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1:10:18

农业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1

关键词:浙江农民信箱;全途径;信息服务

浙江农民信箱建设12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三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为浙江家喻户晓的服务品牌,现系统日点击量200万次左右,年发送信件9亿封,短信8亿条,已成为浙江农民的网上社会,深受农民欢迎[1-3]。随着浙江农业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日渐增长,在服务内容、渠道和载体上都呈现多样性,在这样的新常态下,针对浙江省农业、农村现状,以及不同层次农民的经济条件、知识结构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完善,构建了信息服务综合体系,初步实现了123456全途径信息服务。

1农技云1朵(即1个平台)

以浙江农民信箱云为基础,建立1个针对广大农户的农技云平台,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浙江农民信箱作为网上综合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是一个集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农技服务、办公交流、信息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三农”的公共服务平台。所有的服务从浙江农民信箱开始,所有的信息先汇聚到浙江农民信箱,再发送出去。

2线上线下O2O同步

浙江农民信箱信息服务既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服务体系,又创新信息服务载体和渠道,采用线上线下一体的O2O服务方式,具体就是网络平台和县乡村农民信箱联络点服务窗口互动服务。线上线下O2O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传统实体公司,都在努力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通道,O2O不单是用在商务上,在农技服务上一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成为市场前景良好的服务模式。

3专家、农民、系统管理三位一体

浙江农民信箱系统注册用户已达280万户,其中普通农户210万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等6大类农业主体用户20万户,乡镇以上技术专家8万名,乡镇以上管理人员近2000人,专家、农民和管理人员在农民信箱内三位一体充分互动服务,打破地域、行业的隔阂。

4农、林、牧、渔4类农技与经营管理人员

浙江农民信箱系统8万多农技人员中,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等全行业农村技术人员。这8万人不单囊括各行各业技术精英,同时也覆盖了全省11个市、89个县(市、区)、1300多个乡镇街道,全省农民可以通过农民信箱就近找到属地农技人员服务,也可以“就高”找到权威技术专家解决疑难杂症,实现扁平化的技术互动。

5省、市、县、乡、村5级服务管理体系

 浙江农民信箱组建了省、市、县、乡、村5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专家,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民信箱联络体系,共同设立省联络总站1个,市联络分站11个,县联络支站88个,乡镇、村联络站2.7万余个,省、市、县、乡镇、行政村5级农民信箱联络站(点)建立率达100%。

6服务通道

6个为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扁平化和多通道集成化,浙江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集成上述传统电脑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电视、12316电话、传统媒体、农技服务站点窗口等6大载体,形成1个平台、6类通道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6.1电脑农户通过电脑登录农民信箱系统这个网络实名社会,浏览详细的农技知识库,向农技专家咨询。通过浙江农业信息网、浙江万村联网、浙江在线等网站农民信箱信息。6.2手机浙江农民信箱向全体用户针对性发送农技、政策等农业信息,实现网络到终端服务。智能手机用户,还可以安装掌上农民信箱等移动终端软件,享受农民信箱便捷的信息服务,解决部分农民不上电脑获取信息的难题。同时利用微博、微信开展互动服务。6.3电视与地方电视台等无线、卫星电视媒体合作开设农民信箱信息栏目。与浙江华数等有线、网络电视运营商合作建立农民信箱数字电视信息化频道,将农民信箱、万村联网信息通过有线电视接入农村千家万户,当前已在平湖、遂昌等10个县开展试点。6.412316电话建立健全12316电话服务热线,成立省级统一管理+各县座席服务+专家移动座席的电话呼叫中心,农民一个电话可联系省市县专家。同时,在村级信息服务站点设立12316免费直拨电话,方便农民使用。6.5平面媒体利用浙江日报、农村信息报等传统媒体和各类农业专业报纸杂志,宣传推介农民信箱各类服务,农业信息。在基层农村张贴农民信箱宣传单、海报,广泛宣传农民信箱惠农信息服务成效、使用途径和方法,提升农民信箱影响力和实际服务效能。6.6窗口不断强化全省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设立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大厅),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依托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完善农民信箱村级联络点,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利用农民信箱、万村联网等信息工具,收集农技服务需求,传播针对性农技知识,直接为当地村民提供面对面服务。下一步,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仍需不断拓展,重点在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农业物联网资源集成、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移动互联网信息互动等方面突破,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服务培训,进一步吸引农户参与农民信箱建设与运营,让农民信箱发挥更大效率。

参考文献:

[1]陶忠良.浙江农民信箱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发展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108-1110.

