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执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4:43:32

农业执法

农业执法范文篇1

一、工作情况

(一)、加强行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1、严格执法纪律。牢固树立依法治农思想观念和服务“三农”的执法理念,严格执行农业执法工作制度和纪律,禁止执法人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禁止接受管理对象吃请和收受好处,禁止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和亲友谋利,树立清正廉洁的队伍形象。

2、严格执法程序。组织队员认真学习农业部新修订的《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按照农业部《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重新印制了20种执法文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各项执法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禁止违反程序执法,处理案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实行文明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执法检查过程中结合法制宣传,做到以理服人,尽量避免与管理对象发生直接冲突。今年共向农资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发放农资管理法律知识和如何购买放心农资等宣传资料13200份,未发生执法人员与管理对象冲突的事件。

4、加强培训学习。积极组织队员参加各种农业执法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今年共组织队员参加省级执法培训2人次;每月组织全体队员学习各种农业法律规范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交流办案工作经验,探讨执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5、完善执法手段。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种子站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份配备了一部执法车辆,进一步完善了执法手段,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执法队伍的形象,提供了保障。

(二)、认真履行农资监管职责,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1、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3月10日,在本局有关业务股站的配合下,到店下镇开展科技下乡与“放心农资”宣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了如何购买“放心农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方面宣传资料,向来访群众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推介优质农药、优良水稻品种等“放心农资产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开展农资质量抽检,保证农资商品质量。今年共抽样送检农资商(产)品22批次,其中:农药16批次、兽药6批次,检出不合格的农药3批次、不合格的兽药4批次,均作出了相应的处罚。

3、开展农资商品标签抽查,规范农资商品标签标识。共抽查农资商品标签174个,其中:种子标签98个、农药标签76个,查出无登记证产品3个、标签不合格产品23个,也作出了相应的处罚。

4、加强监督巡查,促进农资市场的净化。按照农资打假实施方案,认真组织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和秋冬农资打假促增收专项行动,并加强日常监督巡查。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经营农资产品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理,促进我市农资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保障了我市多年来未发生因农资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64次,出动执法人员264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03个次,检查农资商品14万公斤,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0件(其中:种子4件、农药18件、兽药6件、饲料2件),处以罚没款10.1万元,没收假劣农药、兽药115.8公斤,收缴“三无”鼠药110包。

5、及时处理农民的投诉举报,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今年5月26日贯岭镇透埕村一农民反映使用农药“滴滴畏”后,枇杷出现烧苗现象,7月4日白琳镇翠郊村一农民反映使用农药后出现水稻秧苗烧苗现象,怀疑农药质量问题;11月15日硖门柏洋村农民反映,人工养殖的弹涂鱼使用兽药杀虫剂后,出现死亡现象,怀疑兽药质量问题等,都作出了及时、妥善的处理。

6、开展畜禽养殖场使用兽药的清理整顿。根据闽农执法[2011]189号文的精神,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畜牧兽医站的配合下对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使用兽药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整顿和规范兽药的使用,建立规模养殖场档案,开展新《兽药管理条例》的宣传,并结合开展兽药市场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部分养殖场没有建立兽药使用记录或记录不够完整,以及使用人用药品等违法现象,鉴于违法性质轻微、危害程度较小,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等措施。

7、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管和毒鼠强的清缴工作。配合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整治兽用生物制品市场秩序。密切关注动物防疫形势,围绕经营资格、产品批准文号、使用记录等内容,狠抓兽用生物制品经营、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结合农资市场巡查,加强杀鼠剂的日常监管,收缴“三无”鼠药,巩固毒鼠强专项整治成果。

8、开展食用菌菌种监管工作。配合食用菌站到前岐、秦屿、店下等蘑菇生产主要乡镇,开展食用菌管理法制宣传,对蘑菇菌种生产经营者的资质、生产经营记录等进行全面检查,促进生产经营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9、开展农业法制宣传。印制农资管理法律知识和如何购买放心农资等宣传资料13000多份,结合农资市场检查进行发放宣传;配合农牧中心举办农资经营培训班,进行法制宣传;结合畜禽养殖场使用兽药的专项检查,发放《兽药管理条例》和禁用兽药清单;张贴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宣传画200多张。及时向有关媒体农业执法工作动态,共在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农业法制网、福鼎电视台、福鼎农业等媒体、刊登农业执法动态信息7条。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执法工作面较窄,目前仍局限于农药、种子、兽药等较小的范围内,种畜禽、饲料、农业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执法工作涉及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执法方式以主动检查为主,群众投诉举报的极少。

2、农业法制不够健全,部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造成部分农资产品管理无法到位。如肥料管理无法可依,农药、兽药等管理法规的处罚设定不够科学,难以操作。

3、行业管理部门的农资产品登记、许可等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影响打假工作的深度。如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许可,种子的进口审批、检疫等信息。

4、执法职能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工作职责不清,出现农业部门内部多头执法现象。如种子、饲料的抽检,兽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管等。

5、农资经营者的素质偏低,未能科学、合理地指导农民使用农药,高剧毒农药用于非适宜作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农资经营行为尚未得到完全规范,如档案不健全、拆包销售种子等。

四、明年的工作要点

1、组织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工程,加强源头管理,构建放心农资市场;建立农资经营配送中心3个、放心农资店100家;拟于3月份配合省农业厅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2、组织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秋冬农资打假促增收专项行动和毒鼠强专项整治活动。

3、深入开展农资质量抽检和标签抽查工作,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全年抽检农药质量12批次、兽药质量3批次,抽查种子标签90个、农药标签70个。

农业执法范文篇2

1、法律5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九条:国务院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2、行政法规8件

(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2号)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2)《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92号令)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3)《植物检疫条例》(国务院第98号令)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

(4)《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第八条第一款: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三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野生植物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规定。

(5)《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13号)第四十条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的植物品种繁殖材料,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二条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6)《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16号)第五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7)《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4号)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23号)第三大点第(一)项: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3、地方性法规6件

(1)《福建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第三条:福建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地)、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水电、气象、农机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科技和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3)《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本条例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4)《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

(5)《福建省蘑菇菌种管理规定》第四条:省人民政府蘑菇菌种管理部门是全省蘑菇菌种主管机关。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以下简称省推广站)受省人民政府蘑菇菌种管理部门委托,负责全省蘑菇科研、推广和菌种管理工作。

各地(市)、县(区)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为菌种管理单位,受省人民政府蘑菇菌种管理部门委托,负责本地蘑菇菌种的科研、推广和菌种管理。

(6)《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产污染防治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污染或者破坏的其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4、部门规章13件

(1)《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年农业部令第39号修订)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本地区的植物检疫任务。

