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窑洞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7:36:01

米脂窑洞

米脂窑洞范文篇1

关键词:民居建筑文化内涵建筑构件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其文化内涵建筑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间构成、尺度、防护性能、装修构造等都是从实用出发的。建筑装饰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后,对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结构,美化建筑结构、深化建筑造型内涵的艺术处理形式,它是一种附加艺术;它并非单独存在,在有限的范围内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反映大众的文化观念;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受到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审美倾向等的制约,在建筑装饰上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南方与北方的建筑装饰在总体上有其差别,在南北方的各自局部地区又有不同。北方的虽不比南方的那么繁琐、细腻和华丽,而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朴素中含真意、粗犷中见精细。

总之,建筑装饰是人类自发行为的结果,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审美确定,经过不断筛选得到的文化艺术结晶,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处理方式,值得人们慢慢的品味、欣赏和研究。

米脂窑洞古城的窑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类型,这是千百年来陕北人一直传承延用的居住形式。窑洞民居大多独门独院,建筑装饰处理都集中在人们的视觉焦点上,其形式大多表现在木雕、砖雕、石雕、门窗、彩绘纹样。下面分别加以介绍阐述。

(一)木雕装饰米脂窑洞古城虽以窑洞建筑为主,但也有许多窑洞与木构结合和纯木结构建筑,其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斗拱、垂柱、花板、栏杆、门簪、垂花等部位,这些木构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结构功能外,其木雕饰又丰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

米脂窑洞古城木雕因其构件部位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工艺表现与技法,采用各种变化丰富和精巧的图案,表现出雕饰的明快和木质的柔美风格。木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线雕、隐雕、浮雕、通雕、混雕、嵌雕、贴雕等,通过调查统计米脂窑洞古城的木雕的种类有隐雕、浮雕、通雕,这几种木雕用的比较多,有甚少的嵌雕。

米脂窑洞古城的木雕图案主要以植物、动物、祥云、文字、琴、书等为内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狮子滚绣球”,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也有镇宅驱邪之意,有喜庆、吉祥意念:“凤凰戏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草龙”象征了神圣、力量、吉祥与欢腾之意。

(二)砖雕砖雕是模仿石雕而出现的一种雕饰类别,比石材质地软且相对较轻,易加工成型,且比较经济,所以在民居建筑装饰中被广泛采用,米脂窑洞古城的主要用于脊饰、吻兽、瓦当、滴水、墀头、影壁、神龛等建筑部位。

1.脊饰脊是民居屋顶上两个坡面顶相交而产生的高端的结合部和分水线,具有稳定房屋结构、防止雨水渗透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协调房屋体量,满足增强建筑高大、端庄的视觉审美功能。脊端是以砖、瓦封口,为了避免长长的屋脊线带来的单调感,屋脊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户主、匠人们乐此不疲的装饰地。陕北当地称之为“五脊六兽排三瓦,倒插飞檐张口兽”,对脊饰装饰的繁简精细程度也能够反映出户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牡丹、莲花、蔓草、云纹,几何图案等纹饰常常是米脂窑洞古城屋脊砖雕的主题形象。

2.吻兽吻兽,是安放在正脊两端的兽形装饰物。我国传统古建筑在等制规模上有二至九样八种规格,在等级较高的建筑中,这种装饰物称为正吻,是张口向内的龙形。在较低等级的建筑中,才称为兽吻或吻兽,兽头向外。兽吻,本是建筑结构的一个部分,有防火之用。在古建筑上,一旦做上兽吻,就表示着整座建筑从底到顶全部完成。据当地居民介绍,兽吻还有显示官位身份的装饰作用,即做官的人家,官位达五品以上,脊兽张口,五品以下者,则为闭口兽。

3.瓦当瓦当指的是屋面筒瓦最下端的一个防水、护檐构件,同时它还兼具装饰作用。有的也用在墙体檐口上。米脂窑洞古城民居中的瓦当形式单一,其雕饰图案以虎头、狮头饰样为主,少数刻有花饰图案。

4.滴水滴水安放在屋面青瓦最下端出檐处的一种排水构件。形似为下垂的如意形舌头,上面雕饰花纹图案。

5.墀头墀头,专指房屋两山墙或大门两侧悬挑在外、经过涂饰的墙头.民居中墀头的装饰感和雕饰感极强,在门楼中是比较抢眼的装饰构件之一。实际上,墀头在建筑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结构功能——承重、传力。墀头用砖砌之,根据陕北民居中墀头的形式,可分为戗檐、盘头、上身、下碱四个部分。戗檐,微向前倾斜,挑砖叠出,表面上贴一块方砖,是墀头的重点装饰部位,上面雕饰的都是有带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狮子滚绣球、松鹿竹鹤、二富捧寿、大海出扶桑、喜鹊戏石榴、富在眼前、富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墀头局部的长短尺度因各家各户而有差异,有实力的人家还在(叠波式挑砖的)盘头下部继续做雕饰,而且还相当讲究精细,宛如建造的小房子一般,、细看饰有滴水瓦当,四角上翘,叠层刻有连花瓣、“富贵不断头”连续纹样、蔓草文的图案,中部主体三面雕刻,装饰图案内容多是寓意福禄祯祥、子孙兴旺、富贵不断的美好愿望。

6.影壁影壁的造型可分为三部分,即壁顶、壁身、壁座,这里主要讲其砖雕装饰。壁顶的作用和房顶一样,一是作为墙体上面的结束,二是伸出檐口以保护壁身。虽然壁顶面积不大,但上面依然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脊兽,檐口以下有椽子和斗拱,具有与屋顶一样结构及其装饰;壁身是影壁的主体部分,占整座影壁的绝大部分,是装饰的重点部位。从装饰的布局来看,多集中在中心和四角上,也有整体满铺素面砖的。从整体装饰的内容来看,米脂窑洞古城院落的影壁,主要有植物花卉、祥云、富捧寿、各种兽体、几何纹样、象鼻砖雕斗拱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所用的题材多和建筑的背景内容有关。不管什么样的纹饰组合,大多是寄予户主美好的愿望,或是叙述故事、或取吉祥寓意……;壁座是整座影壁的基座部分,考究者用须弥座的形式。

7.神龛在米脂窑洞古城,几乎家家都供奉有神龛,一般供奉在院落大门过道的侧墙上、影壁壁身的正中心或窑脸两窑口之间。神龛尺度不大,但造型大多比较讲究,雕工装饰精细,宛如一个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神龛里面供奉的是土地爷,在陕北,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再多的神灵庇护都不如土地神的现管来的实际,“庙小神通大”,所以各家各户都热诚供奉土地神,祈望来年好收成。(三)石雕因陕北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条件,而盛产绿砂岩和灰砂岩,其质地比花岗岩要软,质地细腻,较容易雕刻,所以古城的石刻均采用砂岩,很少出现青石和花岗岩,砂岩石雕在汉代已经被运用,主要用于墓室的墓门和墓壁上,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迎宾拜谒、祈求吉祥、狩猎农牧、乐舞百戏、神仙鬼怪、珍禽灵兽等等。

