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4:42:45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O2O服务模式

当前,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在我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抓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高校职能管理部门和理论课教学部门的职责,也应该是学校各个部门及全体教职工的责任。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的主阵地,大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在图书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信息能力。加上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日益提升的网络技术服务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以此激发了高校图书馆从传统服务基础上逐渐转向线上服务。随着O2O模式理论实践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对比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需要,梳理出有效因素,结合线上新媒体等各种生动的形式,进行实事求是的参考借鉴。

一、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在交流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充满了大量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渗透、摩擦甚至矛盾,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我国高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并且在大学阶段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2015年12月,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表明“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①”;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②。2019年3月,由党中央专为一门课程召开的,亲自主持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将“思政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多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③。这些会议文献,在不同时期,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分析,精辟阐述了高校应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因此,为各个学院和科研机构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目的旨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④”。同时图书馆思想教育功能体现在于对各个学院以及活动主办部门的服务上,在日常服务中,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阅读,就可以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显著呈现。

二、高校图书馆利用O2O服务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根本要求,高校图书馆利用O2O服务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在文献资源导读服务和信息检索服务中,发挥了将思政之“盐”溶入专业育人之“汤”的积极作用。在服务教学教改方面,高校图书馆积极为学校开展的思政理论课程提供教学教案所需的信息文献资源和可共享的国家精品慕课等;并且将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数据库资源处理加工,把优质的课件和典型案例等充分挖掘;依托考试类数据库,以模拟训练的模式提炼思政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头脑风暴等。同时图书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提供了支撑和佐证。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查收、查引、查证以及论文影响力分析,用可视化的图表呈现出对热点论文主题和高被引论文的分布,使教师们对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教师们追踪学术前沿,利用学术热点,把握教学理论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以此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使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共同服务于育人。在育人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是集学术沙龙、读书会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技术一直走在育人服务的前列。除了图书馆主页,学科服务群、主题书展、朗读厅体验等普遍受到师生们的关注。经过空间改造和美化后的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和手机图书馆,强抓阅读推广,使纸本阅读和文化空间熏陶相结合,使大学生的筛选馆藏读物的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切实在其中陶冶精神,持续人文,营造出书香文化校园,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目的。

三、高校图书馆利用O2O服务模式的典型应用和成效

宁夏大学图书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资源优势、空间资源优势、设施设备优势充分发挥利用起来,并依托学生图书管理委员会,打造了“线上线下、互动联通”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平台。在当下“互联网+”大环境下,这种O2O服务模式高度契合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生活轨迹。(一)组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育人队伍。从图书馆内部考核选拔出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顾全大局的爱馆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的馆员以及学生管理委员会的配合,使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服务团队组建起来。通过与各个学院和学生处的沟通协作,以及图书馆自身务求实效的推广运营,使得图书馆与学生的联系日益紧密。图书馆在线上线下的O2O服务模式中全面掌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学生的实时需求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这样的方式比以前更加新颖和便捷,也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二)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联通的O2O服务模式。在线上平台方面,宁夏大学图书馆通过在线问卷、电话以及邮件的方式调研咨询了区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超星学习通等平台的运行情况,并借鉴了其他网络平台的运行经验,结合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精心打造了集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大屏阅读机、电子显示屏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服务模式。2015年4月,宁夏大学图书馆开通并使用微信公众号,粉丝量从2015年4月的352人,发展到今天的17937人,这为图书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图书馆在微信平台上积极推送各种相关活动的推文,例如推送“主题书展”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读好书,好读书”,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香校园”有奖征文比赛,目的旨在借助优秀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克服传统说教的局限,以此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同时也为有的放矢的推送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线上的学术数据集成与应用方面,通过针对新生的“入馆在线教育平台”(“书小猴取经”知识闯关),使各位新生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入馆须知、图书借还、电子文献资源使用等内容。通过组织关于“51CTO”“维普”“万方”“超星学习通”和“知网”等数据库资源学习的培训讲座,使同学们的资源检索需求得以满足,同时帮助同学们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力,增强其检索技能以及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效率。在线下的文化传承与思政服务育人方面,通过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近50场次,参与读者人数达2万人次之多。在阅读推广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宁夏大学图书馆提交案例分别荣获“2018年宁夏全区优秀阅读推广案例二等奖”和“2018年宁夏全区优秀阅读推广案例优秀奖”;在海报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全国首届“图书馆杯”主题海报创意设计大赛“宁夏赛区优秀组织奖”殊荣;在全国首届“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风采展示活动中宁夏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阅读推广优秀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传播之星”。图书馆举办的各项形式多样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校园网络文化空间,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将更加专业化和精准化的服务,有针对性地向师生提供。这使得在校师生们在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中享有线上资源和实体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确保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三)利用O2O服务模式引导大学生进行“红色资源”阅读。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⑤。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其与思想政治课程在内容和价值导向上高度契合。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大学生们能够“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因此,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依托图书馆独有的馆藏优势,2019年9月18日宁夏大学图书馆举办了“感受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的主题书展,红色文化丛书、“红色记忆”及“防疫抗疫”知识大赛、“扬五四精神,铸爱国之魂”朗读比赛等纷纷亮相,成为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书馆通过宁夏大学主页、宁夏大学官微以及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把丰富的“红色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推送给广大师生,并把要开展的“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系列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和全面推送。同时在线下,与学生处分工合作,同时联合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沙龙”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一个个案例故事,结合时政,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不仅弘扬了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也对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语

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又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因此当前高校图书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是各个高校图书馆最为活跃的读者群体,其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更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参与的互动和探讨。那么随着“互联网+”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微信群和QQ群等各种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应运而生,同时更大范围和更加多样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快也水到渠成,这些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O2O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宁夏大学图书馆顺应当前的读者需求形式,通过对微信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建设,利用线上线下途径渠道,最大程度上调动图书馆、全校师生读者和数据库商之间的积极性,构建出互联互通的业务应用和图书管理平台,整合有效图书编目信息、流通信息、读者信息等数据资源,对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从而实现图书管理全方位、信息全覆盖的实时动态监管,使图书馆的服务摆脱由于馆舍限制和服务时间的束缚,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均能快速响应师生的需求,推进图书馆管理智能化和学科服务个性化。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图书馆的建设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宁夏大学图书馆利用数据库资源,使其中的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对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引擎和活力,形成了宁夏大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汪艳玲.我国图书馆O2O服务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6):88-92.

[3]王鑫平,熊英,李蔚洪.O2O服务模式在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广场.2016(8):100-104.

[4]孙宇,吴振涛.基于O2O模式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20):70-72

[5]谷肇骞.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O2O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2):94-104.

[6]邸春姝,张雪梅,过仕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O2O”微信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0):133-137.

[7]彭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1-52.

[8]陈曦.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WCB-MIA模式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9:1-52.