(2)《肥料登记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32号)第七条第三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监督管理工作。

(3)《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8号)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条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4)《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10号)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5)《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12号)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地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责令其停止。第三十八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加贴标志的产品,经检查、检测、鉴定,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各地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由认证机构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

(6)《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18号)第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研制者和生产者申请农药田间试验和临时登记资料的初审,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管理工作。县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7)《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21号)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植物监督管理工作。

(8)《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31号令)第三条: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对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监督检查工作。

(9)《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第四条第二款: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常规种的大田用种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生产所在地为非主要农作物,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为主要农作物,申请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生产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核发。第十一条第二款: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10)《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2005年农业部令第50号)第三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抽查的组织实施和结果处理。

(11)《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年农业部令第62号)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食用菌,下同)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

(12)《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70号)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13)《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71号)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产地的划分和监督管理。

5、政府规章3件

(1)《福建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号)第四条:福建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地(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

农业执法范文篇3

一、种子管理工作

1、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以查南鉴合格证是否登记备案和经营档案为重点,开展市场巡查,紧扣农事季节和时令产品,全面开展“六查六打击”。即查经营资格,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查审定登记,严厉打击未审先推行为;查种子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行为;查产品标签,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查经营档案,严厉打击来源不明、去向不清行为;查种子广告,严厉打击夸大其辞、虚假宣传行为。

2、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在做好种子市场巡查的基础上,加强种子市场的明察暗访。对企业商,要做到查仓库备种子,对乡镇零售商,要做到查农民购种;对种子使用者,要做到查田间用种。对那些不听劝告,铤而走险的不法分子,要一查到底,从重从快,打击一个,带动一方。

3、狠抓种子质量监管。切实做好种子质量的监督抽查工作,狠抓事前监管,在种子上市销售前,对各类农作物种子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检,杜绝劣质种子上市下田。

4、继续搞好水稻品种正季鉴定。分批次抽取杂交水稻样品,严格按照正季小区种植鉴定要求,搞好正季鉴定,为防范可能出现的种子质量纠纷提供可靠依据。

二、农药管理工作

1、重点针对以《省植物保护条例——农药篇》为主的各项法律法规宣传,全面实行农药许可证制度。

2、继续加大标签整治工作力度,在农药使用旺季前,重点整治乱取商品名、不表示中文通用名、随意夸大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的。

3、严查严打国家取消登记的各种高毒禁用农药和限制使用农药。

4、加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对农药残留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生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三、肥料管理工作

1、春、秋两季在全市展开以复混肥为重点的登记管理工作。

2、重点打击未经登记的假劣肥料。

全面开展农资上岗人员培训,积极调处各类农资纠纷,畅通农民投诉、举报、咨询渠道,设立农资质量投诉咨询台,对农资质量投诉做到诉必接,接必查,查必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四、绿色食品工作

1、加强农业“三品”申报管理工作。配合上级做好材料申报、现场抽样、环评等工作。

2、搞好续展登记管理。查阅所有农业“三品”的续展日期,提前5个月通知企业,准备材料,保证按时续展。

3、加强农业“三品”的质量监管工作。开展获批企业年度检查,严格企业标准化操作,力争已获批的企业年检合格率达到100%。实行农业“三品”质量承诺制,全面监控“三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一是要抓好初级产品的生产关,重点抓好初级产品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使用相应标准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及国家禁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要严把初级农产品的入厂、出厂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要求所有绿色食品的原料应来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三是要督促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产品生产档案,按要求填写《农业“三品”质量全程控制记录册》,如实记录生产全过程,其原始记录将作为年检的重要依据,要求保存3年以上;四是要建立购销台帐,凡“三品”生产企业都要建立购销台帐,记录产品的进、出流向,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

4、标志管理和绿色食品质量的市场监督。市农业行政执法监察大队联合工商等部门,于6月和11月开展两次标志检查工作,进行“三品”标志检查,纠正企业不规范的用标行为。

5、绿色食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是召开全市农业“三品”企业和超市主管人员会议,学习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规范化管理方法,通过示范企业介绍经验,加强企业交流,从而加强本市农业“三品”质量监管和申报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二是印发宣传资料到各生产经营企业;三是加大本市认证产品的宣传工作,着力引导企业唱响品牌、做大规模、广拓市场。

6、已获批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五、检验室工作

1、开展种子质量抽检工作。在春秋两季种子上市前,对全市的种子经营门店进行全面抽样检验,开展种子监督检查工作。

2、开展以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抽检工作。4-10月,每周抽取市场和超市样品一次,每半个月抽取蔬菜基地样品1次,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在进行速测基础上,进行详细检测分析。在认证前,以领导参阅的形式,在权限范围内公布检测结果。

3、开展实验室认证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建立本站质量保证体系。编制、学习和试运行本站质量体系文件,做好质量记录,本站在认证前,先对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进行自查审核,在确认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再申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审。二是建立本站设备档案、人员技术档案和质量记录档案。三是进行设备管理,进行编号、检定和校准、标识、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记录管理。四是建立标准方法体系,确保现行使用的标准的正确性。

4、进行申报项目试验性检验工作。进行新申报项目的试验性检验,是认证能否合格的关键性技术工作。种子检验工作已经开展并有一定基础,重点是加强有机检测如农药残留项目、无机检测如重金属项目、农业投入品项目如肥料产品等项目的抽样检验工作,每一项目检测样品应达50个以上,并检验其结果是否与已认证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发出试验性检测报告。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加大标准、政策及法规的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大本地农产品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宣传力度,真正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2、强化市场主体法律责任。以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规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行为。

3、强化监管重点。做到“四个加强”:加强农产品基地监管,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监管,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监管,加强农产品行政执法监管。

4、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实行“在组织上、服务上和品牌上”三突破,重点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协会的作用,组织和带动广大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将农产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纳入自控管理范围。通过创造品牌,体现标准化生产的价值,实现优质优价。

5、把标准化和品牌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加大认定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管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按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通过标准化解决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创造品牌,体现标准化生产的价值,实现优质优价。

6、建立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以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为中心,以各镇监测点为纽带,以各大农产品市场、超市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以全面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7、实行城区蔬菜市场准入,逐步全面推进市场准入工作。今年马店城区实行蔬菜市场准入,自2012年月1日起,全市行政区域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和仓储单位等各类市场主体销售的所有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实行“四大制度”:即实行农产品入市检测制度,实行质量安全标识制度,实行农产品退市制度,实行追溯制度。对不合格的农产品追溯源头,把农业生产档案、包装标识、索证索票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

七、植物检疫工作

1、检疫知识宣传和防控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的检疫防范意识。对农民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柑桔溃疡病防控技术培训,通过春季技术讲座和发放资料将防控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对柑橘打蜡加工厂负责人和兼职检疫员进行培训,提高检疫服务水平。

