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3:52:55

荔枝草范文篇1

1.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重(20±2)g,由南阳理工学院医学院动物饲养中心提供。

1.2药物及提取荔枝草(HerbaSalviaePlebeiae)采自6~7月间田间、地头、沟畔,将鲜草的地上部分洗净后晾干备用。荔枝草由我校生药学高级讲师杨转云鉴定。实验前加10倍水浸泡30min,煎煮提取2次,2h/次,合并提取液,醇沉时间72h,醇沉浓度为60%[2],浓缩成含鲜药材1.0kg·L-1的合剂,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1.3试剂二甲苯(湖北沙市化工试剂厂生产,批号20000304),冰醋酸(河南开封化工厂生产,批号20040905),醋酸地塞米松片(天津天药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401)。

1.4仪器LDZ5-2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科),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FA10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天平仪器厂)。

1.5统计方法数据以±s表示,总体间用单因素资料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方法及结果

2.1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的实验[3]取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称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荔枝草提取液高、低剂量组(50,25g/kg),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0.01g/kg)。以上各组给药方法均为灌胃,1次/d,连续3d。末次给药后1h,以30μl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两面致炎,左耳不涂,致炎后60min处死小鼠。分别在左、右耳同一部位用直径9mm的打孔器打下圆形耳片,精密称重,以左右耳片间重量差作为肿胀度,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表明,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明显肿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荔枝草提取液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P<0.05)。结果见表1。

表1荔枝草提取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略)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5;n=10

2.2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的作用[4]取小鼠40只,称重,分组及给药剂量同“2.1”项,阳性对照组用地塞米松0.01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5d。末次给药后1h,在每鼠右侧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5ml,5h后沿踝关节剪下左右两足,称重,以左侧足为正常对照,求肿胀度(左右足重量差值)和抑制率。

抑制率(%)=(空白对照组肿胀度均值-用药组肿胀度均值)/空白对照组肿胀度均值×100%

结果表明,荔枝草提取液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P<0.01),较地塞米松组弱;荔枝草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荔枝草提取液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度的影响(略)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P>0.05;n=10

2.3抗棉球肉芽肿的实验小鼠40只,称重,分组及给药剂量同“2.1”项,阳性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0.01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动物麻醉后,将已高压灭菌过的5mg棉球植入腋下,缝合切口后外涂青霉素溶液抗感染。次日各组小白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1次/d,连续给药7d,第8天处死小鼠,剥离肉芽组织的棉球,60℃烘烤12h,称重,计算肉芽重量。

肉芽重量=带肉芽组织的棉球重量-棉球原始重量

结果表明,荔枝草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的生长,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作用较地塞米松组弱;荔枝草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3。

表3荔枝草提取液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略)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P>0.05;n=10

2.4对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5]小鼠40只,称重,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剂量同“2.1”项,ig给药,连续7d。末次给药后1.5h,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10min后ip0.7%冰醋酸0.1ml/10g,2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每只ip生理盐水5ml,轻揉腹部3min,从腹腔中收集腹腔洗出液3ml(冲洗液如被血液污染,则弃去不用),1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用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λ=590nm处测吸光度(A)值。结果表明,荔枝草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4。

表4荔枝草提取液对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略)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P>0.05;n=10

3讨论

各种组织发生的以多种原因引起炎症,其基本病理变化都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三项。一般来说,炎症早期,主要表现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和水肿;炎症中期以血小板黏附及白细胞游走为特点,与免疫反应紧密相关;而慢性炎症或炎症的后期则以纤维组织增生、肉芽屏障形成等为特点[6]。本研究表明,荔枝草提取液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跖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的生长、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综上所述,荔枝草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与其清热解毒作用吻合。其作用机理与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有关,亦可能与其抗组织胺作用有关[7],尚待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下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

[2]吴正红,裴云萍,方芸,等.复方荔枝草颗粒机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8(2):1.

[3]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

[4]蒋霞,刘华钢.桃树根抗炎作用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8):821.

[5]岳兴如,田敏,徐持华,等.荠菜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231.

[6]洪美玲.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1.

荔枝草范文篇2

美国Agilent5973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荔枝草采自广西崇左市,经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SalviaplebeiaR.Br.。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荔枝草地上部分晾干后剪碎,称取50g,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至挥发油量不再增加。用无水乙醚萃取,取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挥去乙醚,得到有特殊香味的黄色油状液体,得率为0.19%。

2.2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条件

2.2.1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HP-5MS毛细管柱(30m×0.25μm,0.25μm);进样量0.5μl;载气为氦气,流速1.0ml/min;柱初温70℃,保持3min,以5.5℃/min速率升温至180℃,保持4min,再以8℃/min速率升温至280℃,保持2min。分流比10∶1;倍增器电压1294v;接口温度280℃。

2.2.2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质量范围:40~550amu。

2.3化学成分分析样品不经处理直接进样,按上述测定条件进行GC-MS分析鉴定,所得色谱和质谱信息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自动检索和人工检索、对照和解析,鉴定荔枝草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从中共分离出103个离子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2.65%。结果见表1。

表1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略)

3讨论

由表1分析可知,荔枝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特别是倍半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主要化学成分是β-桉叶醇(22.55%),γ-桉叶醇(10.91%),(-)-去氢白菖蒲烯(7.40%),沉香螺醇(5.41%),β-杜松烯(4.78%)。唇形科的许多植物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萜类化合物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因此荔枝草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也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必将为荔枝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193

[2]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下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

[3]谢英彪.二草汤治疗急性尿路感染64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74.

[4]裴云萍,吴正红,方芸,等.荔枝草及复方荔枝草提取液体外抑菌实验[J].江苏药学及临床研究,2001,9(3):6.

[5]郭仁永,李玲,郝洪.荔枝草止咳平喘作用的研究[J].国医论坛,2000,15(4):41.

[6]刘旭杰,李玲,郝海鸥.荔枝草的祛痰及抗组胺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9):1776.

[7]刘庆增,王金兰.近年来日本对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4(2):50.

[8]蒋毅,罗思齐,郑民实.荔枝草活性成分的研究[J].医药工业,1987,18(8):349.

[9]翁新楚,谷利伟.荔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7,10(4):305.

[10]翁新楚,曹国锋.荔枝草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8,13(2):25.

[11]王斌贵,王以群,张颖,等.荔枝草的抗氧化效能[J].中国油脂,1997,22(6):40.

【摘要】目的分析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荔枝草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荔枝草挥发油中分离出103个离子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2.65%。结论荔枝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β-桉叶醇,γ-桉叶醇,(-)-去氢白菖蒲烯,沉香螺醇,β-杜松烯,为荔枝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荔枝草范文篇3

【关键词】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essentialoilsfromSalviaplebeiaR.Br.MethodsTheessentialoilswere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andthenthe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C-MS.Results103compoundswereisolatedand42compoundswereidentifiedrepresenting82.65%oftheessentialoils.ConclusionTheprincipal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essentialoilsfromS.plebeiaareβ-Eudesmol,γ-Eudesmol,(-)-Calamenene,Agarospirol,β-Cadinene.

Keywords:SalviaplebeiaR.Br.;Essentialoil;Chemicalconstituents;GC-MS

中药荔枝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SalviaplebeiaR.Br.的地上部分,荔枝草又称过冬青、天明精、凤眼草、雪见草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荔枝草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淤、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咯血,吐血,尿血,崩漏,痔疮出血,肾炎水肿,跌打损伤,水肿腹胀,痈疮湿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阴道炎、宫颈糜烂[1,2],其复方还可用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等[3]。近年来,医药科学工作者对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荔枝草具有抑菌[4]、止咳平喘[5]、祛痰及抗组胺[6]、抗肝损等药理作用[7],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高车前苷及其苷元、泽兰黄酮、假荆芥属苷、咖啡酸、木香醌酸、半齿泽兰素等[8,9]。另据报道荔枝草提取物对动植物油脂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10,11],因此荔枝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拟提取荔枝草挥发油,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1仪器与材料

美国Agilent5973N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荔枝草采自广西崇左市,经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SalviaplebeiaR.Br.。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挥发油的提取荔枝草地上部分晾干后剪碎,称取50g,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至挥发油量不再增加。用无水乙醚萃取,取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挥去乙醚,得到有特殊香味的黄色油状液体,得率为0.19%。

2.2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条件

2.2.1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HP-5MS毛细管柱(30m×0.25μm,0.25μm);进样量0.5μl;载气为氦气,流速1.0ml/min;柱初温70℃,保持3min,以5.5℃/min速率升温至180℃,保持4min,再以8℃/min速率升温至280℃,保持2min。分流比10∶1;倍增器电压1294v;接口温度280℃。

2.2.2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质量范围:40~550amu。

2.3化学成分分析样品不经处理直接进样,按上述测定条件进行GC-MS分析鉴定,所得色谱和质谱信息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自动检索和人工检索、对照和解析,鉴定荔枝草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从中共分离出103个离子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2.65%。结果见表1。

表1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略)

3讨论

由表1分析可知,荔枝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特别是倍半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主要化学成分是β-桉叶醇(22.55%),γ-桉叶醇(10.91%),(-)-去氢白菖蒲烯(7.40%),沉香螺醇(5.41%),β-杜松烯(4.78%)。唇形科的许多植物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萜类化合物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因此荔枝草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也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必将为荔枝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193

[2]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下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

[3]谢英彪.二草汤治疗急性尿路感染64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74.

[4]裴云萍,吴正红,方芸,等.荔枝草及复方荔枝草提取液体外抑菌实验[J].江苏药学及临床研究,2001,9(3):6.

[5]郭仁永,李玲,郝洪.荔枝草止咳平喘作用的研究[J].国医论坛,2000,15(4):41.

[6]刘旭杰,李玲,郝海鸥.荔枝草的祛痰及抗组胺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9):1776.

[7]刘庆增,王金兰.近年来日本对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8,4(2):50.

[8]蒋毅,罗思齐,郑民实.荔枝草活性成分的研究[J].医药工业,1987,18(8):349.

[9]翁新楚,谷利伟.荔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7,10(4):305.