宁夏大学范文篇2

关键词:“基础英语”;翻转课堂;动态评估

近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广受青睐。它所倡导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展示、答疑解惑—课后深化”的学习环节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输入优势。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自2016年初开始尝试“基础英语”翻转课堂,就是希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基础英语”翻转课堂也会因其灵活、多维的学习方式,出现难以有效评估学习质量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1]理论基础上的“动态评估”(DynamicAssessment)理念,探讨宁夏大学2019级英语系学生“基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动态评估实践。动态评估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多点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统称[2]。相对于静态评估,动态评估否定了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一成不变”和“静态”能力,它借助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两个发展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认知可塑性和未来发展能力提供了预测。

一、“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情况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学生的“基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在学院三年前翻转课堂尝试的基础上,又一次在教学改革上的更新。为了提升教学质量,2019年学院采用外研社出版的《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作为“基础英语”课程翻转课堂的使用教材。该套教材内容体系完整,强调学生思辨、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理论上讲,《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和翻转课堂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完美契合,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操作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本文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第二册“文学与人生”分册为例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前设计。教师按照课程和教材要求,根据教材中的主题(如信任、创伤、选择、爱的伤害等)设计授课模式:讲解式、分享式、表演式或多种方式的结合。而后,将每个单元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制作相应文字资料、PPT课件和微视频。第二部分:“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环节。以前由教师课堂内主讲的语言知识、文章背景信息、篇章结构等内容以表格填充、问题回答等形式交给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课堂内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和素材进行自我展示,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正。通过灵活组织各种汇报活动,如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翻译实践、配音模拟、PPT展示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涉及篇章理解和语言难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以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大组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第三部分:“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后安排。教师依据“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的规划,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布置必须做和选做的任务,任务可以是利用英文报刊、网络平台等媒介完成的拓展作业或口笔头实践作业。

二、“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动态评估

宁夏大学“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动态评估是在课程原有形成性评价的机制上,结合教材特点逐步改进实施的。“基础英语”翻转课堂动态评估的最大特点是评价内容形式多样。以宁夏大学“基础英语”翻转课堂的平时成绩为例,除考勤外,其他三种考核方式都分别有至少6种以上不同的考核内容。因此,上表(表1)在学生学习效果上的评价比重只是一个基本的规划。在评估细节上,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估内容,以便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态评估”强调教学必须要考虑学习者已达到的水平并要有预见性地为后续知识水平的发展做准备。因此,即使同一评估内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难度梯度。《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第二分册是以“文学与人生”为内容导向的美文篇章理解和赏析。每一单元的文章都有一个突出的篇章主题触发读者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况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功底深厚、词汇量丰富、修辞手法多样、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思想主题深刻,这些都增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要在课堂上把课程翻转得吸引学生,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做得充分而且深入。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翻转课堂中每一个让学生成为课堂表现主体的教学环节,学生则要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对词汇的动态评估。在传统的课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是依据课本内的词汇表自己识记单词,词汇学习靠的就是学生的自觉性。事实上,学生对词汇的重视程度非常低,词汇量的提升速度也非常慢。采用了《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以后,课本当中没有词汇表了,但课文中的生词量却达到了3%~6%。因此,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做法是:教师先将每课的词汇制作成词汇表,但词汇释义、发音、用法和例句需要学生自己查考并填注。课上教师只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提问学生关键词汇的应用。每单元之后有词汇拼写和翻译测试来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每三个单元和每六个单元之后,有阶段性的词汇测试,以拼写、连线、造句和翻译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词汇掌握,并逐步增添课本外的词汇,力促学生提升词汇量。(二)对语言知识点的动态评估。“基础英语”课程的学是绕不过去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借助于各种辅助教学的软件,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有了详细的数据量化指引。2019年宁夏大学引进了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教学软件后,通过教师课堂语言知识点习题,教师对学生语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目了然。软件会即时清晰地提示:每名学生对各个题目的得分情况、班级得分率、高得分题目和低得分题目等。依据软件数据的提示,教师可以不断更新需要学生练习掌握的语言知识点习题,并依据每次的评估成绩来调整练习的难度,直到学生能够做到熟能生巧,驾轻就熟。(三)对篇章理解的动态评估。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将其作为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课前教师会提出课文学习的具体要求,以板块列表形式呈现,要求学生书面完成,这包括:课文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文体特点、段落结构、主旨思想和课文的理解难点分析等。教师同时会提供必要的视频和文档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因为是课前的预习作业,为了让学生不拘泥于教师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研究性和创意性,并以此作为作业评估的优劣标准。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明确看到学生预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学习难点,起到教学诊断的作用。据此,教师在授课中设计相应的教学重点,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并突出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在预习中相对完成较好的板块内容,翻转课堂就成为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由小组同学以PPT的形式展示本组对课文的理解;其他小组质疑并提问,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就在课堂上讨论。教师对学生讲解有误或不妥之处给予及时的指正和干预;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积极表现进行鼓励并打分记录。教师通过学期间不断转换学生展示者和质疑者的身份,有意识地逐步提高对其课堂展示和质疑的要求,动态地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四)对拓展思辨问题的动态评估。《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的突出特点是融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于语言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拓展思辨问题”分析这一板块的作业,最能凸显学生的多元辩证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舍伍德•安德森的《手》这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中主人公飞翼比德尔鲍姆因“手”不同寻常的表现,而遭遇了人生发展的变故为线索,思考“手”的作用。学生从“手”的基本官能,联想到手的表达和交流作用,又结合课文的内容领悟到“手”其实是表达“爱”的重要工具。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对“手”引起的主人公的心理创伤和命运转折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拓展思辨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研读纵向加深,不止停留在对文章基本意思的理解。对拓展思辨问题的动态评估,教师主要以学生的议论性作文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衡量,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批阅意见和相关资料的查询连续提交三稿。教师在考量每个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每一稿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不断引导学生拔高立意、提高认识、深入探究。这样一来,课文内容的学习逐步得到升华,拓展思辨问题的评估也不再是一稿作业的静态衡量。

三、总结

“基础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在低年级学习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进阶学习能力。借助于翻转课堂灵活的教学模式和动态评估持续跟进的特点,“基础英语”课程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更明确,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满了热情和可贵的求知心。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Mindin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8:9.

