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9:36:46

南昌范文篇1

关键词:南昌起义、武装、斗争

关于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已有多方面的评述,聂荣臻元帅曾撰文指出:“我们的党当时还很年轻,却已直接参加和领导了中国的大革命。由于我们还没有经验,特别是武装斗争的经验,所以这个失败是难免的。①”当前学术界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总结“由于缺乏在新形式下如何坚持革命的经验,没能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就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而是采取了孤军南下策略,企图回广州后重整旗鼓,再次北伐,在进入广东后又有两次分兵的错误,最后在强大敌人的围攻下,遭到失败。②”还有一种意见是对今年来学术界把南昌起义军最后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南下广东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南下决策不是导致起义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其真正原因是南下途中的领导错误造成的:

1、政治上:没有指定出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因而未能争取到广大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

2、军事上:首先是南下前的准备不足,起义后不到两天就主动撤离南昌,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整顿。其次爱三河坝和潮汕两次分兵,给敌人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

3、组织上:南征由于准备仓促,没来得及在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系统,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然就不可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③。

从当时的局势及南昌起义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意见。

与其时南昌甚至整个江西的反动派的武装力量相比,当时起义军的力量是不弱的。外部条件也非常有利,在江西和两湖,特别是湖南,农民运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声势震动全国,建立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广大那么正在迫切地希望革命的武装力量去支援他们。在南昌一带把力量展开,面向农民,与湘、鄂、赣广大群众运动相结合,广泛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创造革命根据地,应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这也正是同志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次基础上,可以利用当时国民党内部不统一、新军阀争权夺利的有利时机,各个击破敌人,发展壮大自己。

当然,之所以选择南下广东而非就近与江西、两湖的农民运动相汇合,当时来说是“中央的既定方针”④,是希望回到广东重整旗鼓,依靠海口取得国际援助,然后再举行北伐。但从广东当时的情况看,这一选择也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当时的广东,封建势力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特别是四月十五日以后,广东的工农运动受到严重的镇压,革命根据地已处于失控状态,单纯想依靠外援并且把希望主要依靠在外援上面而不是更多地考虑自力更生,应该说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在南下的过程中,部分革命立场不坚定的旧军队背离了革命道路,同时,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无法补充新生力量,给养困难,最终形成了孤军深入险地,给敌人造成许多围追堵截的机会,因寡不敌众而遭受了挫折。关于这一点,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在17年后的《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把“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看作起义的错误⑤。

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笔者认为,起义军除南下广东或就地开展革命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即以闽西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因此,人民军队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选择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党组织力量较强、群众基础较好、地理条件优越、有足够的经济给养的地区建立根据地。而闽西则基本具备上述条件,可谓得天独厚。这不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一个问题是开展土地革命的问题。南昌起义虽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且对此集中进行过三次讨论,但组织者意见不统一,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地革命“不仅仅是执行不坚决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执行。⑥”胡绳亦强调,中共只有参加北伐战争那种以占领重要城市为目标的正规军作战经验,广大农村的革命武装只被看作是配合的力量,因而南昌起义“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⑦”这应该是南昌起义最终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革命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也就是农民战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要依靠农民;进行武装的革命斗争,要依靠农民。在广大农村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这是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起义军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地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因而也未能得到广大那农民的支持,这是一个战略性失误。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迅速在当地开展土地革命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国民党反动派急派重兵前往镇压,在敌重我寡的情况下,最好的战略选择应是避其锋芒,同当时已有不小规模的农民武装结合起来,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并深入到广大农村去,带领饱受压迫的贫苦那么进行土地革命,从而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南下广东造成了把主力部队暴露在明处,给了势力强大的敌人围追堵截的机会,客观上犯了冒险主义错误。

同志指出:“农民武装……是使一切土豪劣绅看了打颤的一种新起的武装力量。⑧”忽视了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也就造成了失败的必然性。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也是当时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起义军虽然在局部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无论从总量还是武器装备情况看,当时反动派的力量是占绝对优势的。与敌人在数量和装备上的有时相比较,我们的优势只能体现在群众基础上。而从当时起义军的构成看,这种优势很不明显,当时在南昌地区,我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有:叶挺领导的第20军;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由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编成的第25师;以及蔡廷锴的第10师等部。还有卢德铭领导的国民政府警卫团和领导的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等部,正由武汉向南昌集中。不难看出,起义军的主体力量中,有不少是旧军队改编而来,甚至根本就是国民党部队,当然,这与南昌起义打国民党旗帜有关。在这些军队中,缺乏政治立场坚定、革命信念坚强、富有战斗力的真正无产阶级成员,把革命成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蔡廷锴所部第10师在南下途中叛变开往浙江就是证明。因此,拥有一支由真正无产阶级为主体的、能征善战的军队,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和平年代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南昌起义的沉痛教训。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给了我们许多开展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及革命知识分子,在与资产阶级反动派彻底决裂之后,单独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坚决地用武装的革命去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开端。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研究其失败的教训,无论对史学还是新时期人民军队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注:

①《星火燎原》选编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7年版。

②王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③刘松茂:《重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决策》,《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④巩健芳:《南昌起义再探》,《史学月刊》1989年第6期。

⑤郑传云:《南昌起义军南下行动评述》,《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⑥林雄辉:《“土地革命”口号始于南昌起义说不能成立》,《争鸣》1989年第6期。

⑦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

⑧《选集》第1卷,1991年6月版,第12页。

参考文献:

1、《八一南昌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7月出版。

2、《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3、李学通主编:《近代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南昌范文篇2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最早提出“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的是美国哈弗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Nye)教授,1990年,他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论文中提出了“软实力”理论。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从整体上来看,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硬实力”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各要素总和,包括基本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无形影响力,“它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它能使别人自愿地跟随你或遵循你所制定的标准或制度,来按你的想法行事。”【2由于“软实力”概念体现出了依靠文化价值观念施加影响、参与国际事务竞争的新思路,自提出以后,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彰显出来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彰显出潜在的驱动力。

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3正因为如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出台促进政策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如英国在1997年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ITF),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法国提出了“文化欧洲”的设想,旨在建立欧洲文化共同体;日本政府在1996年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新加坡在2002年提出了要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的发展战略;韩国1998年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确立了一整套推动文化全面发展的战略,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在中国,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南昌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2009年l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两年,南昌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目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加强,有利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渐趋完善。