2、定点和普查相结合,严密监控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今年重点监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玉米霜霉病、玉米粗缩病、柑桔溃疡病、红火蚁、葡萄根瘤蚜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检疫性及危害性有害生物,采取定点系统监测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调查模式,力争快速、准确地掌握市内疫情发生动态。全市共设10个定点监测点,安排专人系统监测。同时,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每月上报疫情发生情况。

3、继续加大粮食作物的检疫把关。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进行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引进和销售环节的检疫。同时,增加检疫监管的作物种类,把花生、西瓜、油料和蔬菜纳入检疫管理范畴。

八、农业环保工作

1、积极调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做到投诉一起,查处一起.。

2、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监督管理,并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除。

3、进一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示范。

4、加大对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力度,在白洋、问安两镇建立监测点。

农业执法范文篇4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业执法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农业执法是农业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

(二)加强农业执法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危害了人体健康。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执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拿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机制。

(三)加强农业执法是转变农业部门职能的迫切要求。目前由农业部门负责执行的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共有38部,总体上看,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得到了较好履行。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及时、全面地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有些职责履行不到位。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既是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权,也是农业部门的法定义务。农业执法是农业部门法定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法定职责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把加强农业执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农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二、加强农业执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四)加强农业执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为核心,以加强农业执法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为抓手,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产业安全为重点,着力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五)加强农业执法的基本目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和执法的水平,经过3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农业执法体系基本健全,县级全面推行综合执法。

--农业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完备,农业执法行为有效规范。

--农业执法装备手段得到改善,农业执法能力显著提高。

三、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六)认真梳理法定职责。各级农业部门要对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本级农业部门承担的法定职责进行认真梳理,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检疫防疫监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等方面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测、风险评估、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行政指导等法定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人。

(七)切实落实法定责任。各级农业部门既要重视生产服务,也要重视行政执法;既要重视立法工作,也要重视法律实施;既要重视事前审批,也要重视事后监管;既要重视质量监测,也要重视案件查处,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要定期对所负责实施的每一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分门别类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和落实。

四、创新执法体制机制

(八)健全农业执法体系。要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建立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一站式”综合办公;进一步健全农业检验检测体系,鼓励和支持建设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农业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九)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执法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工作依据,有实践基础,应坚定不移地推进。要力争三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已全面推开综合执法的地方,要重点加强经验总结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还没有开展的地方,要制定规划,加快推进。

各地在推进综合执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综合的内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执法职能应当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实施。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渔政监督机构和植物检疫机构,各自在授权范围内履行相应的执法职能;在县一级,可以与综合执法机构实行统一调度管理,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分别实施行政处罚。

二是综合的范围在现行体制内进行。综合执法在本级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内进行,不跨部门综合。畜牧兽医、水产、农机部门单独设置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行综合。

三是综合的职能主要是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行使执法环节中的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行业管理、检验检测等仍由原专业管理机构承担。

四是综合的重点在县级。县级农业部门是农业违法案件的基本管辖主体,承担着绝大部分农业执法任务,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重点是加强县一级。

五是综合的形式因地制宜。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立要经当地政府或编制部门批准,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编制和人员。各地农业部门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同的综合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

(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做到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必须调整。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切实解决审批与监管脱节问题。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现象。完善“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推进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及时编制并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具体行政许可项目和相关内容应当及时在网上公开,方便查询,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十一)加强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检验检测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农业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加快推进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水平,规范检测程序和行为,确保检测工作科学、公正、有效,提高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

(十二)完善执法工作机制。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处理好农业部门内部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的关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在坚持属地管辖的前提下,对大案、要案、跨区域案件加强部门间、省际间协作和联动,最大限度地惩处违法行为。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要及时、全面地公开行政许可信息,方便各地执法机构查询。做好检测与案件查处的衔接,组织抽检的部门或单位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执法机构,以便尽早启动处罚程序,及时固定证据,纠正和制裁违法行为。建立执法长效机制。要将日常执法与集中执法相结合,更加注重日常执法,实现执法的经常化、制度化。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管理相对人自觉守法,减少违法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要制定年度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对农业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部门、下级农业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不履行法定职责、越权执法、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建立执法考核评议机制。加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评议考核,把是否履行法定职责以及执法效果的好坏作为衡量本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执法人员管理。要严把执法人员考试录用关,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选调等办法从现有农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录用执法人员。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农业执法人员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政执法证》上岗执法。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作风纪律锻炼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专职农业执法队伍。

(十四)健全执法管理制度。要建立执法公示制度,实行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推进“阳光执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执法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执法统计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执法信息。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宣传,畅通渠道,提高层级监督力度。

(十五)规范执法行为。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始终坚持“六不准”,不准从事经营活动,不准越权执法、违反程序办案,不准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准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和亲友谋利,不准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不准作风粗暴。

六、强化组织领导和执法保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部农业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部内法制工作,指导地方农业部门的法制建设。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领导,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积极推进执法体制机制创新,及时解决农业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农业执法,如期实现农业执法的基本目标。

(*)完善农业立法。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立法机关加强农业立法调研,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及时总结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加强配套规章制度建设,细化农业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定,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农业执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执法范文篇5

1农村行政执法现状及问题研究

1.1农村行政执法的现状。本文在对某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农村所开展的行政执法进行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行政执法已经提上日程,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执法能力,其中,执法机构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在经过编制委员会的批准之后,该农村拥有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同时,结合上级指示和工作内容,规章制度也已经制定完备,其中如《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没收收缴物品处理制度》等,都已经应用于执法活动当中,并伴随着有奖举报平台的退出,使该农村行政执法日趋完善[1]。1.2农村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该农村行政执法所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改农村行政执法大队中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表现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两少两多”,即高学历少、法律专业没有,低学历多、非法律专业多,这使得执法队伍十分不稳定。其次,执法经费缺乏保障,作为农村执法机构,其执法经费并不能够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这使得执法工作量大,执法成本高,执法人员缺乏保障。例如在执法过程中,许多执法人员因经费短缺而没有必要的交通、通信设备的配备,造成执法条件十分困苦。此外,对于农村所开展的畜牧产业来说,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检测能力,无法对诸如兽药、农药、产品等内容进行检测,从而无法对畜牧事业起到保障作用。