荔枝草范文篇4

1.1无毒棉花籽

李云峰等[1]从无毒棉籽中分离出槲皮素-3-芹菜糖基芦丁糖苷(quercetin,3-0-apiosyl(1→2)-[rhamnosyl(1→6)]-glucoside),实验表明其对皮质酮造成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与5-HT1A受体有较强结合率,在小鼠游泳实验中可使小鼠不动时间缩短,说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活性;随后又对普通棉籽进行了研究,从中提取得到的总黄酮成分(CTN-T)也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2]。

1.2银杏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其叶标准提取物EGB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内酯,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神经保护作用,能减弱CRH活性,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非快速眼动相睡眠[3];另有报道提取物EGB761(含黄酮24%)能影响5-HT的重吸收,在浓度2mg/ml时达到80%的抑郁率[4]。

1.3贯叶连翘

贯叶连翘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由其提取物生产的制剂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从中分离得到的二蒽酮类化合物金丝桃素(hypericin)、伪金丝桃素(pseudohypericin)被认为是贯叶连翘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并发现金丝桃素对体内三十余种受体及重摄取位点有亲和性,对大脑皮层-受体有显著亲和性,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基础[5]。也有发现间苯三酚类成分贯叶金丝桃素(hyperfoin)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腹腔细胞再摄取5-HT,并能抑制触突体对5-HT、DA、NA、GABA和L-谷氨酸盐的重吸收,这可能与其抗抑郁作用有关[6]。另有报道从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槲皮苷(quercitrin)、芒果苷元(mangiferinaglycon)体外实验可明显抑制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被认为是潜在的抗抑郁剂,因而多数学者认为贯叶连翘的抗抑郁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7]。

罗布麻为夹竹桃科植物,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取物中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罗布麻甲素(isoquercitrin,异槲皮素)有关[8];从串果藤中得到的甘草素(Liquiritigenin,4,7-二羟基双氢黄酮)和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2,4,4-三羟基查耳酮)对MAO有抑制作用,可作为抗抑郁剂研究[9];合欢花中含有大量的槲皮苷(quercitrin)属类黄酮化合物,其水提物具有抗抑郁作用[10]。

2低聚糖类

巴戟天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崔承彬等[11]从中药巴戟天中分离到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水溶性的低聚糖,分别为琥珀酸(Ⅰ)、耐斯糖(Ⅱ,nystose)、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Ⅲ,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syl]3-α-D-glucopyranoside)、O-β-D-果呋喃糖基-[(2→1)-果呋喃糖基]4α-D-葡萄吡喃糖苷(Ⅳ,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syl]4α-D-glucopyranoside)和O-β-D-果呋喃糖基-[(2→1)-果呋喃糖基]5α-D-葡萄吡喃糖苷(Ⅴ,O-β-D-fructofuranosyl-[(2→1)-O-β-D-fructofuransyl]5-α-D-glucopyranoside),其中,Ⅱ~Ⅴ属水溶性菊淀粉型低聚糖类化合物;并采用小鼠悬尾、5-HT诱发小鼠甩头、阿朴吗啡诱导小鼠刻板行为等模型综合评价了这4种化合物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四者都能明显缩短悬尾实验小鼠的不动时间、兴奋5-HT能神经系统,可使小鼠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HT水平增高,表明四种低聚糖的抗抑郁作用是通过兴奋5-HT能神经系统引起的[12]。

张中启等[13]采用大小鼠强迫游泳和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程序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菊淀粉型六聚糖和七聚糖为巴戟天中抗抑郁的活性成分,且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认为巴戟天寡糖(MOs)(主要是菊淀粉型六聚糖、七聚糖)可显著缩短大鼠和小鼠强迫性游泳期间的不动时间,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MOs显著减少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表明MOs具有抗抑郁作用[14]。

3生物碱

3.1黄连

黄连中分离的药根碱(Jatrorrhizine)具有抑制MAO的活性[15]。

3.2番荔枝科

Protais等[16]从番荔枝科(Anno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荷包牡丹科(Fumariaceae)植物中分离到的33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只有番荔枝碱(annonaine)及与其结构类似的化合物(norstephalagine,isopiline)对小鼠多巴胺重吸收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Hasrat等[17]研究表明蕃荔枝科植物刺果番荔枝(Annonamuricata)果实中的三种阿扑菲生物碱(annonaine,nornuciferine和asimilobine)是小鼠5-HT1A受体激动剂。

3.3槟榔

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富含生物碱类成分,其果实的正己烷及水提取物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等抑郁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活性,并呈现剂量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正己烷、乙醇、水提取物都能抑制脑组织匀浆中单胺氧化酶活性,但以水提取物最为有效[18]。

4挥发油类

4.1积雪草积雪草为伞形科植物,对积雪草内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气相层析-质谱联用分析,从中分离出45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有石竹烯(caryophyllene)、法呢醇(farnesol)、榄香烯(elemene)和长叶烯(Longifolene)等,将其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初步表明,积雪草挥发油对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眼睑下垂和体温下降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且还可明显缩短电刺激小鼠角膜引起的最长持续不动状态时间,说明积雪草挥发油具有抗抑郁作用[19]。

4.2石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石菖蒲水煎液在行为绝望动物模型上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α-asarone)能提高小鼠全脑单胺类物质5-HT、DA的含量,这对石菖蒲的抗抑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0]。

4.3新塔花属植物

Ozturk等[21]对唇形科新塔花属植物Ziziphorarennior,Z.taurica,Z.tauricacleonioide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挥发油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

5倍半萜类

阔叶缬草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从中分得3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α-kessylalcohol,kessanol,cyclokessylacetate)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活性,通过动物模型及构效关系探讨,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活性,且α-kessylalcohol以30mg/ml的剂量给药后的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丙咪嗪(Imipramine,剂量:15mg/kg)相当,且相关的构效关系显示,在C-2,C-8为同时有取代或同时酰化后则失去抗抑郁活性[22]。

6二萜类

在银杏叶提取物中除含有较多黄酮苷类化合物外,银杏内酯(ginkgolides)也是其中有较强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吴春福等[2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发现银杏内酯能够显著升高大鼠纹状体DA含量和DA与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比值,降低边缘系统HVA含量,升高DA/DOPAC和DA/HVA的比值,表明银杏内酯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纹状体和边缘系统多巴胺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抗抑郁作用与此有关。

7三萜类

7.1积雪草

陈瑶等[24]研究了积雪草总苷(TTCA)的抗抑郁作用,结果证明积雪草总苷能改善强迫游泳所致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失调,并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活性。

7.2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为绞股蓝中的成分,实验表明其可以改善利血平对中枢单胺递质的耗竭作用,同时改善利血平引起的一系列体征改变[25]。

7.3人参

人参根皂苷、茎叶皂苷与丙咪嗪、生理盐水对照实验显示,它们在低剂量组(50mg/kg)和高剂量组(200mg/kg)均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提高动物情绪,增强动机行为。另外,人参皂苷可通过增加重体ACTH含量而引起血清皮质酮含量的改变,表明人参皂苷抗抑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26]。

另外,从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北美山梗菜(Lobeliainflata)中分得的β-香树醇棕榈酸酯(β-amyrinpalmitate)也属三萜类化合物,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抑郁模型实验,在5,10,20mg/kg三剂量时显示了较好的抗抑郁作用,作用强度优于丙咪嗪[27]。

8结语

目前,在对治疗抑郁症的植物药活性成分研究上,大多停留在对煎剂的动物实验观察上,如有文献报道,印度冷杉、竹叶兰、淫羊藿、补骨脂、姜黄、合欢花、甘草等均具有很好的抗抑郁作用,但其抗抑郁的活性成分和药效物质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的一些中药,更是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另外,由于中药毒副作用低,促进人们产生“回归自然”的想法,所以筛选天然抗抑郁症新药倍受人们重视,我国不但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而且有中医理论作指导,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抗抑郁新药前景广阔。

【摘要】目的对抗抑郁中草药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方法对抗抑郁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低聚糖类、二蒽酮类、生物碱类、间苯三酚类、萜类、皂苷和香豆素类等。结论确立以疗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应用先进科学手段与标准,加强中草药抗抑郁活性成分研究,从中草药中筛选抗抑郁有效成分,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药。

【关键词】中药抗抑郁有效成分

【参考文献】

[1]李云峰,杨明,袁莉,等.槲皮素-3-芹菜糖基芦丁糖甙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0,14(2):125.

[2]李云峰,袁莉,杨明,等.棉籽总黄酮抗抑郁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60.

[3]HemmeterU,AnnenB,BischofR,etal.Polysomnographiceffectsofadjuvantginkgobilobatherapyin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onmedicatedwithtrimipramine[J].Pharmacopsychiatry,2001,34(2):50.

[4]RamassamyC,ChristenY,ClostreF,etal.Theginkgobilobaextract,EGB761,increasessynaptosomaluptakeof5-Hydroxytryamine:In-vitroandEx-vivostudies[J].PharmPharmacol,1992,44:943.

[5]ButterweckV,PeteritF,WinterhoffH,etal.SolubilizedhypericinandpsudohypericinfromHypericumperforatumexertantidepressantactivityintheforcedswimmingtest[J].PlantaMed,1998,64:29.

荔枝草范文篇5

〓、〓、〓、〓、〓、〓、〓、〓、杞、〓、杏、〓、桑、〓、枣则可能已为人们栽培的品种、而〓(果)字则为各种果树的通称。因为在河北省的藁城的商代遗址出土的桃仁和郁李仁。这些果实,也有可能是人们栽培的果树。自然,商代的圃和囿还是不很普遍的,仅为奴隶主们所专有。圃、囿中栽培的蔬菜和果木也是为供他们独占享用,奴隶们吃的还是野菜和野果。西周以后,圃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西周初年辅政大臣召公,《史记·燕召公世家》:《素隐》说:"召者,畿内菜地。始封于召,故曰召公。"畿内菜地,自然是周王室和重臣们的菜圃了。周代的王室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圃,而且设立了专门管理菜果的职官。《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场人"的设置,"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吏一人,徒二十人。"文中的"每场"二字,说明当时的场不止一处,场人的职责:"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事亦如之。"周代以来,在秋收时节,把一定的土地压平筑实,以供谷物晾晒脱粒之用,叫做场。春天到来时,再松土以种蔬菜,就是圃,故场圃二字常连用。《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即说明这一情况,所以说明场也包括圃。场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栽培果蔬和收藏。《周礼·天官冢宰》的长官称"大宰",大宰的职文说:"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郑玄《注》说:"树果曰圃,共樊也。"说明当时已有设樊篱的圃。周王室既设官职以管理菜果的栽培,蔬菜和果实自然也是奴隶主贵族们日常的食物。到了春秋时期,列国都有了自己专设的种植菜果的园圃,例如见于《左传》、《国语》等书的记载,鲁国有蒲圃、郑国有原圃、卫国有菟圃、晋国有桃圃等。这些园、圃的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如《左传·庄公十九年》:"(周惠王)取*2国之圃为囿。"杜预注:"圃,园也。囿,苑也。"苑囿中虽可能种植一些菜、果,但主要是放牧养野生动物以供天子、诸侯游猎之用,占土地范围一般都是很大的。《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2国之囿可以为囿,可见其面积也是很广阔的。

