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8:08:13

民企范文篇1

首先强调的都是“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问题。如果一个民营企业的财务、运作上存在严重问题,那么本身就不具备融资资格。

宝供物流财务总监于赞文表示,体制和机制是企业活力的前提,有了“活力”才能赢得“信任”和“融资”,最终才会产生“服务”和“效益”。对于债权融资,他认为,企业找银行贷款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对企业的“雪中送炭”。如果自己的企业还不是“锦”,就不要找银行贷款,先应把企业的基础打好。

某企业财务总监王朝曦谈到,目前有些民营企业总把“发展不好”归咎为“政策”原因,其实并不客观。在同等政策环境的背景下,许多规模大、机制完善、运作优良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今天某些行业的领跑者。

他还表示,企业要融资,第一步就是它的融资目的要是“善意”的。如果融资动机不健康,只想“圈钱”和“骗钱”,那么即使吸引到了一部分资金投入,也同样无法继续生存,因为投资者(或银行)也不总是傻子。

财务专家是“明智选择”

专家学者提醒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发展的初期,聘用一位懂行的财务专家作为企业顾问,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于赞文谈到,民营企业融资难,有很大原因是“企业对资本的认知水平过低”,像在融资期间不懂得资本运作的操作规程,也不知如何与银行或投资方打交道,这样可能会让融资机会流走。所以,能有一位懂行的财务人员把企业的投资价值推荐给投资方,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王朝曦介绍,财务专家同样也可以作为民企吸纳民间资金的重要途径。

融资伙伴要“志同道合”

在股权融资方面,拥有“志同道合”的融资伙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于赞文分析认为,进行前期判断是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一步。前期判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融资风险投入的判断,二是对合作伙伴、投资伙伴价值观的判断,这两点都要求融资伙伴必须“志同道合”。

所谓的“志同道合”,主要是指融资合作双方对“公平”、“诚信”、“承诺”以及“问题沟通”方面的认同是否一致。寻找到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有时比单纯讨论项目的投资前景更为重要。

融资选择应“门当户对”

目前民企融资的渠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社会、银行以及企业自身。于赞文称,民营经济挑选投资者,必须要“门当户对”。

王朝曦认为,目前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企业的性质已经不再重要,而企业规模的大小才是融资的决定性因素。“资本永远追随利润”——如今无论是社会民间资本还是商业、银行,资本的投放主要考虑的是“利润率”和“风险性”,因此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不同规模的资本“回报率不同”。大资本自然寻求大发展,而目前处于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应该更多吸纳中小型的融资。

因此,如果民营企业在融资选择时注意“门当户对”,则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三类民企融资对策

A小型企业

存在问题:有项目、策划,但缺乏启动资金和运作成本

应对方法:通过财务专家支持,寻求“风险投资”进行融资。主要目标是赢得民间资本和小额信贷。

B平均型(中型)企业

存在问题:有一定投入,但企业(公司)体制不完善,财务不清,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率偏高。

应对方法:首先,必须要对企业进行“专业素质”的整合,使其体制完善、财务清晰。其次,如果本身的资产缺乏,可以通过“保理业务”,即借助与你有债务关系企业的信誉,进行贷款。再次,也可以利用企业供应商所提供的大量资金,盘活企业的现金流。

C大型企业

民企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去年以来,通过连云港市工商联十届四次、五次常执委会、县区工商联会长、书记工作交流会和市联直属行业商会会长会等重要活动,在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中就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了共识。率先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组织实施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民企帮村活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民企帮村”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活动的通知》,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了工商联组织在“民企帮村”活动中的作用、工作定位和工作要求,找准切入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

各县区委统战部、工商联也都加强了对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东海县工商联通过积极主动工作被县委明确为县新农村建设村企挂钩合作牵头部门。赣榆县县乡(镇)两级商会组织都成立了“民企帮村”工作领导小组。灌南县工商联下发了《关于“民企帮村”的实施意见》。海州区工商联开展的“民企帮村”活动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区长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和亲自到村企调研,对“民企帮村”活动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各乡镇村组织也积极配合、协调村企关系,解决民营企业在当地遇到的困难。“民企帮村”活动已经成为乡镇与商会、村与企业、企业与农户增进感情和友谊的纽带。

二是把握工作定位,坚持基本原则,努力促进多赢。

连云港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在全市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工作定位,着力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上下工夫,力求在发挥政治引导作用上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了解“民企帮村”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工商联积极发挥工商联系统宣传阵地和连云港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用,并通过省工商联与省有关主流媒体密切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抓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了28位民营企业家在连云港日报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发出“积极投身民企帮村活动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的倡议书。在连云港市总商会网站专门设立了民企帮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及时将市农办汇编的全市218个经济薄弱行政村情况发给各县区工商联和有关会员企业,以便于会员企业了解情况选择帮扶对象。

在“民企帮村”的实际工作中,连云港市工商联注重探索把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注重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坚持义利兼顾,追求双赢、多赢目标;坚持企业自愿,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做到企业“四自”、“一不”:自选帮扶对象、自选帮扶形式、自选帮扶项目和自己把握投入资金规模。不搞拉郎配);坚持农民认可,主动参与;坚持乡村级组织积极参与;坚持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的基本工作要求。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认识和探索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得到了企业认可的,效果也是好的。

去年,连云港市县工商联首批联系的43家民营企业实施了50个帮扶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17亿元,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2万多人次,为9800多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43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有11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帮扶近百个村实施了130多个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3万多人次,使1.7万位农民有了工资性收入,实现增收4600多万元,企业也同步增加利税7885万元。民营企业把扶贫开发与光彩事业紧密结合,认捐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和慈善资金512.86万元,已实际到位捐赠资金229.4万元。民企帮村活动不仅使被帮扶村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民营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实现了多赢的喜人景象。

三是总结宣传,推广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在连云港市“民企帮村”活动的生动实践中,各级工商联组织和民营企业、乡村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形式和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推动五轮齐转、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形式之一:村企合一,共建共促新发展。连云港市民营企业不少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赣榆县目前就有10多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有着一批像狮子口村党支部书记、东成生化董事长鲁杰,塔山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宜冬柳编厂厂长王宜冬这样既是有爱心的企业家,又有责任心的村级组织的带头人,他们将企业的发展与村级经济的壮大、农民的致富视为己任,走出一条以企带村、以工建农成效显著的新路子,成为以企带村的先进典型。鲁杰探索“村企合一”的发展,积极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吸纳本村农民就地就业,使120名村民进厂就业有了工资性收入。支持村民买车搞运输,出资为村里修桥筑路,为新村发展建设搞规划,使广大村民对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期盼。企业出资使全村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到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宜柳编厂厂长、塔山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宜冬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在他的柳编厂和引进的玩具厂就业的员工已超过了全村人口总数的150%,她们年平均工资在7000元以上。真是“上班不误农忙,家家户户喜洋洋。”这类典型,几乎在每个县区都有,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宣传、引导和搞好服务,他们的示范作用将越来越大。

2、形式之二:龙头企业带动,以工惠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外向化和现代化。今年实施的民企帮村项目中有30个是工业生产型项目,有近五分之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配套的养殖、农产品培育等原材料基地建设方面项目,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民企帮村”活动的重要力量。