2农村行政执法保障畜牧事业发展的对策

为了能够真正使农村行政执法实现对农村畜牧事业的保障,本文认为,农村行政执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2.1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首先,对于农村行政执法队伍来说,可以采用全面落实责任制的方法,明确组织机构、岗位职责,从而使行政执法工作者在工作中严格履行职责,避免出现懈怠。此外,还可以利用执法信息网络化建设来实现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在农村当中开展公开化的行政处罚,使农民了解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并对处罚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此外,还需要加强依法执法的履职力度,使行政处罚的权利在法律授予的范围内行使,做到主体、依据、行为、程序等各方面符合法律要求,从而防范执法风险。对于执法过程来说,应当开展全过程的执法记录,保证执法程序严格、透明。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应当坚持持证上岗,实现资格管理制度。2.2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在面对畜牧业农村时,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加强普法的宣传教育,通过法制的宣传和法制精神的传达,使农民感受到法制的力量,了解法制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法制实践和普法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重点对象、重点事件的展示,营造法制氛围。此外,还可以适时地开展普法栏目的教育,组织农民了解与自身畜牧养殖事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素质,使农民能够合法经营、依法维权,实现法治管理。2.3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农村执法从业者来说,执法团队应当对其进行考量,最后对合格的人员予以录用。通过对高素质执法人员的组织,实现农村行政执法队伍具备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的特点,同时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作风过硬以及高效廉洁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行政执法队伍在面对新录用的执法人员时要做到高标准、严格、公平的理念,对执法候选人采取多方位、多角度的考察,从而择优录用。在录用的执法人员当中,也应当适时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执法人员在畜牧事业的农村当中,不但需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专业的畜牧农业知识,以及农业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培训中,培训内容可以设置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使执法人员学习先进的执法经验,并应用到具体的执法实践当中。2.4规范农资市场。在对畜牧事业农村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执法队伍要求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力度,对农资市场当中的经营、交易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可以在农村当中建立全农资可追溯制度,通过制度方法,使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都更加透明,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展开全面的清查,通过建立全监管档案的方式,实现执法的痕迹管理,规范农业市场,鼓励无害农坑农的经营网点建设,打造农资产业“放心店”。

3结语

对于以畜牧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来说,农民的合理合法的经营是畜牧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农村当中,行政执法队伍切实履行职责,通过专业、高效的执法方式对农村产业进行管理,一方面保障了农业经营,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农村畜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对于农村来说,应当认真对待农业行政执法。

【参考文献】

农业执法范文篇6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业执法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农业执法是农业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和改善农业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

(二)加强农业执法是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危害了人体健康。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执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拿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机制。

(三)加强农业执法是转变农业部门职能的迫切要求。目前由农业部门负责执行的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共有38部,总体上看,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得到了较好履行。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及时、全面地履行法定职责,导致有些职责履行不到位。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既是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法定职权,也是农业部门的法定义务。农业执法是农业部门法定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法定职责的有效途径。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把加强农业执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农业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二、加强农业执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四)加强农业执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为核心,以加强农业执法和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为抓手,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产业安全为重点,着力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五)加强农业执法的基本目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能力和执法的水平,经过3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农业执法体系基本健全,县级全面推行综合执法。

--农业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完备,农业执法行为有效规范。

--农业执法装备手段得到改善,农业执法能力显著提高。

三、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六)认真梳理法定职责。各级农业部门要对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本级农业部门承担的法定职责进行认真梳理,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检疫防疫监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等方面的标准制定、质量监测、风险评估、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行政指导等法定职责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人。

(七)切实落实法定责任。各级农业部门既要重视生产服务,也要重视行政执法;既要重视立法工作,也要重视法律实施;既要重视事前审批,也要重视事后监管;既要重视质量监测,也要重视案件查处,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要定期对所负责实施的每一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分门别类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法定职责得到全面履行和落实。

四、创新执法体制机制

(八)健全农业执法体系。要创新农业执法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建立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一站式”综合办公;进一步健全农业检验检测体系,鼓励和支持建设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农业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九)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执法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工作依据,有实践基础,应坚定不移地推进。要力争三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已全面推开综合执法的地方,要重点加强经验总结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还没有开展的地方,要制定规划,加快推进。

各地在推进综合执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综合的内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执法职能应当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实施。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渔政监督机构和植物检疫机构,各自在授权范围内履行相应的执法职能;在县一级,可以与综合执法机构实行统一调度管理,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分别实施行政处罚。

二是综合的范围在现行体制内进行。综合执法在本级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内进行,不跨部门综合。畜牧兽医、水产、农机部门单独设置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行综合。

三是综合的职能主要是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行使执法环节中的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行业管理、检验检测等仍由原专业管理机构承担。

四是综合的重点在县级。县级农业部门是农业违法案件的基本管辖主体,承担着绝大部分农业执法任务,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重点是加强县一级。

五是综合的形式因地制宜。综合执法机构的设立要经当地政府或编制部门批准,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编制和人员。各地农业部门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同的综合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

(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做到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必须调整。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切实解决审批与监管脱节问题。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现象。完善“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推进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力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及时编制并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具体行政许可项目和相关内容应当及时在网上公开,方便查询,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十一)加强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检验检测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农业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加快推进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水平,规范检测程序和行为,确保检测工作科学、公正、有效,提高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

(十二)完善执法工作机制。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处理好农业部门内部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的关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在坚持属地管辖的前提下,对大案、要案、跨区域案件加强部门间、省际间协作和联动,最大限度地惩处违法行为。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要及时、全面地公开行政许可信息,方便各地执法机构查询。做好检测与案件查处的衔接,组织抽检的部门或单位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执法机构,以便尽早启动处罚程序,及时固定证据,纠正和制裁违法行为。建立执法长效机制。要将日常执法与集中执法相结合,更加注重日常执法,实现执法的经常化、制度化。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管理相对人自觉守法,减少违法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要制定年度执法监督检查计划,对农业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部门、下级农业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不履行法定职责、越权执法、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建立执法考核评议机制。加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评议考核,把是否履行法定职责以及执法效果的好坏作为衡量本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执法人员管理。要严把执法人员考试录用关,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选调等办法从现有农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录用执法人员。认真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农业执法人员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政执法证》上岗执法。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作风纪律锻炼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专职农业执法队伍。

(十四)健全执法管理制度。要建立执法公示制度,实行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推进“阳光执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力度,确保执法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执法统计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执法信息。落实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宣传,畅通渠道,提高层级监督力度。

(十五)规范执法行为。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始终坚持“六不准”,不准从事经营活动,不准越权执法、违反程序办案,不准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准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和亲友谋利,不准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不准作风粗暴。

六、强化组织领导和执法保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部农业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部内法制工作,指导地方农业部门的法制建设。地方各级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执法工作的领导,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积极推进执法体制机制创新,及时解决农业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农业执法,如期实现农业执法的基本目标。

(十七)完善农业立法。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立法机关加强农业立法调研,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及时总结法律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加强配套规章制度建设,细化农业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定,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农业执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业执法范文篇7

