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16:11

奶牛

奶牛范文篇1

[关键词]奶牛;养殖;发展

1藏区奶牛养殖现状

1.1藏区奶牛养殖农牧民普遍素质较低,滞后的观念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藏区奶牛养殖牧民多数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科学化养殖观念较为滞后,对先进科学的养殖技术理念接受较慢。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目前藏区的奶牛养殖多数管理较粗放。为此,就目前藏区的奶牛养殖业发展来看,难以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加上,农牧科技力量薄弱,整体奶牛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2奶牛养殖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有限,大大影响奶牛养殖。特色产业项目的发展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短平快”项目更受欢迎,如何尽快转化科研成果已成为农牧科技人员的使命,但政府对农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投入很少。截至目前,针对高原环境的奶牛营养与繁殖调控和奶牛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投入少之又少。因环境气候因素,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至今西藏奶牛养殖业良种良法良治不配套,生产经营方式依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1.3奶牛养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藏区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标准化水平低,是较为突出和现实的问题。目前,藏区的奶牛养殖,多数以散养3-5头的粗放式管理为主,明显缺乏标准化企业的龙头带动。虽然说近些年,品种改良科研单位在提升奶牛生产性能、改良黄牛品质各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而且取得不菲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奶牛良种繁育场、示范区等等载体带动,缺乏较系统的产前、产后、产中跟踪服务,现在的藏区奶牛养殖同样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导致产销的严重不均衡。1.4缺乏有组织长远的育种规划。杂交合成体系的育种理念并不复杂,但它与传统的育种、生产的观念不同,其更注重在现代养殖中的生产效益和改良速度问题,因此如何教育西藏基层科技推广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理解生产性能第一的观念、接受杂交合成理念并理解它的特性,将成为促进奶牛业快速进入正确发展轨道的关键因素。西藏的黄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一直缺乏引进合成系的概念,“黄改奶”的过程中,利用他人已有成果的“拿来主义”就已是先进的、革新式的育种技术。加之西藏黄牛改良科研队伍力量薄弱,奶牛育种研究缺乏长远规划,育种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系谱不清、扩繁推广进程缓慢,一直处于经济杂交状态,所以至今未能育成适应高海拔环境条件下的奶牛新品种。

2解决问题的发展建议

2.1自长远角度做好奶牛育种规划。奶牛的繁育育种,周期性长而系统。作为投入产出高的技术项目,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提升奶牛的整体性能、遗传性能、奶产量及品质,可谓是终身受益的关键技术。实际上,自黄牛改良伊始已经有了30多年头,目前的品种改良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今后的育种更应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利用好本地品种的优良性能,大大提升奶牛的单位奶产量、乳蛋白率,培育适应性更强和经济效益更好的奶牛品种。2.2做好养殖户的教育培训。目前养殖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养殖观念较为滞后,接受先进奶牛养殖管理的理念较慢,为此,重视教育培训,注意提升养殖户综合素质,实现以点带面的规划发展,将更加有利于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升。2.3逐步加大创新科研投入力度。推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奶牛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逐步提升奶牛生产力,有必要加大奶牛繁育的自主创新鞥努力。加大对藏区奶牛生殖、遗传等相关研究参数的经费投入,酌情加大对奶牛营养、繁殖等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配套做好相关疾病防控管理技术研究,尽最大的努力为奶牛养殖效益的提升提供参考思路。2.4切合实际建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化良种能繁示范基地,将现代技术融合常规育种,集成设施养殖推广技术,不断提升奶牛养殖良种化水平,大大提升饲料利用率。良种示范基地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凸显优势,逐步扩大形成技术创新、良种推广、科技创新的突出示范基地,为藏区良种繁育提供创新实验田。2.5逐步健全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适应藏区奶牛养殖新品种,推进养殖优良的高产品种,逐步完善健全奶牛养殖繁育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形成以良种牛为代表的育种、扩繁、推广、科研一体化的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地方良种的品种优质,鼓励人工授精技术、冻精贮运技术,加快良种繁育改良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来得财.青海省奶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1,(6):73-74.

[2]廖惠麟,张亚霁.四川西昌市奶牛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9,(12):70-71.

奶牛范文篇2

1牛场建设

1.1场址选择奶牛场应建

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含有毒物质、水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饲料来源方便,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坚实,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平坦开阔或具有缓坡,远离居民区,没有传染病威胁和三废污染的地方。养牛户应根据自己宅基地的地面和条件,合理安排牛舍的建设位置。

1.2场区布局奶牛场一般

分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四个小区。生活区和管理区应设在场区地势最高处,与生产区保持50m以上的距离。生产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病牛隔离室、化粪池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处,距牛舍至少50m。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库、干草棚等,应位于高煤且距离牛舍较近的地方。牛场四周、道路两边、运动场周围要植树绿化,以改善牛场环境。

2品种选育

不同品种及不同个体的奶牛产奶能力相差较大,选好奶牛品种很重要。目前最为普遍的品种为荷斯坦奶牛,俗称“黑白花奶牛”。它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奶量一般能达到5000~7000kg,高者可达lO000kg。除黑白花奶牛外,丹麦红牛、乳用西门塔尔牛等品种,产奶能力也较好。选好品种后,还要选好个体,一般是从外形上来选择,好的奶牛要求个体高大,棱角分明、外貌清秀、中躯长、背腰部不塌陷、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乳房发达、附着良好、乳井深、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无副乳头、干乳期乳房柔软,泌乳期乳房表面静脉粗壮弯曲,整体丰满而不下垂。有条件的还应考察其母亲的产奶成绩和父亲的品质。

3饲养管理

3.1采用全价配合饲料

采用全价配合日粮饲喂奶牛,是使奶牛高产的关键。现推荐奶牛日粮配方:

3.1.1泌乳奶牛日粮配方。精料配方:玉米45%,麦麸5%,次粉5%,食盐1%,膨化大豆10%,豆粕10%,棉仁饼19%,骨粉2%,鱼粉3%。日粮组成:精料8.35,胡萝b7kg,东北羊草4kg,青贮料20kg。

3.1.2日泌乳40kg的母牛日粮配方组成为:玉米4.7kg、豆饼2.5kg、麦麸1,7kg、干草4kg、青贮19kg、盐130’g、小苏打150g、预混料0.38kg。

3.2科学管理

3.2.1牛舍采光通风条件要好,每天打扫干净。冬季拴在户外多晒太阳;夏季拴在阴凉处。充足供应青饲料,以吃饱不剩为好:粗饲料作为搭配,少量添加:精饲料一般按产奶量来计算,高产奶牛每产3奶喂1kg精料:每日定时饲喂,注意不能喂霉变饲料,不饮冰水或脏水。

