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8:54:54

棉蚜范文篇1

1棉花蚜虫越冬寄主

新疆棉区危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棉黑蚜、棉长管蚜、拐枣蚜、桃蚜、菜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棉蚜又名腻虫、蜜虫、油虫、油旱等。棉蚜属多食性害虫,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285种,属于75科。第1寄主(又叫越冬寄主)阿拉尔地区棉蚜的越冬场所为居室、温室及塑料大棚内的花卉和蔬菜等。棉蚜主要以孤雌胎生蚜进行同寄主和异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史。尚可在冬季冷藏的石榴、花椒、菊花等寄主产卵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棉蚜室外寄主如黄金树、石榴、核桃、葡萄等上的棉蚜卵可以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第2寄主(又名侨居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植物。

2棉蚜消长因素

阿拉尔地区棉蚜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害虫的天敌昆虫(瓢虫、草蛉、寄生蜂、食蚜蝇)和蜘蛛;人为的不利影响,如乱用杀虫剂,也会导致棉蚜的猖獗发生。年际间影响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棉蚜发生期间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期,天敌的出现期和数量,以及天敌与高温天气单因素或多因素作用。

一般春秋两季棉蚜体色以墨绿色为多,夏季黄色增多。当6月棉田棉蚜有墨绿色和黄色混合发生,则当年棉蚜发生重。当6月上旬棉田有蚜株率10%以下,有翅蚜株率在10%以上;6月中旬有蚜株率30%~50%,有翅株率在30%以上;6月下旬有蚜株率、有翅蚜株率在80%以上时,当年发生重。

在一定基数条件下,4~6月温湿度变化是当年棉蚜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这个时期气温适宜(多在23~27℃)、天敌数量不大,棉蚜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25℃种群增长率最高,平均气温高于29℃对棉蚜有抑制作用;气温23~27℃,相对湿度40%~60%,此气候条件为棉蚜个体发育和种群的扩散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宜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因此,做好4~6月温度、湿度和检测对棉蚜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3防治措施

3.1人工防治

一是预测预防。棉蚜的预报技术对棉蚜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4月至5月上旬的气温情况,预报棉蚜迁入棉田发生期。根据5~6月棉田棉长管蚜、棉黑蚜的发生与天敌数量关系,预报6月棉田棉蚜的发生程度。二是消灭蚜源。于初冬和早春在室内花盆中,埋施15%铁灭克,3月下旬再认真检查灭蚜效果,以确保消灭越冬棉蚜。温室大棚每棚使用敌敌畏0.5~0.7g在3~4月熏蒸,开棚前再熏蒸1次,减少棉蚜迁飞数量。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及早春3月对迁飞到庭院作物(葡萄、石榴等)的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各全面喷施1次。对棉蚜发生重的条田四周、果园、菜地使用蚜虱净3000~4000倍液喷施,以减少棉蚜越冬数量。三是种子处理。在棉蚜发生重的条田,使用苗康3号种衣剂拌种,播在条田四周,同时可预防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四是群防群治,彻底消灭棉蚜。一般在5月上旬,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组织职工在棉田查找中心蚜株,发生1株可就地掩埋,也可装袋带出田外掩埋;或用蚜虱净3000~4000倍液单株喷雾防治。此外,黄板诱蚜对有翅蚜的迁飞也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五是结合栽培措施降低棉田危害。适期播种促苗早发、促壮苗,不但能避开棉蓟马、地老虎的危害,而且能提高棉株的抗蚜能力,减轻蚜虫危害;及时铲除棉田杂草,消灭棉蚜寄主可有效推迟棉蚜迁入棉田的时间;科学的水肥管理使棉株壮而不旺,可有效地降低棉蚜的繁殖速度。当棉田出现少量蚜虫时可用磷酸二氢钾750g/hm2喷施,促棉叶迅速老化抵抗棉蚜危害。

棉蚜范文篇2

关键词:棉蚜;越冬寄主;消长因素;防治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棉区棉蚜已成为主要防治对象。在过去20多年中棉蚜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大发生,给农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新疆棉区种植结构单一,作物结构不合理,棉花与其他作物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田间生态脆弱,天敌繁殖空间有限,影响其种群的发展;防治措施以及防治药剂的选择不当,造成棉田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降低,天敌数量不断下降。现将棉蚜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棉花蚜虫越冬寄主

新疆棉区危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棉黑蚜、棉长管蚜、拐枣蚜、桃蚜、菜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棉蚜又名腻虫、蜜虫、油虫、油旱等[1,2]。棉蚜属多食性害虫,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285种,属于75科。第1寄主(又叫越冬寄主)阿拉尔地区棉蚜的越冬场所为居室、温室及塑料大棚内的花卉和蔬菜等。棉蚜主要以孤雌胎生蚜进行同寄主和异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史。尚可在冬季冷藏的石榴、花椒、菊花等寄主产卵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棉蚜室外寄主如黄金树、石榴、核桃、葡萄等上的棉蚜卵可以越冬进行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史[3,4]。第2寄主(又名侨居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植物。

2棉蚜消长因素

阿拉尔地区棉蚜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害虫的天敌昆虫(瓢虫、草蛉、寄生蜂、食蚜蝇)和蜘蛛;人为的不利影响,如乱用杀虫剂,也会导致棉蚜的猖獗发生。年际间影响棉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棉蚜发生期间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期,天敌的出现期和数量,以及天敌与高温天气单因素或多因素作用。

