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2:41:37

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范文篇1

一、我们的主要作法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工作中注重把握了如下几条:

一是坚持老百姓着急的事先办。在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初,我们通过调查,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发现增收难、行路难、看病就医难等问题是目前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今年以来,我们对区内重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对老化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对重点渠道进行了硬化,确保了农民旱涝保收;积极争取通村公路计划并迅速组织开工建设,使农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功能,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参合率达76.7%,使农民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只有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区位优势、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各村的建设定位。对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庄,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之成为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对于有一定特色或形成主导产业的村庄,进行合理定位,加大扶持力度,使特色更特,形成特色村;对于经济基础较差、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村庄,在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挖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增强经济实力。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们感觉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立足乡村特点,因地制宜,不搞盲目攀比,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办点示范是我们长期形成的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把“点”办好,真正起到带动“面”的效果,我们在办点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办点经验的可推介性。首先在点村的选择上,我们注重了点村的代表性,而不是将经济条件最好的村作为点村;其次在办点的方式上,我们不是由政府包办,政府只适当扶持,主要是搞好指导和协调;最后在经验的推介上,我们没有生搬硬套,在建设标准上不要求整齐划一,而是重点推介点村在发动群众、筹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我们认为办点示范只有真正积累了可看、可问、可学、可推的经验,才能切实推动面上的工作。

四是坚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也是一个财政穷区,建设新农村光靠政府的投入显然不现实,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群众参与,对于鼎城籍在外有志之士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区财政按不少于15%的比例实行奖励配套;对于群众自身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在当地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的基础上,区政府奖励补助水泥等建设材料。此外,我们还经常组织老乡联谊会、老乡恳谈会等活动加强与在外鼎城籍老乡的联系,鼓励他们支持家乡、建设家乡。今年以来,我们共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款1091万元,群众自愿筹集资设资金1040万元,自愿投工投劳10万个,有力支持了我区新农村建设。我们认为,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在制度和机制上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限的资金投入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工作,大量的资金投入任何一级政府都无力承担,特别是对于内陆欠发达地区来讲,县乡财政目前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倾斜力度空前,省、市两级也相应增加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县乡财政也尽量挤出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但这仍然远远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跟不上。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大部分都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同时,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县以下金融网点不断收缩,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除单一吸收储蓄存款的邮政储蓄机构外,几乎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条条框框限制过多、贷款门槛过高等内部因素,制约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使新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得不到金融部门有力的支持。

2、基层组织职能弱化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权组织弱化,乡镇责任、权利、利益、义务不相称,部分乡镇财政负债严重,入不敷出,连乡镇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经费都无法得到保障,更无财力投入新农村建设。同时,由于乡镇职能弱化,降低了乡镇的执行力,使乡镇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更加困难。

3、农村实用人才的短缺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速度。由于历史传统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原因,造成目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差距巨大,而且大量农村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愿回到农村工作,城市人才更不愿到农村工作,使新农村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延缓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

三、几点建议

1、要强化财政支撑。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思路,各级财政必须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公共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农村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大型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要给予内陆欠发达地区更多的倾斜,并保持支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资金使用管理体制,增强转移支付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要强化金融支撑。各级政府要采取更为灵活的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手段,引导推动金融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可通过财政资金的注入有针对性地引导各方面资金向农村的投入;也可将某些向农业的补贴转移为金融部门的贷款贴息或贷款风险准备金,通过市场化调节,引导推动金融部门服务“三农”。同时,国家要出台政策,鼓励金融部门在农村设立网点,提供支农贷款服务,逐步形成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其它多家商业银业并存的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3、要强化人才支撑。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关键在人才。一方面,要加速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建议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负担范围,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同时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和乡土人才的培训力度,可将农村45岁以下的党员、乡村干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群众作为农村乡土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别培养成农村经济型人才、农村科技型人才、农村领导型人才,快速增大乡土人才总量。另一方面,要强化激励机制,对优秀的乡土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愿意到农村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吸引各类人才回流农村。

农村建设范文篇2

一、对干部开展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学法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

领导干部的认识和思维是决定工作走势的航标,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律保障的关键环节。领导干部依法推进新农村建设,依法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各类问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始到终自觉纳入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必将减少许多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

在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的形式上,可对乡(镇)、村两级主要领导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学习班。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宪法,增强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和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旨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县委及上级对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对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具体内容研究制订出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做到方法法制化、形式规范化、内容合法化。杜绝行政命令、形象工程和工作随意性。

二、对农村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三难问题配套与政策相适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依法推进

对农村上学难问题适用逐年减免杂费,照顾贫困学生的政策,可采取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双层签订协议的办法,约束双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到100%。