3.2.2合理调整干奶期。奶牛产奶10个月左右时,要逐渐干奶,因为此时胎儿已发育到7个月左右,奶牛体能消耗很大,干奶有利于奶牛的休息和调整,为下个泌乳期做准备。干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逐渐干奶法,即将挤奶次数从每日3次减少到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饲料逐渐更换,少喂或不喂精料,限制饮水,加强运动,产奶量下降到4kg时停止挤奶,在2周内使奶牛逐渐干奶:另一种方法是快速干奶,即突然改变饲料,具体方法是减少精料,控制青料和饮水,加强运动,当天挤奶1次,以后隔日1次,在1周内使奶牛干奶。

3.2.3正确的挤奶方法和合理的挤奶次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而不当的挤奶方法不仅降低产奶量,而且还会损伤奶牛乳房,导致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从奶牛分娩的当天开始挤奶,每日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都要按摩乳房,第1天每次只挤2kg,第2d挤1/3,第3d挤1/2,以后就可正常挤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1d不能挤完乳房中的奶,否则容易导致产后瘫痪。

4疫病防控

4.1消毒

4.1.1消毒设施设置。生产区f3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间,消毒池与门口同宽,长应稍大于车轮周长,池深2530em:消毒间应有消毒池,池内铺消毒垫,消毒间顶部应设紫外线灯;场内备有高压喷雾器和消毒锅。

4.1.2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4.1.2.1牛舍每周消毒一次,舍外两周消毒一次。

4.1.2.2场门口的消毒池内常年保持有新鲜的火碱水,进出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

4.1.2.3消毒室内的消毒垫应保持新鲜消毒液浸润,紫外线灯保持正常工作,出入人员必须通过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

4.1.2.4草料槽、饮水槽、饲养工具应勤清洗、勤消毒。

4.1.2.5圈舍每天必须打扫一次。春秋应彻底清除牛舍粪便,圈舍彻底消毒,铺垫用消毒过的干净垫料;粪便运至它处集中发酵处理,使用白灰、草木灰消毒。

4.1.2.6消毒药选3~4种,交替使用。

4.1.2.7挤奶前后乳房、挤奶器具应清洗消毒;针头、注射器使用后要清洗消毒。

4.2防疫做好防疫是防制

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合理的防疫程序是防制疫病发生的基础。

4.2.1制定合理防疫程序。口蹄疫:使用0型一亚洲I型口蹄疫疫苗和A型口蹄疫疫苗,犊牛90日龄初免,1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3~4个月免疫一次。肌肉注射,瘦弱、病牛、3月龄以下牛延缓免疫。布病:每l8个月免疫一次,口服。乙脑: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4.2.2免疫接种。注射时应保定好牛只,并做到注射部位要准确,剂量要充足,方法要得当,注射和保定牛动作应轻柔,不能粗暴,防止牛产生较大应激或流产。注射后要观察20rain,发现有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对免疫动物短时间内不能消除免疫反应,甚至出现流产、死亡时,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便及时治疗和采取其他措施。

奶牛范文篇3

1存在的一些繁殖问题

1.1不注重品种改良

有些奶农缺乏品种改良意识,认为只要母牛能怀孕就行。为了方便省事,找人包配,精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没有考虑到使用劣质精液会使后代遗传素质倒退,获得的后代一代比一代差,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1.2急于求成,过早配种

个别奶农不注重育成期饲养管理,到参配月龄时,在体重没有达~U350kg以上的情况下,就进行配种。由于开配过早,体重过小,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不进行助产。这样容易造成产道损伤、阴户撕裂,继发产后疾病,不仅影响下一胎的正常繁殖,而且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和产奶性能。

1.3发情鉴定不准确

由于部分奶农采用栓系方式饲养奶牛,不让奶牛运动,致使奶牛发情不明显。加上一些奶农发情鉴定水平不高,不容易确定奶牛发情处于什么阶段,到配种时发现不是早就是晚,从而影响受胎率。这种情况不仅使产犊间隔延长,而且每推后一个情期,就会损失20d的产奶量。

1.4停奶不验胎

有些奶农在奶牛配种后只进行一次摸胎,到停奶前不验胎,这就存在到预产期时才发现牛没有胎或胎儿干尸化的风险。如果此时牛无胎,而且已无奶,这头牛不得不淘汰。

1.5接生助产时方法不正确

在接生助产时也用到一些消毒药品,但是用洗奶桶来装消毒水,用洗奶毛巾清洗临产牛的外阴,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增加奶牛产犊时感染的机会。在羊水刚破时,以为小牛会窒息死亡,立即就进行助产。由于软产道没有充分扩张,这时助产,产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产后疾病增多,使空怀时间长达数月甚至1年以上。

1.6空怀天数长

由于卵巢静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产后体况差及初产体重小的头胎牛表现更为普遍。有时治疗的方法也不对,使母牛产后不能及时配种,大大延长了首次配种前的平均空怀天数,使产犊间隔延长。针对以上奶农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奶牛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奶牛繁殖技术上的难题。另外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奶农应积极参加服务中心每月的技术课,从中学习一些新技术新知识,更新观念,改变不良做法和习惯。

2应对措施

2.1提高育种意识,培育高产牛群

奶牛要高产,品种是基础。坚持用优质公牛精液实行选种选配,不断改良,提高牛群质量。提倡有条件的奶农自己培育后备犊牛,这样可较经济地获得质量可靠、系谱清楚、情况熟悉的后备牛,为培育高产牛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注意适时配种

要改变初配时间过早,个体过小的不良做法。虽然奶牛一生中只要多产犊就可以多产奶,但保持适宜的初产年龄却十分重要。适宜初产年龄为24~25月龄,也就是初配时间为l5~l6月龄,体重达N35okg以上。两项指标要综合考虑,既要达到性成熟,又要达到体成熟。

2.3增加奶牛运动

奶牛终日栓系看槽看桩缺乏运动,严重影响健康,降低奶的质量和产量,还会造成发情紊乱、配种难孕、胎衣不下等情况。设立运动场并保证奶牛充足的运动至关重要。奶牛运动不仅以保证健康,而且在发情时,出现爬跨行为,易确定最佳输精时间,从而提高受胎率。

2.4孕牛适时干奶

奶牛一般怀孕7个月就可十奶,但停奶前必须进行验胎,以免出现空怀或干,’。还应注意,干奶期的长短应因牛制宜。牛老体弱及产量超过6000kg以上,干奶期70~75d或更长‘;J:量5000~6000kg,可定为60d;产量5000kg以下、体质强壮可定为45~50d。但无论何种情况,干奶期最少不低于45d,时问过矩会影响乳房腺体组织休整及下一胎产量。