[2]陶忠良,朱莹,马国江,等.浙江农民信箱产销对接功能实现与服务模式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2(9):1350-1351.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2

1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与农业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先后实施“村村通电话”、“乡乡有网站”及“信息入村”等工程,使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广播电视及电话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已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的目标。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448万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14万户。电话用户突破360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780.7万户,移动电话2841.3万户。在互联网的建设方面,光纤通信线路已通达全部行政村,宽带数据网覆盖了所有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1]。据《2010陕西互联网发展报告》,截止2010年12月底,陕西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485万个,省内域名总量超9.6万个,网民数量达1295万人[2]。另外,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已搭建起了以省、市、县农业信息综合性网站为枢纽,以专业性网站及镇、村信息服务站为支点,纵横交错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例如以“陕西农业信息网”、“陕西省农村经济信息网”、“杨凌兴农网”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综合性网站,以及以陕西省种业信息网、陕西省果业信息网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专业性网站。

1.2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经过几年的努力,陕西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农业部门为主体,龙头企业、经销大户等相关社会力量参与的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省农业厅及全省11个市区、100多个县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并配备了一批固定的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实施“乡乡有网站”及正在实施的“信息入村”等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乡镇政府门户网站1220多个,累计建设完成2791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并且这些村级服务站均达到了“一套设备、一个场所、一个网络、一个队伍、一套制度”的村级服务站“五个一”标准配置[3]。另外,通过引进、培训等途径陕西省已初步建成一支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拥有各类农业信息员4000多人,中级职称以上者占到总数的1/3,其中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有2000多人。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为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与人才保障。

1.3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效益日渐显现

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以及农业信息服务渠道与服务方式的多元化,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和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日渐显现。据不完全统计,省级农业核心网站———陕西农业信息网每年重要农业综合信息1万多条、农业新闻达3000余条、市场分析预测信息1500余条,全省网上促销成交额达到20多亿元。另外,“电子农务”、“农信通”、“农家乐”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服务陕西“三农”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例如,自2005年陕西省农业厅与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共同建设的“电子农务”平台在陕西开通以来,累计服务的陕西用户数量将近500多万,共发送133181条涉农信息,受众农民近100万。

2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严重欠缺

陕西省地处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在农业与农村的资金投入方面,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根据2010年全国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显示,陕西省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资金与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例如2010年对农业和农村投入较高的山东省投资额度为4432.3亿元、广东省投资额为3242.94亿元,连投入相对较低的福建省也达813.34亿元,而陕西省只有393.81亿元。另外,陕西省农村分布比较分散,且地形复杂,这既加大了网络铺设的难度,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总体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部分市、县农业部门网站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网站服务功能不完善,以及大量的乡镇及行政村虽然一次性建设了信息服务站但正常运转困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4]。

2.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总体不足

目前,陕西省农业信息资源存在结构失调、深度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从信息采集环节来看,由于信息采集覆盖面窄、采集人员不足、采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农业信息资源类型结构失调,具体表现为各级农业信息门户网站的信息普遍存在综合性信息多、专业性信息少,报道领导活动的信息多、指导生产经营的信息少等方面的问题。从信息加工环节来看,农业信息主要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类型。市场信息与其他类型信息相比不仅需要收集,更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分析和加工。但目前农业信息中反映现象的信息多、帮助政府决策的信息少,反映市场供求的信息多,帮助农民预测的信息少的现状充分说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加工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入[5]。另外从信息利用环节来看,很多农业信息网站信息重复过多、针对性不强、时效性较差等导致信息总体质量不高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对农业信息的有效利用。

2.3农民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普遍较低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农民,农民对农业信息的利用效果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乃至整个农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农业信息的利用效果与农民的信息素质是息息相关的。陕西省目前农民信息素质的现状是:首先在信息意识方面,除西安及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较强外,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民信息意识淡薄,市场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抱着怀疑乃至不信任的态度,不能认识到信息对自己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缺乏应用信息的主动性。其次在信息获取方面,受经济条件制约,绝大多数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对互联网接受率非常低,至于先进的网络远程教育则更是无从谈起[6]。淡薄的信息意识再加上落后的信息接受设备导致大多数农民缺乏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基本能力,就更难以谈得上对信息深层次的分析、加工和利用了。

2.4基层复合型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匮乏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技术、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既精通信息与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陕西省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基层极度缺乏既掌握农业信息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及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全省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多以兼职为主,他们既对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掌握不够,又无法一心一意地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其所搜集信息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高。最后,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经常性技术培训所导致的知识更新不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战斗力[7]。现阶段基层复合型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匮乏以及专业、年龄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也阻碍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

2.5其他方面问题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还包括诸如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缺乏统一协调与规划、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等,限于篇幅笔者不再一一罗列。

3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针对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一个政府重视、信息实用、服务高效、农民欢迎的信息服务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综合分析国内外大量成功案例表明,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必须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加强宏观指导。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宏观指导主要体现在统筹规划、完善政策、制定标准、监督检查等。通过统筹规划确保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农业信息服务优惠政策来吸引和激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通过制定科学标准来确保农业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便及时整改,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应加大投入力度。尽管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建设初期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必须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来加大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和相关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8]。

