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菌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01:26

灵芝菌种范文篇1

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由南京药科大学生物系植物园微生物组引进。

(二)菌种培养基配方

1.母种培养墓配方:(1)PDA培养基(ek):马铃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2)马铃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MgS041。5克,KHZPO43克,维生素B;1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3)马铃薯200克(煮汁),蔗糖20克,蛋白脏2克,MgSO‘2克,维生素B:0.5克,KHzPQ‘艺克,水1000毫升,pH自然。(4)猛米扮50克,葡萄糖15克,蔗糖15克,碑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母种各处理分装15双80毋坦试管6支,重复二次,按常规灭菌、接独,28Oc恒握墙养。

2.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籽壳99%,石膏i%(ek);(2)(粉碎)75%。鼓皮22%,蔗糖王%,石膏1%,黄豆粉1%(或速核豆装攀);(冬)棉籽壳98%,黄豆粉1%,石膏1%;(4叉杂木屑78%,鼓皮20%,右膏1%,黄豆粉1%;(5)纯鼓皮99%,石膏1%;(6)麦粒(煮熟)99%,石膏1%;(了)山芋粉50%,棉子壳48%,黄豆粉1%,石膏1%。各处理料拌均后,每处理分装广口瓶5瓶(罐头瓶),塑料袋4袋,重复二次,广口瓶每瓶折干料150克,塑料袋折干料500克,粉常规灭菌接种,“SOC恒温培养。

3。栽培管理:

上述各处理当菌丝发到半瓶(袋)左右,表面有一层较厚的菌皮,并有原基(菌蕾)出现后,去塞或解开牛皮纸进入培养室,卧放或正放在医用推车上。培养室湿度始终保持90%左右,方法是车架四周围上潮纱布,顶面与后面的潮纱布上盖塑料薄膜,架子底层用塑料布围起扎好,存有2厘米左右的水层,迎光面开一扇窗尽可能通气,让原基尽快接触新鲜空气,加快生长速度,.再经一星期左右,菌柄伸长后,每日在子实体上喷透水3一4次,纱布潮湿3一弓次,始终保持95%的相对湿度,每日打开门窗通风4“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当菌盖向水平长出2一3圈时,在菌盖上下面喷透水。当子实体由淡黄色变为黄棕色,菌盖边缘开始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抱子散发即可及时采收。采收用锋利的小刀切割菌柄,留柄长0.5一1厘米左右,切口要平。采收后停止喷水1一2天,照前一阶段相同管理、即可在原来的菌柄_L长出第二期子实体。

二、结果分析

(一)母种培养基:试验表明,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生长和抗老化有明显差别,培养基(2)菌丝生长粗壮,抗老化能力强。培养基(1)最差。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基(4)菌丝生长9天就满管,洁白粗壮与(2)相同,且(4)料源广,故(4)仍是较理想的母种培养基。

(二)原种培养基:以(6)麦粒培养基发菌最快,菌丝粗壮,麦粒易松散,接种方便(灵芝菌丝坚韧,接种时不易切断菌丝),是较理想的原种培养基。但麦粒成本高,易污染杂菌。培养基(2)和(7)长速虽比麦粒慢5天,但比对照(1)快11一13天,且菌丝白嫩、浓密,抗老化性强,料源广,仍是不可忽视的较理想的原种培养基。

(三)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菇体形成和生长情况:菇体形成和生长以(7)山芋粉最佳。现蕾早、菌蕾多而粗,出菇整齐,污染率为零,生物学效率最高。培养基(5)纯数皮和(6)麦粒污染率都在50%以上。其原因是纯鼓皮培养基菌蕾沿瓶口联片状,菌濒生沃迟、慢,_瓶内菌皮建气萦蛆多,二_专喝一菌丝,逐渐在瓶内生菌蛆至使菌丝死亡、烂料、菌蕾萎死。麦粒培养基表面有的因菌膜覆盖不齐,菌皮也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陆续污染了霉菌。且二种料成本高,‘故不宜作灵芝的栽培种培养基。试验表明,各处理袋栽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瓶栽,子实体也比瓶栽的大。故应提倡用塑料袋大批生产灵芝。

(四)高产管理要点:灵芝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条件是: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充足的氧气(CO:含量不能超过0.1%),90一95%的空气相对湿度,适温为26一28oC。其要点如下:

1.发好菌的栽培种进入培养室前,培养室必须进行消毒。

2。当栽培种表面出现原基,并全部形成菌皮后才可去塞进入培养室,否则无菌皮处易污染霉菌。

3.去塞时不能刮破菌皮和原基,否则不易再形成菌皮和原基。更不能象其它大型真菌那样去掉菌皮,如这样整个表面都易污染霉菌。

4.灵芝有强的向光性,培养室光线亮度要均匀。栽培种放好位置后不要随便搬动,否则子实体总是向光强一面生长从而造成子实体畸形。

5.严格控制90一95%的空气相对湿度,放栽培种的底层要有1一2厘米的水层。每天向地面和墙四周喷水3一4次或在床架四周围上潮纱布。纱布每日潮水3一4次,即使温度偏低,子实体长速仍较快。

6。当菌盖向水平方向伸长后,可向子实体喷透水,有较厚的菌皮不易滋长霉菌。当菌盖水平伸长2一3圈后,可向菌盖上面及、下面子实层喷透水,菌盖能由下面子实层向,水平方向伸长,则可加速菌盖的生长和增大菌盖的面积。每天向子实体喷透水3一4次。川_

7.子实体对空气极为敏感,培养室华头门窗每天应开3一4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以利通风换气。否则子实体易长成鹿角形或影响子实体生长。

8,室温达35oC以上时应及时多开窗通风换气。多喷透水降温,否则影响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9.采收第一批子实体不宜留得过老,当子实体边缘开始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时就应及时采收,否则影响第二批出菇

灵芝菌种范文篇2

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由南京药科大学生物系植物园微生物组引进。

(二)菌种培养基配方

1.母种培养墓配方:(1)PDA培养基(ek):马铃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2)马铃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MgS041。5克,KHZPO43克,维生素B;1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3)马铃薯200克(煮汁),蔗糖20克,蛋白脏2克,MgSO‘2克,维生素B:0.5克,KHzPQ‘艺克,水1000毫升,pH自然。(4)猛米扮50克,葡萄糖15克,蔗糖15克,碑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母种各处理分装15双80毋坦试管6支,重复二次,按常规灭菌、接独,28Oc恒握墙养。