1.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作为第二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南昌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方案和南昌El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在全省率先进行了专业文艺剧团的改革。2009年底,对市歌舞剧团、市京剧团、市越剧团、市采茶剧团和南昌文化会堂5个单位进行了改革,组建成了南昌市文化艺术中心、南昌演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市采茶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后,公司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相继启动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为文化改革注人了新鲜血液。同时,将《南昌13报》、《南昌晚报》、《家庭医生报》、《健康之家》杂志和“家庭好医生网”等三报一刊一网,按照“办报经营两分开”的体制架构和“一报一公司、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组建成了南昌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为南昌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2.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近两来,南昌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一,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南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旅游、古色文化旅游和绿色文化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498万人次,接待人境游客l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人98亿元,增长17%;第二,影视娱乐业不断壮大。万达影院、中影经典放影院等6家影城荧幕数已达35块,全年票房总收入已突破亿元,占据全省电影票房收人80%以上;新中原大剧院、八大山人国际演艺中心等演艺娱乐场所进一步拉动了演艺娱乐业的发展;第三,工艺美术市场持续繁荣。随着赣文化产品集散中心、文化大市场、城市雕塑艺术园等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文化工业产品都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华夏笔都”文港镇文化用品企业达3000多家,文化用品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0亿元;第四,文化产业项目稳步推进。红谷•慧谷创意产业园、华夏艺术谷、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圈、酆湖半岛文化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昌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服务重点,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完成了八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陈列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红色革命遗址的改扩建工程,实施了绳金塔、李渡酒窖、安义千年古村和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等古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兴建了赣文化长廊、天香西景区,城区演艺厅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了市图书馆、广电大楼、报业大厦、群艺馆大楼等一批文化重点设施建设,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一批“惠民工程”。至2010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lO座,文化馆1O座,博物馆、纪念馆1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完成9项。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

南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困境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南昌的文化软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南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相对滞后,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同步,文化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南昌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1.城市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

当今社会,文化资源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资源。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南昌又是一座革命英雄城市,拥有一大批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南昌也传承和发展了一批像南昌瓷板画、文港毛笔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2010年统计数据,南昌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3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但目前尚有部分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和保护,现有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2.文化产业发展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托的是文化产业集群。所谓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由众多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及相关机构,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成的产业组织,它包括了文化产业链上的所有上下游企业J。文化产业集群能有效地集合产业园区的文化资源,提高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文化产业间专业化分工,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南昌虽然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6300多家,但大部分自立门户,处于“割据的状态”,文化资源、产品都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商业化运作能力还比较弱,各功能分区还缺乏有效产业联系,尚未形成有机统一体。另外,从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南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5%左右,与长沙、杭州等省会城市的10%~12%相比还有差距,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还比较低。

3.城市文化品牌的有效传播力不足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的有效载体。当今时代,城市问竞争已不仅仅只是经济实力间的较量,还在于城市品牌的竞争。近几年,南昌在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在文化旅游上,现已基本形成了“红色、古色、绿色”三色文化旅游格局,在文化产业上,也有涌现出了不少产业先锋,如《家庭医生报》在国内发行量已突破50万份,成为了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健康、卫生类报纸;巴士在线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节目覆盖范围已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32个大中城市。但从整体上看,南昌现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还相对不足,还缺少像“印象•刘三姐”那样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品牌文化建设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

4.创新性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缺乏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文化发展繁荣之本。人才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在城市文化软实力竞争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据2009年统计数据(如表1),南昌共有文化从业人员72316人,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文化人才数量还不足。从从业行业来看,文化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出版发行、文化娱乐、文化艺术品生产和文化艺术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的行业层次相对偏低。同时,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匮乏,特别是懂得市场运作、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事业人才还比较缺乏;现有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限。整体上看,文化人才总量、结构、层次还不能适应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

5.文化发展生态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良好的文化机制体制能为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使文化朝着良性的轨道发展。当前南昌文化发展的生态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制约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主要有:一是对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人思想尚未解放,没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待文化建设,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相对不足;二是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在财政支持、经费保障上,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公共财政投人还相对不足,缺乏一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在激励机制上,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套有效健全的激励体系;三是文化发展的市场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形成;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对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影响了文化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南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医规划》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形成若干特色文化产业集团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要求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丰富文化产品创造;全面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水平的创作群体和领军人物。这一发展战略为南昌加快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整合城市文化资源,推出特色文化精品

“文化作为一种强势资源和能累积的存量存在,与其他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具有很强的可转换性。”_5因此,全面提升南昌城市文化软实力,要全面整合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创新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推出特色文化精品,使文化资源成为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影响的重要资源,将南昌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整合文化资源

今后,南昌要进一步加强对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陈列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地有效整合,优化和完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使南昌成为国内著名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要进一步推进对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西山万寿宫、安义千年古村等古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整合,丰富文化内涵,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同时,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为契机,依托梅岭、天香园、象山森林公园、鄱阳湖南矶湿地等生态资源,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发展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游,扩大生态文化的影响力。

(2)创新开发方式

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文化创新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文化生产和产品开发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当前,南昌要立足于现有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主题开发、区域整合开发、多层次开发、体验式开发、新媒体开发等形式来有效开发现有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影像化等方式来创新文化资源的表现方式。要坚持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增强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元素,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探索一条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互动发展的路子。

(3)推出文化精品

要依托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文化名人、革命传统,创作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开发一大批具有赣鄱文化内涵和南昌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要扶持一批影视制作机构和企业,打造一批影视制作基地,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影视精品;以此同时,进一步发挥文港“华夏笔都”的品牌优势,改进制笔生产工艺和经营方式,提升创意水平,推出系列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2.培育壮大文化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全面推动南昌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大发展,要大力培育有市场、有规模、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大项目,同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集团、基地和园区建设,加强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发挥聚集效应,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提升文化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1)培育壮大文化企业

发展壮大文化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集团。当前,南昌要进一步扶持南昌日报传媒集团公司做大做强,使其成为跨行业经营的新闻媒体集团;通过各大景区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和文化演艺的有效融合,增强南昌旅游集团公司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强化巴士在线传媒有限集团公司与主流媒体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视频网络覆盖,使其成为中国移动电视网的主力军;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营销能力,扶持动漫公司、数字传媒、版权服务、网络电视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一批新兴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2)抓好文化产业项目

文化产业项目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今后,南昌应按照突出优势、培育产业、保护生态的原则,抓好泰豪国际动漫产业园、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江西红谷•慧谷创意产业园、江西文化大市场、江西民俗风情展示馆、南昌水城艺术村、华夏艺术谷、南昌大剧院、南昌宝葫芦农庄、南昌茵梦湖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助推南昌文化产业发展。

(3)推动产业园区建设

文化产业园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在加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一期)、江西红谷•慧谷创意产业园(一期)、南昌泰豪国际动漫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平台,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促进园区文化资源合理配置,聚集产业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器,成为引领、辐射、带动南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平台。

3.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完善文化传播手段

全面提升南昌文化软实力,要紧紧围绕塑造“文化名城、山水都城、现代新城”的城市形象,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文化企业,推出系列品牌文化产品。同时,进一步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广文化品牌,提升南昌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提升现有文化品牌

要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利用中国红歌会栏目平台进一步扩大南昌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将南昌红色文化品牌推向全国;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古色文化的内涵,增强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游,开发生态产品,扩大生态文化品牌的辐射力。

(2)推出新型文化品牌

全面依托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江西民俗风情展示馆等著名大型景区馆所,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全国影响的演艺品牌节目;进一步加大南昌采茶戏等传统演艺娱乐形式的创新力度,提升文化品位,推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依托文港镇传统毛笔产业优势,提升“华夏笔都”品牌效应。

(3)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大众化传播体系,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综合运用报刊、网络、电视、电影、广播、平面广告、数字媒体、手机短信等多种有效载体将文化具体化、形象化、艺术化、多媒体化,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会展形式,开展系列文化宣传推介工作,提升南昌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4.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增强文化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南昌文化软实力,要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把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打造人才高地,构建人才资源优势,以人才来全面增强文化创新力。

