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1:46:25

农业部

农业部范文篇1

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十分复杂的背景下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强调,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把加强“三农”工作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重点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具体要求,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倍加珍惜农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局面,绝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产生松懈情绪,也绝不能因为连年增产而有畏难情绪,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努力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不动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粮食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农业各业平稳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能够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了信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稳定发展积累了经验。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内部制约十分突出,在连续6年丰收的高起点上保持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挑战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形势不容乐观。要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防止因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导致农业生产滑坡;高度关注农产品市场变化,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密切关注农产品进出口形势,防止农产品进口冲击;高度关注农民转移就业面临的新情况,防止农民非农收入出现徘徊;高度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问题,防止部分农产品生产下滑;高度重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防止出现放松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倾向。

指出,明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抓住主要矛盾,突破重点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关键环节,把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作为重要保障,大力推动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大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城乡统筹,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部范文篇2

第一条为认真贯实中共中心、国务院以及农业部党组严重决定计划和主要工作部署,实时处理中心指导和部指导同志指示件以及其他交做事项,保证农业部政令疏通,进一步推进催促检查工作标准化、准则化,依据中共中心、国务院和农业部有关增强催促检查工作的规则和意见,结合农业部实践,制订本方法。

第二条农业部催促检查工作是指对严重决定计划、主要工作部署、主要大会议定事项、指导同志主要指示和其他交做事项的贯实和处理状况进行催促检查。

第三条本方法合用于农业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元。

第四条农业部催促检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增强催促检查工作,推进党中心、国务院以及农业部关于农业乡村经济工作的严重决定计划和主要工作部署的贯实,促进农业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条农业部催促检查工作要遵照脚踏实地、突出重点、考究时效、保证落实的准则,切实做到事事有下落、件件有后果。

第二章催促检查工作范围

第六条中共中心、国务院文件作出的需求农业部申报贯实状况的严重决定计划和主要工作部署;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交办的催促检查任务。

第七条中共中心、国务院指导同志明确要求农业部处理并申报处理后果的指示件,或批请农业部担任同志阅、参阅、阅酌、研讨、思索,但需求反应处理后果的指示件。

第八条全国农业工作大会、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农业部党组大会、常务大会、专题大会等主要大会和农业部文件作出的需求督办落实的严重决定计划和主要工作部署。

第九条部指导同志的主要指示件和明确要求申报处理后果的指示件,以及交办的其他催促检查事项。

第三章催促检查工作责任

第十条办公厅担任农业部催促检查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推进,依照“三定”方案规则和部指导要求,对催促检查事项进行立项、交办、检查和督办,担任贯实状况的汇总、申报、传递。办公厅督查保护秘密处承当详细落实工作。

第十一条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元担任承办催促检查事项的组织施行并反应贯实状况。首要担任同志是催促检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担任同志分担催促检查工作。综合处、办公室担任本司局、本单元催促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明确一名处级干部作为催促检查工作的联络员,指定专人详细担任催促检查事项的注销、催促、检查、申报等工作。有关营业处室详细承当催促检查任务的贯实工作。

四章催促检查工作顺序

第十二条农业部催促检查工作分为专项督查和决定计划督查。个中,专项督查是指对中心指导同志和部指导同志指示件以及交做事项的督查督办;决定计划督查是指对中共中心、国务院文件需求农业部贯实的工作任务,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催促检查机构交办的催促检查事项,以及农业部文件、主要大会作出的主要工作部署的督查督办。

第十三条专项督查工作顺序

(一)立项。依据指导同志的指示内容和要求,办公厅提出立项意见,明确承办单元、落实办法、处理时限等要求。

(二)通知。办公厅草拟督查通知,按顺序报部指导审批赞同后,以《农业部督查》(通知)下达督查任务。

(三)承办。承办司局(单元)接到督查通知后,按要乞降时限认真处理。几个司局(单元)一起承办的,由办公厅确定牵头完成司局,牵头司局要做好组织工作。

(四)督办。办公厅要实时调查、把握督查事项处理发展状况,合时提示、催促承办司局(单元)做好落实工作。对需求较长工夫处理的事项,要增强跟踪督办。

(五)反应。承办司局(单元)必需在规则时限内,以书面方式并经首要担任同志审签后申报处理状况。几个司局(单元)一起承办的,由牵头司局会同其他承办司局(单元)一致报送。申报应按要求报送部指导,部指导指示后将有关资料抄送办公厅。

(六)专报。办公厅要按月度、半年按期对指导同志指示件处理状况进行汇总剖析,以《农业部督查》(专报)方式报送部指导。对特殊主要的指示件,应一事一报。

(七)归档。办公厅、承办司局(单元)要按档案治理的有关规则进行搜集、整治、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决定计划督查工作顺序

(一)立项。依据中共中心、国务院和农业部文件、大会作出的严重决定计划和主要工作部署,依照部指导指示精神,对需求落实的工作任务,办公厅提出立项意见,明确牵头或担任司局、参加司局(单元)、落实办法、处理时限等要求。

(二)通知。办公厅草拟督查通知,按顺序报经办公厅指导或部指导审批赞同后,以《农业部督查》(通知)下达任务分工,要求牵头或担任司局制订落实办法。办公厅汇总牵头或担任司局制订的落实办法构成施行方案,按顺序报经部指导核定后以农业部或办公厅文件印发施行。

(三)承办。接到督查通知后,牵头或担任司局要按要求组织制订落实办法,参加司局(单元)要积极共同,明确工作办法、进度布置、责任人、责任处室。施行方案下发后,各司局、各单元要按要乞降时限抓好落实。

(四)督办。办公厅要实时调查、把握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发展状况,合时提示、催促牵头或担任司局做好落实工作。对需求较长工夫处理的工作任务,要增强跟踪督办。

(五)反应。牵头或担任司局要按时限要求,实时报送落实办法和承当工作任务的落实发展状况。

(六)申报。依照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部指导的要求,办公厅实时对工作任务发展和完成状况进行总结,并以农业部文件或《农业部督查》(专报)方式向中共中心、国务院和部指导申报。

(七)归档。办公厅、承办司局(单元)要按档案治理的有关规则进行搜集、整治、立卷、归档。

第五促检查事项处理时限

第十五条专项督查事项普通应在30日内办结;对有非凡要求的,要特事特办,实时申报处理后果。确因状况复杂等缘由,难以在规则时限反应或办结的,承办司局(单元)要实时与办公厅沟通联络,根据有关状况可恰当延伸处理工夫。

第十六条决定计划督查事项,有明确时限要求的,按督查通知要求的工夫和施行方案确定的完成时限申报处理后果。年度性工作任务,准则上每半年报送一次阶段性发展状况,岁尾前申报落实发展状况;中共中心、国务院和部指导有非凡要求的按规则工夫实时报送。

第十七条对没有明确处理时限的,承办司局(单元)应本着实时、高效的准则抓紧处理并申报后果。

第六章催促检查工作准则

第十八条申报准则。各司局、各单元要依照规则的时限要求,实时将处理和贯实状况申报分担部指导,部指导指示后将有关资料抄送办公厅。办公厅要实时对指导指示件处理状况和主要决定计划督查贯实状况进行汇总,还要跟踪把握特殊主要的督查事项完成状况,以《农业部督查》(专报)向部指导申报。申报要做到文字精辟,现实清晰,结论精确。

