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汇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2:08:53

农业工作汇报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1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化措施,开创了全乡“三农”工作的新局面。现将2015年我乡农业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5年农业工作重点及思路

我乡2015年将谋划四大农业园区,一是以现有的乡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该农业园区的棚菜种植面积,力争2015年棚菜种植面积突破1500亩,全乡突破3000亩。并规划一个投资180万元、占地20亩的瓜菜交易市场平台。二是以现有?泰养殖公司为中心的高效种植养殖农业园区,在抓好现有?泰公司肉羊养殖项目的同时,2014年我们又为?泰养殖公司土地流转1400亩,为其公司发展高效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该公司将计划土地流转5000亩,购进种羊2000只,年底实现肉羊存栏达到10000只,投资额度达2000万元,并新上万只柴鸡养殖项目一个。三是打造高效林木种植园区,我们将在现有的村北种植核桃300亩、国槐300亩的基础上,2015年计划再新种植核桃200亩。四是打造后旧县杂粮现代农业种植园区,我们将以后旧县村西现有种植黄秋葵、蔬菜、富硒小米、玉米、辣椒、景观树600亩的基础上,2015年再扩大种植200亩,并实现滴灌水肥一体化,改善其水利灌溉节水条件。减少人工投入,节约水的浪费,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建冷库一个及烘烤设备,为农产品烘干和反季节销售做好准备。

二、2015年农开扶贫工作及思路

我乡将以“十三五”扶贫村为重点,大力发展棚菜种植。以10个扶贫村为中心,着重抓好大棚瓜菜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大棚瓜菜今年突破3000亩,力争五年内大棚瓜菜达到10000亩,人均增收6000元,实现收入翻番。为大棚户做好全方位服务,规避自然灾害,力保大棚户增产增收。组织干部群众,采取乡内参观、外出参观的方式,用身边的典型增强说服力,解放群众的思想,采取措施,扩大规模。向着全乡40个村全面推开的目标努力,逐步形成以西瓜、香瓜为主的棚瓜棚菜种植产业示范区。

三、2015年林业工作重点

新的一年,我乡将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绿化面积,在、陈吕木、大吕木等村四旁植杨树20000株,预计今年春季完成。村高速路两侧扩大植树规模,达到800亩,主要种植核桃和国槐两种树苗。

四、2015年水利工作重点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2

全区在册统计耕地面积70161公顷,农业人均耕地面积3.9亩。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71000公顷以上,其中水田实际播面积在15000公顷,旱田实际播种面积56000公顷。牧业标准化小区发展到38个,鹿发展到17万只,占全国的27.6%,全省的44.4%,年实现总产值5.5亿元,占牧业总收入的60%左右。全区林业用地40561公顷,有林地面积2776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其中,国有林业用地11016公顷,乡村集体林业用地面积16752公顷。全区境内共有*河、饮马河2条主要河流,14条小型河流;中型水库2座,小(一)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26座。*属中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5℃,年平均降水量629.6毫米,年平均日照249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45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保持在5亿公斤左右,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二、农业发展现状

在区委二届三次全委会上,我们科学确立了“双轮驱动、转型升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其中“转型升级”之一就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都市经济转型。按照这一总体战略,我区在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上实施大调整。具体说,奢岭重点发展食品经济、休闲经济,服务经济,沿奢新路、长清公路构筑新的蔬菜产业发展带。鹿乡、双营等乡镇(街)围绕梅花鹿产业,积极实施小区生产和规模养殖,打造品牌鹿乡。云山、平湖发展以服务*城区为重点的城市配套型近郊农业。在饮马河、*河流域乡镇(街)稻田区积极发展绿色水稻生产,统一实施品牌营销,形成供应长春的米业发展带。在山河、太平等乡镇(街)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粮转牧工程,提高肉食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按照这一既定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攻坚破难,我区农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标志是: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一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区现有温室3365栋,阳光大棚4115栋,总保护面积500公顷以上,在满足我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可以向主城区或周边地区提供较为充足的蔬菜供应。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明显提高。我区现拥有农用动力机械7000余台,其中,大、中型320多台,农机总动力14.5万千瓦,农机配套机具15000余台(部),其中,大、中型配套农机具600多台(部)。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河、饮马河堤防土方工程已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水库、黑顶子水库中两大灌区设施基本配套,可保证全部2000公顷的水田灌溉需要;我区唯一一处大型重点涝区--双饮涝区治理标准达到了10年一遇;现有抗旱浇灌用机井2600眼,小井7315眼,可有效保证旱灾灌溉需要。四是农用电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现有66千伏二次变电所10座,主变压器16台,总容量48800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2422台,可以充分保证每年农用耗电量4千万度的需要。基础设施的加强与改善为全区农业持续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利保障,使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稳产、高产,近几年,始终保持在10亿斤阶段性水平上。

(二)农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目前,我区已经从传统种植业向以种、养业齐头并进的大农业发展,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主产业,以鹿业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2007年我区梅花鹿发展到17万只,占全国的27.6%,占全省的44.4%。鹿业标准化小区发展到38个,养鹿户发展到12000户,其中百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发展到370户。鹿茸总产量达到了38吨,其它鹿副产品总产量达到680吨,实现总产值5.5亿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各类鹿产品经销企业发展到187户,鹿副产品年吞吐量达到1500吨,年实现交易额4.8亿元,利润近1.2亿元。鹿乡镇作为我区鹿产品交易的中心地,年客流量就近百万人次,鹿副产品吞吐量达到1000余吨,鹿茸吞吐量达到50吨,在该镇鹿产品专业市场或成交的价格直接决定着全国的鹿产品价格,成为全国鹿业市场走向的“阴晴表”。新引进长双鹿业、吉林鹿业生物制品、盘古鹿业、修正药业等为主的各类型鹿产品深加工企业7家,研制开发出梅花鹿基因营养液、鹿胎精华素等鹿保健产品八大系列60余个品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应该说,从2005年起我区养殖业占农业比重就超过了50%,2007年接近60%,牧业产值达到了9.8亿元,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绿色水稻、无公害蔬菜、山野菜、两瓜、青食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业结构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而转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我区绿色水稻面积发展到8000公顷,保护地蔬菜发展到500公顷,山野菜人工栽培发展到百公顷以上。三是劳动力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科技手段,农田作业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农村主要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开始向畜牧业、加工业、第三产业以及进城就业方面转移。从2005年以来,每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都在8万人次左右,每年劳务输出创收达到4亿元左右,农村人均外出劳务经济收入超过800元。我区的劳务输出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认可。

(三)农业产业经营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项目化的思维经营农业,紧紧围绕梅花鹿、稻米、蔬菜、猪、牛、禽业等优势产业,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了圣泽乳业、欣安牧业、山河朗德鹅业、香辰米业、吉林农大实验基地、良友集团、大井酱菜、云山稻米加工厂、万年红葡萄酒业等3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业户230余家,涉及酿造、食品、腌制、鹿副产品、编制品等10余类300多个品种,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7.8亿元,年上缴利税5000余万元。