一般春秋两季棉蚜体色以墨绿色为多,夏季黄色增多。当6月棉田棉蚜有墨绿色和黄色混合发生,则当年棉蚜发生重。当6月上旬棉田有蚜株率10%以下,有翅蚜株率在10%以上;6月中旬有蚜株率30%~50%,有翅株率在30%以上;6月下旬有蚜株率、有翅蚜株率在80%以上时,当年发生重。

在一定基数条件下,4~6月温湿度变化是当年棉蚜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这个时期气温适宜(多在23~27℃)、天敌数量不大,棉蚜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25℃种群增长率最高,平均气温高于29℃对棉蚜有抑制作用;气温23~27℃,相对湿度40%~60%,此气候条件为棉蚜个体发育和种群的扩散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宜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因此,做好4~6月温度、湿度和检测对棉蚜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3防治措施

3.1人工防治

一是预测预防。棉蚜的预报技术对棉蚜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4月至5月上旬的气温情况,预报棉蚜迁入棉田发生期。根据5~6月棉田棉长管蚜、棉黑蚜的发生与天敌数量关系,预报6月棉田棉蚜的发生程度。二是消灭蚜源。于初冬和早春在室内花盆中,埋施15%铁灭克,3月下旬再认真检查灭蚜效果,以确保消灭越冬棉蚜。温室大棚每棚使用敌敌畏0.5~0.7g在3~4月熏蒸,开棚前再熏蒸1次,减少棉蚜迁飞数量。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及早春3月对迁飞到庭院作物(葡萄、石榴等)的蚜虫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各全面喷施1次。对棉蚜发生重的条田四周、果园、菜地使用蚜虱净3000~4000倍液喷施,以减少棉蚜越冬数量。三是种子处理。在棉蚜发生重的条田,使用苗康3号种衣剂拌种,播在条田四周,同时可预防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四是群防群治,彻底消灭棉蚜。一般在5月上旬,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组织职工在棉田查找中心蚜株,发生1株可就地掩埋,也可装袋带出田外掩埋;或用蚜虱净3000~4000倍液单株喷雾防治。此外,黄板诱蚜对有翅蚜的迁飞也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五是结合栽培措施降低棉田危害。适期播种促苗早发、促壮苗,不但能避开棉蓟马、地老虎的危害,而且能提高棉株的抗蚜能力,减轻蚜虫危害;及时铲除棉田杂草,消灭棉蚜寄主可有效推迟棉蚜迁入棉田的时间;科学的水肥管理使棉株壮而不旺,可有效地降低棉蚜的繁殖速度。当棉田出现少量蚜虫时可用磷酸二氢钾750g/hm2喷施,促棉叶迅速老化抵抗棉蚜危害。

3.2化学防治

经观察与实践,加上其他团场防治经验的借鉴,天敌与棉蚜的益害比应为1∶300比较合适。但是当棉田棉株卷叶率在10%左右时,对棉花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此时必须进行化学防治。选用保护天敌的生物制剂或对天敌伤害小的药物,同时不可大面积整体防治。棉田的点片防治可用氧化乐果、久效磷涂茎,将原液配成1∶5的药液,涂于棉茎一侧红绿交接处,长度3cm。也可采用药液滴心,即用200倍液在棉花生长点滴2~3滴。

4参考文献

[1]郭天凤,李国萍,王淑娟.棉蚜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08(4):35-36.

[2]陈连芳,陆民.棉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农村科技,2009(8):44-45.

棉蚜范文篇3

一、棉花种植面积减少。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农户较少,在被调查的农户中一般都是种植0.2亩地或0.3亩棉花,留作自家使用。

导致农户不愿种植棉花的原因有:1、种植棉花太麻烦,要7天打一次农药,还要聘请人工来摘花,不如种植春玉米,既方便省事,又成本较低。2、棉花价格上不去,不如打工挣的钱多。

二、棉田苗情较差。

今年棉花苗情比较差,天气炎热,雨水少,对棉花出苗有一定影响。由于天气炎热,有少数种植户地膜清理较晚,出现把幼苗捂死的现象。出苗率可以达到70%—80%。

三、棉花病虫害情况。

病虫害发生重于常年。虫害主要以棉蚜为主。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等。

棉蚜范文篇4

论文摘要设施栽培草莓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轮斑病和叶斑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方法。

近几年,草莓设施栽培的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设施栽培的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设施生产中如不加强病虫害的预防,会造成草莓的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对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对草莓设施栽培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草莓常见病害

1.1灰霉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生产上最严重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全国各草莓产区均有发生。

1.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花和果。开花后即发生,造成花序干枯。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果梗,浆果发病常在近成熟期,果面出现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黑褐色,造成果实变软腐烂。

1.1.2发病条件。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大量发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造成发病。

1.1.3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控制氮肥和水分,防止徒长;栽培上注意密度不要过大,以免形成高湿环境;及时摘除病果和枯叶,集中带到设施外烧毁或深埋。现蕾前用50%速克灵或50%多满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一般7~10d喷药1次,共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前可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严重时每隔10d喷1次。

1.2白粉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设施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1.2.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浆果、果柄和叶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此后很快扩散到全株,随病情加重,叶向上卷曲,呈现汤匙状。

