿标准”等理由,要求电力企业给予各种额外条件和要求,当达不到目的就寻衅滋事,阻扰施工,造成供电企业重复劳动,材料浪费,严重时要动用大批警力维持秩序。220千伏三宫殿至海门送电线路在三宫殿变电所出线段由于当地群众提出很多无法接受的无理要求而停滞刁;前,至今未能全部建成,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与进度。

二、电力设施遭破坏的原因分析

引起电力设施保护遭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一些不法之徒或团伙受经济利益驱动,视电力线路、塔材为“露天铁矿”,疯狂盗窃破坏电力设施,但由于电力设施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布控难度较大,从而使此类案件不断发生。

2、虽然《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未经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收购电力设施器材”,但当前,个体废品收购点随处可见,这些老板受利益驱使,只顾低价收购,不管货品来源,查处起来又不配合,造成盗窃分子卖了以后又再去作案。

3、有些施工单位只考虑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不重视安全施工,在电力设施周围盲目施工,造成汽车撞杆,吊臂碰塔、线,挖土机拉断电缆等外力破坏事件不断发生。

4、地方公安机关警力不足,被众多的社会刑事和治安案件忙得疲惫不堪,对一般的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根本就力不从心,再加上犯罪分子流窜作案,致使案件侦破率比较低,起不到震慑犯罪分子的作用。

5、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企业不再拥有行政执法权,但电力企业作为电力设施保护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处理电力设施保护案件时,由于政府职能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员、精力和条件来处理,大量工作仍然需要我们自己来做,由于没有了行政执法权,处理工作难度加大。

6、建设、规划、国土、城管、农林、园林、交通、水利等部门办事人员对电力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或只站在自己部门的利益上,在规划用地、审批建房筑路、或批准植树挖沟碰到电力设施时,不经电力企业会签,造成了安全隐患。

7、电力企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巡线制度,特别是在农村,风筝跳闸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对风筝爱好者的宣传还未真正到位,管理还处于松散状态,巡线网络的人员数量、巡线时间、巡线频率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1、广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电力设施的法律、法规,要针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风筝季节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典型事件进行报导,努力提高群众自觉护电的法律意识。

2、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执法队伍建设。一是设立公安机关进驻电力企业治安办公室,或是成立由经贸委、公安司法机关、电力企业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联系。从以往的工作经验看,在开展护电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公安、司法机关一旦介入,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二是由地方政府机关授权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行政执法权,这样,供电企业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与电力设施保护有关的事件。通过以上措施加大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处罚力度,共同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使心存侥幸的犯罪分子不敢作案,无处可逃。

3、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建章立制工作。针对当前电力线路下违章建房、施工、植树、开塘等比较突出的情况,建议召开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会议和建设、规划、国土、城管、农林、园林、交通、水利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分析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操作性强的电力设施保护规章制度或文件,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对相互妨碍的问题本着依法办事、顾全大局、诚实信用的原则,妥善解决,避免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作业或其他公用设施与电力设施相互妨碍。

4、逐步完善护电属地化管理承包责任制。按照电力设施不分电压等级,不分产权归属,不分管理级别的属地管理原则,与乡、镇供电所订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承包责任制,做到责、权、利三落实,有奖有罚,考核兑现。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协议互保法。风筝事故多发的乡镇,供电所与乡、村、组签订三级电力设施互保协议,把放飞风筝有关规定写入协议书,与经济利益挂钩,实行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彻底杜绝风筝跳闸事故频发的事态。

二是警民联防法。在案件多发乡镇进行试点,以供电所与派出所联手,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发挥联防队员和村民的作用,把保护电力设施作为巡更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夜巡和特巡。

三是网络巡线法。继续加强护线员队伍建设,并形成网络,切实做到主干线路、杆塔级级有人负责、巡查,并尽可能地延长巡线时间和增加巡线频率,立足于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理,避免各类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

破坏范文篇9

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破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侵犯了国家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又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它是当代国际法上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是任何其它国际法规章、制度所不可抵触的强行法。国家主权原则作为近代和当代国际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早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国家主权原则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各国应当互相尊重国家固有的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互相尊重国家的主权,不损害它国领土的完整性。⑵1945年6月26日,就在美国的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第2条规定了各会员国应当遵守的国际法原则。其中第1项原则就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这也是宪章对各会员国所规定的义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根据宪章第4条第1款的规定,联合国的会员国必须接受宪章所规定的义务。

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以侵略战争的手段对南联盟的领土进行狂轰乱炸,严重地违背了《联全国宪章》的目的、宗旨和原则,也严重地违背了宪章对各会员国所规定的义务,严重地破坏了国家主权原则。