2.5关于接生助产

奶牛在产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这就要求奶农要接受培训和生产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顺产的情况可以自己接生,一但出现异常,就请兽医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采取措施,不虑自擅作主张,以免造成小牛死大牛伤的情况发。

2.6缩短产后乏情期

奶牛产犊问隔是由产后空怀天数和怀孕期所组成,由于母牛的怀孕期相对稳定(280d左右),所以决定产犊间隔的长短就是产后空怀天数,而产后不发情或发情时问推迟是导致母牛空怀时问延长和繁殖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产犊后60d内不发情的母牛进行直肠检查,查找原因,适当运用激素分类治疗,促进生殖机能恢复,缩短,:后乏情期,及时诱导空怀母牛发情,然后适时配种,是缩短产犊间隔的重要措施。缩短产犊问隔不仅可以提高繁殖率,而且可以提高产奶量。繁殖是奶牛生产的关键环节,因为奶牛/1繁殖就不可能产奶。繁殖性能低也会使盈利人人减少,这是因为:

(1)母牛一生总产奶量减少;

奶牛范文篇4

1青海省奶牛养殖业现状

据统计,2009年全省存栏奶牛20.03万头,能繁母牛13.75万头,能繁母牛比例为68.6%,年产生奶16.5万t,占全省奶类总产量的57.09%[2]。从地域分布看,奶牛主要集中在以湟水河谷地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的一市七县中,包括海东地区的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四县和西宁市郊及大通、湟源、湟中三县。该地区存栏能繁母牛11.84万头,年产生奶13.48万t,分别占全省的85.8%和81.7%。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乳制品加工企业2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设计年加工生奶能力26.35万t。从总体看,由于基础薄弱,发展起点低,青海省奶牛养殖业在畜牧业中是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存在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比例低,生产性能不高等问题。因此,今后要大力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良种、良料、良法推广为基础,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进青贮玉米地建设,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促进青海省奶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2青海省奶牛养殖业污染物情况

2.1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根据测定,一头体重为500~600kg的成年奶牛,每天排粪量为30~50kg,尿量为15~25kg,污水量为15~20L,奶牛粪便中与环境有关的指标CODCr(生物需要量)、BOD5(化学需氧)、NH3-N(氨氮)、TP(总磷)、TN(总氮)都相当高,具体数据见表1[3]。2009年青海省存栏奶牛20.03万头,每年产生的粪、尿和污水总量分别为219.3万~365.5万t,109.7万~182.8万t和109.7万~146.2万t,奶牛粪便中N和P的量分别为18359.4~30596.4t和3026.5~5044.1t,头均年排放N和P的量为91.7~152.8kg和15.1~25.2kg。如此大量的粪污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2污水污染奶牛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如含有大肠杆菌、蛔虫卵、氮和磷等,其生化指标极高。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奶牛养殖场排出粪水的检测结果,COD超标50~70倍,BOD超标70~80倍。奶牛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有毒成分增多,进而导致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区,日照强烈,蒸发量大,受自然条件和养殖习惯的影响,区内奶牛养殖清粪方式一般采用干清粪,所以污水污染的影响较轻。

2.3空气污染奶牛养殖场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这些物质在奶牛粪便中含量极高,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氨气。氨气的挥发不仅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快感,引起人和家畜的呼吸道疾病,而且其进入大气后可造成酸雨和增加自然生态系统中氮的负荷。随着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养殖场的恶臭现象时有发生,恶臭能刺激人的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产生毒害。同时,恶臭也有害于奶牛健康,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并最终影响奶牛生长,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青海省奶牛养殖业较国内发达省份落后,奶牛存栏少,生产水平也低。但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的不断涌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奶牛场粪污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尽管如此,但因为选址不合理或者管理不善,而使奶牛场臭气熏天,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的例子仍然不少。

3青海省现行的粪污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3.1直接还田奶牛粪便污水还田作肥料,是传统而经济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使奶牛粪尿不排往外界环境,污染物零排放。既能有效处置污染物,又能将其中有用的营养成分循环于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家庭散户处理养牛粪便污水时均采用该法[4]。该模式适用于远离城市、土地宽广且有足够农田消纳粪便污水的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种植常年需施肥作物的地区,而且养殖场规模较小。目前青海奶牛养殖中,此种方式成为乡下或远城郊奶牛养殖场处理场内粪污的主要方式,而且潜力很大,但应充分考虑土壤中NO3-、P及重金属沉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潜在危险。

3.2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厌氧发酵是利用厌氧菌(主要是甲烷细菌)对牛粪尿和其它有机物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作能源,沼气渣和沼液经发酵后可用作肥料。目前青海省城郊的牛场和部分大型牛场都采用此种方式。但青海省常年平均温度较低,冷季时间长,所以沼气池正常工作的时间有限,限制了该法在青海省的大范围推广和利用。虽然目前有些养殖场采用不同方式对沼气池进行加热,以延长其运转时间,但成本很高,可行性较低。

3.3其它利用方式除了上述方式外,青海省奶牛场处理粪污的方式还有加工有机肥,发展奶牛-沼气-果蔬等生态农业方式等,但因设备价格昂贵或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大面积利用推广这些方式的难度较大。

4建议

4.1强化政府干预和扶持力度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干预奶牛场的选址、建设规划和发展规划,对于选址、建设和发展规划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奶牛场不予立项批复。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或扶持牛场积极更新和完善设施设备,使其粪污排放符合要求。

4.2研制推广环保饲料研究表明,奶牛粪便、养殖废水等均与日粮中的组分有关。因此,应积极研制及推广环保饲料,解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的缺乏的问题,平衡日粮成分,提高奶牛对氮、磷、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减少奶牛排泄物中有害成分等。

奶牛范文篇5

奶牛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土壤污染:奶牛生产中通常会超剂量添加无机矿物元素,由于其利用率低,很大一部分未被吸收而排出体外,随施肥进入农田,在土壤中蓄积,对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水体污染:奶牛生产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粪尿中的氮和磷。奶牛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只有30%~35%左右,大量未被吸收利用的氮和磷被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并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水中的氮多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饮用水中含有过多的硝酸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过多的氮和磷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及其他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大量消耗溶解氧,导致鱼虾类大量死亡,植物根系腐烂,在水底层发生厌氧分解,产生H2S、NH3、硫醇等恶臭物质,使水体成为“死水”。大气污染:奶牛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可破坏大气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其二是NH3、H2S、一氧化碳等,可导致牛舍和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奶牛和人的健康。微生物污染:奶牛的排泄物及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微生物,可通过滋生的蚊蝇或空气进行传播,对奶牛本身和周边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