一、以提高执法能力为目标,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执法队伍

1.严肃纪律,树执法形象。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下设七大科室,分别为办公室、督查科、人事财务科和四个监察大队,这七大科室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为了形成人人都在约束之中,事事都在规范之内的良好局面,支队先后出台了《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执法公示制度》等规章制度,两年来,支队注重在工作中推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农业执法工作制度和纪律,树立清正廉洁的队伍形象。

2.严格程序,抓执法公正。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按照农业部《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印制执法文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各项执法活动。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支队建立了监督制约机制,在农资经营业户中聘请了十五个单位的法人代表为执法监督员,加强内外双层制约,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保证处理案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培训,增执法水平。为了组建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增强执法水平,支队注重对执法人员进行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聘请省武警总队教官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军事训练,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年共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200余人次,为农业执法人员搭建沟通平台,让同志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机会交流办案工作经验,探讨执法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4.信息畅通,保执法透明。支队农业执法信息紧紧围绕执法工作展开,每处理一个案件都以执法信息形式对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印发和归档,现已成立农业行政执法信息交流、服务、宣传平台。建立定期信息上报制度,年2月至今累计上报市农委《农业执法信息》28期,其中年13期,共印发简报3万份。

5.弘扬学风,建和谐支队。为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农业执法队伍,支队于年2月起开展创建“学习型和谐支队”活动。活动中,支队广泛开展读书和培训活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扩展现代科学知识学习,充分调动了支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日后支队的和谐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以服务百姓的身心健康为准则,保障农业行政执法工作高效运转

今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为了贯彻落实市农委相关会议精神,支队加大执法力度,对全市农资、农产品进行全方位监管。

1.控制源头,加强市场监管。年2月1日起我市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受市农村经济委员会委托,依法对列入监管对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的农产品行使检查权,依法对农产品流通领域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目前,市内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共有8家,分别为盛发、十二线、森宝、南五、砂阳、九路、北行、大东副食,这8家市场供应的蔬菜占全市消费蔬菜的90%以上,是市民消费蔬菜的源头。为了切实强化源头监管,支队专门成立四个专项行动大队,于每日凌晨2点到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常规检查,根据农业检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报告,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依法进行处罚。年,支队在十二线、盛发、南五、森宝四大批发市场开展执法检查245次,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查获不法业户36家,依法扣押、销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12516.1公

斤。在北行、九路、砂阳、大东副食农贸市场出动执法人员99人次,查获经营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业户33户,依法扣押、销毁超标蔬菜280.5公斤。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累计扣押销毁不合格蔬菜12796.6公斤,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商贩的违法经营行为,增强了蔬菜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净化了百姓餐桌,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

2.完善流通,规范超市管理。年,又有10家超市纳入规范管理范围,监管超市数量达到35家。为督促和规范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支队下发了关于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的通知文件,并与检测中心联合对各超市的检测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支队根据《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经销未经检测的农产品、不执行产品质量公示制度、不保留完整检测记录、伪造检测合格证明的超市将依法严肃处罚。年,共处罚超市7家,罚款2.3万元;责令整改超市8家;在超市查扣农残超标农产品18次,307.5公斤,其中检测中心抽检不合格15次,106.5公斤,超市自检不合格3次,201公斤。

为了规范超市农产品经营行为,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店评选活动,印发了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店评选方案,下发到纳入监管的35家超市。08年6月到09年4月,采取市民现场投票、网上投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店和媒体投票等四种形式对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评价。其中现场发放选票1000张,收回有效选票998张,网上参与市民3315人次,共推选出家乐福北站店、家乐福文化路店、爱客家、大润发文艺路店、兴隆大家庭中街店、乐购超市黄河店、乐购超市于洪店、中兴超市长青店、华联超市和平店9家超市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店。年6月10日召开了纪念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暨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店授匾仪式会议,副市长王翔坤到会讲话并为9家超市颁发示范店牌匾。辽宁日报、日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3.深化打假,保证农资安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才能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为此,我们围绕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净化农资市场这个总体目标,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今年,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从3月9日起结合春耕生产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供优打假保春耕活动”。专项整治活动中,支队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力1800余人次,检查种子经营业户350家、查处违规经营21家,查封不合格种子2万公斤,罚款4.8万元。为了净化农资市场,年全年,支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检查农药业户623个,立案查处4件,罚款7000元,没收劣质农药2371件,没收劣质农药案值53.8万元;检查农资(化肥、农膜、种子)3000余人次,立案查处22件,罚款5.5万元。有效地整治了农资市场秩序,维护了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实现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贡献。

6月12日,有群众举报,在皇姑区方溪湖地区有一农药造假窝点,支队接到举报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经查被举报仓库中存放大量的过期农药,其中还有两箱“甲胺磷”及封袋机两台、包装袋、纸箱若干。为了防止涉案人转移证物,使这批劣质农药流入市场,当天,支队雇佣了一台10吨大货车,异地封存劣质农药61个品种,2371件,约12吨,案值53.8万元。9月27日,支队聘请财政局指定的农药销毁单位将这批农药全部销毁。这个案件是我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成立以来处理的最大的一起劣质农药案,农药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极其罕见。市农委领导非常重视此案,全程跟踪了此案的处理。

4.增加途径,强化“三品”监管。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规范我市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今年,支队在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对各大超市“三品”进行了专项整治。此次专项整治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共检查乐购、家乐福、中兴、大润发等超市19家,出动执法人员58人次,车辆23台次,规范不符合规定的超市10家,其中责令整改5家,规范指导5家,其中各超市要求供货商提供补充材料15家,下架、停止销售商品品种28个,有效规范“三品”销售。提高了“三品”在百姓心中代表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高水平的认知度。

5.探索模式,扩充监管范围。为了确保年水果和水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工作的顺利展开,今年支队分别对八家子果品市场、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北大营海鲜批发市场、张士活鱼批发市场、十二线农产品批发市场、九路农贸市场、北行农贸市场的水果、水产品经营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了各大水果、水产批发市场的业户规模、性质、经营的水产品类别、进货渠道及联系方式等,并根据数据作了细致全面的统计分析,为下一步进驻水果、水产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国家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国家农业部和省海洋与渔业厅质量安全监察处对我省水产品药物残留进行了抽检,对抽检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召回并销毁,同时,支队对经营者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规范了其“没有查验产地认定证明和该批次合格证明”和“水产品流通记录不健全”的违法行为。