第十九条传递准则。各司局、各单元要在每年6月末和12月末将承办的专项督查和决定计划督查事项的处理落实状况,辨别报办公厅。办公厅实时汇总,并以《农业部督查》(传递)申报部指导,并印发各司局、各单元。实时总结传递督查工作中发现的好做法好经历。

第二十条联络准则。坚持健全催促检查工作联络渠道,构成便捷、疏通、高效的催促检查工作系统。充分发扬农业部督查治理系统的联络沟通效果,进步催促检查工作的效率和服务程度。

第二十一条责任准则。坚持权责一致、分级担任的催促检查工作落实责任制。各司局、各单元首要担任同志对催促检查工作负总责,亲身抓好主要督查事项的贯实工作。要将催促检查工作开展状况归入指导干部年度审核和农业部文明司局(单元)评选内容。

第七章催促检查工作方法

第二十二条书面督查。对需求申报处理后果的指导指示件和严重决定计划、主要工作部署,办公厅要以《农业部督查》(通知)书面通知承办司局(单元),明确提出处理时限和要求。

第二十三条德律风督查。对紧要督查事项,办公厅可德律风通知承办司局(单元)抓紧处理,并跟踪调查督做事项的发展状况。

第二十四条收集督查。坚持健全、充分应用农业部督查治理收集系统,改良督查工作方法,完成网上督查,进步督查效率。

第二十五条实地督查。对中共中心、国务院和农业部部署的督查调研任务,有关司局(单元)要积极参与。对需求深化查询调查的督查事项,有关司局(单元)要组织开展实地督导调研。

第二十六条协调督查。对中共中心、国务院交办的催促检查任务,触及外部分的,由办公厅组织协调。部内需求多个司局一起完成的督查事项,依据职责分工,由办公厅明确牵头或担任司局,参加司局积极共同。

第八章催促检查工作步队建立

第二十七条各司局、各单元要坚持健全催促检查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办公厅督查保护秘密处和各司局、各单元综合处(办公室)在抓落实方面的组织、综合、协调效果,抓好牵头抓总、催办查办、传递评价等工作。高度注重催促检查步队建立,配强配齐人员,保证需要的工作前提,增强督查人员营业培训,建立一支政治强、营业精、作风硬、规律严的催促检查工作步队。

第九章催促检查工作要求

第二十八条办公厅要把催促检查工作作为一项主要职责,放在突出地位,切实增强对承办司局(单元)的服务,主要督查事项要与承办司局(单元)一起研讨,实时供应有关资料,积极协助承办司局(单元)处理处理进程中碰到的坚苦和问题。

第二十九条各司局、各单元要认真实行职责,切实抓好处理和落实工作,保证在规则时限内完成催促检查任务。对多个司局一起完成的催促检查任务,牵头或担任司局要积极组织参加司局(单元)一起做好工作,果断避免推诿扯皮、搪塞塞责的景象发作。

第三十条各司局、各单元要严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存国家机密法》和国家有关保护秘密规则,在处理和落实催促检查工作中,增强信息平安和保护秘密治理,保证国家机密平安。

第十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司局、各单元要依据本方法制订增强催促检查工作的施行细则。

农业部范文篇3

生态和环境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以下简称《部委文件》),提出了环境评价和生态评价的标准,现结合评价标准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一)环境评价环境评价主要表征区域环境系统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承受与自净能力。采用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监测值与国家现行环境质量标准的对比值反映,由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集成获取。(二)生态评价生态评价主要表征社会经济活动压力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采用生态系统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的土地面积比例反映。

二、实例分析

(一)河南农业自然资源基本情况河南属暖温带至亚热带,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适宜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全省土地面积16.7万km2。根据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全省耕地面积817.75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36%;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3.53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2.66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6.00亿m3,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407m3,耕地每667m2均水资源373m3,属于严重缺水省份。(二)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部委文件》中环境评价和生态评价主要提到了三项指标即空气、水资源及土地资源,针对这三个方面,河南存在以下问题。1.空气状况。近几年,河南省大范围地区出现重度污染天气。比如2016年12月河南雾霾严重,平均霾日数为12.1d,其中,郑州、安阳等多个城市AQI爆表,给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结合环境评价标准,经统计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R>0天数多次出现。2.水资源状况。《201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据省环保厅2016年6月21日的周报显示,通过对全省72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的断面为16个,占25.8%;Ⅳ类水质的断面为13个,占21.0%;Ⅴ类水质的断面为9个,占14.5%;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为24个,占38.7%。可知,劣Ⅴ类水质竟然占比最高。结合环境评价标准,经统计分析,水源污染物超标指数R>0多次出现。3.土地资源状况。河南省耕地地力下降日趋严重,中低产田比重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0%,而且在中低产田中,瘠、薄、瘦、漏、粘、盐碱化齐全。目前全省耕地养分失衡的问题相当突出,耕地地力下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经分析,生态指标H>10%在多个地区出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三、河南农业部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着力点

河南的生态和环境面临着多项压力,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河南农业部门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着力加强耕地质量提升与建设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重点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腐熟、地力培肥综合技术、绿肥种植四种技术模式。恢复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二是开展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河南在全国率先出台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加快高标准农田实施步伐。2016年全省新建高标准粮田31.53万hm2,累计建设高标准粮田338.33万hm2。(二)着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一是组织开展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重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截至目前,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覆盖了全省所有县级农业生产单位,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了河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加大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重点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三)着力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支持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和区域集中收集处理中心,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共有413个畜禽养殖场参与生态示范场创建,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舍600多万m2、粪污储存池100多万m3。二是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实施秸秆气化、固化成型,腐熟还田。三是综合治理地膜污染,推广加厚地膜,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示范推广和回收利用。(四)着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加强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推广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完善农田灌排基础设施,推广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近年来,河南省共建立了18个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包括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测墒灌溉三种类型,示范区面积达0.376万hm2,(五)着力做好夏季秸秆处理工作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河南省农业厅着力做好夏季秸秆处理工作,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在“堵”上,在夏收和秋收期间,通过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舆论氛围、开展督导巡查、实施问责约谈等措施,打开秸秆禁烧工作新局面。在“疏”上,优先发展秸秆沼气、秸秆饲料、秸秆基料、秸秆肥料等综合利用方式,为秸秆找到合理出路。2015年,全省秸秆可收集量8000万t左右,综合利用率达85%。通过近年来的实施,禁烧工作成绩显著,着火点显著下降,杜绝了秸秆焚烧给大气污染带来的隐患。(六)利用各地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着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发展,结合河南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在豫南重点发展沼稻(莲)鳅共作、稻鸭共作等模式,在豫西重点发展“果—加—养”“枝—菌—园”“果—草—畜—沼—肥”等模式,在豫西南丘陵区重点发展“玉米+青贮专用玉米+小黑麦+肉牛(羊)养殖”等模式,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四、总结

农业部范文篇4

一、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年开始全面试点的地区,要按照中央的政策着眼于减负做好改革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工作。已经开展全面试点的地区,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12号),对减负的实际效果开展检查,切实解决试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指导,健全督查机制,改进督查方式,确保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认真清理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

按照统一政策、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涉及农民负担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重新审核工作,取消不合理、过时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负责对现行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清理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取消和降低收费标准的项目予以公告施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清理审核本行政区域内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并将结果报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办公室(农业部)备案,农业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指导。所有清理工作,应在年月30日前完成。

