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9:03:59

名牌范文篇1

一、认为名牌与自己无关。我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困难企业,还让我搞名牌?名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专利。

二、认为名牌可以一蹴而就。于是急于求成,寻找捷径,以致误入歧途。

三、认为名牌就是名声,无论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名声搞大就可以创成名牌了。

海尔是我国公认的实施名牌战略成功的企业。我们应该用海尔的实践回答这些问题。

海尔是奇迹。从1984年亏损147万的小厂,经过17年的奋斗,发展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的大企业,年增长率平均达到81%,而且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是一个奇迹。

海尔是大海。海尔人的胸怀是海,他们面向世界。海尔的经营是海,它成功地进行着多元化经营。海尔的经验也是海,已经出版了许多研究书籍。

本文不是全面阐述海尔,只是侧重从名牌战略的角度对它做一些解析。

解析之一:海尔对名牌战略认识得最早,实施得最认真最持续

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早在1985年,也就是海尔还刚刚起步,还处在困难阶段,就明确地提出了创造名牌的目标。

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发生在1985年,也是发生在海尔的起步阶段。谈论这个事件,许多人佩服张瑞敏抓质量的决心,但没有充分意识到他抓牌子的聪明。单纯地从物质效应来看,也许是可以不砸的,因为那些冰箱还可以修理。但张瑞敏要的是向全国消费者表态:我海尔就是对质量一丝不苟!76台冰箱的经济损失和造就了一丝不苟的名声,两者之间的得失是不成比例的。

想想看,那个时候,许多企业连商标意识都还没有树立起来,更何谈名牌意识?而海尔就明确了这个目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很小,企业还没有更多的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他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海尔就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

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

是否把名牌战略放在重要的地位,现在仍然是我国企业和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一点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但是成为怎样的制造基地,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粹的加工基地;一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制造基地,这两种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解析之二:海尔的名牌培育遵循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海尔品牌发展到今天,大约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

1984年到1991年为确立名牌阶段。

发生在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是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1991年获得驰名商标是这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海尔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992年到1998年为迅速扩张阶段。

这个期间先后以“吃休克鱼”为理论根据,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

1999年到现在为国际化提升阶段。

在国内坐稳了位子之后,海尔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的国际化经营的新阶段。用张瑞敏的说法是“国内无名牌”。对自己品牌的要求,也由“品牌国际化”到“国际化品牌”。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不仅把自己的产品打到世界市场上去,而且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和生产机构,海尔提出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海尔初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通过这样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目前有些企业在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之后,又犯了急性病,企图在一个早晨就把自己打造成名牌。他们或者迷信广告,认为只要把广告做得震天响,甚至发明了“地毯轰炸式”的广告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成为名牌;或者过分迷信策划和点子,认为只要有哪个指点,来一个什么绝招,就可以在几天之内成为名牌;或者花钱买荣誉,对这个奖牌、那个奖杯过分感兴趣,过分迷信,认为这些东西一到手、名牌也就到手了……。事实证明,这些办法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出现一些流星式的所谓“名牌企业”,更多的则是花钱打了水飘。

即使有了名气,成了名牌。它的成长也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名牌阶段。

消费者看见你的牌子,确信你的产品好。

第二阶段:企业名牌阶段。

消费者看了你的牌子不仅确信产品好,而且确信企业好。(于是他们确信,在这个牌子下面的所有产品都是好的。)

第三阶段:社会名牌阶段。

名牌已经不仅仅是和某一个具体企业相联系、相对应,它可以和许多企业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麦当劳之所以能够进行连锁经营就是如此。中国的“全聚德”,创造它的原始企业已经不复存在,但它在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仍然活着。它们成了社会的财富。

这些清楚地告诉我们,名牌像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样,是逐步生长起来的。而不是按照主观意愿随便捏造出来的。所有真心搞名牌战略的人,必须踏下心来,准备并实际做持续的努力。

解析之三:海尔在实际操作中深刻地把握了名牌的实质

名牌的实质是什么?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看看海尔的三名话:

第一句话,“真诚到永远”。

对谁真诚到永远?对消费者。对消费者真诚到永远换取的是什么?换取的是消费者对海尔的信任和喜爱。不是一时的喜爱和信任,而是永远的喜爱和信任。这就抓住了名牌是最基本的实质,那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以心换心的关系,是由于企业对消费者永远不变的真诚,换来消费者对企业真诚的、持久的、广泛的信任和喜爱的关系。

——许多人不明白,以为名牌就是知名度,以为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提高了知名度,就可以成为名牌。不错,确实有相当一些企业用一些绝招在很短的时间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但后来又怎样呢?不是很快又下去了吗。

企业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是靠三个度来建立和维系的。第一个度是信任度,消费者认为你真诚,你可靠。第二个度是美誉度,不仅认为你可靠,而且认为你干得好。第三个度才是知名度,这是在前两个深度基础上的广度的概念。

就是说,不是少数人知道你可靠、干得好,而是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你可靠、干得好。不首先建立信誉,而单一地抓知名度,即使建立了广泛的知名度,也会是像空中楼阁一样,稍有风吹草动,就化为乌有。

第二句话,“追求卓越”。

对“追求卓越”海尔有一个简明的解释:要干就要争第一。后面这句话可能是借鉴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EO韦尔奇的观点。他认为GE在选择产业的时候,必须选择可以做到第一第二的产业,否则就不要做。这话是不错的。但我考虑到中国的特色和目前市场竞争的特点,曾经建议海尔把这句话改为“要干就是一流”。因为根据市场竞争的原理,最好是多赢或双赢。“第一”有排他性,而“一流”则没有排他性。现在把“要干就是第一”改为“要干就要争第一”,加了个“争”字,也很好。

这句话包含了名牌包含的第二个关系,那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同行企业之间的关系。名牌企业在各个企业之中不是普通的一员,而必须是佼佼者、领先者、出类拔萃者。

当然,所谓的领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什么范围领先,在什么方面领先,在什么时间领先,一切都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过去曾经有过的自行车的八大名牌,碳酸饮料的八大名牌,那是在对外封闭的条件下认定的,但改革开放之后,外国的品牌进入了,我国原来的这些名牌就在技术和经营等方面失去了领先性,也就很快衰落了。所以,在竞争对手中间领先是很重要的,即使不是各方面都领先,但至少有一个或几个重要方面领先。不然,你最多叫一个运行着的企业,但不能叫名牌企业。

——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误区是还没有做到领先的企业,就企图成为最有名的企业。他们不是靠把企业做成佼佼者,而是靠炒作,甚至靠不正当竞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另一种误区是把“第一”变成了“唯一”,“老子天下第一”还不行,还要“老子天下唯一”,不分青红皂白,妄想消灭一切竞争者。结果闹得众败俱伤,自己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第三句话,“先造势,后谋利”。

这是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什么是“势”?很难解释得很清楚。自身的状态,自身的位置,会形成一种势;外界的名声,外界的评价,会形成一种势。势,在张瑞敏的眼中是那个可以生成“有”的“无”。所谓“无”在这里不是不存在,而是看不见——它是存在的,只是看不见。

我们综合海尔的做法和经验,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名牌必须具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良性循环的关系。既善于用有形造无形,又善于用无形造有形。这个关系是实施名牌战略在操作层面上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这个关系的正确处理,前两个关系都很难处理好。名实关系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核心所在。

海尔非常注意用有形造无形,又非常注意用无形造有形。1985年砸冰箱,最奥妙之处并不在于一般理解的严格要求。这当然是严格要求。它的奥妙在于用有形造无形。造两个方面的无形:一个方面是职工的质量意识,这是无形的。另一个方面在消费者中间造自己的信誉——海尔是一丝不苟、毫不凑合的!

这种用实造就的名,不是靠说教,也不是靠言辞和形象俱佳的广告,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造就的名,一旦形成,就是结实的,不容易被破坏的。到了90年代中期,海尔的大发展阶段,用“吃休克鱼”的办法搞低成本扩张,就是另一个侧面,那就是把无形变有形。休克鱼虽然好吃,但是没有名牌还是吃不到的。而海尔正是抓住时机把品牌的扩张力由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对照海尔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两种偏颇:一种是孤立地造名,用空洞的言辞造名;一种是造了名,有了名不会用,不会转化为有形。

综上所述,海尔实际上抓住了名牌的实质,抓住了名牌包含的三大关系,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内部有形和无形的关系,并相应地提出了通俗易懂的对策理念。所以,它总是敲到了点子上。

解析之四:海尔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实至名归”的方针

打造名牌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反过来套用——“失败的企业大体是相同的,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道路”。

那么海尔的成功之路是什么呢?纵观海尔打造名牌的做法、策略和进程,我们发现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始终坚持“实至名归”的方针。

“实至名归”的第一层含义是“实”字领先。

首先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并且做出成绩来,用做出来的成绩去获得名声。而且必须是名实相符,不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海尔不是不要名,而是不图虚名,更避免图虚名得实祸。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他们花多大的力气抓企业内部管理就可以明白了。

“实至名归”的第二层含义是“实”要转化为名。

“实”可以转化为“名”,“实”必须转化为“名”。但“实”转化为“名”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自觉的,两者结果大不相同。这里的关系是要有正确而全面的品牌意识。有人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这样一种个人的作风直接搬到企业的经营中来,这是混淆了概念。海尔从一开始就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并把它集中到自己的品牌中来。

“实至名归”的第三层含义是“名”应该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甚至是最终的归宿。

这一点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的。他们之所以重视品牌,是因为品牌可以帮助他们卖产品,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润,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从名牌战略的角度看,就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如果一些举措对品牌的成长和塑造有利而对于眼前的利润并无多大意义,究竟要不要做呢?企业的经营最终是要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还是最终把自己的业绩存入品牌呢?