1.抱鼓石又称门枕石,是紧挨墙体,立于大门两立框之下的石墩。属建筑构件,在结构上起加固门框的作用。露在门外面的基石部分或加工为方体的雕饰石作,或者雕成圆鼓形的抱鼓石。其雕饰或朴素,或繁杂,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抱鼓石雕饰的都相当精巧,鼓上雕刻两只立狮,鼓侧饰有“兽面衔环”,鼓面雕刻最为丰富,常见的主题有:二龙戏珠、二狮滚绣球、麒麟、蝙蝠、老翁等等。

须弥座,是石鼓的底座。须弥座基本采用浅浮雕的方法,在它的各个部分都附有不同的石雕装饰,内容各家略有不同,少数人家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有角兽或花柱,狮子、猴子是角兽的主题形象。

2.柱础石古城的民居建筑多以木柱为竖向的支撑结构,为了防止柱脚湿腐蛀蚀,下端常设石质基础。虽然在尺度、体量上有高矮大小之分,石质有花岗岩、砂岩或石灰岩之别,但形状都与其上部的柱形协调一致。柱础石的雕饰面是连续的,或是圆形,或是方形,或是六面体,表面都雕刻有花饰。简单的柱础石只做成基石,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做成须弥座与裙袱与鼓的形制。裙袱的处理方式和抱鼓石的手法相一致,裙面刻有夔龙,周边饰有“富贵不断头”的连续纹样。

(四)门窗

1.门匾门匾的作用,其实就是给建筑挂的一个牌名,说明其功用。在门匾上题刻,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文字艺术表现建筑,用语言文学修饰建筑,义理深邃,意境深远,是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门楣上以什么书体雕刻什么内容,是中国人最用心讲究的,它往往是一个家族魂魄的外化。陕北民居的门匾题刻名目内容非常丰富:或显要门第,如“武魁”、“进士”、“大夫第”、“功同良相”、“骑尉第”等;或家传古训,以警后世,如“忠孝传家”、“诗书门第”、“践道履仁”……;或取意吉祥或为向往追求,如“福禄寿”、“德寿轩”、“树德务滋”、“清雅贤居”、“安乐居”……

2.铺首铺首,被安置在门扇中央,适宜人手操作的高度上,是供来人扣门,主人锁门的实用性装饰构件。民居中常用铁制或铜制。在陕北考察时发现,铺首的制作形式除了常用的“兽面衔环”外,还做成“五福捧寿”、“日月同辉”“如意纹”花饰纹样的图案。在陕北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许多铺首纹样,铺首居中,上下有陪衬纹样,主要是居上的朱雀,居下的白虎和角兽,朱雀、青龙和白虎则按《礼记曲礼上》中所规定的“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布局,谓之“四灵”,是道教的守护神。

3.门窗米脂窑洞古城的窑洞门窗形式是拱形门连窗的形式,其做工精细、朴素大方,两侧做固定式门扇或做窗扇。门窗的木格图案的繁简程度与窑的主次划分有关系,正窑的门窗格饰是最复杂的,也是最讲究的,其它窑面的门窗格饰相对简单。一座建筑的门有少量几个,而窗要比们的数量要多,花格形式比门丰富的多。其功能是分隔内外,有通风透光的作用;窑洞独特的拱券形式造就了窗棂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它处于窑脸的最体面的位置,故又极重视其美化作用。

门窗棂主要由木结构组成,陕北和晋西北窑洞的满拱大窗最讲究装饰。这不同于其它地方单一、朴素的特色。门窗棂纹样中的各种图形,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有正方格的、斜方格的,有灯笼形的,有步步锦形式的,花样繁多,独具匠心。主要形式有正方格、“工”字格、“万”字格、正方格与斜方格,这是一种单一的方形图形组成的窗棂,或正方,或斜方,虽然做工简单,但却规整划一。与其它形式配合使用,既衬托了其它的花格,有显示了自身的特点。正方形和斜方格窗格最宜贴窗花。

“工”字格两横条之间由一竖柱顶开。上一横条象征天。下一横条象征大地,竖柱象征人,取“三才者,天地人”之意。但由于坚柱上下不在一线上,所以不是方形的正方格和斜方格。

柳条格是一种主要以竖棂为主横棂作辅助的花格形式,《园冶》中这样描述:“时遵柳条槅,疏而且减,依式变换,随便摘用”,柳条格可以随意变换,其形式多样,这是一种在中国古建门窗上用的比较频繁的花格形式,在米脂窑洞古城一般用于门扇上居多。

“寿”字格是将“寿”字的繁体字经过变形用于花格,其寓意为长寿,此种形式一般多为单独使用,在米脂的窑洞门窗上用的比较多。“寿”也经常用在砖雕和石刻上,经常与“富”字并用,有富贵长寿之意。

“万”字格万字本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和火的象征,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为“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特命其读音为“万”。大致有连环万字,双连万字,单万字。万字宜于木匠操作,一个万字可以联结前后左右上下“六合”,形成万字不断头,而万字不断头又被人们寓意为富贵不断头。万字作边衬,而显得更加饱满,是窗棂常用的一种纹样。

套方格是以单个方形格为母格,再由大小不等的方形格相互穿套形成的花格形式,在陕北一带的套方格都是比较简单的。

“三交六椀”菱花格是由三条木条交叉,在木条上雕出花叶,组成为由六条花叶梗组成的菱花,所以称之为“三交六椀菱花格”,这种花格是在宫殿建筑中最讲究的一种窗花格纹,显得十分华贵,但在陕北的门窗上也用的比较多,只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做小的局部装饰。

双喜格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喜”字变形而成的一种花格形式,其寓意非常广泛,如男婚和女嫁为双喜、得子和生财为双喜、登科和升迁为双喜等等,因其为最广泛的吉祥字,故多用于窗格,以示“永远的双喜”。图中的双喜花格中间用枪头梅花格加以装饰,而更加丰富。

米脂窑洞范文篇2

关键词:民居建筑文化内涵建筑构件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其文化内涵建筑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间构成、尺度、防护性能、装修构造等都是从实用出发的。建筑装饰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后,对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结构,美化建筑结构、深化建筑造型内涵的艺术处理形式,它是一种附加艺术;它并非单独存在,在有限的范围内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反映大众的文化观念;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受到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审美倾向等的制约,在建筑装饰上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南方与北方的建筑装饰在总体上有其差别,在南北方的各自局部地区又有不同。北方的虽不比南方的那么繁琐、细腻和华丽,而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朴素中含真意、粗犷中见精细。