清理收费项目要做到“四个一律取消”,即: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中央和省两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及其财政部门会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涉及农民负担的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取消;除国家法律和法规规定之外,1997年以来出台的专门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取消;农村的各种集资、摊派以及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项目一律取消。清理后应予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新核定收费标准。

三、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

继续把农业生产性费用中的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农民建房乱收费、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和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等,作为今年专项治理的重点,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一)对农业生产性费用中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的专项治理。治理重点是农业供水、供电、农机管理和服务中的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一是农业供水要严格执行“受益缴费,计量收费”的原则,因大面积抗旱、排涝难以做到计量收费的,应按直接受益原则据实分摊。二是农村用电收费要抄表到户,计量收取,坚决纠正乱加价和搭车收费行为。坚决落实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尚未实现城乡统一电价的地方要严格执行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农村到户电价标准。三是要减少农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农机经营服务性收费要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标准,不准借服务之名强行收费,不准超标准收费。

(二)对农民建房乱收费的专项治理。任何地方、部门均不得自立农民建房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要全面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清理,已经清理的地方要查找死角。今后农民自建住房,除依法发证可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再向农民收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对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专项治理。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杂费、借读费、代收课本费外,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也不得提高收费标准。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收费卡制度,凡是出现乱收费行为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校长和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四)对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的专项治理。除按规定收取有关农民工证书工本费外,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为农民工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行服务、强制收费。对经营性服务收费应进行公示,没有纳入公示范围的,不得收取。

四、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

(一)进一步提高“公示制”的质量和水平。凡是向农民收取的农业税收、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都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示。今年下半年,由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对农业生产性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进城务工收费进行重点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文件依据、项目名称、收取标准和对象范围等。各地区应对本行政区域涉及农民负担收费项目清理审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县、乡要及时公示调整后的相关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公示前对税收、价格和收费项目进行严格审核,规范公示的各项内容。凡是将违规的税收、价格和收费项目及标准列入公示范围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凡是按规定应该公示而没有公示的,农民有权拒绝缴纳。

(二)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小学和初中实行“一费制”,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或拒不执行。有条件的地方应扩大“一费制”的实施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受益,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

(三)把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落到实处。要采取有力措施,整顿面向农村的报刊发行秩序。有关部门要对本系统的报刊杂志进行清理,压缩报刊种类,内部刊物一律不得公开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向乡村基层组织、学校或向农民、学生摊派报刊征订。乡村基层组织、学校也不得替农民、学生代订报刊,不得代扣代缴订阅费用。严禁将农村订阅报刊费用转嫁给农民或学生。

(四)严格执行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各地区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办发〔〕19号)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

五、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监督检查

各地区要做好年中和年底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检查。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和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将在年底联合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检查。要改进检查方式,把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把检查与处理结合起来。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受理农民负担问题的来信来访。对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查清事实,认真处理。对属其他部门职责的问题,要及时转办。对上级部门责成查处的,要按时限要求报告结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而长期不解决并造成损失的,应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六、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

农业部范文篇5

一、农业部门的党风廉政现状的分析。

我们农经局是一个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又是一个为“三农”服务的行政部门,我们的大多数农业技术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能认真履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我市农经系统的党风廉政情况总的看是比较好的,干部的总体素质是好的,有一定思想觉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一定的成绩。去年以来,我们全市农经部门,坚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着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保持了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经部门也并非是一块净土,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一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也发生了一些腐败案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业行政部门中存在的不廉不洁的现象,以及腐败现象。如果对一些腐败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进行长期研究和常抓不懈,我们农业部门就难以完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当前一些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1、违法违纪腐败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我市农经部门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副处级干部有两人,科局、科站干部有十几名。这些违纪违法人员大部分是领导干部,在有职有权的岗位上或在经管钱财的岗位上,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特别是手中掌握项目资金的一些领导干部,一不注意就走上犯错误的道路。如**区原农林局长储XX、原市农委经管站长陈XX就是这样的典型。

2、吃拿卡要的恶劣行径没有杜绝。农经部门在有些人眼中看来没有什么权力,也有人认为是清水衙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农经部门手中掌握着行政的审批、审核权,行政执法权,同时还掌握大量的农业开发项目。不管权力的大小,只要掌权者有私心杂念,权力就会异化,就会成为谋私的工具。例如,我们下属一个局的渔政站站长,手中仅掌握捕捞证的审批权,当他要以权变钱时,竟然在一位趟螺丝渔民身上索贿5000元钱。这种吃拿卡要事例当然是极个别的,但对农经部门形象的损害是无法估计的。

3、乱收费的现象没有完全纠正。我们农业部门的一些站、所,有涉及为农服务收费情况,这些收费大部分是合理的,经过有关部门核准的,但也有个别单位巧立名目乱收费、或者是搭车收费、或者是任意提高收费标准。这种情况虽然也是个别的现象,但直接侵犯了农民利益。

4、对工作不负责任,严重官僚主义失职的现象还存在。对工作不负责任,盲目决策,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情况,在我们农业部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这种干部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勤勤恳恳,但工作浮夸,不凭科学决策,光凭主观臆断,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的损失巨大,这种腐败现象还不被人们所重视。

二、农业部门产生腐败的根源

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其产生的根源却有共性的特征,研究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教训,提出防范的对策。

1、理想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产生腐败的总根源。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经济建设的成果喜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是,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复杂的局面缺少充分的估计,一些党组织对中央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理解上不深不透,总认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对于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不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一些单位在抓政治学习时不深不实,对上级布置的学习任务敷衍了事、任务观点,不注重解决党员干部中的实际思想情况。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经常不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更不要说自学了由于学习的放松,思想基础的松动,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如**县原农经委纪检监察组长陶XX,在兼管农经委经济实体之后,与经理、老板接触多了,渐渐放松了学习,热衷于吃吃喝喝,热衷于个人捞好处,连自己是一个纪检监察组长的身份都忘了,把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忘得一干二净,业余时间还谈什么自学,而是经常与经理、老板。有些人平时也参加学习,学习后只对照别人,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不注意经常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归学,做归做,碰到权钱交易时,照样腐败。

2、党风廉政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党风廉政责任制大部分党委已经制定,但落实的程度还是令人担忧,有的单位把党内廉政责任制订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落实在行动上。其次、对党风廉政责任分解时,虽然都明确党委成员各自抓党风廉政的职责,但个别领导总是认为这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党风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再次,党风廉政上的责任追究制没有得到落实,出了问题大家都不负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哪一个单位的领导因下属违法违纪案件而被受到责任追究的。长期以来不能形成对腐败现象保持一种高压态势,对抓党风廉政建设也形不成齐共管的合力。

3、对权力监督,在机制上不完善,在实施中不到位。对权力不予监督,难免产生腐败,我们农经部门许多腐败现象也正好证实了这一点。一是监督的机制没有健全。如有的单位原来的财务制度管理上漏洞较多,除了行政经费是统一管理外,项目经费和事业经费则由各处室自己管理,会计、出纳都是处室内的工作人员兼职,这种管理体制下,处室的负责人权力过大,单位领导就很难对处室实行有效的监管,故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二是党内的监督和行政内部的监督没有很好实施,现在的领导干部大部人是做老好人,不愿得罪人,管理上不严,制度上放松,当下属干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能及时提醒,更不要说进行严肃的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了,一些干部往往在小错误时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致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三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或有实权的岗位后,就自以为了不起,忘乎所以,对群众和同事批评,甚至领导的批评都有听不进去。这些人总是感到在党风廉政上约束太多,感到不自在,他们只要求纪律上的松绑,结果只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不断侵入我们党内,社会上的腐蚀力十分猖獗。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们的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没有清醒的认识,思想上麻痹大意,没有保持必要的警惕,所以当社会上拜金主义如洪水猛兽般袭来的时候,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纷纷做了俘虏。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他们觊觎我们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用他们的钱买我们的权,以我们的权去赚他们的钱,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变成权钱交易勾当。他们贯用的手段是吃吃喝喝交个朋友、小恩小惠联络感情、成千上万买你权力,美色相送拉你下水。原市农经委经管站陈XX就是这样的俘虏。