有几个事例可以说明海尔的思维。

一个是研制能够洗红薯的洗衣机。仅从销售的角度看,这种研制是不必要的。因为不会有多少人买洗衣机去洗红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但为了表示海尔对消费者意见的重视——哪怕是看来不合理的意见也会得到重视,他们还是研制了这样的洗衣机。其实更主要的目的倒不是为了从这种洗衣机上赚多少钱回来,而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海尔可以造出你需要的一切产品,包括“无理要求”产品。

再一个事例就是进入国际市场采取了先难后易的方针。其目的也是为了造名(海尔说“造势”)。德国市场即使准入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很多冰箱。但海尔的冰箱能够进入德国,而且有那样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这就增添了海尔品牌的名,进入其他国家也就是不在话下的事情。

在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在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今天,在文化力已经深深介入经济活动的今天,企业的最终业绩的表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方面,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明确企业必须获取利润。

第二阶段,与获取眼前利润相比,更重要的是占领市场。因为谁占有了市场,谁就能够永久地获得利润。

第三阶段,企业的根本发展表现在资本增殖上。

第四阶段,资本中的无形资本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占领市场,才能低成本扩张。于是人们懂得了,利润是财产,资本是财产,品牌是更重要的财产。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的经营业绩最终体现在品牌的成长上。他赚多少钱都可能很快流失,但如果真正地树立了品牌,那它将会长期起作用,甚至永不消亡。

“实至名归”的方针与海尔的媒介宣传策略

回顾海尔的成长历程,海尔名气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广告,它从没有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靠类似价格大战之类的大策划和大动作;更多地是靠新闻宣传。有人说,这是因为海尔重视公关活动,和新闻单位的关系搞得比较好。

确实,海尔是重视和各种媒体搞好关系的——这是现代大企业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但为什么能够搞好关系呢?搞好关系为什么就能够发挥作用呢?其中有一个关键所在是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那就是海尔出新闻。如果海尔没有新闻事实发生,想宣传报道也是困难的。

所以,在海尔,“实至名归”的这个“实”,除了上述的各层含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往往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新闻媒体所需要的,当然媒体就会对海尔感兴趣了。

海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比较多,主要是因为:

一、海尔这个大企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引起人们对它的特别关注。

二、海尔的创新意识比较强,一些具有导向意义的事情往往首先从这里做起来。张瑞敏到哈佛讲课,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一般不会引起什么特别的关注,但对中国来讲,这是“第一个到哈佛讲学的中国企业家”,代表着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面貌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家争光,这就是新闻了。

三、海尔的一些具体操作往往具有新闻色彩。有人说,海尔善于“编故事”(这话带有一些贬义)。我想,它的故事并不是编的,而首先是做出来的。进入德国市场的故事,难道是编出来的吗?但海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总能找到比较恰当的表现方式。这不是缺点,这是市场经济意识的表现,是优点。

四、张瑞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企业家,所以在海尔发生的故事中往往具有比较深刻的内涵。

五、海尔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善于捕捉这样的故事,并把它们及时总结出来提供给新闻界。他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错。

我认为,企业和新闻界的这种关系是非常宝贵的,它能够把企业的内涵及时地宣传出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本身的思考,借鉴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

说穿了,能够做到海尔这样,无非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本身有新闻;二是本身善于发现新闻;三是和新闻界的良好关系可以及时传播这些新闻。

——就中国而言,一些大企业建立起健全的“舆论联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好的题材,可以通过这个体系及时准确地宣传出去。遇到了风险,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及时把自己的意见传播出去。信息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过去一般所认为的吹牛和张扬并不是一回事。

解析之五:海尔非常重视品牌管理,并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体系

品牌既覆盖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又是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必须掌握品牌管理的本领。海尔在以下几点上有很成功的经验。

1、借用世界名牌起步,但到一定的时期摆脱“拐棍”,自己独立行走,独立发展。

海尔最初的品牌叫做“琴岛——利勃海尔”。“利勃海尔”是它老师的名字。这是借名起步的策略。因为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中国消费者不相信中国的企业可以自己造出好冰箱,利用外国品牌是为了有利于开拓市场。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它的品牌逐渐缩短:“琴岛海尔”,最后是“海尔”,就成为完全独立的品牌了。

这个品牌的特点是简单,而且具有广泛的涵盖力。

我们提出,要有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是就最终的追求目标说的,并不是排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

2、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品牌的内涵。

海尔不断向自己的品牌注入新的内涵,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他们实际上是按照前面说的品牌发展的三个阶段来工作的。

首先把自己的品牌铸造成“产品品牌”。这是从冰箱开始的。“海尔冰箱”——“名牌产品”,做冰箱的海尔——产品品牌。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让消费者知道和记住“海尔的冰箱好”。

第二步把它铸造成“企业名牌”。产品的多元化,海尔不只是冰箱,而是生产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消费者知道和记住海尔这个企业好,因为这个企业好,所以它生产的东西都好。

第三步把它铸造成国际品牌。他们先提的是“品牌国际化”,后来又提出“国际化品牌”,这就是在向着社会名牌——世界名牌进军。

3、与经营发展战略相配套,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品牌体系。

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品牌体系是许多企业忽略的问题。而海尔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可以说是目前中国企业当中做得最好的为数极少的企业之一。

海尔的品牌体系可以称为“家族式的品牌体系”。海尔这个总商标是家长,下面有各个分商标,如同各个子子孙孙。冰箱是王子系列,洗衣机是神童和丽我系列,空调器是英才系列等等。这样的品牌体系和海尔的多元化经营比较好地衔接起来了。总品牌起到了总领全局的作用,分品牌起到了体现新扩展的作用。

一个好的品牌体系,其主要作用仍然在于和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

什么样的关系是最好的呢?老朋友的关系是最好的。总是在各种产品上出现的“海尔”就是消费者的老朋友。但老朋友如果没有新的话题,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分品牌就是新话题。所以,海尔的品牌体系既有老朋友的意思,又有新话题的意思。不断加强着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通过海尔的品牌体系,我们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海尔这个大家庭的兴旺和发达,因为它不断添人进口,不断有新的家族成员显示风采。

解析之六:海尔用名牌战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那么中国怎样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呢?同志去年10月22日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非常清楚地阐述了我们的基本战略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三:把外国企业的三个优势和中国的三个优势结合起来,建立起符合三个要求的世界制造基地。

名牌范文篇2

为进一步提高****省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期间,我省按照“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出一批名牌产品”的要求,在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推进下,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红塔山”牌卷烟、“铁工”牌大型铁路养路机械等1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50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个产品获****名牌产品称号。品牌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面对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面对品牌发展和品牌消费的新趋势,我省的品牌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省名牌产品数量少,名牌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居多,标准水平不高,高能耗产品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更缺乏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我省“****”规划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构建平安和谐****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全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名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以烟草及配套产业、生物及制药产业、冶金和化工产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体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企业主体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注重创建名牌,着力提升名牌,精心经营名牌,努力打造名牌。

合力推进原则。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格局和机制,共同推进名牌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原则。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名牌发展后劲。

龙头带动原则。以优势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为重点,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培育****名牌为重点,带动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名牌建设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建立和完善我省实施名牌战略的运行机制和名牌创新发展保障支撑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名牌产品的质量力争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优势产业名牌产品竞争能力居于全国前列,并具备与国际同行业著名品牌竞争的能力。名牌产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度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企业集团,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2009年—2010年力争实现中国世界名牌产品零的突破,2011年—2012年争创2个—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到2012年,中国名牌产品达到40个以上,今明2年争创10个;国家免检产品达到80个以上,今明2年争创12个;****名牌产品达到300个。通过5年的努力,昆明市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0个以上;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5个州市要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个以上;其他10个州市要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2.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额、获取专利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指标要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3.名牌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100%。

4.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注册工程师人数超过1000人。

三、推进名牌战略的重点领域

今后5年,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我省“****”规划目标,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扶持、培育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一是围绕化工、冶金等优势传统产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在我省现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化工、冶金产业的产品占了6个。其中的“三环”牌重过磷酸钙,“白鹇”、“云峰”牌磷酸二铵,“铁峰”牌阴极铜和“云锡”牌锡锭等5个产品已具备了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基本条件。要在争创过程中促进品牌的集群化和系列化,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围绕新兴产业群扶持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我省贵金属材料、锡基材料、铅锌锗材料、先进制造业、烟草配套、电力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的产品已具备了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条件。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要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做好市场、质量、效益和发展各方面的准备,待开展评价工作时积极申报。

三是围绕生物及制药以及现代农业和消费品培育****名牌产品。在上述行业领域,要立足国内和周边国家市场需求,提高品牌集中度,做强做大生物保健品、普洱茶、制糖、果蔬、乳制品、食用菌和鲜切花等产业,积极倡导集团化、品牌化经营,按照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条件和要求积极引导和培育****名牌产品,按照巩固稳定一批,成长壮大一批,发展储备一批的原则,组建争创中国名牌乃至中国世界名牌的梯队。

