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1:26:06

密植范文篇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kg/hm2,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

密植范文篇2

关键词: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红枣具有果实色浓、肉厚、皮薄、核小、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果实可以鲜食,可制干果,还可以深加工,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枣树具有抗逆性强、早果丰产、管理较简便等优点。南疆地区冬寒夏炎,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枣树的生长。枣树已是目前塔里木团场山单一棉花经济转变为多种经营重点发展的果树品种。新疆阿克苏新农公司幸福城农场十八连于2007年在2050条田种植枣树7.33hm2,2008年嫁接,当年收鲜果600kg,利润达4.5万元/hm2以上,2009年利润达9万元/hm2以上。现将红枣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土地选择和播前准备

1.1土地选择

枣树较抗盐碱、耐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砂土、壤土、黏土都可种植,以砂壤土为宜[1],该条田属砂壤土。

1.2播前治碱

播种前1年进行冬灌治碱,经检测,播前土壤pH值7.0~7.5,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肥力较高。

1.3种子处理

采集充分成熟的酸枣种籽脱粒后进行人工粒选,待播种子破碎率要低于2%,不得有未成熟的种子,室内发芽率在96%以上。

1.4播前土地准备

结合犁地施油渣1500kg/hm2、二铵450kg/hm2、尿素450kg/hm2。犁地深达25cm,做到适墒整地,达到地层平整、土壤细碎的要求。耙地前施施田补1500~1800g/hm2,进行播前封闭除草。

2播种

播种时期为4月12~13日,播种量3kg/hm2。采用棉花播种机气吸式精量点播膜上播种,1膜2行。株行距为(150+75)cm×3cm,播种密度比留苗密度大,为以后定苗和移栽留有余地。定苗后平均株距80cm,保苗1.11万株/hm2。

3当年幼苗管理

3.1松土除草

对长势弱的苗进行深松土,结合补施肥促弱苗生长达到苗匀苗壮,为来年嫁接打下基础。田间杂草做到有草就锄,保持常年无杂草[2]。

3.2定苗和移栽

待苗长高至10~20cm时进行定苗,同时在缺株的地段进行移栽补株,保全苗。

3.3及时打顶除杈

苗高30~40cm时进行打顶,分期分批进行,打顶后基部长出的侧树要及时剪掉,使营养集中主茎生长。

3.4灌水施肥

第1水不能灌得过早,以幼苗不受旱为准,尽力推迟1水,晚灌第1水,可促进根系生长,达到蹲苗的作用,该条田是7月5日灌第1水,1水后2水要紧跟,幼苗期施肥2次,施尿素和二铵各225kg/hm2,混合使用。10月上旬冬灌完毕[3]。

3.5叶面施肥

幼苗三叶一心期,连喷2~3次叶面肥,第1次用0.3%磷酸二氢钾,第2次用0.3%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稀释液喷施。

4播后第2年管理

4.1灌好春水

3月中下旬灌1次春水。

4.2嫁接

4.2.1品种搭配。当前嫁接的红枣品种主要有灰枣和俊枣[4]。灰枣品质好,产量较低,市场价高;俊枣结果性好,产量高,果大肉厚,品质较灰枣差。该条田以俊枣为主,搭配有少量的灰枣。

4.2.2接穗采集。接穗是从山西省运来的,采集的接穗要做到及时封蜡,及时运到低温(2~5℃)处储藏。

4.2.3砧木标准及嫁接部位。该条田的砧木生长健壮,地茎粗达0.5cm以上的砧木苗90%以上,全部进行嫁接,嫁接在离地6~7cm根茎部进行。

4.2.4嫁接时间。于春季(4月5~15日)接完。

4.3接穗枝摘心

从5月下旬开始,当接穗生长至50~60cm时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发育结果。

4.4树干固定

为防止嫁接杆被风吹掉或脱落,对嫁接枝绑一支柱,进行树干固定。

4.5灌水施肥

5月下旬至8月下旬灌水6次,随水滴肥3次,1水后6月上旬进行人工穴施肥,施尿素300kg/hm2+二铵225kg/hm2。

4.6喷施叶面肥

叶面施肥3~4次,后期可结合防虫进行,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外加碧护、天丰素、赤霉素。

4.7防治虫害

枣树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和枣粘虫,使用的药剂主要以阿维菌素为主,根据虫情测报适时防治。

4.8冬季管理

8月停肥控水,并喷施矮壮素,促进养分积累树体木质化。11月20日左右,将枣树主干用石灰刷白,高度为30~50cm,保证苗木安全越冬。

5参考文献

[1]任东植,徐兆飞,王文琪,等.优质脱毒枣苗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3):138-141.

[2]宋宪军.枣树密植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1):25.

