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0:24:04

努力范文篇1

我们时代的人们就有我们时代阶段与时期的奋斗目标征程。我们时代的人们要学习认识历史阶级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更要掌握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把握人们社会的正确规律发展人们时代奋斗的力量。在不同的时代阶级阶段时期推动人们新的征程发展和生产。改革开放是人们社会阶段时展的要求,每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创建新的社会发展制度,新的科学理念结论,新的时代奋斗目标征程。深刻分析研究人类时代阶段社会的进展,不断解放思想为人类时代阶段的进步奋斗,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前进。了解时代的人们实际情况,追求探究出人们社会的新生规律和制度,为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解放和前进而努力学习创造新方式,来解决人们社会时代的需要和要求。从人们社会现实的存在去深思索取解决人们生活的现实问题,在社会时代人们现实的生活中,寻找新来源方法解决人们社会现实问题的存在。认真认识积极发展人们阶段时期的实践,实际调查了解清楚人们现实在的问题,为解放人们现实存在的问题斗争。在此斗争实践进行中努力深思索着新思想观点,新方法理论,新目标征程。于解决人们时代社会现实的生活问题,加快发展实现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由人们现实生活系统指导我们追求创新,任何时代阶段的发展都决不了新生的发展社会规律和制度。随着人们时代阶段的现实问题为处理时代现实问题去追求创新,解放思想,努力奋斗实现新时代阶段的社会主义目标。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必须发挥人们时代阶段时期的新事业发展,新目标实践,新超越性观点要求。努力奋斗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斗争。为了人们社会的进步,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发展,我们要认识和坚持正确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加快发展实力增强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累经验,坚持发展正确观点,积极索究新办法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变和发展。坚定不移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把握当今积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展开与实践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基本理论发展,必须明显持有新时代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和追求目标,一个新阶段时期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就要我们时代的人们来完美时期的理想和追求目标,虽然共产主义是一个伟大远见漫长的人类正确发展规律过程。但都是每个时代的人们努力创造奋斗得来的。所以我们时代的人必须有我们时代的奋斗目标和追求理想,才配合共产主义历史时代过程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实践正在等着我们时代人们操作,历史转变时代进步的新生力需要我们时代的人们迈进展示,努力学习,大胆创新,为了人们时代的伟大和奇迹,各出所能为社会主义献力量。

为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事业,我们时代的人们随着时代实践奋斗,努力发展创新实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和目标。我们是时代的主人,是时代的担当,就要做时代的开研创造者和实践者。必须为了时代阶段的新生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学习掌握规律积极发展。我们是时代的主人,必须有我们新时代的事业,新理想的追求,新目标的奋斗。我们为了自己时代的事业,认真学习认识与研究探索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理想新目标新事业,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道路。在新的人们历史时期努力奋斗实现人们新时期阶段的伟大理想,雄伟目标和长远的社会主义的任务。我们现在正处于创新生力时刻,在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人人有任务,个个要担当。我们要认真学习认识,把握现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目标。我们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创造者和担当者,所以不要你推我让要敢以担心努力创造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完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建立一个新时期的经济发达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科学民主专政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道路方向,继续以此指导为基础运用,努力创建和发展现代化实践社会主义的新方法。迅速了解和建设民主的需要和要求。不断增进时代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生活条件。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必须研究和探索新的发展规律和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努力建立和发展更全面的新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目标。开始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学习奋斗,把握现在,执行实践,为社会主义事业各出尽其所能。积极执行实践奋斗目标加快实现,不要有消极等待论,要积极执行实现,加快到达目标。为社会主义努力学习奋斗。

作者简介:余昌开 男 汉 后镇政府改瑶 1985年8月生 广西平南人  因家贫读满初二就是自学了一直想去某校学文、理科或马克恩主义学院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来为国家为社会出点力量

努力范文篇2

该团队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精心设计了表彰和奖励计划。

理由:员工只能决定努力

人们通常误认为,表彰和奖励是解决大多数员工工作效率问题的方法。如果员工工作不够努力,错误太多,或没有达到绩效目标,通过加薪、奖金、奖品、荣誉证书、竞赛等方式,就一定能解决问题。但通常情况下,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表彰和奖励结果往往束缚员工,严格按照经理们的想法做事。相反,对努力和积极性进行表彰和奖励效果更好,因为这是对员工工作态度的直接反馈,而态度决定了工作的努力程度。