根据重点培育的产业,现提出《争创中国名牌及国家免检产品重点培育建议目录》。

四、推进名牌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积极推动。建立推进名牌战略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由省名推委各成员单位参加的推进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省品牌建设工作。各州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品牌建设领导机构,切实推动名牌战略实施。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

为推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根据国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的有关规定,适时开设省政府质量奖,对在质量管理及争创名牌产品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内部建立质量奖励制度。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名推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名牌产品的评价、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各级质监部门应在制定名牌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为当地人民政府起到助手和参谋作用;在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方面起到统一管理、分类指导的作用;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名牌战略进程中起到带头作用。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争创名牌的主体,要强化市场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发展计划。要对其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以创造世界级质量为目标,加快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要加强名牌宣传,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实施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品牌贡献力。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各州市人民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有关奖励政策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名牌激励机制,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名牌建设专项资金。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我省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及****名牌称号的产品。省发展改革委、经委、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对已荣获中国名牌和****名牌称号的生产企业,在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电、煤、油、运等资源配置、创新项目的资金扶持、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涉及中国名牌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出口业务时,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等部门要简化审核程序、优先给予办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整合、重组过程中涉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变更等审批事项及年检、审查时,要优先办理;要定期向名牌企业通报国外技术法规、标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认证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对在有效期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名牌产品免于省及省以下质量监督检查。

对名牌企业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开展以名牌等无形资产为担保的信贷服务。积极鼓励中国名牌、省外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到****投资建厂。

(四)提高名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行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法用足用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费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支持名牌企业对先进工艺设备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研发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有关项目优先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财政在安排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时,对该类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五)建立健全名牌保护机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依法打击无证经营、掺杂使假、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名牌产品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诚信体系建设。

进一步规范评比、认定活动。中国名牌和****名牌是国家和省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组织的产品质量方面的合法奖项。企业要自觉抵制各类以收费为目的的评比活动;坚决杜绝借名牌评比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名牌工作和名牌产品评价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坚持名牌产品评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不搞终身制”的原则,按照《****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质量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增加能耗、排放、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等评价指标。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产品质量、销售收入、税收和质量管理等数据的年报制度,定期进行分析。加强与其他省市的合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名牌互认、互保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体系。

名牌范文篇3

一、充分认识发展商标事业、推进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商标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是企业文化的积淀和无形资产之一,是区别商品和服务来源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市场信誉的综合体现和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标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日益凸现,在促进贸易、引导消费、鼓励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力以及提升企业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县商标注册及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好地发展,为我县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县商标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商标数量少、注册不及时、宣传力度不够大、使用不规范,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少,经济商标在推动结构调整、引领企业进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各有关部门要以发展注册商标为抓手,以争创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引导、企业争创、政府奖励的原则,把发展商标事业、推进名牌战略作为指导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推动形成重视商标、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商标事业和名牌战略

紧紧围绕县“十一五”规划,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自主商标、自主品牌,积极推进商标文化发展。要突出我县当前发展商标注册的工作重点,拓宽“三大领域”(商标注册主体从国有、集体企业向个私企业拓宽,注册产业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宽,商品范围从工业消费品向农副土特产品拓宽),狠抓“两个延伸”(积极引导获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单一商标向防御商标、联合商标、储备商标等多类商标延伸,积极动员有出口产品经营权的企业由申报国内商标向国际商标延伸)。“十一五”期间,全县发展注册商标500件,争创安徽省著名商标10件,发展证明商标、集体商标1—2件。

(一)鼓励引导我县生产经营者、种植养殖户多形式发展商标,积极注册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防御商标、联合商标等,努力开创我县商标事业发展新领域和新局面。

(二)围绕我县重点产业、特色行业和优势产品,积极组织石榴酒酿造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化肥生产企业发展注册商标。重点帮扶,积极推进“泽雨”化工产品、“中远”化工产品等品牌争创安徽省著名商标,支持鼓励“雁湖”面粉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三)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我县重点农副产品发展注册商标。引导和支持我县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老庄”黄瓜、“梅桥”大青豆、“神禹”牛肉等知名度较高的农副产品争创安徽省著名商标,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基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辐射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四)围绕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引导和促进具有怀远特色的文化品牌、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发展注册商标和争创品牌。各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涂山·大禹”、“花鼓灯艺术”,“白乳泉”、“常氏三王墓”、“怀远一中教会旧址”等相关的景点注册商标工作。积极申办“怀远花鼓灯艺术节和怀远石榴节”,以艺术文化和石榴产品搭台,经济知名品牌唱戏,把我县的知名品牌商标文化做大做强。

(五)围绕扩大对外贸易和推进招商引资,支持我县外资出口企业发展重点出口产品注册商标和创牌,引导和鼓励外来资本以投资、入股、合资等形式优先参与本县名牌商品的培育开发和扩大生产。

(六)认真做好商标续展和改制企业的商标所有权变更、转让工作,防止商标的闲置、失效和流失。充分激活我县原有的老品牌、老字号,进一步挖掘其品牌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

三、建立保障机制,实现我县商标事业发展、名牌战略推进良性发展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指导和协调力度,成立发展商标事业、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指导机构,研究制定商标发展和创牌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要重视支持知名农副产品创牌工作,各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增强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及时组织注册知名农副产品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

(二)由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采用先扶持发展,见效后再返还财政的办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协会、自然人注册商标。

(三)加大奖励力度,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协会、自然人争创名牌和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品牌。对于申办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的协会、企业给予1000元奖励;对于获得无公害产品的企业和基地给予5000元奖励;对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和基地给予10000元奖励。

(四)强化宣传,加大对商标法规、商标知识和我县名牌产品、知名企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的商标意识和品牌观念。举办形式多样的知名商标、品牌产品和名优农副产品展示会、博览会、促销会以及优秀商标评选活动,积极组织我县企业赴外参加各类会展,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名牌范文篇4

第一条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规范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的评价和管理,保证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提高我省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和《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是指产品质量处于省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顾客满意程度高,由本省企业生产,经广东省农业名牌带动战略委员会确认的农业投入品、农林牧渔的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农业类产品。

第三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由企业自愿申报,坚持市场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坚持不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

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督,保证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的科学、公平、公开、公正。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评价工作由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推进委员会(简称委员会,下同)负责,在广东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委员会由省农业厅牵头,会同海洋与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贸委、工商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社团组织和专家组成,办事机构设在省农业厅。负责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拟订、修改名牌产品(农业类)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负责对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海洋与渔业产品、林业产品、农产品加工产品、农业投入品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在委员会的组织下,依据产品类别分别提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的实施细则和方案,具体开展评价工作,并向委员会提交评价报告。

第七条各地级以上市(简称市,下同)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牵头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推动、引导和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组织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申报、审核和推荐工作。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八条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报单位(简称企业,下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银行信誉度为A级以上,申报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具地方特色和发展前景;

(二)企业有固定的生产基地,产品正式批量生产三年以上,具有注册商标、明确标识的包装和明确的执行标准(达省级标准以上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并具有对产地环境、产品原料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检验报告;

(三)产品由本省企业生产,质量稳定,产品实物质量处于省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或出口创汇率)、品牌知名度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四)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品年产量、年销售额、成本利润率、利税率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五)企业具有较高的计量检测保证能力;

(六)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近三年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和出口商品索赔事件;

(七)企业产品向社会实行质量承诺,顾客满意程度高。

第九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获优先推荐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

(一)已获采用国际标准认证证书的产品;

(二)已获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绿色食品证书,并在证书有效期内的产品;

(三)企业已按GB/19000—ISO9000标准或HACCP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其有效期内认证证书所覆盖的企业的产品;

(四)近三年内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或地级以上市“名优农产品”称号的产品;

(五)已建立较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产品开发能力居省内同行前列的企业的产品。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

(一)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的产品;

(二)已实行证书或登记管理,但未获证书或未登记的产品;

(三)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或重大质量问题被索赔的产品;

(四)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产品;

(五)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能源或其他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的产品。

第四章评价指标

第十一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是以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认可、规模效益和发展前景为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

第十二条质量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产品的卫生安全水平、产品质量水平、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等;市场认可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品牌知名度、顾客满意度等;规模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规模、产量、年销售额、成本利润率、实现利税等;发展前景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产品的科技含量、特色和比较优势等。

第十三条不同产品的评价细则、评价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的确定及其权重分配、不能直接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中复杂因素的简化及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方法等,委托各方面有关专家制定,由委员会审查确定。

第五章申报和评价程序

第十四条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在评审年度的第一季度内由委员会公布开展评价工作及受理申报的开始和截止日期。

第十五条申报企业应如实填写《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申报表》,并按本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要求,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和有效的检验报告,按规定期限分产品类别报本区域地级市农业、畜牧业、林业、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属有效检验报告:

(一)国家或省级专项抽查检验报告;

(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部级质量抽查检验报告;

(三)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四)有效期内的省级以上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绿色食品证书;

第十六条各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牵头组织对申报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统一将符合条件的报送委员会。如果申报企业确实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审核单位应在发出书面通知的同时退回企业申报材料。

第十七条委员会汇总各地的申报材料后,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分类,并将初审材料分送各有关专业委员会。

第十八条专业委员会根据各专业的评价细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向委员会提交评价报告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建议名单。

第十九条委员会将各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名单汇总整理,审议确定初选名单,并将确定后的初选名单通过指定媒体向社会公示,在60天内征求社会意见。

