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3:33:28

农艺班范文篇1

毕业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二、实习时间

2012年2月7日—2012年4月30日

三、实习方式

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校开具毕业实习介绍信,学生到所在县(市、区)农业局报到,由各县(市、区)农业局具体安排实习单位。

四、实习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当地农技服务及生产需要,毕业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和掌握当地主要作物的栽培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调查主要作物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学会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和园林艺术作品设计与制作;

3、了解和掌握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开展农产品市场调查;

4、了解和掌握动物养殖技术,开展养殖业现状调查;

5、参与当地农村科技服务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五、考核方法

毕业实习成绩根据学生实习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和技能考核三方面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按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及格(60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计分。实习期间缺勤1/3或者不遵守实习纪律,又不接受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实习成绩不及格的,学校不安排补考,将延期毕业。

六、实习要求

1、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及时与学校教务科取得联系;

2、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纪律,服从实习单位管理;

3、注意实习安全,避免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4、坚守实习岗位,不得无故旷工,遇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必须向实习单位和学校教务科请假;

农艺班范文篇2

一、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目标,加强领导。为切实做好我市保护性耕作,市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意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管理科、推广站等业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保护性耕作工作的组织领导。召开由乡镇农机站长、区局业务局长、市区两级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业务工作会议,对我市保护性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各级农机部门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报道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优越性。二是积极印发宣传册、明白纸,制作光盘,通过赶科技大集、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宣传。先后印制宣传册、明白纸60000余份,出动宣传车30多天,扩大了宣传范围,提高了认识,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搞好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推广。利用办培训班、送技术下乡、现场观摩示范区小麦长势、测产对比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活动,激发农民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使各类农机人员全面了解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好处和意义,更新了观念,增强了信心,为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年共举办保护性耕作培训班7期,培训各类人员3000多人次。

四是抓好示范演示,发挥示范带动。一方面抓好现场演示推广会。三夏三秋分别在2012区张家洼、口镇、镇等乡镇多次举办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各区和部分乡镇村也都相应举办了保护性耕作演示推介会,组织农机大户,调集各种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通过厂家现场讲解,让农民对这项新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年,全市共组织召开不同形式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推广会12场次。另一方面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

五是争取优惠政策,优先补贴。继续把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为购置补贴的重点,对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农户实行“四优先”。即优先报名、优先确定补贴资格,优先签定补贴合同,优先缴款供机。另外,积极争取市财政购机补贴资金20万元,全部用于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规定除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每购买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补贴1万元,背负式补贴0.6万元,每购买一台免耕播种机补贴0.2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还没有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还需要进行长期广泛地宣传。

2.种植结构问题。我市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较多,再加上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模式,严重制约影响了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机与农艺不配套。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瓶颈,制约了农艺要求的适时适量播种,造成农业投入多,粮食减产,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实施。

(二)相关建议

1、政府高度重视。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需要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切实把该项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作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

农艺班范文篇3

一、我认为自己具备担任助理农艺师必备的条件及素质。

1、我在20*年8月取得了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3年来参与五星乡的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对全乡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2、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我热爱农业和农村工作。尽管这项工作很辛苦,经常受到农民的误解和辱骂,付出许多的艰辛却很难收到成效。但我已经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着为之奉献毕生精力的良好愿望和热情。

3、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没有放松过继续学习,工作的同时参加了云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函授班培训并参加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本科文凭。勤钻研,善思考,多研究,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自学了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上网操作以及日常维护。

4、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德。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大局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

二、我认为自己具备该职位所必备的能力。

1、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我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意识的改造,尤其是注意收集报纸杂志上有关农业方面大政方针政策的信息和动向,因此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