西周以后,除了周王和诸侯公室的园囿外,已出现了平民和农民经营的圃。如《周礼·地官司徒》有"阅师"的官职。阅师是乡官,主征六乡贡赋之税。他的职责中有"任圃以树事、贡草木。"这里的圃要纳草木之贡,当不是王室、诸侯直接经营的圃,而为民间所经营,只向官府贡献一定的"草木"就可以了。

春秋时,园圃发达以后,栽培蔬菜、种植果树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的人也因有了专门的经验和技术而自成一业。《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老圃自然以种植蔬菜为终身专业的老人。到了战国中期,《孟子·告子上》说:"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其木贰棘,则为贱场师焉。"场师是培养菜果有经验的人,当也是随着园圃事业的发展而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的专职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也是明确的。

西周至春秋,随着园圃的发展,蔬菜和果树的产量已大有增加,特别蔬菜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一般平民和奴隶更常用以辅助粮食不足。《尔雅》(汉初学者缀辑周至汉代诸书旧文而成)说:"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与馑相连而说,可见蔬菜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果实在人们生活中受到的重视是不及蔬菜的。在先秦时期农业还相当落后,人们选择果实的标准,主要是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发热量大而耐饥饿,易于贮存和加工的品种。因此,在果实中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栗、榛、枣等少数品种。到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果实的用途也大有发展,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果实已发展到(1)生食:例如:《诗·魏风·园有桃》:"园中有桃,其实之肴殳。"(2)干制,盐腌作为贮备:《礼记·内则》:"桃、梅卯盐。"(3)调味:如梅。(4)礼仪:《仪礼》:"实笾豆、供祭礼、待宾客。"(5)礼品:依《左传》、《礼记》记述的"妇女之贽"主要是各种果品。

我国蔬菜果树有了较详细的记载,是在西周以后,兹分述如次,主要蔬菜:

《诗经》这部大多数选自民间的诗歌总集,涉及到植物的有一百三十二种,其中有二十来种是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应该说明,菜蔬是人们用以维持生存利用最早的植物。"菜"字的原意即有"采集"的含意;在远古时代,"菜"可以认为是"采集植物"。它们在人们采食的历史过程中,可能比谷物类还要早得多,因为菜不需要等到一定成熟季节和结成籽实就可以采而食之。因为许多菜,还是幼嫩时期更为美好。但是,我们今天要确定某种蔬菜开始栽培于何时,是有困难的,因为蔬菜都是由野生经过天然淘汰的人工培育驯化而成为栽培作物,但它们一些品种长期以来都是野生与栽培并存,我们要严格地区分某种菜在什么时期栽培格或野生,自然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记述的情况加以讨论。现将先秦文献中见到的重要蔬菜分述如下:

葵:《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先秦,蔡在煮(烹)食的同时也用作菹(腌渍菜),如《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又《仪礼·少牢馈食礼》中有"执葵嬴,以投主妇……韭菹在南,葵菹在北。"当时葵已有多种。

冬葵《管子·戎》:"抚公此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

荆葵:《诗·阵风·东门之木分》:"视尔如莜,贻我握椒。"《尔雅·释草》:莜,蚍血不。郭璞注:"今荆葵也,似葵紫色。"

菟葵:《尔雅·释?》:"希,菟葵"。郭璞注:"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啖之滑。"

蔠葵:《尔雅·释草》:"蔠葵,莃露。"郭璞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

戎葵:《尔雅·释草》:"齐,戎葵。"郭璞注:"今易葵也,似葵,华如木槿华。"

藿:《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藿,前人都注为大豆的嫩叶。先秦时是作为蔬菜吃的。如《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卜藿",可能是与豆叶共煮的羹,但春秋至于战国,藿主要是平民和奴隶的食物。例如《说苑·善说》:"献公之时……献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点,藿食者何与焉?"祖朝对曰:"……食肉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脑之涂于中之地乎?"藿食者自然是在野的平民了。

芹:在先秦时是相当普通的食用蔬菜。《诗·小雅·采菽》:"沸植泉,言采其芹。"又《齐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芹除作为鲜菜吃外,也用作菹。如《周礼·天官·醯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醯。"《尔雅·释草》:"芹,楚葵。"郭璞注:"今水中芹菜。"从《诗经》中的诗句结合《尔雅》注释看,可以认为先秦的芹,是后世的水芹。可能大部分是野生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里说:"芹有水芹、旱芹,水芹生江湖波泽之涯,旱芹生平地。"后世的芹菜可能是水芹培育而成的。

茆(蓴、莼):《诗·鲁颂·沣水》:"思乐沣水,薄果其茆。"郑玄笺:"茆,免葵也。"陆玑疏:"茆与荇菜相似,菜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若手中浴不得停,茎大如匕柄,中可生食,又可以鬻,滑美,江南人谓之*9菜,或谓之水葵,诸波译水皆有。"孔颖达疏:"茆,江南人谓之莼菜。""春、夏采食其嫩叶,也可作菹。如《周礼·天官·醢人》中有"朝事之豆,共实茆菹。"后世仅有少量栽培,大部野生,在先秦应是野生蔬菜。

蒲、苟:《诗经》中有关蒲的诗句是很多的,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又《大雅·韩奕》:"其蓛非何,非苟及蒲。"蒲在先秦时,用途已很多,可能主要用以织席,但也可食用,据《尔雅·释器》:"采谓之敕"郭璞注:"敕者菜茹之总名",可见蒲和苟都是作菜用的。《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醢,涂蒲,醯醢,芖菹,雁醢,苟菹、鱼醢。"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深蒲,蒲弱入水深故曰深蒲。"《尔雅·释草》:"苟,竹萌。"郭璞注"初生者。"说明蒲与苟都用作菹。

菖蒲:《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歇。"杜预泾:"昌歇,菖蒲菹。"《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昌本。"郑玄注:"昌本,即苕蒲根也"说明菖蒲是用作菹吃的,但也可作鲜草吃。如《吕氏春秋·遇合》:"文王嗜昌蒲,孔子闻而服之,缩安页(不安之意)而服之,三年然后安之。"这即先秦时菖蒲作菜的记述。

荷:《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又《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尔雅·释草》:"荷,芙渠,郭璞注别各芙黄,江东呼荷;其茎茄,其本密。郭璞注:茎下曰在泥中者,其华蒸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莲子也"。对于荷的根、茎、叶、花、果实、仁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解释,自然各部分也都是食用的。

薇:《诗·召南·草虫》:"涉被南山,言采其薇。"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阻有杞木夷。"《尔雅·释草》:"薇,垂水。"郭璞注:"生于水边。"又陆王笼疏:"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以上两说都成立,则薇在山中和水边都有生长,在先秦是野菜,可能后代才开始栽培,"以供宗庙祭祀。"薇这一野菜,在历史上很有声誉。这是由于《史记·任夷列传》里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看来,这种野菜可以维持生命。但薇究竟是什么菜,在先秦文献中,却没有明白记载。

芥:在西安丰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菜籽,据鉴定认为有可能是芥菜籽,说明芥菜是我国原产的栽培蔬菜之一。先秦文献里有关芥的记载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门之鸡门,季氏介其鸡。"杜预注:"季平子后阝昭伯二家相近。故鸡门。"孔颖达疏:"正义曰:’读介为芥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羽’。"贾逵云:"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翼,可以迷后阝氏鸡目。"《礼记·内则》:"鱼脍芥酱","脍春用葱,秋用芥",郑玄注:"芥,芥酱也。"说明春秋战国时已经重视芥菜的培养和芥子的利用。汉代以后,芥菜的栽培已正式见于农书,而品种日益发展。后世,芥的利用也超出了蔬食、调味的范围。

葑:《诗经》里有关葑的记载是不少的,例如《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庸阝风·桑中》:"爰采葑矣。"《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尔雅·释草》:"葑、须、葑芚。"可见葑是一类菜的名称。据郑玄笺:"葑,蔓菁也。"蔓菁,又叫芜菁。

菲:《诗·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韭(芶)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细长而扁,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以吃。

葍:《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尔雅》:"葍,*[上艹下富]",郭璞云:"大叶白花根如指,正白可啖。"今人认为是开白花的小萝卜。

山葱:《尔雅·释草》:"苍,山葱。"等种类,随着时代的推移,葱的栽培地区日益扩大,种类也不断增加。

蒜:《夏小正》有:"十有二月,纳卵蒜。"《夏小正》文字简略,后人有不同解释。据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中说:"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明代人王徐光启《农政全书》里也说:"按初中国只有小蒜,一名山蒜。"《尔雅·释草》:"芻,山蒜。"先秦时,人们吃的蒜应是小蒜、山蒜。

蕨:《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湿有把木夷。"《尔雅·释草》:"蕨,芺。"又据陆玑疏说:"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按:蕨,古今同名,我国各地荒山都有生长,幼叶可吃称蕨菜。根茎曼生土中含淀粉,可提取以供食用或酿造。)

荼:先秦时,已是一种为广大群众采食的野菜。《诗·豳风·七月》:"九月菽苴,采荼新樗,食我农夫。"《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生。"《尔雅·释草》:"荼,苦菜。"后世也称为苦荼,为野生蔬菜。

见于先秦的果实主要有:

桃:河北省藁城是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核为我们的先民食用桃实提供了实物证据,但还难以确定当时桃树是野生还是栽培的。到了西周以后,桃树已成了栽培果树当应确切无疑。这从《诗经》里一些涉及桃的诗句中见到。《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有肴殳"。既然桃树在园中,结的果实又很大,自然是栽培的桃树了。桃是果实中高级品种,生食和加工均宜。

李:在我国栽培食用也是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丘中有麦和丘中有李并提,麦多为人们植于丘中,李原生深山,现在丘中,亦当为人们所栽培。《诗经》中的诗歌,歌桃者也多有李。例如《召南·何被衤农矣》:"何被衤农矣,华如桃李。"《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见《诗经》时代,桃李亦为人们所并重。春秋至战国,桃、李可能是人们栽培或采食最广泛的果实,如《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其桃其李。"在《山海经》里的记载更多了。《中山经》:"卑山其上多桃、李。"《东山经》:"岐山其木多桃、李。""孟干之山,其木多桃李。"《北山经》:"边春之山多桃、李。"等等。

梅:《夏小正》:"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五月,煮梅。"古时凡供蓄存之果品,必须使干。生果若欲使干,必先煮过,故此煮梅。梅味极酸,先秦时的主要食用方法,可能是用以与盐共作调味之用。《礼记·内则》:"曾用梅",可见梅为重要调味物料。梅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春秋时期已引至黄河流域,驯化为栽培果树。

杏:《夏小正》除有"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的记载外,还有"四月,园有杏。"的记述。杏是原产我国的果树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到了春秋以后,已有很大发展。

枣:《夏小正》:"八月剥枣。"《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从《诗·七月》之诗可以看到,枣已是定期收获的果品,当也是普遍种植的果树。