康缘药业增资1000万元与兴云鹅业重组合作成立江苏花果山鹅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上市公司与龙头企业的联姻,实现强强联合,为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连云港福润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不断加大投资,扩大生猪屠宰和深加工规模的同时,注重配套项目的延伸发展,发挥公司养殖场的技术优势,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及技术支持,并对生猪进行回收,最大限度地减低农民市场风险,确保农民增收。赣榆富裕食品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实行“公司+基地+种殖户(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训种养殖户2500多人,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起500多亩水产品养殖基地和6000亩出口标准无公害蔬菜种殖基地,与5000余户农户签定养(种)合同,户均增加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企业每年还吸纳从事水产品和蔬菜加工的季节性工人近万人,为农民增加了一定的工资性收入,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龙头企业。灌云县欣森木业结合自身企业生产发展需求,免费提供树苗,与种植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既提高了农户种树积极性,增加了农户收入,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地。

3、形式之三:发挥企业优势,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各县区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在组织引导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营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有的优势,不失时机的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展技能培训,既可以帮助农民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又可以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帮扶中找到合力破解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与企业实际用工岗位、技能素质需求之间矛盾的方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培训机构富有特色的帮村帮企富民的新路子。这次会上由连云港市工商联与市委统战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认定的江苏天明机械集团等十家民营企业为连云港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实习示范基地,就是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农民技能培训着手,走促进就地转移的帮扶之路。

江苏常青对外经济合作有限公司在灌云县购地建立起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6000余人,已经组织赴日参加研修农村劳动力800余人,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苏天福来饲料有限公司先后在海州锦屏、灌云伊芦、赣榆罗阳以及连云徐圩等地连续举办十多期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并与锦屏镇酒店村、新海村签定了长期帮扶协定,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和村委会的高度评价。

4、形式之四:致富思源,扶贫济困,积极践行光彩事业。在组织开展民企帮村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民营企业把积极投身民企帮村活动作为践行光彩事业的重要内容,仅今年上半年我市民营企业直接捐赠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的项目达50个,项目认捐金额512.86万元,就到位资金229万元。

灌南工商联把每年4月份作为光彩事业推动月,组织民营企业家捐款25.4万元设立“爱心书库”,启动“手牵手帮扶”工程。近两年,灌南民企支持投入农村社会公益资金1000多万元。东海晶都建设集团投入200多万元帮助桃林镇建设城镇道路及配套设施。利民太阳能直接投入5万余元为农村敬老院安装太阳能,帮助农村的困难群众,关注弱势群体。灌云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先后共投资60多万元为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资助特困户320家、特困生120人,捐助总额达210万元。

5、形式之五: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千家万户致富工程。塔山柳编协会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引导农民建起了一万多亩杞柳栽插基地,万名农民从事柳条编织,促进了桑行等10个柳条专业村的形成。全镇柳条编织户年均收入1万元。赣榆墩尚泥鳅养殖业协会沟通市场信息,普及养殖技术,使小泥鳅做成致富百姓的亿元大产业。灌云县种业商会率先在全省推行与农民签定种子合同,每年签定种子合同达35万份,农民用上了放心种,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年年递增,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赣榆县酒饮料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成功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企业和农户都得到更多的实惠。东海县农资业商会充分发挥商会平台功能,积极开展推广农业新技术、培养新农民活动。赣榆县茶果业商会、草莓业商会和东海县农资业商会等近二十家农字号行业商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都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商会的民间性、经济性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通过五轮齐转,一批各类先进典型在民企帮村的实践中脱颖而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民企帮村”先进企业和陈素琴等十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受到了表彰。在总结经验、推出典型的同时,积极发挥工商联系统宣传阵地作用,加强与省市主流媒体的密切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抓好宣传工作。各县区工商联也利用媒体资源专版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奉献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奉献意识。

二、四点认识

开展民企帮村活动,关键是要有帮扶项目作为载体,项目的实施主体是我们民营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工商联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先富帮后富,促进农村发展和企业加快发展、企业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多赢”。通过调研我们体会到:

一是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保证。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中,市工商联的会领导班子率先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由会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推进落实。各县区工商联也都相应的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从而为我们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和人力物力支持。

二是发挥优势,义利兼顾,实现双赢。民企参加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和主要绩效,同时企业也要义利兼顾。因此,民营企业参与民企帮村还要注意协调好帮扶合作双方的利益关系,确保互惠互利、实现双赢。要在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上做文章,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力确定帮扶形式、帮扶项目。做自己熟悉的项目,做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项目。特别是在帮扶资金、物资数额和帮扶项目的规模上不要盲目攀比,以免力不从心,好事办“砸”,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帮扶结对形式上,可以是一个企业与一个村或多个村结对帮扶,也可以是几个企业联合帮助一村。帮扶方式上,涉农龙头企业主要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民通过种植业、养殖业等途径脱贫致富;非农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修路、架桥、救助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或到农村招工的方式投身新农村建设。

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合力确保取得实效。新农村建设有许多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这方面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积极争取,使享受的政策面可能及时得到,更有利于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民企的帮扶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与帮扶对象,有帮扶对象的企业与商会,商会与政府,企业与政府等多层面、多形式的互动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企帮村活动实施开展,取得实效。2006年连云港市工商联通过建立项目推进联系服务制度,将这些项目实施主体作为工商联机关干部下访联系对象,定期对工商联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做好帮扶企业与被帮扶村之间的沟通联系,推进了项目的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民营企业也要把开展民企帮村活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专人负责,与帮扶村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不能给了钱就算了,还要关注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帮扶项目实施开展过程中老百姓的反映,把帮扶效果落到实处。

四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勇于当先。建设新农村,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大有前途。农业产业是生命产业、民生产业,更是光彩产业。通过典型示范带头,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按照“四有”,即有责任、有爱心、有知识、有能力,尽心尽力地参与民企帮村的活动。充分发扬致富思源、奉献社会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者和排头兵。2006年以来,他们以市县工商联和人大政协先后换届为契机,以“民企帮村”活动为重要载体,认真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进一步掌握了解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将其作为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一个重要衡量依据,及时把那些思想政治觉悟高,投身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优秀非公经济人士吸纳到我们市县工商联组织的领导班子中,并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和上级工商联组织推荐。

三、存在问题

深入开展“民企帮村”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大力培育和表彰“民企帮村”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民企帮村”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对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新农村建设,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形成浓厚的社会帮扶氛围,以及促进农业增效、改善村容村貌、拓宽农民发展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企业发展,从而达到企业和农民共赢,为促进“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但是在推进“民企帮村”活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最大的难点在于很难找到既适合企业发展,农民和乡镇党委、政府又愿意接受的项目契合点。如果项目不具备这一点,企业和农民就很难形成长久的利益共同体,就缺乏共同维护、推进项目发展的原动力,也就很难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2、缺乏相应的信息服务和项目对接平台。一方面党和政府在支持、鼓励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方针、措施向民营企业传递的通道还不够通畅,民营企业对有关政策了解的还不够及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项目载体的对接渠道还不够通畅,方式比较单一,企业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农户的需求,农户也很难及时获知企业的帮扶意向,这就给项目的落户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项目载体对实施的项目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乡镇领导和农户简单地认为企业只要出钱出物就算是帮助新农村建设了,对企业家能否在帮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取得效益,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关心的不够,或根本不关心;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的传统发展观念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目标的实现,项目究竟能否真正取得实效,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沟通;三是政府应加大对“民企帮村”工作的政策倾斜,虽然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政府在对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项目的协调、对接和服务上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还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富有成效的服务和支持。