第二十条经广泛征求意见的初选名单再次提交委员会审议确定。对获选产品,由委员会授予“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颁发证书和奖牌,并向社会公布本期“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名单。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代表本省农业产品最高质量荣誉,除按本办法规定开展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外,其他任何部门、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活动。

各级政府应对当地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生产企业在区域开发、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并在出口信用保险、境外投资、出口检验检疫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二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企业可在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的品种、质量、生产面积等范围内的产品、包装、标签、广告、说明书等使用统一规定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标志,但必须注明标志使用的有效期。

第二十三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在有效期内,自动列入省“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的名优产品范围。

第二十四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经营企业应加强质量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维护农业名牌产品的信誉。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委员会核实、批准,撤销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并收回证书和奖牌:

(一)产品质量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者反映强烈,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被索赔的;

(二)省和国家产品质量抽查一年内有一次不合格的;

(三)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方法获取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的;

(四)转借、转让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证书和标志,扩大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证书和标志使用范围的。

第二十五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证书有效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的六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重新办理复审。

第二十六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标志属质量标志。标志只能在被认定的品种、规格和基地范围内使用。未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的产品,不得伪造、冒用其标志;被撤销称号和超过有效期未获复审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标志。

第二十七条参与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的有关机构(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必须坚持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评价。要保守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经查证属实,由委员会取消其评价工作资格。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委员会确定初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的同时,书面通知未被选定的申报企业。申报企业对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工作不满,认为严重违反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应在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初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期间(60天内),向委员会提出异议(要求提供书面材料),委员会应在接到异议的15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作出书面答复。

第二十九条各地级以上市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能分工,不定期对本辖区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的质量安全和标志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

第三十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价组织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解决。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标志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推进委员会负责解释。

名牌范文篇5

摘要: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名牌战略的构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是名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应正确理解名牌战略的意义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需依照三者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推进。

关键词:名牌;名牌战略;意义;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

一、名牌战略的意义

企业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是社会营销观念的当然要求,也是企业立足现代社会的必要经营理念。

(一)名牌战略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CI)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事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名牌战略怀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领先名牌战略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数量众多,如生产“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公司、生产“春兰”空调的春兰集团、生产“海尔冰箱”的海尔集团。名牌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名牌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二)名牌战略可以促进产品销售

在残酷的市场面前,谁能实现产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这一惊人的跳跃,谁就能占领市场,就能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营销是企业的先锋,也是企业运行的灵魂。名牌战略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可以很好地实现企业预定的销售目标。消费者也日益认识到名牌的价值之所在,对名牌也越来越情有独钟。企业营销部门如不能抓住名牌战略这一有力武器,就很可能被成熟的消费者所抛弃。事实证明,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都高于非名牌的同类产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名牌战略可以提高员工向心力

现代企业管理要高度重视内部团结,利用各种方式把职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名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粘合剂。一个具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内部组织管理中更容易统一意志,协调行动。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可通过名牌战备而培养提高。此种向心力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名牌对思想意识深刻影响的体现。名牌战略对内还可提高员工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更能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名牌战略也有助于企业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名牌战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名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我们支开发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名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降低成本,如低价采购、低成本筹资等等;我们可以在生产阶段精诚团结,加强直辖市,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制造费用;我们可以在销售阶段利用名牌战备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名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很好利用的有价值资源,其使用并不逊于有形资产的作用。

(五)名牌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名牌战略可以一方经济发展,使地区优势得以发挥,并以名牌企业产品为核心,形成“互联网络”。具体而言: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2、振兴一方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3、借名牌产品的名气,提高地区知名度,树立地区形象,改善本地区内引外联的软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4、对企业而言,可以形成名牌产品系列,促进相关产品的崛起。

二、企业名牌战略的构成

名牌意义重大,这一点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界已普遍进一步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同时很多企业也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然而却发现很多新名牌昙花一现,很多老品牌纷纷落马。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名牌战备构成的理解,致使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路不清、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或舍本求末。因此,探讨名牌战略的构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名牌战略应当包括核心战略、辅助战略和维护战略等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时必须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一)企业创立名牌的核心战略

人们信任名牌、追逐名牌,最根本的原因是名牌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企业创名牌的核心战略应当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创名牌的基础。核心战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选择目标市场

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各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需求、竞争状况不同,并不是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适合企业进入。因此,企业必须依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开展调研,选择能发挥资源优势且规模适宜、前景看好的细分市场。确定合理的产品组合宽度、深度和关联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向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创名牌提供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是创名牌的前提。

2、战略规划

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名牌名牌战略的可行性方案,作为名牌战略规划,具体内容包括:

(1)开发设计产品

企业要创名牌,必须开发设计出具有名牌特质的产品。这种开发设计与名牌产品必须具备两大特点:卓越的质量和完美的设计。产品质量是名牌的生命源泉,在创名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优制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满足,能够减少顾客的购买风险和代价。因此,人们通常倾向于购买优质产品,使用之后感到满意,还会不断重复购买,并向亲朋好友推荐。相反,消费者不但不会再购买而且会劝阻周围人购买。因此,卓越的产品质量是敲开市场大门,顺利进入市场并不断扩大和维护市场占有率的最根本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单靠提高产品质量难以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由产品的经济实用转向产品的美观大方和新颖别致。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竞争手段很难打动消费者,所以,产品设计已成为企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主导环节和手段。结构和外观的创造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社会文化,不但追求产品经济实用,如降低成本,提高功效,而且追求产品方便灵活,美观精致和独特性。另外还能处长产品生命周期,引导消费,创造市场,因此,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塑造品牌形象具有巨大的作用。如70年代未,日本的“松下”,“日立”,“索尼”等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小、巧、精、美”的产品,开创了消费新潮,使企业名利双收。

(2)价格

名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高价并不一定能创造名牌。价格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更是树立名牌形象的有力手段,企业在定价时应注意以下因素:①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三点,即产品价值,成本费用和市场供求;②定价目标和方法应以销售利润率为转移,但须兼顾企业的名牌形象,即企业应有长期的战略目标,不拘泥于暂时的得失;③定价策略是赢得顾客,树立名牌形象的工具之一,企业在灵活运用定价艺术和技巧时,可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如下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差价策略、阶段定价策略、相关产品合格策略。

(3)分销

分销是指销售渠道的设计选择与管理。最佳销售渠道受到产品、消费者、企业自身、中间商、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应在权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分销渠道的长短宽窄,争取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市场覆盖面。建立和维护企业产品的营销网络,这是服务顾客,创造名牌的基本立足点。

(4)促销

这是名牌战略的核心任务,也是最富变化、最有微型机的营销策略。企业在利用促销策略实施名牌战略时应注意:①选择适当促销组合、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构成了促销策略组合,企业应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方式,同时兼顾目标,产品、市场等影响因素;②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也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立足点,更是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③在人员推销时,要建立和管理好企业销售队伍,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推销人员的促销技巧和整体素质。

3、以人为本强化管理

实施名牌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立足点之一,企业在创建名牌产品时,不但要在量上、技术、设备等“硬件”上进行管理,还要不断提高运用信念、理想等“软件”管理企业的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究其根本还是要靠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人是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管理、搞好服务乃至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企业创新以及名牌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充分地调动和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企业的管理基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经营者,管理者不断树立危机意识、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名牌企业正是以这种强烈的意识,不断促进企业创新,以国内外成功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管理上新台阶。例如,1989年恒源祥公司实施名牌规模化经营,公司注册“恒源祥”和“小囡”牌作为自己的商标,以品牌为龙头,通过科学的管理对企业进行重组和扩张,以无形资产带动有形资产,创办了自愿联合,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工、贸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4、优质服务

名牌产品必须要与“名牌服务”相配套。现代商业营销学和企业文化学非常重视“服务增值”,因为向顾客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对于企业创名牌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优质的服务可以促进产品销售、从而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当今市场竞争激烈,核心产品形成产品正趋向同质化,普通消费者已难以辨别出不同企业的产品在这两个层次上的明显差异,这就使得服务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产品竞争的另一重要方面。谁能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谁就能在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偏爱,从而增加销量,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其次,优质完善的服务能减少消费者的错误购买,使用不当,能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因而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具有维护企业和品牌美誉度的作用。第三,优质完善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从而利于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形象。优质完善的服务包含了许多附加利益,如免费送货、维修、培训等,因此,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另外,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向顾客表达尊重的最好方式,否认何时何地,企业对顾客的询问、要求、问题都给予及时地答复,处理会让顾客感到价格受到了极大的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因此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就会在顾客心目中生要发芽,不断提升和强化。

(二)企业创立名牌的辅助战略

卓越的产品质量、精减的产品设计、科学的管理和优质完善的服务为企业创名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但企业要创造出真正的名牌,还需辅助战略的支持、配合。辅助战略是指企业对创名牌的辅助性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辅助性工作主要有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对外宣传等,其目的是表现传达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秀品质和独特魅力,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空间广阔、竞争者众多以及消费的时间、知识、经验的有限性,致使一个企业的产品无论质量如何卓越,设计如何精美、服务如何完善,如果没有良好的表现、表达方式和强有力的宣传,也难以为广大消费者所了解,更不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独特形象,因此,创名牌的企业除了要实施好核心战略外,还必须认真制定和实施辅助战略,做好辅助性工作。