1.2.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低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15~20℃的高湿环境。病菌靠空气传播。整个生长季节均能发生。

1.2.3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施用;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埋。发病初期可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1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后停药。

1.3轮斑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3.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和匍匐茎。感病初期,叶面上形成多个紫红色小斑,随病斑扩大,变成椭圆形,沿叶脉构成V形病斑,病斑进一步扩展,中心部分变黑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

1.3.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28~30℃的高湿环境。病菌靠空气传播。

1.3.3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埋,清除病源;注意通风换气,降温降湿。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1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后停药。

1.4叶斑病

草莓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4.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淡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圆形病斑,中央棕黄色,后变灰白色。

1.4.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28~30℃的高湿环境。

1.4.3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烧毁,清除病源;加强水分管理,减少氮肥施用量,避免设施内出现湿度过大的环境条件。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花前可喷1次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2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2草莓常见虫害

2.1蚜虫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和棉蚜。

2.1.1为害特点。蚜虫主要群集在草莓的嫩叶中刺吸汁液,吸食后叶面出现褪绿的斑点。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另外,蚜虫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

2.1.2发生规律。蚜虫在草莓植株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棉蚜1年繁殖20~30代,桃蚜1年繁殖10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秋末随温度降低,叶片枯萎,以有翅蚜迁到附近植株的老茎或枯叶下产卵越冬或直接在草莓茎和老叶下产卵越冬。

2.1.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清洁田园,减少蚜虫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在设施内放养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蚜虫的天敌,防治效果较好。花前喷药1~3次,花后尽量不喷药,采果前15d一定要停药。所用药剂有50%敌敌畏1000倍液、40%的抗蚜威1500倍液、50%避蚜雾2000倍液、40%蚜螨净1000倍液(可兼治红蜘蛛)。

2.2红蜘蛛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叶片。

2.2.1为害特点。主要刺吸草莓未展开嫩叶中的汁液,使组织和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发育迟缓,长出后皱缩,严重时叶片呈现铁锈色,叶片发红。

2.2.2发生规律。主要发生在春旱、伏旱、秋旱严重的地区,1年可发生8~10代,在温度较高的干旱环境下发病较重。多以雌成虫栖息在草莓的老叶、土块缝隙和匍匐茎上越冬。

2.2.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带出田园集中烧毁,减少红蜘蛛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出现干旱的环境;在设施内放养瓢虫、草蛉等红蜘蛛的天敌,抑制红蜘蛛的大量发生,效果较好。开花前喷洒40%的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倍液、40%蚜螨净1000倍液(可兼治蚜虫)、0.2~0.3°Bé石硫合剂;采果前,喷洒残留度低的药剂,如20%的增效杀灭菊酯5000~8000倍液或阿维茵素。采收前15d停药。

2.3盲椿象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果实。为害草莓的主要是牧草盲椿。

2.3.1为害特点。盲椿主要吸食草莓幼果顶部种子的汁液,形成空种子,造成果实畸形,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

棉蚜范文篇5

论文摘要设施栽培草莓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轮斑病和叶斑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针对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特点,提出防治方法。

近几年,草莓设施栽培的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设施栽培的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设施生产中如不加强病虫害的预防,会造成草莓的品质下降,影响草莓设施生产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草莓设施栽培的品质,加强对草莓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对草莓设施栽培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草莓常见病害

1.1灰霉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生产上最严重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全国各草莓产区均有发生。

1.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花和果。开花后即发生,造成花序干枯。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果梗,浆果发病常在近成熟期,果面出现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变黑褐色,造成果实变软腐烂。

1.1.2发病条件。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大量发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造成发病。

1.1.3防治方法。加强管理,控制氮肥和水分,防止徒长;栽培上注意密度不要过大,以免形成高湿环境;及时摘除病果和枯叶,集中带到设施外烧毁或深埋。现蕾前用50%速克灵或50%多满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一般7~10d喷药1次,共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前可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严重时每隔10d喷1次。

1.2白粉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设施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1.2.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浆果、果柄和叶柄。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此后很快扩散到全株,随病情加重,叶向上卷曲,呈现汤匙状。

1.2.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低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15~20℃的高湿环境。病菌靠空气传播。整个生长季节均能发生。

1.2.3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施用;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埋。发病初期可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1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后停药。

1.3轮斑病

属真菌病害,是草莓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3.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和匍匐茎。感病初期,叶面上形成多个紫红色小斑,随病斑扩大,变成椭圆形,沿叶脉构成V形病斑,病斑进一步扩展,中心部分变黑褐色,周围黄褐色,边缘呈现红色或紫红色,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

1.3.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28~30℃的高湿环境。病菌靠空气传播。

1.3.3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深埋,清除病源;注意通风换气,降温降湿。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1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开花后停药。

1.4叶斑病

草莓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1.4.1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淡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圆形病斑,中央棕黄色,后变灰白色。

1.4.2发病条件。该病属于高温型病害,适宜发病条件是温度为28~30℃的高湿环境。

1.4.3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老病叶、病果,带出集中烧毁,清除病源;加强水分管理,减少氮肥施用量,避免设施内出现湿度过大的环境条件。发病初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花前可喷1次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喷药时间每隔2周喷药1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2草莓常见虫害