3.2重视农业信息开发与整合,探索农业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源头,其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服务的最终效果。陕西省可以从3方面着手解决农业信息结构失调、深度不足、质量不高以及总量欠缺的现状。首先是加强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依照“符合省情、科学实用、农民急需”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涉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供求、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最新政策等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积极研制和开发陕西省农业信息化所急需的农村经济分析预测预警、农业防灾减灾预报系统等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建设来不断丰富和完善陕西省农业信息总量与结构。其次是强化标准。农业信息标准化问题也是影响农业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建立起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和服务等标准体系,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改变综合信息多、专业信息少,市场信息多、预测信息少的局面,切实提高农业信息的深度与质量。最后是整合共享。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是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服务效益的重要途径。要逐步整合分散于政府农业部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信息产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信息资源,打破部门分割和服务资源分散的瓶颈,建立农业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

)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个市、浏阳市等18个县(市、区)建立了“三电合一”服务平台。

2006年,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移动签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协议,2007年开始开发以“农信通”为载体的农业短信服务。

1.2湖南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相继成立了“湖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凡能公开办理的事情都要通过“湖南农业信息网”公开。

2008年,省农业厅开发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40个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审核和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和相关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外网)上公开和,行政审批人员在内网上进行审批,并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对每一步办事过程进行跟踪。

2009年,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并投入应用。内网沟通了农业厅与省委省政府的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文件收发和内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湖南农产品网上促销体系逐步成长湖南农业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是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的专栏。在前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和营销。“一站通”是全国农业企业注册的农产品购销信息服务平台,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册用户。

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雏形。

从2000年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逐步壮大,浏阳的花卉、石门的柑橘、隆回的金银花等都通过网上营销走红国内外市场。

2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飞速发展,IPV6、云计算、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框计算等也先后走入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电话、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多种多样。这里将目前综合应用较多的几种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和模式简介如下。

2.1农业信息网站。

网站用于农业信息服务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形式。据农业部统计,到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达到31108个,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有24.3%的农民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我省涉农网站也达到了500多个。

农业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与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信息、政府网上办事、农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互动。网站运营模式既有经营性网站,也有非经营性网站。营利性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有:在线广告、电子商务佣金、会员收费、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

2.2农业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湖南省信息协会编辑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鉴》,我省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1036万增加到2008年的2260万。据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统计,我省拥有移动手机的农村用户有1000多万。从2003年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农业部门逐步利用农业短信开展信息服务。省农业信息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利用农信通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内容包括当前农作物(动物)生产(长)所急需的技术、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市场、产地市场)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免费接收公益类信息和有偿订阅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类服务信息。

2.3农业手机报。

农业手机报是农业短信的扩展和升级。由于每条短信的字数有限(中文不能超过70个字),对于字数较多的农业信息不能一次发送,只能分拆成多条。同时,短信不能发送图片,不利于用户直观理解信息。农业手机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高端用户。

2.4农业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内容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信箱;另一类是以电信线路为载体,内容为语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称为语音信箱。浙江省农业厅利用前一种方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农产品种养加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达到了150多万个。后一种方式有其特点,如信息量较大、用户不需掌握汉字输入法等。目前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5农业呼叫中心。

农业呼叫中心是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线人员和配套专家队伍)、农业技术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从我省已建成的县、市级农业呼叫中心来看,总的效果还可以,但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辽宁省“12316三农热线”(农业呼叫中心)的考察,在进一步改革信息来源、及时更新贴近当前生产实际数据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三农热线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上线半年就接受了130多万人次的电话咨询。

2.6农业电子显示屏。

电子显示屏适用于流动人员多、场地宽敞的公众场所,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展示大厅等。电子显示屏建造简单、信息更新便捷、公众观看方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宣传栏、信息墙的替代工具。

在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非常适合于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多而计算机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地方。

2.7农业电子触摸屏。

电子触摸屏主要用于政务大厅、政务中心等公众办事场所。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将信息更新,查询人通过手指触碰相关条目,逐层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农业电子触摸屏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在省市县级农业部门政务办事大厅,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2.8农业电视节目专栏。

农业电视专栏应用时间较长,[天下论文]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有相应的窗口,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是农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互动性能不够,电视节目缺少广告支持等原因,财力有限的电视台播放的农业类节目较少。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后,虽然增加了节目互动能力,但相对于艺术、财经、影视类等栏目,农业电视栏目及播出时间仍然非常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路带宽的增加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电视专栏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9农业网络视频。

最近几年,网络视频发展迅速,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网络视频技术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网络带宽增加的大环境下,农业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提供的免费类农业专业视频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的搜索所需要的视频信息和技术。这种融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动和直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10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

