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3:16:27

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范文篇1

本文作者:惠秀丽工作单位:海军总医院口腔科

挂号分诊口腔门诊患者数量大,病种多,护士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自己所学的专科知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对患者的观察,给予患者挂出合理专科的号,推荐合适的诊治医生,并迅速告知就诊地点。就诊时或候诊过程中,门诊患者常有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因此,要求分诊挂号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能及时发现情况,迅速正确处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咨询告知口腔门诊作为窗口单位,有的患者初来门诊,面对陌生的环境,对疾病的治疗充满担心、疑虑、甚至恐惧。通过与护十的沟通咨询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的担心和恐慌,这就要求我们护士给予患者关爱、热情、温暖、耐心和理解并应运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对医院整体情况的熟知,给予患者满意的解答。护十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需,千方百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医护配合在口腔疾病的诊治中,护士不但要保证治疗所刚器械、药物、设备、材料到位,更需与医师配合默契,保证材料、药物、器械准确、平稳、快速的传递。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精神状况的变化,第一时间告知医师,以便医师调整治疗进度或方案,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目前口腔治疗的操作模式正在从护理的被动参与模式变为护理主动参与模式,即四手操作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使医生椅旁操作时间减少,患者就诊时间缩短;并且舒适性增加,使治疗效率大人提高。口腔卫生宣教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劝TO对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感染,牙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口腔卫生宣教是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口腔护理的服务是从疾病诊断治疗的配合延伸至健康宣教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应用专科知识及技能,为病人提供口腔保健知识,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有针对性的采取口腔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综合性的整体口腔医疗保健,达到促进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和恢复口腔功能的目的。

人性化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服务的内涵也由以执行医嘱为主,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即按照护理程序,在生理、心理、社会等诸方面为病人提供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美化就医环境,完善服务措施是病人就医的第一需求。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可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候诊室环境宽敞、明亮洁净,安静无噪音:安装空调,增设饮水机,提供图书、报刊、摆放绿色有氧植物,播放轻音乐;利用电视播放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等,丰富了病人的候诊内容,从而降低其焦虑等不良情绪。医疗服务为了给患者提供整体全面优质的服务,我们对全科护士进行了情感知识、服务意识、礼貌用语、礼仪及沟通能力培训,经常进行口腔专科技术、急救技术和应急预案的学习,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增强处置突发急救事件如病人跌倒、突发晕厥、心跳呼吸骤停、药物过敏性休克等应对能力。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无菌操作原则和口腔器械消毒隔离制度。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环境及物体表面要定期消毒并进行监测。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正确处理。加强告知义务,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主动告知患者接受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应该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应征得病人知情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增设了宣传专栏,方便患者更好的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沟通技巧运用接诊艺术,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语言是护十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沟通的桥梁。微笑使人觉得亲切,消除陌生感,称呼是沟通的开始,一个亲切、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拉近护士和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如“先生,请问您哪里不舒服?”、“大爷,我给您挂的是修复科,请您到修复科4号椅位就诊”等等,这些适当得体的语言让患者消除了对环境的陌生和疾病的恐惧感,同时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信任。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及时掌握患者的心态和目的。对年老、动作迟缓、语言不流利、听力欠佳等患者应尤其关注。提高沟通效果,也利于观察、判断病情,进而正确分诊。接诊护士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以同情、理解、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患者,即使有些患者语言过激、情绪失控,护士也不必过多解释,更不要反驳患者,而是对其表示理解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心理护理口腔门诊初诊患者对就医环境陌生,有无所适从感;急诊患者病情急、痛苦难忍,往往是捂着肿胀的脸来医院,焦虑情绪严重(如果可能建议加参考文献),迫切希望医师尽快为自己解除痛苦:儿童患者看到治疗器械之后立刻产生惧怕心理,不听从劝说甚至抗据治疗;老年人群牙病发病率最高,但是对自己的牙病重视不够。并且顾虑太多,往往有怕麻烦、怕花钱等心理。所有患者都期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护理人员,对于初诊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向患者简要介绍医院的环境、就诊秩序,指导患者按顺序就诊,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于急诊患者用和蔼的态度,科学、艺术的语言主动与患者沟通,并且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于小儿患者,需要耐心地与患儿沟通,并给予鼓励,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巧妙运用肢体语言使患儿配合医师治疗;对于老年人向他们讲解老年人牙病早治的重要性,口腔卫生健康与老年人身体健康之间的辨证关系,思想认识提高了,治疗牙病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就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治疗。

防范护患纠纷尊重患者、增强服务意识以及提高服务质量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必要因素,因此口腔门诊护士综合服务素质的提高对于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树立医院形象口诊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在医疗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关系着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因此,为了患者的利益,为了医院的利益,也是为了全社会的发展,包括口腔科在内的所有医院的窗口单位都更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提高人们对口腔疾患的正确认识口腔门诊护士并不是单纯的分诊挂号、向导陪同、医护配合,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全社会对口腔疾患的正确认识和口腔保健知识。主动宣教,解除患者对口腔疾患认识的误区是口腔门诊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内涵建设范文篇2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医院文化内涵建设进行了探讨。首先,医院文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本观念应要体现在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其次,医院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有了统一的价值观就有了旗帜和方向。最后,医院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求变,与时俱进。