2降低环境污染的途径与方法

2.1通过营养调控降低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排泄量

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氮磷对环境污染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评价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养殖业所产生的氮和磷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即氮和磷的排泄量与土地承载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以此作为畜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的依据;二是氮磷的具体减排措施。由于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匮乏,蛋白质饲料价格很高,增加了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多年来我国动物营养领域一直在探索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与降低氮排放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尽管如此,由于反刍动物氮代谢生理特点及其复杂性,在如何提高奶牛氮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放量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因此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提高奶牛日粮氮利用率的途径有很多,如根据能氮平衡理论科学配合日粮,通过合理补充过瘤胃氨基酸以平衡到达小肠的氨基酸比例等。近年来,小肽在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理与营养功能方面的研究为提高日粮氮的利用率开辟了新的途径。尽管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建立了小肠可吸收蛋白质体系的雏形,但由于在饲料相关参数的测定与积累上未及时跟上,致使该体系至今尚不能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完善该体系的各项细节,建立完整的、覆盖整个饲料成分表的、与小肠可吸收蛋白质体系相配套的参数系统,使该体系能够在奶牛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由于我国磷源饲料价格不高,储量丰富,且其在日粮中所占比例较小,对整个日粮成本的影响不大,因此过去在如何提高奶牛对饲料磷的利用率、降低排放量方面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家畜和家禽的消化道内几乎不存在分解植酸磷的酶,对植酸磷的利用率相当低,因而对于单胃家畜和家禽而言,降低磷排放的方法除了使用利用率较高的磷源配制日粮外,最有效的途径是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一般认为,反刍动物可以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因此采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的方法来提高磷利用率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外的研究多集中于重新评价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对磷的需要量和植物性饲料磷的消化率两个方面,旨在通过在满足奶牛对磷的需要量的前提下降低日粮磷的供给,从而达到提高吸收率、降低排放量的目的。奶牛粪磷对环境的污染是由于日粮中磷过量供给造成的。导致奶牛日粮磷供给量过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饲养标准中所推荐的日粮磷需要量高于奶牛的实际需要量。目前各国奶牛饲养标准中确定的可吸收磷需要量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对饲料磷消化率的估计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偏低的现象,如:美国NRC1989版《奶牛营养需要》将日粮磷的总吸收率定为50%,ARC1991为58%。正是由于对牛饲料磷消化率估计的过低,导致日粮磷推荐供给量偏高。近年来,随着奶牛磷营养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的奶牛饲养标准均对饲料磷的吸收率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如:NRC2001版《奶牛营养需要》规定奶牛对粗饲料中磷的吸收率为64%,精饲料为70%;法国INRA规定磷酸盐中磷的吸收率为65%,谷物为75%,谷物副产物和饼粕类为68%,青草和青贮类为66%,豆类为65%。总结饲养试验的资料表明,饲粮磷含量为0.30%~0.34%时,能够满足生长奶牛的正常血磷浓度、最大平均日增重和骨骼强度。饲粮磷含量在0.32%~0.42%时即可满足整个泌乳期的需要,高于此水平不会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不受饲粮磷水平的影响。并没有证据能证明饲喂超过需要量的饲粮磷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饲粮磷的吸收率随磷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因而饲喂超过奶牛需要的高磷日粮只能增加粪磷的排泄量。

相对于美国NRC2001版《奶牛营养需要》,我国现行奶牛饲养标准(NY/T34-2004)中有关磷的需要量参数与指标明显偏高。对于体重为300kg、日增重800g的后备母牛,日粮磷的需要量中国标准比NRC标准高37.78%;体重为680kg、日产25kg标准乳的泌乳母牛中国标准高79.97%;体重为680kg、妊娠第270d的干奶母牛中国标准高35.21%,应尽早对我国现行奶牛饲养标准中磷需要量参数进行修订。由于微量矿物元素在动物日粮中的比例非常低,其添加量对日粮成本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营养学研究中更多关注于其对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即缺乏症和耐受量的问题,而没有考虑排泄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由于动物对微量矿物元素的需求量与耐受量之间相差很大,一般为10~100倍,因此在日粮配合中为了避免缺乏症的发生,往往不考虑饲料原料中的本底含量,而过量添加,由此造成排泄量增加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重视微量矿物元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配制奶牛日粮时严格按照需要量操作,并将饲料原料中所含有的微量矿物元素考虑在内,避免过量添加。氨基酸螯合矿物盐可以提高微量矿物元素的吸收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同时降低排放量,对此方面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对于奶牛而言,采用氨基酸螯合盐的方式添加微量矿物元素还可以使其中的氨基酸过瘤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

2.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CH4的排放量

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单位体积CH4造成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30倍,且不能像CO2那样被植物吸收利用,参与物质循环,更容易在大气中不断积累。据估测,CH4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可达15%~20%,其中反刍动物排放的CH4占总CH4排放量的15%~25%,其中牛的排放占主要部分。除此之外,CH4的产生与排放是反刍动物饲料能量的重大损失,可以占到饲料总能的2%~12%,因此控制CH4的产生与排放,一方面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国内外对降低CH4的排放方面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找到了很多降低反刍动物CH4产生与排放的途径。提高个体奶牛的生产性能以减少相对饲养数量,是降低奶牛CH4排放的根本方法。调整奶牛日粮结构、改善粗饲料品质、适当提高日粮精粗比、将饲料适当粉碎或制粒、添加某些有机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等)和聚醚类离子载体,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降低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对丙酸的比例,加快饲料通过瘤胃的速度,减少在瘤胃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发酵强度,进而降低CH4产量与排放量。添加饱和脂肪酸、蒽醌等添加剂可以有效降低瘤胃原虫数量,从而减少寄生于瘤胃原虫表面的产CH4菌的数量,降低CH4产量。