专用信息接收机已出现多年,不少信息类技术服务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提供了产品,为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还开发了相应的接收芯片,集成了农业技术数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努力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建设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3.1做好面向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农业部门管理业务类型多、服务环节链条长、机构人员数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传输、会议通知、资料统计等都需要办公系统的支持;二是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农业部门所具有的政务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外公布,行政许可、办事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都需要对外公开;三是农业视频会议。为了节省会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建立农业部门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为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抗灾防灾和救灾、农业生产应急指挥,需要建立反应灵敏、现场清晰、数据可靠的数字化指挥系统;五是农业生产预警。能及时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国际国内各市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农业生产预警。

3.2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

农业是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在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互联网销售市场和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产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和营销。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经销、农产品生产技术实施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监控,在统一环境要求、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质量和统一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溯源。

3.3做好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信息服务。

农民和城镇居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显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传统农业推广技术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推介等方面显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难于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术的农民难于及时获得新技术。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缺少农业生产技能,不熟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大,世界的农产品市场更大,但传统农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辐射范围小、流通半径短,好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开辟更大的市场,可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行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掌握或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要避免这两种风险,信息化技术可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地理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短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农作物气象估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农业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农情数据采集系统和涉及国内数百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国外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海关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农业生产者对当前农产品播种面积、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零售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期,从而避免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9中国农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杜青林。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政府职能,面向“三农”,以信息服务为目的,以移动手机为传输载体、以手机短信为主要服务方式,建立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工作目标:县农业局和县移动公司建设“移动农网”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工程完成后,全县所有拥有该业务的移动用户,均可通过短信咨询和语音咨询及时获取农业信息,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工作原则: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需求导向,整合资源的原则,以农业生产经营者急需的实用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为重点,整合其他涉农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因地制宜,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条件,系统设计,严格做到科学、实用,易于扩展升级。

二、实施内容

(一)“移动农网”农业信息服务内容

“移动农网”由**市农业信息中心和**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其服务内容包括农网热点、价格信息、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政策快讯、劳动务信息、食品保健、供求信息、专家坐诊、预警信息等十大类。

(二)优惠政策

移动农网是政府实行信息扶贫的重要措施,也是践行“三个代表”,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移动农网的通信和信息费价格比现在最低的通信和资费价格低20%-50%;移动通信为农网工程提供“信息致富手机”3000台,价格200元/台(原价350元/台);“移动村村通座机”3000台,价格150元/台。

农网用户资费(手机):月租费10元(含来电显示),打全市范围内电话网内每分钟0.10元,网外每分钟0.20元,拨打全国长途0.3元/分钟(拨号前加17951),接听所有电话免费,拨打12590110咨询电话每分钟0.10元。发短信点拨农业信息每条0.08元,包月定制单项信息费每月1.00元,包月定制全部栏目信息费每月3元。

农网用户(台式机):月租费10元(含来电显示),网内0.1元/分钟,网外0.2元/分钟;拨打全国长途0.3元/分钟,接听所有电话免费,拨打12590110咨询电话每分钟0.10元。发短信点拨农业信息每条0.08元,包月定制单项信息费每月1.00元,包月定制全部栏目信息费每月3元。

三、工作任务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5

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某市农村信息服务站变相搞营利“黑网吧”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政府公益性农业信息服务的声誉。为规范和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站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服务站服务农民的信息窗口作用,满足农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切实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站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对农业信息服务站的监管

各市、县农(牧)业局要加强对辖区内农业信息服务站的监管力度,完善管理办法,发挥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切实抓好对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工作。要狠抓基层信息管理员队伍建设,培训好基层信息服务站专(兼)职信息管理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要注重发挥政府公益性农业信息服务主渠道作用,坚决杜绝以服务“三农”名义,从事网络其他活动和违法活动,要确保农业信息服务站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设备完好,运转正常,制度健全,为农民及时提供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请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农业信息服务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管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及时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

二、扎实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利用多种载体,把政策、科技、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实用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要健全和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和制度,扩大信息采集范围,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活动,切实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宣传力度

结合农业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的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增强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利用信息的意识。要结合“12316”农业公益热线和“三电合一”的推广,充分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致富的能力,使农业信息服务站真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文化生活的好伙伴。

四、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三电合一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工作在促进传统农业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农业信息的利用率,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省广大农民,仍是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农业信息服务新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就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农业信息服务,能够为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农业信息服务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农民生活质量,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职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信息是市场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由信息引导的经济。中国农业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因此,要适应国内国际统一的大市场,必须有成熟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做支撑。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强化对农户的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也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发展,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农民作为我国农业市场中主要的主体,需要更好地认识并适应市场,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用市场机制连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并处理好生产、分配和消费间的关系。