三、农业部门如何从源头上加大治本的力度。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针对农业行政部门党风廉政的实际现状,根据农业系统工作的特点,按照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认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还是应该从教育、制度、机制、体制着手。

1、加强正面教育,讲究教育实效。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须臾不可松懈,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党员干部思想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前要着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道德的蜕变。因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反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筑牢思想防线,才有可能抵止各种腐朽思想的侵入,在教育中,要经常分析党员干部实际存在的思想感情问题,提出教育方针,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党员干部会产生什么样的新想法?在哪些工作环节、生活环节上最容易出问题,采取提前教育。教育的重点是党员领干部,领导也应该带头学习,为党员群众做出榜样。教育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忌简单呆板,要寓教于乐,使教育入心入耳入脑。要用正面的典型来激励我们的党员干部,以弘扬正气,要注意挖掘农业系统中廉洁奉公的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以反面的典型来警示我们的党员干部,注意经常用身边的案例开展敬警示教育,以防止覆辙。通过经常性的教育,着重解决党员干部不想腐败的问题。

2、认真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腐败现象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如果腐败行为一经发现,得不到及时严肃地查处,群众意见纷纷,而我们的纪检监察部门不作为,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这样就会使许多人竞相效仿,形成腐败泛滥成灾。只有对腐败现象不断地打击,让腐败现象没有市场,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打之、人人殊之,这样才能使正气上升。要保持对腐败现象一种高压态势,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对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腐败份子决不心慈手软。按照同志要求: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通过对腐败行为严肃地处理,不断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从而解决一个党员干部不敢腐败的问题。

农业部范文篇6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各级农业部门履行法律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农业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职能,迫切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实现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转变;从以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转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队伍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机制、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力量,已成为当前农业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国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五)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目标,确保权责统一。既要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建立全程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也要结合各地、各行业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二是依法监管、严格把关。依法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规定、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整合资源、开拓创新。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加强分工与协调,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四是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把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农户重在引导、教育和技术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主体,重在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六)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明确职责,充实人员,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公正、高效和保障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尽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七)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适应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一个归口管理机构,综合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依法监督和管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包装和标识、检测机构考核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检查等工作,并依据职责权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依法对下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八)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快速检测方法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等相关办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并认真加以实施。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职权,已经推行综合执法的省、市、县,要进一步充实力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水平。没有推行综合执法的地区,要尽快整合执法力量,明确执法机构,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九)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国家、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以行政管理部门考核的授权为限。农业部建立部级综合研究中心、部级专业性及区域性检测中心,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及国家、行业标准研制等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要承担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地方标准研制等工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验检测和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各地要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抓紧编制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站(点),并开展相应的检验检测工作。

(十)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科研资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研发,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将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加强生产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各地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和人员。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的管理,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监管工作队伍。既要培养一批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专家型人才,又要培养一批通晓行政执法等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管理型人才,更要培养一批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四、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强领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关系,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关系,依法监管和引导服务的关系,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健全、责任明确、运转高效、行动统一。

农业部范文篇7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兽药生产环节监管,抓好源头治理。

1、突出重点抓好重点监控企业的整改。在农业部年第一期兽药质量抽检通报中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兽药GMP重点监控企业,我市在省局4月17日重点监控企业整改会议后即于4月18日协同省局兽药GMP重点监控企业整改督导组深入企业整改;于5月9日到企业现场监督销毁召回的不合格产品9件多;于5月15日约会企业到市局作有关整改、申诉的调查;于6月10日列席了农业部兽药GMP专家组飞行检查;其间多次直接或督促县局到企业进行整改,督促企业警醒、反省,收到了良好效果;自4月17日后,企业停产整顿组织员工学习兽药GMP知识,从各个环节自查自纠,召回了不合格品,写出了深刻的自查报告。

2、加强对兽药质量通报中不合格产品企业的治理。

3、严格监控非GMP企业动态。《通报》对我市原市动物药品厂非GMP产品在市场流通要求查处,我局于四月二十日找到原企业法人王前劲要求其履责收回流通环节产品并进行销毁,同时,我局责成原企业所在地大安区主管部门再次检查了生产区域,确未发现其进行生产。

4、督促企业停止生产已废止的地方标准产品。在今年4月30日后禁止流通的省第二批兽药地方标准产品,涉及我市、、、兽药,我市在禁止流通前已要求企业停止生产。

(二)整顿和规范兽药市场。

上半年,全市共出动车108台次,555人次,按方案要求,做到月月有清查,平时不定期抽查,检查经营业主345个(次)。共查获过期地标产品,过保质期等劣兽药122公斤,货值2200元;非GMP企业产品12公斤,货值200余元,所有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均实行销毁。

1、违禁药品。在历次检查中,违禁药品均是清查的重中之重。检查中未发现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瘦肉精、氯霉素、痢特灵等违禁药品销售。也未发现原料药拆零销售。

2、生物药品。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所需的生物疫苗一直是由市、区、县、乡动物防疫机构在主管,其管理制度、供应记录清楚完备,满足了工作需要。在市场上通过数次突击检查,也未查获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主要是其经营手段十分隐蔽,人货分离,查处难度大。

3、兽药标签说明书。个别兽药GMP企业在其原未通过兽药GMP认证时的包装上以加盖GMP字样等形式使用包装,发现的采取量小销毁、量大退货。

4、加强经营市场兽药质量状况的监控。今年我市在两县一区抽取市场兽药50个样品,送省监测。

(三)引导、规范兽药的使用环节。

1、加强宣传与检查,实行人药、兽药分离。我市通过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人药不兽用,并结合防疫检查等开展基层兽医药箱检查,从检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

2、在规模场建立用药记录追溯制。结合安全畜产品工程的实施,全市对存栏蛋鸡1000只以上,出栏肉鸡1000只以上,生猪存栏50头以上等适度规模户全面开展建立用药记录,以此检查其是否使用违禁药物、过期失效药、是否执行休药期等,检查规模养殖户191家,未发现违规行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周密布署,加强考核。结合农业部、省局的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针对我市兽药市场的特点,我市制定了《市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市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考核办法》下发到区县,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对区、县的目标任务考核。

(二)积极引导、规范经营使用行为。

1、加强了宣传。大多数区县结合安全畜产品的建设工作,对规模养殖户发放了《省无公害畜产品管理试行办法》、《无公害畜产品兽医防疫规范》,使养殖户知道了怎样规范用药。

2、在考核办法中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兽药GMP,大安区统一制作了《兽药采购与入库保管制度》、《兽药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等兽药经营制度,要求经营者装订上墙。