宁夏大学范文篇3

2020年5月16-17日,由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高校服务民族基础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在兰州召开。来自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的部分专家及百余位师生代表分别在网络会议客户端与现场参会。研讨会围绕高校服务民族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实施路径等做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高校服务民族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

西南大学副校长靳玉乐教授做了题为“大学应主动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提到,西南大学通过实施教育部委托的“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项目,在西藏部分地区开展了“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发展”“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幸福提升”“数学素养”等专题调研。通过问题梳理、经验提炼、课堂诊断、课题申报指导、1对1帮扶以及“西藏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宣传、申报、评审等工作,积极推进西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调研发现,西藏基础教育质量偏低,理科问题尤为突出;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如性别、年龄、族别等),部分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凸显,学生睡眠严重不足;高海拔地区学生学习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教学不规范现象普遍,应试教育现象突出等问题,是困扰西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要积极开展基于西藏教育实际的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在藏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实施力度;强化中小学规范办学的意识和行为;尽快制定符合西藏实际的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逐步实施高海拔(非边境)地区异地办学。他在报告中指出,西北师范大学的服务地方的经验也值得其它高校借鉴和学习。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做了题为“重申现代教育公共性———兼谈贫困地区民族教育”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质量与公平的问题,实质上与其所承载的公共性理念、价值嬗变以及话语表达紧密相关。它既可以描述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可以系统地揭示出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与当下困境,为重塑其教育公共性、建设公平优质的少数民族教育提供理论和价值依据。无论是现代公共教育最早发端的西方国家还是后发的现代国家,其教育的公共性在价值层面都表现为实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动员和团结、消除或缓解阶级冲突等,而公共学校教育则是实现现代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最有效的工具。就民族教育而言,第一,要明确民族教育是国家公共教育的重中之重;第二,将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作为民族教育的质量核心;第三,认识到民族教育是高成本的;第四,对民族教育的援助应该是更具稳定性,要对标质量的提升;第五,民族教育需要特定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指标,不能泛化于一般教育发展目标与评价指标。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李锦煜副校长做了题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适切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以面向社会、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树立整体化、科学化的教书育人观念为指导思想,探索出民族师范学院适切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一是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二是实施“三学期制”,丰富课程资源;三是深化师范类专业教育改革;四是因材施教分级分类实施公共英语分级教学与藏语专业分类教学;五是实施“双语并进”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实现培养双语兼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六是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活动课程化改革、考核综合化改革;七是积极建设双语专业、发展特色学科、参与社会合作;八是探索“书院制”改革路径,系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等;九是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培育以“阳光品质”为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西北师范大学万明钢教授做了题为“从学前教育做起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旨报告。他结合西北师范大学近年来在藏区支教的工作,指出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幼儿园规模迅速扩张与幼教师资不足的冲突;少数民族大学生文理科分布不均衡、专业结构严重扭曲问题,是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2019年9月27日,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语言教育模式的实施,一定要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首先,要高度重视藏区的学前教育,从学前教育开始做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模式战略布局的调整。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要进一步完善支教管理机制,拔出专项经费、扩大支教规模、加大支教力度,充分发挥支教效果。第三,超越双语教育模式,把民族教育体系融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做到“同轨同向”:一是除了开设国家通用语、少数民族母语、英语课程之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信息技术等理科课程教学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除三科统编教材外,在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尽量做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三是地方课程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母语。

青海师范大学李晓华教授做了题为“教育扶贫背景下西部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探索”的主旨报告。他认为西北师范大学服务民族基础教育的实践,学界有目共睹。报告指出:高原、多民族、欠发达是西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典型特征。为弥补教育“短板”,需要改善西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合格师资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青海师范大学积极响应《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倡议,努力打造教育扶贫培养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公益平台,采取全员培养模式,秉持实践性取向,打破原有分科教学方式,向综合教学方式转变,旨在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扎实专业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突出、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良好、教育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较强、能够胜任小学综合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全科型教师。全科型教师是教育扶贫过程中教师培养的基本路向,实践性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全科教师课程的核心,青海师范大学在全科型教师教育活动安排上做到了精细化和综合化的有机统一,以及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统一。宁夏大学周福盛教授做了题为“西北地区‘U-U合作’的路径与机制探索”的主旨报告。报告结合西北师大与宁夏大学的合作实践,指出在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宁夏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开展了民族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合作,在教师培养、重大课题项目的申报、博士生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探索出了高校与高校合作的路径与机制,为宁夏大学培养出民族教育学高层次人才,提高民族教育学学科的科研水平提供有益帮助。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将合作范围扩大到教育学科的其他领域。在重大课题联合申报,学术论文指导,科研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方式。从院级合作上升到校级合作,共同促进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两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科学把握高校间合作交流的目标与定位,制订高校间合作交流规划;准确把握高校合作交流的阶段性,实施有效的措施,推动高校合作交流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前进。西北师范大学刘旭东教授做了题为“‘向西向下’:西北师大对教师教育内在品质的塑造”的主旨报告。报告认为,西北师范大学矢志不移地以“向西向下”为办学方向。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自身的实践推进着中国西北的社会变革,走出了一条在西北大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师范大学以推进教育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的学术理念,秉承爱国敬业的理想,把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深入开展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并相继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建立了甘南民族地区教育实验区、临夏民族地区教育实验区、阿克苏民族地区教育实验区。在西北地区推进现代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西北师大努力把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策略运用于其中,使得西北师大的教师教育成为有灵魂、有目标、学术品格鲜明的实践,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理念引领,通过教育推动社会变革;二是充分发挥高水平教育学科在教师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三是在教育实践中生成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四是以理论构建能动地推进民族教育变革;五是主动变革,引领教师教育。经过多年努力,西北师范大学在逐步构建一个能够反映教师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精神、以职前职后一体化为取向、具有独特性的师范教育格局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师,为西北地区国民素质的提高、现代教育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凝练出了“深耕西部、艰苦奋斗”“修身正道、师德为先”“全面培养、博学多才”“敬业乐群、行动反思”的独特品格。

作者:者卉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范文篇4

关键词:宁夏;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思考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人员不足。虽然宁夏气象局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挂靠科研所成立了实体化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机构,但实质上办事机构仍然是原先科研所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中心一个科室的人员体量,无论是人员数量和组成都与气象卫星遥感应用大省差距较大[1]。1.2业务产品科技支撑不强。宁夏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明显存在科技支撑不够、缺乏拳头产品等问题;应用水平只是停留在“看图说话”阶段;遥感数据管理模式落后,数据产品应用深度不够;业务产品体内循环现象依然存在,“产品无法找到出口”等短板问题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3气象卫星遥感应用缺乏业务平台支持。卫星数据获取、应用软件平台支持尚不到位,业务中使用的平台除中国气象局卫星中心统一推广的SMART平台外,区局自筹资金建设的“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应用项目”尚在起步阶段,导致卫星资料接收、处理和应用效果不理想,软件平台支持不够[2];卫星资料与地基、天基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足;无人机作为航空遥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宁夏尚未开展实质业务应用。1.4气象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相关制度缺乏。相关单位对气象卫星遥感业务职责任务定位不清楚,分工不清晰,相关的业务流程、规范、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应的业务管理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等还有待健全,全区整体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业务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市县局气象卫星遥感业务应用基本处于空白。1.5经费支持有待加强。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业务维持和提升能力方面需要的经费数量较大,目前宁夏气象卫星遥感应用平台建设缺口较大,基本依赖地方经费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2下一步工作措施