(1)摸清人才现状,制定科学政策

由市文化部门牵头,联合有关统计机构,全面摸清文化人才数量、层次、结构等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人才数据库,重点解决文化发展中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和层次失衡的问题,提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培养紧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

要利用南昌高校众多的优势,和有关高校合作,加快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加强推进文化人才培训的交流合作,定期选派文化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要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结合实际,引进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善经营、讲效益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并在落户、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人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3)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创业环境

要建立和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各类人才特点、体现业绩水平、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文化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奖励。全面营造文化人才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创业环境。

5.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提升文化保障力度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要进一步革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保障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

(1)提高认识,深化改革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认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把文化体制改革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管办分离,强化行政主管部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创新经营性文化企业体制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加大扶持,拓宽渠道

首先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结合南昌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性贷款、项目补贴、创意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各项金融资金要随财政收人的增长逐年增加;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中小型文化企业通过抵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商业汇票等方式来集资融资,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再次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要大力支持和引导外资、个体、私营、民营企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资和经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南昌范文篇3

一、受浅绛彩的影响

浅绛彩盛行于清代同治、光绪时期,衰落于民国初期。此间官窑时烧时停直至解散,官窑中许多优秀画匠流落民间,靠绘瓷糊口。精美的官窑瓷画图案不能绘,为了谋生,逼着这些文化素质比较高,对中国绘画史比较熟悉的人想出路,于是他们将文人画——浅绛彩移植到瓷器上来,一时间引起文人的共鸣,不少没有功名出路的文人,也纷纷进入浅绛彩瓷绘行业中来。浅绛彩是对清末粉彩的否定,又是对釉上彩发展的探索,为瓷板肖像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把图案从琢器、圆器上移植到瓷板上

浅绛彩画比较多地绘在瓷板上,开始自觉地以瓷板当作画纸来使用。景德镇传统瓷画一般是绘在琢器或圆器上,这种绘画方法要经过长期训练才可以从事的工作,一般文人很难胜任这样的绘画工作,只有将瓷绘改在瓷板上进行,才能使一般文人很快适应瓷绘工作。邓碧珊是清末秀才,由于没有科举考试机会了,于是进入景德镇谋生,从事瓷版画工作。如图1所示,从今天他遗留的传世作品来看,几乎都是瓷板画。浅绛彩瓷板画的出现,为瓷板肖像画创造了基本条件。

2、把粉彩由厚变薄,有些颜料直接画在瓷釉上

浅绛彩瓷画的特点是薄,改变了当时粉彩厚而表现力差的特点。粉彩除枣红色、黑色以外,其他颜料几乎都涂在玻璃白上。具体方法是在瓷釉上先用黑色把图案框架勾画出来,然后在框架内该上枣红色的地方直接涂色,其他地方则一概涂玻璃白,然后再在玻璃白上使用颜料上色。在清末粉彩图案常常突出釉面,厚厚的,根本没有层次感,与纸上画有很大距离。浅绛彩是用黑色勾绘大致框架,然后用赭、绿、蓝等色皴染,即有打玻璃白作底的粉彩画法,又有部分创新,把颜料直接皴在瓷釉上。将颜料直接画在瓷釉上,在传统粉彩画法上是没有的,这个尝试为瓷板肖像画颜料的运用奠定了方法基础。

3、将文人画直接绘制在瓷板上

浅绛彩瓷板画不光使文人能够进入到瓷绘之中工作,也使更多的题材进入瓷画之中。如图2所示,给人总体感觉,浅淡而朦胧。浅绛山水瓷板画:近景立体清晰,粉彩似有似无;远景隐隐约约,欲露未露。浅绛瓷板画的出现,改变了陶瓷美术的纯粹工艺装饰性质,而把瓷板画当作纯粹美术品来绘制、赠送和收藏。浅绛彩瓷板画为瓷画发展,打开了上升空间,让更多的人想到:瓷板画可以绘制一切纸绢上能够绘制的画。

二、受摄影技术的影响

有些学者认为,瓷板肖像画受西画影响而出现,这个观点其实是依据不足的。因为当时南昌的瓷画工匠都处在社会底层,很难见到西方油画作品,当然也就谈不上受其影响,而真正直接受影响的是照相摄影技术。

1、受照相技术的影响

19世纪中期摄影技术开始传入我国,首先在香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而南昌作为内地中等城市,相对大城市来说,接受新鲜事物要晚一些,消费水平也要低一些。直到20世纪中期,人们还只是拍黑白照片,而且半寸、一寸照片拍得比较多。但是人们能够从黑白照片上,根据明暗关系,感觉人物面貌的立体感来。照相技术的传入能够把人的肖像完整留下来,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照片比较小,不能够有效放大,直至二十世纪初,放大一张照片的价格贵得惊人,只有王公贵族、大贾商人才能够享用,一般人是难以问津的。

然而,画家能够用黑色颜料的浓淡来代替拍摄技术的明暗关系,以达到表现立体感效果。于是与照片差不多同时传入中国的是炭精檫笔画,而且还能够按相片的比例将画放大,效果几乎与照片一致。

2、受炭精檫笔画的影响

中国老百姓有对去世老人绘肖像画以示纪念的传统,传统肖像画一般不使用颜色浓淡表现,而是采用线条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因此,人物面部立体感不如照片直观,也不像西方油画那么写实。但是,要绘制一张中国传统肖像画难度却很大,没有几十年的绘画功力很难达到像样的水平。

炭精肖像画以小照片为对象,将照片分解为一个个小方块,然后将方块中的内容,按照比例移植到纸上。运用这种方法,以黑色炭精为颜料,能够将黑白照片自由地放大而不走样。既使没有多少美术功底的人,只要认真勾画,也可以将相片中的肖像放大到纸上去,做到八九不离十的程度。因此炭精肖像画取代中国传统肖像画在大城市中风靡一时,直至解放前夕,不少地区仍有炭精肖像画的存在。

炭精肖像画的发展,在江西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原因有二,一是照片和炭精肖像画自身有很大的缺点:容易发黄、变质,不能久放;二是江西瓷板肖像画比照片和炭精肖像画更具有优势:不变质,容易长期保存,于是南昌瓷板肖像画取代炭精画就成为历史必然。南昌市新建县有一位苏姓老先生,今年75岁,小时候学过美术,曾在江苏老家替人画过炭精肖像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下放来到江西,见到南昌市有许多瓷板肖像画店,感到非常吃惊,认为瓷板肖像画比炭精画具有更多的优势,于是站在瓷像店门口看艺师画像,后自学成才,目前已经是新建县民间家喻户晓的瓷板肖像画大师。如图3所示,这是刘老先生所绘制炭精肖像画。今年他已76岁,二十世纪60年代初,他来到南昌,开始接触瓷板肖像画,80年代,他在南昌市胜利路开设过瓷板肖像画店,画一块瓷板肖像,收4元人民币。直至二十世纪末,数码相机、电脑成像技术出现之前,手工画像的瓷板行业还在保留。

三、受珐琅彩技艺的影响

珐琅彩瓷,一直以来是宫廷秘而不露的技艺,只在北京宫廷造办处烘烤,而不在景德镇烘烤。清朝末年,清廷管理松弛,技艺外传,从而使景德镇瓷画颜料和使用方法得以丰富和发展,为瓷板肖像画的出现,提供了颜料条件。