为什么要表彰和奖励努力?大多数表彰和奖励程序不都是强调结果吗?是的,大多数政策确实强调结果,而非过程。但是,想想你的目的是什么。作为经理,你首先要尽量端正员工的态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竭尽全力工作。其次,你要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以便将他们的努力转化为良好的成绩。因此,员工决定该方程式的前半部分,而经理决定后半部分。

奖励与组织绩效挂钩,员工们通常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与奖励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奖励似乎对他们的效果不大。

你的责任是确保策略适当、方向正确。因此,如果结果令人失望的话,你理应承受痛苦,但通常却由员工承受。较好的解决办法是表彰和奖励员工自己能完全控制的环节---他们自己的表现。表彰和奖励努力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你管理的效果。这不正是你最需要的吗?

由此可见,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是不能通过表彰和奖励来创造的,而是在有了高绩效之后,才会有值得表彰和奖励的东西。

方法:选择正确激励方式

但是,你要意识到,许多员工对公司提供的正式激励和奖励产生怀疑或不满。员工普遍抱怨这种做法像哄小孩,并且感受到隐藏的威胁:"如果你不对我惟命是从,就休想得到期望的好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激励政策产生的消极情绪比积极的多。

解决方法是使激励与员工的动力保持一致,同时确保激励象征着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沿着显而易见的道路走向成功。奖励只是象征。奖励是否起作用,问问自己它们象征着什么。如果本质正确,任何象征都能起作用。把激励与能动性和努力相联系,确保任何外部激励象征内在能动性。

另外,你可以通过增加员工感兴趣的某种激励措施的数量,采用表彰和奖励来提高工作对员工的吸引力。例如,归属感强的员工喜欢带有公司标识的衣服作为礼品或奖品。如果他们是团队或项目组的成员,还喜欢带有该团队或项目特殊标识和名称的物品,也希望有机会参加集体社交活动。

除此之外,员工的工作动力各不相同,每种动力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方法也不同。某种激励对一些员工起作用,却对另外的人无能为力;能调动某人的积极性,却可能打击另一人的积极性。

你面临的挑战就是完全了解你的下属,确保激励、个人表现及能力之间的最佳匹配。Wendy''''s对此了如指掌。在它的一家餐馆,最快的收银员能戴上一顶大金冠。结果所有的收银员都渴望戴上金冠而加快了速度,顾客买单的长龙就此消失。显然,这种激励方法对这群特定的员工产生了效果。但是,不要指望所有员工都想赢得戴金冠的机会。一些人根本不喜欢这个主意,反而可能为避免尴尬而消极怠工。

效果:激发感性理性共鸣

如何知道你提供的表彰和奖励是否生效?如果在它的刺激下,员工产生共鸣,奖励就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也就是说,表彰和奖励体系要从两个方面吸引员工:理性和感性。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你的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换句话说,有效的奖励或表彰政策对员工有明确的意义---他们知道奖励或表彰的内容,明白它与公司重大目标的关系。同时奖励或表彰会让他们感觉良好---在感情层面激发热情。

如果奖励在感情方面共鸣程度高,理性方面弱,也能吸引员工。但产生的效果并非如你所愿。虽然唤起了员工的感情,但他们认为你方法不具体,无法很好控制,这会导致潜在的危险。

举个例子:为了制止不断下滑的销售颓势,一家公司决定,向随后六个月中业绩最好的销售员提供加勒比海双人两周游。该奖励颇有吸引力,让人垂涎三尺,员工及其家人无不心弛神往,在感情层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尽管如此,竞赛却损害了员工积极性,对销售队伍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公司对理性层面缺乏考虑。销售人员面临诸多竞争,但公司却没能向他们提供提高销售业绩的方法或策略,因此,他们对如何赢取奖励一筹莫展。另外就是公平竞争的问题,因为一些地区销售潜力比其他地区大,但竞赛却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

