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十篇

时间:2024-04-11 18:13:55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1

关键词台湾番荔枝;引种表现;栽培技术;福建莆田

20世纪50年代,莆田九华农场成功引种番荔枝,到2000年后,由于基建才被砍伐。在台湾,近年来由于番荔枝品种得到改良,产期调节的修剪技术应用及管理技术的改进,使番荔枝形成新兴的果树品种。在仙游市,1998年由台商引进凤梨释迦番荔枝品种,在仙游城关试种。在此基础上2004年在仙游榜头、枫亭扩大栽培,这是热带水果番荔枝在莆田市引种栽培的一次偿试。

1引种栽培的意义

一是增加群众致富门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高,现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仍以务农为生,过去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果树品种由于栽培面积扩大后市场饱和,价格下降影响收益。台湾凤梨释迦番荔枝的引种栽培,增加了莆田市经济作物的栽培品种和群众致富门路,有一定的意义。二是品质优良。番荔枝果实风味佳,口感好,甜度高,可溶性固形物18%~25%,适合中国人爱好甜食的口味,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社会产量少。在中国,除广东澄海、海南有成现模的番荔枝经济栽培外,其他省份较少栽培。2000年前广东、海南栽培的品种都是AP番荔枝,果较小,大果形的凤梨释迦的品种很少。四是经济效益好。番荔枝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且由于社会产量少,物以稀为贵,只有福州、厦门大型超市有售,2007年在上海单果售价60元/kg,2009年福州批发价20元/kg,零售价30元/kg,且供货量很少。因此,栽培番荔枝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2台湾番荔枝在莆田市的引种表现

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5 ℃,年日平均大于10 ℃积温天数195.8~283.1 d,年平均日照时数1 955.5 h;极端低温南部与北部有较大差异,在仙游城关极端低温-3 ℃,在南部的枫亭、郊尾则罕见霜冻,偶尔有霜,但持续时间短。可见番荔枝在仙游栽培,果园必须选择适宜的小环境。2005年12月30日,仙游城关来洋台商果场遭受低温冻害,较平坦及低洼地三年生番荔枝树地上部主干部受冻严重,而相邻的榜头果场地处半山腰的逆温层,有一定坡度却几无受冻;枫亭山头的番荔枝也一样安全越冬。2004—2010年的7年间,榜头、枫亭果场未见冻害发生,生长、结果正常。2月叶片失绿变黄,3月脱落;4月抽发新梢,5月梢长10 cm,6月梢长20~30 cm,7月梢长40 cm以上,由于叶基部将芽眼包裹,如不折叶,当年很难抽发侧枝。3月落叶后短截,4月抽发新梢,5月底至6月初可开花,7月果径3~5 cm,9月底果重约250 g,11月中下旬果实成熟。2005年冬季受冻,来洋台湾果场4 hm2栽培面积仅剩下3 333.33 m2,由于失去信心,管理放松,产量少,所产的果基本只作内部供应。榜头泉山果场栽培面积1.33 hm2, 2008年总产5 162 kg,2009年株产8 kg,总产7 983 kg;2010年,包果数2.05万个,预计产量8 000 kg左右(2010年开花期长时间遇到阴雨,着果减少)。

3栽培技术

3.1果园选择

根据指示作物荔枝、龙眼、芒果能安全越冬的南部区域选择合适的地块作果园。根据气象学原理,应选择北面屏障、南面开口的马蹄形地块,枫亭山头果场就符合这一特点。在同一地块中,坡中间地块是逆温层地带,冻害也较轻,榜头泉山番荔枝场符合这一特点,因此这2个场7年未发生过冻害问题。番荔枝是浆果类水果,果实发育时需要大量的水分,同时果实膨大期在8—10月,莆田地区秋季多干旱,水分直接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果园水利条件是果园选择的的一重要因素,要选择水利条件较好的土地作果园[2]。

3.2修剪

番荔枝的芽眼被叶基部包裹,如不加修剪及折叶,芽眼很难萌发,1根枝条可抽发1 m多长,不利树冠的培养。在台湾由于气候较好,通过7月修剪短截、折叶,可促进二次开花,调节果实产期。定植时苗木都必须进行定植修剪,剪后苗木高度(从嫁接口算起)长成后即主干的长度。果园排水条件较好的留25~30 cm,较为阴湿、平坦的长度留30~35 cm,栽后只留2个芽,长成后作主干,其余的芽应抹去。苗木定植后,经短剪、留芽,7月后,新梢抽发30 cm后即进行摘心,并在顶端折2叶,促进新芽萌发,此时高温多雨,易培养第3级枝条。并根据枝条分布情况进行必要的拉枝,使枝条分布均匀,有利树冠形成。此后的第2、3年用同样的方法修剪培养树冠,每年的春季还要及时剪除细弱枝、荫蔽枝。根据莆田地区气候条件,在3月落叶后进行枝条短截,一般留25~30 cm,如枝条较壮,空间较大的留35 cm,短截后促进萌芽及抽蕾。当萌芽5~10 cm时,番荔枝能在1个芽眼上长2~3个新芽,为防止争夺养分,应进行疏芽,每个叶眼只能留1个芽,以利培养壮花,提高产量。在6月再进行1次疏芽,每个枝条顶端留2个芽作为翌年结果母枝 ,其余的应去除。

3.3花果管理

疏花一般结合疏芽时进行;凤梨释迦番荔枝的果较大,一般在300~500 g,每个结果母枝只能留1个果,疏果时结合树势强弱,决定留果数量。疏果时间一般安排在7月中间,果茎在3 cm时进行[3]。果茎3~5 cm大时就可包果,根据试验,套上塑料软网后套上PE袋,留有一定的透气孔,效果比纸袋好,更便宜方便(内膛结果避光)。

3.4肥水管理

投产树每年在10—11月采果前后施干鸭粪约10 kg/株(此时鸭粪来源容易),增加果园有机质,增强树势。因每年2月叶片开始变色,光合作用减少,3月落叶,至5月新梢抽出仅5~10 cm,叶面积小,树体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挖根调查,很少有新根或出现败根。因此,此次增施有机肥,对于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十分必要。番荔枝从幼果期7月至11月底成熟,仅4个月,挂果时间短,要及时补充速效肥——壮果肥。在4月芽萌动后,虽然新根较少,但树势急需恢复,新芽急待萌发。此时株产15 kg的树体,应及时施硫酸钾复合肥250 g/株及尿素250 g/株;6月开花期施同样量化肥,在花前或花后施;7月至9月底根据树势挂果量,还要再施2~3次壮果肥,以硫酸钾与尿素3∶7配合使用,保证果实及营养生长的需要。5—6月莆田地区雨量多、集中,果园中排水不良,很容易积水诱发烂根及主干部病害发生而死株。因此,果园四周必须有排水沟,面积较大的台面,相间2行要有纵排水沟,保证雨季不积水。番荔枝果实膨大期在7—10月,此时多遇秋旱,对果实影响较大。因此,果园中最好要有喷灌设施或在果园建有蓄水池,干旱时及时浇灌[4]。

3.5病虫害防治

番荔枝病害较为严重是细菌性青枯病,常引起大量死株。防治主要是增强树势,防止果园积水。雨季在主干部喷0.5∶0.5∶100波尔多液或噻嗪酮防治。几年来发现虫害严重的主要是吹绵蚧,不但危害树体,而且很容易上果,降低果实等级,在包果前要及时防治。

4参考文献

[1] 陆玉英,阮经宙,李文信,等.番荔枝品种A.P引种栽培及其发展前景[J].广西农业科学,2004(5):373-375.

[2] 黄木庭,林晓娜,吴嫚丽,等.AP番荔枝的引种栽培[J].果农之友,2007(11):11.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2

摘要 新兴香荔是广东省新兴县传统的名优特产,以其肉厚、核小、清甜、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从肥水运筹、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推迟成熟等方面总结了新兴香荔丰产、稳产、优质、迟熟综合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新兴香荔;肥水运筹;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

新兴香荔果肉白蜡色(有机栽培的为黄蜡色),肉质爽脆、多汁,味清甜而带浓香,性温热而补,果核小且焦,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荔枝品种,其市场价格比桂味、糯米糍高1~2倍,而且越迟熟价格越高,但是产量既不高也不稳,大小年问题突出,传统栽培品质一般,在新兴县规模种植很难获利甚至亏本。基于上述问题,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对新兴香荔进行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肥水运筹

新兴香荔种性迟熟,丰产年的第2批秋梢在10月底前老熟的,翌年来花容易、产量高,在11月上旬老熟的晚秋梢翌年来花较难,收成有限。为夺取新兴香荔丰产、稳产、优质,要及早施肥攻好第1、第2批秋梢,并促其在10月底前老熟。在攻梢施肥时以有机肥料为主,适当配合施用速效氮、磷、钾化肥[1-2]。采果前7~10 d,按每100 kg挂果量计算,施入花生麸5 kg+过磷酸钙2 kg(混合沤制3个月以上)+腐熟鸡粪30 kg+复合肥8 kg+尿素2 kg,结合松土,在根际区开挖环状沟,均匀施肥后覆土。不主张对强壮树施第2批秋梢肥,对树体弱、出梢迟、难老熟的树,在第1批秋梢由红转绿时,按每100 kg挂果量计算,施入复合肥5~8 kg,以加快第2批秋梢及时萌发和老熟。对预测第2批秋梢不能在10月底前转绿老熟的树,需及早进行根外喷施1~2次叶面肥,以提高枝梢叶片的营养水平,增强光合作用,加速其及时转绿老熟和积累养分。在荔枝谢花时,按每100 kg结果量施入花生麸5 kg+过磷酸钙2 kg(混合沤制3个月以上)+复合肥5 kg+硫酸钾2 kg。在荔枝果实膨大时,视荔枝树势生长情况,对树势生长较弱的,应施1次壮果肥,用量减半。为确保荔枝丰产稳产,如遭遇干旱,要及时适当淋水抗旱,以满足荔枝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雨天要注意排除地面积水。

2 整形修剪

新兴香荔采用单一的环割或环扎控梢促花,很难达到培育健壮结果母枝的最佳效果。因此,对新兴香荔控梢促花需环割和环扎相结合[3]。从10月1日开始,对第2批嫩秋梢已由红转绿时的荔枝树,及时环割控梢。环割后10~15 d再进行环扎,以加强控梢促花效果。环扎后,对环割时间早、刀口愈合快、有萌梢迹象的强壮荔枝树需加割1刀,以提高控梢促花效果。新兴香荔环割控梢要根据树势、管理水平、当年冬季的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确定对荔枝树体的环割程度。在荔枝树干上,用1.5#环割刀螺旋环割1.0~1.5圈,深度至木质部,螺距10 cm。用12#铁线,扎平,至大寒前5~10 d解放铁线,过早解放铁线,易造成冲梢或花中夹叶,影响花穗质量和结果。荔枝进行环割环扎后,必须经常巡视检查荔枝树体的表现和反应,对环割、环扎过度或不足的,要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补肥补水或补割等。为提高荔枝枝梢质量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在荔枝采果后至9月,修剪除掉荔枝树上的内膛枝、病枝、弱枝、残枝、枯枝、徒长枝和外攀枝。

3 病虫害防治

霜疫霉病主要危害时期是荔枝成熟后期,此时高温,如遇高湿又忽视防治的,会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在荔枝果实开始成熟时,喷施1次安露或代森锰锌700~1 000倍液。蝽象是新兴香荔产区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刺吸荔枝的嫩梢花序和幼果,荔枝受害后落花落果,严重时造成减产或失收。每年3月和4月分别是蝽象成虫产卵前和若虫大量孵化期,这2个时期是蝽象抗药性的最低期,应抓紧在这2个时期各喷施1次敌百虫500~600倍液防治。荔枝蛀蒂虫钻蛀荔枝果实,在幼果膨大初期蛀食果蒂导致落果。在果实膨大后期蛀食果核软组织并留下虫粪,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4]。在第5代和第6代成虫羽化进度为40%和80%时,各喷施1次乐斯本1 500~2 000倍液防治。在每批秋梢萌发至3 mm时和开始展叶期,各喷施1次氯氰菊酯1 000倍液防治荔枝害虫,以保护顶芽免遭害虫取食,保持好枝条的顶端优势,以防止侧芽萌发长梢,促进形成健壮的结果母枝。

4 推迟成熟

一般迟萌发的秋梢,翌年迟来花和推迟成熟期,早熟与迟熟相差的时间幅度约为10 d。此外,在同一区域内,在山上种植的荔枝由于光照不足、气温凉爽,生长速度放缓,其生育期比在山下的平原区种植的荔枝推迟约10 d,也就是说推迟荔枝成熟期10 d。在新兴县平原区种植的新兴香荔成熟期和上市时间是每年7月5—15日;山区种植的成熟期和上市时间是7月15—25日。因新兴香荔生长、发育与气候、节候关系十分密切,人为控制荔枝推迟抽梢,达到推迟荔枝成熟期的风险较大。

5 参考文献

[1] 深农广.有机荔枝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8(21):I0005.