(四)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成长壮大,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全区有鹿业、蔬菜、农机、养猪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0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闯市场的桥梁和扭带。如平湖街道尚家村党员合作社,带领全村农民发展山野菜婆婆丁,由当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三个专业生产屯,由当初的几栋小面积简陋日光温室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栋标准日光温室,保护地面积达到100多公顷,年产婆婆丁1000多吨,全部由合作社统一联络进入长春光复路批发市场,成为尚家村的品牌农业产品和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我区还将在齐家镇曙光村建立一个规模经营土地在100公顷以上,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新农村建设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区就结合区情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在“五新”的基础上,确定了“五三六六”新农村发展总体战略,并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以绿色水稻、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绿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以鹿业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实现健康发展,以转移输出为主的劳务经济取得重大成果,初步构筑了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重点、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二是重点开展了“五清三整治”和村屯绿化美化工作,我区山河五家、齐家卧龙等一批村屯环境整治典型在全市进行了推广。三是成功探索了以两委会、产业协会和屯务理事会为一体的“三驾马车”新型村级组织管理模式,较好地破解了村级管理断层问题。四是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安的要求,构建了以农家大院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打破了原有政府服务功能分散、农村文化阵地不足、信息不畅、购物不便的传统格局。

另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我区本着“发展中求创新、创新求突破”的原则,积极探索破解了一些新农村建设机制体制性的障碍。一是上下联动的机制得到确立。全区74个新农村建设支农服务队,在政策宣传、产业定位、发展规划、落实项目、调处矛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省、市各帮扶包保部门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推动了试点镇村新农村建设。二是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初步形成。吉林省嘉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栋梁同志,为太平镇肚带河村筹资110万元,对屯路进行了硬化,彻底解决了该屯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被区政府授予“支援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称号。仅去年全年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物资共300余万元。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不仅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营造出了人人关注、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在环境改造上,鹿乡蔡家八社、奢岭九三等村屯,广大农民都能舍小家顾大家,积极主动地出工出劳,在没有增加集体经济组织一分钱的情况下,使村屯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今后我区农业发展思路

今后我区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梯次推进,把握核心,分线抓实,重点突破,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步伐。

一是不断优化农业经济形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是培育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业、以山菜、山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和以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在发展五大主导产业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和实用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农业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到旱田总面积的35%以下,80%以上的水稻达到绿色标准,蔬菜100%达到无公害标准并全部实现无公害认证。今年,全区蔬菜面积新增500公顷,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新增150公顷。

二是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突出鹿业、绿色水稻、山野菜等特色产业,积极规划建设养殖园、种植园、观光园、科技示范园等各类品系园区,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乡一业”的农业发展格局。到“十一五”期末,全区蔬菜、两瓜等农副食品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万公顷,绿色水稻等优质食用粮加工原料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万公顷,初步把我区建设成为长春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绿色蔬菜食品供应量要占长春市市场份额的15%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借助省市扶持政策,突出抓好梅花鹿的种源保护和提纯扶壮工作,振兴*鹿业。准确把握畜产品物价结构性调整契机,利用国家鼓励畜产品发展的各种政策,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按照发展需求和市场导向,协调发展肉、蛋、奶,促进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末,我区肉蛋奶供应量力争占主城区15%的份额。今年新建牧业小区17个,标准化养殖覆盖面达到55%以上。

四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梅花鹿、稻米、蔬菜、禽业等优势产业,搞好农业项目的包装和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农业发展。积极鼓励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宾馆、饭店、超市等流通服务企业相对接,为其提供农产品初级加工和分类包装,加速农业生产向产业化方向的转型。到“十一五”期末,全区规模农业产业化项目达到10个以上,带户能力达到30%以上。今年,各乡镇(街)要引进一个以上超千万元的产业化项目。

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做为我区新型产业经济,已经成为农民收入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增长极。今后我们将切实加大政府引导和培训力度,逐步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多、层次低;进城多、稳定少”的局面,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由自由型向组织型转变、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稳定农民非农收入。同时,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域外企业、域外高素质人才到*定居从业,带动我区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区年输出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要分别稳定在8万人次和5亿元左右。

六继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和项目,全面加强农村村镇道路、通信网络、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医疗、文体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鼓励等手段,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本进入农村,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断增强乡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功能。继续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切实加强村屯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积极倡导、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促进乡风文明。

四、关于备春耕生产工作

春节已过,备耕工作进入了紧张关键时期,由于新粮难卖问题的出现和信贷政策的调整,节前我区备耕生产工作与上年相比情况很差。到目前,全区种子到户率不足10%,化肥到户率几乎是零,去年同期种子到户率60%以上,化肥到户率30%以上,原因是农民手中没钱和化肥价格问题所致。目前全区农民手中的新粮80%还在家中待售,特别是今年农业信贷资金只有2亿指标,仅是去年的1/5,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备耕资金可能出现缺口。面对这样的备耕形势,下步备春耕工作主要想法是:

一是继续深入抓好思想备耕。积极宣传贯彻中央惠农政策精神,让广大农民深刻体会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注和支持,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用政策的感召力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广大农民备春耕生产的主动性和夺取备春耕生产全面胜利的决心与信心,从思想上掌握备春耕生产的主动权。

二是继续抓好科技备耕工作。充分利用春播开始前的时间,扎实深入开展好百天科技备耕大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各项科普活动,通过区电视台继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专题讲座;通过集市贸易平台,继续举办农业科普大集,印发技术传单;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开展送科技下乡到村、组,针对地方农业发展需要传经送宝。

三是继续抓好产业项目备耕工作。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我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要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落实订单农业,逐步引导广大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今年备耕期间,将重点从培植米业加工、饲料基地、蔬菜加工、酿造业加工种植基地,落实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全力抓好物资备耕工作。在落实产业项目,确定种植计划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抓好农资市场管理,保证农资数量充足,保证农资质量安全。一方面深入抓好农资到户,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物资备耕给予特殊关注,保证在春耕前及时到位,为及时全面转入春耕创造条件。

五是认真做好农机具检修工作。针对我区机翻、机播面积大的特点,强化整地起垅生产环节非常关键,因此,在整地起垅前,要全面抓好农田作业机械的检修和调试,特别是我区连续两年实行了大型农机具购买补贴政策,使农田作业机械数量增加,作业能力增强,要充分发挥好这些大中型农田作业机械的作用,为提高我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出贡献。

六是兼顾抓好春季其他农业生产。春防是畜牧业的重要工作环节,要把春季畜禽防疫作为春耕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全面落实到位,确保不出问题。同时,还要抓好春季防火、植树造林,以及水库堤防安全等其他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五、需要市政府给予的特殊政策支持

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实现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区委、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市里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

一是支持我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市政府确定的长春市菜田外移规划有*区,原计划2008年实施,但至今没有落实,希望市政府保持原计划不变,向*予以政策倾斜,早投入资金,启动*区的菜田外移发展规划。

二是支持*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我区计划在齐家镇重点打造一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在这个园区里,构建优质粮园(以绿色水稻和青食速冻保鲜甜粘玉米为主)、精品牧业园区(以优质肉牛、特色肉牛为主)、绿色菜园(以保护地蔬菜、两瓜为主)、农机化示范园(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玉米大豆机播为主)、观赏农业园(以瓜果蔬菜自采自摘为特点)、良种繁育园(以大豆、水稻良种繁育为主)、农产品工业加工园(以齐家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目前,该园区已具备建园的很多基本条件:一是优质粮园已有2个绿色水稻基地认证,规模800公顷,一个青食粘玉米速冻加工厂;二是精品牧业园已招商落地2个超亿元养殖项目(雨润集团年出栏10万头肉猪项目,南韩HK集团投资8亿元的特种肉牛养殖项目);三是绿色菜园已有广生保护地蔬菜集中区、农机化示范园已有新越农机化作业公司和曙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良种繁育园已有长春市农科院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和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良种示范基地、农产品工业加工园已有齐家工业集中区,下步需要市政府从全市角度,支持规划建设齐家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3