4、工商联不是政府部门,推进这项工作缺乏有力的抓手。按照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民企帮村”工作只能由企业自主选择,按照“自选帮扶项目,自选帮扶对象,自选帮扶形式”的原则予以推进,不能再走行政命令,层层下指标的老路。作为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为主的社团组织,工商联只能通过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身新农村建设,靠典型示范来宣传和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在引导企业选好项目、协调项目实施并将项目持续发展下去有相当的难度。

四、四点建议

1、建议组织、统战、民政、农办等有关部门安排一次联合专题调研,积极探索全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能研究形成一个专门工作文件下发,可按照相应的政治条件,推荐一批本地民营企业家担(兼)任村干部或聘请为村经济顾问,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家帮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企业家把发展与村民公共福利提供、村生活环境改善和村民就业等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业的发展、现代农民的培养和文明风尚的营造等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帮助建设新农村。相关部门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切忌一窝蜂、一个模式,杜绝不切实际的现象。

2、建议宣传部门加大对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有组织的系统的宣传,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大张旗鼓表彰和宣传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村面貌改变较大以及企业也从中实现了较快发展的民营企业帮村成功经验、先进事迹。建议有关部门树立样板典型,推广典型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活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开展。通过“民企帮村”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身传言教,充分发挥能人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力争通过“人和事”各类典型的大力宣传,迅速扩大影响,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主动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民企范文篇3

“民企帮村”活动是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五大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组织广大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载体。一年多来,“民企帮村”活动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响应,取得了“双赢”、“多赢”的良好成效,得到了省工商联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市委、市政府“**年度新农村建设创新奖”和承担“和谐企业建设”、“万村千乡工程全面推进”等重要事项的嘉奖。今天,我们相聚在赣榆,一起学习党和政府鼓励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一起看现场、听交流,进一步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扩大民营企业的参与面,切实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下面我就去年在灌云召开的“民企帮村”现场会以来的活动情况进行回顾小结以及对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把握原则,积极引导,扎实推进,“民企帮村”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去年以来,通过市工商联十届四次、五次常执委会、县区工商联会长、书记工作交流会和市联直属行业商会会长会等重要活动,在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中就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了共识。率先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组织实施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民企帮村活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民企帮村”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活动的通知》,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了工商联组织在“民企帮村”活动中的作用、工作定位和工作要求,找准切入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

各县区委统战部、工商联也都加强了对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东海县工商联通过积极主动工作被县委明确为县新农村建设村企挂钩合作牵头部门。赣榆县县乡(镇)两级商会组织都成立了“民企帮村”工作领导小组。灌南县工商联下发了《关于“民企帮村”的实施意见》。海州区工商联开展的“民企帮村”活动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区长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和亲自到村企调研,对“民企帮村”活动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各乡镇村组织也积极配合、协调村企关系,解决民营企业在当地遇到的困难。“民企帮村”活动已经成为乡镇与商会、村与企业、企业与农户增进感情和友谊的纽带。

2、把握工作定位,坚持基本原则,努力促进多赢。

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工作定位,着力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上下工夫,力求在发挥政治引导作用上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民企帮村”的实际工作中注重探索把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注重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坚持义利兼顾,追求双赢、多赢目标;坚持企业自愿,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做到企业“四自”、“一不”:自选帮扶对象、自选帮扶形式、自选帮扶项目和自己把握投入资金规模。不搞拉郎配);坚持农民认可,主动参与;坚持乡村级组织积极参与;坚持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的基本工作要求。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当初的认识和探索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得到了企业认可的,效果也是好的。

去年,市县工商联首批联系的43家民营企业实施了50个帮扶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17亿元,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2万多人次,为9800多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43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有11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帮扶近百个村实施了130多个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3万多人次,使1.7万位农民有了工资性收入,实现增收4600多万元,企业也同步增加利税7885万元。民营企业把扶贫开发与光彩事业紧密结合,认捐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和慈善资金512.86万元,已实际到位捐赠资金229.4万元。民企帮村活动不仅使被帮扶村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民营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实现了多赢的喜人景象。

3、总结宣传,推广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在我市“民企帮村”活动的生动实践中,各级工商联组织和民营企业、乡村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形式和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推动五轮齐转、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村企合一,共建共促新发展。我市民营企业不少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赣榆县目前就有10多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有着一批像狮子口村党支部书记、东成生化董事长鲁杰,塔山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宜冬柳编厂厂长王宜冬这样既是有爱心的企业家,又有责任心的村级组织的带头人,他们将企业的发展与村级经济的壮大、农民的致富视为己任,走出一条以企带村、以工建农成效显著的新路子,成为以企带村的先进典型。鲁杰探索“村企合一”的发展,积极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吸纳本村农民就地就业,使120名村民进厂就业有了工资性收入。支持村民买车搞运输,出资为村里修桥筑路,为新村发展建设搞规划,使广大村民对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期盼。企业出资使全村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到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宜柳编厂厂长、塔山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宜冬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在他的柳编厂和引进的玩具厂就业的员工已超过了全村人口总数的150%,她们年平均工资在7000元以上。真是“上班不误农忙,家家户户喜洋洋。”这类典型,几乎在每个县区都有,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宣传、引导和搞好服务,他们的示范作用将越来越大。

(2)龙头企业带动,以工惠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外向化和现代化。今年实施的民企帮村项目中有30个是工业生产型项目,有近五分之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配套的养殖、农产品培育等原材料基地建设方面项目,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民企帮村”活动的重要力量。

康缘药业增资1000万元与兴云鹅业重组合作成立江苏花果山鹅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上市公司与龙头企业的联姻,实现强强联合,为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福润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不断加大投资,扩大生猪屠宰和深加工规模的同时,注重配套项目的延伸发展,发挥公司养殖场的技术优势,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及技术支持,并对生猪进行回收,最大限度地减低农民市场风险,确保农民增收。赣榆富裕食品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实行“公司+基地+种殖户(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训种养殖户2500多人,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起500多亩水产品养殖基地和6000亩出口标准无公害蔬菜种殖基地,与5000余户农户签定养(种)合同,户均增加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企业每年还吸纳从事水产品和蔬菜加工的季节性工人近万人,为农民增加了一定的工资性收入,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龙头企业。灌云县欣森木业结合自身企业生产发展需求,免费提供树苗,与种植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既提高了农户种树积极性,增加了农户收入,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地。

(3)发挥企业优势,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各县区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在组织引导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营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有的优势,不失时机的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展技能培训,既可以帮助农民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又可以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帮扶中找到合力破解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与企业实际用工岗位、技能素质需求之间矛盾的方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培训机构富有特色的帮村帮企富民的新路子。这次会上由我会与市委统战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认定的江苏天明机械集团等十家民营企业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实习示范基地,就是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农民技能培训着手,走促进就地转移的帮扶之路。

江苏常青对外经济合作有限公司在灌云县购地建立起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6000余人,已经组织赴日参加研修农村劳动力800余人,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苏天福来饲料有限公司先后在海州锦屏、灌云伊芦、赣榆罗阳以及连云徐圩等地连续举办十多期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并与锦屏镇酒店村、新海村签定了长期帮扶协定,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和村委会的高度评价。