2.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籽壳99%,石膏i%(ek);(2)(粉碎)75%。鼓皮22%,蔗糖王%,石膏1%,黄豆粉1%(或速核豆装攀);(冬)棉籽壳98%,黄豆粉1%,石膏1%;(4叉杂木屑78%,鼓皮20%,右膏1%,黄豆粉1%;(5)纯鼓皮99%,石膏1%;(6)麦粒(煮熟)99%,石膏1%;(了)山芋粉50%,棉子壳48%,黄豆粉1%,石膏1%。各处理料拌均后,每处理分装广口瓶5瓶(罐头瓶),塑料袋4袋,重复二次,广口瓶每瓶折干料150克,塑料袋折干料500克,粉常规灭菌接种,“SOC恒温培养。

3。栽培管理:

上述各处理当菌丝发到半瓶(袋)左右,表面有一层较厚的菌皮,并有原基(菌蕾)出现后,去塞或解开牛皮纸进入培养室,卧放或正放在医用推车上。培养室湿度始终保持90%左右,方法是车架四周围上潮纱布,顶面与后面的潮纱布上盖塑料薄膜,架子底层用塑料布围起扎好,存有2厘米左右的水层,迎光面开一扇窗尽可能通气,让原基尽快接触新鲜空气,加快生长速度,.再经一星期左右,菌柄伸长后,每日在子实体上喷透水3一4次,纱布潮湿3一弓次,始终保持95%的相对湿度,每日打开门窗通风4“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当菌盖向水平长出2一3圈时,在菌盖上下面喷透水。当子实体由淡黄色变为黄棕色,菌盖边缘开始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抱子散发即可及时采收。采收用锋利的小刀切割菌柄,留柄长0.5一1厘米左右,切口要平。采收后停止喷水1一2天,照前一阶段相同管理、即可在原来的菌柄_L长出第二期子实体。

二、结果分析

(一)母种培养基:试验表明,不同的培养基上的生长和抗老化有明显差别,培养基(2)菌丝生长粗壮,抗老化能力强。培养基(1)最差。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基(4)菌丝生长9天就满管,洁白粗壮与(2)相同,且(4)料源广,故(4)仍是较理想的母种培养基。

(二)原种培养基:以(6)麦粒培养基发菌最快,菌丝粗壮,麦粒易松散,接种方便(灵芝菌丝坚韧,接种时不易切断菌丝),是较理想的原种培养基。但麦粒成本高,易污染杂菌。培养基(2)和(7)长速虽比麦粒慢5天,但比对照(1)快11一13天,且菌丝白嫩、浓密,抗老化性强,料源广,仍是不可忽视的较理想的原种培养基。

(三)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菇体形成和生长情况:菇体形成和生长以(7)山芋粉最佳。现蕾早、菌蕾多而粗,出菇整齐,污染率为零,生物学效率最高。培养基(5)纯数皮和(6)麦粒污染率都在50%以上。其原因是纯鼓皮培养基菌蕾沿瓶口联片状,菌濒生沃迟、慢,_瓶内菌皮建气萦蛆多,二_专喝一菌丝,逐渐在瓶内生菌蛆至使菌丝死亡、烂料、菌蕾萎死。麦粒培养基表面有的因菌膜覆盖不齐,菌皮也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陆续污染了霉菌。且二种料成本高,‘故不宜作灵芝的栽培种培养基。试验表明,各处理袋栽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瓶栽,子实体也比瓶栽的大。故应提倡用塑料袋大批生产灵芝。

(四)高产管理要点:灵芝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条件是: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充足的氧气(CO:含量不能超过0.1%),90一95%的空气相对湿度,适温为26一28oC。其要点如下:

1.发好菌的栽培种进入培养室前,培养室必须进行消毒。

2。当栽培种表面出现原基,并全部形成菌皮后才可去塞进入培养室,否则无菌皮处易污染霉菌。

3.去塞时不能刮破菌皮和原基,否则不易再形成菌皮和原基。更不能象其它大型真菌那样去掉菌皮,如这样整个表面都易污染霉菌。

4.灵芝有强的向光性,培养室光线亮度要均匀。栽培种放好位置后不要随便搬动,否则子实体总是向光强一面生长从而造成子实体畸形。

5.严格控制90一95%的空气相对湿度,放栽培种的底层要有1一2厘米的水层。每天向地面和墙四周喷水3一4次或在床架四周围上潮纱布。纱布每日潮水3一4次,即使温度偏低,子实体长速仍较快。

6。当菌盖向水平方向伸长后,可向子实体喷透水,有较厚的菌皮不易滋长霉菌。当菌盖水平伸长2一3圈后,可向菌盖上面及、下面子实层喷透水,菌盖能由下面子实层向,水平方向伸长,则可加速菌盖的生长和增大菌盖的面积。每天向子实体喷透水3一4次。川_

7.子实体对空气极为敏感,培养室华头门窗每天应开3一4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以利通风换气。否则子实体易长成鹿角形或影响子实体生长。

8,室温达35oC以上时应及时多开窗通风换气。多喷透水降温,否则影响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9.采收第一批子实体不宜留得过老,当子实体边缘开始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时就应及时采收,否则影响第二批出菇

灵芝菌种范文篇3

关键词:灵芝;梅州;精准扶贫

目前,精准扶贫已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实施精准扶贫,利用各贫困地区的产业资源助推扶贫,促进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广大贫困地区彻底脱贫致富,我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均在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产业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是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山区,在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梅州市属于贫困地区。截至2016年8月24日,录入电脑系统的相对贫困户梅州市占6.47万户,相对贫困人口18.21万人,约占全省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的10.3%。其中,省级认定的349个相对贫困村共有相对贫困户1.99万户,相对贫困人口6.33万人[1]。梅州市不少贫困村地处边远山区,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匮乏,帮扶难度大。如何完成梅州市贫困人口脱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灵芝产业是新兴绿色产业,也是梅州市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见效快,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突出等特点,将灵芝产业与精准扶贫对接,探索灵芝产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及有效途径,为梅州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对推进精准扶贫,促进广大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1灵芝产业概况