总之,建筑装饰是人类自发行为的结果,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审美确定,经过不断筛选得到的文化艺术结晶,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处理方式,值得人们慢慢的品味、欣赏和研究。

米脂窑洞古城的窑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类型,这是千百年来陕北人一直传承延用的居住形式。窑洞民居大多独门独院,建筑装饰处理都集中在人们的视觉焦点上,其形式大多表现在木雕、砖雕、石雕、门窗、彩绘纹样。下面分别加以介绍阐述。

(一)木雕装饰米脂窑洞古城虽以窑洞建筑为主,但也有许多窑洞与木构结合和纯木结构建筑,其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斗拱、垂柱、花板、栏杆、门簪、垂花等部位,这些木构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结构功能外,其木雕饰又丰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

米脂窑洞古城木雕因其构件部位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工艺表现与技法,采用各种变化丰富和精巧的图案,表现出雕饰的明快和木质的柔美风格。木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线雕、隐雕、浮雕、通雕、混雕、嵌雕、贴雕等,通过调查统计米脂窑洞古城的木雕的种类有隐雕、浮雕、通雕,这几种木雕用的比较多,有甚少的嵌雕。

米脂窑洞古城的木雕图案主要以植物、动物、祥云、文字、琴、书等为内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狮子滚绣球”,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也有镇宅驱邪之意,有喜庆、吉祥意念:“凤凰戏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草龙”象征了神圣、力量、吉祥与欢腾之意。

(二)砖雕砖雕是模仿石雕而出现的一种雕饰类别,比石材质地软且相对较轻,易加工成型,且比较经济,所以在民居建筑装饰中被广泛采用,米脂窑洞古城的主要用于脊饰、吻兽、瓦当、滴水、墀头、影壁、神龛等建筑部位。

1.脊饰脊是民居屋顶上两个坡面顶相交而产生的高端的结合部和分水线,具有稳定房屋结构、防止雨水渗透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协调房屋体量,满足增强建筑高大、端庄的视觉审美功能。脊端是以砖、瓦封口,为了避免长长的屋脊线带来的单调感,屋脊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户主、匠人们乐此不疲的装饰地。陕北当地称之为“五脊六兽排三瓦,倒插飞檐张口兽”,对脊饰装饰的繁简精细程度也能够反映出户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牡丹、莲花、蔓草、云纹,几何图案等纹饰常常是米脂窑洞古城屋脊砖雕的主题形象。

2.吻兽吻兽,是安放在正脊两端的兽形装饰物。我国传统古建筑在等制规模上有二至九样八种规格,在等级较高的建筑中,这种装饰物称为正吻,是张口向内的龙形。在较低等级的建筑中,才称为兽吻或吻兽,兽头向外。兽吻,本是建筑结构的一个部分,有防火之用。在古建筑上,一旦做上兽吻,就表示着整座建筑从底到顶全部完成。据当地居民介绍,兽吻还有显示官位身份的装饰作用,即做官的人家,官位达五品以上,脊兽张口,五品以下者,则为闭口兽。

3.瓦当瓦当指的是屋面筒瓦最下端的一个防水、护檐构件,同时它还兼具装饰作用。有的也用在墙体檐口上。米脂窑洞古城民居中的瓦当形式单一,其雕饰图案以虎头、狮头饰样为主,少数刻有花饰图案。

4.滴水滴水安放在屋面青瓦最下端出檐处的一种排水构件。形似为下垂的如意形舌头,上面雕饰花纹图案。

5.墀头墀头,专指房屋两山墙或大门两侧悬挑在外、经过涂饰的墙头.民居中墀头的装饰感和雕饰感极强,在门楼中是比较抢眼的装饰构件之一。实际上,墀头在建筑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结构功能——承重、传力。墀头用砖砌之,根据陕北民居中墀头的形式,可分为戗檐、盘头、上身、下碱四个部分。戗檐,微向前倾斜,挑砖叠出,表面上贴一块方砖,是墀头的重点装饰部位,上面雕饰的都是有带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狮子滚绣球、松鹿竹鹤、二富捧寿、大海出扶桑、喜鹊戏石榴、富在眼前、富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墀头局部的长短尺度因各家各户而有差异,有实力的人家还在(叠波式挑砖的)盘头下部继续做雕饰,而且还相当讲究精细,宛如建造的小房子一般,、细看饰有滴水瓦当,四角上翘,叠层刻有连花瓣、“富贵不断头”连续纹样、蔓草文的图案,中部主体三面雕刻,装饰图案内容多是寓意福禄祯祥、子孙兴旺、富贵不断的美好愿望。

6.影壁影壁的造型可分为三部分,即壁顶、壁身、壁座,这里主要讲其砖雕装饰。壁顶的作用和房顶一样,一是作为墙体上面的结束,二是伸出檐口以保护壁身。虽然壁顶面积不大,但上面依然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脊兽,檐口以下有椽子和斗拱,具有与屋顶一样结构及其装饰;壁身是影壁的主体部分,占整座影壁的绝大部分,是装饰的重点部位。从装饰的布局来看,多集中在中心和四角上,也有整体满铺素面砖的。从整体装饰的内容来看,米脂窑洞古城院落的影壁,主要有植物花卉、祥云、富捧寿、各种兽体、几何纹样、象鼻砖雕斗拱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所用的题材多和建筑的背景内容有关。不管什么样的纹饰组合,大多是寄予户主美好的愿望,或是叙述故事、或取吉祥寓意……;壁座是整座影壁的基座部分,考究者用须弥座的形式。

7.神龛在米脂窑洞古城,几乎家家都供奉有神龛,一般供奉在院落大门过道的侧墙上、影壁壁身的正中心或窑脸两窑口之间。神龛尺度不大,但造型大多比较讲究,雕工装饰精细,宛如一个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神龛里面供奉的是土地爷,在陕北,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再多的神灵庇护都不如土地神的现管来的实际,“庙小神通大”,所以各家各户都热诚供奉土地神,祈望来年好收成。

(三)石雕因陕北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条件,而盛产绿砂岩和灰砂岩,其质地比花岗岩要软,质地细腻,较容易雕刻,所以古城的石刻均采用砂岩,很少出现青石和花岗岩,砂岩石雕在汉代已经被运用,主要用于墓室的墓门和墓壁上,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迎宾拜谒、祈求吉祥、狩猎农牧、乐舞百戏、神仙鬼怪、珍禽灵兽等等。