(4)致富思源,扶贫济困,积极践行光彩事业。在组织开展民企帮村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民营企业把积极投身民企帮村活动作为践行光彩事业的重要内容,仅今年上半年我市民营企业直接捐赠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的项目达50个,项目认捐金额512.86万元,已到位资金229万元。

灌南工商联把每年4月份作为光彩事业推动月,组织民营企业家捐款25.4万元设立“爱心书库”,启动“手牵手帮扶”工程。近两年,灌南民企支持投入农村社会公益资金1000多万元。东海晶都建设集团投入200多万元帮助桃林镇建设城镇道路及配套设施。利民太阳能直接投入5万余元为农村敬老院安装太阳能,帮助农村的困难群众,关注弱势群体。灌云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先后共投资60多万元为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资助特困户320家、特困生120人,捐助总额达210万元。

(5)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千家万户致富工程。塔山柳编协会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引导农民建起了一万多亩杞柳栽插基地,万名农民从事柳条编织,促进了桑行等10个柳条专业村的形成。全镇柳条编织户年均收入1万元。赣榆墩尚泥鳅养殖业协会沟通市场信息,普及养殖技术,使小泥鳅做成致富百姓的亿元大产业。灌云县种业商会率先在全省推行与农民签定种子合同,每年签定种子合同达35万份,农民用上了放心种,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年年递增,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赣榆县酒饮料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成功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企业和农户都得到更多的实惠。东海县农资业商会充分发挥商会平台功能,积极开展推广农业新技术、培养新农民活动。赣榆县茶果业商会、草莓业商会和东海县农资业商会等近二十家农字号行业商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都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商会的民间性、经济性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通过五轮齐转,一批各类先进典型在民企帮村的实践中脱颖而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民企帮村”先进企业和陈素琴等十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受到了表彰。在总结经验、推出典型的同时,积极发挥工商联系统宣传阵地作用,加强与省市主流媒体的密切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抓好宣传工作。各县区工商联也利用媒体资源专版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奉献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奉献意识。

二、持之以恒、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努力把我市民企帮村活动引向深入

1、进一步提高对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级工商联组织一定要思想上不松懈,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创新,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扎实有效的服务引领广大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开拓农村商品市场、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新型村镇建设、促进农村扶贫事业、更新农民观念和培养新型农民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这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光荣历史任务。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工商联全面履行职责,拓展工作领域,扩大社会影响。

2、进一步明确要求,准确把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要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努力完成同级党委、政府交办的新农村建设任务。要始终坚持把光彩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把光彩事业的工作重点放到新农村建设上来。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规划、稳步实施,不搞一窝蜂、一阵风、一刀切,杜绝不切实际的现象。要始终坚持组织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各地要在积极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不搞硬性摊派,不搞拉郎配。

3、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领域和重点。

要从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实力状况,引导他们在适宜的领域,用合适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要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探索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如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商品援村、企业帮村、村企合作、岗位技能培训、扶危济困等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

要重点引导民营企业在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二是推动发展乡村工业。支持我市民营企业积极发展与农村经济相关联的各类工业项目。引导市区上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村企合作,将部分配套加工业向农村地区延伸。三是积极开拓农村商品市场。鼓励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建设连锁化“农家店”,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四是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通过与政府及农民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道路建设,新村镇、新农居建设。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参与农村能源、改水和卫生工程的建设。五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业。关注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教育与培训,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观光生态旅游的投入和参与。六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尊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七是推动农村公益扶贫慈善事业。支持发展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开展项目扶贫、物资扶贫、招工扶贫、培训扶贫,积极参加捐献、资助、援助、帮助等慈善活动。八是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推动新型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完善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注重引导发挥农业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

4、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宣传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自市委、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以来,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和民营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已经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刚才总结的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五种类型,这只是从大的方面的归纳,实际上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需要各级工商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加以总结,不断探索新经验。

各级工商联组织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本地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采取典型引路,以各种方式加以宣传,不断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引导更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相宜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程度。

5、强化服务,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政策和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要在政策宣传方面多做工作,这次会上印发的政策文件汇编,希望县区工商联和企业家们认真学习领悟,广为宣传。

参政议政是工商联特有的工作优势,各级工商联组织要把新农村建设问题作为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和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通过政协大会发言、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形式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意见和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情况纳入表彰体系当中,并与培养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推荐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做好每年一度的“民企帮村”先进民营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表彰工作,并努力争取提高表彰规格,以鼓励和推动更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

6、注重实效,认真做好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统计工作。

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统计工作是各级工商联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不仅是对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绩的肯定,而且有利于在社会上树立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形象。为减少重复统计,对原有的光彩事业项目统计表进行了合并、调整。各县区工商联要认真落实相关措施,落实专门人员,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每半年一次要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统计上报市工商联。为了更广泛动员民营企业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各级工商联必须在调研统计、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做好情况。

7、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市各级工商联组织要把组织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当成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并确定主管领导和具体执行部门。市县(区)工商联会长要负总责,分管副会长具体抓,市联经济联络部和信息调研部负责日常工作的运转落实和此专项工作的调查研究。各级工商联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各县区每年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并将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次,工商联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动员行业龙头企业率先进入新农村建设领域,推动其它企业积极参与。要探索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以农民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商会或农产品商会,推动农民提高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要注重发挥商会和企业的优势,搭建招商服务平台,鼓励以商引商,引进项目和资金服务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民企范文篇4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去年以来,通过**市工商联十届四次、五次常执委会、县区工商联会长、书记工作交流会和市联直属行业商会会长会等重要活动,在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中就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了共识。率先在全省工商联系统组织实施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民企帮村活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民企帮村”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活动的通知》,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了工商联组织在“民企帮村”活动中的作用、工作定位和工作要求,找准切入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

各县区委统战部、工商联也都加强了对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东海县工商联通过积极主动工作被县委明确为县新农村建设村企挂钩合作牵头部门。赣榆县县乡(镇)两级商会组织都成立了“民企帮村”工作领导小组。灌南县工商联下发了《关于“民企帮村”的实施意见》。海州区工商联开展的“民企帮村”活动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区长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和亲自到村企调研,对“民企帮村”活动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各乡镇村组织也积极配合、协调村企关系,解决民营企业在当地遇到的困难。“民企帮村”活动已经成为乡镇与商会、村与企业、企业与农户增进感情和友谊的纽带。

二是把握工作定位,坚持基本原则,努力促进多赢。

**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在全市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工作定位,着力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上下工夫,力求在发挥政治引导作用上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让更多的民营企业了解“民企帮村”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工商联积极发挥工商联系统宣传阵地和**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用,并通过省工商联与省有关主流媒体密切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抓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了28位民营企业家在**日报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发出“积极投身民企帮村活动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的倡议书。在**市总商会网站专门设立了民企帮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及时将市农办汇编的全市218个经济薄弱行政村情况发给各县区工商联和有关会员企业,以便于会员企业了解情况选择帮扶对象。

在“民企帮村”的实际工作中,**市工商联注重探索把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注重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坚持义利兼顾,追求双赢、多赢目标;坚持企业自愿,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原则(做到企业“四自”、“一不”:自选帮扶对象、自选帮扶形式、自选帮扶项目和自己把握投入资金规模。不搞拉郎配);坚持农民认可,主动参与;坚持乡村级组织积极参与;坚持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的基本工作要求。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认识和探索把握的基本原则是得到了企业认可的,效果也是好的。