2.3做好奶牛生产中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奶牛生产中的主要废弃物是粪便和污水,这是奶牛场的最大污染源,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此,有害气体如NH3、H2S等也由此产生,还会导致蚊蝇滋生、臭味、疫病传播等问题。对粪便和污水的有效处理是奶牛场环境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关键,同时也与其资源化利用密切相关。奶牛场粪便和污水的处理问题,国内外有很多解决方案,粪便与污水分开处理是目前大家公认的原则。牛舍粪污的清除是奶牛场的日常工作,我国传统上采用人工干清粪方式,但这对规模化奶牛场来说浪费大量人工成本。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化规模奶牛场已采用机械清粪方式,刮粪板系统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而铲车清粪则存在诸如能耗过高、工作空间受限、易对牛舍地面造成损伤等缺点。由刮粪板收集起来的粪污须通过水冲管道输送系统集中起来,然后采用适当的机械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经适当干燥后用于牛床的垫料,液体经沉淀后上清液重复用于粪污管道输送系统的运行,是目前集约化奶牛场较为理想的粪污处理系统。目前国内使用该类系统还不多,主要问题是粪污输送管道经常阻塞和固液分离设备运行故障较多,这既与设施设备的选型和性能有关,也与牛场的饲养工艺有关,应加强相关国产设施设备的研发与组装配套,使其能够尽早完善,并降低成本。另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研发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的牛舍粪污收集与输送的技术与设备,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固体粪便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自然堆积发酵、还田。此种方法简便,费用低,因此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其效果因堆积的时间与环境温度存在差异而有很大变化,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奶牛场的粪便堆积场面积不够,因而堆积发酵时间严重不足,效果不理想。另外,这种方式处理的粪便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只能就近施放,对于规模较大的牛场,附近的土地吸纳能力有限,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与实际效果。可采用许多方法对粪便进行进一步处理,如用作沼气发酵的底物,加工成各种专用有机肥料等,这些方法国内外均已有成功经验。但这些方法都需要较高的设备投资,运行维护费用,加工成本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与配套设施设备,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可行性的问题。

可采用许多方法对奶牛场的污水进行的处理,如自然沉淀分离发酵,生物发酵等。一般来说,因为数量大,可利用部分少,处理费用更高,污水处理比粪便处理难度更大。国外大部分采用自然沉淀分离方式处理,经简单自然发酵后还田。国内对污水的处理还不多。自然沉淀分离和自然发酵的方法比较简便,不需要什么费用,但由于沉淀和发酵速度慢,需要大量的沉淀池,这在国内很难做到。就近还田受到土地吸纳能力和运输设备的限制。化学处理方式所需成本过高,包括设施设备的投入和运行费用,国内奶牛场基本无法承受。目前国内废弃物处理的最主要问题是技术上可行的方法在经济上是否有可行性。因为奶牛养殖本身是微利或低利的行业,承受不了巨大的废弃物处理费用。加之我国土地面积有限,粪便长期堆积和污水长期存放的条件都很难达到,因此关键问题是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放标准和实用的处理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在奶牛场的建设选址时就充分考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把废弃物处理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综合考虑,这会比单独考虑废弃物的处理更能事半功倍,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

3不同奶牛生产模式的环境污染控制问题

我国奶牛养殖业按养殖规模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型规模化牧场、中小型牧场,和散养户。由于他们生产地点、生产条件、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各有不同,对环境污染的特点和控制的关键点也不同。大型规模化奶牛场一般为新建牧场,由于资金雄厚,建设目标高,多由专业公司规划设计,可以做到设计规范,建构筑物标准,设施设备齐全,在控制环境污染和粪污处理方面有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在规划和选址时充分考虑环境控制问题,适当控制规模,结合周边土地对粪污的吸纳能力和粪污利用方式综合考虑粪污处理方案,优化设施设备的选型与配套。

中小型奶牛场一般为原有传统型牧场,在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环境污染和环境控制问题,牛场建设不够规范,设施设备不齐全,不配套,且较陈旧,粪污处理方式原始简单,处理效果不理想,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进行改造。但由于资金、场地、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改造难度较大,国内尚缺乏成功的经验。在改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根据现有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粪污收集与处理方式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工艺,即采用刮粪板集粪,用农用车集中至堆粪场,自然发酵,然后还田。此工艺污水数量较少,可采用自然沉淀,分级天然发酵,然后灌溉农田的处理工艺。相关研究单位和设计公司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尽快研发出适合现阶段我国现阶段中小规模奶牛场生产条件的环境控制方案和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奶牛范文篇6

近几年,我国奶牛存栏快速增加.牛奶总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奶牛存栏从20。。年的489万头,激增到2008年的近1234万头,增长了近2倍;牛奶产量从20。。年的827万吨增加到2∞8年的3556万吨,增长了3倍多。就内蒙古而言,2008年奶牛存栏头数是246万头,是2000年奶牛存栏数72万头的3倍还多(刘成果等,2009)。然而,近年来我国牛奶质量安全状况堪忧,奶产品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29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婴幼儿)由于食用被污染的奶粉中毒,至少有6名婴儿死亡(Graham—HarriS。n,2009JacobS,2∞9)。奶站监管缺失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钟真等,2009)。在牛奶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奶站,三聚氰胺事件之前,中国有20393个奶站l④inaDa峨20。9a)。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从2∞8年11月至20。9年4月,我国政府对所有20393个奶站逐一进行检查后决定关闭3908个缺乏检测仪器或卫生不达标的奶站(@inaDa虬2∞9bJ。那么,奶站的减少是否对农户的奶牛养殖产生了影响?农户奶牛养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关于农户奶牛养殖的影响因素方面,乌云花(2007)、Huang(20lO)等学者对北京周边地区农户奶牛养殖的决定因素分析中指出,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布局是影响农户奶牛养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当地的交通条件和家庭非农就业等也起到了显著的影响(乌云花等,20。7;Huangetal,2010a)。此研究关注了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它们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一奶站。另外,此研究局限在北京周边地区,没有对牛奶之乡内蒙古进行研究,所以研究结论的普遍陛还需要验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参与奶牛养殖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是测定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站的减少对农户奶牛养殖业生产的影响,为未来奶站的合理规划和指导农户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实证依据。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农户样本抽样方法和调查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描述呼和浩特周边地区奶牛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奶站发展情况等;第四部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实证估计结果;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作者的实地调查。作者于20lO年1月,在呼市周边地区开展了2项调查,分别是奶牛养殖户的入户调查和村基本情况调查。本研究的农户样本共有200户,其中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农户样本有120户和包头周边地区的农户样本有80户。村级样本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周边地区的12个村及包头周边地区的8个村,共20个村样本。