2.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据东北大学的熊金辉等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我国有农科教专业网站385个,农业类其他网站上也有大量农科教信息,互联网不仅可帮助农民找到“商机”,而且可使农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专家指导,增加生产效益,从而加速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3.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主要是劳动力自身素质低和掌握的就业信息少。农业信息化可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更有利于农民获得广泛的尤其是跨地区的就业信息,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互联网和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农业部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作用,多元化、全社会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综合服务能力、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服务手段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有互联网、有限电视、广播节目、三农热线、信息接收机、电视机顶盒、手机网、公告板、明白纸等。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传播模式划分为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网络模式,而这三种传播模式又各有优势和不足。

1.传统模式。如明白纸、公告板等,其特点是传播面积较广,传播效率较高,信息在传播途中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失真性相对较小。但时效性难以较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2.现代模式。如广播、电视、电话等在农村家庭具有较高的拥有率,信息传播速率更快,信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具有投入低、见效快、传播广的特点。但因媒体的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要,形成互动式的交流也较为困难。

3.网络模式。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率大幅提高,信息表现形式极大丰富,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距离,是目前最为便捷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承载海量信息,时效性强,具有互动特点。但电脑与网络昂贵的硬件成本以及对操作者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将普通农民阻隔在网络信息之外,短期内难以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主流方式。

从表面上看,全省各地通过运用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使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4%以上,基本满足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消除了信息服务“盲区”。但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忽视了农民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往往造成政府“热”、农民“冷”尴尬局面。因此,如何实现“媒体联动”,使网络信息真正落实已成为从事农业信息行业的专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三电合一”模式建设及其有效服务对象

为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创新农业服务能力,破解农业信息走进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农业部2005年启动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三电合一”是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性工作。

1.“三电合一”模式。“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是指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具体来说,是利用电脑网络采集信息,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电话语音系统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信息资源;利用电话语音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咨询和专家远程解答服务;利用电视传播渠道,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问题和电话咨询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制作、播放生动形象的电视节目,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

2.“三电合一”模式建设内容。构建集电话语音服务、电视节目服务和电脑网络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电话语音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省级“综合管理中心”、市级“管理中心”和县级“语音咨询服务中心”(主要含语音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电话与电脑、网络的有机结合,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营销、市场、价格信息的直接拨号查询、语音提示查询、专家咨询等服务,将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扶持“三农”政策等信息送进农村,进入农户。同时,提供将农户需求的信息发送至语音服务平台或互联网的服务,形成连通农户与市场、双向交流的语音咨询服务系统,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覆盖率,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一是购置安装系统所需设备和软件。主要有语音卡、计算机、人工坐席设备、数据库软件、语音控制软件、语音合成软件等;二是建立支持语音服务的农业实用科技信息数据库,编印信息电话查询目录;三是开通全国统一农业信息服务12316“三农”热线号码。

(2)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开办农业信息服务电视节目专栏。充分利用电视普及程度高的优势,开办农业电视节目,传播农业科技、农业新品种、节本增效技术、市场信息等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市场预测、实用科技、价格行情、农村政策等信息,增强农民接受科技、应用科技的感性认识,让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和广大农民及时了解政策、了解市场,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一是与地方广电部门协商开通农业电视节目;二是提供或自行制作节目。

(3)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国家“金农工程”项目,建立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完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并通过省级农业数据中心收集、整理各类农业信息,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本级网站或应用系统上传和获取信息,实现省、市、县联动,形成相对统一的农业网站群。通过强化信息资源建设,增强信息服务能力,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效益的整体提升、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要建设内容:建立能够容纳多个终端的局域网,并配备相应的电脑和软件系统,主要有网络交换机、电脑、服务器、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信息采编软件等。

3.“三电合一”服务对象划分。农业信息服务主要以农村企业、专业协会、农民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和农民为对象,因此,农村和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获取信息,能否承担获取信息的成本,这些就成为了我们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服务模式的依据。

根据黑龙江省农村实际情况来看,“三电合一”模式信息服务客户群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的或者是“一村一品”的专业村以及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贸市场、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另一类是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的村以及广大普通农户。对不同用户采取的具体办法是:对第一类重点信息用户,倡导网络向下延伸,让他们直接上网,同时,基层信息服务站给予一定的信息业务指导和辅助性的信息服务。对第二类普通信息用户,综合运用数字电视、电话直接获取信息,也可以与专家对话或者请专家现场指导。

综上所述,由于各地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别,这就要求农业信息化的推进方式决不能单纯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要从实际出发,有所侧重,注重实效。坚持信息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土洋结合”、“中西结合”、“网络与常规媒体相结合”,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体系与传统信息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让信息化的成果惠及普通百姓。

参考文献:

[1]林建材,王熙琼,金鹏.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3,(12):114.

[2]薛亮.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J].中国信息界,2006,(5).