今年以来,我镇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爬坡”时期,面临着农产品供求有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严峻考验。今年以来,我们以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市县农业农村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效益农业这个目标,重点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中心环节,按照贸工农一体色“龙型”经济的要求,推进更大空间和更高层次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我镇农业农村工作。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第一,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放宽政策,倾斜资金,加强服务,进一步把我镇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现在,全镇形成了五大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30万元,带动农户1100多户,较好地支持了我镇农业发展。(温州市友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平阳县肉鸽良种场、平阳县邦清肉兔养殖有限公司、平阳绿竹园马蹄笋有限公司、仕福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其中,温州友田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公司,温州总股份制企业,该公司现有日本久保田联合收割机11台,年收入100万元以上。该公司还走出温州,前往山东、河南、江苏、广东等地开展经营,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

平阳县肉鸽良种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该场共有人员15人,其中高级副总师1人,兽医师1人,管理人员1人,饲养人员12人。该场自1998年创办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进步,积极引进优良品种,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通过科学精心饲养,饲养效益明显提高,现存笼种鸽8000多对,食用肉鸽5000多对,主要有美国王鸽、法国蒙丹、杂交王鸽等,该场不仅在几年时间就实现上规模,上等级,而且迅速向周边村镇及外地推广,发展养鸽专业户57户,推广良种鸽1.7万对,在昆阳万全形成一个较大的肉鸽生产基地,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较好地经济效益。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一片基地,带动一方农民,培育一大产业”为目的,以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县城的区域比较优势,继续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加快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全镇各类种养殖基地不断扩大,而且效益喜人。我们现在创建了马蹄笋基地6000亩、特早茶基地1000亩,杨梅基地3000亩等十大农业特色基地(下里汤白鸽养殖基地、万全淡水渔养殖场、水亭马蹄笋、特早茶生产基地、万全菱角基地、石塘草莓基地、水亭毛芋生产基地、三杆桥蛋鸭养殖基地、城南百合种植基地和城西大棚蔬菜基地),其它如百合、食用菌等农林特产基地也有了较大发展。如城南早香茶基地创办于2000年,原本只有200多亩的规模,年产值30万元,去年由于市场对早香茶需要剧增,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今年该基地已经扩建到1000亩,预计年产值超过130万元。

第三,大力发展规模经营。

全镇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93户,总面积4696亩,。其中100亩以上10户,面积1167亩,50-100亩以下25户,面积1537亩,30-50亩以下58户,面积1992亩。对大户,我们每亩给予10公斤水稻专用肥补助,对建仓库晒场或购买大中型农机具都给予补助。

全镇各类种养殖大户共有346户,年产值3447.9万元,年纯收入1000万元。

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我镇农民不满足于本地的小打小闹,把眼光放远,大胆出外闯荡。县种粮大户成员,水亭办事处莲花村蔡南根前往黑龙江承包种粮,共1000亩,昆阳信用联社给予贷款10万元。

第四,加快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是我镇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镇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两年来共投入1400多万元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石塘7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依靠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共投入400万元,完成渠道总长度为16987.36m(其中,“三面光”渠道12435.36米,U型渠道4552米,渡槽2座,机耕路7559.1m,涵管1057.9m,沉井48个,斜坡道162处,增设固定机房7座(设计6座),完成工程量37171立方米,其中石方22119立方米,土方10898立方米,混凝土4154立方米,总受益面积7000亩)。并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今年以来,我们再次投入1100多万元,对石塘、水亭片1.2万亩土地进行整理。该工程总涉及面积1.2万亩,计划建设道路47787米,水渠16192米,于2月17日开工,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1%。

同时,我们把河道整治纳入昆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共投入200多万元整治了水涛河、水亭等河流,完成清淤15公里、驳坎2公里以及河边绿化和安装护栏等。投入800多万元用于农村交通道路建设。

第五,大力推进科技兴农。

继续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学技术,在绿色无公害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在后林村建立了“万全垟”无公害优质米大米示范基地1000亩。该基地作为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核心基地,是平阳县2001年度重大科技项目,是全县的试验和示范基地。该基地主要通过选用优质高抗品种,增加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生物防治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品种与用量,并提高农机化使用水平,开展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种植生产无公害优质大米,预计亩年增效益115元,提高劳动生产率15%。

第六,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引导农民调整农产品种植思路,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如:西瓜-晚稻、毛芋-晚稻、早稻-孛荠、油菜-中稻-盘菜、早稻-晚稻套种蔬菜、常年大棚蔬菜、甘蔗、花生型,亩效益均在1000元以上。石塘占下村邱光青利用冬闲季节,在农田种草养鹅,规模100亩,既有效利用了农田,又增加了收入。2001年,下里汤村蔡祖俊引进了美国提子和京亚葡萄,他能广泛求知,不耻下问,拜上海葡萄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为师,学得了真经,葡萄园建设进展顺利,计划种植200亩,目前已种植68亩。

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销路好,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如美国矮刀豆、超优一号温室黄瓜等新品种已经在我镇生根落户,前景看好。花卉种植场从无到有,面积从小到大,全镇2个花卉种植基地已经扩张到300亩。

二、全力做好春耕农业生产工作

1、订单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尽管取消了粮食定购任务,但政府的支农政策不变,全镇粮食生产仍比较稳定,上半年落实早稻订单250万公斤。

2、全镇落实早稻播种面积26333亩,经济作物3225亩,养殖1824亩。与去年相比,早稻面积调减3069亩,主栽品种为建农早、中早一号,温选3号。现已翻耕10700亩。

3、按照“四个落实,一个到位”的要求,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一是责任落实。与办事处、村层层签订责任书。二是护林队伍落实。全镇配备护林员25名,经常上山巡查。三是扑火队伍落实。镇里成立专职应急小分队;办事处成立半专业扑火队;各村以村两委成员为主组成义务扑火队。四是经费落实。每年投入经费10多万元。“一个到位”,即宣传到位。通过抓基础,抓落实,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被评为2001年度市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4、抓好春季造林工作。今年投入11万元,山体造林338亩,平原植树7000株。对3650亩越冬松毛虫开展防治工作,取得了实效。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农排线路被盗严重。由于农村社会治安相对城镇比较差,因此,农排线路经常被盗,今年已经有200多档线路被盗。由于电业部门坚持要求村里承担一半的钱,村里却无力负担。经费没有落实,这部分线路至今尚未铺设。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4