栗:《夏小正》:已有"八月*$(采)零"的记载。零,夏玮英释为落,栗实外有猬状之刺包之,至秋成熟时,外皮裂开而实零落。果实富含淀粉而甜美,为人们食用是很早的。西周后已成为普遍栽培的果木,可从《诗经》里见到:《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郑风·东门之土单》:"东门之栗,右践家室。"《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阝显有栗。"《秦风·车邻》:"陂有漆,阝显有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这些诗章里歌唱的栗,绝大多数都可肯定是人工栽培的。

枣和栗不仅在《礼记》里被列为人君燕食所加庶羞,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的重要食品。《战国策·燕策》论:(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可见战国时期,这两种果木(也是优良木材)种植之多,产量之大,几乎可以为充饥的木本粮食了。

榛:桦木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实(坚果)比栗小,很早已为人们采食。《诗经》里有关榛的诗句,有:《邶风·简兮》:"山有榛"《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曹风·尸鸟鸠》:"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榛。"《小雅·青蝇》:"管管青蝇,止于榛"等等。可以认为,西周至春秋以后,榛已被人们栽培,但大部分还是野生的。但是,榛实和枣栗一样被人所重视。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礼记·曲礼》:"妇人之挚,木具、榛、脯、、枣、栗。"这种习俗见于春秋时期及以后的记述,起源当是更早的。

梨:我国原产梨,属于东方系统的亚梨种,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梨树有悠久的历史。但《诗经》里却未出现梨字,而梨属的许多品种则以不同的名称,分见于《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尔雅》等书,主要的品种有:赤罗、甘棠、杜、沙棠、木且、山橘、棋等等。

梨树的野生繁多,战国以来,野生型逐步演化,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自汉以后,梨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品。

柿:柿属植物是分布在热亚带的果树,但唯有中国是著名的温带果树。在先秦时已有栽培。柿的鲜果充发成熟后,多汁味甜,干燥后含糖可达百分之六十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鲜食和加工食品。

荔枝草范文篇6

〓、〓、〓、〓、〓、〓、〓、〓、杞、〓、杏、〓、桑、〓、枣则可能已为人们栽培的品种、而〓(果)字则为各种果树的通称。因为在河北省的藁城的商代遗址出土的桃仁和郁李仁。这些果实,也有可能是人们栽培的果树。自然,商代的圃和囿还是不很普遍的,仅为奴隶主们所专有。圃、囿中栽培的蔬菜和果木也是为供他们独占享用,奴隶们吃的还是野菜和野果。西周以后,圃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西周初年辅政大臣召公,《史记·燕召公世家》:《素隐》说:"召者,畿内菜地。始封于召,故曰召公。"畿内菜地,自然是周王室和重臣们的菜圃了。周代的王室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圃,而且设立了专门管理菜果的职官。《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场人"的设置,"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吏一人,徒二十人。"文中的"每场"二字,说明当时的场不止一处,场人的职责:"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事亦如之。"周代以来,在秋收时节,把一定的土地压平筑实,以供谷物晾晒脱粒之用,叫做场。春天到来时,再松土以种蔬菜,就是圃,故场圃二字常连用。《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即说明这一情况,所以说明场也包括圃。场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栽培果蔬和收藏。《周礼·天官冢宰》的长官称"大宰",大宰的职文说:"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郑玄《注》说:"树果曰圃,共樊也。"说明当时已有设樊篱的圃。周王室既设官职以管理菜果的栽培,蔬菜和果实自然也是奴隶主贵族们日常的食物。到了春秋时期,列国都有了自己专设的种植菜果的园圃,例如见于《左传》、《国语》等书的记载,鲁国有蒲圃、郑国有原圃、卫国有菟圃、晋国有桃圃等。这些园、圃的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如《左传·庄公十九年》:"(周惠王)取*2国之圃为囿。"杜预注:"圃,园也。囿,苑也。"苑囿中虽可能种植一些菜、果,但主要是放牧养野生动物以供天子、诸侯游猎之用,占土地范围一般都是很大的。《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2国之囿可以为囿,可见其面积也是很广阔的。

西周以后,除了周王和诸侯公室的园囿外,已出现了平民和农民经营的圃。如《周礼·地官司徒》有"阅师"的官职。阅师是乡官,主征六乡贡赋之税。他的职责中有"任圃以树事、贡草木。"这里的圃要纳草木之贡,当不是王室、诸侯直接经营的圃,而为民间所经营,只向官府贡献一定的"草木"就可以了。

春秋时,园圃发达以后,栽培蔬菜、种植果树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的人也因有了专门的经验和技术而自成一业。《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老圃自然以种植蔬菜为终身专业的老人。到了战国中期,《孟子·告子上》说:"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其木贰棘,则为贱场师焉。"场师是培养菜果有经验的人,当也是随着园圃事业的发展而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的专职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也是明确的。

西周至春秋,随着园圃的发展,蔬菜和果树的产量已大有增加,特别蔬菜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一般平民和奴隶更常用以辅助粮食不足。《尔雅》(汉初学者缀辑周至汉代诸书旧文而成)说:"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与馑相连而说,可见蔬菜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果实在人们生活中受到的重视是不及蔬菜的。在先秦时期农业还相当落后,人们选择果实的标准,主要是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发热量大而耐饥饿,易于贮存和加工的品种。因此,在果实中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栗、榛、枣等少数品种。到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果实的用途也大有发展,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果实已发展到(1)生食:例如:《诗·魏风·园有桃》:"园中有桃,其实之肴殳。"(2)干制,盐腌作为贮备:《礼记·内则》:"桃、梅卯盐。"(3)调味:如梅。(4)礼仪:《仪礼》:"实笾豆、供祭礼、待宾客。"(5)礼品:依《左传》、《礼记》记述的"妇女之贽"主要是各种果品。

我国蔬菜果树有了较详细的记载,是在西周以后,兹分述如次,主要蔬菜:

《诗经》这部大多数选自民间的诗歌总集,涉及到植物的有一百三十二种,其中有二十来种是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应该说明,菜蔬是人们用以维持生存利用最早的植物。"菜"字的原意即有"采集"的含意;在远古时代,"菜"可以认为是"采集植物"。它们在人们采食的历史过程中,可能比谷物类还要早得多,因为菜不需要等到一定成熟季节和结成籽实就可以采而食之。因为许多菜,还是幼嫩时期更为美好。但是,我们今天要确定某种蔬菜开始栽培于何时,是有困难的,因为蔬菜都是由野生经过天然淘汰的人工培育驯化而成为栽培作物,但它们一些品种长期以来都是野生与栽培并存,我们要严格地区分某种菜在什么时期栽培格或野生,自然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记述的情况加以讨论。现将先秦文献中见到的重要蔬菜分述如下:

葵:《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先秦,蔡在煮(烹)食的同时也用作菹(腌渍菜),如《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又《仪礼·少牢馈食礼》中有"执葵嬴,以投主妇……韭菹在南,葵菹在北。"当时葵已有多种。

冬葵《管子·戎》:"抚公此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

荆葵:《诗·阵风·东门之木分》:"视尔如莜,贻我握椒。"《尔雅·释草》:莜,蚍血不。郭璞注:"今荆葵也,似葵紫色。"

菟葵:《尔雅·释?》:"希,菟葵"。郭璞注:"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啖之滑。"

蔠葵:《尔雅·释草》:"蔠葵,莃露。"郭璞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

戎葵:《尔雅·释草》:"齐,戎葵。"郭璞注:"今易葵也,似葵,华如木槿华。"

藿:《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藿,前人都注为大豆的嫩叶。先秦时是作为蔬菜吃的。如《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卜藿",可能是与豆叶共煮的羹,但春秋至于战国,藿主要是平民和奴隶的食物。例如《说苑·善说》:"献公之时……献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点,藿食者何与焉?"祖朝对曰:"……食肉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脑之涂于中之地乎?"藿食者自然是在野的平民了。

芹:在先秦时是相当普通的食用蔬菜。《诗·小雅·采菽》:"沸植泉,言采其芹。"又《齐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芹除作为鲜菜吃外,也用作菹。如《周礼·天官·醯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醯。"《尔雅·释草》:"芹,楚葵。"郭璞注:"今水中芹菜。"从《诗经》中的诗句结合《尔雅》注释看,可以认为先秦的芹,是后世的水芹。可能大部分是野生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里说:"芹有水芹、旱芹,水芹生江湖波泽之涯,旱芹生平地。"后世的芹菜可能是水芹培育而成的。

茆(蓴、莼):《诗·鲁颂·沣水》:"思乐沣水,薄果其茆。"郑玄笺:"茆,免葵也。"陆玑疏:"茆与荇菜相似,菜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若手中浴不得停,茎大如匕柄,中可生食,又可以鬻,滑美,江南人谓之*9菜,或谓之水葵,诸波译水皆有。"孔颖达疏:"茆,江南人谓之莼菜。""春、夏采食其嫩叶,也可作菹。如《周礼·天官·醢人》中有"朝事之豆,共实茆菹。"后世仅有少量栽培,大部野生,在先秦应是野生蔬菜。

蒲、苟:《诗经》中有关蒲的诗句是很多的,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又《大雅·韩奕》:"其蓛非何,非苟及蒲。"蒲在先秦时,用途已很多,可能主要用以织席,但也可食用,据《尔雅·释器》:"采谓之敕"郭璞注:"敕者菜茹之总名",可见蒲和苟都是作菜用的。《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醢,涂蒲,醯醢,芖菹,雁醢,苟菹、鱼醢。"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深蒲,蒲弱入水深故曰深蒲。"《尔雅·释草》:"苟,竹萌。"郭璞注"初生者。"说明蒲与苟都用作菹。

菖蒲:《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歇。"杜预泾:"昌歇,菖蒲菹。"《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昌本。"郑玄注:"昌本,即苕蒲根也"说明菖蒲是用作菹吃的,但也可作鲜草吃。如《吕氏春秋·遇合》:"文王嗜昌蒲,孔子闻而服之,缩安页(不安之意)而服之,三年然后安之。"这即先秦时菖蒲作菜的记述。

荷:《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又《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尔雅·释草》:"荷,芙渠,郭璞注别各芙黄,江东呼荷;其茎茄,其本密。郭璞注:茎下曰在泥中者,其华蒸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莲子也"。对于荷的根、茎、叶、花、果实、仁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解释,自然各部分也都是食用的。

薇:《诗·召南·草虫》:"涉被南山,言采其薇。"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阻有杞木夷。"《尔雅·释草》:"薇,垂水。"郭璞注:"生于水边。"又陆王笼疏:"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以上两说都成立,则薇在山中和水边都有生长,在先秦是野菜,可能后代才开始栽培,"以供宗庙祭祀。"薇这一野菜,在历史上很有声誉。这是由于《史记·任夷列传》里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看来,这种野菜可以维持生命。但薇究竟是什么菜,在先秦文献中,却没有明白记载。