2、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参与单位涉及的各项工作,自07年调入五星后我参与“866”工程,虽未涉及主要的农业工作,但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涉农知识;参与维护五星乡新农村信息网;参与站上的产业结构调整及站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参与五星乡土壤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参与小满会—2号马铃薯连片种植、甜脆玉米的种植及收购;参与披戛、铅厂、竹箐马铃薯玉米双套的实施及种植管理;参与石龙村的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及蔬菜、中药材等的发展。从中深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熟悉助理农艺师的职责、任务和规范,清楚助理农艺师人员所必备的素质和要求。

3、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爱学习、勤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4、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

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假如我能在此次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助理农艺师岗位,我一定不负众望,我自信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及支持下,我一定努力学习,开拓进取,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为五星的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此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对本职工作,定尽职尽责,提供合理建议,给站领导做出决策。其次,一定统筹兼顾,为农科站当好助手,使做出的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2、参与大力宣传新品种的推广,搞好农业优势产业项目的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促进优势产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利用党和国家加快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契机,立足五星乡实际,参与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富民兴乡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龙头是关键,基地是基础,中介是桥梁,机制是动力,市场是核心”的工作重心。

4、充分利用我乡现有条件,参与发挥好新农村网的作用,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业信息传递,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引导农民步入市场经济的健康轨道。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再仅仅依靠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为生产方式的现代农业不仅仅要求农技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求我们能够跟得上时展的潮流。

三、立足本职,当好“服务员”。

按照助理农艺师的职责要求,我会发扬好爱岗敬业、勤勉好学、吃苦奉献、开拓创新、求是务实、团结协作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站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搞好关系,当好“协调员”。

团结就是力量。人的自身能力是有限的,雷峰同志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农艺班范文篇4

1、召开两个会议。一、召开培训工作人员会议,学习县培训办关于县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和有关要求,研究近期茶叶技术培训事项;二、召开培训涉及村负责人会议,征求意见,统一思想。

2、确定培训事项。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老师、参加人员等。一、培训时间:由于茶叶生产季性强,考虑茶农生产实际,决定在春茶采摘前期对茶农进行名优茶采摘等技术培训,培训时间初步定于4月27-30日培训1天,8月20-22连续培训3天。二、培训地点:初步定于双河村、汤池镇龙眠村河棚镇黄河村岚冲村村址会议室。三、培训及技术指导内容:针对茶叶生产实际,初步确定培训内容为:①茶叶鲜叶采摘及管理技术;②小兰花茶手工制作技术;③小兰花茶机械加工技术,④春季茶园管理技术技⑤茶树修剪技术⑥夏秋季花园管理落⑦冬季茶园冻害防御及补救措施⑧茶苗种植技术四、培训老师:聘请县农委主任、高级农艺师李贤葆、高级农艺师袁先安。五、培训参加人员:300人基本学员、茶叶技干、培训涉及村主要负责人、县电视台记者、培训办领导、培训事务工作人员。

3、培训准备工作:一、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向培训办书面提出开班申请,同意后开班。二、提前3天时间做好培训参加人员会议通知。三、培训前落实好培训技术材料。四、落实会议场所、设备、车辆等。

二、培训会议议程

1、上午8:00~9:00培训会议报到;2、9:00~11:30培训动员讲话及技术培训;3、下午14:30~16:30技术培训;4、16:30~17:00技术指导。17:00技术培训及指导结束。

三、培训目标

农艺班范文篇5

农机农艺相融合,是以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为依托,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农户专题解决困忧粮食作物的农机作业与农艺相融合的难题。同时,与农机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搞好协作关系,结合现代种植结构,提高新式农机具适应性,形成与农艺相配套的机械作业链条。另外,与农业种植专家相配合,改变粗放落后的传统种植习惯,适应新式农机具的作业要求,提高农作物整体效益。此外,还应做好以玉米晚收与小麦晚播新技术和小麦病虫害的机械化综合防控,农作物收获,秸杆还田等环节机械化为内容的试点改革。