对农村看病难问题,继续完善推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协议管理的方法推进。可考虑从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和不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两个层次均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两个不同层次的权利和义务,既减少不加入合作医疗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又以法律措施和手段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程。

对农村打官司难的问题,一是适当放宽法律援助政策,扩大援助对象范围,二是从严把握法律援助案件审查关,对确属因为财产和生产经营权遭受侵害者减少或免除费用。三是可能研究完善败诉免援协议制,即办理法律援助时签订协议,约定胜诉者给予援助,如经法院审理认定争议事实属受援助方过错而败诉者免除法律援助。从而使法律援助真正起到既救助弱势群体,又支持正义、惩戒邪恶的作用,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农村建设范文篇3

一、东海县农村妇女的现状

我县共有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农户总数296000户,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3.65万,占48.26%。现有农村劳动力52.3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3.8万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尚有富余劳动力30万左右,目前妇女劳动力已占剩余劳动力的65%,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我县农村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特别是我县畜牧、蔬菜、果品等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给妇女提供了增收致富,施展才华的平台。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优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也为农村妇女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和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妇女正逐渐从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转变,特别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改革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县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男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突显了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村妇女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农业女性化”的趁势日渐明显。东海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9.2%,随着农业女性化趋势的加剧,妇女已经占到了农村一线劳动力的65%以上。据调查,随着越来越多的男劳力外出务工而引起的劳动力的重新分配,使妇女在种植、养殖、加工中承担着更多的工作量,妇女已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70%的妇女逐步拥有了家庭消费支配权、生产经营的主动决策权和社会参与的自主选择权。妇女在农村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农业生产总值的50%,全县有1万多名妇女从事种、养、加工业。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双学双比”活动,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批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绿化荒山的带头人。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省劳动模范王银霞用“愚公移山”精神开荒植树,用所学园林绿化知识规划磨山,带动妇女姐妹们做好绿化造林工作,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已完成成片造林1212亩,新建农田林网1500亩,完善农田林网2000亩,四旁植树5.7万株,育林苗130亩。目前,全县有近万名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妇字号示范基地17个,每年输出2万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劳务收入3亿元。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妇女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更是伟大的人力资源。实践充分证明,广大妇女已成为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主力军。

2、妇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全县广大妇女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四有”、“四自”新女性,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勇于奉献,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活动和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主动参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美德在农家”、“法律知识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荣辱、倡新风、促和谐”等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妇女健身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自觉抵制社会丑恶现象,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谐进步的良好氛围,为弘扬时代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事迹感人、富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妇女典型以及文明家庭角色典范。全县树立县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420户,先后有43名妇女获县级以上“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激励广大妇女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实践证明,广大妇女已逐渐成为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3、妇女是农村民主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妇女认真学法、普法、用法,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主动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东海县处、科级女干部占到同级干部总数的10%以上,全县23个乡镇(场)346个行政村中全部配备了女性干部。女代表、女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权利,利用人大、政协两会契机,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提案,通过合理、合法、民主的形式与渠道,充分反映妇女意愿,切实表达妇女利益。还通过投身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和村民理事会等参与管理、反映妇女诉求。这充分表明,广大妇女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二、基层妇女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妇女发展的脚步在放开,但阻碍妇女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同样也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妇女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农村妇女的素质、思想和技能状况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封闭落后。由于农村妇女长期处于粗放的小农生产方式中,思想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保守的小生产意识和因循守旧的封闭落后观念、小富即安思想凸现,成为制约农村妇女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农村妇女“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意识根深蒂固,对丈夫的依附性仍然较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度较低,缺乏自立、自强意识,满足于生儿育女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缺乏自主创业精神,严重制约妇女作用的发挥。二是文化科技素质偏低。据对安峰镇580名18-50岁妇女调查显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2名,仅占8.96%,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14名,占36.9%,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69名,占46.03%,中老年女性中还有一定比例的文盲和半文盲,这就导致农村妇女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差。三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和技能。由于文化水平偏低,不能有效地掌握现代化农业技能,对一些政策措施、经营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

2、侵犯妇女权益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通过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有效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但在政治、土地、婚姻等方面仍存在歧视妇女、侵害妇女现象。一是妇女的政治民主权利实现得不够充分。在部分村,村民代表中女性的比例较低,农村妇女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等财产权利不能保障。一些出嫁女、离婚妇女及其子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继承权受到侵害。三是部分农村妇女的婚姻家庭权益保护不力。有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移情别恋,导致事实上的婚姻解体,妇女独自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孩子,生活艰难。同时,家庭暴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歧视虐待生女孩的妇女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赡养老年妇女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农村留守女童、外出打工妹劳动权益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部分青年女性的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贫困原因,农村女童失辍学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女童过早挑起家庭经济、家务劳动的重担。