6.执法为民,受理投诉举报。随着百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各种举报投诉案件不断增多。为了保证群众投诉举报通道顺畅,支队建立了群众来访投诉接待制度,队内专门设置了来访投诉接待处、法律咨询处,由专人负责接待;建立了举报、投诉档案,公开了举报电话,支队全体队员轮流值班,积极参与到案件举报受理工作中来,全天受理投诉举报。两年来,支队共受理各类农民举报、投诉案件53件,接待群众上访80余人次,为农民理赔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三、以树立农业执法权威为目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宣传

农业执法范文篇8

一、制定执法工作方案,开创农业执法新局面

根据全国、全省农资打假会议精神、全国“2014年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活动、省厅各相关部门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业实际,先后制定印发了《2014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方案》、《2014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市2014年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2014年农资市场(种植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继续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市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方案》等工作方案,对全市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各县区农业执法大队围绕各自农业综合执法重点内容,按照市里的安排,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市场的检查力度,确保各项行动顺利开展。

二、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根据我市农资使用的季节特点,加大了对各县区的农资产品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组织了“双节”、五一、十一期间高毒农药专项整治、春季农资打假、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夏季卫生用农药、禁限用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暑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整治活动、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农药市场打假行动等。针对整治重点,对我市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对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通报,有力保障了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还建立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行专人负责和专机操作,确保了信息平台规范、有序运行。及时把我队执法案件、执法动态等向相关部门公开,对执法行为进行网上监督,使监督更加及时和全面。

三、加强农资市场监督检查,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

各级农业执法部门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治理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了对全市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在农资市场检查中,种子方面主要以玉米杂交种、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种子为主,重点检查经营套牌侵权品种、主要农作物未经审定品种、超适宜种植范围推广、已停止推广使用的品种以及经营主要农作物品种未按规定办理引种手续等违法行为。农药方面主要以继续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为主题,根据农时季节和农药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特点,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开展农药市场整治检查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管。特别是在主要蔬菜种植区,结合生产关键时期开展拉网式排查,着重加强了对自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销售和使用的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10种农药的清查和收缴工作。肥料方面,通过加强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等方式,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规范了肥料市场秩序。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叶面肥配方肥等肥料产品,坚决捣毁制售假冒伪劣肥料的黑窝点,从源头堵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彻底封堵假冒伪劣肥料的流通渠道。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依法进行了查处。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569人次,出动车辆865辆次,检查门店2762个次,检查企业34个,整顿市场21个,立案68起,其中农药15起,种子13起,肥料15起,兽药21起,饲料4起,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推进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开展联合执法,抓住关键时期确保治理效果

3月初,我队与蔬菜中心、植保站、环保站等部门联合行动,在马铃薯播种期集中对全市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生产用药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收缴了部分违禁农药,规范了马铃薯生产中农药使用行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农作物种子的销售逐渐进入旺季,市执法支队与市种子管理站、科教科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检打联动等方式,集中开展了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有效地净化了种子市场。在肥料销售的关键时期,各县区农业执法部门依据《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相关肥料产品进行了质量抽检,确保了肥料质量安全。4至5月,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农资市场春季联查活动,对全市范围的农资进行了联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有效规范了我市农资市场秩序。9月15至16日,对我市家乐福、乐购等大型超市的转基因食用油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超市经营规范,没有出现未标注、标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9月22至27日,开展了全市范围的农资市场秋季联查活动,主要检查种子、农药、养殖场周边的兽药、饲料厂家及经营门市、大型畜禽养殖场、复混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并把检查结果通报给全市农业执法部门。

五、突出抓好执法服务,引导和促进农业执法工作

执法服务是农业执法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把执法服务工作放在农业执法的突出地位抓好、抓落实。一是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服务工作。一年来,通过举办执法人员培训、印发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媒体宣传、农业执法网、“两法衔接”平台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农业法制宣传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发展。二是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我队联合抚宁县农牧水产局组织我市30余名专家、农技人员于今年“3.15”期间,在抚宁县城关举办以“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为主题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现场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展示优质化肥、农药等农资,并免费发放技术资料,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活动当天,共出动宣传车辆6台,印发各种宣传资料3万余份,现场展示牌匾10个,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意识,促使农资生产和经营者守法生产经营,形成了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农资质量纠纷事件的处理工作。我队制定了纠纷调节制度,以保证及时受理农资质量纠纷投诉事件,并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四是抓好执法案卷规范管理工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案卷管理工作,做到程序合法、证据确凿、违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文书制作、档案管理符合标准要求,有效地规范了执法行为。

六、创新农业执法工作,提高农资市场监管能力

(一)我队依据执法通软件建立了全市农资生产经营门店数据库,对信誉好的单位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和有不良纪录的单位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加强了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方便了执法部门的管理。

(二)年初,我队统一定制了《市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公示牌》500块,免费分发给全市主要农资经营门店,对农业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农业部六条禁令、农药管理三项制度、禁限用农资管理的各项规定及监管责任人等信息向社会公示,公布了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电话,以利于社会监督。

(三)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分别制订了《农资市场管理岗位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不断强化措施,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压力,确保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了农资市场监管的到位率。

(四)市执法支队拿出部分资金,为全市主要农资经营户印制并发放了农资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等农资进销货台账,要求农资经营单位对购入和售出的农资情况如实填写,做到了可追溯管理。联合市农药监督管理站为全市农药经营企业、门店统一印制了“农药经营诚信卡”3万个,各级农业执法部门分别与全市主要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农资生产、经营质量承诺书》,要求相关单位把好质量关,守法经营,杜绝欺诈,为农民提供放心的农业投入品。

农业执法范文篇9

该大队自成立以来,本着以人为本,依法为民,服务“三农”的宗旨,紧紧围绕管好管活农资市场,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实现“打假护农、保粮增收”的目标。在上级部门和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执法理念不断加强,综合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对农业综合执法理解和信任度空前高涨,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利益和农资市场的繁荣与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繁荣和发展。

一、抓管理,强素质

建立一支高效务实的执法队伍是保证农业综合执法顺利开展的前提,该大队自成立以来,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内部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是抓干部队伍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干部学习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每周一、周五集体学习讨论,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有关方面咨询和请教,每月一次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对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该队自成立以来,干部职工集中学习达22次,做读书笔记3万余字,办学习专栏二期,撰写心得体会2篇,写调研文章1篇,互比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日渐高涨。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农业综合执法是将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内设的执法机构行使的执法模式,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专门的执法机构履行法宝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对农业及其相关领域实行监督管理的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没有一支作风过硬、工作务实的干部队伍是不行的,在队伍建设上,坚持从严要求,高标准、高起步,规范管理,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他们先后制定了《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干部工作制度》、《干部学习制度》、《执法人员守则》、《请销假制度》、《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职责》、《干部职工六条禁令》、《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执法范畴》、《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执法程序》、《农业综合执法人员违法行为表现及承担责任》、《执法人员廉政制度》等13项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已经形成。同时为了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群众信访有人管、有处找,他们还将内部工作人员分为四个工作室,即办公室、执法室、案件审理室、信访举报投诉室,使农业综合执法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三是抓源头,勤治理。针对全县农资市场点多面广,分布较散,执法难度大的实际问题,他们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了农资义务监督员12名,设立举报投诉箱11个,有力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打假治假的积极性,也为有力地打击违法行为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开支,提高了执法的针对性,提高了办案效率。