2、惠及民生、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环节多,操作难度大,农机部门作为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主要职能部门,为把好事做好,有利于农机发展,实现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目标,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主管科室具体分工负责。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农业部“三个绝不,八个不得”和省“21”条规定,严格遵守《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的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全力保障补贴政策的实施落到实处,制定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的“六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了履职有标准,教育有载体,预警有措施,监督有责任,问责有依据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把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这个着力点,加强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覆盖全程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使补贴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确保农机补贴政策惠及民生,推进农机化工作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

3、落实责任创建“平安农机”

农艺班范文篇6

2008年以来,息县把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采取购机补贴、育秧盘补贴、机插作业补贴、奖励扶持、示范带动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得到长足发展。

(一)机械数量大幅增加

2008-2011年,息县共建设水稻育秧工厂4个,机械化育秧流水线6条。2011年新增水稻插秧机30台,比2010年增长62.5%,是2008年的6.5倍,现保有量达78台。

(二)作业面积较快增长

2011年,全县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0.8万hm2,机械化插秧率达16.7%,比2010年增长71.6%,是2008年的60.5倍。

(三)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11年,县农机局、农业局组织专家组联合测产,息县孙庙乡机械化育插秧水稻每667m28.5折后实产661.9kg,比同等条件下手工育插秧增产175.5kg,增产幅度达到36.1%,再加上节省的成本100多元,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增产增收的效果明显。

二、主要措施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息县政府成立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息县2011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水稻主产乡镇,要求每个村至少推广1台插秧机,并把推广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强化宣传,注重培训

1、开展技术宣传活动。县里印发《水稻机插技术10问10答》和《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等宣传资料,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横幅、标语等媒介,大力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和示范户典型,提高广大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认知度,在全县营造良好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氛围。

2、开展技术培训活动。组织技术人员进乡驻村,举办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专题培训班,印发《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讲义》等技术资料,细致讲解机插秧育秧技术规程和育插秧技术要领,注重操作演示和现场释疑,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懂,能用上”,让全县农机手和稻农亲身感受、基本了解、自觉接受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三)狠抓育秧,强化技术服务

1、搞好技术培训。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认识掌握育插秧技术要领,克服畏难情绪,着力培训一批农民技术员和基层农机员,通过他们传帮带周围农民。

2、搞好技术指导。把重心下移,派出技术指导组,巡回各示范点,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手把手向农户传授技术、释疑解答,现场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办,带着农民干,切实提高水稻机械化育秧水平。

(四)实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为解决示范农户后顾之忧,保障育插秧技术推广效果,县里成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农机与农艺结合领导小组及技术攻关组、技术指导组,抽调农机、农艺专家,从农艺方面入手,研究解决水稻软、硬盘育秧等问题,弥补农机技术人员农艺知识缺乏的缺陷,充分发挥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做到“栽插一亩,成功一亩,带动一片,影响一方”,保障育插秧农户利益,确保示范推广取得实效。

(五)强化服务,提供保障

1、及早抓好机具落实、调运、调试、使用和维修技术培训服务。

2、想方设法充实维修专业技术力量。一方面要求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根据机具分布情况,抽调部分机关、乡镇或社会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有计划地学习插秧机构造原理及故障排除技术,农忙期间组织他们开展划片巡回服务,并把他们的服务业绩与报酬挂钩,确保农忙期间所有插秧机拉得出、打得响。

3、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农机部门的重视支持,引导和调动农民投资兴办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业,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步伐。

三、建议

(一)抓好技术普及

要结合科技入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和典型示范等形式,大力宣讲机插秧的优点,积极推广机插秧技术,把重点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通过农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县、乡农机、农业部门要重点围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机插秧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在育秧、插秧及大田生长等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到位。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使广大插秧机手和农民群众掌握机插秧技术要领,确保示范推广工作全面成功。

(二)搞好插秧机售后服务与维修能力

插秧机故障是农户最为担心和害怕的事。要引导插秧机生产企业直接面向机手开展技术示范指导,提高售后维修服务质量,确保不因插秧机维修而误农时。同时充分发挥县农机培训机构功能和作用,加强农机手和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培训,着力培养插秧机维修实用人才,建立起本地的插秧机维修服务人员队伍,建立健全插秧机维修服务网络。