[2] 吴绪波,,周东辉,等.脆绿荔枝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热带农业,2009(4):54-55.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3

关键词荔枝;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7.10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24-02

五华县年平均日照时数1 800 h,全年无霜期320 d以上,属荔枝次适宜生产地区。利用水库、山塘等小气候环境,可大力发展优质荔枝生产。但生产中普遍存在产量低、病虫害严重、成年结果树大小年明显等现象。通过落实结果母枝培育、控梢促花、保花保果、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总结出一整套荔枝优质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培育健壮结果母枝

一是因树放梢修剪。放2次秋梢的,第1次掌握在7月中下旬放,9月上中旬转绿。第2次梢幼年结果树可延至10月初放,成年结果树应在9月下旬放,11月中下旬叶色全面转绿。对当年结果特别多的成年树或30年树龄以上的结果树一般只要求放1次秋梢,放梢时间宜在9月上中旬,于11月上中旬转绿。放2次梢的,第2次秋梢往往会遇到较干旱天气,为使晚秋梢及时转绿,要及时浇水,叶面根外追肥或喷水,晚秋梢接近转绿时,喷1~2次0.2%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液。放2次梢的初结果荔枝采果后应及时修剪,放1次梢的成年结果树可适当延后修剪。主要是剪去荫枝、枯枝、交叉枝和病虫为害枝条,使养分集中,通风透光,促发秋梢。二是科学施肥。放2次梢的应施2次肥,结果多的树第1次肥应在采果前施用,结果少的树一般在采果后及时施用,有利于恢复树势和促发第1次秋梢。第2次肥则在第1次秋梢转绿后施,促发第2次秋梢,促梢肥以速效肥为主,幼龄结果树每次抽梢施尿素250 g/株加复合肥750 g/株或单施复合肥1.5 kg/株,成龄结果树施尿素500 g/株加复合肥1 kg/株,或单施复合肥2 kg/株。新梢期及时根外追肥促梢壮梢,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喷施。

2控梢促花

化学控梢在晚秋梢完全转绿后,在11月底至12月初喷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冬梢生长。可分别用荔枝控梢促花1号100 g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65 g加水50 kg喷雾。人工控梢促花于晚秋梢转绿后,约在11月底进行。秋梢老熟后至冬梢萌发前,全园进行一次性翻犁,深度以20~30 cm为宜,把部分细根切断。或结合扩穴改土在树冠滴水线两侧或环状挖宽、深各为30~50 cm的穴,表土经曝晒至树叶稍卷褪绿变黄后再埋入有机肥料,然后覆土[1-2]。晚秋梢转绿后,对生长过旺幼年结果树或多年不结果或少结果的壮旺成年树可采取环割促花。环割方法是在主干或主枝上环割2圈,深至木质部,2个圈相距约4 cm,每圈应留1/3不割断。对幼年结果树,当冬梢抽出5~10 cm时,采用人工短截,但应留下冬梢基部1~2个芽,有利于形成短花穗,延迟开花期。实践证明采取这个措施后当年结果很好。对成年结果树,冬梢抽出5~10 cm时,可用竹竿叩除冬梢。

3保花保果

3.1加强管理

施好花前肥,为促进荔枝花朵发育健全,减少因养分不足而造成落花,一般在花前15 d左右施1次速效肥,可施氯化钾250~500 g/株、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 kg/株、尿素250 g/株,或另用复合肥1 kg/株。谢花后3~5 d可用20~30 mg/kg九二加0.2%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喷施。谢花后15~20 d可喷施爱多收6 000倍液加久效磷1 000倍液或水胺硫磷加甲霜灵6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保果。谢花后25~30 d可用5~6 mg/kg 2,4-D加杀虫双500倍液或氯氰菊酯1 500倍液加乙磷铝300~500倍液加0.2%尿素喷施,以防病、治虫、保果。谢花后40~45 d,若花期较一致,果粒大小较匀时一般不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果;若果粒大小不匀时可用6~8 mg/kg 2,4-D喷施保果,防止果柄离层发生,并可混合杀菌剂和杀虫剂。若此期温度过高,并伴有烈日时,治虫保果药剂应隔2~3 d喷施。重施壮果肥,为减少第2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芒种”肥宜重施,在5月下旬至6月初施下,株产50 kg果的荔枝树,施尿素1.50 kg/株、氯化钾1.00 kg/株、过磷酸钙1.00~1.50 kg/株和土杂肥500 kg/株。

3.2提高着果率

一是培养短丛花穗,推迟开花期。花穗通过处理后,可把长花穗早花变为短花穗迟花,使其雌花盛开期避过低温阴雨的不良气候,从而提高授粉受精的机会和雌雄花的比例,最终提高着果率。于立春前后摘除花穗,摘穗后能重新抽出侧花穗或短丛花穗,从而推迟花期。雨水至春分抽生的花穗若过长可进行短截,留10 cm左右为宜。花穗抽生早期要采用化学控穗的,可在立春前后喷施500 mg/kg乙烯利加750 mg/kg青鲜素。另外,在2月底至3月上旬有可能开花的强壮树,还可用250 mg/kg乙烯利加250 mg/kg青鲜素控穗杀蕾推迟花期。二是人工辅助授粉与放蜂。盛花期可用20 mg/kg钼酸铵加100倍硼酸加100倍花粉过滤液喷施。此期若遇高温干旱天气,可于每天10:00左右对树冠喷清水,既能减少落花,又能稀释柱头上的花蜜浓度,有利于昆虫传粉,提高着果率。盛花期若遇低温阴雨,雨后应摇落树上的水,防止烂花;若遇高温干旱,要及时土壤供水和树冠喷水,若遇浓雾,雾后喷水;做好果园放蜂工作,提高着果率[3-4]。

4整形修剪

荔枝树冠应培养成矮干自然圆头形,有利于农事操作和立体结果。青年树修剪宜轻。采果后进行1次全面性修剪,二次秋梢萌发初期做好整芽留枝工作。修剪时剪去病虫枝、纤弱枝、荫蔽枝和下垂枝,去除从采果部位抽发出来的多余枝条,一般只留2枝,若防风条件较差的果园可适当多留一些内膛枝和下垂枝。

5病虫害防治

一是冬季清园,每年冬季,喷石硫合剂或松碱合剂,消灭越冬病虫害。二是春节后蝽象成虫产卵前用敌百虫或敌敌畏500倍液喷杀,谢花后再喷1次。三是花穗期和5―6月雨季后及时喷布瑞毒霉800倍液或代森锌500~800倍液防治荔枝霜霉病和炭疽病等病害。四是谢花后每隔10 d左右用菊酯类农药,如速灭杀丁4 000~6 000倍液,或杀虫双1 000倍液防治卷叶蛾、爻纹细蛾、小灰蝶等荔枝蛀蒂虫和蛀核虫。

6参考文献

[1] 梁泽标.荔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4(3):18.

[2] 王芳.荔枝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5):19.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4

关键词:荔枝;螺旋环剥;原理;方法;管理措施

荔枝在兴宁的南部及中部栽培面积较大,但科学管理技术还未普及推广,病虫害严重,致使荔枝大面积投产迟、产量低,产量不稳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积极推广荔枝螺旋环剥技术,可使荔枝树早3~4年投产,肥水充足的果园四年生树可全面投产;比正常提早2~5 d成熟,增产几倍以上,特别是糯米糍、桂味增产效果非常显著;正常气候基本上克服大小年。果较大,着色红艳,成熟期一致;果肉中糖的含量增加,酸的含量减少[1-2]。对多年没有挂果的树,采取适时、适度的环割技术,可有效促进其花芽分化,增产效果显著。现将荔枝螺旋环剥技术介绍如下。

1螺旋环剥的原理

螺旋环剥是在荔枝开始进入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时进行,而螺旋环剥伤口要求在生殖生长结束(采果)时完全愈合。经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螺旋环剥主要是在荔枝生殖生长期间打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养分供需平衡,使荔枝生理生化向着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方向变化。从而解决了荔枝在生殖生长阶段伴随过旺的营养生长的问题。

螺旋环剥可阻止光合产物下运,从而增加枝梢养分积累,抑制根系及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结果。花量增加几倍以上,花穗短壮密集,雌雄花比例增加2~3倍。果实中过赤霉素(有利坐果的激素)含量增加,脱落酸(致使落果的激素)的含量减少,从而有效地控制落果。螺旋环剥与环剥、环割、扎铁线比较,均可调节光合产物下运;但调节的强度和时效不同。只有螺旋环剥的调节强度是适中且均衡的,效果甚优于其他处理方法。

2螺旋环剥方法

在荔枝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时是进行螺旋环剥的最适宜时间,欲抽冬梢的树可以提前10~15 d进行,晚秋梢尚未老熟的可以推迟10~15 d进行。在兴宁地区,时间一般掌握在11月中下旬。从离地面10 cm以上的树上开始螺旋环剥,掌握先主干后支干、先下面后上面、逐年往上移的原则。用优质的螺剥刀对树干皮层进行螺剥状剥皮,深达木质部,伤皮不伤木,每年螺旋环剥1次。螺旋环剥程度有剥口宽度、圈数、螺距3个指标。剥口宽、圈数多、螺距短则程度重,反之则轻。一般掌握剥口宽度0.2~0.4 cm、圈数1.2~1.8圈、螺距6~8 cm,螺旋环剥程度的轻重应依品种、树干大小、树势、肥水管理、树龄、天气而有所差异,掌握宁轻勿重的原则[3-4]。

3螺旋环剥的配套管理措施

选营养生长旺盛、常规管理难以挂果的品种,如糯米糍、桂味、妃子笑、黑叶等,淮枝、三月红、白糖罂等不宜用螺剥,可用螺旋环割;选树势旺、肥不充足的幼青年荔枝,如树势弱、肥水不充足的荔树,第1年加强肥水管理,第2年再进行螺旋环剥。

螺旋环剥过重,初期叶色转淡黄,第2年春剥口下部抽梢,采果后伤口未能完全愈合,树势出现衰退。补救措施:一是及时抹除剥口下部抽发的枝梢后,用透明薄膜包扎伤口25~30 d;二是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是重视淋施水肥。螺旋环剥过轻,伤口将提前愈合,尤其是最后一次落果期前伤口完全愈合,将造成严重落果。因此,发现螺旋环剥过轻,应在伤口未完全愈合之前进行补刀。补刀方法是在螺剥口上面的树干上进行螺旋环割1.2~1.5圈。