密植范文篇3

关键词: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红枣具有果实色浓、肉厚、皮薄、核小、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果实可以鲜食,可制干果,还可以深加工,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枣树具有抗逆性强、早果丰产、管理较简便等优点。南疆地区冬寒夏炎,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日照长,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枣树的生长。枣树已是目前塔里木团场山单一棉花经济转变为多种经营重点发展的果树品种。新疆阿克苏新农公司幸福城农场十八连于2007年在2050条田种植枣树7.33hm2,2008年嫁接,当年收鲜果600kg,利润达4.5万元/hm2以上,2009年利润达9万元/hm2以上。现将红枣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土地选择和播前准备

1.1土地选择

枣树较抗盐碱、耐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砂土、壤土、黏土都可种植,以砂壤土为宜,该条田属砂壤土。

1.2播前治碱

播种前1年进行冬灌治碱,经检测,播前土壤pH值7.0~7.5,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肥力较高。

1.3种子处理

采集充分成熟的酸枣种籽脱粒后进行人工粒选,待播种子破碎率要低于2%,不得有未成熟的种子,室内发芽率在96%以上。

1.4播前土地准备

结合犁地施油渣1500kg/hm2、二铵450kg/hm2、尿素450kg/hm2。犁地深达25cm,做到适墒整地,达到地层平整、土壤细碎的要求。耙地前施施田补1500~1800g/hm2,进行播前封闭除草。

二、播种

播种时期为4月12~13日,播种量3kg/hm2。采用棉花播种机气吸式精量点播膜上播种,1膜2行。株行距为(150+75)cm×3cm,播种密度比留苗密度大,为以后定苗和移栽留有余地。定苗后平均株距80cm,保苗1.11万株/hm2。

三、当年幼苗管理

3.1松土除草

对长势弱的苗进行深松土,结合补施肥促弱苗生长达到苗匀苗壮,为来年嫁接打下基础。田间杂草做到有草就锄,保持常年无杂草。

3.2定苗和移栽

待苗长高至10~20cm时进行定苗,同时在缺株的地段进行移栽补株,保全苗。

3.3及时打顶除杈

苗高30~40cm时进行打顶,分期分批进行,打顶后基部长出的侧树要及时剪掉,使营养集中主茎生长。

3.4灌水施肥

第1水不能灌得过早,以幼苗不受旱为准,尽力推迟1水,晚灌第1水,可促进根系生长,达到蹲苗的作用,该条田是7月5日灌第1水,1水后2水要紧跟,幼苗期施肥2次,施尿素和二铵各225kg/hm2,混合使用。10月上旬冬灌完毕。

3.5叶面施肥

幼苗三叶一心期,连喷2~3次叶面肥,第1次用0.3%磷酸二氢钾,第2次用0.3%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稀释液喷施。

四、播后第2年管理

4.1灌好春水

3月中下旬灌1次春水。

4.2嫁接

4.2.1品种搭配。当前嫁接的红枣品种主要有灰枣和俊枣。灰枣品质好,产量较低,市场价高;俊枣结果性好,产量高,果大肉厚,品质较灰枣差。该条田以俊枣为主,搭配有少量的灰枣。

4.2.2接穗采集。接穗是从山西省运来的,采集的接穗要做到及时封蜡,及时运到低温(2~5℃)处储藏。

4.2.3砧木标准及嫁接部位。该条田的砧木生长健壮,地茎粗达0.5cm以上的砧木苗90%以上,全部进行嫁接,嫁接在离地6~7cm根茎部进行。

4.2.4嫁接时间。于春季(4月5~15日)接完。

4.3接穗枝摘心

从5月下旬开始,当接穗生长至50~60cm时进行摘心,促进侧枝生长发育结果。

4.4树干固定

为防止嫁接杆被风吹掉或脱落,对嫁接枝绑一支柱,进行树干固定。

4.5灌水施肥

5月下旬至8月下旬灌水6次,随水滴肥3次,1水后6月上旬进行人工穴施肥,施尿素300kg/hm2+二铵225kg/hm2。

4.6喷施叶面肥

叶面施肥3~4次,后期可结合防虫进行,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外加碧护、天丰素、赤霉素。

4.7防治虫害

枣树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和枣粘虫,使用的药剂主要以阿维菌素为主,根据虫情测报适时防治。

4.8冬季管理

8月停肥控水,并喷施矮壮素,促进养分积累树体木质化。11月20日左右,将枣树主干用石灰刷白,高度为30~50cm,保证苗木安全越冬。

参考文献:

[1]任东植,徐兆飞,王文琪,等.优质脱毒枣苗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3):138-141.

[2]宋宪军.枣树密植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1):25.