2.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宁夏气象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发展重心和特色领域。广泛调研地方政府及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部门开展气象卫星遥感或相关业务现状,结合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立区和脱贫富民战略等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本着地方需要什么就优先发展什么的思路,以生态立区气象保障为核心,重点围绕生态环境遥感和特色农业遥感等方面,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遥感应用业务,为宁夏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2.2理顺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宁夏生态气象遥感中心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好中国气象局遥感应用体系建设意见和规划任务,在目前遥感中心挂靠科研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遥感中心机构和人员现状,确定遥感中心的业务边界范畴、业务任务和工作职责等。进一步健全与之配套的岗位职责、值班制度、业务流程,定期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产品和决策咨询报告,制作遥感生态年报。2.3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宁夏气象卫星遥感业务技术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卫星中心支持,加快卫星中心指导产品在宁夏的本地化应用。完善区级服务产品,建立数据下载、存储处理、业务产品制作、服务产品加工等业务流程及相关业务规范标准。加快区级气象卫星遥感业务系统平台研发,提高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存储、处理、共享和归档能力。逐步开展航空(无人机)遥感业务试验,通过地空天一体化观测对比验证,开展生态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2.4坚持开放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合作、省部合作、局校合作,主动加强与国土、环保、宁夏大学、农科院、高分中心等单位的合作,取长补短,互利互惠,搭建合作平台,争取科研项目,带动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2.5加大项目支持,健全气象卫星遥感应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重点立项支持,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提高宁夏气象卫星遥感业务能力。进一步统筹观测经费和地方政府相关支持[4],加大气象卫星遥感领域科研和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为气象卫星遥感能力提升提供经费支撑。2.6夯实人才保障,加快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人才体系建设围绕业务需求,在今后的人员招录中加大生态气象、环境气象、遥感应用等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充实遥感应用机构人才队伍。利用宁夏大学、农科院以及自治区高分中心等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项目联合研发、人才联合培养等机制,开展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气象卫星遥感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张花蕊.浅谈内蒙古气象卫星遥感应用对策[J].内蒙古气象,2005(3):45-46.

[2]贺敬,杨龙.伊春市卫星遥感综合应用系统[J].黑龙江气象,2011,28((3):24-25.

[3]杨高伟,贾艳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特征目标准确提取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35(7):372-376.

宁夏大学范文篇5

一、我区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全区现有离休干部5200多名,平均年龄80岁以上。其中:行政机关1718人,事业单位1600人,企业1934人;区直2649人,市、县(区)2603人;党员4064名(占全区离休干部总数77.4%)。全区现有退休干部近6万人。

全区25个市、县(区)都设有老干部局;区直部门(厅局委办、人民团体、大专院校、国有大型企业)设有60多个老干部工作专门机构(老干部处、离退办)。有专(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近600人。

当前,老干部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氛围,离退休干部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发展有了新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

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982年中央下发《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使老干部工作有了良好开端。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老干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全面做好新时期的离退休干部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中组发[20*]10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大家普遍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认为应当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离退休干部工作,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做好,使离退休干部工作在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发展赋予了新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赋予了离退休干部工作新的任务。目前,我区离退休干部队伍数量占到整个干部队伍的40%。离退休干部队伍蕴藏着大量的人才资源,具有很强的政治、经验和智力优势,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好离退休干部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拓宽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渠道。银川市重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战士、老教师)人员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石嘴山市组织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聘请一些有专长的离退休干部担任编辑或主笔开展修志、撰写回忆录工作。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党建和社会服务工作。自治区公安厅邀请离退休干部指导监督公安工作。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广电总台重视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专长,组织引导他们为教育、医疗卫生、广电事业献计献策。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优势,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是新形势赋予离退休干部工作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任务,需要突出抓好。

(三)党的中心工作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是中心但必须围绕中心,不是大局但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大局。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级领导和老干部工作人员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区的老干部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绩,是因为老干部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来开展。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广大老干部工作人员谋发展、求发展的意识非常强烈,决心非常坚定。大家认为,科学发展观在为全面做好新时期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赋予新任务、提供理论指导的同时,也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做好新时期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奋发有为;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离退休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照顾好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坚持把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引导离退休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以让党放心、广大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合力。

二、我区离退休干部工作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准确把握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组发[20*]10号文件精神,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切实将我区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具体表现在:

(一)各级领导更加重视老干部工作。从调研情况看,全区各级党政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将离退休干部工作当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在老干部活动经费、活动室的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常委、公安厅厅长苏德良经常参加本厅老干部的会议和活动,要求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更加人性化,要多为老干部着想,让老干部晚年幸福指数高一些。银川市、石嘴山市领导亲自协调解决老干部工作的突出问题。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领导亲自审阅组织老干部外出参观考察的方案。宁夏广电总台台长李文华经常告诫本台干部:“宁可在职的少花一点钱,也要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待遇,在老同志身上花再多的钱不心疼”。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领导积极参加老干部的活动,为老干部鼓劲,与老同志同乐。

(二)老干部工作侧重点有了新变化。新时期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离休干部逐年减少,退休干部大量增加。老干部的需求也发生了转移,由物质转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慰籍需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离退休干部工作侧重点发生了四个转变:一是从工作对象上,由离休干部工作为主转向统筹兼顾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二是从工作重点上,由落实生活待遇为主转向更加注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三是从工作方式上,由单一的组织学习转向更加注重以活动为载体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从服务方式上,由宏观的、侧重组织管理向单位、社区、家庭多元化、细微化、人文亲情化服务转变。这些变化,反映出了我区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勾画出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发展趋势。

(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党政领导,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都充分认识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两个建设”的重要性,能够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抓好。银川市充分发挥离休干部党委的作用,从完善工作机制上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领导,探索出了一条离退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挥作用”的新路子。石嘴山市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市、县(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把做好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老同志开展活动等相结合,形成了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文体活动“三位一体”的组织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自治区公安厅、宁夏广电总台、宁夏大学等单位老干部处长兼任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加强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的领导,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这些做法和措施适应了当前离退休干部“两个建设”的实际和需要,效果很好。

(四)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途径不断拓宽。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发挥社区、家庭、单位、养老机构等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的作用,面对“双高期”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不断拓宽渠道和途径,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共同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银川市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投入扶持力度,努力为孤寡老干部和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青山街道办事处永乐社区采取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定期上门服务、办理爱心卡等形式,解决老干部在衣、食、住、行、保健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在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宁夏广电总台针对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实际情况,做到了送学上门,到家宣讲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自治区公安厅制定了《老干部生活联络员制度》,按居住区域将本厅离退休干部划为7个小组,由老干部处工作人员分组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老干部的思想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宁夏大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离退休干部提供打扫卫生、擦玻璃等家居服务,并积极与社区联系,建立保姆信息库,及时向离退休干部推荐保姆,为老同志提供所需服务。