1医院文化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

医院自建立之始就在形成自身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不是某个人可以建设形成的,它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的结果。医院文化无处不在,体现在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以医院员工的行为体现得最为充分。员工是医院文化的个体,同时也是医院文化整体的体现。医院文化是基于以人为本的软管理,强调从现代人的需要出发,重视人性的完整性和人的需求的多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将人本观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内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人才资源的管理,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外则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高效、优质、温馨、亲切的医疗服务感动患者,留住患者。

1.1要旗帜鲜明地开展“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医疗机构,不但不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相反非常重视,只不过他们称思想政治工作为文化建设。国外很多好的医院大都通过宣传医院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在医务人员中倡导奉献精神,让员工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文化之间,目标基本一致,对象完全相同,内容非常相似,手段大体重合。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在抓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爱岗敬业教育让员工知道无论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集体,关心医院的发展,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医疗质量、医院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地为医院的发展、管理出谋划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发挥导向、凝聚、规范、激励和辐射作用,常抓不懈,让广大职工把文明行医、廉洁奉公、关爱患者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医院文化的重要手段,而医院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于医院管理提供了最佳途径。

1.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的文章

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已是管理界的普遍共识,人才战略是医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视为首要战略,因为医疗市场一切要素的竞争,无论是技术、服务,还是经营、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如何配置人才、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上,要求医院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管理的全过程,制定科学合理又富有创新的包括绩效考核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弹性工时工资制度、全员聘用制度等内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上能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让医院员工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还要重视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做好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工作,创建学习型医院,促进员工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导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自主管理,让员工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实现价值,并对医院及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1.3要选择好、服务好自已的目标顾客(患者)

在当前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在竞争方式的选择上,或者说在竞争对象的选择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大多以本地区的其他医院作为自已的主要对手,一切竞争策略和手段均由此而出。好比中国快餐业的竞争,国内快餐从业者往往以洋快餐为第一竞争目标,大呼“狼来了”。但是冷静分析一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已有没有调查分析、选择认定属于你的目标顾客并稳住你的客源,洋人并没有分掉你的蛋糕,拉走你的顾客,两者的目标顾客并不相同,只有部分重叠,因此双方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现在国内很多医院在制定发展战略、构建核心能力时,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过分强调竞争对手带来的威胁,把针对竞争对手的策略放在首位,而不积极去争夺属于自己的目标顾客。

2医院文化的核心是统一的“价值观”

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建立起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传统和礼仪,使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价值观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医院文化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经过长时间工作积累形成的,医院文化从形式上可以模仿其他成功医院,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的东西如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样,是学不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它就包括医院及其全体员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建立医院先进文化首先要确立医院的价值观,医院的价值观是医院总体工作的指南,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融洽相处的纽带,是医院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障。医院的价值观主要包涵患者至上,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方便患者、平等待人的人文精神,以及精诚协作、爱岗敬业、友爱奉献、图强求精的团队精神和专业操守。医院应花大力气加强对员工的院史教育,对院训、院徽、院歌的宣传、讲解,对个人荣辱与医院兴衰间利害关系的剖析,对医院发展道路和远景规划的认同等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培育、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医院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的,医院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保持原状就是后退,不思进取必然被无情淘汰。由于医院的经营管理要受到医院文化的指导和制约,医院文化也必须服从医院的经营管理。脱离了医院管理这片土壤,医院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院文化建设必然要随着医院管理的创新而不断丰富和充实新的内涵。医院文化建设要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有位企业家所说,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发展靠完成计划;市场经济时期,企业发展靠营销;全球经济时期,企业发展靠文化,靠品牌。因此医院管理者在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在一日千里的科技竞赛中,在优胜劣汰各显神通的市场竞争中,要提高警觉,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医疗卫生事业前进的方向,适时调整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医院文化的创新就体现在医院管理的创新之中,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观念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前提,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是重点,制度创新是保障。就服务创新而言,医院应当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提高和需求多样性的变化,积极开发新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项目和特色服务项目,如开展营养咨询、健康保健知识讲座、网上服务、月子病房、减肥手术等,同时努力增加传统医疗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丰富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产品的附加价值,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凤岐.抓第一要务,建医院文化[J].中国卫生,2004,4:40-41.

[2]吴剑平.我看医院文化的三个视角[J].中国卫生,2004,5:52-55.

[3]周新梅.加强内涵建设,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卫生,2003,9:35-36.

[5]刁辉钦.培育先进医院文化打造良好形象品牌[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43.

[6]黄久冰.论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发展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92.

内涵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三严三实;重要内涵

1党的道德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1.1党的道德建设

着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不但为领导干部提出了为政之道和行为准则,也为开展党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为在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领会、把握、践行“三严三实”教育要求,以“严以修身”“谋事要实”“严以用权”“做人要实”“严以律己”“创业要实”,夯实党的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真真正正做到“三严三实”,切实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既是当前紧迫的任务,也是受到“三严三实”时效的基本保障。

1.2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党开展的解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和干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启发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纠正人们的错误立场和错误认识,使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通过反复的实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

2党的道德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辩证统一的

2.1党的道德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

加强党的道德建设在党的组织建设高度发达的今天,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心和主要内容应该放在对党的道德建设上。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言谈举止,将会对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产生很大影响,关系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党内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考核等,这些都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