3、妇女的生存环境较差。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但沉重的家庭负担成为牵制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创新业的绊脚石。随着农村男劳力更多地流入城市打工,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妇女的肩上,她们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身的发展。从影响农村妇女的社会环境来看,“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和“女主内”的分工、社会上存在着对女性的偏见仍在制约着农村妇女发展,农村妇女仍然缺少教育培训、资金、技术、信息等发展资源,农村妇女增收缓慢。有些村由于交通不便,致使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差,为妇女提供的卫生保健服务不够,妇科病发病率较高、健康状况较差,因病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4、妇女工作的形式相对滞后。由于农村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开会布置、发文件、集体活动等方式已很难适应现在妇女群众的需要,有些基层妇女组织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抓不准让妇女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途径和形式,从而减弱了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加了妇女工作程度

5、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薄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妇女群体和妇女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农村妇女的新变化,对基层妇女组织和妇联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状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引领妇女发挥作用受到一定的阻碍。一是村妇代会组织机构单一。随着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日趋明显,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基层妇女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已不能适应这种状况。二是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和就业方式、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善自身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的要求以及求美、求富、求乐的愿望日趋强烈。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妇联干部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知识单一,缺乏带领妇女致富的本领,宣传发动妇女能力和帮助妇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是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条件相对落后。不少乡镇妇联、村妇代会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活动的正常开展,难以充分调动妇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基层妇女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及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征程的开始,也为妇联组织和农村妇女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面对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现状,各级妇联组织要找准工作定位,强化服务功能,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科技培训、典型选树、权益维护、民主参与、促进和谐五个方面去探索。

1、围绕农村妇女全面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及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教育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增收致富本领,使农村妇女最迫切的发展需求。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结合“十万妇女培训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分级别,分层次中做到三个面向:一是面向广大女农民,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业现代化的本领;面向女能手、龙头企业的妇女骨干,开展农业新技术、法律政策、经济管理的培训,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三是面向农村富裕劳动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家政服务、法律知识的培训,为她们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2、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创争”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通过大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创三化庭院,争十星之家”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最老爱幼的典型人物引领农村妇女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新型的家庭环保理念,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星级文明家庭创建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二要不断繁荣农村妇女的文化生活,协调多方力量,建立健身活动站、图书阅览站,用充实的文化生活占领她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素质。三要选树一批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环保家庭等,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全区文明和谐。

3、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管理民主是激发农村妇女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要提高农村妇女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做到:一是结合《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加大维权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法律意识。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构,年内与司法局联合建立一所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中心。

4、围绕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着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农村建设范文篇4

一、把群众当家人,心甘情愿做“农民”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农村是指导员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条件。抓住机遇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对每个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政治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是一个考验。

目前,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春耕播种、大棚辣椒上市的“三忙”时节,村委会干部和村民连聊天的闲暇都难得有。指导员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做法是:把握好与村民交流的时机,融入村民正在进行的第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当好工作队员;投入正在进行的农业生产之中,当个农民,实实在在的了解村民的思想和困难。

一是在协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中了解村民。“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搞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党在农村的最基础的工作,宣传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落实也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首要的工作职责。在实践中,指导员边学习、边思考,感受到了各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包容意见的博大胸怀,承受压力的顽强意志。总结好的做法,深思不妥之处,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队员拟写请示、报告共65份,公告70份,填写选民证500余张。

二是学做农活,在生产生活中了解村民。利用工作闲暇之余跟村民到田间地头当学徙。有些活太累,村民怕队员受不起;有些活太巧,村民怕队员弄坏了作物,影响收成。指导员拜师学艺,甘当小学生,不怕苦累,基本掌握了石榴枝“上下不重叠、左右不影响,通风又透光”修、剪、拉的窍门;“手腕均抖动,谷子分布匀”的播种技巧。同时,在辣椒大棚,面对村民采用不同期、不同种、不同型配套植株法,感受到了村民在镇党委政府的科学引导下,市场观念和防范市场风险、提高收入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指导员见缝插针地抓住这个与群众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努力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信赖,赢得了村委会干部的由衷赞扬,指导员参加了他们召开的各种会议,成了村民,成了村党总支的一员。