三、农户奶牛养殖与奶站

(一)农户奶牛养殖发展趋势

奶食品安全事故使得奶牛养殖户数下降。从中观村级的角度分析结果如下:从奶食品安全事故前后的时间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奶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奶牛养殖户的下降体现在养殖l一5头及养殖10头以上的户数比例的下降上,即养殖l_5头的户数比例下降了2.9%(表l,第3列);养殖lO头的户数比例下降了2.1%(表l,第5列),而养殖5一10头的户数比例反而上升了49%(表l,第4列),所以从牛奶的总产量上看,2009年初比2008年初增加了37326吨(表l,第6列)。这可能是因为对小规模农户来讲,进退选择比较容易,为了规避风险,当遇到困难时他们的一部分会选择退出,从而导致这部分比例在下降。另外,对大规模农户来讲,因为他们的投入非常大,所以奶食品安全事故对他们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损失,他们不得不选择减少养殖规模,从而降低损失,所以大规模农户的养殖比例也在下降。这时候,以前想扩大规模,但资金有限的中等规模养殖户会抓住机遇,扩大他们的养殖,所以他们的比例反而会增加。奶食品安全事故使得农户的奶牛养殖数量有所下降。从微观农户的角度看,样本户的奶牛养殖总头数2009年初比2008年初减少了59头(表2,第4行);样本农户平均每户占有奶牛头数减少了Q29头(表2,第5行),奶牛养殖户的户均养殖头数减少了Q4l头(表2,第6行)。结合前面村级数据的分析来看,奶食品安全事故影响主要体现在养殖l一5头及养殖10头以上的户数比例的下降上,而不是导致奶牛养殖头数的大幅下降。但与前些年奶牛头数的迅猛增长相比,奶食品安全事故使得农户奶牛养殖头数有了下降趋势。

(二)奶站发展趋势

奶食品安全事故使得奶站数量明显下降。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村奶站数量在奶食品安全事故前后有很大的变化。2∞8年初,20个样本村奶站是s8个,平均每个村接近3个奶站,而到了2009年初,样本村奶站减少到4S个,减少了13个奶站(表3,第2列)。同样,离村委会2S公里及S公里范围内的奶站总数也有明显的下降,2∞9年初与2008年初比,分别下降了67个奶站和113个奶站(表3,最后2列)。与奶站的数量变化相比,奶站的收奶平均规模变化不大,2009年初与2008年初比,有少量的增加(表3,第4列)。奶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奶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地方政策在各个奶牛养殖村实施了“一村一站”的政策。地方政府为了避免加工企业的相互哄抢原料奶,造成管理混乱,从奶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强行实行了一个村一个奶站的政策,使得各个村奶站数量有了明显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奶食品安全事故之后,有些规模小的奶站受到的冲击比较大,不得不以关门来避免更大的损失。

四、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一)计量经济模型设定

根据上一节对农户奶牛养殖发展趋势及其与奶站发展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我们建立了用于实证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一般形式可表示如下:Y4芦只DmpJbT嘶Pi)疆舢。帕C卜bA铲bR如H0上式中下标i和j分别代表农户和村;t代表年份,分别是2008年和20。9年。因变量Y为农户养殖奶牛头数。在解释变量中,D是村奶站数量;P是政策变量,用是否有养殖小区补贴的虚变量表示(1=是,O=否);T是年份虚变量(2009:l,2008=0),引入年份虚变量就是想考察奶食品安全事故前后农户奶牛养殖头数的变化,但是考虑到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所以模型里又加入政策变量和时间变量的交叉项PjtxTjl来区分金融危机造成}|勺影响;O是家庭非农就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变量;A和C分别表示耕地规模和家庭富裕程度,都用前一年(20。7和2008年)的人均耕地和人均财产表示,我们采用前一期的指标目的是可以尽量避免它们在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人均财产主要考虑了家庭消费财产,包括住宅、家用电器和家具等。R是当地交通条件,用村委会离县政府的距离(公里)表示;H是农户特征,包括户主年龄一22一和受教育水平(年)。

奶牛范文篇7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1988年,我从部队复员回乡后,不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四处外出打工谋生,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十几年的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我终于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2002年我回家乡访亲探友,看到当时村里年轻劳力大量外出,老弱妇孺仍在田地上苦心经营,落后面貌依然没有多大改变。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产生了帮助父老乡亲尽早脱贫致富念头。为了寻求一条适合本村的致富门路,我有过支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葡萄的设想,经过了解市场行情,掌握经济信息和乡亲们交谈,最终把目标锁定在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奶牛养殖业上,决心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帮助乡亲们能从养殖方面增加一些收入。

2004年6月我在家乡新渠村投资300万元,实施100头奶牛养殖项目,10月中旬完成土建工程,共建成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圈5栋55间。为了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我积极与蒙牛乳业联系,建成了奶站一处。同时养殖场实行公司+农户方式运作,即统一购牛,分配到户,统一建圈,集中饲养。2004年11月6日我又从山西调回奶牛100头,以每头奶牛垫资12000元的方式,全部分配到户,农户养殖最多的达10头,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奶牛养殖生产基地。

多年的创业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创业是艰辛的,尤其在创业之初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打消人们这种在创业之初的顾虑呢?我在帮助和带领乡亲们的实践中,不仅用我自身的创业过程去引导、帮助和感染他们,更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帮助、支持和带领他们。养奶牛投资金额大,市场行情如何,牲畜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利益。为了尽可能降低养殖风险,力求让村里的养殖户多收益,我积极争取区乡两级科技部门支持,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培训,同时常年聘用有经验的兽医师蹲点指导,让养殖户底气更足,胆略更大。村里有一个叫吴山的,虽然养过奶牛、种过地,但始终也没有摆脱贫困,养殖场成立后他也想养奶牛,但又担心赔了本,使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切实靠艰苦创业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我毅然决定给他全力扶持。我垫资带着他一道去外地购买了15头奶牛,以帮助他尽快摆脱贫困。

通过三个多月的科学管理和养殖户的精心饲养,我养殖场的奶牛头头毛光体壮,产奶量稳定,每头牛平均日产奶20公斤左右,并产下牛犊50头,其中母犊31头,成活率达到98%以上。养殖户很快就收到了效益。预计全面走上正规后,养殖场可年创产值120万元,养殖户从每头奶牛中年可增收4000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奶牛范文篇8

1、饲养方式:以粗为主,精饲料用量根据体况和饲料结构而定,约2——4公斤,青贮玉米10——15公斤,干草5——6公斤,可以适当饲喂一点豆皮、玉米粕、棉壳等,精粗比为30:70,体况控制在3.25——3.75分之间,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按泌乳后期的饲养方式)。

2、管理方式:干奶采用一次性快速干奶法,最近上海公谊兽药厂生产的干奶乳剂比较好,有效期维持45天,价格便宜,每头牛在12元,干奶前做好SMT检测,正常的牛(阴性)用该乳剂,如果有问题的牛治疗后用辉瑞或奥龙干奶剂,这样可以节省一点成本。其次要治疗好其他的常见病,如蹄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病。寄生虫病用光明的,叫“一扫光”,每头牛约5元,干奶时使用,一年一次。

二、干奶后期(产前21天),也就是围产前期。

该期是奶牛生产最重要的阶段,做得好,对产后采食量恢复快,泌乳高峰期早、奶牛健康、掉膘少、产后发情早,受胎率高。否则,往往会出现产后胎衣不下,瘫痪、酮病(产后如果1个月产量上不去,吃料不爽,一般是亚临床酮病)、四胃移位、DMI下降、不发情、难配等问题。