2.2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引领

加强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是要求党员和党员干部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地位,党的道德建设就是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引领下,把党建设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能够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党。当前加强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道德教育尤其要重视“三严三实”的学习和教育。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引,树立至善的人格榜样和崇高理想,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保持其先进性。不仅有崇高的价值目标,而且又有达到目的的能力,实现政治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的有机统一。以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加强党的道德建设途径

3.1强化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是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基础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党员道德修养的核心在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忠于职守、敬贤任能,自觉践履职业道德规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把对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从思想上、制度上、奖惩机制上,提高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推动党的道德建设。

3.2恪守“三严三实”根本要求是践行党的道德建设的保证

中共中央的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适应需要、深受欢迎。主体教育对象既指党的领导干部,更为深刻的含义可理解概括为一个行业领域实体、一种工作或某项事业。着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思想,不但为领导干部提出了为政之道和行为准则,也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从“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三个方面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矩、按制度行使权力。指明了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创业要实”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这是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具体要求和实践体现。

3.3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是实现党的道德建设的创新方式

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这项实践教育活动,从时间节点上看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继续和顺延,从教育内容上看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提升和推进。由此,“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仅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同时,也是我们切实开展好党员干部加强党的道德建设的创新方式。为此,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道德建设,使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外在要求,使党的道德修养等要求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以此,不断提升党的道德建设的科学水平。总之,党的道德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涵,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内在统一的,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党的道德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是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丹 吴虹 韩明玉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傅治平.从政道德建设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内涵建设范文篇4

纵横结合

(一)纵向———继续坚持“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教学理念“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需”指需要、需求;“设”指设立、筹划“课”指课程;“岗”指工作岗位以及从事本岗位的上岗证书;“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并高于原来的事物。1.“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动态理念《人才》指出“随着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稳步提高,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领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已经由过去的“核算型”偏向“管理型”。此外从山西省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未来5-10年山西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会计人才发挥作用,目前全省会计人才总量仍存在缺口,会计人才队伍急需补充,山西省会计人才在学历、职称等结构方面不尽合理,急需培养适应山西经济发展的、有扎实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不难看出政策和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首先要完成三个转化,即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岗位任务向学习内容的转化、直接知识向间接知识的转化;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例如由于原来的《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名称上不具有直观性名称,学生难以联系到工作任务,将其调整为《常规经济业务核算》和《特殊经济业务核算》两门课程;原来的《税法》、《纳税筹划》内容上相互割裂,学生难以将税费计算、申报与筹划串联起来,现将其整合为《纳税实务与筹划》一门课程;最后实践教学要进一步体现多元化,由原来单一的“出纳、往来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等核算岗位拓展为“出纳、制证”核算岗位、“合同管理、价格管理”管理岗位、“投资融资、纳税实务与筹划、财务管理、报表编制与分析”综合岗位以及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等岗位并存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各岗位实训的数据信息相互关联,从而实现财务数据共享。2.深化“课岗融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健全制度,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所谓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就是指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企业财务专家认为,财务很重要的作用是使企业资源达到最佳组合,所有的财务数据必须被企业所利用,让企业所有的部门都能听到财务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能有信息的支撑,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资源。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听企业财务专家的心声,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积极推进校企对接,选择有地方经济特点的企业先进财务模式经过理论加工与提炼,形成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目标要求的、符合教学规律、在企业中具有推广价值的财务新模式。“财务新模式”,将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综合利用程度不够高,提升会计信息化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利用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服务”,最终实现校企双赢,从而达到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二)横向———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与同类院校的合作2004年1月由太原大学财会系发起成立山西省会计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分会,宗旨是搭起一个有组织、有计划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学术讨论、教学研讨、师资培养、经验交流和协作开发等活动的平台。这个平台建立以来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针对当时多媒体教学的兴起召开了“多媒体在会计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交流研讨会”;为了认真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召开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研讨会;为了紧跟行业步伐参加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培训、举办了内部控制研讨会,组织各会员单位参加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并被省财政厅授予山西赛区组织奖;2005年与科学出版社共同开发了一套12本教材,该教材冠名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其中4本被列入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分会成立近10年来举办的这些活动开展极大地加快了会计专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也促进了各会员单位的专业改革和发展,影响不断扩大,今后还要不断吸纳开设会计专业的同类院校成为新会员,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平台,加强交流、寻求合作,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教学规律及内涵,努力打造新成果。