其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破坏了互不侵犯原则。互不侵犯原则,是由国家主权原则派生出来的又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它是指各国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⑶《联合国宪章》明确指出,其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所遭受的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战祸。为达到这一目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力行宽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不得使用武力。”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第1项规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对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的原则,调整和解决足以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或情势。”《联合国宪章》的原则第3项也明确规定,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及其政治独立。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当今国际法上只有三种情况允许例外地使用武力:其一,国家行使自卫的权利;其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采取军事行动;其三,殖民地人民为了民族解放运动而使用武力。⑷可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严重违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故意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公然非法使用武力和侵略战争的手段,严重地破坏了互不侵犯原则。

再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破坏了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内政,是指国家在不违背其所自愿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前提下,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内政,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即属于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内政,从地域上讲,是指在国家领土范围内的事项,具体是指国家在宪法中规定的事项,以及与国家行使主权相联系的对内和对外活动。国家主权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国家之间互不干涉内政。⑸所以,互不干涉内政,是从国家主权原则派生出来的又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它是指国家之间在相互关系中,不应为实现本国的目的,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途径,采用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隐蔽的手段,干涉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⑹《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项规定: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强调:“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或外交事务”。1981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不容干涉或干预别国内政的宣言》再次强调:“各国有义务避免利用和歪曲人权问题,以此作为对其它国家施加压力或在其它国家集团内部彼此猜疑和混乱的手段”。可见,对别国破坏国际人权法罪行的干涉和惩罚,并不意味着可以干涉国的内政。任何一种干涉或惩罚行为本身必须符合国际法,必须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因为,现代国际法明文规定禁止侵略和侵略战争,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所以,互不干涉内政,乃是《联合国宪章》和当代国际法规定的一项义务。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假借“人道主义干涉”的藉口,公然武装干涉南联盟的内政,甚至不惜用残忍的战争手段大肆屠杀南联盟的平民,其行为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而且,其侵略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破坏国际人权法的罪行。

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构成了国际犯罪根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实施的犯罪的行为特征看,显已触犯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侵略罪(又称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以及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

1974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该决议第一条规定: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该决议还规定了构成侵略的七种行为方式。其中,“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轰炸另一国家的领土;或一个国家对另一国家的领土使用任何武器”,也是侵略的行为之一。决议还规定,不得以任何性质的理由,不论是政治性、经济性、军事性或其他性质的理由,为侵略行为作辩护。

虽然,侵略的定义是以联合国大会决议的形式通过的,对国际社会尚无普遍的法律拘束力;虽然,对于侵略行为的断定权属于联合国安理会,但是,大多数国家和学者普遍认为,侵略犯罪以非法使用武力为主要手段,入侵或攻击他国领土,侵犯他国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严重破坏了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严重地危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基本利益,是最严重的国际犯罪之一。侵略战争是破坏国际和平的罪行,并产生相应的国际责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南联盟的轰炸,毫无疑问是一种侵略犯罪行为。

对侵略行为和侵略战争的惩罚,在国际法上有过成功的司法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盟军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和日本实施了军事占领,对战争罪犯进行了庄严的国际审判。国际军事法庭对战争罪行的审判,不仅形成和发展了战争罪行的国际法规范,还形成了国际刑事诉讼的制度和规则。

1945年8月8日,英国、美国、法国、苏联四国政府在伦敦签订了《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规定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战争罪犯进行审判。该协定的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了具体的战争犯罪及其构成。1946年12月1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一致确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所包括的国际法原则。

1946年1月19日,盟军最高统帅总部特别通告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决定对日本的战争罪犯进行审判;并制定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也规定了具体的战争犯罪及其构成。

以上2个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了三种涉嫌侵略战争的犯罪行为和构成要件:

反和平罪(又称侵略罪),是指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具体是指计划、准备、发动或从事一种侵略战争或一种违反国际条约、约定或保证之战争,或参加为完成上述任何一种战争之共同计划或阴谋。

战争罪,是指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滥杀平民和毁灭非军事设施和建筑。具体是指,为奴役或为其他目的而虐待战俘或海上人员、杀害人质、掠夺公私财产、毁灭城镇或乡村或非基于军事上必要之破坏,但不以此为限。

反人道罪,是指在战前或战时谋杀无辜的平民。具体是指对平民施行谋杀、歼灭、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的、种族的或宗教的理由,而为执行或有关于本法庭裁判权内之任何犯罪而作出的迫害行为,至于其是否违反犯罪地之国内法则在所不问。

凡参与犯上述任何一种犯罪之共同计划或阴谋之决定或执行之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与共犯者,对于执行此种计划之任何人所实施之一切行为,均应负责。⑺显而易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重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覆辙,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侵略战争,其行为完全符合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的行为特征。