(1)品牌设计

名牌是指著名品牌。因此,企业要创名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事业领域。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因此,创名牌的企业不但要生产高质精美的产品和提供完善的服务而且还需设计和拥有高品味的能充分表现企业和产品特质的品牌。

(2)包装设计

产品包装不但具有保护产品、方便储运的作用,而且是直接影响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产品包装能够美化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吸引,有助于树立企业及其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应重视包装设计,将其当作树立品牌形象的锐利武器。名牌产品的包装应达到下列要求:保护产品、便于储运和使用;反映产品内在价值;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符合法规、习俗。

(3)广告宣传

广告宣传对创名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名牌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名牌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和高占有率的品牌,没有广告宣传,一个品牌要实现这“三高”是很难想象的。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是竞争者众多、市场空间广阔。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创名牌仅靠其他推广手段如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很难将一个品牌变为名牌。而广告宣传具有信息传递快、覆盖范围广、能够反复宣传等特点,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广告宣传还具有很强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借助这种能力企业不但能够把卓越的产品质量、精美的产品设计、完善的服务等信息传达到众多的消费者,而且能够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美誉度,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占有率。

广告宣传在创名牌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对广告宣传进行精心的规划设计,做好创意新颖独特且富有吸引力、广告媒体和时间选择恰当合理。

(四)企业名牌维护战略

企业千辛万苦创出名牌之后,仍不能松懈,而要对名牌进行精心的呵护,否则名牌会很快衰落,消失在汹涌澎湃的商潮之中。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己倒牌子。企业创出名牌之后,不思进取、缺乏创新,导致自己的品牌逐渐失宠于市场。一是企业不注意对自己的名牌进行保护,让别人钻空子。名牌蕴含着巨大的利益,很多人对之虎视眈眈,想尽办法从中谋取利益,如抢注名牌商标,仿冒名牌商标,生产假冒名牌产品等,其结果是破坏了名牌的声誉。因此,创出名牌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名牌的维护,并制订和实施名牌维护战略以确保名牌经久不衰、青春永驻。根据对导致名牌衰落原因的分析,名牌维护战略应当是强化经营管理,不断创新,为名牌提供坚实的基础,并运用法律武器和其他手段保护名牌不受侵害。

三、总结

名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是名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没有核心战略,整个名牌战略便失去了基础,只重视核心战略而忽视辅助战略,核心战略的成果将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没有维护战略,名牌将很难持久永恒。因此,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应正确理解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推进。

参考文献:

〔1〕蔡凯龙·创名牌更要保名牌〔J〕·经营管理者,1999(5)

〔2〕雷平·我国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1999(5)

〔3〕朱方明·品牌促销·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1)

〔4〕陈艳·名牌战略及实施〔J〕·商业研究,2000(1)

名牌范文篇6

一、充分认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新化的发展,产品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必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名牌产品活动,对于提高我市工业产品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乃至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自1996年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先后有4个企业的4个产品获省级精品名牌产品称号,目前有效期内的省级名牌产品只有仙仙牌大仙桃1个。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实施名牌战略工作。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我市创名牌工作要紧紧围绕工业结构调整,按照“依靠技术进步开发储备一批,依靠技术改造迅速壮大一批、依靠管理巩固提高一批”的原则,深入开展争创工作,突出抓好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品和主导产品,重点是汽车及零部件、水泥、食品、化工、农(特)产品及高新技术等产品,使我市形成一批出口创汇多、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市场信誉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品群。在现有的行业挑出一批有发展前景、有一定规模的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帮助其扩大规模,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形成产业优势,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具备名牌、中国名牌的实力。同时,要引进知名企业收购本地品牌企业,以牌创牌,加快创名牌工作步伐。根据当前实际,今年我市质振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年至年争创名牌产品计划和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计划(计划附后),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名牌产品争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力争到年全市有6个产品创省名牌,年有1个产品创中国名牌。

三、完善名牌战略工作机制

实施名牌战略应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争创”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对名牌战略的推动和引导、名牌产品的培育和监督工作,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的道路。

㈠做好争创名牌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经济和科技部门要对全市各行业的产品进行调查摸底,从中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对路、有发展前景和地方特色的产品,并指导企业制定规划,分步培植,使其早日成长为名牌产品。发改、科技、财政等部门要主动为创牌企业提供最新科技信息,搞好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重点是引导企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于产品获得名牌称号的企业和列入名牌产品发展规划的企业,其技改项目的申请要优先扶持。

质监部门要围绕名牌产品的评价体系,对争创名牌的企业开展综合性、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及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监管,推行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鼓励名牌产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制定,在标准化制定中获取和掌握核心技术,保护和巩固自主知识产权,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贸易壁垒。

㈡加大争创名牌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为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名牌,市政府设立名牌产品政府奖励基金。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市政府一次性奖励2万元。同时,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上一年度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税收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上一年度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税收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

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未发生用户质量投诉的情况下,市质量监督部门除定期检验外,二年内免予质量监督抽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达到A级的,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市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时免等候,年检时免审查,日常巡查时免检查。

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以商标使用权为质押物的质押贷款业务,并优先选择拥有“中国著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商标使用权为贷款质押物,对获“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企业要优先给予贷款或贴息贷款。

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需办理抵押贷款的,除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涉及土地、房产部门的抵押贷款登记费、评估费均按河价字(2005)20号文件执行。企业需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业研发投入资金的予以优先贷款。

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其所属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市人大可按法定程序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符合条件的可按法定程序优先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需扩展用地,投资300万美元以上或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每亩补贴1万元人民币;投资500万元美元以上或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每亩补贴2万元人民币;投资800万美元以上或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每亩补贴3万元人民币。

环保部门对创牌企业的项目立项要简化程序,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工作,主动提供环保咨询,对国家、省规定的排污收费按标准下限征收。

㈢营造争创名牌的良好环境。要加大对本地知名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名牌理念,强化名牌意识。对扶持精品名牌产品计划的企业要以质监部门为主线,经贸、工商、物价、科技等部门配合并拿出具体扶持措施。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市质监、工商、卫生、药监、农业、公安等部门要保护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维护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各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提供优惠条件和优质服务,为企业争创名牌保驾护航。

㈣拓展争创名牌的产品领域。要在抓好工业产品争创名牌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抓好农产品的创名牌工作。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培植好有发展前景的粮油、蔬菜、水果等优良品种,抓好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对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要优先申报名牌产品。

㈤推动企业开展争创工作。列入争创名牌产品计划的企业,要围绕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等名牌产品的重点评价指标,加强技术改造,加大产品宣传力度,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争创工作。

名牌范文篇7

为进一步提高****省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期间,我省按照“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创出一批名牌产品”的要求,在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推进下,实施名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红塔山”牌卷烟、“铁工”牌大型铁路养路机械等17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50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个产品获****名牌产品称号。品牌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新情况,面对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面对品牌发展和品牌消费的新趋势,我省的品牌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省名牌产品数量少,名牌企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居多,标准水平不高,高能耗产品多,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品牌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更缺乏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我省“****”规划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构建平安和谐****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全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名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以烟草及配套产业、生物及制药产业、冶金和化工产业、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体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企业主体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注重创建名牌,着力提升名牌,精心经营名牌,努力打造名牌。

合力推进原则。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格局和机制,共同推进名牌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原则。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名牌发展后劲。

龙头带动原则。以优势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为重点,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培育****名牌为重点,带动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名牌建设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建立和完善我省实施名牌战略的运行机制和名牌创新发展保障支撑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名牌产品的质量力争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优势产业名牌产品竞争能力居于全国前列,并具备与国际同行业著名品牌竞争的能力。名牌产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幅度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企业集团,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2009年—2010年力争实现中国世界名牌产品零的突破,2011年—2012年争创2个—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到2012年,中国名牌产品达到40个以上,今明2年争创10个;国家免检产品达到80个以上,今明2年争创12个;****名牌产品达到300个。通过5年的努力,昆明市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0个以上;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5个州市要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个以上;其他10个州市要力争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2.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额、获取专利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指标要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3.名牌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100%。

4.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注册工程师人数超过1000人。

三、推进名牌战略的重点领域

今后5年,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我省“****”规划目标,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扶持、培育一批中国名牌产品。

一是围绕化工、冶金等优势传统产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在我省现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化工、冶金产业的产品占了6个。其中的“三环”牌重过磷酸钙,“白鹇”、“云峰”牌磷酸二铵,“铁峰”牌阴极铜和“云锡”牌锡锭等5个产品已具备了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基本条件。要在争创过程中促进品牌的集群化和系列化,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围绕新兴产业群扶持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我省贵金属材料、锡基材料、铅锌锗材料、先进制造业、烟草配套、电力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的产品已具备了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条件。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要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做好市场、质量、效益和发展各方面的准备,待开展评价工作时积极申报。

三是围绕生物及制药以及现代农业和消费品培育****名牌产品。在上述行业领域,要立足国内和周边国家市场需求,提高品牌集中度,做强做大生物保健品、普洱茶、制糖、果蔬、乳制品、食用菌和鲜切花等产业,积极倡导集团化、品牌化经营,按照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条件和要求积极引导和培育****名牌产品,按照巩固稳定一批,成长壮大一批,发展储备一批的原则,组建争创中国名牌乃至中国世界名牌的梯队。

根据重点培育的产业,现提出《争创中国名牌及国家免检产品重点培育建议目录》。

四、推进名牌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积极推动。建立推进名牌战略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由省名推委各成员单位参加的推进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省品牌建设工作。各州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品牌建设领导机构,切实推动名牌战略实施。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