去年,**市县工商联首批联系的43家民营企业实施了50个帮扶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17亿元,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2万多人次,为9800多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43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有111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帮扶近百个村实施了130多个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3万多人次,使1.7万位农民有了工资性收入,实现增收4600多万元,企业也同步增加利税7885万元。民营企业把扶贫开发与光彩事业紧密结合,认捐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和慈善资金512.86万元,已实际到位捐赠资金229.4万元。民企帮村活动不仅使被帮扶村的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民营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实现了多赢的喜人景象。

三是总结宣传,推广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在**市“民企帮村”活动的生动实践中,各级工商联组织和民营企业、乡村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形式和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推动五轮齐转、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形式之一:村企合一,共建共促新发展。**市民营企业不少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赣榆县目前就有10多位民营企业家担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有着一批像狮子口村党支部书记、东成生化董事长鲁杰,塔山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宜冬柳编厂厂长王宜冬这样既是有爱心的企业家,又有责任心的村级组织的带头人,他们将企业的发展与村级经济的壮大、农民的致富视为己任,走出一条以企带村、以工建农成效显著的新路子,成为以企带村的先进典型。鲁杰探索“村企合一”的发展,积极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吸纳本村农民就地就业,使120名村民进厂就业有了工资性收入。支持村民买车搞运输,出资为村里修桥筑路,为新村发展建设搞规划,使广大村民对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期盼。企业出资使全村3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到生活补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宜柳编厂厂长、塔山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宜冬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在他的柳编厂和引进的玩具厂就业的员工已超过了全村人口总数的150%,她们年平均工资在7000元以上。真是“上班不误农忙,家家户户喜洋洋。”这类典型,几乎在每个县区都有,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大力宣传、引导和搞好服务,他们的示范作用将越来越大。

2、形式之二:龙头企业带动,以工惠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外向化和现代化。今年实施的民企帮村项目中有30个是工业生产型项目,有近五分之一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配套的养殖、农产品培育等原材料基地建设方面项目,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成为“民企帮村”活动的重要力量。

康缘药业增资1000万元与兴云鹅业重组合作成立江苏花果山鹅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上市公司与龙头企业的联姻,实现强强联合,为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福润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不断加大投资,扩大生猪屠宰和深加工规模的同时,注重配套项目的延伸发展,发挥公司养殖场的技术优势,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及技术支持,并对生猪进行回收,最大限度地减低农民市场风险,确保农民增收。赣榆富裕食品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实行“公司+基地+种殖户(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训种养殖户2500多人,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起500多亩水产品养殖基地和6000亩出口标准无公害蔬菜种殖基地,与5000余户农户签定养(种)合同,户均增加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企业每年还吸纳从事水产品和蔬菜加工的季节性工人近万人,为农民增加了一定的工资性收入,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龙头企业。灌云县欣森木业结合自身企业生产发展需求,免费提供树苗,与种植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既提高了农户种树积极性,增加了农户收入,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地。

3、形式之三:发挥企业优势,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各县区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在组织引导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民营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着自己的特有的优势,不失时机的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民营企业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展技能培训,既可以帮助农民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又可以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帮扶中找到合力破解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与企业实际用工岗位、技能素质需求之间矛盾的方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一般培训机构富有特色的帮村帮企富民的新路子。这次会上由**市工商联与市委统战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认定的江苏天明机械集团等十家民营企业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实习示范基地,就是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农民技能培训着手,走促进就地转移的帮扶之路。

江苏常青对外经济合作有限公司在灌云县购地建立起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6000余人,已经组织赴日参加研修农村劳动力800余人,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苏天福来饲料有限公司先后在海州锦屏、灌云伊芦、赣榆罗阳以及连云徐圩等地连续举办十多期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并与锦屏镇酒店村、新海村签定了长期帮扶协定,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热烈欢迎和村委会的高度评价。

4、形式之四:致富思源,扶贫济困,积极践行光彩事业。在组织开展民企帮村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民营企业把积极投身民企帮村活动作为践行光彩事业的重要内容,仅今年上半年我市民营企业直接捐赠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扶贫开发的项目达50个,项目认捐金额512.86万元,就到位资金229万元。

灌南工商联把每年4月份作为光彩事业推动月,组织民营企业家捐款25.4万元设立“爱心书库”,启动“手牵手帮扶”工程。近两年,灌南民企支持投入农村社会公益资金1000多万元。东海晶都建设集团投入200多万元帮助桃林镇建设城镇道路及配套设施。利民太阳能直接投入5万余元为农村敬老院安装太阳能,帮助农村的困难群众,关注弱势群体。灌云工商联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先后共投资60多万元为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资助特困户320家、特困生120人,捐助总额达210万元。

5、形式之五: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千家万户致富工程。塔山柳编协会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引导农民建起了一万多亩杞柳栽插基地,万名农民从事柳条编织,促进了桑行等10个柳条专业村的形成。全镇柳条编织户年均收入1万元。赣榆墩尚泥鳅养殖业协会沟通市场信息,普及养殖技术,使小泥鳅做成致富百姓的亿元大产业。灌云县种业商会率先在全省推行与农民签定种子合同,每年签定种子合同达35万份,农民用上了放心种,会员企业销售收入年年递增,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赣榆县酒饮料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成功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企业和农户都得到更多的实惠。东海县农资业商会充分发挥商会平台功能,积极开展推广农业新技术、培养新农民活动。赣榆县茶果业商会、草莓业商会和东海县农资业商会等近二十家农字号行业商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也都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商会的民间性、经济性优势,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通过五轮齐转,一批各类先进典型在民企帮村的实践中脱颖而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民企帮村”先进企业和陈素琴等十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受到了表彰。在总结经验、推出典型的同时,积极发挥工商联系统宣传阵地作用,加强与省市主流媒体的密切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抓好宣传工作。各县区工商联也利用媒体资源专版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奉献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奉献意识。

二、四点认识

开展民企帮村活动,关键是要有帮扶项目作为载体,项目的实施主体是我们民营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工商联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先富帮后富,促进农村发展和企业加快发展、企业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多赢”。通过调研我们体会到:

一是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是保证。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中,市工商联的会领导班子率先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由会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推进落实。各县区工商联也都相应的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从而为我们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和人力物力支持。

二是发挥优势,义利兼顾,实现双赢。民企参加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和主要绩效,同时企业也要义利兼顾。因此,民营企业参与民企帮村还要注意协调好帮扶合作双方的利益关系,确保互惠互利、实现双赢。要在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上做文章,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力确定帮扶形式、帮扶项目。做自己熟悉的项目,做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项目。特别是在帮扶资金、物资数额和帮扶项目的规模上不要盲目攀比,以免力不从心,好事办“砸”,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帮扶结对形式上,可以是一个企业与一个村或多个村结对帮扶,也可以是几个企业联合帮助一村。帮扶方式上,涉农龙头企业主要可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民通过种植业、养殖业等途径脱贫致富;非农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修路、架桥、救助弱势群体等公益事业,或到农村招工的方式投身新农村建设。