一、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益农业持续发展,以农业龙头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原创: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59家(金华市级13家),2005年销售收入6.8亿元,出口创汇850万美元,建有各类基地10.8万亩,带动农户5.6万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8家(其中专业协会7家,行业协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家,金华市级6家,会员达到1万多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5514名),联结基地8.75万亩,今年新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行业协会1家;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获省级名牌产品1个,金华市名牌产品3个,金华市著名商标3个;到2005年底已经认定省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7.6万亩,森林食品生产基地3个,4.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只,有机农产品2只,2006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只。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一是针对实际情况,多次出台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出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对建基地、办协会(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设窗口(农产品销售窗口)给予大力扶持,在财政极为紧张的状况下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补助。三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列入各镇(乡)、街道工作汇报会的重要内容,列入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四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2、因地制宜,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我们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坚持“围绕区域特色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建龙头,围绕基地规模建龙头,围绕外贸订单建龙头”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杨梅、珍珠、蛋鸭、蜜蜂、水萝卜和兰花为主的六大类农业龙头企业产业群,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多龙腾飞,强龙劲舞之势。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多方招商引资。市财政拿出50%以上的支农资金专门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奖励。(1)对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有功之臣给予1—5万元奖励;(2)对引进新办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在征用土地中,分档次给予土地征用费补贴;(3)对投资板鸭、杨梅、蔬菜、珍珠、水萝卜和兰花六大类农产品项目,奖励每个品牌宣传费5—10万元;原创:三是外贸政策扶持。为了使六大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的给予优先支持,对拥有外贸自营出口权的农产品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对出口创汇业绩显著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市政府每年给予重奖。

3、建立规模基地。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杨梅、珍珠、蛋鸭、蜜蜂、水萝卜和兰花等六大类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联为一体,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基地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沾、风险共担、连心联利、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全市建立各类基地10.8万亩。

4、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家,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市农、林、牧、渔各个产业和具有优势的主要特色农业行业,都已经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合作层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领域合作拓展,有的合作社开展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几统一”服务。三是合作机制不断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发展初期运作无序、分配随意的不规范现象,组织结构、股本结构不断优化,表决方式的民主性和公开性、分配方式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开始得到了体现。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品销售,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5、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市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1)对获部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奖励20万元;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奖励8万元;获金华市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奖励1万元;(2)对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奖励0.1万元;(3)对当年通过市级有关部门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农展会获得金奖的农产品给予奖励,获部级的奖励5万元,获省级的奖励2万元,获金华市级的奖励0.5万元;(4)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直销本地农产品窗口奖励1万元。

6、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农业技术保障。(1)建立以科技特派员“联村、抓点、带片”的工作责任制度;(2)建立以农技干部“分线、抓点、带面”的工作责任制度;(3)建立以镇乡、街道“特色凸现专业连片”农业龙头原料保障制度;(4)依托农技部门“农民之家”和电视台“金色田野”为大本营,面向农村,服务农业,送药上门,下乡送诊,为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经营、基地产业化提供农业科技保障。(5)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做好农业信息服务。

三、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再融资困难。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一是初期投入较大,企业回报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长,存在风险大,造成再融资困难;二是农产品原料季节性收购,收购时货款当场两清,流动资金需求量集中,造成流动资金相对短缺,甚至周转不灵。

2、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人才缺乏。农业龙头企业都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等企业发展之初的综合症,再加上经营有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加工大户出身,又是典型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新产品开发又受资金和知识的限制,农产品只能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大削弱了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只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大多是非正式的、临时的,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力不强。

3、农业产业化程度底,科技含量不高。我市几个主导产业的规模较大,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乱、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开发面积规模较小。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欠规范。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算

1、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规模基地。把扶持资金集中起来,引导解决产业规模偏小、偏散,“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的现状,大力发展专业镇乡,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市建成一批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新建杨梅、枇杷、蚕桑、小萝卜示范基地1万亩,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今年争取申报省级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基地6个以上,面积3万亩以上,规划实施女埠、马涧省级森林食品基地3.1万亩。

2、培育规模经营的生产主体,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嫁接改造,扩大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突出扶持培植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对企业集团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发展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继续围绕珍珠、蜂产品和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招商,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

3、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原创: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于基地建设、开发和推广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及技改醒目的贷款需求,应及时进行项目论证,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安排。协调龙头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对龙头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估,对信誉好的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为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其间提供资金保证。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5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利用“三资”工作的总体要求,农业系统各部门、单位、各级干部继续坚持“融资为本、项目为王”的工作方针,把农业利用“三资”工作作为全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创:自加压力,扎实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责任

年初我们就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系统招商引资工作,将全年招商引资指标和任务向全体党政负责人和各直属事业单位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制定了与市政府一致的考核奖励办法,瞄准全年的考核指标,做到责任早落实,压力早传递,措施早到位。

二、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关键措施

我们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狠抓招商引资的关键措施,在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上不拘一格,多路出击,效果较为明显。一是认真搜集、编制招商项目,广泛向外推介;二是以商引商形成葡萄串效应;三是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四是盘活存量资产,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商投资;五是注重了与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引进项目5个,基本建设完成的4个,500万元以上大项目2个;在手意向项目3个。吸引外资总额2200万元,意向资金1500万元和100万美元。实际投资2100多万元,与去年同期的430万元相比,增长388%,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这些项目和引进的资金分别是:

1、引进台资1000万元。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引进三资发展林业生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三资发展林业生产,解决林业生产的投入和管护问题。我局与台湾客商徐老板(鞠局长的朋友)多次洽谈,鼓励其在本市投资农田林网建设。2005年元月28日,经我局牵头,该台商与溪桥镇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书。台商分期投资约1000万元人民币,租赁该镇路、沟、渠等村级集体公用地,规划栽植意杨10万株,租赁土地15年,15年每株上交镇政府35元,其中土地租赁费15年每株20元、管护费每株每年1元,计15元,预计共支付镇政府350万元,分期付款。目前,7.8万株意杨全部栽植、管护到位。该台商还注册成立了泰兴市雄泰有机肥料制造厂,进行生物有机肥的生产。

2、帮助引进新疆客商顾老板(本市古溪人)在古溪镇搞生态农业加工、秸秆加工系列畜禽全价饲料项目。计划投入1000万元,已投入9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明珠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已试产。

3、帮助引进上海客商唐老板在古溪镇利用小学校舍建设“杜长大”母猪及优质禽繁育、畜禽产品加工基地,计划先购300头母猪,新品母猪向周边扩散,自产商品畜禽屠宰率达到70%。目前已投入100万元,原创:注册了公司。正在帮助其申报市重点农业龙头骨干企业。

4、2003年,南京林业大学张教授、审计学院及本市10多个个体承包户租赁果园场土地200多亩种植银杏、意杨、花卉及特种苗木,今年计划增资100万元,目前已投入到位资金50万元。

5、市农干校引进民资50万元,建设数控车床教学培训与加工项目,目前已购机1台,投入建设基本到位。

在手意向项目:

1、帮助引进深圳客商陈老板在溪桥镇投入100万美元搞猪、羊、鸡的养殖、屠宰加工,目前已洽谈成功,签了协议。

2、引进省林业局润森公司下属德华林产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借鉴“溪桥模式”在根思乡承租47亩地,栽插速生意杨,承租期为25年。5月11日,林业局张局长已同该公司市场营销科负责人到根思考察,根思乡的热情很高,具体事宜目前正在洽谈之中。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6