密植范文篇4

关键词: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香椿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香椿,一类是绿香椿。矮化密植栽培对栽植品种要求较高,最好选用适合矮化密植、树形易于控制、发芽早且食味、品质较好的红香椿。选用前一年秋后采收的新种子。优质种子籽粒饱满,种皮呈红色,种仁为黄白色,发芽率为40%以上;若种子为黑红色,有油感和光泽,失去了香椿种子特有的香味,种子干燥,则不可选用。将适量种子与水按3∶1的比例倒入55℃的温水中,不停地搅拌3~5min,在20~30℃环境下浸泡一昼夜。换清水反复搓洗至水清亮,捞出控水,再用拧干的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装入新纱布缝制的袋子里,厚度不得超过3cm。在20~25℃的环境下避光催芽,每天翻动种子1~2次,洗后控干水分。待种子吸水膨胀、有30%裂嘴时加2~3倍的细沙拌匀播种。

二、培育壮苗

香椿属浅根性树种,对水肥和光照的条件要求较高。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不涝不黏、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保水保肥性好的两合土、砂壤土。施优质有机肥7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600kg/hm2作基肥。整地做到深、平、细。撒施多菌灵8g/m2进行土壤消毒。整地后,播前浇足底墒水。待地皮发白时松土,在1.2m宽的畦上按行距30cm开沟,沟宽5~6cm,深2~3cm。香椿育苗移栽播种量为45kg/hm2,香椿种子发芽出土的适宜温度为13℃,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根据气候条件可适期早播。趁墒把混有细沙的种子顺沟均匀撒播,播后覆盖0.5~1.0cm厚的细土。覆土要均匀、细实,播后最好能覆盖地膜。播后7d左右开始出苗,15d左右齐苗,覆盖地膜的苗床在幼苗拱土时立即割膜放苗,以防止烧伤幼苗,按播幅割膜,行间用土封严。2~3片真叶时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1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1次间苗,按株距2~3cm间苗,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株距5cm。根据天气情况浇排水。4~5片真叶苗高10cm时进行定苗,移苗畦内定苗时先在畦内浇水,本着留强去弱的原则,间苗定株,一年出圃的留7.5~12.0万株/hm2。6~7月为香椿抽薹速生期,苗木生长迅速,需肥量大,一般施尿素150~225kg/hm2或腐熟人粪尿15t/hm2,施2~3次。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同时注意抑制徒长、控制株高。一年生苗木从7月开始,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

三、选地定植

矮化密植园以常年采芽为目的,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平整过的地块。施足基肥,施磷肥2250kg/hm2、农家肥75t/hm2作基肥,深翻30cm,挖宽50cm、深50cm的种植沟,沟底铺入4~5cm农家肥,并回填表土30cm,以利根系深扎。选用地径1.5cm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的壮苗。为了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又便于管理采收,可按小行距80cm、大行距100cm、株距50cm,栽2.1万株/hm2进行定植。

四、田间管理

苗木定植后浇1次透水,20~30d后再浇1次。每次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锄草。结合除草经常松土,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结合秋季施肥进行土壤深翻。将落叶、杂草、农家肥翻入土中,深度以15~20cm为宜。4~5月和7月各追肥1次,用尿素150~300kg/hm2或人粪尿15.0~22.5t/hm2;8月后不再施氮肥和浇水,9月施过磷酸钙750~900kg/hm2,在行间中耕并浇冻水,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11月上中旬,可在幼树根部培土厚30cm,翌年早春扒去覆土。第1次采收前3~5d,施1次氮肥或人粪尿,大树用0.5~1.0kg/株,幼树用100~200g/株。新梢长3cm左右时喷施浓度为0.25%的尿素溶液,追肥后浇水。春、夏、秋三季,每月施1次三元复合肥。在树下行间用杂草、作物秸秆等进行覆盖,厚度15cm。上面埋压适量碎土,以防风吹。这样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危害,又可以提高地温和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香椿提早上市。

五、整形修剪

主要分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春季修剪结合椿芽采收进行。从定植后第2年开始,去掉二年生树梢的顶芽,以萌发更多的新芽。根据造型要求保留2~3个新芽,以形成2~3个侧枝;如果树干过高则可将其部分新芽摘心,促枝下部萌发新芽,形成较低部位的侧枝。第3年后,去掉各个侧枝的顶芽,当年每个侧枝又会萌生出2~3个新侧芽,木质化后形成新侧枝。这样就形成有6~8个骨干枝、树冠层面厚、通风采光好、采收面大、产量较稳定的高产树形。夏季修剪主要是促使树体形成较多的分枝,增加顶芽数量,使单位面积内的枝条多、顶芽多,从而实现高产。夏季修剪一般在7~8月的晴天午后进行,这样有利伤口愈合。在修剪成形后的香椿树上,将生长过强、过高的枝条打顶或截短,以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新枝和复壮较弱的部分,形成更多顶芽饱满的短侧枝。

六、病虫害防治

香椿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叶锈病,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防治根腐病可用石灰0.5~1.0kg撒入穴内,拌匀后栽植;叶锈病发生时,立即喷洒0.3°Bé石硫合剂或粉锈宁2000倍液防治,每15d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可用敌百虫800倍液、40%乐果乳油防治。