(三)推进水稻生产规模经营

“地块小,分散经营”是制约息县水稻机械化发展的瓶颈,所以要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管理,打破农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格局,为机插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四)提高市场化服务水平

不断研究新时期水稻机插服务市场的特点和规律,扶持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中来。通过培育市场,加快机插秧发展模式的创新,积极推进插秧机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引导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产业。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艺班范文篇7

“十一五”期间,围绕玉米、马铃薯、水稻、硒砂瓜等产业发展和冬麦、玉米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共建设自治区级农机化示范县6个、农机化示范园区51个、县级自建园区90个,示范面积达到了10.67万hm。其中玉米机械化示范县3个、以玉米、水稻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综合机械化示范县2个、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园区27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冬麦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3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5个。园区内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了100%,园区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标准化作业服务,促进了作物连片、统种、统管、农业新技术的配套组合示范。2011年,宁夏自治区在前几年开展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园区建设面积,巩固园区建设效果。目前,全区农机化示范县建设总数达到7个,示范园区67个,园区示范辐射面积达到12.27万hm。其中示范县示范面积9.56万hmz,示范园区建设面积2.71万hm。目前,园区呈现出了农机、农艺、畜牧项目叠加建设的可喜局面,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正在深刻影响着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种植观念。

二、取得的成效

在农机化示范县和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到2010年底,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较“十五”末提高了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

宁夏自治区通过加大玉米、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示范园区内机具补贴比例,强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设施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关键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全区重点建设了3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县(平罗县、同心县、彭阳县),示范面积2.78万hmz;2个以玉米和水稻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综合机械化示范县(灵武市、贺兰县),示范面积1.63万hmz(其中玉米机械化示范区0.82hm:);1个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县(西吉县),示范面积2万hm。同时建设了27个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和5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面积分别达到0.28万hmZ,O.25万hm、0.03万hmz。园区内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均达到100%,其他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在80%以上。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2010年,全区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0%,比园区建设前提高了20%,全区玉米收获机数量由园区建设前的52台增加到目前的457台;全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水平达到了30%,比园区建设前提高了22%,全区马铃薯种植机数量和收获机数量分别由园区建设前的196台、274台增长到815台、1O44台;全区设施微耕机、卷帘机、保温被、喷雾器等机械快速增长,微耕机、卷帘机数量分别由园区建设前的400台、500台增长到现在7000台、3.5万台。

2.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依托农机化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平台,“十一五”期间,宁夏自治区重点推广了10项技术:一是在全区示范推广了以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化学除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二是在玉米种植大县示范推广了以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内容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三是在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四是在引黄灌区推广了以水稻育秧、插秧为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五是在中部干旱带以南示范推广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六是示范推广了以机械化免少耕播种技术为主的灌区冬麦机械化种植技术;七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示范推广了以机械耕整地、机械卷帘、保温、灭虫等为主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八是示范推广了以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为主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九是示范推广了以牧草、青饲机械化收获、加工技术为主的优质牧草机械化收获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十是示范推广枸杞植保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目前,灌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70%,其中机械化插秧水平达到30%,水稻机收水平稳定在95%以上;全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已超过2.67万hm,其中,冬麦收获后免耕播种青饲玉米0.53万hmz,麦收后免耕复种豆类0.13万hm2,冬麦免耕种植超过2万hm;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3.带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增长,土地规模化流转、标准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

园区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建设任务,在园区内提供“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有效地带动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据统计,园区建设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58家。园区建设的第一年(2008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95家。到2010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35家,其中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9家,采用土地流转形式建设的农机化示范园区面积超过0.67万hm,区县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均制定了标准化作业流程,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从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试验情况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与传统种植相比,出苗率提高了16%,同期苗均高出5cm。采用机械化标准作业种植的马铃薯行距一致性可达到98%,断条率、空穴率、重种率分别降低到7%、3%、2%。从玉米机械化示范园区试验情况看,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粒距合格指数达到80%以上,重播、漏播率分别降低到15%、2%。