3、在使用环节,自井区帮助养殖户建立了用药治疗、预防记录,基本实现了用药可追溯。

(三)加强经营者相关法规规定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者素质。

结合年初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以区县为单位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兽药经营者进行《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的培训学习,且实行了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四)加快了打击假劣兽药的反应速度。一经发现或接到举报,市、区县配合密切,迅速反映,情况互通,加大了对可疑行为的清理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

地标产品太多,监管难度大,收效不好。地标产品各省都有,在全国范围流通,而作为基层监管部门又缺乏一个权威、全面的资料库来核定其真伪,客观上让假劣产品有了生存空间。

四、建议

农业部范文篇8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今年秋冬季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强化水利设施建设,扩大播种面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广新优品种,加强油菜、蔬菜、小麦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抗灾救灾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稳定,为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实施病险水库治理2座;实施抗旱救灾应急工程建设及恢复蓄引提工程42处;完成4130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各30平方公里;发动群众完成渠道清淤1200公里;治理山塘6座;维修改造渠道20公里。

2、种植业目标任务:计划总播面积稳定在58万亩以上,其中:种植油菜20万亩(“双低”优质油菜育苗移栽18.5万亩、免耕栽培6.5万亩)、小麦5.5万亩(分带轮作)、烤烟规划8.2万亩、马铃薯11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10万亩)、蔬菜6万亩、果树0.8万亩、茶叶0.43万亩、牧草1.5万亩、杂粮1.5万亩、绿肥1.5万亩。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用水。今冬明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切实加快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确保白安河、鹿角坝水源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并启动毛竹林、杉木林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计划投入资金8200万元,实施病险水库治理2座;实施抗旱救灾应急工程建设及恢复蓄引提工程42处;完成洋水河治理并启动清龙河治理工程;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设施建设和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2011年度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治理山塘6座,维修改造沟渠20公里;实施4130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各30平方公里;在加强各蓄水工程蓄保水工作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完成渠道清淤1200公里。同时,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配套项目建设。

(二)把握农时季节,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各乡(镇)要做到早宣传早发动,做好种子、物资、育苗等准备工作,引导农民做到应种尽种,增种扩种油菜、小麦、马铃薯、烤烟等作物,扩大秋冬季农业种植面积,争取“大季损失小季补”。要把握农时季节,争取秋冬季农业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扩大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尤其是扩大油菜、小麦、马铃薯、蔬菜、牧草种植面积,确保完成秋冬季农业种植任务,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的地方,要努力做好土地的合理流转,杜绝成片荒田空土过冬;在今年受灾较为严重的地方,要在增加播面上下功夫,实现以秋补夏。

(三)调整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我县农业生产的总体布局,积极探索优质高产高效的秋冬季农业开发模式,引导农民抓好富硒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使秋冬季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1、积极扩大油菜生产。发挥华兴油脂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种植,确保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逐步做大做强我县的油料产业。

2、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针对马铃薯品种长期种植,品种退化,单产下降的问题,今年重点抓好脱毒马铃薯扩繁项目建设,引进脱毒马铃薯,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10万亩。

3、抓好秋冬蔬菜生产。大力发展销路好、效益显著的秋冬蔬菜种植,深挖秋冬蔬菜的增收潜力。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无公害蔬菜,要做到大棚蔬菜与露地蔬菜生产相结合,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土种植壳豌8000亩、花菜6000亩及白菜、萝卜等蔬菜,继续巩固南部五乡(镇)蔬菜产业带,在确保我县“菜篮子”供应的同时,抓好外销蔬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4、抓好公路沿线果树、茶叶等产业项目。要围绕公路沿线“退粮进经”总体要求,农业、林业部门及有关乡(镇)要以果树、茶叶、中药材、苗圃场等项目为重点,做好产业调整规划,抢抓季节,做好城关、南江、禾丰、花梨、龙水、米坪、永温等乡(镇)公路沿线8000亩果树基地规划和建设(其中建葡萄基地500亩、枇杷基地2000亩、核桃基地3500亩、桃子基地2000亩);做好南江、城关、双流、南龙、楠木渡等乡(镇)公路沿线4300亩茶叶基地建设(其中南江1500亩、城关300亩、双流800亩、南龙1000亩、楠木渡700亩),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四)推广新优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以抗病、抗旱、抗寒、稳产为前提,优质、专用、高产为目标,及早制定布局规划,分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类型进行品种布局。提高科技含量,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作为提高秋冬季农业生产水平的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再上新台阶。

1、主推品种。油菜主导品种有蓉油12号、蓉油13号、黔油11号、黔油12号、黔油18等优良品种,农业部门要有计划地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不同区域高产稳定的优质油菜品种,力争优质油菜品种占油菜总播面的85%以上;小麦主导品种有川农17号、黔麦16号、贵农15号、贵农19号、丰优8号、毕麦16号和安麦5号等优良品种;马铃薯主导产品有费乌瑞它、威芋3号、会—2、滇薯6号、合作88号等优良品种。

2、主推技术。今年在巩固油菜育苗移栽、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等传统技术的同时,要突出抓好提质增产、节本增效轻简栽培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单产水平。每亩种植密度要求达6000-8000株,并大力推广油菜规范化和施硼技术,每亩优质油菜必须施足一公斤以上硼肥作底肥,确保提高油菜产量;小麦、油菜种植实行分带轮作,采取“麦(油菜)一肥一苞”、“麦(油菜)一肥一烟”等分带轮作形式,留足行距,为提高明年烤烟质量或玉米产量打下基础;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员农民使用粮油复合肥,搞好有机肥发酵,施足底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要抓好间作套种、分带轮作、宽厢宽带等耕作制度的推广,提高复种指数;在冬闲田土较多的地方,要早作准备,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及时搞好稻田开沟排水和晒田。

(五)提前规划布局,抓好明年烤烟生产。在认真总结烤烟生产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落实。一要加大烤烟生产政策的宣传力度,稳定烟农队伍和种植规模;二要作好超前安排,搞好烟地规划,把烤烟种植计划向生态条件好、种烟积极性高以及种烟大户倾斜,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又适宜种烟的上中等田土种烟,实行合理轮作,规划布局100亩以上相对连片达80%以上,1000亩以上相对连片15片,3000亩以上相对连片4片,烟草部门要提前做好2011年烤烟生产收购合同的草签工作;三要搞好麦套烟规划种植,各产烟乡(镇)、烟草部门要切实帮助烟农解决麦种问题,麦套烟面积要求达50%以上。同时要预留好集中育苗空地,确保移栽种植面积;四要搞好以烟水配套为重点的烤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逐步改善生产条件,确保烤烟生产稳定增长。

(六)狠抓畜牧“三秋”工作,促进养殖业持续发展。一是秋繁工作。当前是秋配的黄金季节,各乡镇要加强畜禽繁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确保秋繁目标任务完成;二是秋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和突出重点、综合防控、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的要求,以禽流感、口蹄疫等为重点,认真做好产地检疫和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三是秋种牧草。要抓紧组织草种和肥料供应,抢抓农时播种,确保完成秋冬季种草任务;四是加强秋季养殖业技术指导,及时补栏,适时出栏;五是进一步完善畜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畜禽养殖提供优良品种,真正实现“种植损失畜牧补”的目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七)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抓好丰产示范样板建设。为确保今年秋冬季农业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全面开展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推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和带动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做好今年油菜示范点30个、1.5万亩,脱毒马铃薯示范点15个、0.75万亩,小麦分带轮作示范点8个、0.45万亩的建设,通过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达到引导和带动一大片的目标。