七、合理采收

春季抽出的短枝长到20cm且尚未木质化以前,即可在日出前采摘。一至三年生苗,每年只采收1次,3年以后每年采收2~4次为宜。刚采摘的香椿芽应立即摊开散湿降温,切忌随采随装塑料袋,以免芽子发热掉叶,降低品质,失去商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荣,香椿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夏廉法,陈丛梅,藏新,等.香椿四季高效栽培[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密植范文篇5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kg/hm2,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密植范文篇6

摘要:密植速生茶园既具有早产、丰产以及良好的经济收益,又具有覆盖、固土以及防治水土流失的显著作用。作为植物性的措施,建设密植速生茶园对于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以及长期的利用意义重大。因而要在重新认识密植速生茶园的基础上,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的密植速生茶园建设。

关键词:密植速生茶园;三峡库区;生态平衡;发展对策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750~4500kg/hm2。

最初从贵州湄潭移植的茶园密植技术,曾落户于原太平溪公社(今三峡大坝北岸的太平溪镇)的水井沟,由于是试验示范,面积仅360m2,平地种植。1974年冬选用良种,采用种子直播,突出密植这个中心,建园标准很高,并综合利用土、肥、水、剪、保、采等农业技术措施,实施了高水平的管理,加上西陵峡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直播后2年时间,即育成了“矮、密、壮、阔”的丰产树型,并行小采,即已有产量记载,第3年产量1728kg/hm2,第4年产量3270kg/hm2,第5年产量达到3780kg/hm2。该试验小区5年合计干茶产量9195kg,茶叶收入31800元,按5年平均,产量1839kg/hm2,收入6360元/hm2。该试验示范带动了后来三峡地区密植速生茶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2重新认识茶园密植,发挥其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峡境内山高坡陡,暴雨集中,自古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过去三峡由于降雨量多,地表径流大,丰富的地表水作用于山体坡面上,形成了强大的冲蚀力,逐渐使浅沟变为深沟,短沟变为长沟,形成沟壑纵横、河网密布的自然景观,这种地势地貌又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分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460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3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121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7.69%;中度流失10493km2,占总流失面积的30.33%;强度流失面积11451km2,占33.10%;极强度流失面积5852km2,占16.91%;剧烈流失面积683km2,占1.97%。三峡库区属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年均侵蚀量达2亿吨以上,区内达到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1.97%[1]。

三峡大坝建成后,虽然出库泥沙量已大大减少,但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这就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以开县为例,其幅员面积3959km2,按照该县水土保持委员会过去提供的年数据资料,水土流失面积2707km2,占幅员面积的68.37%。又据新华水文站测得的输沙量情况分析,输沙量年均为1010万吨,以三峡工程服务年限100年计,开县输沙量就相当于1/4库容。[2]由此可见,防治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始终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陈养于2007年的试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当日降雨水平大致相当(均在60mm左右),水土流失的程度与坡度、坡长成正相关关系,如他测得坡度为15°、坡长为55mm,日冲刷量为12.41m3/hm2;坡度35°、坡长51mm,日冲刷量为24.81m3/hm2;坡度22°、坡长124mm,日冲刷量为36.46m3/hm2;坡度35°、坡长200mm,日冲刷量为41.15m3/hm2。无论何种密植程度的茶园,都有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密植速生茶园能迅速覆盖裸露行间,植株枝繁叶茂,根系盘根错节,固着土肥的作用更明显。如丛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1.94m3/hm2;单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23.97m3/hm2;采用双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11.99m3/hm2;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00m3/hm2。也就是若以丛栽茶园的水土流失量为100%,采用单条植的水土流失量可降低到38.70%,采用双条植可降低到19.36%,采用多条植的可降低到9.69%[3]。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三峡库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不仅有利于安置移民,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从库区生态平衡、大坝安全的角度看,用密植茶园作为植物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条件,促进退耕还林工作,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和延长寿命,推进长江流域的全面开发及经济建设,对于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密植茶园建设

围绕保护库区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突出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重点,三峡库区的密植茶园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技术措施的运用。

一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选择建园模式。即在积极推广山地行之有效的“山顶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尽量选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特别是结合三峡地区的气候环境,采用茶—柑二元复合种植模式,或者茶—柑—杉三元复合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在多种种植模式的比较中,此2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水土流失,而且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这对于安置库区移民、提高库区人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蓄排系统。水土流失使表土不断冲蚀,造成茶园浅(即土层浅)、漏(即砾石含量高)、缺(即养分缺乏),并增加泥沙入库量。因此,结合茶园规划建设,建立良好的茶园蓄排水系统,力求做到小雨不出沟,大雨不出园,对于保水保土保肥,减少泥沙入库量是完全必要的。

三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确定种植方式。封行成园,提早投产,对于库区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因此,茶园种植宜采用2条、3条甚至多条植,力求实现1年种植,2年开采,3~5年达到高产。同时茶树种植要采用等高带状条植,茶蔸错开成“品”字形,并在每一个茶蔸中间用黏土培土,做成鱼鳞状。