2.1蚜虫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和棉蚜。

2.1.1为害特点。蚜虫主要群集在草莓的嫩叶中刺吸汁液,吸食后叶面出现褪绿的斑点。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另外,蚜虫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

2.1.2发生规律。蚜虫在草莓植株的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棉蚜1年繁殖20~30代,桃蚜1年繁殖10代,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秋末随温度降低,叶片枯萎,以有翅蚜迁到附近植株的老茎或枯叶下产卵越冬或直接在草莓茎和老叶下产卵越冬。

2.1.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清洁田园,减少蚜虫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在设施内放养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蚜虫的天敌,防治效果较好。花前喷药1~3次,花后尽量不喷药,采果前15d一定要停药。所用药剂有50%敌敌畏1000倍液、40%的抗蚜威1500倍液、50%避蚜雾2000倍液、40%蚜螨净1000倍液(可兼治红蜘蛛)。

2.2红蜘蛛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叶片。

2.2.1为害特点。主要刺吸草莓未展开嫩叶中的汁液,使组织和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发育迟缓,长出后皱缩,严重时叶片呈现铁锈色,叶片发红。

2.2.2发生规律。主要发生在春旱、伏旱、秋旱严重的地区,1年可发生8~10代,在温度较高的干旱环境下发病较重。多以雌成虫栖息在草莓的老叶、土块缝隙和匍匐茎上越冬。

2.2.3防治方法。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带出田园集中烧毁,减少红蜘蛛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加强水分管理,避免出现干旱的环境;在设施内放养瓢虫、草蛉等红蜘蛛的天敌,抑制红蜘蛛的大量发生,效果较好。开花前喷洒40%的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倍液、40%蚜螨净1000倍液(可兼治蚜虫)、0.2~0.3°Bé石硫合剂;采果前,喷洒残留度低的药剂,如20%的增效杀灭菊酯5000~8000倍液或阿维茵素。采收前15d停药。

2.3盲椿象

草莓上的常见虫害之一,为害草莓的果实。为害草莓的主要是牧草盲椿。

2.3.1为害特点。盲椿主要吸食草莓幼果顶部种子的汁液,形成空种子,造成果实畸形,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

棉蚜范文篇6

棉花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种植棉花水平高、易管理的地点,委派技术人员驻点,并进行定点、定面积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

2制种规格

最好选择一熟制田块,麦棉套种应选择3-1式120~130cm一带的种植模式,即3行小麦1行棉花,全采用等行距种植。母本栽1.95~2.25万株/hm2。父母本田间种植比例以1∶5为标准,即父本种植3900~4500株/hm2,父本一般集中种在地头,便于采花。父母本要用标记物分开。

3育苗

4月上旬,趁晴天足墒播种,拱棚育苗。苗床以东西向为好,长10~15m,宽1.3~1.5m,深0.13~0.15m,可育2500株。一般采用塑料育苗钵、土制营养钵、方块育苗等方法。每钵1~2粒,播后覆湿润细土,厚度2~3cm。

4苗床管理

播后及时做好拱棚盖膜保温保湿。一般播种至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30~35℃为宜。当棉苗有70%~80%出土后,可视气温情况于早上8时左右,将棚膜两头揭开通风;出苗至一叶期,床温应控制在25~30℃,高于30℃应及时掀膜通风,严防烧苗,注意炼苗,防止高脚苗。如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盖膜。喷施多菌灵防治立枯病,苗床及四周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拔除苗床杂草,遇旱及时浇水,并注意防治苗床蚜虫、红蜘蛛等。施好送嫁肥、浇好送嫁水、喷好送嫁药。即移栽前7d可用0.5%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或泼浇苗床。移栽前2d浇1次透水,并用40%氧化乐果1200倍液喷施棉苗,以防将棉蚜等害虫带入大田。当棉苗长到2叶1心时,用卡那霉素5000~6000倍溶液均匀喷施在棉苗上(不是转基因抗虫的棉苗不喷),7d后,将有黄斑叶片的植株拔除。移栽定苗时,根据株型的不同拔除变异株。

5移栽

最好在5月上旬移栽,最迟不超过5月20日。父本应提前2~3d移栽,避免花期不遇。结合整地,施土杂肥3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225kg/hm2、硼肥7.5kg/hm2,锌肥7.5kg/hm2。母本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1.1~1.2m,株距40~45cm,种植1.95~2.25万株/hm2。父本种植密度可大一些,株距28~30cm,种植4500~4800株/hm2。移栽时要保持钵土不散、根系完整、大小苗分开,栽时不吊空、不露肩,开沟穴施或条施肥,顺沟撒3%的呋喃颗粒剂15.0~22.5kg/hm2,防治地下害虫。浇足安家水,封土保墒。