4.农机化示范推广工作氛围明显好转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起,各地积极整合资金开展园区建设,到2010年,除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全区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示范园区试点建设相关投入3000多万元(包括种子、化肥补贴等)。灵武市级财政除各类补贴投入外,还拿出110万元,用于农机化示范县机具累加补贴,对本市农业产业化关键环节生产机具及现代农业项目区大型机具在自治区补贴30%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10%。平罗县财政拿出65万元作为农机化示范县建设资金,将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纳入县政府考核范围,重点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中部干旱带贫困地区同心县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万元,作为玉米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支持资金,以每O.067hmz补助1O元的补贴标准专项用于园区核心示范区机播补助。南部贫困山区彭阳县财政投入20万元用于示范园区作业费补贴。各地建设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均不同程度地安排了种子、化肥补贴、测土配方和秸秆饲料青贮等项目资金,使农机、农艺和畜牧技术组装配套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8年以来,自治区领导多次视察农机化示范园区或出席在农机化示范园区举行的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5.农民节本增收幅度进一步加大

通过对示范区试验数据分析,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环节,与传统人畜力作业相比,机械化种植效率是人畜力种植的10倍以上,机械化种植可使每0.067hmz节本80元左右。在玉米机械化种植方面,示范园区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使作物增产幅度达到15%,机械化精量播种比人工种植0.067hmz节约30元,每台精量播种机工作效率为4.67hm2/d,是人工种植的35倍。在设施农业生产方面,利用机械在设施温棚进行耕、耙、起垄、覆膜、播种、植保等项作业,一栋大棚一茬作物可节约人工8个,可以置换出2/3的种菜能手。同时,园区建设依托服务组织,提供“一条龙”作业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发挥了增产增收的保障作用。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超前谋划,确保园区建设成效

为了确保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顺利进行,自治区成立了全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园区建设专家组成员及各自工作职责。各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承担单位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县(市、区)长任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由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园区实施小组。园区建设初期,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逐一认真审定各县(市、区)上报的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园区建设方案批复,明确园区建设内容、规模和保障措施,为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园区建设中期,组织中期检查验收,在年终由自治区农机局和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联合组成专家组对园区建设情况进行年终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年终评优和下一年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2.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强力推进园区机械化

作业服务上台阶、上水平、上规模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园区建设类别,从提高园区规模化生产程度和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水平人手,着力提高园区建设质量和建设层次。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采取“整村推进、连片种植”标准化种植模式。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每个区县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园区或示范县的核心示范区都依托12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承建。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灵活、机械配套率高、服务功能强、作业质量高等优势,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努力实现园区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制定了机务和作业管理规定、资产财务管理办法、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从农机合作社(公司)运营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效果良好,特别是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有能力购买高档农机,可随时承接大型现场会的演示和展示,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起到了农机推广机构和农民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

(1)先后制定了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通过性能测试明确了适宜推广机型在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包点包片蹲点指导机械化生产,并将包点包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指标,确保各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

(2)要求各承建单位,专门组织由农机、农艺、畜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组对园区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监测,并根据气候、苗情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情况提出正确的田间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园区建设作业规范和产出效益。

(3)各地按照园区建设类别和示范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充分展示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越性。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生产技术普及率