每年施肥2~3次,且施肥量较大,比常规增加近1倍。要求每年采果前后施1次鸡粪或猪粪等有机肥,冬季不宜施有机肥。每年花果期要进行5~7次根外追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宜采用营养型的保果药,不宜用激素类的保果药。螺剥后至伤口愈合前,严重干旱天气要注意淋水,特别是抽花穗期间干旱时一定要淋水促花。螺剥树每年施肥较多,施肥带有松土作用,因此周年管理可不松土或冬季浅松。修剪宜轻,尤其是采果后宜轻剪,螺旋环剥前的冬剪时再稍重剪。不能与环割、扎铁线等其他控梢促花措施混用[5-6]。

在荔枝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时进行适度的螺旋环剥,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剥口约经6个月到采果时基本上完全愈合,伤口愈合初期呈弯突状,愈合后逐渐变得平滑。螺旋环剥树由于开花挂果,比没有挂果的对照树,在花期地上部少抽1~2梢,地下部少长一些根。即螺旋环剥促使荔枝早产丰产,致使树冠和根系扩展速度略为延缓外,其他方面无明显的差异。

4参考文献

[1] 罗天资,吴奋.荔枝螺旋环剥技术[J].海南农业科技,2005(2):26-27.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5

关键词: 果树栽培;果树管理;措施;种植技术

一、果树栽培的特点

(一)不同的果树生长习性差异大

果树不同于粮食作物,果树类型不同,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也不同,对光照、水源、地形地势、温度等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南方的果树适宜高温、多雨、湿润的气候环境,例如香蕉、荔枝等。北方的果树适合低温、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例如苹果、梨等。

(二)栽培周期长

多倒树为木本植物,栽培的当年不能结果,一般2-5年才能进入结果期,5-7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考虑果树的周期性、长期性,重视果树栽培的整体效益,达到丰产、稳产的目标。

(三)果树栽培具有连续性

连续性一般包括营养的连续、结果的连续和生长的连续。因为果树生长的周期很长,因此果树生长的营养状况以累积的形式存在,果树从萌芽到开花结果整个过程的营养汲取都来自上一年生长后期,即秋季之后的树体体内营养的积累。这就要求果农在栽培果树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生长季后期或采果后的树体管理,不能把结果作为果树管理的结束,恰恰相反,菜果之后的树体管理,是为了下一茬果品的质量和产量。

(四)果树开花结果的多样性

果树的品种繁多,开花结果习性也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类,雌雄异株,例如杨梅、猕猴桃等;雌雄同株异花,例如核桃;自花结实,例如梨;单性结实,例如柑橘。这就要求果农应该充分认识了解果树开花结果的特性,根据特性选择种植环境、种植手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最终达到高效高产高品质的目标。

二、果树管理措施探究

(一)重视肥料和农药的管理使用

过少的肥料使用,会让果树对肥料的吸收供不应求,不能获取相应的预期,相反,过量的肥料使用,会导致土壤养分被破坏,不仅使肥料的利用率下降,更会影响周围的土地和水源,给果树带来更多的病害,果品品质下降,易腐烂,因此,必须重视肥料管理,适当的施用肥料,施用有机肥料,合理地平衡施肥,才能达到果树优质高产的目标。另外,在果树种植中,农药作为灭杀害虫的重要选择必不可少,很多果农为了减少成本,不采取人工除虫方式,全部用农药取而代之,通过不断反复的喷洒农药,达到除虫的目的。这就使果树吸收了很多药剂的化学成分,不仅不利于果树的健康发育,对食用者的身体伤害也是很大的。因此,农药的使用也需要一个科学化的管理,不能过度依赖,只有将人工除虫与药物除虫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科学的选址选苗

在选址上,应注意选择集中连片的园区进行种植,不仅利用快速形成规模生产,更便于管理规划。其次,应避开重茬地,远离市郊污染水源、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侵害,避免植被受到化学污染。再次,应选择土壤土质良好的区域进行种植,果树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土质疏松、通透性好,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发育。最后,应选择便于交通运输的地理方位,有利于水果采摘运输,减少在运输中造成的时间浪费及成本。果树对在选苗上,首先应该注意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节间粗短、无失水现象的优质苗木。另外,还应根据种植时间、地点、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日照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树苗。例如荔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无论山地红壤土、沙质土还是平地的冲积土、河边沙质土都能使其生长结果,但是以通气良好的沙壤土和红壤土更为理想,另外,荔枝对日照、姜水和气温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年均日照在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平均气温均在20度以上,北方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条件的,因此,适宜南方生长,选苗上北方就不适合。

(三)重视修剪果树

果树修剪是剪除果树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以调整树冠结构和更新枝类组成的技术措施。果树树冠随树龄增长而扩大,枝叶过多,造成外密内空、树势早衰、大小年严重和果实产量、质量降低等后果。对果树的修剪可以调节枝叶合理分布、调节果树生长和结果、调节枝类组成比例,通过修剪调节,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树势,增加结果部位,避免大小年现象,达到防止果树衰老、降低养分消耗的目的,从而保障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果树修剪要根据时间、果树品种、果树树龄等因素区别对待,不能盲目随意,更不能统一同一操作。比如果树幼树期,应注重整形和扩大树冠的修剪,所以修剪时宜轻不宜重,而结果期,应以更新枝组、更新复壮为目的,修建时重短截或疏掉老枝组。

(四)创新种植技术,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

首先,可以采用目前果树种植中比较流行的“一边倒”的种植方式,果树一边倒,是以树形为基础的高产优质栽培新理念,园艺基地果树统一呈一种角度向一侧倾斜,树形单主枝,无主干,无侧枝,无多层主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让果树枝杈的光照率达到最大化,避免了传统技术带来的果树老化、寿命短或者果树缺乏营养、黄叶现象,又提高了果树的抗旱抗病程度,解决果树产量低、周期长、质量差、难管理等难题,保证果蔬敞亮,方便果树管理。其次,还可以采取矮化密植丰产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增加果树产量。矮化密植指的是利用生物学栽培学等手段,将果树整体矮小化,使树冠紧凑便于栽培的一种种新型果树园林种植方法。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技术已成为当前果蔬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技术的应用克服了果树种植期长、见效慢的种植弊端,矮化密植技术省时省工省力,大大节约土地,改变了粗放管理、广种薄收的状况,另外,矮化密植技术投入少,结果早,产量高,结果品质好,大大的提高了果树收益,带动了果蔬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6

相比于2008年成本上升、市场价格大幅下降,2009~2010年售价开始回升,并超过成本的上升幅度。2010年被认为是全国荔枝产业效益最好的一年。2011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各品种价格比2010年有所降低,加上农资、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有所增加,部分果农收益下降。但早熟地区(海南)、优良品种(如无核荔枝)价格上涨明显。

近10年来,荔枝、龙眼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说明荔枝、龙眼种植规模基本饱和,预示着未来数年荔枝、龙眼产业仍然处于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转折期。目前,荔枝、龙眼的保鲜、加工、储运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荔枝、龙眼加工总量很少,仅2.56%和8.96%,对产业影响甚微,荔枝、?龙眼精深加工的大型加工企业不多,主要以荔枝、龙眼干,荔枝、龙眼罐头为主,产品精深加工不足。荔枝、龙眼加工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主要的关键加工技术已经成熟,并实现了产业化,但市场营销力度有待提高。

一、荔枝、龙眼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荔枝原产国及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我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81%和70%,年总产值达128亿元。荔枝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果树,仅次于柑桔、苹果和葡萄。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的种植业中,荔枝属支柱产业之一,在各地农村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行业就业人数接近300万人,对农村就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全国荔枝总产量增长了7.98%,荔枝加工量45035t(占总产量的2.56%),比2009年增长了43.51%。其中,制干4000t(8.88%),制汁2815t(6.25%),制酒8220t(18.26%),制罐头约30000t(66.61%)。其中荔枝罐头2.65万t(88.33%)用于出口。此外,鲜荔枝出口(占总产量0.57%)增长21%。2011年上半年延续了上一年的势头,广东荔枝产量87.55万t,增长6.8%;广西28.2万t,增长14.2%,实现恢复性增长。

2010年,全国龙眼总产量增长1.86%,2010年龙眼加工量约11.5万t(占总产量的8.96%),主要在广东茂名和福建漳州地区。其中,茂名地区加工量2.5万t,以生产桂圆(龙眼肉)为主;漳州地区龙眼加工量9.5万t,桂圆占65%,龙眼干(带壳)30%,加工龙眼罐头和龙眼酒约5%。

在加工方面,荔枝果醋、荔枝果酱的产业化有较大的进展。在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用荔枝汁加工后的渣及荔枝核、荔枝皮为原料制成发酵培养基培养产油菌体成功制备了生物柴油。

在质量安全方面,发现在荔枝核中分离出的2个倍半萜苷和3个黄酮苷类共5个化合物在体外对肺腺癌、肺癌、宫颈癌和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台湾产荔枝汁被验出含塑化剂DEHP(2.3ppm)。农药残留仍困扰着荔枝龙眼产品的出口。

1.原料生产

(1)生产分布。我国荔枝主产区的纬度为北纬18.5°~29.5°之间,生产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是最具有荔枝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而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为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较弱的地区,其他地区处于规模比较劣势的区域。2010年,广东荔枝生产主要分布在茂名、湛江、阳江、惠州、汕尾、揭阳、广州等地,特别是茂名、湛江、阳江占据了58%的产量;龙眼主要分布于茂名、阳江、惠州、湛江、广州、汕尾等地,与荔枝一样,茂名、湛江、阳江也占据了58%的产量。荔枝和龙眼多是中熟品种,上市期非常集中,这一地带加工企业极少,卖果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经历了1990年到2000年度的高速增长之后,2000~2010年开始减少,但产量仍保持高速增长。荔枝种植面积占水果种植面积的25%,仍然是广东第一大宗水果,但产量却只贡献了8.93%。

(2)品种分布。我国荔枝品种丰富,全国大约有210个品种。其中,广东具有比较优势,荔枝品种多达57种,著名的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黑叶、怀枝以及名优品种增城挂绿、五华焦核荔枝、花县焦核怀枝等。在主栽品种中,黑叶和怀枝的种植面积共占早、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68%,其中黑叶种植20.5万hm2(35.3%)。广西荔枝的主栽品种黑叶,种植面积约8万hm2,占40%。福建也是我国荔枝的重要产区,有40个荔枝品种,主要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怀枝、兰竹、陈紫、下番枝、宋家香、绿荷苞和元红等。黑叶在福建约占40%;妃子笑5.7万hm2,占9.8%;桂味6万hm2,占10.3%;糯米糍6万hm2,占6.3%;怀枝(禾荔)19万hm2,占32.7%。我国荔枝产期从4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45d的高峰产期里所产的荔枝占全年荔枝总产量140万t的近70%。如果计划售出全部荔枝,那么在荔枝的高峰产期的鲜果日销量须达2万t以上。

对比近两年的数据面积减少的品种有黑叶(减少6.67khm2)、白糖罂(减少2.27khm2)、白蜡(减少1.73khm2)、怀枝(减少0.259khm2)、兰竹(减少0.07khm2),面积增加的有桂味(增加4.89khm2)、妃子笑(增加0.643khm2)、鸡嘴荔(增加0.373khm2)、大红袍(增加0.364khm2)、无核荔(增加0.07khm2)等,说明正在进行品种的调整。双肩玉荷包由于与主要优质品种嫁接不亲和,调整幅度不大。四川合江正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欲先种植大红袍再高位嫁接,故而大红袍虽非优质品种,但种植面积仍在增加中。