具体要求:

1、干奶的精料配方:(围产前期),提高能量和CP水平,降低钙、食盐、钾含量,适当增加镁,控制小苏打,另外,必须添加干奶牛预混料,要有足够的VA、VD、VE,β-胡萝卜素(称之为繁殖维生素),也可以用阴离子盐,但分群一定要彻底,小牧场不适宜。建议用健荷的D604,繁殖有问题的,再加每头每天50克M5700,一直加到产后受胎或90——100天,可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犊牛的健康。每吨9000元,帝斯曼要20000多元,光明的含量低些。

2、围产前期的日粮配合。

(1)精料:精料由干奶前期的用量逐步增加,到最后10天,精料用量增加到总体重的1%-1.2%(约6——7公斤),有利于瘤胃乳头状突起的伸长,吸收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以及为产后的高精料饲养有一个适应阶段。

(2)青贮玉米不宜过多,易造成牛只肥胖(10公斤左右)。

(3)干草4-5公斤以上,保证正常的瘤胃功能和DMI。

(4)适当饲喂产后所用的饲料,如甜菜粕,苹果粕、枣子粉,也可以适当饲喂麦糟等,目的是让瘤胃微生物产后有一个适应过程。

(5)必须补充产酶益生素、XP、酵母产品以及如M5700等。

3、产前10天(或14天)的日粮营养成分

(1)能量浓度。根据美国NRC的标准,泌乳净能要达到1.62/公斤DM,计算方法:如日粮干物质是13公斤,奶牛能量单位NND28,(28/13)*0.75=1.62,但较难做到,原则上要达到1.56以上。

(2)CP浓度,要求达到12%以上,也就是总日粮CP1.7公斤(1700克),1.7公斤/13=13%(干物质中),而且要有一定比例的过瘤胃蛋白。美国试验,经产牛CP12%和15%,产后的反应不明显,但青年牛产前能量浓度同成乳牛一样,CP必须达到15%,所以在日粮中既不增加精料,又要提高CP,因此,青年牛日粮中另外补充部分豆粕或DDGS等优质蛋白饲料。为什么这样做,产前增加CP水平,产后可以提高DMI和乳蛋白水平。注意的一点就是青年牛产前精料不超过5.3公斤,防止过肥胖和胎儿过大造成难产。

4、管理上注意的问题。

(1)必须集中分群饲养,有利于日粮的组合和饲喂准确性。

(2)对肥胖的牛后期不能减料,否则要引起脂肪肝和酮病等一系列代谢病。

(3)满足干物质采食量,(这时由于胎儿过大,压迫瘤胃,DMI下降严重),给予较好的粗料,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瘤胃健康。

(4)要善待干奶牛,不能打、踢等暴力作为,防止早产和胎儿死亡。

(5)保护好乳房,增加垫料,杜绝乳房、乳头的损坏。

(6)继续治疗好慢性病和常见病。

(7)加强值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8)提倡自然分娩,不要急于助产,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奶牛范文篇9

热应激的关键是热增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导致一系列问题。(目前已影响较大,每头牛6公斤以上),以前采用了很多方法和措施,但见效总是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气温一年比一年高,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温度相当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通常就是以下几种方法:

一、牛舍四周的遮荫,可以减少日晒。一是种树木,二是搭建凉棚式遮阳膜。

二、屋顶、墙体刷白,减少辐射,也可在屋顶盖稻草、冲水等。

三、增加风扇,加强空气对流,一般安装每四头牛一只风扇,而且最好在中走道地面上放大的排风扇,使地面和牛床相对干燥。

四、喷雾和水帘。效果虽有,但上海地区不太适宜(湿度太高),黄梅季节影响较大。

五、喷淋和冲洗。喷淋对散栏式效果确实有效,可以安装在饲喂区和待挤区,边喷淋边吹干。(光明种奶牛场由上海特瑞碗在安装),同时在上海忆南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栓系式饲养试装。

栓系式喷淋的缺点:一是牛固定在牛床上太潮湿;二是浪费大量的垫料;三是关节炎、乳房炎的增加;四是影响牛奶的质量。所以栓系式在大热天常规的做法只有冲洗。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宋慧亭(昆山向阳乳业有限公司)的做法:喂料前半小时,从先挤奶的一头开始冲洗,冲洗一定要渗透到皮肤,通过风扇带走热量,一天冲几次,根据温度情况、吃料情况而定。(他们一天冲洗6次)每潮前后各冲洗一次,不垫棚,因为垫料浪费太大,只能第二次冲洗后牛床消毒一次。其次,清洁员要极其认真,不脱离牛棚,否则,牛床可能较脏,带来负面影响。

六、舍内减少饲养头数,特别是高产牛舍减少密度,牛床位空余的话,风扇下面一头牵养,因为风扇下面一头牛往往风吹不到,而且可以降低奶牛自身产生的热量,使舍内温度相对降低。

七、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热天水量很重要,不能忽视,有条件的最好用井水,、冰水效果更佳。

八、调整日粮浓度与饲喂时间。

首先精料配方中提高营养浓度;

1、能量:热应激时奶牛消耗能量最多,必须要提高能量水平;

2、粗蛋白:为了奶牛正常的维持和泌乳,粗蛋白的含量也相应提高,但不宜过高,因为蛋白质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所以要提高过瘤胃蛋白。

同时可以使用过瘤胃脂肪,主要是脂肪粉,提高较多的热量,而且不会产生热增耗。

提高饲料浓度也可以适当增加精料,但也不能过高,精粗比不超过60:40,多吃精料容易发生瘤胃酸中毒,导致蹄叉炎、蹄叶炎、关节肿胀,九月份后淘汰率高,也就是通常讲的秋后算帐。

调整饲喂时间:在中午气温最高时,适当减少饲喂总量;早晨或晚上,气温凉爽时,适当增加饲喂总量。

九、饲喂最好的粗料。夏天奶牛粗料吃不多,原因是粗料在瘤胃内发酵后产生热量最高,大量增加自身的的热量,也就是增加热增耗。所以为了满足营养,精料不能过多,粗料又吃不多,用优质粗料是最好的替代。所谓优质粗料,一是较柔软,叶子多,色泽好,长度适中;二是粗蛋白含量18%左右;三是NDF含量低,NDF含量高的粗料一般指质量差的,采食后瘤胃易被充满,因此,夏天更吃不多,影响瘤胃的正常发酵、消化,乙酸比例下降,导致乳脂率下降。