在农机化示范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示范县(园区)建设单位普遍加强了宣传工作力度。在农作物生长关键环节,要求各地在园区内组织召开农机现场演示会扩大宣传效果。2010年又进一步了这项工作力度,区站先后在贺兰县、同心县、彭阳县、西吉县、泾源县等地组织召开了全区规模的农机化生产现场演示会6次,在西吉县、永宁县组织召开了“首届六盘山——龙平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能大赛”和“首届黄河——同德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能大赛”共2次,在全区和各市、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l2期,培训农机推广人员、农机操作手123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200份。2010年各县区在园区召开县、市级现场会57场(次),举办培训班157期,培训人员20449人,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目前,以机械化技术为主的水稻生产在全区已经全面普及。南部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在成为小麦生产的主体技术。在灌区冬麦北移的应用效果已逐步显现,免耕播种技术已被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认可,正向冬麦生产的主导技术转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收技术已经加快普及。

5.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积极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2008年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在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园区建设成立的专家指导小组中明确要求农艺专家参与,并制定农艺种植指导方案,要求农艺种植模式要适应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会邀请农艺专家参与,现场讲解农机种植技术要点,邀请农艺专家培训讲课。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并形成定期会商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各地积极营造农机农艺融合良好氛围,宣传农机农艺融合先进典型,通过多年努力农艺种植模式正在向着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方向发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自治区农牧厅的正确领导、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园区各承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宁夏自治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环节机械化得到了有效突破,但是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园区建设缺少有效投入,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机具进行补贴,技术推广缺少经费支持,试验示范缺少装备支撑,影响示范推广效果和园区建设质量;二是园区建设虽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资金、政策引导、搞活机制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园区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三是园区内单一环节作业向全程标准化作业领域推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的打算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宁夏自治区将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机化投入力度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按照“面上工作园区化”和“园区建设常态化”的总体思路,寻求更多资金支持,加强技术集成、突破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效,努力提升建设档次,力争使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各项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标杆,真正发挥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在巩固建设“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建设面积;

二是拓展园区建设覆盖面,园区建设功能定位由单一耕种收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方向拓展。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方向拓展;

农艺班范文篇8

年我们将在省农机办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突出抓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同时积极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并为购机补贴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力争年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5000台,实现玉米机收280万亩;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1200台,保有量达到2500台,实现保护性耕作100万亩。为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度,扩大社会共识。

二是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利用各种现场会、培训班,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培训力度,特别要注重培训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操作规程的技术骨干和机手,为农民提供高质量、标准化作业服务,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质量和效益。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搞好农机农艺配合。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的有效结合,联合农机、作物栽培、土肥、种子、植保等多种技术服务力量,强化对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的技术支撑,解决好推广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各类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承包、租赁等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逐步建立起以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基层农机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组织为支撑、政府支持为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长效机制。

农艺班范文篇9

1盐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区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二、三产业较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而农业生产仍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小规模生产为主体,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根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课题。据2010年盐都农机化发展的调研情况,我区农机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农机装备水平增长较快。但结构不合理从农业机械发展的数量看,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46.26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44台,小型拖拉机5836台,水稻插秧机337台,秸秆还田机械1242台,机动植保机械6616台,各类排灌机械8542台,各类收割机械1435台,各类播种机械3724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553台,渔业机械4713台,喷滴灌设备923台,饲料加工机械760台,农用运输车1471辆,各类配套农机具7756台套。农机装备的数量比5年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粮食烘干机、畜禽粪便处理机、清淤机、田园管理机械及特色农业机械才刚刚起步,拖拉机、植保机械、收割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在结构上需要优化,分布也不均衡。