龙眼大宗品种高度集中在石峡和储良,他们均在66.67khm2左右,分布范围最广,大乌园和福眼面积在6.67khm2以上,其他品种栽培范围都很小。石峡2011年的面积比2010年减少了约2.87khm2,储良增加了2.53khm2,整体调整幅度不大。

2.加工区域布局

荔枝、龙眼不耐贮藏,必须进行保鲜等加工处理才能延长销售时间和扩展销售地点。据估计,我国荔枝、龙眼年加工量(不含保鲜)约9万t。其中,桂东南地区总产27.4万t,制罐、制汁2万t,占总产5%;粤西地区总产55万t,制干、制酒4.5万t,占总产8.1%;粤中地区总产6.8万t,制荔枝干0.5万t,占总产7.3%;粤东和闽南地区总产16万t,制罐头2万t,占12.5%;海南地区总产8万t,没有加工(不包括保鲜)。总体来说,福建漳州、莆田地区的罐头企业形成优势地带,广东制酒企业优势明显,制汁企业不多,广东、广西、福建均有一两家优势企业,保鲜、制干的企业分布广泛。

3.加工技术与装备

(1)保鲜技术。目前,我国荔枝龙眼保鲜方法主要有硫处理保鲜法(SO2熏蒸法、亚硫酸盐处理法),化学药剂处理保鲜法(生物保鲜液、高分子涂膜保鲜法等)。除此还有低温贮藏保鲜法、气调贮藏保鲜法,以及臭氧保鲜技术、辐射保鲜贮藏技术、沼气保鲜储藏荔枝技术等。硫处理保鲜的荔枝和龙眼暂时可被欧洲市场接受,泰国出口我国的龙眼也采用硫处理,无硫处理的“红荔枝”技术被用于出口美国和加拿大的荔枝的采后处理。但所有经过这些处理的荔枝在国内市场均不被接受。我国荔枝北运销售主要依赖泡沫箱加冰的包装和运输方式,产地销售仍然采用常温车载方式,但均不能保证保鲜和货架销售品质。

(2)干制方法。目前,荔枝龙眼干制方法主要是日晒和人工烘焙干制两种方法,大型企业主要利用广东农业机械研究所生产的连续或半连续式干燥设备进行荔枝龙眼干制。此外红外线真空干燥、微波干燥、低温吸附干燥、低温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技术等在荔枝干加工中也有研究和应用。

(3)荔枝罐头。罐头加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一是前荔枝罐头加工中原料处理以人工操作为主,属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去皮机械设备,人工去皮效率低,是荔枝罐头加工的瓶颈。此外传统工艺采用巴氏杀菌,但升温时间长,导致糖水荔枝罐头出现果肉过度软烂,果肉红变,成品罐头汤汁混浊等现象。二是荔枝罐头在加热杀菌后和贮藏过程中出现变色的现象。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使用微波加热技术和超高压加工技术对荔枝罐头进行杀菌处理。应用隧道式微波杀菌设备,结合无菌封罐技术对糖水荔枝罐头进行排气杀菌封罐处理。超高压技术对引起荔枝果肉褐变和软化的果胶甲基醋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无法完全被钝化。这一难题是超高压技术在荔枝加工应用中的阻碍。荔枝龙眼罐头二氧化硫、合成甜味剂等超标现象屡有发生。

(4)荔枝汁。南非、泰国、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有荔枝汁加工生产,品牌包括“Clover”和“Ceres”(南非)、“Dole”等。我国目前研发荔枝汁的企业不多,如广西北海果香园、福建贝奇、广东高州源丰等企业。荔枝汁大多用于出口,国内荔枝汁消费不多。

目前在荔枝去皮去核榨汁设备上取得进展,广东农业机械研究所荔枝去皮去核榨汁设备在荔枝酒用原料果汁的榨取中应用效果较好。新乡市领先轻工机械有限公司2011年6月在北海实验,剥壳率达到99.5%。该公司还在国内最大的荔枝果酒加工企业—广东帝浓酒业公司建成了一套20t/h荔枝加工生产线。

荔枝汁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技术层面的是变味(因加热产生“煮熟味”)、贮藏过程发生褐变和沉淀问题。需要研究非热加工杀菌新工艺以及膜过滤等技术,以克服荔枝汁的变色、变味问题。同时研制荔枝混合果汁和果汁饮料产品,克服荔枝果汁风味单一等问题。市场层面的是消费者对荔枝汁的认知,荔枝主产地的消费者普遍认为荔枝汁没有保留鲜果的风味,而果汁生产中添加的荔枝香精并不能理想地模拟荔枝原有的风味;此外,俗语说“一颗荔枝三把火”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荔枝不可多吃的印象,认为荔枝会上火,也进一步影响了荔枝汁在主产地的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而远离主产区的消费者对荔枝风味不熟悉,普遍处于尝鲜的心态,对产品的忠诚度难以保证。

(5)荔枝酒。荔枝、龙眼酒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发酵酒、配制酒和浸泡酒等类型。目前以发酵酒为主。荔枝汁多,富含糖分,具有特征性香气成分,适合加工成果酒。但荔枝的pH值相对较高,需要调节pH值和控制温度,防止发酵过程发生腐败变质。荔枝果酒在口感上稍为尖锐,缺乏纯厚感,是荔枝果酒加工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荔枝酒产业化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有10多家企业产业化生产荔枝酒、龙眼酒,但市场有待开拓。

(6)荔枝果醋。近年来果醋产业快速发展。与粮食醋相比,果醋的营养更为丰富,其富含醋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口感醇厚、风味浓郁,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养颜、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等功效,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广东帝浓酒业等企业采用酸性硅溶胶澄清技术与微滤除菌技术相结合在显著提高荔枝醋产品透光率、去除菌的同时,有效保证了荔枝果醋的风味及营养品质。目前已经实现了荔枝果醋的产业化生产。

(7)速冻荔枝。速冻保藏除了提供速冻荔枝、果肉等产品外,还可作为二次加工产品原料的重要保藏方法。当荔枝收获期发生逆境时,也可作为应急预案的技术之一。由于造成荔枝褐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荔枝果皮的酶系活性较高,而低温贮藏能够降低酶或酶系活动的速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维持荔枝果肉的最低生命力,使荔枝果实的保鲜时间随之延长。速冻荔枝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冻结过程中出现裂果,解冻后果皮褐变严重。

(8)荔枝综合利用产品加工。荔枝加工过程会产生多种副产品,最主要的副产品包括荔枝壳和荔枝核。通常加工后剩余的荔枝壳和荔枝核都被废弃。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关于荔枝壳和荔枝核的潜在价值,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荔枝的价值。

荔枝壳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酸和多糖类物质。使用乙醇提取荔枝壳中粗黄酮、酚酸和水溶性多糖等活性成分效果较好。荔枝壳用酸性水提取液提取荔枝壳红色素,具有天然色素的特点,安全,对人体无毒,对光、热、常用添加剂等都有良好的稳定性。

荔枝核中含有多糖、淀粉、皂甙、鞣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聚合花色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荔枝核可作中药入药,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荔枝核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有温中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荔枝核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护肝等作用。荔枝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亚硝胺合成具有阻断作用,同时能有效清除亚硝酸根离子。荔枝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目前制成的药物有荔枝核浸膏片(丽仁降糖丸)、荔枝核散,还可以制成茶饮用。利用荔枝核进行发酵,生产酒精,并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荔枝核提取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利用荔枝核提取了抑菌成分,并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

荔枝汁加工中,各部分副产物占全果重的50%以上(各品种略有不同),其中果皮占10%,果核占15%~20%,果渣占20%。如加工鲜果量达到100万t,副产物量达50万t。因此,必须加紧研究荔枝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

4.加工产品结构

荔枝龙眼加工产品主要是荔枝干、龙眼干,国内消费为主,而荔枝龙眼罐头、速冻荔枝龙眼以及荔枝汁、荔枝酒、龙眼酒等主要用于出口,荔枝醋、荔枝酱、荔枝龙眼多糖等保健品以及副产物加工的数量都很少。

5.质量安全

迄今为止涉及荔枝龙眼质量安全事故主要有农药残留、微生物以及罐头食品中的二氧化硫、甜味剂,以及荔枝汁的塑化剂(DEHP)超标等。

2003年,日本对荔枝农药残留的检测从果肉改变为带壳检测,这一改变使得当年福建出口鲜荔枝无一达标。2004年4月,日本从我国冷冻荔枝中检出3批甲胺磷超标。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共制定了53862个残留限量标准,对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执行“一律标准”,其中涉及荔枝的农药共346种。2004~2009年,日本海关扣留我国输日荔枝的主要原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大肠菌群呈阳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违禁物品。

2003~2009年,输美荔枝被扣留品种70%以上为荔枝干,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含腐烂物质和不安全色素,鲜荔枝被扣留原因则是杀虫剂残留超标。美国规定荔枝必须在出口前或运输途中采取针对果蝇等有害生物进行的检疫处理,不能带有活虫、树叶,果柄不能超过10cm,荔枝冷处理须在1℃的恒温下连续存放15d,1.38℃以下18d,冷处理设备亦须经美国农业部(USDA)注册和批准。上述苛刻要求就将不少荔枝出口企业直接阻截在家门口,如广东省廉江荔枝年产量2万t,质量佳,但出口量仅1000t,集中在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欧盟对荔枝制定了214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多项标准远高于我国标准限量值。

2010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以及浙江工商局等抽查发现荔枝、龙眼罐头二氧化硫、甜味剂超标。

2011年6月,台湾当局抽取一款台湾生产的雪花冰原材料“果之王超级品”荔枝汁样本化验,结果发现该荔枝汁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超标。

(二)消费情况分析

1.农加工品的市场与价格

(1)荔枝龙眼价格呈马鞍形,前后高中间低。据2011年5月11日至8月2日,中国荔枝价格信息平台对北京(华北地区)、上海(华东地区)、重庆、成都(西南地区)、广州(华南地区)和长沙(华中地区)6大城市的荔枝市场价格进行监控,对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白糖罂和黑叶等5种我国主栽荔枝品种的批发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在上市之初各品种荔枝的批发价格都较高,但是其后价格下降趋势明显,部分品种下降幅度较大。

(2)果农种植荔枝龙眼经济效益不高,生产积极性下降。近几年来,广东荔枝龙眼种植面积起伏跌宕,“卖果难”和“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日益凸现。根据《广东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统计资料显示,荔枝2007年、2008年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195kg和5505kg,每公顷总成本分别为20764元和13620元,净利润分别为-9195元和13680元。龙眼2007年、2008年每公顷产量分别为1050kg和4845kg,每公顷总成本分别为11340元和15120元。净利润分别为-75l5元和3825元。由此可见,果农种植荔枝龙眼经济效益不高,生产积极性在下降。

(3)加工产品价格趋于稳定。2002年由于我国荔枝产量达到创记录的150万t,农户由于荔枝便宜,大量加工荔枝干,使我国荔枝干产量达到6万t以上,相当于鲜果25万t。农户基本上将鲜销不出去的荔枝,甚至质量不合格的荔枝都加工成荔枝干,没有出现荔枝烂在树上而不摘。但当年越南荔枝干价格4元/kg,并通过广西海关进了1万多t,对国产荔枝干造成极大冲击,造成国内大部分荔枝干加工户、经销户亏损,由此造成的阴影至今仍影响了农户加工荔枝干的积极性。目前,荔枝干报价基本维持在20~30元/kg、龙眼干30~40元/kg。