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教育阶段,这种变化对传统的会计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挑战,越来越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专才教育加通才教育成为共识,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综合素质1.综合素质的内涵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未来的竞争能力和成才目标的实现。素质的综合性体现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智慧的有修养的人。2.三晋特色文化教育依据太原大学将来要办成一所“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现代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要充分体现三晋文化这一特性。晋商作为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之首,数百年中不仅积聚了巨额财富,而且为我国的会计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商和理财文化;晋商的“东伙分权”制度,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两权分离制度,是我国实施会计委托的先驱;晋商商号东家投资形成“银股”,掌柜和员工根据业务能力大小和资格形成“身股”,并与银股同权参与利润分配,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期权激励制度(人力资源会计);晋商把所有经济业务分为进、缴、存、该四类,并确立了“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龙门张),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复式记帐法;晋商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也有独到的见解;晋商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精神更为当代会计人树立了楷模。可以借助我校文法系全方位、历史的、立体的的“三晋文化资料库”将晋商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对三晋文化尤其是晋商文化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去平遥古城参观学习票号文化加入我校旅游系“三晋文化系列丛书”编写队伍、出版晋商文化分册,开设“晋商文化”选修课,通过对“晋商文化”系统的认知和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晋商文化”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二)综合能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明白:传授给学生的任何知识都具有阶段性,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是终生受益。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核算能力还要注重管理员用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1.基础核算能力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能力是基础能力,财会人员要记账、报账、算账,就像人为了生存要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通过核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货币资金的收付、常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2.管理应用能力财务工作做得好,不仅仅指财务的记账、报账、算账工作做得好,而是财务的管理工作做得好,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龙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也是监督和服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业务核算功能,拓展到企业筹资、并购重组、规划投资、成本费用控制、预算管理、预警监测等领域,并延伸到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价值管理、资本运作业务流程管理和风险防范管理等方面,特别对于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防范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及时地转变观念,要求学生将来不仅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运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参与到整个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去,并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知识层面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宽泛的经济管理理论,包括财政、金融、证劵、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合同管理以及价格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3.沟通交往能力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计人员要与各方面人员打交道,沟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从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参加工作所面临的种种不适和困难集中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的较弱,不利于尽快融入工作团队,开展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思想品德、所学专业、社交活动能力排在前三位,与毕业生关注的基本一致,这些相互印证的统计资料反映了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迫切性。4.继续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源于两点,一是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二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日益提速的会计知识更新、日趋激烈的会计人才竞争,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作为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

本文作者:李贻玲工作单位:太原大学

内涵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国企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共有内涵;共促;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在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国企文化建设过程中,国企党建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国企党建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共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企的管理特点,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创新。

一、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有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国有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属于理念识别体系范围内的一项内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企业价值体系,主要涉及到了行为规范、群体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思想观念以及精神力量。企业精神是在企业文化、经理以及领导人员的管理下而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特点,可以将企业的追求有效的呈现出来,是企业群众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企业精神在企业文化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要想保证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就必须先保证在企业建设发展理念上达成一致,使企业工作人员的成就感以及认同感实现明显的提升,这样企业才能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对于相关的国有企业而言,需要将党的领导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对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扩大公有制经济,这些都属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相关内容。

(二)党建制度与经营管理制度共同形成国有企业制度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制度在行为识别的范围之内,在内容上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经营制度与管理制度,在形态上主要涉及到了企业法律形态、组织形态以及管理形态等。首先,关于国有企业的法律形态。在整体上会受到国家法律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将社会文化的共同特点有效的反映出来。而企业的组织形态以及管理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同时也能使企业制度方面的特点呈现出来。对于相关的国有企业而言,要想实现对经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有效构建,首先应该相对现有的基本路线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全面的了解。另外,在企业的制度文化当中,国有企业的党建制度也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党建制度将成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当中重要的配套制度,并且在整个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三)党团组织活动是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载体

企业文化行为是企业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教育以及各种活动类型等。党团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开展各种活动,一般情况下活动类型主要有党日活动、志愿服务以及党史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对企业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丰富作用,从而成为了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党团活动开展之后,可以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明显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实现理论与是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构建出具有一定奉献精神的党员队伍,这样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促策略

(一)实现对企业管理体制的有效创新

要想实现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共促,一定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工作。首先,构建出完善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党建领导体制。关于党建领导体制,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利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其中双向进入指的是满足一定规范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员,按照严格的程序进入到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或者是监事会当中,另外,双向进入还指的是党委会按照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来引进一些符合条件的成员。而交叉任职指的是选出一些能力比较高的党建领导和党员干部,选出的人员必须保证具有非常高的企业管理能力,然后担任企业党委书记或者是董事长,同时还应该安排一位党委副书记,主要负责相应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其次,构建出“大政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政治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能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大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中,党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导作用,行政管理人员为其中的主体,并且职工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大政工工作局面。另外,在“大政工”工作体制有效构建的基础上,可以将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体现出来,同时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各个部门的优势,使综合效率实现明显的提升。在对“大政工”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构建出党团组织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传递,这样才能将党建工作的组织保障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实现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创新

在国企党建工作中,党内民主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对党内民主的有效推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可以促进党员在企业工作中的积极性实现明显的提升,同时党员在企业中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党组织的创新性实现明显的提升,从而增强党组织之间的凝聚力,这对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企业党员的民主权利可以实现充分的发挥,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工作,使党员可以对自身的权益和义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活动类型上应该保证具有一定的多样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党员在思想上树立出正确的主体意识。另外,对于相关的领导人员而言,应该对民主作风的建设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从而使企业党员可以积极参与到党内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并且也可以在工作中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其次,应该保证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国有企业党务工作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党组织工作的有效公开,这样员工就可以对党组织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党组织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时,员工也可以参与到一些比较重要的决策当中,同时也可以在对网络以及广播等传播途径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内容的公开性,一定要听取广大党员所给出的意见,并加强对意见的分析交流工作,从而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决策性意见。

(三)企业行为文化的创新

通过对企业行为文化的有效创新,可以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实现明显的提升。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党团组织活动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载体,企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企业行为文化方面的有效创新,从整体上丰富企业的行为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对党团组织在企业行为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党员可以积极参与到各项企业文化活动当中。比如,企业可以开展党员模范相关的主体活动,这样可以将原本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性,这样企业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实现明显的提升,从而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这对于企业文化形象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内涵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交叉性,两者之间在实质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互补作用,其中企业党建工作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政治性。企业通过加强对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落实,从而才能促进党建工作在未来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丽.浅谈当前国企党建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7年04期.