1、从宫廷密艺散布民间的过程来看

珐琅彩技艺散布到民间,至少有两条渠道。第一条,通过民间渠道散布到景德镇。据我国著名刻瓷老艺人朱友麟,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庚子以后,我考入了顺天府官商合办的农工学堂,学堂分别设有雕漆、刺绣、镌瓷等科目,我选择了镌瓷科,从师当时从南方聘请来京的华先生。一年多以后,学堂便改成了“工艺局”了[由官商合办转官办,属宫廷造办处],镌瓷科亦改叫“瓷工科”,我仍在学习刻瓷。三年后我学习毕业,被正式留在学堂任教师,同时还进行创作。”[1]由此可见,1901年以后,宫廷造办处的技艺已经不太保留了,让南方来的华先生知道了,让传授给更多的青年学生了,通过这条线索将宫廷秘密技艺散布到景德镇。

第二条,通过官方渠道散布到景德镇。康达曾任时期光绪内阁成员,后下到景德镇任督陶官。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康达主持景德镇瓷器公司事务,并在公司内成立中国陶业学堂,地点设在饶州鄱阳,故又称为饶州窑业学堂。[2]经过他的关系将宫廷造办处的珐琅彩技艺搞到手,不是难事。校内聘请了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窑业系毕业生张浩、邹如圭等人为教师,他们将珐琅彩料进行分析,使之景德镇化也不是难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景德镇已有瓷板画颜料大量出售。南昌瓷板肖像画第三代传人梁兑石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在1920至1937年之间,在南昌市开设丽泽轩瓷庄,从景德镇购进颜料、白釉瓷板,自设烘烤炉,烧制瓷板肖像画,开创了南昌瓷板肖像画之先河。至此,完成了自珐琅彩颜料到南昌瓷板肖像画颜料传播的全过程。

2、从瓷板肖像画颜料性质来看

南昌瓷板肖像画颜料源自于珐琅彩中的国产颜料,而不是国外进口颜料。目前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南昌瓷板肖像画的颜料是从国外进口的,由于进口颜料的出现,所以才使得南昌瓷板肖像画得以形成。本人不敢苟同这种观点,现从珐琅彩烧制历史来分析,让我们更加明确瓷板肖像画颜料与珐琅彩瓷颜料的继承关系。珐琅彩瓷在康熙朝发明,颜料是进口的,直接绘制在素胎上,有胭脂红、黄、绿、紫、蓝和白色。珐琅彩在雍正朝得到发展,开始创制出赭色、黑色等新的彩料。颜料不是绘制在素胎上,而是绘制在瓷釉上。[3]南昌瓷板肖像画所使用的主要颜料,如黑色、赭色与珐琅彩的黑色、赭色颜料完全一致,也是直接绘制在瓷釉上。

瓷板肖像画颜料还有三个性质与珐琅彩颜料一致:(1)如图4所示,在绘画时什么颜色,烧出后仍是什么颜色;(2)如图5所示,绘画的颜料很薄,粗看有立体感,用手抚摸却又是平的;(3)如图6所示,颜料可以分出浓淡,色与色之间可以相互掺兑,如此,又可以形成许多新的过渡颜色。由于珐琅彩颜料有着以上诸多的优良性质,为绘制细腻的瓷板肖像画提供了颜料条件。

3、从瓷板肖像画颜料使用方法来看

瓷板肖像画的颜料使用方法与珐琅彩颜料使用方法几乎完全一致。

(1)瓷板肖像画的颜料全部用油调剂,与粉彩颜料的调剂方法不尽相同,与珐琅彩颜料调剂的方法完全相同。

(2)瓷板肖像画以照片为临摹对象绘制,与珐琅彩画以宫廷画院——如意馆的画稿为对象绘制一样,都是工笔画,一丝不苟。从这个方面来说,也是有先后传承关系的。

南昌范文篇4

关键词:南昌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它以生态学理论、系统理论和协调理论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经济、技术、资源、市场等优势进行最佳组合,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共生、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以实现“资源—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流程。这种闭合式活动圈可使所有的物质与能量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经济的质量型增长,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发展环节中经济与环境之间所存在的冲突,促进传统经济向环保型经济的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首先,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从本质而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就是鼓励企业进行循环式生产,促进产业实现循环式组合,大力倡导社会选择循环式消费,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污染,对资源进行开发再利用,缩减资源消耗与环境成本,尽可能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此举与科学发展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次,推动循环经济是城市转型的必然结果。在循环经济中,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被提上了议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道路开始由单一资源开发向“数量型”、“质量型”的资源利用进行转化。原有的生产链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工作岗位的增加给就业率的提升做了应有的铺垫,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城市转型的迫切需要。南昌市基本属于水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虽然显著改善了当地面貌,但因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突出,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市水质差、资源性缺水;滥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人多地少矛盾加剧。综上所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治理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是该市进行转型的必经之路。

三、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与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1.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南昌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较大的破坏,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南昌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水质较差,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凸显;南昌市内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功能差,蓄积低,产出小等问题较为突出;南昌市耕地面积大,产出高,可是滥用耕地的现象屡见不鲜;水土流失严重,流失程度加剧,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2.循环经济建设滞后。南昌市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对相关技术的实践,以及经济政策、法规的规划制定还比较滞后。政策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环境法制不够健全、环保产业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比较突出,推动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远未完成。近年来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循环经济试点省市中,南昌市落榜,可见南昌市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建设相对落后。(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发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我国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虽然带来了繁荣的GDP,但这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的。如何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刻不容缓的课题。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南昌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循环经济为南昌市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可行性的发展途径。南昌市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无论是环境承载还是资源存量均无法承受传统经济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粗放型解决发展之路,沿用“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三高”模式,南昌市产业结构将始终不能优化,解决也不可能持续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外在客观因素影响,我国垃圾产业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废物回收率低,大量的可再生资源被闲置废弃,如果这些垃圾废弃物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改造成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循环,而且还可以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增长点。

四、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评价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状况

(一)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为基础,结合具体特点,能够定量评价城市发展过程的指标集合。构建的指标体系要从五个方面考虑:1.资源产出指标,主要反映为资源产出率。2.资源消耗指标,包括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六部分。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五部分。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包括废钢铁回收利用率等六部分。5.废物处置降低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两部分。(二)评价方法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特点,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分级方法”对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南昌市循环经济评价结果:1.资源产出指标42分,较低;资源消耗指标51分,一般;资源综合利用指标37分,较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33分,很低;废物处置降低指标38分,较低。可以看出,除了“资源消耗”综合评价指数值达到一般程度外,其余几项数值均处于较低的程度。因此,总体上对南昌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评价,可以得出结论:南昌市循环经济程度处于较低层次。五、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一)大力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南昌市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还不够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采用先进的技术来积极发展三大产业经济,突破发展瓶颈;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技术的应有和推广,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创建健全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体系,有效推动环保行业与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建立长效奖惩机制。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政策的引导和简单的环境治理,必须依靠强制手段对之予以推动。在政策方面,选择实效性较强的经济激励或其它鼓励方式来推动企业展开循环经济的实践,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提高排污费用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处罚力度,以此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理念,降低环境污染,增加环保投入。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且有贡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破坏循环经济者也给予重罚,这样就会形成发展经济既为眼前更为长远、既为经济效益也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长期发展模式,从而真正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三)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的基础,理应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关注。2002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对于南昌市而言,仍有较多工作需要完成。首先,在市内选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将污染小、耗能少、经济效益高的清洁生产企业视为典范,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实现清洁生产的全面推广。其次,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制定统一的衡量标准,同时要求企业参加清洁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活动,改善管理措施,利用标准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审核。对于超出标准者,应责令其进行改善,以此来实现企业资源使用、排污总量“减量化”。以此为基础来推动南昌市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四)抓好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力度。循环经济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覆盖各行各业的事业,它的发展和实现离不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助力和支持。要拓展宣传渠道对循环经济知识进行科普,利用典型案例,引导和促进正确消费观、政绩观、发展观的形成。要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对中小学生全面开展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市情教育,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忧患意识和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