6人工去雄授粉

黄淮地区从7月1~10日开始人工去雄(简称剥花),8月20日以前授粉结束。在决定开始剥花授粉的前1d,必须将父母本棉株上已开的花、结的铃全部摘除。每天剥花时间应在下午进行,通过观察花冠逐株检查第2天将要开的母本花朵,从花的基部撕开,将花冠连同雄蕊一起剥净,不留1个花药,随时用彩绳做好标记,以便第2天好找。剥花时要掌握好手法,下手要轻、准、稳,不可伤及子房、花柱及柱头,剥完后再仔细检查1遍,防止漏花。如在盛花期下午未能剥完,次日早晨6时前花粉未散时一定要剥完,切忌剥散粉花。第2天8时左右,先摘除母本遗漏的未剥花朵,然后采摘父本已开放的花,检查父本花药散粉后,便可进行杂交授粉。授粉时要轻抹、均匀、不遗漏。12时以前授粉结束,不然会因为气温高而影响成桃。如遇下雨天气,可将父本的花粉采集保存好,雨停后及时授粉。父本的花粉只可当天使用。父母本授粉比例以1∶3~5朵最好,即1朵父本花朵可给3~5朵母本的柱头授粉,这样成桃率高、成铃最重。授粉的部位以柱头的下部效果最好、中上部效果最差。因此,授粉时应从母本柱头下部靠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

7去除父本与杂株

8月20日以前,剥花授粉结束后,应立即将所有父本拔除干净,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坚决杜绝20日后续剥现象,确保种子的发芽率。杂交制种结束后,必须到田间对母本逐株逐枝检查,对未剥的花蕾及时剪除干净,并摘除自交花、铃,力争做到一个不漏,尽量提高种子纯度,技术人员要做好母本田间纯度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8田间管理

8.1科学施肥

在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增施磷、钾肥和硼、锌微肥,提高种子质量,减少因生理病害引起的脱落。要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8.2及时中耕浇水

栽后5~6d,及时中耕、浇水、培土,促苗早发,否则将影响制种产量。棉田进入盛花结铃期后,只要出现干旱现象,及时浇水,为不影响第2天剥花授粉,采取隔行浇灌。吐絮初期,若出现旱象,也要及时浇水,克服棉田一见白不用浇水的老观念,此次浇水可增加种子饱满度,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8.3合理化控

母本第1次化控于初花期,用缩节胺30g/hm2;第2次于盛铃期,用量37.5~45.0g/hm2;第3次在打顶后,用量52.5~60.0g/hm2。合理的成铃结构为:母本下部1~3台果枝可坐2~3个杂交铃,中部果枝坐4~5个杂交铃,上部果枝3~4个。一般7月25日前后打去顶心,8月5日前后打去全部边心。

9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等,成株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等。除多施有机肥、合理轮作外,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主要用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等杀菌剂400~500倍液进行多次防治。虫害主要有棉蚜、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用吡虫啉、扫螨净、辛硫磷、阿维菌素等防治。

10及时拾花、晾晒

制种棉吐絮大开后,要及时拾花。一般7~10d拾1次,杜绝拾笑口棉,将烂瓣、僵瓣花剔除。每次拾花后及时晾晒,将水分晒到10%以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棉花回潮引起种子霉变。杜绝化学催熟,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大约到10月下旬,拔除棉柴。待种子全部晒干后,交给制种公司。

参考文献

[1]郝永征,徐其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5(11):20.

[2]白春英,彭勇,王晓红.杂交棉制种及栽培管理[J].农村科技,2006(6):12-13.

[3]齐鹏.抗虫棉人工杂交制种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5(2):46-48.

[4]樊存芬,王国平,朱泽田,等.棉花杂交制种田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4(7):30.

[5]夏洪斌,张燕,郭海玲,等.北疆棉区杂交棉制种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5):34.

[6]任付起,张亚杰.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J].中国棉花,2005(4):29.

棉蚜范文篇7

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当前农业生产,为夺取夏粮和全年丰收打好基础,现根据省市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抓好以防治病虫害为重点的麦田管理和果树管理,确保夏粮丰收、果品丰产

我县小麦生长已陆续进入挑旗期,到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小麦病虫害多发期和危害高峰期,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对确保夏粮丰收至关重要。目前,全国小麦条锈病已经呈大发生趋势,我省也已经发现病点;小麦红蜘蛛和小麦蚜虫在我县普遍发生。由于去年暖冬原因,果树病虫害也呈偏重发生趋势。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麦田管理和果树管理。一是及时做好病虫测报。要加大病虫测报力度,特别是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苹果棉蚜、蠹蛾等暴发性、流行性重大病虫要实行不间断调查监测,及时病虫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二是适时启动防治预案。根据重大病虫测报情况,适时启动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层层落实责任。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专业防治体系,开展统防统治,切实搞好综合防治工作。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帮助和指导农民群众做好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采用办黑板报、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四是及早做好物资准备。要早动手,争主动,做好防治小麦条锈病、苹果棉蚜、蠹蛾等重大病虫所需的农药、药械、燃油等物资储备,确保不误防治时机。要针对小麦旺长期易失肥的实际,切实加强中后期麦田肥水管理,增加小麦穗粒数,提高小麦千粒重,努力增加小麦单产。同时,要切实抓好春播及管理工作,确保一播全苗,为夺取全年丰收、增加农民收入打下基础。

二、继续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价格管理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继续抓好稳定农资价格工作,继续加大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督查与指导力度,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再落实。要突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大要案查处,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完善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格价格管理,稳定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造成重大损失、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加大曝光和督办查处力度。要加强对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服务和指导,大力培育农资连锁、配送、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优质农资市场占有率。