1.抱鼓石又称门枕石,是紧挨墙体,立于大门两立框之下的石墩。属建筑构件,在结构上起加固门框的作用。露在门外面的基石部分或加工为方体的雕饰石作,或者雕成圆鼓形的抱鼓石。其雕饰或朴素,或繁杂,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抱鼓石雕饰的都相当精巧,鼓上雕刻两只立狮,鼓侧饰有“兽面衔环”,鼓面雕刻最为丰富,常见的主题有:二龙戏珠、二狮滚绣球、麒麟、蝙蝠、老翁等等。

须弥座,是石鼓的底座。须弥座基本采用浅浮雕的方法,在它的各个部分都附有不同的石雕装饰,内容各家略有不同,少数人家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有角兽或花柱,狮子、猴子是角兽的主题形象。

2.柱础石古城的民居建筑多以木柱为竖向的支撑结构,为了防止柱脚湿腐蛀蚀,下端常设石质基础。虽然在尺度、体量上有高矮大小之分,石质有花岗岩、砂岩或石灰岩之别,但形状都与其上部的柱形协调一致。柱础石的雕饰面是连续的,或是圆形,或是方形,或是六面体,表面都雕刻有花饰。简单的柱础石只做成基石,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做成须弥座与裙袱与鼓的形制。裙袱的处理方式和抱鼓石的手法相一致,裙面刻有夔龙,周边饰有“富贵不断头”的连续纹样。

(四)门窗

1.门匾门匾的作用,其实就是给建筑挂的一个牌名,说明其功用。在门匾上题刻,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文字艺术表现建筑,用语言文学修饰建筑,义理深邃,意境深远,是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门楣上以什么书体雕刻什么内容,是中国人最用心讲究的,它往往是一个家族魂魄的外化。陕北民居的门匾题刻名目内容非常丰富:或显要门第,如“武魁”、“进士”、“大夫第”、“功同良相”、“骑尉第”等;或家传古训,以警后世,如“忠孝传家”、“诗书门第”、“践道履仁”……;或取意吉祥或为向往追求,如“福禄寿”、“德寿轩”、“树德务滋”、“清雅贤居”、“安乐居”……

2.铺首铺首,被安置在门扇中央,适宜人手操作的高度上,是供来人扣门,主人锁门的实用性装饰构件。民居中常用铁制或铜制。在陕北考察时发现,铺首的制作形式除了常用的“兽面衔环”外,还做成“五福捧寿”、“日月同辉”“如意纹”花饰纹样的图案。在陕北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许多铺首纹样,铺首居中,上下有陪衬纹样,主要是居上的朱雀,居下的白虎和角兽,朱雀、青龙和白虎则按《礼记曲礼上》中所规定的“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布局,谓之“四灵”,是道教的守护神。

3.门窗米脂窑洞古城的窑洞门窗形式是拱形门连窗的形式,其做工精细、朴素大方,两侧做固定式门扇或做窗扇。门窗的木格图案的繁简程度与窑的主次划分有关系,正窑的门窗格饰是最复杂的,也是最讲究的,其它窑面的门窗格饰相对简单。一座建筑的门有少量几个,而窗要比们的数量要多,花格形式比门丰富的多。其功能是分隔内外,有通风透光的作用;窑洞独特的拱券形式造就了窗棂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它处于窑脸的最体面的位置,故又极重视其美化作用。

门窗棂主要由木结构组成,陕北和晋西北窑洞的满拱大窗最讲究装饰。这不同于其它地方单一、朴素的特色。门窗棂纹样中的各种图形,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有正方格的、斜方格的,有灯笼形的,有步步锦形式的,花样繁多,独具匠心。主要形式有正方格、“工”字格、“万”字格、正方格与斜方格,这是一种单一的方形图形组成的窗棂,或正方,或斜方,虽然做工简单,但却规整划一。与其它形式配合使用,既衬托了其它的花格,有显示了自身的特点。正方形和斜方格窗格最宜贴窗花。

“工”字格两横条之间由一竖柱顶开。上一横条象征天。下一横条象征大地,竖柱象征人,取“三才者,天地人”之意。但由于坚柱上下不在一线上,所以不是方形的正方格和斜方格。

柳条格是一种主要以竖棂为主横棂作辅助的花格形式,《园冶》中这样描述:“时遵柳条槅,疏而且减,依式变换,随便摘用”,柳条格可以随意变换,其形式多样,这是一种在中国古建门窗上用的比较频繁的花格形式,在米脂窑洞古城一般用于门扇上居多。

“寿”字格是将“寿”字的繁体字经过变形用于花格,其寓意为长寿,此种形式一般多为单独使用,在米脂的窑洞门窗上用的比较多。“寿”也经常用在砖雕和石刻上,经常与“富”字并用,有富贵长寿之意。

“万”字格万字本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和火的象征,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为“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特命其读音为“万”。大致有连环万字,双连万字,单万字。万字宜于木匠操作,一个万字可以联结前后左右上下“六合”,形成万字不断头,而万字不断头又被人们寓意为富贵不断头。万字作边衬,而显得更加饱满,是窗棂常用的一种纹样。

套方格是以单个方形格为母格,再由大小不等的方形格相互穿套形成的花格形式,在陕北一带的套方格都是比较简单的。

“三交六椀”菱花格是由三条木条交叉,在木条上雕出花叶,组成为由六条花叶梗组成的菱花,所以称之为“三交六椀菱花格”,这种花格是在宫殿建筑中最讲究的一种窗花格纹,显得十分华贵,但在陕北的门窗上也用的比较多,只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做小的局部装饰。

双喜格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喜”字变形而成的一种花格形式,其寓意非常广泛,如男婚和女嫁为双喜、得子和生财为双喜、登科和升迁为双喜等等,因其为最广泛的吉祥字,故多用于窗格,以示“永远的双喜”。图中的双喜花格中间用枪头梅花格加以装饰,而更加丰富。

米脂窑洞范文篇3

关键词:民居建筑文化内涵建筑构件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及其文化内涵建筑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间构成、尺度、防护性能、装修构造等都是从实用出发的。建筑装饰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后,对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装饰是依附于建筑结构,美化建筑结构、深化建筑造型内涵的艺术处理形式,它是一种附加艺术;它并非单独存在,在有限的范围内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反映大众的文化观念;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受到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社会文化背景、审美倾向等的制约,在建筑装饰上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南方与北方的建筑装饰在总体上有其差别,在南北方的各自局部地区又有不同。北方的虽不比南方的那么繁琐、细腻和华丽,而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朴素中含真意、粗犷中见精细。

总之,建筑装饰是人类自发行为的结果,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审美确定,经过不断筛选得到的文化艺术结晶,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处理方式,值得人们慢慢的品味、欣赏和研究。

米脂窑洞古城的窑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类型,这是千百年来陕北人一直传承延用的居住形式。窑洞民居大多独门独院,建筑装饰处理都集中在人们的视觉焦点上,其形式大多表现在木雕、砖雕、石雕、门窗、彩绘纹样。下面分别加以介绍阐述。