灵芝(Ganodermalucidum)是著名的食药用真菌,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其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药用功效,一直被中医列为“上药”[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具有多糖、三萜类、核苷酸、多种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抗癌、抗氧化、调节免疫、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3],《中国药典》(2015版)也将灵芝收录其中[4]。同时,灵芝也被国家卫计委认定为保健食品加工原料,从中国食药监网上查询可知,目前,药品登录系统中以灵芝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共35类175种,而以灵芝/灵芝孢子粉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种类超过600种。可见,灵芝是业内热门的药源和精深加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中国是灵芝及灵芝孢子粉生产第一大国,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灵芝产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5],灵芝栽培已经成为部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山区,农林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宜灵芝等食药用菌生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梅州市生产菌棒总量达600多万袋,年产灵芝孢子粉约60t,灵芝子实体约100t,总产值6700多万元。灵芝产业已成为梅州地区增加农村、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2梅州市灵芝栽培技术概况

梅州市栽培灵芝有近30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以采收孢子粉为主的室内灵芝袋料栽培模式,具有投资少、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非常适合粤北山区农村地区应用[6]。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是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的梅州市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特派员团队单位,有专门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及栽培技术指导的科技人员,经多年的试验研究,从场地选择、培养料筛选、菌种制作、栽培种生产、出菇管理、上架弹粉、采收干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结合梅州实际,制定出一套《赤灵芝优质高产室内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用于指导规范梅州及周边地区的赤灵芝生产栽培。同时,研究团队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关系,共同开展研究试验,选育出适合梅州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赤灵芝优良品种,解决制种、育种方面的许多技术难题。选育出3个优良品种‘ML1号’‘ML2号’‘ML3号’[7]。3个品种在生产中均表现良好,灵芝子实体灵芝孢子粉产量高,品质好,是梅州及粤北山区主要推广应用品种。经过多年的普及推广,在梅州及周边地区建立有灵芝生产栽培示范推广基地17家,其中,年生产栽培赤灵芝25万袋以上的基地7家,20万袋以上的基地5家,10万袋以上的基地5家,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新增农户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栽培基地示范推广的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对提升梅州灵芝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灵芝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灵芝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是要确保扶贫对象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没有具体产业的支撑是不可持续的[8]。梅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必然是新时期产业扶贫、长效脱贫的第一选择。而灵芝产业是新兴的绿色产业,在我国栽培时间长,栽培范围广,栽培技术已趋成熟,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灵芝栽培可利用农村空余的旧瓦房、旧学校课室、砖瓦房、简易大棚等进行栽培,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可利用农村果树枝条、杂木屑、玉米芯、花生壳、花生麸、米糠、石灰等农业下脚料,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灵芝种植技术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一般农村劳动力经过简单培训、指导均能掌握,特别适合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一对普通夫妇,每年可利用杂木屑和废置的旧房舍等种植1万袋灵芝,每年可增收3万元,若栽培量进一步扩大,效益更高。栽培后的基质可用作有机肥循环利用,生态环保优质,符合精准脱贫《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中绿色、生态、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灵芝产业化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在贫困地区进一步发展灵芝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进行培育和扶持,改善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当地特色优势区域农业,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生产种植,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拓展增收途径;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进而激发农民脱贫的强大动力,带领农民走脱贫致富的康庄之路,达到扶贫的经济功效与社会功效。

4梅州灵芝产业精准扶贫的对策

4.1制定扶贫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制定灵芝产业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梅州灵芝产业精准扶贫顺利开展的重要措施。如在贫困区的项目建设、设备购买、加工销售、技术培训、技术扶持、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和加快资金投入、融资贷款等财政保障。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加大对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保证交通便利。4.2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选择好扶贫对象是开展梅州灵芝产业精准扶贫的首要条件。要对梅州各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特产、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条件进行调研,做好开展灵芝产业精准扶贫的可行性研究,对乡村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好的贫困村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并选择有主动参与意愿,具备劳动能力和栽培场所的贫困户作为灵芝扶贫的主要目标人群,使梅州灵芝产业精准扶贫得以有效开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现状。此外,在开展灵芝产业精准扶贫时,还要对扶贫工作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如加强对驻村干部的选派和考核,强化其业务培训,建立起干部联系贫困村的长效机制。4.3加大灵芝产业扶贫的科技投入。建议政府加大灵芝产业科技投入,协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梅州市灵芝行业协会等单位,重点加强对梅州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建立梅州地区优质灵芝菌种供应中心,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严把灵芝菌种质量,加强灵芝良种选育和推广体系建设,重视对灵芝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为梅州灵芝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各镇村农技人员对灵芝栽培技术的培训,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灵芝栽培技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有远见、懂管理、懂技术的灵芝产业业务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发展梅州灵芝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人才储备与技术保障,全力助推梅州灵芝产业精准扶贫。4.4开展多种模式结合的精准扶贫带动模式。通过对梅州市各县村灵芝产业调研发现,各贫困村在灵芝产业扶贫上主要依托各县及镇的宣传,带动农户发展灵芝种植,经营主体以分散小农户为主,造成经营方式粗放、风险较大、利益机制不紧密。笔者认为,针对梅州现有灵芝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创新思路,根据梅州灵芝产业扶贫基础和客观自然条件,可因地制宜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对口扶贫单位+农户”的多种模式发展灵芝产业精准扶贫,推动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4.4.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建立灵芝栽培示范基地,对种植、加工和销售实行一体化经营,有针对性吸收农户以劳力、资金等要素在任何一个环节灵活加入参与分成。发挥龙头企业统一计划、供种、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与农户劳动力、土地、附属设施等资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小生产到“抱团”对接大市场的转变,全面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确保龙头与农户的共同利益[9]。4.4.2专业合作社带动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即扶贫资金帮扶灵芝产业大户在贫困地区成立灵芝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资源灵活入社,或与合作社进行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合作社对农户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强化指导培训,互惠互利,社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4.4.3对口扶贫单位引导模式(“技术部门及对口扶持部门+农户”模式)对口扶贫单位以社会帮扶为主要方式,积极发挥技术部门的专业化作用,由技术部门支持指导统一规划建设栽培场所,对生产加工、销售分红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8]。“龙头企业+合作社+对口扶贫单位+农户”的多种模式,在灵芝产业精准扶贫实践中可根据贫困地区不同情况不同阶段使用。在对贫困户进行扶贫时,可针对各县镇村的具体情况选择单一加,双加或三加四加多种模式开展,通过多种模式结合的灵芝产业精准扶贫带动模式,加强对梅州贫困地区灵芝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逐渐形成一批灵芝栽培专业大户、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促进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货源基地,协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9]。4.5加强品牌建设,拓宽灵芝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利用梅州贫困县的地域优势和基础资源,努力让资源变为灵芝产业发展的助推剂,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灵芝品牌,积极开发灵芝的延伸产品,提高灵芝产业的整体效益。梅州市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可通过组建灵芝产业发展专家库和技术研究团队,加强对灵芝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研究,不断开发灵芝食品和保健品,拓宽灵芝产业链。此外,要重视灵芝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拓展灵芝销售渠道,不断开拓市场,促进梅州灵芝产业更好地发展。