总之,要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让公民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六、结束语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南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昌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本文根据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评价指标体系,浅析了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循环经济各项指标中的不足之处等,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南昌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

[2]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董继红.《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概念、架构和评价方法》,《统计与决策》,2007,(06).

[4]徐建中,刘淼群.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24(8):40-42.

南昌范文篇5

1.南昌城市形象定位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南昌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的《(1981-2002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了南昌20年的城市建设。2003年,《南昌市城市规划(2003—2020年)》出台,对南昌城市发展目标、城市空间层次、市域城镇体系、城市用地布局、城市道路交通规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旧城改造、城市园林绿化和市政设施进行了规划。南昌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南昌城市形象进行了官方定位。2001年,南昌市委提出“依托一江两岸,展示都市风采;建设花园城市,塑造特色魅力;道路环通成网,建筑各具特色;绿带滨江依湖,园林城中点缀;花卉草坪绿岛,青山绿水夜景;街市繁荣文明,环境整洁优美”的72字方针,作为花园城市基本定位。2005年,根据《南昌市城市总体风貌规划设计方案》,市政相关部门提出了“彩色南昌”的整体城市设计构想。“彩色南昌”概念的主色调包括“红-蓝-绿”。“红色”强调南昌作为“英雄城市”所具有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史,并作为城市特征的主要表象;“蓝色”寓意南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以河湖水系为主,与城市空间穿插组合,体现“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绿色”寓意南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绿色山水花园城市”的人居环境。2009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建设“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彰显“山水绿色都城”的独特魅力。2011年南昌市“十二五”纲要提出了“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城市”的发展定位。归纳起来,南昌形象定位有“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历史悠久的滨江花园式城市,突破创新的长江流域旗舰城市”;“更加适合生活、更加适合创业的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承东启西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特色魅力的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走向国际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森林城乡、花园南昌;泛长和泛珠三角区域有战略影响力的现代经济中心城市和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城市等。

2.问题与反思

总的来看,南昌官方对南昌城市形象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花园城市”,涉及“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交通枢纽城市”等。但是,多年来,官方对南昌城市形象的定位并没有形成共识,也较模糊,尚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但有一条主线,始终强调生态化发展的道路。近年提出的“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城市”是基于对多年南昌“花园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加深刻和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这一定位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南昌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南昌城市形象定位的一次跨越性尝试,南昌城市形象最好的选择就是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南昌城市形象定位历程的综合分析,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一,南昌城市形象的定位大致有一个方向,但并不清晰,南昌在城市形象塑造上呈现出“全而不精”的局面,导致南昌城市形象模糊,稳定性差。其二,在南昌城市形象的建设过程中,缺少全局的、系统的、有效的规划与指导。新的《南昌城市总体规划》全面而细致,但没有明确指出南昌城市形象的定位,南昌城市形象塑造急需一个能够统领全局、细致明确的定位及传播规划。其三,南昌在对外宣传方面较薄弱,主要表现在:(1)营销宣传方案单调。大多局限于地方媒体,中央媒体、外地媒体对南昌的宣传推广较少,缺乏整合营销传播;(2)传播效果欠佳。近几年来,在南昌举行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多,但却因场馆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受众体验效果不好。其四,南昌城市形象建设中需要更好地实现全民参与。目前,南昌的城市形象建设仍以政府部门为主要决策及实施方,缺少市民、企业的参与。市民是城市发展最直接的体验者,对城市发展过程出现的变化与问题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因此,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决策者必须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与建议。企业是城市经济的载体,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大做强本土产业及企业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乐活新城:南昌城市形象定位

笔者以《南昌市志》为主要依据,并收集了南昌媒体以及网络中的相关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基本原理对已收集到的南昌城市建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南昌城市形象的核心范畴,将南昌形象定位为“乐活新城”。“乐活”是“LOHAS”(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音译而来,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LOHAS群体关注健康、环境、个人成长、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公正。在中国,“乐活”的价值理念及生活方式被定义为:“崇尚义利合一、天人合一与身体心灵均衡发展的价值观,树立离苦得乐、与自然和他人共乐的人生观。降低自身的欲望,放慢生活的节奏,平缓自己的呼吸,减少浮躁的行动,逐渐体验慢生活、简单生活、宁静生活与悠闲生活的价值与趣味。”[1]概括地说,“乐活”是一种倡导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怀地球的价值理念,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乐活新城”正好契合南昌形象定位。“乐活新城”兼容了“魅力文化古城”。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南昌城市文化的特质是质朴、中庸,散发出朴实无华和追求自然的魅力,南昌有着与生俱来的中庸气质,不偏不倚,慢条斯理,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乐活新城”兼容了“生态绿城”,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一直是南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独特的水域地貌特征、城市候鸟现象是南昌原生态环境的最好例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有利于南昌“生态绿城”的保持和发展。“乐活新城”兼容了“低碳先锋”。南昌入选低碳试点城市,制定《南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低碳产业群,城市低碳建设步入正轨。低碳是一种追求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这也契合乐活的理念。“乐活新城”兼容了“旅游休闲之城”。南昌的特色旅游类型主要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亲水旅游。由此可见,在南昌,旅游休闲更倾向于文化之旅、自然之旅,更是“乐活”精神之旅。“乐活新城”兼容了“区域经济新城”。南昌是江西省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经济带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国家战略中南昌是其核心城市,这为建设新南昌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发展潜力巨大。综上所述,南昌的历史文化、地理山水、经济社会、南昌人的衣食住行,都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和永续发展。南昌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在自己的路上悠然行走,发展平稳,坚持着自己的原生态,坚持着和谐、永续、万物共存,体现了中庸的城市性格。因此,“乐活新城”是对南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势的最好表达,它连接了南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了南昌的人、自然和社会,它传递了南昌独有的“乐活的城市生活、乐活的城市文化、乐活的城市环境、乐活的城市经济、乐活的城市理念”。