(一)木雕装饰米脂窑洞古城虽以窑洞建筑为主,但也有许多窑洞与木构结合和纯木结构建筑,其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斗拱、垂柱、花板、栏杆、门簪、垂花等部位,这些木构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结构功能外,其木雕饰又丰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

米脂窑洞古城木雕因其构件部位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工艺表现与技法,采用各种变化丰富和精巧的图案,表现出雕饰的明快和木质的柔美风格。木雕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线雕、隐雕、浮雕、通雕、混雕、嵌雕、贴雕等,通过调查统计米脂窑洞古城的木雕的种类有隐雕、浮雕、通雕,这几种木雕用的比较多,有甚少的嵌雕。

米脂窑洞古城的木雕图案主要以植物、动物、祥云、文字、琴、书等为内容,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狮子滚绣球”,象征人世的权势、富贵,也有镇宅驱邪之意,有喜庆、吉祥意念:“凤凰戏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草龙”象征了神圣、力量、吉祥与欢腾之意。

(二)砖雕砖雕是模仿石雕而出现的一种雕饰类别,比石材质地软且相对较轻,易加工成型,且比较经济,所以在民居建筑装饰中被广泛采用,米脂窑洞古城的主要用于脊饰、吻兽、瓦当、滴水、墀头、影壁、神龛等建筑部位。

1.脊饰脊是民居屋顶上两个坡面顶相交而产生的高端的结合部和分水线,具有稳定房屋结构、防止雨水渗透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协调房屋体量,满足增强建筑高大、端庄的视觉审美功能。脊端是以砖、瓦封口,为了避免长长的屋脊线带来的单调感,屋脊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户主、匠人们乐此不疲的装饰地。陕北当地称之为“五脊六兽排三瓦,倒插飞檐张口兽”,对脊饰装饰的繁简精细程度也能够反映出户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牡丹、莲花、蔓草、云纹,几何图案等纹饰常常是米脂窑洞古城屋脊砖雕的主题形象。

2.吻兽吻兽,是安放在正脊两端的兽形装饰物。我国传统古建筑在等制规模上有二至九样八种规格,在等级较高的建筑中,这种装饰物称为正吻,是张口向内的龙形。在较低等级的建筑中,才称为兽吻或吻兽,兽头向外。兽吻,本是建筑结构的一个部分,有防火之用。在古建筑上,一旦做上兽吻,就表示着整座建筑从底到顶全部完成。据当地居民介绍,兽吻还有显示官位身份的装饰作用,即做官的人家,官位达五品以上,脊兽张口,五品以下者,则为闭口兽。

3.瓦当瓦当指的是屋面筒瓦最下端的一个防水、护檐构件,同时它还兼具装饰作用。有的也用在墙体檐口上。米脂窑洞古城民居中的瓦当形式单一,其雕饰图案以虎头、狮头饰样为主,少数刻有花饰图案。

4.滴水滴水安放在屋面青瓦最下端出檐处的一种排水构件。形似为下垂的如意形舌头,上面雕饰花纹图案。

5.墀头墀头,专指房屋两山墙或大门两侧悬挑在外、经过涂饰的墙头.民居中墀头的装饰感和雕饰感极强,在门楼中是比较抢眼的装饰构件之一。实际上,墀头在建筑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结构功能——承重、传力。墀头用砖砌之,根据陕北民居中墀头的形式,可分为戗檐、盘头、上身、下碱四个部分。戗檐,微向前倾斜,挑砖叠出,表面上贴一块方砖,是墀头的重点装饰部位,上面雕饰的都是有带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狮子滚绣球、松鹿竹鹤、二富捧寿、大海出扶桑、喜鹊戏石榴、富在眼前、富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墀头局部的长短尺度因各家各户而有差异,有实力的人家还在(叠波式挑砖的)盘头下部继续做雕饰,而且还相当讲究精细,宛如建造的小房子一般,、细看饰有滴水瓦当,四角上翘,叠层刻有连花瓣、“富贵不断头”连续纹样、蔓草文的图案,中部主体三面雕刻,装饰图案内容多是寓意福禄祯祥、子孙兴旺、富贵不断的美好愿望。

6.影壁影壁的造型可分为三部分,即壁顶、壁身、壁座,这里主要讲其砖雕装饰。壁顶的作用和房顶一样,一是作为墙体上面的结束,二是伸出檐口以保护壁身。虽然壁顶面积不大,但上面依然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脊兽,檐口以下有椽子和斗拱,具有与屋顶一样结构及其装饰;壁身是影壁的主体部分,占整座影壁的绝大部分,是装饰的重点部位。从装饰的布局来看,多集中在中心和四角上,也有整体满铺素面砖的。从整体装饰的内容来看,米脂窑洞古城院落的影壁,主要有植物花卉、祥云、富捧寿、各种兽体、几何纹样、象鼻砖雕斗拱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所用的题材多和建筑的背景内容有关。不管什么样的纹饰组合,大多是寄予户主美好的愿望,或是叙述故事、或取吉祥寓意……;壁座是整座影壁的基座部分,考究者用须弥座的形式。

7.神龛在米脂窑洞古城,几乎家家都供奉有神龛,一般供奉在院落大门过道的侧墙上、影壁壁身的正中心或窑脸两窑口之间。神龛尺度不大,但造型大多比较讲究,雕工装饰精细,宛如一个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神龛里面供奉的是土地爷,在陕北,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再多的神灵庇护都不如土地神的现管来的实际,“庙小神通大”,所以各家各户都热诚供奉土地神,祈望来年好收成。

(三)石雕因陕北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质条件,而盛产绿砂岩和灰砂岩,其质地比花岗岩要软,质地细腻,较容易雕刻,所以古城的石刻均采用砂岩,很少出现青石和花岗岩,砂岩石雕在汉代已经被运用,主要用于墓室的墓门和墓壁上,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迎宾拜谒、祈求吉祥、狩猎农牧、乐舞百戏、神仙鬼怪、珍禽灵兽等等。

1.抱鼓石又称门枕石,是紧挨墙体,立于大门两立框之下的石墩。属建筑构件,在结构上起加固门框的作用。露在门外面的基石部分或加工为方体的雕饰石作,或者雕成圆鼓形的抱鼓石。其雕饰或朴素,或繁杂,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抱鼓石雕饰的都相当精巧,鼓上雕刻两只立狮,鼓侧饰有“兽面衔环”,鼓面雕刻最为丰富,常见的主题有:二龙戏珠、二狮滚绣球、麒麟、蝙蝠、老翁等等。

须弥座,是石鼓的底座。须弥座基本采用浅浮雕的方法,在它的各个部分都附有不同的石雕装饰,内容各家略有不同,少数人家在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有角兽或花柱,狮子、猴子是角兽的主题形象。