接到上级文件,我县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并在资金、人员、技术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倾全力抓好工作开展,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快速、有序、扎实、高效的得到落实。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是成立组织,健全制度。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由县长田理明任组长,农委书记刘金标、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承担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组织,负责工作的具体开展。同时,县政府办公室于10月31日,制定了《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为工作的具体开展做出了明确指导。县农牧局分成两个工作组,分别由一名副局长带队,下乡开展工作;制作了工作流程图,制定了人员进村和协调联动制度。并按上级要求,将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期摸底,提供分地底账;填写三个调查表,复印身份证、户口本;测绘公司实地勘测、校对,出地籍图;签订合同、颁证。

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县农业局组织工作人员,成立了两个宣传小队,深入农村一线,通过组织人员下乡、电视讲座、网络信息、张贴标语、手机短信、大喇叭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土地确权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充分了解确权颁证为农民带来的实惠和长远意义,更加支持、配合我们工作的开展。

三是召开动员培训会。11月4日,副县长带领农业局局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分别到镇和乡,对村级班子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的动员培训会,重申土地确权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村级干部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工作开展。

四是开展摸底调查。要求各村成立领导班子,建立组织,收集底账,对没有底账的村进行了实地丈量,重新建立了分地底账。

五是镇、村前期准备工作。各乡镇、村成立确权领导小组,提供优良的工作场所,同时安排干部包村。我局准备了复印机10台,打印纸10箱,档案袋1万个,制作调查表13000份,组织了村民代表参与摸底、指界工作。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认为县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两个乡镇共涉及53个村,其中,有底账的38个村,能够进入二阶段,没有底账的村正在抓紧时间,实际丈量,有望近期进入第二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1、村里重视程度不够;

2、部分村班子软,影响工作推进;

3、村民外出人员多,原始证件的收取时间长;

4、矛盾纠纷较多。

三、下一步打算及措施

1、继续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工作氛围。

2、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工作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3、继续加强镇、村两级的组织建设,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工作开展。

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5、与测绘公司搞好接洽,协调联动,完成好工作任务。

第二篇:农业局三下乡工作汇报

2014年以来,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县2014年“三下乡”活动方案》的文件要求,我局认真贯彻文件精神,以党的十八大及县委十届二次会议精神为统领,以实现我县农业“强势开局,跨越赶超”为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并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我局去年“三下乡”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合理安排

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我局党委十分重视“三下乡”活动,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三下乡”活动务求实效的具体方案。一是加强了领导力量。局成立了科技下乡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局长刘景全任组长,生产办、植保站、土肥站、技术站、环保站、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相关股站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活动开展。二是全局所有技术人员全部参加送科技下乡活动,结合“百名技术人员下基层”活动的开展,每一位科技人员包一个村,并按照实用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关键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2、明确责任,健全制度。“三下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今年,我局将科技下乡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与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从制度上确保“三下乡”活动取得实效。建全了《县农业局“三下乡”工作管理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县农业局“三下乡”绩效考核办法》、《县农业局“三下乡”创优评选办法》等必要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指导农业生产,对于在科技下乡活动中,能够经常深入农村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并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积极给予表彰。

3、形式多样,内容充实

除了往年常规的技术培训、技术讲座外,今年我局组织成立了多支农业技术科技服务队,分别在春、夏、秋三季集中下乡的过程中,将农业科学技术以点带面辐到全县。在活动中,除了传统口头说教外,还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将各种农村实用技术直接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4、精心组织,注重务实。

在开展“三下乡”活动期间,我局认真组织十二个股站参加活动,到现场悬挂横幅,分发各种农业技术宣传资料3万余份,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接受群众咨询。在专业技术缺乏的农村,发挥了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的优势,成为送科技下乡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我们注重解决农民的具体问题,比如新品种的应用,病虫害的防治难点,农产品的销售信息等,取得了科技下乡活动的实在效果。

二、开展创新,力求实效

1、百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送科技。3月中旬,结合“百名技术人员下基层”活动的开展,全局每位科技人员在“三下乡”活动中按照“七有”目标(即:有目标、有主导产业、有主推品种、有增收措施、有特色产品、有示范样板、有科技示范户)深入所联系的村,帮助他们制定了全年工作目标和增收措施,帮助村班子理清发展思路,面对面的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2、结合“阳光工程”开展培训。11月——12月底,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农村棚菜新技术培训8场(次),培训农民573人,使受训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增强种植能力。

3、结合农时季节开展培训。在春、夏、秋农时关键时节,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技术培训50期,培训农民7100人次,发放技术技资4期5000份。土肥站到12个村培训骨干1300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培训教材1000本,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3万份,宣传资料3000份,取得了科技下乡活动的实在效果。执法大队在“三下乡”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农业法律法规,编发农业法律法规短信30条,接收人群4万人次,编印相关资料2000份;执法大队在三月中旬对全县农药经营人员进行为期3天的农药法律法规及农药技术知识培训,共培训355人,同时在活动期间,对全县300多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拉网式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检查经营门店355家,并对5家违法经营种子的门店进行了立案调查,维护了农民基本利益。

4、坚持技物结合。种子站积极参与科技三下乡活动,将先进的种子、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送到了村组,送到了田间地头,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好评。在活动期间,种子站抽出专人专班,编写了《2014年玉米、小麦购种指南》,并结合实际印发了一万多册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针对农民种田过程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请专家给出详细的解答30多次,为农民选好种、种好田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

第三篇:农业局三个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进入10月份以来,按照市、县两级的工作安排,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成立工作小组,加大推进力度,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个项目进展顺利,工作成效显著。现将各项目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度

1、地下水压采项目

调整种植模式、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已完成前期工作,准备迎接市、县验收;

春灌节水抗旱品种种子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正在进行核实工作;

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已全部完成;

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明年春季完成地上设施铺设工作;

蔬菜膜下滴灌一体化技术工程已完成1200亩,占任务的40%,其他正在紧张施工中。

2、农村能源清洁利用项目

已于11月17日完成招投标工作,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现已发放炉具320台。

3、土地确权项目

11月4日召开了动员及培训会后,正式开展工作。镇、乡两个乡镇共涉及54个村,除一个试点村完成外,其他53个村,有底账的43个村,剩余的10个村正在建立底账,近日即可完成。已完成复印身份证、户口本的36个村。填写完三个调查表的18个村。27日招标完成后即可进入实地勘测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1、地下水压采项目

(1)群众对供种意见大;

(2)工程类项目中标单位与农户发生矛盾多;

(3)经费没有落实到位。

2、农村能源清洁利用项目

(1)我县基础差,既无炉具厂家又无秸秆压块厂家,农民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2)炉具、压块紧张,价格上涨;

(3)县里的配套资金没有到位;

(4)没有形成合力,措施、力度不够

3、土地确权项目

(1)村里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村底账不健全;

(2)部分村班子软,影响工作推进;

(3)村民外出人员多,原始证件的收取时间长;

(4)矛盾纠纷较多。

(5)各级资金没有到位,影响工作进度。

三、下一步打算及措施

1、地下水压采项目

(1)扩大核实面,确保真实性;

(2)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冬前完成工程类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

(3)监理、监督到位,确保质量。

2、农村能源清洁利用项目

(1)通过下乡、广播、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2)农业局组成5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由5个副科级干部带队,分包全县十一个乡镇,具体指导、督查工作进度。

(3)督促指导乡镇、村与中标企业紧密配合,推进工作开展。

(4)加强监督,确保质量

3、土地确权项目

(1)继续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干部群众广泛参与。

(2)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工作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3)继续加强镇、村两级的组织建设,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工作开展。