最后一点是,一些销售人员的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他们不知道竞赛中怎样计算他们的个人努力。这些问题导致销售人员从理性上对竞赛产生疑惑,影响了积极性。即使是获取旅游奖励的人也不会如想像的那么高兴,因为担心竞赛结果随意性大,不公平。

努力范文篇3

1,改革教育结构,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在拨乱反正、百废待举的日子里,针对“十年动乱”之后教育结构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的状况,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他还指出:“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二十年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把改革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指出要使高中阶段的教育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根据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1997年,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这些方针、政策和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

二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等到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1997年,我国拥有职业初中1469所,在校生80.9万人,另外还有“三加一”、“初二分流”、初中引进职业教育因素等多种形式的初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有积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本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1997年,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17116所,在校生1089.4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3.6倍和8.6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由1978年的7.6%提高到1997年的56.2%。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经济建设对各类初中级人才和劳动者的需要,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缓解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压力,对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高等职业教育的应运而生,是与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和引进,在资金技术密集的行业及经济发达地区对生产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量培养掌握较高技术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积极发展的势头。目前,全国已有职业技术学院27所,职业大学73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3所,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班的中专学校14所。此外,还有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也正在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加强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对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而且成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成功尝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实际,职业教育发展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1980以来,仅中等职业教育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3086.5万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是解放后前30年同类毕业生总数的4.5倍。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实施培训累计数亿人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量大、面广、专业门类繁多,涉及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的各类专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和经过短期职业培训的结业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就业于城乡的各行各业,明显地改变了各行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从整体上提高了各行业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以江苏省为例,从1989年到1994年,全省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结构比例由70:27:3提高到45:50:5。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职业学校毕业生发挥了科技示范和生产带头作用,提高了广大农民吸收运用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据国家统计局1989年抽样调查,农户人均收入与户主受教育情况的关系为:文盲户442.84元,小学户542.96元,初中户616.3元,高中户639.85元,中等职业教育户740.9元,同1985年相比,人均收入增长率分别是45.6%、54.9%、56.1%、53.9%和68%。结果表明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户人均收入和增长率都最高。这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些职业学校根据需要,举办乡镇及村级干部中专班,培养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能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走上了村长、乡长岗位,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这对于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有深远意义。在第二产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多为应用型、工艺型的人才,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生产技术骨干,在把科学技术变成社会财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国家旅游局分析,全国涉外饭近几年新增的第一线员工中80%以上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目前,中专学校三分之一和职业高中二分之一的专业设置是面向第三产业的,这为改变我国第三产业的落后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起了积极的作用。

2,领导重视,政府统筹,充分调动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关键在领导。邓小平同志是关怀和重视教育的典范。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今天,我还是这个态度。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他还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基础相对薄弱,社会历史文化中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发展职业教育,更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各级党委、政府在逐步增强对发展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的同时,更是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河北、湖南和陕西等省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抓职业教育工作,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还加强人大、政协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监督作用。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大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河北省于九十年代初在每个县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全县培养中初级人才的基地、农科教结合的枢纽,并对全国骨干学校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山东省在“八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支出达40多亿元。没有领导的重视和对职业教育作用认识的提高,这样的成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的。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发展职业教育更需要、也更有条件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逐步由基本上为政府办学向全社会共同兴办的体制转变,依靠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各方面力量来办的体制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理顺领导管理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在职业教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包括政府办学在内的多元办学主体并存的办学体制和由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行业部门参与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样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有利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密切联系,形成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机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办好职业教育的整体合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内部的改革,更新观念,提高质量。

3,投入增加,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

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阻碍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对此深为忧虑,一再提出要增加教育投入。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根据国际上的统计,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应当是同级普通教育生均经费的2.5倍。正因为这样,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就会容易发生,就会更加突出,也就更需要引起重视。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办学单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从1983年起,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划拨一定额度的城乡职业教育补助经费;学校主管部门按照“两个逐步增长”的原则加强对办学经费的投入;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青岛市、宁波市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等六个城市,向企业征收职业教育统筹经费;有的地方还利用外资、内资贷款、社会捐资、海外侨胞捐助,形成了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职业教育办学经费逐年增加。