[3]李会萍,刘楷,王众.基于数字家庭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7

一、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主题,提高对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极其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被经济学家称为第四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各级政府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正确制订农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做好当前农业信息工作,是加快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引导农业生产者进入市场最快捷的途径。当前全市农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是历史赋予我们政府部门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市上下的工作重心,因此,各镇(区)农服站、广播站、局属科(室)站必须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化工作在促进农民增收、服务“三农”中的重要性和突出作用,积极推进我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二、突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全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局属科(室)站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上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大多数信息能够快速上网传送,并也能及时从网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与新时期的快速发展要求还相距很远,因此要进一步认真贯彻和落实省厅“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为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组建特色农业网站、引导和鼓励农户上网等全方位服务。根据省“四电一站”项目建设要求,各镇农服站将增挂“☆☆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牌子,并落实专人负责。同时,积极配合电视“乡村季风”、电台“希望的田野”两个栏目的制作,及时宣传农村致富典型、报道农时农情,为农民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逐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起高效、便捷、迅速的信息网络系统,使我市农业信息化工作真正担当起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三、加大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逐步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为确保信息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今年我局将继续实行各单位信息必报制度、紧急信息报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工作考评制度。

1、信息必报制度:各单位要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报送本单位的重要信息、工作动态、典型事例等,敏锐地捕捉有一定价值的各类信息,并及时上报。确保报送数量,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紧急信息报送制度: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同时要及时续报事态发展、处置措施和原因。结合“农林110联动”服务,开通24小时电话服务热线。

3、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迟报、漏报、瞒报信息的情况,要严肃批评;对不报真情、隐瞒实情,造成一定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4、信息考评制度:把信息考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中,对全年完成信息数量少于年度目标任务的科(室)、站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同时年终科(室)站长不得评为先进个人;对于信息工作突出的,年终考核时将予以加分奖励。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8

关键词:现代农业;网络新媒体;信息服务。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调,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我省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实现其它三化的基础,也是建设“两型”的保证。2010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我省长株潭确定为首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单位,这必将催生一个新的ICT(信息、通讯、技术)产业。200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建设以12316为主要载体的“三电合一”平台,这必将促使我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跃上一个新台阶。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十分紧迫的农业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新技术、创新服务新模式,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1湖南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1.1湖南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1998年起,湖南省农业厅在互联网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开网站“湖南农业信息网”及28个专业网站。全省14个市州农业局,100多个县(市、区)农业局自行或与本级政府配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站。长沙马王堆、岳阳花板桥、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网站当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内容。

2005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个市、浏阳市等18个县(市、区)建立了“三电合一”服务平台。

2006年,湖南省农业厅与湖南移动签订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战略协议,2007年开始开发以“农信通”为载体的农业短信服务。

1.2湖南农业电子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关于在全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相继成立了“湖南省农业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凡能公开办理的事情都要通过“湖南农业信息网”公开。

2008年,省农业厅开发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40个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审核和审批。行政许可办理流程和相关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外网)上公开和,行政审批人员在内网上进行审批,并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对每一步办事过程进行跟踪。

2009年,湖南省农业厅电子政务内网开通并投入应用。内网沟通了农业厅与省委省政府的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文件收发和内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湖南农产品网上促销体系逐步成长湖南农业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是推介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的专栏。在前五届全国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和营销。“一站通”是全国农业企业注册的农产品购销信息服务平台,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册用户。

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是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雏形。

从2000年以来,我省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逐步壮大,浏阳的花卉、石门的柑橘、隆回的金银花等都通过网上营销走红国内外市场。

2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技术飞速发展,IPV6、云计算、数字地球、物联网和框计算等也先后走入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电话、电视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模式多种多样。这里将目前综合应用较多的几种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和模式简介如下。

2.1农业信息网站。

网站用于农业信息服务是目前最多的一种形式。据农业部统计,到2009年10月,全国农业网站达到31108个,农村网民达到9565万人,有24.3%的农民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我省涉农网站也达到了500多个。

农业网站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与农业新闻、农业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信息、政府网上办事、农业电子商务和网上互动。网站运营模式既有经营性网站,也有非经营性网站。营利性网站的赢利模式主要有:在线广告、电子商务佣金、会员收费、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

2.2农业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据湖南省信息协会编辑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鉴》,我省移动电话用户从2004年的1036万增加到2008年的2260万。据中国移动湖南省分公司统计,我省拥有移动手机的农村用户有1000多万。从2003年以来,我省不少县、市农业部门逐步利用农业短信开展信息服务。省农业信息中心从2006年开始与湖南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利用农信通开展农业短信服务。农业信息短信服务的内容包括当前农作物(动物)生产(长)所急需的技术、农产品批发市场(特色市场、产地市场)价格和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手机用户可通过短信免费接收公益类信息和有偿订阅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类服务信息。

2.3农业手机报。

农业手机报是农业短信的扩展和升级。由于每条短信的字数有限(中文不能超过70个字),对于字数较多的农业信息不能一次发送,只能分拆成多条。同时,短信不能发送图片,不利于用户直观理解信息。农业手机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适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的高端用户。