为推动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根据国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的有关规定,适时开设省政府质量奖,对在质量管理及争创名牌产品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和支持企业内部建立质量奖励制度。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省名推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名牌产品的评价、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各级质监部门应在制定名牌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为当地人民政府起到助手和参谋作用;在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方面起到统一管理、分类指导的作用;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名牌战略进程中起到带头作用。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争创名牌的主体,要强化市场观念,增强品牌意识,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发展计划。要对其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以创造世界级质量为目标,加快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要加强名牌宣传,积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实施品牌经营,不断提升品牌贡献力。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各州市人民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有关奖励政策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名牌激励机制,根据财力安排一定的名牌建设专项资金。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择我省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及****名牌称号的产品。省发展改革委、经委、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对已荣获中国名牌和****名牌称号的生产企业,在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电、煤、油、运等资源配置、创新项目的资金扶持、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涉及中国名牌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出口业务时,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等部门要简化审核程序、优先给予办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整合、重组过程中涉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变更等审批事项及年检、审查时,要优先办理;要定期向名牌企业通报国外技术法规、标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认证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对在有效期的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名牌产品免于省及省以下质量监督检查。

对名牌企业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开展以名牌等无形资产为担保的信贷服务。积极鼓励中国名牌、省外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到****投资建厂。

(四)提高名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行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法用足用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费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支持名牌企业对先进工艺设备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研发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有关项目优先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财政在安排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时,对该类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

(五)建立健全名牌保护机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定。依法打击无证经营、掺杂使假、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名牌产品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诚信体系建设。

进一步规范评比、认定活动。中国名牌和****名牌是国家和省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组织的产品质量方面的合法奖项。企业要自觉抵制各类以收费为目的的评比活动;坚决杜绝借名牌评比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名牌工作和名牌产品评价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坚持名牌产品评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不搞终身制”的原则,按照《****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质量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增加能耗、排放、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等评价指标。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产品质量、销售收入、税收和质量管理等数据的年报制度,定期进行分析。加强与其他省市的合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名牌互认、互保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体系。

名牌范文篇8

名牌和质量工作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做大的新动力。上半年,我市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4%的204家工业名牌企业,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35.62%、35.98%,平均销售利润率达到7.2%,比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值高出2.5个百分点。

名牌和质量工作已成为引领我市经济做强的新引擎。年以来,我市名牌企业研发费用“年支出”分别达到58亿元、69亿元、71亿元,已经建立省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1家。到年底,全市企业已参与制订国际先进标准9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28只、地方标准25只。

名牌和质量工作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做精的新标杆。多年来,我市质量指数高位稳定在97以上,上半年达到98.8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5,产品批次合格率达95.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名列全省第一。

二、认清名牌和质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质量工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

质量工作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大质量”的概念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接受和认同。质量将超越企业生产这一环节,涵盖生产、服务等各行各业,乃至经营管理、社会发展领域。

质量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变化。质量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到人民的消费信心,成为民生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是对政府执政能力是一种考验。

从我市名牌创建工作实际来看,也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档次结构有待优化。我市虽然名牌产品数量众多,但是缺少在全国赫赫有名、家喻户晓的大品牌,部分名牌在老百姓当中的知名度不够。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综合发展的真正标志,但目前在服务业这块名牌很少。

名牌保护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名牌创建成功之后,冒牌、仿牌确实很多,相关部门一定要为企业服务好,帮助企业保护好名牌产品。名牌激励机制也要作适当的探索。

名牌理念有待更新。一是要处理好创牌和用牌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创牌和保牌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创牌和创新的关系。真正把名牌从主管部门、从政府的认可转到消费者认可、市场热销上来,形成名牌的提质和升华。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我市名牌和质量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快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消化等等,真正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提升绍兴产业层次,提高产品的档次。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赢得信誉、赢得市场。特别要结合绍兴实际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品牌经营和保护。企业获得名牌以后,要千方百计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开发系列产品,扩大名牌效应,提高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名牌范文篇9

[关键词]市场竞争名牌战略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统计,占全球品牌不足3%的名牌产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40%,全球销售额的50%。商品的市场份额正向名优品牌集中,未来市场竞争名牌占核心地位的局面十分明显。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364个品牌中,其平均市场销售规模为34.39亿美元,增长幅度达30.37%,可见世界名牌的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在市场中常常处于垄断地位。

一、名牌的特征及其优势

名牌涉及产品的名称、声誉、性能、价位及历史文化等属性,是消费者对其认知与感受的总和。尽管世界范围内名牌各具特色,但是它们都具有普遍的特征:(1)从内容上看,名牌产品都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名牌中孕育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2)从形式上看,名牌突出个性表现。名牌是厂商及其产品和服务为了区别于其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的一个特定的名称、符号、设计。(3)对厂商来说,名牌是自己提供并为消费者所接受的特定商品和服务的概括性、抽象性表达,是厂商实力的象征。(4)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名牌产品一般都具有市场占有率高、质量好、创利能力较强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的特点。(5)消费者对其具有较高的信赖度和满意度。

随着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加剧,知名品牌的国际竞争也越演越烈,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首先名牌在国际市场中占核心地位,并保持高速度、高利润的态势向前发展。2005年世界有价值的名牌收入增幅约45%,销售收入非常可观。其次,名牌产品呈现出垄断局面,由于名牌产品所具有的丰厚的内涵和良好的声誉,使一般产品在短期内难与其竞争。最后,从国际名牌的发展过程看,已进入名牌经营时代。以名牌为主的无形资产经营带来的高利润,使名牌商标身价倍增。

二、企业培育名牌的战略措施

1.强化培育名牌意识,坚定树立名牌战略

强化培育名牌意识非常重要,没有正确的名牌意识就不可能创出名牌产品。企业每一个职工都要有名牌意识,要在生产中努力创名牌,在市场上奋力争名牌,在消费者和用户心目中树名牌。要确立质量是企业生命、技术进步是企业立足之本的意识,切实把高效益建立在高技术、高质量基础上。制定名牌战略要进一步明确企业远景,发展方向,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然后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等。要瞄准国内外先进名牌产品,找差距、订措施,要结合企业自身资源状况,认真研究和论证,明确主攻方向。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并努力将名牌产品推向世界,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领导和管理制度,健全培育名牌的组织和领导体系

要建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或领导小组,跟踪行业的最新动向,研究本企业名牌战略的总体思路、具体方案、实施步骤等。通过组织专家、企业家的论证,使之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质量工作、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是企业,厂长、经理是企业产品质量和实施名牌战略的第一责任者。厂长、经理认真负责地组织制定并颁布企业质量方针、目标和名牌战略实施计划。建立健全由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建立质量办公例会制度,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等。

3.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对名牌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技术选择、技术激励、技术创新三方面着手,创造技术优势,不断开发名牌产品。要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增强自主科研开发能力,以强劲的技术优势,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应把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工作与创名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创名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4.提高产品档次,提高名牌产品附加值

名牌的生命在于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也就失去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名牌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区别关键在于质量,这种质量差别既表现在产品内在质量上,也表现在包装、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享誉世界的名牌都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质量改进。因此,创建名牌要求严格把好产品的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制造和销售等关键环节,持续不断的进行质量改进,不断地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加强从原材料购进到生产出成品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尽量把残次品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有严格的产品质量验收制度,严把名牌产品的出口关,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同时,要加强用户服务工作,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保证向用户提供一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美誉度。实施名牌战略必须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并完善以总经理为领导、质量管理部门为龙头、企业各部门都承担一定质量监控职能的管理网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健全完整的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实施质量教育、质量责任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审核、工序质量管理及售后质量信息反馈,确保名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5.加强营销策划,提高名牌的影响力

要注重创造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内在价值。创造名牌的目的无非是要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加品牌注意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完善营销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使客户成为品牌的义务宣传者。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是实现名牌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占领和扩大市场,赢得用户的必由之路。不少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广泛地在全国各地建立营销服务网络,搜集信息、改进产品、加强服务,提高了品牌的注意力。二是通过广告、信誉、销售吸引力等所提供的信息来创造品牌注意力,使品牌价值信号沟通舒畅。通过有效的营销策划,加强市场研究、把握市场趋势,大力加强名牌产品的广告宣传,将品牌的价值信息有效地向市场传递。

6.增强名牌的保护意识,提升名牌价值

我国已先后出台了《专利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要为产品选好品牌,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选定的商标。企业要利用各种手段保护名牌产品,要高度重视商标的注册,大多数出口企业对名牌产品的商标要全部注册,有的要到国外注册。宣传部门要开展有声势、有影响的名牌产品的统一宣传活动,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切实保护名牌产品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大实施“打假保名牌”力度,形成名牌产品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名牌范文篇10

一、认为名牌与自己无关。我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困难企业,还让我搞名牌?名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专利。

二、认为名牌可以一蹴而就。于是急于求成,寻找捷径,以致误入歧途。

三、认为名牌就是名声,无论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名声搞大就可以创成名牌了。

海尔是我国公认的实施名牌战略成功的企业。我们应该用海尔的实践回答这些问题。

海尔是奇迹。从1984年亏损147万的小厂,经过17年的奋斗,发展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的大企业,年增长率平均达到81%,而且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是一个奇迹。