(4)争取资金快速到位,加快工作进度。

(5)与测绘公司搞好接洽,协调联动,完成好工作任务。

第四篇:农业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按照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和省、市、县的有关要求,以全面治理地下水超采为主要目标,以调整种植结构和推广农艺节水技术为重点,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通过县、乡、村各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截止到现在我县5个农业项目建设任务已取得了巨大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1、调整种植模式。改种任务3万亩,实施地点为大广高速沿线镇、镇、镇三个乡镇的31个村,每个乡镇减少小麦种植面积1万亩,改种其他节水作物,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改种任务已落实到村、到户。

2、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建设任务13.14万亩,每亩补助148元。其中现金补贴98元,节水品种物化补贴50元。建设任务已落实到全县11个乡镇,具体为大营镇、镇、镇各2万亩,镇1.5万亩,乡、乡、镇、镇各1万亩,唐林乡0.64亩,镇、各0.5万亩。该技术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建设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村、到户。截止到9月30日完成春灌节水抗旱品种种子补贴13.14万亩,补助优质小麦种子139.79万公斤,涉及全县11个乡镇的167个村。

3、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建设任务1.6万亩,该项目在春季节水项目区内实施,涉及两个乡镇的27个村,已落实面积710亩。

4、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2500亩,已落实到大营镇、镇两个乡镇的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面积2472亩。

5、蔬菜膜下滴灌一体化技术建设任务3000亩,经实施主体自愿申报已落实到五个蔬菜重点乡镇的19个村的21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蔬菜生产企业,其中镇290亩,大营镇146亩,镇980亩,乡579亩,唐林乡1005亩。

其中4、5为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于8月23日通过市农牧局、财政局、水务局联合审批,9月16日通过市财政局投资评审,9月18日了招标公告,10月13日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了公开招标,选定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现阶段中标单位与实施主体已完成签订施工合同事宜,正在逐步安排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二、机制创新措施

一是为保证各个农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农业局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级工作任务,分工协作,使农业项目的落实得以顺利完成。

二是种子物化补贴项目及工程项目完全由农户和合作社同供种企业及水肥一体化施工企业签订供种协议和施工合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只是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项目的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农业主管部门成立了已局长为组长的地下水压采技术小组,抽调1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对地下水压采项目进行宣传、发动,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使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对各个农业项目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加快了项目的进程。

三、2015年地下水压采项目谋划

1、2015年争取在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唐林乡、乡、镇等乡镇新增设施蔬菜种植占地1000亩,在此基础上申请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1000亩,申请项目资金160万元。

2、在土地流转种粮大户实施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项目3000亩,申请项目补贴资金255万元。

3、继续推广小麦春季节水技术,推广面积20万亩,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同时对春灌节水区域进行小麦抗旱品种补贴,争取补贴资金1000万元。

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工期紧,如遇到恶劣天气,可能影响施工。

2、缺少经费。

五、下一步意见和建议

建议明年取消企业供种,由农民自行购置节水品种。

第五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进度汇报

按照《2015年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负责牵头的工作有两项:

一是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省提升办分配到我局的任务是2600套,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成立由主管副局长任组长,新能源办和六个乡镇区域站为成员单位的工作小组,主抓该工作的落实。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已签发到各成员单位。三是分解任务。我们按照县提升办的要求,将任务重点安排到省、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村。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7

一、“四百工程”建设情况

(一)百亿斤粮仓创建。市下达我县目标任务26.4亿斤,为实现创建目标任务,我县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小麦播种面积168万亩,计划单产505公斤,计划总产169.68亿斤,计划玉米种植面积150万亩,计划玉米单产520公斤,计划玉米总产150亿斤,同时积极落实措施,确保创建目标实现。目前,在地168万亩小麦长势良好,一类苗麦田占90%以上,二类苗麦田比例不足10%,三类苗麦田没有。如小麦生长后期无特大自然灾害发生,预计小麦单产505公斤目标可以实现。

(二)百万亩中药材建设。市下达我县中药材生产目标任务9万亩,目前我县春季已种植药材3.86万亩,全县18个乡镇均有种植,种植品种主要有丹皮、白芍、薄荷、柴胡、知母、葫芦巴、生地、白芷、桔梗等。其中规模种植的主要有马集镇丽凯专业合作社、三义董桥花木园艺种植专业合作社、庄周万湖和七里许村。

(三)百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按照市下达的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建设任务,我县对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使其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全县的农业发展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今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完成农产品加工值10.85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序时进度的66.8%。

(四)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今年我县承担新型农民培训任务724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84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52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任务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330人(由市农委直接组织实施)。现已完成新型农民培训任务4600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6000余人。

二、实施“四百工程”主要措施

(一)百亿斤粮仓创建措施。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二是以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同时搞好“三情监测”强化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三是重点实施物化补贴,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去年秋种时,县政府多方筹资,投入350万元统一招投标采购商品有机肥2500吨、三元素复合肥500吨供应到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利用国家土壤深松项目资金750万元开展土壤深松补贴,每亩补贴25元;今年小麦田管时,县政府投资124万元统一招投标采购壮丰安1万升、国光矮丰1万公斤,用于小麦控旺防倒,投资2043万元,统一招投标采购尿素9000吨,用于追施小麦拔节肥,投资840万元,统一招投标采购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小麦生长调节剂等,用于小麦后期“一喷三防”。

(二)百万亩中药材建设措施。一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药材发展氛围。二是强化技术服务,确保技术服务到位。三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四是开展保险试点,解决药农后顾之忧,促进药材发展。

(三)百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措施。一是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如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小型的牛羊肉加工厂,通过企业的努力以及多方培育扶持,目前已发展为集生猪屠宰、熟食加工、农产品物流、餐饮为一体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的中型企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县外省外大企业落地,如正在建设的雨润食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1.2亿元,集畜禽养殖、加工、物流为一体,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乐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四是促进银企对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四)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二是公开招标,确定培训基地。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四是建立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市场信息平台。

三、实施“四百工程”存在问题

主要是百万亩中药材建设方面存在着技术问题和市场信息问题。中药材种植技术性较强,而我县很少有人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且行情不稳,市场竞争力较强,给药材种植户带来很大风险,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生产发展。其次是百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存在着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产品档次低,增值空间窄;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没能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等问题,亟需进一步改进。

四、实施“四百工程”下步打算

(一)在百亿斤粮仓创建方面:一是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切实搞好小麦后期“一喷三防”,确保午季小麦丰产丰收。二是以玉米振兴计划为抓手,狠抓玉米高产创建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三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26.4亿斤粮食总产目标任务实现。