5小结

灵芝菌种范文篇4

一、创业的艰苦道路

合作社的社长叫,1983年,高中毕业后的因家境贫寒回乡务农,但几年的辛苦耕耘,都未能让走上致富的道路。1987年,他南下浙江开始了艰辛的打工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电视上播出的当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的节目,联想到家乡麻栎等适合香菇种植的硬杂树木面积达5万多亩,年采伐量可达2万吨,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不正适合香菇的生产种植吗?萌生了依靠家乡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香菇产业致富的想法。虽然有了明确的致富方向,但是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为此,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了漫漫“取经”之路。他首先通过参加哈尔滨第五届全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的机会结识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教授并拜其为师,起先张教授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频繁的跟随着张教授上山“蹲”蘑菇点,观察蘑菇的最佳生长环境并随时请教,时间长了张教授开始留意起这个年轻人,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有毅力、爱学习、有闯劲,所以把他毕生所积累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除了跟着张教授学习外,还密切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食用菌培育种植的报道;还积极向有经验的农户学习请教香菇的品种、培育种植等相关知识;先后自费到山东寿光、浙江龙泉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向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取经”。转眼间到了2008年。镇政府确定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在资金、政策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得知消息的迅速返乡,投入到火热的创业中。他首先以香菇为首个试验品种,可刚种出来的香菇,个头总是小不点儿,像发育不良似的,“难道还能让小香菇把我难倒了不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在经过仔细分析,数次试验后,他终于成功培植出了个头饱满、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的香菇。成功了!当年的4个大棚为其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为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食用菌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抗击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是很不利的。将所有菇农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的想法渐渐在脑海中成熟起来。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08年12月,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当年有8户农民报名入社。合作社按照分户生产管理、统一加工木屑原材料、统一购买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的运行模式,为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撑,并按市场价回收、销售,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促进了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合作社现有20多户,5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约200万元,有办公楼6间,接种室、培菌室1000㎡,配有高温锅炉输送机、木屑加工机、装袋机、超净工作台等设备。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合作社生产基地约120亩,香菇钢架大棚100栋,年生产菌棒30万棒,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销售额3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分户生产管理、分户结算、生产运作良好。该合作社2011年被授予省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是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科技示范点。

二、技术上的新发展

在种植香菇的基础上,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大田种木耳。2011年,在镇华严庵村选址13亩,投资20多万元,尝试木耳种植并大获成功,当年就获利10万元。

二是制作灵芝盆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还采用先进的有机化栽培管理技术,实现了仿野生环境下大棚培育灵芝,当年收获的灵芝孢子粉又为其带来了10万元的可观效益。

三是反季节种植香菇。一改过去只有在冬季才能吃到香菇的做法,2012年生产反季节香菇10万棒,从而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本地香菇供应。

三、几点建议

会长胡成功看后,非常欣慰,他对合作社的发展也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标准化问题。

他要求要把香菇、反季节香菇、大田木耳、灵芝盆景等要很好的总结,搞出标准化的东西,其它地点照这个标准去做就可以了。你写的标准化的书,我们可以给你印刷。露天木耳,效果很好。稻茬种木耳,是很好的结构,比经营好,种子问题是大事。可以先做成本低的,一家一亩,2万多的收入。以后再上其它的,家前屋后都可以做。

二是共同富裕问题。

2009年12月23日,我们把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教授请到市镇来给区的同志讲课,目的是振兴山区经济,大家共同富裕。不能光想到自己,大富后要想到济贫。你发大财,周围发小财。期望不要辜负市、区领导的期望。

灵芝菌种范文篇5

关键词:吊瓜田;套种;灵芝;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灵芝保健品的相继投产,且需求量逐年增多,对灵芝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笔者近2年在吊瓜地进行套种灵芝生产试验,效益显著,现总结如下。

1培养料选择

筒袋选用高压聚乙烯筒袋,规格15cm×55cm,厚度0.045cm;杂木屑主要采用壳斗科、杜英科、金梅科等树种,加工后杂木屑粗细约0.3~0.5cm,加工后晒干贮存备用;麦麸要求普通小麦加工后的麦麸,新鲜无霉变;糖选用红糖或白糖均可;石膏粉以青海产的较好;玉米粉要求新鲜无霉变;钙镁磷肥达到农用标准即可;酒精为药用酒精,浓度75%。

2培养料配方

配方1:杂木屑75%,麦麸18%,糖1%,石膏粉2%,玉米粉4%;配方2:杂木屑72%,麦麸25%,糖0.5%,石膏粉1.5%,钙镁磷肥1%。

3生产季节

合理安排灵芝菌棒的生产季节,充分利用吊瓜田空闲时间,菌棒出芝霉烂后可变成有机肥供吊瓜生产,既有利于提高灵芝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又有效防止吊瓜田杂草滋生,提高吊瓜产量。具体生产时间:生产菌种为1~2月,制棒培菌为2~3月,覆土养菌为4月中下旬,出芝管理为5~6月。

4配料至灭菌

拌料前先将糖溶解于水配成母液。将麦麸、玉米粉、石膏粉干料混合均匀,加入杂木屑中拌匀。再将事先溶解好的糖水母液按所需水量稀释,均匀洒在料内,边拌料边浇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60%。接着装袋,装袋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擦干净袋口扎袋,上灶灭菌,要求料温达到100℃再继续保持10~12h,取出冷却后接种。