2.消费趋势

(1)高品质消费继续增长。荔枝龙眼主要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荔枝、龙眼贮运保鲜技术的提高,荔枝龙眼消费还将继续增长,因此,广东荔枝龙眼内销市场也还有很大空间。近年随着消费的普及,消费者对荔枝龙眼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内在品质要好,而且要求外观包装漂亮,优良品种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近几年,广东省在荔枝、龙眼果园的标准化建设上投入较大,已经出现了一批绿色、有机荔枝龙眼产品。

(2)产业发展潜力犹存。与其他的主产国相比,我国荔枝、龙眼产业拥有较大的潜在优势。首先,从国际市场可比价格分析,我国的荔枝、龙眼不仅产量大,而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从产业特点分析,荔枝、龙眼从栽培管理到流通上市,尤其是采后保鲜和深加工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力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因此,荔枝、龙眼产业具有参与国际市场产量、价格和劳动力资源三大竞争优势。另外我国还具有品种资源丰富、产品综合品质好、栽培条件优越等优势,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先天基础。

(3)制约产业发展因素犹存。我国荔枝、龙眼产业拥有较大的潜在优势,然而潜在优势并不等于现实优势。目前我国荔枝、龙眼产业存在严重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有序的市场体系;采后处理滞后;保鲜贮藏技术不过关;加工比例太低;国外市场的开拓滞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单产低,熟期结构不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这些因素使得我国荔枝、龙眼产业异常脆弱,产量稍好一点的年份果品价格一落千丈,跌破成本,甚至卖不出去,烂在地里,产量不好的年份果品价格也不理想。近几年,随着产量的逐年增加,我国荔枝、龙眼销售价格有走低的明显趋势。

(4)市场有待开拓。目前,我国荔枝、龙眼还是以鲜果销售为主,而且绝大部分还是在国内市场销售,国外市场基本上没有进行开拓。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省区果实采后没有进行分级,几乎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装框运销,所以品质下降很快,货架寿命极短,价格难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培育与开发,目前整个产业市场也处于一种自发和无序的状态,“卖果难、卖果贱”成为了普遍现象,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进出口贸易

(1)荔枝产品出口显著增长。目前,荔枝在国际水果贸易中所占比例很小。主要生产国与地区如中国大陆、印度、泰国和中国台湾的荔枝主要是内销,估计每年鲜荔枝的国际贸易量在5万~6万t之间,约占总产量的2%。荔枝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有中国大陆、南非、泰国、越南、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旺和中国台湾地区等。

我国鲜荔枝出口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我国香港地区数量最大,达0.33万t,其次是美国0.23万t和马来西亚0.20万t。出口货值高低依次是美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其他的出口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荷兰、英国等。总体来看,出口东南亚合计达0.60万t,占总出口的64%。

(2)龙眼鲜果进口多于出口。我国虽然是龙眼主产国,2010年我国仅出口龙眼1070.467t、价值70.88万美元,主要出口中国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地。但每年龙眼、龙眼干的进口量依然很大,每年进口鲜龙眼约20万t,龙眼干约8万t,其中从泰国进口龙眼约占总进口量的45%。泰国龙眼因其良好的气候优势,四季均有龙眼上市,是我国龙眼市场的重要补充,但也对我国龙眼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被泰国龙眼抢占严重。

中国大陆出口量偏少的原因主要有:果品质量参差不齐;荔枝龙眼产期过于集中;果品安全质量标准不高;保鲜加工、包装储运技术落后;日趋苛刻复杂的国外检疫检验标准与措施。

(三)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1.主要的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

(5)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6)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7)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

(8)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9)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10)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1)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2)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3)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

(14)农业部农企发【2004】4号关于印发《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

2.实施效果评估

(1)部分省(区)对荔枝产业化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如种植大户补贴、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农超对接等,大力地推动了当地荔枝种植业的发展。

(2)农业部十分重视水果产业的发展,在科技投入、标准果园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流通及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对果业投人仍很有限,尤其是果园结构调整投资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贴、收入保险计划等绿箱政策都没有实施;也没有实施如生产投入要素补贴、价格支持补贴等黄箱政策。出口鼓励政策主要是出口退税,进口方面则无关税配额,并且与大多数国外荔枝产区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实施零关税,对我国荔枝主产区的农民收人造成了直接影响。这些措施通过产业链的传递效应也影响到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和服务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科技部和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各地科研部门结合本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资金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的组织管理、加工技术设备、农业产业化、壮大县域经济、产品品牌及流通渠道等不同角度积极探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途径和对策。

(4)制订了一批技术规范等标准。

CCGF 103.6-2010 果酒、配制酒(露酒)

DB44/T 366-2006 荔枝干和龙眼干加工(风干和烘干)包装技术规程

DB44/T 278-2005 双肩玉荷包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61-2005 龙眼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23-2005 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20-2005 荔枝、龙眼干燥设备试验方法

DB44/T 209-2004 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04-2004 荔枝、龙眼干燥设备技术条件

DB46/T 91-2007 无核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89-2007 龙眼反季节生产技术规程

DB61/ 421-2008 浓缩果汁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502/T 016-2005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规程

DB3502/T 006-2005 无公害龙眼栽培技术规范

NY/T 709-2003 荔枝干

NY/T 1530-2007 龙眼、荔枝产后贮运保鲜技术规程

NY/T 1691-2009 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NY/T 5176-2002 无公害食品龙眼生产技术规程

NY 5173-2005 无公害食品 荔枝、龙眼、红毛丹

NY/T 1508-2007 绿色食品 果酒

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含第1号修改单)

GB/T 19426-2006 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GB/T 27305-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果汁和蔬菜汁类生产企业要求

二、行业存在问题及预警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产业效益将进入转折期、产销将出现困难

2010年产业效益较高之后,2011年产量继续增长,但价格开始回落,部分地区如湛江、阳江产区出现价低卖难问题,预计2012年仍将出现同样的问题,新的一轮优质品种置换潮也将在随后两三年来临。

2.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盛产期过于集中以及产前、产中、产后难以协调和配套

品种安排和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导致盛产期相对集中,加工压力大。多数原料品种不适宜加工(乌叶)、成熟期短,成熟度不一致或成熟度过高,原料品质不高(农残问题),及原料成本高(基地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4元/kg)。以荔枝为例,在5月30日之前和7月15日之后上市的品种不足20%,而超过80%的荔枝鲜果主要集中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熟上市,盛产期相对集中。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是导致市场季节性饱和甚至过剩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直接原因之一。

3.保鲜、加工、储运设施落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保鲜技术研发究取得较大进展,但实践相对滞后。目前,荔枝、龙眼贮藏、保鲜、包装、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漳州市加工企业生产技术主要以国内自有为主,占80%;国外和国内自有结合占20%。在低温条件下保鲜、贮藏、运输大批量荔枝,其果品质量和安全系数达到国内及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具体实践中,荔枝、龙眼的保鲜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泡沫加冰保鲜和冷库保鲜、冷厨运输等为主,采用冷链系统的很少。荔枝、龙眼的加工品仍以罐头、果干、肉干等为主,果酒、果醋、果酱等加工品甚少。

4.劳动力成本高

从长期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是0.57%。由于荔枝龙眼盛产期过于集中,不论是种植园还是加工企业,季节性用工潮用工成本较高,而社会用工成本每年都在大幅提升,也带动了荔枝、龙眼产业整体用工成本的提升。同时由于这个产业机械化程度不足,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提升对该行业影响巨大。

5.专用加工设备仍有待研发

由于荔枝、龙眼品种的特殊性,目前加工配套设备有了较大的进展,企业生产设备来源也是以国产为主,占60%;进口占20%;进口和国产结合占20%。主要采用的荔枝保鲜技术为速冻荔枝(单体速冻),存在的问题是裂果。公司在技术装备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传统工艺技术缺乏改良和创新;缺乏机械操作,属于劳动密集型;能耗大,效能低;设备折旧成本高,缺乏冷藏流通设施。

6.产前、产中、产后连贯性不强

产前、产中、产后连贯性不强。由于荔枝、龙眼产期集中且不耐保藏的特点,需及时采摘及采摘后需及时处理。但目前绝大部分果园,估计超过总面积的90%,生产和销售脱节,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没有连贯性,没有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包装、储藏和运输、保鲜、加工的产业技术。

7.产业化发展配套力度不够

在荔枝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产业规划、生产、采收、包装、储藏过程中缺乏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荔枝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过度依赖劳动力;水利电力设施和道路的规划和投人也严重不足。

8.品种、资金和市场没有统一规划

全国的荔枝种植区在品种、水利电力设施和道路、包装和储藏设施等,没有统一规划和实施。通过水果批发市场销售是目前荔枝销售的主要模式。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的无序导致相应的产业技术没有切入点,荔枝销售商没有和果农结成强有力的联盟。

(二)预警建议

1.完善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应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全国的发展目标和区域发展目标进行调整,确定并建立热带水果优势区域;通过调整品种结构,使每个优势区域都有最适宜栽种的优良品种,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早熟和特晚熟优质品种、适宜加工和相对较耐贮藏的品种,发展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或比较受欢迎的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及鲜食与加工品种的合理搭配与均衡上市。

2.创建特色农业园区,政策扶持各投资主体

建议主产区政府把热带水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立足优势产业带,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区。鼓励各投资主体加大对热带水果采后处理、保鲜储运、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实现均衡上市,突破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对果农的支持和补贴政策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具体实施;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出口企业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对加工、流通企业在热带水果加工、流通、市场建设和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投资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热带水果产业。

3.设立热区特色水果发展专项资金,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建议主产区政府把热区特色水果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只有整合现有资源,设立热区特色水果发展专项资金,各项支持和补贴政策才能落到实处。同时,可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企业、农户及外资进入特色水果产业。建议“十二五”期问,重点对农用水、电、柴油、化肥、农药、小型农机具等生产要素实行优惠定价或直接补贴。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果园改造、采后处理、保鲜储运和加工等。

4.加强热带水果产业体系发展

将热带水果产业纳入促进各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整体战略部署,制定促进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普及推广、采后保鲜贮运加工、市场流通、信息服务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项目纳入重点扶持的计划,给予重点倾斜。稳定和增加果农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产业长期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5.完善热带水果产业化服务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使之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吸引高级专业人才,引导从事热带水果产业的加工企业、种植大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成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以此为桥梁,加强对农户、企业之间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促进荔枝生产的各环节的健康发展。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7

情况近年来,为保障果农稳产稳收,促进荔枝产业持续稳固发展,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一直致力于解决荔枝品种结构失衡、上市期过于集中等阻碍荔枝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体系育种团队一方面兼顾极端成熟期(早熟或晚熟)与丰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选育秦乐思贺梅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近年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通过研究推广高接换种技术调整荔枝品种结构和产期结构。如何评价其技术经济效应?作者对广东茂名信宜市荔枝示范户徐启志果场、阳江市阳西县华翔果场进行了案例分析,从投入成本、用工量、产量变化和收益变化4个方面对比分析果场实施高接换种技术前后的成本收益情况,运用产值成本率、成本利润率、资金产品率评价实施高接换种技术的经济效益,采用追加资金产品率比较同一果场不同砧穗组合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实现品种改良,提高了果场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砧木与接穗组合,经济效益有差异。关键词:高接换种技术;荔枝;成本收益工作,先后培育出井岗红糯、岭丰糯和庙种荔3个晚熟优质品种,以及选育贵妃红、草莓荔和凤山红灯笼等优质高产品种与三月红、马贵荔等极端成熟期品种;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不同荔枝品种间的嫁接试验,研究高接换种砧穗组合的亲和度,将表现良好的砧穗搭配组合广泛推广运用。体系产业经济团队通过对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更换优质新品种的荔枝种植户进行跟踪调查,评价荔枝高接换种技术的经济效益,以期为高接换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经济分析依据。根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各试验站的统计数据,2014年,在体系覆盖区域内全国应用荔枝高接换种面积新增7.64万亩,应用面积总共达62.86万亩。荔枝高接换种技术应用最多的地区集中在广东茂名、湛江,广西钦州、玉林等主产区,其中广东茂名高接换种技术应用面积达20.26万亩,占全国的32.22%;玉林高接换种技术应用面积达13.55万亩,占全国的21.56%。广东、广西荔枝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上市期集中,导致价格低迷,故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拉开产期的需求较大;广西荔枝主栽品种较为集中,且与广东茂名地区上市期重叠,品种结构调整的需求更大。海南是早熟产区,占据价格优势,加上海南以妃子笑等优质品种为主,基本没有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需求。