四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运用综合技术。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很多,如深耕改土、重施基肥,可以增加茶园蓄水能力,促进茶树旺盛生长。采用定型修剪,增加树冠分枝密度,扩大树冠覆盖度,有助于减少雨水直接冲击地面,造成地表径流。特别是对于刚种植到茶园茶树尚未封行的一段时期,充分利用山地草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实行幼龄茶园全面覆盖,有利于克服水土流失难关。研究表明:在坡度为5°的幼龄茶园里,用拦铺草约2250kg/hm2,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15;在坡度为20°的幼龄茶园里,拦铺同量的草,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7。不仅如此,铺草茶园与裸露茶园相比,全氮量由0.93%提高到1.20%~1.34%;有效磷由12.50%提高到18.545%[5]。

4参考文献

[1]李卫红,彭补拙.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31-338.

[2]柳建龙,谭正明.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9(5):25-26.

[3]陈养.茶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林业建设,2007(2):27-28.

密植范文篇7

关键词密植速生茶园;三峡库区;生态平衡;发展对策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

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750~4500kg/hm2。

最初从贵州湄潭移植的茶园密植技术,曾落户于原太平溪公社(今三峡大坝北岸的太平溪镇)的水井沟,由于是试验示范,面积仅360m2,平地种植。1974年冬选用良种,采用种子直播,突出密植这个中心,建园标准很高,并综合利用土、肥、水、剪、保、采等农业技术措施,实施了高水平的管理,加上西陵峡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直播后2年时间,即育成了“矮、密、壮、阔”的丰产树型,并行小采,即已有产量记载,第3年产量1728kg/hm2,第4年产量3270kg/hm2,第5年产量达到3780kg/hm2。该试验小区5年合计干茶产量9195kg,茶叶收入31800元,按5年平均,产量1839kg/hm2,收入6360元/hm2。该试验示范带动了后来三峡地区密植速生茶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2重新认识茶园密植,发挥其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峡境内山高坡陡,暴雨集中,自古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过去三峡由于降雨量多,地表径流大,丰富的地表水作用于山体坡面上,形成了强大的冲蚀力,逐渐使浅沟变为深沟,短沟变为长沟,形成沟壑纵横、河网密布的自然景观,这种地势地貌又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分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460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3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121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7.69%;中度流失10493km2,占总流失面积的30.33%;强度流失面积11451km2,占33.10%;极强度流失面积5852km2,占16.91%;剧烈流失面积683km2,占1.97%。三峡库区属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年均侵蚀量达2亿吨以上,区内达到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1.97%[1]。

三峡大坝建成后,虽然出库泥沙量已大大减少,但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这就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以开县为例,其幅员面积3959km2,按照该县水土保持委员会过去提供的年数据资料,水土流失面积2707km2,占幅员面积的68.37%。又据新华水文站测得的输沙量情况分析,输沙量年均为1010万吨,以三峡工程服务年限100年计,开县输沙量就相当于1/4库容。[2]由此可见,防治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始终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陈养于2007年的试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当日降雨水平大致相当(均在60mm左右),水土流失的程度与坡度、坡长成正相关关系,如他测得坡度为15°、坡长为55mm,日冲刷量为12.41m3/hm2;坡度35°、坡长51mm,日冲刷量为24.81m3/hm2;坡度22°、坡长124mm,日冲刷量为36.46m3/hm2;坡度35°、坡长200mm,日冲刷量为41.15m3/hm2。无论何种密植程度的茶园,都有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密植速生茶园能迅速覆盖裸露行间,植株枝繁叶茂,根系盘根错节,固着土肥的作用更明显。如丛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1.94m3/hm2;单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23.97m3/hm2;采用双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11.99m3/hm2;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00m3/hm2。也就是若以丛栽茶园的水土流失量为100%,采用单条植的水土流失量可降低到38.70%,采用双条植可降低到19.36%,采用多条植的可降低到9.69%[3]。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三峡库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不仅有利于安置移民,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从库区生态平衡、大坝安全的角度看,用密植茶园作为植物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条件,促进退耕还林工作,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和延长寿命,推进长江流域的全面开发及经济建设,对于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密植茶园建设

围绕保护库区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突出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重点,三峡库区的密植茶园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技术措施的运用。

一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选择建园模式。即在积极推广山地行之有效的“山顶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尽量选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特别是结合三峡地区的气候环境,采用茶—柑二元复合种植模式,或者茶—柑—杉三元复合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在多种种植模式的比较中,此2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水土流失,而且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这对于安置库区移民、提高库区人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蓄排系统。水土流失使表土不断冲蚀,造成茶园浅(即土层浅)、漏(即砾石含量高)、缺(即养分缺乏),并增加泥沙入库量。因此,结合茶园规划建设,建立良好的茶园蓄排水系统,力求做到小雨不出沟,大雨不出园,对于保水保土保肥,减少泥沙入库量是完全必要的。