二、摸清家底,实行有的放矢

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县南北跨15.5公里,东西长51.9公里,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79个行政村,629个村民小组,94957口人,为了规范农资市场,他们一方面加强人员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利用10天时间组织干部深入乡镇、村组摸底调查,为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实行有的放矢。经调查,全县有种子经营户69户,兽药经营户17户,农药经营户23户,肥料经营户24户,共计农资经营户144户,从业人员206人,流窜乡村、流动经营农资经营户245户。针对摸底中发现的问题,他们积极与职能部门配合,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和整顿,对种子经营户从严审查许可证(委托证)是否备案,是否是国家允许范围内品种,标签是否规范,是否具有一定的设施和专业技术;对农药重点检查是否经营过期农药,是否以肥充药,是否有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有无技术人员和必备仓储,制度是否完善,有无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件,有无质量合格证等;对兽药重点检查是否有经营许可证,有无执照;对饲料重点检查生产许可证,经营饲料是否有标签,有无产品合格证等,对发现的问题采用教育为先,管理为主,处罚为副的原则,经过三个月努力,农资经营户遵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人人参与意识空前高涨。大队共联合执法4次,出动执法人员28人次,通过联合执法,整顿不规范门店25个,发出警告通知书25户,取缔无证门店5户,查处违法案件2起,没收过期农药19.5kg,标签不合格农药11kg,查处肥料经营户9户,兽药经营户17户,没收以肥充药和过期肥料17.8kg。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农业执法范文篇10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我们始终把农资打假护农工作作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切实担负起全市农业综合执法的组织、督促工作。及时学习、传达、落实部、省、市相关文件或会议的要求,及时起草制订重大行动的方案和意见,初步建立起农资诚信单位信息资料库,认真处理上级交办、转办和群众举报的案件,督促查处大案要案,确保工作有实招,有实效。2月17日全国、全省召开农资打假护农电视电话会议,组织了市农业、公安、工商、质监、供销、农机、海洋渔业等农资打假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农林(农经)局负责人,市、县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收听收看。全国、全省会议结束后,我局局长、党组书记朱瑞琴同志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着力开展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农资市场秩序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为了进一步落实农资打假工作责任,3月15日我局主要领导与各县(市)区农林(农经)局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和农技推广系统守法经营责任状》。为抓好全年农资打假工作,年初印发《2011年南通市农资打假行动方案》,后相继制定并印发《关于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清查甲胺磷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执法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农资打假秋季行动确保国庆期间农资市场秩序稳定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秋冬季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明确各阶段农资打假行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提出行动的具体时间部署、各阶段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保障措施。

(二)前移重心、完善机制,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最根本要件,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是当前服务“三农”、确保农业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安定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将工作的重心前移,在加大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同时,努力防范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避免给农民造成损失。严把生产、流通这两个环节,努力推动农资打假工作实现由重点抓市场检查向抓源头治理和市场检查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全程监管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抓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并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工作:

1、开展农资市场动态监控活动。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对各类农资进行市场巡查,并建立检查档案,及时发现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进行教育或处罚。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可疑的农资产品实行质量抽检,对存在问题的责令经营主体不得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今年全市共抽检农资815个批次,其中种子337份、农药154份、肥料186份、兽药10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128份。针对去年出现的肥害事件,特别加强了复合肥料的监控,查处的42起肥料案件中有39起肥料抽检不合格。通过实行农资市场动态监控,有效地避免伪劣农资流到农民手中。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因使用假劣农资造成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2、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行”活动。为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资,节本增效,防止因使用不当造成农业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我们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活动,各地举行了真假农资对比展、农业法律知识竞赛、识别假劣农资技巧讲座等。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劣常识,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教育农民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注意索证索票,增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并推介了一批放心农资产品。如东由政府主办、农林局承办,举行了大型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启动仪式,海门在常乐、货隆、万年、三阳等镇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暨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

3、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我们针对各个阶段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一个“早”字,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先后在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农业信息网、江苏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全面宣传报道,形成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的强大声势,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维护农民权益,为全年粮食和农业有个好收成提供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打击经营假劣农资的不法行为,净化我市农资市场,从源头上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0月份,全市在海安集中销毁今年以来部分假劣农资共19吨,其中种子2吨、兽药5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12吨,货值20多万元。这些农资中有的根本不含有所标明的成份,有的属违禁兽药,有些是劣质种子、兽药或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这些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将严重干扰我市农资场秩序,危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损害广大农民群众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意识,促使农资生产和经营者守法生产经营,形成了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整顿规范,有效净化农资市场秩序

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从解决农资市场的突出问题入手,狠抓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季节和大案要案,继续严厉打击六种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二是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全、不合格以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三是生产、销售无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准文号、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农资产品;四是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五是生产、销售假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的各类农资产品;六是假冒伪造或者买卖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或者产品登记证、合格证。据统计,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588人次,检查企业3897个(次),整顿市场196个(次),累计立案查处149起,其中种子19起,农药42起,肥料42起,兽药28起,饲料12起。查获违法农资数量77.12万公斤,涉案金额150.98万元,涉案人员185人,罚没款82.05万元,共挽回经济损失818万元。

1、抓住重点,专项治理。我们以对农业生产影响大、问题比较突出的种子、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农资产品为重点,兼顾其它农资产品,进行集中整治。根据统一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每期农产品检测结果,对高毒农药残留进行追根溯源,对农贸市场经营业主不能说明来源的,建议该农贸市场对其进行清退。针对南京等地宠物狗因食用澳洲优格(optima)狗粮后出现中毒死亡现象,1月份突击开展了清查“优格”宠物饲料的紧急行动。3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由局领导带队,对六个县(市)各类农资重点区域进行市场巡查,及时发现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经营主体进行教育或责令当地处理。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可疑的农资产品实行质量抽检,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坚持追根溯源,加强整改监督工作,对存在问题的责令经营主体不得销售并依法进行处罚。7-8月份,根据全国、全省农药监管年的整体部署,对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质量抽检。8月20日至9月10日,全市组织开展了种子市场专项执法互查,检查种子经营大户全覆盖,乡镇检查面超过50%以上。9月份对全市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肥料抽检。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全市开展了农资打假秋季专项行动,11月份组织开展了秋冬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2、标本兼治,注重实效。按照“三延伸”选准“切入点”,农资打假工作从单一查市场向查源头、打“窝点”延伸;农资市场管理从单一查标识、证书向内在质量管理延伸;农业执法工作从单一农业投入品管理向以农业经济秩序的全面监管延伸。做到“四个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拉网式检查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行政处罚与教育帮助相结合,质量监督检验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相结合。4-5月份,我局对全市所有农药生产企业,采取检查标识和农资质量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检查。