1.2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由于农机装备的不断增加,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5.97%。全区机耕水平已达100%;机播水平只有56.3%(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27.6%,是较薄弱的环节,三麦机播水平为85%);机械灌溉率达100%;机植保水平达到100%;机械收获水平达87.6%(其中三麦机收为95%,水稻机收为92%,油菜、玉米机收水平较低1。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为38.5%(其中麦秸秆还田45%,稻秸秆还田32%)。可见,水稻机插秧是瓶颈,2010年只有0.6万hm;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1.3农机服务水平稳中有升,但创新措施不够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通过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各类农机作业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到2010年年底全区共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23个,其中专业协会7个,专业服务公司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合作服务组织成员达908人,固定资产达1894万元,拥有各类机具数量2579台套,2010年服务农户14970户,涉及135个村,取得经济效益8904.2万元,其中纯收入3864万元。但这些服务组织中能独立进行实体运作,并且开展一定辅助性服务的为数不多,真正开展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的更少,主要原因是,个体公司经济薄弱,面对产业和农户的服务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专业协会曾经在基层农机作业服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无法提高、与农户关系松散、政府支持逐渐减少等原因,服务呈减少趋势,作用明显弱化。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农民需求,但据我们调查,仍有1/3没有发挥作用,1/3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并且普遍存在资金、用地、机具维修、人员技术提高等困扰合作社发展的问题,需要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举措,才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2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根据盐都农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加快推进农机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需要我们研究对策和采取措施。

2.1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与发展先进农业装备存在突出矛盾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容纳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力购置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的农机具。机动喷雾器的功效比背负式喷雾器高10多倍,但是很多农民买不起,即使买后利用率也不高。工厂化育秧比传统的露地育秧优越,但是靠分散的单个家庭却难以做到。总体上说,家庭经营虽然适合中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要求,但从生产力水平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看,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装备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家庭经营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上来,如何在保持家庭经营优点的情况下,利用高性能农机装备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困难重重。

2.2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在机具推广类型和数量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它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我区有相当数量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是20世纪80、90年代购买的小型老旧机具,有的甚至是70年代买的,存在严重“超期服役”现象,这些机具还霸占了相当大的作业市场,使得报废更新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2.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得多,作业水平高,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少,作业水平低,而农机服务能力相差更大,主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配套设施不健全,表现在一些道路桥梁不适合大、中型机械通过;三是种植结构差异,有的地方以水产养殖为主,有的以种植业为主。

2.4水稻机械化种植成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八五”期间,实现了三麦种植机械化,“九五”期间重点推广了机械收割技术,‘十五”期间重点研究水稻机械化种植问题,“十一五”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增长不快,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受水稻直播的影响,农民只考虑到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二是以前只注重宣传育秧技术和机插秧如何省工节本,没有很好研究栽后苗情管理以及施肥、施药、大田后期管理技术,造成了机插秧的优越性不明显;三是能够承担育秧和机插秧一条龙作业的合作组织发展不快,农民自己想搞,但顾虑较多。:

2.5过了三包服务期的农业机械维修相当困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农忙期间,个别机手能因一个小故障耽误几天时间。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缺少懂技术的专业维修人员;二是乡镇上买不到高性能机械配件;三是农机维修点少,维修服务质量差。大型机械和高性能特色机具维修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2.6农机投入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投资的热情,机具保有量增长也较快,但对为农民服务的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农民培训和农机管理使用者的技术业务能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地方政府对农机的投入更少,机具的更新和优化、农机作业的扶持等往往被忽视。有些乡镇体制不健全,管理队伍不稳,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影响了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3对今后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思考和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我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如何利用农机合作组织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难点问题;通过政府扶持促进旧机具的淘汰更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创新模式、引导扶持农机维修产业的壮大;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水稻机插秧快速发展;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3.1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首先要加快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机公益性管理人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加快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又适应我区当前农业经营模式的有效途径。一是强化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争取区政府出台加快农机化发展意见,将农机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考核内容,使乡镇领导重视,稳定公益性人员队伍,促使农机一条线人员能正常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在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应用上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二是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是促进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当成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快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民有机找活难、有活无机干”的难题,提高机具使用率,增加农机户的收入,带动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必须坚持满足需求和自我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要重点针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又迫切需要帮助的内容开展服务,如统一机械耕作、收获解决农户资金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统一植保、机械化育秧解决农户技术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尽可能增加服务的覆盖面,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作用。三是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在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三级以上的农机维修网点。争取项目,强化投入,建设高性能农机具修理中心,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的同时,区级财政也要配套扶持,真正做到全区的高性能农机具大修不出区、小修不出镇,切实解决用机户修理难的问题。总之,加快推进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化、社会化,通过耕作、机插秧、机械化植保、收获的统一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生产者可以花钱买服务,农户可以安心于专业化生产管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社会化分工。