[2]国企党建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件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05期.

内涵建设范文篇6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所谓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本文探讨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安全的精神文化。

二、问题

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设施、行为视觉识别系统还不够到位、不够规范化、体系化、系统化。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不到位。一些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不清楚、不了解。

三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不知如何建。

三、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六个加大:

(一)加大基层班组主体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安全文化主体的引导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让全体员工搞好安全,“明确定位,让车间(科室)、班组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一是安全文化向车间(科室)、班组建设延伸。企业每年设计一些大型并具有影响力、声势浩大的安全活动,让员工感受到安全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力。二是在班组开展安全文化竞赛活动中,形成竞争机制,将基层班组自觉搞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活动制度。要在活动上的实效、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让班组安全活动实行制度化、大众化,开展一些以安全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增强班组成员间团结协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安全设施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笔者认为,企业要特别重视安全文化设施及安全标识系统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种安全设施购置到位;确保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与安全设施建设同步发展;确保新建、改建、扩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审查验收。

(三)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不断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企业要不断地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宣传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律、法规。除建有安全文化长廊外,还应在家属楼、公共场所等地制作一些醒目大气的标语、安全宣传漫,教育职工遵章守纪,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画等,在设计上要突出“教育与美化”效果。

(四)加大安全理念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企业生产经营能否确保安全,关键是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为能否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能否自觉控制自己不良行为,如果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做到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自觉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话,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就必须加大对员工安全理念教育力度。一是加大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起自己的培训实作基地,购置、补充各种教学器材,收集资料、图片、实物,不断充实教育内容。二是抓好分类培训,对新员工、班组长、管理层分别进行培训,让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三是要让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定期培训与日常培训、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等安全理念教育经常化。

(五)加大安全制度建设力度,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一是建立一套结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适合本单位实际、责任明确、覆盖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做到细化、量化、人性化,使员工自觉遵守和践行安全理念,并统一编印成册,全面贯彻落实。二是提倡班组、员工写总结、提建议等制度,让班组在生产现场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三是将各工种岗位技术规程、班组安全规章制度等制成小手册发到员工手中。

内涵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基础工作之一,对维护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借此学校积极开展“二元式”公寓建设,强调加强大学生制度管理、拓展学生思想教育涵盖面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举措。作为学校内的一艘航空母舰,轻工学部为繁荣学生公寓文化生活,发挥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优良作用,相继开展了“星级公寓”创建、“我爱我家”主题教育、“周末嘉年华”、“三行情书”等形式活动,作为“二元式”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拓展、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指导意义显著,对高校公寓工作开展做一些探讨与思考。

一、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

1.学生公寓文化的界定。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组织的文化深深地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中,从而成为组织的灵魂。学生公寓文化便是学校这一组织文化的子系统。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公寓的物质环境,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公寓内部的人际关系。具体来说,学生公寓文化是公寓全体成员依据公寓的客观条件,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在从事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既包括公寓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又涵盖公寓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趣、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各个部分。公寓文化是公寓成员的价值理念在公寓环境与行为中的体现,是存在于公寓之中的共同观念的系统。2.学生公寓文化的具体内容。公寓文化由两种形式构成,即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是指大学生公寓里的具体生活现象。深层文化是指大学生公寓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概念。其中,深层文化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观念内容,表层文化是深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大学生公寓文化按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环境文化,由大学生公寓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卫生状况、宣传标语等构成。环境文化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基础。二是精神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公寓文化活动中,主体成员间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生公寓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大学生公寓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的建设与执行落实。制度文化是大学生公寓精神文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证。四是行为文化,它是大学生公寓成员在集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大学生在生活习惯、精神面貌、道德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动态体现。行为文化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表层体现。这四个层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特殊而完整的学生公寓文化体系。