(五)离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问题更加受到关注。随着我区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逐步完善,退休干部工资、医疗保障逐步规范化,广大离退休干部对其生活待遇的落实总体上是满意的,现在关注更多的是能否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问题,离退休干部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强烈。从调研情况看,各地各单位基本做到了离休干部与单位在职干部职工享受同等福利待遇,并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给予及时帮扶和特殊照顾。

(六)老干部工作队伍展现新气象。自80年代全区各市县(区)老干部局成立以来,一批批老干部工作人员开拓进取,不懈努力,全面落实党的各项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近30年来,老干部工作部门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热爱老干部工作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为了适应新形势对老干部工作的要求,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年轻干部又充实到了老干部工作队伍中,给全区老干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自中组发[20*]12号文件和中组发[20*]10号文件下发后,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认真调研、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出现了抢抓机遇、争先创优、齐头并进的新局面。特别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强化了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工作程序逐步规范,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全面做好我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各级党委是放心的,广大离退休干部是满意的。

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前影响和制约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一些因素,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离退休干部政策滞后。如: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滞后于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滞后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离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保障离休干部“两项待遇”落实的政策措施有些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改进。二是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离休干部“双高期”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工作合力不够强、资源没有充分整合,特别是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尚未成熟。四是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建设滞后,满足不了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还需要着力加强。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和整体推进。

三、对推进我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几点

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重点是要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2号)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宁组发[20*]32号)精神,以“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组织设置好、活动开展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目标,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二)建立“双高期”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制。要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高发病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和管理办法,重点放在不断拓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渠道和途径上。在保持离退休干部原有管理关系、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让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单位、街道、社区、养老机构、家庭相结合的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生活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在进行涉及离退休干部切身利益的改革时,要同步研究制定相应的保障办法和措施。各地各部门在出台有关离退休干部政策时,要征求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意见。-同时,要建立离退休干部的解困帮扶机制,对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给予及时帮助。

(四)建立健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按照中组发[20*]10号文件精神,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人事劳动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强对退休干部的宏观管理的工作机制。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原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等工作。退休干部的日常服务管理仍由供养关系所在单位负责。按规定移交到街道、社区的,由所在街道、社区负责。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好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为他们参加活动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宁夏大学范文篇6

男: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

女:各参赛单位同志们——

合:下午好——

男:在这金秋送爽,歌海如潮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

女:在这秋染大地,漫山彩虹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庆祝宁夏解放55周年!

男:在今天的《祖国在我心中》大型歌咏比赛开始之前,我们特别邀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举行升国旗仪式。有请XXX为我们主持升国旗仪式。

(奏国歌升国旗)

(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请坐下”后,起音乐,演出主持人在开场音乐声中上场。)

女:连日来,随着“升好祖国第一旗”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宁夏升旗活动在全区各市县(区)依次举行,“祖国第一旗”在全区580万回汉各族人民的崇敬的目光中徐徐展开,由此引发的爱国情潮一浪高过一浪。

男:一面国旗,书写着丰厚的内涵:那是祖国的土地,那是游子的归依,那是不屈的奋斗,那是国家的富强。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鼓舞着我们中华民族开创着新的世纪,希望我们今天的歌咏大赛能对这一内涵作出最好的诠释!

男:当我们站在黄河边暇想,祖国是冲天腾飞的巨龙,是叱咤时代的风云!

女:当我们站在贺兰山上眺望,祖国是威风凛凛的雄狮,是舞动神州的青春!

男:我们脚下的道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广!我们的视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辽阔!

女: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我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红火。

男:我记得伟人说过:“真正的飞翔不是身躯,而是歌喉;真正的飞翔不是歌喉,而是比火焰更明亮的思想。”

女:今天,我们有了“三个代表”这颗比火焰还要明亮的思想,就让我们用歌喉来表达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吧!

男:让我们放开喉咙豪迈地唱一曲——

合:祖国颂!

节目一:《祖国颂》演唱单位:教育系统

女:我们跨过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近百年的中国史暮色苍茫。

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犹如熊熊的火焰,驱除了屈辱的历史阴霾,使我们坚实的脊背顶住了那百年的沧桑。

女:接下来有请自治区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为我们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节目二:演唱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单位:自治区老干部局

节目三:演唱曲目《保卫黄河》演唱单位:

女:历史的耳畔,礼炮的隆隆声,排山倒海般回响着祖国五十五周年的沧桑巨变。

男: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女:巍峨的华表,再一次让挺拔的身躯披上了曙光。雄伟的天安门,让时代的风云迎来了新一轮东升的太阳。

男:祖国啊,我的大中华,你永远充满希望!

女:祖国啊,我的大中华,你永远朝气蓬勃!

男:青春中国,开始抒写灿烂的新篇章,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节目四:演唱曲目《青春舞曲》演唱单位:自治区电力公司代表队

节目五:演唱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单位:宁夏农恳代表队

节目六:演唱曲目《回娘家》演唱单位:宁夏大学代表队

男:长江长城长白雪山处处流传着汉唐神韵!

女:黄山黄河黄土高原日日呈现着中华气魄!

男:今日的塞上江南,贺兰起舞,萃湖扬波,人文风貌流光溢彩!

女:今日的塞上江南,凤鸣龙吟,明珠闪烁,经济建设高奏凯歌!

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让奔放的旋律在西部开发的号角中彰显我们——

合:青春的活力!

节目七:演唱曲目《中华颂》演唱单位:银川市代表队

节目八:演唱曲目《三个代表指航程》演唱单位:自治区地税系统

节目九:演唱曲目《塞上更辉煌》演唱单位:宁煤集团

女:金秋十月,我们的祖国,高山巍峨,大河奔腾——

男:金秋十月,我们的祖国,红旗飘扬,歌声嘹亮——

女: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上下五千年的脉搏。

男: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宁夏,涌动的血液奔腾着滚滚黄河的浪波。

女:五十五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五十五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男:五十五个春秋,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五十五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东西,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女:请全场起立,欢迎自治区党委陈建国书记指挥,让我们共同高歌《歌唱祖国》!

(等候陈书记就位,音乐起——)

节目十:演唱曲目《歌唱祖国》演唱单位:全体演职员

(全场互动特效后)

女:感谢陈书记,谢谢——

男:感谢所有方阵的同志们,谢谢——

女:好,我们今天歌咏比赛的评奖结果也出来了,现在有请XXX为我们宣读评奖结果。

(宣读评奖结果、请领导颁奖)

男:请·········为获奖单位颁奖。

女: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男:讴歌我们的历史,有改革开放的辉煌,闪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男:大漠升艳阳,明月醉红花。在这精彩神奇的土地上,愿我们的歌声能够跨越我们的未来,激励我们激流勇进!