3.2加快推进农机化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农机、农艺技术上相结合的问题我国土地广阔,地形复杂,各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及作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如果不注意农机化与农业科学、耕作制度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发展农机化创造条件,那么农机化程度就很难提高。我们应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研究、协同攻关,制定互相适应的农机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形成农机和农艺相协调的良性机制,重点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一是研究推广机插秧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快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农机农艺结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农机、农艺技术各自本身的发展,而在于两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机插时的农艺要求和栽后大田管理技术是影响机插秧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组织农业专家考察苗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盐都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然后通过技术培训,使插秧机手能够了解和掌握机插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构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保障体系。二是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只有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并使两者相互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的。盐都的蔬菜大棚作业机械、高效渔业机械、适合温室大棚的物理农业装备等等都很缺乏,我们应借助高效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来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引进示范推广与盐都农艺措施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三是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组织农机农艺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秸秆还田后的技术措施,使这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好事变好。成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宣讲团,分赴各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培训班,使村组干部、农机人员通过观摩多媒体演示、倾听专家讲解,全面系统地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方式及秸秆还田后机插秧移栽和田问管理的注意事项。

农艺班范文篇10

1.1机构设置

市里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建于1983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部设置:“七站二室”。即: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水稻站、测报站、基层站、经作站、化验室、办公室。全面负责承担着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等工作,是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部门。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04年多方筹集资金对中心进行了彻底改造和修缮,更换了门窗,铺设了地面,改造了暖气、锅炉,建设超水平的会议培训中心,规划了庭院,配套了微机、打印机,并全部上网,达到标准化农业中心的要求。行政隶属双城市农业委员会管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24个,都有办公场所,行政隶属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1.2推广队伍

现在市、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共有各类技术推广人员185人。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66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具有正高级推广研究员1人,副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的20人,具有农艺师技术职称的23人,具有助理农艺师技术职称的11人,工人10人。具有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5人,工人10人。乡镇现有推广人员119名。其中,技术干部115人,工人4人。其中学历结构:大学本科23人,大学专科84人,中专及以下12人;职称结构: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31人,助理农艺师42人,其它43人。1.3经费来源市推广中心经费来源为市财政,乡镇服务中心经费来源乡镇财政。

2存在问题

2.1经费不足

财政只保证推广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农技推广费用等一点没有。由于农技推广是无偿为农民服务,没有经营性收入。要想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2.2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

乡镇推广系统近几年的改革,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断增大,乡镇由119人技术人员,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58人,占总数的48.7%。

2.3推广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市乡两级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由于知识更新很快,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必须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并且多深入到田间地块进行生产实践,这样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乡镇级农技人员,由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多,对农业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农业生产。

2.4乡镇推广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技人员可以说“一人多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使农技人员不能专心从事业务工作,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建议

为了确保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确保农技推广和办公经费

只有经费保证,才能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农技推广人员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3.2提高农技人员整体水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修学习、深造等,提高农技人员科技水平,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几年,我们注重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培训班进行培训)

3.3确保农技人员从事本职工作

乡镇级农技人员,不要“一人多用”,要是从事农技推广人员专心从事本职工作,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要做多面手,啥都懂一点,啥都不精。

3.4实现农技推广现代化

按照新阶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农技推广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从而,为农产品优质增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

3.5农技推广队伍实现多元化

要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县(市)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授权的执法和行政管理,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搜集、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等公益性职能。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体制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和自然区划的特点,建立跨乡镇的区域站。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建立各种专业协会。

3.6农技推广形式实现多样化

农技推广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旧习惯,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想,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坚持农业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狠抓不放。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实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强化对各类农技服务组织的管理。

3.7建立农技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