3、重拳出击,查处大案要案。我局去年底查处的无证生产农药案,3月份当事人已全部履行到位,罚没款238799.6万元。如皋市农林局查处的中黄13大豆种、武香粳14水稻种子案进行了处理,罚没款近10万元。如东县农林局查获经营无登记证农药货值近90万元,已移交给公安部门。海安县农牧渔业局查处一蚕种案涉及数量1565张,移交给司法机关,当事人被判处缓刑一年、罚金1.5万元。全市查处的案件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在全省案件评比中名列前茅,并有4个案件获全省优秀案卷。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

1、加强部门协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市农业局作为全市农资打假的牵头部门,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全力抓紧抓实抓好。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管理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能配置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开展各有特色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互通信息,联合办案,优势互补,重拳出击。3月份,市农业局、经贸委、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农机局、供销社联合转发了农业部等六部委关于2011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6-7月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与市监察局一起进行调查处理。县(市)农业部门在春耕和秋播时牵头组织工商、质监、供销社、电视台等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农资专项检查。

2、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走上规范化轨道。为增强农资监管力量,延伸农资监管网络,我们在全市聘请了181名乡镇农资监管信息员,信息员制度的建立,解决了基层农业执法机构人员少、监管力量薄弱的状况,减少了监管的盲区,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为进一步促进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信息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使之具备相应的辨假识假技能和职业行为道德。各县(市)农林部门还建立了信息员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时坚持德绩并重的原则,结合实际工作表现确定考核等次,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予以调整,从而确保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业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信息员队伍也越来越发挥出其在农资监管中的作用。

3、推行守法经营责任制。全市农技推广系统积极推行守法经营责任制,以农资经营执行“五条禁令”为核心内容,市、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隶属的经营单位之间签订了“五个层次”的责任状,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依法从严查处,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在责任区内发生农技推广系统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农业系统条线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凡在县(市)、区本级农技推广机构或农资经营单位发生的,取消该县(市)、区农业部门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对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造成重大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情况予以通报;农技推广系统发生违法经营,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对责任区内的相关农业项目和投资给予相应制裁。

4、倡导诚信经营。每两年评定一次农资诚信经营单位,3月12日将评定的68家“2007-2008年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在《南通日报》上进行了公布,并将报纸、铜牌分发到各个单位。评定出的农资诚信单位十分珍视“诚信”这块招牌,不但能自律经营,而且还能影响和带动一批经营单位守法、规范经营,共同维护了全市农资市场的经济秩序。在树起诚信经营这块牌子后,我们也注重加大对诚信经营单位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为农资诚信经营单位创立营销品牌,扩大服务领域,鸣锣开道,保驾护航。

(五)提升素质、转变观念,努力建设高质量执法队伍

2011年我队和海安、如东县农业执法大队被省厅表彰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海门市农林局被农业部表彰为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另有三位执法人员为先进个人,受表彰数名列全省前茅。我们围绕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高质量执法队伍的目标,重点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在全市农业执法队伍中努力营造热心为农,公心办案、真心做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人员的思想状况、职业操守怎么样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更好的完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关系到整个农业行政执法形象的树立,为此我们坚持以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队人员学习,引导全体队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提高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使大家绷紧思想上的弦,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明白何所为、何所不为。全体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为农服务,主动将服务与管理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文明办公、礼貌用语,对所有举报都认真、热情对待,做好记录,有案必查,认真落实每个举报案件,取信于民。对来电举报突出一个“快”字,查处案件突出一个“公”字,受理投诉突出一个“诚”字。2011年度,接到各类举报电话44个,举报信函8件,来人咨询28次。按照有关法规和程序移交和分工,及时给予了处理。下发查案通知15个,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办。

二是加强建设,率先通过验收。我们以深化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为抓手,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业执法人员法制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今年全体执法人员均接受了部省农业执法的法律法规培训。各县(市)对照省提出的“有专职的执法队伍、有完善的设施条件、有配套的工作制度、领导重视好、执法行为好、工作效果好”的规范化建设标准,查摆不足,自我补缺,我局召开了全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会议并对6县市执法大队进行了现场督察和模拟检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海门市和如东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单位。2007年以来我们根据部、省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了以“三有三好”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2011年通州、启东、如皋通过了省厅的验收,至此,我市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全部通过规范化建设的验收(目前全省唯一满堂红的市)。如东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获得农业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仅两个县),海安县获得农业部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全省三个县)。

二、存在问题

1、农资经营门槛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后,取消了农业部门对农药经营者资格的审查,降低了农药经营的门槛,农药经营户数量无序扩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种子法》实施后,许多种子代销点多头代销、多级代销,经营网点手续不齐。经营肥料、饲料也同样没有门槛,个别商贩跑墟场、走村串户、无固定销售地点。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资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

2、经营门店规模小,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在一个合并前的小乡镇100多米长的镇区,农资经营点多达4家以上,有的农资与其它杂百货同存共销,搞不清楚其主营什么,更有甚者吃住在农药经营门市,24个小时与农药为伴。有的经营人员缺乏起码的文化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农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根本谈不上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技术指导服务。

3、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范围内还客观存在。受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甚至还有庇护的现象。

三、2010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农业执法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执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0年我市农资打假工作将继续按照全国、全省的统一部署,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以规范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认真落实好全国“种子执法年”活动,探索建立南通市农业执法巡查制度,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县(市)确保对辖区内监管对象巡查1次以上;组织区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抓好2次以上互查、联查;全市将突出抓好春、秋二次农资监管集中执法行动和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执法效果。

2.扎实做好源头监管和市场准入。根据农资市场特点,突出重点来源和重点产品,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按照“统一部署、任务到点、定时送检、按季通报”的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全年抽检农业投入品500批次以上。根据检测结果及时消费警示,依法处理不合格产品和违规企业;对已流入市场的,查清销售渠道和销售去向并予以召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严防假劣农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

3.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围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为主题,以送科技、送识假辨劣知识、送优质农资下乡进村为重点,扶优和打假治劣相结合,引导和鼓励讲信誉、质量好的农资企业下乡宣传,组织放心农资产品下乡进村直接供应给农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新和转变营销方式,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大力推进连锁企业统一配送,从源头确保农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