(八)扎实抓好森林防火,确保生态安全。一是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不得脱岗、漏岗,若遇火情,立即组织核查和扑救,并向县森林防火办公室上报信息;二是要加派护林人员进入林区巡逻检查,坚决制止在林内或林缘边一切野外用火,发现火情及时处置;三是要做好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和灭火机具检修;四是森林防火应急分队要相对集中待命,做到随叫随到,遇有火情迅速出击,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最低限度,确保我县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和森林受害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0.6‰的目标以内。

(九)加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投入资金1125万元,用于支持台农种养殖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和“6万头生猪科技园”建设及贵州南江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万羽蛋鸡养殖园区”建设;二是抓典型、树标准,推进产业发展升级。围绕“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思路,按照“原有产业高新化、新建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种养殖场的带头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乡(镇)要把秋冬季农业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来抓,要认真分析当前秋冬季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研究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观摩、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开展主推技术、主推品种、主推机具宣传培训,提高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的秋冬季农业工作氛围,掀起秋冬季农业工作高潮。

(二)强化措施保障,确保物资、培训到位。一是搞好规划和引导工作。县农业部门要配合各乡(镇)做好公路沿线“退粮进经”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加大果树、茶叶、中药材等项目支持力度,搞好项目引导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稳定。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国家种植小麦、油菜良种补贴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及时兑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秋冬季农业生产财政投入,整合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渠道保证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所需资金。三是抓好农资供应。农业、供销部门要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及时到位和供应,保证主要农资量足、质优;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监督和打假力度,净化农资市场,确保秋冬季农业生产安全。四是抓好劳务输出和技术培训。

农业部范文篇9

拼搏之年。省级有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是市实施“十二五”计划的关键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九届五次会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农村能源环保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

1.农村能源建设。

节柴改灶推广10000眼,年全市计划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0口。沼气综合利用10万亩,培训技工和农户50000人次,实施村容村貌整治50个自然村。截止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11628口,占年计划的116.28%;节柴改灶8559眼,占年计划的85.59%;沼气综合利用推广5.5万亩,占年计划的54.96%;培训农户21353人次,占年计划的42.7%。新建沼气的总产气量达465.12万立方米,节约薪柴2.3万吨,相当于4万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减少水土流失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二氧化硫158吨,节约燃料费、电费406.98万元,同时为农户增收节支930.24万元,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纽带,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柴改灶年可节柴0.86万吨。

截止到5月31日,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培训农户。全市共完成沼气综合利用5.5万亩,培训农户2.14万人次,共施用沼肥40万吨,为农户节约了农药和化肥,为我市推广生态农业和沼气综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沼气建设项目。

对年中央扩大内需新增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年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云农(计财)字〔〕115号要求。

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2906口(石林1373口、东川733口、禄劝800口)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计划54个(石林36个、东川18个)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12个(东川2个、禄劝10个)。

分别是五华(市五华区众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官渡(羊甫联合牧业有限公司)石林(神龙育种有限公司)嵩明(农生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安宁(惠嘉托佩克育种有限公司)原种场)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年下达我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5291口(东川2291口、富民1000口、禄劝1000口、寻甸100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5座。

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属于国家拉动内需新增的国家重点项目,根据中央要求。年新增投资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年新增投资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局在省农业厅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已要求项目县全力投入到项目建设中,经过九个县区的奋力拼搏,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967口,其余的正抓紧时间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有3家已完工,有4家正在建设中。

3.完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培训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办科〔〕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通知》云政办发〔〕82号)要求及省农业厅的安排。确保我市技术人员能够正确掌握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邀请了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和老师为我市业务技术人员分别对秸秆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调查与评价方法、入户调查技巧、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处理及审核上报等工作作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4.完成《滇池“十二五”防治规划》中农田径流控制项目方案

明确我局负责滇池流域范围内农业污染防治工作及农田径流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分工明确后,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第153期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局已完成了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六处。

5.起草《市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规范项目建设,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市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6.起草《市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随着农村能源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项目建后管理,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农村沼气管理办法(试行)起草了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施意见》讨论稿)

7.建立市农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认真对照年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分解,为进一步做好年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准备相关材料,迎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考核。

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根据《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市年节能目标任务的通知》昆节减办发〔〕5号)精神。将年市农业局节能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8.编制《市农业节能减排规划》

也是唯一的特大型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把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充分认识到农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将目前单纯追求高产的农业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节能减排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滇池水污染治理的需要。

9.编制完成《十二五”市农村能源规划》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充满机遇和挑战。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目标之一,确保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实现“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农村能源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市农村能源建设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为方针,经过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提出了市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发展规划》

10.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省级建设资金510万元(每村10万元)截止年11月底,年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村51个。省级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年5月,按照农业厅《关于上报年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总结的通知》云农办经字〔〕91号)进行了检查总结。全市51个项目村共完成投资3453.21万元,除省级补助510万元外(每村补助10万元)引导投入资金2943.2万元,占总投资的85%3003.21万元拉动资金中,市、县、乡投入1007.68万元,占拉动经费的33.6%社会资金624.39万元,占21%;群众自筹集资1311.15万元,占43.7%群众累计投劳46739个。通过整治工程,项目村完成村庄道路硬化49346.21米,新建村庄道路22060.74米,支砌排灌沟渠12362.37米,安装人畜引水管道25189米,种植绿化树161604棵,绿化花草27635平方米,安装路灯247盏(其中,太阳能LED路灯40盏)建设文化室67个2618.9平方米、公厕73座、垃圾收集点139个,项目村村容村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省级下达我市村容村貌项目村建议数50个,年。控制数60个。市组织县区申报省级村容村貌项目57个,项目正在申报中。

1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省农业组和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市农业组已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工作,数据上报及普查档案整理工作已通过省级质量验收,目前,现正在进行普查数据开发及撰写普查技术报告工作。

普查范围涉及14个县(市)区,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共涉及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源四个污染源。127个乡镇,330个行政村。全市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22715个(其中:种植业污染源7229个、畜禽养殖污染源6464个、水产养殖污染源1694个、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7328个)

普查结果显示:

占全流域总排放量10130.01吨的22.54%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占77.46%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为主的格局没有变化。①滇池流域总氮总磷合计: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2283.31吨。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8844.75吨COD基本上没有处理,②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36%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15718.18吨。而城市污水COD处理率达到产生98038.02吨,去除83096.5吨)84.76%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占总量的80%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20%总磷的污染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占60%工业和城镇生活占40%化学需氧量(COD由于城市污水去除率较高,③滇池流域总氮的污染以工业及城镇生活为主。农村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农村生活比重占40%农业生产占22%工业和城镇生活占38%农村生活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市年农村能源建设及农业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但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县区与县区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增长不平衡,自筹能力低;二是国家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影响沼气池的推广;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缺少发展后劲。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农业部范文篇10

农业“七大体系”基本架构

农业“七大体系”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设计。通过构筑宏观层次的“七大体系”,明确“体系”的发展和建设方向;通过组织中观层次的26个工程,形成支撑体系的骨干;通过选建一批微观的建设项目,明确工程的建设内容,形成“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发展”的总体架构。

跨越,从源头开始

从2003年7月开始到去年底,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一直在紧张而又缜密地进行。有关专家认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是新阶段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战略举措。在农业部制定出台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中,种养业良种体系从一开始就被排在各大体系之首,始终处于基础和先导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