芥:在西安丰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菜籽,据鉴定认为有可能是芥菜籽,说明芥菜是我国原产的栽培蔬菜之一。先秦文献里有关芥的记载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门之鸡门,季氏介其鸡。"杜预注:"季平子后阝昭伯二家相近。故鸡门。"孔颖达疏:"正义曰:’读介为芥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羽’。"贾逵云:"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翼,可以迷后阝氏鸡目。"《礼记·内则》:"鱼脍芥酱","脍春用葱,秋用芥",郑玄注:"芥,芥酱也。"说明春秋战国时已经重视芥菜的培养和芥子的利用。汉代以后,芥菜的栽培已正式见于农书,而品种日益发展。后世,芥的利用也超出了蔬食、调味的范围。

葑:《诗经》里有关葑的记载是不少的,例如《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庸阝风·桑中》:"爰采葑矣。"《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尔雅·释草》:"葑、须、葑芚。"可见葑是一类菜的名称。据郑玄笺:"葑,蔓菁也。"蔓菁,又叫芜菁。

菲:《诗·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韭(芶)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细长而扁,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以吃。

葍:《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尔雅》:"葍,*[上艹下富]",郭璞云:"大叶白花根如指,正白可啖。"今人认为是开白花的小萝卜。

山葱:《尔雅·释草》:"苍,山葱。"等种类,随着时代的推移,葱的栽培地区日益扩大,种类也不断增加。

蒜:《夏小正》有:"十有二月,纳卵蒜。"《夏小正》文字简略,后人有不同解释。据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中说:"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明代人王徐光启《农政全书》里也说:"按初中国只有小蒜,一名山蒜。"《尔雅·释草》:"芻,山蒜。"先秦时,人们吃的蒜应是小蒜、山蒜。

蕨:《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湿有把木夷。"《尔雅·释草》:"蕨,芺。"又据陆玑疏说:"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按:蕨,古今同名,我国各地荒山都有生长,幼叶可吃称蕨菜。根茎曼生土中含淀粉,可提取以供食用或酿造。)

荼:先秦时,已是一种为广大群众采食的野菜。《诗·豳风·七月》:"九月菽苴,采荼新樗,食我农夫。"《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生。"《尔雅·释草》:"荼,苦菜。"后世也称为苦荼,为野生蔬菜。

见于先秦的果实主要有:

桃:河北省藁城是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核为我们的先民食用桃实提供了实物证据,但还难以确定当时桃树是野生还是栽培的。到了西周以后,桃树已成了栽培果树当应确切无疑。这从《诗经》里一些涉及桃的诗句中见到。《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有肴殳"。既然桃树在园中,结的果实又很大,自然是栽培的桃树了。桃是果实中高级品种,生食和加工均宜。

李:在我国栽培食用也是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丘中有麦和丘中有李并提,麦多为人们植于丘中,李原生深山,现在丘中,亦当为人们所栽培。《诗经》中的诗歌,歌桃者也多有李。例如《召南·何被衤农矣》:"何被衤农矣,华如桃李。"《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见《诗经》时代,桃李亦为人们所并重。春秋至战国,桃、李可能是人们栽培或采食最广泛的果实,如《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其桃其李。"在《山海经》里的记载更多了。《中山经》:"卑山其上多桃、李。"《东山经》:"岐山其木多桃、李。""孟干之山,其木多桃李。"《北山经》:"边春之山多桃、李。"等等。

梅:《夏小正》:"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五月,煮梅。"古时凡供蓄存之果品,必须使干。生果若欲使干,必先煮过,故此煮梅。梅味极酸,先秦时的主要食用方法,可能是用以与盐共作调味之用。《礼记·内则》:"曾用梅",可见梅为重要调味物料。梅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春秋时期已引至黄河流域,驯化为栽培果树。

杏:《夏小正》除有"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的记载外,还有"四月,园有杏。"的记述。杏是原产我国的果树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到了春秋以后,已有很大发展。

枣:《夏小正》:"八月剥枣。"《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从《诗·七月》之诗可以看到,枣已是定期收获的果品,当也是普遍种植的果树。

栗:《夏小正》:已有"八月*$(采)零"的记载。零,夏玮英释为落,栗实外有猬状之刺包之,至秋成熟时,外皮裂开而实零落。果实富含淀粉而甜美,为人们食用是很早的。西周后已成为普遍栽培的果木,可从《诗经》里见到:《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郑风·东门之土单》:"东门之栗,右践家室。"《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阝显有栗。"《秦风·车邻》:"陂有漆,阝显有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这些诗章里歌唱的栗,绝大多数都可肯定是人工栽培的。

枣和栗不仅在《礼记》里被列为人君燕食所加庶羞,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的重要食品。《战国策·燕策》论:(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可见战国时期,这两种果木(也是优良木材)种植之多,产量之大,几乎可以为充饥的木本粮食了。

榛:桦木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实(坚果)比栗小,很早已为人们采食。《诗经》里有关榛的诗句,有:《邶风·简兮》:"山有榛"《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曹风·尸鸟鸠》:"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榛。"《小雅·青蝇》:"管管青蝇,止于榛"等等。可以认为,西周至春秋以后,榛已被人们栽培,但大部分还是野生的。但是,榛实和枣栗一样被人所重视。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礼记·曲礼》:"妇人之挚,木具、榛、脯、、枣、栗。"这种习俗见于春秋时期及以后的记述,起源当是更早的。

梨:我国原产梨,属于东方系统的亚梨种,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梨树有悠久的历史。但《诗经》里却未出现梨字,而梨属的许多品种则以不同的名称,分见于《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尔雅》等书,主要的品种有:赤罗、甘棠、杜、沙棠、木且、山橘、棋等等。

梨树的野生繁多,战国以来,野生型逐步演化,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自汉以后,梨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品。

柿:柿属植物是分布在热亚带的果树,但唯有中国是著名的温带果树。在先秦时已有栽培。柿的鲜果充发成熟后,多汁味甜,干燥后含糖可达百分之六十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鲜食和加工食品。

荔枝草范文篇7

〓、〓、〓、〓、〓、〓、〓、〓、杞、〓、杏、〓、桑、〓、枣则可能已为人们栽培的品种、而〓(果)字则为各种果树的通称。因为在河北省的藁城的商代遗址出土的桃仁和郁李仁。这些果实,也有可能是人们栽培的果树。自然,商代的圃和囿还是不很普遍的,仅为奴隶主们所专有。圃、囿中栽培的蔬菜和果木也是为供他们独占享用,奴隶们吃的还是野菜和野果。西周以后,圃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西周初年辅政大臣召公,《史记·燕召公世家》:《素隐》说:"召者,畿内菜地。始封于召,故曰召公。"畿内菜地,自然是周王室和重臣们的菜圃了。周代的王室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圃,而且设立了专门管理菜果的职官。《周礼·地官司徒》中有"场人"的设置,"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吏一人,徒二十人。"文中的"每场"二字,说明当时的场不止一处,场人的职责:"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凡祭祀、宾客,共其果。事亦如之。"周代以来,在秋收时节,把一定的土地压平筑实,以供谷物晾晒脱粒之用,叫做场。春天到来时,再松土以种蔬菜,就是圃,故场圃二字常连用。《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即说明这一情况,所以说明场也包括圃。场人的主要职责就是栽培果蔬和收藏。《周礼·天官冢宰》的长官称"大宰",大宰的职文说:"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郑玄《注》说:"树果曰圃,共樊也。"说明当时已有设樊篱的圃。周王室既设官职以管理菜果的栽培,蔬菜和果实自然也是奴隶主贵族们日常的食物。到了春秋时期,列国都有了自己专设的种植菜果的园圃,例如见于《左传》、《国语》等书的记载,鲁国有蒲圃、郑国有原圃、卫国有菟圃、晋国有桃圃等。这些园、圃的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如《左传·庄公十九年》:"(周惠王)取*2国之圃为囿。"杜预注:"圃,园也。囿,苑也。"苑囿中虽可能种植一些菜、果,但主要是放牧养野生动物以供天子、诸侯游猎之用,占土地范围一般都是很大的。《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2国之囿可以为囿,可见其面积也是很广阔的。

西周以后,除了周王和诸侯公室的园囿外,已出现了平民和农民经营的圃。如《周礼·地官司徒》有"阅师"的官职。阅师是乡官,主征六乡贡赋之税。他的职责中有"任圃以树事、贡草木。"这里的圃要纳草木之贡,当不是王室、诸侯直接经营的圃,而为民间所经营,只向官府贡献一定的"草木"就可以了。

春秋时,园圃发达以后,栽培蔬菜、种植果树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有的人也因有了专门的经验和技术而自成一业。《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老圃自然以种植蔬菜为终身专业的老人。到了战国中期,《孟子·告子上》说:"今有场师,舍其梧木贾,养其木贰棘,则为贱场师焉。"场师是培养菜果有经验的人,当也是随着园圃事业的发展而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的专职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也是明确的。

西周至春秋,随着园圃的发展,蔬菜和果树的产量已大有增加,特别蔬菜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一般平民和奴隶更常用以辅助粮食不足。《尔雅》(汉初学者缀辑周至汉代诸书旧文而成)说:"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饥与馑相连而说,可见蔬菜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果实在人们生活中受到的重视是不及蔬菜的。在先秦时期农业还相当落后,人们选择果实的标准,主要是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发热量大而耐饥饿,易于贮存和加工的品种。因此,在果实中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栗、榛、枣等少数品种。到了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果实的用途也大有发展,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果实已发展到(1)生食:例如:《诗·魏风·园有桃》:"园中有桃,其实之肴殳。"(2)干制,盐腌作为贮备:《礼记·内则》:"桃、梅卯盐。"(3)调味:如梅。(4)礼仪:《仪礼》:"实笾豆、供祭礼、待宾客。"(5)礼品:依《左传》、《礼记》记述的"妇女之贽"主要是各种果品。

我国蔬菜果树有了较详细的记载,是在西周以后,兹分述如次,主要蔬菜:

《诗经》这部大多数选自民间的诗歌总集,涉及到植物的有一百三十二种,其中有二十来种是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应该说明,菜蔬是人们用以维持生存利用最早的植物。"菜"字的原意即有"采集"的含意;在远古时代,"菜"可以认为是"采集植物"。它们在人们采食的历史过程中,可能比谷物类还要早得多,因为菜不需要等到一定成熟季节和结成籽实就可以采而食之。因为许多菜,还是幼嫩时期更为美好。但是,我们今天要确定某种蔬菜开始栽培于何时,是有困难的,因为蔬菜都是由野生经过天然淘汰的人工培育驯化而成为栽培作物,但它们一些品种长期以来都是野生与栽培并存,我们要严格地区分某种菜在什么时期栽培格或野生,自然是难以确定的。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记述的情况加以讨论。现将先秦文献中见到的重要蔬菜分述如下:

葵:《诗·豳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在先秦,蔡在煮(烹)食的同时也用作菹(腌渍菜),如《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又《仪礼·少牢馈食礼》中有"执葵嬴,以投主妇……韭菹在南,葵菹在北。"当时葵已有多种。

冬葵《管子·戎》:"抚公此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

荆葵:《诗·阵风·东门之木分》:"视尔如莜,贻我握椒。"《尔雅·释草》:莜,蚍血不。郭璞注:"今荆葵也,似葵紫色。"

菟葵:《尔雅·释?》:"希,菟葵"。郭璞注:"颇似葵而小叶,状如藜,有毛,啖之滑。"

蔠葵:《尔雅·释草》:"蔠葵,莃露。"郭璞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

戎葵:《尔雅·释草》:"齐,戎葵。"郭璞注:"今易葵也,似葵,华如木槿华。"

藿:《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藿,前人都注为大豆的嫩叶。先秦时是作为蔬菜吃的。如《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卜藿",可能是与豆叶共煮的羹,但春秋至于战国,藿主要是平民和奴隶的食物。例如《说苑·善说》:"献公之时……献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点,藿食者何与焉?"祖朝对曰:"……食肉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脑之涂于中之地乎?"藿食者自然是在野的平民了。

芹:在先秦时是相当普通的食用蔬菜。《诗·小雅·采菽》:"沸植泉,言采其芹。"又《齐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芹除作为鲜菜吃外,也用作菹。如《周礼·天官·醯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醯。"《尔雅·释草》:"芹,楚葵。"郭璞注:"今水中芹菜。"从《诗经》中的诗句结合《尔雅》注释看,可以认为先秦的芹,是后世的水芹。可能大部分是野生的。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里说:"芹有水芹、旱芹,水芹生江湖波泽之涯,旱芹生平地。"后世的芹菜可能是水芹培育而成的。

茆(蓴、莼):《诗·鲁颂·沣水》:"思乐沣水,薄果其茆。"郑玄笺:"茆,免葵也。"陆玑疏:"茆与荇菜相似,菜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若手中浴不得停,茎大如匕柄,中可生食,又可以鬻,滑美,江南人谓之*9菜,或谓之水葵,诸波译水皆有。"孔颖达疏:"茆,江南人谓之莼菜。""春、夏采食其嫩叶,也可作菹。如《周礼·天官·醢人》中有"朝事之豆,共实茆菹。"后世仅有少量栽培,大部野生,在先秦应是野生蔬菜。

蒲、苟:《诗经》中有关蒲的诗句是很多的,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又《大雅·韩奕》:"其蓛非何,非苟及蒲。"蒲在先秦时,用途已很多,可能主要用以织席,但也可食用,据《尔雅·释器》:"采谓之敕"郭璞注:"敕者菜茹之总名",可见蒲和苟都是作菜用的。《周礼·天官·醢人》:"加豆之实,芹菹,免醢,涂蒲,醯醢,芖菹,雁醢,苟菹、鱼醢。"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深蒲,蒲弱入水深故曰深蒲。"《尔雅·释草》:"苟,竹萌。"郭璞注"初生者。"说明蒲与苟都用作菹。

菖蒲:《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歇。"杜预泾:"昌歇,菖蒲菹。"《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昌本。"郑玄注:"昌本,即苕蒲根也"说明菖蒲是用作菹吃的,但也可作鲜草吃。如《吕氏春秋·遇合》:"文王嗜昌蒲,孔子闻而服之,缩安页(不安之意)而服之,三年然后安之。"这即先秦时菖蒲作菜的记述。

荷:《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湿有荷华。"又《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尔雅·释草》:"荷,芙渠,郭璞注别各芙黄,江东呼荷;其茎茄,其本密。郭璞注:茎下曰在泥中者,其华蒸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莲子也"。对于荷的根、茎、叶、花、果实、仁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解释,自然各部分也都是食用的。

薇:《诗·召南·草虫》:"涉被南山,言采其薇。"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阻有杞木夷。"《尔雅·释草》:"薇,垂水。"郭璞注:"生于水边。"又陆王笼疏:"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以上两说都成立,则薇在山中和水边都有生长,在先秦是野菜,可能后代才开始栽培,"以供宗庙祭祀。"薇这一野菜,在历史上很有声誉。这是由于《史记·任夷列传》里说:"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看来,这种野菜可以维持生命。但薇究竟是什么菜,在先秦文献中,却没有明白记载。

芥:在西安丰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菜籽,据鉴定认为有可能是芥菜籽,说明芥菜是我国原产的栽培蔬菜之一。先秦文献里有关芥的记载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季门之鸡门,季氏介其鸡。"杜预注:"季平子后阝昭伯二家相近。故鸡门。"孔颖达疏:"正义曰:’读介为芥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羽’。"贾逵云:"捣其芥子为末,播其鸡翼,可以迷后阝氏鸡目。"《礼记·内则》:"鱼脍芥酱","脍春用葱,秋用芥",郑玄注:"芥,芥酱也。"说明春秋战国时已经重视芥菜的培养和芥子的利用。汉代以后,芥菜的栽培已正式见于农书,而品种日益发展。后世,芥的利用也超出了蔬食、调味的范围。

葑:《诗经》里有关葑的记载是不少的,例如《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庸阝风·桑中》:"爰采葑矣。"《唐风·采苓》:"采葑采葑,首阳之东。"《尔雅·释草》:"葑、须、葑芚。"可见葑是一类菜的名称。据郑玄笺:"葑,蔓菁也。"蔓菁,又叫芜菁。

菲:《诗·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韭(芶)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细长而扁,开小白花。叶和花嫩时可以吃。

葍:《诗·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尔雅》:"葍,*[上艹下富]",郭璞云:"大叶白花根如指,正白可啖。"今人认为是开白花的小萝卜。

山葱:《尔雅·释草》:"苍,山葱。"等种类,随着时代的推移,葱的栽培地区日益扩大,种类也不断增加。

蒜:《夏小正》有:"十有二月,纳卵蒜。"《夏小正》文字简略,后人有不同解释。据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中说:"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明代人王徐光启《农政全书》里也说:"按初中国只有小蒜,一名山蒜。"《尔雅·释草》:"芻,山蒜。"先秦时,人们吃的蒜应是小蒜、山蒜。

蕨:《诗·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又《小雅·四月》:"山有蕨薇,湿有把木夷。"《尔雅·释草》:"蕨,芺。"又据陆玑疏说:"蕨,山菜也,初生似蒜,茎紫黑色,可食,如葵是也。"(按:蕨,古今同名,我国各地荒山都有生长,幼叶可吃称蕨菜。根茎曼生土中含淀粉,可提取以供食用或酿造。)

荼:先秦时,已是一种为广大群众采食的野菜。《诗·豳风·七月》:"九月菽苴,采荼新樗,食我农夫。"《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生。"《尔雅·释草》:"荼,苦菜。"后世也称为苦荼,为野生蔬菜。

见于先秦的果实主要有:

桃:河北省藁城是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桃核为我们的先民食用桃实提供了实物证据,但还难以确定当时桃树是野生还是栽培的。到了西周以后,桃树已成了栽培果树当应确切无疑。这从《诗经》里一些涉及桃的诗句中见到。《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有肴殳"。既然桃树在园中,结的果实又很大,自然是栽培的桃树了。桃是果实中高级品种,生食和加工均宜。

李:在我国栽培食用也是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杞,北山有李。"《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丘中有麦和丘中有李并提,麦多为人们植于丘中,李原生深山,现在丘中,亦当为人们所栽培。《诗经》中的诗歌,歌桃者也多有李。例如《召南·何被衤农矣》:"何被衤农矣,华如桃李。"《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见《诗经》时代,桃李亦为人们所并重。春秋至战国,桃、李可能是人们栽培或采食最广泛的果实,如《管子·地员》:"五沃之土,……其桃其李。"在《山海经》里的记载更多了。《中山经》:"卑山其上多桃、李。"《东山经》:"岐山其木多桃、李。""孟干之山,其木多桃李。"《北山经》:"边春之山多桃、李。"等等。

梅:《夏小正》:"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五月,煮梅。"古时凡供蓄存之果品,必须使干。生果若欲使干,必先煮过,故此煮梅。梅味极酸,先秦时的主要食用方法,可能是用以与盐共作调味之用。《礼记·内则》:"曾用梅",可见梅为重要调味物料。梅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春秋时期已引至黄河流域,驯化为栽培果树。

杏:《夏小正》除有"正月,梅、杏、木也桃则华"的记载外,还有"四月,园有杏。"的记述。杏是原产我国的果树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到了春秋以后,已有很大发展。

枣:《夏小正》:"八月剥枣。"《诗·豳风·七月》:"八月剥枣"。从《诗·七月》之诗可以看到,枣已是定期收获的果品,当也是普遍种植的果树。

栗:《夏小正》:已有"八月*$(采)零"的记载。零,夏玮英释为落,栗实外有猬状之刺包之,至秋成熟时,外皮裂开而实零落。果实富含淀粉而甜美,为人们食用是很早的。西周后已成为普遍栽培的果木,可从《诗经》里见到:《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郑风·东门之土单》:"东门之栗,右践家室。"《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阝显有栗。"《秦风·车邻》:"陂有漆,阝显有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这些诗章里歌唱的栗,绝大多数都可

肯定是人工栽培的。

枣和栗不仅在《礼记》里被列为人君燕食所加庶羞,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的重要食品。《战国策·燕策》论:(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可见战国时期,这两种果木(也是优良木材)种植之多,产量之大,几乎可以为充饥的木本粮食了。

榛:桦木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实(坚果)比栗小,很早已为人们采食。《诗经》里有关榛的诗句,有:《邶风·简兮》:"山有榛"《庸阝风·定方之中》:"树之榛栗。"《曹风·尸鸟鸠》:"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榛。"《小雅·青蝇》:"管管青蝇,止于榛"等等。可以认为,西周至春秋以后,榛已被人们栽培,但大部分还是野生的。但是,榛实和枣栗一样被人所重视。如《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以告虔也。"《礼记·曲礼》:"妇人之挚,木具、榛、脯、、枣、栗。"这种习俗见于春秋时期及以后的记述,起源当是更早的。

梨:我国原产梨,属于东方系统的亚梨种,我国劳动人民栽培梨树有悠久的历史。但《诗经》里却未出现梨字,而梨属的许多品种则以不同的名称,分见于《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尔雅》等书,主要的品种有:赤罗、甘棠、杜、沙棠、木且、山橘、棋等等。