三、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当前,气候转暖,候鸟北迁,大量病原微生物孳生蔓延,已进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免疫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春免任务。要集中精力抓好春防免疫抗体监测工作,积极做好免疫效果评价,毫不松懈地做好新补栏、免疫超过有效期以及免疫抗体水平达不到有效保护畜禽的补免工作,确保有效保护。要充分发挥现有疫情测报网络的作用,提高疫情监测的密度和频率,特别是加强饲养密集地区、水网地区、候鸟迁徙地区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疫情巡视和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果断处理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蔓延。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体制和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和指挥机构,充实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要按照防疫责任制的要求,不断加强对春防工作的检查指导,确保春防密度和质量。

棉蚜范文篇8

1.1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来,有害生物的侵入情况层出不穷,给新疆林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1980年后侵入的棉蚜暴发成灾,棉花枯与黄萎病等快速传播,给新疆棉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受害面积约为157.33万hm2,防治费用为4亿元左右。

1.2破坏生态环境

有害生物侵入打破了新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平衡性,使得新疆草原的退化问题愈发严重,并且逐渐向农田方向扩散,如亚洲飞蝗的入侵使得蝗灾频发,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刺萼龙葵的快速蔓延,使得农作物欠收甚至绝收。

1.3影响人类生活

草原和农田等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源是新疆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有害生物的侵入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但影响了新疆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环境,而且改变了新疆人民的生活方式,对新疆人民的安居乐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2新疆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有害生物入侵认识不足

新疆林业管理单位对有害生物侵入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向公众宣传入侵生物的危害性,使公众在进出境或者从疫区携带有害生物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使得有害生物的危害屡禁不止。

2.2管理单位的防控措施不力

新疆林业管理单位没有对有害生物的侵入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防控制度,管理职责不明确,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对有害生物侵入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2.3对有害生物入侵投入有限

虽然国家和新疆地区对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相对于有害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依然远远不够,使得新疆林业对很多有害生物入侵原因和传播途径等了解有限,对有害生物的防控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3新疆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重视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新疆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和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对有害生物侵入危害性的宣传工作,秉承防控为主和依法治理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有害生物侵入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让林业管理的领导认识到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将有害生物侵入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使有害生物侵入的防控观念深入人心。

3.2注重部门协作,注重有害生物依法检疫

首先,新疆林业管理部门需要严格进行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新疆地区的花卉和种苗生产基地进行抽查,从源头上避免有害生物进入市场,并且对花卉和苗木的包装进行严格复检,坚决查处无证调运等违规违法行为。其次,新疆地区政府需要做好入境检疫的审批工作,做好引种的风险评估和监管,实施限量审批和隔离试种等措施,并对出入境或者从疫区携带植物的人员情况严格检查,避免有害生物入境。最后,新疆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做好有害生物的检疫工作。例如,各部门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做好疫情信息的互通有无,掌握疫情的发展动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从而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入,保护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3.3做好监测预防,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规划

一方面,新疆地方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在重要草原地区进行定期检测,开展对棉蚜、烟粉虱、蒙古苍耳和刺萼龙葵等有害生物侵入情况的预报工作,避免发生大面积的灾情。另一方面,新疆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和科研院校及单位加强合作,对有害生物的入侵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注重在有害生物的防控中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棉蚜范文篇9

棉花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种植棉花水平高、易管理的地点,委派技术人员驻点,并进行定点、定面积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

2制种规格

最好选择一熟制田块,麦棉套种应选择3-1式120~130cm一带的种植模式,即3行小麦1行棉花,全采用等行距种植。母本栽1.95~2.25万株/hm2。父母本田间种植比例以1∶5为标准,即父本种植3900~4500株/hm2,父本一般集中种在地头,便于采花。父母本要用标记物分开。

3育苗

4月上旬,趁晴天足墒播种,拱棚育苗。苗床以东西向为好,长10~15m,宽1.3~1.5m,深0.13~0.15m,可育2500株。一般采用塑料育苗钵、土制营养钵、方块育苗等方法。每钵1~2粒,播后覆湿润细土,厚度2~3cm。

4苗床管理

播后及时做好拱棚盖膜保温保湿。一般播种至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30~35℃为宜。当棉苗有70%~80%出土后,可视气温情况于早上8时左右,将棚膜两头揭开通风;出苗至一叶期,床温应控制在25~30℃,高于30℃应及时掀膜通风,严防烧苗,注意炼苗,防止高脚苗。如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盖膜。喷施多菌灵防治立枯病,苗床及四周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拔除苗床杂草,遇旱及时浇水,并注意防治苗床蚜虫、红蜘蛛等。施好送嫁肥、浇好送嫁水、喷好送嫁药。即移栽前7d可用0.5%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或泼浇苗床。移栽前2d浇1次透水,并用40%氧化乐果1200倍液喷施棉苗,以防将棉蚜等害虫带入大田。当棉苗长到2叶1心时,用卡那霉素5000~6000倍溶液均匀喷施在棉苗上(不是转基因抗虫的棉苗不喷),7d后,将有黄斑叶片的植株拔除。移栽定苗时,根据株型的不同拔除变异株。