5接种

可选用接种室或开放式接种,即将灭菌冷却后的料袋集中堆放在培养室中央或一角,用农膜紧密覆盖,用气雾消毒剂2~3g/m3(1000支菌棒约用60~80g)密闭薰蒸2~3h,然后于接种室接种或揭开农膜开始接种(注意雨天不能接种)。接种后要求将接种孔朝上或侧放,绝不可朝下,以免水分过高,引起菌种不恢复,从而降低成活率;同时控制好菌龄。

6菌棒菌丝体培养

菌棒接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此时气温较低,培菌初期,主要以培养室保温为主,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接种1周后温度可逐渐提高24~28℃。当菌丝长至料面6~8cm后,主要做好换气和适当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70%;当堆温超过32℃时,要及时通风散热。一般接种后约经6~7周培养,菌丝可长满全袋,并逐渐完成营养生产阶段,要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管理,此时可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菌棒成熟。

7场地选择、整理

选二年生、5~6月遮荫度在70%左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通气保湿性较好的吊瓜田套种灵芝较为理想。3月底4月初结合给吊瓜施肥,施肥后整平地面,在吊瓜植株两边挖南北向平行排行,倾斜5~10°,宽80~90cm,深18~20cm,长度不限,坑底及四周稍加压实,洒些石灰粉,约375kg/hm2,在南北向埂道上开浅水沟,东西向的走道上挖排水沟。

8地下养菌

坑畦做好后,便可用刀片划破菌棒已培养好的筒袋。脱去筒袋后,将菌棒弄成碎块,均匀压实在浅坑内(厚约7~10cm)。用木板轻轻压平料面,喷少量水湿润表面,而后用报纸覆盖料面,再用簿膜拱形覆盖(拱形中央高度约60cm),簿膜四周垂地压平,保湿数天。当菌丝布满菌床表面后掀起簿膜,揭去报纸,再在菌床上覆盖约1cm厚的干净细土,重新盖上簿膜,防止水分蒸发;白天早晚掀畦床头簿膜通风,夜间封好,同时做好防雨水流入畦床,有强光时畦床上面可增加遮荫物。

9出芝管理

约经15d的养菌,便进入出芝阶段管理,此时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90%,促使芝蕾形成。当芝盖分化出菌盖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同时,注意喷水时仅少量喷到子实体菌盖上,防止菌盖积水而长成畸形芝,以及不要有其他硬物或手触碰芝盖而导致畸形。平时做好排水和防白蚁工作,以防出芝场地浸水和被白蚁危害。

灵芝菌种范文篇6

关键词:吊瓜田;套种;灵芝;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灵芝保健品的相继投产,且需求量逐年增多,对灵芝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笔者近2年在吊瓜地进行套种灵芝生产试验,效益显著,现总结如下。

1培养料选择

筒袋选用高压聚乙烯筒袋,规格15cm×55cm,厚度0.045cm;杂木屑主要采用壳斗科、杜英科、金梅科等树种,加工后杂木屑粗细约0.3~0.5cm,加工后晒干贮存备用;麦麸要求普通小麦加工后的麦麸,新鲜无霉变;糖选用红糖或白糖均可;石膏粉以青海产的较好;玉米粉要求新鲜无霉变;钙镁磷肥达到农用标准即可;酒精为药用酒精,浓度75%。

2培养料配方

配方1:杂木屑75%,麦麸18%,糖1%,石膏粉2%,玉米粉4%;配方2:杂木屑72%,麦麸25%,糖0.5%,石膏粉1.5%,钙镁磷肥1%。

3生产季节

合理安排灵芝菌棒的生产季节,充分利用吊瓜田空闲时间,菌棒出芝霉烂后可变成有机肥供吊瓜生产,既有利于提高灵芝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又有效防止吊瓜田杂草滋生,提高吊瓜产量。具体生产时间:生产菌种为1~2月,制棒培菌为2~3月,覆土养菌为4月中下旬,出芝管理为5~6月。

4配料至灭菌

拌料前先将糖溶解于水配成母液。将麦麸、玉米粉、石膏粉干料混合均匀,加入杂木屑中拌匀。再将事先溶解好的糖水母液按所需水量稀释,均匀洒在料内,边拌料边浇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60%。接着装袋,装袋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擦干净袋口扎袋,上灶灭菌,要求料温达到100℃再继续保持10~12h,取出冷却后接种。

5接种

可选用接种室或开放式接种,即将灭菌冷却后的料袋集中堆放在培养室中央或一角,用农膜紧密覆盖,用气雾消毒剂2~3g/m3(1000支菌棒约用60~80g)密闭薰蒸2~3h,然后于接种室接种或揭开农膜开始接种(注意雨天不能接种)。接种后要求将接种孔朝上或侧放,绝不可朝下,以免水分过高,引起菌种不恢复,从而降低成活率;同时控制好菌龄。

6菌棒菌丝体培养

菌棒接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此时气温较低,培菌初期,主要以培养室保温为主,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接种1周后温度可逐渐提高24~28℃。当菌丝长至料面6~8cm后,主要做好换气和适当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70%;当堆温超过32℃时,要及时通风散热。一般接种后约经6~7周培养,菌丝可长满全袋,并逐渐完成营养生产阶段,要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管理,此时可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菌棒成熟。

7场地选择、整理

选二年生、5~6月遮荫度在70%左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通气保湿性较好的吊瓜田套种灵芝较为理想。3月底4月初结合给吊瓜施肥,施肥后整平地面,在吊瓜植株两边挖南北向平行排行,倾斜5~10°,宽80~90cm,深18~20cm,长度不限,坑底及四周稍加压实,洒些石灰粉,约375kg/hm2,在南北向埂道上开浅水沟,东西向的走道上挖排水沟。

8地下养菌

坑畦做好后,便可用刀片划破菌棒已培养好的筒袋。脱去筒袋后,将菌棒弄成碎块,均匀压实在浅坑内(厚约7~10cm)。用木板轻轻压平料面,喷少量水湿润表面,而后用报纸覆盖料面,再用簿膜拱形覆盖(拱形中央高度约60cm),簿膜四周垂地压平,保湿数天。当菌丝布满菌床表面后掀起簿膜,揭去报纸,再在菌床上覆盖约1cm厚的干净细土,重新盖上簿膜,防止水分蒸发;白天早晚掀畦床头簿膜通风,夜间封好,同时做好防雨水流入畦床,有强光时畦床上面可增加遮荫物。