三、南昌“乐活新城”形象传播策略

1.南昌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目标和规划

“乐活新城”形象传播的总体目标是:指导南昌的城市建设,指引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传递“乐活”理念及其生活方式,塑造“乐活新城”的城市形象;以“乐活”为核心,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生态新城。南昌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思路是:立足本省、走进全国、面向全球;树立概念、强化理念、改变生活;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夯实品牌。南昌城市形象传播的目标规划。近期目标(2013-2015年):进行“乐活新城”的商标注册;完成城市VI(VisualIdentity,视觉识别)设计;召开“乐活新城”新闻会;整合各种媒体进行大规模宣传;政府部门及本地重要企业进行城市形象定位的知识培训;举办国内外研讨会等。中期目标(2015-2020):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乐活新城”的概念,城市形象基本成型。长远目标(2030年):基本形成世界知名城市形象“乐活新城”;次级城市形象发展完善,全方位支撑整体城市形象并与整体城市形象有机结合。

2.南昌城市形象的塑造计划

首先,列出“乐活新城”城市形象塑造的所有相关工作,按照各项工作性质和内容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以及直接活动、间接活动等。其次,按照近期、中期、远期计划安排各阶段内的时间划分、宣传主题、宣传方式、经费预算、负责部门等。建立形象传播良好的本地氛围:通过政府倡导、组织学习、举办各种文娱活动,提高南昌市民意识,激发参与精神。对南昌形象的内容进行准确编码,使其成为一系列方便传输的符号。南昌形象传播要重点推广这些乐活要素:深刻诠释“乐活”的理念与意义;解读“乐活”与南昌的关系,树立“乐活新城”的概念;展示南昌城市发展中的“乐活”,具体包括“乐活”主义;大气、包容的城市文化;动感、活力的城市生活;低碳经济先锋之城;生态、亲水的休闲之城;承接“泛珠三角”和“泛长三角”的区域经济新城。在品牌塑造上,对“乐活新城”进行商标注册;设计主题广告语;塑造品牌个性;赋予“乐活新城”特定的内涵;扩大品牌知名度。在视觉识别策略上,申请“乐活新城”为注册商标;根据城市形象定位设计形象口号,以及形象标志统一的CIS(企业识别系统),并逐步应用;根据城市形象口号、形象标志统一广告宣传、展览会、招商会议、各级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国内会、主题活动;统一城市形象的视觉效果,增强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和记忆力,建议不要使用单一色调,最好以柔和的色调为主。设计南昌城市形象主题广告语。整体城市形象广告语:亲水南昌,乐活家园;次级城市形象广告语,包括,魅力文化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生态绿城:襟三江,带五湖,与候鸟同居;低碳先锋:低碳的南昌,给地球降温;旅游休闲之城:最乐活,最南昌;区域经济新城:东接“泛长”,南承“泛珠”,经济新城等。

3.南昌城市形象传播具体实施策略

南昌范文篇6

[关键词]南昌;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快速崛起

南昌近年来的快速、健康发展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美国《新闻周刊》根据新型都会的经济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评选出了近年经济急速发展的世界10大城市作为动感都会,南昌成为中国惟一入榜的城市,被誉为全球二级城市崛起的样板。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产业活跃力。城市产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要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以产业发展为依托,要有产业的根。被评为“动感都会”的南昌,它的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潜力怎样?能否支撑全市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在实现南昌快速崛起目标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南昌主要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这里我们所选择研究的是对全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制造业是南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也是全市扩大就业的关键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其他产业不具备的特殊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全市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契机。服务业已成为南昌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有向现代新型服务业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现就上述主要产业的具体现状做如下分析:

1.制造业。“十五”期间,南昌市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激励,提升微观服务,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昌投资发展制造业,并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大大地提升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南昌市制造业各项指标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4.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235.78亿元,同2004年相比增长26%。2005年销售收入为733.33亿元,比2004年增加167.13亿元,同比增长29.5%。2002-2004年利税分别为44.26亿元、58.06亿元、72.28亿元,增长额分别为14.22亿元、13.80亿元,其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1.18%、24.49%。由分析可以看出,全市制造业发展较快,呈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

2.高新技术产业。全市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变,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群。200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居全省11个设区市首位,占全省的48.7%,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43.39亿元。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200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54.07亿元,在与六个相邻城市(合肥市、长沙市、福州市、武汉市、杭州市、广州市)比较中,处于总产值最低的城市,其差距分别为186.79亿元、58.15亿元、490.57亿元、485.22亿元、1873.17亿元、1272.50亿元。

3.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南昌市高度重视三产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以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从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大文化产业、商贸流通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信息软件业等8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服务业增加值的增幅明显提高,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2005年,南昌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2.19亿元,增长13.4%,从业人数达到101万人,增长7.8%,占从业总人数的41.3%。从分析可以看出,南昌市近几年服务业发展较快,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二、南昌主要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偏小。近几年来,全市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发展速度均在两位数以上。2004年,制造业同比增长18.3%,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8.0%,服务业同比增长14.0%,与较小的总量相比,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全市目前各产业所创造的产值总量还是偏小。

在中部地区,南昌市经济总量处于中下游水平,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明显。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中部6个省会城市总量的11.6%,排名第5,其中规模以上增加值仅占中部6省市总量的9.6%,排名最后。

2.现代制造业基地粗具规模,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优强企业少。全市围绕汽车、医药和食品、纺织服装、光电子和家电、冶金和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及相关产业链集聚落户的制造业企业明显增多,已初步形成了汽车、空调、食品、光电和电子信息、造纸、飞机、纺织服装、医药和医疗器械、机电、冶金和新材料等十大产品基地。目前,十大产品产业基地中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1户,资产总额591.1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0.5%,从业人员16.47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78.21%。2005年,十大产品产业基地完成工业增加值185.4%,实现销售收入62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5.1%。

但全市产业发展还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优强企业少、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弱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2%左右徘徊,其他企业的比例就更小,而国外该比例一般在5%以上,先进国家在10%以上,我国深圳在7%以上。技术装备差、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工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能力不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吸引龙头企业、高端产品落户南昌的能力。

3.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仍不尽合理。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是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各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其在整个GDP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10.6∶47.2∶42.2调整到2005年的7.3∶52.8∶39.9,一产的比重不断下降,二产迅速提升,这也说明全市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从总的来说,三次产业结构虽有所优化,但仍不尽合理,表现在: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偏小,而且产业内部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对GDP的贡献中,2004年第一产业为4.8%,第二产业为61.9%,第三产业为33.3%,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顺势而为,着力夯实全市产业发展的基础

欠发达的南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活力,呈现魅力,积蓄动力,展示潜力,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大开放主战略和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战略。南昌经济的核心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只有不断地夯实南昌制造业中心城市的基础,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产业的有机融合,才能构筑推动“动感南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

1.筑牢制造业基础,发展产业集群。南昌应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基地,以适应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产业竞争的态势。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一批联动性强的产业,形成一批专业分工协作能力强、服务配套融合度高、技术、资金、人才合理流动、规模经济上档次的产业集群。

(1)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鼓励全市汽车产业走开放和合作的道路,支持与跨国公司和国内汽车企业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增强汽车工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抓住江铃与福特、长安的战略合作机遇,在重点发展江铃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低污染的商务用车和越野车的基础上,加快引进轿车和重卡生产线的步伐,形成具有南昌特色的汽车工业体系。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产30万辆以上规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20亿元,增加值为14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9.4%。