三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确定种植方式。封行成园,提早投产,对于库区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因此,茶园种植宜采用2条、3条甚至多条植,力求实现1年种植,2年开采,3~5年达到高产。同时茶树种植要采用等高带状条植,茶蔸错开成“品”字形,并在每一个茶蔸中间用黏土培土,做成鱼鳞状。

四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运用综合技术。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很多,如深耕改土、重施基肥,可以增加茶园蓄水能力,促进茶树旺盛生长。采用定型修剪,增加树冠分枝密度,扩大树冠覆盖度,有助于减少雨水直接冲击地面,造成地表径流。特别是对于刚种植到茶园茶树尚未封行的一段时期,充分利用山地草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实行幼龄茶园全面覆盖,有利于克服水土流失难关。研究表明:在坡度为5°的幼龄茶园里,用拦铺草约2250kg/hm2,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15;在坡度为20°的幼龄茶园里,拦铺同量的草,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7。不仅如此,铺草茶园与裸露茶园相比,全氮量由0.93%提高到1.20%~1.34%;有效磷由12.50%提高到18.545%[5]。

4参考文献

[1]李卫红,彭补拙.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31-338.

[2]柳建龙,谭正明.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9(5):25-26.

[3]陈养.茶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林业建设,2007(2):27-28.

密植范文篇8

关键词: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香椿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香椿,一类是绿香椿。矮化密植栽培对栽植品种要求较高,最好选用适合矮化密植、树形易于控制、发芽早且食味、品质较好的红香椿。选用前一年秋后采收的新种子。优质种子籽粒饱满,种皮呈红色,种仁为黄白色,发芽率为40%以上;若种子为黑红色,有油感和光泽,失去了香椿种子特有的香味,种子干燥,则不可选用。将适量种子与水按3∶1的比例倒入55℃的温水中,不停地搅拌3~5min,在20~30℃环境下浸泡一昼夜。换清水反复搓洗至水清亮,捞出控水,再用拧干的毛巾吸去多余的水分,然后装入新纱布缝制的袋子里,厚度不得超过3cm。在20~25℃的环境下避光催芽,每天翻动种子1~2次,洗后控干水分。待种子吸水膨胀、有30%裂嘴时加2~3倍的细沙拌匀播种[1]。

2培育壮苗

香椿属浅根性树种,对水肥和光照的条件要求较高。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不涝不黏、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保水保肥性好的两合土、砂壤土。施优质有机肥7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尿素300kg/hm2、草木灰600kg/hm2作基肥。整地做到深、平、细。撒施多菌灵8g/m2进行土壤消毒。整地后,播前浇足底墒水。待地皮发白时松土,在1.2m宽的畦上按行距30cm开沟,沟宽5~6cm,深2~3cm。香椿育苗移栽播种量为45kg/hm2,香椿种子发芽出土的适宜温度为13℃,一般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根据气候条件可适期早播。趁墒把混有细沙的种子顺沟均匀撒播,播后覆盖0.5~1.0cm厚的细土。覆土要均匀、细实,播后最好能覆盖地膜[2]。播后7d左右开始出苗,15d左右齐苗,覆盖地膜的苗床在幼苗拱土时立即割膜放苗,以防止烧伤幼苗,按播幅割膜,行间用土封严。2~3片真叶时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浇水1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1次间苗,按株距2~3cm间苗,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株距5cm。根据天气情况浇排水。4~5片真叶苗高10cm时进行定苗,移苗畦内定苗时先在畦内浇水,本着留强去弱的原则,间苗定株,一年出圃的留7.5~12.0万株/hm2。6~7月为香椿抽薹速生期,苗木生长迅速,需肥量大,一般施尿素150~225kg/hm2或腐熟人粪尿15t/hm2,施2~3次。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同时注意抑制徒长、控制株高。一年生苗木从7月开始,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d喷1次,连续喷2~3次。

3选地定植

矮化密植园以常年采芽为目的,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平整过的地块[3]。施足基肥,施磷肥2250kg/hm2、农家肥75t/hm2作基肥,深翻30cm,挖宽50cm、深50cm的种植沟,沟底铺入4~5cm农家肥,并回填表土30cm,以利根系深扎。选用地径1.5cm以上、顶芽饱满、无病虫的壮苗。为了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又便于管理采收,可按小行距80cm、大行距100cm、株距50cm,栽2.1万株/hm2进行定植。