在职业学校中,通过科学全面地评估,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学校,集中必要的力量建设成水平较高的具有示范性的骨干学校,既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端正办学方向,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也可以通过树立样板更好地宣传职业教育的成绩、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使各级党政机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了解、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九十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对三类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包括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三项内容的教育评估,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一项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措施和机制。各地各部门在职业学校评估和重点学校建设中,克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经费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开展中专学校评估的三年期间,全国约增加投入30亿元,较明显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仅湖南省就增加投资2.8亿元,校园占地面积扩大了905亩,新建改建校舍87万平方米,添置教学设备价值3630万元。目前全国已经建设部级重点职业学校741所和省部级重点学校1964所,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示范性骨干职业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具备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教育质量和显著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其他学校提供办学经验和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全国已经形成了由一批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

4,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指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结合部,有条件能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培养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为了实现这样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不断深化办学体制、外部和内部管理制、招生和就业制度、体系结构和学制、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和教育途径等多方面的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经历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毕业后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发展到目前实行的招生并轨、学生缴费上学、毕业后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就业,就是中专教育适应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需要的很好例证。农业职业教育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坚持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在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和实施“燎原”、“丰收”、“星火”计划中发挥龙头作用。第二产业职业教育根据各行业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经营方式转变的需要,拓宽专业服务面向,更新教学内容;第三产业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以第三产业各新兴职业和职业群为目标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一些地方和部门根据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上海市开展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10181工程,以适应上海逐步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江苏省通过“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等适应高新技术环境的新专业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实行按需施教,职业教育才会有特色,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吸引力。

加强教学基础工作和基本建设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八十年代提出了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及示范性教学计划,在九十年代修订了中专专业目录,规范了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地方和行业也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及教学管理规范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也相应进行了改革。首先,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突出了职业道德教育。其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围绕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第三,认真贯彻“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逐步实行两种证书制度。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和两种证书制度的实行,职业学校及时充实相关教学和考核内容,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工作。据初步统计,1995年19个省的55.57万职业高中毕业生,有26.7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24.7万人取得了相应的证书,占参加鉴定人数的92%。目前,与国家公布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关专业的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职业技能考核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质量要求决定的。落实这一原则,首先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次,与建立新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相适应,增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聘请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校董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咨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在落实“三个面向”的方针中,还注意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加拿大的以能力为本位的“CBE-DACUM”模式、世界劳工组织倡导的就业培训模块“M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目前,已有机械、化工、电力、建筑、农业、铁路、石油、卫生、商业和轻工等行业,青岛、苏州、无锡、常州、芜湖、沈阳、荆沙市等地方的数百所学校和一大批企业先后开展了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已有经验,探索并创造出一些适应实际需要的新思路、新模式。