1998年6月17日,国际社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外交大会上,成功地通过了《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规约将以上最严重的战争犯罪均列为由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核心罪行”。⑻此外,1973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公约规定,外交使馆及其使馆人员,应受国际保护。根据公约的规定,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是指对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的公用馆舍、私人寓所或交通工具进行暴力攻击,因而可能危及其人身或自由的行为。公约还规定,每一缔约国应按照这类罪行的严重性处以适当的惩罚。⑼显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悍然使用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致使我驻外人员伤亡,我驻南使馆馆舍遭受严重毁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的行为已经完全构成了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

虽然,当代国际法对国家的刑事责任尚有争议,但是,国家对其国际犯罪行为承担国家责任乃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国际法规则。根据国际刑法的规定和国际法实践,具体实施组织、策划、指挥和执行侵略战争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并处以刑罚。

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应当承担国家责任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1979年拟定的《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规定,所谓国家责任,是指一国因其违背国际义务的国际不当行为或不行为可归因于国家,或者,国家实施了国际罪行所应当承担的国际法律责任。

构成国家责任的行为,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国际不当行为或不行为(即指不作为)。这种行为不一定直接以国家的名义作出,符合草案规定的其它机关或代表国家的个人的行为,均可以归因于国家而成为“国家行为”。二是国际罪行,当一国所违背的国际义务对于保护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至关紧要,以致整个国际社会公认违背该项义务是一种罪行时,其因而产生的国际不当行为构成国际罪行。其中包括:严重违背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国际义务,例如,禁止侵略的义务。

毫无疑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的侵略战争行为是严重的国际罪行,其国际罪行完全可以归因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员国,由美国及其北约成员国对其国际罪行所造成的严重损害结果承担国家责任。

国家责任,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国家责任一经确定,便在当事国间产生一定的法律关系,即加害国依法应当承担与其行为相适应的国际义务,受害国则因此而享有相应的权利。⑾应当指出,国际不当行为一旦又构成了国际犯罪,在对加害国追究国家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对该国际犯罪追究国际刑事责任。

50多年前,德国、日本等轴心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侵略者并没有好下场,侵略者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和日本实行了军事占领和管制。作为承担国家责任的一种形式,德国和日本的国家主权也受到了限制。同时,国际社会对战争罪犯进行了庄严的审判。德国的战争罪犯,有12人被判处绞刑,3人被判处无期徒刑,4人被判处10年至20年有期徒刑,有2人在审判中死亡。日本的战争罪犯,除2人在审判期间死亡外,有7人被判处绞刑,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人被分别判处20年和7年有期徒刑。⑿50多年后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重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覆辙,公然破坏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践踏国家主权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侵略战争,疯狂地挑战国际法,其行为触犯了反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以及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罪;同时,也严重地践踏了国际人权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应当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正义审判。

⑴《人民日报》1999年5月16日新华社北京电。

⑵、周洪均、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第44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版。

⑶、周洪均、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第45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版。

⑷王虎华:《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国际罪行罪责难逃》,《解放日报》1999年5月14日第3版,专家论坛。

⑸富学哲著:《从国际法看人权》第186页,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⑹、周洪均、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第47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版。

⑺王虎华、丁成跃编:《国际公约与惯例。国际公法卷》第506-523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刑法学全书。国际刑法学卷》第775-778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4月版,作者:王虎华、朱华荣。

⑻《TheStatuteoftheInternationalCourt》adoptedinRomeConferenceonJuly17,1998.⑼王虎华、丁成跃编:《国际公约与惯例。国际公法卷》第第400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刑法学全书。国际刑法学卷》第783-784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4月版。

破坏范文篇10

餐椅桌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频繁使用的具有坐卧、凭倚、餐食等功能的器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学校的食堂,快餐厅等公共场所,其款式多以桌面与座椅相连接的方式为主。这些公共场所具有人流量大、人员聚集与离开的时间相对集中、公共用具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因此,在高频率使用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餐椅桌能正常使用是个很实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用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结合概率与数理进行分析,得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餐椅桌的破坏形式,然后通过力学分析,找出破坏的原因。最后,针对破坏机理,在理论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防治措施。

1四位中空餐椅桌的破坏形式

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食堂内的餐椅桌作为调查对象,该处餐椅桌系于2004年购置,共有椅餐桌1408个,上有座椅5632个,至今已使用了6年左右。经过调查统计,该处餐椅桌的毁坏主要是餐椅桌上连接的座椅的破坏,而餐椅桌的桌面则破坏则很少见,整理相关数据得到如下表格:

表1西南交通大学餐椅桌毁坏情况

47.20%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到结论:餐椅桌的破坏问题集中在座椅,而且,座椅破坏的概率大小与餐椅桌的摆放方式有关,相对于一般的座椅,单独成排的餐椅桌的座椅被破坏的概率更大。