4田间管理

苗木定植后浇1次透水,20~30d后再浇1次。每次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锄草。结合除草经常松土,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结合秋季施肥进行土壤深翻。将落叶、杂草、农家肥翻入土中,深度以15~20cm为宜。4~5月和7月各追肥1次,用尿素150~300kg/hm2或人粪尿15.0~22.5t/hm2;8月后不再施氮肥和浇水,9月施过磷酸钙750~900kg/hm2,在行间中耕并浇冻水,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11月上中旬,可在幼树根部培土厚30cm,翌年早春扒去覆土。第1次采收前3~5d,施1次氮肥或人粪尿,大树用0.5~1.0kg/株,幼树用100~200g/株。新梢长3cm左右时喷施浓度为0.25%的尿素溶液,追肥后浇水。春、夏、秋三季,每月施1次三元复合肥[4]。在树下行间用杂草、作物秸秆等进行覆盖,厚度15cm。上面埋压适量碎土,以防风吹。这样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危害,又可以提高地温和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香椿提早上市。

5整形修剪

主要分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春季修剪结合椿芽采收进行。从定植后第2年开始,去掉二年生树梢的顶芽,以萌发更多的新芽。根据造型要求保留2~3个新芽,以形成2~3个侧枝;如果树干过高则可将其部分新芽摘心,促枝下部萌发新芽,形成较低部位的侧枝。第3年后,去掉各个侧枝的顶芽,当年每个侧枝又会萌生出2~3个新侧芽,木质化后形成新侧枝。这样就形成有6~8个骨干枝、树冠层面厚、通风采光好、采收面大、产量较稳定的高产树形。夏季修剪主要是促使树体形成较多的分枝,增加顶芽数量,使单位面积内的枝条多、顶芽多,从而实现高产。夏季修剪一般在7~8月的晴天午后进行,这样有利伤口愈合。在修剪成形后的香椿树上,将生长过强、过高的枝条打顶或截短,以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新枝和复壮较弱的部分,形成更多顶芽饱满的短侧枝。

6病虫害防治

香椿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叶锈病,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防治根腐病可用石灰0.5~1.0kg撒入穴内,拌匀后栽植;叶锈病发生时,立即喷洒0.3°Bé石硫合剂或粉锈宁2000倍液防治,每15d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椿毛虫、刺蛾、云斑天牛等,可用敌百虫800倍液、40%乐果乳油防治。

7合理采收

春季抽出的短枝长到20cm且尚未木质化以前,即可在日出前采摘。一至三年生苗,每年只采收1次,3年以后每年采收2~4次为宜。刚采摘的香椿芽应立即摊开散湿降温,切忌随采随装塑料袋,以免芽子发热掉叶,降低品质,失去商品价值。

8参考文献

[1]李文荣,香椿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夏廉法,陈丛梅,藏新,等.香椿四季高效栽培[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密植范文篇9

目前,推广的紧凑型玉米根据其生育期和株型紧凑程度大致可分3类:一是早熟种,株型较紧凑,矮秆,耐密植,如鲁玉3号、鲁玉5号、苏玉1号等;二是中早熟,株型相对较紧凑,高耐密植和抗倒伏,如掖单4号、豫玉5号、鲁玉10号等;三是中晚熟种,株型半紧凑,较耐密植,抗病、抗倒,如烟单14号、烟单17号、鲁玉2号等。紧凑型玉米一般适宜密度6.75~8.25万株/hm2,在适宜密度范围内,中低水肥条件下用下限,高水肥取上限。

2狠抓播种质量,确保一播苗全苗壮

一是选用纯度高、质量好的大粒种子。播前要严格筛选,最好用种衣剂拌种。二是足墒播种。墒情足才能使苗齐、苗匀、苗壮、提高整齐度,天旱或墒情不足时要提前造墒。三是宽窄行条播,施足种肥。开沟条播使播深和覆土一致,一般宽行80cm,窄行50cm,播深4~5cm。播种前施磷酸二铵150kg/hm2,或尿素60kg/hm2加硫酸铵150kg/hm2,缺锌地区加硫酸锌15.0~22.5kg/hm2,并做到种、肥隔离,严防烧苗。四是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实践证明,合理密植和群体整齐度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补苗既可补播种(浸种催芽播种);又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补移栽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必须在3~4叶时及时分次间苗,间苗要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密留稀。在5~6叶时定苗。定苗时掌握去杂留纯,去病、弱苗留壮苗,去圆茎苗留扁茎苗,从而达到苗匀苗全苗壮,打下高产基础。定苗后根据幼苗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然后进行追肥中耕(地膜玉米除外),施尿素300kg/hm2、钾肥75kg/hm2作攻苗肥,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

3科学施肥,及时灌水

紧凑型玉米耐肥抗倒,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还需科学施用化肥,一般磷、钾、锌播种时底施,氮肥除用45~60kg/hm2尿素作种肥以外,生育期间还应科学追肥,拔节前用60~75kg/hm2尿素作苗肥以促苗壮秆,大喇叭口期前应重追肥,施尿素135~165kg/hm2,促穗大粒多,攻粒重和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玉米虽是旱粮作物,但其生长发育的需水量较大,生育关键时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除保证出苗的墒情外,根据其生育特点,重点灌好2次水:一是抽雄水,二是灌浆水,分别在抽雄前和开花后15~20d进行。