9出芝管理

约经15d的养菌,便进入出芝阶段管理,此时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90%,促使芝蕾形成。当芝盖分化出菌盖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同时,注意喷水时仅少量喷到子实体菌盖上,防止菌盖积水而长成畸形芝,以及不要有其他硬物或手触碰芝盖而导致畸形。平时做好排水和防白蚁工作,以防出芝场地浸水和被白蚁危害。

灵芝菌种范文篇7

关键词:吊瓜田;套种;灵芝;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灵芝保健品的相继投产,且需求量逐年增多,对灵芝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笔者近2年在吊瓜地进行套种灵芝生产试验,效益显著,现总结如下。

1培养料选择

筒袋选用高压聚乙烯筒袋,规格15cm×55cm,厚度0.045cm;杂木屑主要采用壳斗科、杜英科、金梅科等树种,加工后杂木屑粗细约0.3~0.5cm,加工后晒干贮存备用;麦麸要求普通小麦加工后的麦麸,新鲜无霉变;糖选用红糖或白糖均可;石膏粉以青海产的较好;玉米粉要求新鲜无霉变;钙镁磷肥达到农用标准即可;酒精为药用酒精,浓度75%。

2培养料配方

配方1:杂木屑75%,麦麸18%,糖1%,石膏粉2%,玉米粉4%;配方2:杂木屑72%,麦麸25%,糖0.5%,石膏粉1.5%,钙镁磷肥1%。

3生产季节

合理安排灵芝菌棒的生产季节,充分利用吊瓜田空闲时间,菌棒出芝霉烂后可变成有机肥供吊瓜生产,既有利于提高灵芝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又有效防止吊瓜田杂草滋生,提高吊瓜产量。具体生产时间:生产菌种为1~2月,制棒培菌为2~3月,覆土养菌为4月中下旬,出芝管理为5~6月。

4配料至灭菌

拌料前先将糖溶解于水配成母液。将麦麸、玉米粉、石膏粉干料混合均匀,加入杂木屑中拌匀。再将事先溶解好的糖水母液按所需水量稀释,均匀洒在料内,边拌料边浇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60%。接着装袋,装袋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擦干净袋口扎袋,上灶灭菌,要求料温达到100℃再继续保持10~12h,取出冷却后接种。

5接种

可选用接种室或开放式接种,即将灭菌冷却后的料袋集中堆放在培养室中央或一角,用农膜紧密覆盖,用气雾消毒剂2~3g/m3(1000支菌棒约用60~80g)密闭薰蒸2~3h,然后于接种室接种或揭开农膜开始接种(注意雨天不能接种)。接种后要求将接种孔朝上或侧放,绝不可朝下,以免水分过高,引起菌种不恢复,从而降低成活率;同时控制好菌龄。

6菌棒菌丝体培养

菌棒接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此时气温较低,培菌初期,主要以培养室保温为主,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接种1周后温度可逐渐提高24~28℃。当菌丝长至料面6~8cm后,主要做好换气和适当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70%;当堆温超过32℃时,要及时通风散热。一般接种后约经6~7周培养,菌丝可长满全袋,并逐渐完成营养生产阶段,要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管理,此时可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菌棒成熟。

7场地选择、整理

选二年生、5~6月遮荫度在70%左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通气保湿性较好的吊瓜田套种灵芝较为理想。3月底4月初结合给吊瓜施肥,施肥后整平地面,在吊瓜植株两边挖南北向平行排行,倾斜5~10°,宽80~90cm,深18~20cm,长度不限,坑底及四周稍加压实,洒些石灰粉,约375kg/hm2,在南北向埂道上开浅水沟,东西向的走道上挖排水沟。

8地下养菌

坑畦做好后,便可用刀片划破菌棒已培养好的筒袋。脱去筒袋后,将菌棒弄成碎块,均匀压实在浅坑内(厚约7~10cm)。用木板轻轻压平料面,喷少量水湿润表面,而后用报纸覆盖料面,再用簿膜拱形覆盖(拱形中央高度约60cm),簿膜四周垂地压平,保湿数天。当菌丝布满菌床表面后掀起簿膜,揭去报纸,再在菌床上覆盖约1cm厚的干净细土,重新盖上簿膜,防止水分蒸发;白天早晚掀畦床头簿膜通风,夜间封好,同时做好防雨水流入畦床,有强光时畦床上面可增加遮荫物。

9出芝管理

约经15d的养菌,便进入出芝阶段管理,此时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90%,促使芝蕾形成。当芝盖分化出菌盖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同时,注意喷水时仅少量喷到子实体菌盖上,防止菌盖积水而长成畸形芝,以及不要有其他硬物或手触碰芝盖而导致畸形。平时做好排水和防白蚁工作,以防出芝场地浸水和被白蚁危害。

灵芝菌种范文篇8

论文摘要吊瓜田套种灵芝,可充分利用吊瓜田的空闲时间,菌棒出芝霉烂后还可变成有机肥供吊瓜生产。介绍了灵芝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套种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灵芝保健品的相继投产,且需求量逐年增多,对灵芝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笔者近2年在吊瓜地进行套种灵芝生产试验,效益显著,现总结如下。

1培养料选择

筒袋选用高压聚乙烯筒袋,规格15cm×55cm,厚度0.045cm;杂木屑主要采用壳斗科、杜英科、金梅科等树种,加工后杂木屑粗细约0.3~0.5cm,加工后晒干贮存备用;麦麸要求普通小麦加工后的麦麸,新鲜无霉变;糖选用红糖或白糖均可;石膏粉以青海产的较好;玉米粉要求新鲜无霉变;钙镁磷肥达到农用标准即可;酒精为药用酒精,浓度75%。

2培养料配方

配方1:杂木屑75%,麦麸18%,糖1%,石膏粉2%,玉米粉4%;配方2:杂木屑72%,麦麸25%,糖0.5%,石膏粉1.5%,钙镁磷肥1%。

3生产季节

合理安排灵芝菌棒的生产季节,充分利用吊瓜田空闲时间,菌棒出芝霉烂后可变成有机肥供吊瓜生产,既有利于提高灵芝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又有效防止吊瓜田杂草滋生,提高吊瓜产量。具体生产时间:生产菌种为1~2月,制棒培菌为2~3月,覆土养菌为4月中下旬,出芝管理为5~6月。