5,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从根本上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指导思想,就必须进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和集体经济)为主体,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内容,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同时,努力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托管、委托经营等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种所有制结构具有的多元性和灵活性,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也应该具有多元性和灵活性,举办职业教育不必要也不可能象在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基本由国家独揽天下。通过进行国有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可以探讨国有职业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江西省在部分职业高中试行“国有民办”,有的地方还试办股份制职业学校。国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实行统筹规划,调整布局结构,打破条块分割,提高办学规模效益。青岛市把原来属于不同部门的5所中专学校合并为一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准备到2000年把目前的302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为250所,大连市拟把城区的中等职业学校由110所调整到80所。凡是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办学体制改革,都会取得积极的效果。与此同时,近几年来,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有了一定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水平较高、声誉较好的民办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职业教育反映和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效整合和良性互动。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和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责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地方政府逐步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和沟通各方面的联系,制度化地筹集职业教育经费,并通过提供招生和就业信息、运用经济杠杆配置教育资源等机制,有效地把促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落到实处。各部门和行业组织在依法举办或与其它方面联合举办职业学校的同时,具有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进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评估的权利和责任。各部门和行业组织对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最为了解、最有体验,让他们在劳动力需求、劳动力规格、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标准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在市场经济中,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走进市场、适应市场、运用市场机制,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职业学校逐步可以象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那样,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过去那种完全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对职业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无法使学校快速灵活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职业学校建立起校董会或校务委员会,实行校长负责制,使学校具有法人地位,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学校自主权的扩大对于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办学效益方面,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办学和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的影响,造成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小”而“全”、专业设置重复、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当分散等弊端,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相当困难。邓小平同志指出:“科教投资的使用要改进,这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合理规划教育事业的规模,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避免结构性浪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同类型的院校,包括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成人高校等教育资源的融通和联合,使一所学校同时实施多类型培养目标,发挥多功能作用,能丰富职业教育内涵,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益。几年来这项改革已经有了一些实践基础,例如原电力部在几年前把中专和技工两种类型的学校合并成新型的职业技术学校,攀枝花钢铁公司把所属的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以及电大、职工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合并成职业教育中心,为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实行依法治教,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法》。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继《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之后,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5月15日正式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从此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新阶段。《职业教育法》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劳动法》为基本依据,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结构、方针原则、办学职责、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等都做出了原则规范。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对有效地、普遍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具有公开性、严肃性和强制性。认真贯彻落实职教法,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职教法为各地制定职业教育配套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据统计,职教法颁布实施以来,辽宁、吉林、北京、山西、河南五个省市已出台了职教法的地方配套法规,还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先后制定了贯彻落实职教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各方面的职责,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其次,职教法的实施,能落实行业、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权利,制度化地建立企业提供、参与管理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第三,在实施职教法中,建立和强化法律监督制度,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执法的监督,加强上级对下级政府的检查,加强有关教育部门对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检查与督促,逐步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第四,各级政府和教育战线带头落实职教法,切实在政府教育工作中形成依法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空气。职教法的贯彻落实,使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依法治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努力范文篇4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所借助的活动平台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中,应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平台的创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硬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现代化。应在总结经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传播手段的更新,充分注重现代社会成员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在途径、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之中。在这方面,应重视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的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掌上电脑等活动平台,通过诸如电视制作、网站信息传播、网页制作、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方式,渗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播正确的理想、信仰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战斗力与影响力。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软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现实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使自身深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结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够在诸如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商业文化建设等活动中,利用这些活动提供的场所、形式和手段,通过对人们实际工作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话题、事件与问题的分析、回答,帮助人们释疑解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具有更大的受众范围和更好的实际效果。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活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人性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并满足人的需求。同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人性化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应根据人的需求,按照人的特点,从满足人的意愿出发,以服务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应通过活生生的人去做活生生的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活生生的现身说法和活生生的实际行动,阐释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努力范文篇5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所借助的活动平台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中,应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平台的创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硬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现代化。应在总结经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传播手段的更新,充分注重现代社会成员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在途径、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之中。在这方面,应重视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的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掌上电脑等活动平台,通过诸如电视制作、网站信息传播、网页制作、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方式,渗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播正确的理想、信仰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战斗力与影响力。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软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现实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使自身深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结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够在诸如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商业文化建设等活动中,利用这些活动提供的场所、形式和手段,通过对人们实际工作与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话题、事件与问题的分析、回答,帮助人们释疑解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具有更大的受众范围和更好的实际效果。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活平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人性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并满足人的需求。同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人性化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应根据人的需求,按照人的特点,从满足人的意愿出发,以服务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应通过活生生的人去做活生生的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活生生的现身说法和活生生的实际行动,阐释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努力范文篇6

一是重视程度高。在党校办一个青年干部培训班,组织部部长办公会作了专题讨论,区委分管领导对培训班的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并向书记办公会作了汇报。培训期间,安排了五位区领导同志来培训班给大家上课,与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我们还就这期培训班的情况专题向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和市委党校作了汇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

二是整体素质强。这期培训班的学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组织部门在办班之前,先把办班的内容和方式交给各单位,在这个基础上经各单位认真研究,推荐给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结合近期干部考察中后备干部民主推荐的情况,经过研究后,最终确定了参加这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名单,以调训的方式,通知各单位的学员参训。因此说,学员都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塑性。