二、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途径

1.重视公寓基础建设。公寓文化建立在公寓洁净、美观、安全的基础之上。包括公寓里每一件东西的陈设都是一种文化形式的体现,所以我们在建设公寓文化过程中,要从基本层面去改善,不管是公寓内部抑或楼面区域,都要重视建筑的风格与建筑的质量。良好的建筑的基层工作,是文化宣传的有力保障。有了硬实力的支撑,既满足了人员的合理分配,又能因地制宜,实现专业化、区域化操作布局。同时辅以公寓文化装饰,耳濡目染,从形式上强化基础建设,更能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在我校“星级宿舍”装饰活动环节中,同学们群策群力,积极投入到自身宿舍文化建设中,体现了个人价值,增进了群体交流,方便了生活学习,创造了健康风气。学校设立“轻工特色产品”展览室,将我校实验室的特色产品如皮革艺术品、特种纸张、酸奶、酒品、面膜、化妆品等展览其中,方便广大师生更好地体味到轻工特色产品,在实体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氛围。校友是学校、学部的宝贵财富,在学园式公寓建设中,凝聚校友力量,建设校友文化长廊,铸就学部特色品牌。在学生公寓内利用楼梯间、走廊开展校友文化宣传展览,分专业展示轻工行业优秀校友,鼓励督促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推动学生与校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助力学部特色文化的流动和传承,形成全方位校友文化育人氛围。学校的文化长廊及标语展示等基础宣传背景,也为公寓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良好的铺垫。2.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教育真正的一劳永逸就是抓住思想。面对不同年代特点的学生,需要依据其特点,顺势而为。对于公寓文化建设的思政出发点有两点: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生活,结合实际,通过案例实践等方式,渗透到其生活学习过程中,辅助相应的规章制度,培养形成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组织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宿舍修养,持续稳定塑型成长。二是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寓管理队伍,使其扎根于大学生公寓中。素质较低的管理人员,很难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更不用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公寓文化也因此流于形式。所以,学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动向,帮助学生各方面的发展。3.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文化自信层面,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运用到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甄别与分类。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指导,如宿舍内的相处之道、行事风格、价值观念等。我们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城,作为当代大学生依旧需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些不会过时,反而应在宿舍这个基本单位中生根繁衍。首先,把握公寓文化时代化,坚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络。其次,把握公寓文化主题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最后,打造公寓文化持续化,创新思维、更新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覆盖面。同样,时代在进步,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将符合时代的文化符号带到公寓,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创新、工匠精神。通过项目活动的引领、案例的宣传、科学的指导和生活的实践将优秀文化在公寓建设中传承创新。4.加强文化建设意义的灌输。公寓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就像小型的社会,室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反映出个人在未来为人处世的态度。它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环境的好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有一个良好公寓文化的引领,宿舍作为学生最小的活动单位,将焕发出无穷的正能量,这对良好习惯的养成、职业生涯的规划、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意义的思想灌输。确保文化自信,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学生群体中传输,作用于公寓这个基础单位,通过校园广播、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公寓文化建设;通过团委老师、辅导员走访宿舍讲解深化公寓文化建设的意义,寓教于乐,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将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优秀文化进行传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心理层面上体会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所在。

三、总结与展望

美丽、整洁、优雅的公寓环境,犹如春雨润物,容易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心境。再观学校的“二元式”公寓文化建设活动,便是牢牢把握了上述的内涵探索,围绕落实“家园”“学园”的“二元”功能,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温馨家园、隐性学园,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公寓文化。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真正把学生公寓建成学生舒心生活、愉快学习、放松娱乐的重要阵地,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劳动观念和团队精神,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高校公寓文化内涵的探索研究,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校管理的规范与高效,有助于国家人才的质量提升,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成,都有着长久而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波.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时政研究[D].江苏大学,2010

[2]郑培钢,钱波.刍议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D].江苏大学,2011

[3]李萍.大学生公寓管理中公寓文化建设举措与价值解析[D].宝鸡文理学院,2016

[4]邵俊涛.探讨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7

内涵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教育新常态;民办高校;内涵导向;品牌建设

一、教育新常态下民办高校面临的新形势

(一)法制环境优化。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这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从宏观上对民办教育发展做出法律层面的顶层设计,明确对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并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就民办高校而言,面临的外部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教育新常态下实现创新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扶持力度加大。随着政府对民办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政府财政条件优化,扭转了财政有心无力的局面,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宏观层面从2010年国家民办教育改革试点确定,到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成功修改,再到2017年《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无不体现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微观层面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围绕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目标积极推动地方政策实践。这也是教育新常态下,民办高校面临的有利环境条件之一。(三)挑战依然严峻。对国内的大多数民办高校而言,单一的办学资金来源决定了生源就是财源,生源危机也就意味着财源危机,生源下降收费提高的恶性循环加速了优胜劣汰的进程,出现个别民办高校因为生源危机而停止招生;教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生源质量就是潜在品牌,生源质量走低也就意味着品牌建设难度的增加。生源数量、生源质量和学校品牌之间有一定互动关系,充足的生源数量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高品质的生源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四)机遇前所未有。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给民办高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本科层次民办高校为例,招生制度设计方面的歧视造成民办本科高校参加本科三批次招生,一般来说批次越靠后,录取分数越就低,生源质量相对难以得到保证。2016年,广东等15省(市)取消了本科三批次招生,本科二、三批次合并招生的省份进一步扩容,民办高校招生制度环境优化。此外,《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招生制度改革,录取批次合并,为学生选择正名,录取机会进一步均等化,民办高校招生制度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内涵建设对民办高校品牌的支撑作用

品牌是民办高校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民办高校在群雄逐鹿的高等教育市场崭露头角的制胜法宝。品牌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认为:品牌是指组织及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有形和无形的综合表现。笔者认为,“品牌”是“品”与“牌”的统一体,民办高校的“品”主要是指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的载体密切联系起来就是“学生”;民办高校的“牌”主要是指社会影响力,是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结合体。民办高校品牌就是其产品质量与社会影响力的综合反映,这里面既有硬的成分,也有软的因素。硬的成分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规模、条件、设施等与物质投入相关联的因素,也即通常所说的“硬指标”。软的因素则主要是指学校的治理制度、校园文化、人文氛围等与精神内核相关联的要素。在物质投入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后者在支撑品牌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内涵建设是在硬指标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更多侧重的是对软因素的深度开发,主要表现为“内部挖潜”。内涵建设就是要提升民办高校整体服务质量,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有力的“铁拳头”,形成学校品牌的有力支撑。此外,在高考录取实行平行志愿的条件下,品牌影响力决定了学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次,给学生提供了排序选择的理由;扎实的内涵建设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价值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生源紧张的背景下,录取率不等于报道率,还得考虑就读学生的中途流失率。民办高校学生中途流失可能有多重原因,但从消费者行为选择的角度看,最初选择是理性的,中途放弃无异还是理性的,起码决策者认为放弃要比选择更划算。弄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选择“用脚投票”,如何通过内涵建设让在校生有“学有所值”的价值感,“物超所值”的获得感,“学有所获”的成就感,这是民办高校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说品牌是“面子”,那么内涵就是“里子”,缺少“内涵”的品牌就只是“花架子”。是品牌让学生选择,是内涵让学生无悔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实现招生“入口旺”,培养过程“规模稳”,就业“出口畅”。