2.柱础石古城的民居建筑多以木柱为竖向的支撑结构,为了防止柱脚湿腐蛀蚀,下端常设石质基础。虽然在尺度、体量上有高矮大小之分,石质有花岗岩、砂岩或石灰岩之别,但形状都与其上部的柱形协调一致。柱础石的雕饰面是连续的,或是圆形,或是方形,或是六面体,表面都雕刻有花饰。简单的柱础石只做成基石,讲究一点的大户人家做成须弥座与裙袱与鼓的形制。裙袱的处理方式和抱鼓石的手法相一致,裙面刻有夔龙,周边饰有“富贵不断头”的连续纹样。

(四)门窗

1.门匾门匾的作用,其实就是给建筑挂的一个牌名,说明其功用。在门匾上题刻,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文字艺术表现建筑,用语言文学修饰建筑,义理深邃,意境深远,是建筑装饰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门楣上以什么书体雕刻什么内容,是中国人最用心讲究的,它往往是一个家族魂魄的外化。陕北民居的门匾题刻名目内容非常丰富:或显要门第,如“武魁”、“进士”、“大夫第”、“功同良相”、“骑尉第”等;或家传古训,以警后世,如“忠孝传家”、“诗书门第”、“践道履仁”……;或取意吉祥或为向往追求,如“福禄寿”、“德寿轩”、“树德务滋”、“清雅贤居”、“安乐居”……

2.铺首铺首,被安置在门扇中央,适宜人手操作的高度上,是供来人扣门,主人锁门的实用性装饰构件。民居中常用铁制或铜制。在陕北考察时发现,铺首的制作形式除了常用的“兽面衔环”外,还做成“五福捧寿”、“日月同辉”“如意纹”花饰纹样的图案。在陕北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许多铺首纹样,铺首居中,上下有陪衬纹样,主要是居上的朱雀,居下的白虎和角兽,朱雀、青龙和白虎则按《礼记曲礼上》中所规定的“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布局,谓之“四灵”,是道教的守护神。

3.门窗米脂窑洞古城的窑洞门窗形式是拱形门连窗的形式,其做工精细、朴素大方,两侧做固定式门扇或做窗扇。门窗的木格图案的繁简程度与窑的主次划分有关系,正窑的门窗格饰是最复杂的,也是最讲究的,其它窑面的门窗格饰相对简单。一座建筑的门有少量几个,而窗要比们的数量要多,花格形式比门丰富的多。其功能是分隔内外,有通风透光的作用;窑洞独特的拱券形式造就了窗棂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它处于窑脸的最体面的位置,故又极重视其美化作用。

门窗棂主要由木结构组成,陕北和晋西北窑洞的满拱大窗最讲究装饰。这不同于其它地方单一、朴素的特色。门窗棂纹样中的各种图形,纵横交错,千变万化,有正方格的、斜方格的,有灯笼形的,有步步锦形式的,花样繁多,独具匠心。主要形式有正方格、“工”字格、“万”字格、正方格与斜方格,这是一种单一的方形图形组成的窗棂,或正方,或斜方,虽然做工简单,但却规整划一。与其它形式配合使用,既衬托了其它的花格,有显示了自身的特点。正方形和斜方格窗格最宜贴窗花。

“工”字格两横条之间由一竖柱顶开。上一横条象征天。下一横条象征大地,竖柱象征人,取“三才者,天地人”之意。但由于坚柱上下不在一线上,所以不是方形的正方格和斜方格。

柳条格是一种主要以竖棂为主横棂作辅助的花格形式,《园冶》中这样描述:“时遵柳条槅,疏而且减,依式变换,随便摘用”,柳条格可以随意变换,其形式多样,这是一种在中国古建门窗上用的比较频繁的花格形式,在米脂窑洞古城一般用于门扇上居多。

“寿”字格是将“寿”字的繁体字经过变形用于花格,其寓意为长寿,此种形式一般多为单独使用,在米脂的窑洞门窗上用的比较多。“寿”也经常用在砖雕和石刻上,经常与“富”字并用,有富贵长寿之意。

“万”字格万字本为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和火的象征,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为“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特命其读音为“万”。大致有连环万字,双连万字,单万字。万字宜于木匠操作,一个万字可以联结前后左右上下“六合”,形成万字不断头,而万字不断头又被人们寓意为富贵不断头。万字作边衬,而显得更加饱满,是窗棂常用的一种纹样。

套方格是以单个方形格为母格,再由大小不等的方形格相互穿套形成的花格形式,在陕北一带的套方格都是比较简单的。

“三交六椀”菱花格是由三条木条交叉,在木条上雕出花叶,组成为由六条花叶梗组成的菱花,所以称之为“三交六椀菱花格”,这种花格是在宫殿建筑中最讲究的一种窗花格纹,显得十分华贵,但在陕北的门窗上也用的比较多,只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做小的局部装饰。

双喜格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喜”字变形而成的一种花格形式,其寓意非常广泛,如男婚和女嫁为双喜、得子和生财为双喜、登科和升迁为双喜等等,因其为最广泛的吉祥字,故多用于窗格,以示“永远的双喜”。图中的双喜花格中间用枪头梅花格加以装饰,而更加丰富。

米脂窑洞范文篇4

煤炭开采引发的主要问题

榆林煤炭资源富集,全市石炭一、二叠纪煤田含煤面积与国土面积相当,侏罗纪煤田含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6%,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2714亿吨,探明储量为1470.74亿吨。全市现有榆阳、神木、府谷、横山、子洲、米脂6个产煤区县。2007年生产原煤1.269亿吨,其中,榆、神、府、横4区县生产原煤1.237亿吨,占全市总产量的97.48%。

四区县2007年煤炭采空塌陷区情况统计表

表一单位:平方公里、亿吨

储煤面积生产井煤炭

产量

*

一、环境和社会问题

(一)煤炭资源开发引起地表塌陷

据本次调查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39.57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增加。已塌陷面积64.25平方公里,造成大量的地表设施损毁。据不完全统计,已造成2805户、9585人受灾,已损毁和影响房屋4500多间,损毁水浇地3160多亩、旱地21500多亩、林草地55290多亩。此外,还有道路、工厂、水坝、输电线路等设施的损坏。

(二)引发地表水及地质水系的破坏

榆林地下水的蕴藏较浅,煤炭开采必然穿过隔水岩层,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据调查,神木县已有10条河断流,20多眼泉井干涸。境内主要河流窟野河全年2/3时间断流,变成季节河。中鸡镇束鸡河村受活鸡兔矿影响,3座水库、18眼水井全部干枯,当地群众被迫到10里外取水。大柳塔镇母河沟村、双沟村受大柳塔煤矿影响,造成水源枯竭,200多亩水地、100亩果园全部弃耕绝收,户均经济损失每年约1万多元。全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近6年水位下降3米,水面由6年前的10.5万亩缩减到不足7万亩。全市湖泊由开发前的869个减少到现在的79个。