二、荔枝示范园高接换种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一)茂名试验站徐启志果场实施高接换种技术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1.果场实施高接换种的成本收入情况

2004年,果场实施高接换种,种苗费150元/株,400株,共6万元;使用斧头砍枝条、绷带捆绑种苗与树枝,工具费共170元;场主及其家属共同实施高接换种,自家工折价人工费共2000元。砍下的枝条可作柴火,折价收入共360元。由此可得,实施高接换种全过程总成本6.22万元,总收入360元,净投入6.18万元。

2.果场高接换种前后投入成本变化情况

2004年果场实施高接换种,2008年开始逐渐恢复产量。由于徐启志果场并没有记录每年具体支出收入,取2000—2004年、2008—2014年各项年均投入的均值分别作为高接换种前和高接换种后的年均投入,对高接换种前后各项年均投入作比较分析。从各项投入成本的变化趋势来看,有所减少的成本有化肥费、农家肥费和采果费,增加的成本有人工费和农药费。(1)高接换种后化肥费、农家肥费和采果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接换种前化肥费年均投入2公斤/株,合计1.28万元;高接换种后化肥费年均投入1.5公斤/株,合计9600元。高接换种前农家肥费年均投入7.5公斤/株,共900元;高接换种后农家肥费年均投入6公斤/株,共720元。高接换种前采果费年均投入10元/株,共4000元;高接换种后采果费年均投入8元/株,共3200元。高接换种后果园化肥投入比高接换种前减少了25%,农家肥投入比高接换种前减少了20%;在工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高接换种后果园采果费比高接换种前减少了20%。(2)高接换种后农药施用量和人工成本增加高接换种前农药费年均投入10公斤/株,共8000元;高接换种后农药费年均投入12公斤/株,共9600元。高接换种前人工费年均投入4元/株,共1600元;高接换种后人工费年均投入5元/株,共2000元。高接换种后果园农药投入比高接换种前上升了20%,主要由于糯米糍落果裂果较多,保果素施用量较大;高接换种后果园人工投入比高接换种前增加了25%,主要由于工价上涨,以及喷洒保果素的次数较多。

3.果场高接换种前后用工量投入变化情况

取2000—2003年、2008—2014年各环节年均用工量的均值分别作为高接换种前和高接换种后的年均工日,对高接换种前后各项年均工日作比较分析。高接换种前年均用工投入35个工日,高接换种后年均用工投入29个工日,高接换种后年均用工投入比高接换种前减少17%。从各个生产环节用工情况来看,修剪用工量由高接换种前年均10个工日减少到高接换种后年均8个工日,减少了20%;除草用工量由高接换种前年均9个工日减少到高接换种后年均5个工日,减少了44.44%。施肥、喷药和除草年均用工量保持不变。

4.高接换种后产量变化情况

从长远来看,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引进优良荔枝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但会影响短期产量。2004年徐启志果场实施高接换种,2005—2007年连续2年无产量,2008年开始产量逐渐回升:2008年年均单株产量10公斤/株,2009年年均单株产量25公斤/株,比2008年上升了150%;2010年年均单株产量35公斤/株,比2009年上升了40%。高接换种前年均总产量平均值2100公斤,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量平均值6000公斤,高接换种后年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2.86倍。

5.高接换种后收益变化情况

高接换种后每亩产值比高接换种前明显提高。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总产值6300元,高接换种后2008—2014年年均总产值3.60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5.71倍。高接换种后每亩纯利润比高接换种前明显增加。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纯利润-2.57万元,高接换种后2008—2014年年均纯利润3.12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2.21倍。高接换种后每亩投入与高接换种前大致相同。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和高接换种后2008—2014年年均总成本均为3.20万元。高接换种后的产值成本率(产值成本率=总成本/总产值)明显低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产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总成本3.20万元,年均总产值6300元,产值成本率5.08;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总成本3.20万元,年均总产值3.60万元,产值成本率0.89。高接换种后的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纯利润/总成本)明显高于高换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成本带来的纯利润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纯利润-2.57万元,年均总成本3.20万元,成本利润率-0.80;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纯利润3.12万元,年均总成本为3.20万元,成本利润率0.98。高接换种后的资金产品率(资金产品率=总产量/总成本)明显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成本产生的产量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总产量2100公斤,年均总成本3.20万元,资金产品率0.07公斤/元;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总产量6000公斤,年均总成本为3.20万元,资金产品率0.19公斤/元。

(二)阳西县华翔果场实施高接换种技术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华翔果场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种植面积80亩,种植密度4米×4米、4米×5米、4米×6米,主栽品种妃子笑、桂味和井岗红糯,果场固定职工2人,临时工人8人。2004年,将300株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2010年,将500株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160株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白糖罂、白蜡的丰产稳产性差,双肩玉荷包含酸量高。妃子笑、桂味为品质优良的著名品种。井岗红糯为迟熟品种,高产稳产,抗荔枝霜霉病。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中国荔枝龙眼市场价格信息检测与分析系统收集的2014年各荔枝品种的价格数据,桂味平均地头价10.35元/公斤,比白蜡高89.56%;桂味平均批发价12.40元/公斤,比白蜡高24.12%;妃子笑平均收购价6.04元/公斤,比双肩玉荷包高62.80%。

1.华翔果场实施高接换种的成本收入情况

华翔果场雇佣技术能手实施高接换种,人工费20元/株,合计约1.92万元。接穗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课题组提供,故种苗费用可忽略。由此可得,实施高接换种全过程总成本1.92万元。

2.高接换种后收益变化情况

2004年华翔果场将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华翔果场并没有记录每年具体支出收入,取2000—2004年、2005—2014年各项年均投入的均值分别作为高接换种前和高接换种后的年均投入,对高接换种前后各项年均投入作比较分析。2010年华翔果场将白糖罂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将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取2005—2010年、2011—2014年各项年均投入的均值分别作为高接换种前和高接换种后的年均投入,对高接换种前后各项年均投入作比较分析。从各项投入成本的变化趋势来看,有所减少的成本有化肥费、农家肥费和农药费,增加的成本有采果费、人工费。高接换种后化肥费、农家肥费和农药费均下降。高接换种后,华翔果场采用勤施薄施的栽培方式施肥用药,总施用量减少。2005年华翔果场建成双管滴灌设施,肥料、农药用量大大降低。高接换种后采果、人工成本上升。高接换种后,果园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病虫害防控,农药化肥勤施薄施,故人工费用上升。优良品种的单株产量高,采果费用升高。

3.高接换种后产量变化情况

(1)白糖罂和白蜡高换桂味后产量变化情况华翔果场的人工栽培管理技术较精湛,滴灌设备较先进,高接换种后果树产量恢复较快。2004年华翔果场将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2005年无产量,2006年开始挂果,单株产量约10公斤/株;2007年单株产量恢复到25公斤/株,比2006年上升了150%;2008年单株产量达到40公斤/株,比2007年上升了60%。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高接换种前年均单株产量平均值20公斤/株,高接换种后年均单株产量平均值40公斤/株,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2倍。

(2)双肩玉荷包高换妃子笑后产量变化情况调查研究2010年将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2011年开始挂果,单株产量约10公斤/株;2012年恢复到30公斤/株,比2011年上升了200%;2013年单株产量达到45公斤/株,比2012年上升了50%。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单株产量平均值25公斤/株,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单株产量平均值45公斤/株,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1.8倍。

(3)双肩玉荷包、白糖罂高换井岗红糯后产量变化情况2010年将双肩玉荷包、白糖罂高接换种井岗红糯,2011年无产量,2012年开始挂果,单株产量约10公斤/株;2013年恢复到20公斤/株,比2012年上升了100%;2014年单株产量达到35公斤/株,比2013年上升了75%。双肩玉荷包、白糖罂高接换种井岗红糯,高接换种前年均单株产量平均值20公斤/株,高接换种后年均单株产量平均值35公斤/株,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1.75倍。

4.高接换种后收益变化情况

(1)白糖罂、白蜡高换桂味后收益变化情况

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每亩产值比高接换种前明显提高。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总产值平均值2.40万元,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总产值平均值24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10倍。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每亩纯利润比高接换种前明显增加。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纯利润平均值9000元,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纯利润平均值21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23.3倍。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每亩投入比高接换种前有所增加。高接换种前2000—2004年年均总成本平均值1.50万元,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总成本平均值均3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成本是换种前的2倍。高接换种后的产值成本率低于高换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产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换种前。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前2000—2004年年均总成本1.5万元,年均总产值2.4万元,产值成本率0.625;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总成本为3万元,年均总产值24万元,产值成本率0.125。高接换种后的成本利润率明显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成本带来的纯利润高于高接换种前。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前2000—2004年年均纯利润9000元,年均总成本1.5万元,成本利润率0.6;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纯利润为21万元,年均总成本为3万元,成本利润率7。高接换种后的资金产品率与高接换种前相等,高接换种前每单位成本带来的纯利润与高接换种后相等。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前2000—2004年年均总产量6000公斤,年均总成本为1.5万元,资金产品率0.4公斤/元;高接换种后2005—2014年年均总产量1.2万公斤,年均总成本为3万元,资金产品率0.4公斤/元。

(2)双肩玉荷包高换妃子笑后收益变化情况

华翔果场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每亩产值比高接换种前明显提高。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总产值平均值为5万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产值平均值为22.5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4.5倍。华翔果场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每亩纯利润明显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纯利润平均值2.5万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纯利润平均值17.5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7倍。华翔果场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每亩投入比高接换种前有所增加。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总成本平均值为2.5万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成本平均值为5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成本是高接换种前的2倍。高接换种后的产值成本率低于高接换种前,高换后每单位产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换种前。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前2005—2010年年均总成本2.5万元,年均总产值5万元,产值成本率0.5;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成本为5万元,年均总产值为22.5万元,产值成本率0.22。高接换种后的成本利润率明显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成本带来的纯利润高于高接换种前。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前2005—2010年年均纯利润2.5万元,年均总成本为2.5万元,成本利润率1;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纯利润17.5万元,年均总成本5万元,成本利润率3.5。高接换种后的资金产品率略微低于高接换种前。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前2005—2010年年均总产量1.25万公斤,年均总成本为2.5万元,资金产品率0.5公斤/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产量2.25万公斤,年均总成本为5万元,资金产品率0.45公斤/元。