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包括生物素,有效防止夏天蹄病的发生。同时添加抗热应激物质。一般预混料厂都有,可以自己选择,也可以自己添加氯化钾或碳酸钾,以及瘤胃缓冲剂:小苏打、氧化镁、酵母或酵母培养物。总之,热天的日粮中加(+)钠、钾,减(-)氯,高阳离子日粮,能提高DMI(干物质采食量)。

奶牛范文篇10

摘要:本文对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要正确了解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不仅能增加奶产量,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奶牛的品种改良,加快育种进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牛;繁殖率;原因

1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

1.1遗传因素

由于近亲繁殖易造成死胎、弱胎、畸型胎儿,生长发育缓慢,抗病力差,使繁殖率降低。

1.2环境因素

母牛在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受孕率最低;突然改变地理环境或气候条件都可影响奶牛生殖机能而出现暂时性发情不孕。就是在同一地区,各年间气候的不同变化也能降低奶牛的繁殖能力。

1.3饲养管理

营养不良或营养水平过高,均会对奶牛发情、受胎率、胚胎质量、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平衡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牛在幼龄时期给予标准的50%饲料进行限制性饲养,体成熟受到抑制,初情期会推迟,长期在不良饲养条件下,母牛的生长受到影响,生殖系统出现如子宫细小、卵巢很小,长期不发情。另一方面,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高,将导致物质代谢障碍,乳脂率降低,当精料比例超过50%时,奶牛瘤胃中醋酸发酵被抑制,蛋白质和矿物质代谢紊乱,繁殖率下降;维生素A、E不足,微量元素缺乏,母牛可长期不发情或发情无规律、不排卵、受精卵着床困难,胚胎早期死亡等;粗纤维不足,除可导致代谢病以外,还可造成胎衣不下与产科疾病。

管理不善、运动不足会引起奶牛不发情,母牛因干奶期管理不善引起的机体状况不良使产后乏情期延长。北方冬春季寒冷,奶牛饮水温度过低、饲喂冰冻的饲料等,可引起流产、胎衣滞留等疾病。怀孕奶牛由于管理不善受到外力的冲撞,有时可使胎儿死亡、流产或干尸化。奶牛产后护理不当、产房卫生差易患产科疾病,使产后发情延迟;不合理用药对妊娠牛造成流产、死胎等,降低繁殖率;初生犊牛护理不当,造成犊牛繁殖成活率下降。

1.4疾病

1.4.1卵巢疾病

如卵巢发育不全、卵巢静止、卵巢萎缩、持久黄体、卵巢囊肿等卵巢疾病都可影响奶牛繁殖率。

1.4.2子宫颈管炎

奶牛子宫颈管发生慢性炎症时,临床检查可发现子宫颈管阴道部粘膜松软,粘膜褶肥厚、水肿、充血和溢血,体积增大,常伴发溃疡,病程较长的可发生结缔组织增生。发情配种由于精子不能顺利通过子宫颈管或由于炎症渗出物或毒性物质的影响,可造成精子死亡,致使奶牛不孕。

1.4.3子宫疾患

如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积水、干尸化等,使子宫内膜不能释放雌性激素,体内溶解黄体的机制遭到破坏所致。引起子宫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感染、助产、输精、剥离胎衣消毒不严或操作不当均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带入子宫。

1.4.4传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牛钩端螺旋体病、滴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可致怀孕母牛流产或产出弱胎、死胎。

1.4.5奶牛产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通常是由难产、胎儿腐败或助产不当、软产道受到创伤和感染而发生;也可由严重的子宫炎、子宫颈炎及阴道阴门炎引起;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延迟以及严重的脓性坏死性乳房炎有时也可继发此病。病原菌通常有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并可形成混合感染。奶牛的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即使治愈,也会后遗泌乳下降和不孕。

1.5激素水平

由于病理、饲养管理不当、年龄等原因使母畜激素水平分泌不均衡,对繁殖率产生影响。雌性动物第一次发情时,由于卵巢没有黄体,血液中孕激素水平较低,常常发生安静发情,即只能排卵而不表现发情征状;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分泌异常,使牛分娩后初次只排卵而无发情征状;垂体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或比例不平衡,使牛发情时断时续,发情时间延长,卵巢上的卵泡交替发育;促黄体素分泌不足,导致卵泡不破裂,而大量的雌激素反馈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中枢神经系统强烈的性兴奋,使牛发情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妊娠黄体分泌孕酮不足,而胎盘或卵巢上较大的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过多,造成奶牛孕后发情或假发情,容易造成误配引起怀孕牛的流产。

1.6初配年龄和产犊间隔

奶牛的初配年龄是生长18个月,性成熟经过两个发情周期后,此时配种受孕率高。产犊间隔为12~13个月,奶牛繁殖机能停止的年龄为15~22岁,所以正常情况下,奶牛一生可繁殖15头左右小牛,但由于养殖户在具体饲养管理和授精时,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一头奶牛一生仅繁殖7~8头小牛,损失巨大。

1.7繁殖技术不当

发情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精液品质低,会造成受胎率低下;输精技术不规范,输精时间、输精部位不合适都影响受胎,部分牛发情时子宫颈开张不全,输精枪较难通过,强行插入,易出血感染难以受孕。

1.8其它因素

异性孪生母牛犊,虽有外生殖器官,但成年后绝大部分为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有的无子宫颈口,有的无子宫和卵巢,无生殖能力。

2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对策措施

选购奶牛时要做好鉴定,防止购入遗传缺陷奶牛,同时避免近亲繁殖。要从正规渠道购进冻精,引进冻精后应定期进行精液品质检查,保证配种所用冻精的安全性和优质性。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为奶牛创造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分娩时严格消毒产房和牛体后躯,以自然分娩为主。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检查发情。每天不少于4次发情观察,每次观察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冬季牛群在牛舍时间较长,可以通过观察牛床上母牛生殖道所排出的黏液情况来判断奶牛是否发情。

严格人工授精操作技术。采用优质冻精,直肠把握,适时(奶牛发情后0~6h)而准确地把一定量的精液输到发情母牛子宫内的适当部位(子宫颈深部5~8cm处偏排卵一侧),避免生殖道损伤,实行两次输精,间隔8~12h输第二次。

积极防治牛的不孕症,提高牛繁殖力。根据牛的不孕症的类型,分门别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应注意选择淘汰。老龄母牛繁殖力减退,也应及时淘汰更新。对患传染性疾病牛,应严格执行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规定,按规定及时处理。对疑因传染病引起的难孕牛或流产牛,应尽快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蔓延。对于子宫或卵巢炎症等非传染性疾病,应根据发病的原因,从管理、激素治疗等方面着手,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采用现代繁殖技术,提高奶牛繁殖率。包括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分割、体外受精、性控技术、早孕诊断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