二、把驻地当故乡,竭尽全力做好事

镇党委、政府把指导员当作自己的干部来关心、教育。初来乍到,指导员便受到草坝镇党委、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党委书记莫伟等党政领导关切地询问每个队员的情况,从草坝镇的简况、社会经济状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指导员如何开展工作四个方面跟指导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深入指导员驻点看望。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克服困难、安心驻村,为草坝镇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队的各位队员都来自不同的部门与岗位,都有一腔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热情,都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特长,都有热爱农村公益事业的爱心,都有热忱服务“三农”的真心。大家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于农村公共环境事业尚未健全,面对满地的白色垃圾,队长杨华自费设置了白色垃圾回收点,把回收的白色拉圾堆放好,定期把“土特产”送往废品收购站。身为妇产科医师的李燕免费为孕妇检查身体,给她们宣传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知识。一村村委会有一个高音喇叭三年都没声息,驻村指导员赵岗运用所学技术,利用简易工具三下五除二修好了喇叭。新沟村城子二组村民李家两兄弟,因互相不信任产生了隔阂,为宅基地闹起了别扭,吵到了村委会,身为司法助理员的陈正权主动承接了调解事宜,一针见血地指出产生纠纷的祸根是彼此的语言相残,并讲清了“舌头不是铁,杀人不见血”的道理,现场为两人拟定了协议书,兄弟俩握手言和,连声道谢。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工作队的每位队员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无论大事小事,都能积极融入到农村工作中。今后,随着对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指导员将一如既往的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三、把纪律当准绳,一点一滴树形象

从组织上、思想上、行为上搞好工作队规范化管理,确保每个队员集中精力全力做好指导员工作,完成上级党组织赋予的任务,是队长杨华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为严明纪律、树好形象、不辱使命,工作队在管理上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生活上勤关心。队员就位的第二天,队长杨华、副队长何永甲就逐点看望了队员,了解队员吃饭、住宿和工作情况,帮助队员及时向原单位反映生活上的困难,与村干部协商解决队员生活上的难题。及时地把组织的关心传送给了每个指导员,使大家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二是政治上勤关心。工作队每月定期两次组织队员学习与交流,及时把州、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精神和意见传达给队员,重点对“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培训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使指导员能随时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同时注重组织队员相互交流驻村的所思、所想、所悟、开展工作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农村建设范文篇5

动因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出路在于找到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用一种真正有效的载体把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基于这一认识,县委对全县农村干部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在对一个镇的调研中发现,全镇55岁以上的党员占66.5%,其中小学文化占35%,贫困党员占43%,村干部中58%是纯农业户。应该说,该镇的现状,在全县范围内不是特例,调查结果显示,针对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员干部提出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要求,部分党员干部虽有富民之心却无富民之策,起不到“双带”作用,农民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龄偏高等问题,更有少数村(居)干部存在“懒、散、软”意识和思想僵化、队伍老化、工作软化、发展慢化的现象。

在深入思考、反复探讨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的举措:在全县农村开展“递进培养”活动。提出了通过三年努力,在全县培养10000名致富能手、1000名“双带”型党员、100名开拓型、年富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的目标。具体任务,一是对农村致富能手和科技创业示范带头人加强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把勤劳致富的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共富的“双带”典型;三是把“双带”典型培养成村干部。对“双带”能力强、素质高的党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四是把“双带”能力强的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使其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辐射源”。

做法与成效

一是坚持标准,选准培养对象。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各镇对农村致富能手、科技示范带头人和党员致富、带富能力进行摸底排查,摸清了非党员致富能手的底数及其思想状况、职业技能、收入来源和现实表现,全县共选出11200名致富能手作为培养对象。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照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守法守纪、社会责任、素质能力5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分别提出了条件并张榜公布,对各个层次的初步人选,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确定。对确定的培养对象,按其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资金基础、不同能力和不同行业进行分类建档,一人一卡,动态管理,并定期分层次进行民主评议、民意测评,镇党委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访谈、与本人谈话等形式,进行严格考察了解。

二是分类指导培养,逐步提升素质。建立了县直机关联系镇村、镇两套班子成员包村、村党员干部联系农户制度,根据不同类别、不同情况实施定向培养。采取集中培训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培养对象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创业知识、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促使他们创业技能和思想境界同步提高。先后举办大型集中培训176次,参培人员2.1万人次,进村入户指导2.5万人次。组织农村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带头人到山东省先进地区和江苏江阴、华西等地参观学习,聘请各地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沛讲课;组织村干部到苏州、无锡、昆山、张家港等地参观学习,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学华西、学吴仁保的活动,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自主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加力加压,反复锤炼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县委按照严格标准、优中选优的指导思想,在致富能手和科技创业示范带头人中确定党员发展对象,在党员中选拔“双带”典型,在“双带”典型中选拔村后备干部,做到既注重选拔的层次性,又不拘一格,既有目标性,又有选择性。对确定的培养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交任务、压担子,进行重点锻炼和培养,确保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年来,县委组织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带头人78人次分三批到苏南的一些民营企业打工、取经,回来后让他们参照苏南模式改进自己的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规模,改善管理方法,把企业做大做强,“逼”上龙头企业的方阵队伍;同时组织党员、村干部、村支书到苏南发达地区的乡镇去挂职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学习先进经验,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自身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严格管理监督,充分发挥作用。对无职党员,设置思想政治、经济发展、公共事务、社会监督四大类24个岗位,通过支部设岗、党员认岗、择优配岗、公示明岗四道程序,落实目标责任。同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资格认定,采取群众民意测评和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议。