女:愿我们的歌声能够化成万千祝福,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男:同志们,朋友们,XXX歌咏比赛到这里就结束了。

宁夏大学范文篇7

一、进-步明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实施人才战略总揽人事工作全局,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和稳定现有人才为基础,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重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适应。

2、工作目标。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和创业的社会氛围,创造、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和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健全在党委领导下,党户开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法制环境

3、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已颁布的有关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的《关于做好现有人才稳定、培养、使用工作的若干规定》(宁党办〔〕19号)、《关于大力引进人才智力的若干规定(宁党办〔〕20号)、《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宁党发〔1999〕14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宁人发〔〕10号)、《宁夏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宁人发〔〕59号)等文件,对促进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在深入学

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每年牵头组织一次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予以解决。

4、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健全完善有关政策。一是健全完善稳定现有人才的有关政策。在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优惠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各市、县(区)都要探索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进一步提高那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经济待遇,改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调动他们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聪明才智的积极性。探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政治待遇的新途径。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听证会制度”,凡涉及经济、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各级党政部门都应提前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评议,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二是健全完善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科技等部门协作,共同构建起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优质快捷高效地为我区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及家属调动、子女上学、户口迁移、住房等方面的服务。积极与中央、国家机关、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经济发达省区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双向兼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形式,解决我区高级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增强专业人才队伍活力的有关政策。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意见》精神,积极推进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破除用人终身制,建立聘用制,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深化职称改革,继续坚持个人自由申报、社会公正评价、单位自主聘任、政府宏观调控的人才评价和使用的改革方向。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大力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四是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改革企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保护人才一切合法收入。实行多样化的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工资报酬与业绩、贡献挂钩。完善津贴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重奖。积极协调建立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解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5、积极推进人才管理的建设。由自治区法制局牵头,组织、人事、科技、教育等部门参加,积极推进“做好现有人才的稳定、培养、使用”、“引进人才智力”、“实行政府特殊津贴”、“重奖有功科技人员”、“人才权益保护”、“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政策的立法工作,逐步实现全区人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6、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在凝聚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自治区国有大型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开发的投入,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个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加大对宁夏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宁夏大学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积极创建创业园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成为吸引和使用好优秀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加强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7、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分类管理。针对各类专业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分别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和文化艺术、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奖励体系,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的分类管理体制。

8、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探索健全人才竞争择优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做好吸引和用好人才工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的机遇,全面实施我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开展选拔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活动,培养一批站在国内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精通国际经济贸易运行规则和法律、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业人才。在人才的选拔上,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要重视国有单位的人才,也要重视海外留学人才和非国有单位的人才;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人才,也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加强博士后工作,制定博士后工作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争取到“十五”末期,我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有较大发展。建立青年企业家西部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大学生创业园。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攻关项目,组织申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40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所在岗位上做出显著

成绩、且具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赴区外境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9、规范人才市场,促进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深入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加强人才市场管理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和健全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打破人才部门、地区所有壁垒,拓宽各类人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人才资源信息工作,建立自治区人才资源信息库和覆盖全区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积极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做好人才信息工作。鼓励创办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研究制定全区统一的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人事行为。

10、建立继续教育机制,实施终身教育。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加强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和由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教育,进一步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进修、出国深造的培训政策,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和挂职等多途径的培训制度。遵循各类人才的成

长规律,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完善考试、考核和测评方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

四、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目标,定期讨论研究。全面实行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将推进科技进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告。

12、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工作协调机构,抓紧对人才工作宏观管理、资源共享和整合工作力量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自治区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全区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有关重要政策的研究、执行和工作落实。宣传、人事、科技、教育、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市、县(区)都要建立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和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宁夏大学范文篇8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说是不采用技巧方法也能够轻松的解答问题,但同时小学数学也是基础铺垫阶段,此时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未来应用实践中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突破性的提升。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过于干预学生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受到限制,班级内成员所采用的解题方法也是千篇一律。面对此类问题,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会有效加深,这自然是传统教学方法中所不具备的,数学思维不单体现在解题阶段,还包含了学生看待问题的形式,虽然小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但随着教学计划不断深入的进行,这种思维也会发挥更深远的作用,帮助学生将各个阶段所学习的内容进行串联,灵活的运行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达到最终理想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建立培养数学思维后,教师在讲解新问题时也更加的顺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实现数学学习真正走入生活化阶段,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不会再觉得枯燥乏味。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思维的有效措施

2.1采用渐进性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中处于引导者的位置,面对学生学习中的新问题,教师不应该直接公布答案对解题过程进行讲解,而是采用渐进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来发现答案,这样的过程对学生来讲更有意义,学生也能够更扎实的记录所学习的新知识点。渐进性教学方法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在学习初期阶段,学生可能会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不明白所学习到的知识会有怎样的用途,此时正是建立数学思维的最佳阶段,要注重对学生发散式思维的培养。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是不同的,数学思维中主要是使学生明白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灵活运用,只要答案是正确的,解题有很多种途径。渐进性教学方法开展会逐渐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知识体系,各个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在解答问题时培养学生快速的调动以学知识内容,并适当的鼓励学生,使之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中拥有足够的自信心,来完成难度更大的知识问题。

2.2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探讨

探索性教学理念是新课改后所提出的,颠覆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说教地位的现状,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与教师共同实现有关于知识内容方面的探索。数学思维是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内容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形成的,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新知识内容的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解决常见问题。探讨中要注重总结发现的重要性,不断的总结原有问题,才能在接触新知识内容时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在探讨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来预习书中的知识,这样可以自己解决小部分问题,难度比较大的内容再由教师讲解。在此期间要注重对课堂纪律的控制,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影响所学习知识的效果,同时也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干扰,这一点是教学计划开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2.3引导教育代替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期间教师直接向学生公布知识内容的答案,学生并没有得到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下降。长时间在此环境下,学生可能会出现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时,主观上不及时的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公布答案,虽然初期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到随着学习知识内容的难度不断增大,这种学习模式也不能牢固的掌握新知识,造成学生的数学成绩处于不断下滑的状态下,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有所下降。引导教育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来完成问题的解答,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才会对最终的问题进行公布。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数学思维建立中欠缺的部分,作为接下来教学计划完善所参照的依据,完善教学计划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小学数学的启蒙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建立的关键时期,上述教学方法运用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建立的思维模式也能适应未来难度更大的知识内容。

3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要高度关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客观制约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教师教学认识上的模糊性和教学实践中的盲目性,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沿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富有成效地推进。

作者:林艳华 单位:福建省永泰县梧桐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宁夏大学范文篇9

一、进-步明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实施人才战略总揽人事工作全局,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和稳定现有人才为基础,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重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适应。

2、工作目标。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和创业的社会氛围,创造、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和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健全在党委领导下,党户开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法制环境