(二)在百万亩中药材建设方面:一是夏季安排药材种植面积3.2万亩,秋季安排药材种植面积1.94万亩,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二是聘请中药材专家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药农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市场信息联络,为药农提供药材市场信息服务。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8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南部,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8个村2998户11655人。截止目前,全镇产业总体规模9.5万亩,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54万亩,刺葡萄1300亩,毛竹6.7万亩,苗木5220亩,茶叶2320亩,蔬菜800亩,草莓、火龙果等其他产业2900亩,实现户均31亩,人均“半亩苗、两亩果、五亩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保住一大核心产业。2013年底,全镇脐橙种植面积2.2万亩123万株,果农2130户,占全镇户数的71%,基本上户户有果园,家家有脐橙,是全镇群众致富的核心产业。受柑橘黄龙病影响,2013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13.3万株,2014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25.3万株,2015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18.7万株,2015年全镇砍除黄龙病树11.2万株,累计4年砍除病树68.5万株,大田育苗、失管半失管果园清理率达到100%。主要做到“四个强化”即一是强化干部包干。全体镇、村干部每人包干20户以上果农,要求熟悉包干果园位置、面积、株数,并负责提供政策宣传、病树普查、砍树包扎、指导转产“一条龙”服务。二是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全镇成立8个黄龙病防控理事会,每年召开1次果农大会和春夏2次专家授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控措施、统一防杀时间,充分调动群众联防联控联治积极性。三是强化宣传发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印发防控知识手册、致果农的一封信、防控知识广播等多种方式,使黄龙病危害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四是强化技术升级。建成8个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4个假植苗木大棚基地,通过组织果业专家、产业大户现场培训,引导果农科学合理打药,改进生态栽培技术,规范彻底清理病树,及时补种脱毒苗木。

(二)打造六大特色产业。以合作社+基地建设为载体,搭建特色产业平台,建成6个共6720亩龙头合作社,10个共4100亩产业基地,形成脐橙、刺葡萄、毛竹、苗木、茶叶、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建成石底河、义安、稳下3大刺葡萄基地,带动400余户农户种植刺葡萄。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引入全省唯一家以盆栽蔬菜为主业的龙头企业——新余市菜艺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在义安里投资3300万建设300亩无土盆栽蔬菜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在长河坝村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涉及毛竹面积5200亩,由全村农户参股经营、管理,长兴竹产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示范农民合作社”荣誉。

(三)突出三类模式创新。通过机制模式的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一是创新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建设,按照“合作社+基地+企业+农户”、“土地入股分红”等模式,农户除了可获土地租金外,还可以资金、技术入股,每年获得利益分红,并安排在基地务工,获得多种收入。二是提供土地流转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流转土地3000余亩,将土地全部平整到位后,再引进企业、合作社进驻,有效提高开发效率,促进规模化产业开发。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投资15万元建成镇电商服务中心,开设电商服务站6个,与80户种植户、5个合作社签订代购代销协议,销售土特农产品2.7万余斤,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三、主要成效

(一)群众收入稳步增加。通过高压防控柑橘黄龙病,巩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转型新型产业,全镇产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升,受脐橙收购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农民收入基本做到“减产不减收”,加上新开发产业逐渐产生效益,农民群众收入总体实现增长,各产业基地主动对接贫困户,直接带动88户300余人脱贫致富。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9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务员之家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掀起结构调整新高潮

我镇按照县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并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规划,因地制宜,注重通过宣传引导,科技指导,加强信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等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适合养什么就养什么,不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确保秋季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工作到位。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里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对秋季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研究出台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任务分解,强化责任。实行镇领导分工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人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秋收秋种期间,镇机关工作人员将全部下村,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帮助工作,协调服务,确保调整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广播、发放明白纸、典型引路等方式,使群众真正树立传统耕种没出路,特色农业能致富的观念,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对高标准蔬菜大棚实行贴息贷款和资金扶持,每亩年补贴300元,连补3年;温室大棚每棚协调贷款7000元,贴息3年,并无偿架电,硬化道路;对发展十个以上连片鸭棚的户,除县每棚补助2000元外,镇里每棚再补助扶持资金2000元;对连片种植土豆的农户,镇里负责种子和地膜款;对名贵鱼种养殖100亩以上的,除县补贴外,镇也相应补助;对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公务员之家

五是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镇里组织农技、渔技、畜牧、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加快协会建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办实办好,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提高种养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力求结构调整新突破

以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在巩固13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扩大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大力发展连片大中小弓棚,联系引进名优品种,提高种植效益,使之尽快形成规模。镇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力争每个村结构调整都有新亮点、新突破,到年底,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面积突破6000亩,粮经比例4:6。

抓好新上养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畜禽业。以养鸭、养猪为突破口,加强基地建设,带动全镇畜禽业发展,使之成为湖区百姓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巩固发展镇养殖场等4处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又建成两处养鸭基地,已发展高标准鸭棚35个,预计年出栏肉鸭45万只;鱼场利用鱼池台田新建大型肉鸭养殖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年出栏肉鸭80万只,并与县食品公司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全镇水禽饲养量达150万只。今年新建养猪场一处,集育种、繁殖、养殖于一体,总投资500万元,年可出栏成猪万余头,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共发展初具规模饲养场120余处。

林果业抓好栽培管理,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进一步加强对湖东大堤、滨湖路两侧、老运河堤长达30余公里的绿化带、渔池台田等林木管理。依托靠近县城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新建的集养殖、观赏、休闲于一体,占地面积30多亩的大型花卉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全镇新增林业面积130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9%。

劳动力转移取得新进展。针对全镇人多地少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宣传、靠上联系,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6000余人,其中,县外2800余人,国外务工5人。8月份,镇里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日照等地,对用工企业进行走访,征求企业意见,看望外出务工人员,并达成了新输出50名纺织女工的用工协议。

农业工作汇报范文篇10

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共有83名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其中科技副市长1名,科技副乡镇长24名,专业技术人才58名。省、长春市下派18名,我市选派65名。目前,全市共开展科技培训234期,培训农民85000多人次;扶危助困253人次,捐款捐物价值136000多元;开发产业项目29个,协调资金2725万元,创建专业组织机构43个,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责任单位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切实做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基础工作

在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上,我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健全机构,加强项目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常委组织部长和科技副市长为组长的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选派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组成,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以项目办牵头,选派部门和各乡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组建团队,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持。我市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遵循规范的程序,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配齐配强科技服务团队成员。我们按照先由选派部门推荐,再由组织部门把关,最后常委会通过的程序,从我市市直机关后备干部当中择优选出15人,作为科技副乡镇长人选。又从涉农部门业务骨干当中选出50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科技服务团队当中。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

3、实施对接,认真搞好项目动员。我市先后召开了科技副职对接大会和人才服务团队对接大会。在科技副职对接大会上,我市主要领导对“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做了精心部署和全面动员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选派单位和乡镇代表、长春市下派和我市下派乡镇科技副职代表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同时按照省、市要求,在专业技术人才到位之后,我们召开了人才服务团队对接大会,对人才服务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团队成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为人才开展服务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二、完善机制,积极推进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运行,我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做到了“三个到位”。

1、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下发了《**市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人才服务团队的任务和责任,明确科技副市长在人才服务农村工作中负总责,科技副乡镇长肩负团队负责人的职责;要求人才办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落实好全市项目工作。明确了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在项目工作中的责任,要求乡镇切实把人才服务作为整体工作一部分,纳入重要日程;要求选派单位定期听取下派干部工作汇报,及时掌握项目工作进度,加强项目工作指导。建立了人人有责任,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真正将人才服务工作重视起来,并认真实施。

2、督查指导到位。成立了项目督查指导小组,由人才办负责牵头,成员由派出部门和派驻乡镇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查指导。对全市24个科技服务团队进行不定期督查,保证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协调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还编印了《**市人才服务农村发展项目工作简报》,由专人负责,准确、及时地传达省、长春市及我市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定期刊发项目进展情况,反映项目动态,宣传项目成果,交流项目经验,督促人才服务整体向前推进。