三、民办高校内涵导向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

(一)完善内部治理体制,增强科学发展动力

内部治理体制是关系民办高校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民办高校内部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的内部治理体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是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民办高校内涵导向品牌建设的制度保障。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民办高校的治理体制缺陷,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内部治理体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完善内部治理体制的过程是民办高校举办者的自我革命,需要企业家的胆识和教育家的智慧。内部治理体制不仅要体系现代企业运行规律,而且要体现现代大学治理规律。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校长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更是卓越的教育家,并能够用教育家的智慧驾驭企业家的资源。在完善内部治理体制方面,国内民办高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该校按照督、管、办分离原则,探索实践举办者拥有法人财产权和监督权,董事会拥有决策权,校务会独立行使办学管理权,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现代大学运行机制,率先打破了民办教育在管理上的家族化传统,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体系。以完善的内部治理体制为支撑,围绕内涵建设不折腾,才能干大事儿,成大事儿,铸就百年教育品牌。

(二)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内涵发展理念

民办高校办学行为受到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才能使民办高校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教育规律要求民办高校办学要体现“稳定性”。所谓“稳定性”以学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为例,民办高校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学生,但学生数量的大起大落,办学规模不稳定势必对教育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民办高校在创业阶段重视规模,“钢筋水泥”硬投入可以快速增加,学生数量逐年攀升,但师资文化软投入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使整个校园呈现出“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校园文化的沙漠”,大学从“知识的殿堂”变身为“知识的超市”,教育质量快速下降。市场规律要求民办高校办学要体现“灵活性”。所谓“灵活性”以收费定价为例,民办高校结合高等教育市场情况,应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体现价格在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地位,收费不能“一刀切”,并且要通过制度创新增加收费灵活性,体现出差异性以回应市场的关切。在政策层面放松对民办高校收费约束时,民办高校纷纷应声“涨价”,但针对学生的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很少考虑适当“降价”,价格表现出“刚性”的一面。围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科学调配资源。只有在内涵发展上动真功,才能见实效。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内涵发展理念,就是要打破定势,让受教育规律调节的稳定下来,让受市场规律调节的灵活起来,从而使学校发展充满活力。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有品才能有牌,品是牌的支撑,牌是品的体现,民办高校教育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民办高校品牌的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内涵导向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质量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质量的教育更是没有内涵的教育,教育品牌更是无从谈起。“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所谓“龙”是指名生,今天学生为母校而自豪,明天母校为学生而骄傲。民办高校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以内涵建设为导向确立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向过程要质量;其次,要巩固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同层次、同类型院校的品牌专业,增强学校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更好适应“专业+院校”招生模式改革的需求;第三,强化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深入调研,吸收行业、知名企业、科研单位等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参与,主动克服同质化倾向,完善课题体系。按照“内涵导向,品牌发展”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完善实践体系为根本,围绕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努力构建以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民办高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优良教师队伍

师资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品牌的构成要件之一。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创建高素质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前提条件,团队支撑是产出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的有力保障,高层次成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师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支撑性要素,对提升学校品牌具有积极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所谓“仙”是指名师,“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打铁还需自身硬,名师才能出高徒。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公办与民办高校教师的地位差异从制度层面正在逐步缩小,待遇差异随着非营利民办学校事业单位待遇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为民办高校吸引优秀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践中,一方面政府在给民办高校发挥优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自身却“作茧自缚”。以山东省高校职称改革为例,政府下方了高级职称评审权限,民办高校却并没有因为有了权限就更灵活。曾经的待遇优势让民办学校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可以把公办学校教师吸引过来,而今部分民办高校沦为“跳板”,优秀教师跳槽,教师流动性过高,这是值得民办高校深度反思的问题。文件中“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操作中“待遇就低不就高,感情傲慢淡漠,人文环境恶化”,逐步形成内部师资的“逆向选择”。“办学以教师为本”,高素质的师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是内涵导向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因此,民办高校在实践中一定要树立并不断强化师资是学校发展基石之理念,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加大师资建设投入,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用实际行动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教师发自内心产生对教育、对学校和对学生的眷恋之情,激发教师提升自我,潜心育人。

(五)创新学生服务模式,创设成长成才环境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更是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校事务重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在学生管理中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创新学生服务模式的关键。学生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是民办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校美誉度,形成良好社会口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决策,应该与学生保持合理的沟通。尊重学生表达意见的权利,保障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克服“重管理轻服务”,“重行政命令轻人性沟通”的做法。“学校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管理的核心,创新学生服务模式,构建全员育人服务体系,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从而为实现内涵导向品牌建设,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对民办高校而言,没有学生,就像饭店没有顾客,哪还需要书记、校长?因此,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即使书记、校长也应该平等贴心的服务学生,其他承担职务者自不必说。以楼管为例,只有把服务做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楼管的事业才算做好了。服务观念萦绕于心,学校的领导者时不时到学生食堂转一转,看看学生的饭菜贵不贵;到学生宿舍走一走,看看学生生活上还有哪些不方便处;到教室里面坐一坐、听听课,体验一下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怎么样。从细节入手创设成长成才的环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者受人尊重,被管理者体验到平等和愉快,育人才会富有成效。