3、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已颁布的有关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的《关于做好现有人才稳定、培养、使用工作的若干规定》(宁党办〔*〕19号)、《关于大力引进人才智力的若干规定(宁党办〔*〕20号)、《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宁党发〔*〕14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宁人发〔*〕10号)、《宁夏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宁人发〔*〕59号)等文件,对促进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在深入学

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每年牵头组织一次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予以解决。

4、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健全完善有关政策。一是健全完善稳定现有人才的有关政策。在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优惠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各市、县(区)都要探索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进一步提高那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经济待遇,改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调动他们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聪明才智的积极性。探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政治待遇的新途径。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听证会制度”,凡涉及经济、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各级党政部门都应提前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评议,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二是健全完善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由组织部门牵头,人事、科技等部门协作,共同构建起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优质快捷高效地为我区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及家属调动、子女上学、户口迁移、住房等方面的服务。积极与中央、国家机关、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经济发达省区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双向兼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形式,解决我区高级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健全完善增强专业人才队伍活力的有关政策。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意见》精神,积极推进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破除用人终身制,建立聘用制,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深化职称改革,继续坚持个人自由申报、社会公正评价、单位自主聘任、政府宏观调控的人才评价和使用的改革方向。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大力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四是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改革企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保护人才一切合法收入。实行多样化的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工资报酬与业绩、贡献挂钩。完善津贴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重奖。积极协调建立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解除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5、积极推进人才管理的建设。由自治区法制局牵头,组织、人事、科技、教育等部门参加,积极推进“做好现有人才的稳定、培养、使用”、“引进人才智力”、“实行政府特殊津贴”、“重奖有功科技人员”、“人才权益保护”、“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政策的立法工作,逐步实现全区人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三、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6、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在凝聚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自治区国有大型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开发的投入,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个在国内同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加大对宁夏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宁夏大学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积极创建创业园区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成为吸引和使用好优秀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加强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7、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分类管理。针对各类专业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分别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和文化艺术、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奖励体系,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性的分类管理体制。

8、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探索健全人才竞争择优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覆盖面,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做好吸引和用好人才工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千名学科带头人工程”的机遇,全面实施我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开展选拔优秀专家、拔尖人才活动,培养一批站在国内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精通国际经济贸易运行规则和法律、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业人才。在人才的选拔上,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要重视国有单位的人才,也要重视海外留学人才和非国有单位的人才;既要重视自然科学人才,也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加强博士后工作,制定博士后工作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争取到“十五”末期,我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有较大发展。建立青年企业家西部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大学生创业园。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攻关项目,组织申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40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所在岗位上做出显著

成绩、且具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赴区外境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9、规范人才市场,促进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深入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加强人才市场管理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和健全统一有序的人才市场,打破人才部门、地区所有壁垒,拓宽各类人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人才资源信息工作,建立自治区人才资源信息库和覆盖全区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积极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做好人才信息工作。鼓励创办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研究制定全区统一的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人事行为。

10、建立继续教育机制,实施终身教育。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加强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和由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教育,进一步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进修、出国深造的培训政策,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和挂职等多途径的培训制度。遵循各类人才的成

长规律,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完善考试、考核和测评方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

四、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1、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目标,定期讨论研究。全面实行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将推进科技进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告。

12、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工作协调机构,抓紧对人才工作宏观管理、资源共享和整合工作力量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自治区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全区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有关重要政策的研究、执行和工作落实。宣传、人事、科技、教育、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市、县(区)都要建立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和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宁夏大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全域旅游;宁夏;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全域旅游发展是一种符合新时代旅游发展要求与体现新时代精神的区域旅游经济运行的模式。宁夏于2016年被原国家旅游局确立为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单位,在此大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如今,旅游业作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已融入到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发展“全域旅游”是宁夏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更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宁夏全域旅游的科学发展与持续推进,宁夏全域旅游管理人才欠缺、专业服务意识不强、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宁夏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推动宁夏全域旅游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宁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在宁夏开设时间相对较晚,1993年,宁夏大学历史系下设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开启宁夏旅游管理专业之先河。随后,北方民族大学、宁夏旅游学校、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截至2019年,宁夏共有18所院校设置旅游管理类专业,其中本科院校3所,大专(高职)8所,中专(含高中职)7所。随着近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各院校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旅游专业人才在培养质量和数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宁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专业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近年来,伴随着宁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部分院校旅游专业受到市场需求驱动,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主动地增设了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葡萄酒旅游等新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指导,师资队伍不完备,课程设置不够规范,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相对落后,专业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忽视了市场需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少核心课程体系,无法对学生开展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其综合素质都难以与社会需求对接,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二)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目前,一些院校开设了部分专业性不强且重复性的旅游专业课。课程内容和框架之间具有重复性,如《旅游资源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等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导致旅游专业学生对相同内容学之乏味,影响了同学们对该专业的认同。专业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举足轻重,但一些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对该类课程没有充分落实,占专业课的比例明显不足。在旅游智慧化、国际化的时代,很多院校对于学生英语、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距离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甚远。另外地区特色精品课程开发不够深入甚至重要内容缺失,旅游创新创意课程的质量差强人意,限制了学生们对旅游业的认知和兴趣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部分院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缺乏市场需求调查,即使一些院校开展了前期问卷调查,但在后期工作中并未及时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导致课程体系仍然以固有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为导向,缺乏系统性、创新性和重点优化,人才同质化现象凸显,难以与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旅游人才的专业性和复合型需求相适应。此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院校对专业课的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短板无法适应工作中的现实要求,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知识体系的完整与职业生涯的质量。(三)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现阶段,高校选拔专业教师多数来源于高校毕业生,其中青年人居多,因为科研水平有限,虽拥有相关的学历水平和行业资格,即便有一些教师在企业中短暂挂职,但并不是真正拥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发展。旅游学科方面的投入经费较低,导致无法引进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学科导师,从而导致高层次人才匮乏和杰出人才的稀少,难以带动院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大量的教学活动要求专业教师负责,缺乏实践、科研和教学活动参与的时间。工作量一旦增加,超过教师承受能力,则将出现重规模轻质量的情况。此外,行业准入门槛的提升,尤其是学历和职称的硬性要求,拥有丰富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人员难以进入高校,在角色转变上也有一定难度。(四)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不够深入。随着旅游新理论、新业态的推陈出新,旅游教育如果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与业界无缝对接。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企业参与宁夏校企联合教育的积极性较低,产学研融合不深。目前宁夏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旅游学会和教育协会的省区,也凸显出旅游专业产教融合水平较低。其次,院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局限在实习、见习等初级合作模式,缺少校企联合研发课题、开发课程等深度合作,达不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再次,一些院校专业实训基地条件较差甚至缺失,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与企业联系不紧密,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政+企”三方联合培养模式。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能再走院校自行开展人才培养的老路,应是“院校+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共同培养模式。地方政府、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应适当给予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各院校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划拨旅游人才培养资金,助力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各院校在培养方案中可确定“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校、政、企交流合作的基础,联合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持续增强人才对外吸引力和对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旅游行业、企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创新推进政校交流合作、校企交流合作、校校交流合作、国际化旅游办学教育项目的合作,进而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符合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旅游管理人才,全面地支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升级和服务的高效化,助力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此外,高等院校应在旅游教学资源、课题研究、研究生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建立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实现旅游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与企业共育,畅通旅游人才就业交流渠道。依托一批部级、省级优秀旅游企业、区县重点旅游企业等资源建设一批旅游教育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积极采取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培训班等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优秀旅游专业人才。支持有关院校与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旅游管理等相关领域重点课题的研究、项目规划设计、资源利用项目开发、成果转化等,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良性互动。(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全域旅游背景下,要强化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的综合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关注旅游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和动向。随着宁夏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要求更多的旅游人才能够掌握更广泛更新的旅游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在丰富学生旅游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高校旅游专业师生积极服务于旅游业的意识和能力。以支持全域旅游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本着职业和实践,注重旅游学科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规划和调整专业布局,使旅游管理专业形成特优专业。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要求旅游人才在精神理念、知识储备、个人素养和管理能力上有根本性变化,高校应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根据市场需要,比如现代新媒体的兴起,培养多维发展人才。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教学标准对接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借鉴、引入旅游企业岗位规范。进一步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地推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考核评价。合理确定专业分工,通力合作,构建一个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队伍体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建立市级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建立院校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信息定期及时的机制,引导旅游行业有关部门和院校合理地确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科学地定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根据旅游行业动态和人才市场需求加强旅游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专业能力,全面促进“旅游+”的人才培养。(三)东西部合作培养模式。随着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网络教研又扮演起新的角色,架起了异地教育协作的桥梁。西部地区智慧旅游发展起步晚,而宁夏作为全国旅游信息化相对滞后的省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东部智慧旅游发展较好城市的交流,学习优秀经验,并搭建东西部旅游发展合作桥梁。东西部教育的协作,使两地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录播视频连线,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互动教学模式、在线交流研讨。此外在专业教育中对口帮扶,吸引东部优秀旅游专业教师前往宁夏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挂职交流。通过挂职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协作,优化教学资源,引进东部师资力量及教育理念,共同推进东西部旅游教育优质资源协同发展。