三是方式内容新。在办学方式上,坚持自学、辅导和讨论相结合,共安排了23个专题辅导,每周安排1?2次的讨论交流,另外组织学员对今年全区的重点调研课题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文章,在全班交流,有价值的调研文章还要提供给区委、区政府作决策参考。培训班首次采用了菜单式教学,变“给什么吃什么”为“点什么吃什么”,由学员选定辅导讲座的专题,然后组织教学;培训班组织学员参加了法庭经济案件的审理,增加学员对经济法原理的感性认识;培训班开设了学员论坛,要求每一个学员在班上交流学习收获、体会和工作的困惑、探索,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学员在交流中得到了锻炼,认识得到了升华。培训期间,还进行了三次测试,并组织学员进行英语口语的强化训练。培训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培训方式力求丰富多彩,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

四是日常管理严。组织部和党校坚持严格管理,从开学前的计划安排,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再到后勤保障工作,都从严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方案,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力所能及地安排好每一堂课和每一个活动。培训班实行每堂课签到制度,为每个学员制作了一个席卡,学员有事必须执行书面请假制度,集体活动不能参加的,还必须由所在单位履行请假手续,这些制度的实行,保证了培训班的顺利实施。培训期间,组织部派人全程参与管理,还两次邀请组织部分管部长和干部科的同志参加了学员交流发言,既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又让组织部领导充分认识每一个学员。学员实行自我管理,都比较自觉,班委认真负责,组织开展了适当的文娱活动,丰富了业余生活,活跃了气氛,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主动配合,协助党校教学人员搞好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好分组讨论,安排好小组活动。培训期间,大家做到了学习认真、活动有序,给组织部门、党校和有关单位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努力范文篇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则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想,以前的老教师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班主任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努力范文篇8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

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公信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的诚信程度。信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也是公务人员的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对于政府来说,其信用程度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状况。第二,政府的服务程度。政府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政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责任,努力提高政府及其各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政府能不能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社会安全与秩序的公共产品,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是政府公信力程度的突出体现。第三,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不能滥用权力,这是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政府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做到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第四、政府民主化程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政府能否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决策能否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仅反映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也反映政府公信力程度的高低。政府民主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决策程序的规范、决策制度的健全、信息化状况、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情况,等等。

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由于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但政府职能尚未及时转变,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过多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忽视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涉及面较广,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明显加大,对各级政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政府官员由于不善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度,行政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突出,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问题,致使有的地方政府缺乏权威性。由于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明确,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公务员责任意识淡化。上述情况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而且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因此,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二,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级政府都应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及突出矛盾。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

第三,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努力范文篇9

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对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了进一步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组织部门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组织工作,始终做到谋划组织工作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依据,推进组织工作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动力,检验组织工作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成效为根本标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努力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深刻理解讲话精神,切实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收获转变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和良策,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要通过学习讲话精神来加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又要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部的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刻领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特殊意义,再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再鼓建设小康社会新干劲,再创防治非典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二、创新方法,落实措施,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指针不动摇,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提高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自觉性。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首要的是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学习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贯彻。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借鉴“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开展大规模地集中学习、专业培训和深入研讨,通过党校等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和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要坚持和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考学、述学、评学制度,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情况作为考察和评价干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促使领导干部学在前面,用在前面,成为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我们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抓主线,抓本质,抓重点,着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注重把那些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今年上半年,我们抓住部门班子换届和乡镇班子调整的有利时机,注重选拔了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县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我们要继续拓宽视野,进一步做好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配工作,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充实县管后备队伍,保持后备干部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为优化班子结构提供充足的后备人选。

我们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下决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熟悉实情,拿出实招;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不懈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不断上台阶,出成绩,开创新局面。

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贯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发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优良学风,督促每个党员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方式。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辅导讲座与专题讨论相结合。我们要组织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质性;要组织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在学习贯彻过程中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今年上半年,我们以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用改革的精神选拔造就能人“村官”,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年龄高,文化低,后继乏人的问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大为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下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以执政为民为核心的工作制度,完善管理和考核办法,探索发展经济奔小康的新路子。要认真研究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好机关党组织的“协助、监督”职能,积极推进机关作风转变。要切实抓好社区、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骨干的服务网络。

努力范文篇10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河南**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也要看到,**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等阶段性特征。努力实现**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于**市的实际,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协调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注重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后劲;注重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抓好文化旅游业的亮点,打造知名品牌。

二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因此,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近年来,**市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经济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力争每年办好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但也应认识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市社会事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尤其是公益性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