三是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合力确保取得实效。新农村建设有许多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这方面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积极争取,使享受的政策面可能及时得到,更有利于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民企的帮扶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与帮扶对象,有帮扶对象的企业与商会,商会与政府,企业与政府等多层面、多形式的互动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企帮村活动实施开展,取得实效。**年**市工商联通过建立项目推进联系服务制度,将这些项目实施主体作为工商联机关干部下访联系对象,定期对工商联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做好帮扶企业与被帮扶村之间的沟通联系,推进了项目的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民营企业也要把开展民企帮村活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专人负责,与帮扶村建立经常性沟通联系制度,不能给了钱就算了,还要关注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帮扶项目实施开展过程中老百姓的反映,把帮扶效果落到实处。

四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勇于当先。建设新农村,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大有前途。农业产业是生命产业、民生产业,更是光彩产业。通过典型示范带头,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按照“四有”,即有责任、有爱心、有知识、有能力,尽心尽力地参与民企帮村的活动。充分发扬致富思源、奉献社会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年以来,他们以市县工商联和人大政协先后换届为契机,以“民企帮村”活动为重要载体,认真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进一步掌握了解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并将其作为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一个重要衡量依据,及时把那些思想政治觉悟高,投身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优秀非公经济人士吸纳到我们市县工商联组织的领导班子中,并积极向各级人大政协和上级工商联组织推荐。

三、存在问题

深入开展“民企帮村”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大力培育和表彰“民企帮村”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民企帮村”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对于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新农村建设,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形成浓厚的社会帮扶氛围,以及促进农业增效、改善村容村貌、拓宽农民发展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企业发展,从而达到企业和农民共赢,为促进“全面奔小康,重振**”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但是在推进“民企帮村”活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最大的难点在于很难找到既适合企业发展,农民和乡镇党委、政府又愿意接受的项目契合点。如果项目不具备这一点,企业和农民就很难形成长久的利益共同体,就缺乏共同维护、推进项目发展的原动力,也就很难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2、缺乏相应的信息服务和项目对接平台。一方面党和政府在支持、鼓励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方针、措施向民营企业传递的通道还不够通畅,民营企业对有关政策了解的还不够及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项目载体的对接渠道还不够通畅,方式比较单一,企业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农户的需求,农户也很难及时获知企业的帮扶意向,这就给项目的落户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项目载体对实施的项目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乡镇领导和农户简单地认为企业只要出钱出物就算是帮助新农村建设了,对企业家能否在帮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取得效益,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关心的不够,或根本不关心;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的传统发展观念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目标的实现,项目究竟能否真正取得实效,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沟通;三是政府应加大对“民企帮村”工作的政策倾斜,虽然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政府在对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项目的协调、对接和服务上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还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富有成效的服务和支持。

4、工商联不是政府部门,推进这项工作缺乏有力的抓手。按照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民企帮村”工作只能由企业自主选择,按照“自选帮扶项目,自选帮扶对象,自选帮扶形式”的原则予以推进,不能再走行政命令,层层下指标的老路。作为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为主的社团组织,工商联只能通过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身新农村建设,靠典型示范来宣传和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在引导企业选好项目、协调项目实施并将项目持续发展下去有相当的难度。

四、四点建议

1、建议组织、统战、民政、农办等有关部门安排一次联合专题调研,积极探索全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能研究形成一个专门工作文件下发,可按照相应的政治条件,推荐一批本地民营企业家担(兼)任村干部或聘请为村经济顾问,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家帮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引导企业家把发展与村民公共福利提供、村生活环境改善和村民就业等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业的发展、现代农民的培养和文明风尚的营造等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帮助建设新农村。相关部门在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切忌一窝蜂、一个模式,杜绝不切实际的现象。

2、建议宣传部门加大对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有组织的系统的宣传,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大张旗鼓表彰和宣传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村面貌改变较大以及企业也从中实现了较快发展的民营企业帮村成功经验、先进事迹。建议有关部门树立样板典型,推广典型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活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开展。通过“民企帮村”活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身传言教,充分发挥能人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力争通过“人和事”各类典型的大力宣传,迅速扩大影响,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主动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民企范文篇5

1、民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营企业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民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通过对民营企业做思想政治工作,可让企业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和规律等;引导其发展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合法经营的民营经济,使民营企业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可为民营企业发展发挥精神激励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强大的平台可以鼓舞和教育广大的民营企业领导、员工,催促他们努力奋进,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作用。第三,可促进民营企业和谐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化解、调和、疏通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使得企业和地方政府、客户之间、员工之间、有一个良好协调的关系,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和谐发展。第四,凝聚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把共同理想渗透、融入到广大员工中去,促使全体员工围绕共同理想奋斗,紧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思想政治工作还能使员工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树立起群体意识,使人们超越低层次的狭隘眼界,获得精神动力,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2、民企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

由于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起步较晚,而国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成熟,很多民营企业则直接借鉴国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方法是不可以取的,因为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第一,工作内容差异。民营企业作为自行投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民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主要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但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员工愿景、企业文化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结合起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德工作、企业管理改革举措方面的教育,确保党的基本路线方针能得到贯彻落实,使企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民企职工的组成较为复杂,所以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丰富企业文化教育及职工职业生涯教育等。第二,工作方法上的差异。在民企,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其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领导素养等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走向。企业管理往往是人性化的管理,在职工人文情感关怀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国营企业在这方面是无法相比的,国营企业往往是靠制度进行管理,其方法比较死板,忽视了一些人文情感的关怀,而这恰恰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及职工的向心力。第三,工作机制的差异。大多数国企的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往往能发挥着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国企在党群活动的经费上也舍得投入,能充分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而民企由于其体制制约,民企中的党组织较少,党员数量少,无法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致使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生产经营,导致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不强。第四,工作载体的差异。民营企业特别注意其企业形象的塑造,把企业形象的塑造、宣传作为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使企业在职工和社会中具有良好的评价和独特的形象魅力。而国企在工作载体方面,往往多采取“阵地式”的教育方式,即党刊党报、宣传专栏、群众大会的形式,与大众媒体接触较少,方式方法相对民营企业来讲传统、保守。

3、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分析

第一,健全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体制。首先要强化民企思政工作的领导体制,与民企的领导体制配套,企业主需要对其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负责。企业家应以企业发展、培养员工为出发点,确定思政工作的总思路,制订各种规划和制度。其次,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这可以保证企业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鼓励其积极向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系,民企需设立思政工作专项资金,将其列入成本预算,给予思政工作在人员、经费等方面必要的保证。第二,加强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建设。民企由于其体制的特殊性,其思政工作可不拘泥于固定、刻板的模式,应有丰富的思政工作的活动载体,比如可开展各类活动来达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搞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等。民营企业还可以建立职工之家、图书室、健身房、广播室等职工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第三,创新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可将灌输教育和启发疏导相结合,灌输教育绝不是板着面孔,照本宣科式的空洞说教,要求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提高灌输艺术和水平。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职工的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年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的差别等,因人施教,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看到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引起的。因此要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理论教育和活动开展相结合,文体活动是极受职工欢迎的思想教育的活动载体。抓住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开展一些有创新,高质量的文体活动。

民企范文篇6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坚持“四个结合”,大力宣传涉企法律法规并强化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的理念,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助推民企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主要目标