(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资源开发过程中,矿井建设、道路修建、露天开采、废弃物堆置、地面沉陷、水位下降等,直接间接造成了大面积地貌和植被的破坏。据市林业局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全市矿区直接占用和破坏林地面积已达130平方公里;定、靖的油气开发破坏地表植被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据环保局资料显示,榆林水土流失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7%,年输入黄河泥沙约2.9亿吨。

(四)“三废”污染影响人居环境

大气污染,由于煤层气排空、煤炭加工企业废气直接排放、运煤道路扬尘等,造成大气污染。部分矿区大气中的sd2、no2、总悬浮颗粒三项污染指标严重超标。水体污染,窟野上游乌兰木伦河穿矿区流过,沿河5家煤矿和1家洗煤厂的废水、废渣直接排入该河,导致窟野河下游水质严重恶化,进而使黄河水受到污染。废渣污染,矿石、废渣等固体废物中含有酸、碱、毒及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经风雨阳光及自然作用后,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对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造成污染,其影响远超堆置场所的地域和空间。

(五)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民生问题

在本次调查的4个区县中,榆阳、神木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府谷、横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煤炭资源的开发,不但没有使当地群众富裕起来,而且造成了新的贫困群体。采空区塌陷,使2805户、9585人受灾,眼前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的生计问题,成为矿区不稳定的重要诱因。近年来,矿区群众针对神东公司上访已达100多批、4000多人次,其中有300多人次集体进京、赴省,越级上访。

二、治理环境和安置受灾群众的主要做法

(一)各县的恢复治理和群众安置工作

1、规范管理办法

在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具体标准和办法的情况下,各县积极探索恢复治理的有效途径。府谷县先后出台了《府谷县煤炭采空区塌陷恢复治理搬迁补偿标准暂行规定》、《关于要求各矿山企业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整治矿山生态环境的通知》、《府谷县二00八年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年度计划》等文件;神木县制定了《关于煤炭行业地企纠纷调处工作的意见》,都从规范开采、评估鉴定、补偿标准、实施办法等多方面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但只能对市县管理的地方煤矿起一定作用。

2、多方筹集资金

府谷县补偿费按煤矿的生产或销售数量提取,县境内国有、乡镇煤矿按销售数量每吨提取3元,县境内大型煤电、煤化工等项目的配套煤矿按实际产量每吨提取1元;神木县对乡镇煤矿因煤炭开采造成的耕地起旱、林草枯死、环境污染、水源渗漏的按吨煤2元提取。统一收取,纳入专户管理。但中省企业并不执行地方规费。

此外,还有动员企业捐资和政府投资等办法。

3、加强环境治理

神木县结合退耕还林等全县整体工作,十多年来累计造林360多万亩,种草180多万亩,林草覆盖率较过去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府谷县要求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绿化资金4643.4万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并未能遏止环境恶化,环境欠账越来越多。

4、认真解决矿区受灾群众生活问题

(1)政府主导,企业出力。府谷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动员企业捐资1.6亿元,对矿区群众进行集中搬迁,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生存、生活、生产问题。据统计,2005年以来,已累计投资20234.8万元;神木县地方煤矿2007年用于矿区塌陷治理和搬迁费用40099万元,使地方煤矿塌陷区受灾的群众得到了较好的安置;横山县按照退耕还林的补偿标准和办法,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2)企业主动,积极奉献。府谷县保榆煤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彪,目前已投资2000多万元,将塌陷区的新民镇芦草畔村整村搬迁,为80户村民每户修建一栋320多平方米的别墅式住宅,并统一供水、供电,配套学校、医院、戏院、书店等;为村上兴修水地300多亩,发展大棚蔬菜,绿色养殖等;为村上组建扶持一支施工队,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井口占地,为全村每户农民每年补助4—6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长远生计。神木县店塔镇老张沟煤矿,年产15万吨,占有储量仅1000多万吨。矿长杨文清,吸收老张沟村的所有农户在矿上入股,每户年分红2—3万元;吸收所有失地村民在矿上打工,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主动出资40万元为村上修了一条水泥路。使全村户均年收入7万余元,家家都有小轿车,生活安定富裕。

(二)省属煤炭企业的恢复治理和安置工作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榆阳煤矿,在没有发生塌陷前,提前实施地面搬迁事宜。2007年10月,建成23套新房,每套占地1亩,二层小楼,三室两厅二卫,每户还有一个牲畜圈。

目前,已投入资金1068.42万元,其中旧房补偿9户、户均18.43万元,计165.9万元;耕地补偿40亩,每亩1200元,计48.00万元;征地费用59.27亩,每亩7万元,计414.89万元;新建住房每户建筑面积200m2,计439.63万元。由于各项工作到位,群众非常满意。

其余省属企业煤矿没有发生塌陷,也没有搬迁。

(三)中央所属煤炭企业的恢复治理和安置工作

神东公司所属煤矿8个,均在神木县境内。2007年生产原煤0.618亿吨,占神木总产量10366万吨的59.6%;已形成采空塌陷区55.3平方公里,占神木县塌陷区的93.5%;涉及人口7792人,占神木县塌陷区涉及人口8197人的95.1%。

1、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据神东公司介绍,对塌陷区环境治理方面主要采取地表裂隙回填和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治理。在资金保障上,公司从吨煤成本中提取0.45元环保资金,目前已达每年5000万元,专门用于环境保护。截至2007年底,公司集中治理投入累计达8.1984亿元。矿区开发面积59平方公里,生态治理面积达到153平方公里。

据本次调查,煤田开发以来,神东公司在神木县境内的造林面积累计不足7平方公里,且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及生活区周围,对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的大面积采空区和塌陷区没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神东公司原煤售价及企业利润增长了十几倍,而支付地方吨煤0.2元的地表塌陷治理补偿费,十年没有改变,相对于恢复治理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只是“滴水车薪”。

2、塌陷区群众的安置工作

根据神东公司介绍,神东矿区安置工作始于2000年,主要是与群众协商,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2004年以后,调整为统一建房搬迁安置,累计用于塌陷补偿资金为15560万元,以7792人计人均19970元;截止2007年末,共搬迁26个村民小组820户约2507人,近一半的搬迁人口得到了有效的移民安置,并先后在神木境内投资800万元,通过打井和实施引水等方式,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问题。