(2)发展精品钢材、精细化工和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精品钢材产业要放眼钢铁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高度,立足现有的精品钢材制造基地,以发展洪钢集团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结合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调整布局。通过淘汰、改造落后生产力,控制一般钢铁成品的生产总量,削减钢铁生产对环境影响的负荷总量,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拓展发展空间,延伸精品钢材产业链。同时,加快调整石化和化工行业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扩大有机硅单体及其精深加工以及白炭黑、丙烯酰胺和聚甲醛等产品的生产。重点发展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和散装水泥。加快特种陶瓷、功能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高强、轻质、多功能、低能耗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中、高档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2.培育特色支柱行业,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发展汽车、医药和食品、光电子和家电、纺织服装、冶金和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必须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树立品牌等策略,形成一批“航空母舰”式的超大型企业。带动一批相关企业落户,形成产业特色和聚集效应。一是政策扶持。用好现代制造业发展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制造业项目固定资产投入贴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二是技术创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部级、省级技术中心、博士流动工作站,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技术。三是树立品牌。按照市场导向、科技进步、资源优势和效益等原则,重点抓好汇仁集团、春翔集团、海螺水泥、富煌钢构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技术项目,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名牌产品群。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研究开发,培育和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形成产业关联度较高的电子信息企业群体。重点发展数字信息产品和现代家电,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同时,推动电子商务、电子媒体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扩大电子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家电等与电子信息关联较强的产业,积极使南昌成为我国LCOS数字电视、LED发光二极管、无氟压缩机等主要生产基地和空调器、半导体照明、数码相机和电子元器件等重要生产基地。

(2)要加快发展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是世界各国竞争于当前、决胜于未来的朝阳产业,全市必须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以汇仁、江中制药为龙头,不断地抓好中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材GAP种植、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及卫生产品和生物医药等,进一步扩大南昌市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把南昌市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依托南昌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汇仁等龙头企业的医药科研优势,在中药现代化与新药创制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突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技术瓶颈”,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类药物。

4.发展新型服务业,促进产业间的有机融合

(1)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包括研究开发、技术交易、测试测量、知识产权等的研发设计与技术检验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人才培训、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的经营组织服务业,包括电子商务、数字通讯、软件开发、信息化工程总承包等工业信息处理服务业,包括金融队伍、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等资本服务业,包括广告服务、市场调查、营销服务、会展服务等的商贸服务业,以及包括法律服务、设备租赁、产权交易、物业管理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有能力提供专业生产服务的大公司和供应商,构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链,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素质,提高为工业提供服务的范围和质量,提升二、三产业的能级,逐步实现第三产业在都市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目标。

(2)发展信息化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本行业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优质服务。我们应紧紧跟踪先进信息技术,大力引进、运用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适应技术装备,将其积极导入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进程。要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供服务业。充分利用南昌大专院校密集,邮电、广电事业发展迅速的优势,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软件业。搞好系统集成,发展信息硬件制造业。推进企业上网、政府上网、家庭上网工程,努力使信息产业成为南昌的支柱产业。以大型专业商贸集团为中心,以行业供应链为纽带,建设一批行业的网上交易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城市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

(3)促进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紧密依存,并互相促进。因此,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无论是要实现工业的大发展,还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都需要建立起有利于二者紧密接触和良性互动的机制和环境,实现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无缝式链接”。为此,应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主体,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系统内物流向社会化物流转变,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南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规划协调,重点实施南昌集装箱码头的搬迁改造,规划建设一批货运中心,要充分发挥向塘的交通枢纽优势,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融合的物流业,把向塘建设成为以物流业为主导的中小城市。

参考文献:

南昌范文篇7

(一)授课对象:全院本科、专科各专业。

(二)大纲内容:

⒈目的要求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建设确中国特色汁会主义现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深入工农,了解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状况,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原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实践第一的观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

()开展勤工助学,并运用所知识为社会服务。

⒉内容方法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城市某一地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②农村、城市社会主义改革某一方面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③农村、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④先进人物、先进事迹;⑤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查必须进行实地考查,实事采集,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撰写出有实际内容、理论水平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采取个人单独完成和小组集体完成两种方式。

()劳动锻炼。劳动锻炼是指到农村或工矿企业与农民、工人一道从事某项生产活动。劳动锻炼时间—般为至天。在劳动锻炼期间,应与工农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增强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

劳动锻炼结束后,应请当地有关单位或劳动锻炼单位的有关领导为自己作出鉴定,本人写出劳动锻炼的总结报告。总结内容主要有:下乡、下厂锻炼的基本情况;生产劳动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主要收获和取得的成效。

()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科技文化服务是指到农村、工矿企业向工农群众传授所需的科技文化知识,为工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实际问题,把所学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科技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扫盲”补习、知识讲座、科技咨询、技术协作等。科技文化服务活动结束后,应写出此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报告。请服务对象所在单位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报告上签字。科技文化服务可与劳动锻炼结合起来进行。

()社会实践采用“主题教育”和“课程教育”两种基本形式。“主题教育”是指按上级要求,围绕某个主题,由学院统一组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是指纳入“两课”教学计划,作为“两课”实践性环节,由“两课”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安排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⒊计划安排

()本科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每次二周时间。具体时间和内容由社科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与院团委、学工处商量确定。

()专科生在校期间利用寒暑假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一周时间。具体时间和内容由社科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与院团委、学工处商定。

⒋考核办法

()“课程教育”社会实践由社科系授课教师考核。必要时应征求团委、学工处有关同志的意见。

()“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由院团委负责考核。

()考核成绩计入“两课”相关课程成绩,占相关“两课”课程成绩的。凡课程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与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都及格者,原创:该课程评定为及格,其中有一方面不及格者,该课程评为不及格。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几项要求和规定

一、调查报告写作的格式

⒈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

⒉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符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⒊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当然,具体格式可以有写作者的特殊处理,但以上三点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二、调查报告材料的获取⒈必须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在调查报告中,须提供材料的来源,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

⒉调查报告须取得调查对象的证明,并加盖调查对象单位的公章。

三、调查报告交稿的时间和形式

⒈交稿的时间定于下学期开学后的第周星期五下午,过时不候。

⒉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收齐后交社会科学系在系资料室等候的相关教师手中。交稿时须清点报告份数,并登记签字。

四、社会调查报告样本(点击放大)

(四)南昌航院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⒈基层党组织、行政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情况的调查。

⒉“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典型调查。

⒊某地村、乡、县、市近十三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⒋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⒌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⒍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⒎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先进事迹调查。

⒏私营企业主入党,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

⒐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⒑某地城镇、街道、社区积极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⒈某地县、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调查。

⒉中西部某地区实施大开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调查。

⒊某地乡、县、市实施可持续发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情况调查。

⒋某市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功能,新格局的调查。

⒌某工业企业面对加入叭。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所采取的对策情况调查。

⒍科教兴乡、兴县、兴市的典型调查。

南昌范文篇8

一、南昌经开区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运行稳中提质。2017年实现GDP428.59亿元,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719.2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83亿元,增长15.1%;实际利用外资6.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8%。2、产业基础比较扎实。经过多年发展,南昌经开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两个部级产业基地;光电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7个省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四个百亿产业集群,2017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18亿元、240.63亿元、210.65亿元和162.04亿元。3、工业经济质量越来越优。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力。2016年南昌经开区工业主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又突破1000亿元大关;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总量均列全省94个工业园区第二位。二是工业质量趋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在65%以上,2017年达67.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9.28%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90%以上,可达94.2%;工业项目进资占实际利用外资中比例达到90.15%。4、提质增效效果凸显。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多举措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成绩。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19.0%,城镇化率为67.68%,比2016年提高了0.7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7.55%,比2016年提高了2.5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5.0%,比2016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34.75万元/人。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