三、创新旅游人才培养对策

(一)实行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构建着眼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学术生涯发展的创新型导师制,以旅游专业人才充分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大力推动教改,根据全域旅游的需求完善课程计划,升级教学方案,提升培养水平。导师制是结合学生个性与选择,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指导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就业。导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的专业成长、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为学生在未来进行学业规划、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创业就业等提供了多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形成“学科专业+活动指导”的创新型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型的导师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导作用,使新型的师生关系得到充分发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个性发展,推动了教学、团学、科研一体化,构建合作与互动的教学育人协作机制。(二)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目前情况来看,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仍然不能很好的满足宁夏旅游管理学科发展的基本需求,高水平团队较为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宁夏旅游的持续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旅游管理教师队伍,鼓励旅游管理教师前往国内外专业院校进修,邀请外国专家来华任教,推动与国外知名旅游院校合作,定期交流学习,长期持续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培养和提升旅游管理教师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将教师培养能在高校教学,能在实习工作中指导学生,能解决旅游行业问题的全方面发展教师。应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鼓励现有教师在培养手段创新的方面,围绕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应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让教师走出校园,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专业技能,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以有效增强学生对旅游业的认知。发挥各类教师的特长和优势,理论型导师和技术型导师并重,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培养国际性人才、创新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同时吸引一批有经验的旅游从业者作为校外导师,全方位提升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层次和理论层次,形成专业交叉、优势互补的师资团队。此外加大旅游学科经费投入,引进学科优秀导师,带动院校旅游学科的建设及发展,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三)优化专业课程,改善办学条件。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课程的设计不止停留在专业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更要根据现实环境设置实践课、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其逻辑性、整体性,设置具体的技能或基础知识的专业相关课程,如开设旅游规划、旅游统计、导游业务等,强调旅游管理、商业、旅游接待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管理与旅游服务能力。借用旅游产业的知识和内容填补单纯旅游专业教学的短板和空白,教育教学应推陈出新,教材也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旅游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把最新的旅游学科理论内容和知识带入旅游专业课堂。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多种旅游新业态油然而生,因此将旅游新业态作为主要课程内容,同时增加实践类旅游专业课程十分必要。通过培养方案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课程分与校外实习分数,鼓励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的学生,并把其校外实习分数合理地计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考评中。以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论知识,再结合实践课关于专业技能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素质。学校要结合实际的需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校内实训和实践场地的投入,将旅游专业课程与相关产业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在旅游课程设计上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可通过室内教学、室外实践、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设置横向、纵向的旅游相关专业课程,避免设置重复的旅游专业课程内容。应设置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大学旅游新课程,如研学旅游、旅游大数据等相关课程,实时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新发展新动态。尤其是学校要设置一系列符合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专业知识课程,让学生在了解旅游业的同时更好的了解本地旅游业情况,建立学生对本地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学校应定期邀请旅游业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化旅游视野,提升学生对于旅游业的了解和认知。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参观学习等课外实践活动,了解行业现状,对行业发展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对行业认知的深化。此外根据旅游人才身心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设置公共课程,如设立体育课与心理健康课程,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课的设置则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今政治形势,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旅游人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提高高校旅游人才培养质量。除上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之外,作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从业者,还要不断开阔国际化视野,开发国际化课程,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宁夏文化内容,既能凸显国际化又可不断深入本地旅游文化,培养学生以国际化视角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四)加强校企合作,配备产业导师,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旅游行业指导,是推进办学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旅游行业从业企业与各院校的强强联合,多层次多领域进行合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素养的旅游专业人才,也能弥补院校在单一专业和单一学科发展上的局限性。院校选择旅游行业优秀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方式,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课程结构设置,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建设,让旅游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旅游理论知识的同时建立对行业的认知,在实践中自我领悟,明确自身不足和发展方向,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收获。例如北京联合大学与首旅集团部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双方合作紧密,合作长达40年之久。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和企业双方均收益。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企业则获取了大批优质人才,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根据全域旅游需要培养适宜需要的专业人才,挑选业内旅游专家以及旅游企业高管做校外导师,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旅游企业的相关实践、实习工作,运用新媒体的方式建立企业场景式的教学,企业通过校外实习的岗位可以吸纳一批高理论素质的旅游专业学生,给予在校学生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通过与校企间的强强合作,丰富教学实践,共建实践基地,增加校内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多方共同培养全域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钏海芳.浅谈中职生在旅游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思考[C]//向导-教育导刊,2018.

[2]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04):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