4加强病虫害防治

播种期要以防治地下害虫小地老虎和种子传播病害为主,用50%辛硫磷乳油3000~3750kg/hm2加细土375~450kg/hm2,拌匀后顺垄条施,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对细砂混合后条施防治地下害虫。用50%粉锈宁粉剂1kg加水5kg拌种60kg,或用25%粉锈宁铵0.3%剂量拌种,可有效防治玉米黑穗病和全蚀病。苗期以防治玉米蚜、灰飞虱、蛀茎夜蛾、旋心虫、缺锌症为主。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玉米蚜并兼治灰飞虱。局部发生蛀茎夜蛾、旋心虫的地块,可用90%敌百虫300倍液或50%敌敌畏400倍液灌根。防治缺锌症用0.2%~0.3%硫酸锌溶液375~450kg/hm2,在玉米4~5叶时叶面喷雾,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心叶期和穗期以防治玉米螟、粘虫、纹枯病、细菌性叶斑病、玉米大(小)斑病为主,兼治条螟、玉米蚜、蓟马等。防治玉米螟用1.5%辛硫磷颗粒剂3750g/hm2对细土(或沙)30.0~37.5kg/hm2配成毒土撒入心叶,防效较好。防治粘虫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也可用7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对病部喷雾或涂茎。防治细菌性叶斑病在植株封行期,最迟于病害始见期,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25%叶双青可湿性粉600~8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或更多,7~15d喷1次,喷匀喷足。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交替施用2~3次,隔7~15d喷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灌浆成熟期防治青枯病、全蚀病和早衰。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合理密植,保证单株营养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大草,改善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

5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密植范文篇10

一、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

(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二、大豆的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好坏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对大豆的播种要做好如下准备:

1.土壤准备:

(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耪、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如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

(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湿土壤即可,以利播后种子发芽。

(3)播前封闭除草: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一些大型农场,大豆栽培面积大,如管理不及时,则杂草为害严重,常在播前采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大田封闭除草。氟乐灵、拉索等除草剂可在播前进行土壤喷雾。用氟乐灵可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1年生阔叶草。一般在播前亩施浓度48%的氟乐灵135。栅克加水15升,用拖拉机悬挂式喷雾器作土壤表面喷雾。

2.精选种子:具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所以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采用人工粒选的效果很好,如果用种量大,可采用螺旋式大豆粒选机,其机械结构简单,便于移动,适合大豆种植专业户应用。精选净度要求达97%以上,纯度98%以上。

3.种子测定和发芽试验:经过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应测定粒重和做发芽率试验。这两项工作是计算播种量的根据。将经过精选的种子,随机取样3份,每份随机抽出100粒种子,各自称重并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品种的百粒重。其单位用克表示。种子发芽率测定:将上述3份各100粒种子,分别放人3个小蝶或发芽皿中,下垫草纸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层,然后将种子均匀摆好,放在20℃左右温暖处(灶旁或保温箱内)吸水膨胀发芽。经过5~7天计算能正常长根发芽的种子数,并将3个样本加以平均,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发芽率95%以上。

4.种子处理:为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铝酸铰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钥酸铰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5.播种量的确定:

第一步,将已测定的某品种百粒重换算成每千克粒数。如某品种测得百粒重为20克,则每千克粒数为:100粒*1000克÷20克=5000粒。

第二步,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每667平方米保苗株数,然后按照当地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加上一定数量的损失率(如机械、人、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和人工间苗所造成的损失),一般田间损失率可按15%~20%计算。单位面积上计划保苗数加田间损失率,即为每667平方米(1亩)播种粒数。如某品种计划每667平方米保苗2.5万株,田间损失率估计为20%,则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为: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25000十25000*20%=30000粒

第三步,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其公式如下: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千克)=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每千克种子粒数*发芽率)。例如,计划每667平方米播种30000粒,已测得每千克种子粒数为5000粒,已测得发芽率为95%。代人公式:每667平方米播种量:30000/(50000*0.95)=6.3(千克)。

6.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与产量有密切关系。所谓合理密植是指在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体也得到充分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一个适宜的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简单地讲“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品种:品种的繁茂程度,如植株高度、分枝多少、叶片大小等与密度的关系密切。凡植株高大,分枝较多,株型开展,大叶型品种,种植密度宜小;植株矮小,繁茂性差的品种,或植株虽较高,但分枝少,株型收敛的品种,宜采用较大的密度。

(2)肥水条件:同一品种在肥水条件较好时,植株生长繁茂,密度宜小;反之,肥水条件差,密度应较大。试验表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有密切关系。

(3)品种类型和种植季节:一般夏大豆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种植密度宜稀;春大豆生育期较短,秋大豆生育期最短,植株也较矮小,宜适当密植。由于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栽培制度各异,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品种不一,所以要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再确定是否密植。

三、大豆高产的田间管理

1、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站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