经过25年的发展,经济规模位列全省开发区前茅,但招商引资面临着政策优势弱化,区域间竞争加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大环境挑战不容忽视。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服务业比重提高难。南昌经开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9.0%,但仍低于南昌市23.87个百分点,近三年均在20%上下徘徊,比重提高难。由于产城融合水平偏低,核心商务区、消费商圈均未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二是高技术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创新不足,传统制造业比重过大,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55%。2、企业创新及研发能力不强。总体来看,南昌经开区创新活跃度、研发投入、科技产出等不够,2017年全区规模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仅有51家,占比仅为2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2.46%。3、规模上差距明显。GDP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规模以上工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关键性指标,财政总收入是评估经济效益的核心指标,从以上三个指标看,与中部6个省会城市的部级开发区比,总量不大。2017年,南昌经开区的GDP占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经开区的比重为18%、41%、27%、76%和1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经开区的比重为18%、56%、30%、90%和166%。财政总收入占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太原经开区的比重为15%、38%、32%、30%和122%。

三、推进南昌经开区提质增效对策建议

1、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南昌经开区作为赣江新区的核心区,即享有部级新区各项优惠政策,也享有南昌市各项配套,还有部级人力资源产业园、部级绿色金融示范区、部级双创基地等部级平台,利用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主导产业升级招商。坚持把产业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为支撑,争取格特拉克、欧菲光、智慧海派等骨干企业总部增资扩股。以酷派、午诺、黑鲨、优思和依偎五大手机整机企业为依托,利用现有工业标准厂房打造品牌手机产业园,围绕着手机上下游开展招商,引进一批手机芯片、外壳、电源项目,打造手机整机全产业链。引进空调前段产业和下游配套企业,壮大空调产业规模。以江铃新能源汽车、恒天百路佳客车的整车企业为龙头,逐步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二是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全面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选资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招商,探索委托招商、招商等社会化招商模式,以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和央企为重点招商方向,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2、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做大企业规模。鼓励企业强装备、扩规模,强链条、提品质、拓市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的企业,税收收入1亿“航母级”企业群,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做大总量,提升增量。二是做强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成本高起,机器化、智能化已成为了一种趋势。以上市公司——明匠智能为依托,率先在区内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开展机器换人工作,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3、加强企业科技研发引导和支持。一是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好用足江西中科先进制造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优势,加快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人才、成果、资本对接平台,加快区内高校成果转化步伐。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将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倾斜,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研发能力。4、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高端商务中介、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集聚发展。一是提升商贸服务业。实施腾笼换鸟,将其逐步转化为商业地块,以留住江西财经大学等20所高校20万大学生消费为目的,完善周边商业配套。二是完善城市功能。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产城融合,高标准建设中小学、医疗卫生等生活配套和服务设施,使其成为南昌市的“城市副中心”。

参考文献:

[1]毛成银.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研究[J].财务通讯,2017(1).

南昌范文篇9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众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如何实现中国梦。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要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有助于全面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能让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职业摸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激发他们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2007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别开设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个专业。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7、2008、2009届毕业生,研究对象总数为126人,其中男102人,女24人,男女比例为17∶4。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查阅历年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

2.2.2访谈法

走访相关领导,就业工作指导老师及本地就业工作的毕业生,电话访谈或QQ联系外地毕业生了解就业情况。

2.2.3数据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类研究。

2.2.4逻辑分析法

对资料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分析

3.1.1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反映着专业办学质量的好坏,同时毕业生就业率还直接决定招生和办学规模。表1显示(来自体育学院学生就业资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进一步访问得知,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毕业生不得不改变之前传统的就业观念,现在本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形成“先就业再择业然后创业”的就业理念。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新很快,贴近社会进程的发展现状。

3.1.2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由表2可以看出,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选择留在本省及生源地,离家比较近,不愿独自走出去闯。还有很多选择了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渐改变,他们更愿意“走出来”,远离父母的庇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3.1.3社会体育专业女生就业情况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7、2008、2009届毕业生共126人,其中男102人,女生24人,男女比例17∶4。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天生的自身缺陷,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女生未来工作几年会结婚、生育哺乳等一系列假期,而选择不招聘,性别歧视一直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原因。据调查统计得知,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07~2009届女毕业生共24人,升学率为16.7%,一次性就业率为83.3%。可见社体专业女毕业生就业积极性高,就业概率大。

3.2影响南昌航空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3.2.1外部因素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载体,要依据社会体育专业自身的条件和优越,要结合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所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和一专多能的人才既有共性,又具个性,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科相应的课程比例,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课程设置比例,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等,优化课程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3.2.2自身因素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也随之改变。拓展就业领域,一专多能,强化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择业理念,加强学生的就业规划和指导。同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要不断拓宽知识面,用知识武装自己,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自我定位,确定正确的择业目标,树立良好的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4对策建议

4.1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目前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总体形势看,存在着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供需错位问题。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忽视课程设置,对社会体育领域工作不积极,改行易业现象普遍。高校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使专业设置、招生、培养、投入等与就业挂钩。

4.2高校的就业工作指导与就业教育

由于编制原因大多数高校没有专职就业干事,就业工作人员均不是相关专业出身,欠缺就业理论知识。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创新不够对就业工作的投入有欠缺,无论是在人力、设备、经费上的投入都明显不足,所以高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努力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4.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缺少社会经验,缺乏职业素质,不了解就业环境,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所以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用知识武装自己,拓宽知识面,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及时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找到自己立足点和发展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4.4多方合作,提高就业率

南昌范文篇10

6月14日,《南昌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公务移动通讯费补贴办法(试行)》经南昌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讨论通过,《办法》待南昌市委批准通过后,初定于下月1日起实施。有关人士称,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公务移动通讯费补贴在省城还是首次。 补贴金额最高400元 补贴标准为:正地级领导每月400元补贴、副地级领导职务和正地级非领导职务每月350元、副地级非领导职务和正县级领导职务每月280元、副县级非领导职务和正科级领导职务每月160元、副科级领导职务和正科级非领导职务每月100元,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和其他工作人员每月60元补贴。 随工资逐月发放 实行公务移动通讯费补贴的单位包括:全市党政机关、派、群众团体及其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享受补贴的对象为上述单位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含单位聘用的公务用车司机。公务移动通讯费补贴实行“以岗定额、逐月补贴、节余归己、超支自理”的办法,随工资逐月发放,一旦到龄退休,将不再享受补贴。 不再报销个人移动话费 南昌市廉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移动通讯费补贴后,任何单位不得再报销个人移动通讯费,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或擅自扩大补贴范围,不得要求或接受下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服务对象为其安装、购置通讯工具或报销话费,更不得用公款购置移动电话、安装住宅电话等。 对违法规定的,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