5移栽

最好在5月上旬移栽,最迟不超过5月20日。父本应提前2~3d移栽,避免花期不遇。结合整地,施土杂肥3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225kg/hm2、硼肥7.5kg/hm2,锌肥7.5kg/hm2。母本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1.1~1.2m,株距40~45cm,种植1.95~2.25万株/hm2。父本种植密度可大一些,株距28~30cm,种植4500~4800株/hm2。移栽时要保持钵土不散、根系完整、大小苗分开,栽时不吊空、不露肩,开沟穴施或条施肥,顺沟撒3%的呋喃颗粒剂15.0~22.5kg/hm2,防治地下害虫。浇足安家水,封土保墒。

6人工去雄授粉

黄淮地区从7月1~10日开始人工去雄(简称剥花),8月20日以前授粉结束。在决定开始剥花授粉的前1d,必须将父母本棉株上已开的花、结的铃全部摘除。每天剥花时间应在下午进行,通过观察花冠逐株检查第2天将要开的母本花朵,从花的基部撕开,将花冠连同雄蕊一起剥净,不留1个花药,随时用彩绳做好标记,以便第2天好找。剥花时要掌握好手法,下手要轻、准、稳,不可伤及子房、花柱及柱头,剥完后再仔细检查1遍,防止漏花。如在盛花期下午未能剥完,次日早晨6时前花粉未散时一定要剥完,切忌剥散粉花。第2天8时左右,先摘除母本遗漏的未剥花朵,然后采摘父本已开放的花,检查父本花药散粉后,便可进行杂交授粉。授粉时要轻抹、均匀、不遗漏。12时以前授粉结束,不然会因为气温高而影响成桃。如遇下雨天气,可将父本的花粉采集保存好,雨停后及时授粉。父本的花粉只可当天使用。父母本授粉比例以1∶3~5朵最好,即1朵父本花朵可给3~5朵母本的柱头授粉,这样成桃率高、成铃最重。授粉的部位以柱头的下部效果最好、中上部效果最差。因此,授粉时应从母本柱头下部靠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7去除父本与杂株

8月20日以前,剥花授粉结束后,应立即将所有父本拔除干净,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坚决杜绝20日后续剥现象,确保种子的发芽率。杂交制种结束后,必须到田间对母本逐株逐枝检查,对未剥的花蕾及时剪除干净,并摘除自交花、铃,力争做到一个不漏,尽量提高种子纯度,技术人员要做好母本田间纯度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8田间管理

8.1科学施肥

在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增施磷、钾肥和硼、锌微肥,提高种子质量,减少因生理病害引起的脱落。要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8.2及时中耕浇水

栽后5~6d,及时中耕、浇水、培土,促苗早发,否则将影响制种产量。棉田进入盛花结铃期后,只要出现干旱现象,及时浇水,为不影响第2天剥花授粉,采取隔行浇灌。吐絮初期,若出现旱象,也要及时浇水,克服棉田一见白不用浇水的老观念,此次浇水可增加种子饱满度,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8.3合理化控

母本第1次化控于初花期,用缩节胺30g/hm2;第2次于盛铃期,用量37.5~45.0g/hm2;第3次在打顶后,用量52.5~60.0g/hm2。合理的成铃结构为:母本下部1~3台果枝可坐2~3个杂交铃,中部果枝坐4~5个杂交铃,上部果枝3~4个。一般7月25日前后打去顶心,8月5日前后打去全部边心。

9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等,成株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等。除多施有机肥、合理轮作外,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主要用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等杀菌剂400~500倍液进行多次防治。虫害主要有棉蚜、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用吡虫啉、扫螨净、辛硫磷、阿维菌素等防治。

10及时拾花、晾晒

制种棉吐絮大开后,要及时拾花。一般7~10d拾1次,杜绝拾笑口棉,将烂瓣、僵瓣花剔除。每次拾花后及时晾晒,将水分晒到10%以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棉花回潮引起种子霉变。杜绝化学催熟,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大约到10月下旬,拔除棉柴。待种子全部晒干后,交给制种公司。

论文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育苗;移栽;人工去雄授粉;田间管理

论文摘要总结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好制种基地、制种规格、育苗、苗床管理、移栽、人工去雄授粉、去除父本与杂株、田间管理、及时拾花与晾晒等内容,以供棉花制种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郝永征,徐其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5(11):20.

[2]白春英,彭勇,王晓红.杂交棉制种及栽培管理[J].农村科技,2006(6):12-13.

[3]齐鹏.抗虫棉人工杂交制种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5(2):46-48.

[4]樊存芬,王国平,朱泽田,等.棉花杂交制种田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4(7):30.

棉蚜范文篇10

棉花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种植棉花水平高、易管理的地点,委派技术人员驻点,并进行定点、定面积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

2制种规格

最好选择一熟制田块,麦棉套种应选择3-1式120~130cm一带的种植模式,即3行小麦1行棉花,全采用等行距种植。母本栽1.95~2.25万株/hm2。父母本田间种植比例以1∶5为标准,即父本种植3900~4500株/hm2,父本一般集中种在地头,便于采花。父母本要用标记物分开。

3育苗

4月上旬,趁晴天足墒播种,拱棚育苗。苗床以东西向为好,长10~15m,宽1.3~1.5m,深0.13~0.15m,可育2500株。一般采用塑料育苗钵、土制营养钵、方块育苗等方法。每钵1~2粒,播后覆湿润细土,厚度2~3cm。