海尔是大海。海尔人的胸怀是海,他们面向世界。海尔的经营是海,它成功地进行着多元化经营。海尔的经验也是海,已经出版了许多研究书籍。

本文不是全面阐述海尔,只是侧重从名牌战略的角度对它做一些解析。

解析之一:海尔对名牌战略认识得最早,实施得最认真最持续

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早在1985年,也就是海尔还刚刚起步,还处在困难阶段,就明确地提出了创造名牌的目标。

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发生在1985年,也是发生在海尔的起步阶段。谈论这个事件,许多人佩服张瑞敏抓质量的决心,但没有充分意识到他抓牌子的聪明。单纯地从物质效应来看,也许是可以不砸的,因为那些冰箱还可以修理。但张瑞敏要的是向全国消费者表态:我海尔就是对质量一丝不苟!76台冰箱的经济损失和造就了一丝不苟的名声,两者之间的得失是不成比例的。

想想看,那个时候,许多企业连商标意识都还没有树立起来,更何谈名牌意识?而海尔就明确了这个目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很小,企业还没有更多的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他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海尔就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

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

是否把名牌战略放在重要的地位,现在仍然是我国企业和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一点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但是成为怎样的制造基地,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粹的加工基地;一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制造基地,这两种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解析之二:海尔的名牌培育遵循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海尔品牌发展到今天,大约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

1984年到1991年为确立名牌阶段。

发生在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是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1991年获得驰名商标是这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海尔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992年到1998年为迅速扩张阶段。

这个期间先后以“吃休克鱼”为理论根据,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

1999年到现在为国际化提升阶段。

在国内坐稳了位子之后,海尔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的国际化经营的新阶段。用张瑞敏的说法是“国内无名牌”。对自己品牌的要求,也由“品牌国际化”到“国际化品牌”。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不仅把自己的产品打到世界市场上去,而且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和生产机构,海尔提出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海尔初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通过这样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目前有些企业在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之后,又犯了急性病,企图在一个早晨就把自己打造成名牌。他们或者迷信广告,认为只要把广告做得震天响,甚至发明了“地毯轰炸式”的广告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成为名牌;或者过分迷信策划和点子,认为只要有哪个指点,来一个什么绝招,就可以在几天之内成为名牌;或者花钱买荣誉,对这个奖牌、那个奖杯过分感兴趣,过分迷信,认为这些东西一到手、名牌也就到手了……。事实证明,这些办法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出现一些流星式的所谓“名牌企业”,更多的则是花钱打了水飘。

即使有了名气,成了名牌。它的成长也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名牌阶段。

消费者看见你的牌子,确信你的产品好。

第二阶段:企业名牌阶段。

消费者看了你的牌子不仅确信产品好,而且确信企业好。(于是他们确信,在这个牌子下面的所有产品都是好的。)

第三阶段:社会名牌阶段。

名牌已经不仅仅是和某一个具体企业相联系、相对应,它可以和许多企业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麦当劳之所以能够进行连锁经营就是如此。中国的“全聚德”,创造它的原始企业已经不复存在,但它在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仍然活着。它们成了社会的财富。

这些清楚地告诉我们,名牌像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样,是逐步生长起来的。而不是按照主观意愿随便捏造出来的。所有真心搞名牌战略的人,必须踏下心来,准备并实际做持续的努力。

解析之三:海尔在实际操作中深刻地把握了名牌的实质

名牌的实质是什么?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看看海尔的三名话:

第一句话,“真诚到永远”。

对谁真诚到永远?对消费者。对消费者真诚到永远换取的是什么?换取的是消费者对海尔的信任和喜爱。不是一时的喜爱和信任,而是永远的喜爱和信任。这就抓住了名牌是最基本的实质,那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以心换心的关系,是由于企业对消费者永远不变的真诚,换来消费者对企业真诚的、持久的、广泛的信任和喜爱的关系。

——许多人不明白,以为名牌就是知名度,以为不论用什么办法,只要提高了知名度,就可以成为名牌。不错,确实有相当一些企业用一些绝招在很短的时间就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但后来又怎样呢?不是很快又下去了吗。

企业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是靠三个度来建立和维系的。第一个度是信任度,消费者认为你真诚,你可靠。第二个度是美誉度,不仅认为你可靠,而且认为你干得好。第三个度才是知名度,这是在前两个深度基础上的广度的概念。

就是说,不是少数人知道你可靠、干得好,而是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你可靠、干得好。不首先建立信誉,而单一地抓知名度,即使建立了广泛的知名度,也会是像空中楼阁一样,稍有风吹草动,就化为乌有。

第二句话,“追求卓越”。

对“追求卓越”海尔有一个简明的解释:要干就要争第一。后面这句话可能是借鉴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EO韦尔奇的观点。他认为GE在选择产业的时候,必须选择可以做到第一第二的产业,否则就不要做。这话是不错的。但我考虑到中国的特色和目前市场竞争的特点,曾经建议海尔把这句话改为“要干就是一流”。因为根据市场竞争的原理,最好是多赢或双赢。“第一”有排他性,而“一流”则没有排他性。现在把“要干就是第一”改为“要干就要争第一”,加了个“争”字,也很好。

这句话包含了名牌包含的第二个关系,那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和同行企业之间的关系。名牌企业在各个企业之中不是普通的一员,而必须是佼佼者、领先者、出类拔萃者。

当然,所谓的领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什么范围领先,在什么方面领先,在什么时间领先,一切都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过去曾经有过的自行车的八大名牌,碳酸饮料的八大名牌,那是在对外封闭的条件下认定的,但改革开放之后,外国的品牌进入了,我国原来的这些名牌就在技术和经营等方面失去了领先性,也就很快衰落了。所以,在竞争对手中间领先是很重要的,即使不是各方面都领先,但至少有一个或几个重要方面领先。不然,你最多叫一个运行着的企业,但不能叫名牌企业。

——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误区是还没有做到领先的企业,就企图成为最有名的企业。他们不是靠把企业做成佼佼者,而是靠炒作,甚至靠不正当竞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另一种误区是把“第一”变成了“唯一”,“老子天下第一”还不行,还要“老子天下唯一”,不分青红皂白,妄想消灭一切竞争者。结果闹得众败俱伤,自己的目的也没有达到。

第三句话,“先造势,后谋利”。

这是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什么是“势”?很难解释得很清楚。自身的状态,自身的位置,会形成一种势;外界的名声,外界的评价,会形成一种势。势,在张瑞敏的眼中是那个可以生成“有”的“无”。所谓“无”在这里不是不存在,而是看不见——它是存在的,只是看不见。

我们综合海尔的做法和经验,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名牌必须具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良性循环的关系。既善于用有形造无形,又善于用无形造有形。这个关系是实施名牌战略在操作层面上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这个关系的正确处理,前两个关系都很难处理好。名实关系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核心所在。

海尔非常注意用有形造无形,又非常注意用无形造有形。1985年砸冰箱,最奥妙之处并不在于一般理解的严格要求。这当然是严格要求。它的奥妙在于用有形造无形。造两个方面的无形:一个方面是职工的质量意识,这是无形的。另一个方面在消费者中间造自己的信誉——海尔是一丝不苟、毫不凑合的!

这种用实造就的名,不是靠说教,也不是靠言辞和形象俱佳的广告,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造就的名,一旦形成,就是结实的,不容易被破坏的。到了90年代中期,海尔的大发展阶段,用“吃休克鱼”的办法搞低成本扩张,就是另一个侧面,那就是把无形变有形。休克鱼虽然好吃,但是没有名牌还是吃不到的。而海尔正是抓住时机把品牌的扩张力由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对照海尔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两种偏颇:一种是孤立地造名,用空洞的言辞造名;一种是造了名,有了名不会用,不会转化为有形。

综上所述,海尔实际上抓住了名牌的实质,抓住了名牌包含的三大关系,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内部有形和无形的关系,并相应地提出了通俗易懂的对策理念。所以,它总是敲到了点子上。

解析之四:海尔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实至名归”的方针

打造名牌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反过来套用——“失败的企业大体是相同的,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道路”。

那么海尔的成功之路是什么呢?纵观海尔打造名牌的做法、策略和进程,我们发现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始终坚持“实至名归”的方针。

“实至名归”的第一层含义是“实”字领先。

首先是要实实在在地做,并且做出成绩来,用做出来的成绩去获得名声。而且必须是名实相符,不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海尔不是不要名,而是不图虚名,更避免图虚名得实祸。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他们花多大的力气抓企业内部管理就可以明白了。

“实至名归”的第二层含义是“实”要转化为名。

“实”可以转化为“名”,“实”必须转化为“名”。但“实”转化为“名”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自觉的,两者结果大不相同。这里的关系是要有正确而全面的品牌意识。有人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这样一种个人的作风直接搬到企业的经营中来,这是混淆了概念。海尔从一开始就注意自己形象的塑造,并把它集中到自己的品牌中来。

“实至名归”的第三层含义是“名”应该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甚至是最终的归宿。

这一点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的。他们之所以重视品牌,是因为品牌可以帮助他们卖产品,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润,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从名牌战略的角度看,就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如果一些举措对品牌的成长和塑造有利而对于眼前的利润并无多大意义,究竟要不要做呢?企业的经营最终是要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还是最终把自己的业绩存入品牌呢?