梨树的野生繁多,战国以来,野生型逐步演化,劳动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自汉以后,梨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品。

柿:柿属植物是分布在热亚带的果树,但唯有中国是著名的温带果树。在先秦时已有栽培。柿的鲜果充发成熟后,多汁味甜,干燥后含糖可达百分之六十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鲜食和加工食品。

荔枝草范文篇8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也就是说,“静”能为“动”服务。教学过程中的“静”同样能为“动”服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静堂”,将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开场静坐,移神醒脑

教师进入课堂,不急于打开教案,只是用亲切的目光环视全班学生。此时的“静堂”能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兴奋的细胞逐渐安定下来。“老师的第一句话会讲什么呢?”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此时此刻,如果教师能抓住这静后的黄金时分,抓住这“静”化了的心灵,来一段精美的开场白,那么,知识和信息就会像一泓清溪流进学生的心田。

二、过渡静思,衔接自然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采用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相比照的结构形式,文章中的过渡段充满了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这段话生动地写出了“我”对百草园的难舍难分之情。

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一过渡段有什么作用”的问题结合课文“静堂”思考,就不难得出“过渡段写出了‘我’留恋百草园的欢乐与自由,厌恶三味书屋的禁锢与无味”的结论。

三、高潮静思,升华情感

如《荔枝蜜》一文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我”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又由喜欢到赞叹,再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思想感情就进入高潮。学生为那可爱的小生灵对人无所求的高尚品德而赞叹不已,学生为一只工蜂最多活六个月却不停地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而震颤。如果此时教师要求学生为“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设计一个变化图,并且让学生静想一会儿再动手。那么,学生的激情虽然仍在升华,但是却内化了,他们能通过“静堂”进一步感受体会生活,会透过酿造最甜生活的蜜蜂想到自己也将要为人类酿造生活的蜜。

四、结尾静悟,余味无穷

荔枝草范文篇9

一、川南旅游业的目前状况

本文所指的川南旅游区,包括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三地市。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及交通条件均较好,但在四川省规划发展的五大旅游区中,是开发最差的旅游区之一。针对重庆成为中心直辖市之后,川南旅游区在四川省宏观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对川南旅游开发的一些战略性、方向性新问题进行了探索。

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组成的“T”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底部。旅游开发的自然、经济基础都比较好。川南部级风景名胜蜀南竹海、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国内外早已闻名。此外,西秦会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焱海井等也是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南三大城市宜宾、自贡、泸州皆被列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川南旅游区还有各类省级风景点7处,市县级地方性景点更是数不胜数。省级景点“石海洞乡”、“人悬棺”、“巡司温泉”等名闻遐迩。该区不但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吸引力强,而且类型复杂多样,旅游行为类型和功能结构完善,层次结构、地域组合优越。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该区处于成、渝两大客源地夹峙之下,区内、区外客源潜力都很大。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省调整了旅游业宏观布局,川南旅游区被列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

二、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既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开发川南旅游资源,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对川南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摘要:(一)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加速资金积累和回笼,增加外汇收入,使区域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众所周知,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回报率高,因此国内外只要有条件的地区都争先发展旅游业。川南地区旅游业虽刚起步,但已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旅游业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从业人员需求量大,可缓解川南劳动力就业紧张的新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可增加间接就业人员2人~215人。因此,川南旅游业的发展将为该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三)将促进川南地区城镇建设。随着景区的开发,游客的增加,各种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将日益完善,从而大大推进新、旧城镇的建设。(四)有利于在川南重工业经济区中建立区域性的环境保护体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区域环境。在规划中,川南属于重化工、能源基地,此类经济区域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一个山清水秀、环境美丽的川南旅游区。无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川南旅游的发展都将造福于人民和子孙后代,应引起川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川南旅游业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旅游商品

在川南旅游业开发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商品能满足旅游者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要,但不同类型的旅游商品又有很大差异。

(一)川南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特色摘要:第一川南“中国名酒系列”;第二“珍贵水果系列”,包括龙眼、荔枝、抽子等;第三“旅游工艺品系列”,以竹、龙、草编等为主题。要把握好市场,政策上予以扶持,组织管理好生产、销售的多个渠道。

1.川南“中国名酒系列”摘要:包括卢州老窖,古蔺郎酒、宜宾五粮液,早已闻名国内外。

2.龙眼、荔枝等名贵水果系列摘要:龙眼、荔枝属于南亚热带水果,果肉质佳、味美,营养丰富,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档珍贵水果。川南有上千年种植历史,宜宾尚有几株当年曾上贡过杨贵妃的千年古荔枝树。今日荔枝分布区已移向东南,以卢州市为主,其气候属南亚热带类型,为四川盆地唯一的非凡气候区,适宜龙眼、荔枝的生长,适栽面积500万亩,以卢州市中区、沪县、纳溪、合江最宜种植。

3.竹工艺及美术品摘要:川南竹类资源丰富,以楠竹(毛竹)为主,栽植易、产量高,覆被好,可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比一般林木高。川南可开发的竹旅游商品很多摘要:如竹簧、麻将、竹筷、竹椅、竹雕、凉板、翻簧竹刻、竹帘画、龚扇等。江安县有竹簧工艺学校,宜宾市有竹类专业探究所。川南有各类竹艺加工老艺人、技术能手几百人。

4.草编制品摘要:以灯草为原料。灯草是两年生耐寒水生草本植物,可于水稻收割后栽植,次年5月收割,利用闲置冬水田栽植,不务农时。用灯草编制的各种生活、旅游用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榻榻米草席,深受日本人喜爱。川南草编制品曾出口日、英、美等三十多个国家。

5.恐龙系列仿制品摘要:可仿制侏罗纪、白要纪各种不同类型恐龙。质地可选择塑料、陶瓷等多种类型。也可制造各种电动的小型恐龙仿生玩具、工艺品。

6.其它名特产品摘要:金河蘑芋,产于宜宾屏山的金沙江沿岩一带。宜宾“功夫”茶、叙府糟蛋等也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品。

(二)川南旅游商品的分类,按旅游商品的美学特征,可把川南旅游商品分为如下四个大类摘要:

1.实用品又分为摘要:①土特产品,如卢州龙眼、荔枝;②旅游食品,如竹笋,竹荪;③旅游用品,如竹席、竹帘、凉板、竹筷;④其它非旅游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2.工艺品又分为摘要:①织绣类,如自贡龚扇;②陶瓷类;③纺织类,如竹编制品;④雕刻类,如竹雕工艺作品;⑤镶嵌类;⑥传统工艺、民间工艺类,如剪纸。

3.艺术品又分为摘要:①绘画类,如川南国画、竹帘画;②雕刻类,如竹雕。

4.文物商品及其仿(复)制品如恐龙仿制品。

(三)在进行旅游商品开发时,要注重旅游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属性。就川南旅游区的实际情况而言,还应注重摘要:

1.突出主题。根据川南旅游区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川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以“酒、龙、盐、竹、泉、洞”为主题,在这六个字上多作文章。

2.突出功能和特色。各旅游地域系统(或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突出自己的功能和特色,如蜀南竹海的“竹”,宜宾的五粮液,自贡旅游小区的“恐龙和盐”,庐州的卢州老窑,这些都是各自的“金字招牌”。

3.要系列化、多样化和小(微)型化。旅游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年龄、职业、性别、喜好、社会阶层也不尽相同,开发设计和经营旅游商品要从川南旅游区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潜在客源市场的各种因素,实行多种题材、多种规格、多种原料、多种色彩。还要尽量系列化、配套化,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不同趣向的需求。

4.要强调“就地选题、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不少以当地名胜古迹为题材设计的旅游商品,都是以当地特有材料、传统工艺生产,并在当地销售的摘要:如“三峡石”、“刘三姐绣球”等。川南仿造的恐龙、竹雕等类旅游商品,也应立足于川南本土。

此外,川南各地、市、县尚有许多地方名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可供挖掘整理和开发。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商品的宣传工作,既要导“游”,还要导“购”。另一方面,既要通过“挖掘整理和开发”来增加其品种数量,又要通过丰富其“内涵”,来提高其质量和效益。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旅游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川南这个新旅游区的开发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办法

(一)加强管理,统一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川南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要从四川省的宏观布局出发,制定川南及各旅游地域系统的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使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章可循、协调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尽快纠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现象;在有条件的地、市、县应在政策上给旅游业以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财政、用地、税收、引进资金上制定出优惠政策。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等)的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快改善基础设施,非凡是旅游交通状况差而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迅速改善本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的条件。

(二)在开发导向上应由国内向国外拓展

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但开发晚,缺乏象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那样在国内外影响大的旅游景点。自贡恐龙、蜀南竹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但开发晚,缺乏“深加工”,活动项目较单调。因此,本区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需要进行宣传促销和“时间”。在川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目前应注重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加工”,主要客源应立足于国内,待基础设施建设,非凡是宾馆等服务设施建设上档次以后,再逐步向国外拓展客源市场。

(三)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随着川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和各类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将迅速增加,因此应在川南部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培养旅游本、专科学生;或在川南三大城市中选择一市,建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必要时可建立或改建旅游职业中学,培训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四)开拓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面广,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投资,全靠当地政府必然有困难,可采取以下办法摘要:争取国际项目或国家、省内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政策上可统一规划,做到谁投资谁受益,一家管理,多家开发;把旅游设施建设和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如川南的煤矿开发项目可和高县、筠连的旅游资源开发一并纳入规划和建设。

(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目前,川南旅游区有众多古迹缺乏保护,破坏严重,非法占用旅游景区土地和古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景区项目差,环境质量差,因此应实行保护性开发。重点景区应划定界线,在景区内分别设置下几个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六)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开发

川南旅游区毗邻滇、黔、渝,开展和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有利于优势互补。川南泸州旅游片区南部和贵州西北的习水县、赤水县相邻,习水丹霞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赤水县十丈硐瀑布可和黄果树瀑布媲美,开发价值大,但交通闭塞,若以贵阳为中心进行开发,相距甚远,交通条件差,开发难度大。泸州距十丈硐瀑布仅70多km,若以泸州为依托进行开发,可事半功倍。川南旅游区和贵州西北地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必将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荔枝草范文篇10

【关键词】急性附睾炎;中医药;外治法;综述

急性附睾炎作为男科非特异性感染性急病,属于中医学“子痈”“偏坠”范畴。急性附睾炎起病急,症状重,局部表现主要为双侧或单侧附睾睾丸肿胀疼痛,并向腹股沟区放射,严重者可上达腹部,后达腰部,甚至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并可伴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炎症[1]。西医认为本病多由细菌感染导致,途径有:1)最常见由泌尿生殖系炎症经尿路通过输精管逆行至附睾引起感染[2];2)淋巴蔓延:盆腔炎症通过淋巴系引起附睾炎;3)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感染通过血路进入附睾。中医药治疗急性附睾炎相对于西药杀菌抗炎治疗具有起效快、不易产生抗药性、预后良好等优势。笔者收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1病因病机