2.4农业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内容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信箱;另一类是以电信线路为载体,内容为语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称为语音信箱。浙江省农业厅利用前一种方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农产品种养加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达到了150多万个。后一种方式有其特点,如信息量较大、用户不需掌握汉字输入法等。目前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开发。

2.5农业呼叫中心。

农业呼叫中心是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中的一个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线人员和配套专家队伍)、农业技术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从我省已建成的县、市级农业呼叫中心来看,总的效果还可以,但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对辽宁省“12316三农热线”(农业呼叫中心)的考察,在进一步改革信息来源、及时更新贴近当前生产实际数据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三农热线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上线半年就接受了130多万人次的电话咨询。

2.6农业电子显示屏。

电子显示屏适用于流动人员多、场地宽敞的公众场所,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市、展示大厅等。电子显示屏建造简单、信息更新便捷、公众观看方便,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传统宣传栏、信息墙的替代工具。

在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非常适合于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多而计算机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地方。

2.7农业电子触摸屏。

电子触摸屏主要用于政务大厅、政务中心等公众办事场所。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将信息更新,查询人通过手指触碰相关条目,逐层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农业电子触摸屏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用在省市县级农业部门政务办事大厅,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

2.8农业电视节目专栏。

农业电视专栏应用时间较长,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都有相应的窗口,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尚不普及的时代,是农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互动性能不够,电视节目缺少广告支持等原因,财力有限的电视台播放的农业类节目较少。数字电视节目播出后,虽然增加了节目互动能力,但相对于艺术、财经、影视类等栏目,农业电视栏目及播出时间仍然非常少。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路带宽的增加和网站质量的提升,电视专栏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9农业网络视频。

最近几年,网络视频发展迅速,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网络视频技术必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普及率提高、网络带宽增加的大环境下,农业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提供的免费类农业专业视频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主动的搜索所需要的视频信息和技术。这种融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动和直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10农业信息专用接收机。

专用信息接收机已出现多年,不少信息类技术服务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提供了产品,为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还开发了相应的接收芯片,集成了农业技术数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农务通系列产品AHPC/APDA”集成了多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实用技术咨询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可在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信息、价格行情和病虫害诊断等服务。

3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服务新技术和新模式,努力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建设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3.1做好面向政府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农业政务管理信息化。农业部门管理业务类型多、服务环节链条长、机构人员数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传输、会议通知、资料统计等都需要办公系统的支持;二是农业政务信息公开。农业部门所具有的政务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都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对外公布,行政许可、办事流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都需要对外公开;三是农业视频会议。为了节省会议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建立农业部门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农业数字化指挥调度。为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抗灾防灾和救灾、农业生产应急指挥,需要建立反应灵敏、现场清晰、数据可靠的数字化指挥系统;五是农业生产预警。能及时收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国际国内各市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开展农业生产预警。

3.2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

农业是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农业企业的信息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在开展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互联网销售市场和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小而散,产品没有统一规格和标准,难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和营销。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经销、农产品生产技术实施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监控,在统一环境要求、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质量和统一加工流程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溯源。

3.3做好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信息服务。

农民和城镇居民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时代,农业信息服务显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传统农业推广技术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推介等方面显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难于形成生产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术的农民难于及时获得新技术。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的主要劳动力缺少农业生产技能,不熟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虫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农业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农产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很大,世界的农产品市场更大,但传统农业的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辐射范围小、流通半径短,好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开辟更大的市场,可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行情,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掌握或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对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要避免这两种风险,信息化技术可发挥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包括卫星云图、地理遥感、数值预报模型、短中长期气象预报和农作物气象估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农业防灾救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农情数据采集系统和涉及国内数百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统,还包括国外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海关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使农业生产者对当前农产品播种面积、农作物生长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零售市场有一个基本预期,从而避免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和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9中国农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杜青林。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张玉香。农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程海波。湖6?做?南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9

一、取得的成效

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经过今年的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目前软、硬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在原有某农网热线电话、网络中转平台、100部ic卡电话的基础,今年又开通了拥有1000个固定用户的手机农业短信服务平台,在农业产业集中的专业村建立了10个与信息中心相配套的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全年农口各部门报送信息6016条,中心各类涉农信息1万多条,发送手机农业信息近10万条次,涉农新闻1500条,供求信息1000条,价格信息2200条,通过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解决疑难问题近200个,处理率达98%以上,召开农业科技和信息交流会10次,参加群众500多人,累计发放科技资料和书籍近万册,信息的传播提高了全市广大农民的科技信息意识,信息户年均增收2000元,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不仅为“三农”服务,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在我市举办“首届郑氏文化节”、“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首届象棋文化节”期间,某农网与政府网站和宣传部对外宣传网互通互联,全面推介某,日访问量在200次以上,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为推介我市优势农产品,我们制作的“首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和某柿子专题版块,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点击率在同类网站中名列前茅,“河阴石榴?中国”也在中国互联网中心成功注册了网络品牌。今年11月15日,某农网在中国农博网举办的万个中国农业网站百强大型评选活动中位居249位。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农业信息做为资源,融现代农业科技与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为一体,集监测、采集加工、传播、应用服务、决策支持等多种职能于一身,应用领域日益广大。在行政决策、宏观管理和农业微观决策以及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和手段,已成为农业部门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服务农民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我们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省内乃至国内县级市一流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并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工作机制上都进行了强化,逐步形成了涉农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应用为一体的网络服务体系。为确保农业信息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明确了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机构和编制,并就信息中心工作进行多次批示,特别是10月27日,我们召开的农业信息暨某农网建设座谈会[某农村工作(第九期)]引起了丁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李书记、李文岭副市长也都对信息中心和某农网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这些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加强网络建设