有几个事例可以说明海尔的思维。

一个是研制能够洗红薯的洗衣机。仅从销售的角度看,这种研制是不必要的。因为不会有多少人买洗衣机去洗红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但为了表示海尔对消费者意见的重视——哪怕是看来不合理的意见也会得到重视,他们还是研制了这样的洗衣机。其实更主要的目的倒不是为了从这种洗衣机上赚多少钱回来,而是为了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海尔可以造出你需要的一切产品,包括“无理要求”产品。

再一个事例就是进入国际市场采取了先难后易的方针。其目的也是为了造名(海尔说“造势”)。德国市场即使准入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很多冰箱。但海尔的冰箱能够进入德国,而且有那样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这就增添了海尔品牌的名,进入其他国家也就是不在话下的事情。

在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在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今天,在文化力已经深深介入经济活动的今天,企业的最终业绩的表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方面,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

第一阶段,明确企业必须获取利润。

第二阶段,与获取眼前利润相比,更重要的是占领市场。因为谁占有了市场,谁就能够永久地获得利润。

第三阶段,企业的根本发展表现在资本增殖上。

第四阶段,资本中的无形资本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占领市场,才能低成本扩张。于是人们懂得了,利润是财产,资本是财产,品牌是更重要的财产。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的经营业绩最终体现在品牌的成长上。他赚多少钱都可能很快流失,但如果真正地树立了品牌,那它将会长期起作用,甚至永不消亡。

“实至名归”的方针与海尔的媒介宣传策略

回顾海尔的成长历程,海尔名气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广告,它从没有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靠类似价格大战之类的大策划和大动作;更多地是靠新闻宣传。有人说,这是因为海尔重视公关活动,和新闻单位的关系搞得比较好。

确实,海尔是重视和各种媒体搞好关系的——这是现代大企业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但为什么能够搞好关系呢?搞好关系为什么就能够发挥作用呢?其中有一个关键所在是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那就是海尔出新闻。如果海尔没有新闻事实发生,想宣传报道也是困难的。

所以,在海尔,“实至名归”的这个“实”,除了上述的各层含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往往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新闻媒体所需要的,当然媒体就会对海尔感兴趣了。

海尔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比较多,主要是因为:

一、海尔这个大企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引起人们对它的特别关注。

二、海尔的创新意识比较强,一些具有导向意义的事情往往首先从这里做起来。张瑞敏到哈佛讲课,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一般不会引起什么特别的关注,但对中国来讲,这是“第一个到哈佛讲学的中国企业家”,代表着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面貌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家争光,这就是新闻了。

三、海尔的一些具体操作往往具有新闻色彩。有人说,海尔善于“编故事”(这话带有一些贬义)。我想,它的故事并不是编的,而首先是做出来的。进入德国市场的故事,难道是编出来的吗?但海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总能找到比较恰当的表现方式。这不是缺点,这是市场经济意识的表现,是优点。

四、张瑞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企业家,所以在海尔发生的故事中往往具有比较深刻的内涵。

五、海尔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善于捕捉这样的故事,并把它们及时总结出来提供给新闻界。他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错。

我认为,企业和新闻界的这种关系是非常宝贵的,它能够把企业的内涵及时地宣传出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本身的思考,借鉴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

说穿了,能够做到海尔这样,无非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本身有新闻;二是本身善于发现新闻;三是和新闻界的良好关系可以及时传播这些新闻。

——就中国而言,一些大企业建立起健全的“舆论联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好的题材,可以通过这个体系及时准确地宣传出去。遇到了风险,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及时把自己的意见传播出去。信息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过去一般所认为的吹牛和张扬并不是一回事。

解析之五:海尔非常重视品牌管理,并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体系

品牌既覆盖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又是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必须掌握品牌管理的本领。海尔在以下几点上有很成功的经验。

1、借用世界名牌起步,但到一定的时期摆脱“拐棍”,自己独立行走,独立发展。

海尔最初的品牌叫做“琴岛——利勃海尔”。“利勃海尔”是它老师的名字。这是借名起步的策略。因为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中国消费者不相信中国的企业可以自己造出好冰箱,利用外国品牌是为了有利于开拓市场。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它的品牌逐渐缩短:“琴岛海尔”,最后是“海尔”,就成为完全独立的品牌了。

这个品牌的特点是简单,而且具有广泛的涵盖力。

我们提出,要有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是就最终的追求目标说的,并不是排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

2、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品牌的内涵。

海尔不断向自己的品牌注入新的内涵,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他们实际上是按照前面说的品牌发展的三个阶段来工作的。

首先把自己的品牌铸造成“产品品牌”。这是从冰箱开始的。“海尔冰箱”——“名牌产品”,做冰箱的海尔——产品品牌。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让消费者知道和记住“海尔的冰箱好”。

第二步把它铸造成“企业名牌”。产品的多元化,海尔不只是冰箱,而是生产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消费者知道和记住海尔这个企业好,因为这个企业好,所以它生产的东西都好。

第三步把它铸造成国际品牌。他们先提的是“品牌国际化”,后来又提出“国际化品牌”,这就是在向着社会名牌——世界名牌进军。

3、与经营发展战略相配套,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品牌体系。

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品牌体系是许多企业忽略的问题。而海尔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可以说是目前中国企业当中做得最好的为数极少的企业之一。

海尔的品牌体系可以称为“家族式的品牌体系”。海尔这个总商标是家长,下面有各个分商标,如同各个子子孙孙。冰箱是王子系列,洗衣机是神童和丽我系列,空调器是英才系列等等。这样的品牌体系和海尔的多元化经营比较好地衔接起来了。总品牌起到了总领全局的作用,分品牌起到了体现新扩展的作用。

一个好的品牌体系,其主要作用仍然在于和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

什么样的关系是最好的呢?老朋友的关系是最好的。总是在各种产品上出现的“海尔”就是消费者的老朋友。但老朋友如果没有新的话题,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分品牌就是新话题。所以,海尔的品牌体系既有老朋友的意思,又有新话题的意思。不断加强着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通过海尔的品牌体系,我们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海尔这个大家庭的兴旺和发达,因为它不断添人进口,不断有新的家族成员显示风采。

解析之六:海尔用名牌战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那么中国怎样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呢?同志去年10月22日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非常清楚地阐述了我们的基本战略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三:把外国企业的三个优势和中国的三个优势结合起来,建立起符合三个要求的世界制造基地。

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三个优势是: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中国的三个优势是:产业基础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本土市场优势。三个要求是: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当然要考虑某一个方面的要素的情况,例如劳动力成本低的要素,但更重要的是靠“结合”,靠“综合”形成。

结合和综合的途径是多样的。有各种依托而形成的综合。依托本土市场,依托劳动力成本,依托资源的垄断,等等。

例如我调查过的中集集团,集装箱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7%,相当于世界第二名到第六名的总和。它主要靠了两个优势的综合,本土市场优势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又靠着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国际化经营综合形成的优势。

例如我们的中药,本来具有资源、人才等优势,但是没有综合进现代手段,因此没有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把现代化手段综合进来,就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海尔创造了一种发挥品牌优势实现结合和综合进而造就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海尔的战略其实可以称为“名牌综合优势战略”。

开始的阶段,海尔并不具备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但它具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本土市场优势。于是它引进技术,把德国利勃海尔的冰箱技术引进来,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这就造成了技术、成本、本土以及管理的四个优势的综合,并首先在本土市场和外国企业竞争。事实证明获得了成功。整个中国家电业其实也是用以上办法获得成功的。

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利用这种综合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利用品牌扩展提升了这种综合,品牌、信誉和企业的实力同步增长。

尤其可贵的是,在本土市场和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它找到了自己的强项,并尽情地发挥了这个强项——那就是以“星级服务”为口号建立起来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这个网络更提高了海尔品牌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现在,在国际竞争中,海尔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利用品牌形成的综合优势,进行新的综合,并造就新的优势。

张瑞敏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记者的回答是一个典型的说明。他说,同跨国公司比,我们没有资本优势,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国际市场优势,我们惟一高于他们的是我们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我不是用这个网络去封杀外国企业,而是利用这个优势与他们合作,我允许他们利用我们的网络卖他们的东西,以此来换取在国外我们利用他们的网络来卖我们的东西。很快海尔就和日本的三洋签定了类似的合作协议。

在美国等地方设厂,这是另一种品牌优势下的综合。这里就不再详细分析了。

我想,需要把名牌综合优势战略的内涵再稍微详细地说一下。

第一点,现实的市场竞争力都不是某一个单独的孤立的要素可以形成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虽然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如果管理不好,效率很低,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也会很高。所以,不仅要注意形成竞争力的某些“必要条件”,还必须注意形成竞争力的“充分条件”。这就是要对相关要素进行综合,平常我们说“整合”。

第二点,要进行整合、综合,必须首先发现和发挥自己已有的优势,以此为立足点和人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

第三点,这种综合和整合是有方向的,关键是谁主导综合和整合?综合和整合之后谁成为主导?

第四点,能够成为主导的依托是多种要素,资本、技术、管理、市场、资源等等,但最重要的、最有发展潜力的、最有主动性的依托是品牌——自己的品牌。

中国的汽车工业,其实就是由于失去了品牌成为外国的附庸。我认为,最有前途的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是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当然还需要恰当的策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五点,自己的品牌只能靠自己创造,一定情况下,品牌是可以引进的,但最终品牌是“引而不进”——用别人的品牌,用一百年,品牌还是人家的。一切有志气的中国企业家,应该着力于创造自己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