(3)双肩玉荷包、白糖罂高换井岗红糯后收益变化情况

华翔果场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每亩产值比高接换种前明显提高。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总产值平均值为2.16万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产值平均值为56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25.93倍。华翔果场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每亩纯利润比高接换种前明显增加。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纯利润平均值为1.36万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纯利润平均值为54.72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40.24倍。华翔果场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每亩投入比高接换种前有所增加。高接换种前2005—2010年年均总成本平均值为8000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成本平均值为1.28万元,高接换种后年均总成本是高接换种前的1.6倍。高接换种后的产值成本率明显低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产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换种前。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前2005—2010年年均总成本为8000元,年均总产值为2.16万元,产值成本率0.37;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成本为1.28万元,年均总产值为56万元,产值成本率为0.02。高接换种后的成本利润率明显高于高换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成本带来的纯利润高于高接种换前。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前2005—2010年年均纯利润为1.36万元,年均总成本为8000元,成本利润率1.7;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纯利润54.72万元,年均总成本为1.28万元,成本利润率42.75。高接换种后的资金产品率明显高于高接换种前,高接换种后每单位成本产生的产量高于高接换种前。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前2005—2010年年均总产量3600公斤,年均总成本为8000元,资金产品率0.45公斤/元;高接换种后2011—2014年年均总产量5.6万公斤,年均总成本为1.28万元,资金产品率4.38公斤/元。

5.不同品种高接换种后效益比较

从追加资金产品率(追加资金产品率=总产量增量/总成本增量)来看,华翔果场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年均总产量增加6000公斤,年均总成本增加1.5万元,追加资金产品率为0.4公斤/元;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年均总产量增加1万公斤,年均总成本增加2.5万元,追加资金产品率为0.4公斤/元,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年均总产量增加5.24万公斤,年均总成本增加4800元,追加资金产品率为10.92公斤/元。华翔果场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追加资金产品率最高,增加每单位投入带来的产量增量最大。

三、结论与讨论

结果表明,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实现品种改良,提高了果场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砧木与接穗组合,经济效益有差异。2004年徐启志果场实施了高接换种,将20亩、400株白蜡高接换种糯米糍。①实施高接换种全过程总成本6.22万元,总收入360元,净投入6.18万元。②高接换种后化肥费、农家肥费、采果费比高接换种前减少20%~25%,人工费与农药费有所增加。③高接换种后修剪用工量比高接换种前减少20%,除草用工量减少44.44%。④高接换种后年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2.86倍。⑤高接换种后年均总产值是换种前的5.71倍;高接换种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2.21倍。

华翔果场2004年将300株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2010年,将500株双肩玉荷包高换妃子笑,160株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①实施高接换种全过程总成本1.92万元,净投入1.92万元。②高接换种后化肥费、农家肥费和农药费减少,人工费和采果费有所增加。③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年均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2倍;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年均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1.8倍;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年均总产量是高接换种前的1.75倍。④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10倍;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4.5倍;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年均总产值是高接换种前的25.93倍。⑤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23.3倍;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7倍;白糖罂、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年均纯利润是高接换种前的40.24倍。⑥白糖罂、白蜡高换桂味和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的追加资金产品率均为0.4公斤/元,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井岗红糯后的追加资金产品率达到10.92公斤/元,比白糖罂、白蜡高接换种桂味和双肩玉荷包高接换种妃子笑高出2630%。根据调研掌握的高接换种技术实施情况,为今后推广荔枝高接换种技术提出2点建议:

一是应用高接换种技术进行荔枝品种改优涉及众多技术要点,砧穗组合、高换树龄、高换部位、实施季节、接穗选择以及嫁接方法直接影响高接换种后树势恢复与挂果投产时期。各地农业推广站可成立荔枝高接换种技术服务队,为荔枝种植户提供免费高接换种技术指导,确保高接换种方法科学、技术先进,以保障高接换种后果园明显增产增收。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8

端午节后,茂名主打荔枝品种开始大量上市,吹响了广东一年一度“卖荔枝”战役的冲锋号。由于产量下降,果农都希望果园仅存的一点荔枝能卖个好价钱。但是经销商放言,“整个荔枝市场并不缺少货源,价格越高,荔枝就越难卖出。”

事实上,去年台风“黑格比”袭击粤西和广西后,关于2009年荔枝将减产的论调已经出现。果不其然,今年广东、广西荔枝主产区绝大部分减产。全国近800万亩的荔枝,集中在粤、桂、闽、琼四省(区),而广东就有大约400万亩,今年的荔枝怎么卖?

5月27日,电白林头镇大衙。

一片荔枝园里,果实已坠满枝头。

这里是电白荔枝的传统集散地,每年的收获时节,各地客商云集。当地水果站站长陈凤权种植荔枝20余年。他回忆说,从1999年以后,这个产业从顶峰逐渐走向衰落。低廉的价格已经整整持续了10年之久。

其实,在这10年里,徘徊不前的不仅仅是价格。

栽培品种过于集中且单一,出口销路迟迟不能打开,管理技术粗放落后……种种问题困扰着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产业。在长期低迷的市场行情面前,果农们有的将果园弃之不管,甚至砍掉长势正旺的荔枝树。

陈凤权说,荔枝产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

十年低价

对于往事,陈风权更愿意回忆1999年之前的辉煌。

早在1986年,当时年轻力壮、干劲十足的陈风权,在林头镇大衙开荒了200亩山地,率先搞起了荔枝种植。那个时候,整个广东荔枝种植面积都还不大。陈凤权笑言:“我算是饮了头啖汤。”

之后的10多年里,荔枝收购价格扶摇直上,到1998年达到了顶峰:桂味32元/斤,白蜡25元/斤,黑叶12元/斤。相比于果农的种植成本,这样的价格简直可以说是天价。不少果农摆脱贫困,发家致富。而荔枝的种植面积,更是成倍扩大。

然而,仅仅一年过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1999年,广东荔枝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丰收:总产量达到79.32万吨。前几年新种的果树进入挂果期,种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每亩单产,加上天气适宜,风调雨顺,一切的利好条件带来了大丰收。但是价格却一落千丈。

“白蜡、黑叶等品种,一下子跌落到了二三元一斤。”陈凤权翻开厚厚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年荔枝价格行情的变化,但是1999年这一页却显得特别沉重。那年,许多果农的梦想被击碎,在残酷的市场面前显得手足无措。

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低价仅仅只是开始。

陈凤权的记事本上,从1999年开始,每年记录的价格都相差不大。白蜡2元/斤,黑叶1.5元/斤,妃子笑2元/斤……这些数字变成了常态。不过时而也有变动:白蜡1.2元/斤,黑叶0.5元/斤……这样的低价出现在2002、2006等年份。他回忆,这两年天气都很不错,荔枝大丰收,价格跌得更低。

陈凤权说:“总而言之,近10年间荔枝价格一直很低,丝毫没有回升的迹象。”

收购价格走低,利润减少甚至亏本,果农们曾经的扩种热情也烟消云散。据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2000年,广东荔枝的种植面积为467.83万亩,达到了历史顶峰,比1995年的294.17万亩增长将近一倍。在此之后面积虽略呈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2002年385万亩,2003年391.35万亩,2005年421.21万亩,2006年413.46万亩,2007年400.32万亩。

面积基本稳定,每年的产量和价格基本由天气决定。“凡是风调雨顺的丰产年份,荔枝价格肯定大跌。”这成为不少果农总结出来的经验。

果农弃管

价格一蹶不振,果农的心态也出现了变化,不少人开始将果园弃之不管。在电白的沙琅、观珠等镇,众多果园被果农们荒废不顾,即使到了收获时节,果树上的荔枝也是零零星星。

“果农其实是左右为难。”陈风权说,不投入管理的话,果树根本没收获;如果投入成本进行管理,价钱不高甚至会亏本,真的是很难选择。

陈风权介绍,以前价格高的时候,果农很舍得下肥,但现在种植荔枝基本上很少施肥。即便如此,农药、人工等成本也是必不可少的。“喷药才能防治病虫害,采果的时候必须要请人工。折算下来,每斤荔枝至少要卖到1.2元才保本。”

其他的荔枝产区情况类似,许多果农甚至开始砍树。

饶平农业局种植股副股长余少武介绍,2008年,该县的荔枝产量接近2万吨,但是今年只有0.6万吨左右。“根本不是天气因素的影响,完全是果农平时的管理问题。”余少武提到,由于2008年当地的荔枝收购价普遍在0.5元/斤以下,果农干脆放弃了管理,才导致今年的严重减产。

在高州泗水镇,有着15年种植荔枝经验的果农张淦源细心管理着他的900多棵荔枝树。“虽然品种全部是黑叶。但是我平时该施肥就施肥,该用药就用药。”据介绍,他种植荔枝的成本,至少也要1.2元/斤。

张淦源说,要是别人也按照他这样的方式来管,根本连成本也收不回。“但是我每年会将荔枝拉到东莞、广州,每斤能卖到2元,除去运费还有点钱赚。’他说,虽然这样比较辛苦,但是种了那么多年荔枝,想放弃也很难了。

不过,像张淦源这样坚持的果农,在高州已不多。高州水果局生产科科长钟天权说,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曾出现过好几个面积达到2万多亩的大果场,但是由于近年来价格过低,根本无法经营下去,现在只能荒废。市场饱和

鼎盛一时的“岭南果王”荔枝,为何陷入如此困境?

面积过大,产量太高,导致市场饱和,价格低迷。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荔枝研究中心陈厚彬教授分析,目前的荔枝生产,普遍存在地域、品种、季节上的不平衡,导致季节性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这是荔枝价格10年来难以翻身的根本原因所在。

陈厚彬介绍,目前荔枝有粤西、粤中、粤东、福建、海南以及桂东南几大主产区,但其中2007年粤西与桂东南产区的荔枝面积总共有564.8万亩,产量达93.24万吨,分别占全国的64.8%和64.3%。产地过于集中,导致生产地域不平衡,从而出现了销售瓶颈。

陈厚彬说,目前各荔枝产区都有自己的主栽品种,比如桂东南以黑叶、禾荔为主,海南主产妃子笑,粤西地区主要生产黑叶、白糖罂和妃子笑。但是据统计,黑叶和怀枝两个品种共占荔枝总面积的60%左右。品种过于集中和单一,形成了品种结构的不平衡。

他还计算,我国荔枝收获期从4月下旬至8月下旬,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产量占总产量的近70%。每年荔枝总产量140万吨,70%就是98万吨,要在短短的45天左右的时间内将那么多的荔枝销售完毕,每天的销售量就至少要达到惊人的2万吨。

专家如是计算,果农们的感受更为直观。“太多了!”陈凤权说,荔枝产量这么大,消费者早就提不起太大兴趣,价格肯定起不来。

出路何在

如何解决荔枝的销售难题,成为许多人士关心的问题。仁者见仁,不少建议摆上了台面。

一些专家提出,要想提高价格,应该适当的改善种植品种,合理搭配早、中、晚熟的品种结构,以延长销售时间,缓解压力。钟天权介绍,目前在高州的一些乡镇,已经有果农将黑叶、白蜡等品种改种桂味、妃子笑等,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不过,陈凤权认为,通过调整荔枝品种的种植结构,只能在短期内提高价格,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以前妃子笑种得少价格高,不少果农都改种。但是近年来价格还不是也一样下跌?’他还提到,通过母株嫁接的手段改品种,挂果往往需要两年的周期,“这段时间果农没有收入,谁会愿意花这个成本呢?”