4配料至灭菌

拌料前先将糖溶解于水配成母液。将麦麸、玉米粉、石膏粉干料混合均匀,加入杂木屑中拌匀。再将事先溶解好的糖水母液按所需水量稀释,均匀洒在料内,边拌料边浇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60%。接着装袋,装袋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擦干净袋口扎袋,上灶灭菌,要求料温达到100℃再继续保持10~12h,取出冷却后接种。

5接种

可选用接种室或开放式接种,即将灭菌冷却后的料袋集中堆放在培养室中央或一角,用农膜紧密覆盖,用气雾消毒剂2~3g/m3(1000支菌棒约用60~80g)密闭薰蒸2~3h,然后于接种室接种或揭开农膜开始接种(注意雨天不能接种)。接种后要求将接种孔朝上或侧放,绝不可朝下,以免水分过高,引起菌种不恢复,从而降低成活率;同时控制好菌龄。

6菌棒菌丝体培养

菌棒接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此时气温较低,培菌初期,主要以培养室保温为主,温度最好控制在18~20℃,接种1周后温度可逐渐提高24~28℃。当菌丝长至料面6~8cm后,主要做好换气和适当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70%;当堆温超过32℃时,要及时通风散热。一般接种后约经6~7周培养,菌丝可长满全袋,并逐渐完成营养生产阶段,要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管理,此时可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菌棒成熟。7场地选择、整理

选二年生、5~6月遮荫度在70%左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通气保湿性较好的吊瓜田套种灵芝较为理想。3月底4月初结合给吊瓜施肥,施肥后整平地面,在吊瓜植株两边挖南北向平行排行,倾斜5~10°,宽80~90cm,深18~20cm,长度不限,坑底及四周稍加压实,洒些石灰粉,约375kg/hm2,在南北向埂道上开浅水沟,东西向的走道上挖排水沟。

8地下养菌

坑畦做好后,便可用刀片划破菌棒已培养好的筒袋。脱去筒袋后,将菌棒弄成碎块,均匀压实在浅坑内(厚约7~10cm)。用木板轻轻压平料面,喷少量水湿润表面,而后用报纸覆盖料面,再用簿膜拱形覆盖(拱形中央高度约60cm),簿膜四周垂地压平,保湿数天。当菌丝布满菌床表面后掀起簿膜,揭去报纸,再在菌床上覆盖约1cm厚的干净细土,重新盖上簿膜,防止水分蒸发;白天早晚掀畦床头簿膜通风,夜间封好,同时做好防雨水流入畦床,有强光时畦床上面可增加遮荫物。

9出芝管理

约经15d的养菌,便进入出芝阶段管理,此时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80%~90%,促使芝蕾形成。当芝盖分化出菌盖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同时,注意喷水时仅少量喷到子实体菌盖上,防止菌盖积水而长成畸形芝,以及不要有其他硬物或手触碰芝盖而导致畸形。平时做好排水和防白蚁工作,以防出芝场地浸水和被白蚁危害。

灵芝菌种范文篇9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食用菌是低脂肪、高纤维的非动植物蛋白质源,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多糖类和各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兼具食药功能和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点,是典型的“短平快”产业和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1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资源优势。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0.4~19.6℃,森林覆盖率超过60%,水质优良率全国第二,是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地区之一,可进行周年化生产。野生食用菌种类占全国的80%以上,是红托竹荪、冬荪、紫花菌、牛肝菌、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的著名产地,其中,羊肚菌、红托竹荪、牛肝菌等珍稀种类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科研工作者在贵州发现6.3亿年前的真菌化石,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陆生真菌类化石,“全球蘑菇看中国,最早真菌在贵州”。政策措施。组织省内外专家,研究制定《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及菌种保供、菌材林基地建设等配套规划,细化印制年度工作方案。2019年、202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1年、2022年省委省政府改变资金安排方式,设立基金按市场化方式支持产业项目,保留500万元用于不能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支出。在中组部、团中央选派的博士服务团支持下,成功申报实施贵州山地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获中央资金3.2亿元支持。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已建立省级、各市州及产业重点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形成党政领导领衔、部门统筹联动、专班协调推进、全省上下合力的工作机制。省领导小组先后由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22个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位统筹、协调推进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食用菌产业专班)在省农业农村厅,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2近年来产业发展成效

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21年,据行业调度,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52.5亿棒、产量181.2万t、产值220.6亿元,分别是2018年的2.6倍、2.0倍、2.2倍,已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8位。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省有经营主体1200余家,其中企业415家,年产能1000万棒以上的生产企业11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8家、其中部级龙头企业7家,较2018年分别新增38家、4家。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已形成黔西南、黔西北、黔东三大产业集聚区。实施“贵州山地食用菌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达30个、“食用菌+旅游”省级示范点3个,呈现出产业集群为引领、优势区域为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中小主体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特色单品优势突出。建成南方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特色优势种类红托竹荪产量全国第一,羊肚菌产量进入全国前三。贞丰宏臻全球唯一掌握工厂化生产黑牛肝菌技术,道真贵旺杏鲍菇占西南市场70%以上,玉屏贵福鹿茸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国内最大。

3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研和加工能力弱。2019年以来开展系列科技重大专项,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不足,仍制约贵州省特色优势品类高质量发展,如红托竹荪、羊肚菌连作障碍尚未突破,食用菌多糖、多肽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技术的研究。贵州省食用菌初加工率约25%,深加工率不足10%,产品附加值不高,加工增值效益未充分利用。技术推广体系不强。贵州省基层食用菌专业人才匮乏,较产业大省起步较晚,农技人员指导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能力较弱,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林菌、粮菌、菜菌等创新种植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推广,产业综合效益有待提升。品牌影响力不够。“黔菌”省级公用品牌创建处于起步阶段,用标企业仅30余家,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与浙江、河南等传统优势产区相比还有差距。特色珍稀类红托竹荪、冬荪等贵州特有,且具备文化底蕴的食用菌,在标准化发展、产品质量管控上还需重点突破。