古人把阴囊中的睾丸附睾统称为“阴丸”“阴核”,认为其与“肾”密切相关,故又称为“肾子”“外肾”等,当天癸充盈之时,在此可化生生殖之精,方能繁衍子嗣。经络学说认为厥阴肝经其经、筋、络、别,均与肾子直接相连,主要受肝血的濡养,肝主宗筋,宗筋狭义上指男子的整个外阴,包括睾丸、附睾、阴茎等,若肝气不畅,则致外肾气血不畅,发为诸疾[3]。综上所述,睾丸附睾与肾和肝经密切相关,为治疗囊痈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病因主要有:1)外感湿热、寒湿、火毒之邪;2)嗜食肥甘辛辣;3)跌扑损伤;4)房事不节或不洁。其病机为:在上述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下,病邪侵犯肝经,循经而下,结于囊中,附于肾子之上,气血不通,郁久化热,久而肉腐成痈,此病以实证为主,尤以湿热证常见[4]。国医大师周仲瑛认为“瘀热”贯穿了整个子痈发病的全程,子痈初期初感毒邪“热盛瘀轻”,日久瘀热搏结,继而肉腐成脓,此为子痈中期“瘀热俱重”,子痈后期,因体虚或失治误治,毒邪留恋,发为慢性子痈,此时“热退瘀重”,故而提倡分期论治[5]。

2中医内治法

2.1分期论治。急性附睾炎作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西医分为急性感染期、进展期、恢复期,中医根据其局部特征表现分为肿疡期、脓疡期、正虚邪恋期,临证时应抓住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周仲瑛教授根据子痈瘀热贯穿全程且各有侧重的特点,提出了子痈的分期治疗[6]。子痈前期(肿疡期)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为法,以龙胆泻肝汤配合金银花、牡丹皮、赤芍等。子痈中期(脓疡期)以清热散结、化瘀排脓为法,以大黄牡丹汤辅以皂角刺、穿山甲、白芷散结排脓,必要时可切开排脓,若病患气血不足则当先养气补血,不可急于排脓。子痈后期正气虚弱,邪气残存。此时应当辨明主次,以实证为主采用枸橘汤合白薇煎,以虚症为主采用六味地黄丸合金铃子散,以瘀滞为主正气尚存者采用抵挡汤配合软坚散结诸药[5]。2.2专方验方。现代医者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对急性子痈进行辨证论治,切入点不同各有侧重,有的以“血瘀”为本,有的以“肝郁”为本,有的以“热毒”为重,亦有从“少阳”论治,所以选方用药也各有异同,但最后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分类整理如下。2.2.1从“血瘀”论治急性子痈主要由肝经气血瘀滞所致,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选方主要由橘核丸合活血化瘀诸药化裁而来。李凯等[7]采用参术川棱方(海藻15g,丹参12g,蒲公英10g,黄柏10g,黄芪10g,川楝子9g,三棱9g,桃仁9g,橘核9g,乌药9g,夏枯草9g,川芎9g,莪术9g)治疗急性附睾炎,对照组使用头孢他啶,经14d治疗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3.3%,退烧时间,UTI缓解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级等精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朱建锋等[8]自拟清热散结汤(生牡蛎30g,制大黄6g,柴胡6g,川楝子10g,陈皮12g,桃仁10g,红花6g,莪术10g,山栀子10g,黄柏6g,三棱10g,橘核10g,荔枝核10g,海藻10g,昆布10g)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4d后,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为71%。2.2.2从“热毒”论治急性子痈由火毒之邪内侵肝经,结于肾子致气血不畅而发病。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方选五味消毒饮或仙方活命饮为主方。周岩[9]在抗生素基础上用桂枝茯苓汤联合五味消毒饮(桂枝15g,橘核12g,紫花地丁12g,野菊花25g,荔枝核12g,夏枯草15g,桃仁10g,金银花15g,茯苓15g,牡丹皮12g等)治疗本病,治疗总有效率(93.98%)相较于单纯抗菌治疗对照组(78.02%)有明显提升。刘伟刚等[10]以自拟消痈散结汤(防风20g,当归20g,赤芍20g,天花粉20g,皂角刺20g,金银花15g,延胡索15g,浙贝母15g,乳香15g,没药15g,陈皮15g,黄芩10g,生地黄10g,荔枝核10g,柴胡10g,甘草6g,红花6g)辅以西药治疗本病,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0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为81.5%。且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睾丸形态比较,精子质量,精浆中性α-糖苷酶水平,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患者。陈阿文等[11]采用清热活血法,拟方如下:虎杖20g,红藤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柴胡6g,黄芩10g,栀子10g,当归10g,赤芍10g,乳香6g,没药6g,皂角刺10g,天花粉10g,若阴囊红肿热痛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20g,败酱草20g,然后再以上述处方加冰片6g外敷阴囊,每日1次。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4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且治疗组患者附睾压痛、结节等症状消失较快。2.2.3从“湿热”论治急性子痈由湿热下注厥阴肝经,气血壅滞,化而为痈,治宜清利湿热,消痈散结,方选龙胆泻肝汤为主方。李必波等[12]采用龙胆泻肝加减方(生地黄20g,龙胆草12g,橘核12g,荔枝核10g,车前子10g,泽泻12g,牡丹皮10g,赤芍10g,山栀子10g,丹参10g,延胡索10g,当归10g,黄芩10g,生甘草6g),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0.8%。2.2.4从“少阳”论治该法另辟蹊径,受“火郁发之”所启发,以和解少阳枢机为法,使郁结于肝胆经的邪热,得路而退,病自去矣。方选小柴胡汤为主方,是对传统经方的一次全新应用,值得推广。谢福贤[13]将经方小柴胡汤与当归芍药散合为柴归汤(柴胡15g,黄芩10g,天花粉10g,党参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泽泻10g,茯苓15g,苍术10g,连翘30g,石膏50g,甘草5g,大枣20g,生姜10g)治疗本病,对照组使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均治疗14d,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的90%。笔者通过仔细比对诸家组方用药时发现,各派大抵不过“清热”“活血”“疏肝”3方面,仅比重有所不同,譬如清热之金银花,龙胆草,菊花;活血之赤芍,川芎,乳香;疏肝之橘核,荔枝核,延胡索,川楝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提挈“火毒”“血瘀”“肝郁”这3重要领,再根据具体辨证,合理选方用药,便能取得较好的疗效。2.3中成药治疗。目前市场上还未推出专门针对急性附睾炎的中成药制剂,临床多是通过辨明证型,从病因病机着手,应用“异病同治”的原则选择用药,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具有口感良好、服用方便、价格实惠、依从性佳等优势。黄慧等[14]认为本病以“肝经瘀血”为本,治疗以疏肝行气、活血散结,在抗菌抗炎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附睾炎6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疗法,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3个月后,体查附睾结节留存率分别为3.3%和16.7%,中成药辅助疗效明显。高博等[15]以癃清片联合抗菌药治疗急性附睾炎40例,对照组予3代头孢静点治疗40例,治疗14d后,实验组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精子密度、活力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个月后复查阴囊彩超,治疗组附睾结节留存5例,对照组留存9例。

3中医外治法

肾子包裹在阴囊之中置于体外,不似人体其他脏器深藏于体腔之中,药物易于地透过阴囊皮肤直达附睾病灶。近年来,诸多学者采用外治疗法治疗急性附睾炎得到了较好的反馈,其具有快速缓解附睾肿大、有效减轻附睾疼痛、防止附睾结节生成等特点,发挥了中医外治法在急症治疗中的特色优势,现整理如下。朱剑敏等[16]采用冰片芒硝散外敷治疗急性附睾炎30例,将冰片25g与芒硝25g研磨成粉,用丝袜将粉末包裹阴囊。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15d后,比较疼痛缓解时间肿胀消除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廖开森等[17]将8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降价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黄如意膏外敷睾丸。治疗7d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2.5%。复查彩超肿块消退50%以上率分别为:85%,67.5%,疗效显著。熊金花[18]2020年12月第29卷第12期JETCM.Dec.2020,Vol.29,No.12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取金黄散联合硫酸镁外敷阴囊,每日4~6次,每次30~60min,治疗20例,治疗7d后,痊愈率35%,明显好转率60%。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外敷,治疗7d后,痊愈率5%,明显好转率30%。潘杰等[19]采用双柏散(黄柏、泽兰、薄荷各30g,侧柏叶、大黄各60g,上药磨粉加水蜜糖混合)外敷阴囊,每日2次,并内服龙胆泻肝汤(栀子10g,黄芩10g,龙胆草10g,柴胡10g,生地黄10g,车前子15g,大黄10g,泽泻10g,木通5g,赤芍10g,当归10g,甘草5g)治疗10d后,总有效率90.9%。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相同疗程后,总有效率为79%。张华俊等[20]采用蜂蜜调匀如意金黄散外敷阴囊,每日3次,每次30min,加服清肾散瘀方(怀山药、桃仁、白芷、山茱萸、败酱草、赤芍、五味子、槟榔、海螵蛸、苏木、柴胡各10g,枳壳、黄柏、制大黄、乌药各6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白芍15g,生甘草2g。早晚分服)并配合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两组治疗10d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2.5%,且血常规(WBC及NEUT%)以及CRP水平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多。周美儿等[21]将79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头孢类药物静滴治疗39例,观察组加用玄明粉持续外敷患处治疗40例,观察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1.9%)。尹伟强[22]用中药坐浴(苦参40g,黄柏30g,苍术、大黄、金银花各20g,枳壳、防风各15g,每日1次,每次30min)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附睾炎30例,与西医抗菌治疗的29例对照,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20%。治疗后阴囊疼痛评分为(1.53±0.94)分和(2.38±1.02)分。

4针灸疗法

针刺作为传统疗法在治疗急性附睾炎亦有其独到之处,戚广崇提出用毫针刺大赫透横骨,并用泻法取阳谷、曲泉、行间,治疗湿热下注型子痈,此外针刺大敦、太冲、气海,归来亦可有效缓解急性疼痛[23]。李戡[24]采用针刺结合自拟方综合治疗急性子痈47例。针刺选择双侧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配合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20min,并内服自拟解毒散节汤(浙贝母10g,牡蛎、蒲公英、黄芪各30g,金银花、夏枯草各20g,野菊花、丝瓜络、紫花地丁15g,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静滴头孢唑林钠,15d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痊愈率为55.32%,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痊愈率为38.30%,总有效率为82.98%。针刺能有效缓解患者附睾疼痛,汤药能有效祛除体内火毒之邪,两者相须为用,体现了中医“标本同治”的传统特色。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