实地观察在实际使用时两种座椅的使用情况发现,相对于两桌子首尾相连而成排的餐椅桌,使用者在坐单桌成排的餐椅桌的座椅时,倾向于从距一面还有一段距离时就放松双腿,同时,由于单桌成排的餐椅桌相对于两两并列成排的餐椅桌更容易移动,造成单桌成排的餐椅桌上的座椅有更大的概率承受偏心荷载。对于单桌成排的餐椅桌上的椅子,经过观察发现:破坏的椅子都是在椅面外侧的角所在的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周围发生塑料破坏。

2原因分析

2.1餐椅桌的材料自身的原因

(1)塑料座椅的老化。餐椅桌的座椅材料使用的是塑料。用塑料做为主要材料有一些优势,首先,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故而可以保证在试用期间塑料座椅不会像金属那样被使用环境中的酸碱腐蚀。其次,塑料材料作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质量轻,成本低的特点,尤其是塑料耐水性能优异,不会像铁制品那样容易受到空气中水和氧气的锈蚀。但是塑料作为一种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分子材料易老化的通病,塑料在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强度、塑性、韧性等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不可逆的降低。因此,餐椅桌的椅子用塑料做成,不可避免的会在经过若干年的使用之后因为性能降低而在使用过程中破坏。

(2)塑料座椅的疲劳破坏。餐椅桌的塑料座椅是一种被频繁使用的部件,同时塑料是一种弹塑性材料,在高频率的使用荷载作用下,在前期因使用而造成的形变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的继续承担新的荷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材料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疲劳破坏。在疲劳破坏时,在远低于材料强度极限的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也将发生破坏。因此,餐椅桌的椅子产生疲劳时,尽管使用者带来的荷载不够大,仍能造成椅子的破坏。

2.2餐桌椅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对西南交通大学食堂内的餐椅桌的椅子破坏调查发现,椅子破坏的位置均为应力集中的地方,即固定座椅的四个螺栓处中的两处。对于由脆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应力集中现象将一直保持到最大局部应力到达强度极限之前。因此,在设计脆性材料构件时,应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餐椅桌座椅使用的塑料要么本身就是脆性材料,要么在经过一定的使用时间后脆性明显增强,因此再设计座椅时,理应对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地方注意保护。但是,调查结果表明,餐椅桌座椅的设计者仍有必要对应力集中的地方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发生应力集中破坏。

2.3使用不当造成椅子的破坏

(1)冲击荷载破坏。观察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对餐椅桌的座椅起破坏作用的不是使用者的质量导致的静荷载,而是使用者在就座时对座椅的冲击荷载。计算表明,即使在是一般的冲击荷载作用下,座椅所受的应力也达到了同样大小的静荷载的5到7倍。因此,餐椅桌座椅的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椅子的破坏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观察中发现,单桌成排的餐椅桌的座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容易收到冲击荷载,因为在单个桌子成排的餐椅桌周围的空间十分充足,使用者在单个桌子成排的餐椅桌的座椅上就坐时,倾向于从距一面还有一段距离时就放松双腿,这样就给座椅带来了冲击荷载的作用。

(2)偏心荷载破坏。由于单桌成排的餐椅桌相对于两两并列成排的餐椅桌更容易移动,使用者在就座时,往往没有坐到座椅底面的形心点附近,造成单桌成排的餐椅桌上的座椅有更大的概率承受更多的偏心荷载。其结果是椅面外侧的角所在的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周围发生塑料破坏,其中一个是受拉破坏,一个是受压破坏。

2.4餐椅桌的后期维护保养不足

在调查餐椅桌座椅的情况时发现,座椅破坏处的螺栓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锈蚀,这与食堂内潮湿的空气有关,也与餐桌椅的清洁人员不注意保持椅面周围的干燥有关。观察发现,工作人员习惯性的用湿布擦拭椅面的同时造成了一部分水吸附在螺栓上,加速了螺栓的锈蚀。

3防治措施

(1)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生产厂家可以考虑采用强度更高,塑性更强的塑料作为餐椅桌座椅的材料。尽管这会增加生产成本,但从长远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利大于弊。

(2)优化餐椅桌的结构设计。在餐椅桌座椅的受力集中部分考虑增大椅面与螺栓的接触面积,增大二者接合处的塑料厚度。同时,注意椅面下侧塑料厚度的变化,使从应力集中处到应力集中处周围缓慢的减小厚度,这样既能减少应力集中地破坏,又能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3)优化使用者使用椅子的方式。采取适当的宣传措施,建议餐椅桌的使用者就坐时尽量轻坐轻放,减小冲击荷载对座椅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