某农网是信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市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更是我们对外宣传农业的窗口,为把某农网办成县市级一流的农业专业网站,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一某市经济社会发展,某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认真落实李市长对农网建设的指示精神,有针对性的发放“某农网”网站建设征求意见表50份,就农网建设广泛征求意见和见议,并借鉴和吸取其它大型农业网站的先进经验进行全新改版。在各单位的子网页建设上,我们开展了比层次、比更新、比创意的“三比”活动。并2次通过投影进行集中观看和评比,从而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目前的某农网网页界面设计合理,模块布局得当,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涉及农、林、水、牧、机、供销等6个子网页,子网页链接一目了然,同时与国内大型网站实现了自动链接。

3、创新方式,进一步拓宽服务平台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本着“创新方式、扩展平台、延伸网络、放大窗口”的要求,不断开辟新的、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7月14日,我们正式开通了农业手机短信业务,首先建立了1000户农户的手机短信服务平台,从运行情况看,效果非常好,农民群众可以通过手文秘家园机更加便捷、快速、准确地获取我们发送的涉农信息,并且可以及时反馈信息,这种信息传播途径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在开展手机短信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10所农民技能培训学校。12月6日我们邀请农业局蔬菜专业在广武镇张庄村进行了蔬菜知识讲座,12月日,我们在刘河分水岭村进行小麦冬季管理、禽流感预防等知识,现场解答了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从而使农户足不出户即可接受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信息。

农业信息服务范文篇10

(一)积极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和服务

1、积极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解释指导。成赤高速路建设及黑龙滩长岛旅游开发项目,都是我县的重点项目工程,为配合项目顺利进行,农经站和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及时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解释指导工作,多次向项目指挥部及乡镇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多次到项目群众中就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向群众作正面解答,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心还正在编印《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法律法规及政策汇编》资料,印制了《县土地流转合同样本》等,以便更好地为基层土地承包及流转管理者提供业务指导。

2、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的调查和统计工作。为及时掌握全县土地流转动态信息,县农经站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对土地流转进行调查分析,并按季收集全县土地流转情况,汇总上报相关土地流转信息,特别是土地规模流转情况信息,采取对每个业主进行了逐户登记。

3、积极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的调处工作。随着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农村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政策导向,因过去土地小调整操作不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时有发生,这类问题由于时间久远,基层干部及当事人员的不断变化,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难度。对此,县农经站积极做好政策解释,查阅相关政策、资料,并主动配合乡镇做好信访当事人的纠纷调解、及情绪稳控等工作,避免了纠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二)及时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上报

为全面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监测分析,按照部省《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统计监测工作,在5月上旬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全部录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网上直报给了部省。

(三)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明确监管重点,落实农民负担监管目标责任。为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确保减负和惠农政策的落实,防止涉农负担案事件的发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下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级级落实领导责任,年初,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与全县60个乡镇党委政府分别签订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辖区责任制。

2、积极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为防止乱议事,充分体现民主参与意识,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4号和川农负办发[]2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县农经站继续采取以审核备案程序为主的操作模式,对全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行监督管理。截止6月20日,县农经站对涉及99个村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进行了审核备案,涉及筹资金额416万元。

(四)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调研及清查准备工作

4月份,按照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要求,县农经站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写出了调研报告。5月份,按照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要求,县农经站又及时拟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设计制定了张“三资”清查表,目前正在统计汇总分析阶段。

(五)按时完成了农业、农经统计调查任务

今年上半年,农经站及时按照要求,完成了农业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小春农作物种植情况、产量情况,以及四川农业经济运行监测月报、农业统计基点调查表、农产品价格月报、主要农产品成本核算半年报等农经统计调查任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

(六)积极做好涉农信访工作

今年上半年,县农经站直接接待群众信访14件次,县农经站按照信访处理原则,当场解释处理7件次,移交乡镇处理4件次,配合乡镇处理3件次。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做好“一事一议”的审核备案工作;

2、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流转行为进一步规范。

3、按照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要求,指导乡镇做好农村“三资”清查工作,抓好农村“三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