五是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工作落实。实行县、镇、村分级负责,县委及时制定总体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加强工作督导。镇党委是主要组织实施者,重点把好培养对象的考察关,抓好集中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监督和村级班子的调整配备。村党支部重点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党员的发展、日常管理,组织民主评议等。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纪检、宣传、党校、群团组织和涉农部门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递进培养工程把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任务紧密结合,抓住了农民致富的关键和农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三年来,全县共培养了12700多名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带头人,从中培养了1576名新党员,2658名党员培养成了“双带”典型,869名党员致富能人被确定为村后备干部,其中有485人在“公推公选”村党组织书记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被选进村“两委”班子,大大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能力、水平结构,有效扩大了“双带”型党员干部的比例,解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群众把新的党员队伍形象地称作带领群众致富的“头雁”,把递进培养活动称作“头雁工程”。

全县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带头人的典型、“双带”型党员典型、“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典型。张寨镇付庙村农民王清华,栽培荷兰土豆成了全村的致富能手,在递进培养活动中,张寨镇党委把他列为培养对象,鼓励他带动周边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并帮助他联系销路,镇党委有关同志与王清华一起三下山东,两去北京,最终给土豆找到了“洋”婆家,与山东、香港、深圳、北京等地的农产品外贸出口企业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同时镇党委积极引导王清华向党组织靠拢,在自己致富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镇党委启发引导下,他主动从山东滕州界河镇收购买了15000斤土豆种,分给村民种植,并无偿传授栽培技术,带动周边村民800多户种植土豆2000多亩,当年产值600多万元。今年,王清华的荷兰土豆已辐射周边16个村3000多农户,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亩均收益超过6000元。王清华在递进培养活动中被吸收为新党员,并于2006年4月通过公推公选选成为付庙村党总支书记。

大屯镇魏营村党支部书记魏东先是东方运贸集团总经理。在递进培养活动中,镇党委积极鼓励他把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他在新农村建设中打先锋、当标兵。三年间,他把原有的4个公司合并成立了一个总公司,从年上缴国家税收500万元增加到960万元,并从公司拿出1000多万元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创建了魏营民营工业园,安排1000多名群众在公司工作,与华英公司签订了年出栏3000万只生态肉鸭的养殖合同,引进了日本竹紫17优良稻米,使魏营村民人均收入从不到2500元增加到5320元。

启示与思考

**开展“递进培养“活动,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村(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实践,符合农村实际和广大农民心愿,对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于发展致富,适应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任务。**的“递进培养”活动,服务服从于加快发展这个最大最重要的时代主题,服务服从于推进“两个率先”这个最大最新的创造实践,服务服从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这个最大最迫切的群众愿望,把培养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作为中心任务,把加快发展、加快富民、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农村党员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在农村形成了全民创业致富的新局面,促进了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

提升了选人用人标准,激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奋勇争先的进取意识。从致富能手到村干部、村支书,层层选拔,逐级培养,既选拔了有能力的村干部,又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达到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愿望的统一。把勤劳致富作为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条件,激发了现任村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心,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一种竞争压力,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农村党员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增强了他们学知识、长本领、干事创业的紧迫感。

扩大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递进培养,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和村级干部的培养选拔视野。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一大批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带动作用大的科技致富能手、科技示范带头人等各个层面的优秀分子聚集到党组织周围,充实到各基层党组织中去,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建设范文篇6

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这是一个主人的问题,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确,当然是农民,但深层次答案并不简单。通过十二天的考察学习,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农村建设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群众要有积极性,在我们考察的一些村当中,有经济实力强的,各种基础建设村里全包,如辽宁的兴城四家村、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非常强,建一个村部50多万元,不用群众拿一分钱。江西的石城县大坝新村、益兰花村,经济较落后,资源困乏,但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有特点,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关键是思想工作做得好,农民参与积极性高。他们的做法是通过民间理事会解决新农村建设,做得很好。理事会成员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献意识浓、组织能力强的“五老”、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组成。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教育群众,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要改变群众无政府状态,目前我市农民(包括我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许多偏见,认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和政府要给群众多少好处,一切都由国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问题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等活动,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他们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又是主体,通过建立理事会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过理事会来解决,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无异议、满意。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问题

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的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我们虽然没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样的经济基础,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办,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按江西大坝新村和益兰花村那样完全用农民腰包里的钱办自己的事,我们要多掌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物质和社会帮助,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行动起来。