3、评比考核到位。制定并下发了《**市人才服务农业发展项目工作考评细则》,由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工作考评小组,每半年根据项目确定的工作任务,围绕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人员培训,发展农村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市项目办,并发给各派出单位和乡镇政府,把考核结果作为下派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作为乡局级领导班子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各方面力量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人才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三、强化措施,全力保证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取得实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派驻地、选派部门和服务团队“三位一体”服务功能,保证人才服务取得实效。

1、营造环境,为人才服务创造有利条件。为了搞好选派工作,各乡镇做好了后勤服务,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配置了全新的办公设备,提供了较好的食宿等生活条件。各乡镇对科技副职进行了分工,除负责科技工作之外,还根据选派部门优势另外分管一摊。在实际工作中和生活待遇上,各乡镇真正把科技副职作为班子成员,享受实职待遇。市人大及时履行任免程序,召开常委会正式任命了科技副市长,市委组织部下发了24名乡镇科技副职任免文件。市政府还根据个人能力及工作考虑,任命了省、市选派干部张凯楠、栾夙分别担任五棵树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副主任,为下派干部开展工作搭建了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在08年上半年,我们召开了项目经验交流会,会上太安乡、恩育乡、弓棚镇、先锋乡四个服务团队分别做了经验介绍,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在08年下半年,我们还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协会会员推荐情况调查,各服务团队共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达4500人,为成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协会,发挥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提供人才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2、科学谋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服务。组织团队深入基层,进行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对各乡镇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深入了解,把制定人才服务规划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实用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根据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制定服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各乡镇重点工作调研,使人才服务规划制定与中心工作任务贴紧靠实。通过开展调研,共形成了25篇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每个服务团队要“提出一个科技兴乡的工作方案,包保一个养殖业或种植业大户,扶持一个乡镇民营企业,开展一次科技培训,转移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抓好一个项目,扶助一户困难家庭,与高校搞一次科技对接。”各服务团队按照“八个一”活动要求,结合乡镇实际制定了两年服务规划。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包保五棵树镇马凯等15个养殖业大户、大岭镇吴智等9个种植业大户,扶持秀水镇明侠菌业栽培服务中心等24个民营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开展了与省市高校科技对接项目需求情况调查,全市共调查拟对接的科技项目33个,谋划了太安乡红太阳实用人才培训学校、八号镇劳务输出基地等36个项目。现在已经成型的项目有13个,其中弓棚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已投资500万元,建大棚50栋,高薪聘请了代永和韩凤两位农艺专家,成立了农业专家办公室,为弓棚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了服务平台,辐射带动了全市棚膜经济的发展。太安乡绿谷河精洁米加工项目总投资840万元,年生产能力12000吨,解决剩余劳动力40人,年产值4000万元。

3、加强联系,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此次下派干部选派部门共包括省、长春市和**市47个单位,各下派乡镇与下派干部选派部门之间通过对接,相互联系和沟通,已经建立起了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有些省和长春市的部门已经多次来我市,与下派干部所在乡镇共同谋划发展,大部分乡镇党委也都及时到选派部门进行拜访,下派干部能够定期向派出部门汇报工作,赢得了选派部门的大力支持。从省教育厅下派到我市的科技副市长宋春辉同志,利用自己在教育厅工作过的优势,积极联络省内的高校,邀请高校的专家到**讲课。08年春耕前期,特邀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秦贵信和张广仁教授来**,讲授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蔬菜大棚栽培技术。同时,从高校聘请了8位经济、农业、科技等方面专家,组成**市经济社会发展专家顾问团,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常性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并为**的发展献计献策。经多方协调,为弓棚镇向省发改委争取一个50万元资金的以工代赈项目,用于扶持弓棚镇发展大棚蔬菜,帮助农民新发展大棚30余栋,直接经济收入达70多万元。他还亲自到水利部门协调,帮助育民乡争取到200多万元的水利维修项目。虽然不分管教育,始终关注着**教育的发展,积极向教育厅为**教育争取政策和资金。省教育厅科研处每年支持**20万元科研经费,两年共40万元,用于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拨给**市价值30万元的爱心图书;省教育厅机关党委积极联系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和学校,在图书、设备上大力支持**教育;省教育厅拨给**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初高中学校的改、扩建工程。长春市园林局下派到先锋乡的科技副镇长张彦涛同志,从中为两家穿针引线,园林局一把手亲自带队到先锋乡调研街区绿化项目,并派专人帮助规划设计,无偿提供35万元的树苗和花草,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长春市商务局为八号镇和山东肉葫芦加工出口企业牵线搭桥,拟签订100垧肉葫芦生产销售合同,并支持机关1万元现金。**市委组织部下派的董同志为太安乡引进了840万元的精洁米加工项目,两年来,他从市直机关协调现金3万余元,为乡政府购置了微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上了宽带网,改善了办公条件。截止目前,派出部门支持项目共12个,计划总投资额达到1450万元。另外,在宋春辉副市长的积极努力和协调下,**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力投资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在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建火力发电厂,预计一期投资80亿元。

我市“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个别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乡镇对选派工作有畏难情绪,存在应付检查、敷衍了事的思想,对服务团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不尽人意。各项制度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开展不是很得力,主要领导对选派工作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二是个别服务团队的项目开展迟缓。从全市的情况看,大部分服务团队都已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切合当地实际的服务项目。但是个别团队工作滞后,对乡镇的情况摸不清,了解不透,工作力度不大,有的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

三是服务团队的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许多团队的服务项目限制在两年之内,局限在一些“短频快”的项目上,一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长期项目相对较少,服务团队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些长期项目得不到延续,工作中难免有“虎头蛇尾”现象。

四是部分服务团队工作不够安心。随着第一阶段下派结束时间的临近,下派人员对自己的退路有顾虑,工作不安心,在乡镇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几点建议和意见:

1、要继续加强科技服务团队力量。

因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现在的科技服务团队工作还没能全面展开,因此在继续派出团队时,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加强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多给扶持政策,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多组织大型培训,力争做到乡乡有团队、村村有成员、屯屯有项目、户户有服务,全面开花,广收成果。

2、要认真搞好科技服务团队对接。

两年时间毕竟有限,对当前科技服务团队来说,工作环境日渐熟悉,工作规划,正在按计划进行,特别是有些科技服务项目,刚刚引进,科技服务团还要继续跟踪服务等,所以如果变更服务团成员,那就一定要搞好服务团的对接。一是明确任务,落实项目;二是根据需要,落实责任;三是科学发展,落实服务。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准备召开与省市高校科技项目对接大会。每个科技服务团队已做好本地科技项目与高校对接的调查摸底工作,大部分乡镇选择了适合本地实际的科技项目,近期我们将与省市大专院校取得联系,论证项目可行性,开展项目洽谈,计划在近期召开对接大会,举行项目签约仪式。

二是要筹备召开农村实用人才协会成立大会。我们准备在今年6月末,召开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协会成立大会,进一步整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调动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于人才、服务于科技、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推动全市“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深入开展。

三是要开展下派干部业务培训活动。各乡镇要在服务团队的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全面开展对服务团队的培训工作,要利用农闲时间,组织下派干部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下派干部的政治理论和农村工作业务能力,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