据本次调查发现:神东公司的安置远不及地方煤矿,近年来国内各种媒体记者关于“生态灾民”的报道,均属其采空塌陷区。一是安置人数少。已搬迁安置2507人,占塌陷涉及人口7792人的32.2%,尚有5285人没有解决。二是补偿标准低。神东公司给搬迁户补偿:每户拆迁费2.65万元,砖混结构房480元/m2,窑洞补200元/m2;收取搬迁户每户征地等杂费1.5万元,住房均价860元/m2。除补偿款外,入住户要每人另筹约1.1万元左右。本是件好事,却增加了群众负担,入住后的物业费、煤水电费约2000—3000元,不少户住不起,有的困难户则根本无钱入住。三是生计无着落。异地搬迁使搬迁户成了失地农民,没有经济来源,两手空空的农民长远生计成了最大的问题。记者毛海峰、丁静的报道:“陕西煤炭塌陷区见闻:谁夺走了我们的家园?”(《经济参考报》),记者陈钢的报道:“陕西神木:财政收入、生态灾民双激增”(《各界导报》2008.4.2)、“富财政与穷百姓:西部强县的艰难民生”(《瞭望新闻周刊》2008.4.9)、“谁为‘生态灾民’的长远生计埋单”(《新华调查》2008.4.18),记者原二军的报道“谁动了神木的‘根’?”(《中国环境报》2008.5.6第5版)等等,反映的都是神东公司所属塌陷区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一、超设计能力开采

由于近年煤炭价格一路上扬,逐利的本能使煤炭企业超设计能力开采成为普遍现象。神东公司所属8个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990万吨/年,2007年实际生产原煤6180万吨,是设计能力的3.1倍。这种超设计能力的掠夺式开采,其结果:一是使较长时期内显现的环境问题在短期内叠加,加剧了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二是企业只顾多挖快采,忽视保水采煤、综合利用、采空区的防护处理等等,使开发中增加了不应有的环境破坏。三是煤矿服务年限缩短,生态难以恢复,《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变成了一纸空文。

二、资源的无偿使用

由于市场配制资源的制度尚未形成,企业大都以无偿划拨或不合理的低价获取资源,其结果一方面是开发者不珍惜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经营。资源浪费严重,环保缺少资金;另一方面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拉大,社会矛盾凸显。

三、恢复治理机制缺失

目前,虽有《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但只是对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损失范围和程度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对赔偿方式、补偿标准和恢复治理措施并无统一具体的规定,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外部化、社会化,“谁破坏、谁治理、谁赔偿”的机制无法落到实处,治理经费悬空,生态环境破坏无人埋单。

四、财税体制不完善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赖以进行的生态系统,在性质上属于公共产品。当行政号召和市场机制都无法保证和激励人们去保护生态环境时,就应当由政府来承担责任,但由于现行税制不完善,导致资源开发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失衡,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地方政府根本无力负担。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58.6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据有关专家测算,每采一吨煤,就会破坏地表水2.84吨,破坏和消耗与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8吨,破坏生态资源的总价值达66.1元;依此计算,榆林市2007年产煤12366万吨,仅采煤的环境代价81.74亿元,远大于当年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

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榆林将面临着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等多重社会重任,然而,低下的经济效益,薄弱的资金积累能力却使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这种负担过重与可支配财力有限的矛盾,形成了榆林未来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根本无法支付修复、治理环境的巨额费用。

五、补偿安置缺乏依据

目前,对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灾民”,没有一个有法律效力的鉴定办法、补偿标准、具体措施。每当出现灾情,只能是企业和群众协商,必要时政府居中协调并尽力资助。一般只是解决了群众眼前的困难,而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则没有着落,由此形成和积累了许多问题。“谁为生态灾民的长远生计埋单?”说到底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靠体制机制来回答,否则,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六、资源开发难以惠及百姓

由于种种原因,榆林能源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了中、省企业和外来资本为主体的开发模式。而在转化项目配套的大型井田中,几乎全部为外来资本。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利润企业拿走了,税费大都上划或转移到资源输入地了,只有环境破坏长留当地。既使资源开发产生的巨大利润大部分流向市外,又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矿区群众的脱贫致富。最终是“央企‘吃肉’,地方‘喝汤’”(《市场报》,2006年12月8日第1版,记者王欲鸣、杨一苗、刘文国),也给日渐增多的“生态灾民”的搬迁安置,以及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带来很大困难。

对策与建议

上述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各项政策。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申请综合配套改革

榆林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税收与税源严重背离的矛盾、经济增长快与农民增收慢的矛盾、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等等,在资源型城市中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机制的改革。为此,建议省上,抓住国家正在部署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将榆林列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期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克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及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灾民”的生存、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

二、试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建议省上,参照外省区的做法,尽快研究制定陕西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1、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应当停止对各类资源的行政划拨,停止无偿或低价出让资源。国家应尽快制定资源价格体系,为开发企业配置资源,应“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2、创新制度设计,建立平等的市场准入机制。应深化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由政府做好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用招、拍、挂的方式选择投资者,为各类企业参与能源资源开发,创造平等的准入和竞争机制;外来投资的大型资源开发企业,应吸收当地企业以资本入股,保障开发地有一定的投资权。3、制定资源综合开发的详细规划。通过国家规划、法律和法规的的权威性,解决煤、气、油、盐等资源重叠的开发和伴生资源综合开发的问题,解决超计划、超设计能力开采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开发矿产资源,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果。关键是榆林的资源开发重蹈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没有做到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环境并重,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榆林市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是跨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此,建议省上:1、组织有关专家,对榆林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普查,作出权威的鉴定评估,并研究修复方案。2、建立“谁破坏、谁付费,政府统一治理”的环境补偿机制。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全国人大或省人大制定矿区沉陷、“三废”污染等治理补偿办法及细则,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明确企业环境保护和补偿的主体责任,明确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法等,形成地方法规。3、对所有开发企业收取环境治理保证金,防止矿井关闭后所属采空区出现的塌陷问题。4、所有用于生态环境的经费全部纳入“环境保护治理基金”专户,由政府统一治理。

四、均衡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地方自我发展能力,解决“生态灾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建议省上争取国家在以下四个方面调整完善财税体制:1、按照税收与税源相一致原则,改变纳税地点。在资源地从事开发的企业,应在税源地纳税,以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防止不合理的税收转移,提高市县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能力。2、调整原煤、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收政策。将计征依据由从量计征改为从量从价合并计征。从量,要依据企业消耗的资源量而不是销量。从价,要依据市场价而不是调拨价或内部结算算价。达到合理征税,保护资源的目的。在计征依据未改之前,调整榆林资源税税额,原煤调整为5元/吨,原油调整为30元/吨,天然气调整为15元/吨。以此调节级差收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3、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对总部设在西部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而总部不在西部、仅在西部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不实行优惠,以此加快西部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4、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是适当提高地方分享比例。将增值额和所得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60%和40%进行分成,达到既保证中央又兼顾地方的目的。二是建议中央对资源输出地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地方统筹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建立资源输入地对输出地的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