中央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大量资金投入,但我们的国情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平均到每个人头就不多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要切实把发展自主权还给农民,坚持既尽力又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福祉,切实把事情办好,让农民舒展疑虑的眉头,不让百姓吃亏。

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我村新农村

建设新局面

有幸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对江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四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较富裕的村,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村,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干得有声有色。

回来后,我们村党支部就考察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必须更新观念、主动迎上。做为横道河子文华村双河社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社,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农民“钱袋子”。充分利用好现有耕地,进行科学种植,增加单产,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畜牧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养牛、羊、猪等;搞毛皮动物养殖:狐狸、貉、獭兔、貂等;鼓励支持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增加收入;利用现有的玉米皮资源搞艺术品加工(拖鞋、地毯、壁挂、兜、筐、各种垫件等),还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要走一条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搞建设的新路子。

农村建设范文篇7

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当好新农村建设“宣讲员”

建设新农村,宣传舆论要先行。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职能,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宣讲员”,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浓厚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强化荣辱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激励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墙报、专栏、标语、广播、文艺节目等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始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始终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戒除陋习,保持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努力营造以实干为贵、以奉献为美、以廉洁为荣的党风政风,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扎根基层、奉献人生”的价值观,树立全面发展、务求实效、集体利益至上的政绩观,树立“群众是衣食父母,干部乃人民公仆”的地位观,树立“村官虽小、责重如山”的权力观,督促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三是强化党纪法规教育。要围绕《党章》、两个《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党纪法规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纪依法办事,敢于批评坏人坏事,敢于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既要用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鼓舞党员干部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也用堕落受惩的反面典型警示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当好新农村建设“裁判员”

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主要角色,两者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如何统一两者的思想,规范两者的行为,协调两者的行动,确保干部遵纪守法,政府依法行政,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纪检监察机关要当好新农村建设的“裁判员”,通过保障农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对基层干部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

一是深化民主选举,保障村民的选举权。一个团结战斗、务实进取的村班子,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组织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珍惜自身权利,牢牢把握村级事务的主动权。在村民委员会换届中,要督促推行“海推直选”、“自荐海选”等选举方式,确保村民选出一批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的能人作为自己的当家人。

二是拓展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抓好村务公开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的直接需要,也是充分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村委会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告、群众大会等形式,公开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党的惠农政策以及各种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做到日常工作定期公开、重要事项及时公开、财务收支详细公开,切实解决群众“想知道的看不到、看得到的不明白”的问题,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三是完善民主决策,保障村民的参与权。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协助各级党委制定、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在决策程序上,实行村“两委”拿方案、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票决、征求村民意见、群众监督执行的决策机制,切实做到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以及重大项目建设、重要资产处置、重要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必须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四是健全约束机制,保障村民的监督权。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村委会增设纪检员,强化党内监督;村委会要聘请廉政监督员,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健全乡镇党委(纪委)负责人同村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制度,强化上级监督;广泛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勤廉承诺活动,强化群众监督。通过对村干部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保障村民监督权的正确行使,促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规划能够付诸实施。

三、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当好新农村建设“督察员”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加大投入,涉及到人、财、物的方方面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当好新农村建设“督察员”,以监督促落实,以落实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实行市场运作、阳光操作,加强工程监理和安全质量监督检查,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派驻监察和跟踪督察,对重点项目建设要开展执法监察,对招投标和资金运作等那些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重点督察,促进和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提质、保廉。

二是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采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办法,重点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民政救灾救济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社会事业经费等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贪污、挪用、挤占等现象发生。要切实加强对“三减免、三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性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党员干部的廉洁情况纳入责任制考核范围,统一安排部署,强化责任追究,特别是对一个地方(部门)工作起关键性作用的“一把手”要重点考核,加强督促。对执行有力,廉洁高效,推进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成绩的,要给以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服务意识淡薄,损害群众利益,推进工作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得力的要予以责任追究。

四、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当好新农村建设“护航员”

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都是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惩处职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当好新农村建设的“护航员”。

一是疏通信访渠道,化解矛盾纠纷。要健全乡村两级信访工作小组,配齐配强信访联络员,做到有人干事、网络健全、信息畅通。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纪律、定期排查分析信访问题、信访工作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奖惩有章、程序到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违背新农村政策的要及时纠正,属于工作方法问题的要及时改进,属于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坑农、损农的,及时予以立案查处。

农村建设范文篇8

一、要借引外部推力。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提高识人选人用人的能力,巧借优质外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选配党政干部。当前与今后欠发达县市组织部门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主攻两区(园区、城区)建设、促进赶超发展的工作中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凝聚党政人才。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其在开放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二是要围绕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强化培训。要强化县乡党政干部多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如推行干部自主选学积分制,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提供所需进行更新和加强培训的内容“菜单”,让干部自已选择培训科目,自由“点菜”,从而增强干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培训当中,要着重提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能力,即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能力,提升党政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操作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多面手,。