陈凤权说,要想改变荔枝的销售难题,关键还是在于扩大市场,提高出口量。他认为,现在荔枝的出口量太少,整个茂名没有超过1万吨。“充分打开国外市场,将更多的荔枝卖到国外,我觉得才是可行的办法。”不少果农也呼吁,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建设较为先进的水果保鲜冷库,扩大出口量。许多人认为,在这一方面,政府做得明显不够。

对此,陈厚彬也认为,目前荔枝产区的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不过他表示,完全由政府来出资建设保鲜冷库不太可能,可以采取补贴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支持。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9

以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民生工程,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

二、主要目标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06.9万吨,比*年增加3.5万吨,其中高粱种植面积3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6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2万口,改造中低产田土12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继续争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实施稻鸭共栖绿色防控工程10万亩;建设优势特色农业示范园区3个;规范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实现农民从种植业中人均增收80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

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参与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组织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水稻、高粱、玉米、薯类“四大增粮工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调优结构。一是优化品种结构。高粱、马铃薯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扩大8万亩、8万亩和2万亩,适当调减小麦和油菜和玉米种植面积。二是优化品质结构,大力提高优质粮油比例。优质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专用大豆、脱毒薯、双低油菜要分别达到140万亩、40万亩、40万亩、14万亩、5万亩、15万亩。

2.主攻单产。一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二是大力推广配套栽培技术;三是大力推广高效栽培模式;四是坚持防抗结合,提高抗灾能力;四是开展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优质高产创建活动;五是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3.改革耕制。一是突出抓好再生稻生产,大力推广中稻/再生稻超高产强化栽培配套技术,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130万亩;二是巩固“三田改旱”成果;三是完成全市旱地改制50万亩。

4.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强化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和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确保粮食安全。

(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

强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示范片,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长江沱江沿岸、赤水河永宁河流域和321国道、泸合路沿线等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在抓好优质稻、果蔬、高粱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荔枝、龙眼、蚕桑、青果、茶叶、马铃薯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江阳区、叙永县、泸县、合江县、龙马潭区已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首批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要各自围绕蔬菜、马铃薯、柑桔、荔枝、优质稻产业,做大做强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生产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强县。

1.明确发展思路。用抓工业的理念和思路抓优势特色效益农业,面向市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规模开发,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培育主体、打造品牌,发展产业、提高效益。

2.强化规划引导。一是要明确发展目标;二是科学制定规划,着力打造泸隆高速公路及赤水河流域甜橙产业带,长江及沱江沿岸蔬菜、龙眼、荔枝产业带,赤水河、沱江流域高粱产业带,古、叙山区马铃薯产业带和川南名优早茶产业带、川南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四是明确发展重点,集中投入,力求突破。

3.认真组织实施。一是要做好项目包装,积极争取部省资金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促进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项目,推进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建设;四是切实抓好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建立良种引进试验示范体系。重点围绕蔬菜、粮油作物开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良品种、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好品种储备。每个区县要重点抓好2-3个引进试验示范和展示项目。

2.打造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全市集中打造3-5个几千亩上万亩的示范园区,配套建设园区现代生产设施,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形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加工原料基地,通过示范园区建设带动特色效益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各区县也要围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造1-2个农业综合示范片。

3.抓好农业技术推广,推进科技进步。抓好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农技服务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示范推广50个主导品种和10大主推技术。整合农业推广、科研、教育等多方资源,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骨干农民。进一步完善“农技110”和手机短信发送信息模式——农信通信息化服务体系。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扎实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4.抓好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坚持抗灾夺丰收思想不动摇,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反应处置,抓好恢复重建,努力减轻灾害损失。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完善绿色防控体系。加强植保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完善突发重大疫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逐步实现病虫害预报可视化,准确把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病虫信息。认真贯彻综合防治策略,完成病虫综合防治100万亩,确保全市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重点主产区要力争控制在3%以内。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项目为依托,狠抓耕地地力建设,搞好中低产田造,实施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与土地整理项目的整合工程、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搞好业务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规范建设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发展。

2.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以甜橙、荔枝、龙眼、蚕桑、茶叶、蔬菜、加工粮食等重点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培育和命名5个龙头企业。重点选择甜橙、荔枝、龙眼、加工蔬菜、粮油产品等优势农产品,整合、培育或创立农产品著名品牌2个。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要做响龙眼品牌;合江县要做响荔枝、青果品牌,特别要唱响奥运荔枝品牌,带动合江荔枝产业跨越式发展;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要做响茶叶品牌;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叙永县要做响外销蔬菜和加工蔬菜品牌。

3.抓好农产品营销。要强化市场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开展市场调研,搞好需求预测,引导农民以销定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搭建农业部门与批发市场、营销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参加第七届国际农交会、第十届西博会、全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博览会、四川优质特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展销会等重大农产品推荐、交易和展示展销活动。

4.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打造亮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不改变资金性质、不改变用途、不改变安排渠道的原则,整合国土整理、沼气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灌溉建设、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业机械化推进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已确立的重点产业、优势农产品集中发展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方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5.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一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二是抓好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三是抓好农业生物质产业,加工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四是利用好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抓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构建乡村物业化服务机制;五是抓好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质量,强化外来入侵生物防治。

6.健全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业务培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开展农资打假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实现可追溯管理。

(五)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在有条件的县(区)、乡镇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每区县1个,单个规模不低于3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不低于500亩);切实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申报认定(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力度,力争新认定无公害基地7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1个(面积不低于3000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个;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围绕荔枝、龙眼、茶叶、甜橙、优质稻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我市地方区域特色品牌;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机构、编制、经费和目标、任务、职责“六落实”;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基地以及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七)切实抓好民生工程

沼气建设:坚持建管结合,充分发挥其工程综合效益。一是严格操作规程,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建立物管服务体系,抓好沼气建后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积极争取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四是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的研究探索,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

农民工培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技能培训”,推行订单培训,创新办学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就业服务,提高科技引进吸收转化能力,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全年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技能培训0.8万人,培训骨干农民0.24万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4万户,实用技术培训130万人次。

(八)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争取工作

围绕标准农田、新一轮“菜篮子”、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基层农业公益服务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建设、种子工程大项目和甜橙、荔枝、龙眼、高粱、红薯、蔬菜等特色优质产业,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是扎实推进目标管理,严格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完善各项奖励机制,实行奖惩逗硬,提高工作绩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贯彻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抓两头、带中间”,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调研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和谐型”机关。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机制激励人,管好自己的手,看好自己的人,严防各项违法、违纪、违规的行为发生,严禁铺张浪费,奢侈攀比,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做好维稳工作。处理好国有农场改制遗留问题,农资质量、土地承包等涉农纠纷,开展领导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工作,确保机关和农村社会稳定。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10

1.1 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钾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2)秋季已经施基肥的果园,果实套袋前不施肥或少施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参照秋季施肥建议在萌芽前及早施入,早春干旱缺水产区要在施肥后补充水分以利于养分吸收利用。

(3)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如平原地起垄栽培、生草(渤海湾)覆盖(黄土高原)技术、下垂果枝修剪技术以及壁蜂授粉技术等。

(4)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钙镁肥和石灰改良土壤。

1.2 施肥建议

(1)亩产2 500千克以下果园:氮肥(N)10~12.5千克/亩,磷肥(P2O5)5~7.5 千克/亩,钾肥(K2O)12.5~15 千克/亩;亩产2 500~4 000 千克果园:氮肥(N)12.5~20 千克/亩,磷肥(P2O5)6~10 千克/亩,钾肥(K2O)15~22.5 千克/亩;亩产4 000 千克以上果园:氮肥(N)15~22.5 千克/亩,磷肥(P2O5)7.5~12 千克/亩,钾肥(K2O)17.5~25 千克/亩。

(2)化肥分3~6次施用,第一次在果实套袋前后(5月下旬),氮磷钾配合施用,建议施用17-10-18 苹果配方肥;6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5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干旱区域建议采用窄沟多沟施肥方法,多雨区域可放射沟法或撒施。

(3)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萌芽前后每亩施用硫酸锌1~1.5 千克、硼砂0.5~1.0 千克、硝酸钙20 千克;在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喷施0.3%(w)硼砂、果实套袋前喷3 次0.3%(w)的钙肥。土壤酸化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150~200 千克或硅钙镁肥50~100 千克等。

2 桃

2.1 施肥原则

(1)加强有机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肥力和早中晚熟品种及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注意钙、镁、硼和锌或铁肥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种的春季追肥时期要有差别,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追肥时期早,更要加强秋施基肥,其春季追肥次数比晚熟品种少。

(3)与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夏季易出现涝害的平原地区需注意结合起垄、覆膜或果园生草技术;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表覆盖和穴贮肥水技术。

2.2 施肥建议

(1)早熟品种、土壤肥沃、树龄小、树势强的果园施有机肥1~2 方/亩;晚熟品种、土壤瘠薄、树龄大、树势弱的果园施有机肥2~4 方/亩。

(2)产量水平1 500 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0~12 千克/亩,磷肥(P2O5)5~8 千克/亩,钾肥(K2O)12~15 千克/亩;产量水平2 000 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5~18 千克/亩,磷肥(P2O5)7~10 千克/亩,钾肥(K2O)17~20 千克/亩;产量水平3 000 千克/亩的桃园:氮肥(N)18~20 千克/亩,磷肥(P2O5)10~12 千克/亩,钾肥(K2O)20~23 千克/亩。

(3)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早施入,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土施;50%的磷肥和30%钾肥及50%的氮肥一同与有机肥基施。中早熟品种可以在桃树萌芽前(3月初),果实迅速膨大前分2 次追肥,第一次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二次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晚熟品种可以在萌芽前,花芽生理分化期(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分3次追肥。萌芽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后两次追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

(4)2014 年桃坐果率高负载量过高,今年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 次1%~3%(w)的尿素,萌芽后至7 月中旬之前,每隔7 天1 次,按2 次尿素与1 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w)。

3 梨

3.1 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梨园生草、覆草,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

(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和梨树生长状况,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3)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元素配比。

(4)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结合灌溉施肥,以水调肥。

3.2 施肥建议

(1)亩产2 000千克以下果园:氮肥(N)10~12千克/亩,磷肥(P2O5)6~8千克/亩,钾肥(K2O)10~12千克/亩;亩产2 000~4 000千克果园:氮肥(N)12~20千克/亩,磷肥(P2O5)6~12千克/亩,钾肥(K2O)12~20千克/亩。

(2)化肥分3~5 次施用,第1次在5 月中旬,氮磷钾配合施用;6 月中旬以后建议追肥2~4 次;前期以氮钾肥为主,增加钾肥用量,建议施用20-5-20 配方肥;后期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肥。

(3)根外追肥:硼、锌、铁等缺乏的梨园可用0.2%(w)硼砂溶液、0.2%(w)硫酸锌+0.3%(w)尿素混合液或0.3%(w)硫酸亚铁+0.3%(w)尿素溶液于发芽前至盛大花期多次喷施,隔周一次。

4 荔枝

4.1 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视荔枝品种、长势、气候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

(2)土壤酸性较强果园,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和补充相应养分。

(3)采用适宜施肥方法,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果实发育期正值雨季,氮肥尽量选用铵态氮肥,避免用尿素或硝态氮肥。

(5)施肥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例如采用滴喷灌施肥、拖管淋灌施肥、施肥枪施肥料溶液等。

4.2 施肥建议

(1)结果盛期树(株产50 千克左右):每株施有机肥10~20 千克,氮肥(N)0.75~1.0 千克,磷肥(P2O5)0.25~0.3 千克,钾肥(K2O)0.8~1.1 千克,钙肥(Ca)0.25~0.35 千克,镁肥(Mg)0.07~0.09 千克。

(2)幼年未结果树或结果较少树:每株施有机肥5~10千克,氮肥(N)0.4~0.6千克,磷肥(P2O5)0.1~0.15千克,钾肥(K2O)0.3~0.5 千克,镁肥(Mg)0.05 千克。

(3)肥料分6~8 次分别在采后(一梢一肥,2~3次)、花前、谢花及果实发育期施用。视荔枝树体长势,可将花前和谢花肥合并施用,或将谢花肥和壮果肥合并施用。氮肥在上述4 个生育期施用比例为45%、10%、20%和35%,磷肥可在采后一次施入或分采后和花前两次施入,钾钙镁肥施用比例为30%、10%、20%和40%。花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