全县工商系统2014年法律进民企的目标是:弘扬法治精神,丰富民企的法律知识,提高民企主体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民营企业依法维权和运用法律规范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能力。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法办事、遵法守法,进一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服务对象

全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主要管理人员。

四、主要任务

(一)开展宪法学习宣传。重点学习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开展纠纷处理程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重对《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信访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民企熟悉和掌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与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产生行政争议的救济处理的法定途径和程序。

(三)开展现代民企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重点开展《公司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商品交易管理办法》等新修订的法律教育学习。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广告法》等与现代民企制度相关的涉及工商执法的法律法规,可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宣传。

五、落实措施

(一)开展一次专门培训(讲座)。2014年9月底前,由企业登记股牵头,各工商所、个私协配合,认真梳理本辖区范围内民企及个体户总数、规模及经营状况。列出重点宣传教育单位,分行业、分批次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宣传,通过以点带面,增强法律进民企宣传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二)组织一次集中宣传教育。2014年10月中旬前,商广股要选准配强宣讲人员,由各工商所推荐本辖区内的驰(著)名商标企业、地理标志商标企业,进行集中授课,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集中开展一次《商标法》、《广告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图片、有总结。

(三)制作一个“依法治企”专栏。2014年9月-11月,各工商所、个私协会帮助指导辖区内企业、个体户利用网站、宣传栏、内部刊物等载体,开辟一个或多个依法治企专栏,及时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及创建诚信民企示范活动的情况,促进民企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民企法治化水平。

(四)印制发放一批宣传教育材料。2014年9月-11月,由县局根据宣传教育实际情况,结合法治建设需要,突出法律法规重点内容,统一编印宣传教育材料。各工商所、个私协会及时领取,及时分发,为广大企业、个体工商户学习法律提供便利条件。

(五)组织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2014年10月底前,由县法制股、个私协会牵头,各工商所组织本辖区内企业、个体户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县局组织的法律知识竞赛,竞赛活动以问卷答题的方式展开,竞赛活动激发其积极参与热情,广泛普及涉企法律知识。

(六)举办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2014年11月底前,由企业登记股牵头,各工商所、个私协会精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个体户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详细了解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非公党建的开展情况,就新《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专题讨论,就与企业、个体户密切相关的《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反垄断法》等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为其排忧解难。

六、工作步骤

全县工商系统2014年法律进民企活动从9月份开始到2014年12月份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摸底调研阶段。2014年9月,各工商所以及个私协会根据结合实际,对民企、个体户进行摸底调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于9月10日前将方案报县局法制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各工商所以及个私协会依据县局确定的任务、措施及本方案内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2月,各工商所以及个私协会自查并小结。于12月10日前将2014年法律进民企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报告报送县局法制股。县局将适时对全县工商系统开展法律进民企宣传教育活动的年度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发现完成任务差的单位进行通报。

民企范文篇7

一、基本情况

连云区现有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包括村企合一的集团公司),121个村民小组,乡村总户数7207户,人口25688人,农村实有从事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劳动力人口13262人,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7256元。**年底,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5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注册资本总量1.26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60%。连云区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需要民营企业帮村推动,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又为帮村工作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去年以来,连云区工商联认真学习贯彻区委关于“加快镇村经济发展率先达小康动员大会”精神,按照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和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关于“民企帮村”的工作部署,以本辖区为主,并拓展到周边县区,深入开展民企帮村工作。**年我们共落实4家企业4个帮扶项目,总投资1260万元,农民年实际增加收入总数达100万元。2007年落实帮村企业9家,项目10个。帮村内容涉及企业扩建用工、农户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上半年,民企帮村项目完成投资2935万元,培训和安置就业农民2980人,从工商联民企帮村这个渠道说,预计全年课带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是用“双赢”理念引导激励,增强自觉性,调动积极性,树立责任感。民企帮村是以扶贫开发委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的拓展和延伸,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民企帮村将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资源要素和充满活力的新经营领域和空间。因此,民企帮村并不就是要企业单纯的作“牺牲”,而是企业和农民都受益的“双赢”、两全其美的智善行为。既是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义利兼顾、可以取得长足发展的经营谋略经济手段。

我们通过召开执委会、座谈会、动员会和配合市联来区调研等形式,做好民企帮村工作的思想教育引导,其特点和巧妙之处是:从实际出发,运用“双赢”理念,摒弃空泛烦琐的政治说教,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加以鼓励引导,并且将民企帮村与“优秀建设者”等先进典型的培养创建、评比表彰结合起来,激励他们争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这样企业对民企帮村感兴趣,乐意干,增强自觉性,调动积极性,树立责任感。家得福商贸公司去年以来先后在东海、赣榆等乡镇开办了5家农村超市,带动150余名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企业也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力达公司将民企帮村工作写进了企业5年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长效工程紧抓不放。

二是深入调研落实项目,将帮村落到实处。民企帮村项目是载体,有了载体才有操作性,才能使帮村计划变成具体行动。因此,区工商联经过调研选定了一批项目,落实具体责任。在选择项目中,我们一是要适合企业经营特点,二是要适应村(农民)特点,便于对接、产生互动效应。我们排定的2007年9个帮村企业多是涉农企业,10个项目多是短平快、收效高的。如福顺食品是我市蔬菜食品出口创汇龙头企业,该企业的经营特点是“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用工量大,今年,该企业将培训和新增就业农民2000多人,农民增加收入600多万元,经区工商联推荐,此项目被区政府列入年度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

民企范文篇8

一、我国民营企业营销特点

1.生产规模小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也相对困难,因此生产规模扩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花色品种、质量、标准文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然而近几年来,技术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一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办出了特色,技术含量大大提高。

2.民营企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如日本、美国在制造业方面中小企业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和98%,发展中国家也差不多如此。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方面,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竞争性领域无所不在。

3.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中小企业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其经营范围宽和经营项目丰富,经营体制灵活。当经济波动时,可以很快的适应时代的潮流进行调整,与社会的发展步伐相一制,这一点是大企业无法实现的。

二、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营销观念落后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营销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创新营销意识,这种落后的营销观念在国际营销市场上是行不通的。民营企业缺少市场竞争需要的新观念、新思路,缺乏足够自我挑战和居安思危的意识,营销观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对外发展。

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民营企业管理机制都不是很健全,由于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都是采用家族式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在生产管理、财务收支、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随意性大,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执行中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业务人员职责过于职能化,而非流程化,团队精神较为淡薄。这种管理机制无法满足国际营销对企业管理的需要,没有办法保证国际营销的顺利进行。

3.对国际营销市场不熟悉

很多民营企业对国际营销市场不了解,盲目的进行投资发展,没有科学的市场分析与调查,使许多企业受到了经济损失。民营企业要想面向国际化发展,进军国际市场,就必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在投资前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将民营企业保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营销策略

1.加强品牌营销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对科技投入不重视,民营企业中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少,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牌。民营企业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大对研发科技产品的投入,创立自己的品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我国大多数民企,都是本土经营,与国外企业交往有限,对全球市场也缺乏了解,尤其是跨国的战术方面更是不太了解。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民企将会有更多机会和国外企业在同一市场层面上直接交锋,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对国际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对国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进行投资贸易销售,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掌握科学的国际营销战略。

3.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很难引海内外人才,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与营销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职后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与营销方法。加强对人才的引进,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海内外人才,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员的支持。