三是要围绕创新创业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树立人才促村兴业的理念,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有效机制。重点构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跟踪督导制、人才工作奖惩激励制、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分开制等机制。建立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员返乡创业机制,如**有许多在外地创业成功的“物流经理”党员和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促使他们积极反哺新农村建设,使创新创业人才与当地镇村干部一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二、要调动内在动力。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是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要充分整合这三支队伍的力量,发挥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创造性,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

一是发动农村实用人才引路“闯”。农村实用人才是创新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不竭力量,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永动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农村实用人才这一农村“第一资源”,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激励实用人才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发展经济实体,积极创新创业,携手其共建新农村。

二是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党员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锋。要发挥好农村党员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营造党员干事创业的宽松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在基层党组织争优创先活动中建功竞赛,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要在推行农村党员服务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纳入承诺和岗位职责范围,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模式,建立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延伸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从而做到农村各生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党员牵头和示范作用。

三是教育村干部服务“促”。要教育村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结合当地正在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创建基层党建“红旗单位”活动,实施村干部服务素质提升工程,建强支部堡垒,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干部“有址办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推行“村官答疑会”制度,想方设法解决资金、技术、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难题,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转变村干部作风,增进村干部的亲民感情,深入基层察民忧,进村入户访民情,不断提高村干部的为民本领,加快助推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三、要激发潜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与和谐是灵魂。要让农民自己来管理和处理自己的事务,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通过激发农民内心潜在的干事热情和构建长效的新农村建设运行保障机制,早日让农民过上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

一是用民主制度管理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村和实行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规范村级组强决策程序,建立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议事会管理制度,实现村干部“替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确保村民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执行点题公开承诺制、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离任审计制,定期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农村建设范文篇9

一、领导认识要不断深化

市委作出实施“三村建设”决定3年以来,各县(市、区)和市、县各部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部门协调配合、农民积极参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群众满意,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的正确领导,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认真落实。“三村建设”坚持班子队伍带村,始终把县乡党委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基层班子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强调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市县乡村四级责任,追求农民群众满意的最高价值取向。通过实施“三村建设”,示范村党的基层组织带领能力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的带头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得以更充分体现。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产业支撑和人才支持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所在。“三村建设”坚持人才科技兴村,以“三向培养”、农民夜校、劳务培训、基地示范、专业协会联系和龙头企业带动等人才培训计划,狠抓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各示范村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作为重要目标,依靠科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组织连接、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形成了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的产业特色。

“三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要使新农村建设长抓长效,必须要真心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要有惠及长远的政治保障,否则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坚定厚实的社会基础。“三村建设”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经济权利;坚持农村的基本政治制度,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行事,维护和伸张农村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和稳定,成为在农村新形势下,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拓展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领导能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特色性才有概括力。“三村建设”以班子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用科技人才推进发展,用民主管理凝聚人心,用依法治村维护稳定,抓住“三农”关键,是对农村“三个文明”和“五个建设”的高度概括,与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内涵对接,还顺应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农民愿景,是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相融性才有带动力。“三村建设”抓住科技、民主、法治三大根本,在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上,体现了党的三大执政理念;在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上,激发了党员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找到了“党员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现实途径;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为中央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政策提供了落实载体,使“三村建设”示范村同时成为以工代赈、农村沼气、水保项目、退耕还林、减灾救灾、村村通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等项目的试点示范村。

三年实践启示我们,有实效性才有影响力。“三村建设”以其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赢得了上级肯定、社会关注、群众满意。中央先教办、中央组织部向全国推介,《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瞭望中国新闻周刊》列为科学发展观十大方略之一,国家开发银行以此探索全国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省委把“三村建设”正式写入10号文件。更为重要的是,“三村建设”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因此,在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做到坚定不移谱新篇、坚持不懈求突破,坚韧不拔定胜局。真正把深入推进“三村建设”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效上。

二、目标方向要坚定不移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激励斗志。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群众至上、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突出班子队伍建设这个重中之重,固守目标定在党外、功夫花在党外、动力源于党外的工作思路,凸显科学、民主、法治观念在农村的广泛普及和深入落实,坚持一点一点地建、一线一线地连、一片一片地抓的基本方法。

(一)坚定目标方向。各县市区委和部门党组党委,一定要坚定工作方向不动摇,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融互动,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和党建精品工程。一定要坚持总体规划不改变,一定要坚持五年建成1000个示范村的既定目标不松劲,使示范村实现结构大调整、经济大跨越、收入大增加、面貌大改变,初步呈现新农民、新文化、新村貌和新生活的气象。通过“三村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好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使党在农村拥有更加牢实的社会基础和更加牢固的执政根基。