提起农业良种,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种子革命所引发的农作物产量的“核裂变”。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近十年来,良种在全球单产提高的作用率占25%以上(美国已占40%)。专家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种子战将取代产品战”,“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世界”。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把种子改良和良种推广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予以实施。

种子是生命之源,种子是农业之本,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特殊的、有生命力的、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生产资料。把良种体系作为“七大体系”的基础和先导工程进行规划,实际上是农业部党组“源头兴农”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断言,任何时候,如果没有种养业良种发展的新突破,就绝对不可能有整个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经济学上著名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昨天的经济安排会影响到今天的经济制度选择。这次农业部制定的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规划,毫无疑问受到了历史的启发,但采访调查之后,记者发现,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更多地统一到了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挑战上来。

据权威测算,全球农作物种子市场总价值量约500亿美元,目前的贸易额为300亿美元。我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市场潜在价值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我们的商业供应能力只有45亿公斤左右,贸易额仅约250亿元。正是看到国内巨大的良种市场潜力,世界大型良种企业纷纷抢滩我国良种市场。问题的严重程度远不止于此。种子在农产品贸易中还表现出鲜明的技术性壁垒特征,并把农产品贸易与良种贸易直接挂钩。显而易见,如果我们不能够迅速提高良种竞争力,农业发展的主动权必将授之于人。

无论是站在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的角度,还是站在良种这一特殊商品自身经营的角度,《规划》始终都是站在市场的高端“诊脉”。

针对我国良种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机制不活,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的要求等问题,《规划》认为,建设新型种养业良种体系要以市场为主导、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要给予扶持,并依法进行管理。规划确立至2010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四点: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国商品良种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二是做大做强一批良种企业。种子出口贸易地位由现在的世界排名第16位跻身前10强;三是建立统一开放的良种市场;四是形成监管、调控和保障有力的体制。

据农业部有关方面透露,这次与《种养业良种规划》同时配套出台的文件还有《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畜禽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和《渔业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并且,由于三大工程建设属于公益性、基础性、创新性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WTO规则,该部已正式建议中央将其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

《规划》还提到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良种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彻底脱钩的改革。一方面,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公正的现代化执法队伍;另一方面,将尽快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深化种业改革和促进良种发展的若干意见。适时实施种养业良种推广使用的直接补贴制度,尽快完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在全面履行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前,利用宝贵的缓冲期,加大对国内重点良种企业的扶持力度。

可以预见,通过种养业良种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我国农作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的资源保护利用、引育扩繁、生产经营和推广使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公共支持、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必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科技,铸造农业新辉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有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更是无农不稳,缺粮则乱。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至0.08公顷,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压力。

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新目标、新任务要求农业科技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正适应了这一客观要求。《规划》要求,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主体,构建起布局合理、效能统一、运行高效的新型体系,快速地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综合实力。

科技生产力,是基础研究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效力的综合体现。《规划》统筹考虑到了“三力”的建设,显示出科学全面、客观务实和可行实效的特性。

创新,是灵魂,是动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主导和支撑整个体系的动力工程,成为了《规划》建设的第一重点。开展该工程建设,就是为了农业科技领域重大原始创新与突破。它以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为重点,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与农业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和农业科技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新群体,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该建设突出政府投入,同时,积极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按照合理布局、扶优扶强、政府主导和分步实施,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制三个环节为建设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并产生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或科技成果,就没有现实的生产力。《规划》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整个体系建设的关键工程来部署。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鹊桥工程,一旦对接成功便会产生强大活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建设,正力图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要在改革与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制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系统集成及二次创新和加强对农业科技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上有所作为。

该建设优先扶持四大粮食作物最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兼顾其他成果组装集成与创新发展。建设包括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转化促进服务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方面内容,分别起到解决重大农业科研成果二次创新、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及信息服务和培养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事关农业科技能否在广大农村和农户中落地、生根和结果。因此,《规划》将农民科技培训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础工程。这是为了落实总理的有关指示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将科技兴农战略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虽然,近年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远程教育等,农民培训成绩斐然。但当前农民科技培训还存在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简陋、手段单一而培训水平低和农民培训面广量大四大问题,亟待加以改进与完善。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等于建立起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该工程建设将遵循因地制宜、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构筑起中央、省、县、乡相衔接的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其具体建设内容为:一是农民科技培训媒体资源与传播能力建设;二是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三是农民科技书屋建设。

《规划》总体预计,到2010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将明显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科技将铸造中国农业的新辉煌。

监控,让“动植物”免遭侵害

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三年中,我国病虫草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54亿亩次;多种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而且,近年来,我国农业和林业每年因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570亿元。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农业部筹划出台了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作为新时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之一,动植物保护体系将为中国农业打造一道安全绿色屏障。

显然,《动植物保护体系规划》是农业部高层统揽全局,经过了深刻考量之后出台的,而这种考量是有依有据的,这便是我们国家动植物生长环境目前面临着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植物病毒、有害昆虫和螨类、农田杂草、农田鼠类等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作物受害损失巨大。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危害农作物的病虫鼠种类高达1600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有100多种。我国是世界畜禽业养殖大国,每年仅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损失近400亿元,相当于牧业总产值增量的62%。另外,近20年来,全国发现新传入动植物疫病近20多种,水产养殖病害100多种,危险性植物有害生物20多种。我国每年因动植物病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0亿元。

农业部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

据《规划》的制定参与者介绍,为了抗御农业自然灾害,实际上,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农业动植物保护工作。到目前初步制定出动植物保护的法律和标准系统,建立了从中央到省、地(市)、县动植物保护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基本控制了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蔓延,畜禽的死亡率分别由建国初期的32%和40%下降到目前的8%和18%以下。

但是,去年的禽流感发出了明明白白的警示:形势依然是严峻的。农业部在《规划》中首先列举了当前动植物保护业存在的“四大症状”:一是管理体制不顺,机构有所削弱;二是防治系统不健全,技术手段落后;三是动植物保护队伍不稳定,知识更新慢;四是法律制度和标准不健全。

农业部有关部门指出,必须尽快健全我国的动植物保护体系。

在《规划》出台之前还处在运作中的时候,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一次有关农村防非典、动物防疫工作的调研中就指出:“投入机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建设投入,一个是财政投入。农业部尤其是畜牧局要好好研究到底哪些是最关键、最紧迫的,我们应该上的,对全局、全国起作用的。”同时,他还指出:“在加强卫生体系建设的同时,动物防疫体系也要挂上号、排上队……建设要争取标准高、起点高。”而2003年国务院16号文也指出,加强动物防疫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

可见,国务院对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一直是非常重视、非常支持的。正是在上述精神之下,没多久之前,《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在农业部常务会上破壳而出。

《规划》设计的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涉及工程技术、组织管理、社会服务、机制变革和技术创新等内容,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主要内容便是实施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和水生动植物保护三大工程。三大工程犹如三条腿,相辅相成地构建起整个动植物保护体系的基本架构。

种植业是农业的“本业”,植物保护也就成为农业领域中最重要的防灾减灾体系之一。在未来几年,《规划》植保二期工程安排了5个项目: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优势农产品有害生物非疫区建设、农药与农械安全监管、有害生物治理综合示范和技术创新与支撑。同样,《规划》也详细地“给出”了接下来的几年中,动物保护工程建设和水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看得出,这是一个全方位建设的大工程、实工程。