4.加强促销创新

民企范文篇9

一、民营企业财务现状

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它的财务就成为了敏感的区域。由于企业内外的环境,企业家都不愿将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透明,也将财务部门纳入自己最核心的位置之一,不论在其观念中、机构设置还是在人员的任命中,都很不规范,这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不规范。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家族性企业,这往往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很不规范,企业靠亲缘关系维持着企业的运行,造成了家庭“大锅钣”。公司的各个股东之间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制衡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制约,产权结构不合理,资本、风险与决策权高度集中,管理缺乏规范。甚至在有些企业中,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企业的财产就像银行的“活期存款”一样,可以自由存取,这种严重的不规范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财会队伍素质偏低,法律法制管控缺失。理念陈旧、法治意识淡薄和成本因素三者互为影响,致使会计核算在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中地位的边缘化。民营企业的财会队伍概括起来一般为老板、内设财务人员或记账及兼职财会人员等。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大都为家族成员,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会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凭感情、义气办事,在进行企业重大经营战略决策时,很容易用亲缘和血缘代替依法办事、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也存在有一定水准的聘用财务总监等人员不得不对老板、税务、银行各做一套账表的做法。

3.财会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层次低档。在民营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张冠李戴,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式记账等等。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财务人员习惯地一切听从老板,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等。

4.内部控制监督不力,现代财务理念缺乏。一是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清查、财务审核、风险管理等基本的财务管理都没有开展,重钱不重物的现象突出;二是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已是部分民营企业的通病;三是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方法改革

1.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改进。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这就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改革,并建立资本金制度,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确保各产权主体权益的实现,从而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报表的可靠性,不仅数据要真实准确,所反映的内容也要确凿及时,更要做到决策者仅凭借报表就能了解和认识当下行业的现状、企业定位和发展走向。会计信息改革不仅在于对已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而且要能反映经济活动运行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2.传统财务报告的改进。传统财务报告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如确认计量偏重于有形资产,而忽视对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和计量。特别是财务报表,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对财务信息视其能否认定为基础。现代企业财务核算中我们应当重视报告的信息来源,改进财务报表在企业报告中的作用,强调对无形资产,预计负债,预收账款等事项的关注与建议,而对固定模式下的正常业务,更多的应该转型为有效控制。

三、现代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民企范文篇10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脱贫攻坚战中尽显民企担当

前段时间,雪松控股规划投入30亿元,通过“强根造血式”旅游扶贫,助推毕节打造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助力毕节打赢脱贫攻坚战,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这么做,主要基于几个考虑。首先是前面讲到的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民营企业不能袖手旁观。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民营企业参与攻坚战责无旁贷。第二,民企参与政府对口帮扶,具有示范意义。根据中央安排,广东省对口帮扶西部4省(区)8市(州),广州市帮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毕节市。这不仅是广东省和广州市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民营企业的责任。雪松作为广州最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应更好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加入扶贫大军,为广东和广州完成对口帮扶任务出一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心。第三,毕节脱贫事关贵州脱贫攻坚大局,具有带动作用。毕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为一体,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比较低下。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仍有72.46万人,约占贵州全省的1/4,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毕节脱贫,对贵州全省意义重大;毕节如何脱贫,可以对贵州贫因地区脱贫产生带动作用。龙头民企要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投入30亿元,能给毕节带来什么?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是提供就业机会。雪松建设的毕节文旅小镇管理运营将全面实现本土化,预计80%的景区运营人员为当地人口,可为当地大量贫困人口解决就业问题。二是汇聚人流和资金流。文旅小镇建成后,按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人均消费1000元计,每年将为当地带来20亿元收入。三是繁荣地方经济。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一个游客到毕节旅游时的“吃住行,游购娱”,将至少带动20个以上大类产业和50个以上子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四是提高贫困人口创富能力。雪松将在毕节建立文化旅游培训学校,每年至少培训1000人,培训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五是促进环境改善和文化传承。通过有序的产业化引导,保护濒临失传的技艺,发展地方性民俗文化,能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扶贫毕节,善莫大焉。为啃下毕节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我在雪松进行全员动员、尽锐出战。我自己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实抓好。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雪松扶贫不以盈利为目标,不以虚名为诉求,毕节文旅项目在实现盈利后将整体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支持当地内生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帮助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

找准穷根,盘活资源,打通贫困地区发展脱贫的任督二脉

反复强调,脱贫攻坚要找准“穷根”。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形式。我们经过调研,确立以“强根造血”模式参与脱贫攻坚。这一模式有助于解决当下产业扶贫的几个常见问题。扶贫项目变负担。凭着一腔热情大干快上,项目建起来后问题就来了,由于市场定位不准,盈利模式不清,项目运营收入很少甚至没有,相反还产生人工水电等一大笔支出,贫困地区骑虎难下,有苦难言。短期见效不长远。有的项目对短期效果重视有余,对长期效果关注不足。把更多精力投入短平快产业,在长效产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产品营销等“内功”上做得不够。于是,扶贫项目短期效果似乎不错,但后续运营堪忧,甚至出现贫困人口脱贫之后再返贫的情况。扶贫对象不精准。一些项目习惯于“大水漫灌”而非“精准滴灌”,产业发展起来了,但贫困人口“获得感”不够。扶贫收益大多流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群体,虽然总体收入在增长,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没有相应增长,区域内贫富差距在拉大。为找准毕节扶贫的关键,我专门带队前往毕节黔西县新仁乡化屋基、自由村、乌江源百里画廊等地,深入察看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越看越对扶贫有信心。贵州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近年来旅游业保持“井喷式”增长,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地理位置位居西南中心的毕节,自然条件良好,旅游资源独特,民俗文化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我们有信心把毕节旅游打造成为增长极中的增长极。我们的思路是,打通产业链,在连接上下功夫,通过强根造血,把资源打通,把优势盘活,将毕节打造成为贵州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旅游嘉年华。一是打通毕节的“三色”旅游资源。雪松控股旗下雪松文旅集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和运营经验。而毕节具有丰富的“三色”资源,即绿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族特色资源。这里山峦起伏,河谷深切,拥有织金洞、百里杜鹃、威宁草海等知名景点,雪松将补齐毕节旅游业短板,释放绿色旅游资源的产业能量。毕节是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众多,雪松将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毕节旅游业新增长点。毕节还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7个民族乡,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雪松将积极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二是打通贵州乃至西部的旅游资源。随着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毕节区位优势将得到显著改善。雪松将通过专业的运营模式,为毕节在全国旅游产业链中找到价值点,完善文旅小镇、精品酒店、主题公园等旅游基础设施,为到贵州和西南旅游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旅游服务,聚拢人气,带动人流,显著增强毕节的旅游吸引力,打造贵州乃至西南的旅游集散中心。三是打通雪松旗下各产业集团的扶贫资源。雪松旗下拥有大宗商品供应链、化工、文化旅游、地产、社区生态运营、金融等六大产业集团,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中心”的发展方向,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产业项目,重点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将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部打通,为毕节培育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中心。比如供通云供应链集团可以发挥大宗商品产业链优势,帮助毕节的矿产资源“出山”“出海”和就地深加工,雪松社区生态运营集团将吸纳毕节的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吸引更多优质配套项目投资毕节,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倍增效应。

在“推动”扶贫中激活“能动”脱贫,开创可持续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