(二)坚持科学内涵。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准确把握“三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其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作用,使“三村建设”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班子队伍带村”,关键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抓好村级班子和建设党员队伍,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才科技兴村”,关键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科技人才在学科技、用科技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实现科技培训大普及,科技成果大推广,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村经济大发展。“民主法治管村”,关键是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实现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事;全面落实“四个民主”,实现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切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三)突出多赢效果。“五个建设”协调推进,才能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型农业,构建新型农村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现党的爱民为民富民的多赢效果。经济建设要快速发展,通过科技促农、政策惠农、发展富农、基础强农、作风亲农和环境宜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政治建设要不断昌明,通过落实农民的民主权利,加速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文化建设要明显改善,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民主法治实践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需要;社会建设要切实改进,通过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建设,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党的建设要与时俱进,通过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提高执政能力和执行能力,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协调健康发展。

三、攻坚克难要坚持不懈

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坚持“支部是核心,农民是主体,规划是前提,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关键,机制是动力,民主法治是保障”的基本做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深化“三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必须正确处理当前任务和第一要务的关系,把发展经济作为重之中重。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始终突出发展主题,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念武装农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考量“三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等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市场农业。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适应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和实现目标的关系,把分类指导作为推进之策。我市是农业大市,各地发展水平、基层组织、基础工作、认识能力、财政实力差异很大。既要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目标推进,又要尊重客观条件分类指导,在推进速度和程度上,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效,防止运动化倾向。在推进方式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合本乡本村实际的实施方案;要尊重农民意愿,严防强迫命令;要加强示范带动,做到抓两头带中间,着力构建联动机制。在实施步骤上,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特别要尊重基层实践,尊重群众创造,体现各村特色。

(三)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把农民满意作为干事之基。推进“三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既要重视政府引导投入的必要性,又要坚持不懈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要健全政府、农民、部门、社会积极参与的“1+7”投入模式,特别要建立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投入的金融平台,建成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的典范。更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工作,始终坚持实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成绩在一线创造。必须认真研究供需关系,从农民最盼的事做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帮助群众解决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具体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四、推进措施要责任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三村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形成“党委揽总、组织部牵头、部门参与、乡村组织、农户主体”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党员、干部和群众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要发挥党委的揽总作用。“三村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互动工程。县乡村党的书记要自觉把“三村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四到位”,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创”、市县乡村“四级共建”,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共建责任网络。要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责任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机制,把“三村建设”目标任务一项一项地进行分解落实,做到千钧重担众人挑、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要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作用。组织部门是抓“三村建设”的主角,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搞好具体规划、组织检查和工作指导。大力培育示范典型,宣传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要建立健全“三村建设”办公机构,配足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农口部门是实施“三村建设”的重要部门,要自觉服从大局,发挥职能作用,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按照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要发挥职能部门的帮扶作用。市县各部门各单位是“三村建设”的推动主体,要大力开展“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尽心尽职地加以落实。每个部门都要制订帮扶规划和措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奖惩逗硬。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创建活动,完成“联乡包村帮户”任务。特别是要整合各类资源,打捆使用资金项目,共同抓好典型示范。各部门要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强化大局意识,把帮扶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要克服“被动应付”思想,强化主动参与意识,不能只是喊口号、摆样子、走过场,而是要动真碰硬、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克服“无所作为”思想,强化开拓创新意识,自觉把本单位的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立足本职、发挥优势,寻找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克服“无从下手”思想,既帮项目也帮资金,既帮人才也帮技术,既帮规划也帮实施,帮在实处,助在难处,做到真帮、实帮,按“三村建设”要求抓帮扶,把帮扶村建成“三村建设”示范村。

四要发挥宣传舆论的引导作用。各地要不断深化“三村建设”的宣传,既要广泛借助标语、墙报、展板、简报等传统形式,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现代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市县电视台、**日报、**广播电台等要继续开辟专栏,开展“三村建设”笔谈,宣传各地“三村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加快推进“三村建设”的舆论氛围,真正形成真抓、实抓、快抓的强大声势。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形成**新农村建设品牌,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实现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名气。

农村建设范文篇10

创新领导机制。一是从制度上确保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经常召开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体现在工作效果、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二是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广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严把选举程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环境,确保把优秀人才选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热爱新农村建设工作、基层经验丰富、工作大胆创新的站所干部选调到村担任党总支书记,通过创新领导机制,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驾驭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没有党员的村小组,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做到每个村民小组都建有党支部,形成党总支负总责、党支部牵头、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无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补换发、林权改革,还是烤烟合同、农村低保,只要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四是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抓基层、打基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调解网络。对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因素,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确保农村稳定。

创新服务机制。一是投资60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让基层群众分享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二是加快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和服务,开展就业指导、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