4苗床管理

播后及时做好拱棚盖膜保温保湿。一般播种至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30~35℃为宜。当棉苗有70%~80%出土后,可视气温情况于早上8时左右,将棚膜两头揭开通风;出苗至一叶期,床温应控制在25~30℃,高于30℃应及时掀膜通风,严防烧苗,注意炼苗,防止高脚苗。如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盖膜。喷施多菌灵防治立枯病,苗床及四周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拔除苗床杂草,遇旱及时浇水,并注意防治苗床蚜虫、红蜘蛛等。施好送嫁肥、浇好送嫁水、喷好送嫁药。即移栽前7d可用0.5%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或泼浇苗床。移栽前2d浇1次透水,并用40%氧化乐果1200倍液喷施棉苗,以防将棉蚜等害虫带入大田。当棉苗长到2叶1心时,用卡那霉素5000~6000倍溶液均匀喷施在棉苗上(不是转基因抗虫的棉苗不喷),7d后,将有黄斑叶片的植株拔除。移栽定苗时,根据株型的不同拔除变异株。

5移栽

最好在5月上旬移栽,最迟不超过5月20日。父本应提前2~3d移栽,避免花期不遇。结合整地,施土杂肥3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225kg/hm2、硼肥7.5kg/hm2,锌肥7.5kg/hm2。母本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1.1~1.2m,株距40~45cm,种植1.95~2.25万株/hm2。父本种植密度可大一些,株距28~30cm,种植4500~4800株/hm2。移栽时要保持钵土不散、根系完整、大小苗分开,栽时不吊空、不露肩,开沟穴施或条施肥,顺沟撒3%的呋喃颗粒剂15.0~22.5kg/hm2,防治地下害虫。浇足安家水,封土保墒。

6人工去雄授粉

黄淮地区从7月1~10日开始人工去雄(简称剥花),8月20日以前授粉结束。在决定开始剥花授粉的前1d,必须将父母本棉株上已开的花、结的铃全部摘除。每天剥花时间应在下午进行,通过观察花冠逐株检查第2天将要开的母本花朵,从花的基部撕开,将花冠连同雄蕊一起剥净,不留1个花药,随时用彩绳做好标记,以便第2天好找。剥花时要掌握好手法,下手要轻、准、稳,不可伤及子房、花柱及柱头,剥完后再仔细检查1遍,防止漏花。如在盛花期下午未能剥完,次日早晨6时前花粉未散时一定要剥完,切忌剥散粉花。第2天8时左右,先摘除母本遗漏的未剥花朵,然后采摘父本已开放的花,检查父本花药散粉后,便可进行杂交授粉。授粉时要轻抹、均匀、不遗漏。12时以前授粉结束,不然会因为气温高而影响成桃。如遇下雨天气,可将父本的花粉采集保存好,雨停后及时授粉。父本的花粉只可当天使用。父母本授粉比例以1∶3~5朵最好,即1朵父本花朵可给3~5朵母本的柱头授粉,这样成桃率高、成铃最重。授粉的部位以柱头的下部效果最好、中上部效果最差。因此,授粉时应从母本柱头下部靠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

7去除父本与杂株

8月20日以前,剥花授粉结束后,应立即将所有父本拔除干净,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坚决杜绝20日后续剥现象,确保种子的发芽率。杂交制种结束后,必须到田间对母本逐株逐枝检查,对未剥的花蕾及时剪除干净,并摘除自交花、铃,力争做到一个不漏,尽量提高种子纯度,技术人员要做好母本田间纯度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8田间管理

8.1科学施肥

在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增施磷、钾肥和硼、锌微肥,提高种子质量,减少因生理病害引起的脱落。要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8.2及时中耕浇水

栽后5~6d,及时中耕、浇水、培土,促苗早发,否则将影响制种产量。棉田进入盛花结铃期后,只要出现干旱现象,及时浇水,为不影响第2天剥花授粉,采取隔行浇灌。吐絮初期,若出现旱象,也要及时浇水,克服棉田一见白不用浇水的老观念,此次浇水可增加种子饱满度,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8.3合理化控

母本第1次化控于初花期,用缩节胺30g/hm2;第2次于盛铃期,用量37.5~45.0g/hm2;第3次在打顶后,用量52.5~60.0g/hm2。合理的成铃结构为:母本下部1~3台果枝可坐2~3个杂交铃,中部果枝坐4~5个杂交铃,上部果枝3~4个。一般7月25日前后打去顶心,8月5日前后打去全部边心。

9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等,成株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等。除多施有机肥、合理轮作外,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主要用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等杀菌剂400~500倍液进行多次防治。虫害主要有棉蚜、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用吡虫啉、扫螨净、辛硫磷、阿维菌素等防治。

10及时拾花、晾晒

制种棉吐絮大开后,要及时拾花。一般7~10d拾1次,杜绝拾笑口棉,将烂瓣、僵瓣花剔除。每次拾花后及时晾晒,将水分晒到10%以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棉花回潮引起种子霉变。杜绝化学催熟,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大约到10月

旬,拔除棉柴。待种子全部晒干后,交给制种公司。

参考文献

[1]郝永征,徐其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5(11):20.

[2]白春英,彭勇,王晓红.杂交棉制种及栽培管理[J].农村科技,2006(6):12-13.

[3]齐鹏.抗虫棉人工杂交制种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5(2):46-48.

[4]樊存芬,王国平,朱泽田,等.棉花杂交制种田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