可以肯定的是,国家是要下决心结结实实地构筑起中国农业的安全网络。《规划》绘就的是一幅乐观的宏图,务实而让人振奋。

质量,塑造农业健康之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全球瞩目的热点问题,也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农业部在新近推出的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作为要件之一,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综合支撑力的重点建设内容。有分析认为,该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已经有了更为成熟和全面的战略安排,在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突出问题。《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一项调查,有82%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还发现,有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据统计,仅2000年全国累计发生150余起报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研究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及某些中毒现象都与食物中的有害残留有关。事实上,不安全农产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健康问题。2003年的“非典”事件、去年的“禽流感”事件、安徽阜阳的“假奶粉”事件等等食物中毒事件的相继出现,造成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一些农产品质量达不到一些国家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出口贸易。据估计,仅2004年,由于国外的“绿色壁垒”造成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就在100多亿美元。而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的隐性损失则更加难以估计。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是中国农业直面现实的必然选择。农业部下大力气制定此《规划》就是要使其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手段,这也是实现农业“三增”的关键举措,更是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尤其是2001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了显著进展,但问题也比较突出。

让人欣喜的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出台同时,还制定了《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对2004年至2010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作了具体部署。两大工程支撑起体系,从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农业部领导形象地比喻:两大工程就是要扼住生产和流通的“咽喉”,铸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链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程控制的理念看,该体系建设应当坚持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市场准入相结合的思路,抓住关键的影响因子和制约环节不放松,逐一加以规范、规定和细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的制定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按照“巩固、健全、提升”的方针,明确提出,以抓源头管理,推动过程控制能力的建设;以体系建设,推动行政执法能力的加强;以试点示范,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措施的全面落实;以例行监测,推动稳定的制度化建设;以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动整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还提出了九大保障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面对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规划》给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到2010年,我国基本形成与国际水平对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本做到基础支撑有力,保障措施配套,全程监管规范,应对国际竞争成效显著。可以想象,当《规划》目标实现的时候,不仅仅是国人的健康状况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我们民族自信心和声誉的大跨越!

信息,让农民联接大市场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和市场基础之上的。这是我们在农业工作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判断。农业部在农业“七大体系”中提出了要在全国建立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战略构想,显然,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农业市场化改革。

按照《规划》,国家将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和农业遥感监测工程。以农业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开发、服务为重点,建立部、省两级农业数据中心,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网络,选建遥感监测地面样方县,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建设和完善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平台。

从目前的农业、农村形势看来,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确实是极为必要的,体现出的是一种远见卓识,是新的改革思维使然。

2004年10月17日,《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在杜青林部长主持召开的农业部常务会议上,经审议后获原则性通过。至此,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被正式列入了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大思维终于“催生”大体系。

现在,农业部正在做的,就是试图从体制上加以创新。根据国家“政府先行,带动整个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农业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自身管理职能,在认真总结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金农”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工作构想。这种构想是有针对性的。

自从商业社会的理论奠基者亚当·斯密阐述了“市场”的种种好处之后,市场便风靡开来,到今天,它已经被大部分国家当作调控经济的最主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这一“国际手段”是依靠“农业国内支持”来实现的。而且这应该也是“国际惯例”。

按照农业部的规划,近期,将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中央扶持的3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质量监测设施。同时,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推进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和新型流通方式。该规划强调,要加强农产品公共营销促销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组织建设,开展国内外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农业部出台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划,正是说明农业部把它看作“份内”的事儿,从政府这一块儿再切切实实地“加把劲儿”。

农产品市场是农业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传播渠道,信息化是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种相互关联的密切关系,才使得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农业支持大体系。而且,从制度绩效来看,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包容了近期、中期和长远这三类政策目标。

杜青林部长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建设“七大体系”,更多的是着眼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强化,着眼于实现工作由抓点的突破到抓整体提升的转变,着眼于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工作的稳定性。杜部长为体系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花大气力去落实。

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应当作为政府当前优先、重点支持的事业,推动其快速发展。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产品市场流通领域,形成政府主导、扶持下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格局。实际上,这也是这一《规划》的基调。

据悉,农业部已经在研究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法》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法律法规体系的问题。

迎战,捍卫“生存之本”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空间提出了挑战,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总体性危机。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有赖于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赖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这个长期战略要求出发,农业部制定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的出台,预示着一种新的更为全面、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必将在全国很快确立起来,并推动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据农业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划》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的1/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天然草原大面积退化,渔业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农业生物资源破坏和流失加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工业“三废”污染使农业环境整体恶化,农业自身的面源污染也日益突出。

毫无疑问,扭转农业资源退化和破坏的趋势、整治农业环境污染,这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同样更是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紧迫任务。

前不久,杜青林部长在谈到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时曾经指出:“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更加有力地推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综观《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的全部内容,应该说它给人的最强烈感受就是处处体现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面对这一规划,有人感慨:长期以来,人们的两眼更多盯住“增长”,对于全面的发展往往有意无意地被人“忽视",农业部能够花费这么大工夫,专门制定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属大善之举。该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实质也就是新时期中国农业的“可持续行动”计划,必将对今后的农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早已明示:环境的恶化是文明的丧钟,而敲响这一丧钟的,恰恰是人类自己。造成我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高速度”、不惜以破坏、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把资源和环境保护排斥于经济发展之外的“短视”行为却难逃其责。

正因为有了眼前利益的驱动,所以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对于其它体系的建设,在很多地方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国家在法律法规、组织机构、政策、资金和科技、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采取综合性措施,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规划》提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意识,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要逐步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规划的任务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规划》还在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创新科技、开展合作,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按照这些“信号”,规划实施期间,从国家、省到重点地区(县),农业部门将要建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测预警机构,形成职责分明、运转协调、反应迅速的组织保障系统,明确责、权、利,防止职责“缺位”;积极争取扩大国家对退耕还草、农村沼气、渔业转产转业等建设的投入,并将其作为长期的支农项目。借鉴国外经验,利用WTO“绿箱政策”,对农业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等给予必要补贴,逐步完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面对来自于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挑战,应该说,《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划》就是我们主动迎战的路线图。捍卫“生存之本”,真诚地希望并坚信规划能带给我们更美的山、更甜的水、更长久更健康的农业发展!

能力,在强化与创新中提升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2004—2010年)》是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份规划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系统体系为蓝图,明确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体系建设投入机制等几项具体的保障措施。

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发过《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初步形成。近几年,农业执法服务建设也获得很大进展,国家已出台了29部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还很薄弱,与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比,与发达国家水平比,还存在差距。体系本身还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现象。

实践证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的迫切要求,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以及转变政府的扶持方式。而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扶持载体,便于更好地实施“绿箱政策”,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水平。可以说,建设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在WTO时代的必然选择。

从这种意义上说,《规划》正是承担了这一功能。

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转变不断向前发展。改革与转变的着眼点既有“硬件”也有“软件”,主要是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在动植物新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基本形成了以专业为主的事业型推广网络,完善了适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推广方式。然而,由于服务网络断层、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设施落后、经费保障不力、人员素质不高、法制建设滞后等问题,致使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机构公益性质的履行。

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一体化的新机制,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技术扩散“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规划》针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突出了政府在公益性技术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全面建设高效的推广服务网络。前不久召开的农业部党组会议强调,农业部门要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依法治农,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