(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特色育人氛围

文化即“人化”,是理念、价值、行为的统一体,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什么样人文环境。学校文化是学校多年积淀内生出的气质,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境界和环境氛围,它隐含于学校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等因素之中,对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民办高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内涵导向品牌建设为引领,彰显学校文化特色,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着重营造富于学校特色的育人氛围。学校文化就像一个“咸菜坛”,文化滋养的过程就像“腌咸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启发。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历史不长,学校文化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民办高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传承性强,突显个性和富于张力的学校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育人方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内涵建设方面“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的作用,使学校文化本身成为一种品牌。

总之,重视内涵建设,打造教育品牌是国外私立高校发展的成功经验。教育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内涵导向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导向品牌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民办高校从治理体制、发展理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服务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作者:娄自强 曹明兰 单位:青岛工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

[2]徐绪卿.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发展的着力点[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3]盛振文.以内涵发展强力推进特色名校建设[J].现代教育,2014(1).

[4]董洪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凭栏处)[N].人民日报,2013-03-28.

[5]程永波,李雪飞.高校内涵发展的目标选择与实现途径[J].江苏高教,2014(6).

内涵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实现路径

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思想之下的重要构成内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体育文化价值的有效途径。强化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探究有效的路径,可以培养高校师生的体育精神与意识,这也是增强体育技能,塑造文化素养的有效渠道,可以提升高校教育水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一、大学体育文化的内涵

大学体育文化就是基于高校环境为空间,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之下,通过体育教育与运动形式为主要的内容,组织开展各种具有时代精神的体育文化素养以及文化道德修养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基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来说,大学体育文化就是彰显了大学学生的社会需求。大学生体育已经在单纯的活动以及文化隔离状态之下脱离处理,形成一种体育文化,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娱乐活动,具有运动、教育的功能,具有观赏性、参与性的特殊的文化体现。在现代的教育领域中,大学体育文化是教学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一)体育文化的社会性。大学体育文化内涵的形成是一种动态化的、群体性的模式,体育文化的社会性发展会直接的影响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与社会时代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形式。(二)体育文化的高校性。大学体育文化以及精神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与精神,是基于大学生的社会层次,认知能力为基础,融合了高校独有的特征,反应高校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的根本状况。(三)体育文化的品格性。大学阶段是学生体育文化修养的形成的成型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在知识的积累之下,大学体育文化逐渐形成。而大学体育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体育修养、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以及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的实现路径思索

(一)形成大学体育文化理念。大学的体育的文化内涵建设与发展具有独特性。大学要基于顶层设计为基础,重视环境设计。基于大学教育方针、政策为基础,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手段,基于领导到教师、学生每个层次深入分析,构建系统化的体育理念,强化体育文化内涵的建设,进而形成完善的体育理念,凸显大学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二)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堂教育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形式,也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育欣赏能力的关键手段。学校通过体育课程与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体育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对此,体育课堂要符合既定的教学规律,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强化教育课程建设,可以充分的凸显教育文化一集团与文化。学生利用体育课程学习,优化思想品德,提升身体素质,通过科学的方式强化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精准、全面地掌握体育知识内容,了解体育文化,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三)完善体育文化建设运作机制。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通过群体方式出现的活动,参与人群较广,活动的范围也相对较大,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统一规范,对此要构建完善的体育文化建设运作机制,在实践中要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第一,构建完善的提组织机构。学校可以通过工作会议的方式总结、回顾、部署体育工作,制定完善的奖励对策与手段。第二,要明确体育工作分级以及管理机制。合理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加强指导,基于学生的特征与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根本上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第三,组织开展专项的体育活动,指导教师强化指导,提供场地,基于器材支持。(四)完善基础设置,合理利用与管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办学实力在不断地提升,高校具有充足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以及体育教学设备,在实践中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各项体育资源,强化管理,在根本上充分地凸显其整体价值与功能,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场合,利用体育设施与基础资源,创设一定的社会效益,进而为体育文化创造构建良好的物质环境。大学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充分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于大学体育文化为基础,构建合理的体育文化内涵建设途径,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对于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王晓宏2015《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发展研究》,《科技资讯》第5期。

吴芳2017《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发展研究》,《当代体育科技》第16期。

内涵建设范文篇10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三、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3、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4、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5、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6、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7、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8、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9、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四、如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3、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4、保护环境,协调发展

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6、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7、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8、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三个代表”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挥:

1、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而对于怎样才能致富,却显得很茫然。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敢为天下先,通过了解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前景的设施农业、林果及畜牧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经商,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真正使党员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公务员之家:

2、心系群众,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对于那些较困难的农户,吸收他们作为自己经营组织中的一个成员,通过自己带动帮助他们致富。我区现在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种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形式。这些组织的带头人大部分都是农村党员干部,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帮、扶、带作用,带领大批农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普通党员可采取“发挥特长、分工联系、突出帮带”的办法,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在参政议政、农业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和带领群众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