4贵州省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对策

突出特色优势,抓实生产销售。抓好本地特色种类红托竹荪、冬荪、灵芝等的栽培管理,做好羊肚菌等优势种类的菌种繁育。抢抓省外主产区错季出菇的市场优势,积极指导气候适宜区,做好菌种菌材等生产物资贮备、生产技术指导、畅通产销渠道,实现“产销两旺”。实施重大项目,提升产业链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尤其是香菇脆、羊肚菌鸡汤面、玉木耳汁、红托竹荪酸奶、多糖饼干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抓好贵州山地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指导企业做好农业基金项目的编制和申报,争取农业基金更多支持。完善“黔菌贷”金融支持政策,帮助更多企业缓解流动资金贷款困难。扩大招商引资,育强经营主体。招引培育相结合,不断壮大经营主体,组织市州赴产业大省开展招商。培育道真贵旺、贞丰宏臻、玉屏贵福、中科易农等企业上市。在产业集聚区支持创建家庭农场试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振农户自发参与生产的内生动力。推动科研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以食用菌科研院校师生、企业为主体,聚焦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技术,立项实施一批解决生产难题、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优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融合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食用菌技术、实操、销售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蘑菇、爱蘑菇、能扎根”的实用人才,开发就业岗位,促进菇农就业。打响“黔菌”品牌,畅通产销渠道。组织协会拟制“黔菌”省级公用品牌使用标准,夯实红托竹荪、冬荪等具有区位优势的竹荪在全国的地位,持续唱响“黔菌”品牌。在人流量密集场所播放“黔菌”宣推视频,利用东西部协作等渠道,多渠道、多方式畅通产销衔接。

参考文献:

[1]张金霞,陈强.食用菌质量安全浅谈[J].中国农业信息,2012(8):16-18.

[2]张建锋.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0,39(7):185-187.

[3]况丹.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及应用进展[J].现代食品,2020(15):53-55.

[4]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J].食用菌学报,2006,13(1):1-5.

[5]孔雷,张良,胡文洪,等.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及预测[J].食用菌学报,2016,23(2):104-109.

[6]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轻松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7]周韬,雷强,杨锌沂,等.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上海蔬菜,2019(6):7-11.

[8]王洪亮,王顺英,龙毅,等.贵州食用菌产业裂变式现状、问题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路径[J].农技服务,2020,37(6):116-118.

[9]王芳,孙晓红,陶光灿.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2):77-81.

灵芝菌种范文篇10

关键词:霉菌疾病癌症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种工农业产品、药品均可被霉菌污染。霉菌种类繁多,数量极大,目前被公认的有8000个菌属,l00000个菌种。据有关书籍和文献的记载,菌种已达20万种,真菌的种类可能要超过15000个菌属,25000个菌种。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们常常能在谷类、麦类、各种食品,药物中将霉菌检测出来,霉菌家族多数是有益的,可以说是医药事业中的宝贵资源,有的可以用来生产供人民卫生保健事业需要的某些抗菌素,维生素以及酶类,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药用于医治疾病,如:中药马勃,茯苓,猪苓,灵芝等百余种。当然,霉菌中也有些对人类是有害的,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真菌毒素。霉菌毒素与癌症关系已相继被人们报道。

有许多人报道,除黄曲霉与产生的黄曲霉素外,还有一些曲霉也可以产生类似黄曲霉素的致癌物质,如黑曲霉,红曲霉,棒状曲霉,烟曲霉,棕曲霉,文氏曲霉,桔青霉,园弧青霉,以及杂色曲霉等等,软毛青霉也产生黄曲霉毒素。除上述各种菌毒素外,一些青毒菌的产物如灰黄青霉菌所产生的灰黄霉素等也易引起癌症。现仅就主要的与癌症有关的霉菌的毒素阐述如下。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但不同动物对黄曲霉素的敏感性不同。黄曲霉素及其衍生物根据荧光分析已有20多种,其中17种已明确了化学结构,其中以B1的致癌性最强,故一般以B1表示其毒性,其次是G1、B2、M1。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黑曲霉菌都能产毒,实际上无毒菌株比有毒的要多,一般认为有毒菌株仅占10~30%,由于地区差别,个别有达80%者。黄曲霉素对实验动物有强致癌性,主要是肝癌。此外,还可见其他部位同时发生肿瘤,其中有些是恶性肿瘤,如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肠粘液性癌,唾液腺癌,泪腺癌,睾丸间质细胞癌以及唾液腺良性瘤等。各种黄曲霉素在结构上都很相似,都有一个糖酸呋喃的基本毒性结构和一个香豆素,后者可能有致癌作用。对肝肾有损害,引起急、慢性中毒,杂色曲霉毒素,除杂色曲霉外,杨巢曲霉萨氏曲霉,淡黄青霉,长蠕孢霉等有可能产生杂色曲霉素,其致癌性虽较曲霉毒素为弱,但由于分布广泛,产毒菌株多,产毒量也较大,故应予重视。Dickens等报告,此毒素对大鼠皮下注入0.5mg,24周,47周后出现皮下肉瘤,肝癌胆管癌。还有人报告,此毒素对大白鼠连续0.5~1.0mg每周两次皮下注射,则发一肉瘤,新生小白鼠一次皮下注射,在肝肺发生肿瘤,又对大白鼠给10~150ppm杂色曲霉素,则引起肝癌。此毒素的化学结构类似黄曲霉素,跟踪研究,发现它可以转变为黄曲霉素B2及G2。青霉毒素是青霉菌属中霉菌所产生的一大类毒素的总称,目前发现这类毒素并有致癌作用的主要有:黄绿青霉素,岛青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皱褶青霉素,环氯素,灰黄霉素,青霉酸果。赭青霉有毒的代谢产物青霉酸,在大白鼠的皮肤上连续涂则发生肿瘤,但经口投未证明有致癌性。扩展青霉和软毛青霉有毒代谢物,展青霉毒素连续经皮下注射于大白鼠,十五个月后注射局部发生肉瘤。岛青霉有毒代谢物黄天精,环氯素,用dd系小白鼠,每日给黄天精50~400mg,则发生肝癌,dd系小白鼠每日给40~60ug的环氯素,即引起肝癌。变幻青霉,皱褶青霉,缓生青霉,棕褐青霉的毒性代谢物皱褶青霉素也可致小白鼠肝癌。